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12:20: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语文评课记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罗洼乡中心学校 王瑞琴
在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研究中,所有过程性的资料收集有一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料收集法法: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查寻积累相关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了解当前国内外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的研究现状及支持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并与实践相印证,使实验能在理论的指导下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
2、问卷调查的资料收集,有调查问卷、问卷的分析结果。在实验前、中、后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课堂实践调研,掌握实验的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小结,使实验能循序渐进地深入。
3、典型课例研究的研究资料,结合学科特点,选择观看优秀教学课例,集体研讨法,以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等形式进行研讨,探寻适合我校各学段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中情绪管理模式,收集课件及教学设计、听评课的记录总结,课例分析性材料。
关键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策略;创新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校各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出现了新的变化,小学语文教师为适应新时期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有必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通过语文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提高适应新课改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的能力,由此,开展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受传统校本教研的影响,当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教研形式化严重,方法因循守旧等。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特点提出了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策略,希望能够真正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对教研活动不重视
许多小学都比较重视教研活动的开展,而且在每个学期初期都针对教研活动作出了详细的时间安排。但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并没有重视教研活动,认为教研活动的过程就是听听领导和其他老师讲讲心得,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当教学时间多了经验也就丰富了,没有从观念上注重教研的重要性。
(二)校本教研缺乏创新
校本教研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这需要教育工作者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习和研究。但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课程较多,教学时间比较长,教学负担比较重,这使他们难以有较多的时间研究校本教研的创新方法。所以,在许多小学语文校本教研过程中,教师只是记录笔记,走个过场就完事,整个校本教研工作只流于形式而已。
(三)校本教研的信息化落后
互联网的兴起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某些学校教育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不具备开展互联网教育教学的条件,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加上交通不便,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学校语文校本教研中信息的闭塞,不能及时了解教育信息的发展变化。
二、小学语文校本教研的策略
(一)创新校本教研形式
1.通过课例进行研究分析
各学校应加大对常规课例研究的重视程度,将小学语文教师分成小组进行单元备课、评课和听课,每个小组选择负责人对小学语文的教材进行分析和教学设计,共同找出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
比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案例的研究中,让同级语文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过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之处,然后让教师共同进行探讨,展开教学反思。通过教学案例分析,让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应该如何应对困难,从而引导语文教师在接下来的课程中顺利开展教学。
2.开展师生参与的校本教研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也应该大胆地尝试开展师生共同参与的教研模式。由于教研的目的在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为教学中具有主体性的学生,也需要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结合他们的需求,这样研究出来的课程才能更适合学生的特点。
(二)发挥专家的引领作用
校本教研的对象是围绕本校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教研仍然需要专业人员对教师的引领,需要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对语文教学规律进行专题分析,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和教学示范等形式,为各教师在教研讨论中明确方向。
(三)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展同行教研互动
互联网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同样也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小学语文校本教研也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优势。比如,建立小学语文校本教研QQ群,教师在群里可以针对常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发表看法和征求大家的意见,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互动性。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网站,开设各学科的校本教研专栏,将成功的校本教研案例发表在学校网络平台上,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校本教研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学科的成功经验。
不仅如此,各学校之间也需要加强互动,实现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教研交流探讨,这样的教研活动大家的参与和互动积极性会更高,教研活动也会更加富有活力。
校本教研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学工作者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小学语文校本教研需要正视现阶段工作中的不足,加强教研形式的创新,利用现代互联网科技的优势,提高教研活动参与者的互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写作 教学 策略
一、作文教学要循序渐进
作文是一项对于学生各项学习认知、理解能力、感悟能力的一个综合考察,作文教学涉及面极广,所以想要有效的做好学生的作文教学工作,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做好各项写作训练。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教师应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汉字、词语和句子。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时,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以后作文打好扎实的基础。
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的字词句段学习与积累,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字词的含义,褒义、贬义词的正确运用等等。比如同样是说明某个人“按规矩办事”的词汇,“墨守成规”与“刚正不阿”的表达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与学习认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作文写作打好基础。比如在学习“谜”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字是“言字旁”和“迷”字组词的,是表示“语言”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汉字的意义;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组词:谜语、谜底、谜团;之后让学生根据词语进行造句,加深学生的学习认知;还可以让学生在造句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另外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常“练笔”。有个成语叫“熟能生巧”,只有进行多次的练习、巩固,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特别是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认知有限、学习基础不牢固,更需要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写作练习,以便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各个词汇、各种表达效果的熟悉与运用。
二、作文教学要限时训练
在引导学生进行了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一定的要求之内进行写作,以便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更加具体,真正的考察他们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对于作文的整体认知。当然在训练的时候教师最好格式现场出题,训练时让学生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这一步是关键,也是学生的难关。必须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牢牢记住以下口诀:“先读提示,审清题意,选择材料,布局谋篇。”“文章写好细检查,点滴小错别忽视。”同时,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训练的初级阶段,每次时间可放宽一点。随着学生写作能力增强,时间相应缩短,逐步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决不能养成拖拉的坏习惯。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作文的实用性,让学生养成全面的作文认识,认识到作文不仅仅是记录与重复,更多的时候还需要使用到自身的创造性。
比如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描述一些熟悉的事物,以便能够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例如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上学”这个内容进行现场发挥,有些学生从“上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入手进行写作;有些学生则是从上学途中遇到的人或事入手进行讨论;还有的学生是根据上学的目的、在学校上学应该怎么做这个角度进行写作……不同的写作角度证明了学生不同的写作思路,同时也是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侧面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写作锻炼,相信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鼓励学生自改互改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对于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评定”,要么是按“甲乙丙丁”进行分级,要么是“百分制”进行打分,学生在看到自己的成绩后,几家欢喜几家忧,而对于作文中教师的点评则往往会忽视。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作为评改的目的。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改进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采取教师评改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对于同学们的作文进行学习、评改,以便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作文的综合认知。例如作文写好后,学生先对自已查出的表达有误的地方进行初改,然后,可安排学生互改,互改以同桌的两人为宜。批改者对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心里总是挺高兴的,他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同时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其他同学对于自己作文的评价更好的及时的认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改正,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
四、及时做好科学讲评
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学习认知、学习意识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记得快、忘得快”,很多学生在作文写好之后就忘了自己写过什么、怎么写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进行作文的评改,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为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以下要求:如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可抽查部分学生的作文评阅,重点抽查中下水平的学生的作文,采用当面批改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的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缺点,及时的进行改正、完善,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在批阅过程中,教师也要认真记录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以便能够为讲评课作材料准备。另外也需要将一些写得较好的错误较少的习作讲评时读给全班学生听,给予鼓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鼓励,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作文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教学科目,作文训练单靠以上做法是不够的,大量的多种训练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因此,平时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才能够不断的积累基础知识,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研究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的教研组建设越来越跟不上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步伐。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例展示、研讨交流、实践反思等应该成为教研组帮助教师掌握课改理念、学习先进课改经验,解决教育教学疑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可是,我对全区小学语文教研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部分学校存在以下主要问题:校本教研制度不完善,教研组活动不能正常开展,教研形式比较单一,教研氛围不浓,教研活动中问题意识差,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交流,没有达到同伴互助、共同进步,教研组活动实效性不强。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提高教研组活动有效性的策略,提高小学语文教研组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
建立有效的教研群体,首先需要有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的创新性作为,更要有教研组内教师的内在需求。教研组长是实施课改和教学研究的组织者和带头人,要能结合学校教学计划创造性地制定本学科教研工作计划,还要唤醒本学科组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并依据本学科的情况,指导本学科每位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只有唤醒每位教师的发展意识,教师才会主动地参与教研活动,教学研究才能变为现实。所以,学校应该建立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教学领导要跟踪指导教研组2有效开展活动,教研组长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研能力,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把本学科的教师组织起来,聚合组内教师的智慧,从而构建有效的教研群体。
二、创设浓厚的教研氛围
教师专业发展要靠自己学习研究、实践反思,还要靠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而许多教师平时只自己忙于备课、上课、批改等低水平的重复工作,缺少教研组研讨交流中的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特别是缺少专家型教师的引领。因此,教研组长要认真谋划好教研活动,定期邀请专家型教师参与学校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最根本的还要建立有效的教研组评价机制。在教研组内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调动每位教师教研的积极性,给教师创设展示教研成果的平台,帮助教师树立在同事中的威信,形成教学研究的内驱力与教研组的群体合力,真正开展教学研究,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
三、聚合常规与主题研讨
1.常规教研要务实。教研组长要严格按照本组教研活动安排,规范有效地组织教研组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都要做到“三定、四有”: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有主题、有准备、有记录、有总结,积极创设民主、务实、科学和充满活力的教研风气。跟踪教研组的领导要经常参与教研活动,并做好教研活动的指导和点评工作。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上课观课、说课评课、课后反思等都是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研组长都要按计划认真落实。教研组特别要加强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以生为本,先学后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学要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我通过深入学校参加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组活动,指导教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研究,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加深教师对课改理念、课标和教材的理解,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2.主题研讨重实效。通过常规教研不能系统有效解决的教学困惑和问题,最好采取主题研讨的形式来解决。但通过调研,我发现有的学校语文主题研讨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主题研讨没有主题,研讨主题表述不清,研讨不能紧扣主题,研讨成了3读稿发言。为了各校能有效开展语文主题研讨活动,我专门指导一个学校承办全区小学语文主题研讨观摩活动。通过研讨建议学校可以采取“主题研讨八步法”:一要明确教研主题。学校要根据主管教研部门的工作要点,结合本校实际,有计划分阶段地指导教研组确定每学年或每学期教研主题。教研组要把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富有共性的而个体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后提炼出教研主题,还可以针对教师个体存在的问题而设计主题。教研组长要在一次活动结束后明确下一次活动的主题,其目的是让教师做好研究准备,在下一次活动时能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便本组教师共同研究解决。二是指定教师作课。教研组长先征求组员的意见,可以组长带头作研究课,也可以指定教师作研究课,还可以轮流作研究课。三是围绕主题备课。组长或备课组长要先组织教师围绕教研主题进行理论学习,再紧紧结合教研主题备课,采取“个人——集体——个人”的形式,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模式、师生活动以及时间分配,都要突出教研主题,即探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策略。四是确定中心发言人。教研组在课后主题研讨活动时都要指定一位教师作为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也可以安排教师轮流担当,中心发言人要围绕教研主题做好主要发言的准备。五是课例展示。作课教师要严格按照集体备课后达成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研主题给本组教师作研究课展示,尤其要突出教研问题的解决策略。六是听课研讨。教研组全体教师都要围绕主题,结合集体备课后的教学设计进行听课、评课、研讨。中心发言人主评,其他教师互动补充。在研讨时要畅所欲言,对课不对人。要积极围绕教研主题对照教学设计,既要肯定成绩,又要发现解决教研问题的不足,尤其要能围绕教研主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七是组长总结。教研组长要对本次主题研讨活动的全程进行总结,包括备课、讲课、研讨等过程,尤其要提炼总结出解决教研问题的方法策略,还要反思不足,提出建议及布置今后的教研任务。八是跟踪领导点评。跟踪教研组的学校领导要针对教研组主题研讨活动的过程,包括“备课、讲课、研讨”过程中教师所表现出的优点、不足以及对教研组今后活动的建议提出明确要求。全区小学语文主题研讨观摩后,我又深入各校调研指导主题研讨活动,发现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和教师掌握了主题研讨的方法,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四、聚焦课堂教学的研究
4我认为教研组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重在“聚焦课堂”,构建快乐、思考、收获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主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达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境界,课堂追求“丰富、生动、有趣、高效”,教师做到“组织、参与、启发、精讲”,学生变得“乐学、好学、会学、学好”。我认为要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最好采取课题研究,因此我指导教研组并带领区域小学语文部分骨干教师开展市“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我们主要探索出小学语文“三步八环节”阅读教学和“六环节”习作教学等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并通过全区语文“板块教研”各课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推广。我先指导骨干教师备课作示范课,再组织观摩教师研讨交流,然后我又给观摩教师作专题讲座,最后将观摩研讨系列资料下发给各校,要求学校在语文教研组活动时继续研讨,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践反思升华,提倡创新总结适合学校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我指导小学语文教研组开展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比如在阅读教学中先探索“教什么”的内容,再探索“怎么教”的策略,后指导学生“如何学”的方法。通过研究,建议教师在讲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精读课”时力争一课时完成新授任务,用结合“课后思考题”精心设计的导学案组织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等语文能力,又要根据问题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语文知识(问题答案),一课一得,有舍有得,践行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个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练习度、整合度、延展度。“略读课”力争25~30分钟完成新授任务,用结合“课前导读题”所设计的导学案组织教学,余下的时间根据单元专题和课文内容、作者、题材、体裁等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略读课一课时也可以选择两篇课文进行教学,开展对比阅读。我还指导教师在进行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时重点关注六方面:了解相关资料、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概括内容、体会文章主旨、掌握表达特点、实际操作运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变只口说为重手写,说写并重”。建议教师在阅读课上指导学生适机朗读、默读、写字、写话,根据课文内容做点填5空、勾画、批注、句式转换和问答题;课下布置学生运用所学写法练习写小片段或小作文,练习背诵、拓展阅读积累等。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我指导教师围绕“明确课标要求、正确把握教材、了解学生困惑、创新教学策略、探索教学模式、重视教学评价、做好作文修改”等开展写话、习作课教学研究。特别强调教师指导学生写话、习作要做到“三真”,即“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能体现“真、善、美”。读写结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课文主题、内容、写法、好词佳句等,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积累一些好词佳句片段,加强模仿和创造性练笔训练。提倡教师对学生分类指导,进行作文专项训练,尝试“作文五步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坚持自主、开放、个性化的原则,引导学生对照习作要求独立思考和作文。通过参加教研活动,我指导教研组探索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将课堂教学与教学准备、训练检测、教学评价、课下辅导、课后反思等方面有效性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分类开展好各项教学研究。特别强调教师课堂教学要听说读写整体推进,培养学生质疑、创造、批判精神。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不可能产生奇迹,要坚持“先学后教,因势利导,以学定教,能学不教,顺学而教,少教多学”。教师要追寻和创建“真语文课堂”:课堂要做到“三真”——“教师真教,学生真学,教学真评”,“三多”——学生学的多,思考多,练习多,“三少”——教师讲的少,问的少,演的少。教师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切实的语文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曾借助《江苏教育》等媒介,不止一次地对建刚以及他的习作教学改革,表达过我由衷的敬意与期待。我曾主观地写道:“历史总是要发展,也就总会有革命,总会有先锋,总会有响应……建刚当是这样的先锋,可是建刚并不孤单。”现在看来,建刚果然不孤单!他的习作教学改革已从“一名先锋”发展到了“一个团队”。这是令我格外欣喜的。建刚带领着他的团队在习作教学改革之路上坚定地跋涉,而且已经走得挺远:他们正在汲取已有教育理论(如程序教学等)中的合理因素,因为这是教育旅程中无法逾越的思想驿站;他们懂得培育适应改革的土壤(如“记录学生的生活”“优化教师的语言”“转变阅读教学的思路”等),因为习作教学并非孤立的教学活动,而是嵌入在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生活中的;他们的研究触角越发敏锐细致,已经触及到“讲评课件的呈现方式”、“习作问题的细致划分”等问题……这些,对于当下的语文教学改革,特别是习作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
很喜欢李宁喊出的那句口号:“让改变发生。”我想说,在建刚他们那里,“改变正在发生”——透过他们的文字,我分明感受到一种由解构到建构的路径转换,研究的核心问题也已经从习作教学“不应是什么”转变为“可能是什么”。此外,这种改变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从课程到教学。这里的课程特指静态的文本课程,好比是“跑道”。“习作讲评课”研究的老师们寻找诸多的策略,就是为了让“跑道”变成“奔跑的过程”,于是他们采用积极的教学行为来调整、改造静态课程。新课程强调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其实“教学意识”(尤其是教学创新意识)当与之并行不悖。因为课程最终的实践形式离不开教学,而教学的追求就是夸美纽斯眼中的“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也就是教师教育智慧的教学表达。建刚及其团队的“习作讲评课”特别注重“学生的习作”,既视其为文本课程的教学结果,也看做是习作讲评的教学凭借。他们从中发现亮点、总结问题,从而将有针对性的习作指导渗透其中。他们不再僵化地依照教材“画葫芦”,而是以教学智慧进行教材的活化,从静态的课程执行到动态的教学创生,从而让习作教材的文字生动地化为师生的真实经验。
二是从抽象到具体。他们眼中的儿童是具体的“这一个”而非抽象的“每一个”。对“具体的儿童”的关注,是重视学生习作的必然结果。习作讲评的核心优势就在于,它是一种“反观型改进”而非教材例文的“前置性预想”,它所面对的是孩子具体的文字和生动的表达,一个个孩子面对相同命题时的互异情思,就在这种具体的关照中鲜活生动起来。而此时的教学,也就具有了雅斯贝尔斯所说的“灵魂的唤醒”色彩,学习也就成了“在探索中寻求自我的永无止境的过程”。习作讲评课寻找学生的优点(哪怕仅仅是好的词语)、用一个问题的探讨去唤醒一类问题的解决,等等,就具有这种唤醒的气质。当学生的精神自我被唤醒,师生间的平等而有意义的对话与学习方式的真实转变才有现实的基础,而这些改变恰恰就是深层变革所需要的教学土壤。正是基于这样的唤醒意识,建刚眼中那个“在前面一路自由欢快地小跑”的孩子,才在我们的眼前愈发清晰起来。
三是从作文到语文。习作教学关注的一类问题可以看成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不可能逃开,甚至必须关涉到语文教学的“所有问题”。“听、说、读、写、思”只是知识的划分而不是现实的状态。因此虽然是“习作讲评课”的研究,但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建刚他们对于阅读与习作、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等各个方面问题的综合思考。社会学家孙立平说,经济领域的改革必然引发社会总体变革甚至社会重建,其实习作讲评课的研究似乎也有一个改造“所有问题”的潜意识,它虽然不可能包揽语文教学的所有问题,但却是将所有的问题放在语文课程的总体背景中加以考虑。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盲目,而且也可以看成是总体变革的切入,从而进入到语文课程的广阔天地。
可见,建刚他们在教师观、学生观及课程与教学观上的改变,既表达了某种“野心”,也描绘出美妙的教育图景,他们的“习作讲评课”的研究价值,已经溢出了习作教学乃至语文教学的边界。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响应者日渐递增了。建刚说这是一个“书写的时代”,如果将其理解为一种隐喻,那么似乎可以说,我们不仅要用一种阅读的姿态吸收前人给出的各种已有的思想,也要用一种表达的举止陈述经由我们思考的时代见解。所以我忍不住臆想:我们都应当成为如建刚一样的“书写时代的书写者”,唯此,才不会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关键词]试教法教学效果小语教学
一、理论依据
(一)主体性教育思想
主体性教育论认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体的东西,只有通过主体活动才能内化为主体的素质。“试教法”的角色转换使得学生的学习由原来“教师教我”的被动学习心态转变为“我教学生”的主动学习心态,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学习过程中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试教法”把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的作用是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知识建构进行点拨。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运用。
(三)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各种要素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人的智能发展出现不平衡,呈现出各自相对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试教法”把具有不同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学生合理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参与备课和上课活动,取长补短,充分发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实施步骤与要求
(一)选择试教内容
试教教学法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扮演师范学校教师的角色,对师范生进行授课,难度较高,因此宜选择那些理论性不高、难度较小的知识,如“小学语文课程性质”与“阅读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前者不适宜学生试教,后者不仅适宜,而且学生很感兴趣,并能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二)组建试教小组
按照“组内异质、组问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试教小组,每个小组4-7人,并推荐1人为小组长,以便和教师联系。教师向学生说明小语教课程开展试教活动的意图、过程、要求等,为上台试教的学生壮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内心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欲。
(三)小组集体备课
小组接受试教内容和任务后,做好成员分工,自学教材,查阅有关参考资料,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有利于自身个性发挥的教学内容,接着进行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情况,写出详细教案。教师要对学生备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修改、完善学生的教案。之后,组织学生在组内说课或简单试讲,根据表现推荐授课人。试教法刚开始实施时,教师应有意识推荐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最先的试教者,以树立榜样,带动其他学生积极参与。
(四)组织学生试教
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时间,组织已经选定的试教者上台,面对全班学生和教师进行授课。教师除了和其他学生一样坐在台下听课,做好听课记录,还要根据学生试教实际情况进行随时指导,如调节课堂气氛,掌握每个学生的讲课时间,处理偶发事件等,以确保试教活动顺利完成。
(五)平等、民主、自由
进行教学评议创设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敞开心扉,各抒己见,实现不同智慧的碰撞、磨合,激发大家创造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做好适时点拨,并以平等参与者的身份介绍自己的观点,一方面是对试教者的教学本身进行剖析,以便鼓励学生,或让学生有的放矢地改进,另一方面还要对试教的语文教学法理论知识进行补充性和提高性的讲授,使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实验效果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试教法”让师范生扮演教师角色,使他们有一种内在的成就感,认识到主体地位和智慧的力量,激发了自主学习的潜能。实验班学生为了上好课,认真钻研教材,自觉查阅参考资料,遇到疑难还会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课堂上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同时,由于每次试教都是人多时间少,谁想上台“试教”就必须与别人竞争,加之有“教学评议”环节,人人都想比别人“艺高一筹”,这种“隐形竞争”激励学生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
(二)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学相长
“试教法”为师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提供了渠道,因为教师课余要指导学生备课,师生之间的来往次数相对增加。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教学中,也比较容易得到了学生的信任和认同。另一方面,师生在一起共同备课、评课,彼此交流不同的观点,共享资源和智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试教法”使学生备课、组织教学、评课、板书、口头表达等方面的教学技能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比后期的集中实习运用教学法理论更及时、更直接,同时使学生实践机会增多,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力的形成。其次,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提早进人教师角色,多层次、多角度地感受到“教师的苦与乐”,坚定了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心,有利于他们踏上工作岗位后及时地进行角色转变。第三,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训练。实验班学生待人接物比较自然大方,应变能力增强,上台“怯场”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语文组教研工作总结
这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的工作在中心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体语文教师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全面贯彻学校对教研工作的要求,从规范入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学习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以全面提高本组语文教学水平及语文教学质量。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工作,语文科组的各项教研活动有序开展,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引导教师自主学习,丰厚教师的文化教学底蕴
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自己必须先学会学习。加强学习是适应多种文化“传喻”方式并存的时代需要,是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不学习难为人师。在教师学习方面,我们实行以教师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在自主学习时,我们提倡教师以阅读专业书籍和课堂观摩研讨为主要内容,讲究多记录,多反思,多实践。每一周召开的教研活动中都会交流研讨老师最近一周的学习心得。这样,既解放了教师,又成就了教师,提升了教师的语文水平和专业素养。
二、注重学习与积累,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服务于教学。
我们语文组是个年轻的团体,有着对工作的魄力和热情,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汲取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充实自己,只有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了提高全组教师的素质,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了关于语文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文章。我组利用周二的教研组会组织各类研讨活动,会外组织教师自主学习研究《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各个年级的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要求,从宏观上把握各个年级的知识脉络透过学习,丰富了教师的语文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新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更深了解,提高了各位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从而也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
三、关注教师课堂实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动的重要环节。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向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教学质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研活动中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本学期我们安排了一系列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安排,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状况,提炼共性问题进行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对策推荐,使广大语文教师对一些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为了使大家能在意识上和教学方法上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课后,教师们能及时反思课堂教学,坦诚交流,总结成败得失,教师们在理论与实践的阶梯上步步攀升,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