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1 08:10: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六一儿童节的习俗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甲:老师们,同学们,今天咱们谈谈“讲礼貌”。人与人之间应该讲礼貌。
乙:讲礼貌非常重要。(附和的口气)
甲:礼貌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礼貌是感情的“粘结剂”;礼貌是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礼貌是伸向在困境中人的一只“温暖的手”。
乙:看来还真得讲礼貌。
甲:比如大家清晨第一次见面,一般都要打个招呼:“早上好”!
乙:“早上好”
甲:别小看这句:“早上好”,它让人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乙:的确如此,热死了。(动作:擦拭满头大汗,给自己扇风)
甲:其实讲礼貌就是要真心对待对方。
乙:就是就是,真心是最重要的。
甲:对外宾,我们可以说:“may i help you?”
乙:我能帮您忙吗?
甲:遇到年纪大的外宾,我们可以说:“you first,please.”
乙:您先请。
甲:只要的真心的,就是有礼貌。
乙:对,真心诚意最重要。
甲:到过云南的朋友都知道,云南有一习俗,“泼水节”。为了表达友谊和热情,就往身上泼水,这可能是与云南的气候有关,因为那儿热,不用担心客人会感冒。
乙:这个礼节好,特别是对那些不好洗澡的人来说。
甲:好不好那是人家少数民族的礼节,风俗习惯嘛。不过这礼节要是用到将来哈尔滨的冬奥会,恐怕就不行。
乙:那不照样吗。
甲:照样?
乙:那当然,人家的习惯吗。
甲:假如你,在哈尔滨,冬天,零下三十多度,犀利的北风刮个不停,你西装革履的独自一人走在大街上 。
乙:慢,我怎么越听我越像来自北方的一只狼。
甲:狼不狼的咱先不管,突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你的面前。
乙:要表达诚意。
甲:姑娘从家里弄来一桶凉水。
乙:废话,用开水那是退鸡毛。
甲:往你头上这么一浇。
乙:感觉好舒服奥。
甲:再看你。
乙:两眼直直的盯着姑娘。
甲:现在你已经不像你了。
乙:像什么?
甲:整个一根冰棍
乙:我啊
相关资讯
·幼儿园庆祝六一儿童节汇演主持词
·六一儿童节开场白
·幼儿园六一儿童节活动策划与方案
1、坚持每周一举行全园集体性德育教育。
为了培养全园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励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与行为习惯,我们坚持每周一隆重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的讲话和评选明星宝宝的活动。全园师生准时参加升旗,由中大班幼儿轮流担任升旗手,激发幼儿争当升旗手的愿望,在庄严的国歌声和极富感染力的儿歌声中让老师和小朋友的爱国情感得到升华。增强国旗下讲话的实效性,抓住季节特征、节日教育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写好讲话稿,做到每周一个主题,讲话时注重情境性与幼儿的双向互动性,让教育意义渗透幼儿心中。
明星宝宝的评选要注重过程性与实效性,重视评选过程对幼儿的激励与促进作用,每周五下午全园统一定为班级评红花与评选明星宝宝的活动,通过师生民主评议出下周的明星宝宝,然后周一将名单上报教务处,在国旗下集体通报表彰授牌,让明星宝宝接受全园师生的鼓励与祝贺,并及时将明星宝宝的名单、照片在校园栏目与网上公示,让幼儿在这一系列深入的评选过程中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在比学赶帮中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2、围绕节日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活动。
传统的节日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我们应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有目的、有组织的围绕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春节、三八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让幼儿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与意义,感受节日的快乐,并懂得简单的礼节、萌发爱心、感恩的心和责任心。
3、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日活动皆教育,幼儿的德育教育无处不在,体现在点点滴滴,我们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幼儿渗透德育教育。各年龄班幼儿重点培养目标为:小小班:爱幼儿园、爱集体、不争抢玩具,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学说简单的礼貌用语;小班:情绪稳定、乐意与人交往,懂得与人分享,养成一定的文明礼貌习惯,;中班:愿意自我服务,自信大方、乐意表现、能互帮互助;大班:乐意为集体服务、能互助合作,礼貌待客、做客,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心。
各月德育教育主题:
二月份:快乐过新年
三月份:我爱好妈妈
四月份:爱护花草好娃娃
一、指导思想:
本届推普周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规政策,积极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促进推广普通话在全社会的推广普及进程,为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活动时间:
2015年9月11日 — 9月17日
三、活动主题: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
四、活动内容:
1. 在校园内悬挂醒目的推普周宣传标语,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渲染推普气氛,扩大推普宣传的影响。
2. 利用校园广播组织师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3. 利用校园广播向全校师生发出“推普周”活动倡议,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明确本届推普周的时间、主题,同时把学
校推普方案贯彻到全体师生,布置落实推普周活动安排。
三小教师推普口号: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三小学生推普口号:我是中国娃,爱说普通话
三小家长推普口号: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唱响“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主旋律。
4.开展教师硬笔书法比赛,督促老师规范用字,发挥老师以身示范的作用。将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授课用普通话、板书用规范字,并引导学生在校园中说普通话,在作业、答卷中用规范字。
5 利用星期一(9月16日)的升旗仪式对全校师生做推普工作的动员。
6. 举行一次全校学生写规范字的写字比赛,每班评比了书写最漂亮的写字作品并且以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7.各班开展形式多样的推普活动
根据教育局“五个一”活动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活动形式:
(1)每班挂一幅推普标语;
(2)举办一次推普知识竞赛或经典诵读活动;
写规范字的写字比赛、易错字的注音比赛
(3)办一期推普板报或手抄报;(进行“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设计比赛,学校进行专项评比,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讲好普通话的积极性。)
(4)召开一次推广普通话的主题的班会;
利用周一下午(9月16日)的班会时间,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举行 “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主题班会活动。低年级组织学生朗读诗歌、课文;中年级组织学生开展说绕口令比赛;高年级进行了普通话讲故事、比赛。
(5)组织一次推普社会宣传活动。
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发动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纠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确用字的现象,实现了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推普两级跳。
8. 在校园内开展纠错活动,对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校外的墙面广告文字进行检查、纠正,对个别门面店的错字、别字进行及时通知、纠正。
五、组织机构 为更好地落实推普工作,学校成立推广普通话领导小组。 组长:许可(校长) 副组长:王立忠(教学副校长) 组员:闫莉 李博 本文链接:diyifanwen.com/fanwen/huodongfangan/2697358.htm
共2页,当前第1页2
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方案 相关内容:校园端午节活动方案策划 摘要:活动主题:粽爱端午时间:20xx年6月2日17:30---21:00地点:3号报告厅主办单位:xx数学与应用数学班活动目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端活动主题:粽爱端午时间:20xx年6月2日17:30---21:...
2019六一活动方案(4篇) 一、指导思想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是广大少先队员最期盼的节日,通过开展六一庆祝活动,使队员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体现乐观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校园的情感,欢度一个有意义、能回味的六一国际儿...
2019小学教师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在全校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激励广大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特举办本次活动。
2019党日活动方案(3篇) 优秀党日活动方案活动1活动名称:民族团结宣传版活动范围:美术系学生党支部活动时间:XX年5月25日负 责 人:学生党支部书记 马林活动2活动名称:悬挂同唱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主旋律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宣传横幅活动时间:XX年5月2...
“阳春十月 呵护健康”系列医疗惠民活动方案 “阳春三月 呵护健康”系列医疗惠民活动方案爱肝日主题:预防丙肝,防患于未然。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暂时未定)阳春三月恰逢第15个“全国爱肝日”和 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到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推出系列呵护健康医疗惠民活动...
“走进自然、阳光健身”活动方案 今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xx—xx年)》的收官之年。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建设“幸福学校”奠定坚实基础,拟于xx年度开展系列登山健身...
采撷艾叶挂门前,避邪驱蚊过夏天。香甜粽子端桌上,甜甜蜜蜜共团圆。馥郁醇酒共举杯,端午佳节乐开怀!祝愿好朋友端午节快乐,甜甜蜜蜜,团团圆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端午节的心得500字作文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2020端午节的心得500字作文范文一
有一个传统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也有的说是纪念伍子胥,还有的说是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五花八门的说法就越来越多了。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唱着这段民间的儿歌,我走进了乡村,我走进了端午节。
还记得小的时候,我和妈妈来到了奶奶家,看见奶奶一只手里拿着一块花布头,另一只手拿着一个像勺子一样东西,把一些蒲公英、野和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和草。奶奶把花草舀出一勺放进花布头里,再迅速地把花布头包成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并递给姑妈。姑妈穿针引线,缝好后,就找了两根绳子,一根是红色的,下面还有丝带;另一根是彩色的。姑妈把彩色的绳子绕了一个圈,并用针把圈固定住,又把红色的绳子穿过圆圈并打一个结,一个香包就做好了,不一会儿,一个个香包展现在我和妈妈面前。"哇!我要!要!"我伸手就要把香包拿过来,对奶奶说:“宝宝要包,宝宝要包!”奶奶把花布头和木勺递给了我,我把一勺放进花布头里,然后把花布头折成三角形,接着穿针引线,可做好的时候,却活看像一个瘦干巴,简直和奶奶做的没法比。
妈妈接着说:“宝贝,加油!再做一个!”那时我明白了“骄兵必败”的道理。我长大了,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沾沾自喜,我相信,通过一次次的努力,一个个香包会做的更好、更完美!
2020端午节的心得500字作文范文二
粽子香,花灯亮,迎来了美好。
一大早,我就闻声起了床。原来是奶奶在包粽子。看着奶奶包,觉得好玩,于是我也照葫芦画瓢:先将粽叶卷成圆锥形,再把糯米放到圆锥里,抚平,然后裹起来,用绳子捆好,一个可爱的小粽子便诞生了!就在这时,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向皇上提出要联合楚国,一起对抗秦国的意见。但皇上不但反对,还贬去了他的官职。在农历五月初五那天,秦军攻破了城门,屈原便投了汨罗江。当地村民为了江里的鱼咬屈大人,纷纷向江里投饭团。至今就演变为了粽子,而农历五月初五那天,也就是端午节了。此时,粽香四溢,粽子蒸好了。馅儿里的红豆,咬一口,心里也甜丝丝的!
吃完粽子,我走出门,发现门窗上都插着艾叶,这是为什么呢?
相传,有一个神仙,认为世间的凡人都变坏了。可是有一天,他看见一位妇人,抱着大孩子,牵着小孩子,非常疑惑,便问那位妇人。那位妇人回答说:“这是我妯娌的孩子,这孩子父母双亡。真可怜啊!”原来这世上还有好人!神仙告诉她,把艾叶插在门窗上,瘟神经过她家就不会有瘟疫了。妇人回家的路上,一传十,十传百,结果整个村子都安然无恙。没想到这小小的艾叶,居然有这么大的功劳!
在我老家,还有游花灯的习俗。夜幕降临的时候,一队队人举着花灯,有的像繁星;有的像长龙;有的像笑脸……在星空下熠熠闪烁。
粽子香,花灯亮,送走了欢乐的端午节。
2020端午节的心得500字作文范文三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子;初三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举办砸蛋大赛。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2020端午节的心得500字作文范文四
我的故乡是河南,但我从小就在德清这片土地上生长,这里记载着我美好的童年。德清是我的第二个故乡,这里的习俗我也有所了解,接下来,我给你讲讲端午节的习俗吧!
在端午节这天,你走在德清的大街上,会发现有些人在自家的门檐上挂着一些像大蒜似的绿色植物。你一定会问了:“没事干嘛在门檐上挂大蒜呢?”呵呵,这可不是大蒜,而是艾草。一些老人说,在端午节这天挂艾草,可以驱邪。迎面走来了一个小孩子,你一眼就会发现小孩子的臂膀上挂着香囊,据说可以保小孩子平安。
你来到我家,会发现我们全家人都在包粽子。粽子的品种多种多样,按形状分,有三角粽,斧头粽,抱儿粽等;按馅料分,有豆沙粽,八宝粽,蛋黄粽,肉粽等,口味不同,各具特色。你知道粽子怎么包吗?首先把新鲜而有绿油油的粽叶洗得干干净净,然后,用左手托着粽叶,右手轻轻地舀起糯米,并加上一些蜜枣或豆沙等,包起来用绳子捆紧,最后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几小时,熟透了就可以吃了。
端午节这天我们还要赛龙舟呢。你知道我们端午节这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呢?相传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被奸人所害,满含冤屈投入汨罗江自杀。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仍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你看,你看,江上那里人声鼎沸,肯定是在赛龙舟了。一艘艘龙舟在江上飞快地游着,像射出的箭一样向前冲。龙舟上的人精神抖擞,奋力地划桨,敲鼓的人用力的敲鼓,岸上的人都在为他们加油。那简直是锣鼓喧天,响彻云霄,热闹非凡。在端午节时我们还要吃"五黄",所谓“五黄”,就是指咸蛋,黄鳝,黄酒,黄鱼,黄瓜,听说吃这些可以驱邪。
这些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德清的习俗,不知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样的?记得要告诉我哦!
2020端午节的心得500字作文范文五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风俗习惯。粽子又叫角黍、筒棕。你知道吗?端午节还有许多名称呢!有端阳节、女儿节、诗人节等。
早上,妈妈准备了香喷喷的粽子。我问妈妈:“妈妈,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吗?”“是的,自从屈原跳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身体,把米和饭投到江里,让鱼和虾吃。流传到现在,改成了端午节要吃粽子。”“哦。”我点点头。
吃完早饭,我和妈妈就高高兴兴地出门去了。我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着艾叶和菖蒲。我问妈妈:“艾叶和菖蒲是干什么的?”妈妈说:“因为艾叶和菖蒲能发出一种香气,可以用来驱虫和避邪。”“妈妈,端午节还有什么风俗习惯?”“端午节还有赛龙舟这样的风俗。赛龙舟也是与屈原有关。因为楚国人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后来为了纪念屈原,就把赛龙舟也作为了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中午,爸爸烧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妈妈告诉我:“中午吃饭要吃五黄的。”“什么?五环?奥运五环?”妈妈笑着说:“不是,是黄瓜、黄鱼、黄酒、黄蚬、黄鳝,共有五种黄。”
晚上,我和姐姐、弟弟、姨妈、妈妈一起去福泰隆玩。妈妈说:“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你们一人挑一样玩具吧。”“耶!”我和弟弟兴奋极了。我们东跑西跑,终于,我们都选中了一样玩具:弟弟要的是电动吹泡机,我想要的是电子积木。妈妈同意了,我们高兴极了。后来,我发现能抽奖或者拿一个环保袋。妈妈说就拿个环保袋吧,可是我想抽奖。妈妈说:“也好。”我抽到了一个高兴奖和一个二等奖。高兴奖是一瓶矿泉水,二等奖是一件衣服。
这一天,我真高兴,更是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节。
2020端午节的心得500字作文范文六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今天我就给大家说说端午节。
为什么端午节会在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过呢?那是因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将他投江死亡的这日定为“端午日”。
在我国,端午节这天有很多的民间习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欢的习俗,这天,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会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喷美味的粽子香飘满了屋;赛龙舟也是我国端午节传统的节目,亲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边观看龙舟比赛,看,一艘龙舟快速的驶过来了,激起了江边观赛人的热情,大家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每家每户还会准备一些艾草,插在大门和窗户上,我问奶奶“为什么要在门上插草呢?”奶奶说“这是咱这的习俗,插上艾草,蚊虫蛇蚁就会远离咱家,让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里有小孩的,还会给小孩的衣服上挂上做的“五毒葫芦”,祈求保佑孩子健康。这些虽然只是一些习俗,但却在我们家乡形成了一种文化。
端午节虽然只是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却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让我增长了知识,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道德经》
编者按:“上善若水”,是道家的思想精髓,源自《道德经》的第八章。它是道家思想中最为深邃、广博的理念,在修身律己、齐家治国等方面均能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有一所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水的润泽万物不争与学校育人的价值与方向相得益彰,真正的教育是水样无痕的,如水般的包容与灵动,润物无声,轻柔、舒适而又不露痕迹。基于这样的教育思考,学校匠心独运地将“上善若水”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凝练出“若水教育”的文化体系,将其运用到了校园管理、环境建设、课程创建之中,滋养、呵护着一个个生命的成长。
她就是北京市顺义区马坡第二小学。在这方校园内,“若水教育”如水般澄澈,如水般灵动,如水般包容,如水般坚守,为每一位师生的血脉中注入了“上善若水”的精神力量,成为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带着敬佩与景仰,笔者走进了这所学校,去解读“若水教育”的缘起和深厚内涵,去领略校园内最美的教育风景……
马坡第二小学是位于顺义城区北部的一所农村小学,南侧有奥运大道白马路,东临京密路,学校周边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目前学校服务马坡镇12个自然村及一些镇村企业。校园占地面积20237平方米,建筑面积5132平方米。目前有教职工52人,区级园丁新星、骨干教师9人,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5%,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约占67%。现有18个教学班, 604名学生,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其中非京籍学生占72.9%。
学生来自天南海北,生活起居和学习习惯大不相同。如何在生源复杂的情况下,保证每一个孩子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成为摆在马坡二小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基于此点,学校联想到水的包容与汇聚特性,提出了“若水教育”的办学理念。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多方力量与智慧的汇聚,最终构建出“若水教育”的理念体系。在“让学校成为师生喜欢、共进向善的精神家园”的办学目标引领下,树立以“培养灵动儒雅、健康自信的若水少年”的育人目标,灵动儒雅、乐学善思、自主探究的学风,润泽生命、乐业善教、尚学创新的教风,顺势而为、让师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校风,全方位、多维度地助力每一位师生的个性成长。
顺势而为,管理文化的最高境界
崔树昆校长是马坡二小在改革新时期乘风破浪再谱新篇的领航者,他到校时间不足一年,却以独特的教育理念与个人魅力,带领学校实现了内涵发展。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让他明白,到一所学校担任管理者,绝不能摒弃学校原有的理念与特色,而要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学校原有的优势,在传承中创新,实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基于这一思想,他深入探索“上善若水”的文化内涵,得出了“顺势而为”的管理理念。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石,只有合理地掌握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度’,努力将尊重人格、理解人心、文化育人的意识贯彻于管理之中,才能实现‘顺势而为’管理境界,使‘刚性’的制度绽放出了‘柔性’的人文的光辉”。崔树昆的一席话揭示了他对校园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建立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是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些重要决策、敏感话题,学校都以3.18、9.18民主日为契机,向教师广泛征求意见,依靠教师共议解决。如绩效工资方案、考勤制度、奖励政策、福利费使用等方面,学校都会采纳教师们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制定与完善。此外,学校还借助北师大专家团队智力支持,先后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学生、家委会成员代表等,对学校管理、教学、德育、课外活动、课程设置、学校文化、后勤等多方面工作进行访谈调研。对问卷、访谈结果,科学分析,认真关注,并在反复与教师反馈的基础上,制定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与措施。
活动是文化再现的重要载体。学校用心设计每项活动,赋予它一种含义,让大家在活动中尽可能地传递快乐,传递温情,传递力量。组织暖人心的工会活动,让教师有归属感。组织全校教师参加踢毽、跳绳、趣味运动会;组织女教工瑜伽练习;组织全校教师进行旱地冰球锻炼;组织教师去人民大会堂欣赏高雅音乐……其中,召开的“芬芳他人、幸福自己”庆教龄会,给每位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他们不断成长进步。要求每位入职年轻教师撰写职业规划,拜师献课,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自今年开始,学校在六一儿童节为孩子们送上特别课堂,要求所有在当天任课的教师自主选择想和孩子一起度过课堂内容。孩子们可以将印象深刻的、享受到的快乐与体会记录下来。从反馈看,孩子们这一天过得很开心、很充实,有的了解了很多国家小朋友过儿童节的场景;有的和老师一起在做沙雕游戏,有的和老师在一起谈天说地……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们放下师道尊严,亲近孩子,发现孩子的可爱与闪光点。孩子们也在嬉戏中了解到教师有趣、有才的另一面。
家校协同是马坡二小德育研究的主题,学校开辟了育子经验集园地,传递着家校之间的温情,每年都会组织经典活动拉近家校之间“心”的距离。在中秋“圆梦家园”的家校协同现场会上,学校设计了本地、外地家庭共庆佳节,家长和孩子一起寄相思、了解世界各地习俗,在趣味活动中感受亲情的美好。
精致自然,环境文化的最优设计
文化,对于学校、企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清华前校长梅贻琦曾有言:“学校之大,乃谓有文化之谓也。”放眼名校,皆有其深入人心的文化理念在熏陶、浸染着数辈师生的心灵和思想,也使得学校成为世人景仰的文化圣地。环境文化以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校园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作用。马坡二小又是以何种方式让环境文化体现“若水教育”的深厚内涵呢?将视角聚焦于精致自然的环境景象,最是美不胜收。
漫步马坡二小校园之内,随处可见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上善若水园内,假山石上“上善若水”的字样,时刻提示着师生追求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善行;绿树芳草间,幽幽池水旁,手持书卷的励志学子和嬉戏期间的鱼儿相映成趣;数十年树龄的白蜡树,是学校树中之宝,它的安静、干净、坚韧与二小人的追求相得益彰。温馨相伴园内,戏沙池里,常有师生们留下创意的足迹;一块一亩见方的小菜园,更是师生们体验耕种乐趣之地……这不仅仅是布局现代别致的建筑、花园式的校园和宜人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这里每位学生身上的那种好学向上、严肃活泼的态度和神情。
为了让“书”与孩子在校园中如影随形,时常带给他们阅读的冲动,学校室外配有立体书架、读书桌椅和读书长廊,让孩子们在课外时间随时有书可读;教室书格里放有学生们自选的图书,是每天中午、每周三下午一小时集中阅读的书籍;门口读书长廊处的橱窗中,“读书故事”“推荐书籍”“读书方法”等内容,随时对孩子们的阅读进行着启示。
学校尽力让“玩”随时可能,让一切设施、更多空间为孩子们成长服务,为孩子们所用,释放他们活泼的天性。楼两侧放置各类健身小器材,方便孩子课间随手可取,运动健身;配置18张乒乓球台,让孩子们课余时间体验国球的魅力;甬路东侧建有棋智园,十多张棋桌,十几类棋艺,常常吸引着孩子们乐居其中,在小小棋盘之上,激烈对抗,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在方寸宫格之间,灵思飞扬,遨游在智慧的海洋,体会着伙伴对弈之趣。
校门口的橱窗里展示的是孩子们成长的身影;楼两侧展板上随时会有不同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展示;楼道内、洗手池旁、树木旁、专用教室内外,更是孩子们充满童趣与创意的空间。今年,学校为缓解教室空间小,在专用教室放置了储物柜,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涂鸦,把它变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建设不同风格的室内文化:教室、专用教室是师生们充满自的天地,学校只规定了一条原则,即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要有一次作品在这里被展示。这里有师生们共同设计的班徽、班训、班级发展目标,不同时期的个性化的作品,有学生获得的集体和个人荣誉和各具特色的板报。此外,学校还用心设计校徽,通过内涵文化的建构,营设出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彰显“上善若水”核心理念。校徽的波浪是“马”字的拼音首字母“M”变形,代表知识的海洋;涌起的水滴是“坡”字的拼音首字母“P”的变形,跃出水面代表师生不断求索、锐意进取、共同成长的象征。纯净的海洋蓝色是师生包容豁达、博大宽阔的美好人格的向往与追求。
睿智的马坡二小人,通过外塑形象、内育精神,使校园成为了无声的诗、流动的画,营造了和谐愉悦的乐学氛围,默默地发挥着对师生心灵、精神和思想的熏染作用,让师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有情有意地做人,有滋有味地生活,有责有为地工作。
灵动儒雅,课程文化的最佳诠释
当今时代对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既要满足学生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又要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更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课程学习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程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在马坡二小,国家课程规范实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效开发与整合是其文化建设的根本原则。近两年,学校在建立共识与调研的基础上,开设四类活动课程。一是全员参与的成长课程:阅读、国际电影、少先队课程、古诗文诵读考级课程;二是按年级推进的健体课程:一年级快乐健身舞、二年级中华武术、三年级人手一拍的乒乓球、四年级美式橄榄球、五年级篮球、六年级旱地冰球,这些课程很受孩子们欢迎;三是双向选择的社团课程:装饰画、书法、儿童画、种养殖、朗诵与表演、儿童舞、架子鼓、中国象棋、科技制作、葫芦丝等课程,这些课程能让教师因趣而教、学生因趣而学;四是传统文化特色课程,主要是龙舞、五虎棍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学校将其作为传统文化课程传承与发扬。
为了给学生搭建高而坚的展示平台,学校以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周三的红领巾广播为依托,实行班级轮换制度,让各班学生根据学校主题,自主选取讲述内容,自行完成主持与广播。这对师生很有挑战性,但是各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下都能勇敢地走上这个舞台,得到了看似只有好学生才有的锻炼机会,涌现出了一批很有主持天赋的小主持人。
崔树昆认为,课程改革的重心在课堂。如果课堂没有发生变化,一切都是虚的。
为此,学校在课堂文化上下功夫,一是探究创建课堂文化。以“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核心,在每一学科的每一节课上体现马坡二小的灵动课堂文化:有兴趣、有自主、有质疑、有生成。教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大胆实践,涌现出了许多非常有代表性的“学生教师”,不仅锻炼了执教学生的综合能力,还使课堂趣味盎然。
二是给教师自主空间,组织作业、教案的有效研讨与调研。学校尊重教师的意见:教案可以多种形式呈现,以课堂教学实效性为准,要能按年级段逐渐积累适合的有价值的学科教案。作业体现学科、孩子年龄特点,按单元呈现过程性作业,布置、批阅时要求能体现学生习惯培养、学习方法、过错知识的指导等。
三是借助专家团队,进行课堂有效研究。探讨什么样的课堂文化、课程文化才能让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更有质量”,才是学校今后追求的目标。在校内探究实践的基础上,学校注意借助外力进行高效研究,多次聘请市、区内学科教研员和专家到校讲座、进行课堂指导与示范。
马坡二小的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共同成长的场所,也是学校文化独特的呈现地与创生地。多姿多彩的课堂,为孩子们提供了多元发展的丰厚土壤,他们各取所需,各展所能,既发展了个性特长,又培养了团结、合作、进取等意志品质。在这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闪亮的星星,星光闪耀,构成了璀璨的星河――这里,有架子鼓击打时迸发出的冲天豪情,有挥墨泼毫时的一丝不苟,有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使命……
多年的春风化雨,辛勤耕耘,马坡二小收获了满园春光。学校被评为北京市第二批文化建设示范校、区级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参加区运会连续三年蝉联小学普通校榜首;被评为市区级书香校园;少先大队被评为市级“千优带队”标兵校;被命名为全国乡村少年宫;被评为北京市交通安全管理先进单位;龙舞队参加农民春晚开幕式,参加全国少年宫民间艺术表演获金奖;获全国中学生龙狮锦标赛第二名;五虎棍参加民间花会表演获一等奖,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栏目播出。
后记:临行前,崔树昆校长对我们谈及了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他提出了“重视学校核心文化的体现”“关注师生文化自觉与自省”两点发展思路。的确,文化的根本在精神和行为,而非五彩缤纷的画面。如果游离于教育之外,就会成为死的东西。有了系统的办学理念之后,就要注重其在校园中的体现,在办学过程中把它转化为师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师生有了文化自觉与自省,就像一粒种子找到了土地,就会不断地生长,最终扎根于师生血脉之中,化为一股精气神,默默濡染其成长。
相信马坡二小的未来,正如他所期待的一样,“文化底蕴如同奔流不息的江河一般,生生不绝,磅礴而大气,对身在其中的人产生深远而悠长的影响”。
去草原旅游,他们看到了学校那些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睛
胡忠和谢晓君原来是四川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的化学老师和音乐老师。2000年8月,他们夫妇一起去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的塔公草原旅游。塔公草原天蓝、地阔,景色美丽,他们还看到了塔公乡西康福利学校那些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睛。旅行结束,两人在回成都的车上久久沉默,胡忠红着眼圈冲着谢晓君说:“我想来这里执教。”谢晓君一把抓住丈夫的手:“你来吧,我支持你。”胡忠以志愿者身份前往西康福利学校任教。临别那天,谢晓君一路流着泪把丈夫送到康定折多山口。
坐了一天半的长途汽车,胡忠终于来到了学校所在地——康定县塔公乡。孩子们正围在一起跳锅庄,都穿着红色运动服,很灿烂。孩子们看到他,就上来献哈达。后来才知道,为了迎接他的到来,老师和学生们把里外都打扫了一遍,还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服,锅庄和哈达也是特别准备的。孩子们认为,只要他们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老师就会留下来。这种对老师强烈的渴望,让胡忠既感动,又心酸。
胡忠到校后一开始教数学和汉语。孩子们很小,有的一点儿汉语都不懂,他只得从拼音教起。除了教材,胡忠还要教孩子们学说话,怎么做才算对人有礼貌,怎么做才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胡忠还搬到男生寝室里,督促他们洗漱、换洗、打扫房间等等。有个小男孩叫香仁,尿床的习惯一直改不掉,每天都要扛着被褥去晒。为了让他养成起夜的习惯,每到凌晨一点胡忠都要下床去叫醒他上厕所。过去教室是小矮房,冬天很冷,胡忠就找板子把漏风的地方堵住,否则没办法上课。
课余时间,胡忠当孩子的足球教练、带孩子爬山野营、教孩子唱歌、绘声绘色给孩子讲神话故事。上思想品德课,胡忠教孩子要努力成为一个“好人”,“好人”就是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一天,胡忠抱着吉它给孩子们唱歌,虽然不懂得唱的是什么,但孩子们很安静很认真地听,这让他很感动。胡忠的岗位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教这里的孩子学数学非常难。很多孩子不会说汉语,而他又不会说藏语,连说带比划才勉强把课上下去。在师资非常短缺的西康福利学校,胡忠教过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数学、政治、生物、化学和音乐。
有时,胡忠担心学生没听懂,便揣着一摞小纸条,上面写着数学题。他看到学生就说:“我这儿有道题,你做做看,给你糖吃。”胡忠常把每月300元的工资给孩子们买奖品。
学校所在的塔公草原海拔3800米,一年里有七八个月时间在下雪,条件非常艰苦。胡忠每天与藏族孩子们生活在一起,高原上的生活极其艰苦,他因为是一名支教的志愿者,每个月只有300元的生活补助。即使后来当上了校长,他也没有工资。胡忠说:“大城市里并不少我一个,但藏区真的需要教师。”对孩子的付出,让他们感到很满足。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在成都的妻子谢晓君始终没有等来丈夫回家的消息。因为在高原上,有一群孩子等着他回“家”吃团圆饭。
谢晓君是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的大学生,她多次前去探望,这里的孩子是那么地尊敬老师,对知识的渴望是那么的强烈,那些淳朴的藏族孩子深深地打动了她。
2003年,谢晓君申请到西康福利学校支教。学校实行藏语为主汉语为辅的双语教学。学校很缺汉语老师,她又不是一个专业的语文老师,必须重新学习。她把年仅3岁的女儿也带到了高原上,然而,到了塔公草原她才发现,那里的孩子还处于脱盲阶段,教他们学习文化知识才是最急迫的。于是,她只能放弃音乐,从自然老师、生物老师到语文老师。寒来暑往,谢晓君的双手变得很粗糙,那双弹钢琴的手不再柔软。
福利学校修建在清澈的塔公河边,学校占地50多亩,包括一个操场、一个篮球场和一个钢架阳光棚。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一日三餐,老师和孤儿都是在一起的。环境如此恶劣,谢晓君却觉得与孩子们呆在一起很快乐。
教师流动过于频繁一直是谢晓君心上的结,她所带的6年级,11个学期,仅数学老师就换了10任。有一次,谢晓君生病输液期间,有学生跑来问:“有门课的老师走了,怎么办。”她一听,马上翻身坐起来,让学生拔掉输液瓶,就上了讲台。
谢晓君的所有假期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她为孩子们排练节目,教唱歌、舞蹈,教汉语,时间长了,她和孩子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一年夏天,谢晓君组织福利学校搞歌唱比赛,一名男同学在练歌时没有伴奏音乐带,就问他为什么?没想到这个大男孩拥入她怀里悲伤地哭了。原来这名孩子的父亲刚刚去世,而按藏族的习俗,在一年内这名孩子是不能唱歌娱乐的。紧紧依偎在怀中时,在那一刻,她意识到这里的孩子需要自己。
两腮透着高原红的孩子们,像最美的格桑花,幸福地开放
学管理,学做“妈妈”。在家从未踩过缝纫机的谢晓君学着在缝纫机上给孩子们做鞋垫。一双鞋垫她要做半天,但当看到孩子们拿着鞋垫时的喜悦心情,她感到由衷的快乐。
离支教期结束越来越近了,谢晓君身边的孩子已经哭红了眼。“老师,您走了,我们会想您的。”第一个孩子要走了谢晓君的照片,便不断有孩子跑到她的寝室讨要,几分钟工夫,谢晓君标准照就分发一空了。
一天,谢晓君被拉姆拉进女生寝室,看着这个低头不语的女孩子,谢晓君将手轻轻放在拉姆头上:“舍不得离开老师吗?”谢晓君话音刚落,拉姆眼圈红了,她不安地掐着衣角的手,抱着老师的腰哭了。谢晓君说:“来,咱们唱支歌吧。谢晓君用手打起了拍子,孩子唱起了藏族歌曲,歌声响亮,飘向远方。
2006年8月,谢晓君支教期满,在孩子们的泪光中,谢晓君离开了耕耘3年的福利学校,回到成都。西康福利学校的支教经历给了她一个光环,她感到不安。她想起离开西康福利学校时,孩子们将她围住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她怕孩子们失望,就说:“很快就回来。”回成都后,福利学校的老师也经常给她写信说,她离开后,孩子们很失落,孩子们期盼你回来教他们。听到这些消息,谢晓君感到有一种歉疚和失落,眼前常常浮现藏区孩子们期待的目光。
2007年2月,实在放不下高原上那些藏族孩子,于是,她把工作关系调进康定县的塔公乡,成为西康福利学校的一名汉语教师,并兼任学校大队辅导员,她要一辈子扎根草原。回到塔公乡后,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木雅祖庆学校因刚创办,缺少老师,谢晓君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孩子们的老师。7岁的女儿也进入这所学校读书。该学校与胡忠所在的学校相距30多里路,一家人过起两地分居的生活。
当初谢晓君带女儿去塔公草原,现又要把女儿胡文吉带过去扎根时,谢晓君的母亲都非常生气:“您让孩子呆在那里,能学到什么文化知识。”谢晓君难过得哭了,但她坚持带女儿一起去,谢晓君说:“孩子必须跟我们,虽然那里苦一点,但她要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女儿在那里生活,非常懂事,她的心灵像水晶一样透明。她在学校当着同学的面称谢晓君为谢老师而不叫妈妈,因为很多藏族学生是孤儿,怕她们听了会很伤心。
草原广阔,朔风劲吹,康定县塔公乡多饶干目村,海拔4100米,终年积雪,四排活动房屋和一顶白色帐篷,就是木雅祖庆学校简单的校舍。学校没有围墙,从活动房教室的任何一个窗口,都可以看到不远处巍峨的雅姆雪山。不少教室的窗户关不上,寒风吹来,还是有孩子冻得瑟瑟发抖。
那几天,一名8个月大的畸形孤儿在学校门口哭泣,谢晓君看着还在襁褓中的孤儿好不心疼,当即默默地为孤儿喂奶。
孩子们习惯用最简单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崇敬。听老师的话,布置的作业,交待的事情,孩子们会认真完成。学校的孩子不少是孤儿,学校将六一儿童节定为他们共同的“生日”,上百名孩子捧着小蛋糕叫老师妈妈先吃。孩子初入学时没有上厕所的习惯,谢晓君和同事们一个个地教,学生们晚上也习惯了往厕所跑。谢晓君的心思一直在课堂和校园。晚上,当学生们睡觉后,她还要查寝,为蹬被子的学生盖被子。等学生宿舍响起均匀甜美的鼾声,她才回到宿舍。
一年级的入学新生以为只要睡醒了就要上课,经常有七八岁的孩子凌晨三四点醒了,就直接跑到教室等老师。谢晓君很是感慨:“他们有着太多的优秀品质,尽管条件这么艰苦,但他们真的拥有一笔很宝贵的财富。”
这里的娃娃们身上没有零花钱,也没有零食,学校统一服装,老师亲手给孩子们修剪头发,没有任何东西可攀比。他们之间不会吵架不会打架,年长的孩子照顾着小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亲如兄妹。
每年夏季是当地天气最好的时节,多饶干目村一片翠绿,风景如画,老师们会带着孩子们到草地去,娃娃们或坐着或趴着,围成一圈儿,拿着课本大声朗诵着课文。
为了迎接国庆节,谢晓君指挥学生排练她编排的舞蹈《祖国你好》,热情奔放的锅庄配上欢快激昂的乐曲。舞蹈中同学们举起双手,手掌和十指做出花的手势,400名同学拼成一朵巨大的花朵,那是格桑花,草原的花朵,是那样美丽。在她眼中,两腮透着高原红的孩子们,像草原上最美的格桑花,幸福地开放。
他们常年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是教好这些藏族牧民的孩子
清晨6点,女教师寝室的门刚一开,夹着雪花的寒风就钻了进去。谢晓君本想洗洗脸、刷刷牙,可凉水结成了冰块,只得作罢。谢晓君不得不缩紧了脖子,用手扯住红色羽绒服的衣领抵御风寒。
吃过早饭,谢晓君往学校走去。脚下冰霜一片,每走一步都要特别小心。早自习的课铃刚响过,谢晓君就站在了教室里。70多个孩子是她的学生。“格拉!格拉!(藏语:老师好)”孩子们走过她身边,都轻声地问候。随后,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
牧民的孩子们大多听不懂汉语,年龄差异也很大。37个超龄的孩子被编成“特殊班”,和三年级一班的40多个娃娃一起成了谢晓君的学生。学生们听不懂自己的话,谢晓君就用手比画,教会了拼音,组词造句,接着是反复诵读记忆。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的进步很快,现在能背唐诗宋词了。
期末考试结束。吃过午饭,孩子和老师们开始各忙各的。孩子里里外外把教室和寝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谢晓君在大帐篷里,开始交叉阅卷。又一个学期的教学临近尾声,更因为通过试卷反映出孩子们掌握的新知识,帐篷里洋溢着一股轻松愉悦的气氛。孩子在上学期还一个汉字都不认得,平均分不过10来分。一年下来,孩子们汉语文考试平均分已经提高到50多分。
学校的孩子都知道曲桑拉这个学生,但在大家眼里,曲桑拉没有一点与自己不同。曲桑拉真名叫胡文吉,是谢晓君的女儿。也是三年级一班的学生。胡文吉手被冻得通红,黝黑的脸蛋上挂着两块红彤彤的高原红。尽管和妈妈同在一所学校,但她和藏族同学们同吃住,没事不能到大帐篷和寝室找妈妈。谢晓君担心女儿嘴里的话会不经意刺伤其他孩子敏感的心。
胡文吉静静地和几名学校的孤儿呆在一起。“孩子,到妈妈这儿来。”谢晓君终于朝自己的女儿招手了,女儿终于可以叫一声妈妈了,脸上露出灿烂笑容的胡文吉跑到妈妈身边。
西康福利学校的小货车开来了,胡文吉要离开木雅袒庆学校去福利学校,就要见到几个月没见的爸爸,胡文吉捏着自己的成绩单,她要把优秀成绩单当礼物送给雪山那边的爸爸。处理完学校的事务,谢晓君带着女儿回至0成都的家,胡忠依然留在西康福利学校和孤儿们过春节。
胡文吉每次春节从成都回学校,她都会给同学们带许多礼物,书本、铅笔、糖果,应有尽有。女儿的很多举动让谢晓君很欣慰,只要和妈妈住在一起,胡文吉一定会早早上床给妈妈暖被窝。回到成都家里,她会主动帮奶奶和外公外婆做家务。
每次带着女儿回成都过年,谢晓君的父母一看到消瘦的外孙女和她长满冻疮的小手,必定会责骂谢晓君一顿。胡忠和谢晓君是老师,但也是为人子,可是他们却不能守在年迈的父母身边尽孝感到内疚。常年繁重的教学任务和高原反应,使夫妻俩身体每况愈下,谢晓君还患上了严重的背痛病。医生建议留在成都治疗,但是她不回学校,学生们没人教。她忍受着病痛折磨,坚持回学校给学生们上课。
12年间,胡忠只回过5次成都,他68岁的妈妈和85岁的外婆相依为命。一提起这些,胡忠忍不住落泪。他目前是西康福利学校的校长,是100多名孤儿的“爸爸”。学校就是孤儿的家,即使寒暑假,他也不能离开。
今天的西康福利学校占地50多亩,篮球场、教学楼等一应俱全。术雅祖庆学校也从最初的600名学生发展到了1650名,校舍从4间板房变为面积超过9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楼房。胡忠教过的学生中,44人考上了大学,10多个孩子已经跟胡忠约好,毕业后回到藏区工作。
如今,作为校长的胡忠,身份却仍是志愿者。长年的高原生活,38岁的谢晓君落下了背痛的顽疾,而刚刚40岁出头的胡忠已是满头银丝。到2012年,胡忠12年,谢晓君5年的高原生活已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印记,脸颊上是两朵鲜艳的高原红。
2012年2月3日,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举行。胡忠、谢晓君夫妇当选为201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中国组委会的颁奖词是:“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刚刚人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之后,胡忠和谢晓君携女儿出现在峨眉电影集团,根据他们感人故事改编而成的电影《白云深处》开始筹拍,对于这部以自己为原型拍摄的影片,胡忠、谢晓君感到很意外。他们坦言:“我们俩是非常普通的人,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大的贡献,只是教书育人而已。”
胡忠和谢晓君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后,他们依然那么平和。他们说自己只是常年坚持做一件事情,就是教好这些藏族牧民的孩子。他们生活得很知足,也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