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22 21:42:3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分层次教学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分层次教学法论文

篇(1)

关键词:分层案例教学;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

计算机强化训练(计算机基础训练)是大多数高校大一新生在修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公共必修课程之后的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公共基础实践教学课程,通过该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获得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技能,而且能够培养运用网络、OFFICE等信息技术进行各自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撰写排版科技论文的能力。强化所学到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为之后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及计算机应用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大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计算机强化训练课程的要求主要是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办公系列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例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网络Internet的应用基础。随着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不断发展和个人电脑的普及,高校计算机基础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环节正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部分高校在进行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公共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依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做出了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方法尝试。本文尝试对分层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1分层案例教学法概述

通常分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已具备的能力水平及潜力倾向,将学生合理地分成多组能力水平有差异的组别并区别对待,这些组别在教师适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案例教学法指的是一种以教学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分层案例教学法则是分层教学与案例教学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全新教学法,既根据学生的课程基础和实践提高进行动态分层,又结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挑战难度更大的实践案例任务。考虑到我校实际情况和新生计算机基础的水平差异,结合我校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况,尝试进行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课程的分层案例设计,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计算机强化训练课程的案例教学内容科学且分层次完成,这样才能使不同水平的同学能够接受知识并达到教学目标,从实际应用入手来提高学生在计算机基础方面的实践能力。

2分层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1相对准确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分层

根据计算机强化训练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结合我校该实践课程的教学学时为期一周的集中强化实践安排(计算机强化训练课程均是安排在学生上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下一个学期),参考上一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成绩,结合该课程的配套实验的完成情况,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前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据此来综合确定学生在计算机强化训练分层实践教学的分层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选择更高层次的实践案例作为实践任务。

2.2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实践教学案例

为了配合分层实践教学任务的开展,同时促进教师改变传统实践教学方法、并将重点放到通过具体实践案例的教学来引导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践能力的提高上,需要积极搜集相关实践案例,并根据实践操作的难易程度来设计实践教学案例。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在计算机强化训练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期望学生掌握对计算机应用操作的基本技能,操作系统的熟练运用,常用系列办公软件的操作和使用(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网络Internet相关操作的应用。据此进行了大量实践教学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并根据操作完成的时间以及难易程度进行分层,让实践教学案例跟学生的实践能力分层结果相匹配。例如,在Word实践案例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大四毕业论文排版的需要,将各专业的论文排版规范分发给学生,并提供部分真实毕业生论文给学生进行按规范要求排版的实践练习,另外将求职信的撰写和排版以及简历的制作任务也加进来,让学生的实践教学更多地进行以后要用到的实践技能的锻炼。

2.3动态管理学生的实践任务

为了在体现因材施教的同时,对学生的实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了解,尝试对学生的实践任务进行动态管理。主要是利用学校实训中心的电子教室管理软件,让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以后及时上传到教师端。这样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完成任务以后领取新的实践任务。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实践教学氛围,也让分层案例教学的实践尝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意识。

篇(2)

中图分类号:G63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17)4-0074-01

一、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简而言之,分层异步教学法是指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分为几个小组,针对各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优化,切实做到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制定出难易程度各异的教学计划及目标,学生可自主选取学习目标来开展合作学习,在难易度适中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教学氛围也会发生较大变化。

从实际的应用效果来看,分层异步教学法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当代小学生竞争意识较强,且急于表现自我,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这一特点开展分层异步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第二,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个性,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实施可以打破满堂灌的教学弊端,在尊重学生共性需求下实施个性化教学,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进步,通过师生之间的密切沟通交流,教学质量可得到优化。第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保障。教学相长是新时期教学的必然要求,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充分给予学生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

1、对学生进行分层

可以根据学生对学习的感性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有的学生对学习比较感兴趣,有的学生会感到焦虑,而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有厌倦的情绪,通过学习的情感体验对学生分层可以使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分层时,教师自己心里清楚即可,而不应该把分层公开,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这个分层的结果应该是动态的,一个学期甚至一个月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当然对学生分组的方式有很多,可以采用同质分组也可以采用异质分组,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分组形式。

2、目标设计和选择

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目标的难度应符合每层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层次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不尽相同,对学习活动要有不同难度的要求,相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目标的设定不能过高,否则学生达不到目标而导致分层教育失败,给教学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目标不易过低,这样对导致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当学生达到设定的目标时,要积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目标制定初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将目标变为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将目标告诉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分层设问

在分层异步教学中,教师在提问环节也需要分层设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当中。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问题的设置是针对哪一个层次的学生以及提问的目的。可以采用同一个问题采用多种问法,层层递进,这样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又使问题连贯,利于问题的理解,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的问题,同时又可以了解到一些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在呈现问题时,先呈现出大部分人通过思考可以得出结果的问题,再引出难度稍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最后对能力相对较低的学生进行辅导,使他们也能够解决问题。

4、个别指导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个别指导策略,就是指对于学生个性化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教师指导作用的有效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2)当学生完成第一级的教学目标,走向高一级的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起到帮助和指引作用。(3)在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提点,帮助学生挖掘更深层次的知识,完成知识的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

5、练习分层策略

数学是一门重视培养逻辑性思维的学科,数学能力的培养重视把理论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而且小学生具有学得快、忘得快的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仅仅读懂了题目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加强练习。除了课堂上的练习,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有差别的设计赋予创造性的课后作业,通过分层练习,有益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条理清晰的把握不同层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

6、做好后续的课程评价

分层异步教学法实施背景下,课程效果评估的方法也要进行相应改进,教师不可通过同样的试卷检测来进行教学效果分析。针对分层异步教学法的课程评估应结合学生的进步及课程表现来进行,在不同学习基础的教学评估中,教师可通过前后学生的进步空间、学习变化制定观察表,并以此为依据结合阶段性测试成绩来进行评价,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努力,让学生在自我要求中力求上进。同时可结合师生评估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在下阶段的学习中厚积薄发,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总结: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系统性的数学知识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较好的培养,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因此,基于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强大,在实际应用在,教师应掌握好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及环境,为学生营造积极、轻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意识。[本文转自WWw.dYLw. nEt 语文教育论文]

参考文献

篇(3)

为了改变中职生不爱学习的现状以及传统呆板的课堂教学,作为专任教师,我们不断尝试采用各种不同的教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懒动手的课堂现状。基于这个教改的背景下,课题组萌发了本课题研究的想法,尝试将递进教学法应用到中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去。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B.S.布卢姆,在美国J.B.卡罗尔“学校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该理论提出了掌握学习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必须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掌握在复杂社会中求得自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依据布卢姆及其同事对掌握学习教学实施步骤的论述,掌握学习教学的程序概要为:为掌握学习定标、定向,为掌握而反馈-矫正,为掌握而分等。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给小课题组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

三、研究的对象、目标、内容

(一)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的对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13级平面1班、平面2班和网络班、14级平面班、网络班、动漫班的学生,以13平面1、网络班、14动漫班为实验班,13平面2班、14平面班、网络班为对照班。

(二)研究的目标

尝试通过利用递进教学法,设置多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中能有所收获,改变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邮植僮餍巳ぃ提高学生参加市技能竞赛的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 将课堂的一体化实训目标分割为多个教学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找得着自己能举手可及或跳一跳就能触及的目标,各取所需,从而提高学习兴趣。2. 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实用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逐步完善课堂活动评价体系,促进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阶段、步骤及过程

(一)研究的方法

1.采用资料收集法、文献法了解当前我国对于递进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及支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2.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了解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一体化教学中学习操作技能的看法、困惑。3.采用课例研究法、集体研讨法,以观摩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寻设置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目标的做法。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从2014年5月立项到2015年5月结题,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4年5月―2014年7月)

(1)文献资料研究

课题组深入学习了《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教学理论》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上的应用》 等有关的文献资料,找到了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也比较深入地了解了当前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利用。利用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此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对该课题的研究目标、范围、方法等进行了反复思考并作了具体的分析,初步理清了下一阶段研究的思路。

(2)进行调查调研和分析

课题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设计了前期《调查问卷》。2014年7月,利用学生放假前的时间对13级计算机专业学生就分层递进教学法进行前期问卷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回答;9月份对14级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前期问卷调查,两次共发出227份问卷,回收问卷22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227份,有效率100%。

(3)选定实验班,制订研究方案

经过充分的文献资料研究、调研、访谈和讨论,课题成员统一了研究的思路,制订方案,选定实验班。以13平面1班、网络班、14动漫班为实验班,13平面2班、14平面班、网络班为对照班。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实施,在2015年4月份进行总结。通过递进教学,希望能提高计算机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3月)

(1)制定分层递进教学策略及操作的具体要点(2014年8月)

1)教学目标分层递进

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应用目标、拓展目标。

2)教学内容分层递进

为了与教学目标对应,将理实一体化课堂的知识点划分为基本知识点、提高性知识、拓展性知识。基本知识点是最基本、最直接的部分,是专业课必不可少的部分;提高性知识是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稍微变转后的部分;拓展性知识是前两者的提升和发散,要求会更高。

3)实训练习分层递进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目标和内容是分层的,所以实训练习也相应地划分为不同层次:基本练习、提高练习和拓展练习,它们层层相扣,由浅入深。基本练习是该专业课中每位学生都要掌握的技能,单一的技能,只需要直接应用知识;提高练习是在将多项单一的技能合并应用才能做出作品的,要求能灵活结合、应用知识点;拓展练习是在灵活应用知识后,进行自我提升的练习,会插入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培养牢固掌握专业技术的人才。

4)教学对象分层递进

根据分层递进教学需要,教学对象也需要进行分层。首先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后将他们分为ABC三层。对于不同层次学生作业有不同的要求,C层次学生只要完成基本练习,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学有收获,有成就感,逐步培养学习和动手兴趣。B层学生要求完成基本练习,收获了成就感后,要求继续完成提高练习,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并努力向A层靠拢。A层学生除了要完成基本练习、提高练习以外,要挑战拓展练习,将已有的知识进行提升,这一层次的学生是专业学习和技能精英,一般都比较灵活,接受能力强,应多点要求他们进行创新和创意练习。

5)评价体系分层

在本课题研究的策略中,每一层次的评价都分为A、B、C、D四个等级,A为最高,D为最低。对于C层学生来说,完成基本练习一半以下的评D;完成一半的评C;全部完成基本练习评B;尝试去做提高练习的评A。对于B层学生来说,只完成基本练习的评D;完成基本练习、提高练习一半以下的评C;完成基本练习和全部提高练习评B;尝去做拓展练习的评A。对于A层学生来说,只完成基本练习的评D;完成基本练习、提高练习一半以下的评C;完成基本练习和全部提高练习评B;完成包括拓展练习在内的所有练习的评A。

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被评到A级,主要体现出鼓励学生努力向高一层次靠拢的思路。只要学生能表现出本人的努力,就能争取到评A级。同时,评价分别由学生评价、小组长评价、教师评价组成。

6)分组合作策略

在将学生划分层次后,再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成三人或三人以上小组,由技能较好的组员担任小组长,开展互帮互学,小组内各层次组员互相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互相帮助,解决疑难问题,也充分发挥A层次的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其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2)按照分层递进教学策略进行教学(2014年9月)

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在实验班的计算机专业一体化课堂中有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互相进行研究,寻找解决办法。

(3)中期研讨,检查分层递进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对分层递进教学法进行调整改进后继续实施。(2014年12月)

课题组教师认真开展研究,将在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论文、案例、课例等,并积极编写校本教材。

3.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

对照课题方案进行全面总结,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成果汇编工作,撰写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与成效

(一)成果一: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技能。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实训练习,主动向高一层次发展,减少了厌学的情况,也保证了学习的量。(二)成果二:自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学风得以改善,促进教学质量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精英学生的技能提高得很快。学生参加省市学科竞赛、江门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的成绩获得突破。2015年参加江门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竞赛获得二等奖3人次,三等奖10人次,参加竞赛的学生全部获奖。(三)成果三:教师的组织教学、教研能力得到了发展。(四)成果四:逐步完善形成一体化教学中进行分层递进教学法评价办法,有效地补充了专业教学的评价体系。(五)成果五:撰写了研究报告、论文、课例、案例、反思等,编写校本教材,开展公开课和观摩课。

六、研究的反思

(一)存在问题

(1)由于在教学过程前对学生进行了分层,在实施过程中明确了不同层次学生应该完成的不同层次要求的实训练习,所以容易导致贴标签效应,引起个别学生的抵触情绪。(2)部分A层或B层学生在完成相对容易的基本练习、应用练习后不再主动向更高层次任务挑战。(3)C层次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有应付式学习的现象。(4)在分组进行练习过程中,有些小组长未能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只顾着自己的练习,不能很好地帮助到小组成员。(5)在研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理论和实施支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难以提炼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篇(4)

一、概况

为了改革“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改革“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启动我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于1997年下半年开始进行“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初期实验研究工作。1998年9月被立项为县级科研课题,后又被批准立项为安徽省1999年教育科研课题,下达文号是“安徽省教育教委会文件教科研(1999)01号。”我们组成了30多人的课题组,组织了近百名中学语文教师,历时三年,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主要步骤是:拟订实验研究“子课题”44个,供教师自由选择研究;确定实验校、实验班和实验教师;课题设计者巡回作本课题的讲座,并将其撰写的研究论文“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再探》《三探》印发至各校;每年召开一次“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交流和总结各地在实验研究中的新做法和新经验;举行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一台戏’观摩教学”活动,举行“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示范课’教学”活动等,使本课题实验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展开。根据本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安排,实验研究定于2001年8月结题。

二、方法

(一)启动。1997年下半年课题设计者提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实验课题后,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支持,随即深入学校进行广泛的宣传,所到学校的老师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进行实验探索,笔者又将该课题的目的、意义和设想,结合实验教师教学实际,形成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初探》,发至各校。老师们对课题的目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纷纷主动进行研究和探索。他们在探索中越发 认识了它的价值,积极性越发高涨。为了引导该课题的研究向纵深发 展,便于教师从小处着手,笔者又拟订了30个研究“子课题(后来增加到44个),让老师们在综合实验的同时,侧重研究一两个“子课题”或作老师撰写时的选题参考。由于“子课题”系单项或微观命题,教师难以孤立地深入地研究,且缺乏操作性,又无法测量,故不鼓励教师申报“子课题”作为实验课题。同时,一开始还有这样的考虑:因为我们的实验是探索性实验,尽管实验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大,但也有失败的可能,一旦“点”上的综合实验失败,那木“面”上的“子课题”实验就失去了依托,就会造成损失。为了指导面上的实验操作,笔者又撰写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再探》、《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三探》,提出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基本模式,回答了老师在实验提出的问题。至此面上的实验便在较为完整的理论指导下进行。为了使实验有组织地进行,我们还成立了三十几位教师组成课题组。

(二)发展。老师们在实验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实际问

题。笔者深入到十几个乡镇和多所中学听评实验课,作本课题的讲座等。1999年10月被确立为省级科研课后,我们立即以科学的力法指导和规范实验工作。先后确立了严桥初中、旭光初中、赫店初中、苏塘初中、三溪初中为实验校,还在无为中学、汤沟中学、六洲中学、严桥中学确定了实验班。实验教师周可学、肖晓、丁少国、王开东、汤金玉、汪精平、马启群、丁•传铎、邢杨荣等老师,三年来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实验,取得可喜的成果。同时面上的实验也//.3-间断。为了及时总结课题实验的实践经验和阶段性的成果,理清本课题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思路,进一步深化其理论研究和交流实验经验,我县分别于1998年12月、1999年11月和2000年12月召开了三次“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无城、石涧、严桥、白茆、太平’、二坝、泥汊、牛埠、赫店等乡镇和学校也分别举行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公开教学”和研讨会。全县绝大部分中学都把本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纽活动的重要内容,并列入了学校教研工作计划。

(三)深化。为了引导老师们的研究和探索沿着预期的目标锲而不

舍、扎实有效地进行下去,我县将“点”上实验教师的经验总结和在

省、市、县获奖的部分论文和优秀教案编印成册,供老师们内部交流, 1999年11月13日我县在旭光初中,举行了“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一台戏‘观摩教学’和说课活动”;20阗年11月28日在无为中学举行了“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示范课’教学”活动。以示范引路,一步一个脚印地把该教法引入了我县中学语文教师们的课堂。

(四)策略。一是我县中学语文教师均可自愿报名参加课题,也可以自由退出,凡一学期不进行教学实验,不撰写研究论文者,视为自动退出本课题组,即不在是本课组的成员和实验教师。因为本课题的实验是“志愿者”的行为,依靠的是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无强迫约束的手段和理由,只能以“课题组成员”和“实验教师”名号的微薄诱导力量劝阻畏难者。而对长期坚持实验者,我们及时为其总结经验,并给他们提供信息和理论帮助。

二是分阶段实施,即“先死后活再创新提高”。第一阶段一律运用“四阶六步”进行阅读教学,先在“必然王国”里运作。这就象新战士学打枪要“左眼闭,右眼睁,缺口对中心”一样,先掌握要领,练好基本功。第二阶段,因在第一阶段“死”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而引导教师深入思考,寻找解决“四阶六步”在不同课文教学中遇到的困难,逐步使教师依照本教法的要义及其操作要领,灵活运用“四阶六步”,即可以单独使用某“阶”某“步”,又可以综合、变序、交叉使用。第三阶段在深入实践,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各自异步推进教学的实际需要,再创编其变式,既可以不断丰富本教法的内涵,又可以在体现本教法的共性特点的同时,充分展示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第四阶段,逐步使本教法达到前瞻性和适应性的统一,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灵活性和操作性的统一,逐步进入异步推进教学的“自由王国”,达成锻炼和提高教师,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标。

三是点面结合。我县既有实验校,也有实验班,也有许多志愿兵在当“无名英雄”。因此要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让“点”上的教师严格按程序操作,严格控制无关变量,让其出“纯品”,然后在“点”上进行“观摩教学”“示范教学”,介绍经验展示“正宗套路,’,让“面”上的教师听、评、学;同时让“点”上教师听到“面”上教师的意见,并学习“面”上教师在“自然环境”中实验的经验。同时定期召开研讨会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既推广“点”上的经验,又捕捉“面”上的“闪光点”。还编辑本课题的论文集供内部交流,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这样不仅丰富了本课实验研究的内涵,活跃研究气氛,而且还兼顾了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

四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选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反映学习语文循序渐进认知规律的教学程序和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步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将课题设计者在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和理论推向各位实验教师的课堂,接受检验,及时修正错误,并在广泛的实践中丰富、改造、创新、完善。如《初探》中编制的教学程序操作性不强,且与分层教学没有区别,我们就忍痛割爱,最终确定了老师们乐于接受的“四阶六步”作为

本教法的基本模式,深受实验教师们的欢迎。

五是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研究的信度。

三、结果

(一)构建了基本教学模式。经过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反复验证,最后确定了本教法的基本模式——“四阶六步”。“四阶”

即:“引读感知阶段”,“启读生疑阶段”、“研读演练阶段”和“运用迁移阶段”;“六步”即:“指导预习——同步教学——分组讨论——异步训练——课堂小结—一课外练习”。这每“阶”每“步”都贯彻了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异步推进的教学思想;每“阶”每“步”都有分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分层启动方法:都溶进了学法的指导和习得。因此,这“四阶六步”既是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课外的教学的系统体现,又是分层教学和点拨教学的有效载体。(详见:安徽无为“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模式介绍,《语文教学通讯》2(》01年第6期)异步推进教学法基本模式成功地将全班的、分组的、分层的、个别的教学方法融汇贯通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异步推进,而且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异步推进,它把层次教学和点拨教学的理念溶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有序地展开。形成了依“序”而“活”,“活”中有“序”的教学特点。本模式还充分顾及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文教学常规和习惯?就是每“阶”每“步’’的名称也采用了大家常用的术语,使老师们感到亲切和顺手。实践证明,它是一种行之有效,老师们乐于运用的教学模式。

(二-健立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机制。一是因材施教的机制。它打破了“—刀切”“齐步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形式更为灵活多样,教学目标更为分化具体,教学内容更切合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更具有立体交叉性,为课堂开辟了多向交流的渠道,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变“讲堂”为“学堂”的机制。它根治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先生讲,学生听“一讲到底”、“满堂灌”的陋习。因为“异步推进”的课堂是容不得“一讲到底”的,“满堂灌”自然成了“犯规”的行为。同时教师也没有时间给每一个学生来一个“一讲到底”。教师只能用全班的、分组的、个别的教学形式进行“精讲”,学生相对有了充裕的时间“多练”了。三是教学的内控机制。在“四阶六步’’中,“四阶”是学生学习语文循序渐进的四个认知阶段,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异步推进; “六步”中的每一“步”都是面向全体、分类指导, 旨在推动全班学生异步前进。同时“四阶”是“六步”的目标系统,“六步”是“四阶”的操作系统。如“指导预习”的目的与任务是“引读感知”,“同步教学”是“启读”,“组织讨论”,“异步训练”和“课堂小结”是“演读演练”,“课外练习”是“运用迁移”等。这样每“步”的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就会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就能步步登高,拾级而上,发挥语文教学的整体功能与系统效应,可有效地防止负迁移。

(三)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因课题实验的需要,教师必须认真系统地学习教育理沦,研究教法;并主动地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教改经验。县教委每年举行一次“全县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研讨会”,他们要登台发言,全县每年进行本课题研究成果评选,他们要撰写论文、实验报告、总结和教学设计等。各乡镇学校还举行了多次课题研讨会和“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等,他们都要一展身手。我县实验教师周可学同志代表本课题组在巢湖市20m年教科研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受到了省市教科研部门专家的好评。目前全县已有几十篇关于本课题的研究论文或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或在省、市教科研沦文评选中获奖。

2000年我县举行了第二届“教坛新星”评选活动,共有几十名初中语文教师参平,而只有8名教师经学校、乡镇教办室和教研片的层层选拔脱颖而出,参加了县级复评,而这8人都是本课题的实验教师。经过县评,有6人被评为县级‘墩坛新秀”,2人被评为县级“教坛新星”。这2人又评为市级“教坛新星”。可见在本课题的实验过程中,实验教师增长了才干,练就了高超的教学技艺,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促进了农村语文教学改革。“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以其指导思想明确,操作方法方便,赢得了广大农村教师的欢迎,并激发了老师们的教改热情。三年来,我县已有近百名教师成功地将该教法运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改变了原来教学中的无“法”无“序”状态。有的老师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天天喊教改,但总觉得教改离我们还很遥远。现在通过中学语文异步推进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我们切身地感受到教改已走进了自己的课堂”。大家知道,在农村推动教改难,坚持教改更难。而本教法有有形的模式和制约的机制,有明确的目标和浅近的理论,使教改永驻农村课堂成为可能。在高职评审或在平时的教学调研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一些偏远的深山区和深圩区学校的老师们备教批都采用了本教法,就连一些年近花甲的老先生也将本教法运用得有声有色,扎实有效。我县许多语文教师已初步尝到了本教法的“甜头”,现已形成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农村中学的语文教改。

(五)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本课题的实验三年多来,各校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采用抽样的办法,将以下实验斑有关实验数据列表(或叙述)如下:

表一:严桥初中四个班初一入学成绩

表一:严桥初中四个班初一入学成绩

班级 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 注

一(1)6070.940%0 实验班

一(2)6268.937%0 对照班

一(3)6370.239.70%0 对照班

一(4)6268.635.50%0 对照班

表二:严桥初中1997—1998学年度参加巢湖市初一学年末统一考试成绩

班级 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 注

一(1)6080.863.30%17% 实验班

一(2)62 73入42%0 对照班

一(3)6372.441%0 对照班

一(4)6269.638.7%0 对照班

表三:严桥初中1998-1999学年度初二学年末考试成绩

班级 学生数均分(满分120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备 注

二(1)6086.780.20%3.4 实验班

二(2)6075.750%0 对照班

二(3)6174.349.10%0 对照班

篇(5)

关键字:层级适应;目标分层;模仿创新;递进指导;评价分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6-01

缘于偶然,接触到有关适应性教学的论文,拜读思忖,我认为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适应性教学是(美)加涅著的《教学设计原理》中提到的,他认为"适应性教学这一术语通常指恒定地监控着学生的进步,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情况变换教学内容的材料和管理系统"。①我们对学生分层次、递进式的进行写作能力的培养,具体到一堂课中就应该体现作文教学层级适应性,结合新课标的主体差异性,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法来实现:

教学法一、目标分层 兼顾积极情绪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学生常常疏于动笔、善于感性,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也要及时适应充分利用网络异彩纷呈、图文并茂地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情绪,选择趣味性素材。以情感为灵魂;以智慧为核心;以儿童心理为基点;以快乐为磁场;产生赫磁共振,开发孩子的潜力。

在一堂作文教学课中体现目标分层,学生分类的原则,兼顾情绪,积极备教法。也就是教师要建立一个调控所有学生的磁场。比如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的指导中,由于现代家庭婚姻的不稳定性,以及很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孤寂,不同心理因素的主导下让这类作文指导课陷入困境,很难兼顾整体。因此教师要指导不同类别的学生留心体验生活,对于家庭幸福的学生,教师可将作文选题目标1定为:写家庭成员的相亲相爱,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对于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孩子可以从家庭成员忘我工作的入手,写出他们在各自的战场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突出人的精神面貌或回忆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以感怀为层级目标;对于无心恋家叛逆成性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梦中的理想家@,找寻一些爱的依稀,在朦胧中鼓励这类学生,把回忆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经历,父辈对长辈的孝顺,家庭成员的爱好等作为层级目标,这样"家"的概念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选材时眼界也会更开阔。

教学法二、模仿为基础促成创新 分阶段递进指导

"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吃一锅饭,不利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实施作文分层次教学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分层办法。教师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按2:5:3的比例将他们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②

分层教学作文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要以模仿为基础促成创新分阶段递进指导。例如,根据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模仿时根据高层次从简、中层次详略适宜、低层次详尽的原则分别施教。如低层级学生从仿词造句模句式成段开始,中层级的学生模仿时以谋篇布局为主借鉴其谋篇布局技法。高层级学生,在模仿时要打破思维定势,从鉴赏语言的角度创新借鉴与吸收。

在分阶段递进指导时,可参考作文模块法的训练。如果一开始就让刚上中学的学生写一个完整的"长篇"他们当然会感到手足无措、望"文"生畏了。"初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经过小学六年的序列训练,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要使他们作文能力有点起色还得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果对他们的作文能力估计过高,就会使他们产生迷茫与恐惧。"③所以教师安排模块训练内容时,要有分层级训练,在一堂课中将学生按层级分成几个写作合作组,教师按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设置模仿写作模块,学生可以按自身能力选择层级加以挑战。例如人物对话描写,低层级学生完成 人物具体对话内容,再一层级完成人物对话时的动作和心理修饰,而高层级学生可以合作探究如何使说话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将人物细腻化。

平时的训练中,也可以找一个共性的话题,写出变化如《他变了》、《我心中的榜样》、《对一件小事的思考》学生可以天天写,每天看到的东西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每天的写法也不同。然而,写作的任务还很远,更主要的是"有创意的表达",要让学生在多写的过程中找到他自身独特地组合文字的方式,找到自身语言内码,能够更多层次的引导不同的学生模仿和训练。

教学法三、评价分层适应 一个不能少

教学评价从功能的角度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而这里我要提倡的是对评价除了要分好对象,更要注重一个评价的分层适应,使每一个动笔写作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在积极情绪的营造中体会写作的乐趣。

"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很重要的《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评价,"评价要根据各阶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等等,特别应当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作文结果评价,应当持宽容的态度,多鼓励。"④

多样性宽容性的评价是重中之重。它是学生写作兴趣、合作主流意识、联想想象的动力催化剂。如果一堂课只是学生默默写作,教师巡回指导,那么这节课如死水般静寂,而有了评价和掌声,自然可以达到"吹皱一江春水"的效果。

为了适应层级教学,相关的评价也应该分层级,不能简单重复才会保证一个不能少。如:对于作文只是局部或个别句子、词语精彩,那么老师在评价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些闪光点,来激发写作兴趣。表达老师的个人喜好,"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很美妙,独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很喜欢。对于高层级的学生写出来的隽永深长的文字,教师则不能个人主观全面评价,而是巧借这一样板学生互评赏析。教师的评价应该具有建设性的,促进高层级学生写作技巧和能力的双重提升。

综上所述:在一堂作文课中,高效全面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一个磁场合力,教师就要精诚思虑,确保每一堂课的层级适应性。

注释:

①出自《教学设计原理》226页(美)加涅著,皮连生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11月1版

②《湖南教育》99年11期《怎样实施作文分层次教学》郑照明

篇(6)

论文关键词:国际法,实践教学

 

随着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敏感而密切,整个国际社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国际法的作用也日益得成熟、重要。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国际法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学时的安排只能完成国际法的启蒙教育,这种初级教育对于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的要求来说差得很远。国际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条约、国际惯例是兼顾到不同法系、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特点而形成的。但现阶段我国学生普遍缺乏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接触国际实例很难,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影响了国际法的教学效果和本专业的发展。因此国际法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人主要从国际法的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希望能为培养国际法专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教育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道德品质也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现今世界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并同时把它作为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的之一。因此无论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环节德育教育都不应当被忽视。

在欧洲一些崇尚绅士风度的国家,民族的文明素养很高,但是在他们的学校教育课程中却很难找到专门的德育科目,德育一般就渗透在各门教学工作中并同步进行,也就是任何一门学科都兼有道德教育的任务。目前我国大学的课程,在各门科目上一般都设置有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就实践教学环节来说,我认为应当设置专门的德育教育部分。在对学生的实践学习环节进行考核打分时应增加具体的道德品质的考核成绩。比如在实践学习中是否注意环境保护、是否体现了人文关怀、是否从事了义工或志愿者的服务等等。总之,凡是能体现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追求民主、乐观向上、宽容团结的精神品质和行为都可以成为学生实践成绩中的一部分。

(二)案例教学是国际法教学实践改革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

摘要内容。但案例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

1、案例教学教材的选择要注意与当代的国际实践相联系

在案例的选择上,应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既要选择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综合性的案例。将案例与与所讲授的重点内容有机结合,尽量涉及多个知识点或多个章节的内容。同时也要注意调整,随时加入一些具体生动,较受社会关注的案例。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与时俱进。

目前各个高校教学用的案例教材虽然多,但观其内容,其中所编的案例却大多相同。其中案例也大部分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上世纪90年代的案例都属于年轻案例。当然这其中不乏一些十分典型的案例,所以经常被采用。另一方面也由于国际社会、国际法的特点所决定的。案例材料陈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论文开题报告中国。因此案例教学教材的选择既要注重科学系统性,也要注意与当代的国际实践相联系。在此一方面呼吁广大专家学者能够,即时对当前的教材进行修订与增补。或者多编纂一些新的、与国际法的发展、与当今社会的现状联系紧密的案例教材。一方面也要求广大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案例的选择进行甄别、更新。随时关注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及时采集新案例。过时的案例被淘汰,新的案例补充进来。在完成某一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就可以选取一些时事性、较有深度及广度的案例讨论。甚至直接制作、改编一些案例。以便及时提高教材、教法水平,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改编、更新国际法教材,把案例教学法贯穿其中,是我们当前国际法实践教学改革所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案例教学的过程要把教师创新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结合在一起

案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教师加以适当的组织引导。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课前阅读相关资料,并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前进行思考寻求解答。但注意不要给予过多的提示,以免限制了学生的思路。预习案例有助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多角度解决问题。

具体由学生完成的部分主要应该有三个环节。首先案情介绍阶段,这部分比较简单,但需要学生事先预习。主要是学生对案例背景介绍,也可以对案例中的要点进行总结,为理解案例提供一个分析框架。第二部分是重点部分,由同学们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提出行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相互批评、反驳、辩论。这个过程要求学生们充分参与、发言。同学们可以反驳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但不能重复其他同学的论点。随着辩论的进行,对案例的分析也会愈加深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会愈加的透彻并且和有关法律事实密切的结合起来。此时老师只要对同学们遗漏的问题进行提示引导就可以。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点评。点评中强调学生对相关案例的点评,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坚持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学生点评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本次讨论内容作总结性的点评,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肯定其成绩。最后由教师对同学们之前的讨论进行评价打分。不论观点是否正确客观,充分参与就是得分标准的重要参考指标。

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空间,真正让学生自主的去分析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分析推理能力;口头表达、辩论能力;提出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也有利于养成学生关心、了解我国国情和世界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动态的习惯。

案例是教学法中的最优资源,也是实践教学的最常用手段。它为师生提供了一个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自然有序的教学认识过程。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灵活、深刻的学习氛围。避免传统教学中只讲授空泛冗长的理论,却不能就相关法律事实进行立论分析,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案例教学的重点不是寻找某一确定的答案,而更加注重认识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面对有挑战的问题和各种可能性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得到激发,为寻求答案,学生将会主动分析法律上的争议点,搜寻相关法规和类似案例,得出自己的判断,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 将国外的一些实践课程模式引入我国的国际法课堂

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创新,各院校都在探讨如何将国外的实践课程模式“诊所式法律课程”(Clinical Legal Education) 和“法庭辩论课”(Trial Advoca2cy) 引入各自的法学课堂教学。在英美等普通法系国家,它包括两种形式:“模拟法庭”(Mooting) 和“辩论技巧”(Advocacy) 。模拟法庭一般是低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即所有法学院学生都要参加模拟法庭的训练。辩论技巧课,则是为那些有意成为出庭律师的法学院学生开设高级训练课程。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法学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模拟法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把一些经典的案例依照严格的法庭程序进行重现和模拟。通过学生扮演具体的角色,即原告、被告、法官/仲裁员、双方当事人的人和有关证人,对案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对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是十分有效的。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质。

但现在大多数的法学院校的 “模拟法庭”还只是一种形式。利用效率低,有的学校甚至一学期都不能开展一次模拟法庭活动。案例的选择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民法、刑法领域。国际法的相关案例十分少见。另外一些学校的模拟法庭的配套设施还不完善,一些学校开展的“模拟法庭”过于注重形式,没有相关法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这些都是急需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开展“模拟法庭”,尤其是“模拟国际法庭”和“模拟国际仲裁法庭”活动对我们培养学生能力所起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隐性的,但却是长远的和巨大的。

另外,各法学院校对“辩论技巧”等专业素质的培养形式还在初级阶段。这也是我们应充分重视和积极探索的。

(四)通过分层教学法实现实践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性和差异性的关注

这一改革措施主要是在实践教学中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体能力、已有基础及学习偏好等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是,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多样性的学习差异,如根据学生在学习时对视觉、听觉和动手操作等不同学习类型的偏好和实际能力,而将学生的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某一层次既和某一级的学习水平和深度有关,也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有关论文开题报告中国。在这里我们要十分注意的是学生层次的划分不是由教师主观决定的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而是由教师提出划分方案,而由学生自己选择。

比如第一层的学生,在这一层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对某一话题的基本理解能力。这一层的学生可能是兴趣广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即操作型的学生。这一类的学生擅长通过操作实践的方法来学习。那么教师就可以分配这一组的学生就某一国际法案件进行调查研究,提供各种报告资料;为国际法的案例教学提供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或者进行“模拟国际法庭”“模拟冲裁法庭”活动的准备工作。

第二层的学生主要是培养他们比较复杂的思维能力,其首先要求学生熟练运用他们曾在第一层水平阶段已经学过的东西,懂得如何运用选择、引起或发现更多的体验、认识和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并找出答案。这一层次的学生往往是学习比较认真,理论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要注意拓展这部分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模拟国际法庭”为例,教师可以分配这部分学生在“模拟国际法庭”中充当当事人的角色,通过法庭辩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里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完全自由思考和创造的空间,不要过多的限制和说教。

第三层次主要是一些善于思考、见解独立的学生。对这一层次的学生应该着重培养他们更复杂和更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在这一层级中,学生要学习并运用所学知识,围绕一个现实世界中有争论的主题进行评议和分析。与此同时还要求学生进行批判性地思考并把研究与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结合起来。以“模拟国际法庭”为例,教师可以分配这部分学生在“模拟国际法庭”中充当大法官的角色, 分层教学法主要适用在实践教学模式中,在课堂教学和期末理论考试当中则不适用。国外教育界的一些专家和实验教师对上述模式的总体评价一般都很高。通过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充分发挥每名学生的特长,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的信心,帮助每一位学生达到他们的理想目标教育学论文教育教学论文,无疑,这对学生的发展和师生关系的融洽都是十分有益的。

(五)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

小组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自主组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可以进行集中学习。包括讨论、讲座和进行调研。

国际法的案例教学过程是一个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贯穿小组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可以互相启发,弥补不足。一方面有利于在课堂讨论中更加有针对性,不遗漏要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既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进行不受约束的思考。

对国际法的相关事件进行调查研究也是实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调研能使学生掌握更加详实资料,培养学生严谨求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等多种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组成学习小组,学生们分工合作也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总之,学习小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国际法的实践教学改革是一个长远的工作,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把握知识、素质和能力三要素,突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艳,《高校法学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探索2010年第4期

2、李学兰,《法学模拟教学方法之理论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03,(4).

3、李龙.《我国法学教育急需解决的若干问题》。国际经济法网。http: //intereconomiclaw.com 2005-10-11/2005-12-12.

4、张海凤,《法学案例教学法建构浅析》[J].行政与法.2005(9).

5、杨莉、王晓阳,《美国法学教育特征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2)./

6、胡玉鸿,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模式的转轨[J].法学2001,(9).

7、朱立恒,《法治进程中的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法律出版社,2009年08月

8、邵建东.《德国法学教育制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法学论坛,2002,(1)

篇(7)

(一)分析情况,确定目标阶段

第一步,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教材,制定总目标。

我们课题组根据把学生培养成“四有”公民这个中学阶段的教育总目标,根据总课题组提出的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初中阶段教育目标,认真学习教学大纲,研究分析了教材的内容,考虑到学科的特点制定了总目标。我们认为思想政治课不但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而且要通过知识传授,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贯彻落实到行为上。因此,我们从认识、情感、行为三方面制定了总目标。

认识方面:学生能理解“法律”一词的含义,知道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及其作用、法律规范对青少年成长的密切关系:知道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经济政治生活都离不开法律: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情感方面:学生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表现出爱憎分明的情感。行为方面:学生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正确行使公民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第二步。分析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不能仅仅根据分数而定,因为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代表他的思想和行为,因此我们根据这届学生进入中学后的表现,听取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老师的意见,根据学生的法制观念、意识以及在遵守法律、法规方面的表现,确定了由低到高的四个分层类型。

第一层:不知法、不懂法,并有违法甚至轻微犯罪行为,沾染了社会上一些不良习气。

第二层:有一定法律常识,但是非不分,看到同学违法犯罪行为不检举、不揭发,甚至包庇、间接违法。

第三层:有一定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自己基本守法,但对违法犯罪现象不闻不问,明哲保身。

第四层:有较强法制观念,不但个人自觉守法。而且对于犯罪现象,敢于揭发甚至斗争。

第三步,根据每一层学生情况,确定每一层所要达到的分层目标。

第一层目标:初步了解书本上讲授的一些基本法律常识,能分清是非,基本上知法守法。

第二层目标:了解我国的基本法律知识,尤其是和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有关法制内容。是非分明,并能与违法犯罪现象划清界限。

第三层目标:能知法懂法守法,在遵守国家法律,惩治违法犯罪方面能爱憎分明,勇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养成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良好习惯,能运用法律武器进行自我保护。

第四层目标:有较强法制观念。对法律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不但自己学法守法,而且还能积极宣传法律,教育他人知法懂法守法,并能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法律知识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四步,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

将课题总目标、分层目标印发给学生,教师详细解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层目标,同时对学生强调:所选的目标要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应该是经自己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另外学生在选择目标时,可以适度修改,甚至可以自订目标。

第五步,学生选定目标、教师调整,最后学生明确目标。

学生选定目标后,有的过高或过低。教师要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帮助学生调整目标。经过师生共同调整目标后,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能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同时教师也明确了学生的层次类型。

(二)根据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教育阶段

1、课堂内分层教学。

备课教师在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时。必须考虑对各类学生的不同要求,要把一节课中的各个环节上。高中低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实现这些任务的形式写在教案上。

讲授在课堂教学的讲授方法上,我们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搭台阶的方法教师搭一层,学生登一层,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在知识不断深化的同时觉得自己听懂了、学会了,激发学生继续登台阶的愿望,最后达到课堂教学目的。教师不要求每个同学都达到最高台阶,不同层次同学达到相应的台阶就算基本达到要求,并继续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台阶迈进。(参见页底所示的在讲授权利义务时所搭四层台阶的示意图。)

第一层要求第二层要求第三层要求第四层要求

提问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和复习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讨论课堂讨论采取三种形式:

同质组讨论:把同一层次分在一组内,不同层次的组讨论不同程度的问题。讨论有针对性,效果理想。

异质组讨论:混合编组,讨论同一问题,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同质组讨论,异质组交流:将同一层次的同学分在同桌,一起讨论属于本层次范围内的问题,然而请不同层次的小组互相交流各自讨论的结果。

作业作业分层有两种形式:

(1)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数量,不同内容,不同难易程度的作业,对层次低的学生布置较少,较容易的作业。而层次较高的学生布置较难、较多的作业。

(2)全班同学作业相同,但降低对低层次学生的作业要求,提高对高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

2、课堂外分层教育。

课堂外的教育应做到“二结合,一落实”,即:结合分层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重点,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帮教,每位政治课任课教师在所教班级重点落实一、二帮教对象(第一层学生)。一方面帮助他补缺补差,另一方面经常向班主任了解情况,找学生谈心,了解目标达到情况,鼓励和帮助他实现目标。

对于层次较高的同学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在课外学法的兴趣,诸如搞了法律知识专题剪报小组,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从而激发了高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在语文组配合下,参加了区政治小论文的评比活动,并获得了此项比赛中的一半奖项。

(三)形成性评价阶段根据学生知识考核成绩,根据学生目标达到的程度,进行师生共同评价。学期结束后,先进行知识考核,命题兼顾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基础知识的题占60%,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题占30%,有一定难度的必做题占10%,同时增加10%可以让高层次同学发挥的选做题,使试卷能反映各层次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程度。教师要求第一层同学只要达到50分。第二层同学达到65分,第三层同学达到80分。第四层达到90分,学生只要达到这些要求就算合格。然后,让每个同学根据一学期的各方面表现,如出勤、早自习、课堂纪律、作业情况,特别是行为习惯和校内外各方面表现,加上知识考核目标达到的情况,自己考核目标达到的程度,并报出成绩,教师根据所了解的该生情况进得调整,并向学生说明调整的理由,最后在学生认同后,得出考核成绩。不论哪一层次的学生只要达到自己订出的目标,就能得到好的成绩和评价。

二、实验背景

我们太保庄初中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习困难的学生较多,学生思想品德差异也较大,特别是双差生比较多,以往我们很少研究日常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备课和执教时往往过多考虑教材内容如何讲清,教学资料如何充实、齐备,很少从目标上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对一些层次低的学生,教学效果不很理想。据此,我们在市教科所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进行思品科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实验,希望通过这个实验能探索出提高各层次学生思想品德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获得在思想品德学科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经验。

三、实验结论

法制教育分层递进教学法在我校实验了近两年。我们初步归纳了以下五点结论。

(一)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法制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层递进教学,使学生在教学过程的各项活动中紧紧围绕自己选择的分层目标进行有效有目的的努力。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教学,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非实验年级,提高了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二)思想政治课实施分层递进教学,学生不仅知识掌握达到目标要求,而且在情感和行为上也达到了目标要求,进而提高了思想觉悟。分层递进教学,克服了以往造成的思想教育目标高不可攀、学生由于达不到要求而自暴自弃的弊病。现在学生可以通过一层层攀登,慢慢达到目标,学生思想觉悟提高的效果明显。

(三)分层递进教学法,可以解决高层次学生“吃不饱”,低层次学生“咽不下”的矛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随着分层递进教学法目标层层达到。给差生以足够的学习和思想提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习困难学生转变。

(四)进行分层递进教学。要求教师全面深刻地分析大纲,领会教学目标。探讨与达到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分层递进教学法,设计周密的分层递进教学计划,并随时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补缺补差,调整教学目标,这样就必然促进和激发教师进行教改和科研的积极性,从而使课题组教师科研素质与教学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