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14 17:31: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历史教学案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增强教师的知识储备
发散式历史教学要求教师首先应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教师的知识储备及阅历直接影响着学生所接收知识的范围。因此,在发散性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扩充自身的知识面。通过知识储备的增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发散知识的机会。教师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在无形中丰富了学生们的历史知识,同样也摆脱了教科书中枯燥无味的历史陈述,能够使历史课堂活跃起来。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历史老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然而学生才是历史学习的主体,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发散式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所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尤其是在发散式教学模式下的高中历史授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培养学生们的识图能力。高中历史课本上有很多历史图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去身临其境的想象当时的历史场景。二是对于历史课本中的文字进行想象,设想当时记载这些历史资料的过程。三是引导学生以历史人物的思维进行想象,使学生更能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经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发散式历史教学的重要要求之一。
2.发散式高中历史教学案例
在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西方资本主义近代政治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首先我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了重点梳理,发现有些部分内容我也不是非常了解。因此,针对这一情况,我专门去图书馆查询了有关方面的书籍资料,并进行整理,努力扩展自己这一方面的知识面。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当我补充了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时,同学们显得格外兴奋与专注。很显然,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的效果达到了。随后,我在ppt演示文稿上播放了一些有关资本主义近代政治的历史图片,接着我就开始启发学生,布置学生观察图片的任务。然而在同学们观察图片的过程中,我却发现班上有些同学在大声讲话,并没有认真完成任务。这一现象严重扰乱了班级的课堂秩序,给其他同学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并没有立即去批评那几位同学,而是在课下将他们找来谈心。从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有一名同学是对这一部分知识十分感兴趣,所以想积极的表现自己,还有另两名同学则是性格就是如此,喜欢说话。这反映出针对不同的学生,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要结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对于像第一种情况的学生,应该多给予启发,诱导他在保持学习兴趣的同时遵守课堂纪律。而对于第二种情况,则应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我从正面对这两名学生进行教育,接着和他们经过几次的交流,培养我与他们之间的感情,从情感上感化他们。其次,他们之所以在课堂上随意讲话,还是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还应注意着重培养他们的道德意志。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发现这些学生不再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有的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更高了。于是我就进一步将课本知识发散开来,因为本单元只讲述了英国、美国、法国与德国的政治制度,并没有涉及到其他国家,因此我有意识地补充了日本,荷兰等国的知识,同学们的反响也很强烈,我觉得这一阶段的目标达到了。发散性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最后我发现在此次的教育过程中,虽然能够对学生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具体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育还是明显不足的,一方面老师想要引导学生历史思维的发散,另一方面又不自然的在学生学习历史中起了主导作用,这很显然将不利于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发散。在此,我希望此次的教学案例分析及研究能够对今后高中历史教学发挥积极的借鉴作用,同时也希望广大教育同仁们不断努力,共同为我国的现代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3.总结
本学年高中历史学科以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积极、认真、有步骤地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线;以强化学科建设、创新教学方式、整合教研力量为突破口;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提高高考成绩为两个中心点;以提高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未来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为推进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化,开创历史学科教科研新局面而努力。
二、基本思路
1、努力构建积极、平等和谐的教师队伍。在平时工作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发扬民主作风,面向基层,融入课堂,使自己的双脚踏在实践的土壤上。要走进一线教师,倾听问题,解决困惑,积极鼓励,共同研讨,共同协商,要专业引领到位但不越位。与基层学校、一线教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专业学习、教学实践的共同体。
2、充分发挥学科教改基地和学术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达到示范带动,共同进步的目的。进一步加强学科教改“基地”的建设,切实发挥教改“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基地学校必须要承担一项市级以上的教改课题;基地教师每学期须至少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及时撰写教学案例和读书札记,进行教学案例分析和研究;基地学校每学期要向市提供一次质量较高的教改展示活动或者是示范课活动。以学术骨干教师为核心,积极开展学科内的学术研究活动。给权威教师提供更多的施展才华的舞台。
3、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继续推进“开门上课,推门听课和民主评课”活动。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研活动的重点。如何在新课堂背景下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是当前众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将是今后历史学科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中着力浓墨重彩的核心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示范课、新老教师的对比课等新课型的的研究。继续加强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紧紧依靠历史中心组和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联络广大青年教师,在本市积极开展示范课活动和重点中学研讨会,努力探索适合我市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加强对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研究,把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基研年级教学和高考备考相结合。成立以学术权威为核心的新课改、新高改研究小组,在深入领会新课改、新高改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高
一、高二年级教师要借助于已先期试点的省区课程改革的经验,引导新课程背景下的基础年级教学;高三年级教学复习要借助于新课程的理念和新知识引导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方式和思想取向。对新课程改革和常规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进行集中研究,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对不同学校、不同学段、不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特殊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去进行研究,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情而异。
5、加强高考研究,重视信息交流,不断提高历史学科高考水平。全市高中历史教师务必领会高考改革的精神和实质,加强高考改革、课程改革及教学改革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以确保高考历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具体思路是:⑴认真分析新高考模式下的命题理念和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历史学科新学年的备考方案和具体复习计划。⑵认真强化落实高三新课教学和第一阶段基础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把强化基础知识落实,构建知识网络,作为第一阶段复习教学的重点。⑶根据2010年高考的新特点制订出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备考方案。我们历史学科准备把过去的专题、综合复习两个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使专题和综合复习融为一体,以专题复习带动综合复习。为搞好这一阶段的复习,我们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第二轮复习备考意见。⑷认真抓好教研室组织的大型视导活动。在视导中深入课堂听课,深入学生中了解情况,参加学校教研活动,及时发现和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教学范例和先进教师典型。针对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对策。⑸广泛收集整理高考信息,加强与考试中心、兄弟省市有关单位的联系,对收集到的信息及时整理,以最快的方式传递到学校,为各校复习备考提供依据和支撑。⑹重视模拟试题信息含量高的特点,尽快收集整理各地统考、调考模拟试题为后期模拟训练创造条件。
三、主要工作
1、制定高中历史学科教研计划
目的:认真分析新学年教学教研的新特点,明确新学年的工作重点和思路,制定出符合形势发展要求的切实可行的教科研计划。
方式:座谈、分析研究。
对象:基地学校教研组长、部分学校教师、教研员。
时间:8月下旬。
⒉高中历史教学质量分析研讨会
目的:认真分析我市高中基础年级和高三年级历史教学质量,总结基础年级教学和高考备考的经验教训。创新高中历史教学复习的途径,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方式:数据分析、经验总结、校际交流。
对象:全市基础年级和高三年级教研组长。
时间:9月上旬。
地点:待定。
3、市历史学科教学基地调研活动
目的:明确学科基地的职责,制定学科基地的活动计划,发挥学科基地在全市教学、教研中的示范作用。
方式:听课、座谈、分析研究。
对象:校教科室领导、全体历史教师、教研员。
时间:9月中旬地点:xx。
⒊第二届“什么是有效性历史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反思。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已从事多年初中历史教学,深感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同时也让我深深体会到历史教学的乐趣。面对生龙活虎的青少年,如何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显得尤为重要。
新课程未实施以前,教师为了应试而教学,因此上课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只是根据讲课的重点,一味地死记硬背,这使得历史课更加枯燥无味,一上课学生就打瞌睡。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还学生以课堂和学习的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我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我在上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使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现在的学生成长在改革开放以后,接受的思想是多元化的,头脑中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渠道的(电影、电视、书刊等),因此获取的知识是多样化的,也是真真真假假的。他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各方面都知道一些,知识可谓五花八门。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历史知识。他们憧憬未来,关注现实,经常对看到的现象要问个为什么,却似是而非,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中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变成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教学结构来看,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完全相悖的。从教学内容来看,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引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一人物是爱国的,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显然,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得还不够。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地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1.通过学生进行反思。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感到不理解。这说明同学们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教师本身进行反思。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的准备不够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请同事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做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请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并给予评价和指点,总是能找到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老头沟镇中学 刘家亮
最近读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受益匪浅,书中的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案例让人耳目一新。文中提倡历史课堂教学要与社会环境的沟通,一方面,可以拓展课程的时空,使学习不仅是指一堂所学的内容;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穿越时空的隧道,将过去、现在、未来的有关知识浓缩在一起,供学生采摘,它跨越地域的界碑,让学生占有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感悟人生的意义,了解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么样活着,使他们在与世界的沟通中去感受生命的崇高,使精神世界日益丰富起来。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历史学科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实现,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历史素养。具体做法有:
1. 结合教材教学内容让学收集资料。
关键词: 师范院校历史教学 示范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一、教学法课程的现实意义
“教学既是艺术,也是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其掌握教学技术的能力。……专业化的教学技术是成熟教学艺术的基础,即将教学进至自然育化的程度”。[1]师范院校以培养合格的中学师资为最终目标,而培养一名能快速胜任教学工作的师范生却是其首要任务。历史教学法,作为一门研究历史教学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帮助历史专业师范毕业生有效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历史学科基本内容的真谛,以便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多种的教学方法,最有效地向学生传授历史科学知识,展示个人独有的教学风采,是其课程的根本任务。
定位于中学历史教育“历史教学法”课程,面对中学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热潮,更关注教学内容与中学教材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强化,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一些具体的、有用的知识和教育教学方法,如历史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设计和使用直观教具能力等,以及分组学习的组织方式、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方法、信息技术的使用等与教学有效性有关的技术。使他们到中学后,能运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以宽厚的基础和前沿的目光,对课本知识和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展开卓有成效的教学。
笔者作为历史教学法的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集体反思增强教学效果,利用学生说课、试讲训练使学生快速了解中学历史的教学规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终达到“历史教学法”教学目标。
二、示范教学法
贾振兰指出,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这是历史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2]。对于历史教学法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对中学新课程理念的运用。
示范教学法就是教师有目的地采用示范技能刺激学生的学习行为, 使他们通过模仿快速地掌握必要的技能[3]。示范教学建立在教师的充分备课上。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不仅要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的教学目的、准确的教学重难点,而且要对学生特点有所了解,使得采取的示范教学法具有针对性。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通过模仿训练快速地加快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以下是我在课堂导入技巧教学的片段。
师: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同学们,能说说这句话的相关语句吗?
生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生2:婴儿学走起步难;头关不破二关难攻。
师:很好!“万事开头难”。确实,一件事情在刚开始的时候,许许多多可知的不可知的问题和困难横亘在我们面前,使得我们千头万绪。但我们也懂得,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师(层层深入,引入课题):请问,同学们你们上课伊始,难吗?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个“难”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课堂导入技巧”使我们的课上得更易更顺。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积极思考,设计课堂导入,能更快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通过模仿快速地掌握课堂导入技艺。
同样,讲到“初中历史教学目标的把握和落实”时,教师可任选初中教材中的一课按要求编写教学目标,进而让学生以初中教材中的某课分组编写教学目标,然后讨论交流学习。教师针对学生的编写的教学目标及讨论的焦点进行讲解,进一步分析教学大纲下的教学目的与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的区别与运用。示范教学法结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成员间的探讨、交流与合作,凝聚集体的智慧,最终使得每位参与者都能够获得更加丰富而多元的思想和方法,再经过教师的适当点评深化或升华已有的方法和理念。
示范教学的示范性,不仅能引发学习动机,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示范教学的直观性,不仅能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能让学生感知到“鲜活”的历史;示范教学的导向性,不仅能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而且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示范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
历史教学法作为一门教育理论课[4],讲授时既要有理论基础,更要用大量的实际例证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做到科学理论与实际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教师不能陶醉于概念的详细解释,不能只是满足于回答学生“是什么”“用什么”的问题,更要指导学生开展“怎样用”“在哪里用”的实践应用[5]。案例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知识能力,精心选取典型案例,进行教学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识别、分析和解决在实践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姜颖、杨继玲两位学者在《案例教学法在“历史教学论”课中的运用》一文中,对教学的案例选取及需注意的问题作了全面而详细的解说,就如何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呈现了4个实践教学案例,进而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时该注意的几大问题等。这篇文章给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提供了颇有参考价值的改革方法。我在教学中,也积极主张采用案例教学法,关键是,我使用的案例材料以初中历史教材为基础,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环境的具体情况,选取教材中的某课进行案例分析、知识点讲解和课堂训练。另外,学生也是“案例材料”,每组或每个学生对案例的选择、分析、解说等也是其他人学习和借鉴的内容,取长补短。以下是“”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爆发的经过,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地点?以什么人为主?以什么形式?(板书经过)
生:5月4日,在北京,先锋是学生,以罢课为主。
师:是的,前面我们讲到为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最早接触新文化思想的是学生,学生很自然地成为最先奋起反抗的一个群体。但是作为学生,只有用罢课来抗议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北洋政府是不能容忍这种大规模的抗议行动的,在这种暴力冲突中,学生被捕了。而北洋政府的这种行为更加激怒了群众,6月3号,在上海,以工人为主力的罢工潮流席卷全国;接着商人也罢市。这就是形成了“三罢”运动。但我们要明确,是一场全国性的爱国运动,并不是仅一天的闹剧,它分为前期和后期,掀起了国人爱国的热潮。尤为重要的是,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师:很快席卷全国。北洋政府面对这种压力,作出了妥协。同学们,此时,的结果会是什么呢?联系口号及学生的被捕认真思考。
生:释放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
板书设计
4.经过:5月4日 北京 学生 罢课
三罢
6月3日 上海 工人 罢工
5.结果:释放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
该课堂试讲,语言简单,通俗易懂;思路清晰,线索明确;用简易图表的方式,把握住了过程中的重点词语。在教学中,针对该学生的试讲,开展了听课、评课等教学活动。
案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但要求教师既要理解新课标的内涵、研读中学教材,又要熟悉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还要求学生掌握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在熟悉中小学历史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说课、试讲训练,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和特色化。
四、集体反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互动性,是历史教学过程的特征之一,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又是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显著特点。再者,历史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必须把教师所介绍的各种教学方法通过练习变为自己的技能[6]。
故在授课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课后开展讲课、听课训练,期末上交讲课教案和听课记录;课堂的试讲,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师生评课;制作课件,微格的说课,多观摩、多揣摩:他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他为什么这样讲?这节课的优点、问题是什么?对其长处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对其弱点和问题要加以警惕。通过学生的说课听课评课等互动活动,强化教师技能,逐渐形成集体反思的学习氛围。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批判地接受教师或同学的思想。“通过批判性教学,学生养成了创造的能动性,坚定了一个信念:未来是开放的、可塑的,正等着他们改变它[7]”。
五、教学之美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以及生命价值的实现[8]”。教师应通过课堂讲授的教育教学知识,让学生领略到教学的艺术之美;通过课堂讲授的教师职业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道德之美、精神之美;通过课堂教学的言谈举止,让学生学习到人格之美;通过课堂教学的活动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和谐之美。
参考文献:
[1]赵亚夫.历史教学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0).
[2]贾振兰.历史教学要着重“学法”的培养[J].天中学刊,2000.6.
[3]周玉娟.中职旅游专业示范教学法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1,NO.07.
[4]朱煜.师范院校《历史教学法》课程的定位及改革思路[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3).
[5]刘立新.论高校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素养的标准[J] .教育与职业. 2010(15): 45-46.
[6]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4.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学除了要传授历史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挖掘高中历史教学中强烈的人文内涵,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成为很多高中历史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究,以期为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人文精神
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色彩十分浓郁的学科,历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历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素质进行培养,既是新时期历史教学面临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历史学科本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强调人文精神教育,在推动历史教学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处在转型的重要时期,市场经济一体化、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并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面临的发展形势、未来的发展前途等都充满了变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思想道德,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这样才能够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新时期人才提出的重要要求。其次,历史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人文特性,这是历史学科在新时期获得更好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历史学科教育基本属性的根本要求。因此,应当从多个方面创新和改革高中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方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内涵
人文精神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内心感受、社会思维体系的综合。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发展史,不同历史时期的人们在价值评判、思想观念以及道德准则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要对历史事件产生的文化背景、涉及到的人文情感以及所体现的价值观念等进行充分的挖掘,充分挖掘历史教材内容的深刻内涵,强化历史人文精神对学生的熏陶。以人文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情感为例,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刺激仍然是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方面。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化资源对学生的民族荣誉感、民族自豪感进行刺激,强化学生的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唐宋时期民族大融合和繁荣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之后的中国近代史则会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行强烈的刺激,中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等等,这些都应当是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关注、深挖的重点。
(二)大胆革新历史教学的手段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除了要做好教材内容深挖以外,还要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革新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最主要的就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手段等融入到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历史知识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教学环境中体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传递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进行情感冲击,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以林则徐虎门硝烟这则历史知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播放一些当时鸦片对中国百姓、中国社会产生恶劣影响的图片、视频,然后营造林则徐硝烟的背景、导火索以及硝烟的场景,让学生在逼真的氛围中感受林则徐当时的心境,冲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鸦片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伤痛,进而能够切身体会到这则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无奈、悲哀、激愤、慷慨等情感,感受历史环境,在牢记历史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
(三)切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历史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进行结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因此,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结合实际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讲解。例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关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教材中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都有着十分高尚的道德品质,如屈原、范仲淹等等,以屈原为例,与屈原相关的现代社会实际就是端午节,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将与屈原有关的历史知识与现在的端午节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我国的传统文化来源和相关知识、历史人物的气节等等,从而对学生的道德操守、精神品质和文化内涵进行培养。需要注意的是,与实际结合的例子也可以是负面的例子,如历史中的负面人物,如秦桧、严嵩等这些奸臣,这些负面教学案例的应用也可以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负面人物身上那种与社会道德和社会正义背道而驰造成的后果,引导学生充分认知社会规范,构建自身的道德规范,这对学生个人发展、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既是新时期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毛琳琳 单位:沛县歌风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崇海.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高考(综合版),2015(1):142
[2]陈婕.如何通过高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J].新课程(中),2015(5):8
一、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课程实施研究
新的学年,新课程改革要在科学操作、整体推进、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难点,把握推进节奏,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1、科学操作。深入研究新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
2、整体推进。鼓励教和倡导教师尽可能在7-9年级实行循环,重视研究教材体系,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3、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①课标教材学习深度的反思;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4、不断调整。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不断的调整,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们教学行为。
二、聚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研究常态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和“人人上达标课”活动,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盘活教育资源。
二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
①目标上,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②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上来;
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思想;
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
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三、强化管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用集体智慧打造智慧的集体。
2、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常规。
3、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群体成长。
教师培训从四个方面促其成长:①认真学习研究成果,提升理论素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学习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④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平台,创造各种条件。
四、深化课题研究,更关注过程,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载体,是解决教育教学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不要觉得太高深,要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
附: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1、做好上学年末科学文化素质调研测试初中历史成绩的质量分析; 2、对全区初中生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征文进行评选;3、制定本学期教研计划。4、做好市初中历史教学案例初评工作。
十月份:1、组织骨干教师开展送课到校活动;2、召开历史学科研讨会; 3、期中测试命题;4、参加对峪山一中教学视导工作。3、推选参加全市初中历史说课竞赛的优秀选手。
十一月份:1、组织好全区历史优质课评选活动; 2、参与对鹿门中学教学视导工作;
十二月份:1、参与学段统一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2、认真做好2019—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科学文化素质测试初中历史的命题工作;3、搞好对三个年级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小结。4、组织教师参加全省历史教学年会。
2019年元月份:1、做好本学期科学文化素质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的质量分析。
附:历史教学进度安排表:月份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九 月第1—6课第1—5课九(上)第1—12课十 月第7—11课第6—11课九(上)第13—17课十一月上旬期中考试
第12—17课上旬期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