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
时间:2022-05-15 17:02: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家青年课题申报材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申请条件
由国务院部委认定或批准为国家级研发机构。
(二)扶持标准
1、凡对被认定为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质检中心等研发机构,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300万元。
2、独立法人或企业内设的国家级研发机构得到上级资金资助,上级资助资金在200万元以上的,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追加匹配资金200万元;上级资助资金在200万以下的,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1:1追加匹配资金;同一机构同时获得国家财政资助和市级财政资助的,按就高不就低原则匹配。
3、对特别重大项目资助需要超过以上标准的,需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国务院部委批准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上级拨款凭证;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鼓励发展外资研发机构
(一)申请条件
1、注册资金在5000万美元以上或世界500强等外资企业直接设立的研发机构;
2、在经营期内,企业注册资本未减少;
3、由市主管部门认定或批准。
(二)扶持标准
1、对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或一次性增加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研发机构,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资助300—500万元人民币。
2、对注册资金不足1000万美元或一次性增加注册资金不足1000万美元的外资研发机构,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资助100万元人民币。
3、对特别重大项目资助需要超过以上标准的,需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市主管部门批准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三、鼓励培育省(市)级研发机构
(一)申请条件
由市主管部门批准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或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二)扶持标准
1、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给予市扶持资金30%的匹配扶持,最高资助不超过300万元。
2、对新落户本区的国内省(市)级研发机构,参照本市技术中心补贴标准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相应扶持。
(三)申报材料
1、市主管部门批准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上级拨款凭证;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四、积极扶持区级研发机构
(一)申请条件
企业通过区科委、区经委等部门按相关认定标准每年12月份组织的专家评审,被认定为区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
(二)扶持标准
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给予30万元资助。
(三)申报材料
1、区科委、区经委批准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五、鼓励承担市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
(一)申请条件
申报的课题(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含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项目以及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计划(含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攻关、重点科技攻关、科技小巨人工程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火炬计划、创新资金、农业成果转化等)项目立项或资助的。
(二)扶持标准
1、申报的课题(项目)得到上级部门立项资助并要求匹配的,根据上级财政实际到帐金额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同步匹配。
2、申报的课题(项目)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立项的,按上级资助总额的5—10%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匹配,每项匹配资金总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资助金额超过100万元的,需一事一议。
3、申报的课题(项目)得到市主管部门立项的,按上级资助总额的5—10%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匹配,每项匹配资金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资助金额超过50万元的,需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2、项目合同书(或证书)、上级拨款凭证复印件。
六、鼓励加强技术研发
(一)申请条件
1、项目单位有承担项目的资金、技术力量及设施设备;
2、项目单位应有专利、版权等自主知识产权,或在项目完成后可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二)扶持标准
1、重大项目:符合区主导产业(含航天航空、现代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专业领域)的自主创新项目。项目经专家评审综合评分在80分以上,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50-80万元的资助;对项目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且专家评审综合评分在90分以上,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80—100万元资助;超过以上标准的特别重大项目,需报区政府一事一议。
2、技术创新项目:推动我区以企业为主体、对提高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能力、促进我区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研发项目或产学研合作项目。对专家评审综合评分在70分以上的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15-20万元;对专家综合评分在60分以上的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8-12万元。
3、科学研究项目: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事业进步开展的研究课题,主要包括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技术研究、公共卫生、信息技术、环境保护、水环境治理等研究课题。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6-10万元的资助。
4、决策咨询项目(软课题):根据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情况,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大都市新城建设的重点、难点和紧迫问题,开展调研与咨询研究的重大课题。项目经专家评审通过后,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6-10万元的资助。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上一年度财务报表复印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2、项目计划任务书、有关项目查新报告、自主知识产权的证明材料(如专利证书、版权证书、著作权证书)等;已经完成的科研、技术攻关项目的有关成果证明材料复印件。
(四)其他事项
项目资助资金分两次拨付,在下达项目时先拨付80%,项目到期时,企业提交验收申请,区科委组织专家验收合格后,拨付其余资金;如项目成果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可免于验收。上年度应完成而未完成项目或未通过验收的单位,下一年度申报不予受理。
七、鼓励共享仪器设施设备
(一)申请条件
1、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属于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
2、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是企业开展该项技术创新的必要设施,购置原值在20万元人民币以上而企业确实未购置。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研发和测试等发生费用总额的50%,每个项目最多可资助10万元,同一企业一年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区内企业与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签订的使用仪器设备的协议书或合同、仪器设备原值证明,以及发生相关费用的凭证复印件;如使用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成员单位的仪器设备,还需提供成员单位加盟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相关证明和该仪器设备在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编号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八、资助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
(一)申请条件
已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在该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二)扶持标准
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工作站建设进度,在建立初期和建设中期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的扶持。
(三)申报材料
1、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初期
(1)企业工商执照及税务登记证书复印件;
(2)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批文复印件。
2、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中期
(1)企业博士后工作人员进站证明及有关协议复印件;
(2)工作站科研成果及自主知识产权相关证明复印件。
九、资助进站博士后科研
(一)申请条件
1、博士后进入本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经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办理相关登记手续进入实践基地,工作一年以上。
2、博士后主持的科研项目被市级以上有关部门立项。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每人10万元的一次性科研资助。
(三)申报材料
1、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人员进站证明及有关协议复印件;
2、科研项目被市级以上部门立项的相关证明(在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办理登记手续的博士后出具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项目立项书)复印件;
3、博士后科研人员学历、学位证明等复印件。
十、鼓励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
(一)申请条件
1、经市有关部门认定为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2、经区有关部门认定为区科技小巨人企业(即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和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
(二)扶持标准
1、对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按市相关要求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1:1匹配。
2、对区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资助,总额不超过3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市、区两级科技小巨人企业评定相关证明和上级拨款凭证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一、资助专利申请的费
(一)申请条件
1、申报资助的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且没有署名权和专利权的权属纠纷;
2、申请主体为专利的第一申请人(包括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对每项发明专利资助2500元,实用新型专利资助800元,外观设计专利资助400元。
(三)申报材料
1、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复印件;
2、市专利机构开具的费发票复印件;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或个人本区户籍证明复印件。
十二、资助申请国外发明专利
(一)申请条件
1、申报资助的专利已被其他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或授权,且没有署名权和专利权的权属纠纷;
2、申请主体为专利的第一申请人。
(二)扶持标准
1、每获得一个国家专利申请的,受理后资助15000元,获得授权后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15000元。
2、在香港或澳门申请发明专利的,受理后资助5000元,获得授权后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5000元。
3、每项发明专利最多资助3个国家或组织的申请。
(三)申报材料
1、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涉外专利机构出具的国外或港澳发明专利申请费用结算账单和发票复印件;
2、国外专利部门申请受理或授权的相关证明材料及中文译件复印件;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三、奖励发明专利授权
(一)申请条件
1、申报资助的专利已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且没有署名权和专利权的权属纠纷;
2、申请主体为专利的第一申请人(包括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
(二)扶持标准
每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后,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三)申报材料
1、授权的专利证书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或个人本区户籍证明复印件。
十四、资助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一)申请条件
市政府有关部门认定为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给予市扶持资金50%的匹配资助。
(三)申报材料
1、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五、资助专利示范、试点、培育企业
(一)申请条件
被列为市专利示范、试点、培育企业的区内企业。
(二)扶持标准
获得市专利示范、试点、培育企业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10万、8万、6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三)申报材料
1、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六、资助企业制定和实施专利战略
(一)申请条件
被列为市企业专利战略制定试点项目的承担单位。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市财政资助金额一次性给予100%匹配。
(三)申报材料
1、市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七、鼓励制定国家技术标准
(一)申请条件
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的国家技术标准(含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经批准并。
(二)扶持标准
企事业单位参与制定的国家技术标准后,区财政专项资金对第一起草者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非第一起草者一次性奖励5万元。
(三)申报材料
1、经批准并的国家技术标准文本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八、鼓励软件企业和软件产品登记
(一)申请条件
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企业被认定为软件企业或产品获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二)扶持标准
1、对经市主管部门认定的软件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1万元。
2、对经市主管部门认定获得软件产品登记证书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5000元。
(三)申报材料
1、市主管部门认定或批准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十九、鼓励加快自主品牌建设
(一)申请条件
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市名牌产品”、“市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二)扶持标准
1、获得“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的企业,视其对社会及地方的贡献情况,区、镇(含街道和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奖励30~60万元。
2、对获得“市名牌产品”、“市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的企业,视其对社会及地方的贡献情况,区、镇(含街道和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奖励10~30万元。
3、同年获得同一产品系列荣誉称号的,按就高原则补贴;同年获得两个产品系列荣誉称号的,其中一项减半补贴。
(三)申报材料
1、企业品牌获奖证书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奖励发明专利转让
(一)申请条件
1、申请主体必须是注册纳税在本区的企业;
2、授权的发明专利已转让。
(二)扶持标准
1、对在区外转让的发明专利权人,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奖励其技术转让所得总额的1%,最高不超过10万元。
2、对在区内转让的发明专利权人,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一次性奖励其技术转让所得总额的1.5-3%。其中,转让金在500万元以下的项目,给予3%的资助;在500—1000万元之间的项目给予2-3%的资助;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给予1.5-2%的资助;此项资助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登记簿副本、专利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转让合同及该项纳税单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或个人本区户籍证明复印件。
二十一、奖励发明专利实施
(一)申请条件
申请主体必须是对已授权的发明专利实施产业化企业。
(二)扶持标准
1、企业实施经转让的发明专利,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可按企业已支付转让金的1.5-3%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20万元。
2、企业实施自有发明专利,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可按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一次性奖励10-2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发明专利当年年费发票、专利证书复印件;
2、专利转让合同以及经税务部门认可的新产品销售清单、纳税核定单复印件;
3、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二、鼓励高端制造业发展
(一)申请条件
经认定,属航天航空、现代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平板显示等高端制造业领域内的重点企业,且企业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有较大贡献,或者列入市、区重点推进的重大产业新建项目。
(二)扶持标准
1、对企业新建产业投资项目,根据项目前期建设投资情况,给予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贴息,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2、对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项目,根据项目实际投资额给予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0%的贴息,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3、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特别重大的新建产业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可给予项目投资100%的贴息,贴息期最长不超过3年。
4、以上贴息均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予以资助。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项目简介和实际发生额相关证明复印件。
二十三、鼓励智力密集型服务业发展
(一)申请条件
1、符合《产业发展重点支持目录(2008)》(沪府办发〔2008〕41号)前十类;
2、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有实际贡献。
(二)扶持标准
对企业自主申报扶持项目(交通补贴、房租补贴、人才补贴),经有关部门联合评审后,确定年度扶持的企业(项目)数量,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资助每个项目20—50万元的。超过50万元的项目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3、企业的书面介绍及相关项目发生费用证明复印件。
二十四、鼓励智力密集型服务业载体建设
(一)申请条件
1、获得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业功能区和创意产业园区称号的园区;
2、列入区“三点一线”发展架构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点);
3、区政府同意设立的其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生产业功能区、创意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
(二)扶持标准
1、获得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生产业功能区称号的园区,根据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1:1的匹配。
2、符合申请条件的功能区(集聚区、园区),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规划制作费用最高不超过总额的50%、金额不超过80万元的补贴。
(三)申报材料
1、申请配套资金扶持的,需提供市拨付集聚区(功能区)引导资金相关证明复印件;
2、申请集聚区(功能区、创意产业园区和物流园区)规划制作、咨询论证、平台建设扶持的,需提供有关集聚区设立的证明以及相关经费投入的证明复印件。
二十五、鼓励引进企业总部(一)
(一)申请条件
1、经市主管部门认定的外资地区总部;
2、在经营期内,企业注册资本未减少。
(二)扶持标准
1、参照市对外资总部扶持标准(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商务委等八部门关于<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若干实施意见的通知》),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市本级财政扶持资金100%的匹配。
2、对特别重大的项目,报区政府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经市有关部门认定为外资地区总部的相关证明及拨款凭证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六、鼓励引进企业总部(二)
(一)申请条件
1、内资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是指在本区设立的以投资或授权形式,对多个区域内的企业、机构行使管理、采购、营销、结算、投资决策和研发服务职能。其中地区总部在管理区域内投资或者授权管理的企业不少于5个。
2、内资企业总部总资产达到20亿或净资产达到6亿元;地区总部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且资助期内年均营业额在5亿元以上。
(二)扶持标准
1、参照对外资地区总部扶持标准,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资助。
2、对特别重大的项目,报区政府一事一议。
(三)申报材料
1、申报企业书面材料(公司概况、业务范围、销售收入及纳税等情况介绍);
2、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及公司章程、验资报告;
3、申报企业近期(1年以内)经审计的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复印件;
4、申报企业投资或者授权管理企业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及验资报告,主要投资者委托申报企业进行授权管理的委托书复印件。
二十七、鼓励企业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一)
(一)申请条件
1、年综合能耗在5000-10000吨标准煤的企业和部分年综合能耗在2000-5000吨标准煤的能耗超标企业;
2、项目实施单位必需具备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二)扶持标准
对于符合条件的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工作,在审计项目完成通过验收后,区财政专项资金资助5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国家和本市、本区有关部门的项目立项文件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八、鼓励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二)
(一)申请条件
1、单个项目年节能量在200吨(含200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技改项目;
2、项目实施单位具备完善的能源计量、统计和管理体系。
(二)扶持标准
1、根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所取得的实际节能量(年节约每吨标准煤奖励300元),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给予单个项目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获得市主管部门节能技改奖励的项目,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财政按财力分配比例根据市有关要求配套奖励。
(三)申报材料
1、国家和本市、本区有关部门的项目立项文件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二十九、鼓励技术改造节能降耗(三)
(一)申请条件
1、企业年耗能在500吨标准煤以上;
2、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具备一定的节能管理或工程经验。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按每人1500-2000元的培训费用标准补贴给企业。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企业培训节能工程师发生费用的相关凭证复印件。
三十、鼓励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空间发展优势产业
(一)申请条件
1、列入年度市重点推进的签约项目;
2、列入年度区推进的签约项目。
(二)扶持标准
1、对于列入市重点推进的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按市核拨的专项扶持资金给予1:1匹配;
2、区推进项目参照当年度市专项扶持资金标准给予专项扶持。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调整方案;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3、上一年度能耗表(区统计局盖章)复印件;
4、列入区推进项目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三十一、鼓励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一)申请条件
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并经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受理。
(二)扶持标准
对企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相关费用,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补贴5万元。
(三)申报材料
1、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公室受理单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三十二、支持企业债券融资
(一)申请条件
1、成功发行企业债券或短期融资券的企业;
2、已列入区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备选企业,进入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发行准备阶段,并已支付有关发行费用。
(二)扶持标准
对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短期融资券所承担的担保费、评级费、审计费予以50%的补贴。
(三)申报材料
1、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发行企业债券或短期融资券相关证明复印件;
2、区有关部门出具债券融资备选企业相关证明复印件;
3、企业与中介机构签署的有关合同及支付相关费用凭证复印件;
4、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三十三、鼓励企业上市
(一)申请条件
1、已列入区中小企业上市培育企业,进入上市阶段的;
2、引进成功上市或借壳上市的企业。
(二)扶持标准
1、对由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且已在证监局辅导备案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补贴50万元;对已通过证监局辅导验收,且申报材料经证监会正式受理的企业,区财政专项资金再一次性补贴100万元。
2、对拟上市企业因上市原因而筹措的银行贷款的拟上市企业,由区、镇(含街道及相关园区)两级按财力分配比例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一年期利息予以50%的补贴,最高不超过150万元。
3、对实行借“壳”上市并将其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迁至本区内的公司,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企业辅导备案公告复印件;
3、证监会正式受理、证券交易所上市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4、企业银行贷款合同复印件。
三十四、支持青年创新创业(一)
(一)申请条件
1、以从事高新技术的开发、生产与经营为主业;
2、企业主要负责人为35周岁以下的创业青年。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YBC—紫竹专项基金”今后三年扶持项目给予相应支持(由YBC—紫竹专项基金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运作)。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税务证复印件;
2、“YBC”项目计划任务书。
三十五、支持留学生创新创业(二)
(一)申请条件
1、留学回国人员回国未满5年,且在本区注册兴办研发型、实体型企业未满3年,从事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开发;
2、申报主体是留学回国人员创办的企业,所资助款项用于企业科研项目的孵化和产业化。
(二)扶持标准
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5-1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企业工商执照及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留学人员身份、户籍、学历、学位证明等复印件。
三十六、鼓励引进创业风险投资
(一)申请条件
创业投资企业对注册纳税在本区企业或企业自主创新项目进行风险投资,资金实际到位。
(二)扶持标准
1、对成功引进世界著名投资公司风险投资的项目,引导基金可按其实际到位资金跟进投资;
2、引导基金还可以通过参股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
3、对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本区企业的,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其实际到位资金按银行同期贷款利息数给予补贴,其中对区内投资公司投资给予100%的贴息,对区外投资公司投资给予50%贴息,贴息期最长不超过三年。
(三)申报材料
1、创业投资机构与区内企业签订风险投资的合同或协议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以及风险投资机构实际到位资金的相关凭证复印件。
三十七、鼓励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一)
(一)申请条件
科技中介机构为注册纳税在本区的企事业单位科技项目开展技术扩散(如技术产权交易所、技术市场等)、成果转化(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等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专业化服务。
(二)扶持标准
1、对注册纳税在区内的科技中介机构,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其服务项目的中介费用最高给予20%的奖励;
2、对注册纳税在区外的科技中介机构,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其服务项目的中介费用最高给予10%的奖励。
(三)申报材料
1、科技中介机构的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与区内企事业单位签订的科技中介服务项目合同书、中介费用的相关凭证复印件。
三十八、鼓励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二)
(一)申请条件
1、办公地点在莘闵园区、863()软件孵化基地、沧源科技园、紫竹大学生创业中心、漕河泾创新创业园、吴泾科技园等孵化器内;
2、科技中介机构为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中介服务(包括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创新决策与管理咨询等)的业务收入占其年度业务总收入的20%以上。
(二)扶持标准
科技中介机构租赁指定孵化器的自用办公用房,按孵化器同期房租标准,租用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区财政专项资金当年度给予50%的房租补贴;租用面积在100平米以上的,按100平方米的标准核算。
(三)申报材料
1、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为本区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中介服务的项目合同书以及相关服务费用凭证复印件;
3、与指定孵化器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书以及交纳房租费用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三十九、加强孵化器建设(一)
(一)申请条件
1、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能提供3000平方米以上的孵化物理空间,并配备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
2、管理规范,可为企业提供商务、资金、信息、咨询、市场、技术开发与交流等多方面的服务;
3、在该机构提供的场地内的在孵企业达30家以上。
(二)扶持标准
1、对孵化器建立专业技术实验室、技术测试等共性技术平台、为入孵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专项技术服务等,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项目总费用10%—30%的支持,同一项目最高不超过30万元。
2、对孵化器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管理、金融、法律等服务发生的费用,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10%--20%的相应补贴,同一项目每年最多不超过10万元。
(三)申报材料
孵化器公益性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计划任务书及其相关费用凭证复印件。
四十、加强孵化器建设(二)
(一)申请条件
1、办公地点在莘闵园区、863()软件孵化基地、沧源科技园、紫竹大学生创业中心、漕河泾创新创业园、吴泾科技园等孵化器内;
2、企业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下,营业时间不满3年。
(二)扶持标准
企业租赁指定孵化器的办公用房,按孵化器同期房租标准,租用面积在100平方米以内,当年度区财政专项资金给予50%的房租补贴;租用面积在100平米以上的,按100平方米的标准给予50%的房租补贴。
(三)申报材料
1、企业的营业执照、及当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与指定孵化器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书以及交纳房租费用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四十一、奖励获得市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一)申请条件
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级、市级科学技术奖。
(二)扶持标准
1、对注册、纳税在本区的企事业单位的获奖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按上级奖励金额给予100%的匹配奖励。
2、对经营地在本区的企事业单位的获奖项目,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其对地方的贡献情况给予50%的匹配奖励。
3、对获得国家级、市级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个人,区财政专项资金根据上级奖励金额分别给予10%的匹配奖励。
(三)申报材料
1、项目单位工商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2、项目获奖批文或获奖证书、上级资金拨款凭证复印件。
四十二、奖励区科技成果奖
(一)申请条件
项目经区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按有关要求评定为区科技成果奖一、二和三等奖。
(二)扶持标准
1、对获得区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区财政专项资金奖励3万元。
2、对获得区科技成果奖二等奖,区财政专项资金奖励2万元。
3、对获得区科技成果奖三等奖,区财政专项资金奖励1万元。
(三)申报材料
区科学技术成果奖获奖凭证复印件。
四十三、资助两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购房
(一)申请条件
在本区企业签约服务两年以上。
(二)扶持标准
院士在本区购买自住商品房,区财政专项资金一次性资助房款总额的20%,但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三)申报材料
1、院士与本区企业签订的工作协议复印件;
2、院士的专家证明复印件;
3、院士购房合同(房产证)与购房发票复印件。
四十四、为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子女就读提供优质服务
(一)申报条件
1、监护人为受聘于区内研发机构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
2、监护人持本市户口(含蓝印户口,下同)或市居住证。
3、符合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
(二)相关标准
1、受惠对象享有本区同龄户籍学生同等优惠待遇。
2、选择本区民办学校的,由区教育考试中心推荐,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解决。
3、选择本区公办学校的,由区教育考试中心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安排入学或根据家长要求,提供适当的公办学校给予选择。
4、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子女在校期间的评优、奖励等与其他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三)申报材料
1、入读小学需提供监护人及子女的本市户口或居住证、预防接种卡、购(租)房合同、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2、入读中学需提供监护人及子女的本市户口或居住证、毕业生材料(毕业生登记表、预防接种卡、体育合格登记表、体质健康卡、小学毕业证书)、购(租)房合同、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3、转学需提供监护人及子女的本市户口或居住证、学籍档案(转学证明、学籍卡、预防接种卡、体育合格登记表、体质健康卡),购(租)房合同、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四十五、为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医疗卫生提供优质服务
(一)申报条件
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受聘于区内研发机构一年以上。
(二)服务方式
1、研发机构高级人才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适宜的社区卫生服务,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服务咨询和特定项目的体检,提供常备、常用药物的使用指导及个性化的就医指导及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2、区域医疗中心为研发机构高级人才提供专家级的“健康卫士”服务,区内二级甲等医院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与研发机构高级人才结对,根据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及其直系家属的需要及时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指导和服务。
3、研发机构的高级人才直系家属到医院就诊,医院给予优先挂号、优先检查、优先化验、优先收费、优先配药、优先住院的“六优先”服务。
(三)申报材料
1、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2、企业申请材料及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四十六、为研发机构高级人才家属就业提供优质服务
(一)申报条件
1、受聘于本区研发机构的高级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亲属;
2、具有本市户籍或居住证、在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
(二)服务方式
1、对有市场就业能力的优先积极推荐实现就业。
2、对就业条件差难以通过市场就业,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需要接受就业援助的本市户籍人员进行托底安置。
3、对需要了解各项劳动保障政策以及其他相关事项的安排专人进行职业指导。
4、需要参加政府补贴培训的提供指导并对本市户籍人员办理职业培训帐户卡。
5、个人想创业的提供专家咨询、辅导。
6、其它就业服务方面的按有关规定提供帮助。
(三)申报材料
1、研发机构高级人才证明及聘用证明复印件;
2、企业申请材料及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四十七、加强政府采购支持
(一)申请条件
1、已列入国家政府采购目录;
2、已被授予“中国名牌产品”、“名牌产品”称号;
3、列入《市专利新产品认定目录》名单;
4、已被市有关部门认定为市重点新产品;
5、企业已实施的被市有关部门确定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的主要产品;
6、已被国家或市重大工程项目中采购使用的企业产品。
符合以上条件之一即可申请。
(二)扶持方式
1、梳理本区自主创新产品目录,列入自主创新产品采购计划,加强自主创新产品采购管理。
2、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产品,区招管办通过组织产品推介、优先采购、合同优惠等形式予以支持。
(三)申报材料
1、企业产品被市有关方面认定的相关证明复印件;
2、企业营业执照、上年度纳税证明复印件。
四十八、附则
(一)申报对象
本操作办法适用于注册和纳税在本区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区
域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或个人。
(二)操作流程
1、申报对象在区政府网站()或区科技网下载表格,按本操作办法要求准备书面申报材料;
2、区科委在区证照办理中心服务窗口统一接收各项申请材料;
3、区科委根据各项目操作办法的主管部门分工情况,分别送达主管部门在区证照办理中心的窗口,各主管部门同时做好受理登记。未在区证照办理中心设窗口的主管单位,需指定人员到区科委窗口接收材料并做好受理登记;
3、各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把符合条件的单位名单及享受政策扶持的标准函送区财政局;
4、区财政局按相关要求做好资金划拨,每月将《区科技政策扶持奖励申请表》及对应的专项资金拨款单反馈给区证照办理中心的区科委服务窗口。
(三)受理时间
1、项目常年受理。对申报材料齐全且无需评审的项目,各主管部门需在7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核批准的决定,并及时回复申请单位或个人,需专家评审的项目由各主管部门根据评审周期组织专家评审,在评审后(需公示的项目在公示期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核批准的决定,并及时回复申请单位或个人;
一、根据人才评估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务处及所属各部门的各类评估材料的准备工作,及时、准确的提供各种佐证材料,为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获得优秀打下了基础。
二、在20__级高职新生中推行了学分制。组织各系部制定、规范了适应学分制的各专业教学计划,完善了实行学分制的各项制度,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
三、强化精品课程建设。发挥专业带头人和教学与科研骨干的作用,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和扶持力度,每个教研室都有精品课程或后备精品课程,有2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并参加国家级精品课评选。
四、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完成了院级教改课题的评审,并有2项课题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教改立项课题。[文秘站网-]
五、完善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通过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纠正、调整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稳定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管理质量,在教学管理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完成了20__年新上专业的论证申报工作。专业申报材料准备充分,材料齐全、规范,内容充实,得到了省教育厅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七、加强教学管理,坚持教学秩序值班检查制度,组织了由教务处相关人员和各系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期中教学检查,起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规范教学管理的作用。
八、按照“科学管理、不断创新”的理念,结合学院管理软件平台,积极探索院系两级排课管理模式:公共课程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管理,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由各系妥善安排管理。既能充分调动各系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能使各系的课程编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九、认真落实青年导师制工作。组成了由教务处人员、青年教师导师和督导办人员组成的听课小组,对青年教师逐一进行听课、评教并召开了座谈会,为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和尽快适应教师岗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十、顺利开展了20__年专升本辅导工作。全院共有900余名高职学生报名参加。
十一、成功举办了首届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本次活动设计科学、组织严密,共有20件作品参加角逐。本次活动充分展现了我院教师运用多媒体科技开展教学的水平和学院多年来开展教学手段改革的成就。
十二、加强技能鉴定工作,学生技能考核鉴定纳入统一管
理,初步建立了“系部-教务处-省(部)鉴定部门”三级鉴定工作运行机制。
十三、按时征订、发放教材,确保教学秩序。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困难,做到教材随到随发,服务热情周到。
十四、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统一思想,严把教材质量关,坚持把高质量教材引入校园,杜绝劣质教材、人情教材进课堂。
十五、围绕“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的参编工作,深入各系部,发动优秀骨干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先后有三部教材入选国家级教材编写范围。
十六、按照学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配合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严格履行各种报批手续,认真做好实验室教学仪器的管理维修工作。
本文概述了西安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现状,分析了学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提高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水平的途径:加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队伍建设;强化社科研究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发挥校级社科项目的示范导向作用;提升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服务水平。
【关键词】
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
一、引言
人文社科科研是实现中国梦的科学理论基础。[1,2]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承担着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宣传思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等历史任务。[3]近年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响应政策要求,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投身于为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之中,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归纳挖掘西安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努力开拓学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理工类学校人文社科科研管理现状
理工类大学是以理科和工科为主,即以科学理论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为主的学校。[4]人文学科在理工类学校属于弱势学科,其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也具有重要的发展机遇。清华文科的恢复和发展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国内外的地位日渐升高,这一点已成为全国人文社科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5]根据清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和部署,进一步加强人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的规划和管理,学校成立了文科建设处,它对清华的人文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清华人文学科和科研工作的发展,坚持了协调发展和分类指导的基本原则和思路,[6]所以在理工科为主的高校行列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目前学校已有的10个学科门类中,人文社会学科占到了7个。同为理工类学校,清华大学发展人文学科、推进科研工作的思路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人文社科研究起点低,底子薄学校以地矿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与文科为主体的或综合性的一流高等院校相比,在人文社科学科建设、研究水平、综合实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人文社科研究起点低、底子薄。形成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是学校长远的战略发展目标,所以,学校人文社科学科水平、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对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人文社科的研究氛围不够浓厚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队伍规模较小,更多人致力于教学工作,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科研学术自信不足。一小部分人已意识到,改变现状的关键因素仍在于内因,即个人的挑战、突破与超越,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学校现有的研究平台和条件,无法实现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和研究水平的突破。呈现出对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相对较高水平研究项目的申报积极性不高,项目申报中缺乏对内容质量、格式规范的精益求精的执著。
3、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素质有待增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素质包括人员的个人素质和队伍的整体素质两大方面。在当今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部分社科研究人员对科研发展自我定位不准、学术方向凝炼不足、科研团队构建不力,不能做到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不能更好地将时代需要、国家需要、政府需要和个人的科研专长、学术兴趣有机结合,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创新理念、拓宽视野,将个人专业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有机交叉融合。表现在项目的科研选题、课题论证等申报内容的创新和质量上,还表现在项目申报书、项目论证等申报材料形式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4、高水平人文社科项目获准率不高纵观学校2007-2015年度,能体现社科研究水准的高水平社科项目的获准情况,如国家社科基金,共立项8项:重大项目子项1项、一般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西部项目5项,未实现质的飞跃式的发展。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一指标,始终没有突破。在全国教育规划课题、国家艺术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申报获准方面也未实现零的突破。
四、加强人文社科科研管理工作的对策
1、加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队伍建设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开展培训会、报告会,加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的学习培训。举办座谈会、交流会,搭建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学习交流的平台。加强调查研究,充分整合资源,探索人文社科研究团队建设新模式,发挥研究团队合力。加强高层次人文社科人才引进,尤其是加大经过高层次、高水平科研工作历炼的优秀博士的引进力度。加强对获批立项的高水平研究项目的广泛宣传,对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的大力推介。
2、强化社科研究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作为系统工程,完善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学术成果奖励、科研经费配套等各项规定,逐渐加大对人文社科研究的激励和引导。人文社科类项目科研经费相对较少,且自筹项目在省部级和厅局级项目立项中占有一定比例。为调动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积极性,可对自筹项目和结项优秀的项目进行一定科研经费支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通过单位工作考核评估和个人工作考核等导向,努力营造学校浓厚的人文社科科研氛围。
3、发挥校级社科项目的示范导向作用学校校级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有两类:一是科研培育基金项目-人文专项;二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项目。科研培育基金设立于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项目设立于2012年。学校抢抓机遇,把握契机,积极响应中央及有关部门的号召,为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专门设立了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项目。校级项目的培育、繁荣发展等功能正在逐步显现,可仍需不断探索与规划,须启动校级项目的申报政策调整以及中期、结项等项目的管理政策调整。
4、提升人文社科科研管理服务水平以拓宽项目申报渠道、提升项目申报质量、优化社科管理服务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提升学校社科科研管理服务水平。制定、公布项目格式审查要点,严把资格、格式审查关。通过科技处网站、科大科技管理亲友团群、西科大-人文社科群、广讯通等途径做好申报信息工作。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中,青年项目申请人和课题组成员的年龄要求均不超过35周岁。年龄就是优势、年龄就是机遇。做好社科研究人员情况摸底,重点动员,分类指导。
五、结语
理工为主的大学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和提高科研的意识普遍增强,理工科的文科建设必然成为理工科大学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成为一种越来越广泛深入的趋势,对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引起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对西安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创新这一主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了西安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科研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努力促进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新突破、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宗友,季正矩.十以来“中国梦”研究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04.193-198.
[2]詹小美.中国梦价值认同的当代建构[J].青海社会科学,2014.04.1-8.
[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特色与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02.1.
[4]肖滨,沈文.理工类大学的人文教育现状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7.08.112-113.
[5]李强.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推进清华文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03.30-33.
关键词: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模式
新时期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能够使我国人才结构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时,也可以提升各家煤炭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结构,这项工作,对于煤炭企业员工技术素养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在煤炭企业申报各类项目活动中需要填写技术人员人数及职称等内容,同时又是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集聚力的一项制度完善。本文就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进行探析。
1 做好职称管理的重要意义
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职称管理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他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正确的政策依据,更需要完善的管理体系。它担负着单位内外关系协调、行政事务等诸多事物。职称管理的全过程一般意义上讲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专业技术岗位的管理;二是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条件的管理;三是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管理;四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五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管理;六是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管理。
2 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审管理体系
职称评审管理体制的完善是做好职称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逐步完善职称评审管理体制的同时要做好:一是提高对完善职称管理体系的认识,实行严格的考核和奖惩。要向专业技术人员讲清完善职称管理体系的办法、意义,使大家树立竞争意识,积极配合和做好职称管理工作。二是严肃职称管理,包括评审制度、评审程序、评审考核等,杜绝“人情”和“论资排辈”,评审时要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聘任后要能上能下,不搞“铁饭碗”。三是领导重视。评审领导要随时掌握评审情况,及时了解评审工作细节,解决评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评审工作水平。四是坚持工作透明。公开评审条件,公开评审程序,评审结果大家认可。
3 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审机制
职称评审应在“考评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既要进行考试和定量考核,还应经过评委会评审。而评委会评审是确定任职资格的最后一个程序,也是总“关口”。因此,建立完善的评审机制,严肃评审条件,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对职称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3.1.完善评审组织机构。评审组织机构必须要严谨,要针对评审专业收纳各专业高端人才为评委,创新思维,探索职称评聘新机制,针对多元化的专业技术人才类型,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分开进行聘用的制度。同时,在评审过程中要求评委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认识,认真审阅材料,作好记录,开好小组碰头会,做到定性定量相结合,遵守评审纪律,杜绝不正之风,并要求评委做到客观公正、高度负责。对在职称评审中利用职权之便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在申报过程中发现有弄虚作假的,取消其任职的资格,真正发挥评审组织机构的作用。
3.2.严肃评审条件。在评审过程中要本着“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择优推荐、提高质量”的原则,不折不扣地执行专业积水人员资格的评审条件,在学历、资历条件符合的基础上对申报人员的计算机、外语合格证、继续教育证书、个人情况一览表、公示材料及成果、论文、荣誉称号的原件逐项进行严格审查,为确保评审质量及促进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的相关知识,需组织申报人员进行专业答辩,并按省统一规定的评审淘汰率把淘汰指标分解到各专业组,把评审标准落在实处。
3.3.坚持公开、公平竞争的原则增强评审透明度。在评审过程中,要认真坚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增强透明度。具体做到:一,政策公开。凡是涉及评审工作的有关政策要层层宣讲,让符合评聘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了解有关评聘工作的原则和政策,明确评聘条件。二,成果公开。对申报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成绩和成果报告,进行成果审核监督。三,答辩公开。在答辩过程中必须坚持封闭式命题;坚持出题难度对等;坚持事后公布结果,采取领导、专家、答辩人员三位一体的方式公开检验和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
4 做好专业技术人员受聘后的考核及管理
为巩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成果,使其在煤炭企业发展中真正发挥应有作用,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受聘后在技术上不断学习,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必须认真做好聘后及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对专业技术人员受聘后的考核制度,通过定量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和阶段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彻底解决职称评定“一锤定音”弊端。其次是把考核制度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上来。通过每年年底进行考核,课题结束进行考核,聘任期满进行考核,从而增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荣誉感、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强化竞争意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向深层迈进,更好地服务煤炭企业、服务生产。
5.有效完善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
5.1 要重视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
加强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管理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煤炭企业“人才强企”的战略,适应煤炭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煤炭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做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职称管理工作,立足于培养、着眼于激励、服务于发展,热情关心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成长进步,定期开展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和初始资格确定工作,为他们建功立业创造条件、创造环境、创造氛围。
煤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完善有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职称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细化培养、考核、评审、聘任、使用、奖励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规定,使煤炭企业职称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既使基层单位明确了职称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程序,也使广大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明确了煤炭企业要求的条件和自己努力的方向。
5.2 努力完善职称评审标准,树立正确的评审导向
各评委会及办事机构,要结合各自系列(专业)特点,制定科学、分类的评审标准,增强评审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社会公信力,注重发挥职称评价杠杆作用,打击学术腐败、净化评审环境、形成良好的评审氛围,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在本职岗位上干事、创业、创新。各评委会办事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按照评审的标准和条件受理申报材料,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全面客观地向评委会汇报情况,提供相关材料;各评委会要实行评审例会制度,阅卷和答辩都要以评委会集中形式进行;各评委会要坚持原则,严格按照评审的标准和条件、评审程序组织评审;要严格控制评审通过率,保证职称评审的公正和公平。与此同时,应该按照“跨地区、本专业、高层次、权威性”的原则,规范评委会管理。每年评审前各系列主管部门要向政府人事部门上报评委会更新人员名单;各评委会要优化评委结构,打破系统限制,最大限度地将系统外的本行业专家吸纳进来,由学术造诣深,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能认真履行职责的专家组成评委会。
5.3 加强了对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
为了给更多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晋升职称创造条件,煤炭企业加强了对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以煤炭企业组织培训、参加集团煤炭企业培训和参加地方政府培训为主要形式,为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创造大量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二是积极鼓励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参加当地政府机关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职称考试,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和执业资格。三是重点对近几年来煤炭企业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培养,要求他们加强专业技术知识和外语知识的学习,制订自己的职称晋升目标,引导他们紧密结合本职工作,迅速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5.4 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破格评定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政策
在广泛听取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国有煤炭企业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破格评定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为有一定理论基础,有真才实学,工作业绩突出,但又不具备正常评审条件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破格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5.5 完善市内有效职称评聘制度
在执行国家现行职称评聘政策的同时,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论文,注重工作能力、工作业绩和经济社会效益的原则,对在专业技术工作中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人员,可申报评审市内煤炭企业有效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一,允许送培进修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虽不具备规定的学历条件,但参加由煤炭企业选派,市、县(区)人事部门统一组织或经人事部门审核备案,赴省内外高等院校学习培训、脱产进修或在省内外大中型煤炭企业、科研院所对口挂职培训等方式结业者可以对其进行市内有效职称评聘。
第二,放宽取得规定学历且参加培训人员的专业工作年限限制。对到煤炭企业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先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后取得中专以上学历,且参加由煤炭企业选派,市、县(区)人事部门统一组织或经人事部门审核备案,赴省内外高等院校学习培训、脱产进修或在省内外大中型煤炭企业、科研院所对口挂职锻炼,取得培训(进修)结业证书或挂职期满后考核合格的人员,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20年以上,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15年以上,本科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8年以上,可评聘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6.结语
总之,我们应该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社会的发展来不断改进煤炭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传统管理模式,使其能够有效地体现出煤炭企业的价值导向,让煤炭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将所学技能应用在煤炭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实现煤炭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婕.浅议如何做好基层单位职称管理工作[J].河北水利,2011,(05):123-125.
本学年度,教科室在“尊重每个人发展每个人”办学理念的指导下,突出质量立校与科研强校的指导思想,以“用作为换地位、用成就换尊严、用奉献换形象、用今天换明天”的信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把我校教研组建设、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工作思路:
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教研组建设为依托,以教学科研为突破口,推行教师自我发展规划,整体提升教师队伍教育教学科研水平;改进教师评价方法,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激发教师的潜能,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观念先进、业务精良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学质量的恢复性增长,进而实现跨越式的增长。
三、具体内容: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坚持业务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实施读书行动计划,建设学习型教研组。为达到新课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养成“阅读”的习惯,唤醒教师的读书需求。在教师发展规划中,每位教师制定每学年的读书学习计划,并上报教科室,存入教师个人档案。对“多读多思、以读促教”卓有成效的教师给予适当奖励并予以表彰。
2、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开展教学交流活动。
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通过一年的努力,“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课堂教学离我们预设的目标还相差较远,有的老师仅仅在公开课中加强了研究和应用,在日常教学中应用很少,还有极少量的教师对其兴致不高,知之甚少。今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行“四有”生本课堂的理念,普及“四有”生本课堂教学,力争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以教研组为单位,在今年10月和11月举办“四有”生本课堂教学达标活动,以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组内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听课评委组,进行量化打分,实现课堂教学人人过关、力争80%达到优秀的目标。
在今年9月下旬,举办教研组长研究课活动,10月份举办高三第一轮复习探讨课,在明年2月上旬举办新进教师汇报课,下旬举办高三第二轮复习探讨课,3月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4月举办中年教师优质课竞赛。
3、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认真执行《远安一高备课组量化评估方案》,备课组长要增强备课组的凝聚力,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提倡以备课组为单位备电子教案,尝试学案导学的做法。高一备课组要加强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研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衔接,在学法上进行指导,9月份完成初高中衔接教学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二年级备课组在培优辅差上加强研究,制定计划,在明年5月份完成远安一高培优辅差校本教材的定稿;高三备课组要加强高考的研究,提升复习效率的方式方法研究,落实基础和培养能力的研究,特别是培优的研究要加强,尽快出成绩。
(二)教科研工作方面
4、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校本课程开发。
课题研究要为教学服务,用课题带动教科研,以研促教、教研相长;课题研究要有
利于教师的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课题研究采取分阶段进行,分级要求,并以制度做保证进行考核奖励。
省市级课题研究要有组织有计划,教研组要全员参与,分工合作,教研组长和备
课组长积极协助课题组开展研究、整理资料和汇报结题,并在教研组内推广实践,力争在二至三年内完成。学校对其大力宣传,扩大影响,并按照《远安一高教改课题立项及管理办法》对课题组给予奖励。
小课题研究(包括校级课题和个人课题)要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求本着“低起点、小切口、短周期和大影响”的原则确立。学校平常的教学研究主要是日常教育教学的小问题,课题都是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教师的教研要强调问题解决,不搞花架子。一般在一年完成,并把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写出来,学校汇编成册,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优奖励。
在9月15以前,教研组长对本组的课题进行摸底,对本学年的课题研究写出详细具体的计划,包括课题、课题负责人及课题成员、课题实施方案等。
5、逐步推进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开展具有学科特点的学生活动
教育部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要设置"研究性学习"课程,要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创造条件。”按照《远安一高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开展活动,可采取先分学科小规模研究再分教师全范围研究的策略,逐步把研究性学习课程做大做强。本学年,由教科室与高一年级具体实施。
以科技体育艺术节活动为契机,教研组每学期开展1~2次大型学生活动,如语文组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活动;外语组的口语比赛,书法比赛;化生组的环保社团活动等等。
(三)教师队伍培养方面
6、加强师德建设
教书是一种职业,有其独特的职业道德标准和规范;教师是一种事业,它需要用心去做,它要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应具备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本学年,我们将丰富教师师德档案内容,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从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和为人师表八个方面进行细化考核,结合学生评教。一学年进行师德评比,树立师德标兵(一个学科一至二名),进行表彰和宣传。
7、建立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启动“名师工程”
(1)建立教师个人发展三年规划,主要包括“三定两勤”,即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勤学习和勤总结,同时把个人课题研究,读书计划,,个人博客建设等纳入发展评价体系。在今年10月15日以前,教师完成个人申报材料,一式三份,教师本人、教研组长和教科室各持一份。
(2)在明年5月前,完成年度感动一高十大教师和“远安一高名师”的评选,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大力宣传其事迹,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提高教师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3)培养青年教师,使其成为青年骨干教师储备人才和教坛新秀,鼓励全校更多的教师争当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参加各级各类学会、论坛等组织。给教师评职晋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8、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加快教师专业化成长。
(1)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请专家进校讲学讲课。以教研组为单位联系挂靠一个学校,签订协议,教研组长在今年10月20日前列出计划,定期把教师送出去学习,以两年为一个时间周期,保证每一位教师都有一次出去学习的机会,及时获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一切外出学习交流活动安排均由教研组长决定,统筹兼顾,做好记载,要求外出学习教师在教研组内汇报,并有关材料上交教科室存档。
(2)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坚持师徒结对,双方签订三年培养计划。促使以老带新、共同提高;要求青年教师学理论、做习题集、写课后反思,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本年级大型联考统考,促使其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对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培养。
【关键词】数控加工;师资队伍;专业带头人
1 问题提出
1.1 课题立项的重要性和必要
1.1.1 培养专业带头人是示范校建设对师资队伍的要求
2012年,我校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二批立项建设单位,数控加工专业作为本次立项的五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该专业青年教师居多,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专业建设水平与新的要求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为了尽快地改变师资队伍的现状、完成示范校建设的任务要求,培养一批专业带头人并且发挥他们的带头与示范作用,成为数控加工专业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
1.1.2 培养专业带头人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培养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可以让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教师尽快地成长起来,承担起数控加工专业中重要的、关键的、核心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工作,尽可能地发挥出他们在专业建设中的个体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突出专业带头人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本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师共同进步与提高,努力打造一个专业强、技术硬的师资队伍,有效地推进数控加工专业全面建设与发展的步伐。
1.2 主要理论依据、研究思路及目标
1.2.1 理论依据
《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文件中提出,示范校建设共有七项重点任务,其中第5条就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求“创新人事分配制度,形成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激励机制。改善教师队伍结构,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校长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与聘用制度》中明确要求,逐步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教科研成果突出的校级拔尖人才,带动学校各专业建设,努力打造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优秀的教学团队,建设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较大影响的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为打造一流的国家中职示范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方案》中指出,学校数控专业是本世纪初才发展起来的新专业,专业课和技能课教师都比较年轻,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因此,数控加工专业师资队伍急需优化提高,要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数控加工专业建设任务书》中明确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预期目标:两年内培养2~4名专业带头人,提升数控加工专业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建设水平。
1.2.2 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依据数控加工专业建设任务书的要求,以数控加工专业现有教师为研究对象,对照徐州市高级技工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与聘用制度,仔细研究分析现有教师情况,选拔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结合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制定培养计划,通过出国培训、下企业实践、担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指导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主持科研课题等多种途径的培养,使其达到省级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标准。
1.2.3 课题研究的目标
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按照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方案及建设任务书要求,两年内,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 3人。通过学习促进、培训提升、任务驱动、教研带动、示范引领,全面提升培养对象的思想素质、专业素养、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指导能力,促使其达到专业带头人标准,能够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等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1.3 对现有研究的基本评价及分析
1.3.1 有利条件
(1)示范校建设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契机
数控加工专业作为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在示范校建设之初,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就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课题批准立项。
(2)数控加工专业教师团队素质较高
数控加工专业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爱岗敬业的专业教师团队,共有专业教师27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2名,高级职称9名,高级技师7名,教师团队的人员构成及基本素质为培养对象的选拔与培养提供了基础。
(3)各级技能大赛的有效平台
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技能节,是师生同台竞技的演练场,更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大舞台;一年一度的省市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以及全国数控专业技能大赛,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更为宽阔的平台,让他们有机会与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同行们在一起寻找差距、不断提高。
(4)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学校自2009年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以来,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不断地为专业教师与企业的交流提供机会,给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1.3.2 利因素
(1)专业带头人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时间分配上留给企业实践就不是很多,参与企业的技术合作能力距企业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2)专业带头人的实践创新能力较薄弱,对专业的带头人的培养机制探索还停留在浅层次。应继续探索并逐步建立“选拔、培养、激励、考核”的长效机制,真正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示范作用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经过
按照数控加工专业建设方案及建设任务书要求,课题组结合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制定了明确而合理的培养计划,按照计划逐步落实培养措施,具体做法如下:
2.1.1 学习促进
抓好学习制度的落实,一是利用每周例会的时间,重点学习政策法规、职业道德,增强专业带头人遵纪守法意识、道德水平和敬业精神;二是在学期末开展学习评比,根据评比结果查找问题并整改提高。
2.1.2 培训提升
选送2名专业带头人到美国培训考察学习,进一步了解国际相关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发展情况,学习借鉴国外同类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并及时进行了培训总结与汇报;安排1人参加国内培训,获得培训合格证书,提交1份培训总结材料;安排1人参加省内培训并作了培训专题汇报;利用假期,安排6名专业带头人赴企业顶岗实践1个月,完成顶岗实践总结6篇,提升了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2.1.3 任务驱动
培养过程中,督促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编写实施性教学计划6份,制定数控加工专业课程标准4门,主持完成省级精品课程1门,大大提升了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水平。
2.1.4 示范引领
采取签订师徒协议的方式,每个专业带头人指导1~2名骨干教师。通过跟踪培养,被指导的教师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其中9名教师成为数控加工专业骨干教师。同时,专业带头人每学期为校内本专业教师上示范观摩课,为校内本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在专业团队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1.5 教研带动
培养过程中,每位专业带头人都担任了2门数控加工专业核心课程或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他们还积极进行一体化教学研究并撰写论文,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的教研教改课题,教研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2 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与专业带头人培养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专业带头人培养相关文献的研究,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广泛开展与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相关的调查,充分了解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的现状,掌握培养对象的相关信息,为课题的实施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将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措施付诸行动,确保课题如期完成;
(4)案例研究法:对特定培养对象的培养实践进行分析与总结。
2.3 步骤
2.3.1 准备阶段
确定课题组成员、明确成员职责分工,认真学习教职成[2010]9号文件内容,进一步提高对本课题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积极参加本系组织的示范校建设专题讲座,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紧迫性、重要性。分析数控加工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情况进行摸底,选拔培养对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查询专业带头人建设成功案例,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根据示范校建设数控控加工专业建设目标的具体要求,初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研究方案。
2.3.2 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全面开展的阶段,本阶段共分两步走:
第一步,课题组制定培养方案和引进计划并报主管部门批准,组织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积极准备申报材料。
第二步,通过多种方式对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培养。
组织部分培养对象出国考察学习并提交学结;督促培养对象对本专业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并提交指导相关材料;利用暑假组织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赴企业顶岗实习;督促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学改革以及专业建设等相关工作。
2.3.3 总结阶段
该阶段为总结阶段,《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的定位与建设》课题组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收集分析资料、整理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及做好结题工作。
3 结果分析
3.1 课题的研究成果
(1)完成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任务。共培养数控加工专业校级专业带头人7人、市级专业带头人6人、省级专业带头人5人。其中,2名专业带头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1人被评为校园双十佳教师,2人获得市级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形成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学团队。
(2)制定数控加工专业带头人培养方案。
(3)初步探索了专业带头人培养的长效机制。
3.2 课题的评价意见
3.2.1 通过本课题研究,提升了数控加工专业的建设水平
(1)形成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支撑,“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优秀教学团队,为示范校建设和数控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2)优化了数控加工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3)在专业带头人的带动下,数控加工专业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4)通过专业带头人的示范指导,数控加专业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研能力得到加强。
(5)通过国际培训学习,专业带头人不仅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教学工作中,而且促进了其他专业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3.2.2 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1)专业带头人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生产实践,发挥了专业特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2)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企业技术人员及职工培训、技能鉴定工作,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高技能人才。
(3)专业带头人积极参与或主持专业建设工作,与同行合作,开展纵横向课题的研究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服务。
3.2.3 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1)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初步探索了一种“选拔、培养,激励、考核”的专业带头人培养长效机制,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成效显著提高,为其他地区和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培养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模式与方法。
(2)通过课题研究,专业带头人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在吸收别人长处的同时,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展现在兄弟院校面前,提高了学校与数控加工专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本区域的专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 问题思考
4.1 存在问题
通过两年来的课题研究,专业带头人的总体素质提高得很快,在专业发展中的领先与示范作用已经初步彰显,他们在专业发展中逐渐成为中坚力量。但是,他们需要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在时间分配上留给科研工作、企业实践就不是很多,他们的科研能力、参与企业的技术合作能力距企业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可见,专业带头人在实践教学中就不一定能够始终站在专业及行业的领先地位,他们的教科研成果也就不一定能转化成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这是专业带头人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我们应该时刻思考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4.2 对策建议及应用推广
根据两年来的研究体会与感受,课题组认为应继续加强专业带头人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带头作用的同时,更应该拓宽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途径,加强与其他单位专业应用技术研究和合作,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项目研发、生产性实训,加强专业带头人与企业、行业的对接,不断更新知识体系与技术革新。同时,多安排专业带头人多与外界接触,与同行合作,开展纵横向课题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吸收别人的长处,提高应用技术研究、推广及服务能力。
总之,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有计划、有跟踪、有推进、有总结,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思路,优化工作方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完成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任务,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队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0〕9号.
[2]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Z].教职成〔2010〕13号.
[3]林小兰.重视师资队伍培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J].工业与信息化教育,2013(5).
[4]杨良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浅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4(3).
[5]刘红委.职业院校校企双带头人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
[6]颖委.中职示范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2(4).
[关键词]大学学科竞争力;培育途径
大学学科竞争力是指大学中的学科作为竞争主体,在国际或国内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力量或者能力,这种力量从比较角度来看是各学校同一学科之间在某些方面的比较优势或差距表现,从学科自身来看是学科所形成的一种能力或素质的反映,从竞争结果来看,是学科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功能上体现出的能力。本文通过对两所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浙江的A大学与湖南的B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竞争力现状的比较,分析影响大学学科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培育大学学科竞争力的几条途径。
一、A、B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竞争力现状
大学学科竞争力是一种“合成力”,是大学学科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整体结果,它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直接为社会服务三个方面,以下将具体分析A、B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在上述三方面的竞争力现状。
1.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人才培养现状
从表1可以清楚地看出,A大学的工程热物理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明显地强于B大学,这不仅表现在A大学的该学科已具有了招收博士后研究生和接收国外学生进修的资格,同时体现在规模上,无论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还是本科生的在校生数亦或毕业人数,A大学都要明显多于B大学;在与人才培养紧密相关的教学成果方面,前者也显著优于后者。
2.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科学研究现状
如上表数据显示,就两所大学承担的课题数量和档次、所争取到的科研经费(总经费和年度经费)、的数量与质量、出版的专著数量等情况而言,A大学都明显优于B大学。A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科研优势最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学科的研究成果最近已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二是该学科已有三篇博士论文被评定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上方面已明显表明,A大学的工程热物理学科在科研上已具有B大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3.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社会服务现状
一个学科的社会服务状况直接关涉到该学科的可持续竞争力。社会服务成效的直接衡量指标是科研成果产业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间接指标则包括拥有的专利数,获国家、省部级奖励的项目数等。表3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中,A大学的工程热物理学科已拥有专利29项,获得了包括国家发明二等奖在内的国家级奖励22项,省部级奖30余项;拥有的专利绝大部分投入应用,实现经济效益7亿元。而B大学该学科无论从专利的数目、获奖的等级,还是从科研成果产业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方面来看,均明显弱于A大学。
二、影响B大学学科竞争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对A、B两所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竞争力现状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学科发展物质环境、教师队伍结构、学科发展战略、学科组织形式、学科文化状况等是影响大学学科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正是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导致了B大学的工程热物理学科竞争力相对较弱,具体分析如下:
1.学科发展的物质环境相对较差
学科发展的物质环境,即学科的“硬件”建设情况对于学科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相关数据显示:A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实验室面积已达3 000m2,大大高出B大学1 570 m2的实验室面积。前者拥有大型精密仪器24件,大型实验台架29座,并且近年来在“211”工程的资助下,增设了900余万元的先进精密测试仪器。B大学尽管在最近几年也加大了对该学科的资金和设备投入,但无论是从已有的基础来看,还是从投入的力度而言,均与前者存在较大差距。B大学该学科发展的物质环境相对较差,因此其学科竞争力也自然处于弱势。
2.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B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师资队伍结构的不尽合理主要体现在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尚需改善以及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数量比较缺乏等方面。在A大学的工程热物理学科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63.6%,占全体教师的比重已接近三分之二,而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27.2%,仅为四分之一强;B大学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其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教师所占比重为26.3%,还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就职务结构而言,两所大学的教授和副教授在教师总体中所占的比重都比较高,但同B大学相比,A大学这两种职称的教师所占比重要更高些;在B大学,讲师占据较高比重,达到了教师总人数的39.2%,而A大学仅为13.6%(A大学的数据来自当前网页,B大学的数据为2003年该学科申报博士学位授权点的数据)。此外,A大学的工程热物理学科还拥有许多著名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当中有院士1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3名等。B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也有14位学术带头人,但分布在工程热物理学科上,其数量与影响度同A大学相比,差距尤为明显。
3.学科发展战略不够凝练
学科发展战略是学科未来宏观发展方向的集中体现。由于一个学科不可能拥有无限的资源,因此必须通过制定学科发展战略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学科的竞争力。学科发展战略主要体现在学科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学科具体研究方向的确定上。A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的总体发展规划清晰,研究主要集中于能源的清洁利用;在学科发展的研究方向上则突出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彰显了学科方向的“新、异、稳、聚”的特点,体现出了很强的学科竞争力。B大学该学科教师的研究方向比较分散,大部分教师的研究方向不同;同时,该学科在博士学位的申报材料中拟订出的三个学科方向在内涵上也比较宽泛。比较而言,B大学的工程热物理学科还尚未确立起较为清晰的学科发展战略。
4.学科组织形式不够丰富
不同的学科组织形式具有自身更易发挥的功能,要使学科功能得到全面发挥,必须具有比较丰富的学科组织形式。A大学的工程热物理学科已拥有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室、教学实验室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科组织形式。 具体说来,该学科以热能工程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建有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水煤浆燃烧研究所、燃烧技术研究所和能源清洁利用与环境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有流化床燃烧与气化研究室、废弃物低污染焚烧研究室等七个研究室和一个燃烧与教学实验室,此外还正筹划建设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而B大学该学科目前还只有实验室一种形式。学科组织形式的相对单一部分地解释了B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竞争力的相对不强。
5.合适的学科文化尚未形成
学科文化对于学科竞争力的影响是深层次的、潜在的,也是持久的。学科文化一经形成,就会对学科群体成员产生无形的约束力和影响力,而正是这种约束力和影响力,规训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科新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学科成员。目前,A大学的工程热物理学科已经形成了“求是”、“创新”、“自强”、“自立”的学科文化。“求是”、“创新”是A大学一贯保持的院校文化,工程热物理学科作为该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在这一点上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自强”、“自立”是A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在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较长时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学科文化,而正是这种自强、自立的学科文化使得该学科得以快速发展。比较而言,尽管B大学也已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院校文化,但对于该校的工程热物理学科而言,由于它的成长历史还并不算长,因此该学科还尚未真正形成与自身特点以及环境相适的学科文化。而正是由于适切学科文化的缺失,从深层次上影响了该学科竞争力的提高。
三、对大学学科竞争力培育途径的建议
基于对B大学工程热物理学科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分析,我们认为,大学学科竞争力可以从学术环境、学科梯队、学科战略、学科组织、学科文化等几个主要方面着手培育。
一是营造学科发展的良好环境。学科发展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环境,另一个是政策环境。对于物质环境的保障,大学应加强对学科的经费和设备投入,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大学也应制定相应的学科政策,为学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环境。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曾说过:“只有具有安全和自由保障的学者才能探求科学真理。”因此大学在学科政策的制定上,要真正着眼于大学学术自由的保障。
二是建设结构合理的学科梯队。这样一个梯队通常由如下成员构成:有一位在本学科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每个学科方向有一至二位在本学科方向上学术地位较高的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在每个学术带头人下面有一个包括科研助手、技术助手在内的支撑体。要构建出这样一个学科梯队,必须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的学科或学术带头人;二是要通过教师队伍结构的调整,形成梯队的结构优势,使整个学科梯队具有竞争力;三是要形成一种公平合理的竞争机制,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一种你追我赶,人人争先的大好局面。
三是制订科学的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定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下四点经验有助于我们完成这项任务:①在选择主要研究方向时,既要考虑学科内在发展的趋势和研究人员的专长和兴趣,又要兼顾它在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②应立足于国际科学前沿的重大突破口;③如果一时选择不出新的研究方向,必须耐心等待,继续培植,以多研究方向作为过渡;④新的学科方向确定后,必须进行学科力量的重新配置,包括在该方向的代表人物中选择学科带头人,以便形成有竞争力的新学派。
在方法的选择上,学科发展战略规划的制订可以通过SWOT分析法的使用来实现。SWOT即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四个单词的缩写,其中优势与劣势是针对学科内部的分析,而机会与威胁则是针对学科外部环境的分析。
四是创建多样化的学科组织形式。如下三类学科组织形式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科的各项功能:(1)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成立跨学科组织机构,更好地发挥学科的科学研究功能。当今社会的各类重大课题,越来越呈现出学科综合性的特征,因此,高校可以成立一些跨学科的组织机构,以利于对这些课题展开有效研究。(2)重建“教研室”,更好地发挥学科的人才培养功能。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课程建设和怎样上好课,要通过教研室功能的复兴,使广大教师在教研室里通过对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从而真正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3)设立“研究所”(“研究中心”),更好地发挥学科的社会服务功能。通过这样一类学科组织,企业可以方便地从学科中获得人力和科研支持,此外,这一学科组织形式也有助于实现学科与企业的联合,从而可以使教育更好地适应实际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