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3 18:59: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务处工作安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医学院校 二级排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09-02
排课,即课程编排,是指学校为了正常进行教学工作,对班级、教师、课程及学校教学资源合理安排,制定课程表的行为。排课工作是高等院校日常教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有效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排课工作的实质是对教室、班级、课程、教师、时间五个要素的合理划分和分配。医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际中存在人才培养环节复杂,教学安排要求高等特点。随着人才培养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医学院校的排课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医学院校排课工作的水平,确保教学资源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的排课管理
排课工作的核心是制定课程表,作为教学计划的具体表现形式,课程表制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在排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教务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优先考虑学生利益,深入分析学校教学资源状况,在课程表编排结果中力争体现教师利益。在排课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五条原则:一)同一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二)同一教师在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三)同一教室在同一时间不能安排两门课程。四)同一时间安排的课程总数不能大于所能提供的教室总数。五)某一课程参加学习的总人数不应大于所安排教室的座位数[2]。在传统的排课管理模式中,排课权主要集中于学校教务处,由教务处在分析教学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课程做出安排。然后将课程安排通知各个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教务部门针对本单位实际将课程安排中不合理的部分反映给学校教务处,往往需要多次这样的反复才能制定一份较为合理的课程表。
这种权力过于集中地排课模式存在的主要缺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排课信息流通不畅。教务处管理人员一般不承担教学任务,同时由于学科专业和人员组成的影响,教务管理人员对于各系(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往往缺乏准确的把握。同时在各系(专业)向教务处汇报过程中存在信息遗漏和一定的误报,造成了所排的课表不能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二是教务处工作压力大。由于大量未加筛选的信息集中于教务处,给教务处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复杂的工作导致教务管理人员无法保证排课工作质量,很多矛盾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使教学资源造成了浪费[3]。三是教学安排不符合教学实际。医学院校安排的课程中实际操作课程比例较大,很多课程需要到医院实地见习。学校教务处对于医院的工作实际把握不够准确,安排的课程时间、授课教师以及授课地点可能与医院实际的工作冲突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协调修改才能保证正常教学。这种情况进一步增加了教务处的工作量。近年来,随着广大医学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学生的数量以及需要开设的课程日益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教务处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尽快减轻管理人员的压力,提高排课工作质量已经成为共识。
二、二级排课管理
所谓二级排课管理是指以学校教务处为第一级,以各二级学院或者承担医学类学生见习、实习的医院具有教学管理任务的职能部门为第二级,实行两级排课的管理模式[4]。由于医学院校教学安排中有大量的实习实践环节,因此二级排课非常适用于医学院校。在这种排课模式下,各个二级学院或附属医院的教务机构在学校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课程表。相比于传统的一级排课,二级排课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减轻了学校教务处的工作压力,教务处的工作范围由管理和操作变为单纯管理,工作职能更加单一,有利于提高教务处的工作水平。对于教务管理人员而言,相对于传统的一级排课教务处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有所降低,有助于管理人员潜心钻研义务,提高业务能力;各二级排课单位教务工作人员也从过去的单纯信息传递者变成了排课工作人员。有助于各基层单位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二是排课信息沟通更加流畅。在二级排课模式中,各基层教务单位无需再将详细的教学信息上报学校教务处,而是在排课后,将课程安排上报教务处。由学校教务处管理人员检查是否存在不同学院授课冲突的情况。因此,二级排课中教学信息的传递减少,发生信息传递错误的机会同时减少。三是教学安排更符合教学实际[5-6]。各基层单位教务办相对学校教务处而言更加熟悉教学实际,制定的课表更能符合教学实际。尤其是各实习医院的教务管理单位,可以针对本单位实际灵活安排课程,既能满足医院日常工作又能抽调优秀医生担任教师进行授课。各基层单位制定课表更容易收集教师的授课意愿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有助于学生反映意见,达到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双赢。
三、医学院校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运行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均采取二级排课模式实施教务管理。实践证明,采用此种排课管理模式确实可以提高教务管理的效能,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医学院校的二级管理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运行:
1.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整个排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排课前由学校教务处根据培养方案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规定了本学期每个专业的不同年级开设的课程、相应课程的类别、承担单位以及课程的总学时。制定教学计划原则上应该严格依据培养方案,但是如果培养方案明显滞后于教学实际,那就由各教学单位提出书面意见上报学校教务处主管人员协调处理。
2.设置教学任务
各二级学院以及附属医院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务管理系统中,根据学校教务处制定的教学计划设置本单位的教学任务。教学任务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分布、课程的周学时、连上周次、授课方式以及授课教师。各二级学院和附属医院在教务管理系统中设置教学任务,由教务管理系统自动检测出教师冲突。再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进行核实,为下一步排课提供依据。
3.排课
各二级学院以及附属医院教务管理人员根据核实后的教学任务制定本单位承担教学任务的课程表。课程表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单位承担教学任务课程的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在排课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每天上午是师生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的时间,一般将难度较大的课程安排在这个时间,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二)每门课的上课时间在一周内尽量能够均匀分布,是各种学科交叉进行,避免出现学科集中排课的情况。三)排课时尽量使学生每天的上课时间接均授课学时,一周之内每天的上课时间尽量相同。四)在排课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公共课以及难度比较大、课时比较长的课程。五)同一门课尽量安排在同一个教室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教务管理系统将自动检测出产生冲突的课程安排。课程表制定完以后,上报学校教务处进行统一核实。再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分别登陆系统查看课表,明确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
4.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表一般由任课教师制定。教学进度表是对课程表的进一步细化,其内容主要包括每节课具体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教师。与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医学院校往往需要多名教师以负责不同专题的形式教授同一门课程。因此,需要将每节课具体授课内容与授课教师一一对应。学生通过教务管理系统查看教学进度表,可以确定上课时间和地点以及授课内容,方便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和相关的上课准备工作。
四、总结
二级排课管理模式适应新时期医院院校教学管理实际,能够有效的提高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医学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二级排课模式仍然存在如院系间排课的课程相互冲突等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二级排课模式。同时广大教务工作者应该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理素质、计算机使用水平、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医学院校教务管理工作水平,培养更多的优秀医务工作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云. 独立学院排课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52-154+194.
[2]谢甜甜. 浅谈医学院校排课问题[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02:162+166.
[3]周怀瑞,郭艳梅,梁扬眉,何壁. 浅谈当前教务管理工作中排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广东化工,2012,08:198+200.
[4]张淑琴. 院系二级排课管理模式的研究[J].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8-10.
[5]张同心,李永斌. 二级管理体制下排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上海电力学院为例[J]. 中国电力教育,2010,09:42-44.
[6]张洲,周敏.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二级排课的可行性[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1:6.
期中(末)考试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考试工作是检验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同时对教风和学风有着导向性作用,为了使我院的考试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以考试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制订考试工作管理办法。
一、工作总则
1.考试工作总原则:科学、严密、规范、公平。
2.考试工作的总目标是:科学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达到通过考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3.考试工作由学院教务处全面负责,逐步实施教务处宏观组织、督查、以系为单位具体组织实施的院系两级管理工作模式,以便于各系根据不同课程特点采取更为科学的考试模式。
二、考试工作内容、程序及要求
1.总体实施工作方案制定:统一考试前4周教务处依据本方案制定xxxx学期期(中)末考试总体工作方案,发至各系部并备案。
2.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制定:统一考试前3周各系部依据本方案制xxxx系xxxx学期期(中)末考试次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上交教务处审批后实施并备案。
政治、英语、语文、数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等公共基础课全院统一安排考试,工作方案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学科教研室制定;各系负责组织所属班级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考试、工作方案各系组织相关教研室制定。
各系部的考试工作具体工作方案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录一xxx系考试工作方案模板。
3.命题:命题实行责任制度,各试题由开课教研室负责安排命题组并指定负责人负责命题工作,试题要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系主任审批签字方可使用。命题内容符合大纲要求,格式符合教务处要求。见附录二试题要求模板。
4.试题印刷、分装与保密:试题印刷由教务处与学院办公室联系,安排统一印卷时间,以系(排课系)为单位根据印卷时间安排表进行印卷。试卷印制完毕,公共基础课的试卷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分装保管,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试卷由各系统一分装保管,试卷袋的内容要按要求规范填写。
各系要指定专人负责试卷的印刷、安全保密工作,杜绝试题泄密事件的发生。
5、考试、监考与巡考:
考试分为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等,笔试采取单人单桌、闭卷考试方式,时限为90分钟。特殊方式考试要经系主任、教务处批准。
监考人员由各考试组织单位负责安排,每50人以下的考场安排2人监考,50人以上的考场安排3人以上监考。考场守则和监考守则见附录三、四。
巡考由督导处和各系安排,考试督导守则见附录五、
6.阅卷:
阅卷工作由教研室成立的阅卷组完成,教研室阅卷组由多人组成,教研室主任任组长,采取流水作业阅卷,要有专人核查阅卷情况。
7.成绩上传:
阅卷完毕,学生成绩经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核签字后交教务处备案,并上传成绩至教务管理系统中。
成绩上传要求见附录六。
8.试卷封存保管:
考试之前的试卷封存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由专人负责保管。
试卷移交过程要严格保密,并执行移交签字制度.
批阅后的试卷按要求整理存档。
9.成绩分析及考试工作总结:
阅卷结束3天内,各科要针对学生成绩就教学和学习等方面进行总结,成绩分析上交教务处存档。课程成绩分析模板见附录七
考试工作总结以系为单位进行,阅卷结束1周内完成,总结报告上报教务处存档。主要总结考试组织工作,考试形式、考试安排、试题、学生成绩分析、教与学改进建议。格式模板见附录八。
三、其他
1.考试安排原则:6周以上课程都要期中考试,全院期中、期末考试一般控制在1周半以内完成,期初补考在开学第二周进行。
2.存档材料:
①.学院xx考试工作安排方案,教务处存档。
②.各系部xx考试工作安排方案,系部、教务处存档。
③.试题申报表各系存档备查;
⑤.命题申报表、试题(卷)移交、发放流程记录表各系存档备查;
⑥.试题、评分标准;
⑦.试卷及成绩分析;
⑧.系部及学院考试总结及成绩分析。
3.学生考试期间请假:考试期间严格控制学生请假耽误考试,特殊原因必须经班主任、经系主任、学生处、教务处批准备案后方可办理缓考,否则,按旷考处理。
4.安排监考教师,非特殊原因不得请假,不得私自调换,特殊原因有系主任批准,并有系主任安排调换。
本规定自2008-2009-2学期开始执行。
四、附录
附录一xxx系考试工作方案模板。
xxx系xxx学年xx学期期(中)末考试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二、工作要求
三、工作任务、时间安排等
四、科目、班级、考场、监考教师等安排
附录二试题要求模板
1.出题标准:
考 查
知识点分值
分配试题难度
(理想得分率)
基本题60分90%
水平题30分55%
难度题10分15%
注:出卷时,三类难度试题要各自相对集中,如:①基本题:可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题型,②、水平题:可包括简答题、计算题等题型,③、难度题:可包括证明、论述等题型,以便于成绩统计与分析。
2.试卷排版
试卷编排格式要统一规范,试卷头参照以下样式执行: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
08-09(二)学期_(此处填课程名称)__期(中)末试卷A
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
阅卷人
.
复核人
说明:
(1)试卷头标题用黑体3号;班级、姓名、学号部分采用宋体4号,表格内文字部分采用楷体四号;
(2)纸型按B4分两栏,上边距为2.54cm,下边距为2.54cm,左边距为3cm,右边距为2cm,页眉距边界为1.5cm,页脚距边界为1.75cm
(3)试题内容字体以宋体五号为主,单倍行距。试卷的大标题如“一、填空题”用黑体小四,括号内的说明文字用宋体小四。小标题如“1、” 字体与试题内容一致。多层次标题字体根据本格式自行确定。
(4)试卷中的文字、插图应工整、清楚、准确,印刷规范,试卷页脚需注明“第 页/共 页”,用宋体小五号,特殊试卷(如外语试卷、工科试卷中的字符等)的字体、字号可以参照本格式自行确定。
每份试卷,做到内容正确、题量充足、符合教学进度、编排规范,无校对及印刷等技术和非内容性失误。试卷必须加密保存,在考试前不得对外透露试题内容。
附录三考场规则
学院考场规则
1.考生应提前15分钟到达考场。开考后30分钟不得入场,考试过程中无特殊情况不得出考场,如确需外出需经监考人员同意并由监考人员陪同。
2.考生入场后应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在指定的位置,将考试证、学生证放在座位的左上角。
3.考试使用统一印发的试卷、答题卷和草稿纸,不准用其它纸张代替。
4.考生领取试卷后,先填写学号、姓名、系(院)、专业、年级(班级)。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独立答卷,不准交头接耳、相互暗示、左顾右盼。除开卷考试科目外,不准携带和翻阅书籍、资料或笔记。
5.考试中如有问题需举手征得监考人员同意后方可提问。
6.开考30分钟后,考生可提前交卷退场,提前交卷的考生,应立即离开考场,保持考场内外肃静,不准在考场附近逗留、讲话。
7.考试结束时间一到,应立即停止答卷,并将试卷和草稿纸扣放在桌面上,经监考人员允许后方可离开考场。继续答卷者其试卷作废,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按违反考场纪律处理。
8.考生必须服从监考人员的管理,对不遵守考场规则、阻碍监考人员正常履行监考职责、无理取闹、扰乱考场秩序或对监考人员、检举人打击报复者,依据学校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9.考生有责任监督监考人员和同学,对违纪作弊行为及时向监考人员、考试巡视检查人员和教务处举报。
附录四监考规则
学院监考守则
1.监考和考试工作人员要认真负责,佩带证件,坚守岗位,不做与监考、工作职责无关的事情。维护考场秩序,严格考试纪律,制止无关人员进入考场。关爱学生,文明监考。在监考过程中不准吸烟、交谈、读书、阅报,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监考过程中必须关闭随身所带的通讯工具。
2.考场安排为单人单桌、拉开距离、活动课桌桌洞朝前,在课桌左上角张贴座号。监考人员必须在考前15分钟到达考场,组织考生随机抽号、对号入座。
3.考前10分钟,监考人员应向学生宣读《考场规则》和《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理规定》,在黑板上写明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和监考人员姓名。考前5分钟发放试卷。
4.开考后,监考人员应提醒学生在试卷规定位置写明学号、院(系)、专业、年级(班级)、姓名等。考试中,发现学生有违犯考场纪律的行为,要立即制止。对违纪作弊考生,监考人员应责令其停止答卷,没收试卷,令其退场,在其试卷记分栏上写明“违纪或作弊”字样,如实记入考场记录。
5.监考人员不得与学生交谈,对试卷内容、题意不作任何解释或暗示,字迹不清或试题更正要当众说明。监考人员不得监守自盗,不准暗示、协助或支持考生违纪和作弊。
6.考试结束前15分钟,监考人员要提醒学生注意考试结束时间。不得提前和推迟考试时间,如遇特殊情况需要推迟考试时间,必须经过批准,公共课由教务处长同意,专业课由院系(部)院长(主任)同意。
7.考试结束,监考人员收齐试卷,按规定装订、密封,认真填写考场记录,与试卷一起交院系(部)办公室。注意整理考场,关好门窗。
8.对违反以上规定的行为,按教学事故进行处理。
附录五巡考规则
学院巡考规则
为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工作,规范巡考工作职责,特制定本规则:
1. 成员构成:巡考组由院系两级构成,分别由院领导,督导室人员及各系人员组成,原则上由各系系主任负责本系的考试巡考工作。
2. 工作职责:考试期间,各巡考人员负责对所分管考区考场秩序,对监考教师是否履行监考职责进行全面监督,保证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及时反馈考试期间出现的各种情况,妥善处理好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3. 工作要求:
(1)按照考试时间安排,巡考员提前10分钟到教学督导室处领取巡查胸卡,《考试检查记录表》和《监考教师岗位考勤表》。
(2)在巡考的同时让监考教师在《监考教师岗位考勤表》中签名,并于每场考试完毕后认真如实填写《考试检查记录表》,然后将两表交教学督导室整理后放教务处存档。
(3)每场考试至少检查一次,巡查时须二人同往,考区分工表中第一人为负责人。
附录六成绩上传要求
成绩录入前,各系须认真核对学生名单及各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确认无误后方可上传成绩
格式一:期中成绩上传
一、只需输入期中成绩,其它项目无需输入
二、如有违纪、旷考、缓考等异常情况,[考试状态]列选择相应状态,[期中成绩]项记0分,
三、成绩输入完毕后,请单击[保存]按钮即可(总成绩列已屏蔽),不要单击提交。
格式二:学期末成绩上传
一、输入帐户:
密码:
二、选择成绩录入---正常成绩录入---200x-200x(x)
三、选择对应课程---选择初始化成绩—选择班级
四、录入成绩
1、在自动计算总成绩前打勾;
2、单击设置按钮,例设置如下:
设置1:无试验成绩,平时成绩满分为30分或100分
考试成绩占总成绩:50%(百分制,取其中的5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0%(30分制,取其中的100%)或30%(百分制,取其中的30%
试验成绩占总成绩:0%
期中成绩占总成绩:20%(百分制,取其中的20%)
设置2:有试验成绩,满分为10分,平时成绩满分为20分或100分
考试成绩占总成绩:50%(百分制,取其中的50%)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100%(20分制,取其中的100%)或20%(百分制,取其中的20%)
试验成绩占总成绩:100%(10分制,取其中的100%)
期中成绩占总成绩:20%(百分制,取其中的20%)
3、如有缓考、缺考等异常情况,请在[考试状态]列选择后,在[总成绩]列输入0(不允许为空)。
4、全部输入完毕后单击提交,显示提交成功后方可关闭。
附录七课程成绩分析
一、系内教师任课情况分析
1、《****系教师任课情况分析表》,格式另附
2、系部对本系教师任课情况分析
二、系内班级成绩分析
1、《****系班级成绩分析表》,格式另附
2、系部对本系班级学习成绩状况分析
三、对异常情况进行说明
附录八系部考试工作总结及成绩分析
一、组织工作
二、考试形式
三、考试安排、
四、试题
五、学生成绩分析
六、教与学改进建议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重心工作,教学管理是围绕教学工作而展开的培养方案、开课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质量监控、教学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目的是维持教学秩序,使教学工作稳定进行,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目前,很多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还是采取以学校为主,二级学院为辅的管理模式,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而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一般是按照教务处的安排进行工作。在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主要是服从学校教务处安排,承担事务性的工作。这样一来,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无法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从而使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陷入被动执行的局面。为了改革这种管理模式,强化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二级学院的地位,调动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就需要分析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
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以校级教学管理为主,二级学院缺乏教学管理自
从目前来说,学校教务处掌握了全部的决策权和大多数管理权,二级学院只是被动的执行事务性任务,工作还是停留在贯彻执行教务处的决策上,管理权力比较集中。大多数任务都是由学校各个行政部门下达,二级学院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事情就得向相关部门请示汇报。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一方面会导致二级学院在教学进程中、在课程管理上等缺乏自。以我院为例,学校每学期安排的期中教学检查时间通常是第11周和第12周共两周时间,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第六学期的教学进程是从第1周至第13周为理论教学周,第14周为考试周,课程设计安排在第15周至20周进行。这样在学校安排的期中教学检查阶段土木工程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理论课基本上都已结课,而期中教学检查中又要求教研室主任听课次数,这样导致听课被动的局面。所以说各二级学院不能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活动,这样二级学院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优势也不能体现出来。二级学院不能从本学院的角度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教学管理上的调整,导致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倍感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责权不清晰
就目前二级学院成立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二级学院都是在原来系部的基础上成立的,这样教学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学校集中统一管理再向二级学院自己进行教学管理过度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导致管理责权不清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各自的基本职能没有划分清楚,学校教务处赋予二级学院的多是责任而不是权力,就工作范围方面,对二级学院来说,其工作范围大,责任重,但权力小。一方面要完成教务处下达的任务,同时还要考虑二级学院的发展,各二级学院在工作过程中只有责任而没有权利。管理重心并没有真正的下移。这种责权不平衡的现状制约了各二级学院积极性的发挥。
(三)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管理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
首先,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很多高校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较少,在结构上不论二级学院的师生人数有多少,基本上都是只有主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和一名教学秘书组成。这本来对师生人数多的二级学院来说,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学管理任务就比较繁重。另外,学校的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很多事务性的工作下放给各二级学院,例如我校将补考安排等工作下放到二级学院,这样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工作内容。而教学管理人数不变。其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以笔者所在的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各二级学院教学秘书一般是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过一两年工作熟悉后,一般都转到专业教师队伍去,导致教学管理队伍极不稳定。最后,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涉及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管理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够合理、及时地处理好,将会影响到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可以说,教学管理工作的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学管理人员素质的影响。目前各高校都已使用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所以说,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学管理管理人员的素质,才能够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四)二级学院教学管理观念有待改变
如果只是在管理体制方面把教学管理的重心下放到二级学院还不够,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另一个难点是管理意识及管理观念的改革。在管理观念上应该让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意识到应该从被管理者向主动管理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是以学校教务处为主,给各二级学院下文件、下通知、下任务的管理方式。在日常工作中,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是要完成教务处安排的各项工作,没有主动管理的意识动力。因此在把教学管理工作下放到各个二级学院的过程中必须让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转变过来,要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三、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加大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自
高校教学管理的主体是学校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两者的管理层次和管理内容是不一样的。学校教务处应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工作重心放在科学决策、质量监控、信息服务、资源保障等方面上来,而将日常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下放给各个二级学院。教务处在日常管理中着重发挥指导、监督与协调作用。对二级学院来说,其管理重心应该放在教学活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每个学院应该根据本学院的专业特点,教学进度情况,师生情况等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规章制度,明确教务处和各二级学院在管理内容上的分工,减少教务处和二级学院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二级学院作为教学管理者,学校应该赋予其决策自,特别是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师资力量、经费支配等方面。如果这样做的话,二级学院就可以根据本学院的发展需要进行自主管理,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与监控,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明确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职能
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二级学院的管理对象是本学院的师生,管理内容主要是从事具体的、事务性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教务处制定的方针政策等制定出符合本学院发展需要的工作制度。二级学院的管理内容事务性较强,根据不同的事物制定出相对应的管理办法,例如教学资料的管理办法、教学活动的管理办法等。从角色定位上说,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办公室更多的是学校规则的执行者,是本学院教学信息的反馈者。学校将相关的一些权力下放给二级学院,明确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的职能,可以改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依赖于学校教务处管理的习惯,充分发挥其主动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三)重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由于教学管理工作是综合性工作,其特点是工作量大,工作面广、服务性强、责任性大。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熟练的业务水平,否则很难胜任此项工作。学校不但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而且还要重视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为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学校应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制定优惠的政策,从而吸引高层次的人才到教学管理岗位上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下,二级学院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体现在“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目前执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务处制定的,全校统一的管理制度,不能完全符合各个二级学院,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多样化。同时管理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也发现有些方面不太合理。例如课堂管理比较死板等。因此,二级学院应该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高校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和系统化,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总之,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不断优化管理制度,提高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水平,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人才。
作者:李艳芳 黄洪亮 张波 单位: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崔凤珍,崔海波,苏翠红.论地方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J].大学教育,2004(4):140-143.
[2]李海英.关于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13(17):147-148.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大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出现了多校区的管理模式。多校区的发展,使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多校区教务管理中出现的合作多、问题多、教务管理人员不足等新问题的涌现,为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对在大学多校区的教务管理体制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进行了论述。
近年来高校不断的发展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高校多校区大规模建设增加了许多学科和专业课程,高校的教务工作对大面积校园很难做到全面管理,现代高校的发展需求促使了教务工作不断的变革。多校区的教务管理体制还处在发展完善阶段,教务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适当采取必要的措施,不断的完善教务管理体制,才能为高校多校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大学多校区教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的不断建设发展,很多大学都在进行着教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从改革后的教务管理运行状况来看,对在教务工作中采用多校区分级管理的模式是比较成功、可行的。由于原有的教务管理体制只针对本校区进行教务管理,以至于很多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务工作中多校区的教务管理的制度认识不足,对多校区内的教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不够了解,对多校区内的教务管理工作范围不确定,对多校区内的分校教务工作的理念薄弱,在教务工作中不能正确分校教务管理职责,导致多校区的分校教务管理体制在运行中出项诸多的不协调。
高校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大学人才。高校在前期发展中学生的数量相对稳定,教学结构比较简单,对教务工作的职权范围界定不明显,很多本应当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的工作,由教学行政部门掌握,高校的教务处几乎是替代了教务管理部门的诸多工作,学校基层的教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几乎就是信息的传递和转达。高校办学模式改革后,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自身的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化、多样化。高校可以自主运用的权利范围越来越广,出现很多新的工作需求,原由教务处代劳教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新工作开展的绊脚石,有必要多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变革,使教务管理的工作权限下放,使教务管理的中心下移。目前很多大学的教务管理体制发展缓慢,和高校的发展需求,不同步,其中原因在于教务处对大量应由教务管理部门进行的工作大包大揽,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繁多复杂,占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务处无法同时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教学研究、教学规划、教学监督、指导等工作。而且教务处的人员相对较少,对于日渐增长的高校师生数量,教务管理的海量的工作内容,已经力不从心,工作效率很难提高,小马拉大车的状态必定堵塞教务管理工作的进展,影响了教务工作的开展,工作不到位容易引发学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之间的矛盾,导致教务管理与高校的建设不同步。
原有的教务管理体制已经运行多年,教务管理人员已经形成固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习惯。在多校区的管理体制中,教务管理人员对教务处制定的教务日常规范、管理制度、需要传达发放的工作安排、教务通知等工作,只是例行性完成,不做研究,不结合自身学校状况,不做深层次分析,使教务处的管理与多校区的教务管理工作进展状态快慢有别。而且很多分校区的教务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教务管理人员还同时负责爱国卫生、安全保卫、计划生育、学生管理等多项工作),表面上看节省了分校区的人力资源,实质是降低了分校区教务工作的效率,致使分校区教务管理工作与主校区的教务工作脱节,不利于分校区教务工作的开展,阻碍了分校区教务工作的良性发展,这种状况无形中加剧了教务处过多包揽教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二、利用有力措施,推动多校区教务管理体制建设
1、建立正确的管理思想
原有的教务管理体制运行规范、便捷已经形成固有的工作模式,而多校区管理体制转变了教务管理的重心,使高校管理者的部分工作转移由教务管理者掌控。而高校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一时难以改变,有的管理人员依然沿用原有的工作形式和管理思想,对多校区的管理体制不适应,产生抵触思想。正确的管理思想可以带动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向,思想动力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教务管理人员对多校区管理制度的熟知、了解,加强理解层次,提高认可的深度,都可以促进多校区教务管理体制的发展。有必要对教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培训,使教务管理人员确定正确的管理思想、观念,提高多校区教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对多校区教务管理制度的完善。
2、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教务管理人员的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决定着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进展。分校区的教务管理部门应清楚的了解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多校区教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对多校区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知识培训,加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培养。在各校区之间进行教务管理工作的交流,相互了解,学习科学的管理方式,多校区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增强多校区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教务管理的业务水平。
3、遵守多校区管理原则,明确职责
只有按照教务管理工作的多校区管理原则,明确分校区划教务管理机构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并力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能避免教务管理过多集中于教务处层面状况的发生,切实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如就课程管理而言,对需在全校范围内统一安排的公共课等性质课程,应由教务处负责编排和管理;对于其他各专业类课程的编排,应由各院(系)教学办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上课时间、地点、上课节数和任课教师等。
针对考试管理,学校教务处应主要负责宏观、程序层面的管理,如考试的总体时间安排、试卷管理、学校统考课程考试命题、学生统考成绩的公布等;院(系)教学办主要负责微观、技术层面的管理,如各专业类考试命题、试卷审查等。
通过简政放权,明确分工,使教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构建起校—院(系)两级管理的教务分层管理工作模式,来应对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新形式,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全面落实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综上所述,教务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支撑力量。高校教务水平的高低,教务管理能力的强弱,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高校发展建设的状况。高校的多校区建设是现代高校发展的必然方向。多校区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促进高校不断的发展。加强教务管理人员正确的工作理念,提升良好的教务工作思想,利用有效的措施方法,提高分校区的教务工作效率,加强多校区教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实现培养多方面高校人才和高校建设的双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奇.高等院校多校区管理过程中理性思考[J].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怀青.高校教务管理常见问题探讨[M].科学出版社.2002.
[3]刘立君.浅谈高校多校区教务管理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3.
本学期,教务处全体工作人员在陈校长的领导下,在于明副校长的直接指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办学思路,科学合理的计划安排,扎实有效的工作,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务处指导监督、整合推进的功能,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检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出色地完成了学期初制定的各项工作计划。期末将至,为了能够使今后的工作在质量上、效率上再上一个台阶,特就本学期具体工作情况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小结:
一、立足校情、狠抓常规促质量
1、加强常规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制度制约、以机制激励,抓好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继续实行领导巡课听课制度,人人深入课堂听课,和教师沟通交流,及时反馈,使后续工作的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
1)、本学期在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定期检查本组教师教学常规的基础上,教务处每月对教师的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检查,由于督查检查及时,本学期,教师的上课满意度平均在85%以上,教学设计及作业批改等的合格率均在95%以上。
2)、加强早、晚自习及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教务处每天安排人员轮流值班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并及时公示。为了体现早读的特点,凸显早读的效果,我们要求早读必须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也在努力尝试各种做法,以求达到更好的早读效果。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3、认真组织各级类考试,并做好质量分析。按教务处和年级组的安排严格监考,每次月考、期中、期末考试,都实行交叉编排,狠抓考风、考纪,并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考务安排、监考、阅卷、到成绩统计的各个环节,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真正做到客观合理科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考风促进我校学风。本学期尝试设立诚信考场,加大对学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力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自律的习惯。达到了诚信育人的初衷。质量量分析会上,各命题教师根据命题意图,结合学生的答卷情况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策略;各学科组长结合学科特点和年级学生特点分析了提升成绩的方法;年级组长以数据为依托具体详尽地分析了本年级的教学质量情况,对全年级期中考试情况做了简洁精练的总结,在总结成功经验
、查找问题源头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包科领导也从“团结、分享、合作、凝聚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总结。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提升教师素质搭建平台。
1、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是教务处工作的重点之一。本学期教务处推行集体备课,教研组长公开课等活动。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学习教学积极性。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同时不断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自身素养的培养。由于明副校长为教师做业务学习讲座。本学期开展教师业务学习八次。同时邀请白城市实验高中张晶老师做学习报告。提升了广大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3、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以及市教育局举办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学开放日活动。教研组内加强教师互听课、互评课努力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积极备考。
提升高考成绩。
加大对高三学生的监管力度,平稳顺利地完成了高三春季单独招生工作。一部分学生顺利升入单独招生院校。另一部分学生参加了高考。今年的高考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高考升学率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一、制定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保障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部门,教务处的职能之一就是制定学校教学的基本计划。XX年,教务处对各年级、各门学科的周工作量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核定,按照核定的工作量安排全校课程总表。教务处每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对全年的教学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除了在教研组长会议上宣传外,还在学校网站上予以公示。课程总表、作息时间表、补课表、校历、教务处工作计划的发放与公示,保障了学校教学工作在有序的轨道上正常运行。
由于学校教务工作人员变动频繁,教务处的一些工作人员对教务业务不熟练,给工作带来了一些不便。但教务处各职能部门的老师们同心同德,恪尽职守,努力学习,仍然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务业务。由于我校规模大,班级多,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多,各教研组内学科活动多,另外,老师们各种原因的请假、调课甚多。由于我校教师人员比较紧张,教务处经常要对教学工作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老师们的工作量进行调整,这种调整也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支持,确保了各班各年级教学工作的开展。
1 2 3 4 5 6
二、制定教研工作计划,促进学校教研工作
教务处对教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实行宏观控制与微观协调相结合,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务处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对学校的教研工作和常规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进行安排与部署,各教研组的工作实行教研组长负责制。教研组是学校教研工作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长既是教研组内教研工作的组织者,也是主要的骨干力量,教务处对各教研组长和各教研组的工作提供一切可行的支持和帮助。除了加强对教研组的管理外,教务处也深入到一些备课组,与备课组和部分教师展开直接的教学研究。
三、积极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
教务处是一个上传下达部门。一方面,对教职工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务处有向学校领导进行反映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教务处要对学校领导及上级机构的指示负责。一年来,教育局下属基础教育科、高考科、体卫艺科、仪器装备站、市教研中心等部门,市科协等上级单位下发了大量的文件、文本,布置了许多重要的工作,这一些都要依靠学校基层的力量来共 同完成。教务处在执行学校研究决定的各项工作中总是尽力做到不讲价钱、不打折扣、不留遗憾地去完成。
四、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
七中是一个完中,学校班级多,校本教研要以我校的校情实际来开展。我校校本教研的基本方针是教务处实行宏观引导,引领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向,各教研组教研活动自成体系,年级组内备课组教研活动深入到学科课堂。教务处是一个管理部门,也是一个服务部门,在教务工作中,以学校职代会通过的文件为准绳,尽可能为教师教研工作提供优质平台。
1 2 3 4 5 6
1.加强对各教研组的宏观指导
在学校新的人事制度实行过程中,学校教研工作需要探索新的研究模式,新的管理模式。由于实行年级主任负责制,教研组的管理功能有所弱化,但是,校本教研是学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如何在新的形式下发展校本教研,我校经过一个的探索的过程形成了一套可行的工作模式。针对目前的工作格局,教务处加强了对教研组管理时实行宏观的调控,强化教研组长在组内的权威地位,增强教研组长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派遣教师到外地学习,教务处总是尽可能针求教研组长的意见。在学科竞赛方面,校内预选赛、学生的选派都由教研组长具体落实并做最后的决定,教务处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对教研组长推荐的教学用图书,学校也尽可能购买,让教研组长有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
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在东海七中的发展经过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但在新的人事制度形成后,学校各个功能处室的作用需要重新定位,校本教研的管理、制度、模式、重点也有一些变化。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我校的校本教研基本走上了快车道,但校本教研的力度、深度还很不够,相信未来在学校领导及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在各教研组、在各备课组、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本教研一定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里程。
2.确立以课题为导向的教研方针
课题研究难度大,事情多,许多教研组对此有畏难情绪,觉得精力投入多,难有实效。学校一方面对各教研组提出明确的课题研究的硬任务,另一方面鼓励各教研组开展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创造条件。对有课题研究的教研组以及承担课题研究的主要成员的外出学习、听课培训、校际交流给予优先考虑。XX年我校高中英语组有一个国家级课题已经结题,高中英语、高中语文两个教研组正参与由市教研中心组织两个省组课题的研究,初中数学教研组的全国初中数学“z+z”课题研究正进入到最后的阶段。现在高中数学、地理两个教研组正在申报市级课题研究。
1 2 3 4 5 6 教研组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培养教师业务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增强教研组教研能力和凝聚力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受益的过程,是一个出成绩的过程,是一个出名师的过程。已结题的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课题,正在进行的初中数学组的课题研究就是很好的例子,刘四方老师已成为湖北省及至全国的化学名师,初中数学组成为我校教研活动最有成效的教研组之一,许倜老师在数学组的影响力也越来越明显。
3.备课组活动求真务实
教研组的活动宏观性特征明显,而备课组的活动则是典型的微观活动。备课组的活动是以年级为基本教研单位,在年级组内对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重点的挖掘、难点的把握与突破、考试命题等方面进行统一的研究。目前我校的备课组管理是双重管理机制,一方面由教务处牵头,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协调与管理;另一方面由年级主任直接管理本年级组内的学科活动,增强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实效性、针对性。
4.学科活动卓有成效
一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在各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教务处组织了多次大型的市级教研活动,对学校教学工作、对我校教学研究都起到了十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XX年上半年,全市初中英语初三英语备考及英语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我校徐红老师上了一堂研究课,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全市初中语文校本研究及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我校余勇老师为广大教师上了一堂展示课,受到一致的赞誉。城区高中历史研究会议也在我校举行,我校历史组教师付出了大量辛苦的劳动与努力。 XX年下半年,全市高三数学备考会在我校举行,高中数学组做了大量工作。全市高中地理优质课及城区地理教研活动都先后在我校进行,我校地理组教师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尽职尽责,有力地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完成。就教务处而言,大型学科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校其它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有冲击,但就学校学科活动而言,对教研环境的改善,对教研氛围的形成、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等都是有极大帮助的,因此,教务处总是尽一切能力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支持并确保各项学科活动的进行。
1 2 3 4 5 6
今年东海市组织了一些优质课比赛,我校有5名参赛教师,这些老师及其所在教研组共同研究,共同进步,为他们最终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基础。黄进获得东海市高中政治优质课比赛二等奖,贺伶俐获得东海市城区高中英语优质课比赛二等奖,李连洪获得城区高中英语说课比赛二等奖,张成文获得东海市高中地理优质课说课比赛二等奖,杨静(小)获得东海市城区初中语文优质课比赛三等奖。
5.多边互动引进来、走出去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注重与兄弟学校的联系,既注重引进来,也注重走出去。教务处倡导各教研组利用组内社会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进行教学教研的联系,互通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比如,高中英语组先后与鸦鹊岭高中、三峡高中等学校进行了校际交流,高中地理组与葛洲坝高级中学、田家炳高中进行了校际教研,高中数学组与东海外校、东海市二中进行了校际备课组活动,高中政治组与三峡高中进行了友好交流,校际交流让老师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有了更多的比较与提高的机会。在校际交流过程中,各教研组本着以学校教学为重的原则、以节约为重的原则、以效率为重的原则,既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又保证了正常教学秩序的顺利进行,既有好的收获,又不让学校受到经济上的损失和无谓的浪费。这些原则已成为各教研组的共识。我校不少教师在校内外享有一定的学科声誉,受教研中心或其它业务部门的委托到其它学校或其它地区进行专题讲座,传授自己的教学与研究的经验。我校刘四方老师、乐建群老师、宋正武老师都受邀到东海市或外地进行专题报告,在校园被传这佳话。
1 2 3 4 5 6
除了东海市内的教研活动外,学校领导也很支持老师们到外地学习。今年,我校有多门学科的多位教师到东海以外的地区去学习、去交流。比如,初中语文到襄樊的观摩、初中数学、高中地理到武汉的观摩,初中历史、初中音乐到广东的学习、交流,初中化学到海南的交流、高中英语到山东等等,这些活动促进了我校教师与其它地区的友好交流与往来,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学、教研的开展。初中数学“z+z”课题的主要组织者许倜教师两次到湖北以外的地区(安徽、山东)去学习、去交流,这在我校历史上尚不多见。当然,教师们的外出学习与交流学校有严格的规定,教务处主要是为他们的学习与交流提供方便、提供支持,但我们相信,对学校工作有重大贡献、课题研究做得好的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学校领导会充分考虑。
6.常规抽查不放松
本文分析了海南医学院教室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与举措。要增加教室的数量并搞好新教室的设计工作;明确高校教室的管理主体及责任;公布空余教室,满足学生自习需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确保多媒体教室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 高校;教室资源;管理;对策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很多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各高校都采取积极举措,加强软硬件的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学校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是高校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硬件设施之一,其数量、比例是否合理,关系着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以海南医学院教室资源管理为例,研究提高教室资源的管理方法。
一、海南医学院教室资源管理的基本情况
1、教室分布情况
海南医学院目前共有多媒体教室69间,计算机房11间,语音室6间,分布在龙华和城西两个校区,其中龙华校区12间多媒体教室,城西校区57间教室,计算机房与语音室共17间。根据容量,划分为三种类型:小教室(100人以下)、中教室(100-180人)、大教室(180人以上)。由此区分,海南医学院共有大教室15间、中教室15间和小教室39间。随着近年来招生专业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加,使得该校教室资源紧张的问题日益凸显,教学安排难度增加。
2、教室管理情况
目前,海南医学院教室的管理表现为多级管理方式,即由教务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处、教育技术中心、后勤服务总公司等几个部门共同管理,教务处负责教室的安排与协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处负责教室硬件设施(多媒体设备除外)的维护,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后勤服务总公司负责教室的清洁、水电及开关门等。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室利用率较高,总量存在不足
随着高校的扩招,新专业的不断增设,目前在校上课的本科班级有93个(专业包括含方向共有27个),专科班级有30个,留学生班级3个,同时周末还安排成人教育的课程,教室的教学安排非常紧张,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周一上午-周四上午(4周-15周)没有一间可预留的教室。同时班级班会、学生会及社团等各种会议申请使用教室,使得教室里的设备(包括多媒体设备、桌子及椅子)利用率也极高。
2、多头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落实
目前,本校教室表现为多级管理,无统一的管理体系,即由教务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处、教育技术中心、后勤服务公司等部门负责教室里某一方面的内容。当然,这种现象的存在客观上是基于各个部门的管理职责。但作为很多老师有什么问题都是报给教务处,这样教务处往往会增加很多工作量,要给相应的管理部门去函反映问题,而如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教务处既要对其原因进行查实,又要对师生进行反馈。教务处往往会陷入一个比较尴尬的场面。
3、学生不自主,导致自习教室管理困难
目前,学生考研数量增加,学生自习人数不断增加,同时很多同学存在着占座的行为,导致了因占座出现了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增加。
4、多媒体教室设备使用寿命缩减
由于本校理论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室的多媒体设备使用率很高,同时一些教师上课未及时关投影仪,导致投影仪的灯泡使用寿命降低,教学成本相应增加。
5、教室固定座位位置影响讨论式课程的开展
目前,本校很多讨论课、pbl课等都需要圆桌式的场地形式,但因教室的位置都是固定式,这样是方便了管理,但对某些课程来说,可能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三、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教室资源作为高校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教学资源之一,其数量、比例的合理与否,关系着学校教学能否正常进行。它有一个规划、设计和建设、使用及反馈的过程。因此在即将新建教学大楼中如何设计教室的容量及数量,基于本校教室管理的现状,我们认为,未来的改革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增加教室数量,搞好新教室的设计工作
扩招后,教室资源越来越紧张,教务人员为排课也费尽脑筋,优化课时分配,改变上课时间表,改白天8节课为10节课,增加排课次数,对于9-10节主要针对实验课,基于本校教室现状,增加新的教室资源是必然,因而在即将新建教学大楼中教室的容量、数量及教室座位设计是关键。针对目前本校招生的班级人数,教育计划上要求的课程学习的程度,考虑合班上课进而对教室的容量提出要求。上课的形式(如pbl课)对教室的座位提出了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可以设计三个位置一排的桌子和椅子,这样在方便于平时一般课要求的同时也将满足pbl课的要求(将其移动围成长方形)。
2、强化高校教室的管理主体及责任
桌子和椅子坏了、教室的使用及多媒体出现问题,对于一个普通的老师或学生首先往往想到的是向教务处反馈,而目前教务处是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教务处作为职能部门,应该解决老师的问题,但因职能所限,一些问题需要别的部门完成,因此,要完善高校教室资源的配置,首先须优化高校教室的管理主体。除了应继续强化并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外,建议在高校教室管理过程中引入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同时赋予其一定的权责,协调相关的职能部门,同时将教育技术中心划归教务处,便于教室资源的管理。
3、公布空余教室,满足学生自习需要
教务处可将一学期的空余教室张榜公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到空闲教室学习。
4、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
任课教师的培训直接关系到整个多媒体教室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着是否能够利用媒体更好地传授知识,从而使媒体的使用效益达到最佳。对教师的培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加强对授课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培训工作,并在培训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实行具有合格证书的教师才有资格使用教室的制度。其次,建议校人事处逐渐将教育技术培训纳入人事考核制
度,向全体教师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概述课程。注重对人的培训工作,以此来提高人员信息化素养,从而使教室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及多媒体设备有较长寿命。
总之,教室资源需要科学管理。只有在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下,才能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个高效、稳定的平台,更好的为教师及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 任条娟,刘斌,孙惠荣.高校教室资源管理的问题与改革思路—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8(8)108-111.
[2] 林亚娥.高校教室资源管理模式改革探析—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