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我消费观小论文

我消费观小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0 20:34: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我消费观小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我消费观小论文

篇(1)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会学习,学会发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扑克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据此我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在(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也纳(2)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3)培养协作意识和良好的情感体验;(4)培养学生的个性。

    研究性学习具有如下特点:(1)开放性,研究学习活动的结论不是预设的,而是开放性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要由学生展开他们的思考,做出自己 结论; (2)探究性。大多数课题的研究应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经济,政治现象,从领域上讲具有广阔的探索空间,从内容上讲只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它们产生的特点,过程,影响评价等方面;(3)实践生。评多研究性学习澌知动的课题研究需要开展有社会调查,实地采访,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需要实际操作与积极参与;(4)现实性。研究的课题应与社会现实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很好地点击生活,引发思考,正确认识和理解一些社会现象,提高认识和分析能务。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方式

    1、撰写

    即在课堂教学中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小论文。首先要先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出作所范围,探讨资历料的来源与先取。在学生对相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拟定论文写出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在习作中指出其意义和得出的结论。如社会主义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意义,农村居民的消费观等课题可以采用小论文的开形式。

    2、调查

    即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的内容和方向,拟定调查的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制事实上调查的方法和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亲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如“近几年本地政府的为民办实事,看财政的作用”,等课题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3、讨论

    即组织讨论。将研究性课题设定为讨论题,在收集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或对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以讨论的开式使研究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小组的讨论,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之间探讨;更可以通过请旱灾来走出去向专家咨询等。如怎样正确对待货币,21世纪的劳动者应具有怎样素质《劳动合同法》案例分析等可采用讨论的形式。

    4、演讲

    即演讲辩论。对研究的课题或研究的成果进行演讲和辩论。如摸拟大专辩论的形式,把小组或全班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即有陈述性的发言,又有双方的对抗性答辩,最后还有各自的总结性发言。可以邀请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专家作为评论方,进行恰当的评判应重过程,谈化结论。如”扩大内需,要不要提倡勤俭“”进吕多,对发展民族工业的利弊“”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影响等可以采用此种方式。

    5、论证

    即实例论证。这种研究性学习订要是围绕某个理论或观点,搜集本关材料,数据来论证其正确性和科学必,增强其可信度。教师要适当地指导搜集资料,数据的方法,方向,做好分工协作,最后一起交流,共同论证。如收集有关资料来验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不价交换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旱灾行经济剥削的重要手段等

    6、操作

    即摸拟操作。对某些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展示其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安排队好场景与道具,让学生摸拟全过程,通过表演这种直观形式来加深对研习内容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如“公民怎样科学计划家庭投资”,“消费者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等可以采取摸拟操作的方式。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作业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的教师努力让研究性学习成为孕育学生创新精神上的摇篮,要适时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唤起学生研究的热情,不断开拓研究空间,经常开启研究思路,努力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三究的乐趣,品偿成功的愉悦。

    三、思想政治课中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思想政治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要一种教学形式的变化,教学内容的拓展,更是一种学习和革合。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评价不是为了排队队,而是为了促发展。我认为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四个结合的原则:

    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从自我评价为主。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应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鼓励他们的主动和客观地检查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和成果,自我评审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从而不断完善自己。邀请教师,专家,家长对研习活动的评价是不可少的,但要能被学生接受,并能调控研习活动过程,给以恰当的鼓励,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

    2、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研究性学飞的评价应重过程,如关注某个研究课题的选择,采点,研讨,总结,结题等过程。兖分关注个体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创意时的惊喜等。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纵然不可少,但不应成为主要方面。我们期望通过这种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感知,山顶的风影固然很美,但沿途的风景也不逊色!

    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从定性评价为主,学生在研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能力,意志品质,道德修养等往往是个体内在的素质,难 进行测量,也不需要量化,而采用交流,观察等定性分析法进行等级测评无疑是较科学的。当然必要的数据测量也是不能忽略的,但不是主要的。

篇(2)

论文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方式,高中政治课,刍议

一、思想政治课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推进素质教育必然要求。

学校教育,应当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其重点内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这一目标,着眼点不仅要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同时也应把着眼点放在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上。研究性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它正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2.开展研究性学习与课改的课程理念是一致的。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课程改革,还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看,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新的课程结构设置了“社会实践活动”,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实现形式,这势必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我们的政治教学,摒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境地,形成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创设和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项迫切需要。

3.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比较多地停留在“讲、划、背”的低层次水平上,课本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唯一媒介,成为学生技能培养的唯一渠道,传统的教学模式,班级教学的封闭性,注定课堂上只能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一的,封闭的教学模式,学生施展自己才华的时间和空间变得更宽、更广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驰骋的天地,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措施

1、作好课前预习,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准备。了解教材内容是学生完成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提出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看书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处理把握教材,最后完成对教材内容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从中发现可研究的问题,作好研究的准备。如在经济常识《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教学时,学生在充分预习教材的基础上,了解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病和改革的必要性,而对所要建立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感到很陌生,但又比较感兴趣,就会去调查研究。而要有的放矢地去调查有关部门,有关内容,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是不可能完成调查的.

2、开展社会调查,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社会调查,也可以说是一种课堂外的研究性学习。离开它,课堂内的研究性学习就成了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显得枯燥而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前后,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谈等活动,了解社会实际,取得有价值信息,补充教材的不足。如在经济常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时,需要学生对居民或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当前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否适度和合理。在社会调查过程中,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又不能不闻不问,要参与其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如在上述调查进行时,需要教师对学生所要调查的消费类别、调查和统计的方法作指导。 3、创设问题情景,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关键。创设问题情景,有一个由教师引导到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从而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时,提出“高消费就是高贡献吗?”、“有钱就消费好吗?”等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有目的地创设一种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使课堂内充满积极思考、勇于探讨的良好氛围。 4、重视成果总结,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现。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实践者,是研究结果的总结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一定的成果,甚至可以将追求研究成果作为一种学习动力,培养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意识,并通过对成果的表达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能力。其成果形式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小论文、心得体会等等。

篇(3)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

高中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对什么问题总喜欢刨根问底,他们不在满足于是什么,而要深究为什么了,因而高中教学需要巧妙“布惑”,设置障碍,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布惑巧设学习障碍,干扰学生,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辩,“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下,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政治教学要求教师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来阐释相关的政治理论,让他们身临其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个学生进行有效或高效学习,使他按自己的性向尽可能发展自身潜力,从而尽可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站在真心实意地帮助学生学习成功的角度来考虑、选择教学方式,让教学方式成为学习的拐杖,而不是教师讲技和讲艺的展演。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程标准》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活动课的建议有:社会调查研究、参观活动、课外讲座、参加生产劳动、军训活动、社会服务活动、撰写小论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任务要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文摘、百科全书等)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高中政治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能力,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与体验等方面的目标得以实现。

3、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如果应用于政治课堂教学,并与政治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将可以提高政治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说:“真正感觉的观察比之单纯的描述更为可取。”可见,教师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一些可感可知、有声有色的具体对象,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渠道,而且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不要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在政治课研究性学习中,主要以作调查、写论文报告等实践活动为重要途径,以必修课和活动课为载体,引导校内学习与校外学习的互动,引导学生以所学知识,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前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研究性课程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研究专题,然后由学生自主参与社会调查,搜集有效信息资源,再通过学生自己建构专题性知识网络,综合提取多学科的主干知识并给予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

篇(4)

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用于地区可持续性评价的出发点就是:把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约因素,探讨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生态消费水平与地区的生态承载力之间的关系,以此确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地区可持续性发展评价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生态系统服务在供给与需求方面的空间流转于地域分异,不仅提供了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线数据,而且是制定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依据。本文拟采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对青海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评价了青海省可持续发展前景,并在可能改善的领域进行情景分析,探讨促进与改善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

1.“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要点释义

1.1生态足迹的概念

人类依赖自然提供食品、能源的生产能力,同时也依赖自然吸纳污染物的能力。为了测度人类对自然提供的各种生态服务的消费是否在其承载力限制内,Wackernagel和Rees提出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生态足迹的定义: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总面积和水资源量【1】。

1.2生物生产性土地

生物生产性土地是指具有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域。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可分为6大类【2】:化石能源用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理论上讲,地球表面的各种土地类型具有排它性,即只能用作一种用途,而不能兼有其他用途,如用作耕地的土地就不能同时用作建筑用地开发【3】。

1.3关键的技术参数

1.3.1产量因子

产量因子(β),又称为生产力系数。由于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因而各地区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实际面积是不能直接进行对比的,这就需要一个生产力系数将各地区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转化为可比尺度。生产力系数可以用评价地区的某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平均生产力与其世界平均生产力的比值来计算。本为计算采用的产量因子【2】:耕地1.66,林地0.91,牧草地0.19,水域1.00,建筑用地1.66。

1.3.2当量因子

查字典论文频道一路陪伴考生编写大小论文,其中有开心也有失落。在此,小编又为朋友编辑了“完善舟山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希望朋友们可以用得着!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报告还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任务。这个体系的提出,要求政府在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中,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公共财政制度和必要的法律法规为保障,使广大农民在劳动之余,能就近享受文化服务的场所、场地;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的活动内容;有接受培训、展示技艺的机会和条件;有创造文化的氛围和环境。目前,渔农村文化是舟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渔农村文化市场,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舟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渔农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渔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它将文化建设与渔农民群众的基本权益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体现了文化事业发展以人为本的特征,而且凸显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本质。因此加强本市的渔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构建和谐舟山的重要内容,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紧迫任务。

1.1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建立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基础、物质保障、人才队伍、基本载体等方面的夯实和建设,能有效实现文化事业的科学发展,增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直接促成了政府资源、社会资源、服务资源、管理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观众资源等各类文化资源要素的全面整合与有效利用,统筹城乡文化发展,针对海岛文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从而促进了文化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 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和谐舟山的内在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仅把文化建设纳入了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共进的社会进程,也凸显了文化在和谐社会中培育时代精神、体现人文关怀、实现文化权益、促进文化提高、完善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功能。目前,渔农村文化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构建完善的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文化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塑造灵魂的社会教化功能,统筹协调不同社会群体对文化的不同需求,从而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基础。

1.3 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内容。新渔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是渔农民,如果没有全市渔农村群众的参与,建设渔农村新社区就失去了根本。因此,加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新渔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不仅能够传播科技、法律、市场知识,提高渔农民综合素质,满足广大渔农民“求富、求知、求乐”的综合性文化需求;而且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科学文明乡风的养成,维护农村稳定乃至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将发挥十分突出的作用。因此,加强渔农村文化建设,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本市新渔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市广大渔农民的迫切愿望。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富裕起来的渔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同时,由于文化服务、文化产品不够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总体上还比较贫乏,存在着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等突出问题,广大农民的文化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渔农村文化建设,保障渔农民的文化权益,就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1.4主要指标的计算方法

1.4.1生态承载力(EC)

将评价区域的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R)经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分别转化后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即EC=∑R×βjγj。其中βj为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产量因子,γj为j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当量因子。

1.4.2生态足迹(EF)

通过汇总地区的消费数据,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Ai),并用当量因子调整为世界平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即EF=∑Aiγj。

1.4.3生态赤字或盈余

地区生态足迹如果超过了地区所能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就出现生态赤字;如果小于地区的生态承载力,则表现为生态盈余。地区的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反映了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生态系统的安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2.青海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

根据上述的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本文对青海省2002年至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生态足迹的计算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物资源消费足迹计算和能源消费足迹计算。生物资源的消费分为农产品、动物产品、水产品、林产品等共选择24项消费品种,根据世界平均的单产水平【5,6】,计算其世界平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将其分类汇总可以得到消费的生态足迹占用。能源消费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电力的消费量,将其换算成标准能量单位,并参照世界平均的各种能源的单位面积(化石能源地)吸引热能量【5】,计算其生态足迹的占用。在计算生态承载力时,根据青海省土地利用类型,利用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将其转化为世界平均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它是青海省的实际生态承载能力。同时出于谨慎性考虑,在生态承载力计算时应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7】。因篇幅所限,计算过程未详细列出,只将计算结果列表如下:

3.评价与改善建议方案

从青海省2002~2007年的在整个研究时间序列中青海省的生态足迹需求均超过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逐年增大,说明该青海省的生态系统不能支持人类对它的压力,地区生态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为了减少人均生态足迹和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促进青海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依靠科技,发展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保护耕地,提高土地生产力,要鼓励农民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增加对土地的投入。

(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积极发展林产品,发展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的种植。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来满足人们对畜牧产品的需求。

篇(5)

关键词: 政治教师 课堂角色 “点菜者” “菜单提供者”

1.前言

教师的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表现出的由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正如演员要演好某一角色就必须首先进入这一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行为为标准去行动一样。

传统的教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把教师与学生置于一种等级性的关系中,教师发号施令、耳提面命,学生则俯首帖耳、恭敬从命。教师是点菜者,教师点什么菜,学生则吃什么菜。往往是教师按照课本的内容和方法教学,学生老老实实照葫芦画瓢,画地为牢,形成“我说你做”、“我怎么说,你怎么练”的教学模式。在唯师是从的教学环境里学生被训成听话的小绵羊,越学自信心越低,哪敢有什么奇思妙想,更不敢奢望发明和创造,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被扼杀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四个基本理念,即坚持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展要求相统一,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注重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2.教师从“点菜者”转变为“菜单提供者”

2.1以人为本

新课程提出的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学生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学生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我们不但要注重学生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持续性,应把学生视为独立的人、发展中的人、有潜能的人,从而真正确立“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理念。给学生提供恰当的内容,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条件,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2教师请学生自己“点菜”

“落在猫瓜里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学生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给予表现自我的自由,给学生以心灵的解放、放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自由空间,没有空间也就没有发展,旧课程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因而很难有自己的独立追求。新课程下,教师成为“菜单提供者”,他像一个牧羊人,职责在于将羊领到肥沃的草原上,而不是水泥地中,至于学生吃什么、吃多少、怎样吃,决定于羊自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制定目标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

例如《思想政治经济生活》必修书本上第三课“多彩的消费”,在学习“做理智的消费者”这章节时,可以向学生提供“如何理智使用每个月父母给的生活费”、“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今天我当家”等主题,让学生自己选择主题,设计理性的消费单,也可以让他们互相分析评论,谈谈理性消费的意义,从而推动消费观念的更新。

2.3教师为学生设计“菜单”

尽管学生拥有了“点菜”的权利,但是教师提供的“菜单”是否符合学生的口味呢?一般而言,我们总是认为,对高中学生来说,学习方法、应试技巧等应该是最为重要的,计算机、英语等也是时下热门,应该是学生最迫切需要的。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江苏省锡山市高级中学的调查,学生的第一需求是学会交往,第二需求是具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第三需求才是学会学习。所以教师设计的“菜单”必须是学生喜欢的才行,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精选。

在“正确对待金钱”的综合探究里,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菜单”,向学生提供探究的路径,例如:古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金钱是一个债主,借你一刻钟的欢悦,让你付上一世的不幸”;“拿破仑集荣耀、权力、财富于一身,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等名言或事例,培养学生剖析各种观点的思维辨析能力,分组研究、讨论、辩论不同的观点,在分析、比较、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4教师向学生提供差别性“菜单”

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他们的个性各不相同,学习方法千差万别,如果教师仍用“一刀切、齐步走”的方法将学生规定在某个统一层面上进行教学,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爱好与兴趣、需要与追求,因而也就需要有一种差别性的教育内容和形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个章节里,教师可以提供不同的“菜单”让学生自由选择,例如:统计家庭消费的类型,作调查写报告,写写小论文《做理性的消费者》、《我的金钱观》等,出一期有关正确对待金钱或消费的简报,等等,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从而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新课程的形态中教师是学生学习菜单的提供者,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意差异性,并为其设计或提供个性化菜单,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3.在提供“菜单”活动中教师要做好组织和引导工作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更多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尽可能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多动脑、勤练习。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学生有着强大的驱动力和创造力,教师的任务就是管理和引导他们,把他们的驱动力和创造力用于值得从事的活动中。因此,教师应当为他们的自身活动创造环境。”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

3.1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家指出:只有在自由和谐的气氛中,学生才能进入愉快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状态,激发求知的内在动力。课前教师要结合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板书、课件图形新颖,富有艺术性,能使学生耳目一新,以愉悦的心情迎接新一课。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比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重要的,往往是教师营造的民主宽松的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氛围,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声形并茂、风趣幽默,形成富有生活情趣的健康人文交流的“争辩”,形成师生相互交流、探索、其乐融融的新型“师生场”,课堂应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明显的标志,没有人会受到无情的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在没有尊卑的氛围中,学生的意见哪怕是错误或离奇、无理,甚至“钻牛角尖”,也都是他们求知欲的表现。教师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让学生尽情发挥、探究。这样学生的身心就能自由地表现,自主意识就能增强,学生的潜能就能充分发挥出来。

3.2发挥“筑渠引水”导向作用

学生好比是水,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人,就像把水从甲地运送到乙地。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水桶把水从甲地挑到乙地,这样的教师确实很负责任,但效果不好,他是把学生当成负担背在身上,而学生作为水桶中的水没有丝毫活力,是死水。一种是通过水渠将水引到目的地。这种方法中教师的任务是筑渠,利用学生自身的向前趋势,引导学生向前进,只要学生前进的大方向正确,就可以任其发挥。水渠中的水充满活力,是活水。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向我们说明了教师发挥的作用应该是筑渠,而不是挑水。新课程标准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水平目标,并对如何达到某一水平目标提出了若干活动建议,而不是规定。我们可在深刻把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选取选修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操纵者,而是与学生“平等交流、心心相印”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作用不能混同于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觉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的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简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引导者由“教”向“导”转移,表现在:(1)引导: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教学目标不仅要授人以鱼,而且要授人以渔,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便利之门。要注意因人而异、分层施教、分类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学习水平得到提高。把点菜的权利交给学生,为他们的个性发展留下一个空间。(2)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种学习方法。(3)诱导: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辅导:为学生提供便利,使他们能够很快地找到相关信息,并利用这种信息完成学习任务。(5)教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等符合时代需要的各种优秀品质,具备区分良莠的能力。

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与21世纪同行,就要紧跟时代步伐,在课堂中转变角色,从“点菜者”到“菜单提供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

[2]浙江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组编.浙江省师资通识培训.2002.12.

篇(6)

关键词:职业中学;政治教学;多媒体;主体作用

职业中学的政治课教学不同于普通中学,因而有效的政治教学行为就更加至关重要,要想“有效”,就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技能,以及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能力、态度、教材结构、内容等。在诸多的因素影响下,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制定适合职业中学学生学习的高效方法。

一、职业中学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我国职业教育具有特殊的性质,而职业中学的学生素质普遍比较低,面对当前职业中学学生的情况,职业中学政治教师要努力尝试打破传统的说教模式。就目前而言,职业中学政治课教学表现在以下三点:一是职业中学政治课内容丰富,涉及法律、经济、政治和道德四个领域,而教师的教学方法却很单一,说教的课堂方式,不仅使师生难以沟通,还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二是职业中学的学生自控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都相对比较差,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教育,甚至是错误的思想,学生根本很难有自己的创新思维。三是职业中学的政治课具有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的特点,没有多媒体或者情境教学,学生是根本无法理解应有的知识,更别提要把这些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运用。这些问题的存在,甚者会导致职业中学的学生在政治课上产生厌学逃课的情况。

二、提高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效率的方法

1.教学内容要改革

如果教师在教学上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让学生死记硬背考点,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不会高涨,甚至注意力都不会集中,政治课是一个社会时效性较强的课程,而学生的思维是广阔的,对于新鲜事物和知识的认识有时更胜于教师。所以,一旦政治老师墨守成规,不看书、不看报,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他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大大减弱,更别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有效的政治课教学应该是创设一个乐学的环境,做到学生喜欢学、喜欢想、喜欢做,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心情愉悦的心境下接受枯燥、乏味的政治课。一个政治教师每节课都能给学生传授崭新的教学内容,有特点的生活事例,有独到的见解,上课时还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使得学生每节课都会接收新的知识,他们会自觉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问题中去。

2.运用多媒体

将具有图画、音乐、声音或活动影像这些特点,并能给学生以听觉、视觉等感官上享受的教学方式称为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多元化、灵活化的教学手段。职业中学政治教师要在教学思维、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上推陈出新,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要学会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下载教学资料、学会课件制作播放等,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为政治课堂教学增添光彩。如在讲“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海尔公司从一个集体企业逐步发展为全球闻名的大企业的录像,同时投影上显示海尔发展的数据材料(条形上升图),这些数据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1)海尔的成长依靠的是什么?(2)什么是经济效益呢?用公式如何表示?而与此同时,当学生回答出经济效益时,教师用鼠标点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如此一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就会变得富有生机,从而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渐增强。

3.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中学政治课堂上要发挥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有“质疑”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新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职业中学政治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根据目前职业中学政治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采用辩论课、讨论课、撰写小论文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使他们的主体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如教学“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的课题时,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讲出自身的感受和体会。在相互沟通的过程中,不仅会获得知识、经验,还会进一步对课堂知识的认识和把握加以深化。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针对热点问题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对政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4.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

职业中学课堂教学要想灵活多样,就要采取学生善于理解的各种方式,如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以教材为依据,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学生放在教学情境中,并提供图文并茂、声像 结合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播放《说句心里话》这首歌,学生跟着画面一起唱,然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明白在“我”和“她”之间,“家”和“国”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导入新课。职业中学政治教师要加强师生的互动及生动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能充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科学合理地创设适合职业中学学生认知能力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职业中学的政治课堂教学要努力营造宽松、健康、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要让它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当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优化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培养出新型的职业中学生。

参考文献:

[1]杨仙玲.关于如何提高职业中学政治课堂效率的新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1(01):71.

篇(7)

关键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入,其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果,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和弊端也日益明显。思想品德新课程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关注学生学习态度、能力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倡导开放性的评价方式的运用。当前,许多农村学校的思想品德课还远没有达到学校德育的要求,其德育功能远未得到发挥。一些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只重视知识的讲授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一、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甚深,思想政治课在农村初中越来越不受广大师生的重视。很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把思想政治课当成非主要学科进行教学,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教师备课、上课精力的投入上及教学研究等方面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教育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根本发挥不出来。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少。

调查表明,思想品德课教师总是年年变,经常换。加之地方经济紧张,有些农村初中这些年没进新教师,退休的退休、调走的调走,教师缺编现象严重。在中考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学校对这门课产生了学科歧视,因而在安排师资时,学校把年富力强的年轻教师安排在较高年级或毕业班,而把那些即将退休的、经常生病的教师安排来教一二年级,于是就出现了大量学历不合格、专业不对口、兼职兼课的教师,甚至有的学校把后勤人员也安排来参与本学科教学,个别学校还出现了不把本学科的考核列入教师考核奖励的内容的情况。这样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师,从学生到社会都认为这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副课,豆芽课,只要糊过就行。

1.教师队伍水平低下。

农村初中普遍缺乏专业教师,每所学校政治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少,虽然思想品德是中考科目,但分值低,属小科,不被重视,除了初三由专业教师任教外,初一初二均由大科老师附带或者老大难老师带,教学质量难免受到影响。

从素质教育到新课改,确实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目的在于能培养出有个性、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但是对于教授的培训工作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培训力度绝不及语数外三科教师的培训,许多的思品教师只培训过一两次,非政治专业教师上思品课比比皆是,导致思品水平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老师嘴上喊着课改,实际教学过程不改,影响到教学效果。

2.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是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表现为:(1)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2)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3.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农村经济水平有限,教育的投入相对较少,教学资设施薄弱,技术更新慢,导致农村思想品德的教学手段十分单一,只是依靠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教师的“满堂灌”或“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听了深感“枯燥无味”,逐渐地失去了信心,严重地抑制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4.忽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较强,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只是注重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5.教学评价制度滞后。

本地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思品课大多数是闭卷考试,学生只要在试卷上答出高分即可。至于说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境界是否达到课标要求,试卷上是无法反映的。再加上高等院校、高中招生只注重分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有极强的不真实性),就加剧新课改换汤不换药的恶果。

6.教学资源缺乏。

由于一些陈旧教育观念和贫乏物质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资源极度缺乏,严重影响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生学习目的欠明确,缺乏主动性。

农村初中学生历来对思想政治课就比较轻视,他们深受农村狭隘实用性思想的影响觉得政治课与“语数英三科”相比实用性不强,因此把思想政治课当成副科,往往马虎应付,这种缺乏自觉的学习态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中考考试题型多了许多开放性题,且内容又大都贴近城市疏离农村。相对而言,农村学生视野较城市学生狭窄得多,面对试题,只能从书本上抄些理论性的死答案,至于那些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就只能是凭想象,乱猜测了。这样,农村初中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成绩自然受到巨大影响了,造成城乡初中政治课教学质量差距在不断在扩大。

2.学生方面形成了死记硬背,为考试服务的现象,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对政治科的学习,只要用少量的时间读一读,背一背,临时突击一下,考个及格并不难,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根本不重视思品科的学习,即使教师事先进行单元复习,划分一定的学习范围或各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他们总是应付了事。

3.学生知识面狭窄,很少关心时政。

新课改不仅对教师的要求明显增加,而且对学生的要求也明显的提高。①知识面要广。②不同学科的知识要学会融会贯通。③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要强。④关心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正确的认识。可是由于传统观念、考试指挥棒、学业过重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时政分析时政热点的能力、活学活用的能力都有所欠缺,这就给新课改下的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带了一定的难度。

4.教材实例大多是经济比较发达省份的实例,偏远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事例明显比较少,缺少本土气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习效率低。

笔者在与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座谈时,了解到由于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效率也很低。

6.不能学以致用。

许多学生不能将思想品德课的知识用于指导自己的实践,主要表现为不能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由于各种原因,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出现了脱离实际的现象。

二、应对策略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对策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而学校要落实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进入现代社会以来,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越丰富、越深奥,就越需要教师的帮助;社会矛盾越尖锐,价值取向越多样化,就越需要教师去引导。教师从事教育教学要有过硬精湛的业务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的指导。

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教书育人,担负起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重任,不仅要有充实的知识,而且还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在教学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思想政治课本身体现了多学科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练好内功,综合运用各种措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平面的教书匠”,要努力成为“立体型”、“学者型”的教师。

(二)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兴趣,教师就要精心地设计每一堂课,创设一个能凸显主题的学习环境,以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在农村学校设备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课堂教学潜力,创设教学情景,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把思想品德课“盘活”,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最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可以将故事、表演、漫画以及幽默引入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以趣激情。教师也可以用教师对学生诚挚的感情,对事业满腔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以情动情。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正确的品德行为的喜悦,以行促情。

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稳定的兴趣。

1.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积极自觉参与学习。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偏见,首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让学生和家长知道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懂得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但不仅仅是说理,更重要的是用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指导学生行为。同时,思想政治课也是中考的科目,为了中考取得好成绩,也要认真学好政治课。其次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真正做到让学生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教师应着力培养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稳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第三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自觉参与学习。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要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转变。

2.坚持结合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验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成长也会有烦恼》这一节内容中,让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身体状况、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烦恼进行发言,然后由学生自己提出摆脱这些烦恼的经验。

3.联系社会实际组织教学。

把国内外的重大时事和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适时、适当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巧妙地质疑解惑,学生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掌握科学的理论观点。例如,学习《忧患意识》这一内容,让学生寻找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的人口素质问题、环境问题和学校教育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国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树立居安思危的意识。

4.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组织教学。

如目前农村学生中存在着比谁零花钱多、比谁穿的是名牌等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培养健康的心理,。

比如,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节时,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一个月有多少零花钱?都花在什么地方?这些零花钱怎么来的?在这基础上让他们讨论:花零花钱是不是纯粹个人行为?学生应该比什么?引导学生去体会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合理的、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学生之间攀比消费的危害。

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审美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5.扩大农村初中学生的新知识和信息源。

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确立创新意识和养成开拓精神,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教学设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指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目的地社会调查、收集国内外资料、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新鲜的信息源,扩大他们的生活体验和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不会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上傻眼了。

(三)积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1.改变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多样化教学,使学生爱学。学生年龄不同,其自身差异和心理特点不同,如初一初二的学生好奇、好动,喜欢表现自己。根据这些特点,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可采用忆一忆、谈一谈、说一说、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议一议、辨一辨等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经验相联系,在学生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

(2)针对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乐学。由于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基础知识、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存着很大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差异,要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习当做一件乐事。

(3)让学生们组成学习小组,采用“一帮一,一对一”的学习方式,这样做可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增进友谊和感情,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开展自主性的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就可能成为“驯兽式”的活动。应结合学生生活,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根本保证,离开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各抒己见,自由讨论,质疑问难,情感共鸣,思想碰撞,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得以充分显现,主观能动性才得以充分发展。

3.实施创造性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更活跃、更轻松、更易接近的方式将理论转化为学生可以理解、可以接受、易于内化的方式呈现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学会做人。

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

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包括幻灯片、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网络等多种现代化设备,用它们创设丰富的色彩、声音、图像、文字,生动、科学地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考;有利于设计和演示科学有趣的板书和素材,供学生复习和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四)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要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撰写政治小论文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力地深化了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知识、锻炼学生才干、坚定学生信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演讲赛,参与制定家庭投资计划,模拟法庭等活动。初中政治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分析时事,让学生围绕时事主题,开展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新颖独特的观点和角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实施多元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既要重视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察学生在思想品德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价值观和行为”。为适应学生成长和能力、新课程改革需要,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思想品德课学生学习评价改革方面应将知识性考试与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表现和能力结合起来,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提高的有效手段。

总之,只要我们积极投身于新课改,只要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着想,农村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学习方式就一定会得到彻底改变,并一定会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局面。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