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现状调研报告

现状调研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15 22:57: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现状调研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现状调研报告

篇(1)

我辖区内主要以石油化工,制造业等为主,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广泛。从传统的产业到新兴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都存在一定的职业病危害,辖区大大小小有毒有害场所几十家。职业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具体情况如下:

1、组建机构,落实责任。

在防职工作中,能够建立以法人为组长的职业病防治领导机构,设置职业卫生专兼职人员,明确了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责任,做到了一定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

2、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在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部分企业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要求,结合上级部门文件精神,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劳动者开展预防职业病知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在工作面、办公楼等有职业危害场所设置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提高了全员对防职工作的意识,了解了所作业的场所存在职业危害因素,能够自觉使用和购买防尘口罩。

3、制度建设方面。制度建设依然欠缺,防治职业卫生的规章管理制度方面需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防治职业病工作才有成效。

4、健康监护

所调研企业能够进行岗中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开展,岗前检查和离岗检查有的没有落实好。

5、档案管理

基本能够完成档案管理。

6、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所调研3家企业均完善了检测报告。

二、存在的问题

依然存在履行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职责落实不够,缺少了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和重视,且职业卫生工作的人员管理经验尚浅,健康档案和职业卫生档案资料不完善。职业病防治人员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尚需要经过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职业卫生涉及多个部门,协同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篇(2)

一、市推进全民创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宜昌市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坚持把推动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引领全民致富、增强市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抓手,强化引导,完善政策,着力激活创业要素,逐步掀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潮。截至目前,全市个体工商户8879户,从业人员30174人,注册资金18394万元;私营企业889户,投资人数2472人,从业人员21188人,注册资金160049万元。全市21000名城乡富余劳动力,已输出转移4266人,其中就地转移2072人,外出务工2194人。呈现三大特点:

(一)创业队伍不断壮大。既有外来创业者,又有本地创业者,形成了群众自主创业、打工者转化创业、能人投资创业、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以李万清、时克勤、闫友林等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家,以施昌锦、周代刚等为代表的农村创业带头人,以黄卫民、王有江等为代表的自主创业能人。总体来看,我市创业群体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群众自主创业。部分群众利用自身掌握的资金和信息,积极开展物流、运输、工程承包等业务,涌现了一批车老板、船老板、煤老板、包工头,成为个体经营的中坚力量。全市90%的个体工商户是群众自主创业。二是打工者转化创业。全市4266名城乡转移就业的劳动力中,有93人成为小老板,有1480名下岗职工自办了经济实体。三是外来老板投资创业。通过配套设施、优化服务、营造环境等措施,吸引市外投资者前来投资创业,成为我市创业的主导力量。如亚泰陶瓷、天元罐业、恒辉彩印等企业,都是外地客商来投资创业的典型。四是党员干部引领创业。镇村干部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创业先锋,正带领广大农村干部群众逐步走上创业致富之路。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的落岗人员及被辞退、解聘教师发挥综合素质高、能力较强、交际广泛的优势,通过自主创业,成为小老板、小业主。

(二)创业途径逐步拓宽。从创业领域看,涵盖了一、二、三产业,既有工业、农业、运输、建筑、零售、批发、餐饮等传统经营业态,又有、咨询、技术培训及开发等新型经营业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业经济。市委、市政府集中力量打造了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以安福寺食品加工园、姚家港化工园、白洋装备工业园、江口民营工业园为支撑的沿江经济增长极,累计建设各类工业项目180多个,建成了华润啤酒、卫材、迅达科技、山水树脂、今贝饮品等一批骨干项目和龙头企业。同时,坚持改革与招商并举,引进客商和引导有投资意向的群众收购、买断、参股资产较好的企业,使一批工业企业重获新生,并逐步发展壮大。二是商贸经济。商贸经济是我市朝阳产业,聚集了妙尚、北山等商贸龙头,带动了建材、五金、餐饮、服装、电子等专业市场发展,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24.6%。东方超市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为市内最大的连锁企业。三是种养经济。积极引导农村能人发展种植、养殖、水产规模经营,促进种养经济上档次,上规模。市水产协会由能人陈建华牵头兴办,每年帮助农民销售水产品2万多吨,会员年人平纯收入达到1.6万元。

(三)创业形式丰富多样。一是创办项目。鼓励创业人员放开手脚,大胆创办新企业,加快技改扩规,逐步做大做强。酒业、奥美、三宁等企业通过扩规,已发展成行业的龙头。二是领办项目。发动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创业门路的人员带领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活动。恒辉彩印公司老板徐章平原是砖瓦厂的一名普通职工,但他不甘平庸,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办起了企业,一步一步发展壮大,每年上缴税金100多万元。三是协办项目。引导部分缺乏创业门路但有一定资金或技术的人员,发挥自身的特长,协助具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开展创业。目前,我市有一批投资者通过挂靠清江公司、葛洲坝集团,形成利益共同体,专门从事挂靠业务,实现了协办创业。四是联办项目。对一部分有创业愿望,但苦于有资金没技术或有技术没有资金和创业门路的人员,实施捆绑联合,共同创办项目,或与现有的民营企业联合创业。五是打工创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引导打工人员靠诚实劳动致富,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特长,为以后的自主创业打下基础。

二、我市推进全民创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分析当前我市全民创业形势,总体上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创业氛围不够浓厚。目前,我市全民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打工的多,自主创业的少;小打小闹的多,迈大步创大业的少;等待观望的多,投身创业的少。与先进地区相比,最根本的差距反映在思想观念上:存在官本位的思想。把捧金饭碗,做官光宗耀祖作为人生追求的首选,想方设法往机关里钻,千方百计进行政事业单位。有的人为保官保位,往往是有风险的不敢干,难度大的不愿干,无先例的不肯干;存在书本位的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根深蒂固,重文轻商的文化情结重,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不顾实际,不惜代价读大学,读书跳农门、读书求功名成为相当一些人头脑中的主导思想,还有一些干部受“唯书”观念的束缚,习惯于等政策、等文件、等试点,左右观望,坐失良机;存在农本位的思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观念一定程度存在,不少群众念乡惜土,满足于守住一亩三分地过日子,总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时时难”,怕吃苦,怕远行,怕嘲讽,怕风险。

(二)产业结构不优,层次不高。我市现有的民营企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小型企业多,大型企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标准,我市大型企业仅酒业和三宁化工两家,仅占全市规模企业的1.5%;粗放型的多,科技型的少,全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5.1%;面向本地的多,外向型的少,2008年,全市出口企业17家,仅占规模企业的12.5%。民营经济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2.5∶37.26∶51.49。

(三)管理水平提升缓慢。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仍为家族式管理,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企业财务管理上,多数私营企业业主既当老板,又当会计,财务管理混乱。在生产管理上,由于多数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不高,档次较低。

(四)创业平台不完善。首先,我市适合小型企业创业发展的条件不具备。经济开发区、安福寺工业园、姚家港化工园主要引进投资较大的工业项目,落户园区的企业动辄征地数十亩甚至数百上千亩,厂房大多上万平方米,而对缺乏资金的小型创业者,没有提供合适的低门槛平台。我市对重点项目大多采取了扶持政策,有的甚至一企一策,而对小企业、小项目缺乏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其次,商业场所分散,聚集效应差。市内现有的农贸、建材、服装等专业市场规模较小、承载能力差、服务功能不完善。近几年,我市虽然对滨江夜市城等经营场所进行了规范,引进了妙尚等商业机构,但仍然难以满足需要。科技、物流、运输、商贸等新兴行业没有集中经营的平台,无法相互带动,形成规模效应。

(五)对全民创业的研究、服务不够。迄今为止,我市尚未明确全民创业工作的主管部门,对全民创业的研究分析呈自发状态,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缺乏有说服力的权威数据。目前,省、宜昌市促进全民创业的扶持政策尚未出台实施,推动全民创业缺乏必要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我市全民创业仍然以民众自发创业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各地各部门都很重视建设大项目、大企业,而对全民创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和相应的对策,使很多创业者在起步阶段就失去创业信心,很难做大做强。同时,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常因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大量缩小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导致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发展举步维艰。

三、深入推进全民创业的思路与对策

经过多年努力,我市民营经济已成为发展的主导力量,发展潜能巨大。截至目前,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3亿元。据测算,企业每增加8万元左右的投资,即可增加1个就业岗位,如果全市20%的居民储蓄能进入生产经营领域,就可增加1.3万个就业岗位。只要政策到位,引导合理,把这些资金引发、释放出来,转变为资本,就能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市推进全民创业应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弘扬创业精神。

全民创业要求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找事做,千方百计找钱赚。要明确开工厂、办企业是创业,打工、做劳务是创业,摆地摊、走街串巷也是创业。不管是谁,不论什么身份,都可以成为投资者、创业者;无论资金多少,财产多少,都可以投资创业;只要是对的发展有利,就提倡;只要能增加收入,增加就业岗位,都鼓励;只要通过合法的劳动富起来,都支持。农民要创业,市民也要创业;群众要创业,干部更要创业;年轻人要创业,老年人也可以创业,包括少年儿童从小就要进行创业光荣的教育。

(二)把握创业方向。

一是围绕支柱产业发展创业。当前,要围绕食品酿造、化工、纺织、机械电子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强化产业招商,激活民间投资,积极引进发展相关联企业,大力发展配套企业和延伸产业链项目,推动产业集群。

二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创业。在扩大优质粮棉油、畜特、水产等主导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引导群众投资粮食、棉花、油脂、果蔬、水产五大农产品加工行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经济能人创办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带领农民创业致富,采取农民出土地、多方筹资金、科技参股、合股经营的办法,共同创业。

三是围绕发展服务业创业。改造提升传统的商贸流通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网上销售、分销、厂商直销等新型流通和服务方式,构建现代物流体系。鼓励发展水陆运输、客货运等,多方位、多层次地开拓运输业务。发展新型服务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保险、投资、融资租赁等现代金融业,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屋中介等产业,旅游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福利业。鼓励城乡群众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围绕发展社区服务业,包括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小区绿化、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卫生保健、家政服务等,开发创业项目。

(三)培育创业主体。

一是发动党员干部,把潜在的创业主体变为现实的创业主体。和群众相比,干部信息渠道宽、社会关系广、管理能力强,创业的成功率更大一些。机关干部不仅要成为全民创业的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带头人。对干部创业的问题,与其态度暧昧,导向不明,犹抱琵琶半遮面,不如制定统一政策,开前门,堵后门,大张旗鼓支持干部创业。我认为,凡个人自愿申请离职创业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应支持,大胆放开,批准他们自主创业,并给予宽松的扶持政策。要充分发挥镇村干部“双带”作用,勇做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流通领域的经纪人、发展民营经济的带头人。要像张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施昌锦那样,积极创办经济实体,自身先富起来,并带领农民创业。

二是发动营销人员、务工人员,把流动的创业主体变为稳定的创业主体。一要培育壮大营销员、经纪人队伍促进创业。不断提高经纪人队伍素质,提升层次,支持他们成立中介组织,联手闯市场,积极从事各种商贸或其他经济活动。二要以乡情、友情、诚信与在外能人广交朋友,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促进能人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三要鼓励和扶持城镇下岗职工、待业青年不等不靠自主创业。充分利用国家给予下岗职工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自立自强,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创业优势,不断提高进入市场的能力和创业致富的本领。

三是发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业主,把草根型的创业主体变为龙头型的创业主体。鼓励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参股、融资,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推进技改,大力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对私营个体业主的培训,不断提高私营业主的知识层次和经营管理水平。

(四)构建全民创业的促进机制。

一是构建创业平台。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以“一区四园”为主体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各类创业企业进区入园发展。各镇街道要充分利用现有存量用地、闲置厂房、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创业的场所,因地制宜建设具有滚动孵化功能的创业园区。各类自主创业人员入驻各类创业孵化园区的,可适当享受房租补贴政策,如可暂定补贴标准为一年全免、二年减半、三年享受20%的补贴。

二是强化创业培训。整合培训资源,针对各类人群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参加创业培训要贴近创业需求,剖析典型案件,推荐创业项目,传授相关知识,沟通各方渠道。既要开展知识教育,又要根据受训者的要求“开小灶”“上点菜”,切实提高培训效果。培训并结业的,优先推荐创业项目。做好创业培训跟踪服务。

三是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建议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兼职队伍,将创业服务不断延伸。创业指导中心要组建网站,免费为创业者收集、创业信息,三峡日报版、三峡网、电视台、人力资源市场要开设创业专栏。对已开业的创业者,相关部门要免费提供创业辅导,提高创业成功率。成立创业者协会或联谊会,发挥其在交流信息、跟踪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着力打造创业融资平台。建议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全民创业。协调金融机构加大对创业企业的贷款额度。加强对农民的创业扶持,积极拓宽农户小额信贷覆盖面。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健全完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重点倾斜和鼓励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型、农副产品加工型等企业发展。

篇(3)

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结硕果

县是一个山区小县,年末全县7个乡镇110个村,乡村户数49644户,乡村人口155507人。通过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呈现出了“理顺了电管体制,改造了电力设施,增加了农村用电量、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新局面。

(一)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的供电体制在农网改造之前非常复杂,县内除宜昌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两个主营供电企业之外,有宜昌天发集团所属的天福庙二级水电站、宜昌富磷集团盐池变电站,还有乡镇管理的郭家沟电站、苟家垭电管站、洋坪银星公司等,供电体制可谓是多家供电、网络交错。经过“农网改造”,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目前县供电企业只有宜昌供电公司和县供电公司两家。

(二)改造了电力设施。农网改造中加大了对农村供电设备改造资金的投入,淘汰了陈旧高耗的配电变压器设备,更换了非标准杆线,合理配置了变压器台区,缩短了低压供电半径。农村电网发生了“线路由细变粗,变压器由小变大,台区由少变多”的变化。“农网改造”新建台区70个,改造台区362个;新建10KV线路111.77千米,改造10KV线路375.74千米;新建380V线路300.91千米,改造380V线路651.82千米;新建220V线路228.53千米,改造220V线路1609.25千米.

(三)增加了农村用电量。由于“农网改造”后全面实现了“三到户”、“四统一”(三到户即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四统一即统一电价、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发票)的用电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电费结算到台区,台区以下由各村电工负责到农户抄表收费,电价标准参差不齐,有的村照明电价高达1.80元—3.00元/千瓦时的现状,使农村用电量大大增加。年—年全县农村用电总量分别为3775万千瓦小时、5616万千瓦小时、8748万千瓦小时、12555万千瓦小时。4年来的用电总量逐年增加,年与年的1671.54万千瓦小时相比,农村用电量4年平均增长了65.55%。

(四)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电网改造带来了稳定的农村电压,户表改造换来了优惠的农村电价,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活方面已由老三样电扇、黑白电视机、电饭煲变为新三样空调器、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生产方面烘干机、精制粉碎机已成为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年,百户农民彩色电视机拥有量88台,比年增长87.23%;百户农民电冰箱拥有量16台,是年的5.33倍;空调器从无到有,连年增加;全县农村电动机总动力35225千瓦,比年增长25.05%,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动力19509千瓦,比年增加1201千瓦。

二、农网改造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网改造”虽然硕果累累,但现在看来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当前的,也有历史的。

(一)电网改造存在改造不彻底的问题。一是由于资金不足,旧线、旧杆续用普遍。二是由于过去供电管理体制问题,改造工程存在“死角”。如荷花镇区域过去有3家供电企业,但由于地域偏僻,架线成本过高,三家企业都不愿管,这些地方的“农网改造”都是单一的户表到户,形式上的“农网改造”。三是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农网改造”时电表该换的不换,该校的不校,导致电表老化。

(二)农网维护成本高,农村低压维护费出现亏损。

以县供电公司年—年的农村低压维护费的收支情况为例:

县供电公司年—年农村低压维护费收支情况

其亏损的原因:

1、山大人稀,管理区域大,农电工人数增加。以年为例,省核定我县农电工人数为211人,实际农电工人数为228人,相差17人。供电企业要支付17人的工资18.8万元、住房公积金1.87万元、基本医疗保险1.84万元、职工福利3.43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1万元、工会经费1.44万元、基本养老保险3.6万元、失业保险1.3万元、工伤保险1.29万元、生育保险费1.18万元,合计支出36.26万元,人年平支出2.1万元。

2、山区海拔高,雨天、雪天相对频繁,导致线路损坏大,相应的线路维护次数增加,维护费用开支增加大。

3、县是湖北省绿化达标第一县,山多树多树障多,线路巷道清理维护难度大,维护费用增加。

4、山区县的农电工管理工作量与其收益不成比,出现农电工劳务入不敷出的现象。如县荷花镇杨柳村共90个农户,每月的电费收入只有500元左右,但实际支付农电工工资700元左右,工资缺口200元。但从工作难度看,此农电工的工作量要相当于平原村2000户的工作管理难度。

5、山区线路长,电损过大,按规定比例18%提取的线变损费用远不能弥补实际线变损费用的需要,导致供电企业低压维护费严重不足。如在对县荷花镇高峰村农网改造时,竟为了一个农户通电,电杆用了40根,所需导线也是正常用户的8倍。不仅导致电线实物维护费高,而且维护过程中消耗费用也相应增高。

(三)再改造资金缺口大。由于“农网改造”后农村用电量猛加,过去的设计能力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实际用电需要,改造后的再改造已迫在眉睫。一方面过去“农网改造”过程中导线直径ф16线路较普遍,此导线只能满足过去用电量的照明用电,大部分农网线路需要“由细变粗”的改造,换线改造资金大。另一方面农村生产、生活电器的迅速增加,变压器必须实行“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的改造,否则不能满足农民需要。

(四)农村偷电现象严重,乱搭乱挂仍然存在。一方面山区县,山大人稀,农电工配备虽超过了省的标准,但究其工作量仍力不从心,不可能面面俱到,监管力度有限。另一方面电力部门不是执法主体,没有硬性措施来管理农村偷电现象。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合理分配农网维护费,费用标准有待调整。上述列举的各类问题,充分说明山区、丘陵和平原在农网维护管理过程中,工作难度、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都各不相同,农网维护费用的开支范围、开支额度也相差较大,应从实际出发,分平原、丘陵、山区三个不同地区确定不同标准,据调查测算山区标准应比平原标准高一倍。

(二)合理核定农电工人数。现在山区农电工人数普遍超过了省核定人数,建议在核定农电工人数时,分平原、丘陵、山区的三个不同的地区核定配备人数。据测算,平原按400户配一个农电工,丘陵按250户配一个农电工,山区按150户配一个农电工是合理的。

(三)对“农网改造”来一个“回头看”。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来一个“回头看”的督查力度,确保早部署、早动手。二是电力企业要组织专班,分门别类摸清来一个“回头看”的家底。三是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农网改造”先天不足和“改造再改造”的资金问题。

(四)科学制定线损指标。全省的线损指标统一标准为18%。笔者认为此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建议按山区、丘陵、平原三类不同地区确定不同的线损指标,山区提取线损比例数应高于平原提取的线损比例数。

(五)采取得力措施,切实降低农网低压线变损。一是电力企业要成立线变损管理领导小组,协调、指导供电所线损管理工作。二是供电所也要成立相应工作小组,建立所长、职工、农电工三级线变损管理网,各负其责。三是供电企业主管科室要制定合理的线变损指标,下达到供电所、电工组进行考核。四是加强经营管理,实行同步抄表,杜绝农电工估抄、漏抄、错抄现象,抄表到位,不得随意更改抄表时间。五是重视线变损分析工作。供电所、电工组每月认真开展线变损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农网低压线变损。

(六)进一步建立健全电力执法机构,加大电力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目前,由于电力部门本身不是执法主体,存在检查与执法脱节的问题,监管不力的问题,建议是否在电力部门内部成立电监会,及时发现和解决电力违法行为,从而缓解电力部门低压维护费的补偿压力。

篇(4)

一、该乡生态旅游现状

(一)乡情概况

乡地处县东南部,东与县交界,南与县接壤,北与相接,西与乡、毗邻,距县城93公里,乡域面积156.14平方公里,地处雪峰山脉的中北部,境内峰恋起伏,地形复杂。地貌轮廓自西向东倾斜,呈一狭长地带,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地势最高点为王眉界,海拔1200多米。境内群山莽莽,溪流纵横。与县、县交界的东南边耸立着一连串的高山,老虎尖山海拔1129.6米,天鹅池山(山顶有一天然水池,相传曾有天鹅栖息,故名,怡溪主支流发源于此)海拔1141米,黑尖海拔1168.7米。

(二)现有的生态旅游资源

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乡境内山高林密,绿海涛涛,有林地面积21多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4.7万m³,森林覆盖率达92%,现还存有珍贵的原始次森林。野生珍贵药材、珍稀动植物非常丰富,珍稀动物12种;植物50种;珍稀树木10种;木王村有一株十三人才能合抱的近年古银杏,居全省本树种树龄的第一位,这里被称为“天然的动植物园”。主要林副产品有茶叶、板栗、茶油、桐油、香茹、竹笋干、黑木耳、核桃、棕片、木炭等。地处偏僻,民风淳朴,地理位置上的障碍,无形中成了保护她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古朴文化、生活方式免受外来文化对她冲击的天然屏障,使之至今还保留着一些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未受现代文明完全浸染的一块净土。这里民风淳朴厚实,民俗纯真自然。自创的自娱自乐的群众文化生活很多,逢年过节常表演一些自创的传统节目,譬如水对马、舞龙灯、跳篝火等。重山翠岭,茫茫林海,有万树争绿林海涛涛的“万林海”;自然界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线天”;十三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银杏;还有“擂鼓尖”、“铁栏关象”、“将军岩”、“天门洞”、岩湾瀑布群等数不胜数。

(三)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制定了“生态立乡、农业稳乡、林业强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在生态休闲旅游上花力气、下功夫。

1、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招商引资。乡党委、政府通过邀请电视台、摄影协会等来采风报道,提升对外宣传形象,现已有多家旅游公司对发展我乡生态旅游有极大的投资兴趣,省县内外多家旅行社准备推出旅游线路,为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加强景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乡共投入资金近千万元,对景区公路进行了修建,现已基本形成--官庄的环形通道,所有景点已涵盖移动信号,完善了景区设施,已建成岩湾旅游接待中心,可同时接待游客近百人。

3、积极争取加入齐眉界国家森林公园。借助申报齐眉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机遇,利用乡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现正积极争取将乡整体纳入森林公园,以此拉动乡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的综合发展。

二、该乡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水平不高,发展观念滞后。据调查,我乡部分群众对生态休闲旅游认识水平不高,认为发展旅游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对森林资源无科学规划地采伐,造成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我乡第三产业基本还处于萌芽阶段,即使已经有的,在发展观念上严重滞后,不能从原生态中去挖掘出高品位、高档次服务产业。硬件设施功能不全,旅游线长,服务档次低,没有很好地因地而制宜,根本展现不出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二)发展规模尚小,资金投入不够,力度不大,始终处于“小打小闹”局面。旅游开发不到位且缺少新意,品位不高,形式单调,在游人心目中体现不出休闲烙印,因而缺少竞争力和吸引力,形成不了产业规模。

(三)基础设施滞后。我乡基础设施普遍滞后,尚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要求。公路、电力和通讯网络设施明显不足,境内公路路窄、坡陡、弯急,在节假日外地自驾车、旅游大巴、汽车只有望路兴叹。景区通信网络较差,输电现状不稳定,经常给游客以“不方便”,从而极大地制约了旅游开发、利用和发展。

(四)缺乏统一规划。目前,我乡生态休闲旅游是自发而兴的,由于没有统一规划,致使各景点各唱各的调,小打小闹,难以形成大气候。

(五)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旅游产品不等于旅游商品。根据国家旅游局统计,年以休闲、感受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者占74.5%,文物古迹占5%左右。现在流行的是崇尚自然的健康游,而我乡以生态休闲旅游为核心的旅游符合当今的潮流,但我乡旅游业恰恰在旅游资源变为产品上没有形成规模,产品变为商品上没有形成市场,特别是在宣传、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

三、该乡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对策

(一)立足长远,规划先行。目前急需制定出乡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总体长远规划,在深入实际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便于管理、容易操作的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未来规划。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不断完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实施。

(二)树立“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战略思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娱乐为主题的生态休闲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我乡的旅游业要牢固树立“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战略思想,旅游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抓旅游不仅要抓旅游产品的开发,而且要抓旅游商品的生产,不仅要抓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而且要抓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这样,我乡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出一片天地。

(三)加大集镇开发力度。旅游业包含着吃、住、行、游、购、娱等六大要素,而我乡集镇规模较小,远远不能承载发展旅游业所需,现要借助修建乡政府综合办公楼的建设机遇,带动集镇开发,扩大集镇规模,将集镇建成集旅游、休闲、餐饮、购物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接待中心,增强乡的旅游接待能力。

(四)保护现有生态资源,加入齐眉界国家森林公园。乡森林资源丰富,要借助申报齐眉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机会,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促使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把“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根植于群众心中,提高群众保护、发展生态资源意识,让人人支持、关心、参与、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篇(5)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同时,经济社会的日益向前发展,也急需加强能源统计工作。作为一名与能源统计渊源较深的统计人,深感能源统计工作之重要。现结合县级实际,从一个能源统计业务人员角度,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改进县级能源统计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一、能源统计历程及现状

1、能源统计工作历程

我国的能源统计工作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1)80年代至90年代初:80年代初期,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统计指标体系中设置了能源统计指标,并建立了能源统计机构,隶属于物资统计。至90年代初期,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统计机构和统计指标体系。

(2)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能源供应形势的逐步好转和几次大的统计制度改革与调整,相继撤销了能源统计机构,能源统计作为工业统计的一部分,归属于工业统计管理。

(3)20xx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统计逐步进行了恢复性的调整、完善和加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节约能源作为基本国策,要求到20xx年,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特别是20xx年以来,在省辖市以上统计部门逐渐建立了专门的能源统计机构,配备了专业统计人员,县以下能源专业统计机构也正在逐步建立。

2、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

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县级统计部门只负责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年报和季报,主要表种有: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除工业以外的其他产业,如: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还没有完整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只能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进行推算和估算。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也还没有建立能源统计制度,有关能源资料是根据经济普查或其他方面的资料进行推算的。

二、县级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机构设置不到位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样,能源统计工作也不是哪一个部门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通力配合。然而现在的状况基本是国家、省、市高度重视,到县级则变为任务的简单分解,没能从思想根源上重视起来,没有形成全社会同心协力、力促节能降耗的氛围。尤其是对欠发达地区,往往还在考核工业用电量指标,无疑就造成了各级政府对节能减排、能源统计工作的忽视。“节能降耗”的重大责任,最后简单地落到了专业人员身上。可现有的能源机构设置已不能满足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统计任务,除了常规统计任务外,又增加了全面小康监测、服务业、能源等统计任务,统计部门的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县级及县以下统计部门,基本没有能源统计职能科室,大多没有专职的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力量极为薄弱,矛盾更加突出。本人所在的县统计局已多次向县政府的编制部门打报告,要求增设能源统计科,增加能源统计编制,可在短时间内依然未获批复。

2、县级能源统计方法制度未建立或不健全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对能源统计工作未能建立全面的统计报表制度,仅有规模以上工业报送季度报表,一产、三产、规模以下工业单位均没有报表制度,尤其是对煤、电、油的生产和运输企业未能建立健全报表制度,无法掌握全县的煤电油运等全面情况。仅靠编制能源平衡表来编报数据,其数据来源,除了规模以上工业能提供一套基层数据外,其他数据都是推算、估算、测算数据,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目前,县级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由于部门能源统计资料难以收集等因素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社会能源平衡表的数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能源统计的“双基”工作薄弱

一是企业基础资料不够健全。调查发现,大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还能提供一些较为完整的能源资料,但一产、三产、建筑业等其他行业的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薄弱,几乎没有能源方面的统计资料。如石油、煤炭等经销部门和商业企业,经过改革、改组、转制后,规范完整的统计机构已被削减,能源消耗统计几近瘫痪。二是能源管理不严,管理渠道多头。在一些能源消费相对较少的企业,如电力消费由财务部 门管理,油料消耗由运输部门管理,其他能源品种具体由相关的使用部门管理,整个企业没有完整的能源消耗数据,统计人员只在填报能源年报或能源季报时搜集指标数据,不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产量能耗等参考资料。三是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目前普遍存在基层单位能源统计人员不固定、不专业的情况,操作技能比较欠缺,还有其他部门人员兼职的现象,“双基”工作亟待加强。力量配备与工作任务明显不协调,使能源统计工作无力深入开展。四是基层单位工作量大,资料精度不高。能源消耗统计的基础在企业,企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不能专心从事某一项工作,对于各种报表也是疲于应付,加之对能源统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专门的能源统计核算机构,能源消耗资料采集困难,统计数据填写随意性大,精度不高。

4、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素质不强

当前,县级统计部门及基层企业大多没有专职能源机构和统计人员,且企业统计人员流动性大,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同时,在现有能源消耗统计人员中,大都为“半路出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业务水平极需加强。加之上级业务部门在能源统计知识及业务上培训较少,兼职的统计人员平时工作又较为繁忙,以致对能源统计知识不熟悉、不全面,在报表中出现差错。这将严重影响能源统计工作的开展和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三、几点建议

1、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加强能源队伍建设

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充实和强化能源统计队伍建设,要给机构、给编制、给人员。要加大节约能源的宣传力度,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消耗统计机构和网络。健全部门能源统计制度,疏通能源统计渠道,发改、经贸、交通、建设、电力、石油、统计等部门要同心同德,密切配合,配备业务精湛的专职统计人员,各尽其职,切实做好能源生产、消费、流转、销售等多环节的统计工作。基层能耗单位是能源数据的源头,是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各能耗单位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能源统计工作,为圆满完成能源统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日益繁重的能源统计工作。

2、完善能源统计方法,构建能源统计体系

建立全社会能源消耗统计体系是获得全社会能源消耗量和三次产业以及国民经济主要大类行业能源消耗量的基础,是编制地区能源平衡表的先决条件,是掌握地区能源降耗指标的关键。一要完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建立符合本地情况的数据采集体系。在现有面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的基础上,将能源统计范围扩大到全社会,加大对一产、建筑业和三产的能耗统计,采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多种统计方法分类调查,科学搜集有效的能耗资料。二要逐步建立部门能源统计制度,以重点部门统计为骨干,将部门统计延伸至相关企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建筑业、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和社会服务业在能耗普查的基础上,采取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要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建立能源数据质量评估体系,总体把握能源统计数据质量。

3、规范能源统计基础,破解能源“弱基”难题

政府统计是“节能降耗”目标实现的统计者和检验者,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也是能否完成目标的关键。一要成立县级统计部门能源统计机构并配备专职的统计人员,增强能源统计工作力量。二要规范企业原始资料,统一台账格式,严格上报制度,力争数出有据,来源可靠。三要落实企业能源统计机构和人员。企业要安排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按时上报各种各类能源调查表,确保企业的能耗数据有据可查。

篇(6)

历时一个月,县纺织企业用工的现状如何?招工难”留人难“症结在哪里?怎样缓解这些矛盾?带着这些问题。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各乡镇妇联、劳动服务站,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一、基本状况和突出问题

1齐装满员率低。县共有纺织企业(含印染企业)14家。根据调查的资料统计,现有员工3074人,其中女性员工2455人,占员工总数的79.86%岗的员工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内的高达883人,占员工总数的28.73%还有很大一局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年内终止、解除合同的315人,占员工总数的10.2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有612个岗位无人上岗。

2工资水平不高、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严重。14家企业年度应支付工资总额为3810.8万元。年度累计拖欠工资687.4万元。14家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1033元,从绝对值来看,不算太低,但这是员工在延长劳动时间后的报酬,如果按每月劳动29天、每天8.5小时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为4.19元,换算成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167.36小时)员工的月工资仅为702元。挡车工的平均工资约800元,换算后仅543元。企业、依据土政策罚款、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

3违法延长工作时间和取消法定节假日较为普遍。从14家企业正常劳动时间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大部分为28天以上。日工作时间为812小时,如遇加班,时间可能还会延长,个别企业甚至达14小时。员工在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后,还基本上得不到法定规范的工作报酬。

4工作环境欠优。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特别是技术含量不高、设备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尤为突出。县的纺织企业,噪音、粉尘超标和不符合规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的比例很大,少数企业甚至高达80%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年内工伤高达2617人次,平均每三个多小时就有一个人发生工伤。

5社会保证福利情况令人担忧。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年三季度我县有剩余劳动力15295人,。

6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调查资料统计。其中女性劳动力7470人,这些劳动力恰恰是纺织企业所急需的但根据问卷调查,绝大多数人不愿到外地就业,特别不愿到纺织企业就业。这样,就形成了一边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边又找不到合适劳动者的怪圈。

二、主要原因分析

对于我县来说,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熟练纺织工可能欠缺,但决不会招不到一般员工。造成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主要原因在于:

1企业先天缺乏。自古就有“男不进矿、女不进纺”说法。技术装备较差,资金缺乏导致劳动维护的措施跟不上,个别企业甚至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采取措施,使得劳动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年轻女性,劳动力流动频繁的今天,哪个行业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更不想涉足纺织行业。

2行业竞争无序。随着外地纺织企业的迅速扩张。员工在企业间无序流动,导致企业招工更加困难。由于企业用工自身缺口大,加之熟练工的攀比心态,经常出现工人今天来、明天走的局面,老板无所适从,也使企业不能按计划正常安排生产。

3报酬水平过低。由于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需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本钱。物化利息受市场制约,企业只能从管理利息和人力利息上想办法。纺织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人力利息往往是企业的首选对象。一旦这个“度”掌握不好,就会形成“待遇过低—开工缺乏—效益低下—降低工资水平”恶性循环。

4劳动执法不严。执法不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证。就企业而言。由于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社会保证,雇佣思想十分明显,做一天算一天,和企业总是离心离德,难以和企业捆在一起。从而,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5管理机制欠缺。纺织加工企业的性质。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奖励机制,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调查中我发现,许多企业对如何应对加班和空闲,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方法简单,吸引力不够。另外,一些企业在后勤和平安保证方面缺乏考虑,员工的食宿难以统一管理。而从事纺织工作的员工又多是一些年轻女性,平安保证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她安心工作。

6劳动力的心理原因。由于我县的工业起步较迟。外出打工致富的家庭比比皆是多年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已较为适应外面的环境,随着广东沿海地区劳动保证体系的完善,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大都不愿再回乡务工;而新增劳动力受此影响,也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不太愿意到外地打工,更愿意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

三、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引导企业经营者从依法办企业的高度,认识落实劳动保证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依法办企业,就必需切实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是违法经营。引导企业经营者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企业,与员工建立互惠、互赢、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导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时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员工树立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不能把企业当菜园子,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第三,要通过基层党政组织和群团组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从县域经济的大局和长远考虑,投身纺织行业,以解企业用工缺乏的燃眉之急。

2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不会在法律法规上玩火的要加大劳动执法的力度,促进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企业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人和事,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要通过严格执法,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报酬、劳动平安卫生、社会保证逐步规范到法制的轨道。范文目录网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企业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劳动卫生设施尽快符合国家规定,为员工发明平安、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企业效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政府也要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直接为县域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篇(7)

一、全市林业建设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切实把发展林业提到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全市上下以大力推进“1536”绿化工程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创建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市林业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是林业资源持续快速增长。截止到去年底,全市有林地面积达到490.25万亩,其中近三年全市净增林地36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3.3%,比三年前提高1.6个百分点,在我市初步形成了网、带、片、点相结合,乔、灌、果、花相配套的平原生态防护林体系。

二是林业项目建设扎实有效。我市紧紧抓住国家产业政策布局调整和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围绕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提质增效、科技支撑、湿地保护、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积极跑省进京,仅近三年就争取省以上国家项目资金3.74亿元,相当于过去十年争取的国家投资。

三是林果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共建立一定规模和牵动能力的龙头加工企业29家,小型加工企业10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4.2亿斤,加工增值近亿元。拥有沛然牌枣汁、十月红牌冬枣、金马牌鸭梨等知名品牌10多个。涌现出了肃宁县龙洋养殖场林下养殖狐、貂及河间堪泰园林下养鸡、养金蝉、种植地参等一批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年增效益2.2亿元。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41.3亿元,已占到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9%。

四是科技兴林快速发展。全市共完成果品无公害基地认定面积160万亩,建立果品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52万亩,建立优质果品出口创汇基地55万亩,全市果品总产达到27.8亿斤,近三年共完成果树树体改造92万亩,推广科技新成果25项,优质果率达到90%,实现科技增值9500多万元。

五是林业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春尺蛾等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已经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通过群防群治与专业队防治相结合,飞机防治与地面防治相结合,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有效地控制了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同时,林木采伐管理、木材运输、征占用林地、湿地保护等林政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正在逐步走上科学经营、合理采伐、永续利用的生态效益型发展轨道。

六是城市绿化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近三年共完成绿化投资7亿元,新增和改造绿化面积323万平方米,市区的绿化覆盖率达到39.03%,绿地率达到31.8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11平方米,分别比三年前增长7.24个百分点、6.13个百分点和3.31平方米。

七是集体林权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截止目前,全市有林改任务的16个县(市、区)完成了《—2020年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共规划林地为255.1万亩,列入此次改革范围林地为248.2万亩,现已全部明晰了产权,登记发证达到238.6万亩,占改革任务的96.13%,发放林权证17.05万本,全市主体改革已基本完成。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林业建设仍存在一定问题和不足。一是林业发展不平衡和绿化整体水平落后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市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23.3%,距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达到35%、每年林木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的全省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同时,东、西部差别明显,特别是东部地区地广树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二是林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生态林比例偏低,纯林多,混交林少。同时,树种单一,适合重盐碱地种植的树种少;三是产业化水平落后。家庭作坊式加工企业多,规模型龙头企业少,林果产品质量差,名牌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支持林业发展的投资和政策保障机制不够健全。市、县两级财政用于林业的资金投入普遍较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五是林业科技推广力度和乡村两级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弱化,全市应对林业有害生物及风、雹、雨等自然灾害的任务繁重;六是各类乱占林地、毁林复耕、非法占用开发湿地等破坏林业资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依法治林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森林公安机构按照省编委会的要求需尽快落实到位;七是林业改革中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等问题。

二、发展对策

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我市林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提出了“紧紧围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建设绿色、生态、和谐这一目标,切实增强六个观念,努力实现六个新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即:

(一)切实增强生态观念,努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实现新突破。要用大生态的观念来看待林业、管好林业、发展林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536”绿化工程的总体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以东部地区绿化为重点,以重点工程和社会造林为带动,着重抓好通道绿化、水网水系绿化、农田林网绿化、沙荒碱地绿化和城镇村屯绿化等五大绿化工程,切实加大科技造林力度,努力提高造林质量,确保造一片,活一片,成材一片。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市主要道路、铁路基本实现绿化,并着力抓好南运河等十条骨干河渠绿化,同时建设和完善高标准农田林网150万亩,完成沙化土地、旱碱地治理50万亩,绿化村屯1000个。尤其是立足于提高造林成活率,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繁育、推广抗旱碱林果新品种,以推动东部地区绿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优质苗木基地规模要稳定在2万亩左右,年苗木生产能力达到2500万株。

(二)切实增强科技观念,努力推进果品提质增效工作实现新突破。建立健全基层林果技术推广网络,着力抓好科技管理目标责任制,立足于发展原生态优质果品,做大做强梨枣传统特色产业这一目标,以无公害标准化示范果园为抓手,大力生产无公害果品,强力发展绿色果品和有机果品,并抓好果品生产环节监控,确保果品安全。到“十二五”末,全市力争推广林果新技术、新成果20项以上,无公害果品比例达到5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0%,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92%,果品商品率达到96%。同时,要认真抓好以红枣为主的果品防灾减灾工作,通过强化灾害天气预测预报、建设烘干房、加快防浆裂果新品种推广、建立林业保险等综合措施,切实将风、雹、雨等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点。

(三)切实增强产业观念,努力推进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实现新突破。按照“大项目不放,小项目不丢”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更多更大的林业项目落户。同时,努力争取国家贴息贷款,重点扶持20家林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尤其要采取引进、联合、重组的方式,大力培植林板纸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业效益。同时,大力发展湿地及传统特色果品生态观光旅游、野生动物驯养繁育以及林下经济等新兴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市要集中抓好50个林下经济示范村、100个林下经济示范户。

(四)切实增强创新观念,努力推进林业改革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方面,着力抓好林权改革。重点是在认真搞好主体改革“回头看”的基础上,下大力抓好林权交易平台、林权证抵押贷款林果专业合作社建设等配套改革;另一方面,强力抓好林业投入机制改革。在各级财政千方百计增加林业投资的同时,大力推广承包、拍卖、股份制造林等新机制、新办法,放开发展民营林,努力形成各种经济成份并存、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多渠道投入的林业发展新格局。全市非公有制造林比例要占到总造林面积的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