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23:13: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工工作汇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第一、做一名合格的社工,就必须在岗位上尽忠职守。
我在南城司法所工作的三个多月中,每天努力认真的完成所里安排的工作,在维稳中心接访来上访的群众,整理中心的文件,到社区走访,还有参加所里举办的活动,开展专业的活动,到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扶对象家里做家访,每一项工作都认认真真的完成。此外还协助南城劳动部门进行劳动仲裁的一些登记和协助南城法庭的开庭前期工作。
第二、做一名合格的社工,就必须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知识。
我在工作的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在完成了南城司法所安排的工作之外还认真学习和领会社会工作的综合知识和各种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积极认真的向其他同工学习和取经,不断提高自己处理社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的应对能力。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搭档陆浩,浩哥,他在工作中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同时也要感谢吴庆研和陈翠红,还有南城的同工们,他们在工作中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
第三、做一名合格的社工,就必须遵循社会工作的伦理守则。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学院的办学方向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改革创新、服务工会的要求,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教育,在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工会自身特色的各类专业人才。
二是建立本科教学评估体系。本科教学评估很重要,既要重视专家评估,也要重视社会认可,要在提高教育水平上下功夫,特别是师资水平。一方面要着手现有师资骨干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聘请一些客座教授来校任教。总之,院党政班子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管理,注重营造学院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关于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问题,如基础设施等方面,全总责无旁贷要给予支持。
三是加强工会干部培训。工会干部培训是学院办学的重点任务,当前工会干部培训的任务相当繁重。要探索研究建立学员对学院教学管理服务的评估机制,培训不在长,而在于精。要重视参加培训的工会干部对提高培训水平的要求和意见,做到教学相长。在服务学员方面,围绕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工资共决机制、民主管理等工会面临的新问题,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短时间内能有所收益和提高,学院任务还很重,教学方式上需要创新,同时也需要全总各部门支持配合。我非常赞成工会要注重培养社会保障、工资政策等劳动关系相关领域专家,劳动关系学院对此有责任作出贡献。
四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这是工会院校的特色,要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学科培养计划,服务于职工素质的提高,在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困难学生的生活安排。工会金秋助学活动搞得很好,我们工会的学院更应关心安排好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
二、在听取工人日报社工作汇报后的讲话
赞成各位同志的意见。过去一年,工人日报办报质量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方面很突出。新闻阅评方面,观点准确深刻,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对工会国际论坛的报道影响广泛,对抗击雪灾中工会和一线职工的宣传报道很好,特别是按照兆国同志的指示,报社及时组织力量于正月初一出版了一期报纸,反映出工人日报社强烈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作为全总机关报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有自己的特色,贴近职工,关注民生。报纸发行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关于*年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报纸的影响。这是工会扩大影响、团结职工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工会组织发展很快,报纸应适应这一形势,千方百计地扩大影响,报社要主动向全总有关单位提出扩大发行的具体意见和建议。二是扭亏为盈。扩大发行,严格管理,在深化内部改革,机制、体制创新上下功夫。三是提升采编队伍素质。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分配制度和内部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加强管理,调动采编人员积极性。重视工人日报驻各地记者站建设和记者素质的提高。四是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研究。加强广告经营,研究如何进一步扩大广告收入,既要做到“三服务”,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兆国同志非常重视工人日报的舆论宣传作用,希望报社把兆国同志和全总党组、书记处的要求传达给全体同志,充分发挥报社人员的聪明才智,学习借鉴有益经验,把报纸办得更好。报纸质量要不断提升,管理上要继续改进,把扩大报纸的社会影响作为做好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希望工人日报不辱使命、不负众望。
三、在听取中国工人出版社工作汇报后的讲话
同意各位同志对出版社一年来工作给予的充分肯定,赞成大家对职工书屋建设所提的建议。我再强调两点:
一是职工书屋建设不要作为卸包袱的机会,要树立品牌意识,有长远眼光。职工书屋建设既服务了农民工,也支持了出版社的发展。职工书屋建设密切了工人出版社与地方工会的联系,也将增强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要切实提高送书的质量,对于积压或是质量不高的书不能送,不能影响全总的品牌。
二是工人出版社改革创新意识很强,在主动开拓市场和管理上下了功夫。在这个过程中全总给予了支持,出版社也抓住了机遇,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获得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大奖的两本书在社会上的影响很大。出版社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不能出坏书,最重要的就是要讲政治、顾大局。中央对宣传思想工作十分重视,文化出版领域日益规范。工人出版社在文化事业发展中要力争出精品、出好书,促进“两个效益”的提高。
四、在听取中国职工国际旅行总社汇报后的讲话
我同意大家对职旅总社工作的评价。从总体上看,职旅2007年的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抓班子、带队伍,思想统一,团结协作。第二,工作思路清晰。第三,有改革创新精神,工作成效比较明显。
关于职旅总社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我看很好,贯彻了全总十四届五次执委会议精神,体现了创新精神。但汇报中提到“三步发展战略”,这个提法你们还要再斟酌,我看应该是三个方面的发展战略,请你们再研究。
第一,关于新楼的问题。前期工作你们抓紧做,要按照时间表抓紧做好工作,主要领导要拿出主要精力来抓,这是大事。
第二,关于旅游的问题。资源条件最好的群众组织是工会,但我们缺少整体战略和大的气魄,没有把全国工会的整体资源整合起来,也没有把优势发挥出来。职旅为职工服务,这个市场是巨大的。我主张把条件好、有条件的省市区先整合起来,培育精品路线,扩大旅游市场,为上市打下好的基础。
关于建楼以后的有关工作安排,还要和全总有关部门商量。人员安置问题,可根据有关政策提出建议,要加强培训,特别是导游业,要加强教育。总之,思路要开阔一些,措施要扎实一些。
五、在听取中国职工之家汇报后的讲话
2007年是职工之家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一年,各项指标完成得很好。我赞成大家讲的意见,总的看有以下特点。一是职工之家班子很勤奋。酒店管理工作很辛苦。杜永春同志带头,兢兢业业,一直是靠前指挥,班子其他同志也非常勤奋敬业。职工之家职工队伍比较大,年轻职工比较多,领导班子抓管理带队伍,重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党政工团的作用发挥的好,关心职工文化生活,群众工作搞得好。班子和队伍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事业发展。二是领导班子的政治意识和全局意识都很强,在重要接待工作中没有出现任何闪失。十七大、“两会”的接待工作做得很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为全总赢得了荣誉。在服务工会、服务工会干部,特别是在接待地方工会干部方面,我听到的反映不错,让他们有回到家的感觉。尤其是老同志,他们曾经为工会事业发展、为职工之家建设操了心、出了力,现在为他们提供服务是应该的,职工之家做得很好,帮我们做了很多思想工作。C座楼交职工之家之后,装修任务繁重,时间比较短,工作进度抓得很紧。
关于*年的工作,我强调几点。第一要继续严格管理,提高效益。工会要研究怎样以事业养事业,以解决工会事业的发展问题。我们思路要开阔些,工会事业的摊子这么大,资金从何而来?这是从全总角度讲,但对职工之家来说,如何进一步通过严格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我认为还有很大潜力,在这个方面还要很好地下功夫。第二,今年的接待任务很重,到七月份没有多少时间,要把建设和日常管理协调好,做到两不误。第三,关于几个具体问题。重要会议接待的补助问题,要按照会议组织单位的接待标准,科学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各直属单位的工程建设都要按规定搞好招投标,管理一定要严格,健全制度,加强审查审计,建立监督机制,经审办、纪检组、财务部都要负责,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关于职工之家上市问题,有何利弊,能不能上,何时上市,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再进一步研究。
六、在听取全总文工团汇报后的讲话
全总文工团工作不容易,班子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在为职工服务方面,特别是重要活动能拉得出来,如慰问劳模,为农民工平安返乡演出,包括这次抗灾演出,效果很好,在关键时刻能冲得上去。邴先福同志工作兢兢业业,在第一线跟着农民工专列下基层,很不容易,这种精神很感人。希望有更多同志像先福同志一样敬业,做好工作。
关于文工团下一步工作,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内部管理的任务很迫切。把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这个问题解决了,文工团在艺术创作上才能有新的进步,新的精品力作的问世才有可能。文工团作为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文艺演出团体,演出水平与文工团的地位是不相称的。今年文工团要为工会十五大出一台新节目,要非常有质量、有品位,定位是综艺节目,你们要认认真真地抓好创作。这次你们搞的《热血融冰》,题材很好,一定要下功夫搞好创作,如果搞好了可以一炮打响。尽管时间紧,但还是要尽可能下功夫,关键在于演职人员的投入,在于精心创作。为十五大献礼这台节目,要下力气,在创作上要有突破,要有几个节目叫座,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能够代表全总文工团的水平,确实是国家级文艺团体的水平。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如何面向基层、面向职工,深入一线慰问职工的问题,文工团要在这条路上走好。工会十分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我们要办好文工团,这是工会老前辈留给我们的财富。
七、在听取各直属单位汇报后的总结讲话
去年听了一次直属单位的汇报,做了两件事,一是配班子,二是给政策,大家觉得效果很好。一年来各直属单位的变化都很大,今天请全总书记处的同志和各全国产业工会、全总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来听,就是要大家进一步了解工会直属单位的发展变化,并从中受到鼓舞、受到启示。
总体来说,2007年各直属单位的工作都有新发展和新进步。首先,各单位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好,事业心强,都在研究事业的发展。二是工作业绩比较显著,各直属单位服务大局、服务工会、服务职工的意识都在增强。三是经营水平都有所提高,工作思路更加清晰。全总书记处对各直属单位的工作是满意的。借此机会,我代表书记处的同志,向各直属单位的领导班子并通过你们向全体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年的工作,我再强调几点。
第一,要强化大局意识。安排*年工作,要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抓好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贯彻落实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首要的政治任务。
第二,要强化改革创新意识。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年,最重要的是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各方面的改革。工会直属单位的改革任务很重,要进一步研究体制机制的创新,包括分配制度、激励和约束机制、经营管理、适应市场等方面。现在直属事业发展的投入对全总还有很大的依赖性。有的直属单位也是在履行工会职责,该给的支持要给,但不能过于依赖全总的支持,需要自我发展和创新。
第三,要强化工会意识。事业单位的发展是工会整体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属单位既有履行工会组织职责的作用,又有树立形象、提升工会实力的责任。现在工会意识还不够强化,整合全国工会的资源,做好特色文章,这是一个单位长远发展的重要思路。我们最好的资源是工会的组织资源,还有事业的资源。我们往往只想着养活自己单位的这几个人,越是这样想问题,越是养活不了。要把事业发展放到工会全局中去思考、去把握,视野和思路开阔了,办法就多了,这样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解放思想就是要研究如何运用工会组织的资源,发展事业,更好地为工会服务、为职工服务。
第四,要强化机遇意识。工会事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给工会事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工会组织建设的发展、会员的发展,工会地位的提升、社会各界的认可,以及各级工会财力的增加,全总更有实力支持直属单位的发展,这都是工会事业发展的机遇。兆国同志对工会事业发展十分重视和关心,亲自做很多协调工作,这些更是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希望直属单位的同志要对机遇意识有很好理解,不辜负全总领导的厚望。
第五,要强化责任意识。今年将召开中国工会十五大,举办北京奥运会,各直属单位要围绕这些大事,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各单位主要领导都要牵头组织、认真研究。关于经营指标问题,由董力同志组织资产监督管理部的同志制定。我的想法,总的要给一定的压力,不加压力,就压不出水平,出不来效益,当然不会给大家压垮。
第六,要强化管理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是工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各单位还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立监督制约机制,做到勤政廉政,这是大事,不能项目完成了,干部倒下了。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做到“两手抓”。
关于贯彻《劳动合同法》问题,工会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各直属单位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即使增加成本也要保障职工权益,增加的成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消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城市基层社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原来居民自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原来主要依靠行政资源作为主要推动力的社区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居民自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居民自治管理体制,形成党政和政社分开、居民积极参与、兼职与专职工作相结合的新局面。这样的背景下,街道按照市委市府的社区工作总体要求,于年月在所辖的34个居委区进行了居委会干部的换届选举。此次选举颠覆了以往的传统居委干部选举模式,新一届的居委干部都是由本小区的居民自行投票产生,充分体现了公平、公正、民主的选举精神。通过此次换届选举,构建了各居民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居民委员会为主要组织载体,以社区工作站作为联系政府和居委会的桥梁,实现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工作模式。通过近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大多数的居委会都能够按照这样全新的运作模式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社区工作,充分发挥自治组织的三自”管理作用,居委干部们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为社区居民做了大量的实事和好事,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此,代表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对近一年来各居委主任和委员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要讲三方面的意见:回顾近一年来的居委会工作。
确立居委会在小区中的主人翁地位。
一.迅速转变思想(或者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投入。
都是由本小区的居民自行投票产生的因此这就改变了以往部分居委会当家人不是民选或者不住在社区内,这次产生的新一届居委主任和委员都是生活在各小区的居民。与居民关系不密切,不能很好代表居民利益的局面。但也正是由于这些居委干部都是民选的部分新当选的居委干部在之前从未接触过居委会工作,不清楚作为居民自治组织应当履行和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再加上受到原本的居委会运作模式的影响,因此一些居委主任在刚开展工作时经历过一段迷茫和备感压力的时期。但是很快的通过参加区以及街道组织的两级培训,通过阅读一系列指导和明确居委会工作的文件和书籍,大家对居委会的定位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居委会作为居民自治的一级组织,使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利的合法组织,居委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居民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理顺与社区工作站的关系,本着“有事共同商量、全力解决”原则,按照三自的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社区工作。
各居委干部都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社区工作,有了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大家以居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精力“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真正实现了居民委会居民办,办好居委会为居民”居民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更加坚实的确立了居民委员会在小区中的主人翁地位。
明确工作机制,二.建立规章制度。努力发挥好自治组织的管理作用。
制度建设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同样,众所周知。社区居委会工作也要讲究制度化和规范化,要使社区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居委会的管理水平,才能将小区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各居委会主任郑市充分认识到规章制度建设的总要性,几乎每个居委会都结合自己本小区的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的工作制度,包括《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居委会值班制度》学习制度》居委会联系群众制度》听取党支部意见制度》等。各居委会都能够严格按照各项制度的规定开展工作,并且还能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充实完善制度的内容和要求,真正将社区建设纳入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也在积极探索一套适合新时期居委会运转的工作机制,委会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部分居委会经常连同党支部、社工站、业委会、小区物业公司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针对小区中普遍存在问题,分析研究小区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通过这样的联系会议,将居委会的自治管理与街道办事处的行政管理、物业公司的专业管理有机的结合了起来,逐步探索形成了责权利明确、协调配合、互相制约、管理到位的新型社区管理机制。
凝聚社区民心,
三.坚持以民为本。全方位提升小区建设水平。
作为社区居委会而言,胡同志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论述中揭示出科学发展的本质就是要体现以人为本。落实贯彻“以人为本”理论实质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要从服从和服务于居民的意志和利益出发,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优质的生活环境。
始终坚持“以真心换民心,新一届的居委会班子成立以后。以耐心聚民心,以爱心得民心,以创新树民心”工作理念,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坚持始终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事,多办利民实事,密切了居委和社区居民的关系,融合了社区人群氛围,提高了社区文化、生活质量,营造了和谐的社区环境,更好的为党和政府架起了联系群众的桥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小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与各居委主任和委员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主要体现在
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好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一)工作任劳任怨。
大部分都是社区中的离退休党员,这一次新一届的民选居委干部中。而且有些同志已近耄耋之年,本该是家中安度晚年的但是面对着小区居民对他信任和鼓励,毅然放弃了家中清闲的生活,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干劲投入到社区工作之中,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的传统,工作中勤勤恳恳、尽心尽力。尽管我民选居委干部都是没有任何报酬的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每一位居委干部工作的热情,大家都充分发扬了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不以报酬和回报作为工作认真负责的动力,而是始终将居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大家以自己的证明了个人的价值所在现在小区中的居民遇到生活或思想上的问题都愿意向居委干部倾诉,因为他甚至居委干部都是居民的贴心人,居委会一定会最好的代表群众的权益。
关心居民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密切联系群众。热心为民排忧解难。
关心群众生活,作为军的自治组织。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一直以来都是社区工作的重点。通过近一年来的居委实际工作,清晰地看到每个居委会在为民排忧解难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人力,遵循“让居民喜多一点、怒少一点、哀淡一点、乐浓一点”原则,以居民的安居乐业”需求为出发点,以养老、扶幼、济贫、解困、助残为工作重点,实实在为社区居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尤其在今年开展的为民地图绘制工作中,居委干部们每天都不辞辛劳的挨家挨户的向居民征求信息,信息调查的过程中,使这些新上任的居委干部们与居民进行了面对面地接触和交流,解到第一手的居民信息,并且针对居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运用困难快速反应解决机制的有效途径,第一时间内为许多居民解决了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使居民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往往都能够主动地与居民沟通了解情况,许多居委会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十分关注存在于居民群众中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研究解决的方法和途径,为广大人民群中谋取更多的合法利益。例如,宝钢一村的居委会主任陆文瑜老师,已是69岁高龄的老人,但自从他上任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为民办实事,为小区变样作出贡献。宝钢一村是旧式小区,道路高低不平,绿化种植不规范,中心小花园年久失修,给居民的日常带来了诸多不便,居民们对此意见很大。居委会针对这一情况,小区党支部和工作站的配合下,多次与宝房集团公司、有宜物业公司商量协调,支持下,对宝钢一村的外环境、道路、下水道、绿化以及中心小花园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小区面貌焕然一新,极大的优化了居民的居住环境。
多方面丰富社区居民的物质、精神生活,
三)解居民需求。提升了社区服务的层次和质量。
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为首要目标,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作。而社区居民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居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传统的便民利民服务,还包含了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居民的民主政治参与提供服务等等。
每个居委会基本都设立了治保、调解、卫生、计生、民政、宣传、妇女工作等一系列的专业委员会,各居委会在开展工作中十分注重对于居民全方位需求的满足。并安排专人负责,与街道社工站的同志共同做好小区服务的各项工作。但各居委会并非只简单停留于满足居民群众在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各居委会还会根据本小区及小区居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因地制宜的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以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满足社区内不同层次群众的需求。一是通过小区黑板报、宣传橱窗、座谈会、读书会等形式,提升居民的道德水准,二是举办各类居民作品展示,培养居民广泛的兴趣爱好;三是开展大众体育活动,召开小区运动会、迎春长跑和常年不断的中老年甩手操、扇子舞等比赛活动,赛出居民们团结,赛出小区浓浓的集体荣誉感;四是通过举办小区纳凉晚会、老少同乐公民道德文艺宣传”等文化活动,形成讲文明、树新风、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抵制的良好社区氛围。
一方面丰富了小区居民的业余生活,各个小区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交流沟通,带动了社区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小区的精神文明创建不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拓宽了社区服务的领域,提升了服务的层次和质量。
街道的社区居委工作能够取得今年这样的成绩,当然。光靠居委会一方的努力是远远达不到这其中还包含着街道各科室、居民区党支部和社工站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为了将社区各项工作开展得更好更具特色,街道机关各科室、条线在每布置一项任务时总是给予居委党支部、居委会以及社工站最详尽充分的指导和支持,工作开展中总是会主动的给予关心,对于发生的困难总是会及时地给予帮助和解决,这些都为居委会更好的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方保障。另外,居民区党支部、社工站也十分关心和配合居委会的工作,大部分小区的党支部都为居委干部配备了办公桌椅和文具,带领居委会和社工站有序的开展各项社区工作;社工站作为街道的派出机构,做好自身行政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按照规定主动地与党支部和居委会汇报工作情况和进展,自觉地接受居委会和居民的监督。街道的社区建设正是依靠在座各位的辛勤付出,才会有今天取得的各项成绩和荣誉。
大多数居委会已经适应了现有的社区管理模式,通过这一年来居民区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居委干部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总结出了许多独具风格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经验,这些都是社区建设中宝贵的财富。但是目前在社区管理中,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个别小区居委会干部的工作主动性还不够强,总是局限于“党支部吩咐干啥才干啥”状态,缺乏工作的冲劲,没有能够最好的发挥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主人翁作用;另外,还有些居委会还没有理顺与小区党支部和工作站的关系,工作中不能够相互配合,影响了小区整体的管理水平。
年社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新的形势下。牢固树立“居民满意是工作之手”思想,围绕居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坚持核心,探索创新,把社区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拓展服务项目,
一.自我服务。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的亲和力。
进一步拓展公益、便民利民服务、咨询服务、中介服务等项目,要时刻以群众的利益为重。不断满足居民群众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帮助居民提高对社区的认同感、信任感、责任感,激发居民热爱社区、当家作主的热情。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理念,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使社区服务在有效、实效和高效上不断提升。
提升小区建设水平,
二.自我教育。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的生命力。
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区正气,各小区要在原有开展文体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塑造居民的美好心灵,个小区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另外,按照“居民所需、政府所能”原则,加快社区实事建设,居委会要力尽所能,为改善公共设施和居民居住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而努力。
完善运行机制,
三.自我管理。进一步增强社区工作的创新力。
提高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完善党(总)支部、居委会、工作站、业委会等各项工作制度。发动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四爱三做一保”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自治章程》和“三会”制度,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原则,引导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积极参政议政,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名称:****京剧社(以下简称本社)
第二条 宗旨:通过组织京剧爱好者开展各种活动,坚持对京剧艺术理论及实践的不断探索,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用高雅的京剧艺术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条 本社是**市戏剧家协会的成员单位,接受**市戏剧家协会领导。
第二章 社 员
第四条 凡拥护和遵守本社章程,对京剧艺术有一定的爱好或基础,经常参加票友活动,自愿交纳年费的京剧爱好者均可成为本社社员。
第五条 社员的权利和义务。
社员的权利:
(1)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有自愿参加本社组织的各种活动的权利;
(3)有阐明自己的艺术观点,开展艺术交流的权利;
(4)有对本社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和监督的权利。
社员的义务:
(1)有自觉遵守本社章程、坚决执行本社各项决议的义务;
(2)有完成本社交办的各项任务的义务;
(3)有按时足额缴纳年费的义务;
(4)有保守本社及本社社员秘密的义务。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六条 本社设社员大会。社员大会是本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社员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即三年为一届。社员大会由社长或副社长主持。
社员大会的职权是:
(1) 制定和修改本社章程;
(2) 选举和更换本社社长、副社长、会计、出纳;
(3) 听取年度工作汇报。
第七条 社员大会的各项决议,须经到会社员的二分之一以上表决通过后生效。
第八条 本社设社长会议,社长会议是本社的常设议事机构,可随时召开,但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社长会议由社长或经社长委托的副社长主持,副社长、会计、出纳及相关人员参加,具体参会人员由主持人决定。社长会议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参会人员行使表决权。
第九条 本社设社长一人主持本社全面工作。社长由社员大会过半数选举产生,任期同社员大会,可连选连任。
第十条 本社设副社长1-2人,副社长负责本社各项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副社长经社员大会过半数选举产生,任期同社员大会,可连选连任。
第十一条 本社设会计、出纳各一人,负责本社的经费、资产管理和接待工作。会计、出纳经社员大会过半数选举产生,任期同社员大会,可连选连任。
第十二条 根据业务需要,社长可直接在社员中聘任值班员等其它服务人员若干人;社长可直接在社员和非社员中聘请业务顾问若干人。
第十三条 凡年满70周岁以上的社员一律不再担任本社任何实职,业务顾问不受此限。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十四条 经费来源:
(1)社员每年须向本社交纳年费,任何人不得例外,具体金额由社长会议决定。不足半年的按半年交纳;年龄在70周岁以上的社员年费减半;年龄在18周岁以下和80周岁以上的社员免交年费。
(2)凡参加本社组织的各种演出活动的演员,报名时须交纳出场费每人每段30元,时间限定在10分钟以内,每超一分钟加收5元。伙食费另外计算。
(3)凡参加本社组织的市外交流活动的所有人员,每人每天须向本社交纳市外活动费30元。当次发生的交通、食宿等所有费用一律均摊。以上“两费”任何人不得例外。
(4)欢迎社员或社会贤达及机构捐资赞助,金额不限,凡捐资赞助的本社都将在社员大会上予以通报表彰。
第十五条 本社设《经费日记帐》,会计每半年向社长、副社长各报送一份,每年向社员报告一次并随时接受社员的检查和监督。
第十六条 本社保证经费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保证各项开支合理、公开、透明。
第五章 活动管理
第十七条 本社每周开展固定活动时间为两个半天;每月举行一天大型活动,具体时间和地点临时通知,费用均摊。每次活动均应由值班员做好记录。
第十八条 每次活动按照先到先唱或男女兼搭以及客人优先的原则由值班员统一安排演唱。参加活动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自觉服从值班人员的安排和指挥,自觉遵守本社《活动守则》,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
第十九条 本社鼓励社员自由参加市内外其它兄弟票社的活动或组织。同时,也热忱欢迎市内外任何京剧爱好者前来本社交流献艺。
第二十条 本社鼓励社员积极参与市外兄弟票社、团体的艺术交流活动,增强友谊、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二十一条 凡是来**与本社任何人取得联系的零星票友或本社邀请的内外团队时,我们都将热忱接待,以戏会友、艺术交流为主。我们本着热情节俭的原则不搞攀比、不铺张浪费,只招待一次正餐。本社参与交流、陪同的人员费用自理。
第二十二条 凡参加本社组织的各种活动的人员如果在活动时和路途中生病或发生意外事故的,本社及组织者不负任何责任,当事人及其亲属不得无理取闹。
第六章 附 则
一、全力服务中心工作,全面履行司法职能。
一年来,我们立足于全镇经济、发展、稳定的大局,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司法所的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等职能,积极配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整治专项斗争等活动,有效地保障了江安的稳定与发展。同时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已有两个项目奠基开工,协助政府处理突发事件、历史遗留问题,优化江安投资环境,比如朝隆工贸,化解马堡小学纠纷等。司法所结对帮扶中心社区,今年中心社区建成省级民主示范村,同时为法治文化园提供现场会;在今年的人武征兵工作中,我所一名社工光荣入伍。
二、抓好业务工作,突显亮点品牌
1、人民调解工作,达到“三无”,即无、无民转刑案件、无越级上访事件。我所以“保稳定、促发展”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江安镇司法所依托政府热线,强化值班交办制度,接待来访群众270多人次,共受理矛盾纠纷95起,直接调处36起,协助调解59起,全部调解成功。工作实践中,一是建立稳固的专职调解员队伍,在去年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强化,落实每村的专职调解员,同时协助村居为他们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切实保障他们在调处矛盾纠纷和处置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人身安全,有效地规避职业风险,激发了调解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潜能。二是抓好业务培训工作,全年共组织调解主任、调解员培训12次,培训人数达720人次。在此基础上,对村调委会进行规范化运作,确保办公场所、人员到位、台账资料齐全。三是提升矛盾调处专业水准,今年成立了医患纠纷、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等6个专业调处工作站,在此基础上,全年调处了14起疑难纠纷(罗门扬公司出国务工死亡赔偿等)。四是充分调动各方资源,进行互联互动,全年公调对接案件18起,诉调对接案件7起,打开了大调解工作的新局面,与之对应,调处中心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易激发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进行化解。
2、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达到“两无”,即无又犯罪、无重新犯罪。目前,全镇在矫对象49名,今年入矫34人、解矫20人。在册人员中管制1人、假释6人、剥夺政治权利11人、缓刑31人。勤走访,全年走访470人次;多教育,全年共组织集中教育公益劳动12次(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为红十四军纪念碑扫墓);解困忧,介绍矫正对象就业25人次,帮扶困难对象20人次,落实低保2人。
在做好基本监管的前提下,创新思路和管理举措,继续推进双体检工作,全年共对30名矫正对象进行了健康体检,心理测试60人次,心理矫治9人。响应市司法局号召,组织矫正对象捐款献爱心57人次,共捐款540元,衣物135件。发动矫正对象成立互助组织,共募得捐款1937元,关心慰问重大事故、重大疾病伤者、患者10人次。
在监管工作体现人性化关怀,一是建立安置帮教基地,过渡性安置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45名,二是加强技能培训,7月2日邀请劳保所对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共50名进行就业培训,让矫正对象掌握一技之长。三是在日常的集中教育活动中,有公安干警参与,负责安全防范工作,有医院医生进行病理防范。
目前,我镇5年内安置帮教对象50名,期满14人,今年新衔接8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监督、管理、矫正、帮教、走访等一系列工作中,已经形成了由司法所牵头,各成员单位,家庭和社会相关方面共同参与共同帮助的良好社会工作机制。
3、法治创建、法制宣传工作,受到省、市、县及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今年来,江安镇司法所在此项工作中,按照依法治国方略要求,积极推进基础民主法治建设,结合江安本地实际情况,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工作,今年建成南通级示范村居5个,同时尚有6个村居在建,同时为南通提供民主示范村居创建工作提供现场(周群社区);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1个(中心社区)。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工作,建成中心社区法治文化园,为全市、全镇现场会提供了示范带头作用;落实政法委工作要求,全镇共建成公民法治驿站24个,“桂芳法治驿站”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基本服务人黄桂芳代表接受省新闻媒体采访。
法制宣传工作开展了以下几项举措和活动①是11月中旬的江安镇举行了“送法进教堂“的普法宣传活动(给信教群众的一封信);②是送法进学校,将法制副校长的工作落到实处,业务工作正常开展,全年共进行4次法制课;③是“送法进社区”,利用民间传统庙会人员集中地有利时机,进行贴近民生的法律知识宣传(周群社区);④是联合交警中队、财政所、计生站、妇联、团委等举办法律咨询活动4场,惠及群众1300多人次,法制宣传过街标语150多条;⑤是利用政府短信平台,为全体镇村干部每周发送1条法律常识,全年共编发送法律短信43则;同时共编发政法中心工作简报12期,发放至村居及党政领导;按月更换政府门前的法制宣传栏,全年共制作12块法治宣传图画⑥是“法治创和谐”文艺巡演暨“一二四”法制宣传日活动在我镇江安小学举行,观看师生、群众达1500余人。
积极发挥法制工作室作用,审核全镇重要经济合同(一事一议筹资建路),进行全镇执法人员证件申领换发工作。
一、基层供销社的现状
(一)经营情况
92个基层社(下同)现有在册人员685人(其中在岗的经营人员594人);经营服务网点378个(其中农资网点70个、百货网点202个、农资百货混合经营的网点96个、农副产品购销加工网点10个);房屋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
自1999年后,我区基层供销社开展了以产权和身份双置换为重点的改革改造,大部分基层社经营网点经过改造、原创:减人、减债、减负后,实际已变成个人在经营,变成了"夫妻店"、"父子店",经营范围主要是农资和日用百货,经营方式以简单的一买一卖为主,规模普遍小,经营分散,竞争无序,经营管理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时有出现。
从组织体制和经营管理方式来看,有几种形态:(1)仍沿袭旧的体制和组织形式,投资主体单一,未实行职工身份置换,但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方式已经变化,对大部分职工承包经营(如平罗、永宁、灵武的基层社)。此类占26%。(2)基层社已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职工自愿解除劳动关系,为职工支付经济补偿金和社保费,基层供销社保留牌子和少量净资产,从事必要的经营管理工作。此类占总数的37.6%。(3)已整体实行产权制度改革和置换职工身份,仅靠出租资产维持生计,此类基层社占36.4%。
截至目前,已改制的基层社有42个,其中,青铜峡市除曲靖外,其它基层社全部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未改制的有50个,其中灵武市、平罗县、永宁县基层社整体未进行改制。撤乡并镇后,有20个乡镇没有基层社。
统计报表显示,10个市县区基层社2006年一季度购进总额8206万元,占全系统的40.7%,销售额为6456万元,占全系统的39%,汇总盈利7.1万元,占全系统的33.3%。
(二)资产状况
从资产状况和经济能力分析有四种类别:(1)有一定净资产,网络健全,经营服务范围广泛,有一定盈利能力和为农服务能力,此类基层社有22个,占总数比例24%。(2)资产和负债基本持平或有少许净资产,在未完全处置资产偿还全部债务之前,靠由职工承包门店或向社会出租店铺以收缴承包款或租金维持正常费用开支,已无法依靠自身能力发展自主经营和提供广泛的为农服务,此类基层社大约有28个,占总数的30.3%。(3)资不抵债,绝大部分资产用作偿还债务后,收不敷出,无法缴纳职工社保费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此类基层社约有30个,占总数的32.6%。(4)有12个基层社以其全部资产低顶银行债务,占总数的13.1%。
截止2005年底,基层社资产总额8545万元,总负债6794万元,负债率为79.5%;所有者权益1750.5万元。
(三)为农服务情况
近几年来,各基层社积极参与和推进"四项改造",实行开放办社,以吸纳和领办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协会、社会法人和专业大户等)为载体,引进能人,投资多元,不仅赋予了新时期基层社为农服务的新内容,使部分基层社在为农服务工作中找到了新的立足点,捕捉到了发展机遇,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促进了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受到了农民的欢迎(见附注)。
青铜峡市供销社在以股份合作制形式为主对基层社进行改制后,系统上下人心思干,基层供销社工作总体走在了全区前头:各基层社以青铜峡市农资有限公司为依托,不断扩大农资经营规模,2005年共销售化肥15000余吨。基层社以自身经营网点为依托,发展综合服务社取得明显成效。各分销店统一挂牌为村级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供应和医疗、休闲娱乐、图书、文化等方面的服务,有效提升了供销社的服务功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提高了供销社的社会形象。如大坝供销社刘庙分销店开办诊所,为村民就医购药提供了方便;滑石沟分销店想农民之所想,办村民之所需,为农民提供蔬菜、肉类、馒头饼子供应和婚丧嫁娶用具服务等,使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到所需的服务;叶升镇供销社正闸村综合服务社经营农资、百货、建材等,品种达5000多种,销售区域覆盖4个村,服务人口5000多人,去年,农资销售100多万元,百货销售80多万元(其中仅香烟销售就达12万多元),建材销售10余万元;峡口镇供销社四名职工坚守为农服务阵地,以股份合作制改组基层社,集资购买两辆大货车送货下村,赢得了农民好评,也赢得了市场,基层社也逐步发展壮大,恢复了生气和竞争力,最近重盖了营业房和库房,面貌焕然一新。
惠农县供销社在改制后实行一县一公司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绿谷农资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以集中配送、连锁经营业态,整合基层社经营网点,以低债方式将基层社有效资产兼并进绿谷农资有限公司,实现了"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资金回笼,统一挂牌标示,统一奖惩制度,统一监管",化肥市场占有率达85%以上,成为本地区化肥供应的主渠道。
盐池县供销社以产权转让方式吸纳县农民经纪人协会会长余聪领办高沙窝供销社以来,不仅使该基层社债务和职工得到妥善解决和安置,也为农民经纪人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在服务"三农"中促进了基层社的发展,重塑了供销社的形象。余聪牵头组建的"盐池县温棚种养技术协会"依托当地特色杂粮资源优势,开展杂粮收购、加工和外销工作,特色杂粮加工后销往内蒙、河北、天津等地,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副产品流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协会常年为会员提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产前赊销籽种、化肥、农药、签订购销合同;产中提供种养业技术培训,统一进行疾病防治、饲料供应;产后组织产品销售、统一结算等服务并每年举办各种方式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会员。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470多户700多人,生猪饲养量达1800余头,羊只存栏15万只,蔬菜温棚30多座,种草种树18000亩,仅去年他就帮助农户销售生猪3000多头,羊2万多只,蔬菜2.5万公斤。滩鸡产业是2003年继羊只禁牧后兴起的新型产业。余聪抓住机遇,适时组建了"盐池县滩鸡养殖合作社",在高沙窝建起了孵化、育雏基地,以每只1元钱发送到会员农户饲养,以保价回收,2005年发放滩鸡80万只,回收50万只,发展会员800余户,通过核算,农户养一只鸡纯收入2元,仅滩鸡一项每年为农户提供纯收入100万元。为了加大滩鸡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户收入,加速脱贫致富步伐,去年余聪筹措资金300万元,已在东顺工业园区新建年加工300万只滩鸡、20万只滩羊的规模清真肉类深加工企业,目前,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项目投产后,将初步形成种、养、加、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格局。项目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农户。
盐池县农民经纪人张龙在领办麻黄山供销社后,针对那里山大沟深,交通闭塞,信息不灵,农产品卖难,经济落后的状况,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农民卖啥就收购啥,农民需要什么就供应什么。通过牵头组建"麻黄山农副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组织收购小杂粮、羊只等农副产品,并凭着多年来良好的经营信誉,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架起了农产品通往市场的桥梁,使当地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到外面的市场,农民收入也一天天地增加起来。2005年购销农副产品:土豆200多吨、葵花子50吨、荞麦300吨、白(麻)豌豆70吨、黄豆10吨、麦子30吨、谷子20吨、糜子10吨、云芥10吨、苏丹草籽100吨、苜蓿籽3吨、苹果100余吨、羊绒羊毛4吨。同时,他投资对基层社的破旧院落、店铺进行改造翻新,经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竹帘、轧草机、水泥、木材、瓦片等生产、生活用品。尤其是当地干旱少雨,农民饮用水都困难,张龙建立了储量达60吨的水窖,春天干旱时为农民供应饮用水,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受到了农民好评。
盐池县马儿庄乡供销社主任尹慧投资建设的"马儿庄顺发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000余头,带动了本村和周边地区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架起了农民致富的金桥。
平罗县灵沙乡供销社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建粮食专业合作社,拓展为农服务领域,为农民提供农资、农副产品购销、加工技术、信息、运输、建材、农机等方面综合服务,服务覆盖临近乡镇,资产达400余万元,探索出了供销社发展的新模式。
永宁县基层供销社建制健全,资产比较完整,每个基层社都留有1-2人扛牌,从事必要的经营。
贺兰县金山乡供销社在搞好化肥、农药、农膜、日用百货经营的同时,立足当地西瓜产业,积极为瓜农提供西瓜籽种服务。去年共供应西瓜籽种10000多桶。
中宁县余丁乡供销社永兴村综合服务社负责人冯建虎在经营化肥、农药、农膜、水泥和日用消费品的同时,立足枸杞产业,开展为农服务,用自购的4辆农药喷洒车,对承包的500亩农户枸杞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不仅从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赢得了杞农的欢迎。
中卫县宣和镇供销社在做好化肥、农药供应的同时,积极做大做强种子经营业务,极大地方便和满足了农民的需要。2005年,供应各种化肥2000多吨、各种优质种子65万斤(其中:小麦种子32万斤、水稻种子30万斤、玉米种子3万斤、黄豆种子0.5万斤)。该社还紧紧抓住小城镇建设和商业网点改造的机遇,利用基层社的大院子和破房子进行房地产开发,建成了1500多平方米的商业住宅楼,有效地盘活了资产,增加了效益。
在盐池县调查结束后,我们还专程前往临近的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二道川基层供销社进行了考察。二道川乡供销社是2001年供销社转制后原供销社部分下岗分流人员,按照供销社《章程》,以集资入股的形式重新成立的集体所有制基层社。基层社设理事会、监事会,下辖三个分销社、一个塑料制管厂、一个加油站、一个50吨的蔬菜冷藏库、1400平方米的辣椒收购棚和一个屠宰厂。二道川乡供销社从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切实帮助农牧民解决实际困难,做农牧民的"娘家人"。每逢春耕季节,都要组成生产服务队,挨村逐社为农牧民送化肥、地膜、农药、籽种等。部分农牧民由于手头钱紧,为了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各分销社采取了易货贸易的方式,即用农资商品换取农牧民的大米、白面、玉米、羊毛、羊绒等农产品;对特别困难的农牧民,分销社还采取赊销的办法,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由于经营方式灵活,很受农牧民欢迎。目前,二道川供销社农资商品供应占据着全乡80%的市场份额。在日用消费品经营方面,二道川供销社重视购物环境的改善,对原来各经营网点设施进行了更新改造,商品品种增加到近3000种,商品摆放整齐,琳琅满目,使过去的小卖部变成了今天的"洋"超市,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向农副产品收购、文化娱乐服务等多领域发展,这种村级分销店既购又销,成为农牧民喜爱的真正的便民店,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供销社实行微利多销和优质服务,其他个体小卖部基本全部被挤垮,供销社成了全乡日用百货购销的主渠道。二道川供销社还牵头成立了蔬菜协会,并以蔬菜协会为依托,以订单的形式号召农牧民种植辣椒、西瓜、山药等经济作物。供销社通过和协会共同举办辣椒种植、储存,西瓜与油葵双膜套种技术,测土施肥培训班,注册"沙川牌"辣椒,为农牧民提供籽种、技术、农药、化肥供应等服务,并制定了收购最低保护价,使全乡蔬菜种植业迅速发展。去年,收购辣椒1000余吨,山药100多吨,西瓜150多吨,分别销往广东、广西、陕西、宁夏等地。通过品牌推动,二道川乡掀起了种植辣椒的热潮,取得了农牧民和供销社双赢的好效果。为及时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促进农产品销售,二道川供销社非常重视信息工作。他们购置了电脑、传真机等设备,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把本地的农产品价格上网公布,吸引外地客商,同时也给农牧民反馈外地市场价格。从开展网上购销业务以来,全乡销售农畜产品1000多万元。在建立风险机制方面,二道川供销社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已将吸纳股金的范围从内部职工扩大到全体社员。目前,全乡已有60%的农牧民向供销社入了股,股金达90多万元,每年股金分红户均达100多元,既集中了社会闲散资金,又与农牧民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增强了企业适应市场变化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二道川供销社在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勇于开拓,探索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社发展的新模式,重塑了新时期供销社的新形象,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的欢迎,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查,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着基层供销社的改革与发展。
1、基层社重组、重建迫在眉睫。近年来,全系统积极推动以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基层社的改革实践,以产权制度和用工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使许多基层社重新焕发了活力。但是也有一些基层社在改革改制中采取简单化处理方法,把基层社的优质资产全部量化分给个人,采取了资产分光,人员走光,一卖了之的改造办法,使一些基层社在改革后不复存在。有些基层社在抵偿负债和买断职工的支出后,所剩无几,甚至处于破产、解散的状况,基层社店亡,网断,人散,县联社组织基础削弱。基层社的重组、重建已成为摆在这些县社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思想观念旧,工作思路窄。一是一些基层社近几年通过改革,感到在岗职工安置了,离退休职工入社保了,凭借一些资产收一些"租子"也能够保开支了,满足现状,不思进取,对于在现有基础上再改革、再创新尚缺乏足够的热情和认识,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和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缺乏必要的信心、思路和措施;二是一些干部对基层社最终办成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信心不足,精神不振,在实践中既没有把现有基层供销社办成农民经济组织的勇气,也没有在参与农业产业化改造中有所尝试和创新。
3、经营业态陈旧。近年来,尽管一些市县基层社,如惠农、银川、青铜峡基层社加盟当地农资龙头企业开展了农资、烟花爆竹连锁经营,但多数(包括个别改制后的基层社)还固守传统经营模式,单纯地进行资产租赁、承包经营,处于低层次经营。对现代经营方式缺乏学习、研究和实践。这类基层社实际上是一种吃资产行为,不仅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严重损害了供销社形象。
4、经济基础薄弱。据调查,全系统的基层社有净资产的有55个,基中:平罗12个、青铜峡10个、中卫9个、盐池8个、永宁6个、灵武5个、中宁3个、惠农1个、利通区1个。部分基层社经过改革改制后,优势资产大多已处置用于安置职工,剩余资产大多位于边、远、小、差地段,资产质量低劣,变现困难,仅有几个留守人员以从事化肥为主的业务经营,总体经济基础十分薄弱。
5、为农服务功能弱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优势受到削弱。从体制上看,基层供销社经过几年的减债减人,转换机制,有的全面实行抽资承包后,多数职工已成为独立开展经营的自营商,有的改成了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已难以发挥系统组织优势。二是参与农业产业化的能力严重不足。从资金方面看,目前基层供销社普遍缺乏初始投入能力,资金紧缺,与银行基本不发生业务关系,客观上导致了基层供销社的商业取向。三是传统主营业务萎缩,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如在农副产品收购和生活资料供应方面,市场需求大,但我们基层社所占市场份额小,能提供的服务不多,市场多由个体经营者抢占;在农技咨询、信息服务、文化娱乐等方面基层社参与更少。这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的需要、农民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6、缺乏专门人才。目前基层社干部职工队伍的状况与新时期发展供销社事业的要求不相适应,年龄老化、文化水平偏低、观念陈旧的问题非常突出。人才短缺成为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一大"瓶颈"。
7、社有资产流失的潜在威胁大。部分县社存在着政府随意处置社有资产的情况,基层社的生存面临考验。如贺兰县委和政府以城市改造和银行还贷为由,下达文件强行要求县供销社出售所有基层社固定资产。
8、会计统计工作弱化。市县社属企业改制后,特别是基层供销社门店由集体转为职工个人或家庭个体经营后,或会计统计工作缺乏人力担当,或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这些经营主体对其经济情报相对保密,有的甚至守口如瓶,极不情愿上报,漏报、瞒报、虚报情况十分普遍。供销社经营成果得不到真实反映。
基层供销社既是供销合作事业的组织基础,又是供销合作事业的社会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发展和建设坚固的供销合作社基础,是确保合作社事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工程,也是固本强基工程。建设什么样的基层社,怎样改造发展我区基层社,使之符合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这既有理论认识问题也有创新实践问题。现就如何加强我区基层供销社建设提出如下思路和建议: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夯实合作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
改造重组不是对传统基层供销社的简单恢复,而是按照市场经济和开放办社的要求,对体制、机制和经营方式进行全面的创新,逐步形成产权多元化、经营连锁化、服务社区化的新格局、新模式,努力打造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功能健全、运作规范、与农民经济利益紧密连结的新型基层供销社。
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种形式并举"的原则。
基层中心供销社。有较强实力的基层供销社,可以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并弱"等办法,确立"中心社+分社"的体制。有条件的可以吸纳专业合作社、为农服务社、农民经纪人等,组建基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解决基层供销社"散、小、亏"问题,打造一批经济强社。如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二道川基层供销社。
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基层供销社空白或名存实亡,但专业合作社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乡镇,要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推进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确立"专业社联合社+分社"的体制,使之成为县级供销合作社的成员社。如盐池县高沙窝、麻黄山供销社。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对于撤乡并镇的基层供销社,可以采取与乡村组织或其他社会法人联办、供销社干部职工领办、乡村能人领办等多种方式,组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并在村一级创办为农服务社,确立"服务中心+服务社"的体制。如青铜峡市叶升镇正闸村综合服务社、中宁县余丁乡永兴村综合服务社。
重建、新建基层供销社。对于改制后靠出租资产维持的基层供销社,其剩余资产由县级供销合作社代行所有者职能。县级供销合作社要以其剩余资产作为引导资金,吸收原供销社干部职工、农民、涉农组织以及社会工商资本入股,采取股份合作制或股份制的办法,重建基层供销社。在重建工作中,要重视吸收农民社员参与基层供销社的管理,建立与农民的利益连结机制。在没有基层社的乡镇(如红寺堡开发区各乡镇、永宁县闽宁镇等),要通过改造专业合作社、协会、村级综合服务社,转变成为基层社。
县级社是基层社的联合社,是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基层供销社改造重组的成败,关键在县级社。因此,县级社要发挥好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基层社改革发展的重任,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基层社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分类指导,逐个剖析,不搞"一刀切"和"一个模式",确保基层社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二)以参与和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契机,推进"四大经营网络体系"建设
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有利于供销社开拓农村市场,有利于基层社的激活和改造,有利于巩固和恢复供销社在农村流通中的主导地位。因此,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发动,使全系统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对于我区供销社做好新时期为农服务工作,并借此推进区社"六代会"提出的"四大经营体系"建设,壮大自身实力,取得新发展,重树社会形象,实现供销合作社"二次创业"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把参与和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作为一项事业来抓紧、抓好。目前,区社要继续按照商务厅规划,认真指导市县供销社及其基层社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以农资为先行,加快推进连锁化农家店的建设或改造进度(近期主要是抓紧完成选点挂牌工作)。特别是中农宁夏金合农资有限公司要认真研究,精心谋划,抓紧组织实施,争取尽快打开局面,逐步形成以中农宁夏金合农资有限公司为龙头、市县农资企业为地区配送中心、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资现代流通网络;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创建供销社的商品品牌,建立以农产品购销、加工(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分捡、加工、包装,提高产品附加值,摆脱一收一卖的纯"经纪"行为)、配送企业和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生产基地为依托,上连市场、下连农户的农副产品经营网络;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构建回收、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网络对接"流通平台,实现日用消费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从而有效地解决农村不方便消费、不安全消费、不经济消费以及农副土特产品的"卖难"问题,促进农村商品流通,服务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努力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缺乏科学施肥知识,农民盲目施肥、过量施肥现象十分普遍。这不仅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而且直接影响春耕生产和农民增收。建议由宁夏中农金合公司牵头协调,各市县供销社组织,农资企业、庄稼医院和村级综合服务站参与,会同农技部门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推广活动,向农民传授合理施肥和识别真假肥料常识,努力营造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的良好社会氛围。宁夏中农金合公司要积极主动与农技部门联系,充分利用农技部门测土配方成果,委托工厂加工宁夏分地区、分作物品种的专用肥,为配方施肥提供切实有力的资源保障。促进农民科学用肥,降低成本,改变传统的粗放施肥方式,提高化肥有效使用效率,提升全区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拓展农产品流通渠道
一是"宁夏农副产品信息网"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农产品供求信息、市场动态、农业科技信息,在指导生产、引导购销上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区社信息中心要指导市、县(区)供销社加强信息服务工作,建立和完善信息的采集、整理、制度,积极开展大宗农副产品的市场预测预报,原创:提高信息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引导和帮助基层社建设信息服务站,加大信息网络延伸工作力度,扩大信息覆盖面,并以基层信息服务站为依托,进一步做好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加工企业和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其推销农副产品。四要加强基层信息员队伍建设,吸纳基层社主任、副主任和各农合会的农民经纪人担任骨干信息员,建立、健全基层信息员制度。五是要积极创造条件把网上传输手段与利用各种媒体和其它传统的传输手段结合起来,通过电视、广播、村级综合服务站、信息栏、不定期信息刊物以及发挥村干部、信息员作用,及时将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基层供销社会计统计工作
针对基层社会计、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各县供销社要从大局出发,重视和支持会计、统计工作,加强对基层供销社会计、统计工作的领导,稳定队伍,充实人员,加强统计基础建设,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供销社经济运行情况和经营成果,使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了解供销社工作,有效地扩大供销社的社会影响,提高供销社的社会地位,为供销社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区社财务和统计部门要依据《供销社财务报表制度》和《供销社统计制度》的规定,制订财务、统计制度的实施细则,做到应报尽报,应统尽统。
(六)加强宣传,推广典型,以点带面
区社和市县联社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培养、总结一批代表供销社改革发展方向、效果显著的基层供销社典型,在全系统加以宣传和推广,用典型引路的办法,鼓舞和推动其它市县区基层社工作,提升供销社的形象,扩大供销社的社会知名度。如盐池县的高沙窝供销社和麻黄山供销社及马儿庄供销社、青铜峡市的峡口镇供销社、滑石沟分销店、中宁县的永兴村综合服务社、惠农县的农资连锁经营网络建设等。
(七)加强基层社队伍建设
在开展基层社改造重组中,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要从基层实际出发,重视引进包括农民购销大户、种养大户中懂经营、会管理、有事业心的优秀分子,改变基层社队伍的人员、知识结构。要十分重视基层社员工专业化、职业化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学习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农业产业化知识等,为基层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八)振奋精神,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强做好基层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我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遵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的要求,提出了创建国家级优质服务先进区的目标。近三年来,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提升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工作机制的完善、落实,把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增进群众生殖健康与家庭幸福统一起来,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不断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符合率保持在99%以上,人口自然增率在1‰以内,全区人口性别比为1*.95,群众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在法制建设、信息化应用以及协会工作方面多次获得国家和省、市先进集体称号。20*年、20*年我区先后被评为市、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现对照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六好”目标进行自评,各项工作指标基本符合要求,下面将我区创建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方面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近年来更是把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确保责任、措施、投入三个到位。
一是把人口计划生育纳入“十五”、“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平安*、生态*、和谐*”创建的考核内容。区党代会、人代会还把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列入了工作报告的具体内容。
二是区委、区政府每年定期听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汇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到区人口计生部门开展调研,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区人大、区政协则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听取人口计生部门的工作汇报,审议《决定》贯彻落实的情况,区人大常委会还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在我区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对企业法人落实计划生育责任制作了专项调研。
三是区委、区政府每年组织召开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部署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与任务,表彰奖励人口计生工作先进,与各镇(街道)及有关责任部门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区委中心组每年组织一次人口形势、计生法规的学习论坛,今年,还邀请省人口计生委章文彪主任为区委中心组成员和区管干部宣讲中央《决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党政领导的人口安全意识,为促进我区人口与经济社会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领导与工作环境。
四是认真贯彻中央《决定》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出台了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利益导向、奖励扶助、优质服务、协会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重要文件。20*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活动的实施意见》(镇政办发〔20*〕57号)。
五是进一步加强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建设与力量配备。在机构改革、各部门编制缩减的情况下,今年区编委核增给区级指导站两名事业编制,镇(街道)计生服务站在原省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6名由财政补助的技术人员。
六是强化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进一步完善了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流动人口计生协调小组与计划生育宣传协调小组的工作职责、联席会议制度及考核办法;建立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服务管理、出生缺陷干预、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等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机制,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
七是把计划生育队伍建设与阵地建设列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了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力度。在农村社区化管理试点中,将计划生育工作列入了所有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其工作考核分值占15%,结合村便民服务中心建成的硬件设施优势,完善计划生育的“室、站、校、家”等服务阵地。
八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每年对计划生育责任单位实施目标管理检查与考核,定期通报考核情况,并把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及工作奖金挂钩。
九是坚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各项评比和文明单位推荐都有计划生育部门层层把关,几年来未发生一例漏审与乱报情况。
十是经费得到有力保障。按照“三个确保一个提高”的要求,较好地落实了人口计生事业所需的各项经费,年度经费投入符合考核标准。对实行计划生育育龄夫妇实行“孕环情、生殖健康、婚检检查,四项手术、优生检测”五项基本的免费服务制度,计划生育奖扶制度及优惠政策落实率达100%。三年来共投入计划生育事业经费1726万元,户籍人口人均事业经费达到25.7元,常住人口人均达到19.8元(按省统计口径)。今年财政投入比去年提高54%,远远高于同级经常性财政增长幅度,户籍人均达到34.6元,常住人均达到25.6元。
二、政策导向方面
不断完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新机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奖励优惠措施,奖励、优惠、扶持、免费与保障“五位一体”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进一步形成。
一是依法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从20*年起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提高100元,双农独女户家庭一次性奖励提高到2000元,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负担,五年来共发放独生子女奖励经费739万元。20*年建立了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对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计划生育并发症对象、困难女儿户和计生干部实施经济救助,共有212名困难群众受到救助,发放公益救助金17.8万元。
二是积极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年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今年又推出农村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特殊扶助制度,三年来共有1096人享受了奖扶政策,其中有36人为特扶对象,发放奖扶金233.94万元。目前全区有2241户双农独女户主动放弃了再生育指标,独生子女领证率由20*年的43.8%提高到70.98%,名列全市之首。
三是全面推行计划生育凭卡免费服务制度。为确保育龄群众充分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技术的免费服务,积极参与政府倡导的人口素质工程,20*年对技术服务、优生检测等免费服务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免费卡发放、技术服务与监督审核三结合的服务流程,规定了镇(街道)负责登记发放服务卡,定点医疗单位凭卡开展技术服务,区人口计生部门通过监督审核,每季一次将技术费用结算给服务单位,免费服务率达到100%。
四是深入开展新农村新家庭建设,积极开展计划生育扶贫帮困活动。每年拨出新家庭项目专款10万元,扶植有致富愿望、有致富能力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使30多户计生困难家庭在扶持中摆脱了困境;每年向从事种植业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发放平价尿素50吨;三年来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贴息资金和物资供应差价共15.6万元。
三、依法行政方面
全面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得到全面实施,无行政侵权行为和计划生育恶性案件发生,营造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良好法治环境。
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决定》与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把每年9月份作为全区计划生育法制宣传活动月,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集中开展了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与为您服务等法规宣传普及活动,营造浓厚的依法推行计划生育的氛围,坚持依法规范人们的生育行为。编印了《*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汇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资料汇编》等资料并及时发送到基层计生服务员手中,为依法推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
二是以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为契机,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领导干部和计生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利用区委中心组学习、党校党员干部培训等机会,加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领导干部的人口计生法制学习,提高各级领导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水平;全区计生干部系统业务培训每年举办两次,24名计生行政执法人员通过培训考试,领取了行政执法证,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清理有关计划生育的规范性文件26件,依法规范行政行为。
三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扎实抓好行政许可职能归并,挂牌设立行政许可科,并对再生育审批时间从原来的30天缩短至10天,提速200%。三年来,共受理再生育审批230件,批准再生育230件;征收社会抚养费15例,征收率达到94%;办结来信来访11起,结案率为100%。制定《深化完善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建立完善了行政执法公示等系列配套制度。
四是坚持政务公开,打造阳光计生。全区各村(社区)计划生育政务公开统一按“服务需求指南、证件申领程序、奖励扶助政策、法定生育条件、违法生育责任”等五大块内容向群众宣传政策、提供服务指南。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内容纳入了区政府“阳光政务信息平台”,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知情权。编印了“我要结婚、我想怀孕、我生孩子、我尽义务、我享权利”的和谐幸福家庭计生便民服务册与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读本送到不同层面的育龄群众手中,提高了育龄群众的人口计生基本常识,增强了人口计生工作的政策透明度,也融入了优质服务的亲和力。
五是“市民化服务,属地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形成。全区各镇(街道)配有2名以上专职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员,各村(社区)按育龄妇女500:1比例配备了计生专职协管员。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专项考核,对评估达标的职能部门、镇村干部及计生协管员予以专项奖励。建立了流动人口季度联合巡检执法制度,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查处难的问题,加大了“月查核、季通报”工作力度,使流动人口违法生育情况有了明显好转。在坚持“五同、五免费”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了外来常住人口和低保户籍人口住院分娩救助制度,已有179名外来孕产妇领到分娩救助金共计7.16万元。积极探索人性化服务管理新路子,通过开展“爱我*新居民、关心民工好房东”的“双百佳”评选、协会会员结对已婚外来育妇的“知情联谊”与“法规宣传、优质服务、协会组建”的“三进企业”等计划生育主题活动,建立了本地居民与外来居民共建设、互帮助、守法制的和谐计生氛围,全区“市民化服务、属地化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六是坚持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积极开展关爱女孩行动,联合开展打击非法行医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三年来共取缔3家非法计生医疗机构。完善和落实定期孕情检查服务,把再生育全过程的管理服务纳入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
四、服务质量方面
在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区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人民满意为标准的工作理念,全面提升以技术服务为重点的优质服务水平。
一是改善服务环境,强化服务阵地的规范化建设。以区、镇(街道)技术服务站标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按照“环境优美、技术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建设要求,区、镇(街道)两级财政投入200万元,重点加强了技术服务阵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和人员配备。区指导站进行了全面装修和设施改善,今年又在*新城建立了800平米的指导分站;各镇(街道)服务站也进行了扩建和改建,目前,已有3个镇(街道)服务站完成国家规定的普通二类乡镇建设要求,尚有3个正在改建中。全区服务站统一配备了孕检工作台及生殖健康检查服务设备,各村(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站(室),将计划生育宣传服务融入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之中,进一步完善计生服务规范与标识规范,成为广大育龄群众的温暖之家。
二是拓宽服务领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规范运行。自20*年被省计生委确定为首批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三大工程”项目试点区后,我区认真制定了工程项目的实施计划,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道感染防治和出生缺陷干预活动。建立了妇女生殖健康免费年检档案制度,近三年来共有9871名已婚育龄妇女参加生殖健康检查,年普查率达到44.25%;免费“三查”96863人次,区指导站施行手术6956例,无节育手术并发症和差错事故发生。积极推进和规范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全区知情选择率、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100%,综合避孕率89.44%,意外妊娠率控制0.43%以内,20*年率先在全市开展了外来女职工的知情选择。全面落实三级随访规范服务,积极引导长效节育,减少意外妊娠,通过规范随访及奖励引导,今年的长效节育手术比例较上年同期提高了7.96%,随访率达到96.7%以上。着手实施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优孕优育工程”项目,积极推广“优孕通”“孕事通”“育婴通”“育儿通”“青春通”等优生优育的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婚检率和四项优生检测率分别达到57.8%和46.1%。重视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我区实施的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项目及艾滋病预防项目分别获国家级先进项目。积极开展男性生殖健康宣传服务活动,通过专家讲座、发送短信与赠送知识卡片等多种形式使男性生殖健康活动得到了全面的推开。
三是认真开展育龄群众需求调查。确定每年3月份为计划生育宣传服务随访月,组织人员上门开展需求调查,获取群众对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需求信息,三年来共调查育龄妇女24*7名,根据群众需求确定优质服务的项目和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了优质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
四是深化宣传教育,推进婚育文明建设。紧紧抓住学习贯彻中央《决定》这条主线,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通过媒体宣传和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文艺演出等载体,营造婚育文明的良好氛围。全区设立计生宣传窗250个,30平方米以上计划生育公益广告牌9块,规范的计生宣传路18条,拥有200册以上各类计生书籍的村级生育文化图书角54个;各级人口学校举办人口理论、五期教育等培训班与讲座398场次,印发计生宣传品、科普知识小折页21.5万份,宣传品进村入户率达到100%,育龄群众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6%以上。婚育文化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一镇一品的格局初步形成,现有婚育文化园地、示范村落、楼群等37个,婚育文化氛围逐步浓厚。
五是开展避孕药具绿色通道村村行活动。全区建立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9*个,每个发放网点都有统一明显的免费领取标识,方便了育龄群众就近领取,各村(社区)的计生服务员都经过避孕药具知识的短期培训,实行持证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绿色通道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流程和内涵。结合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全面推行安全套进宾馆、进社区、进工地活动。
五、民主管理方面
按照“建章立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优质服务”要求,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村民自治、民主管理工作;努力探索农村新社区人口计生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是全面规范基层基础工作。区人口计生部门建立了联系基层工作制度,落实了具体联系镇(街道)对口指导的工作人员,制订了联镇(街道)联重点户职责、任务和具体工作制度,定期参加各镇(街道)的计生工作例会,加强沟通指导,不断规范村级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开展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不断夯实基层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的基础。
二是扎实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制订《*区规范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意见》,指导各村(社区)重新修订与规范《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进一步明确计划生育权利和义务,不断完善计划生育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全区各村(社区)全面实行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其中有79%村(社区)达到村民自治规范要求;各村(社区)计生协会理事及会员积极参与民主议事、民主评议,共计议事442次。
三是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组织的重要作用。各基层协会按照区两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协会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协会建设,目前全区共有示范协会26家,其中有3家荣获省级示范协会、4家获市级示范协会称号。有93%村(社区)达到合格协会的标准,优秀会员之家为38%。各级协会以先进典型为榜样,积极参与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特别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以计划生育“法规宣传、优质服务和协会组织”三进企业活动和计生协会会员结对外来育妇的“知情联谊”等主题活动,进一步提高协会的影响力和生命力。目前全区已建立基层协会190个,其中企业计生协会组建率达到66%;共有会员2*00名,会费收缴率达96%。有45个1800人口以上的村(社区)计生协配备了专职副会长,并落实了600元/年的工作补贴;启动实施了“生育五关怀”活动,上半年已发放关怀扶助金3.5万元。
四是积极探索适应农村社区化管理的人口计生运行机制。抓住全区农村社区化管理试点契机,指导基层全面调整和优化计生组织设置及职能延伸工作。22个试点村保留村级计生办公室,设专职主任1名,实行专职专用。成立外管会,有条件的建立外来人口计生协会,明确外管会抓流动人口计生工作职责,形成以外管外的新优势,初步形成了以村计生服务员为主体、社工队伍为基础、外管会和计生协会为依托、计生联络员为补充的全新计生组织体系。按照500—800名居民配一名社区工作者的比例,建立了一支数量相对充足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并实行定岗定责定人。通过农村社区化片区这个平台,加强人口计生政策宣传、流动人口计生管理、育龄妇女信息掌握、人口计生优质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计生工作齐抓共管的合力,提高了村级计生组织的影响力和战斗力。
六、队伍作风方面
全面加强人口计生系统队伍的行风建设,围绕创优争先的整体目标,着力建设一支宗旨明确、业务精通、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基层计生干部队伍,努力打造“数字计生”。
一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配好配强各级计生干部。现人口计生局工作人员10名,指导站技术服务人员12名,其中1名为高级职称;镇(街道)计生专干49名,其中从事行政管理的计生专干16名,服务站人员14名,流动人口计生专管员13名;计生专职副会长6名。村(社区)共有84名村居服务员和724名计生联络员,123名流动人口计生专管员;此外有200名社区工作者和183名流动人口专管员兼职的计生工作队伍,业已形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结构合理的计生管理服务网络体系。这支队伍中,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83.4%,具有文化素质较高、工作责任性较强的特点和优势。为稳定基层队伍,各级十分重视报酬落实工作,村(社区)计生服务员年报酬平均在1.68万元,不低于村主要领导的达70%。村级联络员人均报酬也均在400元以上。
二是狠抓队伍的作风建设。在计生系统全面开展行风效能建设和满意站所创建活动,坚持以“树学习风气、上服务台阶、创信用机关、让群众满意”为目标,积极开展了文明单位和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育龄群众贴心人”等系列争优创先活动,计生工作者的公仆意识和服务创优意识明显增强。区人口计生局、区指导站双双被评为区文明单位和文明窗口,在基层民主评议机关行风建设中,区人口计生局每次均列全区前4名。全区涌现了王惠珠等11位育龄群众贴心人,有2名专干被评选为市计划生育“双十佳”人物,有25人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个人。
三是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增强计生干部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制订计生干部培训计划,三年来共举办优质服务、法律文书、信息化建设、避孕药具等知识培训班及知识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25期次,为全国优质服务先进区的创建,注入了活力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