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9 13:09: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业项目自评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总体思路和原则
(一)总体思路
通过实施延伸绩效管理,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检测与评价体系,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政策落实进展情况,客观评价实施成效、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等情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下一步推进政策落实、完善项目运行机制的建议,改进落实措施,持续提高政策绩效。
(二)基本原则
一是科学规范、客观公正。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要求,科学制定评估方法、量化考核内容和标准,采用规范的评估程序和方法,全面、准确、客观地衡量工作绩效。
二是先易后难、简便易行。选择能够衡量政策绩效的关键指标,并且这些指标具有权威性、容易获取,评估方法和程序尽量简化。
三是定量定性、综合评价。对评估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定性指标明确评估标准。对过程和结果以及反映成效的关键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对政策项目绩效做出综合评价。
二、考核对象、内容与指标
本方案的考核对象为县、区农机局(事业发展中心)。
主要评估制度建设、重点工作、执行实施、实施效果等内容。共设立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具体评估考核内容与指标详见附表。
三、考核办法
评估工作以各县、区农机局自评为主,市局负责查验核实,综合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得出评估结果,形成评估报告。具体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一)自评
各县、区农机局对照绩效管理内容和具体指标,自评打分,同时形成自评报告报市局。
(二)查验核实
市局采取资料查看与实地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县、区农机局自评报告和自评得分进行查验核实。(1)资料审查。对报送的自评报告进行逐一核实,并对每一项指标进行初步打分,必要时要求各地补充相关材料。(2)实地考核。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对部分县、区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考核,对初步打分情况进行修正后,形成绩效评价报告。(3)结果评定。核实结果与自评分数差异较大的,需提供文字说明。
(三)综合评估
根据查验核实情况,评出优秀(分数≥90)、良好(80≤分数<90)、一般(70≤分数<80)、较差(分数<70)四个档次,提出表彰建议,形成延伸绩效管理专项报告。
四、进度安排
7月31日前,研究制定并下发实施方案。
10月20日前,县区农机局完成自评工作,报送自评报告和评分表。
10月26日前,市局组织资料审查和实地考核。
10月31日前,市局完成综合评价报告并报省局。
五、结果运用
依据评估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并运用于下一年度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对评估结果为优秀档次的县、区农机局予以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工作。各县、区农机局也要明确机构和人员,加强组织协调,确保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一、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1)建章立制,构建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近年来江苏沛县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目标,积极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根据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要求和沛县实际,相继制定出台了《沛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沛县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关于加强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沛县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为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2)明确程序,科学编制绩效预算。
按照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沛县以编制2015年县本级部门预算为突破口,尝试将绩效目标管理融入到部门预算编制中,要求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按部门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程序,预算部门对于50万元以上的财政资金支出项目,必须申报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审核在一上阶段进行,调整的绩效目标审核在二上阶段进行。财政业务科室组织初审,重点审核项目的可行性、合规性和完整性,预算科具体实施评审工作。业务科室在二下阶段通过预算编审系统批复完整的绩效目标,并将项目信息及绩效目标批复文件下达到部门。
(3)自评为主、突出重点,分层次稳步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2015年初,县财政局制定下发了《2015年县本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明确了部门自评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分别确定了当年的县本级自评项目24个和重点评价项目10个,提出了相关工作程序及要求。自评单位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项目评价组,根据年初工作方案,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实施绩效评价,最终形成绩效报告上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方案确定的重点项目,组建重点评价工作机构,按规定程序分不同层次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对于政府重点关注及难度较大的住房保障、农业、科技等项目,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对于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由财政业务科室人员与聘请的专家联合组建评价组实施评价;对于从单位自评项目中按20%比例抽取的作为重点评价的项目,由财政各业务科室自行组建评价组对报告的真实性、客观性进行评价。
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意识不强。
很多部门单位的预算绩效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认识绩效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着力点,往往视为削权,长期形成的重分配、轻绩效的观念没有转变,导致对开展绩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甚至阳奉阴违,部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推进阻力较大。
(2)人员力量配备不足,技术力量欠缺。
目前,沛县未成立绩效管理工作机构,绩效管理工作主要由预算科1人牵头负责,财政监督、预算、投资评审等内设业务科室具体配合。当前,县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均缺乏专家型的绩效管理人才,尤其缺乏既有实践经验又懂技术操作的复合人才。
(3)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财政支出范围广泛,具有层次不同、领域不同、支出性质不同的复杂性。在国家没有统一规范、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情况下,沛县制定的评价指标是依据上级精神与借鉴外地经验而形成的,标准设置较为粗糙,评价方法单一,影响了评价结果的适用性,造成绩效评价结果大多停留在反映情况和问题的层面,评价质量不高。
(4)评价结果未得到有效利用。
绩效评价工作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从目前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情况看,评价结果没有与项目安排、预算编制等有效结合,应用不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三、进一步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树立全程绩效理念。
首先,从政府层面要给予高度重视,主导成立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形成政府主导、财政组织、部门实施、中介配合、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其次,政府及其各部门应统一思想,强化绩效管理主体意识,将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同时合理分解、量化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目标,设立绩效目标,测算资金需求,以此作为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在预算执行中,全过程的绩效监控应与项目目标实施进度相结合,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预算执行结束后,要通过结果与目标的对比分析,对预算部门的职能履行情况和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
(2)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组织机构,完善机构职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明确工作职责,各业务科室之间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充分考虑县级人才和财力缺乏的实际情况,引入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不断充实专家队伍,并建立专家跟踪考核机制,及时更新专家库,实现滚动管理。三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外部协调机制。协调人大、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其监督检查、效能监察职能作用,加强对各预算单位的督促和考评。
(3)建立符合地方实际、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和标准体系。
一是要依据财政部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结合近年来的绩效评价实践经验,进一步梳理完善共性指标。二是根据具体绩效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进一步丰富和优化个性化评价指标。三是结合县域内各部门的实际,合理分配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的权重,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提高部门之间评价标准的一致性、可比性,切实增强评价结果的可用性。
(4)进一步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
一是建立绩效评价报告反馈制度,正式绩效评价报告形成后应及时向项目单位、主管部门反馈项目的成效、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同时财政会同监察部门督促其整改落实。二是将预算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以评价结果为导向,对于绩效显著的延续项目,可优先安排资金;属于一次性项目的,相对于同类项目可予以倾斜;对不落实整改意见或整改不到位的,应相应调减直至取消项目预算。三是扩大绩效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逐步扩大绩效信息公开内容和范围,将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报告、报告审核情况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增强部门的支出责任。四是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跟踪问责制度,对项目完成的质量成效、规范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如发现存在严重问题,应建议政府监察部门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人员实施问责,提高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绩效的重视和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5)加强舆论宣传,营造绩效氛围。
第一条为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项目资金,是指县财政(含上级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和项目业主为完成特定的行政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所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政府、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单位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第四条绩效评价工作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突出重点"的要求,以项目资金评价为突破口,逐步建立"项目-单位-部门-财政"等四个层次的评价体系。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则。经济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投向的合理性作出评判;效率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准确性作出评价;有效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的安全性、支出业绩作出评价,从而全面衡量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和使用绩效。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整体。
(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定量分析是通过对评价对象定量数据的采集分析,评价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是通过对评价对象的全面、综合分析,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评价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的分析方法。实施中应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将两者有机结合,以更加合理、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绩效。
(三)真实性、规范性、灵活性原则。真实性要求绩效评价所采集的资料、数据等必须真实可靠,评价结果要真实反映财政资金运作的过程与成效。规范性要求绩效评价应以国家政策、制度、办法为依据,按照规范的评价方法和程序实施评价。灵活性要求绩效评价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选择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法,力求评价工作合理可行。
第二章绩效评价的范围
第六条纳入绩效评价的项目范围包括基本建设、企业挖潜改造、农业综合开发、较大型修缮、较大型活动(会议)、较大型设备购置和其他专项。
(一)农业、工业项目和基本建设项目一般是指财政安排的单项项目资金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
(二)较大型修缮是指县级部门和所属单位按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鉴定对其危险性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的金额在10万元及以上的维修和大型专业设备修理等项目。
(三)较大型活动(会议)是指金额在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的活动(会议)。
(四)较大型设备购置是指县级部门和所属单位按规定实施的单项价格在10万元及以上或批量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设备购置项目(不含小车类)。
(五)其他专项项目是指县级部门及所属单位在上述项目之外,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而发生的金额在20万元及以上的支出项目。
第七条调整项目预算后,金额达到上述标准的各类项目。
第八条县财政部门确定需要实行绩效评价的其他项目。
第三章绩效评价的指标内容
第九条绩效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项目设立的科学性、资金安排的合理性、项目组织的管理水平、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的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影响、项目的执行进度、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经费落实和支出情况、经费使用的质量、财务管理的状况等。
第十条绩效评价分为项目实施过程评价和项目完成结果评价。项目实施过程评价,是指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性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项目完成结果评价,是指对项目完成后总体执行情况的考核与评价。
(一)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的内容:
1、项目的执行进度,主要考核项目是否按时间计划进展;
2、项目资金的使用进度,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是否与项目进度同步;
3、资金落实和支出情况,主要考核资金是否按计划确定的数额到位,资金使用占已拨付资金的比例是否合理;
4、资金使用的质量,主要考核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该项目开支范围的要求;
5、继续执行项目的建议;
6、项目变更的申请、核定及资金处理的意见。
(二)项目完成结果评价的内容:
1、项目设立的科学性;
2、资金安排的合理性;
3、项目组织实施的管理水平;
4、项目实施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项目实施后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影响;
6、资金使用的质量和财务管理的状况;
7、项目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意见;
8、其他。
第四章绩效评价的方法
第十一条绩效评价方法是指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一)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财政预算绩效的方法。
(二)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四)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五)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六)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七)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八)询问查证法:指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的方法。
(九)财政部门制定的其它评价方法。
第十二条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情况,可以采用一种评价方法,也可以多种评价方法并用。
第五章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第十二条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财政、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分级实施。
(一)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实施办法和技术规范,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指导和检查各部门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二)项目主管部门的职责:依据财政部门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负责组织本系统的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所属单位或项目的绩效评价工作,并组织实施本部门及所属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项目承担单位的职责:按照财政和主管部门的绩效评价规定及要求,根据专项支出的不同性质,建立项目责任制,确定项目负责人,单独核算并反映项目资金到位、使用进度、完成结算等情况,做好绩效评价自评等各项基础性工作。
第十三条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时,可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进行,必要时可邀请人大、政协等部门参加。
第十四条财政、主管部门及(项目)单位组织实施绩效评价时,可以组织专家组进行,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
第六章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十五条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报告三个阶段。
第十六条前期准备阶段
(一)确定绩效评价工作计划。财政部门根据下达的单位年度部门预算和项目资金调整指标,筛选部分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重点支出项目,或按照上级要求指定项目编制绩效评价工作计划;
(二)下发绩效评价通知书。在具体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前,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应下达评价通知。内容包括评价目的、任务、依据、评价机构、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第十七条实施评价阶段
(一)部门(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自评。项目完成或停止执行后,在10个工作日内,由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完成结果评价的指标内容对项目进行自评,自评工作结束后填报《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
自评表》报主管部门和县财政局。
(二)财政部门或项目实施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县财政局和主管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成立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实施评价工作。必要时,组织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机构,对部
分专项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和经济活动评估,并出具《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评审表》。
在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时,委托方与受托方应签订委托协议,所需费用由县财政安排解决。
对一次性支出在10万元及以上的大型修缮项目和一次性支出在25万元及以上的大型设备购置项目,从项目实施开始,项目承担单位还要按照项目实施过程评价的有关指标内容如实填报《磐安县财政项目
资金绩效评价反馈表》,随同单位3月、6月、9月、12月的财务报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送县财政局,直至项目完成,同时县财政局业务科室对单位报送的《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反馈表》及时进行审核,并签署项目执行意见。
第十八条撰写报告阶段
(一)形成初步评价报告。评价工作小组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的《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自评表》或专家组、中介机构出具的《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审表》的有关内容撰写《磐安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并反馈被评价单位,核实评价报告内容。
(二)提交报告。评价工作小组应在规定时间内将评价报告提交给县财政局分管局长,经分管局长或局长审定后,将《磐安县财政安排的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返还项目实施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单位据此进行相应的帐务处理。
(三)总结归档。评价工作完成后,评价工作小组应及时将评价通知书和评价报告等资料归档存查。
第七章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十九条财政部门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部门、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部门和单位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财政、主管部门及单位应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编制和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对绩效差劣的(项目)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要慎重考虑,对进度缓慢、移
用资金的,要收回财政资金;对绩效优良的(项目)单位进行通报表扬,在下年度安排预算时可优先考虑。
第二十一条对未按规定专款专用,截留、挪用专项资金的单位,除限期追回被截留挪用的资金外,应根据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罚,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二条对使用专项资金的单位财务机构不健全、会计核算不规范、资金使用不符合有关财务制度、虚列项目支出、未按规定做好年度财务决算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报送的各类绩效评价表和报告,必须依据充分、内容完整、真实准确,具备上述第十条的有关内容,同时要求相关附件齐全、装订规范。对未按规定或信息资料严重失真的,责成有关部门和单位限期整改,县财政局根据情况暂时停止支付资金。
第二十四条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其它问题,按有关法律法规和程序处理。
第八章附则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基本情况
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池建设工程项目的主管单位为由县市政管理,主要承担着项目建议、环评、申报立项、招标、制度管理等职能职责。该项目于2014年9月19日县发展和改革局对我局上报的《关于对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的请示》下达了立项批复,2015年3月13日县财政局对我局上报的《关于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财政预算评审的函》达工程预算投资最高限价的批复。
该项目严格按照:一是项目实施前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报送项目建议书、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批复、项目年度投资计划等文件,了解项目具体资金情况,据此安排资金使用拨付计划。二是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项目单位报送项目招投标文件、项目开工许可证、项目施工及设备采购合同等相关文件。经审核后,根据施工单位提出的付款申请、项目监理单位的付款证书、项目建设业主签证相关文件,按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拨付项目资金时财政部门必须预留工程款20%的资金,待项目竣工决算批复后再行拨付。对重点建设项目,还将汇同项目实施单位的主管部门及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和改革、监察、审计等部门到项目实施现场实地查勘、确认后才予以拨付资金。三是项目实施完成后: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及时做好项目的竣工财务决算工作。并根据经审计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予以拨付20%项目预留资金。四是对项目竣工决算批复仍然坚持“先审核后批复”的原则,项目建设单位在通过相关部门的竣工验收后,向财政部门提出要求进行竣工决算的申请,财政部门将竣工决算相关资料收集齐全签收后,交由中介机构进行审计,并根据中介机构的审计报告予以决算批复。
(二)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建设具体地点与内容、规模
一是泸桥镇:改建7个垃圾收集房、新建3个垃圾收集房、配备一辆3吨侧挂式垃圾车;二是新建15个垃圾收集房、配备一辆3吨侧挂式垃圾车;三是兴隆镇新建15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四是加郡乡新建15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五是得妥乡新建15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六是德威乡新建10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七是杵坭乡新安装30个小型成品垃圾房、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八是改建4个垃圾收集房、新建设10个垃圾收集池、配备一辆微型厢自卸垃圾收运。
2、项目可行性
近年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县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但县的环卫处理设施已远远落后于建设的发展。近几年来,现状的生活垃圾处理处置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带来了一定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随处堆填垃圾散发臭味,滋生蚊蝇和鼠类,传播疾病。临时填垫的垃圾未有任何防治措施,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特别是夏季,臭气熏天、蚊蝇孳生,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群众身体健康。
(2)安全性差。垃圾堆层在静风、高温等不良条件下产生的ch4等易燃易爆气体,可能会引起事故。
(3)污染大气。就地燃烧垃圾,产生飞灰和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健康。
工程建设必要性如下:
(1)建设该项目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
是历史名城,1935年5月中国工农惊险奇绝的飞夺桥使闻名于世,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且市场容量大,是州东部地区商贸中心和关外各县及、青海部分地区的供应基地,也是藏族自治州主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旅游景区,被誉为“州东大门”。但垃圾处理一直是得不到有效解决,无序堆放的垃圾严重影响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和旅游业的发展。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的建设可以很好地解决该县的社会生态环保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的增强,对随处乱倒垃圾现象极为反感,为改变城镇面貌,塑造环卫形象,必须要尽快实施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
(2)由于无环保的垃圾消纳场所,为能妥善处理每天产生的农村生活垃圾,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是县政府的当务之急。
(3)建设该项目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目前,县把改善居住环境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脏乱的环境卫生条件严重的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改善了整个地区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业的吸引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且有力的推进了县城市建设的发展。
(4)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是为了减少垃圾清运过程的运输费用。将各收集点的生活垃圾利用收运车集中起来,再继续运往垃圾填埋场,可提高生活垃圾的单次运输处理量,节约运输成本。
(三)项目自评步骤及方法。
1、检查专卷收集的资料
检查专卷中项目的可研、立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招投标、施工及设备采购合同、开工许可证、工程结算书、竣工验收报告、竣工财务决算等资料,并以此作为项目评审的依据。
2、对所收集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
对项目的批复,特别是涉及项目投资变化的追加批复。与计划部门配合,对其合规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对项目的竣工验收报告要求必须要有计划、建设、监察等部门的签章。对项目的结算、决算,要求必须经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审计部门审计。
3、现场踏勘
由业主管单位会同财政、门发展和改革、建设和环保、监察、审计以及主管部门一起到项目实施现场踏勘,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项目实施单位报送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检查其落实情况。并重点检查其资金有无挪用、挤占情况。检查其财务核算是否健全、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
4、项目实施单位的自评意见
根据相关部门现场勘察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形成项目实施自评意见。
5、填制绩效评价表
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认真计算项目绩效评价各项指标;根据发展和改革、建设和环保、监察、审计等部门意见及项目实施单位自评意见,认真填列附件中项目绩效评价表。并存入专卷保管。
二、项目实施及管理情况
2014年9月19日县发展和改革局对我局上报的《关于对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立项的请示》下达了立项批复,2015年3月13日县财政局对我局上报的《关于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财政预算评审的函》下达工程预算投资最高限价的批复。2015年4月13日组织施工申请人进行了施工单位比选工作,确定中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为施工单位。该工程在2015年4月25日进行项目图纸绘审及技术交底后,于4月27日进行了施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已经完成了垃圾收集房(池)的土建部分建设,环卫设施设备正购买之中。
该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并按照资金开支范围、标准及支付进度合规合法进行使用。
三、目标完成情况
(一)目标完成任务量
已经建成加郡乡15个、得妥乡15个、兴隆镇17个、德威乡10个、田坝乡10个垃圾处理池,完成冷碛镇15个、10个垃圾收集房。因建设规划调整,增加了得妥乡2个垃圾处理池,现已建设完备。经初步验收,垃圾收集房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现施工单位对墙体、门、屋顶等进行修饰。另外,施工单位已将环卫设施购买到位,待安装。
(二)目标完成质量
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池建设工程项目严格按照招投标项目管理程序进行的,施工现场由监理单位负责具体工程项目建设质量,质量完成符合要求。
(三)目标完成进度
今年由于雨水多,给施工造成一定难度,工程进度存在缓慢现象,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求。
四、项目预期效益
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池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县农村生活垃圾随处乱丢和无序处理的现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还可以为当地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节省垃圾运输费用,并且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社会效益显著。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1、目前县农村生活垃圾由于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周围环境已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解决县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处置问题已迫在眉睫。
2、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将彻底改变原有的堆放方式,防止蚊蝇孳生,控制疾病传播,使农村环境面貌得到大幅度改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生活居住环境。
(二)建议意见
1、严禁当地的医院垃圾、生物危险品和其它有毒有害及含腐蚀性垃圾进入垃圾处理场。
一、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营造舆论氛围,夯实制度基础。一是强化宣传推广普及预算绩效管理理念。通过多种新闻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大力倡导“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营造“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的良好氛围,使社会公众了解和支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寿光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意见》、《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建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实施方案》,编印了《寿光市预算绩效管理文件制度汇编》,发至市内所有部门、单位,使其掌握预算绩效管理的内容、流程和方法,为更好地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要钱不随意,花钱讲效益”的绩效管理意识逐渐深入到部门、单位和个人。
(二)建立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机制。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后,寿光市把开展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作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不同范围内开展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试点,选取了农业、建设、教育三个部门纳入财政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试点。2014年,在市直部门、单位全面推开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规定凡是100万元以上的项目支出全部申报项目支出绩效目标,进行绩效目标审核。凡是未申报绩效目标的项目,财政部门不予安排资金。各部门、单位在预算年度结束后即报送绩效自评,对3月底前未报送自评结果的下年度预算规模一律压减10%,对未达到绩效目标的按规定核减相应项目预算。
(三)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稳步推进。聘请社会第三方中介机构,每年选取部分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并逐步扩大范围,探索和积累预算绩效管理经验。目前,评价领域已涉及农业、建设、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2014年,抽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沃土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展绩效评价试点。2015—2016年,对高标准基本农田治理建设、乡村连片治理工程、农村幸福院建设等十几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对市农业局开展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实现了绩效评价由项目向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的拓展。(四)注重发挥绩效评价结果导向作用。建立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机制,绩效评价结果报市级领导,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通报,作为下年度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绩效评价优良的项目单位,在安排预算时优先考虑;对绩效评价意见未认真实施整改的项目单位,安排预算时从紧安排或不予考虑。通过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倒逼预算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全面树立。一些部门、单位对绩效管理中“效”的理解不深刻,工作缺乏主动性,思想还停留在是否按计划完成任务上,认为只要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就行,还没有将工作重点放在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上,甚至有的部门、单位认为目前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和评价的物质基础不具备,技术也不成熟,有畏难情绪,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拖延或被动应付。
(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水平不高。目前,寿光市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主要是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完善工作机制,还没有很好地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相衔接,没有把结果运用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完成上来,没有把结果运用到政府目标考核上来。绩效评价结果对于支出分配和项目管理的制约作用和导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深入开展。
(三)缺少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队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涉及项目建设管理、财务会计、绩效评价业务、研究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知识,但综合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员较少。目前,寿光市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4家预算绩效评价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虽然熟悉相关财务业务,但掌握相关财政政策、项目管理等其他方面知识的专家比较欠缺,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往往偏重于财务管理方面,不能很好地反映财政资金的支出绩效情况。因此,面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和考评项目的差异性,需要建立一支专业性强、综合能力突出的队伍,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加快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队伍建设和先进经验的运用。按照中央、省、市的要求,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财政主抓,部门执行,社会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一是充分整合多方力量,集中业务骨干充实预算绩效管理队伍。二是制订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中介机构参与绩效评价行为,提高评价质量。三是加大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培训力度,通过聘请专家讲解等方法对各部门、单位和中介机构等进行多层次的辅导和培训。四是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对绩效评价的范围、方法、技术手段进行探索和研究,形成理论和实践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五是积极学习和运用外地先进经验,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以学习交流、座谈讨论、调查研究等形式,不断吸取各地先进做法,积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经验。
(二)加快推进部门整体评价。按照财政部“逐步扩大绩效管理覆盖范围,将绩效评价范围重点由项目支出拓展到部门整体支出和政策、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要求,在实施市农业局部门整体支出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单位数量,研究建立符合寿光市实际的部门整体支出指标体系,注重从预算编制与执行、会计基础管理、经费支出管理、财经纪律执行、国有资产和政府采购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不断强化部门、单位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
落实党支部主体责任,严格纪律管干部
落实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抓作风、练内功,在全行业、全系统发挥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落实廉政责任。司领导班子对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负责,司长、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划分责任区域和责任范围,各处处长每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做到责任明确、守土有责。
筑牢思想防线。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多形式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底线意识。创立我部学习品牌―四季论坛,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基层科教工作者做专题报告,以他们创新求索、务实求真、痴情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守农村、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奉献精神,给大家开阔视野、净化思想、洗涤心灵。
构建防控体系。对政策落实、项目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进行系统梳理,建立覆盖每个项目、每个环节、每位干部的防控体系。实行项目指南制定、过程管理、结题验收不同环节分处室管理,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项目管理全程公开,确保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
严格纪律约束。全面开展“廉政建设进课题下乡村”活动,制定《科技教育司廉政建设行为准则》,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在所有项目合同中作出廉政承诺,接受项目单位和科技人员监督。
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创新机制抓业务
在经费管理中不贪不占是廉洁,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避免浪费也是一种廉洁。抓科技管理,不能满足于不违规、不出事,还要想方设法让经费配置更加合理、使用更加安全、产出更加高效,把国家财力支出全部用在刀刃上,更快更好地产出创新成果。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使农业科研资金使用紧紧围绕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农民需求。
完善顶层设计,坚持科研的产业导向。组织专家对未来一个时期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项目全部来自行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分别采取竞争择优、定向择优、直接委托等方式确定项目团队。根据农业科研区域性强、周期长的特点,对有条件的项目根据实际需求测算经费,把基本研发费固定下来,稳定渠道,足额支持,让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
突出统筹整合,避免资源配置重复浪费。以农产品为单元组建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破部门、地区、单位和学科界限,搭建全国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的平台。组建30个“学科群”,推进实验室之间分工协作、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几个科技计划统一编制指南,打破各自为战、封闭运行的局面,“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合理分工。
强化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制定落实各专项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堵漏洞、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强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科研和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和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科研经费专项检查行动,对“十二五”以来国家和地方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彻底清查。探索建立科研信用记录制度,建立农业科研“黑名单”制度。
促进推广应用,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促进种业成果规范有序、高效快捷交易。整合项目、基地和人才资源,建立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推动科研、教育、推广协同发展,试验在基地内开展,成果在基地内展示,培训在基地内进行,避免资源分散、重复浪费。
推进全系统行风建设,营造氛围带队伍
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抓作风就是抓发展。我们针对农民培训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等民生项目,建立绩效考评和纪律保障机制,确保项目到基层不缩水、不走样,把中央的好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头上。
强化全程管理。每年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实施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我们实行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逐级落实责任。面向社会招标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培训台账制度,实行实名登记、全过程管理,确保培育质量和效果。
加强绩效考核。每年中央财政投入26亿元实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为农村培育一大批科技示范户,遴选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指导,辐射带动全面提高。我们把这一项目纳入强农惠农政策延伸绩效管理,通过自评、抽查和专家综合评估,对各地区的组织管理、资金使用进行全方位评价,了解农技人员是否到户、技术指导是否到田、补贴发放是否到位。
一、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践
(一)美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就将绩效评价与绩效管理运用到政府管理中来,公共财政也开始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效率。1973年尼克松政府为了推出生产率的测量方案。进一步推进了政府预算管理的改革。1992年,克林顿政府在前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大刀阔斧的政府机构改革,这一时期,改革的核心为绩效预算。1993年美国通过《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的法案,它是美国绩效评价法规制度体系的核心,从不同角度规定了绩效评价的程序和内容,将政府绩效管理提升到了法律层次,保证了绩效评价的实施。《法案》规定各部门的预算要与绩效目标相对应,绩效目标和实际的实施成果进行比较,形成书面报告上交国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责任心。2003年,引入了项目评估体系,达到了绩效与预算决策的统一。
国家会计总署、总统预算和管理办公室及社会公众共同对政府各部门和项目支出绩效进行评价,具体由联邦、州及地方政府共同实施。美国部门绩效评价主要是实际绩效与确定的绩效目标的比较,项目评价主要是集中在项目目标、战略规划、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果四个方面。美国绩效评价的指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评价对象不同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也不同。《法案》要求将评价结果与预算相结合,在编制本年预算时必须参考上年的评价结果,这样预算制定更合理。为使绩效评估理念有效灌输到政府各部门,将效益评价的结果与相关责任人并拢,通过绩效考评,不但可以有效提高政府运行效率,而且可以及时发现政府部门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二)英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国家,早在19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对政府活动的经济性、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价,二战后,对公共支出效益的评价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广泛应用于一些项目支出上,如国防科研项目和工业开发项目等。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卫生与社会保障部制定了第一个系统的绩效评价方案。为了让政府部门用最低的成本做有效的事情,英国政府要求各部门都要具有“绩效意识”,要求对于每一个与资金相关的提案,都要考虑提案的目标与为实现目标所需的支出这两者之间的比例,在提案实施之前,需要先将提案提交到议会通过,绩效评价在英国进一步受到重视,英国还颁布了绩效评价相关的政策法规,如《支出综合审查》等,英国逐步建立起了较为规范和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英国的考评工作具体由公共服务和支出办公室负责,评价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分别是对公共部门的考评和公共支出项目的考评。对公共部门的考评先由各部门对计划目标执行情况自评,自评结果还需由审计部门审核,审核结果需提交国会,最后由财政部门根据审核结果对各部门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将成为下年度预算分配的依据。公共支出项目效果评价具体包括:项目立决项效果评价,项目技术方案效果评价,项目财务评价,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及社会影响效果评价。在对这两大方面进行评价时始终遵循“3E”原则,一般采用简单的对比分析方法。各部门根据考评结果制定以后年度收支预算,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促进了政府责任的落实和加强,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三)澳大利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澳大利亚在20世纪80年代拉开了公共支出预算改革的帷幕,联邦政府于1985至1986财年选出若干个部门作为公共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试点,在试点单位开展最基础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经过实践发现,对项目支出进行效益考评,可以有效提高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部门服务的效率,政府当前的困境得以缓解,因此联邦政府于1993至1994财年,要求所有政府部门必须进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经过不断探索,于1999至2000财政年,澳大利亚政府逐步探索出了以结果与产出为基本框架的绩效考评制度,又将权责发生制会计制度等引入国家预算管理,使得澳大利亚的预算制度体系建立起来。
澳大利亚政府绩效评价在组织实施上,各政府部门在财政与管理部的组织领导下对本部门公共支出进行考评,考评的内容体现在项目的计划和实际执行情况对比分析,本年实际完成情况和上年完成情况的对比分析等。澳大利亚对公共支出效益的评价是通过对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的考察来实现的,评价指标的设计也就成为了评价工作的核心问题。财政部在遵循指标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多层次的、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部门事业发展目标绩效指标和部门产出绩效指标。澳大利亚政府业绩评价要求各部门首先制定简洁实用、可以评估的事业发展目标,其次要求各部门编制多层次的年度绩效计划,最后,各部门必须在年度结束时,向财政部和议会提交年度考评报告,由财政部对部门年度考评报告进行审核,并对各部门绩效总结评价。评价结果是安排下财年各部门预算的依据,由此,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也提高了。
(四)加拿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加拿大联邦政府1965年开始对项目支出的产出和效益进行考核,1994年推出项目审查制度,开始对各部门的预算投入进行控制,对其相应的产出效益更要进行考核,即要对公共财政支出实行效益管理。2001年加拿大内阁财政委员会提出对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和计划进行评价,使得绩效评价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更受到重视。加拿大政府工作绩效考评内容可分为以下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对部门工作绩效考评,主要包括项目计划与执行情况、项目计划执行结果等;二是对联邦政府工作绩效综合考评,主要包括对人的健康、教育、收入等状况的测评,对就业增长、生产效率、政府支出效果、工作环境、税负情况的经济前景测评,对环保水平、政府体制绩效、历史和文化资源等生存环境测评。各部门每年均对项目计划执行结果进行自评,自评结果会在秋季年度报告中对外公布,联邦政府对部门考评结果汇总之后,对政府工作绩效总体考评,评价结果经审计署审计后提交国会,作为联邦政府调整政策的依据,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以利于公众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监督。
二、西方国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一)考评主体与实施方式应多元化 主要表现在: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项目评价,这也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起点。二是对预算单位财政支出进行的绩效评价。三是对部门预算财政支出进行的绩效评价。四是对各级政府的综合绩效评价,这是一种政策评价,是最高层次的评价,四者层层递进、逐级包容。由于评价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使得这项工作单靠财政部门是无法真正深入开展的,西方各国的做法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项工作在我国刚刚开始,要想像西方各国一样取得较好的成效,仅依靠财政部门这一单一考评主体是难以做到的,需要将评价主体多元化,结合我国国情,绩效评价的主体除财政部门外,还应包括审计部门、各级人大及其委员会、使用和支配政府资金的各部门、专家组以及社会中介、社会公众,可将这些人员分成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专家组三大类。
西方各国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方式上,主要由各财政资金使用主体对支出效果及效率进行评价,其他部门如审计部门仅对评价结果进行审核。我国现阶段采取的是各单位自评的方式,这样一来,评价的主体和客体是统一的,既违背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独立性原则,又使得评价结果的质量和可信性难以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难以达到目的,失去其意义。结合我国的这一实际情况,绩效评价的实施方式不能与西方各国雷同,而应建立专门的财政支出效益考评综合管理结构,在这一权威机构的组织领导下,加上独立的中介机构和理论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组共同对各财政资金使用主体进行支出绩效评价,并参考单位自评结果,对支出绩效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扩大评价范围 西方各国对政府部门的活动进行评价,范围比较宽泛,如英国的业绩评价延伸到对国民保健、合同管理、农业扶持及公共工程等方面。而我国现阶段主要还是集中在对项目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我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大都是仅对支出过程的评价,未涉及到对项目立项、过程控制的评价、实施后的效果评价以及项目投资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的评价,与西方国家相比,评价的范围非常的狭窄。因此,应扩大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范围,一方面完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另一方面逐步开展单位、部门业绩考评及财政支出综合效益考评。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长期的探索,西方各国形成了各自较为完整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些评价指标体系不是一个统一的指标体系,而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对不同层次、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设置了不同特点的评价指标。如美国在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时,对不同的部门,不同行业效益评价时指标是不一样的,澳大利亚在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时也做到了这一点,澳大利亚在进行部门绩效评价时,对每一个部门都设定一些不同的主要目标,再将每一个主要目标分解为若干个分目标,最后对这些分目标设置评价指标,使考核指标体系具有清晰的层次性,设置我国绩效评价指标应在遵循指标设计方面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对象和范围的多层次性特点,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有助公共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法律制度 西方许多国家针对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定了完善系统的法律法规,这些规章制度有效保证了各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进行,而我国在这方面与西方国家相差甚远,至今,我国没有一部全国范围使用的政府业绩考评方面的法律法规,我国的评价工作缺乏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国内各地所进行的绩效评价工作,主要依据本地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绩效考评相关的方法和制度,但不同地区所制定的效益考评办法、程序等都不统一,有较大差别,这样不但不利于各地区之间进行财政支出效益的比较,而且使得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无法开展,这些地方性的绩效评价制度也未得到有力执行。因此,当务之急,我国政府应尽快填补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空白,从法律的层面上对绩效评价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清楚的界定,让绩效评价在执行中有章可循,此外,我国还应尽快成立专门的评价机构,建立相关动态数据库,加快评价体系构建的步伐。
(五)加强法律刚性约束,使评价结果投入实际应用 在国外,评估结果均具有较强的约束力,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如美国将评价结果与年度预算相联系,与各部门的责任义务相结合,从而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支出效益。公共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正确运用是绩效评价工作的灵魂、意义所在。目前,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结果只是作为各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也流于形式,支出效果公示的信赖度大大下降,公众对绩效评价的权威性提出质疑,不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影响政府对整个宏观经济调控能力。因此,各资金使用部门应及时得到绩效考评结果,根据评价结果认真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制定下年度的预算,只有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实际,这项工作才有继续做下去的意义。因此,在评价结果的约束力方面,建立绩效问责制,责任追究到个人,并将评价结果与个人的既得利益相挂钩;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增强评价工作的权威性;将评价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以接受公众监督和评判,使评价工作公开透明,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