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资调查报告

农资调查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30 16:17: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资调查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资调查报告

篇(1)

一、主要农资商品经营态势

2010年,县供销系统所属农资供应点共销售了化肥1602吨,农药45.6吨,农用薄膜8.3吨,农资商品供应总额234万元,到2012年,全年供应化肥1529吨,农药62.2吨,农用薄膜20.9吨,农资商品供应总额388.4万元。五年间,其中化肥销售下降了0.95%,农药上升了13.6%,农用薄膜上升了25%,农资商品供应总额虽有上升,但剔除价格上升因素外,则相差无几。2012年,全县农资商品销售总额620万元,供销社仅占60%的市场份额。

二、农资销售徘徊不前的原因

近几年来,县供销系统农资经营徘徊不前,市场份额下降主要有以下几大原因:

1、以往化肥主要使用对象的水稻种植面积遂减是化肥销售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农村的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由原来的双季稻变为单季稻,从2011年起,政府号召“水改旱”,大批稻田改种经济作物,到2012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仅3.7万亩,化肥销售量随之减少。

2、农资市场放开是供销社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之一,农资市场放开后,供销社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一批个体经营户介入农资经营,目前,除供销系统外,尚有8家个体农资经营点,年销售农资额约200万元,与供销社抢夺市场份额。

3、计划经济时代以及以后一个阶段,供销社经营农资商品政府都给以一定的财政补贴,这对于供销社在农资经营中进行灵活调节、物资储备和平抑价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后,农资补贴取消,优势消失,供销社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减弱。

4、农业并非是的主导产业,农业生产规模有限,农资商品总体需求量不大,利润空间小,这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供销社农资经营的积极性。目前,县供销系统所属的15家农资经营点的经营场所大都年久失修,设施设备阵旧,门面老套过时,整体形象欠佳,也是影响农资经营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

鉴于上述原因,要想有效控制农资经营下滑态势,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保持农资供应主渠道地位,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和办法。

1、从近几年主要农资商品销售结构的变化来看,化肥下滑,而农药及农膜的销售却呈上升态势,这是因为水稻种植减少而经济作物种植增加所致,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农资经营中正确把握,调整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增加农药及农膜的规格和品种,扩大农药和农膜及其他农资商品的经营规模。

2、加大农资连锁经营力度,完善现有农资连锁经营网络体系,进一步发挥农资配送中心作用,真正做到“统一进货,统一经营,统一价格,统一质量,统一标识”,集中力量参与市场竞争。

篇(2)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没有设置台帐或台帐与借据不符。

对支农再贷款台帐登记、发放和归还情况,只是逐户登记金额和日期,未能真实反映出各个借款人的详细使用状况。

整改情况:要求各信用社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对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操作,利用每月1号会计例会时间,加强对再贷款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实现统一的帐务处理方法,明确反映借款人再贷款的使用及归还情况,真实反映再贷款的使用进度,达到支农再贷款帐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对再贷款使用投向不准,存在贷款用于非农业,贷户身份为非农户现象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农村信用社再贷款投向非农业,此类现象不符合《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再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再贷款应集中用于发放农户贷款,重点解决农民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储运业和农村消费信贷等方面合理资金需求”的要求。

整改情况:接到《通报》以后,联社对再贷款使用投向不准的信用社,及时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要求涉及问题的信用社在200*年12月底之前整改完毕,并给予了通报批评。对问题较为突出的顺店社,要求该社尽快出台整改意见报联社计划信贷科,联社将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并监督整改,确保支农再贷款投向的合规性。

三、贷款存在逾期,致使支农再贷款形成风险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部分贷款存在逾期现象,个别信用社为完成年度其他各项工作任务,在支农再贷款方面疏于管理,使部分贷款没有换据或没有及时收回。

整改情况:对贷款出现逾期的现象,已专项向领导作出了汇报,现已协调资产科出台了以下意见:一是对200*年以来新发放形成不良的贷款必须收回,否则按照禹农信联〔200*〕142号文件规定严肃处理。二是要对20*年以来新发放贷款到期必须收回,发现1笔形成不良的,信用社主任就地免职。三是对于账面中隐含的大量不良贷款,要求各信用社必须迅速行动,该换据的换据,该的,争取在年底前解决这部分问题。

四、对再贷款发放使用中存在垒大户现象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在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为逃避监督,简化贷款审批手续,把大额贷款化整为零垒大户,增加了支农再贷款的风险。

整改情况: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以前年度信息系统不对称及监督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今后,联社业务科将严格把关,审查一笔贷款,先通过“信贷咨询系统”查询把关,无质疑的,再建议审批备案。对一户多笔、垒大户等以逃避联社审批为目的发放的贷款,联社业务科在加强监督的同时,将积极协调稽核部门进行后续稽核,凡出现此类情况的信用社,一经发现,将给予严肃处理并督促整改。

五、贷款发放手续不完善的整改情况

存在问题:检查中发现,个别信用社发放支农款时手续不规范。

如借款合同中还款计划没有正常登记,缺乏对贷户的还款约束;调查报告流于形式;借款用途与调查报告用途不符;借据与合同要素不全等。

篇(3)

一是及时对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干部进行了监督法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并强调人大要坚持经常学习监督法。同时,利用重新任命干部的机会,对“一府两院”部分组成人员和部分干部进行了监督法学习培训,增强了被任命干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意识。

二是围绕新农村建设、植树造林和林木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专项工作报告;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决算;对农业法、食品卫生管理法和民事诉讼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在本市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同时强调,要正确处理好加强人大监督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加强人大监督与支持“一府两院”依法履职的关系。

三是认真开展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在1月9日的常委会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2006年关系社会生产和群众生活的八件实事完成情况的报告。2006年中小学收费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检察院2006年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此前,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对上述工作分别进行了视察或调查,形成了高质量的视察和调查报告,及时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供其审议相关议题时参考,为提高审议质量做了充分的准备。会后,常委会办公室对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认真督办,并在规定期限内得到了政府和检察院的明确答复。3月30日,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农业法在本市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形成的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连同审议意见一并交由市政府研究决定。

磐石人大开展代表建言献策活动

实现“争进全国百强县、争创全国文明城、建成中等城市”、“奋斗三年,总量翻番”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磐石市委、市政府2007年及今后几年的工作重点,也是富民强市的重要举措。为此,磐石市人大常委会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全体代表中开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言献策活动,并于3月23日召开了动员会,下发了开展此项活动的通知。要求全体代表都要参与此项活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生活实际,每位代表全年至少提出一件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同时明确,对产生明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予以表彰奖励,并将代表参与此项活动情况作为届中评选先进代表活动组和优秀代表的重要依据。

为了把此项活动抓出实效,人大常委会机关指定专人负责,设计了专用登记表,定期汇总各代表活动组提出的建议、意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还要定期研究建议、意见的处理意见和采纳落实情况。(李玉忠)

代表视察、检查有成效

篇(4)

关键词:专业思想 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培养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广西财经学院2009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是广西首次开办的本科专业,对于这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我们是从零开始,是在借鉴兄弟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胆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专业特色。我们相信,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在不远的将来,会深受广西各方面用人单位的欢迎。

一、狠抓专业思想教育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和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对“农”字专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忌讳的心理,具体表现就是家长不让孩子报考带“农”字的专业,考生也不愿意去读“农”科专业,来自城市的学生谈到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就害怕,农村的学生更不乐意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农村去。种种思想顾虑我们认为都是很客观的,也是很实际的。针对这种状况,经济系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了对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工作。

1.从专业培养目标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用大量的事实向新生说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培养从事农村经济和区域发展管理工作的人才,突出在“管理”两字上。因此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具有“谋发展、懂经营、会财会、精管理”的能力。通过加强专业培养目标教育,使学生增强了对学习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认识。

2.从政策导向上加强对学生将来的理想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央政府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大,2010年达到了8183.4亿元,是2006年的2.4倍。在农村不但免征了农业税,而且有些地方60岁以上的农民每个月还能领到养老金。从大学生就业政策导向来看,近几年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基层单位进行创业和就业,2008年广西考村官的竞争指数是10%(招聘459人,参考4714人),而2009年上升到了12%(招聘476人,参考5665人),说明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想到农村当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农村产业发展来看,农村经济已经由传统的单纯种养方式转变为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农村经济的范围已经扩大,产业链已经拉长,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在逐步缩小。通过理想教育,增强学生对学习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自信心。

3.通过组织参观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新生入学后,每年都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参观,如组织到皇氏乳业、百洋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参观,通过参观使学生初步了解到企业都与农村区域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而扩大了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视野。

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篇(5)

仙居,原名永安。北宋真宗皇帝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下诏改永安为仙居,一直沿用至今。来仙居旅游的人,无不为仙居有如神仙居住的山水风光所折服。

仙居的母亲河――永安溪,是浙江第三大河椒江的上游。她自西向东穿越整个仙居县境,日日夜夜哺育着仙居人民,是台州市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

可是,近年来,随着以医药化工和工艺品为主导产业的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特别是水体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环境问题所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加,老百姓“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呼声日趋强烈。

代表直面严峻现实

2004年3月20日晚,仙居宾馆二楼会议室,仙居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主席团会议正在审议大会秘书处有关代表议案、建议处理意见。会场气氛热烈,主席团成员发言踊跃。吴珊娟等14名代表提出的《关于保护永安溪,打造“绿色仙居”的议案》,引起了广泛关注。

议案指出,位于县城东郊的柴岭下村,地下水污染严重,因种种原因,饮用水问题至今没有解决,村民们每天要到几公里外拉水,很是无奈。村里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有囡莫嫁柴岭下,黄泥浆水吃不完;清水何时到我家,凤凰不请她自来。”一锅白米粥煮着煮着就成了黑米粥,一件白色羊毛衫洗着洗着变成了黄色羊毛衫,新买的茶壶不到几天就积上了黑黑一层污垢……安洲街道西灿村村民至今忘不了发生在两年前那个“黑色”的夏天。由于上游的下园村有人利用废料练白银,练白银的废水直接倒入通往西灿村的引水沟,使得西灿村的地表水都变黑了。有村民曾买来试纸测试过家家户户的水井,结果发现全村的水井全部含酸过重,村民们担忧极了:喝了这些水,不生病也会少活几年!

议案要求,政府部门要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还仙居青山绿水。

“随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永安溪溪床不断抬高,永安溪水体受到了污染,夏季雨季水患严重。”审议中,应文彬代表深有感触。

“局部区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了环境承载能力,有些企业存在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现象,少数企业治污进度缓慢,企业违法现象屡禁不止。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李起福代表严肃指出。

“农村生态环境整治任重道远。由于环境意识薄弱和基础设施缺乏,农村滥用化肥、农药现象仍然存在;畜禽生产总体上还处于粗放、落后的经营状态,畜禽排泄物普遍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影响生态农业建设,影响绿色农产品的创建,影响仙居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周永星代表如是说。

“作为人大代表,我们肩上有一份很重很沉的责任。”……主席团成员纷纷发表看法。

“把永安溪两岸建成绿色长廊,建成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仙居真正成为台州美丽的后花园”,大会就《关于保护永安溪,打造“绿色仙居”的议案》作出了决定,与会代表报以阵阵掌声。

人大持续监督

为把保护永安溪的决定落到实处,2004年2月下旬开始,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实施了有力的监督。

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进行了为期一周专题走访调查。调研组成员翻山越岭,踏遍仙居的山山水水,走进千家万户,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形成了《有关环境保护工作的调查报告》。

报告指出:当前,污染严重的有医药化工、工艺品加工、“三废银”提炼、矿山开采生活垃圾、农业面源和旅游景区污染。据统计,全县有工艺品企业1000多家,医化企业70多家,该两项产业污染严重,有很大部分没有经过环保审批,没有执行环保评价制度;受利益驱动,部分企业存在逃避监督,偷排、超标排放现象;不少企业排污设施成为摆设。危险废物焚烧站建立后,运行状况不佳,大量危险固废得不到有效治理。景区餐饮业的油烟治理,也仅限于几家上档次的大酒店。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不断,量增多。部分领导干部环保意识不够强,有的甚至为了个别企业的一时之利,干扰环保行政执法,等等。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调研组有关情况的汇报,提出了交由县政府进行办理的意见。

县政府对县人大常委会的意见十分重视,在编制有关规划、开展小流域治理、开发溪滩地资源、加强河道采砂和水资源开发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县政府和环保部门加大对重点环保个案的监督,如对一工艺礼品厂违法生产行为进行专题研究,作出了责令停止生产,罚款50000元,并立即搬迁的决定。

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认真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关于保护开发永安溪相关情况的报告,并提出了审议意见。针对保护开发永安溪还缺乏科学的、长远的工作思路;规划编制较滞后,保护开发永安溪的总体规划尚未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格局尚未形成;永安溪的生态环境较为严峻等问题,要求县政府进一步加大办理工作力度,并把办理结果报告下次人代会,接受全体代表的监督。

为进一步加强环保监督工作,2004年6月22日,县人大常委会增设农资环保工委。

2005年4月,县人大常委会农资环保工委接到群众举报,某工艺厂肆意排放废气。农资环保工委立即组织实地调查,发现该工艺厂每年消耗香蕉水约60吨,平均每天消耗200公斤,香蕉水在喷漆时可在1小时内挥发后排向空气中,使用的香蕉水含有毒物质。

群众反映是真实的,农资环保工委立即向县政府及环保部门交办,要求立即进行查处。

接到人大常委会交办的件后,县政府及环保部门迅速进行调查核实,对该厂作出停产整改决定。

2005年11月下旬,浙江司太立制药有限公司一度由于废水超标排放、废气无组织排放,与周边村民发生了严重纠纷。对此,县人大常委会及时组织委员、代表进行实地视察,提出整改意见。该公司在县政府环保部门的督促下,对设施进行了改造,全面实施了清污分流。县政府根据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对该公司实施了限产压产措施,停止了上游合成中间体的生产,所需产品通过外购解决,对产生严重废气的FDO产品停止了生产。通过一系列的整改举措,该企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久,台州市环保局在该公司召开全市6家重污染企业抓落实现场会。

位于永安溪上游的秦洲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人大代表和群众多次反映存在的问题。2006年2月6日,县人大常委会专题召开“一府两院”联席会议,提出整改意见,要求污染严重的秦洲养殖场立即停产,并处理好相关的纠纷。“一府两院”加强执法力度,责成秦洲养殖场全面停产整治。

根据人大的审议意见,县政府不断加大办理工作的力度。目前,仙居县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城区范围内给排水规划都已进入项目招投标程序,2007年前可按计划建设完成。垃圾处理工程正在落实之中。城区新建13只公厕,拆除露天粪缸500多只,城区所有规模养殖场均迁移到城外。

仙居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严格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坚持项目审批与整治进度挂钩,严格控制新建医化等重污染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去年以来审批的项目全部执行了环境评估制度。

2006年上半年,县政府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专项整治行动,关闭或淘汰了32家小化工企业,医化企业总量从79家减到47家。最近,有4家被强制断电停产。严厉打击“三废银”非法回收冶炼。一年来,共严厉打击和处罚19件,罚款总额7万多元。

永安溪重归清澈

仙居县人大常委会连续几年开展环保执法检查,取得了明显成效。来仙居的人们发现,被称为仙居“母亲河”的永安溪水又变得清澈了,两岸的垃圾、污物消失了,仙居的青山绿水之间,多了一份清秀,少了许多杂乱。

“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根本出路是要发展环保产业。”2005年8月,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县政府农业产业化情况的报告。

接着,他们又通过组织代表专题视察、调研、听取有关情况汇报,针对仙居“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实际,督促政府加快建设生态农业,培育绿色无公害基地,提高农产品社会竞争力。

仙梅是仙居乃至台州的特色农产品。仙居县人大常委会督促政府狠抓杨梅基地建设。目前,全县共发展杨梅基地10万亩,并以优异的果品品质和“仙梅”品牌,赢得“中国杨梅之乡”的称号。

就像杨梅一样,仙居县的农业进一步打响了生态牌。广度的高山蔬菜基地、下各的蜜梨基地、上张的绿色农产品基地、溪港的乌牛茶基地、湫山的香菇和油茶基地、步路的杨梅基地等各具特色的无公害产品基地和森林食品基地初具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下半年,在县人大常委会督促和支持下,仙居县东方神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湫山乡开发山地1500亩,建立了150亩浙大东方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和350亩下岸水库生态观光园。目前,这一生态种养殖立体管理模式正在白塔、南峰街道等乡镇、街道推广。

篇(6)

[关键词] 基础设施;自然灾害;成本;经济结构;推广体系;农民收入;科技培训

一、制约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影响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近年来,鲁西南地区通过实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一些地区农业基础设施仍然存在路、沟、桥、井、电和疏水设施缺乏、不配套等问题,亟待需要增加投入,加强田间设施建设,提高抗旱涝保丰收和农业作业机械化能力。山东省西南部是全国著名的纯井灌区和粮食产能大县,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井灌事业,确保了耕地的灌溉率,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重建设轻管理意识严重。长期以来,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时各级都很重视,但对建后的管理没有及时落实管理主体和各项管理制度,未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在管理过程中,无法可依,导致对破坏小型水利工程的行为得不到有效惩治;部分灌溉管道工程严重老化,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部分工程超期服役;以机电井为主的小水源工程分布不均衡,电线路不完善,农用供电线路网路不完整;排水系统亟待完善,排水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维护,排水沟被回填、淤积堵塞,个别年份会出现内涝现象,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经验有待完善。

2.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具有不可预测性

今年山东省农业遭受严重春冻和百年不遇的旱灾,给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较大困难。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2011年9月上旬,全省受旱面积已达5560万亩,其中重旱1840万亩。因灾情及农产品出口受挫等因素影响,全省农民人均减收80元左右,旱情严重,农民增收任务艰巨。此外,受季风影响,各季降水不一,不同程度的旱涝情况经常发生,干热风、霜冻、大风、冰雹等自然灾害不同程度地影响农业生产。

3.农业生产成本涨速过快,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导致农业生产成本迅速提高,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据山东省农业厅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全省化肥价格普遍上涨,上涨情况为:尿素,全年平均价格2144.32元/t,同比上涨326.38元/t,涨幅17.95%;复合肥,全年平均价格3068.20元/t,同比上涨435.25元/t,涨幅16.53%;磷酸二铵,全年平均价格3429.58元/t,同比上涨343.18元/t,涨幅11.12%。由于化肥支出占农资总支出的30%以上,化肥价格的波动对种粮收益影响很大。还有水、电、柴油,这些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都在上涨,农民种粮成本不断增加。据计算,农资涨价使粮食平均每亩物资费用投入比上年增加20—40元。

4.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增收缓慢

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般品种多、优质高效作物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优质不优价、质量差价拉不开;各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雷同、效益偏低的情况;农村二三产业发展还不够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调整滞后,规模小,档次低,与市场的需求不适应。

5.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兴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存在不协调因素,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待优化。表现在: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待遇比较低,农技部门职能弱化,农用设备陈旧落后,农艺农机配套技术不完善,大马力拖拉机与土壤深耕机、深松机不配套,提高土地利用率与小麦和玉米播种机械不配套;土地经营规模小,单位经营效益低,制约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农民群众缺乏有效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管理,还没有完全掌握高效灌溉技术和新型农机具、农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技术的使用,导致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从而影响了农民收入。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基础设施的维护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目前,山东省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脆弱,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治水、兴水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增强抗御旱、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适应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市场农业的需要,加快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正确处理好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基础设施后期的管理。

2.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涨幅

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在粮食价格上涨的基础之上,对农民的收入影响较小。但目前粮食价格已趋于回落,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居高不下,农资价格上涨加大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益,不利于农产品价格稳定和农民增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对化肥农药生产的优惠政策,加强对化肥农药市场及价格的监管力度,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哄抬农资价格和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遏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

3.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认真研究国内外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和需求情况,以效益为中心,突出重点,引导农民在把握好市场导向、最佳效益、比较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继续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规模,进一步提高经济作物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采取措施,制定规划和政策,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使其尽快成为我省农村经济新的稳固增长点;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特别要依靠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把发展名、优、特、新品种和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绿色产品作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发挥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民进入产业化经营各个环节,增加经营性收入。

4.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能力

开展多种创新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范围,注重培训效果,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创业提升、实用技术、农村政策等培训。鼓励初、高中毕业回村青年参加农业广播学校学历教育和到大中专院校参加培训;支持农民创业培训,每年筛选一批符合条件的农村创业人员,组织开展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培训;组织村支部书记、村会计等农村基层干部政策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积极争取上级农村公益性岗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针对农民的培训项目。通过培训,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创业技能,增强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5.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结果。要按照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做好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和管理工作,使农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保护,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后的土地能够向种植能手集中,不断提高农业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依法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明晰资产权属,建立产权登记制度,规范产权管理行为,推进产权流转,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参考文献

[1] 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减负工作情况调查报告.山东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山东人大信息,http://sdrd.省略/

[2]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实施意见.兖州农业信息网,http://省略/

篇(7)

【关键词】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金融机构,金融需求

1.山西农村概况与金融需求的特征

1.1山西农村概况。我们选择了山西省的几个农村地区进行了走访与调研,分别对山西王庄堡村、山西西魏村、山西中庄寨。这几个农村的共概况如下:首先,贫困户占农村总户数的大约1/3,农户大部分依靠传统的种植业作为主要经济来源,但种植业只能满足基本的自给自足。农村信用社由于历史包袱比较重,不良资产过多,亏损严重而无法再发放贷款。其次,教育事业普遍落后,师资力量短缺,教学设备简陋。

1.2农户的基本经济特征

经过对农村农户的走访调查分析,归纳出农户的基本经济特征:(1)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年龄集中在25-40岁,且其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基本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水平。(2)大部分农户从事传统的种植业,靠天吃饭。只有少部分农户从事养殖业等副业。(3)大多数农户拥有的固定资产较少(除土地之外)

1.3农户的借贷状况

通过走访村委会以及对几个农村农户的随机采访,我们得知这几个农村农户的借贷情况如下:

(1)向亲友借贷是主要方式。根据走访调研,了解到农户借款渠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向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另一种就是非正规渠道借款,包括农户之间互相借款、向民间组织贷款以及向亲戚朋友的借款等。从采访的农户口中了解到大部分农户更倾向于向亲戚朋友借钱。

(2)借贷的金额大多数为小额。根据走访调研以及采访,了解到农户借款以小额为主,单笔借款金额大部分在5000到10000元之间,只有很少的时候金额会在万元以上。

(3)借贷的用途很广泛,但大部分用于医疗和教育。根据采访与调查,了解到农户借款的最主要的几项用途依次为教育、购买农资(包括化肥、种子、耕地工具等等)、看病、建房子等等。教育支出以及医疗费用支出成为农户借贷的主要原因。据很多农户反映,很多家庭为了孩子的学费以及家人的医疗费用四处筹钱的情况非常普遍。

1.4农村金融需求的经济特征

(1)农户的金融需求仍以存贷需求为主,除了一些留有金融网点空白的农村之外,农户的存款需求基本都可以得到满足,但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从农户口中了解到,基本每家农户都会有一定额的存款,也希望能从信用社获得贷款。但由于信用社亏损严重,已经控制了贷款的发放,除非有非常良好的个人信用或者在信用社有可靠的人际关系,否则很难贷到款。

(2)农村中有一部分农户从事规模化养殖业、畜牧业或者进行农产品加工生产,他们有着强烈的贷款需求且数额一般比较大(超过小额贷款限额)。在调研的农村中,据村委会反映,该村一些个体工商户对贷款的需求很强烈,但大部分未能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得到满足,此部分农户,一般只能通过亲朋好友筹集资金或者向民间的一些非正规金融组织筹集需要的资金。

(3)农户普遍反映贷款困难以及贷款手续繁琐。在访问中,很多农户认为贷款难,信用社的贷款程序太复杂,审批时间比较长,有些农户是急需资金,等信用社的贷款审批下来,估计已经错过机会了。而且有时候为了能顺利的贷款,必须花很多时间请那些有关负责人吃饭等,比较浪费时间。

(4)农户一般贷款期限为中短期,且其用途一般以生活性用途为主。据了解,农户主要借款一般为中短期,即借款期限一般在一年左右,一些农户告诉我们,虽然亲友借款也是一年左右,但亲友借款期限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一旦借款人有困难还不了,就会适当地自动延期。

2山西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及问题

2.1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经过调研与走访农户,总结出农村的金融发展总体上的现状为:(1)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难度大于从非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比较富裕的农户一般倾向于向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而贫困农户则主要向非正规的金融机构贷款。

(2)农村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率比例上升。采访的有关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虽然近几年来不良贷款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信用社不良贷款负担仍然很重,并且已经成为信用社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而且他指出很多的不良贷款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遗 留下来的历史旧账,短期内难以收回。

(3)能提供贷款金融机构很多,但真正能给农户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缺乏。据了解,虽然农业银行在大多数地区仍然保留了县级分支机构, 但由于实行严格的贷款权限控制, 县级农业银行普遍只存不贷, 农村资金供需矛盾更趋尖锐。而农村信用社受自身实力所限, 不可能支持大规模资金投放。近年来虽然农村邮政储蓄业务发展较快, 但其在农村只吸收存款,不发放贷款, 吸收的存款大量上存人民银行,只有极小部分通过人民银行以支农再贷款的形式回流农村。

2.2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些原因

通过调研,总结几个原因制约着农村金融的发展:

(1)农户一般难以满足抵押担保条件。农户最大的资产一般为住房,而一般的贷款都是需要抵押物的。据了解大部分农户贷款的抵押物主要为房屋、银行存单。但在现阶段,农户住房作为抵押的意义相当有限,以银行存单作为贷款抵押物意义也是有限的。因此可以说,那些需要从金融机构的融资的农户一般很难满足贷款机构的抵押担保条件。

(2)农村没有建立起良好的信用环境。一些金融机构不轻易对农户提供贷款一部分原因就是农户的个人信用以及整个农村的信用环境不好。这些金融机构为了避免不良贷款的发生,干脆越来越少地提供涉农贷款有的甚至是不在农村设网点。

(3)农村特殊的经济特征。由于农村特殊的经济特征使得涉农贷款高风险、高成本、缺乏抵押担保物,这样就导致了很多金融机构不愿意向农户提供贷款。

参考文献:

[1]谢华平、王一鸣: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建议:基于农村金融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