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成本核算流程论文

成本核算流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0 23:34: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成本核算流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成本核算流程论文

篇(1)

论文关键词:服饰行业,生产效能,成本核算,软件体系结构

1现状分析

经济的全球化,给服饰行业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但也给生产制造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陈旧的管理方式使得服饰行业一直处于粗放型状态,传统的进、存、销的经营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取而代之的是可模块化的信息化管理方式。

成本核算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关系到整个企业的经济走向。传统的成本核算过程很不完善,主要依靠人工核算数据与流转来完成各个环节的协同处理,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验算和审核时间,这不仅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同时还很难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一定需要依靠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走专业化的道路。只有深入了解自身的业务运营情况和各业务部门之间的绩效和获利情况,分析生产效能的差异,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耗能,才能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成本核算概述

2.1成本核算的定义

成本核算系统是企业在整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原材料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及产品附加成本的综合分析,并得出产品成本组合中的有效环节、待优化成本、及盈利情况的分析,为企业决策分析提供直观服务的系统。通过成本核算系统,企业可以对各阶段的成本有了一体化的核算过程,对原材料的成本、加工的成本以及其他额外的成本有一个综合的分析,能更快、更有效地知道企业生产的盈利情况、产品在生产中材料的损耗情况、企业产能资金分配效率以及企业各项产品结合销售的盈利情况,给生产、市场和企业提供有利的数据依据,可以帮助企业内部调整、纠正、重新分摊成本,保持企业对业务成本数据的紧密控制,使得企业做出正确、中肯的决策分析。

2.2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1)成本归集:对生产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费用,根据其具体的各种用途,编制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表,按照要求制定表格,将各自的费用和成本记入表中,等到一定时期做费用的最终归集。

(2)部门费用分配:由于辅助生产部门是为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提品或服务的,所以辅助生产部门所消耗的费用,应根据其提供的劳务数量、消耗的费用和各部门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通过制作表格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计算。

(3)产品费用分配:基本生产车间若生产多种产品,则应归集于基本生产车间“费用明细表”中的金额,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该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当中通过制定“制造费用分配表”的方式来进行具体计算。

(4)计算完工的产品成本:通过以上的计算和分配之后,企业所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的各种费用,都集中于“标准成本明细表”、“成本分摊明细表”、“制造费用清单”。这时,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产成品成本的大小、各种费用所占的比重、定额资料是否完整等,确定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出产成品的全部成本·。

(5)制作成本报表:成本报表是根据日常成本核算资料及其他有关资料制作的,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产品成本费用的使用情况,据以分析企业的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以及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最终得出生产效能差异报表。企业的这一成本报表对企业财务分析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图1 成本核算基本步骤

l原材料成本分摊

根据生产通知单中的生产批号,到对应的仓库中领用所需要的物料和数量,再根据实际使用数量的情况计算出原材料成本,并把成本归结到大类。

l标准成本分摊

标准成本参考生产工艺单每款对应物料编号及对应物料用料数量对应库存原材料单价表,得出该款所需用料的金额明细,并把成本归结到大类。

l委托加工费分摊

委外加工依据委托加工单中的生产批号,然后再结合委外加工单入库加工回来的对应批号的回库数量和加工费用,算出生产批号对应款号的委托加工费的一种结算方法。

l工资分摊

单款工资分摊用的是本款计件工资在总计件工资中的比例值,然后跟总工资费用比对得出单款号分摊到的工资费用一种结算方法。

l产成品成本计算

按照款式统计产成品的原材料成本、工资、制造费用或委托加工费用以及其它成本。

l生产效能差异分析

按照款式统计预算中的标准使用成本与实际生产中原材料使用成本之间的差异。

l销售毛利分析

按照款式统计产品的款销售业绩带来的利润情况以及款毛利率贡献的比重。

3.3成本核算系统流程

篇(2)

论文摘要:介绍医院经济核算管理系统的功能,经济核算系统数据流程。详细描述系统内的核算单位、核算单位成本、奖金发放3个关键部分。经济核算管理系统的应用为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论文关键词:经济核算管理系统核算单位核算单位成本奖金发放

HIS系统、医院后勤管理系统成功开发应用后,我院又自主开发医院经济核算管理系统,经济核算管理系统在多年实际应用中,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已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能自动执行科室收入和科室支出核算数据归集,提供对核算数据进行调节处理,结合科室的医疗质量、计算科室奖金和发放奖金的系统。系统的应用对优化我院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院成本、提高医疗质量、增强医院的竞争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1系统功能及业务流程

1.1系统功能

医院经济核算管理系统是以控制医院成本、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为目的而开发的。本系统主要包括基本核算数据字典维护、数据归集、核算业务处理及奖金发放、统计查询4个部分。基本数据字典维护提供核算科室经费号、核算类别与科室间收入分成比例、科室按核算类别提成比例、收入分成比例、核算项目与核算类别对照等字典维护功能;数据归集在每月月底,系统自动归集本月住院核算科室正常结算收入金额、门诊科室收入金额、科室成本支出金额;核算业务处理是对核算收入金额进行科室之间的收入分成、计算科室结余,计算和发放科室奖金;统计查询是提供核算业务相关数据查询和报表功能。

1.2经济核算数据流程

将医疗业务部门划分成独立核算单位,对核算单位编码并分配经费号,明确医院核算范围,确定核算项目类别和院内服务项目价格。在记录核算科室的收入明细时,对每一条明细都记录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的核算单位代码以及核算类别;在记录支出费用明细时,对每一条费用明细记录核算单位的经费号和核算类别。每月月底系统按开单科室、执行科室、核算类别在HIS系统提取核算科室医疗收入,根据核算类别与科室间收入分成比例字典,计算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收入,根据科室按核算类别提成比例字典,计算科室的净收入;每月月底系统按经费号、核算类别在医院后勤管理系统提取核算科室成本支出。系统使用科室的净收入减去科室支出得到科室结余,科室结余参考科室质量考核、收入分成比例字典计算科室奖金。经济核算系统数据流程见图1。

2系统关键部分介绍

2.1核算单位

我院实施的经济核算属于部门级的成本核算,将医疗业务部门作为经济核算对象,采用单位法。将医疗业务部门按部所、科室、实验室等建立严格的分级归口,核算单位可以是科室或科室小组,对每个核算单位都分配核算单位代码和经费号,核算单位单独安装水表和电表,医院发放对应核算单位经费号的经费卡。在医院后勤管理系统,核算科室的成本支出都计入到相应的经费号中,核算科室使用经费卡进行器材领物时,系统通过科室经费卡号找出经费号对领物科室计帐,系统也可直接录入科室经费号对核算科室计帐,月底系统根据科室经费号汇集科室成本。在HIS系统每条医疗收入明细都记录了开单科室和执行科室代码,计算并汇总各核算科室收入。通过科室代码和科室经费号的对应关系,计算核算科室净收入。

2.2核算单位成本

服务项目定价体系是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系统的基础,医院按照院内服务项目定价原则对服务项目定价,成本核算范围包括人力成本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修理费、器材费、保障服务类费、科用药、其他七类费用,系统对核算科室的各成本费用,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计费。对器材费、科用药、保障服务类费用的被服和车辆使用费,在发生时刻、地点,系统使用科室经费卡刷卡计费;对人力成本费、保障服务类费用的水电和取暖制冷费、租赁费,月底直接录入科室经费号对科室服务项目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是采用直接折旧法,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期内,平均地分摊资产的价值。

对与医疗没有直接关系的管理费用、医院财务费用和医院宣传费用,只作为医院的支出,不对科室分摊,不计入科室成本,这样减少核算的难度,能更客观、科学地反映科室的收支节余状况,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2.3奖金发放

计算科室净收入减去科室成本支出得到科室结余,科室结余结合科室医疗质量考核指标,根据收入分成比例字典自动计算出科室应发奖金。系统主要提供通过增减科室固定资产每月的折旧费,来调节科室成本支出费用,保持科室每月奖金的稳定,当某科室本月的净收入过低,系统可通过调节减少此科室当月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减少科室成本支出,使本月的奖金趋向稳定;当本月科室净收入很高时,通过增加此科室当月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增加科室成本支出,使本月的奖金趋向稳定。医疗质量考核指标主要包括敏感药物用量排名、病人满意度、病床周转率、住院病人日均费用、门诊病人人次费用、高值耗材费用占医疗费用比例,以上医疗质量考核指标使用系统设置的权重值计算科室奖金。另外系统还设置了不同病种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比例控制标准,对科室药品比例超出控制标准的,其超出部分按超出数值同比例扣除当月科室奖金收入。系统提供特殊科室收入提取比例调节功能,以提高小儿科、康复科等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特殊科室奖金,并设置这些特殊科室的奖金封底功能。

篇(3)

关键词:成本核算;监督;财务

一、前言

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各级医疗机构来解决。在这种问题下,控制成本、降低费用刻不容缓。在医院的经费预算中,成本核算是最重要的环节,它的运行好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成本效果。

成本核算和管理牵扯的面比较多、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就目前来说,好多医院的成本核算不够科学,往往是院级的成本核算由相关的财务部门承担,科室的成本核算由相关的经济管理部门承担。最后的成本核算过程获取的数据来自两个部门,这样造成了成本不能及时的共享,让分析评定的准确度失去意义,致使上层的决策方案出现理论依据支持。因而,在要顺利完成成本核算的工作,医院应该出台院长责任制度,以财务部门作为中心部门,医院其他科室要给予积极配合,从上至下,统一协调管理,形成一个体系。

二、医院整体成本核算面临需要解决的难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就目前医院来说,以办公室的费用核算为主要核算对象,计量和研究以及考察经费的主要方法是会计方法。非主观因素阐述,采用会计方法能够把收入和成本分开到各个项目和个体中,同时能很好的控制其责任、权利。对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1.医院的管理费用的分类不到位

就医院的整体花费,管理成本是一个重点环节,即使分类的方案诸多,还是欠缺一个可控性好,精确度高的分类方案,这个问题很容易导致分类的不尽人意的地方,进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医院将针对办公室具体环境的调查,以最大的优势和良好的评判准则做为标准,将覆盖全医院管理控制费用的核算,最后参考业绩、服务水平和救治人员情况进行分类。

2.医院的科研室和其他门诊室的计算不够合理

两个部门与各自的特点,所以成本核算要根据各自的特性去合理的估算,不能采用相同的计算公式去核算。应该根据各自的不同点,按照一定的比重去核算。基于这个方法的合理评估计算方式,对医院的核算起到了良好的促进。

但是这种方法有其不足之处,比如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左右。要是这样的话,不但不会得出正确的核算结果,进而对医院的和谐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故而要基于这个方法再加上一定的评定原则,责任到科室,固定的评定核算,这样就避免了不合理的一些情况,这种核算使医院的正常运转越来越正规化。

3.费用分摊方式和成本核算结合不够理想

详细的情况是这样的,医院所对费用的分摊方式没有很好的考虑到各个科室的特点,仅仅以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作为其分配的依据,这样造成的结果不但会让员工有消极的影响,而且很容易使部分科室为了达到核算成绩的目的弄虚造假,严重破环了医院的和谐发展,导致医院业务水平的下滑。

还有,一些科室以提高收入为目的,平时的工作中有很多弊端,譬如收取相关费用、药物剂量使用不安规定实施,甚至存在违反医院规定的行为。这将对医院的声誉和病人的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医院不同于社会上的其他企业,它是一个特殊的机构,不能像资本家那边唯利是图,要两手都要抓,在争取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还要保质保量的完成救治患者的目的。最终的费用结余和收入不能最为评定科室的整体水平,不同科室工作性质不同,就会有一部分科室工作量小,但是收益大,相反有些科室付出的劳动不少,但是收益却很少。这个不能一竿子评定其整体水准的。要是强行采取分配固定的成本收益,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期望,反而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将是医院的整体收益受到损害,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悲痛。

三、医院实施成本核算后取得显著成效

医院在实施正确的核算方法后,整体的收入效益和患者评价的服务水准都有相当大的提升。具体来说,在医院采取了整体调控、合理的分配以及周到的服务态度等合理的加入到成本核算的进行中,让各个科室由以前的被动转变为主动的自我管理经营,患者的好评也有个相比以往较大的提高。

医院的整起效率有了巨大的进步,采取有偿服务机制之后,提供服务资源的科室将获得补偿,而享用服务资源的科室要承担相应的费用,不同科室之间的服务核算是根据医院规定的费用支付标准进行,极大的调动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科室的积极性。总体结果是使医院的整体效益得到提高,有效抵制了资源的浪费。

四、结语

使成本达到最低的目标,应该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也就是说,整个医院、全部职工、整个业务流程的全方位管理,摒弃以往的单方面只重视实际成本和诊断治疗成本的极端方法,整体把控并深入到医院里边各个环节,使其能够完成成本的有力监管,经详细规划、评定、管理、核算、研究、考察等方式,得出各个环节的费用,保证医院各个部门甚至个人也要参与其中,达到医院诊断治疗和日常业务流程的成本有效监控。

医院的整体费用核算牵扯的环节众多,影响着整个医院的收入效益、医护人员以及就诊人员的根本利益。该文对医院的整体费用核算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和相关的措解决方案进行的讨论,还可能存在很多不对之处,希望广大的研究人员能够进一步加强有关成本核算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蒙永勤:医院财务成本核算的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11):11-13.

[2]邹俐爱 刘 琳:病种成本测算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5(2):122-124.

篇(4)

论文摘要:“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课程,特点是应用性、系统性较强,且特别注重实务操作。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和“仿真实训”,可加强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顺利完成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

论文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思考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尔斯·霍恩格伦这样描述成本会计“在商界任何一项成功——从偏僻的小店铺到最大的跨国公司——都需要成本会计的原则与实务”这句话表现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成本会计的应用性特点。“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主干课程,成本会计核算内容在各行业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成本核算正确,才能准确核算企业的利润并促使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成本会计课程是以制造业成本核算为主,制造业成本核算过程又是枯燥、繁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各种分配方法、大量的计算公式感到“眼花缭乱”。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在“成本会计”授课中教师应结合课程特点,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应用型专业,高职学生毕业后基本上都从事会计核算具体工作。成本会计又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成本会计课程不仅需要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在实践中学会针对不同生产特点、组织形式、管理要求,进行综合的成本核算与分析。由于企业成本核算的保密性,企业不可能让学生接触到成本核算,学生到企业去实习成本会计是不现实的。目前高职学校成本会计教学大多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

(二)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以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讲授法教学主要借助授课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解知识,阐述、分析知识间的联系。讲授法教学之所以长期一直沿用,有它的优越性,讲授法的优越性在于以讲授为主的知识传授方法具有高效率和经济性的特点。而这种高效率是不利于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单一讲授法教学方法的不足日益明显。

(三)成本核算方法多,公式多,不易区分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多,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五种;制造费用分配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七种。对于上述分配方法,学生除约当产量法中对“约当产量”感到不好理解与计算外,单个计算方法来说则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方法多,公式多,学生容易张冠李戴导致计算错误。这是课程特点决定的一个教学难点。

(四)教学课件多,使用效果不佳

目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基本上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而在课堂教学的实施中又主要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课本的选择尤为重要。虽然市场上成本会计教材版本很多,许多教材附有电子课件,但课件内容单薄,几乎是教材的“缩影”,作用不大。许多高校建立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制作课件,但由于成本会计涉及的计算公式多、表格多,大部分课件仅把计算公式和过程表现出来,不能实现过程与数据形象的统一,给学生学习和理解带来不便,教学效果不佳。

(五)从知识应用角度看,学生一般直接从高中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没有任何生产和实务经验,对成本核算中哪些属于已知数据,哪些属于未知数据,已知数据的形成途径和来源等不清楚,因此无法理清成本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成本核算过程与具体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过程建立比较直接明了的联系;无法针对不同生产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及时准确核算成本并编制成本报表。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让学生了解生产过程和成本核算流程

由于各企业成本核算不尽相同,教师在授课中首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了解不同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有条件的学校应在学习成本会计之前组织学生到管理完善和具有典型工艺过程的工厂参观学习,让学生看明白一件完整产品是怎样从原材料成为产成品的,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分步生产、分批生产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处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促使学生了解产品生产过程,同时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二)仿真实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成本会计”课程安排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之后讲授,学生已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为成本会计“仿真实训”奠定了基础。所谓“仿真实训”,就是找一家典型企业,提供企业的基本情况,把企业某一期间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原始凭证“复制”出来,也可以适当加工整理,在讲授“成本会计”时,介绍企业情况,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仓库保管员、领料员、填制记账凭证的会计人员、登记账簿的会计人员;让学生明确材料收入、发出的流程,从原始凭证“读”出内容,审核后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成本、费用账簿,并对成本进行分析,找出提高利润、节约成本的途径,充分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吸收。题量可以不大,计算不要太繁琐,重在体现工作流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

(三)加强备课制作,提高课件质量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具有公式多、表格多、计算过程多等特点。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将公式、计算过程、表格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花费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进度;而如果教师直接对着书讲,感觉枯燥乏味,导致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提不起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复杂的公式、计算过程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使得教学内容生动和直观,如果能同时结合放映企业生产情景的动画和音响效果。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记忆。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教师互动。加强学生成本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非常明显,高职院校教师应熟练运用计算机,加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为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四)在成本会计教学设计中优化、强化案例教学法,以符合新的教学改革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必须含有一定的问题,即思考题。思考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应先要求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辅以一定的作业。而后再结合案例教学,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然,案例教学不能离开书本,去搞纯粹的案例教学,都需要教师以某一有代表性的企业为案例,取得详细的实际资料,通过加工整理,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地模拟设计。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需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要真实。成本会计案例必须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基本情节和数据真实可信,为学生展示近乎逼真的经济事项情景,展示出会计事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思维创新和热烈讨论;二要有针对性。每个教学案例,都应该能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难点。使学生在该课程的某些问题上有较深的理解:三要有互动性。会计案例的展示,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操作进入会计处理的情景之中。

篇(5)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信息 信息质量 信息失真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施工企业在国民经济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够促进投资的形成,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一直存在,这已经成了许多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加强对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探究,能够有效的认清问题以及问题的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积极推动施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意义

这里所说的会计信息主要是用来处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数据,按照我国相关的会计制度、会计法规以及规定的方法和程序,把这些数据加工整理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或者其他的经济信息。这样就可以通过会计信息的提供和使用来反映企业过去经济活动的状况,也可以控制当前的经济活动,同时可以对未来的经济活动作出合理的预测。

会计信息可以说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对其质量的最基本要求。所以社会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要求会计信息和它所反映的事实相符。施工企业是一类相对比较特殊的核算主体,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对施工企业有着重要意义,对施工企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施工过程中的相关经济事项,可以及时准确的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企业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能够满足各信息使用者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

2.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内部的经济核算以及经营管理的能力,可以有效促进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利用真实的会计信息对施工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的历史成本水平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企业发展前景,有利于企业的决策,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证。相反,低劣、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会助长各种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同时也会严重损害施工企业的行业利益,所以,提高施工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三.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存在的问题

由于施工企业的业务运转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提高对日常业务信息的甄别能力,要熟悉施工企业的经营流程和其会计记账规则,做到从实际出发,用最真实和最有效的会计信息作为施工企业经营决策的依据。从本质上而言,会计信息质量主要体现在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其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由于受利润驱使、股东利益博弈及对工程施工情况不熟悉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现今激烈竞争环境的逼迫,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意调节工程结算收入。即对“收人”的确认主观随意性较大,产生了对当期利润的直接操纵。

(2)乱计乱摊工程结算成本。例如有的不区分经营性支出和非经营性支出,有的不区分单位工程成本核算对象,有的不区分会计分期,等等。

(3)严重违反会计配比原则。即“工程结算收人”与“工程结算成本”和“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不配比,导致当期利润不真实。

(4)内部多项成本结算资料失真失实。例如工程材料人账发出数盘与实际发出数量不相符,分包工程成本与自营工程成本相混淆,等等。

(5)应付考核需要。国有企业年终主管单位要考核经营情况,为了应付考核,该在当期结转的“在建工程”成本不作正确结转,该在当期摊销的“待摊费用”不作正确摊销,该在当期预提的“预提费用”不作正确预提,等等。

2.问题产生的原因

施工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比较混乱。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假凭证、假报表、假账薄大量存在,有的是为了规避国家税收,有的是不切实际地削减成本以虚增利润。这是主观方面的诱因,同时从企业客观的管理水平和制度机制上来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够完善。自从2006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编制水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企业会计准则》毕竟针对的是一般企业。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处理有其固有的特点;另一方面,在实务中建筑施工企业也有可能碰到准则上所没有涵盖到的特殊经济事项,因此这类企业的会计信息编制很容易和真实情况不符,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由于会计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会计失真。我们知道会计信息是由企业的经营者控制和拥有的,所以那些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所看到的报表以及凭证信息很大可能和真实情况不相一致。比如有些大股东凭借自己拥有的经营决策权,而作出一些违背小股东利益投资决策;再如一些企业管理者通过政策宣传或者威逼利诱等一些不正规手段进行偷税漏税。这些行为都会使占据信息较多的一方具有优势,这样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会计信息的编制要求和原则。

(3)提供会计信息的业务人员素质较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的发展一直很快,正是因为如此在我国极度缺乏高素质的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人才的缺乏许多施工企业舍远求近把一些专业水准不合格、职业道德欠缺的人招纳人进来,往往他们对一些新出台的会计政策都是一知半解的,导致他们极容易钻法规的空子,甚至超越道德的底线,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严重干扰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

四.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1.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和素质建设

会计人员不仅是经营活动的管理者,而且还是经营活动的监督者。会计人员要经常下基层,到工地现场,到业主走访,电话询问供应商、施工班组了解情况,全面地掌握建筑施工企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严格自律、不拘私情、坚持原则、忠于职守,从思想上和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证。

2.充分要重视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管理层要重视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对会计人员要要求照章办事,按照企业业务流程要求行事,成本核算要及时准确,从制度上控制财会人员的经济行为,防止延时或提前结转成本、乱摊费用,随意调节营业收人等问题的发生。

3.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和控制体系

(1)是要建立和完善施工企业内部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监督责任制。可对施工项目实施目标责任制,明确各方责任,按照责任书完成计划目标,采取施工过程中的激励奖罚和项目完工后对照目标成本的奖罚,以此保证信息及时、真实和可靠,保证施工项目的高效与高能。同时要做好会计监督,严格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要针对自身的职能特点和业务流程制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共同做好会计信息的监督工作。

(2)其次是要认真做好企业内部的核算工作:一是要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上级主管企业应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认真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核算原则,并做好检查监督,发现违纪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二是要做好成本核算,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成本核算要正确、及时地核算产品实际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提供正确的成本数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借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会计部门要注重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三是要科学地进行损益核算,真实反映工程项目的损益情况。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损益核算,需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拟定合同,将工程收人和结转成本费用进行科学配比。

4.加强对我国施工企业的监管

相关的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强职能建设,在税收、审计、合规上真正的负起责任来。要做到严格执法,要重点监管施工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合法性,监督施工企业是否按照了国家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聘请专业的会计师对年终的经营情况进行了正规的审计。同时要加大对于那些违反会计法规的工作人员的惩罚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逐步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5.有效推行会计委派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加强上级单位主管部门对下属项目部的监管,可以从源头上抑制腐败现象,对于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有着明显的作用。推行会计委派制,并且大力支持财务人员的相关工作,管理者要协调处理好委派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6、考核和报表相分离。考核是为了考察公司一年的经营业绩,应允许有预估款、待摊、计提因素,但不具备入账条件的,在考核时给予确认,不要“将就”入账。

五.结束语

会计信息是一个全面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权益、收人、费用、利润的信息系统,对企业的管理控制和经营决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结合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偏低的具体原因,我们在采取措施时不仅仅要从业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着手,而且同时需要从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人手,不断完善企业的监督机制以及控制体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远 提高水电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措施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教育》 -2011年6期

[2]曾江涛 浅议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期刊论文] 《财经界(学术)》 -2009年11期

[3]周运辉 施工企业执行建造合同与会计核算相关问题的研究 [期刊论文] 《现代商业》 -2008年20期

[4]胡勇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及对策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文化》 -2009年17期

[5]王宁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办法》的缺陷与对策 [期刊论文] 《财会月刊(A会计)》 PKU -2004年8期

[6]黄奇泉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期刊论文] 《现代经济信息》 -2010年7期

篇(6)

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项目往往采取承包经营的方式,所以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得不到相应的重视,项目的成本核算往往是为了应付税务机关的检查而做一些表面上的工作,而这些账面上反映出来的成本与项目中真实发生的成本大相径庭,而且表面上所做的成文章也反映不出企业真实的成本配比。这种应付公事的做法不仅达不到成本核算的目的,也不能满足建筑企业期望通过成本核算来达到掌握项目管理真实信息的要求。建筑企业进行项目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控制成本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今后的成本预算提供详细的信息。建筑工程想要最终达到较高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要坚持贯彻成本核算清楚后再动手施工的原则。制定好项目成本计划后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收支合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这就要求一项工程在开工之前,项目预算员应当编制施工预算报告、工料使用情况分析报告,再由项目负责人会同施工员、质检员等工作人员开会研究讨论,最后决定节约工程成本的监测计划,并将成本节约的责任目标分解到具体的个人身上,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具体责任范围和内容,以确保成本核算得到及时、有效地执行。

一、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成本

工程任务下达之后,设计人员要完成底图纸的绘图工作,图纸经过会审合格后,再由项目负责人、施工员等根据施工组图纸设计的综合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计划,以保证各个部门在工程的整个周期内都能运行顺畅。施工时,应当选择最佳施工方式,优化安排劳动力,避免人人浮于事等浪费人力现象,从而保证工程能够按时完工或提前完工。若工程能提前完工,就能减少相关的费用支出,降低成本。工程预算人员首先要制定出完整的项目施工预算分析及用料分析,再按照具体的分工作业计划编制定额任务单并下发到具体的个人。任务单经项目管理人员核实后,必须加以盖章或签字,交到财务、保管、工长处各存一份。每个人手中的定额任务单必须写明该工程量完成所需的工日、消耗材料的数量及种类。负责分发材料的工作人员根据任务单等有计划地进行工料采购,以保证施工用料需求。而工程中涉及到的大批量采购计划必须由项目管理层、财务主管及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商议,公开招标后签订合同,坚持质优价廉,有可能的话,要求供应商按工程进度分期分批供货,尽量减少库存挤压,避免资金链短缺。施工用料进行库存时,要由材料员、保管员共同办理库存手续,严格查验质量,准确核对数量。施工材料的出库经过主管同意后,施工人员才可以凭出库存单签字领用,仓库保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任务单标明的种类和数量发放材料。

二、核算与管理紧密结合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楼栋、不同的楼层、不同的部位制定不同的预算方案,实施工程中再紧密跟踪考核测算,同时建立成本考核账本,或者简单的进行成本快报的记录,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出现的问题,在细节上加以监督,保障整体工程的有效进行。定期制作的成本快报分为月度报告、季度报告和年度报告三种,根据每月、每季度或每年的财务报表及成本分析情况而编制的。不定期的成本快报则是在施工的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制成的,这有利于问题及时得到反馈。不定期成本快报最大的特点是其灵活性和很强的实践性。两种成本快报使成本核算中潜在的亏损因素能够及时反馈给项目管理人员,让其根据快报随时调整施工计划,做到及时测算分析,使费用的支出降到最低。

三、明确成本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保证工程质量的合格是降低工程成本的重要举措。工程一旦遭遇返工,必然造成材料的浪费和工时超耗。所以在施工中要严把质量关,消除质量隐患。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质量检查监测,将监测结果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工作成效考核依据。对容易出问题的部分,项目的交接都应当有详细的检查记录,自上到下都要有自检记录,保证资料做到及时、准确,确保工程质量的监测紧密相接,从而有效地实现成本控制。

安全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但若发生安全事故,企业除了要担负因事故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外,还有停因不良社会影响等造成的间接损失,这些无形损失也会增加施工成本,所以建筑企业必须抓好安全生产。从安全的基础管理到建立有效的企业安全管理平台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赢得成本。

四、跟上时代步伐引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

必须明确成本核算只是一种手段,运用它所提供的一些数据来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才是它的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技术环境也得到了开拓,其中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施工成本日益透明化。建筑市场环境出现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特点。成本管理软件的开发实施为成本管理的提供了有效快捷的管理平台。这就要求成本核算人员必掌握新的核算理念和核算方法,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掌握数据库网络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知识,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在具备了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施工流程,工程预算等相关知识,才能参与成本控制,使企业一切经济活动按照预定的轨道进行。

五、明确加强成本核算的意义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在我国许多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系统开展,主要是由于企业短期行为造成的。通过成本核算,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信息,作为一种生产资源,同劳动力、材料、施工机械一样,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需求是因为预期信息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获取信息支付的成本。在经济发展的初期,有大量的工程等待建设,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这时,企业预期成本核算工作的费用支出要大于预期收益,不愿意分配管理资源于成本核算工作,也就不足为怪了。

但是,现在行业发展到了成熟期,建筑企业发展的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向管理要企业竞争力。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当今美国会计界两位著名的教授库珀和斯拉莫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企业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而成本核算就是战略成本管理的重要一环。当某一项目信息成本大于信息收益,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加强成本核算是不经济的。但是,从企业成本战略的角度来看,从一段较长的时期来看,企业拥有完整的信息体系产生的收益将远大于暂时支出的信息核算成本。

当前,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展,其症结在于对成本核算工作的模糊认识和缺乏重视。建筑企业要在项目实施中不断总结相关经验,并参考同类其他项目的成本核算制度,打好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确定最终相对符合实际的额度,降低成本,使建筑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中标。才能形成企业有力的竞争利器,使企业经受住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面前成为一棵长青树。

参考 文献 :

[1]王长川,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分析与研究.工程硕士 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2002.

[2]杨成彪,永昌电厂成本控制方案研究.工商管理硕士论文.西安理工大学.2003.

[3]万海芳,张红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山西建筑,2007,33 (20).

[4]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 考试 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 中国 计划出版社,2000年.

篇(7)

 

完善《成本会计学》实践性教学的手段

 

作为一名《成本会计学》课程的专业教师,就需要针对该课程特点,结合会计专业的情况,采取一些比较有效的实践性教学手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较好地结合起来。而做好这点,我认为应该做到如下方面:

 

1 广泛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1)通过校内模拟实习,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模拟实习是连接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教学适应社会的必行之路,它强调会计知识学习和会计动手能力的并重。我们的办法是通过设置的会计实验室,在《成本会计》课程完成后,安排三周的模拟实习,将学生组成5~7人的模拟小组,通过一整套的会计实验课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2)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了解企业的工艺流程、管理特点以进一步了解成本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特别是掌握成本会计理论和方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性教学效果。(1)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应用在实践性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演示和解说理论知识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将这种方式用于成本会计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成本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可以加大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压缩课堂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对成本会计的学习兴趣,提高成本会计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2)通过学生模拟会计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对成本会计学习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安排学生自学部分知识内容简单的章节(比如商品流通企业成本核算部分),通过自行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讲解相关内容,问题的产生到解决全部由学生自行完成,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活跃了学生学习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3 将案例教学贯穿于成本会计教学始终,达到学生对成本会计实践环节的理解。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并在师生、同学问进行探讨、交流,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成本对企业的意义时,通过案例导出,让学生针对案例提出自己对成本的理解,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而达到从不同角度认识成本的目的。

 

《成本会计学》和其他实践性教学的缺陷

 

1 教师本身实践能力欠缺。作为实践性会计教学的开展的主要前提就是专业教师既应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2 实践研究工作滞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另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就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撰写专题报告、撰写论文。这些教学方式一般放在会计教学环节的中后期。这些方式实际上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都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鼓励学生参加会计专业研究工作,是学生初步了解专业领域的最好方法。但这些年来,我们发现学生一般愿意撰写的是理论性文章,实践性的论文少之又少,成本会计方面的论文更是凤毛麟角,这种情况可以说是经济类高校的共性。

 

3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薄弱。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的会计工作环境,掌握会计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但是,一些单位甚至包括我们的协议实习基地,常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接收实习学生,或者即使安排学生实习,但出于这种那种原因,不愿拿出相关资料,使学生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改善实践性教学缺陷的方法

 

1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高校应该首先将从学校毕业后来参加教学工作的年轻教师送到企业带薪锻炼一年;其次,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允许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事业单位兼职,一方面可以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第三,鼓励教师参与社会活动,组成科研攻关小组,为企业出谋划策,在帮助企业解决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既服务了社会,又扩大了高校的知名度。并能获得一定报酬。可谓一举四得。。

 

2 从专业导向上引导。达到实践性研究工作的良性循环。在专题报告、论文撰写和修改方面:理论性文章,学生取材方便、综合分析、撰写方便,教师批改方便;实践性的文章操作性强,取材有一定难度,发挥、创新更难,修改时又要求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且修改工作量大。撰写成本会计方面的文章更是如此。虽然我们的教学任务有暑期社会调查、学期、学年及毕业论文撰写,但对撰写内容、撰写角度仅要求专业性,且在任务下达时又没有强调实践性,鉴于实践取材的工作量大,使得学生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做调查研究、实地取材工作,这就直接和间接地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实际分析能力的降低。这显然是专业导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下达时,一方面强调实践性环节,另一方面可以布置带队教师加强监督,同时在学生论文等级评定时,适当的将实践性论文等级要求相对降低,以鼓励学生撰写实践性较强的论文,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3 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沟通。校外实习基地基本上每一个高校都有。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做工作:一是加强沟通,院系领导应该经常与企业交流,坚持定期带队到企业座谈,加强相互了解,交换经济信息;二是积极与企业联系,争取参与企业管理实践,帮助企业解决些实际管理问题;三是在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前,就必须做好前期教育工作,那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必须做,一一点播到位,不要给实习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四是将校外实习和就业相联系,向实习单位展示我们学生最好的一面,希望通过实习,将实习单位满意的学生留下参加工作。最终使得学生能顺利完成实践环节,实习单位满意的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