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步行街设计

步行街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5 23:36: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步行街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步行街设计

篇(1)

【关键词】步行街;规划;设计;购物

在现代社会中,购物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内容。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商品市场发展充满活力,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意愿,在适应不同购物行为的商业场所中浏览、审视和选择商品,以达到购买商品的目的。为适应这种发展形势,达到振兴商业的目的,商业步行街的建设在我国取得了空前发展,特别在中国飞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也突飞猛进。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种城市公共空间,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容纳着大量的市民生活,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在商业步行街建设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位置。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

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

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三、结束语

总之,步行街作为市民接触使用最频繁的开放空间,城市中心区中的步行街在公共休闲空间中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居民不仅在此实现物质消费带来的物质满足,而且在公共空间和丰富的街道生活中实现了精神上的满足。所以商业步行街的设计必须与时具进,与城市的人文环境相结合,不断的满足市场的人性需求。

参考文献::

[1]顾馥保.商业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2]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商业区与步行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篇(2)

关键词:商业街 防火 设计 探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要求更趋多样化层次化,为了改善城市购物环境,拉动经济发展,城市商业步行街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步行街建设的形式多样,包括传统步行街的改造和现代化商业步行街建设,还包括购物中心和室内步行街的建设等。在这股商业步行街建设热中,防火分区划分、安全疏散设计、防排烟设计等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如:如何划分商业步行街连通空间的防火分区、有顶的商业步行街商铺的疏散门到达室外地点的步行距离如何控制,室内商业步行街疏散楼梯在首层如何设置直通室外出口,商业步行街自然排烟口面积如何确定,净空高度大于12米是否能够采用自然排烟等。国内有关防火设计规范对商业步行街设计尚无的具体规定,如何避免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盲目性,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防火设计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难点,确保商业步行街设计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当前步行街防火设计的关键,不仅是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分析大型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出现的难点,研究应采取的防火措施,与同行商榷。

一、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难点

现代的商业步行街以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为主,其主要特征为:商业建筑通过有顶棚的步行街连接组成一个步行街商业建筑形式,是供人们进行购物、饮食、娱乐、美容、休息、休闲等而设置的场所。有顶棚的商业步行街两侧的商铺有进入街道的人口,顾客可以通过该街道在商铺之间流动。步行街两侧商业建筑形式多样,既有鳞次栉比的小空间摊位,也有空大的超市等主力店,既有闭合的主体,也有开放或半开放的交往和景观空间。因交通功能,步行街还可以设置外廊、天桥和梯道等。有的商业步行街不仅有顶棚,步行街出入口等处设置门窗,形成完全封闭的有室内商业步行街的商业综合体,其防火设计难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有顶的商业步行街空间如果视为室内受限的空间形态,按照现行消防设计规范建筑物围成的围合空间应符合有关中庭的规定,建筑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如果利用防火卷帘或实体墙进行防火分区划分,这无疑会极大地破坏建筑设计的效果,但是如果不分隔将导致商业街建筑防火分区面积过大,超过规范要求。

2、步行街人员到达室外安全地点的疏散距离往往超过了规范规定的安全疏散距离30m。

3、两侧商业建筑的部分安全疏散出口设置在步行街内,在首层无法直接对室外,必须借助商业步行街疏散。

二、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研究

1、相关标准条文

国内消防设计规范对有顶的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还没有具体的条文。JGJ48-8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商店规范》及重庆、江苏地方标准中有一些相关的条文,具体规定如下:

(1)《商店规范》第2.2.3条,步行商业街的宽度,根据不同情况,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改、扩建两边建筑与道路成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二是新建步行商业街可按街内有无设施和人行流量确定其宽度,并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2)《商店规范》第2.2.4、2.2.5条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并在每间距不大于160m处,宜设横穿该街区的消防车道;步行商业街上空如设有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0m,其构造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并采用安全的采光材料。

(3)《商店规范》第4.1.6条,大中型商业建筑中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及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是当两边建筑高度小于24m则通廊或中庭的最狭处宽度不应小于6m,当建筑高度大于24m则该处宽度不应小于13m;二是通廊或中庭的屋盖应采用非燃烧体和防碎的透光材料,在两边建筑物支承处应为防火构造;三是通廊或中庭的自然通风要求应符合第3.1.10条的规定。当为封闭中庭时应设自动排烟装置;四是通廊或中庭的消防设施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

2、商业步行街防火设计的看法

(1)区分商业步行街形式,防火设计要求分别对待

传统的商业步行街建筑形式和现代有顶的商业步行街,甚至是室内封闭的商业步行街建筑形式不同,火灾危险性也存在差异,防火设计要求应该区别对待。对于有顶的商业步行街既不可以完全按照室内建筑中庭的防火设计要求,也不可以完全按照室外空间要求。上述相关标准条文适用于不同的商业步行街形式。一是《商店规范》第2.2.3~5条,适用于传统的街道式,没有盖顶的商业步行街。二是江苏省地方标准,适用于有顶的商业步行街,但街道的出入口面敞开,属于半敞开的空间,面向步行街一侧宜为小型商业店铺。三是商业步行街两侧建筑围合区域中设置有屋盖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其两边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需要满足《商店规范》第4.1.6条的规定,但是不应适用于周围完全封闭的通廊或中庭(共享空间)。四是当步行街建筑的围合区域完全封闭,形成室内商业步行街时,应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中庭的规定。

(2)尽量加宽步行街宽度,控制火灾荷载,形成防火隔离带,利于安全疏散

为阻止步行街两侧店铺或步行街内发生的火灾沿着步行街蔓延,确保人员疏散时步行街不垮塌,对步行街的宽度、高度、横通道、材料的燃烧性能及构件的耐火极限做严格的规定十分必要的。加宽的步行街可以提高空间的可识别性,可以成为畅通的安全疏散通道。商业步行街两侧建筑各成防火分区时,建筑之间最狭处宽度不小于国家规范规定的间距的要求,且不小于8米。步行街无固定的火灾荷载,不用于人员通行以外的其他用途,使步行街能够真正起到防火隔离带的作用,使得步行街成为疏散的准安全区域,这样步行街两侧店铺通至步行街内的出口可作为安全出口设计,但步行街由于不是疏散最终的安全地带,所以该店铺的安全出口到步行街露天出口之间的步行距离不能太长,要控制在60m以内。

经营使用中,步行街各种形式的商业促销活动和临时摊位,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步行街的安全净距离也能以保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如果步行街两侧商铺是开敞的摊位,有可燃物堆放,步行街宽度应增加,应满足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的防火间距要求;二是设置外廊、天桥等的步行街,当两边建筑高度小于24m则外廊或天桥之间的最狭处宽度不应小于6m,当建筑高度大于24m则该处宽度不应小于13m;三是步行街两侧建筑防火间距应按防火安全净距离确定,有外廊时,防火间距应从其外廊部分外缘算起。四是步行街外廊及天桥,空间宽度不宜过大,避免为临时摊位等的设置提供条件,五是装修时,可以在面向步行街的商铺门前设置“警戒线”,限制商业活动的区域和商品的摆放。六是商业建筑及步行街道内不要经营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面向步行街一侧不得设置明火作业的饮食摊点等。

篇(3)

关键词:步行街(区)设计优点设计原则

“6月5日”一年一度的呼唤,一年一度的希望。从1972年到现在,人类已迎来了第24个环境日。尽管到这一天各国有识之士都要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忧心忡忡地大声疾呼,但地球环境状况却仍然处在不断恶化之中,人类正一步步地把自己挤推悬崖。君不见:厂矿区浓烟腾空,街道上臭气熏天,马路边噪音刺耳;南极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个美国陆地面积的速度扩大,受臭氧空洞的影响,太阳紫外线辐射长驱直入,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空气质量严重恶化,全球有1.25亿人口生活在岌岌可危之中,全球12%哺乳动物和11%的鸟类濒临灭绝,每24小时就有150~200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

1992年6月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与会员国一致承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未来的长期共同的发展战略。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之与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

当代任何一个有人类群体意识和道德良知的人,都必然要认真地考虑目前日趋严峻的城市环境问题。任何社会、任何国家在改革的总体战略中,一般都包括改善空间质量和生活环境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正是作为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战后的西方率先崛起的。

现代城市设计比较偏重形体艺术和人的知觉心理,其要素包括:建筑形态及其组合,土地使用、开敞空间、步行街(区)、使用活动、交通与停车、保护与改造、标志等。其中开敞空间(OpenSpece)意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不包括那些隶属于建筑物的院落),包括自然风景、硬质景观(如道路等)、公园、娱乐空间等。步行街则是城市开敞空间一个分支。欧洲大陆的荷兰、德国、丹麦等国家最早发展了“无车辆交通区”,如德国埃森市的林贝克大街1922年封闭交通,1930年建成林荫步行街,它是现代步行街的最早雏形。

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身的文脉和传统。我国的城市在千百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结构形态——中心结构和大量的街道组成的城市网格。这种结构形态为今天的城市带来了高人口密度的高建筑密度,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城市更新。就城市交通而言,我国是世界上自行车的第一大王国,仅北京就有726万辆,其保有量达80%~90%,而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汽车则以年平均10%~13%的速度递增,这迫使我们去研究城市的步行交通系统,以适应国情,改善我们所处的环境。

实际上,步行街是现代人对日渐稀少的生机勃勃的街道生活现象的一种反拨。轮回——来源于宗教的意象,似乎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方面,“把街道还给行人”,“把人性尊严的空间还给市民”已成为世界范围的呼声。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我们城市的存在不是为了汽车通行的方便,而是为了人的安全与文明”,他反对将公路通到市中心,他所喜爱的城市是有生活气息(Iively)城市,具有邻里中心,便于人们步行,人们可以在路旁咖啡馆及有林荫的街道上面对面地相遇;他推荐新泽西州的汽车与步行街分离的社区规划。源于30年代,大规模实践于60年代的复兴,更新城市中心区成为“步行化”的直接原因,“步行化”目标绝不仅仅限于复兴城市中心区的经济,而且在于恢复人在城市中的地位,提高城市社会价值。芒福德认为:“城市最好的经济模式是关心人和陶冶人”,“社会的重建必须从‘人的再生’开始”。许多步行街(区)的建成还证明,它使城市具有了新的活力,新的形象,并极大地改善了环境。

步行街不只是美化环境规划的一部分,而且还是繁荣城市商业活动和有机活力的重要手段。上海城隍庙步行商业街等都证明了这一作用的存在,而且步行街建设的成功与否还关系到城市中某特定地段,乃至整个城市的生活状态,如西德的慕尼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慕尼黑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战后经济迅速起飞,人口剧增,使古城一度陷入困境。1963年,该市为此确立了“促进市中心的城市生活”的规划设计目标。1965年,由津森教授带领的小组在对全市交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作出著名的“津森鉴定”,并建议将东西向的纽豪森街、考芬格街和南北向的凡恩街改为步行街,即所谓的“津森十字”,1968年议会通过该方案并付诸实施,1972年全城以节日气氛庆贺竣工落成,其后使用反应极佳,其成功经验有四:一是选址好,它与城市门户火车站直接相联系,通畅便捷;二是综合解决了旧城交通问题;三是多功能;四是空间布局富有变化,设计精细,很好地利用和组织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建筑文化遗产。

在规划中设立步行街区,可增加商店,使原先单一的街道发展为网状,互相沟通的步行街区,并在功能上集文化、购物、娱乐、休息、历史保护为一体。由于它外部空间采用人的尺度,所以它既能创造富有生气的商业气氛,又可减少在闹市区对汽车的依赖。如莆田市的十字街改造为步行商业街,不但繁荣了商业活动,而且保护古谯周围的街景特色。总之,步行街的规划设置,有以下四个:

一、规划设计优点:

(一)社会效益——它提供了步行、休息、社交聚会的场所,增进了人际交流和地域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市民一种维护、关心市容的自觉性;

(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城市社区经济的更加繁荣;

(三)环境效益——减少空气和视觉的污染,交通噪声,并使建筑环境更富有人情味;

(四)交通方面——步行街区可减少人车混行和汽车对环境所产生的压力,减少交通事故,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城市设计角度看来,步行要素有助于基本的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强有力地联系现存的空间环境和行为格局,并有效地与城市未来的物质形态变化相联系。

二、城市步行街(区)规划设计原则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

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

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

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良好的交通体系

步行街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城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我国特别要考虑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路面的宽窄、投资渠道和居民意向等因素。有资料表明,我国城市自行车出行率达60%~70%,故在规划中须特别考虑停车场的设置,包括城市临街的一些建筑前空地和局部地下层群为停车场地,以解决自行车停车用地紧张的矛盾。另外还应考虑自行车与公交换乘的停车场,在这种规划下,远期可考虑设置小车与中巴车专用道,使公交与自行车联系更密切。在步行等旁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自行车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二)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结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1为主,穿插一部分H/D=2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东主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作为城市中心区,由于城市商业活动本身的“集聚效应”,公建布局相对较为集中,由于人们生理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步行街长度取600—800米为宜。(即城市主干道的间距),加上购物的选择性与连续性,销售的集合性和互补性,最终形成集中成片的网络化区域系统。

③中心

中心即一定区域中有特点的空间形式,结合步行街的特点,规划以一至二个广场,可作为步行街的中心、,为其带来特色与活动。

④标志

入口,对于步行商业街,入口的重要性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在连接城市主干道的地方设置牌坊等作为步行街的入口,大量的人流由此进出,不许机动车辆进入,入口处设灵活性路障或踏步,并设管理标志符号。由于它起着组织空间、引导空间的作用,街道形成了第二个没有屋顶的内部空间,既起框景作用,其本身也是街道空间中的重要景观,它是整个街道空间序列的开端。既可适合市民的心理需求,给人们以明显的标志,还可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三)丰富的空间形式

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长期积淀,并以一定的物质空间形式表达其文化特征。现代城市追求适居性的空间环境、追求界定鲜明、比例适宜的积极空间。它能有效地渲染出不同的环境气氛和空间特色,它是一种内在的构成要素,其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丰富、深刻的。如美国的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尼克雷特步行街以匠心独具的空间特色使美国第一个步行街建设获得了成功。设计者在步行街中,以集中人行活动区为指导思想,把街道做成弯弯曲曲的蛇形道,加上统一设计的街道家具,创造了强烈动感和节奏感的街道空间,成了美国步行街中竞相仿效的佳作。

步行街区建筑内外的界线可以是虚的,可穿透的和不定的,并有一种向内吸引的感觉,也体现了我国传统空间特征中“虚”的意境,并不像芦原义信作为“图”、“底”空间理论引证的意大利传统街道。

步行街区的布局形态可以是丰富多变的:

①线状沿街道布局—店铺沿街道两侧呈线状布置,鳞次栉比,店面凹凸,街道空间呈现一定的不规则状。如北京琉璃厂、天津古文化街,

②线面组合布置——大都有明显的步行商业街,与路段上某些商业地块联系起来,形成组合布局,如合肥城隍庙步行商业街;

③面状成片布局——商业街区在城市主干道一侧集中布置,形成网状形态,如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等。根据我国的功能和环境要求,步行街可分为多种形式:封闭式、半封闭式、转运式和步道拓宽式。

随着历史的发展,步行商业街的空间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向多功能、多元素的公共建筑综合化发展。但在顺应社会潮流而使步行街朝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应保留自身应有的传统空间与风貌。可规划设计适合当地文化脉胳特色的骑楼、过街楼、庭院式商店布局,室内步行街等,以建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步行购物系统,使城市空间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以提高其价值观念和深层意义。

(四)独特的景观构成

步行街具有独特的构成因素,这些因素也是满足现代城市生活的需要,构成城市环境风貌和组成部分。步行街由两旁建筑立面和地面组合而成,故其要素有:地面铺砖、标志性景观(如雕塑、喷泉)、建筑立面、展示柜台、招牌广告、游乐设施(空间足够时设置);街道小品、街道照明、邮筒、休息坐椅、绿化植物配置和特殊的如街头献艺等活动空间,其设计繁杂程度决不亚于设施建筑,不过最关键的还是城市环境的整体连续性、人性化、类型的选择和细部。

篇(4)

关键词:地域文化;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

现代意义上的商业步行街不只是为了满足商业需求的目的,它已成为现代城市中一种特有的景观,甚至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设和展现文化与历史的舞台。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突出地域文化元素的应用,彰显景观作品独特的内在个性,这样的设计才会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也才能使商业步行街的景观有机地融入到整个区域文化之中,成为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地域文化与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的关系

地域文化是商业步行街景观艺术设计的重要创作源泉之一。地域文化在景观艺术设计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可以充分地表现历史文脉,再现地方文化、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现代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地以美化人类环境为目的,而是融合了艺术、技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复杂统一体。景观的创作体现了一个地域的思想意识、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与生活习惯等。设计师只有在深入研究地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理解、消化应用到自己的设计创作中,并结合一定的科技手段,才能将景观创作表现得更有生机和活力。对于商业步行街景观艺术设计而言,地域文化并不单单指向场景和物体本身,其本质指向主要是物体背后的东西,即景物固有的内涵、传递的信息和所带来的意义。文化是人类远古经由历史岁月流淌过来的,对个人和社会起着巨大的作用。通过景物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形,便于我们去研究那段历史,这就是它所带来的文化意义。景观是文化的物体和载体,文化是景观进化和演变的内涵。

2融入地域文化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分析

西安大唐不夜城于2006年开建,总投资达50亿元人民币,历时3年,2009年9月28日对外开放。它北起大雁塔南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建成了一条南北长1500m、东西宽480m,目前亚洲最大、街景最长的商业步行街。在总体空间形态上,利用城市道路、广场、内部车系统和步行系统等外部空间,有机地将不同商业形态联系起来,形成具有唐文化、休闲文化、园林文化的空间形态和城市景观。其精致的设计、浓郁的唐代建筑风貌、优美典雅的水系绿景、宏伟的雕塑景观,华丽的夜景,都足以堪称西安的一张世界名片。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要素主要包括道路设施、绿植设施、水景设施、景观小品设施、照明设施等,大唐不夜城景观设计将这几方面同历史文化氛围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融入大唐不夜城的景观之中。

2.1入口空间

入口空间是商业步行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道路、街区等一起组成城市的空间体系,对塑造城市景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唐不夜城商业步行街的北入口,运用明显的时代特征,来反映场所的特有性质,即浓郁的唐韵氛围。高低起伏的月牙形地形和水波纹的地面铺装,如同巨浪般向前涌动,象征大唐文化传承如滔滔江水奔腾不息,让人进入起点就预示着一个好的开局。

2.2绿植与水景

在植物的选材上,根据西安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四季季相更替和色彩搭配等造景的需要,合理选择各类植物,强调生态性与观赏性,并根据景区不同的功能,将植物分为自然式疏林草地、行道树和观赏花灌木等多种类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通过景观元素的组合,达到生态化、景观化和实用化的三位一体。行道树选择的是国槐;常绿乔木选择冬青、侧柏等;地被植物选择铺地柏、葱兰等;藤木和草本植物选择紫藤、迎春、麦冬等。沿步行街景观大道一路南下,沿途小喷泉哗哗淌着流水,一首首唐诗刻在石头上,石头溶于雕塑里,雕塑坐落于喷泉流水中,水流又依偎在灯火辉煌的夜色下,其景煞是和谐迷人。开元广场的喷泉设计别具一格,采用旱喷泉设计,有28个喷口,面积约1000m2,分4排排列。这组喷泉装有喷射冷雾系统,与喷泉一起形成水雾效果,使美丽的大唐不夜城在夜晚更加炫丽诱人。

2.3主题群雕塑

大唐不夜城的景观步行街上排列着9组主题群雕塑,展现了大唐帝国在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的至尊地位并彰显大国气象。贞观纪念碑是大唐不夜城的地标性雕塑,由李世民骑马像及周围的附属雕塑组成。其创作既采用了大唐时期的雕塑元素,又融合了西方纪念碑的雕塑手法。碑体由暖黄色花岗岩雕琢而成,李世民及其坐骑由青铜铸成,色差对比明显,历史厚重感强烈,整组雕塑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恢弘的气势反映了大唐帝国的繁荣盛况和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开元盛世群雕再现了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之景。还有体现盛唐时代文化璀璨的、处于巅峰领域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医药家、天文学家等的雕塑,以及体现大唐盛世崇尚宗教的玄奘广场等等。每一组群雕都凸显一个主题或一个典故,雕塑群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雄伟壮观,栩栩如生,气势恢宏,令人惊叹,令人驻足。

2.4照明设计

大唐不夜城的灯光设计构思源于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彩陶工艺,以造型生动逼真、色彩艳丽而著称,且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夜晚的大唐不夜城是一片灯光与色彩交织的海洋。街道两旁霓虹流转,立体式的灯柱散发出迷人、柔和的光芒。灯光璀璨,音乐、光电、流水、喷泉交相呼应。步行街上两排高高的街灯华丽复古,灯杆顶部带有灯光和花纹的扇形标牌向三面分开,呈现出饱满又不张扬的弧度,造型匠心独具。开元广场上设立了8根LED灯蟠龙柱,东西两侧各有4柱,与8数相合,意为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当LED灯柱在夜色中点亮,8根蟠龙柱上面的屏幕幻化出艳丽多彩的光芒,它将华夏文明五千年的文化与现代先进科技手段相融合,传承中华民族的惊魂,它是西安特有的城市地标。

2.5地面铺装

大唐不夜城地面铺装以简洁洗练为原则。步行街林荫大道的铺装以深灰色的仿古透水砖为主,贞观广场以不同色彩的花岗石拼贴铺装来象征贞观盛世的繁荣,开元广场以中国白麻和芝麻灰构成广场铺装的基调材质,中间镶铺彩色光纤玻璃使原本庄重的广场气氛活跃起来。步行街外侧的观光浏览车道以硬质石材方砖铺地,来减缓机动车行驶速度,质感上、色彩上与步行街区域协调一致,增强了整个步行区域的空间效果。大唐不夜城商业步行街在设计过程中结合“挖掘历史文化———形成设计元素———融入景观创作”的景观设计手法,将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文化、景观与商业的完美结合,成为西安亮丽的风景线。

3结语

在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中我们要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挖掘更深层次的地域文化内涵,把与文化、历史、习俗等相关的元素融汇到景观形象之中,从而赋予景观深层次的文化含义,避免商业步行街景观设计出现概念化、雷同化和表面化等问题,在提升商业步行街文化价值的同时,也为商贸空间带来巨大的品牌效益,力求实现文化、景观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海继平,郑君芝.论景观设计对地域文化的理性表达[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1(10)

[2]李真.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5(3)

篇(5)

关键词:植物造景;人性化设计;商业街休闲设施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城市现代商业步行街是一种以步行为主、商业消费为目的的特殊街道空间,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要具有满足生态性和人的审美需求的功能,因此其植物景观构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纵观国内外的商业步行街,普遍存在绿化率不足、景观效果单一、荫蔽空间较少等不足之处,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当前对于植物景观空间与商业步行空间的关系研究不足;只有在明确两者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基于商业步行空间的特点来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植物景观空间。

一、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的功能

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的功能因分类不同而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一下几种:

1.实用功能。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造景选用多种多样植物,包括高大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等,它们具有遮荫、滞尘、降温、降噪、增湿、净化空气等作用。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高大乔木那宽大的伞状树冠,把强烈的太阳辐射和热能予与阻隔,在树阴下,街上行人充分领略到植物对人类的人性体贴。由此可见,合理运用植物,可以调节、缓解和弥补现代城市建设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2.审美功能。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既是园林植物与人工艺术创造的结合,又是物境与人文的结合,融合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科学合理的植物造景对城市商业步行街具有自然和谐的、高品位的美化效果,可以柔化现代城市建筑冰冷单调生硬的直线条,给人以自然、宁静、艺术的享受。

3.经济功能。优美舒适的商业步行街植物造景,将使商业步行街更具吸引力,更加聚集人气,增加客流量,提高商品销售额,使商家获得更为丰厚的商业利润,从而使商业步行街更具商业价值,由此,将吸引更多的地产商、开发商、投资经营户,以致金融、保险、证券、企业总部、外国领事机构等住入,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繁荣。

二、现代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渐趋成熟,商业步行街将成为市民及外来游客休闲、娱乐、购物的重要目的地,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新面貌的一扇窗口。但是当今商业步行街的植物景观设计有很多局限,概括起来表现如下:

1.对步行街植物造景的实用功能重视不够。

商业步行街的规划和设计师们在进行园林规划设计时,往往更注重的是植物的美化功能,而忽略其实用功能。这一理念又往往影响到对植物的种类选择和植物造景设计上,使其设计难以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致使现在很多步行街的园林设计,看上去很美,但在夏季,整条街仍处于暴晒之中,未能很好起到绿色植物的遮荫、调节温度、湿度和净化空气的作用。

2.植物布局设计不合理。

一是硬质景观与植物景观的比例不合理。目前,一些商业步行街由于很注重商业气氛的营造,往往造成硬质景观设计过多,如水景、艺术小品等,使本来就狭小的空间,显得更加拥挤不堪;二是植物比例较少、布局不合理、稍显凌乱、亦没有主题理念,体现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搭配和造景设计上。很多植物,尤其是乔木,被低矮灌木围成的栅栏或砖石砌成的护栏大面积圈住,使游人难以亲近到植物,享受树阴的清凉。显然,其设计缺乏真正的人性关怀。商业步行街是人流集中的地方,其道路本来就狭窄,不宜将植物连片栽种,而圈围太多的游人。其设计应以“点、线”为主,兼以少而小的“面”点缀。以便留出更多的空间供游人活动,使人与植物更为亲近,真正体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3.植物配置不合理。

一些商业步行街的园林绿化设计中,乔木偏少,花草、灌木偏多,绿量不足,其生态调节作用降低。且在乔木的品种选择上,更注重的是新、奇、贵,而缺乏对其实用功能甚至是否适合当地生长条件的考虑,致使栽种的一些树木只有枯枝残叶,长势不良,未能体现其在原产地应有的风貌,更难实现其美化和实用功能。时下还流行栽种“光头树”,即花巨资从偏远山区移植古树。为了方便运输,几乎将其枝叶全部砍光,只留部分主干及次级枝干,以移栽古树提高园林设计的品位和档次。这种树多数难成活,即使能成活,也难以恢复其在原生长地的雄姿,更难收到枝叶繁茂、绿树成荫的景观效果。此外,植物种类单调,季相变化小。步行街不宜种植草坪,也不宜种植过多的灌木花草,因在相同单位面积上,栽种乔木获得的绿量比栽种前两种植物获得的绿量多。乔木的制氧量、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能力均要比草坪强。因此,在人流集中、空间狭窄的城市商业步行街,适宜多栽乔木,向空中发展,立体绿化,以求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获得最大的绿量,并给予人群舒适的景观感受。

三、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的建议

面对当下中国掀起的商业步行街建设热潮,本人对其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以下一些初浅的看法:

1.商业步行街植物配置建议。

城市商业步行街的植物配置应以高大乔木为主,灌木和草花为辅,当地树种为主,适当配以外来优良树种,注意不同叶色树种搭配,这样,既能增加绿量,遮荫降温,充分发挥其实用功能,又能丰富植物种类和色彩变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在树种选择时,应把握适地适树原则,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历史人文,突出地方特色,体现地方文脉。选择易栽种成活,阔叶、绿量大、树冠大、遮荫效果好的树种。

2.商业步行街植物设计建议。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首先考虑实用功能,其次考虑美化功能。让行人能与植物亲密接触,尤其是高大乔木。在植物造景上,既要区别于交通公路行道树,整齐划一,机械呆板,又应区别于公园的纷繁复杂,因商业步行街人流量大,空间面积有限。在设计上应突出“步行街”的特点。在高大乔木沿街方向植株间或街两侧,即靠近街边商店门面处,可间或设计灌木草花台,花台的面积和长度不宜过大过长,应以不妨碍游人行走或进出商店为宜,亦可将花池花基与休闲坐凳相结合,做到功能与美观兼具。

3.商业步行街休闲设施配置建议。

设置美观舒适的休闲座椅、干净明亮的公共厕所、垃圾桶、统一管理、和谐协调的标识系统,做到使用方便、造型美观、制作精良。在街道出入口、上下台阶设施方面还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特别是盲人的特殊要求,以及环境保护、防火防灾、紧急疏散的要求等。同时还应采用特殊的照明方式、特殊的地面铺装,使空间、建筑、景观的设置布局浑然一体,并运用好导游图、标志牌、时钟、喷泉、雕塑、小品景观、象征物等等人性化的配套设施,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

四、结束语

城市是人类历史慢慢积淀的文化成果,商业步行街是城市发展的重大影响之一,城市商业步行街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发生地,也是城市的精华所在。研究城市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的功能与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改善城市形象,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品味,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和繁华的商业氛围,创造更多吸引市民参与活动的场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持续加快,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的设计也随之进入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步行街休闲植物景观的色彩及视觉感受,应该冷静的分析城市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力图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以确保设计思想的准确表达,确保商业步行街植物景观的优美个性,以人的直观感受作为基础,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徐默诵.现代商业步行街景观研讨[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2007.06.01.

[2]卢文平,廖国胜.现代步行商业街系统化研究及理论对策框架初探[J].工业建筑,2004,34(5):54.

[3]凯文林奇.城市意向[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禅茶;田园风情;传承文脉;有机更新

中图分类号:F5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4009602

1 引言

禅茶商业街改造项目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距杭州城区约42km。径山镇自古具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其中陆羽泉和径山寺禅茶文化最为著名。陆羽泉是唐朝时期陆羽隐居在此煮茶、品茶、著茶经的地方。径山寺禅茶文化可追溯至唐,僧人举行茶宴,礼佛参禅,并制定了独特礼仪,到了宋朝,其影响覆盖江南,被誉为“东南第一禅林茶宴。径山茶宴在宋朝时期被到此学习佛法的日本僧人带到日本,从而形成日本的茶道,径山茶宴是日本茶道之源。

因此余杭区规划的径山旅游综合体包含4大主题,其禅茶商业街步行街、禅茶探索区、茶山竹海度假区、娱乐休闲体验区都是与禅、茶文化紧密相连。商业街的改造作为整个综合体的一期工程是打响余杭西部旅游的第一步。

茶・禅商业步行街区作为一期工程,是作为双溪综合休闲游乐区中的配套,是集吃、住、、品茗、购物为一体的雅俗共赏的具有径山特色的风情步行街。品牌定位为以茶人界流行说法“吃茶去”为品牌,以“茶”为品牌核心,以“禅茶”为品牌特色,以“茶・禅”为品牌延伸。

2 现状分析

2.1 景观现状

商业街周边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自然而富有野趣。有双溪竹海漂流景区、陆羽泉、径山寺等。但街道路幅较宽,除行道树外无其他绿化,缺乏公共绿地以及休闲景观公园,绿化层次单一、乏味,难以形成连续的景观效果。

2.2 建筑现状

建筑整治范围内以农居为主,少量公建以及配套商铺。房屋色彩无序无章法,风格混搭不鲜明,简易农居房保温节能效果差,并且存在部分老墙面、面砖剥落、屋面漏水等问题。沿街商业业态组织无序,连续性较弱,缺乏统一和谐的商业的商业氛围过于衰败冷清,难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沿街广告牌凌乱档次较低,难以形成优质的商业街形象。

3 设计原则与理念

3.1 设计原则

(1)和而不同。均好性是每幢房屋改造的前提,江南黑白笔墨与自然山水中野趣的意境形态相结合。

(2)有机融合。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景观,同时探求丰富的人文景观,力求做到自然、人文景观与商业街相互融合、相互衬托。

3.2 设计理念

中国禅茶文化精神概括为“正、清、雅、和”,包含深远的佛法。“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

根据周边的人文自然环境,设计一条以茶为主题,禅为意境的具有田园风情的禅・茶商业步行街。

4 商业街改造设计

4.1 设计目标

提升业态,完善配套,传承文脉,商业文化街区更新的实践过程中始终贯彻“做细,做精,做深,做透”的指导方针,力争将羽泉路打造成为浙江风景街区更新的一流典范。

4.2 景观设计手法

把整条商业街分为“正、清、雅、和”,不同主题的4个区块给游客带来不同的游览感受。

茗香溪为景观主轴,总体走向保持在道路中轴线上,在局部环境空间较为宽敞的部分适当打开水面,使整条水系形成收放的关系,并且通过适当的曲折围合出多个休闲品茗和亲水嬉戏的空间。也适当打破道路空间的笔直。

茗香溪的水岸处理主要体现田园风,硬质的折线驳岸结合溪滩石并且一直延续到池底,凹凸的石块使水的流动更为明显。水生植物的配植是驳岸更为柔和水景更为野趣。

4.3 建筑改造手法

屋面处理包括清理废物与垃圾,修缮破损屋面及瓦片,优质改色漆将殷洪红瓦改成黑灰色;墙面处理包括保温砂浆处理,疏理墙面管线pvc线槽加以固定,铸铁雨水管,仔细排查空鼓墙面,优质高档涂料要求作旧质感,耐久性;装饰物件处理包括传统造型的排扇,花窗,空调等,花架二次造型并且考究设计,一处装饰防腐木板,铝塑板规格,尺度均满足国家处装饰规范;门窗处理包括玻璃更换为钢化镀膜玻璃,门窗建议采用高质量的铝木复合窗外装饰花格窗二次造型考究设计。

4.4 建筑与水的关系

建筑总体风格为江南水乡茶文化乡村风,通过适当增加一层、二层具有唐风的挑廊和门头,使原有建筑形成局部的进退关系,因此景观设计中的部分水系围绕建筑形成公共围合空间,景观中的构筑小品茶亭、木质小桥、双层挑檐牌坊等与建筑的材料语言形成呼应。

4.5 景观区设计

4.5.1 “正”区块-主入口广场

考虑到周边有双溪漂流景区、陆羽公园和径山寺景区,人流量较大,所以商业街的南端入口设计为广场,为游客的集中和疏散提供场地空间。广场中心设置陆羽雕塑,成为主要景观观赏点。为了充分体现商业的古朴韵味,在入口处设置了多片式牌坊,它的设计构思来源于粉墙黛瓦的马头墙。片墙的多重设计和木质双层挑檐,使牌坊更为轻巧通透,打破原有牌坊的呆板和厚重,再现江南水乡田园风貌。

4.5.2 “清”区块-禅茶广场

禅茶广场是商业街中唯一自然条件最佳的区块。因此设计开阔的茶地空间,一陇陇的茶树和点缀在其间的古色古香的石灯体现了禅、茶的清与净。茶地上茅草亭的设计为茶道、茶宴的表演提供了舞台,吸引着游客停下脚步,在绿意盎然中观赏舞者的精彩表演,细细品味深厚的文化内涵。茶地背后种植的翠竹遮挡了不远处的农居建筑,好似把远处云雾缭绕的群山的绿意延续到此,与茶园、草亭、一同营造清新、安逸的禅、茶意境。

4.5.3 “雅”区块-茗雅广场

通过对流经此地的水面做适当打开,在茗雅广场形成较为宽敞的水面,从而使整条茗香溪富有变化。水边设计的3组“竹”泉,仿竹节的设计构思来源于径山的自然环境。间歇跳动的泉水为整条缓缓流动的溪水增添的灵动之感。在广场地面设计诗词地刻,诗词都是以各朝代名人名家描绘径山、径山寺、径山茶、径山寺茶宴等等的诗词佳作,使到此旅游的人们能从这些诗句中对径山有了深入的认识,竹泉与诗词共同映衬出径山的人文特质。

4.5.4 “和”区块―以茶为主的步行街

该区块的两侧商业将以茶为主要经营内容,因此茗香溪的曲折设计,和迂回的廊亭形成多处开放、半开放的室外饮茶空间,为商业街营造热闹的环境氛围。溪流两侧的水生植物的栽种,雕塑小品的设置使步行街更具田园气质。游客累了,亦可以在此坐坐、喝杯上好的径山茶,感受着清风拂面、和煦阳光和鸟语花香,真是无比的休闲、自在。

4.6 细节设计

4.6.1 游廊店招

概念性方案的基础上,与业态,定位为“一店一招一方案”的原则。店-logo设计放进去唐宋元素。将军路以西民俗为主,游廊门头,高低错落风格多样化。将军路以东以文人雅士的清幽野趣为主,游廊门头风格古朴,材料建议采用稻草卵石,竹子。“一店一招一方案”的原则。

4.6.2 灯光设计

商业街灯光主色调为暖色,局部点缀冷光源,在对建筑、景石,植物、水景的光线投射能更好的来烘托商业氛围,提高夜游品质。

(1)草坪灯。对漫步的人们提供安全的保障,其次是灯光勾勒出良好的夜景轮廓线,同时又是白天重要的装饰小品。灯具的外形根据不同的环境场所而定,灯具选型,色彩应保持同一系列的整体风格。

(2)植物夜景灯光。植物景观照明是夜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利用灯光照出植物的轮廓和部分草坪,为夜晚增添异样的情趣。

(3)其他设置高杆路灯,草坪灯及其它装饰灯具。道路灯沿道路每20m左右布置一个,草坪灯则应以较弱的光线,人性化布置,有效的组织和串接几个景点,形成几处夜景亮点。

(4)水下灯。能展现水光交织精彩演绎,给水景增添生动元素。

4.6.3 城市家具

城市家具以“竹”为设计主题,结合竹、金属、玻璃、砖构成具有径山特色,体现简洁古朴的田园气息。

4.6.4 铺装设计

商业街的整体铺装以暖色系的石材和青砖为主,在局部地方如,水岸边设计木铺装,围合小空间设计石材、卵石拼花。使铺装与商业街的江南水乡、田园的总体风格相协调。

4.7 植物配置与选择

该商业街的植物设计以竹类为基调树种,结合大乔木,香樟、银杏、三角枫等(原有行道树香樟可用在成片种植区),点缀种植具有季相型的开花、色叶小乔木,如樱花(早樱和晚樱)、梅花、红枫、紫荆等。灌木以茶树为基调,培植其他色叶开花灌木,如红花继木、六道木、地中海荚迷等。

水生植物设计则以将军路为界南侧“正、清、雅”区块以芦竹、芦苇为主配植荷花、水葱、旱伞草、茭白等打造野趣田园之感。北侧”和“区块以鸢尾、再力花、菖蒲、千屈菜等开花植物为主,体现清新典雅之感。

篇(7)

关键词:室内步行街亚安全区域防火设计

1室内步行街的基本情况

本室内步行街是由通过在两栋已建成单体建筑之间加设保温防雨雪顶棚形成的。其中,1#楼位于地块西部,西临为景江东路,北侧为安阳路,主要功能包括艺术品市场,商铺,电影城。2#楼位于地块中部北侧,北临安阳路,主要功能为书城,商铺。工程总用地面积为63000,1#楼总建筑面积32647.68,建筑高度23.90m(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2#楼总建筑面积28576.55,建筑高度19.95m。目前,1#楼和2#楼已建成,如按单体建筑看,1#楼和2#楼满足现行消防规范要求。

2室内步行街“关东古巷”的形成

因地处严寒的东北,为了方便百姓在冬季进行文化休闲体验活动,在1#楼和2#楼之间室外长160m的室外步行街的15m上空加设了防风防雨防寒玻璃采光棚,形成了室内步行街,步行街两侧1#楼和2#楼均开设临街商铺,招商定性为关东风情特色一条街,街区面积2094.34。

3形成室内步行街后带来的消防问题

室内步行街自身存在的问题:步行街中部区域疏散到安全区距离超长、步行街顶棚无自然通风、步行街装修后个别处空间狭窄、步行街增设的商铺使1#楼和2#楼间个别几处间距小于6m、沿街商铺装修构件个别处低于B1级要求。另外,原设计的位于两栋建筑之间的消防车道被封闭,消防车通行不便。

室内步行街是一种特殊的消防设计,目前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还没有明确做出规定。从该工程实际出发,需要按照室内步行街的现状重新变更消防设计,通过采取严格、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场所的消防安全。因此,此工程面临两大防火设计问题:

问题一:室内步行街“关东风情古巷”作为“亚安全区域”的可行性。步行街正常使用时确保为不发生火灾的亚安全区;再增加避难间和避难走道解决人员疏散超长问题。

问题二:原设计的位于两栋建筑之间的消防车道被封闭,采取替代措施,为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提供便利。

4消防问题解决方案

4.1多方位采取保护措施,将室内步行街“关东风情古巷”作为“亚安全区域”。

4.1.1室内步行街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整改后1#楼2#楼各主要建筑构件应符合二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

4.1.2室内步行街的宽度不小于两侧建筑相应的防火间距。

4.1.2.1对步行街内商铺的临街墙面门窗改造,满足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要求;对一些影响消防疏散效果的突出构件进行拆除、改造,在发生火灾时,让步行街内的人能更加快速安全的进行疏。

4.1.2.2步行街装修中增设的商铺和可燃装饰及功能连廊等构件,影响1#楼和2#楼防火间距的,可在一侧设置防火墙,防火墙上必需开设的门窗均为甲级防火窗或复合式防火卷帘。

4.1.3做好步行街与其他区域的防火分隔。

4.1.3.1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建筑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本工程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墙体基层构造做法为:轻钢龙骨两面钉双层石膏板,其构造、厚度(cm)为2X1.2+7.5(填岩棉)+2X1.2.耐火极限2.1h,燃烧性能:不燃烧体。墙体面层构造有:花岗岩、玻璃、条形仿古瓷砖、GRC构件外刷真石漆。部分外墙装饰构件耐火极限低于1.00h的,局部拆除,更换为耐火极限大于1.00h的不燃烧体装饰材料。

4.1.3.2本工程相邻商铺之间已采用耐火极限2h的墙体进行分隔,隔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设置宽度为1.0m,耐火极限2.0h的实体墙。

4.1.4步行街的顶棚及其承重结构达到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步行街内不布置可燃物。

4.1.4.1本工程顶棚为钢结构,承重构件为钢梁,层面板为钢化玻璃,均为不燃材料;作为承重结构的钢梁采用钢丝抹灰粉刷做保护层,厚度1,耐火极限0.5h。

4.1.4.2对步行街内部的装修材料进行改造。由于本工程体现的是关东文化特色,部分装修构件为木结构,未考虑材料的耐火时间和燃烧性能。不满足的可燃装修构件做阻燃处理,使其达到B1级要求;达不到要求必需拆除。拆除后改为钢龙骨外挂GRC构件,再进行仿实木效果处理,恢复关东文化特色的原貌。即满足景观需求,又达到了防火要求。

4.1.5两侧商铺可通过步行街和其他相对安全区域进行疏散,增设避难间缩短疏散距离。

4.1.5.1本工程疏散楼梯均靠外墙设置并可直通至步行街;商铺的疏散门均可直通至步行街。通过步行街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或避难通道、避难间)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7.5m。

4.1.5.2增加避难间,避难走道的设置。在疏散超过的中间部位设置大于10避难间,经过避难间再通过地下3m宽避难走道逃生。

4.1.5.3不考虑1#楼和2#楼同时着火,遇紧急情况还可以往

相对安全防火区疏散。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符合规定的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4.1.5.4加强措施:南北入口大门及玻璃幕墙上门窗与火灾报警系统相接联动,火灾发生时智能向外开启。

4.1.6步行街顶棚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并新增设机械排烟设施。

4.1.6.1步行街顶棚距地面高度15m.顶棚已设置自然排烟设施。自然排烟的加强措施:可选用智能化天窗,玻璃采光屋顶设通风开启窗,与火灾报警系统相接联动。当发生火灾时,屋顶玻璃采光窗智能开启保证地面2m高范围内没有烟气存留,保证疏散人员绝对安全。

4.1.6.2为了使步行街具有更安全的人员疏散条件,本次强化设计新增机械排烟设施。利用钢梁作为挡烟垂壁;安装高效耐热自动排烟系统,整套排烟系统在280摄氏度时仍能持续工作30min;对排烟系统排风量按上限设计,发生火灾时,保证地面2m范围内没有烟气存留。

4.1.7步行街内沿两侧的商铺外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本工程沿步行街两侧的商铺每隔50m设置消火栓。本次强化设计局部增加消火栓设置,使沿街两侧的商铺外,每隔30m即有消火栓系统。

4.1.8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新增移动式自动智能水炮。

(1)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 步行街外部设置自动扫描高空射水水炮。自动扫描射水

高空水炮针对现代大空间建筑的消防需要,运用多项高新技术,将计算机、红外和紫外信号处理、通讯、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智能化的现代消防理念。其主要特点是:全天候主动火灾监控,全方位的主动射水灭火。

4.2采取替代措施,为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提供便利。

步行街可以不通行消防车的加强措施:

4.2.1将1#、2#楼作为一体建筑,周围形成环形消防通道,平时不设置停车位等,保证消防车道畅通;

4.2.2增加室外消火栓和水鹤的布点;沿环形消防车道附近增加水鹤,便于消防车及时补水。

4.2.3增设火灾预警系统,使消防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火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