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30 02:40: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科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文名称:Geo-Information Science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560-8999
国内刊号:11-5809/P
邮发代号:82-91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6
期刊收录: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1.1期刊选择与列表随着地理学中传统的地图学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以及实际应用对工具需求的驱动,RogerTomlison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即GIS,或称GISys)概念并开发了最初的应用系统。几十年来,通过对GISys的延伸和扩展,逐渐发展形成了地理学中一个新的分支学科领域—GISci[19]。狭义的GISci以空间数据管理(包括空间数据模型)、空间分析、地图可视化为核心研究内容[19,20]。由于GIS先天的跨学科特点与工具特点,GIS与遥感、测绘等学科,以及计算机科学紧密结合,并在地理学乃至地学中的其他各种分支学科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因此,广义的GISci同时包含了狭义的GISci在这些相关学科中的延展。本次调查问卷中所列出的国际学术期刊一共有55种,不仅包括以狭义的GISci研究内容为主的期刊(如《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graphicalInformationScience》、《Geoinformatica》、《TransactionsinGIS》等,参考了Caron等(2008)所调查报告[18]),同时还包括了经常发表GISci方法研究及典型应用文章的一些地理学综合期刊(如《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ProgressinPhysicalGeography》等),以及一些学科相关性强的期刊(如《EnvironmentalModelling&Software》、《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等)。此外,部分近年创刊、或是我国GISci研究人员可能更为熟悉的GISci相关期刊(如《GeoscientificModelDevelopment》、《AnnalsofGIS》等)也被列出。本次调查问卷中列出的期刊按刊名字母排序,在列表的末尾留出空间供被访者给出其认为是被遗漏的GISci领域国际学术期刊。调查问卷中,我们选取一份期刊(《JournalofGeographicalSystems》),将其在期刊列表中重复出现一次(不在同一页面),供被访者进行重复评判,以此方式来评估所回收问卷中被访者为期刊分级的重现性。1.2期刊等级本次问卷调查中,被访者可对每一期刊从下列5个等级中择一作为评判:1—位于GISci领域国际学术期刊中的前15%;2—位于16%~50%;3—位于51%~100%,该期刊中的文章经有正规的同行评议;4—该期刊中的文章常常给读者以未经过正规同行评议的感觉;N—被调查人因不熟悉该期刊或者其他原因无法给出评价(该等级在Caron等的调查中没有,为本次调查增设)。
2被访者的选取
本次调查将被访者设定为中国(含港澳台地区)范围内,在高校或国立科研单位工作、职称为教授(研究员)或副教授(副研究员)的GISci领域科研人员。设定职称约束主要出于如下两点考虑:①总体而言,具有较高职称的科研人员具有相对较长期的科研经历,通常更了解本领域国际学术期刊的总体情况;②如果将被访者扩大到较低职称的科研人员或研究生,被调查的群体则可能过于庞大、且内部不同亚类间的群体规模相差过大,难以保证回收问卷的样本代表性。进一步假设科研人员如果近年来参加了GISci领域的一些国内外主要学术会议,则说明其科研活动较活跃,更可能对本领域国际学术期刊有较好的了解。据此,从2012年国内举办的GISci领域两次主要学术会议(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Geoinformatics国际会议和西南交通大学举办的“中国地理信息科学理论与方法学术年会”)的参会人员列表中选取了问卷发放对象。之后,通过互联网搜索,增补了一部分未能被上述问卷发放对象覆盖到的主要科研单位的本领域学者,以保证问卷发放对象的单位在地域分布上尽量覆盖全国各省、直辖市和地区。最终确定了129位问卷发放对象(其中内地87位,港澳台共42份)。
3回收问卷的结果及分析
3.1问卷回收的基本情况于2013年7月18日以电子邮件方式逐一向被调查人发放了问卷,2个月后共计回收了37份问卷(其中内地31份,港澳台共6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28.7%。3.2调查结果逐一统计了调查问卷中所列出每一份期刊的非“N”级评判数,以此计算被访者返回的该期刊评级的均值,排序得到本次所调查的期刊在我国本领域科研人员心目中的排位(表1),结果显示《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graphicalInformationScience》(简称《IJGIS》)在本领域无可争议地排名第一。将所得的期刊评级序列按照2.2节所述等级划分对应的期刊数比例进行了最终评级,结果显示(表1):等级1(前15%)期刊为《IJGIS》等8份期刊;等级2(位于16%~50%)期刊为《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等20份期刊;等级3(位于51%~100%)期刊为《ProfessionalGeographer》等27份期刊;由于返回问卷中期刊评级均值最低者为3.18,因此没有期刊被归于等级4。3.3讨论本次调查结果与Caron等(2008)问卷调查评级结果相比,对《IJGIS》期刊在本领域排名第一、《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RemoteSensing》属于本领域前15%期刊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同时也有不少的差异(表1):(1)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为前15%期刊的《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AnnalsoftheAssociationofAmericanGeographers》、《IEEETransactionsonGeoscienceandRemoteSensing》、《LandscapeEcology》、《Computers,EnvironmentsandUrbanSystems》等5种期刊在Caron等(2008)调查结果中属于等级2的期刊。《ISPRSJournalofPhotogrammetryandRemoteSensing》期刊在Caron等(2008)调查中未予列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为前15%期刊。(2)在Caron等(2008)调查结果中显示为前15%期刊的《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Computers&Geosciences》、《TransactionsinGIS》、《Geoinformatica》、《Geomatica》等5种期刊中,前4种在本次调查结果则显示为等级2期刊,《Geomatica》在本次调查结果中归属于等级3的期刊。将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与ISI的SCI/SSCI期刊影响因子相比照(表1),至少有如下几点发现:(1)总体上,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为越高等级的期刊,越普遍地属于SCI/SSCI期刊。前15%期刊均为SCI/SSCI期刊;等级2的20份期刊中仅有1份不是SCI/SSCI期刊;等级3的27份期刊中则有9份不是SCI/SSCI期刊。这说明目前SCI/SSCI期刊较好地覆盖GISci领域的国际期刊。(2)SCI/SSCI期刊影响因子尚不能较好体现GISci领域国际学术期刊的等级。据ISI的2013年度JCR中的期刊影响因子,本领域排名第一的期刊《IJGIS》,其最新影响因子(1.613)不但明显低于本领域其他7份前15%期刊的影响因子,也低于本领域等级2中一半期刊的影响因子,甚至低于3种属于本领域等级3期刊的影响因子,以5年影响因子或2011年期刊影响因子(较2012年期刊影响因子有较大差异)来衡量,也有类似的现象。
4总结
1简介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的发展
1.1关于概率统计学
概率与统计是一门从数量方面研究随机现象规律性的数学学科,概率与统计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及部门。概率统计学的运用及其广泛,随机事件的研究结果对于当代各类数据分析整合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概率与统计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其研究的难度较大,概率与统计的结论得出往往建立在大量的实验与实践基础上。作为一门应用型数学学科,其广泛性必将为未来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而其自身研究条件的局限性,尤其是实验条件的不足,将直接影响到未来自然科学发展,也势必会减慢人类在科技创新之路的发展进程。
1.2关于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主要包含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其中,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在信息科学中占有主要地位,而计算机理论是数学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信息科学的兴起直接带领人类走向了信息化时代,对于人类文明的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信息科学发展到今天,其作用已经不仅仅针对于学科本身以及信息行业,在信息化趋于高度发达的今天,将会为人们的生活带来质的飞跃,对于不同的行业领域,都将有信息科学的推动,信息化带来的是未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飞速前进。而信息科学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数学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对于信息科学的发展也不例外,只有从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才能帮助信息科学走上更加成熟更加美好的未来之路。
2信息科学与概率统计学的内在联系
在信息科学已经逐步成熟的今天,其所包含的各项技术已经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体验。当然,信息科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学科,其技术须有数学理论、数学方法的支持与论证。[1]概率统计对于现代数学更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所涉及的随机规律的研究将更加符合生产生活的需求,而随机规律的运用在信息科学中体现的更淋漓尽致,信息科学的大多数结果都需要建立在庞大计算与实践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对结果的普遍性进行概率与统计的研究分析,同样,对于概率统计学科的发展,信息科学能够很大程度的减少研究过程的繁冗,加速概率统计学的发展和进步。由此可见,这两个科学领域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将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整合研究对于其自身发展以及整个应用型科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信息科学与概率统计学的整合策略
3.1重视对二者探究观念的结合
信息科学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将其应用于概率学的研究探讨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何将二者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首先就要要求在思想观念上将概率统计学与信息科学联系起来。例如,在对于概率统计的研究或者论证中,根据其研究特点将概率统计中的数学模型抽象出来,针对其特点进行信息化的整合,力求将繁冗的步骤简化,减少人力物力的过度消耗。同样,对于信息科学,要在对其先进性进行发展改进时考虑到概率统计的运用,利用概率与统计的结果和普遍性规律对信息科学技术进行改良与进化,使得信息科学在实际中的应用更具有合理性。科学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并且都不是单一存在的,只有建立起学科间穿插研究、互相渗透的观念,才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中更大程度的的实现多样化,挖掘出自然科学更大的潜力。[2]
3.2重视将整合后的理论用于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而实践才使得理论具有意义,这句话对于各个领域,尤其是自然科学的探究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概率统计与信息科学的渗透发展,仅仅局限于“敢想”是不够的,在充分的思考后,要将想法勇于实践才能真正的实现二者的结合发展。而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不知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支持,还需要对环境因素、人为操作因素、结果预估等等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在推行到实践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把控每一个环节,抓好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赋予学科间渗透结合更完整的意义。
3.3重视对实践结果的推广
成熟的技术需要进行推广才能创造更大的效益,众所周知,概率统计学的研究过程面临着庞大的实验数据,要将这些数据分析并不是人力所能承受的,这就需要在对此学科的研究中大力推行计算机科学以及信息科学的技术。将二者充分的结合渗透,研究出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的技术模式,为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都创造出极大的便利,也为其自身技术水平的先进化和自然科学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做出了杰出贡献。
【关键词】电子信息科学 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科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并依据学科的教学体系的结构为基础,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切实做到以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为关键目标,并注重学员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中的现状与问题
1.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方式落后
在进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教学者的教学思想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制于我国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中采取了灌输式的知识教学,以主导性的地位让学员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状态,大部分学员按部就班的按照老师在实验内容上的安排来进行被动学习,学习过程十分死板,在实验中完全根据实验指导教材中的详细步骤模仿式的一步一步操作完成即可的过程,虽然也让学员参与了实验实践学习,并能得到实验原理的结果,但并没有发挥学员的学习实践动手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实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故障,学员在很多情况下则失去了解决能力,这种教学过程是不能与当前社会对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人才需求的发展相适应。
1.2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结构不合理
当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观察性和验证性实验,并没有针对部分理论科学内容进行探究性的实验和设计性的实验教学计划,而对于电子信息科学的实验内容所涉及到的其他学科之间的系统性实验,仅仅通过观察性和验证性的实验并不能有效完成,尤其是对于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要求高的设计性实验更难完成。所以开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多项综合性的实验实践教学,不断完善教学结构,才能提高学员的实验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1.3实践教学评价机制还有待健全和完善
建立健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是有效通过专业性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的结合后的综合型学习情况的考察,这与学员的学习水平的高低是否能充分适应工作之后的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但当前实习岗位和任务分配及管理过程还没有建立起全面而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在学员进入企业单位实习和岗位培训锻炼之后的实习过程并没有一定的规划和目标,过于盲目和任意。另外毕业设计虽然从客观上而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严格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学员为了找工作或者备考深造造成对毕业设计的忽略和不重视,造成部分学员并不能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去用心认真完成毕业设计,致使学员的整体学习能力的评价和考核也失去了根本性的意义和价值。
2 提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2.1 建立新兴的学习技术平台和综合实训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持续建设专业实训室,给专业提供一定的技术平台,来对多门学科课程进行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实训室,为教学者和学员都提供了充分的技术平台支持,来对专业课程的各个项目予以优化和升级,建立学习型课程。近年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不断推广和加强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让学员通过综合实训来完成课程项目来巩固知识体系和提高电子信息科学的实践职业技能。另外,教学者要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来制定可行性的实训计划,让学员在实训中提高自我实践和自我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实践技能水平。
2.2加强构建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
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的发挥,并将这种作用贯穿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让学员通过实践不断提高专业学习技能。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来讲,学员在学习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备对实践操作训练能力,不断通过实践教学的引导和学员的自主实践训练,完成对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化和理解,从而掌握和应用到今后的工作需要中。因此教学者要根据教学情况,创造必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
2.3通过电子竞赛提高学员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应大力提倡和支持学员科技创新活动。学校可建立开放实验室,让学员自主动手去大胆发挥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电子创新的实验操作;还可以成立有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组织协会,展开电子科技创新的比赛和活动,还可在假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者,要鼓励学员多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作和相关社团活动。电子设计竞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提高学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所以学校方也应积极为学员创造竞赛的条件,包括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等的提供,鼓励学员通过专业方面的电子科技创新竞赛的锻炼,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2.4用项目导向法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实践课程
课程教材的内容学习是教学的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学员知识学习的基本参照,为了提高学员的电子实践学习能力,可设计专业实训时,通过引入典型工作任务,再将典型的工作任务转换成一个个实训项目,来激发学员自主动手操作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的实际质量水平,把教学者的理论知识教学与学员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相结合,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有助于学员在电子专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3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需要与时俱进,并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重视学员的自我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优化配合,吸引和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员的专业实践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实践应用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信息和通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ICTs in Tourism)可以简称为旅游通信技术(eTourism)。自从信息与通讯技术(ICTs)被应用于商务管理以来,很多学者先后致力于将通信技术在旅游业中应用和推广。事实上,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旅游业的变革,不仅仅催生了许多成功的旅游商业实践案例,也深刻影响着产业结构的转型。由于通信技术和旅游业同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两大推动力,旅游通信技术的应用引起了旅游研究人员的重视,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表旅游通信技术相关主题论文的增长数量就可见一斑。李君轶等回顾了国内外多年来旅游信息化研究的情况,探讨了旅游信息的本质,并构建了旅游信息科学研究框架,指出旅游信息科学(Tourism Information Science, TIS)是以旅游信息(本质和运动规律)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研究旅游系统中的信息获取、管理、分析、传递、利用,探索旅游信息现象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从学科属性来看,旅游信息科学是综合信息科学、数学、旅游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旅游系统中信息运动规律的典型交叉学科,而且也是一门横断学科。人工智能技术、语义网与本体技术、普适计算技术均为信息技术,其在商务管理学科的交叉研究已经产生了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业务深度分析(Business Analytics)、精准营销(Precision Marketing)等交叉研究领域。旅游产业生态中的酒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旅游目的地管理组织、旅行社、在线旅游服务网站等等旅游企业和组织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也应当成为旅游信息科学未来的研究重点之一。
二、Web2.0用户创造内容分析与社交媒体营销
自从马科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全球最大的图片社交分享网站以来,社交网络网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s)――也称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如雨后春笋般汇集了大量互联网用户,并通过人们的社交关系纽带极大丰富了社交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网民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站上状态、观点、新闻,评论和分享照片、视频,还可以跨时间、跨区域、跨文化背景加入或组建自己的社交圈子。许多游客会于旅游前、中、后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主页上出游计划、旅游咨询、旅游感受、游览照片、景点评价等等海量的用户创造内容(UGC)。这些内容会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服务运营商、酒店、航空公司等旅游产业利益相关方形成网络口碑(eWOM)效应。于是,社交媒体营销(SMM)也引起了旅游产业各个环节产品供应商和研究人员的重视,成为近两年旅游通信技术研究的热点。
三、以移动应用为主的通信技术应用
智能手机(Smart Phone)和移动通信网络(Mobile Internet)的发展与成熟让越来越多的网民转向更加便捷易携、实时通信的移动互联网。包括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自然遗产旅游目的地、旅游运营商、酒店等许多旅游产品供应商纷纷开发了移动应用程序(APP),提供电子地图、位置服务、推荐、预订、支付等服务内容,引起学者关注,也有研究关注旅游移动应用的分类、分销渠道、商业模式、市场营销、品牌可见性等内容。将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应用于旅游目的地景区,通过游戏体验增加游客的旅游愉悦程度,也成为旅游通信技术应用的一个新亮点。此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人们对智慧城市的构想。旅游运营商技术接受、技术共同创造的社会联系影响等主题为旅游通信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四、游客行为与游客网络行为分析
通过捕捉和研究游客的行为,可以准确把握他们的真实需求、选择偏好、行为习惯和情感变化,了解他们的旅游产品选择、购买渠道,从而有助于提高用户体验,改善产品设计,并实现更高效精准的营销。这不仅适用于游客的旅游行为过程,也适用于游客的网络行为过程。另外,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的互联网分享行为、旅行社参与的旅游目的地在线学习课程行为成为旅游活动相关方行为研究的新视角。
五、Web2.0背景下的旅游企业管理
通信技术在酒店行业的应用实践引发了诸多研究议题,如酒店应用技术投资回报率(ROI)、关键绩效指标(KPI)、组织在线能力成熟度、在线品牌形象等。一些酒店、航空公司和旅游目的地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开展网络市场营销。对这些网站的建设建议与效果评估也成为旅游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学术研究关注点。
六、结语
[关键词]信息科学;信息技术;旅游;交叉研究;系统综述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13)01—0114—15
1 引言
旅游领域正在经历着一个以商业实践和研究活动为平台的迅猛发展期,对于旅游研究者而言,把握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了解已被研究的内容以及思考未来的研究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国的旅游研究中,针对各种研究主题的综述性研究非常丰富,然而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交叉研究或跨学科研究一词源于192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伍德沃斯(Woodworth)创建的英文形容词: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的),指超过一个学科范围的研究活动。信息科学是一种横断科学与方法科学,在信息科学所涉及的4个方面研究中:(1)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系统、信息获取与处理;(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3)控制理论与工程、系统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与智能系统;(4)半导体科学与信息器件、信息光学与光电子器件、激光技术与技术光学,其中3个方面都与旅游研究在研究对象上发生交叉(如旅游博客数据挖掘、旅游推荐系统),且旅游研究也不断采用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去解决问题(如人工智能在旅游预测中的应用、计算机仿真在游憩行为研究中的应用),体现了交叉研究和跨学科特征。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客观存在,且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
旅游研究一直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吸纳着其他学科的营养;信息科学与旅游研究的交叉与融合为解决旅游领域的新矛盾、新问题和探索新规律、新原理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信息时代旅游发展的产物与趋势。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无论对旅游学术研究还是对旅游业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研究进展应得到关注与重视。
已有关于信息科学与旅游交叉研究进展的综述研究川没有体现出两种研究的“交叉”性,即信息科学研究中有哪些以旅游为研究对象或者解决旅游领域的问题?旅游研究中涉及哪些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应用?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研究者广泛与深入开展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较为全面地阐述信息科学与旅游研究之间的“交叉性”,本文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对该交叉领域最近12年发表的文献进行了搜集、筛选、整理、归纳与分析.以期帮助相关研究者了解这一交叉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深入研究有所借鉴与启发。
2 系统综述方法
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又称系统评价,起源于医学领域,是指在复习、分析、整理和综合原始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研究方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逐步应用于社会学、教育学、图书情报等领域。系统综述可被精确区分为两种类型:(1)定性系统综述,原始文献的研究结果被分析与总结,但未经统计学合并;(2)定量系统综述,又称元(meta)分析或荟萃分析,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若干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统计合并的过程。在某些不强调或较难实施统计学合并的研究领域,直接将定性系统综述称为系统综述,将其作为一种对某研究问题、主题或现象的可获得的所有研究进行评价和解释的方法,目标在于通过一种可信的、严格的以及可审计的方法来提供公正的研究评价。信息科学与旅游科学的交叉研究属于较难实现统计学合并的研究领域,因此本文采用定性系统综述方法,简称系统综述。
本文关于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的系统综述研究包含如下步骤:
(1)确定研究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与分析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现状,本文确定了如下系统综述的研究问题:①信息科学研究中面向旅游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②旅游研究中与信息科学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③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有哪些趋势?
(2)确定文献搜索策略
基于所确定的研究问题,设计如下文献搜索策略:
①搜索工具与数据库:采用Google Scholar、IEEE Xplore、ScienceDirect;
②搜索关键字:采用关键字组合“tourism”AND(“computer”OR“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旅游”与“计算机”或“通信技术”同时出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科学与技术在信息科学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过反复搜索测试,“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作为关键字与“旅游”进行组合搜索,搜索结果能够较为全面地覆盖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实现本文系统综述的研究目标;③搜索的时间范围:2000年之后。
(3)文献搜索
按照上述搜索策略分别在3个工具与数据库进行搜索。Google Scholar显示共有54500条结果(2011年12月22日),其只提供最相关的前1000条;IEEE Xplore(搜索字段为“摘要”)共搜索到46条结果(2011年12月24日);ScienceDirect(搜索字段为“题目”或“关键字”或“摘要”)共搜索到36条结果(2011年12月24日)。
(4)文献筛选
在上述搜索到的条目中,按照表1所示的文献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用于本文系统综述的文献。
表1所示第一步完成后共有512篇文献入选。第二步经过多次逐步细化筛选,最终确定用于本文系统综述的入选文献共245篇,其中期刊论文158篇,会议论文87篇。245篇文献来自106种期刊和58种会议,文献来源分散且涉及领域广泛,有关文献来源、作者等的定量分析结果已另文撰写,本文则侧重对系统综述研究步骤(1)所确定的研究问题的回答。
(5)分析与完成报告
根据系统综述研究步骤(1)所确定的研究问题,对入选文献进行分类、分析与总结。分析结果见下一章节。
为了分别回答问题1与问题2,本文需要将入选文献划分为旅游研究和信息科学研究两种视角,分别简称为旅游类研究和信息类研究。而事实上,当两种研究产生交叉与融合,进行上述严格区分是较为困难的。为此,本如下处理:
(1)按照文献来源所属学科范畴进行划分,如来源于Tourism Management及《旅游学刊》的文献则划入旅游类,来源于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及《计算机工程》的文献则划入信息类;
(2)按照期刊载文的学科范畴划分,如《华东经济管理》刊载旅游类文章,则归为旅游类,《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刊载信息技术类文章,则归为信息类;
(3)按照入选文献的具体内容划分,一些综合性期刊无法直接确认属于哪一类,则阅读入选文章原文,如果偏重人文社会学视角,则归入旅游类;如果偏重信息科学及技术视角,则归入信息类。
由此,经管类、电子商务、地理类等期刊归入旅游类中,测绘类期刊归入信息类中;两类分别含有入选文献147篇和98篇。
3 综述结果与分析
3.1问题1:信息科学研究中面向旅游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
“面向旅游”并不特指专用于或专门针对旅游的研究,而是指其研究问题由旅游领域而产生,或者旅游是其最为典型的应用。面向旅游的信息科学研究几乎涉及了信息科学研究范畴的各个方面,而许多研究领域更是体现了信息科学领域较新及较前沿的研究方向与热点,如表2所示。面向旅游的信息科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主题是应用系统、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移动应用、推荐系统以及语义网与本体等;而Web服务、虚拟现实、普适计算、计算机仿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下面对表2排序前10的研究主题的进展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3.1.1
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指面向各种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PDA(掌上电脑)、电话等使用者的可用人机交互系统,也包含网站(Web)应用系统。本文为了强调移动应用和推荐系统两类特殊的应用系统,在本类研究主题统计中将其排除,另列类别。应用系统研究占据了面向旅游的信息科学研究的较大比重。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科学向旅游研究中进行渗透的最初方式正是其在旅游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另一方面是人选文献中我国研究占据较大比重且较集中于该类研究。
应用系统的相关研究可分为:①战略设计或实施建议,如航空业信息技术应用战略与战术研究,以及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旅游组织实施电子商务的建议;②技术架构设计,如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旅游资源信息服务模型研究;③系统设计与开发,如一种智能旅游行程导航系统,以及四川、山西和赣东北等目的地或区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1.2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面向旅游的信息科学研究较多采用的方法与技术,可将相关研究分成以下几个方面:①推理,即采用人工智能推理技术支撑各种应用系统,如基于贝叶斯网的旅游行程推理;②数据挖掘,如旅游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消费者特征分析、基于机器学习的旅游博客观点挖掘以及数据仓库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③主体(agent),如主体旅游者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并向旅游者进行旅游推荐弛;④评价,如基于神经网络的上海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⑤决策支持,如旅游目的地选择决策支持系统。
3.1.3地理信息系统
旅行活动是一种人地关系,地理信息是设计与开发各种旅游应用系统的重要信息资源,地理信息系统就是为这些应用系统提供地理信息使用接口的重要支撑系统。个性化目的地推荐系统、基于短信服务的餐馆推荐系统、导航系统、位置服务系统、旅游资源监控预警系统以及古建筑信息系统等应用系统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上述“应用系统”主题研究中,几乎所有面向目的地与区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都离不开地理信息系统。有关旅游地理信息系统本身的研究也较为活跃,如雅安市WebGIS(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现研究、基于WebGIS的旅游地理信息系统研发以及泰山三维(3D)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发。
3.1.4移动应用
移动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面向旅游者手持终端(如手机、PDA)的各种移动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相比较于传统的计算机应用,移动应用较好体现了旅游以“人为中心”而不是计算机为中心的理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面向旅游者服务的信息推送与搜索、导航、实时路线及目的地推荐;并向普适计算的方向进行扩展,如手机电子门票、基于全球定位系统的车辆监控与导航以及手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游戏等。除了面向旅游者服务外,移动应用研究还包含面向旅游研究者、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以及旅游企业的旅游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如可通过基于手机数据的散客流分析,对目的地住宿的可容纳量进行估算。移动应用中与位置信息相关的应用也被称为位置服务,如位置信息服务、导航以及实时路线推荐等。
3.1.5推荐系统
推荐系统是为解决互联网“信息过载”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个性化服务,帮助用户从大量信息中发现其可能感兴趣的或者满足其需求的资源,如信息、服务以及商品等,并自动生成个性化推荐。目前,推荐系统在旅游中的典型应用为旅游行程规划,可面向旅游电子商务用户,也可面向互联网用户;可规划旅行的时间、地点以及活动等全套行程规划引,也可推荐旅游目的地、餐厅以及住宿等。推荐系统主要采用人工智能、语义网、移动应用、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相关研究还涉及用户个性语义模型、系统架构设计等方面。
3.1.6语义网和本体
语义网(semantic Web)是传统网站的一种扩展。在语义网中,信息具有明确的含义——语义,人类语言与机器语言之间能够相互理解,机器能够自动地处理和集成网上对于人而言可用的信息,使得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变得像人与人之间交流一样顺畅。本体(ontology)是用来描述网络文档中术语的明确含义及其之间关系的技术,能够实现语义网信息处理的自动化,提高网站搜索的准确性以及网站服务质量。旅游领域是语义Web与本体研究的问题来源与典型应用对象,如基于语义Web与本体技术的旅游中小企业间信息交换、动态生成客户供给的客户关系管理、旅游网站信息系统、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统以及旅行推荐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对旅游领域知识进行本体表达,从而集成对于用户有用的或者满足用户需求的语义信息;其中,旅游知识域的本体表达、行程规划的语义信息推理是实现这些系统的关键技术。
3.1.7Web服务
Web服务(Web services)是Web上数据和信息集成的有效机制,是解决Web上各种应用系统高维护与更新代价的最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Web服务在旅游中主要用于信息集成、交换以及系统之间的互操作。Web服务技术对于旅游目的地管理而言非常重要,能够实现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与旅游企业之间以及目的地旅游企业之间的异构数据交换、共享以及集成。Web技术还是Web推荐系统的重要技术之一,能够获取推荐系统所需的动态与实时的万维网数据。
3.1.8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用于旅游目的地、景区、景点的市场营销。国内的相关研究集中于旅游目的地、景区及景点等的虚拟展示,如西安市360度全景虚拟旅游系统、北京妙峰山古建筑群的网络虚拟漫游系统、村镇民俗旅游资源的立体展示。郑鹏等认为这是一种旅游产品的虚拟试用体验。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则侧重于游客的现场体验,特别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与遗迹,如意大利的PEACH(personal experience with active cultural heritage,个性化体验活动的文化遗产)项目针对提升游客在博物馆对于文化遗产的体验以及马来西亚凯利城堡(Kellie’s Castle)的虚拟旅游原型研发。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还包含了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如十三陵景区的虚拟复原。
3.1.9普适计算
普适计算模式下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由于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应用的发展,普适计算在旅游研究中非常活跃,如一种面向移动终端的基于旅游本体的信息广播与推送方法研究,用以解决传统移动终端对于旅游者需要花费昂贵的“漫游”网络连接费用以及需要主动获取信息等问题;一个面向德国雷根斯堡(Regensburg)游客的移动终端游戏的设计与应用,游客可以通过在空中晃动手机来与游戏中的历史人物沟通,该游戏以一种有趣的方式向游客介绍雷根斯堡的历史。普适计算是我国目前形成研究热点的物联网应用的基础理论与技术之一。
3.1.10计算机仿真
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中面向旅游的研究包含基于概率统计方法对上海旅游服务系统顾客满意度进行仿真以及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对新度假制度对城郊旅游的影响进行仿真等。
3.2问题2:旅游研究中与信息科学相关的研究主要有哪些方面?
旅游研究中与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相关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表3显示本文入选文献中归入旅游类的研究主题共有43种。其中最受关注的研究主题是电子商务、网站评估以及在线消费者行为。人工智能、移动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在旅游中受到了相应重视。旅游网站空间、系统评价、网络营销、应用系统以及正在大范围普及的Web 2.0互联网应用模式也受到了旅游研究的重视。信息科学领域中的某些前沿研究也在旅游研究中得到了关注,如计算机仿真、推荐系统、Web服务、语义网与本体。
进一步对表3各类主题的文献内容进行剖析与归纳,可以得到以下旅游研究中与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相关的6个研究范畴:
3.2.1信息技术对旅游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旅游的影响研究主要包含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与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影响两个方面。其中,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影响又分为现状研究、作用研究、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
信息技术对旅游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传统旅游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上,集中表现于电子商务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新型电子中介(供应商、互联网门户网站、拍卖网站、数字电视、移动商务等)对传统电子中介(计算机订座系统、全球分销系统等)的影响、信息技术对分销渠道的影响。
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主要侧重于旅游企业,如电子商务在北京旅游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土耳其旅行社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爱尔兰旅游中小企业和乡村微型住宿业对信息技术使用情况的分析、南非中小旅游企业对于信息技术使用的状况研究。
信息技术对旅游的作用研究既包含旅游企业整体层面,如信息技术对埃及中小接待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知识管理对于澳大利亚旅游业的作用等;又包含旅游企业的某项具体功能,如信息技术应用对于泰国酒店运营效率的作用;还包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如计算机技术对于泰国古建筑重建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旅游业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相关研究包含:①电子商务的应用影响,如泰国旅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酒店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②网络营销对旅游企业的影响,如互联网广告对旅行社运营的影响;③旅游企业对技术应用的态度,如希腊旅行社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情况与态度;④旅游者对信息技术使用的态度,如游客在度假时是否愿意使用基于技术的信息、影响旅游者使用互联网进行旅游规划的因素。
3.2.2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模式
目前,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模式研究主要集中于电子商务模式、网络营销以及Web 2.0。电子商务模式的相关研究有区域旅游电子商务开发计划研究、旅游电子商务模式现状与趋势研究、旅游电子商务模式以及运营模式研究等。
网络营销是除了电子商务之外信息技术在旅游中最主要的应用模式。网络营销研究多围绕网站展开,如英国农村接待企业网站营销现状研究、塞尔维亚旅游网站网络促销现状和形式研究、美国旅游官方网站网络营销使用分析、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网站的客户需求研究。此外,在线葡萄酒旅游以及在线客户关系管理都是一种网络营销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Web 2.0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受到了旅游领域的高度关注。相关研究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①营销,即基于Web 2.0的网络营销方式,这是目前旅游研究领域最为关注的方面,如Web 2.0对克罗地亚旅游产品的营销作用研究、博客对于旅游市场营销的中介作用;②旅游者行为与服务,如Web 2.0下网络旅游消费行为模式及旅游网站应用研究、基于Web 2.0的用户个性化定制研究以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微博“旅游情感”数据挖掘;③网站分类,如Web 2.0旅游网站的分类机制研究。
此外,面向产业价值网络的四川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推进模式和机制是一种信息技术在旅游中应用模式的有效探索。
3.2.3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评价
网站评价是信息技术应用评价研究中最主要的内容。从评价对象上看,相关研究涉及官方旅游网站、目的地营销组织网站、各国及地区旅游网站;从评价内容上,包含有效性评价、可用性评价、使用分析、功能分析、网站设计、网站旅游本体分析、游客价值以及网站访问者分析等;从评价方法上有调查法、启发式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网站日志分析法、领域本体分析法等。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在旅游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移动应用系统的评价研究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如从用户角度对移动应用进行评价、各种移动旅游者指南功能与可用性评价。
3.2.4信息社会视角的旅游研究对象
较传统旅游研究对象,如旅游资源、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等,信息社会视角的旅游研究对象发生了扩展,如从旅游者的地理时空变化扩展到了在线旅游者行为变化,从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扩展到了旅游网站的网络结构等。
在线旅游者行为研究中最受关注的是消费行为研究,如消费影响因素与满意度、忠诚度与推荐行为、在线分享行为。随着社会网络的形成,在线旅游者的情绪研究得到关注,如通过旅游者在论坛、博客(微博)上的评论分析旅游者情绪,相关方法包含内容分析、统计与语言学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等。一项研究还将旅游者的博客进行了计算机可视化,用来辅助其他旅游者的旅行计划。此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网站的旅游者在线行为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目的地地理尺度的旅游网站空间结构也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主要包含方法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研究有统计方法以及网络拓扑图方法等;案例包含欧洲、意大利厄尔巴岛]以及河北省等。
旅游虚拟社区是社会信息化背景下形成的新型社区,部分旅游研究者对其给予了关注,如针对具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芒果社区网(Mango)的综合性研究。
3.2.5社会信息化下的旅游研究方法
社会信息化下的旅游研究方法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传统旅游研究方法可借助社会信息化背景进行扩展,如网络调查方法扩展了传统现场发放问卷的调查方法;基于射频识别(RFID)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追踪系统扩展了传统旅游者游憩行为问卷调查方法,并提高了数据的精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RS&GIS)技术可提高旅游资源监测的准确性等。
二是指旅游研究方法对于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借鉴。人工智能是旅游研究中采用最多的信息科学方法与技术,其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需求预测,如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西班牙巴利亚利群岛旅游时间序列预测、遗传算法在旅游需求预测中的应用、模糊时间序列及灰色理论在短时间序列旅游需求预测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方法与其他预测方法的比较;②在线行为分析,如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的在线消费者行为数据挖掘;③基于主体(agent)的旅游系统仿真研究,采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多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对多层面、多地理尺度旅游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探索旅游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规律,如基于多主体的旅游空间结构演化研究、旅游者在目的地以及景区范围的动态性研究。
计算机仿真方法与技术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也受到了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具体研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预测,如旅游收入预测;②旅游经济研究,如区域旅游经济系统动力学分析;③旅游主体行为研究,如上述人工智能研究中基于主体的旅游系统仿真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信息科学与地理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作为旅游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或工具,主要被用于旅游资源评价。
3.2.6旅游领域中的信息科学研究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在旅游者中的普及,旅游研究者对移动应用的相关研究给予了较大关注,如上下文适应的移动应用体系框架设计、上下文相关的信息推动服务系统设计以及用于博物馆导游的多媒体技术研究。语义网与本体是信息科学的前沿领域,但由于其对于提升面向旅游者的网络服务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受到了旅游研究者的关注,如用于搜索引擎的旅游域语义表示研究。智能系统作为信息科学的前沿领域,在旅游研究中也受到了关注,除了综述性研究外,还出现了有关智能系统设计方面的研究。
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议与系统结构设计是旅游研究者较为关注的信息技术研究,如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目的地管理系统设计。而其中以我国的相关研究为最多,如赣东北网络旅游信息系统研究、上饶市旅游资源信息系统。
数字旅游是一种典型的旅游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叉研究主题,在我国旅游研究领域受到了关注,既包含了偏重技术的研究,如数字旅游的体系框架,也包含了围绕数字旅游系统建设的保障体系研究,如相关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
3.3问题3: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有哪些趋势?
尽管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在近12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但其仍然属于新兴交叉学科,其发展需要相关学者更为广泛与深入的探索研究。在本节,笔者在对最近12年信息科学与旅游的交叉研究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通过捕捉旅游类与信息类研究共同关注的研究主题(表4),以及基于笔者对信息科学以及旅游研究趋势的把握,找到信息科学与旅游交叉研究中的研究重点,其反映了两类科学的交叉发展趋势,或者研究者们重新认识某些对该交叉领域的发展来讲非常重要的问题。以下分别对它们进行阐述:
3.3.1人工智能在旅游领域的深入应用
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涉及知识表示、自动推理和搜索方法、机器学习和知识获取、知识处理系统、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动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尽管目前人工智能在旅游中的应用以旅游需求预测最为成熟,然而其相关理论、方法与技术并没有在旅游领域中得到充分应用。如何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方法与技术来有效处理与使用旅游数据、信息与知识,深入挖掘旅游者、旅游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以及旅游企业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决策支持,是信息科学与旅游科学交叉研究中较为迫切与前沿的问题。
3.3.2基于语义网与本体的旅游推荐系统
语义网与本体研究是信息科学领域的前沿领域,是海量网络信息之间相互理解的基础。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传统面向旅游者的“线下”服务扩展至“线上”,包含以传统计算机为中心的和以新兴各种移动终端为中心的“线上”服务,“线上”服务质量对于信息时代的旅游者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基于语义网与本体技术的旅游推荐系统正是提升网络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与工具,如何将语义网、本体技术以及旅游推荐系统进行理论、方法以及应用上的有效集成,使其对旅游者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是信息科学与旅游科学交叉研究中的另一个前沿问题。
3.3.3
普适计算与旅游(物联网、移动互联与旅游)
普适计算是我国目前形成研究热点的物联网应用的基础。随着移动终端设备及其应用的发展,传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网络服务扩展至以移动终端一旅游者为中心,基于普适计算模式的连接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物联网以及各种移动应用系统在旅游研究与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重视。然而,无论是普适计算还是物联网,在信息科学研究中都是前沿领域,存在许多未解问题,因此,普适计算以旅游领域为问题域或典型应用,将同时有助于其本身以及旅游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现代化技术;电子信息;应用发展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多个学科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走向现代化是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近年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均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呈现出蒸蒸日上的状态,尤其是在变化剧烈且频繁的今天,国民经济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满足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新需求的办法就是要找到能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策略。
1现代化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概述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自从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开始后,我国对于电子信息工程及其现代化技术的研究增多。虽然我国当今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广泛,但是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在实际应用中属于我国自身的核心技术缺乏,大多数技术要么直接引用国外技术,要么是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核心技术缺乏造成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缺少了完善的发展体系,而如果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则很难在该领域取得一席之地。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蓬勃发展,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加快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才能促进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这种现代化技术研究的主体是电子信息,工具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关键在于如何获取和处理电子信息、如何建设电子信息工程系统等。人类的智慧是无尽的,在实际应用中,电子信息工程已不单单是一种原始意义上的单纯技术,而是根据应用实际,与其他技术或方法相结合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复合型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范围扩大,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现代化技术下电子信息科学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既是电子信息科学自我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时展的必要要求,笔者通过相关研究调查,对现代化技术下电子信息科学发展的现状总结如下。
2.1电子信息科学现代化技术发展方向健康
电子信息现代化技术在新时期的发展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经过调查分析之后发现,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信息处理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随处可见,电子信息处理是时展的重要途径。对于整个时代来讲,电子信息处理关乎着时代的进步与否。在新时期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信息处理和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电子信息技术本身便是一种先进的技术,其出现和应用促进了信息处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时代的发展。
2.1.2信息处理分析的方式方法得到丰富
信息处理是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时展的过程中,信息处理的方式在不断变化,时代进步促使改变信息处理的方法。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方法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为相关部门处理和分析信息提供了多种方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2电子信息科学现代化技术发展存在一些问题
正如上文提到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是时代的产物,并且根据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可以得知,整体是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受传统技术理念的影响
在现代化技术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技术理念的影响,这对于新时期的新技术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使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面临一定的困难,制约了信息工程发展的速度。
2.2.2缺乏相关配套设备及专业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现代化技术的普及是需要一定的现代设备作为支撑的,但是笔者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一些企业内部相关设备比较陈旧,缺乏现代化气息,导致相关部门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迟迟得不到更新,制约了企业信息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另外,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但是调查分析相关部门之后,发现目前很多电子信息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比较欠缺,导致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过程中,现代化技术的应用率不高,制约了电子信息技术的长久高效发展,影响了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2.2.3对外发展张力不足
第一,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足。第三产业的兴起尤其是IT行业的繁荣,致使我国目前从事电子信息工程的企业数不胜数。但是,放眼望去,国内企业大多缺少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目前所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大多从国外引进。技术自主研发能力的缺乏,会导致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竞争力不足,缺少进步和创新的长久动力机制。第二,涉足企业自身发展不完善。很多企业家们都看见了潜藏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商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进入该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这些企业在电子信息工程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由于企业自身发展不健全、专业程度不高,导致两者的适应性和协调性低下。第三,缺少统一的发展平台。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高端的人才和有力的政策支持,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实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平台的统一化和网络化。举例来说,近年来,我国经过试点摸索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政策,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颁证是为了实现我国土地市场的有序运转,土地进入市场流转的首要前提就是完成前期的土地确权。经过入户调查后所统计的农户土地信息需要填入系统内进行备案,确权后的土地流转信息只有公开透明之后才能真正进行下去。但是,就目前所了解到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尚未建成统一的供土地确权入市登记所使用的信息平台,与此相关的探索需要进一步深入。
3电子信息科学现代化技术发展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对我国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那么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相关企业部门应采取何种对策保证电子信息科学现代化技术健康、长久发展呢?接下来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扫清思想障碍
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要实时更新。企业应培养员工的技术创新意识,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多向发展,提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综合性,努力使其他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融合,形成自身的内在竞争力。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充分应用新时期出现的多媒体设备,应用和推广新时期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在不断宣传的过程中,扫清思想障碍,进一步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3.2加大支持力度,完善相关设备
不管是什么行业的公司和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就是政策的有力支持,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现代化发展也不例外。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发展的有力外部力量。因此,我国应针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扶持对策。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不仅仅需要相关部门在制度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在资金投入方面,国家也应给予扶持,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专项资金完善相关设备,更新企业内部的电子信息技术相关设备,为现代化技术的推广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3.3推进人才建设,开展培训活动
当今时展充满竞争,而人才是竞争的根本,在新时期要高度重视人才建设。对于企业来讲,更是如此,在充分调查分析之后,笔者认为企业一方面要开展培训活动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促使其适应新时期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要吸收高素质人才,招聘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发展服务。此外,企业还要鼓励已有员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工作之余加强学习,全面扩大自身知识层面,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总之,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依靠的内在动力是人才的竞争力。只有具备了技术高超的专业人才,才能帮助企业实现技术的突破。这些企业应在进入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之初,认清企业发展动力,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现代化技术越来越成熟,过去的电子信息技术不能满足现代人对高品质生产、生活的追求,将现代化技术广泛应用到电子信息中必然成为现实需要。新时期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现代化技术的支持,这样的形势对于我们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予以足够重视,换句话说就是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特别是在现代化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我们应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正视问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努力促使电子信息工程实现现代化,推动社会实现长久发展。
作者:顾锟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参考文献
[1]万鹏,成峰.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对策[J].电子测试,2017(6).
[2]喻庐荣.探究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要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8).
[3]闵路.探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及保障途径[J].电子测试,2017(7).
[4]杨若蘅.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的探究[J].数码世界,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