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影赏析论文

电影赏析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17 05:53: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影赏析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影赏析论文

篇(1)

[关键词] 大学英语拓展课;英语电影赏析;教学策略

ヒ弧⒁ 言

ァ洞笱в⒂锟纬探萄б求》指出,各高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置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当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根据这一要求,越来越多高校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后,开设各类拓展课程。英语电影赏析课为其中之一。

ザ、英语电影赏析研究概述

ビ笆幼髌繁黄捣钡赜糜谕庥锝萄е,诸多学者对此进行多角度探讨。张津梅(2002)从语词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三个方面概述了影视课教学的综合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就怎样确定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充分利用教师、学生、教学设备间的交互作用,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学生语言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提出建议。杨先明(2007)指出,很有必要建立英语影视教学理论体系,以充分发挥影视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司薇(2009)对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及策略进行了探讨。李月林(2003)在分析英语电影欣赏课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学原则与具体设想。傅琳(2006)就影视教学在可行性、操作性和优越性上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其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必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语言、思维和文化差异等问题。然而,上述研究或者针对英语专业学生,或者只是把影视作品作为部分教学内容应用于课堂。少有学者将英语电影赏析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来研究。本文根据电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特点,对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ト、电影教学存在的问题

サ缬耙云涠捞氐挠攀莆引着许多英语学生。然而,电影赏析存在诸多问题。

ナ紫,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性质认识不明确。由于缺乏教学理论体系指导,教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教学内容、课堂模式上存在很大的放任性。加之学生自身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某些课堂甚至成为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

テ浯,缺乏系统规范的教材。目前我国市场上没有一本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的电影赏析教材。我校使用的是任课老师自编的讲义,以语言能力练习为主,内容以台词填空、多项选择、回答问题为主。我们在学期结束时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对教材不满。“教材简陋,感觉不正式”;“教材形式单一,古板”;“几张纸容易弄丢”;“讲义太简单,应该多加些背景知识介绍”;“排版密密麻麻,影响学习心情”。根据程晓堂(2005),教材的版面安排、开本大小、图文形式和色彩等直接影响教材的可使用性和吸引力。因此,教材问题亟待解决。

プ詈,缺乏胜任的教师。目前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忙于语言基础知识教学,对于拓展课教学,还处于初始探索阶段。以电影赏析为例,许多教师自身缺乏电影相关知识,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ニ摹⒔萄Р呗

サ缬吧臀鍪且幻偶语词学习、语用知识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为一体的综合课型。(张津海:2002,15)教学策略应该结合这一课程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设置。

(一)明确教学目的

プ魑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之一,英语电影赏析教学目标应该服务于大学英语课程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2007)。因此电影赏析课应该从语言和文化两方面着手,既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又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跨文化意识。

(二)根据教学目的选择影片

ナ紫扔镅苑矫,并不是所有影片中的语言都适合用于教学。一些影片语速快,术语、俚语多。若将这类影片作为语言输入用于教学,则大大超出学生能力的范围。选择影片时,教师应该注意其中的语速、语音、语调以及词汇领域。其次,所选电影中体现的文化因素应尽可能反映外国主流文化。作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拓展课之一,电影赏析课的选课对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由于在大部分高校,《英美国家概况》等此类课程只为英语专业学生开设,非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接受过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教育。因此,所选影片应能从多方面展示英语国家文化。例如《阿甘正传》除了反映美国人的价值观外,同时也是学习美国近代历史的好素材。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英语作为世界语言,使用人群远远不止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国的英语教学,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之下,跨文化交际对象不仅限于英美国家人士。学生有必要了解英语国家之外的外国文化。例如,通过欣赏《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学生可以对印度社会有所了解。印度的软件开发技术属世界前列,与世界各国合作颇多。因此,选择影片过程中应考虑到英语的世界语地位,注意文化的多样性。

(三)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安排教学活动

ト缟衔乃述,英语电影赏析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该目标,根据非英语专业选课学生的特点设置。选修该课程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大都在425以上,英语词汇量较大,书面表达能力较强,但口头表达能力薄弱,跨文化意识淡薄。根据对该课程两个班教学过程观察和学期末对选课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合电影赏析过程论:准备――进入――共鸣――回味性延伸四个阶段(袁智忠,2000),笔者认为,电影赏析课可以参照以下步骤进行。

1.放映前准备工作

プ急腹ぷ靼括:阐述选择该片的原因、故事背景知识、演员介绍等。可以以阅读形式布置给学生相关文章;或者设计导入性讨论话题。例如,在放映《当幸福来敲门》前,印发一部分《独立宣言》的内容供学生阅读,并讲解它对美国人的影响。当片头出现《独立宣言》中的语句,或主人公自白中出现the pursuit of happiness相关内容时,学生能轻而易举理解其中的内涵,以及它们对故事的渲染和点睛作用。

2.放映

ソ淌可以根据影片选择连续播放或者节选片段播放。根据调查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堂连续播放太费时,连续观看过程主要是了解故事情节。而这一点他们可以在课后自己完成。课堂上他们更希望的是与大家交流、讨论。因此,笔者认为可以两种方式结合,以片段性播放为主,偶尔连续播放;以避免课堂模式单一。片段性播放中教师要掌握好停顿的位置,尽量做到不影响欣赏的美感。

3.赏析阶段

ジ媒锥问强翁媒萄е饕内容。课堂安排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内容可以包括:(1)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观后感。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电影的理解程度和角度。(2)自由提问。学生对片中难以理解或者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提问,并组织学生讨论所提问题。例如在《阿甘正传》赏析过程中,有学生提出:What does the feath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mean? Why is the uncertainty of life similar to a box of chocolates? 这一部分机动性很大,教师无法预测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因此,教师备课需要查阅大量背景资料。(3)教师根据影片中涉及的文化因素,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文化进行思考。调查表明,学生在对该课程有何意见一栏提出:希望老师多讲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电影。束定芳,庄智象(2008)指出了本族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解外国文化的同时,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本国文化进行思考。以《公主日记》第一部为例,教师可以从校园情景画面生活入手,介绍美国高中教学和大学录取制度,并将之与中国教育制度对比。该教学活动不仅要求教师精通外国文化,还要求了解中国文化及其英语表达方式。

4.语言练习阶段

ジ媒锥沃饕进行精听和精练活动。在对电影内容、主题等有较深探讨后,教师选择一段难度适当的片段进行台词填空、配音或者看中文字幕翻译等练习。例如《公主日记》中Mia与女王第一次会面在花园喝茶时进行的对话适合设置成配音练习。影片最后Mia在舞会上的讲话,可以设计成单词或句子听写,以无画面听力理解的形式进行练习。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配音练习不仅锻炼了听力和口语,也培养了自我展示能力,因此颇受欢迎。

5.测试形式

ビ捎诳翁媒萄围绕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进行,测试形式应该尽量体现这两方面内容。除了沿用传统的测试形式检测语言技能之外,可采用论文或个案分析等形式。

ノ濉⒔ 语

ビ⒂锏缬耙云涠捞氐挠攀莆引着许多英语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的语言文化类展修课,英语电影赏析课程安排应该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根据非英语专业学生特点设计。通过听说读写练习切实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又通过文化对比分析培养跨文化意识。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而且要有较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 袁智忠.电影欣赏过程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03).

[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 张津梅.根据影视课特点改进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2(04).

[6] 李月林.英语电影欣赏教学新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3)

[7] 傅琳.英语影视教学应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6(08).

篇(2)

办刊特色:

本刊与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的著名音乐家们为繁荣我国艺术文化事业,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宗旨而构建成的艺术文化传播平台而举办:中外名家艺术大讲堂。将平面媒体与娱教互动结合的方式,在于为爱好艺术的有志之士,提供一个与国内知名艺术专家全方位学习、交流、展示的空间,并将其打造成为继《艺术人生》、《百家讲坛》之后国内第三个与著名艺术专家、学者接触的精英品牌。“举艺术名家之力,兴艺术教育之火!”是我们全力办学之宗旨。理念是学习、交流、传播、发展!以学习为基础、以交流为中心、以传播为方式,以发展为目的,本着对艺术的传承发扬精神,为爱好艺术的学者们打开学习之门,培养创作新人,给有梦想有才能的未名者创造成功的机会,为能更多的发掘出潜在的优秀艺术人才及作品。

目标群体

艺术创作的人 创作精神的人 谈论艺术的人 享受精神的人 敢于创新的人 关注音乐的人 爱好音乐的人

发行渠道

主渠道:全国各大书店、全国高等院校图书馆(音乐专业院校)、邮局征订、报亭等特殊渠道

共赢传播:央视娱乐栏目合作、央级音乐电台、多家网络联盟、明星官方fans网站、唱片公司、星级写字楼、高档娱乐休闲场所、度假村等。

主要栏目

    封面人物:音乐人物、艺人新秀等音乐人才!美术书法名家、教授!让更多人了解到你的风采!体会到你的优越!

    谱乐声音:各院校及广大音乐爱好者词曲原创作品展示台,让“伯乐”看到你的存在,让优秀作品为更多人共享交流,词作可寻谱者,谱乐寻找佳词的互动平台。

    校园沙龙:展示校园最新动态、招生、活动资讯,各大院校“名师高徒”专访,校园留言,让师生之间更为了解!

    资讯:选登各影院、剧院上演信息,专辑发行等文艺快讯!

    音论乐坊:音乐类相关评论,内容涉及音乐研究、科研成果,介绍学习乐器的方法、挑选、保养等专业文章,音乐历史解析、音乐现象评论、音乐理论创新,品评音乐风格,分析中外音乐差异,影视歌曲、戏曲、艺术歌曲、西洋歌剧等作品赏析、评论类文章及音乐创作过程等相关音乐专业文章!

    执教文坛:相关教育类、文学类评论解析文章,内容涉及音乐、艺术类教学教育浅析,文学评论等教育类文章!

篇(3)

全球化与“中国英语”

语言学中“观念”的阐释

刻意隐含中的元语用策略

应用语言学的批评性研究

俄语命题态度的语用研究

英汉借喻修辞对比赏析

浅议英语对德语学习的影响

俄语口语中否定范畴的隐性表达

英语构词法与高阶英语学习词典

英语“自我中心语句”的言语行为特征

语言的评价意义与人类的认知活动问题

英语新闻写作课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

智能情景实验室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分析

小议中国的民族问题和美国的族群问题

语篇批评分析——直接引用研究

初级日语教材中的SA变动词及其问题点

英语专业学术论文写作课的改革与创新

句法关系的类型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差异

英语间接言语行为及施为意义分析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

有关德语专业教学三语习得的现状研究

汉英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的对比分析

“合作原则”在会话中的性别差异

公孙龙三大“诡辩”命题的语言哲学思想

当代英美语言哲学中的指称问题探析

施莱尔马赫诠释学的几个重要概念

语篇信息性在俄罗斯和德国的不同解读

听力课通过英文电影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影响阅读理解水平的非语言因素的动态调查

英语“自我中心语句”的言语行为类型分析

OttoJespersen关于介词词组的研究述评

法语宾语人称代词和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词序新解

民国时期日语教材初探——以《高等日本语读本》为例

意义隐喻与语域的关系——基于自建英语新闻语料库的研究

日语双关语的形态特征及其在实际语言生活中的应用

语言的自由与限制:美国官方语言争议的历史学视角

批评话语分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名词化现象为例

英语修辞格“TransferredEpithet(移就)”的赏析

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关于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之研究

从认知隐喻学之空间隐喻的视角分析英、汉语的时间表达

语用—语言学范畴与言语行为主体间性问题

从《雪国》的译文看日、中、英三语言对语篇的处理

在德语学习中错误分析理论方法的局限性及对策

从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英语听力记忆力提高的尝试

中日学生在视频会议中使用交流策略的调查研究

《印度:一种受伤的文明》中的印度文明和现代化

维特根斯坦:从《逻辑哲学论》到《哲学研究》的思维之桥

篇(4)

[关键词]互文;俄罗斯;新年影片;续集

一、引 言

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故事情节、生活场景等无一不彰显了该民族某一时期的现实生活、风土人情、人民的精神面貌,反映了社会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热爱,引起他们对逝去生活的关注与思考。以新年为主题的电影在俄罗斯影视界占有极大的份额,其题材贯古通今,语言清新幽默,导向积极健康,对市场经济下的俄罗斯以及俄罗斯人具有极大的导向作用。互文性体现了指涉性和交互性,因此,从互文角度来探析俄罗斯带续集的新年影片为影视剧赏析及其研究开启了一个新视角,为进一步推动俄罗斯影视剧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互文性理论与带续集的新年影片

互文性理论内涵丰富,互文性现象历史悠久。俄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茹科夫斯基曾说:“我的智慧像一块火镰,必须把它敲在石头上才能冒出火花。我的作品几乎全部是别人的,或者是用别人的题材写成的,然而这一切也全都是我自己的。”这一简短表述却道出了互文性理论的实质:“语词(或文本)是众多语词(或文本)的交汇,人们至少可以从中读出另一个语词(文本)来……任何文本的构成都仿佛是一些引文的拼接,任何文本都是对另一个文本的吸收和转换。”(王瑾,2005:28)

续集是对母片的借用,是母片的延续、再生和升华,续集中可以看到母片的影子,不断追溯母片以求得情节上的连贯;母片又能引起续集中类似情节的联想以保证情节的发展。母片和续集彼此互相交织、指涉,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手段共同展现、升华同一主题。可见,带续集的影片具有进程性、追溯性、同一性和差异性四大特征。

《命运的捉弄》(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是著名导演梁赞诺夫于1975年拍摄的作品,现已成为俄罗斯的经典贺岁片。时隔30年,知名导演别克马姆别托夫执导该影片续集,新时期的“误入”历史再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同的演绎手段造就了几近相同的结局:爱情不取决于金钱,爱一个人不需要理由,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新年影片《圣诞树》(Ёлки)同样由别克马姆别托夫导演执导,该片首映于2010年,由发生在全国11个城市的9个故事交织而成,烘托了人们互相帮助就能见证伟大奇迹的主题。2011,2013,2014年《圣诞树》2、3和《圣诞树1914》(Ёлки 1914)接连上映,《毛茸茸的圣诞树》(Лохматые ёлки)亦于2015年1月29日首播,影片在结构和情节上与《圣诞树》互有关联和照应,进一步烘托了爱心传递、善有善报、伟大奇迹的主题。

按照不同的分析方法,互文性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成构互文,即此文本和他文本整体上的关系;内互文,即文本①间上下文的关系;明确互文,即此文本片段和他文本片段或整体的关系;广义互文性,即文本和文化间的关系……论文将从成构互文、内互文、广义互文角度进行语料分析。

三、新年影片的互文性

(一)成构互文

1.爱情主题。爱情――人类创作的永恒主题,从民间口头创作到各种题材的作品,从中国的四大经典爱情传说到俄罗斯的夫妻花传说,从《壮士歌》到《伊戈尔王远征记》,从《叶甫盖尼・奥涅金》到《幽暗的林荫小径》,爱情主题贯穿始终,或凄婉,或悲壮,或唯美,或痛心……对于新年影片来说,爱情如果缺位就仿佛炒菜没有放盐,索然无味。因此,爱情主题亦是俄罗斯新年影片的主要题材,从1968年的《曲折成功记》(Зигзаг удачи)到1975年和2007年《命运的捉弄》及续集,2005年《新年好,爸爸》(С новым годом, папа),2006年《新年夜孤身一人值班奇遇记》(Один в новогоднюю ночь),再到2010,2011,2013年的《圣诞树》,无一不体现了这一主题及其创作手法。

一部电影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播放时段是否适宜,而新年影片中的爱情主题正是迎合了这一点。从新年影片的播放时段来看,新年影片播放于新年前后,大街小巷洋溢着节日气氛,人们内心深处更是充满了无尽的喜悦、轻松感。在这种大氛围下,爱情主题更能拨动人们的心弦,获得心理上的认同,影片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票房。

2.奇迹情节。在当代社会,价值取向混乱,信仰空前真空:老人扶不扶,干爹认不认,落水救不救的怪异现象百出,人们开始追逐物质享受,房、车、钱至上,忘却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更增了一份尔虞我诈。社会正在失去它宝贵的精神价值,即善良、和谐、严肃的生活态度和奉献精神。中国如此,俄罗斯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人们质疑真爱的存在,质疑社会公德的存在,而奇迹让人们相信爱情、相信未来,善良让人们相信世间自有真情在,相信善恶终有报。

从功能来看,新年影片旨在紧随时代变化发现社会弊端、人类恶习,为人们价值观提供正确导向。因此,奇迹、永善贯穿新年影片始终,从借用互助社的钱买彩券中奖引发的纠纷,新年前夜醉酒误入(蓄意进入)他人家,新年前夜寻爸爸,新年前夜商店值夜班,帮助孤儿院说谎的孩子圆谎等曲折情节点出了人类善良的一面:互助社的人们重新接受被开除的社员,善良的娜佳一次次地帮助醉汉鲁卡申,好心的职业圣诞老人一回回地帮助寻父的科斯佳……冲突层层升级,矛盾步步加深,被开除的社员当起了强盗,娜佳与鲁卡申一次次争吵,科斯佳的母亲误会职业圣诞老人利用自己的孩子……这一切令人提心吊胆,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魔力尽施其魅力:互助社的人们重新恢复昔日的友好,娜佳与鲁卡申从相互讨厌到理解,直至萌发爱意,科斯佳的母亲与职业圣诞老人完美结合……善行终得善果,随着事件的进展、彼此的了解,人们相拥在一起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阶层、不同情节却演绎着同样感人、完美的爱情,圣诞老人、新年钟声在故事中一般都推动或见证了爱情奇迹的发生。

3.唯美结局。从心理的维度来审视,新年影片不仅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给人们深刻启示,也符合人民大众的审美标准,同时对大众审美起到导向作用。其睿智的言语、动人的情节、唯美的画面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范例、欢笑和美感。俄罗斯新年电影和童话故事一样有着共同的创作结构:主人公在经历重重磨难后总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命运的捉弄》中男女主人公从相互讨厌、指责到相互怜惜、理解,直到萌发爱意,最后到母亲预言式的话语:生活过着看。续集中男主人公费尽心机(雇佣开锁工开锁,装作落东西再次回到女主人公家,车站送帽子避免被送回莫斯科,假扮投诉用户、圣诞老人争取时间以便赢得女主人公芳心等)不仅为父亲,也为自己争取到了幸福。两部影片之间又互相呼应、指涉,不仅呈现了故事的发展脉络,而且愈加凸显了影片的深层主题,同时展现了社会、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更新。《圣诞树》三部曲中的每一部都由不同的故事情节凝集而成,但却反映了共同的主题――永恒纯真的爱情,三部影片均具有圆满的结局。不同地区的人们互相帮助,彼此用真情感染对方,最终收获圆满爱情,三部曲之间又相互指涉、升华,包含了家庭的矛盾发展史、个人的成长史,从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到爱情,再到世界上所有人心中的爱、动物之间的爱……

(二)内互文

1.情节上的互文性。《命运的捉弄》续集承接了之前电影的情节,是对前电影的模仿,故事中男、女主人公是前主人公的子女,前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最终没有走到一起,他们各自结婚生子。30年后同样的“误入”历史在他们子女身上再次出现,只不过这一次具有某种人为因素。不同时代,不同人物、性格、价值观却惊人地再现了相似的完美结局。此外,文本中浴堂洗澡,飞机乘行,室内矛盾,母亲朋友来访,电话谈话,吉他弹奏,幸福结合等场面互相引用、指涉、戏仿,使两部影片不断地交叉回溯。

《圣诞树》三部曲采用类似的情节穿插法演绎共同的主题――永恒的爱情。三部曲既自成一体,又相互关联指涉,如背景音乐、情节等,同时体现了情节的进程性:如滑雪运动员和马妮娅奶奶的经历,商人与奥利娅、商人朋友之间的故事,出租车司机与歌星之间的故事,渴望父亲的女孩一家的故事,等等。

2.结构设置同一性。《命运的捉弄》采用历史再现法,不同时代,类似的奇遇再现,面对类似的场景,不同时代的主人公应对策略不同,体现了不同时代人物性格的差异性。在《圣诞树》三部曲中采用了跨地域小情节穿插法,不同的爱情故事体现了同一主题。

3.人物的承接性。《命运的捉弄》中热尼亚、娜佳以及伊波利特等同一人物在两部影片中的出场,《圣诞树》中滑雪运动员、出租车司机、知名歌星、议员、工作狂人等。人物的承接性决定了续集影片的特点:故事情节的进程性与回溯性。

(三)广义互文

《命运的捉弄》漫画式的开篇充满了对当时社会“一刀切模式”含泪的嘲弄,颇有果戈理作品之风,故事情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拉开了帷幕:相同的街道名、类似的房屋建构导致男主人公误入女主人公家而浑然不觉……影片拍摄于1975年,当时社会模式化之风流行,提倡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轻视个人幸福。片中主人公30多岁,这就意味着他们出生于动荡的二战时期,这个时期典型的特点是男性缺位。男主人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非常依赖母亲,勤勉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他善良、坦诚,但又过于软弱,曾多次与爱情女神失之交臂。《命运的捉弄》续集以颇具诱惑力的童话式开篇转入现代化的描写,新时期主人公果敢、不择手段的性格散发着浓烈的现代化气息。《圣诞树》1、2、3的拍摄是对当今社会重金钱轻情义之风的有力回击,同时也是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又一次证明:俄罗斯用理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热情奔放,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他们迷信、极端,相信奇迹。

四、互文角度研究启示

通过上文的分析,从影视的角度可以把电影领域的互文性分为两类:延时互文和同步互文。

延时互文,即母片与续集之间相隔一段较长的时间,体现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化、人们对同一事物或事件的不同看法以及反应。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故事情节反常的进程性,进而引起人们对这种变化及不同进行思考,分析其深层社会原因,引导人们步入正确的生活轨道。同步互文,即首映和续集之间相隔时间较短,以不同层面烘托共同的主题思想,时代、社会、人物及其观念差异性不大,故事进程性不十分明显。无论是延时,还是同步互文性都体现了事件的进程性和回溯性。

从互文的角度来探析影视作品,一方面,带续集影片事件进程性能够满足观众的好奇心:使原本开放性的结局进一步升华演绎,拨动人们的心弦,为故事中的主人公命运担忧。另一方面,体现了永恒不变的主题:情节曲折莫测,路遇艰难险阻,但最终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新年的钟声仿佛是一个魔棒,在他的魔力下,一幕幕令人热泪盈眶的场景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五、结 语

从互文的角度探析新年影视作品为其研究和分析开启了一个新视野:俄罗斯带续集的新年影片具有进程性、追溯性、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特点。首先,新年影视作品以其轻松、诙谐的基调揭示了共同的主题:期待奇迹,自身也要努力;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体现了同一性。其次,延时续集影视剧体现了社会、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观、价值观的差异及其成因,情节的连续性、发展性,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调动观众的记忆机制,体现了差异性、进程性及其回溯性。最后,俄罗斯带续集的新年影视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俄罗斯人的性格及其价值观:热情、真诚,追求美好生活,相信一见钟情,注重精神生活,相信奇迹。

注释:

① 论文中互文分类把带续集的电影作为一个文本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黄秋凤.文学作品中互文单位的翻译表征[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2]王瑾.互文性[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5)

[关键词] 影视艺术审美教育影视鉴赏教学

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影视作为最富有活力和影响力的综合艺术,毕业论文在艺术教育和审美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具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独特的功能,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成为审美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之一。

一、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作用

1.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吸收了多种艺术因素,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从审美主体看,人们欣赏影视时,具有视听共享的特点。从审美对象看,影视是以活动的形象画面为主的时空综合性艺术,运动成为影视画面最独特和最重要的特征。影视以镜头组接构成的视觉画面来传达审美经验,它的艺术手段就是蒙太奇。蒙太奇不仅使影视的一个个镜头按照影视创作者的构思组接成有机的整体,化作直观的流动的视觉形象,而且使镜头与镜头组接之后产生大大超越镜头本身之和的表现力和审美效应,赋予影视艺术在表现时空上的极大自由。

2.影视艺术的审美作用

影视集多种艺术精粹于一身,并以科学技术为坚强后盾,是最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最大众化的艺术。它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进行思想和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综合感知能力,提高艺术审美修养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作用。影视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作用,学生通过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欣赏活动,在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以情动人中受到教育、鼓舞和启迪,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还能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实施影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他们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影视艺术具有审美认识作用,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活动,学生可以跨越时空,了解古今中外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从微观到宏观、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从而加深对社会、历史、人生以及自然的认识。影视艺术具有审美娱乐作用,通过欣赏影视节目,学生得到休息和娱乐,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可见,通过学习影视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影视兴趣,扩大影视视野,可以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可以提高感受美、体验美和影视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二、影视艺术鉴赏的学习过程

影视鉴赏是指以具体的影视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影视艺术的真谛,硕士论文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影视艺术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影视艺术鉴赏在影视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加强影视审美的研究,重视对学生影视审美的指导是当前影视教育(特别是影视普及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只有让学生学会应用正确的影视鉴赏方法,能够系统分析影视的各种表现手段和意蕴、风格,才能在学生和影视艺术之间架起一座审美理解的桥梁。影视艺术这一审美客体只有经过审美主体的审美鉴赏成为审美对象,经过审美的再创造才能呈现出最大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才能最终被人们接受。

影视作品的鉴赏是一个包括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综合的动态过程,有着一定程度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影视鉴赏学习过程可分为影视审美直觉、影视审美体验和影视审美升华三个阶段。审美直觉的特点是直接性和直观性,体现为一种感性直观的审美感受。影视审美体验阶段是在审美直觉阶段注意和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包含许多心理因素活动,其中想象、联想和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对影片《沙漠苦战记》的观摩赏析,通过屏幕上纷乱的马蹄印,学生可以想象得到战马的疲惫不堪;人的脚印由清晰到一条蜿蜒向前的爬行痕迹,学生读懂了士兵的英勇顽强;爬行的痕迹中出现了手枪和军刀,学生意识到战士牺牲了。可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了影片的内涵。审美升华阶段,学生与作品发生共鸣,获得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这个阶段存在着感知、联想、想象和情感等各种心理要素的作用,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理解认识。

三、提高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质量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影视艺术鉴赏课堂教学改革要有明确的指向:必须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审美素养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首位。

1.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

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摆脱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学而不思的传统教学习惯(严重影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打破以教师、课本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讲授式变为启发式,将教师的“教”更多地转变为学生的“学”,将学生的“模仿——重复”变为“发现——探索”。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要多用影视形象说话,少用抽象表述,树立优秀影视作品也是教材的观念;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学习赏析,再由教师重点讲解;先由学生对影视内容质疑提问,再由教师点拨作答;先由学生就影视问题探究讨论,再由教师导出概念结论;尽可能多用小组观摩讨论学习,少用大班集体授课。

2.把握影视艺术鉴赏教学的本质和特点,利用形象的影视作品说话,寓教于美,寓教于乐,唤起学生情感共鸣

从教育的角度看,影视艺术教育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但这不是通过强制性灌输,而是通过美的事物、美的形象、美的作品熏陶和感染,留学生论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审美能力在日积月累后提高,美育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久远的,可以使人终生受益。影视艺术审美与鉴赏类课程的教学,放映优秀影视作品、影视片段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综合素质是不能速成的,要靠不断地学习和长期实践的积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制作设备是很容易的事,而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却非一日之功,因而影视鉴赏无论是在影视专业教育还是在普及教育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进行影视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要让学生多看优秀影视作品,多比较、多思考,从中受到启发,学会欣赏作品、解读作品。

四、影视艺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心理分析与调整

1.影响影视鉴赏学习效果的原因分析

影视教学,无论是影视专业教学还是影视普及类教学,无论是影视编导知识的课程教学还是影视鉴赏类课程的教学,放映影视作品或是片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学生在观摩这些教师精心选择的教学材料时,却常常偏离学习目标,被精彩的影视世界所吞噬,背离了观摩的初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1)“影院效应”的影响。电影观众学认为电影受传时存在一种“影院效应”,电影院的观赏环境使观众进入“梦境化的现实”,医学论文同时观众还有一种追求影院气氛,追求共赏的倾向,大家同喜同悲。影视教学中“放片子”,一个班的学生同时注视着电视荧屏或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这种学习环境与电影院放映环境极为相似,如果任课教师调控不利,学生很容易受“影院效应”的影响。

(2)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消遣娱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人都需要。影视本身就具有教育与娱乐的双重功能,其中消遣娱乐功能又是主要的。影视的娱乐功能能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对缓解学生工作学习压力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生总是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寻找影视提供的娱乐,学生在观摩影视作品时很容易受娱乐心理的影响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学生鉴赏心理调整

影视主要通过视听诉之于感情,而情感又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因此,欣赏影视作品是一个复杂的感情和理性的综合过程,必然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影视鉴赏时必然要进一步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活动和艺术态度等;必然要分析影视创作表演手法和表现手段的运用;必然要分析影视作品的体裁、风格、文化和历史背景,这些都需要主观理智因素的介入。由看热闹的外行,进入认知主体和审美主体状态,需要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努力。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两个转变:

(1)角色的转变——从普通观众向学习者转变。拥有一定生活经验,同时具备联想和想象心理功能的人,无论他文化程度如何,职称论文能“看懂”影视是不成问题的。这种低层次的“看懂”与“审美鉴赏”是有本质区别的,大学生影视鉴赏要求影视鉴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结构才能进入审美层次的鉴赏,没有一定的声光电、色彩、构图和造型知识,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绘画和音乐等艺术素养,会影响学生对影视的全方位鉴赏。这是由影视的综合性决定的。

(2)审美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也是大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模式是只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学生影视鉴赏应从这个窄胡同中走出来,重视影视其他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艺术表现方式(蒙太奇、长镜头、空镜头、主观镜头、结构、细节、画面、声音、色彩、光效、气氛渲染、运动、节奏等)的鉴赏,才有可能全部解释影视的表现力,才能最大限度地理解和感知影视艺术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因为只有通过影视手段的运用才能使影视内容得以充分表现。

3.影视鉴赏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目标上,尽可能减少“影院效应”和消遣娱乐心理的影响,教学中播放影视作品时应注意:

(1)目的明确,有问有答。让学生明确观摩的目的所在,要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看、去思索。观看后,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为了让学生对影视中人物性格化语言的审美价值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欣赏电影《巴黎圣母院》。播放前,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哪些对白生动地揭示了与吉普赛女郎艾丝米拉达有感情纠葛的四个男人的性格特征?每人的个性特点是什么?观看中,学生眼、耳、手、脑并用,边看、边听、边思索、边记录;观看后,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最后由老师启发提示,得出结论。

(2)宜短不宜长。选取的影视素材和播放的时间都应体现宜短不宜长的原则。播放影视片断过长时,一些学生开始时还能带着问题去观赏,时间一长,大家往往抵挡不住影视作品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诱惑,而全身心投入到影视所营造的世界中不能自拔。

(3)两遍播放法。第一遍让学生“随心所欲”,满足“视觉的渴望”,新鲜感过后,再看第二遍开始认知学习。在播放前简述故事梗概,主要情节等,英语论文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播放中是边播边讲还是播完后再讨论讲解呢?调查显示,学生更喜欢后者,如果需要可以重播片断。播放过程中应提醒学生不要过于“专心”情节,应学会“分心”,善于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变被动为主动。

影视艺术鉴赏教学应全面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认清时展所赋予影视艺术教育的神圣使命——通过影视艺术鉴赏教育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进而激发他们的人文追求,使大学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保持主体性、独立性、开放性,心灵世界更广阔、更深沉、更丰富、更美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认识要伴随影视艺术鉴赏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影视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李范.美育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4]黄琳.影视艺术——理论简史流派[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篇(6)

[关键词] 《国王的演讲》;精神文化;王室

课题项目:本篇系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跨文化功能派视角下影视翻译效果实证研究”研究成果(批准号:yy1333)。

电影《国王的演讲》是由汤姆・霍伯执导的佳作,整部电影采用了叙述的形式,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国王的故事。在整部电影的表现和叙述过程中,故事本身并没有很大的悬念,讲述的是乔治六世从小患有口吃的毛病,几乎与王位失之交臂。由于处理社会事务的公共责任,乔治六世开始承担王室的工作并求医治疗口吃。在此过程中,乔治六世遇到了从澳洲而来的莱昂内尔・罗格,在治疗的过程中二人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恰巧乔治六世的哥哥因个人婚姻问题未能继承王位,乔治六世临危受命。两年后,德国和英国在二战中成为对立国,不可避免面临了开战的严肃问题,而乔治六世作为王室的代表和发言人,无可厚非承担了王室通过演讲振奋国民信心的重要使命。最终罗格帮助乔治六世战胜了他从小的梦魔――口吃,并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成了英国反法西斯和抵抗战争的代表。

《国王的演讲》之所以能在平淡的剧情中取得重大的成功,不得不归功于其并没有落入好莱坞大片的俗套,而是延续了传统的英国电影的风格,在电影中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精神文化主题和内涵,体现了深厚的英伦文化。通过对影片中精神文化主题的仔细解读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赏析这部佳作。

一、电影《国王的演讲》的欧洲王室风范主题

《国王的演讲》中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若对英国王室的表现,同时这个主题也成为该部影片中重要的精神文化主题之一――王室风范。其展现了世界上最具有生命力的王室,而英国王室恰恰又是大英帝国从建立直至发展延续过程中媒体聚焦的焦点,是整个大英帝国的象征,虽然在权力上受限于内阁,但其代表的整个民族的灵魂却始终让其国民对王室满怀着深切的崇敬。电影《国王的演讲》实际上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载体,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和叙述将人们眼中神秘的王室生活淋漓尽致展现在了观众的眼前,同时也体现出了英国王室深厚的历史。在影片中,当罗格为了刺激乔治六世而随意趔趄在他的王位椅上的时候,乔治被激怒了,公然告诉罗格那是世代国王才能够拥有的待遇,同时在椅上也明确标示有国王的标志,这样的穿插使得英国的王室风范从书本中跃然到了观众的眼前,对英国王室的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继承也产生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与此同时,在影片《国王的演讲》中并不是泛泛而谈对英国王室进行了介绍和体现,而是细致到其特定的政治文化内涵中。诸如在乔治六世的哥哥因为个人婚姻问题而受人非议的时候,首相严正提出如果不能遵守一个王室的风范则必须退位,否则内阁将集体辞职。这样的政治文化恰恰是英国立宪制的完美呈现,作为联邦的元首,首要认为是维系民族的团结和民心,而在触犯基本信仰和要求的时候,内阁则具有弹劾的权力。这样的政治文化主题统统丰富展现在了《国王的演讲》中,而在内阁的严正抗议下,乔治六世的哥哥不得已放弃王位,交由弟弟继承,这不仅呈现出了英国王室的政治精神文化,同时也对英国王室的至高的道德操守进行了合理的呈现。

二、电影《国王的演讲》的欧洲传统文化主题

影片《国王的演讲》中精神文化主题的蕴涵不仅仅在于其展现了王室风范这一特定的领域,同时也在更大的范围上呈现了文化和高贵精神。影片所选用的演员几乎都是地道的英国演员,在具体的表现过程中,演员们所具有的英国人特有的气质和礼节也成为影片所要负载的精神文化内涵之一,无论是从对话的优雅的英式口音还是从整体的行为表现中,无不流露着英国本身体现出的高雅和贵族气质。

影片中有两个情节实际上也安排了英国文化中植入,其一是乔治六世的哥哥在为自己中意的女人找寻一瓶红酒的时候一定要找到二三年的陈酿,这个小情节看似无意,实则很好体现出了英国上流社会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追求至高的精神世界和内涵,对生活品质和思想高度都有纯度较高的要求。其二是在乔治六世开始治疗的前期,罗格为了让乔治六世能够顺利发音,给他戴上了一副正在播放音乐的耳机,音乐播放的是莫扎特的伴奏曲,在这样的伴奏下,乔治六世的手稿中呈现的是莎士比亚著名的“To be or not to be”选段,而对这样的小细节影片都把握得十分到位,从细微处注重植入和渗透英国文化本身。

同时在英国风度的展现上,影片通过一定的安排呈现了出来。在乔治六世和妻子去当时还处于国王位置的哥哥家中做客时,从路途中有秩序修剪的园林和会客过程中客人的穿着打扮,都不免透露出闻名遐迩的绅士风度和淑女气质。这个情节对英国绅士文化的呈现是较为持久的,包括侍从和客人之间的礼貌,女主人和客人之间的礼貌,男主人在接待方面的礼节等,都无一不细致得以呈现。而关于服装的着色,则略显朴素却充满格调。影片中呈现的精致的景物加重了英国文化呈现的气息。在静景的设置中,包括建筑的风格和作为平民阶层的罗格家中的布置,都采取了较为简洁而又不失贵族气息的布置。而在动景的处理上,包括乔治六世协同妻子一起出席哥哥家的酒会及战争爆发时刻罗格和妻子乘车去王宫路上的景物设置,都具有浓厚的英伦色彩。期间穿插了林荫小道的静谧和别有生趣,也穿插着颇具有英国味道的老爷车的出场。总而言之,无论在故事情节的设定还是在更为细致的景物小品的呈现上,《国王的演讲》中都体现着无处不在的英国文化符号。

三、电影《国王的演讲》的人文主题

影片《国王的演讲》中最具有精神内质的是影片对于其核心的支柱精神的展现――励志精神。相比于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传统好莱坞的商业片中往往成就的是一种英雄的个人主义,而对于《国王的演讲》一片中,更多的是延续了传统英国电影的叙述方式,缓缓道来,并没有特别大的情绪起伏,但细腻的感情逐渐渗入了影片深处,达到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影片中,很少有好莱坞的那种中苍白肤浅,而更多的是探究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和受众心理,契合了人们对精神上的励志需求。

在影片中,影片开头的部分类似特写的为乔治准备了一段“戏”――公众演讲。在那次演讲中,乔治丢进了颜面,在广大的听众环绕的氛围下,他紧张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父亲的训斥和哥哥的嘲笑,都使得乔治封闭的内心一次一次承受着打击和煎熬,甚至在议员面前都觉得无法开口。当乔治自己寻求医师进行治疗的时候,不得不说,瞒着所有人私下里找医生也从侧面衬托出了乔治的自卑心态,他不希望他人知道后而取笑自己。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表现出自己很深的自卑情怀,往往在行为上较为得体,穿着中也时刻注重着王室风范的规定,尤其是在当乔治和罗格还没有成为朋友的治疗初期,乔治对罗格始终保持着英国绅士特有的距离态度,这也帮助乔治很好隐藏了自己的自卑心理。而渐渐地,随着乔治和罗格的友谊更近一步,其从小的生活状况逐渐为罗格所熟知,罗格进一步感受到了眼前的公爵实际上并没有看上去那样的威风,而是始终带有童年的阴影,甚而阻碍了其自信的发展和建立。

罗格对乔治的帮助是十分励志的,他在治疗的过程中并不仅仅为了治疗乔治的语言障碍,还尽己所能帮助乔治重新建立自己的自信。当乔治六世成为一代君王而进行演讲的时候,罗格责无旁贷陪伴乔治进行现场的广播。在治疗方法上,罗格也尽量使乔治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通过肢体表现、歌唱甚至爆粗口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作用。可以说,假如没有罗格,乔治的口吃可能会成为他一生的梦魇,而罗格的鼓励和温情,一步一步帮助乔治走出了自卑的状态,成功培养了乔治六世作为一代君王的伟岸的国王形象。

这其中的励志精神也成为影片所主要想要赋予的精神文化内涵,其深刻之处不仅在于这样的激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心和帮助,它满足了普通观众的期待,获得了人们精神上的共鸣,使得很多徘徊在自卑边缘的人重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影片《国王的演讲》将这样的激励精神放在了特定的故事和历史背景中,就使得这部影片本身具有更为独特的精神主题。这样的励志超出了人与人的广泛意义上的帮助和激励,同时被赋予了君王与平民、上流与市井的深刻内蕴。它所呈现出的更是一种接近人们喜闻乐见的心理状态,即人非全能,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国王也一样需要温情与激励,而这样的平民对国王的激励则首先表现出了个人之间的独特友谊,同时,在更深的层面上,罗格的形象代表的精神内质超越了个体,上升到了以罗格为代表的平民群体,由此在精神层面上更深一层升华了影片所想要阐发的激励精神主题。

四、结 语

影片《国王的演讲》中融合了较多的元素细腻丰富表现出了英国影片的风格和特色。在影片中,在整体的风格层面呈现出了很深刻的英国传统文化内涵,包括对演员的选用和场景、氛围的设定,同时也包括对英国政治文化的阐发和细腻的呈现,使得在影片中“英国风味”成为一种独特的呈现视角。同时,在影片《国王的演讲》中,也十分深刻呈现出了激励精神,这种激励精神通过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国王乔治六世和平民莱昂内尔・罗格作为载体,突出表现出了即使是一国的君王,也一样在人生的重要时刻面临着困难和需要克服的挫折。而罗格在帮助了国王的同时,实际上也呈现出了一种十分深刻的激励精神。这种激励精神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广泛意义上的互相帮助和激励,由于其代表人物的关系,成功上升为了一种子民对支撑国家灵魂的国王的精神激励和人性温情,使得在更深的程度和范围内,这样的激励都成功激发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和情感共鸣,不得不说,影片《国王的演讲》在彰显其unhann的精神文化主题和内质的过程中取得了成功,激发了观众共鸣,而影片所提供的诸多精神文化主题的元素帮助观众在挖掘自我的过程中也找到了合理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宇.《国王的演讲》语言与文化研究[J].电影文学,2012(17).

[2] 陈晋华.从《国王的演讲》看人性与权力的对等[J].电影文学,2011(14).

[3] 孟玲.从平凡人到真英雄――解读《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英雄主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

篇(7)

2.搭蔓子花曹瑞欣

3.拐杖张广春,李峰

4.山东文学(下半月) 山之巅何也

5.有点乱杨吉忠

6.侏儒船的100天陈海鹰

7.失落的家园刘振杰

8.一九七五年的记忆李伯玺

9.看病胡琼

10.生日礼物王光佑

11.魔幻摄像机张德富

12.北川的眼泪(外两篇)云淼

13.城市湿地别样美刘雨东

14.夏日情思冯东

15.我的娃娃亲的小哥哥——罗京周年祭京威

16.蒺藜花赵峰

17.最后的流浪海棠

18.摘苹果滕如勇

19.花开花落莫相思叶俊

20.中国人的宗教观范睿一

21.国外警察教育实践教学经验研究李亚芹

22.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文化之我见顾青

23.宗白华论中国戏曲时宏宇

24.吴世昌与郑振铎——关于文学史写作之争李俊

25.接受美学与文学研究陈铮

26.从王国维生平看《红楼梦评论》的价值与缺失孙雅融

27.张艺谋还能走多远——评电影《山楂树之恋》杨作玲

28.一路楼台直到山不是西湖胜西湖——评介著名作家孔祥书同志及其创作杨恭政

29.战争与和平——试论澳大利亚诗人朱迪思·赖特诗歌中的反战主题毕宙嫔

30.试论元代市井题材散曲许陆生

31.汪曾祺语言特色之我见吴玉芝

32.流动的意识与虚拟的时空——析弗吉尼亚·沃尔夫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付平

33.唱给我眼睛里的人(组诗)良子

34.人生的霜花(组诗)/麦田守望者(外一首)/雨色

35.水·火(外二首)申林

36.蒲公英(外三首)孟春

37.弯弯的情人湖山东文学(下半月) 孙德伟

38.论公共服务型文化馆的建设顾青

39.浅谈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互译王建敏

40.浅析农村作文教学中新型农民的培养宋

41.解析云南重彩线描代表徐建德之意念境界李红杰

42.警察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谭萍

43.汉语情态动词、假设句和让步句的认知域解读王全智,史素娟,张苹英

44.浅析我国警察院校实践教学现状李娟

45.语法隐喻和概念隐喻靳智博

46.《暮江吟》三种英译文本的及物性分析陆少玲

47.信息动态

48.禄晓春书画赏析

1.大老郑的女人魏微

2.车子徐学文

3.自首鲁英

4.美人计胡静

5.掀开童年那页发黄的日历(组诗)邓荣河

6.一对好夫妻孙传侠

7.野草莓·石头·牛徐汉平

8.在夏天谢方儿

9.林二牛哄王立庆

10.等陈美英

11.寻找阿加里王宝国

12.渴望成为一条鱼(外一首)高盛荣

13.山寨的山,山寨的寨冷梅

14.小说二题寇俊杰

15.香港印象戴永夏

16.叶子马军

17.家乡的露天电影白雷

18.在晨跑中飞翔李佳慕

19.瞻彼日月,悠悠我思王青

20.好想找个人陪我散步(外一章)文婧

21.山东文学(下半月) 另一道风景徐勤玲

22.那住在山顶的人文雪梅

23.难忘故乡那棵老松树周脉明

24.静默的祖父唐晓萍hHTTp://

25.美味豆角咸菜(外一章)陈树庆

26.怀念当兵的小叔(外一章)高冬梅

27.想不想再和我一起回到棉田(外一首)/紫丁香的梦(外二首)

28.总理让酒(外二首)/齐都春秋车马殉/村魂

29.各抒己见话"炼狱"——读孟庆龙的《赤色炼狱》随感吴开晋,刚,王春玲

30.悬崖上的舞蹈,疯癫中的逃逸葛海燕

31.爱到春潮滚滚来春友,杨艾莲

32.《人树》的心理叙述手法解读李传彬

33.论文学意象的感性特质田玲

34.凝山川之灵秀,聚哲理于美文——冯岩《西部之恋》论析岸波

35.安静中阅读一本书吕仁杰

36.浅论李清照以梅寄相思的模式刘顺霞

37.石磨,我的干娘(外二首)盖永一

38.从自然观探陶渊明的人生境界史菲

39.中国书法艺术浅议唐世德

40.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的思考路其娟

41.也谈报纸文娱的社会推广意义——关于娱记办活动的一些思考张丽

42.在经济学理论视野下,透视高等教育的"公地悲剧"王丞,齐丽

43.自由的历程黄承烈,尹来也

44.关于在读大学生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点思考张昌龙

45.对高职院校生存教育的思考与建议丁安英

46.和谐校园与德育体系的构建弥淑琴

47.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及分析与对策陈萍

48.在阳光下倾诉(组诗)吴治由

49.隆昌方言"哒"字研究李东伟

50.浅析英语文章《为自己而写》中的隐喻现象韩慈红

51.多媒体仿真情景下的整体语言教学李玉芳,汤力

52.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焦阳

53.完善企业人事管理,促进和谐健康发展闵倩

54.花开时,你在……(外一首)都都

55.工会要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张利民

56.环保植物资源分类及应用浅论姚兰

57.浅议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弱化和治理措施朱瑞贤

58.一个新的全球利基市场威廉姆·加侬·汉特,王爱平

59.中国书法名家——杨陌

1.山东文学(下半月) 良阿成

2.秋云杨金辉

3.来的都是客李玉

4.明娟党剑

5.随笔三章刘杰锋

6.春夜遐思(外两章)孙奕

7.时光村落里的记忆李学民

8.人生如茶(外一章)秘永红

9.浓烈的阳光味曹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