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13:00: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思政建设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校;师生交流;思政课;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社会转型期,高校师生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影响了教学实效性,不利于思治课客观信息向青年学生主观世界的融合,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的重要途径。
一、高校师生间沟通交流缺失的表现
1.理论教学,师生交流缺失。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授课、阅卷、录成绩为标志,完成“教”的任务。学生以听课、考试和拿学分为标志,完成了 “学”的任务。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许多师生漠不关心,二者在课堂上缺乏实质的充分交流,无法实现紧密地结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
2.实践教学,师生互动贫乏。据调查,许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实践活动简单、重复,实践教学经费有限,少数学生参加完一些实践活动,撰写论文应付。教师进行简单地布置和动员,批改论文,给出成绩即可,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实践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3.课余时间,师生交流缺乏。高校教师上课来,下课走,无需坐班。一周只有一次或两次课,其结果使师生接触大为减少。目前,尚缺乏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的平台建设,师生感情淡漠,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产生影响。
二、高校师生沟通、交流缺失的原因
1.大班授课,影响师生交流。新世纪高校扩招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几乎都是大班授课,常常面对一百多个学生上课,客观上自然减少了师生之间接触交流的机会,师生之间缺乏相互了解,感情生疏,关系平淡,课堂上尚为师生,课后形同陌路。
2.教师忙科研,师生交流少。目前的评估考核体系“重科研,轻教学”,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参与评奖之中,教师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能够在课余和学生展开互动交流,而且学生的课余指导,则根本不计入对教师的考核。
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原因多样。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涉及面广,受实践经费和时间、实践基地、天气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缺少经验积累和成熟做法,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实践教学结果和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4.师生沟通交流积极性不高。按照教学规律,学生必须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才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没有足够的信任,加上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时间相对不足,致使思政课教学效果大大降低。
三、加强师生交流,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
从时空上讲,师生交流的时间越多、空间越广、范围越大,越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和了解,越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1.增加小班教学的比例
改革大班或合班授课模式,采用小班授课,师资不足问题可采取外聘老师、兼职教师的方式加以解决。外聘老师既可以是其他院校的老师,也可以是社会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小班教学有利于老师与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有利于双方进行沟通。
2.建立信息反馈卡制度
所谓信息反馈卡制度,即对于来不及与教师在课堂交流的内容、各种疑问可写在一张卡片上,等到下次上课的时候上交教师,老师新课前先答疑解惑。这样,既可以促进相关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实现师生交流,营造起良好的情感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意识。
3.充分运用网络交流平台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充分运用网络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在网络交流平台上,可领导信箱,教师信箱,认真回复学生的信件,尽力解决各种问题,讲究诚信,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渠道,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网络交流时空处置的灵活性可极大地拓展师生交流的时空领域,使普遍的、及时和大面积的交流成为可能。
4.建立导师周六对话制
教师联系一个班级于周六或周日,拿出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的时间到学校或者茶馆与其进行对话。对话要有开放性,对话内容可以多元化,内容可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话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对话中师生是真诚的,对话是民主的,非强制性的。在对话过程中双方可以有理有据说服对方,但不能强制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师生对话要求双方学会倾听与交流,使学生对教师的接受真正建立在观念与价值观改变的基础之上。
5.改革教师评价体系
要让教师真正对教书、育人都有责任心需要体制性突破。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应做到内容全面,兼及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要将教师参与学生交流、改善教学形式等列入教师考核体系;兼顾学科特点,尊重学术规律,区别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既要照顾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又要阐扬光大人文价值,使教师从“挣学时吃饭”、“凭论文升职”的现状中解放出来,实现科研、教书与育人的统一;要改革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计算教师工作量,激发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6.认真开展实践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学校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其次,教师要认真探索各种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教师要亲自参与进行指导,把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结合起来。再次,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要严格把关,对优秀者予以奖励。
总之,师生双向交流、沟通的减少,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提高的重要因素,应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等多角度分析其原因,探索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新方法,这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小元、赖章盛、段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建设的困难及原因[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1)155-157.
[2]杜立文、陆 静、常 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性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5期,108-109.
[3]刘玉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9,(6)153-154.
论文摘要:独立学院因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相对灵活的运作机制,使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与开展与普通院校不同,同时由于独立学院大学生本身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与重要性。因此,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独立学院各项工作的前提。
独立学院是按照新的机制和办学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不同于普通高校按照公办机制、模式建立的二级学院、分校或其它类似的二级办学机构。由于独立学院招收的学生与普通的本科院校不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着重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是学院各项工作的前提。
一、现阶段独立学院大学生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
1、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办学形式、层次多,学生成分复杂、良莠不齐,学习基础整体薄弱。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由于高考失利造成的部分学生上进心较强,部分学生失落感严重;二是学生成绩不甚突出,学风普遍较差;三是家庭条件普遍较好造成心理优越感强、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融入集体生活;四是思想活跃,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浮躁不踏实;五是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受挫能力低。
另外,独立学院较之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在科研型人才而在应用型人才,使得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社会认知率低,就业压力更大。
2、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其一,把思政教育简单等同于德育教育,忽视了应有的人文关怀。其二,知行脱节,思政课堂的教育止于书本,未在实践中得到拓展。其三,内涵建设薄弱,尚未形成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辅相成的特色校园文化。其四,专职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滞后,归属感缺乏影响到工作积极性。
二、搞好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独立学院各项工作的前提,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细致,就会激化学生与管理者的矛盾或学生与学校的矛盾,引发不安定因素,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最终影响到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及正常的发展需要。因此,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结合大学生在校的思想活动规律,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并收到实效。
三、开展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以德育教育为主导,以人文关怀为脉络,避免育人的功利性
当前,受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实用型人才,从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设置到评价标准等方面,都体现出强烈的功利化取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了冲击,作用被进一步淡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德育教育为主导,以人文关怀为脉络,避免育人的功利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对学生深入了解基础之上,重视学生的价值,强调学生的尊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内在尺度的管理理念。教育者应该摒弃强制式的、服从式的说教方法,要尽可能的理解、尊重学生。只有充分了解不同需要的学生的思想实际,才能拉近师生距离,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只有坚持把德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育人导向,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格健全的人才。
2、力行知行统一,拓展思政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
虽然大学生对优良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是认可和赞同的,但践行的时候却具有功利倾向。
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政教育应把握好思政课堂与课堂之外的结合,努力做到知行统一。一方面,思政课堂的理论要紧密联系大学生生活的实际。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把课本知识用到社会实践中去。独立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其社会资源优势,聘请企业家、经理、厂长走进校园来给学生作专题报告,鼓励他们学习成功人士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和创业精神。
3、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大环境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成长的大环境,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尚未形成成熟的校园文化。为此,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对独立学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优化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要把营造以良好的校风、学风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氛围作为工作重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大环境中去,通过引导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使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熏陶和启迪。
4、加强专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领导者,有一支高素质又稳定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关键环节。
首先,从学院角度来说,要做好辅导员选聘、培训工作,并给予其充分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为了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加强辅导员对学院的归属感,要针对学院特点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工作中,充分尊重辅导员的主体性,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强化其在学生工作过程中的导向作用。其次,从辅导员自身角度来说,要有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个人终身事业发展的理念。
四、结语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意义,在于通过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来带动以文化素质为主的其他素质的综合进步,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詹腾芳.关于独立学院发展的思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1).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问题,对策
二十世纪初的著名意大利教育专家一直都认为,学生一直都具备着一种自我成长的能力,学生自身能够成长成为一种具有健全人格生命力,同样如此,正是在这一种内在生命力里面促进了学生得到不断的发展,教育学家还认为,对于学生自身自发的生命力究竟应该引导还是压制,这已经成为了对教育情况优劣进行区分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因此,笔者认为,只有那些对学生内在生命力发展进行顺应的教育,才能够真正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够得到健康和健全的成长。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发现学生自身在发展的过程里面所真正需要的知识,这已经成为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将思想政治工作成功完成的关键因素。本文中,笔者就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其艰巨性,探讨其对策。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往往具有不同的服务意识和觉悟,这种情况的出现直接导致了辅导员的服务效果存在很大差别,最终使得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具有一定的艰巨性,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思想觉悟比较高,其服务意识就很强,这些辅导员往往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这一类的辅导员在进行学生工作的时候就能够从根本上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着想,以情感人,方便学生,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感到真正的温暖,更加能够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之间存在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进行公平公正的处理,最终使得学生感觉到温暖和和谐。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自身的思想觉悟比较低,更有甚者对于学生工作没有一点兴趣,他们的服务意识很弱,对于学生存在一种冷淡的态度,最终他们会在安排干部、评奖以及评先等等日常工作中出现了失衡的现象。
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的文化素质不相同直接导致了辅导员自身的服务水平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对于学生交流和沟通所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辅导员的文化底蕴以及知识层次,长久以往的结果就是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知识面宽广以及知识层次高的辅导员在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中能够达到游刃有余的状态,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也会因为和辅导员进行交流进而获得自己身的好处,对辅导员越来越拥护和亲近。相反来看,如果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自身的知识层次比较低、文化底蕴很浅,其知识面也比较窄,这样的辅导员必然不能够和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和交流,甚至会在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中出现尴尬的场面,最终不能够和学生十分亲近,如果这一个类型的辅导员老师对学生采用一种家长式的说教,学生会对其敬而远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对策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老师,在进行思政工作的时候要求我们必须要用一种教育规范的思想来树立一种服务和认识意识,必须要做到以德育人,对于高职院校辅导员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对待学生的服务意识弱、做事不公正、工作不到位以及工作认识不高等等很多具体类型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辅导员自身思想认识问题而导致的,然而,想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老师必须要提升自身的认识,从辅导员自身重要性以及多重角色这两个方面上将自身认识提高。作为学生思想领域中的解惑者、生活领域中的服务者、心理领域中的开导者以及行为领域的传道者,辅导员工作的情况和质量不仅仅关系到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提升自己的全面素质,更加关系到了整个学院甚至学校的声誉,最终也就关系到了事业自身的良好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只有认识到了自身工作具有的多重性,并且努力的去实践和探索,才能够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公正办事。将自身的认识提高,辅导员的职业道德也就达标,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对辅导员进行拥护,这是辅导员思政工作良好进行的重要条件。
三、结语:本文中,笔者主要从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艰巨性以及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对策这两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艰巨性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加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寄托者,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老师自身的素质十分重要,我们只有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质,才能够为学生做一个表率,使学生更加亲近自己。
参考文献:
[1]邹茹莲.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究――辅导员、班主任、班导生、导师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思考[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2]朱光钛. 扎实工作 努力推进学生宿舍社区工作上新台阶――集美大学学生宿舍社区中心创省级“文明学校”工作纪实[A]. 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 2007.
[3]程硕,李万隆. 新时期高校师德问题之浅谈[A]. 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08.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1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着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关系着学生的德行,但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思政工作本身又是一项十分枯燥乏味的工作,不大被学生接受,效率也普遍较低,如何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活动为有乐趣的教育活动,是摆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审美特征,找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去发现思政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存在着的美的元素,让学生快乐的、主动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整个过程中,以期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增强鉴别能力,使学生快乐健康的得到教育,得到发展。
一、当代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名工作在思政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据1年多的工作经验,结合研究生期间所学的美学知识,我认为当代的大学生普遍具有以下的几个审美特征:
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由高职学生和五年一贯制学生构成,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年龄偏小、知识面窄、基础较差、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在接受知识时缺乏正确的判断标准,缺乏分辨能力。因此,在进行思政教育的时候,由于从事思政工作人员的能力有差异,有些方式和手段不被学生接受,由于方法不当,学生出现了抵触情绪。另外,受外界的影响,学生之间盲目攀比成风,有些学生为过于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如何利用学生的审美特征,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美学有着密切的关联。美育是培养学生美感,鉴赏美,创造美的主要手段,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合理的运用美育手段,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使学生更加愿意接受,更加乐于接受,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的落到实处,达到开展思政教育的目标,最终实现把学生培养成才的目的。
1、从美化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
校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美化工程,是学院建设的头等大事,作为学院从事思想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有必要极力提倡为学生创建一个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和谐、团结的校园环境有待师生共同创造,按照既定的目标团结奋进,增长建设美好校园的动力。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院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可以从另一个侧面凸现学院的精神风貌。我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武陵山区,毗邻美丽的峡谷公园,周边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学院所在地重庆市黔江区本身也有着十分的旅游资源,学院的领导十分重视美化校园环境,学院总体布局合理,校内风光良好,为学生在校愉快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保障。同时,学院还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我院秉承“乐山水,化人文”的校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由学生申请成立了各种提升学生自身能力的各种社团,如今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各个社团运行良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各种活动中得到了提升,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2.充分调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提升从事思政工作自身的能力
作为从事思政工作一线的工作人员,其自身的知识能力和道德水平对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事思政工作的人群更应该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我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思政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技能,一方面加强理论学习,尤其是在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都采取集中学习的方式,在学习的时候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将学习的成果进行经验交流,促进大家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注重技能提升,我院十分重视思政工作人员业务技能的提升,在学院举办辅导员、班主任技能大赛,主要的环节有:辅导员特色工作展示、班情熟知、案例分析等,在辅导员特色展示环节主要就是给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工作方法的平台,让其他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促进工作方法的改进。迄今为止,我院已成功举办两届辅导员、班主任职业技能大赛,思政工作者在大赛中学到了知识,提升了工作技能,这一方法措施不仅得到了学院的肯定,还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3.树立榜样,树立典型,在学院有效的开展启迪、感化教育
由于高职学生自身的从众模仿心理,在学院树立积极的典型人物和学习标兵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十分注重学习标兵的宣传工作,在学院每个月都评出“每月之星”,这些标兵都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在学院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当选的“每月之星”动力更足了。没有当选的学生干劲更足了,都在极力努力争取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目前,我院已形成了良好的“赶比超”风貌,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更多的优秀人才,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树立了正面的形象,树立了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明星。
4.宣传教育要不断的更新方法和手段,尤其是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多媒体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些学生不敢和老师当面说的话,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建立QQ群和班级微博,更加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在依附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一些问题,我院十分重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我院百度贴吧、校园BBS、学院的微博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学生通过互联网反映问题,通过互联网互动,通过互联网自由自在的交流。如果刻意的去控制学生的思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敢说、愿意说,从而用真心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最真实的想法。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思政课 特点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08-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方向迅速推进,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生,与其他传统的综合型、研究型、学术型高校不同的是,应对型本科院校主要是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应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应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思政课教学的特点
2.1 教学内容的创新性
建国以来,全国高校实行统一的课程教材管理体制,课程教材品种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不够,尤其是难以及时反映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
因此,在从我国高等教育实际出发的前提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政教学工作应紧密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出彰显时代特色的,满足大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这是开展教学的必要前提。此外,应用型本科的建立,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为地方经济服务,因此思政课教学应关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内容中溶入地方特色,凸显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创新性。例如,重庆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其内涵的丰厚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2.2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首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不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知识积累的程度相对较差,这对上好思政课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学生思想上重视不够。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日益加快,各种思潮跌宕起伏,大学生在众多的思潮中受到了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也趋于功利化,使他们更加看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各种等级证书的获得,从而忽视了学习知识与加强自身修养的统一。
因此,教师应结合应用型人才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做到因材施教,主动发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将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结合相关内容进行逐一梳理,用马克思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辩证分析;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特色也融入思政教学中,使专业学习与人文素养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思政教学的实效性。
2.3 教学方式的多元性
思政课教师也要深化对思政课的认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选择性地采取专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辩论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增强德育的效果。
“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方法的选择实现多元化和最优化组合,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突出本课程的实践性,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去落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路线,在教学中,思政课教师也应注重这个规律,突出“实践”与“应用”,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去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4 考核方法的全面性
据了解,当前高校的思政课考试大部分是采取闭卷、开卷或者是半开卷的方式,学生被动参与到考试之中,考试内容也是客观性题目居多,无法很好的考察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应创建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上,应增加对学生平时行为考核的权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在考试方法上,将教师全权考核改变为教师考核与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结合起来,将各自的考核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平时成绩;在考试的形式上,应将社会调研、论文、笔试都纳入考试范围,适当减少死记硬背的客观性题目,加大案例分析和材料分析等主观性题目的比重,从考核单纯的知识记忆转移到对知识的理解上来,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5 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
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明显加大,但仍存在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中青三代教师中,多数是青年教师和部分老教师,中年骨干教师严重缺乏;其次,职称和学历不合理,高级和中级职称较少,助教级别较多,教师教学水平存在很大差异;最后,缺乏一定数量的学科带头人,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水平与其他院校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优质的师资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为思政课教师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如成立教学督导组,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学习小组,加强对教师教学情况的指导。其次,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进修与学习,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学历和学位层次,造就大批思政课骨干教师,并从中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成为学术带头人。再次,应以优惠的政策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一支稳定且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思政课师资队伍。
3 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思政课的作用
>> 新形势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的德育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析 新形势下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进高校学生公寓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年轻辅导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校园网面临的安全挑战与应对策略 略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旅游院校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信息化新形势下检察举报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浅议新形势下创先争优活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中职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赵东云")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正面临许多挑战。我们应该正视问题、寻找症结、积极探索,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利用各类资源,切实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找到符合实际、灵活高效的思政教育之路。 【关键词】思政教育 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5-0157-03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青年学生的教育培养工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寄托于青年一代,未来世界的竞争其实就是青年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思想政治教育担负塑造青年学生灵魂的重任,目前全国各大高校面向本专科生均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且安排了大量的学时,内容也相当丰富、全面。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不断探索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培养大批合格的祖国建设人才做出了有益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极大挑战,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不能不引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 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由闭塞走向开放,经济由迟滞走向蒸蒸日上,文化由沉闷走向繁盛,生活方式由单调走向多样,与此同时,新观念悄然而生,新事物不断涌现,社会生活出现贫富距离拉大、道德滑坡、社会矛盾突出等现象,这一切,不断折射到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上,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得不面对的各种挑战。
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信仰动摇
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随着国门洞开,各种思潮不断袭来,各种文化在神州大地上相互交流、交融、碰撞。多元文化为青年学生带来更为开阔的视野,但多元文化也必然带来多样的价值观念。青年学生的思维尚显稚嫩,对价值目标的追求并不明确,对世事万物的理解还很不充分,面对由多元文化带来的内容各异、表现纷繁的多样性选择,他们时常难以把握,难以做出正确选择。同时,在西方“淡薄意识形态”思潮影响下,他们的信仰发生动摇,对未来充满迷茫,内心备受煎熬。
2.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冲击
信息技术的革命化飞跃,使新媒体时代向我们扑面而来。当代大学生已普遍使用和接触手机博客、微信、QQ群、虚拟社区、人人网等,这些新型媒体工具在为青年学生提供即时的新闻资讯、便捷的通信联络手段的同时,也将各类或优或劣、混淆杂乱的东西带入校园学子的视野。大学生们的交流日益社会化,社会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在学生们的思想上得到即时反应。学生的控制力较弱,明辨是非能力有限,很容易接受负面影响。
3.学生思想道德出现滑坡
过去30多年,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精神文明建设并没有跟上,社会道德出现滑坡,校园早已不是一块净土,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也深受社会影响。不少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淡化,其行为功利色彩浓厚;一些学生不讲诚信,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一些学生不尚俭朴,消费过度,甚至以奢侈为荣;有的学生利用互联网传播不负责、不健康的内容,甚至涉嫌网络欺诈,不以为是反觉自鸣得意;有的学生效仿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热衷于搞小圈子,拉关系、走后门,对圈内人不讲原则,不讲正义,对对手则睚眦必报,不讲团结……凡此种种,都表明当今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出现严重下滑。
4.思政课教改进展不大,教学效果不佳
尽管思政课教学改革已呼喊多年,很多教育工作者也一直在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而言,
思政教改之路并不顺畅,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性没有较好体现,学生参与面较窄,参与激情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就业压力大,职场上需要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因而学生比较重视“更实惠”的专业课学习,对思政课则视为累赘,普遍缺乏学习热情。同时,与高校思政理论课相配套的社会实践性课程也因种种原因流于形式,难副其实。
5.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创新能力偏弱,人文素养缺乏
尽管素质教育已实行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学生们忙于应付各种考试,课外活动极少,阅读面非常有限,习惯于从书本中寻觅“答案”,创新能力不足,遇到问题手足无措,言行常显幼稚、偏激,缺乏理性思考。十多年来,高校门槛日益降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倾向,因此,大学生整体素质偏低,大学生的文、史、哲等人文知识大多匮乏,人文素养亟须提升。
二 关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与对策
上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的出现,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考验。我们唯有知难而上,认真剖析问题,深入思考,寻找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去疴治病;唯有结合实际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才能摸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青年成长特点的思政教育新模式、新途径。
1.坚持以为指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前进的方向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要有拨云去雾、守卫蓝天的勇气与责任,这也是思政教育工作者自身政治坚定性的应有表现。
2.充分利用新型媒体,创新思政工作平台
新媒体由于多元性、交互性强、方便快捷等特点而备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占领这些新领域、新阵地。要善于充分利用新媒体搭建思政教育平台,积极宣传主流文化、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这一平台阅读、收集和传播大量的资料和信息,了解社会舆情,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使思政教育更具针对性、预见性;通过这一平台,更便利了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有利于师生间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沟通、探讨,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从而使思政教育从有限的课内延伸至无限的课外,使思政教育工作根植于青年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
3.加强对思政课师资的培训
著名思想文化史专家张岂之先生曾说:“高校的文化品位应体现在教师和教学科研中。”搞好思政课教学,师资是关键。对思政课师资的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既要注重培养提高思政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要注重对形式政策的学习。教师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更要有创新的思维,要培养一批既善于理论教学,又善于解答学生实际问题、思想困惑的师资队伍。思政教师要善于从理论高度解读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善于剖析新现象、新事物、新矛盾,善于阐述一些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其二,进行人文知识培训。思政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还应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对思政教师进行人文知识的培养,可以开阔教师视野,使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话中寻找到更多的情感切入点,这对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大有益处的。其三,除对教师进行课件制作技术、常规教学应用软件的使用和网络运用培训之外,还应特别注意提高教师的新媒体运用水平,使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切实加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若要打破思政课沉闷的教学氛围,必须在两方面下功夫:一要必须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整教学结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讲授史纲课时,加入了一个环节:课前5分钟的“热点解读”,让学生担任主讲,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解读。由于这些问题多为学生关心的问题,因此,学生反应积极,课堂气氛也很容易就活跃起来了。二要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地域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应该且有必要引入思政课堂,这些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生感到亲切,更乐于接受。譬如笔者在讲授史纲课关于的正面战场时,引入“大蜀山抗战”,70年前惨烈的大蜀山抗战,就发生在本校对面一座小山上,遗址仍存,学生听课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
5.积极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
高校思政教研室和各相关部门、处室应进行密切合作,制定符合实际的实践性教学计划,明确步骤,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使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社会,了解经
济、社会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思政部应与校内外的社团进行合作,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比赛,使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增长见识,提高技艺,锻炼才干,提升综合素质。
>> 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与师德培养方式的创新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新模式探索 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构建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安徽的探索 完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多维思考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构建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 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分析 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研究 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与探索 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地方院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师德建设活动的内涵与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浅谈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人才培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构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徐锋,安祥仁.近年来高校师德研究述评[J].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81.
[5]田建平,王娟.论高校师德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243.
[6]钱奕忠,李学斌,李显扬.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创新是的培养方式[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