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06:40: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英语新课程改革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英语职能教学现状
1.1教学方式单一
由于我国在长时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只注重考试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采用“填鸭式”的单一教学方法,这就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虽然,现在新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仍有许多地方达不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尤其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就是一直在课堂上带领着学生读单词、背句子,然后让学生背诵默写,没有一点创新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无味。
1.2师资力量匮乏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英语教学的关键因素,但是现在的新课程改革还处在发展阶段,有些学校缺乏优秀的英语教师,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在我国的偏远地区,很少有优秀的教师去任教,而且英语教师大部分是通过自学教材,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很难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对英语的发音和声调就不标准;并且有些英语教师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不能将英语教学同新课程改革要求完美的融合,使教学过程变得非常困难,同时也使教学质量不断下滑,使得课堂效率变得非常低下,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1.3硬件设备不足
课程改革新形势下,仅仅依靠教师讲课是不足的,对硬件设备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但是,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学校对先进的技术没有足够的重视,不愿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因此,一些教师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抽象知识很难传授给学生,并且没有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同社会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不了解英语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图书馆内对英语课外阅读书的收藏很少,根本达不到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满足,学生只能局限于课本知识,无法扩大英语知识面。
2.新课程改革下英语职能转化的途径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必须做出改变,针对新课程改革下英语职能转化的途径,有以下几点建议:
2.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关键,一种好的学习方式可能会让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方面,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抛弃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采用灵活的记忆方法。
2.2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但是英语教学中还依然是教师占主导地位,课堂上大部分是教师一个人再讲,这样既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会降低课堂效率,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师应该把课堂真正的变为“学堂”,减少教师讲课的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感知力,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英语。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的《Unit1Whereareyougoonvacation?》SectionA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读英语听力,而不是直接播放听力录音,然后在根据录音来纠正自己的发音,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学要求。
2.3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
如今,多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也把多媒体教学作为要求之一,多媒体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便利。英语教师应该积极采用多媒体实施教学,并且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如学习Whereareyougoonvacation?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去的地方,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把一些地方的文化、位置等用英语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掌握灵活应用英语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依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与学生都应做出积极的转变,为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做出努力,为新课程改革做出贡献,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社会提培养素质的英语人才。
作者:杜琳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教育局教研室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人文素养 英语教学
英语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然而,在英语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在实施新课程的讲授时遇到了以下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1.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不重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一些学校,学生水平较差,平时就是搞清楚课本的一些内容已是花去大半课堂时间。稍微讲一些人文知识或布置一些小组作业都被学生认为是浪费时间。有学生就问过我:“老师,我承认你上课讲的很多知识我们都没听过,都很有用,我们这样上课也很开心,但是你讲的这些还有叫我们做的一些作业考试都不考啊,那学来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多划划重点,讲讲题。”很多老师也认为给学生讲这些还不如分析分析语法,傲多点题来的实惠,甚至学校本身也就是看考试成绩,对这方面的教育比较忽视,因而人文精神的培养迟迟看不到曙光。
2.人文素养的培养呼唤新的考核形式。那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归根到底就是考拔标准的问题。虽然《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高度褒扬了人本主义,也体现出高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但是事实从检验学习的考试形式看来,却没有和这种理念接轨。无论什么学生到头来都是考一种题目,没有哪个教育部门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份符合他特性的考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机制使学生很难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还是沉浸在背语言点、记单词、做考题的苦差事中。为什么现在还存在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文精神的英语教育?就是在于高中英语新课标理念和评价脱离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我建议从最根本的高考开始列现有的英语考试题型来一次变革:增试口语,内容以必修模块各个单元的主题为基础,设置情景英语的考核;阅读题应该出能考出学生真正蒯读技能的题目,形式应该有问答题、归纳演绎或其他形式而不只是多项选择;减少语言知识点方面的考核,更多的设计一些有关文化背景的或是开放性的题型。
3.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热情。现在大家都知道globalization(全球化),任何东西都要与国际接轨。外语教学更是这样,过去我国实行的科举、应试教育,方法是简单的,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要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心灵智慧的方法,就必须实行课程改革,而且势在必行。那么要课改,也势必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甚至可能会面临失败。因此新课程改革,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我们教育部门应该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该去学习,去适应。但事实却与此相反,许多领导都不愿在教育改革中出风头,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失败谁负这个责任。他们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只要不影响教学成绩就行。这样,作为普通教师,如果没有领导的大力支持,谁还敢放开手脚去干,这确实束缚了教师新课改的热情。
4.课堂活动设计形式化。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对语言实践活动作精心组织、巧妙设计和具体指导。教师对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把握不好,每位教师都有一本教师教学用书,可有些时候老师们照搬教案,没有从教材出发,没有从学生出发,没有从实际出发。这个实际包括很多,有课堂,教材,及学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创新,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及思维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面对这样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时间、固定的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下完成英语教学,难度是相当大的。英语教师迫切要求拥有浓厚、宽松的学术氛围,也希望能通过各种形式和类别的培训,提高英语综合素质,使自己顺利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做到教学相长。为此,本人有以下几个观点
1.强化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提高自身素质。
继续教育强化口语、听说训练,就是为了帮助英语教师真正实现用流利英语进行课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提升个人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的目的。要做一个优秀的外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立足教学实践,为教材编写和评价提供依据。
没有任何事物在一诞生时就是完美无缺的,一套新教材也是如此,它也需要在长期的使用中经历见证、不断完善。由于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使用者不同和认识角度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一套教材的使用体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是常有的事。况且,基础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编写和教材试验也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3.集体备课,提高效益。
一、改变传统授受型教学模式
旧高中英语教材施行期间,英语课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生词及词组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讲解,课文理解讲解,课文练习讲解,课文复习巩固讲解。要求学生背单词、词组,背课文笔记、背课文并做大量的配套练习。
然而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苦”。然而苦没有带来甜头,学了六年英语,即使是高考中笔头成绩最优秀的学生也不会用英语表达自己,更不能用英语同外宾交谈,所谓高分低能,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这完全违背了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这条最基本的原则。
二、创设师生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成为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这样的理念: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互相交流、启发、补充的过程,是互动的各方的情感、体验、思考与发现共享、共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师生尊重、互利、互惠的“学习共同体”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努力去创设。我认为,教师只在课堂上“面带微笑”,关注“师生关系”是打动不了学生的,我们应通过多种途径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愿意参与教学的需要,注意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在适度轻松的环境中学习,但保持动而有节的原则。既不太放任又不过于严肃。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集中和归纳。一个规矩过多、约束过严的课堂,只能扼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创设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获得成功,从成功中获得乐趣。同时也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尝试失败,并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对学生的作品或意见不要轻易下“对”或“不对”、“好”或“不好”的结论,让学生在讨论研究之后共同评估,培养学生接纳意见、勤于思考的习惯。
新课程急切呼唤新型教学关系。活跃的课堂、和谐的教学关系不但需要教师有热爱学生的情感和责任心,还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去接近学生、研究学生,创造出主动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方法。
三、创造性使用新教材
新课程鼓励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但是正确的认识转变成教学行为需要教师付出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没有教师对教材的精心分析和“再创造”,就不能跳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模式。
目前,能够做到“用”教材的教师不多。“用”教材的教师往往对统领教材的课程标准更感兴趣,重视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分析,重视研究教材内容间的内在联系,重视理清教材所承载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思路,重视依据学生情况和教材两个方面进行备课。在教学中,他们往往把一些时间和精力花在研究学生上,主动地对教材“范例”进行重组、修正或置换,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是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载体和必要条件。完成新课程的任务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拿着新教材上课的教师,不一定都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的开发能力、对教材再创造水平是保障课程质量的关键,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点。
四、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
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能得到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会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从而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是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追求的动机。教师要善于利用积极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传统评价最主要为总结性评价,即只注重考试成绩。而新课标所倡导的,在评价机制上,应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为宗旨,体现激励改进功能。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都设有总结即“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肯定进步与成绩,找出问题,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也使教师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师生共同参与、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过程评价,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
关键词:教材;CEO;学习者;师生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师的教材观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当做“圣经”,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完教科书,教师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英语教学中,教材的绝对权威被消解了。它由“圣经”变为了一种“材料”,“教材中心”的观念不得不退场。英语教师应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种实践活动,学生和教师都是主体,教材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
二、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1.新课改下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
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即促进者。过去的教师担任“知识传授”这一核心角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和“满堂灌”是教育教学者的一贯作风。新课程要求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个性和谐、健康的发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新课程改革指导下的英语教师,我们应与时俱进。授学生以“渔”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英语学习者只有掌握了正确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英语。
2.新课改下教师也是学习者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学生平常有很多机会接触新兴事物,而且他们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学到教师所不知道的知识。教师有时会显得无奈和无知,这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明显。英语阅读中会有科技方面及航空方面的文章,甚至涉及对未来的畅想。这要求英语教师要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为此,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要不断学习,甚至要主动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
3.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师是平等中的CEO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唯吾独尊”,学生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此,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能动性都很差。大部分学生都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英语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就相当于小船无桨,飞机无翼。所以,在新课改下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唯吾独尊的传统观念,确立与学生平等的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一样是主体,但更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是平等中的CEO。
4.新课改中的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只是被动地运用教材去教学,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新课改下教师在掌握课程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整理、改变,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这就是课程的开发,更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英语教学尤其需要课程开发者。我所任教的学校在一个小镇上,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比不上城里的学生。所以,整合后的知识更适合县情、校情和学情。
5.新课改下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无一不证明实践的重要性,但光有实践不总结,不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育教学是不会取得多大成果的。教师既要搞好教学实践,为了少走弯路,又要搞好教研。教师作为“研究者”更有利于其关注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师教学来源于课堂的随笔和反思,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理论,为理论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指导以后的教学实践做好准备。
三、新课改下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师生关系就是“灌输式”“权威式”,整个教学过程死气沉沉,教学效果也得不到适时反馈。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互动”式的。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传统的教法教出了会哑巴英语的学生,即会做题,却一句英语也说不出的学生。对于语言学科,这是莫大的悲哀。要做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转变角色和行为,一改往日的专制为民主和平等。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给予适当的回应。同时教师要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
四、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较为宽松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内容、方法、过程和结果。教师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让其先学后讲,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技能积累,他们能自主拼读单词和预习课文。
2.合作学习
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本人在教学中主要采取小组学习。小组中“先会带后会”完成单词拼读,完成课文的阅读任务。
3.探究学习
设置适合学生水平的问题,由学生着手收集相关资料,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探究小组反思讨论,最终得出与其水平相当的解释。
参考文献:
【关键词】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以人为本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一轮的英语教学课程改革席卷而来。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的宗旨是“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宗旨主要强调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与热爱,使学生把语言的学习看作为内在的需要,学生的角色从接受者转变为分析者和探究者。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1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实施原则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成绩优异的学生,而且还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理智发展。“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不应仅仅是帮助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而且要遵循现代学生认识的发展顺序,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的飞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设计的活动应该是学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主动探求的形式,应始终贯穿以下原则:
1.1 趣味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中分级制定了情感目标。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树立自信心,主动求知。
1.2 实践性原则
主体的实践性活动、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教师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在活动中启发多种感官去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完成具有挑战的活动任务,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实际体验中,独立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自主学习原则
使全体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是衡最活动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志。要求教师确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活动的独立性与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地、自主地、创造性地活动和发展,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1.4 生活性原则
在活动的设计中,要注重通过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经验与生活来学习,要在经验的范围内发现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材料,注重选择有可能引起新经验的知识点;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来展开教学,使他们有更多的对生活的实际感受和与现实、大自然的直接接触,让他们从现实和生活经验中发现课题,在多样的、具体的生活经验中培养“用英语做事的能力”。
1.5 开放性原则
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开放的过程,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环境和氛围的创设上,一是开放的人文环境,要求营造出民主的,为学生所接纳的、无威胁的、富于创造性、主体性发挥的师生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独立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满足感是在一种允许提问与自由探索环境中获得的;二是开放的时空环境,表现在时间上不限制在一节课和在校学习时间,空间上重视教室内环境的灵活安排与组合,同时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1.6 合作性原则
“以活动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进行的一种同伴间交往互助,合作交流。通过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齐心协力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学习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合作还应包括师生共同优化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以情促知。在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与学生指导和帮助,对他们的成绩给与积极地评价,尽量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和谐交往可以激发学生对认知的兴趣,对学习的热爱。教师亲切的话语及与学生平等的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意境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2 英语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几点建议
2.1 利用视听效果增强情景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课文中的许多情景(如地震等)大多数学生没有亲身的经历或体验,而文字的抽象描述也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学生观看地震资料片段,学生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和体验“quake”和“shake”等词的意义,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cut off”和“fall down”等词组用法。
2.2 利用声像效果拓宽学生的交际领域
教师可以利用录像机等设备给学生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看,并有机会相互交流。例如在SEFC BOOK 1A UNIT 6 GOOD MANNERS课时,就可以给学生观看有关西方国家的餐桌礼仪及其他礼仪和我们国家相关的录像,让学生能够深入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其次,将还原,展开,重演,再现……的活动方式和过程,加以简化。因为原原本本地照搬或复制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展开和简化,特别是简化有两种水平和形式,即物质的水平和形式,言语的水平和形式,以及多种过渡的形式。情境教学告诉我们,创设情境的手段和途径包括: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和言语描绘。通常理科教学中采用的探究学习或发现学习方法,则是提出课题,提供一定的结构性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操作,或表演,或实验、报告、评价。其中,物质水平和形式占主导,也包括语言及多种过渡形式。按照加里培林的研究,内化的一般规律先是通过对实物的操作进行具体动作思维,同时用言语来表述,进而脱离直观,借助表象进行思维,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符号操作,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再次,知识内化的真正完成,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还需进行外化过程,即把此前领会的知识通过操作和言语展开,呈现出来,在教学实际过程中,就是练习、实习、实验、操作、问答、考试等过程。
2.3 外语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一、正确定位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认为教师首要和基本的职能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的宝库,是活的教科书,因而,在学校教学中就造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教师俨然成为“知识”的天使而存在着。然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们的这种看法已经开始改变,“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对此,《学会生存》一书作了精辟的论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的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因而教师必须具有转变角色的意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
我国传统教育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他们是被动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对象,强调标准化的培养模式。以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其个性发展得如何是不言而喻的。而新课程提倡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观,由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教师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同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和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学生才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正确定位教材的作用,发挥新教材的实效
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合理使用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因而英语教师只有首先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新教材的特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用好新教材,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在不少教师观念中,认为教材、计划、大纲就是课程,是既定的和封闭的,其实不然,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的确,教材的更新会使我们一时难以适应,但是我们应认识到: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因此,教师不应该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作革新性和批判性的使用,不是“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或是在师生互动中)走向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把握教材,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作新的构思处理。例如:在处理新英语教材中,对于一些难度过高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的难度,相反,如果活动较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
新的教材理念所要求学生的英语科学素养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我们要让学生掌握一个语言学习者应有的学习策略: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有可能的环境大胆说英语;一个有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人,善于自学,会使用工具书;一个不怕输的人,不怕挫折和失败,坚信错误会在练习中减少;一个敢于实践的学习者,因为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我们的教学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而应该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时候,我们就应循着认识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环节,重要的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是否被真正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教师在变革处理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策略。教师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合理组织使用教材中,应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使用新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新教材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在开始时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前,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可操作性的主题,比如实物模型、影像视频、英文歌曲等等进行教学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调整到最佳学习状态,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Unit7Willpeoplehaverobots?》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准备了空气质量、城市绿化、交通工具、人口密度的几幅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more,fewer,less的区别和使用方法,然后引入新的句型“Therewillbemore/less/fewer...”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理想中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就会被调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开展有效分层教学
我们的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巨大潜能,保护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学生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获得个性化成长的空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U-nit11Whatdoyouthinkofgameshow?》SectionB这部分内容时,就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规定了操练的内容,首先是后进生,主要朗读基础词汇,比如watch,sunglasses,belt等;其次是中等生,主要朗读较为复杂的词汇并自己造句,比如Well,Ihaveawatch,ascarfandsunglasses.等;最后是优等生,主要朗读范文,比如3aWhat’sCool?这样划分层次,就给了后进生和中等生一个学习和模仿的缓冲过程,不仅可以检验教学的成果,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操练环节中一定要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给学生提供享受成功喜悦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
3.鼓励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能力的关键就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合作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其主要特点在于可以促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获得由深到浅的知识感受与体验,并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促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获取,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例如,在记忆单词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单词的印象。让每个小组按照单词性质进行分类,并根据自己的音标基础进行拼读,由组员之间相互纠正。之后再进行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最好、最准确,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