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16:42: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色彩课程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已经难以满足艺术设计的需求,为了避免学生的设计色彩知识与市场脱节,学校必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实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就高职高专平面设计类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高职高专;平面设计;色彩课程
一、设计色彩课程特点及其课程要求
平面设计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前景的专业,色彩是平面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因素,设计色彩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必要课程,通过专业的色彩构成训练,学生能系统学习色彩理论知识,了解人类的色彩知觉、心理规律,色彩设计既有感性的部分也有理性的部分,受许多因素影响,学生在设计工作中如何把握色彩设计的核心,确保设计出来的作品既有独特风格,又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是色彩学习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色彩学习过程中牢牢把握平面设计的特点,分清各个设计要求之间的主次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能始终围绕核心知识进行课程训练,重视色彩知识在平面设计中的实用性。我国高职高专平面设计类设计色彩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材繁多,包括美术专业色彩教材及艺术设计类实用教材两种,美术专业色彩教材以人体、风景、静物写生为主要教学内容,希望能从绘画的角度培养学生的色彩设计能力。但从设计专业来说,这一类教材对于学生色彩设计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太大帮助,而艺术设计实用类教材过分偏向色彩基础、色彩度比、光于色、色相对比、色彩心理等色彩理论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疑问,即“如何在设计实践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色彩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色彩、线条等要素的合理搭配,传达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体思想,理论知识只是为色彩应用奠定基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设计色彩千变万化,学生学会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创作有意义的作品。因此,学校必须改进当前的教学方法。
二、高职高专平面设计类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方法
1.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色彩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实际的教育工作应具备鲜明的职业性,应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开展教育工作时必须明确市场对设计人员的职业要求,在此基础上整合、归纳色彩课程内容,形成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的色彩课程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色彩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2.与专业方向结合
设计色彩教学必须与专业方向结合起来,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应注意设计色彩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而是提高学生的色彩应用能力。具体的教学应将原本的“色彩构成”“静物色彩”“场景写生”等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新划分为“色彩表现技法训练”“色彩基础理论”“色彩专业方向技能训练”等模块。在色彩专业方向技能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景观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分别讲授色彩介绍,进行色彩结构训练,使设计色彩教学更具针对性,与专业内容练习更加紧密。不同专业的效果表现技法存在一定区别,色彩应用训练必须与其结合起来,做到目标明确,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体现高职高专特点的色彩课程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大多有一定的艺术功底,教师要结合这一实际情况,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通过讲练结合、示范模仿、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艺术设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以往的高考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专项设计专业化。由于色彩课程中实践比重本身较大,教师必须重视色彩训练,训练的内容应该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装饰绘画的画面效果、平面制作材料的应用等,以理论知识为导向,实践训练为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设计色彩的实际应用方法。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变革示范的教学方式,采用讨论、启发式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讨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探讨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创造出不一样的作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后,教师要重视作业的讲评及总结工作,师生共同参与作业评讲,总结、归纳每个阶段的作画体会、技法经验,分组评价其他同学的作业。由教师挑选不同层次的绘画作业,学生自己提出优点及不足之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意见。任何技巧的训练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层层递进,初始阶段选择优秀的设计色彩作品供学生临摹,然后开展色彩实训,待学生掌握一定专业技巧之后,再让学生自主设计作品,从浅入深,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董叶芊.高职高专平面设计类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方法浅析[J].时代教育,2016
[2]蓝鑫,韦华玲.谈高职高专平面设计类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方法[J].美术教育研究,2014
【关键词】色彩构成 设计实践 结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2-0077-01
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最终归宿。目前,各大高校在大力开展教研教改项目,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求新的突破口,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艺术设计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以色彩构成课程改革为例展开相关的研究。
一 专业背景
色彩构成是三大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既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有自己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它是一门研究色彩的产生及对色彩的感知和应用的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形成了紧密的顺承关系。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色彩构成教学模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体系的更新换代,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已很难承载新的设计理念和内涵,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二 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是以理论为先导,以学生绘画、作业为主干,以高质量的作业为宗旨,夸大了学生的机械手工操作能力,忽视了对色彩的真正理解、对色彩构成的实际应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链接。因此,传统的色彩构成教学所重视的是一系列的表面现象,其内在本质却被抛到一边。
概括来讲,传统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成不变的教学体系与模式、偏重理论的学习、缺乏色彩研究的创新思路、重手工工艺轻设计思想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回归课程本身的价值,以推动课程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 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从教学内容上看,将色彩构成理论与设计实践结合是可行的。传统的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侧重点是学生的绘画能力,而设计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能力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色彩构成是一门基础课,通过改革,使学生树立全新的色彩设计理念,具备色彩设计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能够运用色彩调和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设计之中,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改革,使学生对色彩的认识由个人的感觉、直觉升华到科学的色彩审美观,在对设计作品进行色彩分析与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领会色彩、色彩构成、色彩设计的魅力与价值,最终在专业性的设计中灵活地运用色彩构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色彩设计,真正实现学以致用。通过改革,形成一套更加适合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知识融于设计实践,并向其他专业课程推广。
从长远角度考虑,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要紧密和专业挂钩,通过与设计实践结合,实现服务日后工作和生活的目的。
四 教学改革的方法
第一,观察法。在课前、课中、课后观察学生对课程改革的反应及表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二,实验法。将班级设为实验班,采取实验法,将教学改革的模式及方法应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效果及反响将其推广至其他设计专业的教学中。
第三,文献研究法。根据教改目的和大纲要求,通过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取可利用的资源,从而全面、正确地实施改革方案。
第三,模拟法。主要是模拟设计比赛的形式,拟定三个主题来进行设计,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的设计实践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用处。
第四,经验总结法。对每个阶段的教学及学生作品进行整理、归纳、评阅,使教学过程系统化,总结每个阶段的优缺点,形成直接经验来指导今后的教学。
五 教学改革的效果
第一,经过对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准备与实施,形成一套更加适合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特征的教学模式。即:在遵循教学模式适应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在课程讲授及学生作业的过程中,将侧重点放在色彩理论的理性研究与感性研究、色彩设计、色彩理论在设计作品中的应用分析、色彩理论的具体运用等方面,突出本专业的专业特点,使学生做到学习本课程主次知识点分明,最大化地发挥该课程的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绘画与设计能力、审美及色彩调配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融入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技巧和方法,打破了以手工绘画为主的传统理念,使画面更具设计思想和内涵,发挥了该课程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在结课作业环节,教师设定“青春”“梦想”“回忆”三个主题,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自行采取表现形式和方法进行设计创作,实现了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有效结合。
六 结束语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提出了“色彩构成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性研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入相关专业性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参与专业实践活动来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点,并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将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明确了所学知识的所用之处和价值体现,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关键词:色彩搭配;空间构想;能力培养;教学;改革
笔者对自己所在的高职院校自开设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以来的课程设计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总结。动漫专业课程设置根据其色彩基础教学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色彩空间认知能力、动态把握能力、色彩表现能力、色彩心理掌握能力以及空间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的培养构建主要以色彩教学为基础,再依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做一些细微的调整。现代视觉传达艺术中,“色彩构成”是其基础理论之一。近些年的设计教育发展,基本确立了由色彩构成、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组成的视觉相关专业和设计专业类的基础学习科目。动漫专业作为我国近年来成立的新兴艺术专业,高职阶段的课程教学中针对色彩教学体系的构建还是处于摸索时期,建立与高职动漫专业相适宜的色彩教学体系,是施行高职动漫专业色彩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当下高职动漫专业的色彩教学构成上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定向不够明确,没有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的培养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动漫专业在我国各高职院校的开展越来越广泛,同时社会对动漫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教育的初衷就设定为为社会需求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所以在当下抓住动漫设计专业的给予是十分恰当的选择。但是,笔者所了解到的高职动漫教学,大多数的院校在专业教学方面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致使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应该对动漫专业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和教学模式探讨,从而摆脱当下教学的投机性和盲目性。由于该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而且在教学经验上又无从借鉴,所以现在的高职动漫专业的课程设计都是仿照于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而进行的。也就是说,高职院校的动漫专业教学就是本科院校专业教学的“缩影”。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有结构安排不够合理,理论课程过多而实践课程过少以及课时安排不足等突出问题。
1.2专业特色的色彩构成教学制度的薄弱和教材选择的不当
由于高职所开设的动漫设计专业,主要模式构建是仿照本科学院而进行的,因此,相对应的课程安排、理论教学设置和相关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上都与本科院校相差无几。至于课程教材,也是与本科院校的内容完全一样。而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都与本科院校毫无关系,因此在动漫学科的教学方面,若高职院校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将会使得专业所教授的学识概念变得晦涩且难以理解,不能进一步对教学效率有所提升。所以在教学选材和教学模式施行方面,高职院校应该突出职业教育的优点和特色。
1.3课时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及与后续课程衔接的缺乏
由于高职院校对动漫专业教学经验的匮乏,从而导致盲目地将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加以利用。如此一来,高职院校对动漫专业的方向就没有有明确的针对性,例如比较于剧本编导、动画角色设计以及游戏场景设计等多个动漫专业的学习来说,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因此高职院校在该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和教学针对性方面要加以完善。
二、高职动漫专业色彩构建教学体系改革的相关思考
2.1重点突出动漫色彩构建课程的特征
所谓色彩构建指的是对具备一定形状、位置固定关系以及面积大小的不同色彩之间进行搭配,从而摸索出色彩和色彩之间和谐并具有美感的构建规律,提高学习者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可以说是对学生色彩思维方式的培养。所以在课程中,除了对色彩知识有所教授以外,还应该提高对后续学科延展性的重视。强化感知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是色彩构建的基础,教师群体应该对该课程的教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教学本质得以提升。
一个适合动漫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将色彩教学所占的课程比例进行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色彩基础训练力度得以强化。笔者对现行的教学体制所了解到资料显示,对于色彩训练课程的安排设置一般为一个学期,课时总量在60左右。按照这样的课程安排,完全不能满足动漫专业的基础训练要求,更别说能使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动态把握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动漫专业的教学离不开对色彩基础的强化训练,只有在课时方面的比例进行提高,使得色彩运用训练时间有所满足才能保证对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有综合性的提高。
2.2色彩构建基础比重的适当增加
锻炼色彩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主要分为两种,1.色彩构建的色彩调和(简称为色彩调和);2.色彩对比练习。其中,色彩调和练习是色彩理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本训练,其形成过程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综合,并且在空间装饰上的应用十分频繁;色彩对比练习则使得学生对色彩把握的准确程度有所提升并锻炼其色彩创造能力的有效训练。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在色彩课程教学体系中提高上述两种练习的实践课时比例,从而使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有所提升。
2.3对学生与学科专业之间的相关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基于高职动漫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仿照本科院校教学,从而在色彩教学这部分还不能够与高职教学进行匹配完全,虽然在某一程度上,本科院校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高职动漫专业的色彩能力锻炼,但是要想在这方面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则要对教学模式做相应的一些调整。动漫专业中所设计到的室内设计方面主要侧重于空间色彩认知和色彩搭配两个方面,因此,课程教学的方向应该有所明确。尽量在教学课堂上多安排“色彩调和”的训练内容,使学生在严谨的色彩构建训练中以比较直观的方式理解到色彩调配的作用,有利于他们今后的专业技能学习。
2.3色彩课程设置中要具备明确的侧重点
从以上对动漫专业课程设置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色彩调和能力、色彩表现能力、相关色彩心理的把握和创造能力以及空间色彩的理解、协调能力是该专业对于色彩基础的要求配备。所以,高职动漫专业的色彩课程教学应该以上述能力培养为侧重点,对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安排,从而在边教学边实践边摸索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出一个适和高职动漫专业所匹配的色彩课程教学体系。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动漫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应该具备满足色彩能力训练要求的课时、严谨规范的色彩课程教学内容以及适宜动漫课程需求而进行的教学改革等等,在探究实践中创立专业课程需求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色彩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三大块”课程教学分布的作用,使得学生的色彩调和能力、色彩表现能力、相关色彩心理的把握和创造能力以及空间色彩的理解、协调能力有所提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净. 视觉之外的色彩启示——色彩教学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实践与探索[J]. 装饰. 2010(03)
[2] 王文涛. 高职院校动漫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02)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询问同学先修课程及教法
介绍平行班的上课情况:有的班是画静物,瓶瓶罐罐加水果和衬布,强调造型基础;有的班是画静物时把静物装饰化,强调色彩构成和设计意味;有的班是强调色彩应用,与产品的联系及相关技法表达。并逐一分析几种上课方式的优势和传统承袭。
分析艺术高考前学习色彩的方法、要求和目的以及这种方法的利弊。高校由精英教育往大众教育改革、生源素质的普遍变化是不能讨论的前提。艺术类学生高考前集训两三月基本就能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在不知道也没有必要知道什么是艺术专业的情况下就进了艺术院校学习艺术;加上全国绝大部分艺术专业的高考都基本是一种形式和内容,考前培训为了迎合这样的考试形式和标准专门制定了压迫式的教学,所以这种学习习惯在考前被养成又带进大学。大一学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尽快从一个被人灌养的中学生变成一个能自主学习自主寻找学习方式的大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主动知晓在某一门课程当中自己需要去获取什么和怎么建立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步骤,要争取学习的真正主动。对于学校和老师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和过程,学生要学会思考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是不是适合于自己?学生要有机会去参与自己的课程设计和完善过程。
在本次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不是由教师全盘托出让学生仅仅是过程的记录,而是中间有很多故意留白,让学生自己去整理去思考去探索。为了这个目的,提前把系统知识肢解甚至故意遗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感觉教学逻辑需要重新整理和补充。教师点而不透地暗示。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工作方式和态度、发现自己不曾知晓的可贵闪光点。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再全盘托出本次课程的体系要求以及需要达到的结果,允许出现非预想结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后,一直留一部分工作让学生自己充实,在课程学习中和课程完结以后感觉教学未完,有想继续完善的研究态度和劲头。
具体教学课堂要求每人必须一个笔记本,随时留意自己需要记录的和提示的,包括自己突然想到的(甚至题外话),老师不强调哪些必须记录,最后会一起总结。
二,颜色,原色,色环,明度,纯度,色相等色彩基本概念的建立(略)
强调本周只涉及颜色本身,不讨论颜色所附着的物体形象。
询问学生这次色彩课期望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
问题设置:颜色有哪些方式呈现给我们看见?光有颜色吗?物体有颜色吗?物体上的颜色会变化吗?假如某物体上的颜色不变,我们有机会看见它呈现与其颜色不同的其他颜色吗?比如在漆黑空间里面用红色光照在绿衣服上,衣服是什么颜色?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别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讨论为什么有这些感觉?光照三原色和物体三原色是不是一个体系的色彩?颜色的哪些特性能够被人眼所感受得到?为什么颜色有不同的明度?为什么大红、湖蓝和柠檬黄感觉很纯?所有的颜色,是由哪几种基本颜色组成的?组合方式有几种?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
小结:对于你个人来说应该做哪些笔记?解决哪些问题?这个过程中我们有什么新问题?
三,十二色环、色相、纯度、明度单色练习(略)
四,制作盒子
通过此项练习,让学生知道如何使抽象的颜色附着在具体的物体(盒子)上,使颜色成为物体的一部分,从而使颜色有了新的意义(让学生体会这前后颜色意义本身是否有变化);而这种颜色是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主观所使。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团体合作能力。
1、用卡纸制作立方体盒子
(1),每个学生用卡纸手工折三个大小不一的白色立方体盒子备用(教师巡视指导);
(2),把做好的所有盒子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分别想象并说出,如果让自己在盒子六面分别涂上颜色(单纯的片色),他会选择涂上什么颜色?为什么?
(3),小结:当色彩没有形象而只是单纯的颜色时,我们一般会考虑颜色的心理属性而去选择涂上相关的颜色。下次上课就是安排六面的颜色,课后去收集相关资料。
2、给做好的盒子上色
(1),安排关于三个盒子的课堂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A,第一个盒子的四个侧面涂上某一色相的不同明度变化;上下底面涂上这一主色相下的冷暖变化。
B,第二个盒子的四个侧面涂上某一色相的不同纯度变化;上下底面涂上这一主色相下的补色变化。
C,第三个盒子的颜色自由发挥,要求仅仅是考虑单纯的颜色,而不能把颜色安排在某一具体形象上。
(2),把所有同学制作完成的第一、二个盒子集中在一起,让同学相互检查是否涂颜色时出错或者没有按照要求做,并说出哪里出错,其他同学做记录。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色彩的明度、纯度以及冷暖和补色有很直接的经验;并且,通过检查几十个同学的不同盒子颜色,每个人就有了更多的对颜色的直观体会。
(3),每个同学逐一拿出自己任意发挥上色的第三个盒子,对所有同学解释为什么要这样上色,想达到什么效果和目的,其他同学可以追问。
(4),最后总结,很简单的颜色处理,同学也会粗心出错;在第三个盒子里,看见了所有同学对色彩都有很多想象空间,并且主要是从色彩心理角度去理解颜色的,课后需要继续收集资料,充实对色彩的理解。
五,色彩调性专项练习(利用现成的盒子组合成所需色调静物)(略)
六,装饰绘画的概念及表达(多媒体教学加实践以盒子为对象画装饰画)(略)
七,色彩应用
本单元是本次课程的完成与总结,通过以上诸多专项练习,学生对色彩有了更综合的整体、深入认识和把握。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强调设计色彩的另外一个功能:设计色彩的应用。
在第一部分的壁画制作中,把由原先的抽象的色彩附着在具体的物体对象(盒子)以后,再次转换色彩的角色:把每个盒子作为一个色彩元素去构成新的画面;并且特别强调课程中的互动协作性,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协作能力。在第二部分的产品色彩应用中,强调色彩在具体产品应用中工艺化、工业化,让学生学以致用。
(一),制作壁画
基础理解壁画的概念和简单表达方式,然后全班协作构思构图和制作,把所有盒子组成一幅壁画贴在教室后墙。
(1)全班自由组合分成四个工作小组,讨论设计两个以上的壁画方案和实施细节。强调协作分工,群思群策。教师各组巡视听取学生思路,提出建议并共同商量细化方案。方案设计时间控制在2学时以内。
(2)每个工作小组分别派出1个代表上讲台讲解和在黑板上图示最多两个方案及相关细节,并接受台下任何同学及老师的质疑。黑板上留下各自小组的方案草图。
(3)对黑板上所有方案草图,全班进行几轮现场公开举手否定表决,并说出主要否决原因;被否决方案小组可选代表再次阐述方案,以求方案保留胜出。直至留下最后一个方案为止。教师公正公平引导,并小结各方案优缺点,赞赏各小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4)以最后胜出方案的设计者为现场总指挥,全班协作,一起制作壁画。教师协调工作。
(二),设计色彩的应用和表达(产品色彩设计)(略)
(三),总结。(略)
八、课程结业考试安排
以《窗》为题目,以课程涉及的盒子为主要创作对象(可适当添加合适场景和什物),以装饰色彩为创作语言,手法不限,创作画幅为八开的彩画。
关键词: 《色彩设计》课程 项目化教学 实践教学
《色彩设计》课程作为平面、影视动画等专业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平面、动画设计工作,最后决定作品优劣的关键不是在制作过程的熟练与否,而是作品创意的优劣和画面效果的好坏。如何在很短的教学课时内让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有效掌握色彩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的基础美术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独立设计制作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作品,是进行色彩设计教学首先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色彩设计专业基础作为“三大构成”之一的基础课,是属于设计基础课教育。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从1919年创立开始,作为世界上第一所真正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为工业时代的设计教育开创了新纪元。其后教学思想应用于设计的各个领域,如服装、装潢、室内设计、造型设计、建筑、绘画等。它的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传播,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进入中国,就在设计基础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我仔细翻阅了当前的大部分色彩设计类教材,大都是基于美术专业的教学思路,并且在教学实施中对色彩应用于实践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如果严格按照教材来进行组织教学,学生在进行图案色彩组合与实际设计应用容易出现断层现象,对学“书”与实际中的“做”会分开对待,达不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
对于非美术专业的大专学生来说,如何具有设计素养这样的问题,解决起来较为棘手。学生美术基础薄弱甚至没有,也不可能走专业美术院校的设计课程开设路线,且学生对很多理论也不感兴趣,如何让学生所学在毕业后能与工作内容实现无痕接轨呢?通过多年的实践制作经验和教学课程总结,我进行了很多的尝试,探索了一套学习和训练方法,并且经过实践,在色彩设计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在色彩设计教学过程中,一切围绕着“为用而学”,彻底摆脱过去“为学而学”的模式,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对应用方面让学生有明确的了解,也是对以后工作内容和方向指明具体学习方向。如色彩可应用于美术印刷品设计、室内装潢设计、流行服饰等方面,给学生形式或鼓励设计形式来进行配色设计。
一、采用实践调色方式来培养色彩感觉
使用颜料进行混合调色有助于增强色彩感知力。如最基础的三原色,在讲授时明确出物体三原色及光的三原色的不同,应用范围的不同,光的三原色可以应用于舞台灯光设计,红光加绿光变为黄光,红光加黄光变为橙光,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调色来加深印象,正确理解加色混合与减色混合。摆出现象―提出问题―学生动手验证―讲出原理―学生归纳―学生制作,加大学生的参与度。在色彩学习阶段,为了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觉敏锐度,坚持让学生动手调色、配色,加大练习度,从作业的情况来看,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建立合理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至关重要。我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过程公开化,评价结果公开展示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评价不应当作为“句号”,而是“逗号”或“感叹号”,继续学习,或启发激励学生。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比尔・约翰逊”档案袋评定与“格莱德勒档案袋评定”类型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精选型和过程型并重,在作业评点的方式中增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锻炼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整体画面的色彩把握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通过网络建立公开的电子档案袋,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既能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又能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学习资源,而且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主动建立了博客,举办作品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对应用方面力求让学生理解,明确以后的工作内容和方向,有具体学习方向与目标,色彩应用如美术印刷品设计、室内装潢设计、流行服饰等,给学生形式或鼓励设计形式来进行配色设计,不是为了学色彩而学色彩,而是带有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学习。
四、确立具体色彩制作项目
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一步组织、表现和运用色彩,让学生学会创造具有个性特点的色彩,可以通过采集色彩的方式进行训练,如进行自然风景色彩采集、大师绘画作品色彩归纳采集、建筑彩画、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京剧脸谱等。为了使学生能够总结不同场合的用色含义及色彩使用规律,巩固色彩表现技能,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应教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进行项目综合,如带领学生采集秋天的落叶,把采集来的色彩进行处理后运用到海报设计、产品设计中去。采集过程以确立茶杯色彩设计为例:作品目标―设定茶杯色彩―分析茶杯销售顾客群―采集花卉色彩―绘制花卉色彩比例图―分析色彩情感―针对顾客群特点进行色彩调整―选定使用图案―上色包装。有目的地选择使用色彩,促使学生主动对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并主动地思考解决,既学习制作,又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目标也就顺利达到了。
设定目标让学生通过采集色彩,整理色彩、归纳色彩、色彩重构、组调来学习如何创造富有个人设计特色的色彩,不仅学习配色,而且学习创造色彩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同时带学生写生、查阅资料,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学习积极性。
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利用归纳好的色彩进行包装的色彩专题训练,使色彩的表现与创意成为作品,走向个性和成熟,赋予作品灵魂。在这一阶段,不限制任何主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作品完成后,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布展,学习装置的立体色彩艺术,提高整体控色能力并接触相关知识,鼓励学生独立布展。同时借策划布展来展开一系列平面设计工作,如请柬的设计,展览宣传海报的设计等实际事务的设计,锻炼学生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的能力,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设计者的设想和计划,在实际参与制作的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提高主动性与成就感。
五、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时注意实践力度,把握整个教学内容的走向,给学生预留无限的想象空间,作品强调独创性。
在这种主导思想下,一般做完教学范例之后,禁止学生选择与范例相同色来做作业。比如在讲色彩的邻近色的时候,先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色环。在色环上我以红色为例,讲红色的邻近色。在作业交上来之后,我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偷懒,画的是红色的邻近色,没有去选择其他色彩自己去动脑分析其邻近色。针对此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练习时不得再使用老师已讲过的范例,同时一种色彩关系要求至少两幅作业,加大练习量,让学生熟悉色彩。
这样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作品的个性化差异表现很明显,如同样是明度推移作业,两个学生的风格与题材截然不同,一个是学生的爱心茶杯设计,另一个是XY的艺术体设计(XY是学生奚杨名字的首字母)。
在作业上尽量要求抽象简洁,尽量接近工作中客户的要求,以求让学生主动构思,以提高其独立性和独创性。
通过这种项目化教学改革的尝试,学生对作品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作品的设计制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教师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摆脱死板和枯燥,并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地接收转化为主动思考、主动去翻阅相关资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可谓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日]南云治嘉著.姚瑛,罗琳译.日本高校色彩设计训练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
[关键词]包装设计 构成艺术 构成艺术
产品经过包装后不仅可以促进该产品的销售,还具有保护该产品的基本功能。一个成功的包装设计不仅要运用多个元素来吸引消费者对商品产生兴趣,同时还能通过这些设计直接把商品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让消费者能快速的接受该产品的信息。生产厂家包装的产品已经开始综合利用颜色、结构、材质等多个因素来表现产品的内涵和信息。包装设计师们需要将构成艺术的特征结合包装的功能及市场特点,重新出发,设计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本文从包装设计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构成的联系讨论构成艺术在包装设计中重要意义。
一、平面构成与包装设计的联系
平面构成是将视觉元素按照美学的视觉效果和力学的原理,在二维的平面上进行具有创意思维的编排和组合。平面构成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同时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排列的方法,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完美的结合起来。平面构成课最初源自德国包豪斯艺术设计学院的基础课程。我国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都将平面构成视为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平面构成的学习创造了更赋予现代感的艺术设计表现形式。同时平面构成全新的造型观念,给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和老师们带来了新的设计启发,让设计师们从新的维度去思考问题。平面构成中有许多基本形的创意方式,例如重复、近似形、渐变、发射、特异、密集、对比、空间等。同时平面构成的课程学习中,有涉及到空间中肌理的认识与表现。通过各种平面图形的不同的创意语言,设计师可运用其不同的视觉创造原理表达独特的设计创意。
产品包装图中的商品图片、文字以及背景的配置,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目的,是推销产品最直观的方式。只有包装图案能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产生强烈的刺激才能更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而且许多消费者还经常带有即效性的消费行为。现在许多包装的设计过分地强调美观,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性,而忽视了产品的基本要求。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把包装设计上的缺点在创新的过程中改进。包装设计出来的产品是给消费者所使用的,从消费者使用方便和喜好的角度考虑是包装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设计师应结合平面设计的创意设计手法,设计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包装设计作品来。
二、色彩构成与包装设计的联系
色彩构成一种是色彩的相互作用,它从人对色彩的基本知觉与心理出发,用理性科学的方法加以分析,将复杂多变的色彩现象还原为色彩的基本要素。同时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变化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重构色彩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理性色彩效果的过程。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当然我们要注意的是色彩不能脱离形体、位置、空间等而独立存在。万物都离不开色彩,人们就是生活在色彩之中的。色彩从客观的角度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从主观的角度上又是一种反应一种行为。色彩心理通过视觉,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等,其反应与变化是复杂多变的。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同时由色彩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众的色彩感受受到年龄、性别、文化、民族、宗教、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可口可乐的产品包装设计,可口可乐公司为体现可乐的经典特征以红色为产品包装的主色调,但到了阿拉伯等中东国家,由于当地的气候颜色,同时把红色视为不吉利的色彩,可口可乐公司因地制宜,很快的做出调整,将产品包装的主色调换色绿色。人们也能常常感受到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这些影响能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刺激,有些要通过间接的联想,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有实验表明,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增加,情绪容易兴奋冲动;而当人们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有的研究表明,颜色也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的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却是放松,这些实验都告诉我们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色彩的冷暖人的心理也有影响。由此,我们可知色彩构成对包装设计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的产品对应的是不同的购买人群与阶层,设计师们应总结并运用色构的相关知识,抓住色彩心理对消费者的影响,设计出美观,易于受众接受,同时能促进产品销售的包装设计作品来。
关键词:色彩构成;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3-0220-01
一、色彩构成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尤为重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广告策划、创意能力、设计思维、制作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习色彩的相关知识,具有色彩的视觉表现设计应用能力,是能够成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人才所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下技能:
1、通过对色彩科学性的学习与认识,掌握色彩各要素的特性及组合规律,学生具备感知色彩、认知色彩和驾驭色彩美化生活的能力。
2、培养对视觉艺术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色彩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3、通过创造性美学形式的训练,为后续的相关设计、策划、实践操作类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为广告策划设计与视频编辑中图像的色彩配置设计等奠定基础,可在将来的设计实践中,运用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等表达色彩设计与应用者的审美理想、精神诉求,能够创作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设计作品。
二、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结构特点
(一)色彩构成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定位与组织
课程立足于通过传统的色彩构成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色彩知识和规律。通过学生对色彩构成课程的练习和思考,发现日常生活中色彩与设计形式的关联,学会使用色彩进行创造。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色彩构成训练,旨在使学生培养色彩空间的思路,在空间里进行色彩的配置。
在课程组织形式方面,首先需制定一个课程计划,按照计划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构成资料,并使用构成方法将其转化为预期的形态。该过程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在过程的中间环节给予指导。以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操作进行教学活动。
(二)色彩构成课程的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色彩构成的重难点主要表现为:培养对视觉艺术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通过对色彩科学性的学习,掌握色彩的特性及组合规律;通过创造性美学形式的训练,为专业设计奠定基础;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将广泛运用和分析大量的示范作品,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示范结合,个别辅导与集体讲评相结合,并进行大量的作业练习来消化知识,以便解决该课程中的重难点。
解决办法主要采取示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加以解决。示范教学就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现场示范与讲解,让学生切实体会相应的知识与技巧。案例教学就是教师选择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教学案例进行讲解,有利于学生进行分析,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还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及座谈,参观专业展览及学术活动,分析各个潮流及艺术家作品的处理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艺术素养。以及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教学中鼓励开展作品互评、师生互评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
(三)色彩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实践教学是色彩构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色彩构成本身就是一门把系统而科学的色彩知识应用到创造美的过程中的美术与设计基础学科,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深刻理解基本原理。
色彩构成课程是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旨在通过实践教学,加强学生对色彩构成课程的理解力、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的能力,通过向学生传授本课程的国内外资讯,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在习作中使用独特的、个性的艺术语言,创作出富有创意的构成作品。所以,在色彩构成实践教学中进行多方面的探讨,并对课程结构合理的设置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色彩构成课程改革的特色与创新
(一)色彩构成教学内容的创新
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是确保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色彩构成这门课定位为学科基础课,但又与专业的设计应用紧密相连,在教学内容上该课程的教学思想,立足于强化扎实的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内容在保持传统教学有益经验的的基础上,注重设计前沿动态和现代艺术元素,该课程力求与今后学生所学课程形成良好的衔接,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进行合理的调整,兼顾专业特点各有侧重,为今后各方向的专业课打好基础。色彩构成课程理论必须服务于设计应用,在实践中学生能更深入的领悟和掌握理论知识。为了系统的解决色彩知识问题,除了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与训练,我们还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色彩构成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既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又要有所创新,在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主要坚持三条原则:一是方法创新性,二是实践示范性,三是应用多样性。
常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图例分析教学,通过大量的优秀图片和案例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开拓眼界。二是小组研讨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情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优点、创意点和不足之处。三是脑力激荡法,在课堂中开展讨论会,针对一个创作命题要求展开研讨,碰撞创意,鼓励学生大胆构思,积极发言讨论。其他还有问题教学、快乐教学等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和灵活性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色彩构成教学手段的创新
在传统的教学手段基础上,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恰当、充分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展开教学活动,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声音、例图等大量的信息带入课堂,结合教师深入的分析讲解,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色彩构成常用的教学手段有课堂讲授、讨论辅导、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吸收。各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也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和课程进度灵活应用。做的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四、结语
色彩构成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是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不断加强学习、总结经验、改革方法的基础上,对色彩构成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正在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色彩构成课程紧密结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设计思维能力,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适合专业需求。课程具有鲜明的特色,良好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环节,具有较广阔的拓展空间。课程的设置和衔接延续性较好,能突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性设计能力,课程自身正在逐步完善。
色彩构成课程的改革对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和参考价值。以色彩构成为主的学科基础课程的改革和探索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它区分开了纯美术专业与设计专业不同的侧重点,更加突出了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军.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7.
[2]陶西平.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钱初熹.当达国家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