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挂职干部总结

高校挂职干部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8 04:34: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校挂职干部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校挂职干部总结

篇(1)

关键词: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培养实践

从高校选派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担任一定管理职务的干部到政府机关、区县及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是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发挥高校科研与人才资源优势、促进政产学研深入结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干部挂职锻炼工作不仅推进了学校和地方的联系与合作、更好地发挥了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而且为广大教师干部提供了难得的学习锻炼机遇及施展才华平台。

一、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既有利于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也有利于干部的培养锻炼和学校事业的发展,对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能够有效保证干部挂职锻炼工作深入开展、收到实效。

1.开阔高校干部眼界,拓展干部培养模式。

通过有计划地选派高校干部到政府机关、区县及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能够使其扩大视野,增加阅历,提高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宏观决策能力。高校干部在挂职锻炼过程中,能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接触尖端的科研项目,提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驾驭复杂局面、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从干部培养角度来说,选派高校干部进行校内岗位轮换、校外挂职锻炼,是干部培养锻炼模式的创新和拓展,能够增加干部多岗位管理工作经验,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实践经验,提升领导能力。

2.推动高端产业聚集,推进校地科研基地建设。

挂职干部促进地方和学校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教育及人才优势,通过高校和地方合作建设政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应用基地、培训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建实验室等方式,积极有效地促进高端人才和高端成果的聚集,以优质平台和创新载体吸引人才、拉动项目,从而实现高端产业的聚集,推进校地双方人才建设、科技创新、政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建设。

3.促进校地合作交流,加速科技成果创新及转化。

高校挂职干部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不断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高校干部可以结合自己在高校的工作特点和特长,发挥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优势,主动与科技、经济综合部门和创新创业载体进行走访对接、洽谈合作、建立渠道,摸清地方的科技发展状况、人才需求情况及产学研情况,进一步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与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合作,加速高校科研成果与联盟的集聚融合,全面促进地方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快实现企业自主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孵化。

4.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培养科技人才服务地方。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根本。[1]地方经济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通过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硕士班、引进国际国内领先的研发机构等方式,促使高校的科教资源与开发区产业资源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地方政府培养和打造一支懂科技、懂产业、懂经济、懂管理的人才工作队伍,推动人才本土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5.创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挂职干部能够为学校和地方政府、辖区企业搭建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联系举办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举办创业大赛、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等活动,促成地方政府与高校进行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的合作,率队组织多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多个就业岗位赴高校进行专场招聘会,提供多种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到地方就业,切实为高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6.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校地合作落地生根。

高校挂职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动高校与地方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原则,围绕新兴战略产业、科技创新载体成立政产学研合作机构,通过建立校地双方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双方互访制度、资源共享制度等长效合作机制,高度整合科技和产业资源,促进校地产业、科技、人才合作更加紧密、通畅、有效,进一步拓宽政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高校干部挂职锻炼现存的主要问题

1.挂职干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在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过程中,存在挂职干部岗前培训、绩效考核、监督管理等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一是挂职干部岗前培训机制有待优化,对即将进行挂职锻炼的干部进行岗前培训,着重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领导艺术培养、工作角色转换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请曾参加过挂职锻炼的干部进行经验交流,促使即将赴任的挂职干部提高认识、增长才干、提升能力。二是挂职干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健全,对挂职工作有效开展、挂职干部工作积极性产生一定影响,亟待设置挂职锻炼干部在挂职期间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挂职干部挂职期间的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考核结果建立明确的奖惩措施。三是对挂职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不够到位,由于高校挂职干部身份存在双重性,高校对其挂职过程缺乏跟踪管理,挂职单位对其短期挂职行为缺乏实质监管,形成了高校和挂职单位对挂职干部监督管理方面的盲点。

2.选派及接收单位配合不够紧密

在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实践过程中,往往存在派出单位和接收单位间配合和衔接不紧密、权限和责任不明确的现象。从派出单位角度而言,高校在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的工作实践过程中,各学院、职能部门往往出于教学科研工作实际需要和单位人手紧张实际情况等考虑,对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工作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为了应付选派挂职干部这项工作,推荐一些专业不对口、与挂职岗位不匹配的同志应付了事;从接收单位角度而言,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接收高校干部挂职锻炼的时间通常为一到两年,由于挂职干部短期内不能深入了解单位基本情况,因此无法让其分管实质性的工作,只能安排部分辅的工作任务,挂职干部较难得到切实有效的工作锻炼,影响了工作能力提升和工作潜能发挥。

3.挂职干部角色转换不够准确

部分挂职教师没有正确认识科技挂职工作的意义,存在自身科研实力不强、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2],将挂职锻炼视作走过场的短期行为,不能迅速转换工作角色、融入工作氛围、打开工作局面。由于挂职锻炼工作和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有显著差异,需要重新学习业务知识,部分挂职干部思想上存在学习惰性,缺乏责任意识,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并适应岗位。部分挂职干部面对新的工作岗位,与领导、同事及群众的联系不紧密,不能准确定位、摆正位置,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4.对挂职干部的关怀保障工作不够到位

校地双方存在对挂职锻炼干部关怀和保障不到位的情况,挂职干部一般都是到异地进行挂职锻炼,在当地人生地不熟,多数存在方言听不懂、生活不适应、工作不习惯等问题,挂职期间也兼顾不了家庭,无法及时解决家庭突况和实际困难,有后顾之忧。此外,现在的挂职工作没有充分考虑挂职干部的期满去向问题和建立健全挂职干部后备管理机制。[3]校地双方要从解决实际困难的角度出发,从日常生活关怀、挂职期满去向两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挂职干部的关怀保障工作,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挂职锻炼工作中。

三、创新高校干部挂职锻炼的实践思考

近年来,高校干部到地方挂职锻炼成效显著,但是距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更加适应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尚有一定差距,亟待更新理念,积极拓展,扎实推进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向纵深发展。

1.高度重视,推进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常态化管理

从高校层面来说,一是建立健全挂职干部管理及考核机制,提高挂职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高校和地方对挂职干部齐抓共管的方式,提升干部挂职锻炼工作实效性。二是通过广泛动员和深入宣传,精心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优秀教师及干部参与挂职锻炼工作,为挂职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人员保证。三是大力做好相关保障工作,精心搭建与挂职干部的联系平台,切实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支持,学校领导要深入干部挂职锻炼地区进行交流和慰问,高度关心支持挂职干部的工作,切实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积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挂职干部将他们在地方挂职锻炼获得的知识和成果充分运用到学校工作中,在干部选拔任用时,将其挂职锻炼的成果及考核鉴定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2.举措得力,提升高校干部挂职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高校党委通过挂职干部专题研讨会、挂职干部先锋论坛、实地调研、编写工作简报等形式,总结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经验和成绩,交流挂职心得,深化挂职干部及校地三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明确今后干部挂职锻炼工作的努力方向,促进干部挂职工作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二是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将关心挂职干部的举措落实到位,高校要与挂职锻炼的干部加强联系,在组织部网站专栏挂职干部工作新闻和动态,建立挂职干部工作QQ群、微信群,搭建挂职干部工作宣传、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及时展现挂职锻炼干部的工作动态和风采。三是大力支持挂职干部发挥高校和地方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发挥高校科技资源优势,推进学校与地方的全面联系与合作,更好地发挥学校为社会服务的职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促进政产学研深度结合,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3.双向选择,促进高校干部挂职锻炼工作规范化发展

高校和地方政府不断探索干部挂职锻炼的新方法,通过运用双向选择的创新方式,既保证了高校教师学科和专业对口,又兼顾了挂职单位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地满足了高校挂职干部和挂职单位的匹配度,显著增强了干部挂职锻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选派挂职干部之前,校地双方通过互访调研等交流方式,了解接收单位对挂职干部的专业需求及拟安排挂职锻炼的岗位要求,高校所推荐挂职干部的基本情况及选派意向,遵照专业对口、择优选派、适才适用的原则进行定向选派,将科研水平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高校干部选送到地方进行挂职锻炼,让高校干部的专长和实际工作需要结合得更加紧密。

4.求真务实,找准高校挂职干部的角色定位

挂职干部准确把握好自己是迅速打开工作局面、实现自我成长的关键。[4]如何找准定位,一是要主动学习,熟悉业务知识,向领导、同事及群众虚心请教,迅速融入新的工作氛围;二是要脚踏实地工作,明晰工作职责,迅速、高效地投入挂职工作,顺利实现角色转换;三是要发挥纽带作用,认真实践,积极推动校地双方沟通联系,促使交流与合作常态化;四是要加强自我完善,提高工作领导力和执行力,善于总结思考,为校地双方的双赢发展建言献策。

参考文献

[1]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N]. 新华日报, 2010年11月18日,第一版.

[2] 李新荣,罗文.科技挂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重要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9):26.

[3] 翟年祥,姜 婷. 我国干部挂职锻炼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求实,2011(02):21.

篇(2)

挂职期间,我主要分管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少先队工作、并负责联系学校。2012年9月以后,由于分管希望工程、青年创业就业、宣传信息、青联工作、保密工作、并负责联系乡镇的副书记尹可茂调任界头镇党委副书记,我又接手了上述工作。

现将个人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1、配合书记做好贷免扶补小额信贷的调研、考察和发放工作。全县共帮助18个乡镇扶持创业青年210名,共发放贷款1148万元,培训创业青年300余人。组织青年企业家参加“保山青年创业市长奖”,3人获奖,1人获提名。

2、配合书记做好“爱心圆梦大学”公益助学行动,及“放飞梦想、圆梦大学”公益助学募捐晚会工作。资助276名大学新生,发放爱心款50余万元。

3、完成第三期北大—台大—云大学生社会服务计划,成立北大

—台大—云大学生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大田坡完小、窜龙完小争取共计10万元“爱心水窖”修建基金、价值2万元的图书和2万元的多媒体设备。

4、参与监督了步步高第三希望小学和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希望小学的修建、落成,积极督促云大EMBA希望小学的筹建工作。

5、圆满完成了书记交办的其他工作和团县委的日常工作。

篇(3)

摘要:高职院校的第一资源是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成为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就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展开了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挂职锻炼;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1-0000-01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从高校毕业生中引进了一大批博士和硕士,这些年轻教师学历高,专业理论功底强,但他们大部分没有工作经历,社会阅历较浅,在教学科研方面基本积累不多,在专业实践方面也缺乏经验。因此,容易出现从理论到理论,授课内容空洞抽象等问题。即使是在学校工作多年的具有一定职称的教师,也大多缺乏社会生产实践经验.特别是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的专任教师,也普遍存在专业实践技能薄弱、知识和技术能力相脱节的问题。教师自身动手实践能力的严重不足造成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实验实训教学很难有效地开展,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因此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成为高职院校管理者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日益受到重视。

一、高职教师企业挂职锻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组织不力

目前,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由学校出面组织的较少,主要由教师个人联系挂职企业后,再向学校申请,学校审查同意后报市教育局批准,在这种情况下,挂职锻炼的范围和目的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年轻教师由于从学校毕业时间不长,社会关系不多,可供选择的企业有时难以达到预想的要求。

2、对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高职学院对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缺乏足够的重视,在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时疏于组织管理,虽然学校和教师所在的部门也对挂职锻炼提出了要求,但要求笼统含糊,不能有针对性的的做出计划和安排。在很多时候挂职锻炼变成了教师的个人行为,如由教师自己去寻找挂职单位,自己决定挂职的岗位,挂职期间工作和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缺乏有效的组织、监控和指导,影响了挂职锻炼的效果。

3、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谁都知道非常重要、非常必要。可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激励的政策和机制,不少学校并没有像对待提高教师学历那样,从政治上、待遇上制定得力的政策、引导措施予以鼓励和支持。使得专业教师只关注自身学历的提高和职称的提升,而不太重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教师参加培训反而少拿不少奖金,去企业有酬劳的顶岗还须向学校交费用,教师参加实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即使参加也只是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并没有纳入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习规划。二是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技能的培训费用较高,目前高校普遍在建新校区,资金缺口本来就大,难以承受高昂的培训费用。

4、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

目前,教师到企业锻炼,首先要填写申请表(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锻炼时间安排,实践目的、拟去实践锻炼的单位及要实践的工作项目),向学校申请,挂职锻炼期间,要填写学院教师企业锻炼考核表(主要内容包括:锻炼时间,锻炼的单位、部门及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教师企业锻炼总结)和学院教师企业锻炼日志(主要内容包括:具体工作时间,例行工作记录其他事务记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检查管理工作缺乏必要的程序和检查考核,即使有也是走形式,因此,挂职锻炼效果受到很大影响。由于缺乏严格的考核,许多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完全是走过场,甚至有人开虚假证明。被动的去挂职锻炼,不能将其与自身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不能主动的利用挂职单位的条件和资源培养和锻炼自己,名义上参与过挂职锻炼,实际上却无任何收获。

二、改革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几点建议

1、要建立健全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由分管教学院领导、组织人事部门、宣传部门、教务处、教学院系部、科研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通过学校中层领导会议、专业教师座谈会等形式宣传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学校组织部、人事处和教务处应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筹管理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开展,随时接收挂职工作的反馈信息,协调教师在挂职过程中出现的教学、科研、挂职之间的矛盾,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选拔机制,在挂职教师的选拔方面,既要突出专业要求,又要选择创新意识强、能独当一面、有协作精神的人进入挂职团队。

2、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学校对于教师与挂职单位联合申报的项目给予配套经费支持,挂职教师为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所开展的前期应用基础研究课题,可申报校级科研基金项目,学校给予优先支持,对校企挂职工作中成果显著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学校应给予挂职教师一定的补助,帮助解决交通、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并根据挂职教师在挂职企业工作量和贡献大小支付报酬,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保障教师挂职工作的顺利开展。

3、挂职教师要积极转换角色

挂职锻炼教师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珍惜机遇、积极开展实践。高校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挂职教师在企业工作的表现、作风和业绩不仅是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更是所在高校对外良好形象的展现。挂职教师不但要工作积极、扎实肯干、勇于创新,而且还应当保质保量地完成挂职任务。另外,由于目前实行挂职锻炼时间相对较短,这使得个别挂职教师容易滋生临时思想,工作中便有了短期行为。因此,挂职教师应深刻认识挂职锻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应当珍惜机遇,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4、要加强对企业挂职锻炼的考核

必须转变观念,克服形式主义。对于挂职锻炼,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搞形式、走过场,领导不会很重视,个人也没必要太认真,如果这样,那么挂职锻炼将毫意义。因此,要想挂职锻炼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必须真心真意、全心全意,克服过客思想,从思想上转变观念、行动上转换角色,真正融入到企业生产实践中,从工作、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自觉接受监督,坚决服从企业的管理。在具体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服从安排,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5、要建立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通过教代会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的各项规章制度,将这项工作纳入专业教师继续教育范畴,作为专业教师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先进评比、专业带头人选拔、出国培训与教学骨干推荐的重要参考条件。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应与学院人才培养机制、教学科研奖励机制、职称晋升定岗机制、选拔任用机制有机融合。应将教师挂职锻炼纳入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成效优异者,应给予相应的精神与物质奖励,并作为职称晋升、岗位晋级、干部选任的优先考虑条件之一。只有切实将挂职锻炼与人才评定、人才重用有机融合,挂职锻炼在高职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及成效才能得以显现。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才能把这项工作真正做好。

参考文献

篇(4)

近日,商丘市举办基层团干部培训班。团省委书记何雄出席并以《提升能力魅力,吸引凝聚青年》为题作辅导报告。商丘市各县(市、区)团委书记及班子成员、团市委机关全体人员、部分乡镇团委书记,机关、企业、学校的团干部代表及大学生村干部50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何雄在讲话中指出,干部培训可以补充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可以研究新问题,应对新情况新挑战;可以统一团干部的思想认识,形成一致的行动;可以训练干部,推动重点工作。按照团中央要求,去年对县级团委、高校、企业、中学中职团干进行了轮训,今年继续在全省广泛开展团干部读书学习交流活动和干部培训。通过培训和交流,总结了“读书+实践+吃苦”出干部的规律;团干部要增强执政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青年工作角度,提出团干部要着力提高介入经济工作、参与社会工作和群众工作的三种能力;针对全省158个县(区)团干部,提出要善于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中找准县域团的工作切入点,要勇于在推动县域团青工作中锤炼过硬本领。

何雄强调,吸引凝聚青年是做好团的各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吸引凝聚青年是由团的组织属性和履行根本职责的要求所决定的。青年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青年不仅是建设的力量,也是变革的力量。一定要站在巩固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高度,紧迫、认真、有效地做好吸引凝聚青年工作。此外,他还强调要在深入了解青年中找准吸引凝聚青年的途径和载体。

何雄要求,要在吸引凝聚青年的过程中提升团干部能力和人格魅力。一是增强能力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必然要求。二是提升人格魅力是吸引凝聚青年的有效方法。他指出了九个提高能力的途径:要在学习中提升能力,要注重在基层实践中提升能力,要在注重创新中提升能力,要在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中提升能力,要在做好经常性工作中提升能力,要在吃苦奉献、克服困难中提升能力,要在锻炼思维中提升能力,要在完成重大活动、工作任务中提升能力,要在独立开展工作中提升能力。要建立读书学习、工作绩效、上下挂职交流、定期培训、内部研讨、考察交流、重大任务锻炼、激励约束等提升能力的工作机制。

篇(5)

关键词:CDIO教育模式;导师制;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57-03

一、引言

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指导教师对本科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进行直接辅导、引导和指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互动式教学制度。自2002年北大试行该项制度以来,各地高校纷纷效仿,使得这一人才培养的辅助模式得以迅速发展。然而在具体实行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教师的指导过程没有任何模式可供选择,致使在教师指导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特长,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地融入到其工作的团队中。

近年来,我国高校积极地学习和研究CDIO工程教育模式,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改良乃至终结废弃的生命全过程。CDIO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此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这包括对学生学科知识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在企业以及社会环境下的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te)能力的培养。CDIO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表达,它的具体目标是为工程教育创造出一个合理、完整、通用、可概括的教学目标,其重点是将个人的、社会的和系统的制造技术和原理相结合,使之适合工程学的所有领域。

在CDIO教育模式中引入导师制教育,即可在导师制教育中形成一个统一的培养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创新型本科教育机制的建立,寄希望以此来解决我国工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显著问题,如重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教育、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

二、CDIO教育模式下的导师制探索

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划分为四个层面: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让学生在这四个层面上达到预期目标。这一教育模式要求学生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对基础知识的较强理解和对多学科的系统观念。目前,由于高中教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非常肤浅,他们并不懂得专业的真正概念。而专业导师可以弥补这一缺失。因而,由专业教师从专业和自身实践的角度向学生讲授所学专业的特点、学习方法以及学科发展方向,让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观,这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CDIO教育模式下,导师制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创造复杂和高附加值的工程系统观念以及培养学生置身于现代团队协作的工程环境中的基本能力。将CDIO模式与导师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需要从学校、学生、教师以及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有效的配合。

(一)加强教师实践环节培养

CDIO教育模式共有12条标准,标准1:背景环境;标准2:学习效果;标准3:一体化课程计划;标准4:工程导论;标准5:设计实现的经验;标准6:工程实践场所;标准7:一体化学习经验;标准8:主动学习;标准9: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标准10: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标准11:学习考核;标准12:专业评估。其中第9和10两个标准都是关于师资建设而提出来的,因此,在CDIO教育模式下的导师制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尤其是对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CDIO教育模式中最重要的环节。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都是在知识传授教学模式下培养起来的,教师普遍缺少工程实践经验,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就要求教师要成为创新者,即要求他们的教学风格更加以学生为中心,要求他们传授大纲中所明确规定的个人、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要求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将行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合在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即“双师型”教师。在这里,“双师”并不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而是需要将两者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进行有机的融合。目前,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我国高等院校教学过程中逐渐地被认可和实施,“双师型”教师也已不仅仅再是高职院校教师能力培养的目标,它也将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培养的最佳途径。

1.挂职锻炼。挂职锻炼本指机关对所属公务员实行的一种有计划的管理活动。大学教师的挂职锻炼则是加快“双师型”师资培养、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校企、校地合作,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挂职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挂职锻炼,珍惜锻炼机会,明确挂职能实际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和业务专长,积极参与挂职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及技术研发活动,熟悉相关岗位的工作规范和业务流程,为挂职单位提供高效的智力支持与技术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了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2.青年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导师制是指为刚走上高校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指定具有丰富教学及科研经验的导师,尤其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等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环境、发展教学技能、培养科研能力。

青年教师导师制应以“双师型”为指导方针,指导教师应通过“备、教、辅、改、查”等各个教学环节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和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避免或减少青年教师在成长初期的摸索阶段。同时,制定合理的监督考核和奖惩机制,真正做到教者精心、学者用心的良性互动,保证导师制的培养质量。

我系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以来,有效地促进了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教学水平的提高及科研能力的提升等各方面的发展,对我系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3.增加工程实践岗前培训。工程实践岗前培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新任教师的“大工程”观,促使教师形成以实践为主导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指导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能熟练灵活地应用CDIO教育模式。

工程实践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安排教师到企业参观、实地考察以及定岗工作,并要求教师了解本行业的尖端技术及人才需求等。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可以使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有的放矢,更具实践性和目的性。培训完成后,培训教师需经过严格的考核方可正式上岗。同时,对在岗教师应鼓励其参加相关行业的短期培训和学术研讨,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沿。

4.完善实践能力考核制度。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导师制,对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工程技术人才的成长规律,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工程师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此,应制定和完善教师实践能力考核制度,参照国家和企业相关专业、工种的政策规定和技术标准,制订教师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的基本标准和要求,组织教授、专家针对典型能力点和能力项目对教师进行达标考核。考核未达标的教师须再进行考核,直到达标为止。未达标前,不得承担新的教学任务。

5.教师自身的学习。CDIO教育模式中的指导教师应充分注重自身的再学习。CDIO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作为指导教师应该首先掌握。为提高指导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来对教师进行能力培训,这里不仅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以及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全面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和水平。

教师自身的学习还应该受到监督,教学管理部门应该要求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个人的工作、学习计划,并把完成情况记入年度总结。这样就可以让教师在每一学年的开始就确立好本年度的学习目标,并在年终对该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归纳和整理,方便确定以后的努力方向。

(二)搭建学生创新能力工作平台

在CDIO教育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教学,这一教学环节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保证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应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工作平台建设,结合导师制,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工作平台的建设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成立由专家、教师、学生干部组成的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应制定相关制度,保证该平台的正常运行。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成员,应鼓励其参加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各种竞赛。

学生创新能力平台的搭建,有效地克服了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了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竞争能力和就业创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CDIO教育模式下的导师制目的是培养技术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广、具有综合工程能力和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工程师。这一教育模式的探索,是结合我系实际,综合利用导师制和借鉴CDIO教育模式的优点而进行的一次有益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该项改革,继续探索两种教育模式的有效结合,争取培养出更多社会需求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综合性工程技术人才。

篇(6)

自1994年5月,新上海大学组建成立后,学校党委对于少数民族工作十分重视,1998年6月学校专门成立了民族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在对待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上,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成才,上海大学与上海市闸北区大宁路街道党工委在多次协商后,在上海市民委和上海市闸北区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6月,上海市第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在大宁路街道正式揭牌成立。

为了使基地的工作规范化、正常化,经过双方磋商协调,专门成立了实践基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分别由大宁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上海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任正副组长,由大宁街道统战干部、上海大学团委及街道有关处室负责人参加的基地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制定基地的工作计划,统筹安排、协调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做到制度化、常态化,原则上利用每年暑期当中大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学校选派十名左右优秀的少数民族本科生和研究生到基地实践,在每期实践中有中期考察,在实践结束后,有总结,保证实践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和得到理想的效果。

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大宁街道不同的岗位上进行实践,锻炼能力。根据个人爱好和专业的不同,参与实践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分别被分配到办事大厅直接面向来访人员,为辖区的居住人员提供便利;也有到图书馆进行实践,对图书进行整理和分类;有文艺特长的同学会为社区居民举办晚会等等。通过一个月左右的实践,使他们在基层岗位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了解到社会与学校的差异,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提前打好基础。

在上海大学和大宁路街道党工委的共同努力下,实践基地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截止到去年,上海大学已有103名少数民族学生到基地挂职。从基地的成立到一批批学生在基地得到锻炼,用社区资源为我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服务,为他们提供挂社会实践的基地,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实践平台,为社区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上海大学——大宁路街道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创建是资源共享、双向服务的好形式,也是区校结合,联手育人,共建文明的好形式。由于实践基地作用的积极发挥,2000年9月,基地被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评为“上海市社区民族工作先进集体”。

2几点思考和建议

(1)社会实践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习惯等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有不少具有民族特色,他们来到高校后,要花较长的时间来适应新环境。特别是对于饮食有要求的民族来说,像清真饮食习惯,我国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十个少数民族有清真饮食习惯,所以在社会实践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是否有清真食堂,或者有条件的地方是否有清真灶。否则,对于这些同学来说,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会错失一些实践机会。像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就坐落在大宁街道,校区里有清真食堂,这就给实践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提供了便利。

(2)社会实践要考虑到连续性、常规化问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因为有其特殊性,在选择社会实践机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所以综合考虑后选择的实践机会相对来说比较少。对于这些宝贵的实践机会,要尽量办成实践基地,能够为后续的少数大学生不断提供实践机会,而且还要慢慢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使社会实践能够更好地发挥育人的功能。

篇(7)

一、围绕服务民生,扎实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就业调研,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上“广探索”。加大调研力度,积极探索就业渠道,从毕业生报到、实习、求职等环节入手,构建形式多样的就业平台。组织人员深入11家重点企业走访摸底,调研征集毕业生见习岗位26个,上半年共招聘岗位72个,求职登记146人次。

二是认真抓好专场招聘,在就业政策上“广宣传”。2月份,会同县劳保局、团县委等部门组织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3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1300余个就业岗位,180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与县劳保局、科协等部门联合举办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岗位需求和就业政策宣传资料600余份,进行求职信息咨询及人事政策法规解答130余人次。

3月中旬,派员参与市局组织的招聘团赴西安、兰州、西宁等地高校招聘我县xx年紧缺急需专业毕业生,共11名高校毕业生与我县文化、卫生事业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三是全面推行聘用制管理,在人事服务上“广覆盖”。根据《泰宁县人事局关于贯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的通知》(泰人〔xx〕83号)规定,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签订《泰宁县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和《人事合同》,同时针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难进难留的问题,为有意向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建功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人事档案寄存、办理档案工资、转正定级、职称评聘、继续教育等全方位人事委托服务。半年来,为我县36家非公企业招聘单位办理人事242人,办理人员交流手续85人。四是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在基层志愿者服务项目上“广实施”。

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精神和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等实施办法要求,做好政策咨询和岗位征集工作。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先后实施了“三支一扶”、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和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等就业项目。共征集上报“三支一扶”岗位16个,实际到位10人。同时,招募3名毕业生到社区服务,招募选调生2名、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人员6名到基层工作。

二、围绕服务大局,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