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7 15:54: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政治热点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本文围绕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选题、素材、写作套路和后期修改这五个方面提出小论文写作的指导策略,用“多”“亮”“实”“顺”“美”等美妙的“音符”,谱写政治小论文的华美乐章!
一、提供撰写角度,突显一个“多”
同一个主题,同一份素材,进行广度拓展和深度挖掘,有助于多角度呈现立意。
1. 政治学科角度
小论文的撰写要始终紧扣教材知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材知识是写好政治小论文的理论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已了解并掌握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等相关知识,由此构成一个学科体系。在学科理论观点的指引下选择小论文撰写角度,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使文章更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说服力。
例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天蓝了 水清了——记马渚镇沿山村生态村建设》《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和《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三篇文章曾获余姚市高中学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三篇论文的共同点是:立足于教材,充分调动了《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如科学发展观中涉及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中涉及的宏观调控等知识,对素材的解读回归于课本,避免了空洞说理,因此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2. 时政性角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坚持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角度也应适应时代要求,密切联系国际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直面高中生思想上的现实问题。如笔者指导学生撰写的《盗版的世界“学问”大》《绿色奥运 绿色希望》和《似曾相识燕归来——小手机折射出大道理》等小论文,以盗版、北京奥运会和手机等当年的热点问题为载体,不仅引发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度思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重课本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把新闻引入课堂,让学生逐渐积累撰写政治小论文的新鲜素材。
3. 地方人文角度
政治小论文的撰写要具有地方色彩,体现政治学科的独特性,富有研究价值。笔者发现,近几年获得一等奖的小论文一般都有一股浓郁的家乡味道。如本校学生所撰写的《姚剧——姚江文明的瑰宝艺术》和《名邦之奇葩 余姚之骄傲》两篇小论文,挖掘了余姚地方传统文化——姚剧这个文化资源,从姚剧的起源和发展为主线进行阐述,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本土文化的价值;《菜,榨出道理来》和《小杨梅 大道理》两篇小论文,选择闻名中外的榨菜和杨梅两种余姚特产,从它们的起源、现状和未来展望等角度进行撰写,让读者深深体会到余姚本土产品的魅力;《光耀杭州湾 照亮全世界——来自梁弄镇灯具产业的报告》《同样的土地 不同的财富》《朗霞裘服的“春天”来了》《四明山经济发展的“春天”——论四明山“农家乐”》和《白色珍珠——余姚的摇钱树》等小论文,以余姚的梁弄灯具、朗霞裘皮、四明山的“农家乐”和塑料为撰写角度,告诉人们这些产业是如何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翅膀的。由于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非常熟悉,站在地方人文角度撰写政治小论文,得心应手、有话可说。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本土资源为素材,倡导“生活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知行的辩证统一。
二、帮助学生选题,突出一个“亮”
帮助学生选好题目,是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重要一环。小论文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用最简洁、最准确和最新颖的文字告诉读者本篇文章将要阐述的问题,使人阅读之后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由于高中生的知识面、理解力和概括能力都有限,课余阅读报纸杂志和上网了解时事资讯的时间并不多,教师可结合政治学科实际、社会现实问题、地方人文特色和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为学生选题提供素材,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不落俗套,注意“亮”度。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为文章选择一个好题目,可以对整篇文章起到点睛的作用。政治小论文的“眼”,应该明亮而富有生命力,一般为20字左右。若学生以提炼小论文的观点作为标题,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仔细研究背景材料,认真领会材料要说明的中心思想;第二,联系材料,找出其中心思想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第三,将材料中心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小论文的观点,确定标题。例如,本校一位学生以余姚特产——杨梅为主题,立题为《小杨梅 大道理》,一小一大,对比鲜明,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深刻印象,在省高中生政治小论文评比中获了奖。
三、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素材,彰显一个“实”
题目确定好之后,紧接着下一步,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材料。小论文虽小,材料也不可少,充分占有材料是写好小论文的前提。教师在辅导中要注意提醒学生:题目不同,搜集资料的范围、重点和途径也不一样。一般说来,可让学生从以下两个途径搜集和占有材料。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思辨;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42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2-24
新课程倡导教师设置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口、手、脑动起来,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呢?教学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好思辨课堂中的“辨 ”,符合高中政治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里所说的“思辨教学”,就是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转变为能思能辨的问题,然后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运用思考、辨析、辩论、检测等手段解决问题,是一种既完成教学任务,又提高学生阅读、思考、分析、比较、归纳、表达、运用等多方面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古人云:“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思辨既包含分析、推理、判断的过程,也包含对事物、观点进行辨别的结果。“辨”有自己思考后辨别,也有通过与别人“辩”来实现目的。
一 、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思辨教学中“辨 ”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和探索。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理论教育的课程。由于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但又紧贴社会时事,涉及面广,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求高,高考侧重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如果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处理不好,教学方法不当,就会使政治课变成枯燥无味的“说教课”。而思想政治课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重难点设辨、时政热点设辨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讨论、辩论,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改变了过去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枯燥乏味的现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得以提高,有的学生还把这一课堂中通过老师激发形成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外。
2.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当今开放的中国,传统的与现代的、国内的与国外的、主流的与大众的、高雅的与庸俗的观念同时并存,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文化世界中,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合理地判断、取舍、融合、创新。而实现这一点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复杂的社会现象,用辩证的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而思辨式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在思中辨和在辨中思,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3.符合新课程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 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新课程强调在互助合作探究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主体要求,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同时,现代教学方法要求从 “学”出发,教师必须将自己的讲解、示范、引导、点拨方法与学生的阅读、观察、思考、探究、讨论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着重于开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思辨教学中的“辨”,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师生辨”和“生生辨”达成合作性互动,来促进学习,与现代教学要求十分吻合。高中思想政治思辨教学模式中的“辨”是一种以思辨性为基本特征,以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见长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讨论最大的优点在于使学生为解决某一问题而学习,因而学习的兴趣比较浓厚,学生会变得更主动、更积极;讨论还能为学生提供群体思考的机会。学生讨论不仅能让他们在相互交流思想、表达观点时达到视野上的扩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思辨能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思辨教学中“辨”的可行性
1.符合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向成熟过渡的时期,已经具备了发展辩证逻辑思维的生理和心理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同时,高中生思维活跃,又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课堂中爱好表现的特点。课堂上运用“思辨”模式开展辩证逻辑思维的养成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因此,高中阶段非常适合进行思辨模式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辨”的优势。
2.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知识的理论性、逻辑性和时代性很强,所学知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当今世界紧密相连,具有高度的时代敏感性。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要不断补充新的内容、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并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课堂,而“辨”这一形式,恰恰能突出政治课鲜明的时代特征,实现政治课促使学生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具备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育人目标。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实施思辨教学中“辨”的可操作性
1.充分运用教材中的知识设置“辨”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教材设置的情境和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学习。比如在学习必修4“生活与哲学”“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这两课内容时,学生对矛盾与统一两方面的知识很难理解。我利用课本第67页“他敢吗?”这一插图――悬挂在山崖上的两个人构成一种动态平衡,可设问:①他不敢烧? ②他敢烧?然后通过让学生进行5分钟的激烈讨论、探究,最后肯定第一个问题的学生得出结论:他不敢烧。因为根据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依存的原理,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如果他烧,势必造成双方的伤害,所以他不敢烧。而肯定第二个问题的同学反驳说:他敢 烧。因为根据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是有一定条件的,如果具体条件发生变化,如果下面是较深的水、海绵垫等,他敢烧。通过这样设辨,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实际上矛盾的对立是绝对的, 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这就是课本中关于矛盾统一的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二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样一来,本节内容的知识点、易错点和重难点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2.以社会热点为背景设辨
以社会热点为背景的问题是指用热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设计辩论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从中进行抽象提炼,找出本质性的、规律性的东西,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师可以自主设计以热点为背景的问题,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讨、辩论。例如,在学习经济生活中“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这一内容时,笔者联系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什么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这一热点问题让学生讨论。通过探究、讨论,学生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经济安全等方面的影响从总体上来讲是不利的。时政热点设“辨”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抽象、提炼的过程,学生不断地从现实材料中归纳和提炼出理论性的结论,学生在这样的归纳过程中生成了他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是思辨课堂中“辨”的优越之处。在辨的过程中,学习主体与现实客体间可实现有效地沟通、交往、互动,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3.课堂设辨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教学内容可设置多样化的讨论、辩论方式,比如组织课堂讨论、辩论、小论文答辩等。
(1)课堂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根据教师设置好的问题,进行课堂小组讨论、探讨研究。它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应有这样几个环节: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讨论的题目。教师要想办法设计高层次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那么哪些问题易激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呢?笔者认为,批判性问题、对比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运用性问题等需要分析、综合、评价的问题都易激发思维的碰撞;而仅仅是再现性的低层次问题不易激发思维的碰撞。教师要想办法在解决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低层次思维。其次,学生根据讨论题,事先钻研教材,寻找资料,然后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组织,正确引导,恰到好处地启发和鼓励学生,使讨论向预定方向发展。最后,教师要做好点评,把学生的思想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
(2)课堂小组辩论。这是把带有竞争性的辩论赛引入课堂的一种形式。它的优势是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课堂辩论的基本要求是:认真做准备,提前拟好题目;选好正反两方队员;营造庄重的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设立观众评判席,让更多学生直接参与进来;教师要及时做好点评工作。
(3)热点小论文答辩。这是把学生在授课中学到的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一种实践活动。结合课程特点和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小论文写作,适时选出优秀论文进行答辩。这种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结语
思辨教学要求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问题,将问题的合理方面和不合理方面分析清楚。它既包括发现错误、查找弱点等否定性含义,也包括关注优点和长处等肯定性含义。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设置思辨问题的目的在于能够从正反两方面洞察出真理和谬误。”因此,高中政治课中思辨教学方式中的“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合作精神等方面卓有成效。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这些能力和精神是中学生应该具备的, 也是社会发展所必需的。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博客 微博 研究现状 研究特点 创新
一、研究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博客和微博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该领域的许多研究方向上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其中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研究也随之大量出现。目前见于各类期刊的研究文章,从多个角度和层次探讨了高校辅导员应该怎样看待、掌握应用博客、微博并发挥其正面功能等。如从整体工作应用角度探讨博客、微博对辅导员工作的影响,该类研究主要探讨当前博客、微博的影响力,其在大学生当中的应用状况等,并由此探讨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利用好博客、微博功能,使自身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党建工作、班团工作、教学工作等发挥更好的作用;从价值角度讨论辅导员工作博客、微博的作用和构建,探讨博客、微博在辅导员工作中的特殊意义,以及高校学生工作中应该如何搭建有效的博客、微博工作模式等等;从理论建设角度研究辅导员博客、微博的定位和实践,研究一般结合辅导员博客、微博的网络思政教育意义以及实践,从理论建构角度对辅导员博客、微博加以分析,并针对其建设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讨论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工作,这类研究直接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辅导员工作的重心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将博客、微博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这些研究结合辅导员工作的某个条块如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学风建设等等,探索如何利用博客、微博更好的促进工作方式的创新,起到良好的工作效果。
二、当前研究的特点
当前关于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紧跟网络媒体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在多数研究论文中,当前网络媒体发展趋势是研究的热点和切入点.例如,许多研究就网络博客和微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作为研究必不可少的论点,进行系统梳理、罗列和分析.例如将网络博客、微博的定义、传播机制、特点以及当前发展状况予以详细阐述。有的则只将网络博客和微博发展的现状予以概括阐述等。但总的来说,这些研究都紧跟着当前网络媒体的发展概况,这样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切合大的背景和实际,使得研究符合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二)紧密结合大学生博客、微博的使用现状。当前大学生使用博客、微博的趋势日渐流行,这一现状成为多数研究论文在讨论时关注的热点,例如《高校辅导员利用微博开展工作可行性分析》一文即在文章前段阐明微博对当前大学生的影响,并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指出当前高校学生使用微博的频率和时间已占据了学习、娱乐时间的较大比例。这些结合使得研究更趋于实际、更符合研究目的.
(三)结合辅导员实际工作内容以及博客、微博的开设、使用状况。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内容以及相关网络媒体开设、应用情况,是此类文章最基本的论据或论点,也成为其中研究目的和意义之一,这使得研究更加细化和具体。
(四)着力围绕博客、微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极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当前涉及辅导员博客、微博的相关研究多数将目标和内容聚焦在思政教育方面,这其中也与博客、微博本身的即时性、交互性等特点有关,这些特点使得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学生正确的三观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因而将二者相结合进而探讨相关问题,必然成为该类文章的热点和重点。
三、关于当前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研究现状思考
总的看来,当前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研究,呈现出了多样化、专门化特点,这些研究一般能结合大的环境背景以及当前学生和辅导员的实际状况,不少研究还具备详细的调查数据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论据,应当说是切合辅导员工作实际,有的放矢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文章还注重细节研究,例如博客、微博传播的具体环节、学生使用博客、微博的习惯、辅导员开设、使用微博的具体案例等等,这些细致的内容使得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更趋于扎实和成熟。此外,由于当前的研究注重实践应用价值,不少文章为辅导员如何利用博客、微博开展各类工作提供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可以更好的指导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际。
当前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论文多、研究热,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探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缺乏创新内容,重复内容较多。例如在我们收集的所有研究文献中,许多研究将关注点都聚焦在博客、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方面,而关于其与学生工作的其它方面以及创新性的内容则较少。这就造成了研究内容重复性较多,观点难以创新等不足;2.研究方法单调。在目前的研究文献中,大量的研究论文一般采取背景介绍---必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意见建议这一传统的方法和思路,当然这种研究具备其自身优点,但由于一些研究还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详实的资料,甚至仅仅是一种研究模式上的借用,很难在研究方法和思路上有所创新;3.缺乏系统性。在我们所见的研究文献中,不少研究急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且作为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其中不乏很好的研究成果,但是也有不少建议只是零碎性的几条,缺乏实际操作的可能性,无法指导辅导员工作实践;4.文多书少。在我们所搜集的研究文献中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的研究虽然较多,但是研究论文约占所有研究成果的绝大部分,专门研究这一专题或者作为章节系统成书的书籍却寥寥无几,关于博客、微博的研究书籍大多从传媒、营销等角度予以关注,而很少系统的关于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书籍。
因此,当前关于高校辅导员博客、微博应用的研究仍有许多内容有待我们继续探索,并结合辅导员工作实践,为高校学生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运管所稽查大队长竞岗演讲稿-竞职演说
【我们的服务】各类演讲稿、竞聘演讲稿、述职报告、领导讲话、工作总结、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征文、论文(含职称论文、工商论文、公共论文 、财务论文、工科论文、社会论文、艺术论文、教育论文、财政论文、管理论文、会计论文、理科论文、文化论文、医学论文、法律论文、证券论文、经济论文、文学论文、哲学论文、政治论文、计算机论文等)、法律文书、经济研究报告、经济事务文书、英、法、德、俄等外文文书等。无论您需要哪方面的文章(包括经济、教育、政治、文化、法律... ),无论您需要哪个部门材料(党委、政府、财政、工商、公安、统计、邮电、企业... ),都可打电话(13117350608)、qq(235528730)或发电子邮件xz5151@163.com与本站联系。
【我们的承诺】依托强大的写作队伍,以市场最低的价格,为您打造最优质的原创作品。
【我们的优势】本站汇集诸多专家学者、报社编辑、各部门文秘工作者,阵容强大且具有丰富的写作基础和经验,文章质量绝对有保证。出自本站的每篇文章都属于本站作者原创而来,不存在版权纠纷问题,而且绝对为顾客保密。
【我们的流程】与本站站长联系(打电话或发邮件)-同意写作-银行汇款-写作-交稿-客户反馈
【我们的账号】 工商银行:9558801911101296371(牡丹灵通卡)收款人:许齐德 汇入城市:湖南省郴州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我叫**,现任稽查队副大队长。平时,我总是对同事说,向前、向前、再向前;但此时此刻,我却希望最后一个演讲,因为稽查队肩负着广州道路运输市场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生活无规无律,有的是组织,有的是协调,有的是参与,确实一言难尽,但是交通是一条宽阔的大道,有人修路,有人快跑,而我,甘当一颗铺路石,无怨无悔。
一、 工作成绩和不足
回顾本人近年来的工作情况,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
1.扎扎实实做好日常稽查工作,确保道路运输秩序良好。
**作为华南重镇,运输市场资源丰富,客货运企业参差不齐。对运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目前这种情况,大队积极探索,以人为本,充分调动每个分队的积极性。以 “两站一场”为中心,稽查力量辐射广州,重点打击无牌无证,兼顾其它违章,月度定期进行客货运市场集中整治,逐步净化运输市场。
2.建章立制搞好车管工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事车辆管理,如果没有“安全第一”的意识,那么,不仅没有“安、稳、长、满、优”的可能,而且还是失职。只有安全才能有收获、有幸福,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稽查队人多车多,司机又有一些新手,管理任务繁重,关爱生命、关注安全 ,就是要以实际行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常言到“不以规矩,难成方圆”,为了不出事故,少出事故,对部多次召开会议,牵头讨论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把车辆安全工作作为每周政治学习的必备课,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年无重大交通事故发生。
3.全力以赴维护好重大节假日的交通秩序
春运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也是媒体关注的热点、焦点,更是运管工作的期末大考,全体队领导和队员发扬连续作战,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年年春运受表彰;春、秋季交易会任务重、压力大,管理和服务对象广,值勤人员周密部署、热情服务,受到四海宾朋齐赞誉,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运管工作的影响力;还有百万火焰行、中巴足球对抗赛等等重大活动都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领导的培养和支持,同志们的帮助和自己辛勤的努力。不足之处是工作较多时,有时有些急躁;在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关心同事生活方面做得不够,我一定加倍努力。
二.立足本职,展望未来,稽查工作任重道远
结合稽查工作实际,我认为首先应该认清角色、摆正位置、行权不越权,到位不越位,抓重点攻难点,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具体概括为“一个原则”、“两大主题”、“三个转变”、“四个做到”,简称一二三四。
“一个原则”就是上为领导分忧,下为群众服务,并把它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等投入,取得尽可能强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简言之,教学实效性是指教学投入和教学产出的比例关系,低投入少、高产出(符合社会正确价值观的产出)是教学实效性的目标指向。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开始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早期主要研究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向,即由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如美国学者伯利纳和蒂奇诺夫于1976年主持进行的一个较大规模的研究,探讨有效教学所引起的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现阶段西方在这方面的研究极大地促成了课堂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更自由和开放的合作探究学习,实效性很强。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逐渐增多,如朱永新提出的有效教学“六度”标准,陈厚德的《新概念――有效教学》,等等。这些国内外关于有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究为我们进行中学政治科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丰厚的理论基础。然而,从我国中学政治学科课堂教学内容及特殊国情出发,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零散的,系统性不够强。这就让我们难以找到一个高效的中学政治科课堂教学模式,或者说为这一目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同时在中学政治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存在着很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如何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这三个哪个优先?学生应试成绩与健康心理、人生价值观及思想如何统一?第二,如何实现考试成绩与学生德育的统一?由于受应试教育做法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题海战术,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1.选题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对于政治新课改,广大教师也是在不断地探索中,然而大都是独自进行的,所得到的往往是零碎的经验,没有上升到理论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把对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所取得的经验加以总结,形成理论并推广,进而丰富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体系。同时,本课题的研究也有助于政治教师专业理论水平的提高。
2.研究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中学政治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方面给予一定的理论指导,有助于中学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助于切实减轻中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有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3)全面推进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学情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与成绩。
(4)优化教学过程,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5)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解决教与学的矛盾,使其达到和谐统一。
(6)形成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初步评价体系。
2.研究内容。
(1)对学生学习方法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本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政治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3)编写出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实际的“五合一”讲学案,使讲学案在教学中具有引领性、针对性、动态发展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4)探索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优化,营造师生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5)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6)探索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四)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假设。
(1)通过实施政治课堂实效性课题研究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
(2)通过推广政治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能够切实减轻中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
(3)通过实施政治课堂实效性课题研究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性发展。
(4)实施“五合一”讲学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5)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初步形成教学评价体系。
(6)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研究能够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2.拟创新点。
(1)提出通过实施“五合一”讲学案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这在以往国内外课堂教学实效性课题研究中很少有人研究,具有独创性。
(2)把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与提高政治教学德育功能相结合,探索政治课堂教学实现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这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是比较少的。
二、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
立足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借鉴教育教学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锐意创新,发挥课题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分步推进,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对研究材料加以理论化、系统化,形成阶段性和最终性研究成果,并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实践。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对各种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归类分析,了解当前对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取得了哪些共识,进而建构本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明确研究方向。
2.调查法。
采用问卷法对上思中学各年级的学生展开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问卷调查,以收集大量的切实可靠的感性材料。
(三)技术路线。
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课题组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主要以文献法和调查法为研究手段,分步实施,将分期收获和最终成果相结合。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4月)。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完成课题设计论证和可行性分析,提交课题申请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5月―2011年3月)。
以政治课题教学为主阵地,按计划进行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以科学策略推进课题研究,积累大量的切实可靠的感性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形成阶段性成果并把成果运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实践。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
系统化整理研究材料,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并申请市教育局对课题进行评审验收。
三、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教学策略是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我校政治组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一)实施“五合一”讲学案。
“五合一”讲学案(以下简称“五合一”)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明标”、“设疑”、“解惑”、“运用”四阶段,让学生明确知识目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合一具体的做法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编《五合一讲学案(表)》。即老师集体备课,把教材中每一个框题当作一个课题,分知识点、思考点、关键点、训练与考测点、常见易错点等五个方面确定相关内容,五点并入一张表格中。知识点为教学目标之一,主要是高考和会考知识点;思考点即需要弄明白的主要问题;关键点即重点考点或知识点;训练与考测点是会考与高考中常见设题考点的相关练习或问题分析;常见易错点即通过问题或练习的方式反映的容易出错的知识点。第二步是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前把编好的《五合一讲学案(表)》提前一天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前合作、自主完成自学。第三步课堂学习(教学)。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逐一解决五合一表中的问题并进行师生的课后反思。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校高中部已经安装了20多套多媒体教学平台,给政治组教师实施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政治组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学平台适当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整合各种有用教学资源,同时也实现教师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适量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更直观、更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学生调查问卷中(抽样200名学生,以下简称“问卷调查”),选择“老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形式教学对学习有帮助的”的为13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5%。
(三)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智力差异展开针对性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老师引导学习,组织分析讨论实际案例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政治组教师选择的案例要具有新颖性、选择性、综合性。新颖性即尽可能选择最新案例,以使案例教学更能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更感兴趣,更可信。典型性即紧密围绕所要传授的核心内容,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鲜活案例,以达到通过案例自主探究、讨论,使学生掌握知识。综合性即所选案例要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涉及到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例如:
2011年3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抢购食盐风波,食盐由每小包人民币1.3元涨到20元,出现了荒唐的“食盐危机”。请你说一说产生这种闹剧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什么启示?
这个案例极具新颖性,它以2011年3月日本地震及海啸导致的核泄漏为背景,可以说是教师善于选择案例的结果,同时,此案例还涵盖消费知识、政府职能、产品安全、社会舆论导向、企业利润、社会保障等相关知识,综合性很强。
在学生调查问卷中,有159人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例举恰当事例阐述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知识,同时,有179人认为老师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有必要的。
2.个别辅导常态化。
个别辅导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素质,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的是一样的知识,然而每一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学习能力也就不尽相同,所以,并不是每位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同步提升。课堂教学方法是直接影响该堂课教学成效的关键,而个别辅导是个别学生获取该堂课知识的必要补充,这就需要通过有效实施个别辅导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而推动学生的差异性进步。课题研究开展以来,政治组教师积极进行个别辅导,使之常态化,从而提高了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问卷调查中,选择“老师对学生教学个别辅导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为17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5%。
3.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是口号性的,政治组教师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施市级课题研究,政治组教师养成了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交待学生自学的内容,上新课时进行适当的练习巩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放手让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一节课所学知识,改变了教师的包办代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对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及时表扬,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对学生所问的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推出答案。在问卷调查中,选择“老师讲评试卷时侧重引导学生理解答案由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为180人,占被调查总人数90%。通过上述措施让学生成为时间的主人、成为探究的主人,从而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四)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关系到课题研究的成败,为此,课题组采取以下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1.加强理论学习,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以课题组为单位,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和课程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如组织教师开展如何理解“五合一”讲学案的内在要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执教素养等专题理论学习,有效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要求教师要完成继续教育征订教材的自学任务,按时参加年度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等等,夯实教师的专业理论基础。
2.集体备课规范化,科研氛围浓厚。
集体备课规范化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及时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教学进度表,认真开展相互听课评课,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表和教学质量分析表;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里相互切磋,交流课题研究的经验,并确定课题研究的阶段任务,从而有力促进课题研究的发展。
3.公开课、优质课、展示课成为展示科研成果的有力平台。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课题组教师参加公开课、优质课和展示课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参加公开课由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申请,公开课继续由校内走向县外,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近一年来,政治组教师人人申请上校级公开课,并展示了比较高的教学艺术,吸引了学校其他教研组的教师前来观摩。校外展示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卢增辉老师参加学校高中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吴亮敢老师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荣获二等奖,曾德军老师参加市级教学教学技能比赛荣获一等奖并取得代表防城港市参加区级比赛资格。政治组教师通过参加优质课和展示课,有力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和理论素养,增强了自身的科研能力,也充分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
(五)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所有学科中德育功能最突出。课题组教师通过挖掘教材德育内容,结合时政热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开展新闻广角、社会热点问题讨论、开展研究性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又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问卷调查中,选择“在政治课上,老师结合时政热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为有必要的”的为17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9.5%。
四、主要研究成果
一年来,在防城港市教研室、上思县教研室及上思中学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课题组全体成员通过艰苦努力,课题研究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了五合一教学模式。
在课题研究中,五合一成为提高政治课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平台,形成了可推广使用的五合一教案集。在学生调查问卷中选择“认为‘五合一’讲学案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的为16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5%。五合一对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五合一能处理好学生应试能力提高与其它素质发展的关系。
五合一是对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批判与继承。传统应试教育以满堂灌和题海战术为课堂的主线,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了课堂教学单一的评价标准。五合一也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特别是高考针对性强,注重练习。但是,五合一突出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自主学习,在选取内容和练习材料上关注时事热点与学生生活,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合一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有实效性。五合一使用的练习与材料注重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联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符合高考政治科命题的指导思想,这让它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合一充分体现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五合一在内容上结合最新时事热点与学生生活,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学生课前自学、课上自主学习,老师课上以引导为主,让学生在学习有充分时间保障并实现自主学习,促使学生更加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把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终身学习。
2.五合一能较好体现“理想课堂六度标准”,教学效率高。
现代教育专家朱永新就“什么是理想的课堂?”提出了“六度”观点,得到教育届的高度评价。
“一是参与度:这要求学生能全员(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五合一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学并完成练习,课上检查并师生共同合作探究解决自学过程中的疑难点,做到学生的发言与活动时间不少于上课时间的三分之二,学生参与度高。
“二是亲合度:师生之间要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五合一教学资料贴近生活和热点,关注科学与人文素养,加上师生互学互动与合作探究,学生有热情,老师课上也轻松,老师愿教学生愿学,使师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度过40分钟,亲合度更容易体现出来。
“三是自由度:课堂要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五合一能让学生在全员全程有效参与下合作探究地解决生活热点问题中感受轻松,享受生活与学习,精神状态好,实效性高。
“四是整合度: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五合一强调集体备课和高考考点的针对性与知识点的系统性,有经验的老师共同参与备课并完成学案表能解决年轻老师容易出现的如教学过程中不能整体把握教材,教学环节衔接不到位,整个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楚的问题。
“五是练习度:要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五合一有专门针对高考和社会热点和学生生活的考测点、思考点,“课前练习,当堂反馈”,课上学生能动脑、动口、体验生活。
“六是延展度:能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五合一让学生关注现实,强调“拓展练习,学以致用”,学会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了课题组成员科研素质的提高,取得了比较丰硕成果。
市级课题研究的推进调动了课题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实现了从“知识型”向“研究型”的转变。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规划和各阶段的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通过课题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观摩公开课、优质课、展示课、组织外出学习交流、搞调查问卷、撰写研究论文等一系列科研活动,课题组教师养成了互相学习、切磋、反思等科研好习惯,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开阔了教育视野,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科研成果。
1.论文获奖方面。
在2010年7月防城港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韦程谦老师的论文《引人入胜的启航》荣获一等奖;曾德军老师的论文《政治课堂复习方法对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荣获一等奖;黎广老师的论文《中的生活化教育思想的浅思》荣获一等奖;林冠清老师的论文《优化高中课堂教学初探》荣获二等奖;韦程谦老师的论文《追求开发的思想政治课堂》荣获二等奖;黎广老师的论文《“五合一”讲学案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分析》荣获二等奖;吴亮敢老师的论文《高考政治“四选二”选择题的备课方法》荣获二等奖;凌榕老师的论文《发挥政治课堂教学德育功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荣获三等奖;卢增辉老师的论文《问题教学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荣获三等奖;曾勇翔老师的论文《浅谈马克思的消费观及对政治消费教学的借鉴》荣获三等奖;陈岚老师的论文《课堂练习方式对政治教学实效性的作用分析》荣获三等奖。
2.优质课比赛获奖方面。
卢增辉老师在2010年12月举行的上思县高中优质课比赛中荣获文综组二等奖;吴亮敢老师在2010年4月举行的防城港市高中优质课比赛中荣获二等奖;曾德军老师在2011年1月举行的防城港市初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取得代表防城港市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资格)。
3.方面。
曾德军老师的论文《提高政治课堂复习效率的原则和模式》在《考试周刊》2010年第42期上发表。
韦程谦老师的论文《透过新闻评述看学生》在《教育界》2011年第1期上发表。
课题结题报告在《考试周刊》本期上发表。
(三)促进了政治课堂教学成绩的提高。
课题研究的实施不仅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政治科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学生政治科学习的进步。
(1)调查问卷表明课题研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在课题组对部分班级进行的《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中,认为“五合一”讲学案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的有16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4.5%;在“近一年来,你的政治科学习成绩”选项中,选不断进步的有13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7.5%。
可见,实施课题研究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性。
(2)班级学生政治科成绩的对比表(抽样部分班级)。
抽样的六个班级的政治科班级平均分不断进步(仅高二(2)班月考2平均分退步0.7分),表明推行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对促进学生的政治科学习进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2.教师教学成绩获奖方面。
市级课题研究的有效推进,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成绩的不断进步。
(1)校级教学成绩获奖方面。
①课题组老师在2009―2010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获奖情况(获奖时间:2010年8月)。
陈岚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二等奖,黎广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凌榕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一等奖,凌榕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刘炯老师荣获二等奖,卢增辉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吴亮敢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曾勇翔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
②课题组老师在2010―2011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获奖情况(获奖时间:2011年2月)。
刘炯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一等奖,凌榕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二等奖,卢增辉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曾勇翔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吴亮敢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黎广老师荣获教学成绩三等奖。
(2)市级教学成绩获奖方面。
①2010年春季学期期考全市统考获奖情况
卢增辉老师荣获高一年级组政治学科一等奖,凌榕老师荣获高一年级组政治学科三等奖。
②2010年高考教学成绩获奖情况
曾勇翔老师所任文科综合学科教学成绩显著,荣获一级普通高中组二等奖。
3.学校高考成绩集体奖方面。
学校市级课题研究的展开有力地推动了高三学生的高考竞争力,在2010年高考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上思中学在2010年高考中荣获防城港市普通高中本科上线率第一名。
4.省级校本教研获奖方面。
多个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使得学校科研氛围日渐浓厚,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充分认可,2010年11月在南宁三中隆重举行的广西校本教研表彰会上,我校荣获2010年广西校本教研先进单位。
(四)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提高德育实效性,这是目前中学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要求,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
1.有效处理了教学和德育的关系。
政治课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利用教材内容进行德育的特殊形式。政治课加强德育,既要考虑德育目标和学生思想实际,又要考虑教材的知识体系。课题组老师正确处理了知识教学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优势,利用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去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把政治课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紧贴社会“热点”,增强德育实效。
社会热点是社会和学生十分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既是社会重点,又是社会敏感点。对社会热点问题在政治课上解释透了,学生信服,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课题组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紧贴时代,进行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党内的个别腐败现象是政治课进行德育教育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的一大热点。政治课要从正面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教育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但社会上、权钱交易、敲诈勒索、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却又影响着正面教育的德育效果。政治课必须在美好与丑恶、文明与愚昧、传统与开放的矛盾中,紧贴社会实际,选择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运用教材的原理去引导学生克服错误思想认识。
(2)加强道德行为养成教育。
政治课不仅要进行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教育,更要重视道德行为养成教育,但一部分中学生却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讲粗口话、抽烟喝酒、打架闹事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因此,课题组老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3)把德育寓于政治教学各个环节,做到德育系列化。
政治课教学是由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要提高政治课的德育实效必须把德育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做到经常化、系列化。第一,备课环节。课题组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实际去安排德育内容,把知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去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现象,从正面入手提高觉悟,明辨是非。第二,上课环节。在课堂上,课题组教师结合时政热点、挖掘时政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比如: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世界绝大部分国家,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GDP总量不断下降,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然而,我国果断采取了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等有效措施,使我国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这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教师挖掘这样的德育资源对学生及时开展思想教育,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第三,课外辅导。在课外辅导中把德育寓于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中,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为此,课题组的教师通过组织社会调查,举办各种讲座,开展政治小论文评比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五、启示与思考
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实现途径是教学策略,核心是实效性。课题组成员主要从构建“五合一”讲学案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等教学策略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虽然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科学习成绩,优化学生行为养成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是教学策略是一个内涵比较丰富的专业术语,学界对教学实效性的认知也往往不尽相同,特别是政治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的实效性问题更是一个难题。
课题组的研究自始至终都得到防城港市教研室领导、上思县教研室和上思中学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学生的密切配合,从而有效推进了课题研究进程,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这有力说明领导重视、师生参与度高是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课题研究只是一个良好开端,而不是一个终点,课题组在今后的政治科教学实践中还需艰苦探索,把课题研究成果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并不断地加以完善,努力形成适合山区中学特色的政治教学策略,进而不断提高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山区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本课题研究的负责人是广西上思县上思中学曾勇翔老师)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卢少军.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
[4]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5]闰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江绍伦.课堂教学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7]林崇德主编,张奇著.当代学习心理学丛书―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突出时政性是高中政治课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它体现了政治课时代性特征,是政治课的一大特点。高中政治课突出时政性,主要是指在政治课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要学习时事,关注时政,课堂上渗透时政,能力培养凸现时政,使时政贯串其中,以增强政治课的效果。
一、高中政治课为何要突出时政性
1.突出时政性是政治课自身性质和内容的要求。
思想政治课的教与学应从丰富、变化、发展中的实际出发,紧跟时代步伐,突出时政性,不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青年学生思想活跃,喜欢议论时事新闻,谈论热点事件。因此,教师只有将讲授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及我们关注的时事结合起来,才能适应这一课程的特定要求,才能永葆政治课的生命力。
2.突出时政性是适应政治学科高考的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考政治科命题所要体现的重要原则,积极反映国内外形势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体现时代性和思想性,已成为高考命题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政治学科高考试题大都以大家关注的时事热点为背景材料,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以国内外重大时事立意已成为高考试题的重要特点,整份试卷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如果高中政治课不关注时事、不关心社会,没有广泛的时政积累,没有开拓的政治视野,读死书,死读书,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是很困难的。
3.突出时政性是克服现行高中政治课教材弊端的要求。
现行的高中政治教材引用的事例都是五六年前的材料,甚至某些是十年以前的材料,已失去时代感,教材中阐述的有些内容、观点已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解释不了当前社会实践中的新问题。如果教学上拘泥于教材,就教材讲教材,照本宣科而不渗透时政,不结合当前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政治课将会变成空洞、枯燥无味的说教课,政治理论将变得苍白无力。
4.突出时政性是实现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的要求。
政治课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育人使命,是我国学校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它对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传授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基础知识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然而,当前我们一些政治课教学仍拘于教材,没有从学生和社会的客观实际出发,教学内容忽视了与当前丰富又生动的国内外热点时事的结合,使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
二、高中政治课如何突出时政性
1.转变思想,树立新课程的理念。
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是政治课突出时政性的前提。关注时政,突出时政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
当今的国内外时事,既丰富又生动,大多跟政治课有一定的联系,且学生对这些时事非常关心,教师要因势利导,帮助他们确立开放学习的新理念,掌握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方法,引导学生生动学习,积极研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必将推动整个政治科学习的深入,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学习时事,增强时政信息量的储备。
师生要共同学习、共同搜集整理人们普遍关注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共同探究其本质。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在平常的学习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时事学习活动,不断积累时政知识。如成立“时事沙龙”兴趣小组,引领大家多看书报和新闻;举行课前的“新闻会”促进时事信息的交流;开展时政知识竞赛,激发学习时事的热情;进行每周“时事热点评论”,培养和提高学习时事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储备了丰富的时政信息量,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
3.活跃课堂,加强教学过程的时政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确当地引用一些时事材料,渗透必要的时事信息,可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对所选材料进行精心设计,促进时政知识与课本知识点的融合,从而使学生达到由外到内的知识升华,实现由事实材料到理论的飞跃。例如,在上政治常识“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框时,可以选用了“重庆打黑除恶专项行动”这一热点话题作为时政材料,既让学生学习掌握了教材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了我们身边发生的重大时政新闻。
4.提高能力,开展时政研究性学习活动。
关键词:政治课;5分钟;新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65-02
又一届高三学生毕业了,要总结的东西太多,我只想谈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政治课前5分钟新闻。《评课前5分钟新闻》,这篇论文是我在2003年写的,发表于当年的《榆林教育》,但政治课前5分钟新闻这项活动一直没有因论文的发表而停止,并且又有了新的变化。
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时代性。政治课从来不回避时代热点,现在的高考题在设计上更加密切联系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更加关注社会热点、重点问题.即理论联系实际,中学课堂的理论知识并不难掌握,难的是如何把这些理论知识和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并做出比较准确深刻的分析。难的是如何能持久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为此,我从99届的毕业班开始,一直到今年的高三(26)班,只要是文理分科后的文科班教学中,都进行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做法具体如下:利用每双节课前5分钟的时间,今年由于大多数同学都想利用老师提供的电脑,剪辑、编制都比较费时间,所以每周一次,让小组同学集体协作,就本组收集到的重点、热点新闻在讲台上,并应用所学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原理进行分析评论,之后,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点评。
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催化剂。课前5分钟的新闻能吸引同学们的原因之一是其形式的多样性:大部分小组是四个人共同收集分析,推选一个代表上讲台;有的小组则很有创意,是一人主持,其余三人分别点评;有的小组则是每个同学都登台;还有的小组是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进行,特别是现在,大部分同学都用多媒体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直观,对同学们的吸引力更大。
例如,有一个小组的一位女同学是这样主持的:今天我给大家介绍几位农民朋友:常大哥——一位农村养猪专业户,别人家的一头老母猪一窝产6个猪仔,而他家科学养殖,一头老母猪竟然能产12个猪仔且都是瘦肉型的。常大哥现在整日寻思着如何继续扩大养猪规模,办一个肉食加工厂。李大姐——一位远近闻名的养蘑菇专业户,她正带着全村人奔小康呢。张大哥,这几年也没干啥事,就是挣了1000来万块钱,现在正忙着与外商谈判,寻求合资伙伴。为响应马老师的号召,我的这几位农民朋友、致富专家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了现场,现在请他们几位给大家介绍经验……
继这次之后,又有一些主持的同学带来了工商界的朋友们、经济界的朋友们……这种主持新颖、独特,一下子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使课堂一开始就进入了。
原因之二是内容的丰富性。目前国内外“正在发生的事情,正在发展的事态”都在同学们的关注之中,如三农问题、就业问题、社会、经济效益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等。
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既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动化,同时又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教学相长的课堂气氛,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二、提高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手中都有一个苹果,但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一下,那么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由于高文科班学生特别是奥赛班学生个性活拨、好胜心强、乐于独立思考,所以每组同学都能抓住这仅有的一次机会,精心准备,其中有真实的报道,深沉的思考,犀利的评论,总能给人以惊喜、给人以启迪。
相互的交流、共同的合作,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尤其是及时联系社会热点弥补了教材的滞后性,有利于持久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分析社会重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和实效性。
三、实用性很强,对高考的帮助很大
今年高考的重点、热点问题,无一例外都在同学们的关注之中,并且大部分都是课堂上新闻过的内容,只是大家新闻的切入点和高考有所区别,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市场管理,三农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依法治国,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对外贸易,和平发展、和谐发展等等。毫不谦虚地讲,今年高考之前,我的学生们都胸有成竹,满怀信心。
四、促使老师不断地丰富自己
1.促使老师时刻关注社会重点热点问题。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先生需要一桶水。”让学生关注分析重点热点问题,老师自己首先必须思考,必须分析。为此,我每天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收听新闻、收看电视、翻阅报刊,否则,自己就无法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准确点评。
2.促使老师不断地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关注新动态。如: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平准基金、金砖四国、金融危机、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综合性博览会,其中的综合性是指什么,它与认可类博览会有什么区别,等等。这些新知识尽管我们不能完全精通,但必须在教中学、学中教。否则,我们就无法面对学生,面对高考。
3.促使老师变压力为动力。课堂上我时常表扬学生,与此同时我却深深感受到了来自学生的压力。当今的信息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有些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来的,然后自己写些评论。面对文科班100多名学生的丰富信息资源,面对同学们立体思维的多样性,面对奥赛班同学们强烈的时代意识与使命感,我觉得这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这是对政治老师和政治课的严峻考验。
我们很难满足学生与时俱进的所有要求,但我们必须不断地去做,去实践,去创新。否则,被学生轰下台是迟早的事。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