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0 13:31: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素质专周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必须注重对学生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一目标,仅仅通过学校的理论教学和有限的实验教学是难以做到的[1]。目前高职护理学生所缺乏的是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了培养适合临床发展需要的护理人才,有必要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我校实训课程中开展综合性实训项目有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现总结如下。
1 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设计
1.1 在护理专业中增设综合实训课程的意义
护理专业作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一个重要专业主要由核心教学内容和职业技能两大部分组成,实际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两大部分,必须对全部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果只是在分解状态下进行,后果将是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解该专业技能的实质,从而影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难以使其达到专业培养的全面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在分解专业技能的教学内容时,必须将技能课程进行整合,将专业课中若干个核心技能要求合在一起进行实践教学,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系统和完整的理解和掌握能,专业课程各科目教师之间应达成共识,在教学实践中互通有无,协调互补,把原来分散在各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进行整合,构建起具有专业整体性特征的综合实训课程,使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朝专业一体化方向发展。该课程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护理程序完成整体护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护士的核心素质。
1.2 开课时间
综合实训课程安排在第4学期末,学生临床实习之前8周,每周2学时,共16学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完成了护理学导论、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护理理论、护理程序,各种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对临床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和护理措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由于接近实习,对临床工作环境有强烈的向往,求知欲望高。
1.3 课程设计
综合实训项目将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内、外、妇、急危重症各科护理技能进行优化整合,融入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精选、设计综合性实训病例和模拟临床情景,形成“强化技能、注重综合、体现人文”的综合性实训课程[2]。以真实临床护理病例为基础,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将具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常见疾病设计为综合实训题目,学生经过分析和查阅资料发现护理问题、提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3]。
1.4 课程实施
教师集体备课,选择实践性强,设计性强的临床病例,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订和编辑,将学习任务与病例有机的融合,病案按科室共分内科护理模块、外科护理模块、妇科护理模块和急危重症护理模块四大部分。
教师将准备好的案例于综合实训课前一周给学生,每班分成16组,每组5―6人。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分组讨论、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解决相关的护理问题。课堂上创设情境,在模拟病房创造条件,模拟患者住院的情景。由学生分角色、分任务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整体化护理。根据学生表现,教师给予指导、评价、考核及总结。
1.5 效果评价
我们对2010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综合实训课的开设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利于师生间形成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利于把各门课程进行贯通,为进行临床实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6 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主要分为个人考核和小组考核两大部分,个人考核评分主要看该同学在实训中承担角色的任务完成情况,护理操作技能的正确与否及熟练程度,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小组考核评分主要包括角色分工是否合适,团队协作情况如何,护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存在护理错误,是否有独到见解。
2 讨论
首先,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寻找答案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4],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把病案真实再现,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有助于提高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加强。
其次,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训课程将护理职业技能与专业临床课程知识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模拟临床真实情景病例,可以达到淡化课程、学科界限,体现相关学科、相关知识与护理技术的交叉与融合的目的。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运用,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达到实训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顺利对接,学生在走向实习或工作岗位后会降低陌生感,从而很好的适应岗位需求。
最后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有利于高职高专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5]。教师们必须集体备课,充分讨论,设计好病例,阅读大量的相关内容, 以应对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解答[6]。教师只有具备了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因此,要加强实训教学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技术素质。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综合实训课程质量的关键,因此我系教师在具有教师证的同时都具有护士资格证或者医师资格证。并且我校要求专业课教师每年必须有不低于两个月的医院顶岗实习任务,以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避免教学与临床脱节。
综上所述可知,综合实训课程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魏碧娜.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增设综合实训课程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8):115-116.
[2] 雷芬芳,邓翠珍,赵亚珍,等.护理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3):216-218.
[3] 周彩云,袁俊.临床实习前开展护理学基础综合项目强化训练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08,22(27):2529-2530.
[4] 高颖.建构主义理论在见习前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2011,8(6):278-280.
关键词:专企融合;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
实训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某一种技能,在专业教室中采用边学边练的形式进行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教学场所为专业教室,教学方式为边学边练,与实验实习有所不同。尽管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但仍然缺乏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定位模糊、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实训条件普遍较差、教育质量令人堪忧和社会期望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这一状况,高职研究人员提出了“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并进行了探索。按校企合作的程度来划分,可将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分为3种形式,一种是学生进厂式,另一种是企业进校式,还有一种是校企合一式。校企双方联合组建管理机构,安排学生在不同的阶段进厂、进校,学校是工厂,工厂也是学校,校企合一。校企合一是工学结合的较高层次。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说明了工学结合下的实训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程度决定了实训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现有校企合作的不稳定性决定了实训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专企融合”模式的相关概念
1.1 校企共同体
一般的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基于各自利益就某些方面达成一致,这种基于各自眼前利益的合作是不稳定的,实质是双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着“两家人”的事情。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提出的校企共同体是指企业与高校联合创新的实体。校企共同体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文化共融为切人,以师资共建为核心,以课程共定、教学共管、基地共建为依托,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校企共同体突破了浅层次的校企合作,它由“两家”的“合作”走向了“一家”的“一体”,也就是企业和学校成了“一家人”,共同孳生一个“生命体”。
1.2 “专企融合”模式定义
“专企融合”模式是在校企共同体背景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电子系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专业和主流企业深度融合成立三级学院,三级学院是一个校企共同体。信电系成立专业现代化建设委员会,由学校(信电系)、行业主流企业、行业权威专家(政府)三方组成,每年召开1~2次会议,专题研究信息电子系专业发展问题。每个三级学院成立相应的院务委员会。“专企融合”模式更易彰显专业自身的特色,使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更易适应并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在学校进行企业真实项目课程学习、开展企业真实情境实训,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就业。在合作过程中双方遵循共同规划、共同组织、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享成果的原则。
1.3 “专企融合”模式的理论依据
“专企融合”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校企共同体理论。“专企融合”模式下的三级学院是校企共同体的一个继承体,它继承了校企共同体的全部特征并具有自身新的特性。校企共同体和“专企融合”模式下的三级学院之间的关系类似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中的父类和子类的关系,子类可以继承父类的属性,即三级学院这一实体也是一个校企共同体。一般来说,一家主流企业主要从事某个行业(专业),专业和企业的融合程度更为紧密。
1.4 “专企融合”模式的现状
1)东忠软件学院正式挂牌并运行。2010年7月6日学校与东忠集团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11年10月10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东忠集团共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东忠软件学院”签约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东忠软件学院是软件技术专业和主流企业东忠集团深度融合的一个校企共同体,这标志着“专企融合”模式正式确立和实施。
2)东忠软件学院院务委员会正式成立,成员包括校企双方的领导、专家、教师、技术工程师等,其中学校3人,企业4人,不定期出版院务简报。现已经召开院务会议4次,今后计划每月举行一次院务会议。
3)双方共同规划东忠软件学院的发展目标,将东忠软件学院建设成为省内有特色的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将企业培训模式引入学院,为企业培养对日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在校内建立对日外包项目开发平台,提供企业服务外包的真实环境,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4)双方初步建立了“专企融合”模式的运行机制,双方正在各个方面展开合作,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工程师来校上课,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等。
2、基于“专企融合”的高职实训模式和具体实施
基于“专企融合”的高职实训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企业将学生当作自己的员工进行培养,企业和学校专业的融合是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和现有实训模式相比较,基于“专企融合”的高职实训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图1所示。
实训模式贯穿了4个主要环节:激发新生对从事专业的兴趣、课程项目提升基础专业能力、真实环境项目提升综合专业能力和工作室项目提升实际专业能力,这些能力是逐次递进的。实训模式的2个关键是校企双师团队建设和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校企双方融合在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下面对实训模式各个环节和具体实施进行说明。
2.1 重视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校企双方制订新生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企业的职业素养培育课程(包括新生参观企业、有关企业讲座等)嵌入人才培养方案中。邀请企业员工(包括已经毕业的学生)来校讲座,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要从事的专业。将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如朝礼、考勤管理、写周报、礼仪等多个方面)植入到日常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安排新生在软件企业实训2周时间,了解软件企业的总体情况和具体工作等。这些内容的教育主要是激发新生对专业的兴趣,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2.2 重组实训课程体系
改革教学模式,校企共建联通岗位的课程体系,以理论“必需、够用”为原则,以职业导向、能力本位为依据,重组、整合课程的实训教学内容,突出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采用课程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工作室实际项目和企业真实情境实习4级实践教学层次(其中前3项属于实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3 改革课程项目的教学方法
“做中学”是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基础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近两年来,专业教师参加了项目化教学的有关培训并通过测试。在软件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项目化教学、完成教学活动设计、编写项目化课程教材等。下面以“Java语言编程基础”课程为例来说明具体做法。
在课程的教学实施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要求学生成立4人项目组,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软件项目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并完成整个项目,使学生学做一体化。
作为课内学习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成。本项目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模块),每个工作任务需要一次或几次课来完成。课堂项目教学主要按照任务演示、任务引入、示范引导、学生模仿、纠错深化、归纳提高、巩固总结“七步教学法”来实施,体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课堂提问、作品展示、教师启发、示范讲解、提问讨论、个别辅导等。在每次课的教学中,一般先采用提问的方式复习前一次的知识内容并进行任务演示(主要在课程开始阶段采用,使学生明确任务),并引入本次课的主要任务。为了完成主要任务,每次课要设计5个左右的辅助任务,任务难度逐渐增加。教师先进行示范引导,学生在课内跟着做,模仿操作完成。在纠错深化阶段,教师要讲评或学生互评存在的错误并纠正,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相对复杂的任务。在归纳提高阶段,师生共同总结,寻找规律,理解理论知识。在巩固总结阶段,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本次的主要任务,师生共同总结并布置课外作业。课外作业主要完成一个课外学习项目——购物管理系统,将按照课内项目同步实施,目的是让学生应用课堂学到的技能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按项目小组来完成。
2.4 构建真实实训基地
校内东忠软件学院学做合一教学场地约有1 100平方米,建有4个日语教室、3个专用开发室、4个软件实训室和3个项目见习室,东忠集团现已投入实训设备约200余万元。以校内东忠软件学院一体化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满足学生综合项目实训需要。在具体的实施中,学生的实训活动是在真实项目环境中进行的。整个实训环境和东忠集团的真实开发环境保持一致,使用的实训项目是东忠已经完成的软件真实项目,实训师资来自东忠集团的工程师担任项目经理,班级采用小班制形式,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以企业项目开发的流程来完成实训任务。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东忠集团质量保证部的人员定期来校对项目进行阶段评估,向各个项目小组反馈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定期修改完成。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得到职业素养的锻炼。
2.5 多形式提升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
利用教师工作室实际项目、兴趣小组、ACM程序设计大赛、东忠杯软件设计大赛和浙江服务外包大学生竞赛等多个平台,给学生创造实际项目环境,吸引学生参加项目团队,提升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
2.6 组建课程建设与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团队
实训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和来自东忠集团的项目经理或工程师(兼职教师)组成,主要工作是改编企业的实际项目使之适合实训教学,双方共同讨论和学习,共同编写项目化的教材并使之系列化。双方共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东忠集团已派8名兼职教师在东忠软件学院授课,专业教师到杭州东忠集团进行6个月的项目实践,目前,已有4名教师完成这一工作。
3、基于“专企融合”
的高职实训模式成效
3.1 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企业的认可
采用基于“专企融合”的高职实训模式,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给予肯定。笔者曾对学习“Java语言编程基础”课程的学生作了问卷调查,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3.2 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大大提高
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专业对口率大大提高。近3年来,在东忠集团就业并从事软件项目开发的人数分别是16人、32人和49人,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3.3 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成绩获得突破
在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大专组银奖(二等奖)1个,铜奖(三等奖)2个;在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有4名学生获得三等奖,3名学生进入团体项目决赛并获得三等奖;在第一届浙江服务外包大学生竞赛中获得专科组2个二等奖,上述比赛均是历史最好成绩。
4、下一步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1)项目化课程开发、特色实训课程建设是将来的主要方向,校企双师团队要共同编写有特色的软件项目化教材并形成系列化。
2)校内建立项目开发平台,由企业工程师、学校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项目开发团队,不但为学生提供企业项目的真实环境,还可以使学生在学校里零距离接触软件项目开发岗位,实现学生在学校内的企业化岗位培养途径。
3)专业教师要定期去企业参加软件项目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项目开发能力。
关键词 油料专业;实训;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160-03
实训模块评价是一种诊断性评价[1],可判断实训模块所具备实训要素及符合课程要求情况,并给出总结性评价结论。它有利于专业培训开展模块化教学,对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实训效能起良好的推动作用。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如下四个问题。
1 评价思维运用勿抱“残”守“旧”
思维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评价思维反映实施模块评价的思维方式。评价思维应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抛“残”弃“旧”,选择变化的、乐观的、积极的思维倾向,以便较快地提高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评价水平,达到评价效果。
着力解决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决定思维运作动向。以思维能力为主形成的思维态势和惯性[2],会长期影响实训模块评价。因此,在评价时若停留在过时的思维模式,往往很难进行客观实在的评价。
1)剔除过时思维。过时思维容易使人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思维方式易定格在原来模式上,思维无新意,也无活力,形式呆板,显得毫无生气。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评价中使用过“旧”的思维方式就无法达到评价的要求。因此,在评价油料专业实训模块时,应剔除旧思维,接受新思想,建立突出评价的主题思维。
2)摒弃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呈现实际停止,是思想观念落后的实际表现,容易形成一种难以打破的思维惯性,顽固不化,让人产生惰性,具有很大的自我欺骗性。抱“残”守“旧”实际上就是惯性思维在作祟,坚持自己已有的思维定式,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缺乏随机应变的锐气。如用此种习惯思维实施实训模块评价,难免存在先天不足,评价缺乏“活性”,制约创新性开展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评价工作。
创新改进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3]。在创新思维方式上着手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运用多样思维方式。根据油料专业要求和行业标准,区分评价对象,运用开拓思维方式,经过上升思维,优化提炼;运用决断性思维,深化转变,综合平衡,形成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评价标准和要求。
二是加大多向思维力度。对油料专业实训模块展开深度思维,揭示实训模块评价的深层含意和规律。不断加强横向思考,利用发散性思维,确实拓宽实训模块评价的思维广度,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全面反映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评价的思维规律。
三是紧跟时代创新思维。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手段层出不穷,可运用创新性思维设计评价主体整体框架,运用多元思维和差异性思维把握评价主体维度数目,使用变异性思维和逆向思维预测评价运行机制。这些评价思维为实施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评价指明了发展方向。
2 评价样式使用勿贪“全”立“异”
油料专业实训模块形式多样,实现实训功能千差万别。选用实训模块评价样式时,即不能搞简单堆砌,也不能为了追“新”求“异”,丧失过多评价功能。因此,油料专业模块评价样式在使用时要做到如下三点。
一是使用评价样式不能贪全。评价样式用来评价油料专业实训模块,其实用性非常强,要求体现出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符合评价规范。样式要简单实用,一种样式不能囊括油料全部专业,每个专业只能有本专业的适用样式,不能包罗万象、贪求全面,反而达不到评价的要求和目的。
二是使用评价样式个数不能贪多。样式使用坚持质量标准,能用则用,无用则弃,防止信手拈来,滥竽充数。因油料各专业互不相同,评价对象和目标不同,因此,每个专业评价应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各专业的单个实训模块评价只能在本专业评价框架内进行。选择符合本专业实情的评价样式,有效控制样式数目,单个专业防止使用样式过多过滥,破坏本专业的整体性,使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评价失去意义。
三是设计评价样式不能立“异”。评价样式使用可沿用一些评价要素齐全、评价功能完善的样式,也可创“新”一些样式,但不能为了一味创“新”而立“异”,设计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样式。样式设计应符合油料专业特点和实训模块“个性”要求。在设计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评价样式时切忌花哨好看,无限放大要求,不顾专业标准。如笔者使用的《油库钳工综合实习评价表》(表1),依据油库钳工技术特点,样式采用数据表结构,而不是为了立“异”,采用树形结构或其他结构。
3 评价方法设计勿弃“实”忘“精”
采取求“实”的有效措施
一是设计理念务必实在。在实施油料专业实训模块评价时,深入教学一线,全面了解各专业需求,详尽熟知各专业参数和技术规范,把“精度”摸透,把“准度”搞准,以技术参数为依据,客观思考,形成一种实在的设计理念。如设计油库钳工实训模块的评价方法,首先了解油库钳工各实训操作(如锯削、锉削、钻孔等)的技术规范和参数维度,再根据这些技术指标设计评定标准,尔后根据评定标准,综合各项指标设计油库钳工的评价方法。
二是设计方法遵从实践。设计的基本依据是油料专业技术参数和国家规范,来源于实践,用于实践。一般采用决策分析法、结构构建法、层次分析法和实训验证法等实践性方法,用于指导评价操作。
勿忘“精”的具体做法 好的评价方法对模块实训评价起良好的推动作用,只有评价方法优良,才能保证实训模块评价优质高效。
一是树立精品意识。评价方法设计的出发点力求定位精准,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做到设计内容精深,条理精干,层次分明。
二是采用求精手段。在设计评价方法时,每个专业设计多套评价方案,通过类比法,从中选取优胜方案,进行优中选优,选出既有理论深度又能完全代表本专业课程特性的实训模块评价方法。
4 评价内容选取勿舍“专”失“真”
用“专”上采取的措施
1)用“专”依据紧靠专业培养目标。油料专业培养目标是:通过短期专业培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基本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和进修打下过硬的技能基础。在适应任职岗位工作的同时,能遵守该专业职业道德和职业守则,培养其成为适应单位发展的、与时俱进的、德才兼备的一名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培养目标是评价内容用“专”的选取依据。
2)用“专”要求紧贴专业课程要求。油料专业课程要求为:突出专业基础课的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结合新时期课程素质教学要求,开展素质内涵与外延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了解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熟悉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复杂工件制作,判断和排除常见故障,使油库设备设施运转正常;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技能和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发现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组织训练与教学示范能力。在选定评价内容时,以专业课程要求为“标尺”,做到思“专”用“专”。
3)用“专”紧扣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很高的权威性,是实施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训练内容、训练科目、训到什么程度都有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评价内容紧扣油料专业教学大纲,评价指标按本专业的国家标准,不能随意超“标”离“标”,更不能张冠李戴,实施“错位”评价。
评价内容用“真”的方法
1)内容选取要“有根有据”。模块评价的对象是油料专业实训模块,属于油料专业范畴,评价内容的“根”就在油料专业课程中,要在油料专业范围内合理选“根”找“据”,不允许在其他专业中随意寻“根”换“据”。
2)内容选取要“原汁原味”。
一是内容选取必须一一对应。评价内容选取与专业一一对应,不能从相关专业或相近专业选取,保证评价内容和所训课目衔接紧密。如评价焊工实训模块,其评价内容选取应与焊工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一一对应,确定评价要素。
二是评价参数选取在本专业内“就地取材”。评价某一专业实训模块时,从该专业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中选取评价参数,设定评价参数维度个数,保证评价参数不失“原汁原味”。如表1中1~6参数项为油库钳工的专业技术参数指标(7~9项为主观性指标,暂不讨论),在设计油库钳工综合评价表时,其中参数值只能从油库钳工中选取符合国标的技术参数值,不能选取其他专业(如焊工、化验员等)技术参数值作为评定标准。如此,才能保证评价内容与实训内容不脱节。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路出版社,2009(4).
关键词:技能大赛;针灸推拿;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48-02
高职高专针灸推拿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能从事医疗、预防和保健康复,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针灸推拿专门人才。因此,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技能训练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环节。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和针灸推拿专业的特点,我校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针灸推拿技能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通过一系列的技能大赛,使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一、多方调研,精心设计技能大赛
大赛应围绕职业能力评价确定竞赛内容,按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策划竞赛项目[1]。我们在调查、分析和听取行业、企业技术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针灸推拿岗位及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在分析岗位工作任务及所需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进而设计出技能大赛项目和内容。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主要包括各类基层医院的针灸、推拿工作岗位,养生保健机构的保健按摩师,医院康复中心及社区康复中心的中医传统康复工作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身体素质,具备从事针灸推拿医疗、保健、康复的专业技能。因此,教师可以设计“画经点穴大赛”、“针灸技能大赛”、“推拿手法大赛”、“保健按摩大赛”、“功法大赛”、“针推临床综合技能大赛”,其中“画经点穴大赛”是针对经络循行和腧穴定位的针灸推拿基础能力而设立的,“针灸技能大赛”是针对各类针法、灸法、拔罐的操作技能而设立的,“推拿手法大赛”是针对推拿手法的技能训练而设立的,以上大赛属于针灸推拿的专业基本技能。“针推临床综合技能大赛”是为了提升学生专业综合技能和职业素质,“保健按摩大赛”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拓展技能,而“功法大赛”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大赛设置情况见表1。
我们按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职业拓展技能的不同层次,分别安排相应的技能大赛项目,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一体化设计实训教学,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完成针灸推拿专业各项实训内容,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针灸推拿技术[2],在不同阶段通过相应的技能大赛强化职业技能,提升职业能力。我校在上述针灸推拿技能大赛项目的基础上,为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2011针灸推拿技能大赛制订出竞赛方案,并成功承办此次大赛。
二、周密安排,切实做好大赛实施
技能竞赛应符合社会人才需求,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因此,我们邀请医院、保健机构的专家一起研究大赛方案,制定评分标准及操作要求,共同担任评委,由医院和保健机构的专家评委进行最后点评,使竞赛与教学紧密结合,提升行业、企业对学校的认可度。学校会认真组织实施每项大赛,做到技能竞赛的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全覆盖、教师全覆盖、核心专业课程全覆盖。到目前为止,共开展十届针灸点穴、推拿手法技能大赛,六届功法大赛,四届画经点穴、针刺技术、推拿手法大赛,三届企业冠名的针灸推拿临床综合技能大赛。各项大赛实施情况见表2。
而且,我们会针对比赛内容与过程进行逐步规范,收集整理各项资料,将比赛结果与学生和相关任课教师进行交流。通过比赛,激发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使各任课教师通过竞赛总结教学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我校认真组织参加过两届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针灸推拿技能大赛,成立大赛竞赛组,负责竞赛选手选拔、培训工作。培训过程要求指导教师与相关专业教师全程参与,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指导,每三天由全体专业教师参与项目测试,每周进行一次全程模拟比赛,针对测试与模拟比赛的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和辅导员面对在校专业学生通报训练内容和方法,在每周模拟比赛时均邀请部分学生现场感受这种氛围。在全国大赛期间,教师应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分赴各赛场观摩比赛,让学生在感受全国学子专业技能风采的同时,也领略到我校学生针灸推拿专项技能的精彩表现。赛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参赛获奖选手,与学生进行汇报交流,现场展示针灸技术、推拿手法和推拿练功等专项技能。选手的精湛专业技能和由衷的感言,会极大鼓舞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全面提高专业能力
技能大赛可以引领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竞赛项目评价标准应按照工作任务中知识点与技能考核点制定评分细则,兼顾理论考核和实践操作,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3]。为此,学校可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原则,制定针灸推拿专业技能全程实训教学目标,涵盖针灸推拿专业教学所需的各项实训项目及见习、实习各个实践环节。[2]改革实训教学方式,形成技能竞赛与实验实训、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等相结合的立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技能大赛可促进考核模式的改革,比如,将“保健按摩大赛”与职业资格认证及技能鉴定相结合,通过技能竞赛的方式,实行保健按摩师的技能鉴定和考核,提高和促进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对与技能大赛有关的课程,我校增加了实践技能考试,突现技能训练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技能大赛还可以促使教学方法发生改革,形成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做”为中心,让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我校技能竞赛已形成针灸推拿核心课程全覆盖,因此大大地推动相关教材的建设。本专业教师主编的全国中医药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就有5部,其中《针法灸法》、《小儿推拿》入选教育部高校精品教材;副主编、参编规划教材10部;主编、副主编、参编全国高等院校中医相关专业实训教材《针法灸法实训教程》、《针灸治疗实训教程》、《推拿手法实训教程》、《推拿治疗实训教程》;与教学医院合作开发编写《常用推拿手法》、《针灸技能全程一体化实训教程》、《推拿技能全程一体化实训教程》等书籍;与养生保健专家合作开发《保健按摩》、《足部按摩》、《保健刮痧》等保健模块类教材。
技能大赛促使我校针灸推拿实训中心基础功能、针灸功能、推拿功能、综合功能、保健功能这五大功能区的建设逐步完善,完全可以满足针灸推拿专业各项技能的实训及临床和保健仿真工作任务的训练,为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供很好的平台。同时,注重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近年来,我校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与28家医院、4家养生保健机构签定《针灸推拿实训实习基地共建协议书》,使实训实习基地覆盖安徽及长三角地区。学校与芜湖中医院深度融合,与其他实习单位也密切合作,实现学校与行业教学资源的共建、共管和共享,让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临床教学与实践教学。通过不断努力,已基本建成融教学、实训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为一体,集针灸、推拿、康复等功能相互交融的实训基地,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证[2]。
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做,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不间断的专业实训锤炼,专业技能、心里素质和职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在2011年和2014年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技能大赛――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我校针推专业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分别荣获团体一等奖和二等奖,充分展示我校针灸推拿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教学改革成果。近几年来,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双证获取率逐年稳步提高,从2011年以来获取率均为100%,而且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自主创业的学生逐年增多。他们反馈最多的是已在学校打下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立足社会的最主要财富。
参考文献:
[1]曹庆旭.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22-23,26.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审计教学 现状 困境 对策 改进路径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清晰,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整个社会对审计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增多,对审计人才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看到了这种社会发展对审计人才的要求,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并且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培养出新形势下的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问题。但是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教学工作因为学科建设比较迟、审计教学认识不到位、师资缺乏及教材落后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是正处于一个缓慢发展和初步探索阶段,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现状
1.现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课程设置体系缺乏可行性,培养方案不够科学。很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将审计课程只是看成是传统会计专业课程中的一个部分,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有的高职高专院校只是将审计课程作为选修课来开设,如此以来不但会因为课时的压缩或者不被重视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使得审计课教学长期处于发展的不利地位。
2.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手段也相对比较落后,无法培养出合格的审计人才。现在的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方法仍然是使用“满堂灌”传统教学方法,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考试之前背诵一些基础的知识,考试完成之后什么不记得。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就是纸上谈兵,是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另外,虽然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教学也认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具体的审计教学实务部分却经常只是讲解一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案例,学生无从深入把握和理解,当然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必然会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3.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从事审计课程教学的教师素质结果不完备。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内容通常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审计学基本原理,二是审计方法,三是审计实务。从这个角度看,审计教师必须不但要具有丰富的参与会计审计活动的经验,而且还必须要有坚实的审计理论知识,只有具备这样的审计素质能力结构教师才能真正胜任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课程教学。但是现实中的高职高专院校老师大部分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的,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有着丰富的审计理论知识,但是亲自参与审计实践的经历非常少,经验更是求缺乏,这样的教师讲授审计课程就必然会走入内容空洞和缺乏针对性的教学现状。
4.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中的校内实训教学环节及校外实践环节都落后。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学实训建设明显滞后,缺少实训项目内容,缺少实训项目教材及教师,所以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实训教学体系中,审计学实训环节就成为了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后果就是学生学习企业审计实务的时候仿佛是雾里看花,大大制约了审计教学质量和效率,不但导致了审计教学脱离了实践,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审计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校外实践环节虽然学校也非常重视,但是现实看来是非常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生的实践安排实践非常少,实践基地不足,这使得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难以全面得到提升。
5.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内容非常枯燥,并且教材选用也不够科学合理。审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专业性也非常强。审计学科的知识学习要求涉猎的范围非常广,甚至要求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实务经验才能学好。教学内容通常都是非常难以理解的,苦涩难懂,学生学习审计课程普遍感觉枯燥无味,学习的兴趣不高。另外,我们知道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和依据,选择科学合理的教材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中选用的教材内容非常滞后,选用的教材理论内容过多,案例非常少,实务内容也不够,很多的教材甚至就是一种对审计制度的讲解,课后也没有安排什么有效的实务练习,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毫无吸引力的。
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改进路径研究
1.不断提高对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认识,同时努力优化审计教学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高职高专的教师和学生都对审计学科的教学或者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总是认为审计课只是在学习专业课之外的一门可修可不修的科目。这样的认识是非常不利于审计课教学的,所以从学校老师到学生都必须要不断提高对高职高专院校审计教学的认识。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努力优化审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制定出适合高职高专院校使用的教学大纲,合理分配好教学课时,安排好学习内容。这样可以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完审计基本理论和审计实务这两个部分的内容之后,可以真正掌握好审计的基础知识,学会熟练运用各种审计方法。
2.精心选择高质量的,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际的审计教学案例,并且周密组织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教学实践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案例的精心选择又是审计学科案例教学的前提,所选择的案例质量的高低还会对审计学科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质量的,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际的审计教学案例不但能融会相关知识,而且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能做到精心选择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我们首先必须要做到根据不同的审计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审计案例;其次,就是必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用性的案例,只有这样才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这个载体让学生能轻松掌握审计理论中的一些非常抽象的、难以理解的重要概念和问题;再次,就是必须要选择具有社会影响的案例,这样的案例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高职高专院校的审计教师一定要通过要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搜集电视及新闻等媒体报道,或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各种类型的、成熟系统的审计案例,从而建立起丰富的审计案例库,这样可以在不同教师之间做到互通有无,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审计案例来激发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提高审计学案例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精心选择好案例之后,还必须要周密组织好这些案例进行教学。审计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相比,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基本的教学步骤可以分以下几个部分:首先,就是布置案例,提出要求;其次,就是让个人分析和分组讨论同时进行;再次,就是组织课堂发言,教师评价;最后,就是撰写学习心得和报告。其中,如果要想真正发挥审计案例教学的功效就必须要提前一周给学生布置案例,并且提出要求,学生可以有足够的实践通过所学理论来对案例进行分析。这样在具体案例教学实践中,学生就可以充分表达出自己观点。同时在小组分组讨论的时候,教师也必须要积极地参与其中,对于各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解答,积极启发学生的独立思维,而不是简单的给予对或者错的评判。然后各个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就有关问题交换意见,然后展开讨论。讨论之后,教师要在总结不同小组的意见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每个小组或者同学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提出有关建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案例的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高职高专院校要通过积极建立和完善审计模拟实验室等措施,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首先,因为审计模拟实验教学需要涉及的材料多,需要的知识范围广,技术性也要要求比较强,所以审计实验室人员不但要具有非常丰富的会计知识,审计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而且还必须要对计算机审计操作非常熟悉,所以高职高专院校都必须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积极建立和完善审计模拟实验室,加强审计实务的教学。另外,我们知道,审计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和环节,所以高职高专院校非常有必要不断加强审计课程实践教学力度。
4.不断改进审计教学的方法、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开展审计教学。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积极开发审计教学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一定要积极开发审计教学多媒体课件,让审计学科的内容都能再现网络之上,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审计学科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大大丰富审计课堂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是质量和效果。另外一方面,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还必须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审计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当前的高职高专审计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将多媒体技术教学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融合,这样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是信息容量,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并且,如果能利用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众多媒体信息集融合到一起,然后通过屏幕将审计的过程展示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流程,使得教学更为生动、直观,学生学习起来更为轻松愉快,如此以来就可以让枯燥的审计学习变得更为形象和有趣,从而有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5.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给教师创造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条件,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高专院校要实现培养专业的审计人才的教育目标,就必须要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将教育思想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到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方面上来,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一定要给教师创造足够的社会实践机会和条件,不断提高审计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其次,高职高专院校也要不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稀缺人力资源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对于审计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大“双师”型师资的培养力度。为此,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来提升审计课教学师资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运用示范能力;可以采取“走出去”的策略送优秀的校内教师到企业或者会计事务所锻炼学习,积累审计实务经验和动手实践能力;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校外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的合格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讲座,或者直接聘请他们来学校给学生授课,尤其是要对于审计实训环节的授课。
6.积极改革传统陈旧的考核方式,构建动态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模式。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考核方式基本都是采用理论考试这种陈旧的成绩评定方法,很少去对学生进行实务技能的考核,也很少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这种陈旧的考核方式严重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考核结果也无法发挥出本应该具有的对审计教学应该具有的促进作用。所以,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要积极改革传统陈旧的考核方式,构建动态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模式。
参考文献:
[1]梁士旗.高职院校审计教学困境及应对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2,(17).
[2]胡海霞.高职审计教学改革初探.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1,(6).
[3]张咏梅.关于审计教学改革的思考.市场论坛,2011,(7).
[4]李晶.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职业教育研究,2011,(5).
[5]孙永亮.高职审计教材及教学方法改革探索.教育与职业,2006,(21).
摘要:对于高职高专计算机人才培养来说,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训基地建设是重点也是目前的难点问题。本文以师范类高职高专院校为例,阐述了如何建设实训基地的建设。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实训基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师范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计算机类专业共有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共10个(下文统称为计算机专业),涵盖了硬件、软件和网络等应用领域。国内知名IT人才网站报道,我国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百万,其中高、中、低层次比例约为1:4:7。但是,目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专业学生数量已占到全国理工科大学生总数的1/3,而近年来国家重点扶持的中职教育也把计算机相关专业定为重点发展专业,致使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有着美好前景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用人单位的抽样调查发现,仅有46%的用人单位对专科层次计算机专业新员工提供1个月以内的培训,多数用人单位只愿意招聘有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员工。从就业导向的层面看,高职高专院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实训教育,对于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便首当其冲。
2计算机专业的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高职高专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训练设备设施,学习环境和专兼职教师。其中专兼职教师包括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实习的本校教师、校外实训实习单位具备相当业务素质的技术人员或培训人员,目前高职高专大面积推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已初显成效。尽管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起步门槛高、合作难度大,但假以时日也基本能满足实训基地的教师需求。设备设施和实训环境的建设却出现了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利用率低、淘汰过快、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等误区。充分理解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较高成本、多次投入、更新换代快、维护维修费用高等特点,合理地规划、建设和管理成了本专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3全面分析,合理规划
掌握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根据地域性特征和现有办学特色,综合考虑学院的发展规划与发展前景,结合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编制完备可行且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订详细的课程设置目录。从全校和发展的角度深入分析,全面调查师生的实训需求,计算投入与产出比例,权衡升级、更新、扩建和新建多个层次,把计算机实训基地建设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做,这是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4计算机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4.1充分整合原则
高职高专院校一般都有一定的方向:如师范类,冶金类,工程类,信息类等等,但多数院校均开设计算机专业。建设计算机实训基地时,要考虑三个层面的整合:与全校需要使用计算机实训室的其它专业进行整合,如所有专业都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可以把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导论实训室与之整合;本专业内同类整合,如程序设计与网页开发整合,图像处理与动画制作整合;本实训室的功能整合,由于开课时间的不同或课程学期的断层,一些实训室可以进行多种项目的实训,如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和故障诊断与维修一般不在同一学期开设,这时可以使用同一实训基地,又如C语言,数据结构,VB,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使用同一个实训基地。
4.2控制成本,提高利用率原则
经费一直是困扰高职高专教育的一大难题,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投入分布不均衡,收费政策不一致,银行信贷融资难等问题致使我们在建设计算机实训基地时必须控制成本。尽管电脑设备的价格已经不断下降,但组建一个60座的基础实训室首次投入仍然高达40多万,如果按每天使用8小时,每学年200天计算(除去周末),该机房不计运行维护与管理费用前提下,4年的使用成本超过1元/时/机,其它实训设备(如网络设备)的利用率更低,成本则更高。在规划建设计算机实训基地时,尽可能地提高利用率、降低成本是必要原则。
4.3内外结合原则
重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必须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用实训来验证理论并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此外还有三个层面的内外结合:课内实训与课外实训的结合:计算机专业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很多只需要电脑即可进行的实训项目(如图像处理),完全可以在课内进行演示,学生课后在自己的电脑进行实训;校内与校外的结合:校企合作,与用人单位合作,与实习单位合作等实训机制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大力推广,我们甚至可以把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外;教考结合:国内国际的各类计算机相关认证考试、水平考试有数十种,很多认证机构均在大学设立了培训中心,提供较完备的实训场所,及时把握机会,开展合作即能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更权威的培训。
4.4适时更新原则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更新迅速,但教材的滞后、设备的陈旧在多数院校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以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主的本科院校影响并不明显,在以技能训练和操作实践为主要高职高专,设备的先进性、更新的及时性将直接导致学生能否直接接触最新的技术、快速与社会接轨,适应工作岗位。硬件设备应紧跟摩尔定律所描述的速度,更新周期有得长于18个月,当然,一般只需要更新少数关键实训设备,如当新一代架构推出后计算机组装实训室应及时添置几套,网络技术实训室应根据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增加)设备。
5建设方案
综合考虑上述原则,结合实际建设经验,以师范类高职高专为例,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应如下考虑。
5.1需求分析
三年制大专,在校生人数约4000,其中文科类2500,理科类1500人,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300人,分三个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应用)、计算机管理维护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各100人。三年内,计划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扩招致400人,专业方向不变。规划时充分考虑开课顺序和排课的时间交错,与非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制作和现代教育技术,理科专业的一些计算机相关课程(如会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进行充分整合。
5.2实训基地规划
主要实训基地和开设课程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部分实训室需要供非计算机专业使用,所以数量要求较多,利用率高,多数实训室只需一个就能满足需要。而合作或校外实训基地有其独特的优势,越多效果越好,此方案新建总投资约260万。
5.3建设与管理维护
每个实训室的建设都是一个项目工程,按总体规格,结合现有设备情况确定建设目标,详细列出设备性能参数、规格和数量,进行项目建设式招标采购而不是采购设备,不同功能的实训室,电脑配置不尽相同,所以成本也会有较大差距。如果条件允许,基础实训室可以引入社会力量进行建设,建成后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增加课外实训机会的同时,利于收回成本。成立“实训管理中心”,配备一定数量管理员(尽可能是实训指导老师),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及时提出更新方案,配合任课教师完成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组织实训室课外开放,推行“三位一体”、课外实训等新兴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6效果分析与总结
上述建设方案中,基础其实训室的利用率最高,占90%(按每周40节课计),加上课外时间每天开放8小时,其成本已降低到0.4元/时/机左右,而利用率最低的是电路实训室,平均每学期只有两个班级使用,但它基本不需要后续投入。维护维修实训室因为可以使用其它实训室淘汰下来的设备(如主板,显示器等)供学生进行维修练习,只需购置少数几套新设备供学生认识和分组练习使用,所有成本最低,共260万的首次投入对一个拥有4000学生的院校来说,投入与产出比是非常高的。当然,首次投入建成后,还需要不断投入以更新换代、维护维修,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或招生计划的变更,方案也可能需要作出调整。
总之,计算机专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的有效的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组织实践教学的前提,对于经费相对紧张、技术相对薄弱的高职高专院校,不但要加大融资力度以改善办学条件,更要从规划、发展和管理的角度,切实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多渠道着手,全方位着力,探索实践教学体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强化学生操作技能,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潜力,打造学院特色品牌,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 文 献
[1] 张金刚. 专科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选课教学初探[J]. 电脑知识与技术[J],2007,(12).
[2] 王海燕.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 赤峰学院学报,2008,(6).
[3] 余群英. 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及其转型[J]. 高教探索,2006,(4).
[4] 丁宇辰,屠立忠等.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5,(12).
[5] 张金刚. 专科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公选课教学初探[J]. 电脑知识与技术[J],2007,(12).
[6] 王海燕. 计算机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和实践[J]. 赤峰学院学报,2008,(6).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实训课程;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9-2158-03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raining Projects
YANG Yu-xing
(Computer and Science Department,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 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is a specialty training course which has strong property in practice, operation and time effe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goal of the tertiary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feature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e propose doing some teaching reform in the course, such as adding or cutting down some contents, changing the old teaching methods, especially bringing circuit producing projects for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Key words: the computer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teaching reform; trainingcourse; skill assessment
1概述
当今社会,高职高专人才的目标是以培养适合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需求的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个特点,在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中,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的更新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式各样的计算机故障也层见叠出,相比之下,传统的专业教育方式就显得陈旧落后,严重的影响了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因此,结合高职高专的具体实际情况,改革探索《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就显得格外重要,改革以“理论够用、实践为主、重在运用”为指导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都要进行改革,对部分纯理论的知识进行减弱,对实践性的教学内容进行增强,通过实践性知识来讲授理论知识,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高素质高能力的计算机系统维护人才。
2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教学现状
2.1理论性过重,实践环节薄弱
传统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分为理论和实践这两个教学环节,而这两个教学环节又相对独立,在许多的学校,理论教学的课时占了总课时的50%,甚至更多。而实践课时少、实践操作练习的不连贯性,就必然会导致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脱节、实战能力差等现象的出现。
2.2滞后的教材内容[1]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的计算机硬件,新产品和新技术也屡见不鲜,可是相对应教材的内容却严重滞后,在很多学校里,四五年前出版的教材还在使用,一些已被淘汰的产品和技术在里面随处可见。如果我们将这些陈旧落后、已淘汰或者将要被淘汰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能与当前生产建设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2.3陈旧的实践设备
良好的实践条件对《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并非所有的院校都有充足的资金来满足这门课程的实训设施,基本都是利用陈旧的实践设备来给学生进行指导和拆装,这种情况常常使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出现纸上谈兵,不仅无法满足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无法达到很好的实际效果,大大的影响了教学的质量。
3《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教学新探索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在高职高专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严重的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这门实训课程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也难于达到。我们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理论够用,技能为主”的方针,对实验大纲的编写,实训课程项目的选取、开展课外活动、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与改革。
3.1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合理选取教材
我们知道,整个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材,又因更新周期短、发展速度快是计算机知识最显著的特点,因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教材的选取。一方面,近两年出版的实训课本是首选的教材,里面要求可以较好介绍最新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和最新计算机维修组装技术;另一方面,有能力和条件的学校可以让从事本课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通过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市场调研,对最新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进行搜集,并邀请相关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参与编写适合本学校本专业的校本教材。
3.2引入实训项目,突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可以组装计算机,对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熟练掌握,具备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调试、维护的基本技能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在理论课程中引入实践项目,通过项目来了解和熟悉计算机的部件、技术、组装、维护方法等,这样既锻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关键是“项目”的选取,项目选取应该做到清晰明确,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特点,又能够独立操作完成。结合本实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在教学当中设计如下实训项目:
实训1:认识和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
实训2: CPU、内存、主板、硬盘、显示器等计算机硬件部件的选取
实训3:拆装工具的了解
实训4:组装与调试计算机硬件
实训5:设置计算机的CMOS
实训6:设置硬盘初始化
实训7: Windows操作系统安装
实训8:安装硬件驱动程序
实训9:安装和使用常用软件
实训10:病毒防范技术
实训11:硬件日常维护技术
实训12:故障检测与排除方法
实训13:计算机死机、自动重启、蓝屏等常见故障检测与排除
参加完成这些实训项目的同学都觉得对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部件和实物,有了直观理性认识了解;在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的实践中,使学生对我们专业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同时也加深了对计算机专业学科的了解。
我们从学生的反馈中觉得,课程中的试点项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通过计算机零部件的认识、选取、组装和调试,让学生们认识了主板,CPU,内存,显卡,学会了处理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问题故障,知道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怎样由原先一个个孤立的部件中组成的了。所以我们打算将项目教学法在其它的课程教学中普及,同时也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改进、改造和扩展实训项目,进而在此基础上成立电脑兴趣小组,充分的结合实践教育与理论知识,以系统教学的方式传授计算机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让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3.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外,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各样课外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活动,如计算机义务维修、计算机DIY大赛等等。在各类课外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其指导辅助作用,并且把课外实践活动当作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任务来开展。
1)成立“电脑爱好者”等兴趣小组[2]。开展在全校范围内或者学校周边社区计算机义务免费维修检测活动,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技能。
2)学生最好的课外实践场地是学校实训室和办公电脑。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维护学校实验室和办公电脑,进而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目的。
3)举办“计算机DIY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3.4建立科学的实践考查体制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实训课程具有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特点,在实训教学的考查方式与理论教学的考查方式有着很 大的不同。我们要对实践教学考查方式进行积极探索研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和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实训的考查体制,既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通过一套科学完整有效的实践考查体制的建立,全面提高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3.4.1考查方式的改革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技能水平。其考查方式应以动手实践为主,笔试考试为辅;以技能考查为主,理论考查为辅。所以我们应采取以平时考查成绩为主,期末笔试考试应只占期末总成绩的一小部分的考查方式。要求学生在每个分项实训结束后,都必须要进行考查,且必须考查合格,否则就要重修,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这样的考查方式才能让此课程的教学大纲检验实践教学的效果紧紧围绕,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组装、维护、调试和维修的实践技术水平得到综合的体现。
3.4.2考查方式的多样化
逐步探索适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践教学的行之可靠的考查方式,例如分组辩论、实训报告、市场调研书、企业实践等,并将平时这些成绩与分项实验考查成绩、期末答卷成绩合并作为这门课最终考试成绩。通过考查方式的多种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真正对他们所学内容达到深刻的理解,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巩固了书本理论知识,且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4总结
总之,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探索改革的课程体制,在保证原有基本内容的前提下,适应了信息和时展的需要,调整了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学生实践和动手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探索未知新知识的技能得到了培养,为真正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