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习语文的方法

学习语文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03 11:50: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习语文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学习语文的方法

篇(1)

一、做好初中语文兴趣教学的方法

1.提高自身的素养

学生喜欢老师,才能喜欢老师所教授的课程。如果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可能将这门课程学好,作为老师,从接手学生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你。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一手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知天文,晓地理,通古今,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资源。适时的示范与展示,学生就会从心底里佩服你、效仿你,在效仿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同时老师也应该注重自身资源的沉淀,琴棋书画虽不用特别精通,但应该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你展示给学生的舞台越大,学生学习的空间也会更广。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就会产生。

2.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教学,用心帮助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绝不能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而歧视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在课后,老师要经常与学生接触、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生活问题等,指导他们总结知识、改进学习方法。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巨大的调节作用,老师对学生的信任,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这种情感还会激起学生对老师的信赖,使老师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另外要让学生真正喜欢老师,喜欢老师的课程,老师就得真心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帮助、引导、感化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定的目的,收到预期效果。

二、组织活动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组织生动的竞赛或活动,能够满足学生的挑战欲,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常用的形式有:

(1)表演,学生有强烈的表演欲,在课堂上让他们各小组分工改变课文内容,让课文以剧本的形式出现,由学生来分角色表演,不仅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而且巩固了课文内容,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可以用角色演绎的文章体裁比较多,可以是戏剧,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小说。如《范进中举》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胡屠户两次给女婿贺喜的神态动作,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一人物的认识。

(2)辩论,学生之间互相辩论,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让学生们在辩论中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展现自己的才华,同时还可能让老师发现一些新的答案,新的理解。如学习《杨修之死》一文时,可组织一场辩论,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辩论题如下: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正方: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反方: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3)角色换位,有时候可以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比如对于课文中生字的正音,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完成。有些自读课也可以让学生试讲,不过应选择一些行文浅显,结构清晰的自读课文。试讲前,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学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由试讲者自己备好课,写出详细的教案,老师再检查,指导修正不足之处,然后由学生进行讲课。讲完后,组织全班学生互动,从讲课内容和讲课技巧两方面进行做出评价。经过“备课—讲课—评议”的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感。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

篇(2)

【关键词】语文;兴趣;教材;教法;体验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学习兴趣是主动发展的心理基础。因为,有了兴趣,才有更多的自觉。自觉求学,才能得到主动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从如下方面对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进行培养。

一、充分发掘教材的趣味。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课文,其本身就趣味性很强,很有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发掘和利用它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死海不死》这篇课文时,揭示课题前,我形象地描述课文中引用到的古罗马故事:“狄杜处决俘虏”。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了解死海的海水浮力这一特征。在揭示课题后,我利用题目的对立统一特点,设置悬念:既然不会游泳的人掉进这海里,也不会被淹死,那它为什么又叫“死海”呢?让学生自读课文,进行讨论,积极主动地认识死海的海水无鱼无虾无草这一特征。再利用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明确死海的真正成因。最后利用文章的结句与题目呼应的特点,理解题目中的“死”、“不死”与结句“死海真的要成死海了”中的第二个“死”字的含意。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这篇课文时,我利用题目与内容的密切联系,先叫学生将题目这一介词结构拆做两个介词结构来表述。接着问,课文中哪几段内容是写“在烈日下”,哪几段是写“在暴雨下”。课堂上,学生对这类问题也很感兴趣,思维十分活跃。阅读课文时就很认真,思考问题也积极,发言也踊跃。只花了几分钟时间,就弄清了文章的层次结构和作者如何围绕题目谋篇布局、突出主题等问题。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学习知识,学而不厌,兴趣浓厚。

二、适当变换教学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是要因材施教,教得灵活而得法,充满乐趣。《最后一次讲演》和《中国石拱桥》这两篇课文,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时,我采用的是“听——思——议——赛”的教法。先让学生听朗读录音磁带,要求学生边听边打记要点,体会爱憎情感。接着有表情的朗读课文。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竞赛的准备。在分组讨论后,由教师从各组中请一位学习成绩同等的同学到黑板前,进行汇报板演比赛。师生对板演答卷从卷容、速度、准确度等方面进行评议,并排列出名次。在明确写讲演词的要求后,开展写讲演稿、讲演比赛等活动。课堂上,学生乐于参加这样的听、思、议、赛活动,个个动脑、动口、动手、气氛十分热烈。使这篇格调悲愤豪壮的讲演词,学起来也不乏趣味性。而在指导阅读《中国石拱桥》时,则采用“听朗读——记要点——说层次”的教法。重点训练仔细听,记要点的能力。凡此种种,不断变换教法,让学生感到教法新颖有趣,学习就更会积极主动。

三、教会体验成功的乐趣。

篇(3)

一、创设主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堂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文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于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友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在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活动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各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杨,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使学生爱学语文。

四、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篇(4)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学习兴趣

引言:新课标的出现,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学生要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故要掌握更多的知识点,这对学习任务非常重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与此同时新课标同样要求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领悟。怎样才能在繁重的的学习压力之下,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当前高中语文兴趣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毫无疑问,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尚存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学生学习语文,更会对学生了解五千年中华的文化产生很大的影响。经过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经验,笔者发现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错误的教学目的让降低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兴趣。

高中目的是为了在高考时取高分数,从而能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为升学而学习的错误的教学目的,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压力变大,他们盲目地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中,根本没有思考学习语文是为了什么,对语文的感兴趣何在?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学生成了做题的机器,为能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完成任务,这样的语文教学,就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盲目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真实的发展要求,阻碍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发挥。

在过去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仅仅把自己本节课所需要讲解给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完成就可以了,但针对高中阶段的学生的真实发展的需要,根本没有了解到,长达45分钟的语文课堂,一般都是在语文老师的上课声中开始,最后在语文老师的下课声中结束,这种教学方法,最后导致不但但是教师感觉很累,学生最后听得也非常累,教师不能理解学生所需要的内容,学生也不能真正的理解教师所说的各个知识点,因此整体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大。

3.新课改在不断的实施当中,学生普遍反应语文学习越来越难,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降低了。

因为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所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在不断增多,但实际上,新课改中的语文教学,其不是提高了学生所学的难度,而通过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来帮助学生提高对语文知识的了解。但一般的学生看到语文学习课本的变多以后,就觉得高考的难度肯定要大于以往,这种类似的错误观念导致他们的学习任务增加了,慢慢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降低了。

二、提高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措施

1.将学生视为语文课堂主体的地位,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一,在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一个主体。主体是学生,而并非语文教师,教师只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体,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要时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只是停留在完成其所教授的内容上。比如,在进行《陈情表》一课的学习时,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不但需要掌握这节课中所涉及到的相关字词、句子的翻译等等,更重要的是要去掌握作者对其母亲的那一份孝心。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围绕这一主体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这份感情,把学生的感情融入到这篇文章的感情中来,以提高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适当增加一些语文素材,帮助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是一门融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不仅仅让学生去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还要对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来进行的了解,提高学生语文的整体水平。所以,在教学前,教师应该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依据,搜集与之相关的语文素材,于课堂上向学生讲解,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还很强,在课堂上讲些课外的知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3.在教学时应注意评价方法,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学生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尤其是在全班同学面前的表扬,因此语文教师要及时并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表扬,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品尝成功的喜悦。通过表扬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当中,进而增强自己语文的能力。

4.教师通过自身的独特魅力来吸引学生,进而增强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不但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对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有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被教师的个人魅力吸引,而欣赏这位老师的个人美丽,提高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5.将实际和知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各科学科都是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而设立起来的,因此每门学科的开展必须与我们的生活相关。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将实际的生活带入语文课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对于今后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就能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总结

有很多种方法能够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我们必须要以根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为依据来选择恰当的方式,才能最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佩兰.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新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3)

篇(5)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在农村中学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痛心于看到如下场景:不少学困生因为语文学科的滞后而失去升学的机会;语文学科的滞后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语文学科的滞后牵制学生的发展。语文学科让学生学习的是母语,掌握的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知识,培养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学科是学好数学和英语等其他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城市孩子的阅读面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观和游历。他们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浓厚的兴趣。而农村孩子却因为多种原因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基础不扎实。农村孩子的语文学习成绩与城市孩子相比整体偏差。那么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症状表现在哪些方面?语文学困生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能通过怎样的对策来改善现状呢?针对以上问题我作了一些简单的探索。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症状表现

(一)厌学情绪严重,缺乏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学好语文兴趣十分重要,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代教育学》认为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学生发展的任务之一是建立一定的兴趣和爱好。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共同的症状表现之一就是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这样就会使缺乏毅力的学生产生畏难的情绪,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怕学习语文,看到语文课本就头疼。越不想学习语文,语文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差,语文成绩越差就越不想学语文,从而导致严重的厌学情绪。

(二)学习品质较差,缺乏良好语文学习的习惯

农村初中的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存在许多不良习惯。如:上课容易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时不及时记录;课外作业不及时、不认真,甚至不写作业;学习态度不端正。农村初中学生的父母一般知识水平和文化程度都较低,而且还有不少初中生是留守少年,父母外出打工。这一部分初中生更加缺少监护人的严格要求。在升学率的压力下,老师也不会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培养语文学困生的习惯。

(三)自主意识弱,缺少积极主动的热情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农村初中学困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参与意识不强,缺乏积极主动的热情等表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他们习惯于老师填鸭式的教学,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从不积极思考。他们只对结论感兴趣,不愿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去。

二、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不利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困难

农村初中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家长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父母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读书看报。阅读习惯和氛围在农村家庭根本不能形成。所以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或作业,从家长那里也得不到任何帮助,更谈不上家长主动去辅导孩子写作业;有的家长整天吃喝玩乐,对孩子的成长不闻不问,缺少责任心;有的家长缺少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不了,不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耐心引导,而是粗暴打骂;当然还有家庭离异的孩子,破碎的家庭中没有温暖,没有爱,使他们的思想消沉,无心学习。以上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语文学习的情绪。

(二)学校教育的失误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困难

当前的教育仍然是应试教育。由于升学的压力,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身心疲惫。因为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文都是主要的学科,占分比例很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的压力尤其沉重。分数第一的思想支配着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过程只是重视知识的传授。当然也有因为农村教师本身的原因,加上农村信息比较闭塞,很少能接受到教育教学的最新改革动态,导致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些老师教学方法单一而枯燥,对学生缺乏爱心和关心,甚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三)社会氛围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语文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十分迅猛。农村有一部分人小学还没有毕业就外出创业,其中有不少人发家致富,这也会影响到一部分在教室里的学生,让其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观点,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社会上常会有不健康的书籍、游戏机以及网吧等娱乐活动,使一些抵制力弱的孩子不思进取,沉迷于其中,成为语文学习的后进生。

以上原因在农村范围内存在较为普遍,在某些家庭中还会出现交叉存在的现象,所以语文学习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要提高就必须克服不少困难。

三、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困难生的方法和途径

(一)构建书香校园,文化教室活动

环境影响人教育人。要提高语文学习的水平需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校园的布局要有“书香味”。学校除常规的德育宣传阵地外,可以利用学校书画长廊增加有文学色彩的文章、名人名言、诗词佳句赏析和名人学语文的故事等栏目。当然还可以利用宿舍、花圃、走廊、楼梯、食堂,甚至厕所等场所,布置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文化标语,构建名副其实的书香校园。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室更要精心布置。黑板报、图书角和墙壁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

(二)语文教师加强合作,注重利用科学的方法教育指导学生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个人的智慧总比不上集体智慧来得科学,完善。作为同学校同年级的语文老师要加强合作,提倡集体备课,共同出谋划策,构思出适合农村初中,适合本校和本班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语文,还可以组建帮扶小组的活动,优带差,促进整体进步。

(三)和家庭、社会密切联系,形成教育的合力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作用 策略

在我的教学实际中,坚持教师是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激发一种自我完善的学习欲望,由“要我学语文”转变为“我要学语文”。

一、发挥学生学习语文主体作用的思路

1、坚持“我要学语文”的学习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要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即内因起主导作用,任何教学活动必须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个性与创造力,走向自主学习,变传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2、发挥学生自我学习,挑战困难,完善自我的学习语文动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坚持发挥学生自我学习、自主学习的原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让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是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发展。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客观上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教学冲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挑战困难及解决困难的能力,以达到最强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的学习意志达到至强的境界。其次,创设“竞争机制”完善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竞争,也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

3、树学习榜样,使学生学有目标。

以好学语文的学生的思想、行为、成绩来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品德和学习心志,这就是教学中的榜样教育。榜样教育要达到不同的教育目标必须选出不同的榜样,可以根据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方法等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定不同的榜样对象,对象可以是伟人、英雄人物,甚至是全班中的任何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榜样教育要抓准时机,及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情感,引导到实际学习行动中。总之,只有激发学生内在学习榜样主动性、积极性,使他们内心感到学有榜样是必要的、有益的、有价值的,真正达到学有榜样的作用。

二、具体实施策略

1、制定学习语文的目标

培养班良好的学习风气,必须要求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包括班目标和学生个人目标。一般地,班目标是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积极和谐的班学习语文气氛。因此,班目标必须班内每位学生参与制定,共同奋斗,完成目标。例如:一学期班内出版多少期语文报,出几期墙报,由谁负责等。

学生学习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即学习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且目标的内容可包括学习成绩目标与学习意志目标(即人生目标),过去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定学习目标时,往往忽视意志目标的培养实施,因此意志目标的培养更是高中阶段指导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方面。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意志

学生学语文良好的学习品质、性格包括:(1)有自信心;(2)有恒心、意志坚强;(3)有热情与执着追求;(4)有自控力与创新精神;(5)良好、健康的心境与积极乐观人生观。

培养学生学语文良好的学习意志并不是一蹴而就,这是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例如: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有恒心,首先要学生意识到自己学习中缺乏恒心,鼓励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约束自己,培养坚韧的学习意志,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恒心的人,如果你学语文的某个方面学不好,先找原因,不要盲目下结论,否定自己,相信付出定有回报。

3、教给学生适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任何的教学都是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的,再加以强化训练。语文学科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1)预习的方法;(2)听课的方法;(3)课后作业完成;(4)巩固复习训练与积累。

例如:语文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阅读学习可分为默读、朗读、精读、略读等,因此指导阅读必须指导学生从不同阅读目的出发,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教师培养学生默读能力,就必须介绍默读的作用,指导默读的方法,让学生从练习中掌握默读这一阅读方法。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因学科不同的方面而各有特点,但总的来讲,学习的习惯有:(1)课前预习习惯;(2)课堂上做笔记的习惯;(3)课后复习习惯;(4)分析、比较、综合的习惯;(5)质疑探究的习惯等等。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必须靠持之以恒及一点一滴积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每一个学生全程投入,以恒心作舟,以刻苦导航,以勤奋作桨,才能养成良好学习语文的习惯,到达成功的境界。

篇(7)

关键词: 自觉性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被动应付的现象一直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这种局面造成的结果是老师上课上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但教学效率不高。为改变这种现象,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动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生态。如何基于教学实际,厘清中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原因,从而让自觉性成为一种习惯是笔者思考的重心。

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其外在表现为热情、兴趣等,内在表现为责任心、职责意识等[1]。没有学习目标和动力,往往导致学习被动,因为学习差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相对而言,中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一般和我国的教育制度、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及自身因素密切相关。中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不能也不应该全部归因于学校教育,它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需要全社会积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合力。教育者如何基于学生发展实际,基于学科立场,从“可为”的角度寻找解决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理应成为当下教育者的应有责任。

一、沟通思想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一种情况,学生因为敬仰某一位语文教师,从而喜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语文学科。既喜爱听这位语文教师的讲课,又乐于做这位语文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既喜爱阅读,又喜爱写作,而且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这正是古人所讲的“亲其师,信其道”。从对学生心理活动的研究中可以发现,凡是平时受到语文教师关心、爱护、喜爱的中学生往往都具有学习语文的信心和乐趣。因此,教师要“俯下身来”,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以满腔的热情和真挚的爱心亲近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师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增强学习自信心,进行成功意识的教育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应是他们学习语文的引导者、促进者、鼓励者。因此,教师应适时地恰当地对他们进行学习语文的成功意识教育,激发与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经常介绍古今中外一些著名文学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挫折与胜利,叙说他们的艰辛与欢乐。如屈原的被逐和(离骚》,司马迁的宫刑和(史记》,李白的铁柞成针和“诗仙”,杜甫的长安十年和“诗圣”,等等,都会给予学生启迪,增强他们的成功意识,激发和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巧设成功情境,使学生享受成功乐趣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不喜欢语文,这种“不喜欢现象”导致学生对语文望而生畏,不愿也不想付出努力迎接挑战,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的影响,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懒惰,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笔者认为,针对这种“魔力圈”,教师要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通过一个一个的成功体验自信和心理的愉悦,充分享受成功的欢快和乐趣,从而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认真备课,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富有趣味性

一个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富有趣味性,必须熟悉教材,认真备课,充实教学内容。所谓充实教学内容,即要求教学内容分量要适度,难易适中。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学分量过少,就会“营养不良”;如果教学分量过多,就会“消化不良”。不论是“营养不良”,还是“消化不良”,都不会使学生感兴趣。至于难易要适中的问题,可从心理学角度找到正确答案:人们的好奇心理产生不完全取决于周围事物的特性,常常取决于人们以往的经验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如果对周围事物过于熟悉,它一般就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对它绝不会感兴趣;如果对周围事物过于陌生,由于人们对毫无体验,当然不会引起注意,对它绝对不会感兴趣。前者太易了,后者太难。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务必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布置作业、确立作文都不要过浅或过深。教师既要吃透课程标准,又要真正了解学生:学生的经验、认知情况、知识背景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与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无穷乐趣。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为此意。

五、精心设计,讲究教学方法,使教学富有启发性

从方法论来说,运用一些教学方法,一定要把握这些教学方法的精神实质。这个精神实质就是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其积极思维,发挥其创造精神。这就要求教师有方法论意识[2],亦即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特别根据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倡富于启发性的讲授、提问、讨论、研究、观察、练习、视听等教学方法,由教师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解答疑难,完成课题。另外,教师要运用灵活、多变、新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趣、有奇、有味,指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教得生动,学得活泼。

总之,我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而且要使这种学习自觉性成为一种习惯,让它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结果。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3]学习无疑是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正是这种良好的习惯,才真正让每一个人在学习型社会中不断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温程.让孩子爱上学习:提高学习成绩的法宝[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