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13:43: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研究方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物流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日益凸显出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统计,美国、日本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分别为10.5%、11.4%,而我国则为18.6%.另外,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货品总成本为30%,比西方发达国家高3倍。由于物流成本90%消耗在流通环节,在生产环节只占10%.因此,探讨现代企业如何加强物流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
(一)从物流全过程的角度来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控制应该从物流全过程的角度来控制物流成本,考虑物流各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实现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控制物流成本不仅是追求本企业的效率化,应该考虑从原材料的购买、产品制成到送到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过程的物流成本效益,要求企业能有效地缩短商品周转时间,做到迅速、准确、高效地进行商品管理。这要求企业自身的物流体制高效率化,还要企业协调好与其他企业以及顾客、运输业者之间的关系,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活动的效率化。追求成本的效益化要求企业中物流部门、生产部门、经营部门以及采购部门协同,将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贯彻到企业的所有职能部门。追求物流全过程环节的合理化。
(二)大系统整体优化
利润是物流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随着物流功能的大范围、纵深化发展及物流需求的高度化延伸,带来物流量的急剧膨胀,对社会和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一方面,巨大的物流量在没有有效管理和组织的情况下,极易推动运输、配送车辆的增加,而车辆、运行次数的上升导致城市堵车、交通阻滞的现象;另一方面,巨大的物流量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环境。因此,企业不能限于物流系统或相关企业的效益,要从关注追求小系统局部最优转向追求大系统整体最优,还要从全社会的宏观社会经济效益方面来认识。
二、物流企业成本运作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它具有运输、装卸、仓储、搬运、加工等功能,它提供的服务也是多样性的,由于其业务具有横跨几个行业的特点,因此,各物流企业无论被归入哪一个行业,执行哪一个行业的专业会计核算办法,都难以实现物流企业会计信息的规范、准确、可比的目的。在我国,物流服务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物流业务创新速度加快,物流管理模式不断变化,这种行业发展局面使得政府对整个物流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物流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十分欠缺,物流行业的规范管理和物流企业自身的规范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不规范问题显得尤其突出。
(一)协调难度大
我国在制度层面上尚未建立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统一标准,物流成本的概念、范围和计算口径也极不统一。以前,我国物流管理体制存在较严重的条块分割的现象,没有专门的产业管理机构或协调机构。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上,中央政府没能从整体上合理规划、加以引导和协调,任由不同运输方式和行业管理部门进行规划与投资,其结果是布局不尽合理、资源浪费、管理不顺、物流运行效率下降,难以形成统一的物流市场。
但是,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安部、铁道部、交通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民航总局、工商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中已明确表示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是一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地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此项《意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条块分割的问题。
我国的物流行业主管部门应是物流行业专业会计核算办法的主要制定部门,但由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历史短,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运输、装卸、仓储、搬运、加工等物流业务管理又分散在相关专业行业部门,因此,目前在我国作为社团性质的物流管理机构,难以代表行业研究制定物流行业“专业核算办法”.又由于物流业务涉及几个行业主管部门,哪个行业主管部门都不宜代表物流行业制定物流行业企业会计核算办法。当然,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原因,这些年中,也还没有哪个物流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做牵头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物流企业的“专业核算办法”.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未曾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
(二)成本信息失真
由于我国政府及物流相关组织机构至今未能制定出有关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规范,在实务中我国物流企业一般根据本物流企业业务的运作模式自行定义其物流成本,设计物流成本核算程序。
1.成本概念不明确
目前我国企业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单独的科目核算物流企业成本,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的物流成本概念、物流成本的构成要素及其计算标准。一般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散见于诸如“营运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的核算中。较难对物流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做出明确、全面的计算与分析。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定性千差万别,加上现行成本核算制度使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成本很不准确,无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这使得许多物流企业仅将向外部运输企业支付的运输费用和向外部仓库支付的仓储费用作为企业的物流成本。论文格式这种计算方式下,物流企业连自己的物流总成本都无法说清,所以无论采用什么先进的物流管理模式和技术,都不可能真正实现物流企业系统的合理化。
2.成本核算不完整
由于物流企业成本的多样性,除运费、保管费、包装费、装卸费等能用单据反映和计算的显性成本外,还有大量的隐性物流成本:如采购物流费用、库存商品资金占用、物流设施设备的闲置、紧急运输等例外发货的费用、提供额外服务发生的费用、企业利用自己的车辆运输、利用自己的库房保管货物和由自己的员工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等都没有很好的在物流费用列表中体现出来。这样显性成本所体现的只是物流企业成本的小部分。如果物流企业只重视物流的显性成本而忽略了隐性成本,很容易造成成本信息失真,会导致物流企业成本管理进入误区,降低物流管理的效益和对顾客的服务水平。
3.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各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来把握物流成本的,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全国甚至各个行业都没有有关物流成本的统计数据。仅仅是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成本。物流企业成本计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计算出来的成本数据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这样就带来管理上的问题,即物流企业间无法就成本进行比较分析,也无法得出行业平均成本。由于物流企业缺乏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物流成本计算办法,计算口径的不一致导致物流企业之间的物流成本无法进行量化比较,这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物流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效率和发展前景进行评估,从而不利于物流企业的融资和投资活动。
4.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
主要是间接成本分摊的不合理使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提供相对准确的物流成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导致物流成本严重失真。这种现状非常不利于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更不利于物流企业的经营决策。
5.未能核算物流服务合同成本
在一般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中,通常只是根据物流服务所涉及的环节记录和计算总体物流费用,而不是针对某一特定的物流服务产品即物流服务合同单独记录和计算物流成本,这就使得物流企业很难准确把握某一物流服务产品的成本信息。特别是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缺乏有效和全面的控制,造成此消彼长,物流服务合同整体效果不佳。
物流企业由于缺少准确成本信息造成的物流管理能力低下是阻碍物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运输和仓储的过程非常复杂,使得运营成本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当我们完成一个订单的时候,我们无法确信是盈利还是亏损。应该说,成本管理己经成为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已经跟不上物流企业本身的快速发展。
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必将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失真,不利于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因此很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来合理解决上述问题。
三、我国物流企业成本最低方案的现实选择
通过对营运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差异比较,从我国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现状出发,对我国物流企业采用这两种成本管理方法提出选择建议。
(一)根据战略目标定位选择
在物流企业的起步阶段,其发展战略通常确定为如何抢占物流业务市场,如何展现自身的业务品牌。在这一阶段的物流企业将目标锁定在物流业务市场份额上,至于承接某一项物流业务以后这项业务是盈利还是亏损则是考虑的次要问题。为了抢占市场,即使是亏损的业务也会承接。我国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此时,鉴于物流企业发展战略中物流业务的盈利能力并非首要目标,由此影响了物流业务成本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充分体现,决定了该阶段的物流企业可以暂时放松对物流业务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要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物流企业没有必要选择能够提供相对准确成本信息但核算代价大的作业成本法而应选择营运成本法。
在物流企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或者说在物流企业抢占的物流业务市场基本饱和阶段,物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发生重大的变化。物流企业起步阶段的亏损期待发展阶段盈利的弥补,实现扭亏为盈。战略目标的改变表明物流企业开始关注其承做的物流业务的盈利状况。物流业务的盈利能力取决于物流业务收入和物流业务成本两大因素。当物流业务收入上升空间不大时,物流企业会将管理重心落到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上。此时,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显示了营运成本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即作业成本核算信息的相对准确性和作业成本管理的相对科学性。
(二)根据物流业务成本特征选择
如果物流企业发生的这些间接费用的比重较低,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营运成本法来核算物流业务成本。由于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成本的特征与物流企业采用何种业务运作模式直接相关。如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是全程外包,此时物流企业履行某一份物流业务合同所发生的费用绝大多数为直接费用,直接费用比重较高,选择营运成本法来核算物流业务成本。即使有某一物流作业量也分配间接费用,也不需要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与控制。如果物流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选择的是自营模式,此时物流企业履行某一份物流业务合同所发生的费用属性相对复杂。自营模式下特别是全程自营模式下,“运输共同费用”、“仓储共同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等科目所核算的间接费用的金额比重占物流业务总成本的比重较高,而归属于物流业务直接费用的比重较低的情形下,考虑到作业成本法下物流业务成本信息相对准确性特征,物流企业可以考虑选择作业成本法核算其物流业务成本。需要注意的是,物流业务间接费用占物流业务总成本较高比重这一业务成本特征是物流企业选择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条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物流企业必须选择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与控制。
(三)依据物流企业人员素质和信息系统水平选择作业成本法能否在物流企业有效实施有赖于物流企业的软硬件条件的完善程度,其中,关键的软硬件条件是物流企业人员的素质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人员素质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水平高,可以选择作业成本法核算;反之,则选择营运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首先要求成本核算观念上的重大改变,要求物流企业上到董事会、管理层,下到现场物流业务人员均能改变成本核算观念,充分认识到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实施对物流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挑战。作业成本法在作业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上有着严格的要求,缺乏合作精神的团队很难做到作业数据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不出纸漏,进而影响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另外,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数据收集、整理和传递程序要求准确和及时,这就要求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有运作特色,能够准确、及时反馈物流管理信息,否则就不可能在物流企业中实施作业成本法。
结论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信度。方法 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案优化专家评价资料为基础,应用概化理论的方法研究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信度。结果 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概化系数为0.89,可靠性指数为0.83。结论 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
【关键词】 中医治疗学;概化理论;方案优化;信度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iability of index system of TCM clinical therapeutic research protocol optimization. Methods With the data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research protocol optimization from the research projects of Major Difficult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with TCM in the “11th Five-Year” National 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me, Generalizability theory has been used to study the reliability of index system of TCM clinical therapeutic research protocol optimization. Results The Generalizability coefficient of TCM clinical therapeutic research protocol optimization index system is 0.89, and the index of dependability of the index system is 0.83. Conclusion The reliability of index system of TCM clinical therapeutic research protocol optimization is high.
Key words:TCM therapeutics;Generalizability theory;protocol optimization;reliability
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GT)最早是由克朗巴赫等在1963年提出的[1-2],是在经典测评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基础上,通过引进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等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测评理论[3]。借助方差分析技术,概化理论将被试变异与总体变异的比例界定为测验的信度,主要有两大部分——概化研究(G研究)和决策研究(D研究)。G研究是在观测全域上,研究者对所有侧面和测量目标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作变异分量估计的过程;D研究是研究者在概括全域上,对各测量面或各测量对象或他们之间交互作用的研究,应用概化系数或可靠性系数来衡量完成测评目的可信度。我们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的148份中医临床研究方案优化专家评价表数据资料为基础,建立了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4],并应用概化理论对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信度进行评估。
1 概化研究的基本步骤
1.1 明确测量对象及测量目标
测量对象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的研究设计方案。测量目标为中医临床研究方案优化专家评价表的一致性程度,即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信度。
1.2 明确测量侧面及观测全域
测量侧面为评价表侧面。观测“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的研究设计方案全域。
1.3 明确测量设计及测量模式
采用交叉设计(随机单面p×i设计,p代表项目,即项目研究设计方案;i代表评价题目,即评价表中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各个指标)。测量模式为随机测量模式。
1.4 依测量设计收集样本资料
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案优化过程中,收集148份专家评价表做为样本资料。
1.5 变异数分析
1.5.1 变异数的分解
①σ2(p)研究方案的变异分量;②σ2(i)评价表的变异分量;③σ2(pi)研究方案与评价表间交互效应的变异分量。
1.5.2 变异分量值的估计
由表1公式[2]计算得到的方差分量估计值。表1 变异分量值的估计公式效应SSdfMS变异分量值的估计
2 概化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单面交叉设计p×i,根据这种设计,结合概化理论中关于变异分量的分解公式,运用SAS统计软件中的GLM模块进行计算,得到项目、评价题目两种主效应和一种交互效应的方差分量估计值。方差成分见表2。表2 方差成分 来源dfSSMSF值可见,评价表的方差最大,说明用该评价表的题目评价研究方案会造成比较大的差别,表明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中个指标具有较好代表性,能够区别不同水平的研究方案,可以认为具有较高的信度。
经计算,研究方案变异分量σ2(p)为110.67,评价表变异分量σ2(i)为164.78,研究方案与评价表间交互效应变异分量σ2(pi)为243.46。可见,研究方案的方差及其方差分量估计值也比较大,在总方差中由于研究方案本身的不同而产生的方差也较大,而且其方差分量估计值也较大。说明本次应用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研究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案差别比较大。
3 决策研究的基本步骤
①根据测量目的确定概括全域:测量侧面1个(评价表侧面)。评价表侧面数18个(参与结构方程模型的变量总数)。测量模式为随机测量模式。②重新估计G研究中各因素的效应或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求各因素的均方值。③在具体的一个概括全域上分别估计相对误差变异和绝对误差变异。④在特定的概括全域上估计整个测验的概化系数或可靠性指数。⑤重复上述步骤,比较各概括全域上测验结果的估计精度。
4 决策研究的结果及分析
4.1 本研究的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
本研究共19个研究方案,18个题目。绝对误差变异为22.68,相对误差变异为13.53。概化系数0.89,表明测量目标的有效变异占有效变异与相对误差变异之和的比值为0.89。可靠性指数为0.83,表明测量目标的分数变异在全体分数编译中所占的比例为0.83。相对误差是由所有随机误差引起的测量误差,绝对误差是样本观测值与概化全域上的全域分数之差。本研究的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是测量信度的指标。概化系数可以理解为全域分变异与观测分期望值之比,可靠性指数是被试者观测分均值与全域分总均值之差的平方和)比较高,说明中医临床研究方案优化专家评价表设计较好,能够可靠地评价中医临床研究方案。
4.2 在特定的概括全域上估计测验的概化系数或可靠性指数
我们假定,D研究时的测量结构和模式与G研究时的结构和模式一致,现在重点考察概化全域中评价表测量层面的样本容量对测量信度的影响。考察评价表的题目数量与测量误差、测量信度等的关系。见表3、图1。表3 样本容量对测量信度的影响图1 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变化趋势图由图1中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可见:18题的题量比较合适,说明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中选择的18个指标比较合适,表明其优化指标体系可以为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5 讨论
概化理论是一种把测量误差作为模型参数来处理的测量理论。它不仅保留了经典测验理论中控制误差的标准化技术(匹配或随机化技术),而且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把误差控制与决策需要或测量结果的概括程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5]。概化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先运用实验设计的思想,分析影响测评分数方差的各种来源;再应用方差分析技术,分别估计各变异来源对总方差所作的贡献;然后,根据不同测评目的需要,分别考察测评对象的方差在测评总方差中所占的比重;最后,引入概化系数或可靠性指数来衡量完成测评目的可信度[2,6]。
概化理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同一次测量,可以根据研究目的不同提供多个测量信度。当测量目标发生变化(如测量目标又被试水平改为评分者素质)时,或当测量结果被推论的范围不同时,测量信度都会发生变化[2]。
本研究应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的研究设计方案考察中医临床研究方案优化专家评价表的一致性程度(即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信度)。其影响因素有中医临床研究方案优化专家评价表题目设置方面、“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课题的研究设计方案水平方面和参与打分的专家方面等。在本研究中,参与打分的专家包括中医学、中西结合医学、统计学、方法学等,且同一专家对不同研究方案进行了打分,其情况较为复杂。因此,对参与打分的专家方面的影响暂不考虑,只分析评价表题目设置和研究设计方案水平两方面,重点考察评价表的题目数量与测量信度等的关系。由研究结果可知:18题的题量是比较合适的,表明本研究选择18个指标作为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比较合适,依其对“中医药重大疑难疾病研究”课题的研究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信度较高。
本研究应用概化理论的方法研究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信度,结果其信度较高,说明应用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对优化的中医临床治疗性研究方案进行评价可靠。
参考文献
[1] Brennan RL. Generalizability theory[M]. New York:Springer-Verlag, 2001:6-12.
[2] 杨志明,张雷.测评的概化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3:51-131.
[3] Paul JP. Reliability:A review of psychometric basics and recent marketing practices[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79,(16):6-17.
[4] 谢雁鸣,白文静,支英杰,等.中医治疗重大疑难疾病临床研究方案优化指标体系的建立[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4):23-29.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结构严谨,语言精练,进度时间把握准确。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的结论,不折不扣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了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视了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教育和教学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扬弃原来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基础上,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本身、师生的交流和对话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就应该和教材一样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资源,这种资源更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精神。善于捕捉、利用、整合这些课堂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掀起的“波澜”,对于构建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质量,促进初中思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内涵的界定
生成的教学,是从生命层面来关照课堂,关照师生的课堂生命历程与生命质量,是关照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学生在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中,不止是经历着认知的发展,他的整个身心、他的整个生命都在经历一次全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发展,是在思想与思想的对话、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中生成的。
课堂生成是指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得以达成;同时,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得以为教学的继续互动和目标的再生服务。
所谓“生成性资源”是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资源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行进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如: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教师对思品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思品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堂生成理论来自国内独创,最早是叶澜教授提出来的,目的是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她在一系列的有关新基础教育论文中,对课堂生成理论做了深入的阐述。早在1997年,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叶澜教授的倡导下,在新课程改革启动以后,“课堂生成”理论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知,用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并从最初接受新理论的激情逐渐回归理性,表现为从一开始的特别重视课堂的没有目标意识的即时生成,到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重视课前的深入备课,重视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生成。
生成性资源作为一种课堂动态教学师生真实体验过程中产生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要弹性设计教学计划,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同时要注意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收集、整合和处理,在运用中加以升华,防止生成性资源流失。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初中思品政治课堂,着力通过挖掘、重组、提升、创新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探索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处理原则和处理策略,促进初中思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在努力开发教育内部资源的同时,研究师生互动、对话中产生的情景、问题,捕捉、收集、归纳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尝试探索这些生成性资源的分类、运用和处理策略。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积极的师生互动学会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精神,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同时构建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质量,让思品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人文学科,理所当然要凸现和张扬人文精神的学科特质。因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关注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另外,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而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各种状态和表现,都可以说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因而具有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初中思品课堂生成性资源分类的研究。在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对这些资源多角度研究进行分类,将有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认识和处理课堂的“生成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2)初中思品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原则的研究。要使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掌握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原则。面对教学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用心捕捉、慧眼识别,通过甄别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同时,教师要善于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深加工”,避免对教学资源的表面化、形式化操作,防止其中蕴含的深层次价值被埋没或流失,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
(3)初中思品课堂生成性资源处理策略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生成性资源都是有效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足够的教学机智,掌握思想品德生成性资源的处理策略,凭借智慧去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与生成性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成性资源处理策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寻找“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原则”,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3、经验总结法:我们将主要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课题最终成果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课堂教学和其他教育形式的观摩活动。
3、展示研究成果的论文、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分析等。
4、整理活动档案(主要包括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字、数据、图片和录像资料等)。
七、课题实施的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及达成目标: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及达成目标:
宣传发动,成立课题组进行师资培训,学习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及相关调查。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按方案组织实施、反馈修正方案。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1.实验背景
为了保障研究结果的现实意义和外部效度,研究选择自然实地实验3,即在场景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了随机化和真实性,受试者在不知道被实验的情况下从事行为决策,避免了其他实验类型的伴随问题,与自然生成数据具有同等的接近现实性,而非实验室实验的方法4。考虑到任何实务中的个体明显意识到自己被调查时,其行为表现可能与现实世界中的行为表现不同,因此选择将该实验嵌入在一项财务咨询公司为其客户提供的预算管理咨询服务活动中,被试人对研究内容并不知情,实验组(高估组)和对照组(未高估组)由实验结果自然产生。
样本选择和数据采集的具体方法如下:实验设计严格根据自然实地实验的六个关键因素设计。课题组与国内某较大规模的财务咨询公司5合作,借助该咨询公司对其客户实施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测评”活动,观察实验对象,采集实验数据。咨询公司从客户数据库中选出87家预算管理实施时间在两年以上的企业,负责该预算咨询项目的项目经理向这些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发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测评”邀约,为每一家参与调查的企业免费咨询服务—出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测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其在所有参与企业中的排名、测评等级、现阶段问题及提升建议。由于咨询公司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激发了大多数企业的参与热情,最终有68家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同意接受咨询师访谈及提供测评数据。其中,56家企业的调查数据(以结构化问卷的形式采集)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提交,有12家企业经过联络员催促后在规定截止时间后的一个月之内提交了调查数据,有1家样本公司管理评价者未给出“自我评价”的信息,该样本被剔除,剩余67个样本。
2.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调查中国企业预算管理人员在对企业预算管理成熟度评价时的态度,即预算管理评价者是否会高估企业预算管理水平,并探求和比较高估组及未高估组的样本组间在被试人过度自信特征、产权性质、企业预算管理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差异。为此实验要求被试者提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测评模型所要求的99项企业预算管理实践活动的实现情况,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以及被试人工作年限、岗位、职位等基本信息。
3.实验过程
实验在合作的财务咨询公司进行,参与者为接受实验邀约样本企业预算管理相关人员和财务咨询公司中负责每个样本企业预算咨询的项目经理或核心咨询师。其中咨询师担任实验的“联络员”,每一个样本公司的实验均由咨询师和样本企业预算管理评价者完成。
首先,为了保障实验结果、如实反映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研究人员对每个客户联络人进行现场培训和电话会议培训,对需要被试人提供的每一个预算管理实践题项进行详细解释,确保咨询师对所需填写的题项不存在理解上的障碍。
其次,将企业评价者需要填写的信息以问卷的形式发放给咨询师,请被调查企业的咨询师根据自己对企业预算管理实际情况的了解作出判断,并反馈给课题组,然后再将问卷发给被调查企业的评价者。评价者对问卷的填写是其日常专业学习和经验的自然延伸。在此期间通过电话、网络平台跟进问卷。收回被调查企业填写的问卷后,笔者对企业评价者与咨询师提供的信息进行一一核对,并就不一致的情况再次与咨询师确认,最终由咨询师与被调查单位评价者讨论确定最终选项。
最后,根据企业评价者填写的信息,运用CBMM模型测试出其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成熟度,并出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测评报告》。研究人员对比被试人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自我评价与其实际等级就样本企业进行分组,如果前者高于后者,则为高估组,否则为未高估组。通过讨论高估组与未高估组之间在评价者过度自信特征、产权性质、企业预算管理实际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检验本文假设。
(二)研究模型与变量定义
为检验本文假设,设定了如下模型。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设计;重要性;探析
当前,方案设计在国内大多数地区建筑设计行业中很难得到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甚至有的设计单位以免收方案费为由头来招揽客户。而在实际的工作周期以及工作量安排上,方案设计周期最长、工作量最大。在整个设计工作中,方案设计是前奏,它从无到有,经过大量理性分析、沟通以及收集整理工作,将空间环境、区域历史文化、水文水质、生态植被、道路交通、生活生产习惯、风向日照、规划条件、业主投资要求以及各项专业技术加以整合,并将其合理融入创意设计过程中,进而确定建筑物的体量、总平、立面、平面、空间和场地设计。可以说方案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灵魂,对整个建筑设计的成败与好坏产生决定性影响。
一、建筑方案设计直接影响城市空间与面貌
众多的景观、市政设施以及建筑物经过组合、排列后构成城市空间与市貌综合体。而在人们视野中出现最多的则是建筑物,因而建筑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容市貌。优秀的建筑作品会对城市轴线、建筑体量造型、建筑色彩和建筑次空间予以充分考虑,进而合理确定空间关系,使其与城市空间良好适应,并与城市周围环境保持协调。低劣的建筑设计则会对城市空间环境造成破坏,与整个城市空间格格不入,令人生厌。
二、对城市文化传播有较大影响
早在原始社会,建筑就已经出现在人类生活中。而随着时代变迁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不断变化、提高,建筑也在这一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历了无数的演变和衍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建筑是人类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之一。当人们有了更多的剩余生产资料,建筑所得到的资金投入份额也会随之增加,进而得以发展,城市随之出现。城市文化是其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城市形象以及城市人群各类不同生活习惯的汇集,因而不同的城市之间,其文化特点也必然有所差异。而对于城市来说,建筑是其文化载体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它反映了城市以及城市人群的发展历程,承担了传播城市文化的历史使命。因而方案设计应对城市文化传播过程中建筑所发挥的作用有充分认识,在建筑方案设计时应与区域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生产方式、城市发展历史以及生活习惯等各类因素相结合,对城市文化特点加以了解。建筑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其使用要求同时也需要适应人类需求,所以建筑设计通常都较好地适应了区域气候、人文以及地理条件,地域差异必然导致建筑风格的不同,而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业必然存在差异,人们在某一段时期或某一地域的生产生活状态由此得到反映,城市文化的差异也就随之出现,并在时间范畴上形成纵向以及横向的传播。而源于不同地域的城市文脉机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新建筑文化的衍生。
三、对建筑成本控制有较大影响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建筑成本的合理控制直接影响其整体经济效益,因而削减成本投入是建筑企业所追求的的一个共同目标。方案设计则对建筑成本控制产生了直接影响。优秀的方案设计会对建筑结构形式、立面材料予以合理确定,同时在充分考虑建筑结构以及经济条件的前提下设计建筑体量,利用细致、精心的设计,力求使用最普通的材料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建筑结构问题得以解决,建筑材料成本投入也得以削减。方案设计遵循分部工程构成原则,进一步细化施工方案,同时以分项工程要求为指导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在设计过程中分别以施工方案、分项工程为设计指导和对象,参考商品与施工项目属性,严格遵循既定的施工程序与方法,着眼于最小的分项工程,进而深入具体地分析施工方案。在此过程中,施工技术交底始终遵循分项工程标准,因而其宏观筹划由此更为直接。此外,优秀的方案设计能够对建筑相关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与评估,从而能够提供更为全面的建筑设计资料,有效避免了意外因素导致的浪费,施工成本由此得到合理控制。
四、对施工图设计水平产生影响
方案设计应就各专业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在设计过程中为其他专业预留足够空间,确保方案设计更为灵活而不死板,即便越过初级设计阶段,也能够按照施工图顺利实施,在完整设计项目方案的前提下确保施工图能够高效、正常、按时运行,建筑施工过程的整体工作效率也由此提升。反之,若方案设计过于死板,未预留出足够空间以供其他专业操作,一旦在实施方案过程中出现突况,则需要整改方案,导致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无端浪费,工作效率也因此降低,成本投入增加,影响了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众所周知,建筑服务于人类生产生活,并为其带来极大便利,但同时也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这在建筑施工阶段表现尤为显著。施工过程中任一环节都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所以方案设计应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予以综合考虑,对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关系予以合理确定,确保景观环境设计的优越性,使居住者身心愉悦,从而得到人们的好评。
结语:
为确保建筑作品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设计师应始终遵循合理、科学的设计思维理念,选择正确的设计方法,同时应重视设计治疗、知识的积累,重视方案设计,进而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各环节施工顺利展开、共同协作,确保建筑在实现自身功能的同时与周边环境相契合,最终改善城市空间和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张艳丽.针对建筑设计中的方案设计问题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2]吕斌.重视建筑方案设计,提高建筑设计水平[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3]徐立明.建筑方案的现状和建筑方案的重要性方面分析——方案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3,(8):87.
[4]李舒茜.探讨建筑设计中方案设计影响及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4).
[5]朱琦.中西建筑设计机构方案设计过程的比较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
作者简介: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与实施,使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确实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鲜活与灵动。但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理解还不够深刻,使得部分数学课堂出现了一些“华而不实”,“虚假繁荣”等不良的现象,对教学效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现象之一:数学课堂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绞尽脑汁。特别是一些数学公开课、竞赛课等是非情境不上,好象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标理念的数学课。
现象之二:数学课堂中的“数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数学”,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得不到应有的体现,使得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味”。
现象之三: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
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
面对这些值得我们思考的“现象”,等待和观望显然不是办法,因为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一些教师忽略了数学真实、本色课堂的呈现,数学课堂首先应该立足于本色教学。而课改中倍受关注的“动态生成、真实有效”的理念却恰恰追求了课堂这种真实本色的回归,它意味着在生动可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这个资源的重要提供者,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需要随时作出调整,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相互砥砺、启迪,从而使数学课堂因真实本色而更具魅力。这也就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本色,在思想上是来自道家的自然归真思想;在文学上,北宋时期兴起的“本色论”,其主流是对词体的推尊,雅化、尚美,以至于南宋前期“词主情性”,一系列的学者对本色有过相当充分的认识和争鸣。
本色教育就是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天真自然的品质,引导他们通过观察世界的美好和谐,强化善良与博爱之心,丰富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力,在成长中形成自然而然的自我纠正。在这样的观念下从事教育教学,教师会变得乐观、真实、有趣、进取。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已提出了“本色课堂导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专题。2009年07月李从华在他的论文《着力打造本色的数学课堂》中从情境创设、探究活动、合作学习、课堂评价四个方面来打造本色的数学课堂。本课题主要从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等研究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色,同时对于我们农村中学的数学课堂的本色又是什么进行探索与研究。本课题的研究是在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新制定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最前沿的数学教学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的,因此,它必定比以往的研究更深入、更具体、更能体现时代的教改特色。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预期目标;
总目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数学课堂是求“真”,务“实”的课堂,本色是课堂存在的根基,是课堂美丽的极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
细分如下:目标(一)
1、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深化对中学数学教学趣味性、数学味、生活化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形成数学教学的理念。
2、探索、形成一系列有鲜明特色的中学数学本色课堂教学操作方式。
3、探索、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中学数学学习的评价体系。
目标(二)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数学思考
4、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5、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6、发展统计观念,具有初步的概率思想。
7、在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解决问题
8、针对现实生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9、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10、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进行数学交流。
11、对自己的数学实践,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
12、懂得数学的价值,对数学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13、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和人类社会。
14、建立自信、有坚强的意志。
15、勇于探索,热于创新。
16、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二)研究内容:
1、趣味性的本色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兴趣的事物使学生忘乎所以、乐此不疲。有趣的数学课堂,能使学生舒心、安心,积极踊跃地发表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乐于把自己的理解感悟与他人共享。数学学习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用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脑去思、动口去说、动眼去看、动手来做……这样学生就能在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无暇他顾,就能集中精力探究创新,个人能力、素质就能得以提升。
2、数学味的本色课堂。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和数量关系。”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正视一个事实——数学对象描述形式的高度抽象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就知识教知识,而更重要的要联结这些知识的思想观点及由此产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要重视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的学生,就要在数学课堂上学到本色的东西:概念、计算、思维方式等,这些才是构成数学课程“数学味”的核心要素。
3、生活化的本色课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的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些都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将学生置于现实的生活化的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而且还应当让学生将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生活中现实的问题。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将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现行教学中制约课堂的因素。
2.案例研究法:研究本色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差异性,运用对照手段验证本色教学的优越性,同时收集优秀案例。
3.行动对比法:对学生能力提高,成绩取得等综合素质进行评定,然后与平行班级进行对比。
(二)研究的措施
1、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解脱出来,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加强理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教改意识,明确大纲中的要求。
2、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创造地运用教材,设计恰当的情景,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
3、贯彻实践观点,把已经成熟完整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中付诸实施,进行实践。
4、对实践成果进行调查,对学生当堂反映及上课效果进行有效纪录,及时与组员讨论反思,对有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或重新设计。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①准备阶段:2008年12月——2009年2月,理论学习和探索阶段,重点学习叶圣陶的教学观与课堂实践论,学习相关的最新的理论,以自觉的行为、高涨的热情投入实验。
②具体实践阶段:2009年3月——2010年7月,运用崭新的理念以及“先行者”的经验指导课堂实践。
③总结、结题阶段:2010年8月——2010年12月,按照分配的任务总结、反思、归档、写结题报告。贺迎春负责全面工作,撰写结题报告;杨竹君负责各类表册;王海珍负责案例的收集及汇总;孙晓敏负责案例的校对。
六、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成立课题研究组,由贺迎春任组长,由孙晓敏任副组长,初一数学教师为成员,除特殊原因任何人不得终止研究。
2、制度保证。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例会,会议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为:
(1)汇报各子课题组研究的进度和进展情况;
(2)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3)互相交流思想、信息和动态;
(4)共同研究、归纳提取各年级学生表现出来的共性;
(5)安排、布置下阶段工作。各子课题组每2个星期召开一次例会。会议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为:交换情况、交流思想、信息和动态;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组织学习,安排下阶段工作。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屯乡烙烘小学 551700)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研究在全国各地竞相展开,然而很多研究重“形”轻“神”,把“自主、合作、探究”固化为一种模式,每次开课汇报展示时,参与的学生只有三四十人。而现实是很多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紧张,班额都在五六十人,有的甚至七八十人以上(我校班额现人均64人)。在大班额中如何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成为很多学校困绕的难题。而据专家预测,我国这种大班额的教学现状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近三四十年很难有较大改变。鉴于此,我校决定开展《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课题研究。?
此次研究的目的有:?
1、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竞争学习”为“小组合作,组间竞争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2、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3、用“自主、合作、探究”之“神”兼蓄其他教育教学方式的成功因素,在大班额中构建高效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课堂。?
4、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和联系。?
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合作学习的意识,探究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之学习技能。?
3、大班额教学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挑战。?
4、如何在大班额中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削减大班额带来的不利影响。?
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兼蓄其他教学方式(如快乐教育,创新教育、目标教学、尝试教学、研究式教学等)的成功因素。?
本课题下设两个子课题:?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大班额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于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50-60年代,它们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在杜威、施瓦布、布鲁纳、和皮亚杰等人的研究影响下,70年代在美俄等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80年代初传入我国。?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JohnDeway和HerbortThelan等人研究下,于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在,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大力提倡。近几年来,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在全国各地竞相展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理论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肖川教授。然而这种研究许多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照搬美国的教育研究成果。可是,我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国情--美国是小班教学,我国多数是大班教学。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达到大面积高效的教育成果,始终是摆在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如下突破:?
1、探出一条既适应大班额教学又适合“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新路。?
2、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其他有效教学方式的有机交融。?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他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认为,就智力的本质来说,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就智力的结构来说,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7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1995年又将自然观察智力增加为第八种智力)。加德纳教授关于智力本质和智力结构的新理论对传统的智力理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突破:第一,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数理智力或以逻辑--数理智力为核心的智力,而是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跨时空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的某种特质,而是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为特定文化所珍视的能力;第三,智力不是一种能力或以某一种能力为中心的能力,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多种智力。?
十几年的研究之后,加德纳教授在他的另一著作《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智力》一书中对智力进行了更为精确的定义。他说,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上述加德纳关于智力定义的变化并不仅仅是词语方面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至少可以从加德纳关于智力的新定义中体会到原来的智力定义不曾涉及的两个方面内涵:第一,智力并不是可以用肉眼看到或可以用某种特定标准计量的东西,而是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发展能力;第二,智力这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潜能可能会被激活,也可能不会被激活--而这种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而“自主、合作、探究”之学习方式则是激活多元智力潜能的最佳学习方式。?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n第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n第二,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
n第三,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3、教育民主化
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是儿童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儿童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教育机会均等”,“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教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教育民主化的问题作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被提了出来。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变化以及对教育提出的挑战,使得作为终身教育之基础的基础教育得到了社会的空前关注,基础教育的民主化问题也随之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促进基础教育的民主化可以说是各国制定基础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当前,国际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理解呈现出多层次性:由最初的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教育选择的自由、“资源分配的公平”,再延伸到教育过程的平等,师生关系的民主,重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以及其他受社会教育机会的均等等。“大班额”教学现象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实现教育民主化必然产物;而“自主、合作、探究”之学习方式则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项重要途径。?
五、本课题实验的原则:?
1、基础性与发展性原则。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它是以浓厚的求知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情感态度、顽强的意志品格等为基础条件的。因此,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注重兴趣、习惯、情感、态度、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建立扎实的应用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2、主体性与开放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主动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所谓开放性原则是指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社会延伸。因为只有在教学开放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全体性与对症性原则。
全体性即面向全体,提出适当的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自主、合作、探究”,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对症性即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
4、导向性与驱动性原则。
导向性即目标引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驱动性,一是指任务驱动,二是指反馈激励驱动。只有当学生有了强劲的内驱动力时,“自主、合作、探究”才能顺利推进。?
5、兼蓄性与灵活性原则,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既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又可以相互融合,还可以借鉴其他有效的学习方式,做到兼收并蓄,灵活运用。?
6、可行性与实效性原则。
我们的研究不是为了编造理论,而是为了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研究的宗旨,因此,我们采用的任何一种方案、措施,都要注意研究其可行性及实效性。要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班额”情况下的应用环境。?
六、本课题研究的科研手段:?
(1)、科研方法,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实践总结经验再实践再总结经验…形成新的理论。?
(2)、本课题既注重定量分析,也注重质性分析,将结合学习结果数据(如测查结果)与学习过程数据(如课堂表现、作业、访谈等),来解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班额教学下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3)、为了有效收集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方面的数据,本课题还将综合采用其他研究手段,如采用问卷法调查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情感态度、有关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知识;采用分析法分析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观察法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采用访谈法和口语报告法分析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
(4)、为了有效控制实验条件、记录被试的学习过程,本课题还将采用一些现代化手段来辅助(如教学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实施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数据处理和管理。?
(5)、创办课题研究会刊,便于学习交流;建立课题研究网站,寻求同盟者加入研究实验。?
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1、加强学习。
荀况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因此,作为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学习: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⑵国内外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⑶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升教师的“真功夫”。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真功夫”,才能确保课题实验的成功实施。?
2、精心实践。
理论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
⑴、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深入研究学生、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应围绕“学”去设计,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⑵、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充分信任和热爱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⑶、课堂总是处于流变的状态,教学应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生而动,应境而变。教师应善于动态把握教学,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技巧,探究学习的方法。?
3、勤于交流。
交流其实是一种更现实意义的学习--向别人学习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作为课题组成员,不仅要积极在校内交流学习心得、实验体会,加强同伴互助;还应通过报刊、网络等加强校外交流,了解教科研的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