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生精准扶贫

医生精准扶贫精品(七篇)

时间:2023-01-10 07:37: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医生精准扶贫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医生精准扶贫

篇(1)

梁园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894户,7128人。其中因病致贫1363户,2718人,占贫困户的38%。

一、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认真开展精准核查,实施大病、慢病精准救治。依托河南省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以区扶贫办提供的数据为基础,采取数据对比,入户确认等方式,共核实患有慢性病人员2097人,大病患者21人。所有患病人员均根据病因、病情分类建卡、建档,实行一人一档,一人一卡,分类救治,按照保证质量,方便患者,管理规范的原则,对于救治对象进行分类管理,定点救治。对于能够一次性治愈,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救治,对需要住院治疗的,由县级人民医院实施救治;对于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由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在上级医院指导下,实施治疗和康复管理,做到精准到人,精准到病,精准施策,并且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日常工作,建立上门随访制度,将因病致贫贫困人员纳入医疗服务重点管理对象,按照健康档案病种管理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随访、指导、康复等个性化帮扶服务,使贫困患病得到更优质更满意的医疗服务。  

(二)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增强健康扶贫的深度。

1、夯实基层卫生网底,实施“基础建设工程”。

加速推进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梁园区原有18个贫困村,已建设完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8所。疾控中心已投入使用,市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即将完工并进行内部装修;梁园区中医院建设项目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梁园区所有乡镇卫生院全部改建结束,达到每个乡镇有一所标准化卫生院的要求。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369”人才工程。

通过落实医学院校毕业生特招计划、全科医生特设岗位、369人才工程、基层骨干医师培训计划、基层卫生人员在职学历提升计划等7项行动计划。对全区乡村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大大提升了乡村医生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贫困乡医疗机构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各个医疗卫生单位利用“三项活动”契机,大力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力度,力争基层中医药人员配备达到国家标准,截止目前特招医学院毕业生314名,全科医生转岗培训233名,住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合格280名。

3、凝心聚力,持续推进帮扶力度。

区卫健局一直在实施二级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帮扶、人才帮扶计划,通过业务以上带下,人才培训、进修等措施,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整体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把多方面力量集中基层,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解决看病就医问题,多方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让群众看病就医放心,安心。

(三)落实便民措施,打通健康扶贫“最后一公里”。

1、强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截止2018年度,全区家庭医生签约223267人,占总人口35.2%。贫困人口签约7128人,签约覆盖率100%。自今年国家卫健委指导、组织、开发,运营的中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络平台,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截止目前通过“家庭医生平台”签约25577人。

2、严格执行困难群众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对贫困人员开展优质服务,在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全部享受“一站式”即时结算和先诊疗后付费服务。保障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也为贫困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报销程序,使贫困患者看病、就医无压力、无负担。县域内各医疗机构共设立贫困患者专用窗口33个、“爱心病房”专用床位50余张。截止目前“一站式”即时结算3468人次,享受先诊疗后付费 1826人次,免收押金金额522万元。

3、充分发挥医疗救助托底保障作用,实施扶贫医疗救助。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应救尽救。区财政部门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众每人每年交120元购买住院医疗再补充保险,筹措200万启动资金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兜底医疗救助 。

4、全面开展送医下乡,进行义诊活动。 全区各医疗机构积极组织下乡义诊活动。在义诊现场医护人员热情地为当地村民量血压、测血糖、把脉问诊、开具处方,耐心解答就诊村民咨询的健康问题,并根据病情及时制定出诊疗方案,发放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对村民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提高他们的预防保健意识。让广大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熟悉了解贫困户应该享受的医疗保障救助各项政策。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认门入户”宣教咨询,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等形式,为辖区内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人群主动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贫困、疾病患者进行入户诊查。

5、配置爱心保健箱,情暖贫困群众。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统一免费配备健康扶贫爱心保健箱,总计3048个,每个箱内配备价值80元左右的常用药品。免费发放健康扶贫服务卡、就诊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卡。

6、积极开展全区健康扶贫大走访活动。卫健局组织全区乡卫生院院长进行健康扶贫大走访活动。要求8个乡镇卫生院院长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全面摸清贫困人员看病报销等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并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面对面与贫困人员进行沟通,做到了因户而异、因人施策、对症下药。通过健康扶贫大走访,全面掌握贫困户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精准制定"一人一策"健康帮扶计划,切实解决每一个家庭看病难的问题,解决了实际难题,增进了群众感情,为促进全民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保障。

7、加大督导力度,确保“问题清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健康扶贫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制定了一年四次督导方案,卫健局分成四个督导组,分片包干负责健康扶贫工作督导,认真开展督导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工作取得实效。针对在各单位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形成问题清单,在落实工作的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切实增强健康扶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紧盯问题整改,针对督导发现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分门别类,建立台账,整改销号,全面做好“问题清零”工作。

8、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将健康扶贫政策归纳整理,在全市率先开展“健康扶贫政策系统解读”专题培训,并印制了“一本通”小册子10000本、印制宣传海报10000张,宣传单20000 份,在每个村委会和贫困户家中进行张贴,动员全区卫生系统医务人员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提供咨询服务。目前,已开展义务巡诊300余次,免费发送药物价值约10万元,免费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政策解答手册2万册。有效的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 。

(四)强力推进“三化建设”,提升健康扶贫工作水平和成效。

为统筹推进我区健康扶贫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建立科学规范、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健康扶贫长效工作机制。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积极探索精准健康扶贫新模式,对扶贫工作中存在的服务能力不足、制度不完善、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的提升。规范制作家庭签约医生联系牌约3000个,健康扶贫政策和健康知识宣传栏50多个。

(五)多措并举开展“两筛”“两癌”工作,保障妇幼健康。

为做好妇幼民生实事,结合我区实际,采取多种举措,保障了“两筛”“两癌”工作扎实开展。截止12月底,我区彩超检查4769人,完成比率45.45%;血清学筛查人数6454人,完成比率61.5%,新生儿两病筛查人数10365人,完成比率为97.34%,新生儿听力筛查人数10184人,完成比率为95.64%,乳腺癌筛查人数2015人,完成比率100.3%。宫颈癌筛查人数5015人,完成比率100.3%。

二、存在的问题

(一)健康扶贫档案管理不到位。个别健康档案不能全面反映患病人员疾病状况,实际有多种慢性病,而档案仅记录一种或两种。体检手段单一,不能根据疾病有针对性的检查。

(二)对患9种大病和30种慢病人员的随访不能全部做到及时记录和更新,没有系统的管理随访记录台账。建档立卡贫困户的30种慢性病不能完全做到管理和随访,只有公共卫生管理的四种慢性病纳入随访管理。

(三)贫困人员医疗保障措施落实困难,尤其是医保由人社部门统一管理,沟通不畅、落实困难,虽然与区人社部门反映,但效果不好。

(四)健康扶贫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在政策宣传过程中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给贫困人员的政策宣传过程中只重视知晓率而忽略了特殊群众的需要,比如:老年群体对政策的了解不够全面,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贫困人员不能完全知晓政策的普惠性。

三、下一步工作规划

(一)规范医疗服务能力。严格落实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五个一”标准化建设,在床位设置,诊疗服务建设,人员配备,医疗质量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贫困人口兜底医疗保障。依据梁园区脱贫攻坚小组实施方案,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住院医疗费用通过兜底保险和特殊救助资金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问题,将农村贫困门诊大病,长期慢性病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全省标准之内。

(三)规范家庭医生签约,强化履约,确保高质量服务。

进一步加强对全区签约医生和团队的技能培训工作,完善签约服务团队人员组成,协议书规范化,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向提质增效上来,力争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坐实一家,满意一家。强化履约责任和履约质量,不断提高贫困人口对签约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依托“中国家医平台”,向签约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层级化团队服务,同时将服务人数,履约质量纳入专项考核,对家庭医生严格落实奖惩制度。

篇(2)

根据《省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方案》、卫健发

{2019}22号文件精神以及全县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户一人一策健康帮扶工作推进会的要求,为了全面普及宣传健康精准扶贫政策,从9月

1

日至

9

月30

日,镇卫生院在全镇范围扎实开展以健康扶贫政策宣传进家庭为主题的宣传月活动。院长

XX

同志及时组织镇村两级人员召开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组织团队成员学习工作方案,及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内容,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做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我院举办健康扶贫宣传培训班,促进了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成立了以

XX

为组长,

XX

为副组长,镇村两级人员为成员的镇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

XX

镇卫生院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工作方案》。宣传月活动的重点是省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具体的宣传内容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报销结算流程、贫困户住院报销优惠政策、大病保险报销政策、大病保险再报销政策、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救助政策、分级诊疗、贫困户就医重大疾病优惠政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报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跨省就医联网报结等健康扶贫政策。

4

13

日上午卫健局局长、副局长一行,在镇长、副镇长陪同下来我院督导健康扶贫宣传工作。指出了存在的问题,要求采取超常措施,把宣传工作推向,让群众知晓率达到

95%

。为了做好健康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卫生院组织村卫生室张贴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栏、宣传资料。村卫生室向群众公开宣传各类健康扶贫政策知识。并在开展送健康服务进村户的同时,卫生院院长带领医务人员和村防保员一起深入残疾行动不便的困难家庭开展健康体检服务,面对面向他们宣传省健康扶贫政策的具体内容,特别是对重大疾病报销和大病保险再报销、先诊疗后付费和跨省异地联网报销政策等详细解答,宣传报销程序和所需材料等,切实让患病贫困人口了解健康扶贫政策,为他们解决就医诊疗困难提供政策保障。通过近一个月的宣传,向群众全面普及了省健康精准扶贫政策,为顺利落实健康扶贫政策,解决群众困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奠定了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经统计,共开展扶贫政策宣传活动

6

场次,宣传彩页

700

张,宣传折页

700

张,制作扶贫政策宣传公开栏

5

面,开展义诊咨询1场次

30

篇(3)

一、领导重视与基础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随官屯镇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实行科级干部包村,包村干部包贫困户的“双包责任制”,确保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制定《随官屯镇脱贫攻坚任务分解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持做到“一村一品、一户一案,一人一岗”,精准制定工作目标、帮扶计划,明确责任措施和完成时限,切实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定期汇报工作进度。针对基础工作,严格把关,建立规范、详细的扶贫档案,为贫困人口精准施策、精准帮扶、稳定脱贫打好基础。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每个村做出详细的脱贫规划。在“回头看”的基础上,按照“六个一批”的工作方案,对贫困户分门别类的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为今后脱贫质量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车间建设及项目引进

为加快贫困户脱贫步伐,充分利用好贫困户剩余劳动力,拓宽贫困户家门口就业机会,我镇积极采取 “ 政府出资、部门援建、村级所有、引企入住、社会参与 ”的方式,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吸引广大企业入驻,为贫困户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力促实现精准脱贫。2019年,对现有22处扶贫车间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扶贫车间”升级改造建设工作,分类分批打造成为“精品车间”、“致富车间”,以便使小产业形成大品牌的格局。对现有入驻加工项目进行梳理、调整。以现有服装加工产业为基础,着力打造两个服装加工产业带。一个以随西、代垓、三合东、西屯、河东五个服装企业的扶贫车间的北部产业带,再一个就是以王坊、东张、王庄、徐庄扶贫车间形成南部服装产业带。两个产业带和其他扶贫车间正常运行,可吸纳321人实现就业,其中贫困人口51人。另外扶贫车间所产生的的其他经济效益(租赁费)达1541050元,可使164户282人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收益。

三、项目建设及资金整合

产业扶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贫困户的主要致贫原因就是没有产业,要想实现贫困户脱贫,产业扶贫是关键,唯有倾注全部精力抓好各种模式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2017年、2018两年时间,利用2016年中央第二批扶贫资金建设于官屯村冬暖式温室蔬菜大棚项目,2017年度中央提前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注资随官屯镇泰和纺织有限公司实行入股分红项目,2016年县级财政产业扶贫资金70万元注资随官屯镇顺源纺织有限公司实行入股分红项目,2017年度省级特色产业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农村电商扶贫资金)30万元建设随西电商培训中心及跨境电商,2018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19处分散式光伏发电项目六处。2019年重点打造了扶贫项目的规范化管理与提升,可使161户306人贫困人口收益,从而使产业项目达到扶贫效益最大化。

四、危房改造与健康扶贫

为确保我镇脱贫攻坚中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如期完成,大理落实上级精准扶贫“两不愁,三保障”工作要求,服务于县委、县政府的脱贫攻坚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的整体思路,精准核实存量危房,完善评议公示制度,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兜底解决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深度贯彻落实上级危房改造政策,全面排查贫困户住房安全情况,对贫困户危房及时协助申请危房改造,做到应该尽改,确保不漏一户,使贫困户全部都有安全舒适的居所,2019年全镇现已危房改造14户。做好因病致贫返贫人口摸底调查,力争实现贫困患者“帮扶全覆盖”。积极配合卫生院,依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及居民健康档案,进行逐村逐户摸底排查,明确帮扶对象,精准到户,精确到人。掌握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信息数据。充分发挥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优势,着力推进医疗保障扶贫项目建设,力争使贫困群众“看得起病”。分病种、分批次对患有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救治;每年为农村贫困人口开展 1 次健康体检,为农村贫困家庭提供签约服务;对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户, 通过倾斜医保政策、健康扶贫补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大病医疗补充险,动员社会力量救助等措施,实行兜底保障 。推进公共卫生扶贫项目建设,力争使贫困群众“不生病、少生病”。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健康卡,协助乡村医生,通过签约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诊疗及转诊、康复指导和健康知识宣传等服务,强化重大传染病、慢性病的防治,引导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素养,从源头破解健康扶贫的难题。

五、遍访行动与问题整改

遍访常态化、遍访经常化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有效抓手,2019年镇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村两委干部带头落实,切实做到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常到村里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贫困群众聊一聊,坚持多到村、多入户、多走访,多角度、全方位了解贫困户所思所想,掌握贫困户所需所盼,按照“一户一策、一人一岗”的要求,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细心思考帮扶之策,真心研究稳定脱贫之计,共同制定帮扶方案、找准致富方向,通过送政策、送资金、送技术、送信心,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让贫困群众真正感受政策之好、重燃希望之光。把真帮扶、真脱贫作为检验帮扶干部帮扶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对照扶贫政策,结合贫困户实际,找准脱贫重点难点,坚持用心、用情、用力帮扶,积极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不断融洽关系、拉近距离,并充分利用自身信息、资源优势,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多为贫困群众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怀真情为困难群众办事,确保致贫对应的帮扶政策发挥实效,能享受的政策一项不漏、一户不少、一人不落,真正实现早日脱贫、稳定脱贫。对于扶贫领域问题整改工作,在遍访贫困户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整改。严格按照省委书记刘家义提出的“八个精准”要求和市、县扶贫办指导意见,我镇将贫困户认定标准,一户一户“拿尺子量”,一人一人用“用条件卡”,针对部门大数据对比、清洗、“回头看”对贫困户进行重新认定的数据,将对贫困户性质、致贫原因等进行适当调整。针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我们将用“绣花”功夫围绕贫困户需求开“药方”下“菜单”。严格按照上级精准扶贫识别和退出要求,仔细调查贫困户家庭详细情况,做到识别不漏一户,退出严格要求。同时贯彻上级指示精神,让贫困户脱贫不脱政策,做好扶贫政策的解释工作,使贫困户识别和退出工作取得贫困户的支持和谅解。

六、政策宣传与金融扶贫

篇(4)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和模式,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通过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以强化政策保障、健全广泛参与机制、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等措施,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同时指出,将把扶贫开发作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实施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重大发展举措。

2014年10月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也是第22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贫困县名单上,国家贫困县总数是592个。在有贫困县的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以云南为最多,73个;陕西和贵州次之,均为50个。2015年,全国尚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在湖南、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六省(区)的贫困人口分别都在500万以上。到2014年底,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农民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近4个百分点。全国有3917个村近380万人用不上电,近10万个行政村不通水泥、沥青路,连片特困地区有3862万农村居民和601万学校师生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精准扶贫势在必行

精准脱贫是近期搞好全国扶贫开发的新理念、新任务、新方法,是贯穿于整个扶贫攻坚全过程的基本要求。精准识贫,是做好扶贫攻坚的基础和前提。在精准扶贫上,要坚持公正透明的原则,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对贫困户逐一摸底,搞准贫困户的户数、人口和致贫原因,建档立卡,防止漏报、瞒报和底数不清、对象不准等问题的发生。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果精准”的要求,切实提高扶贫实效,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喝、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在精准扶贫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择法,该扶持的扶持,该搬迁的搬迁,该兜底的兜底,真正扶到点上,帮到根上,把资金用在刀刃上。在精准脱贫上,要按照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的要求,长计划,短安排,仔细算清楚目标账、任务账、项目账、时间账、资金账、工作账,将各项扶贫任务细化、具体化,做到时间倒逼、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建立健全扶贫对象的动态准入和退出机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确保每年减贫任务的如期完成。

精准扶贫的通用方法是: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精准扶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转移就业、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保护扶贫、教育培训、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措施,实现已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实行社保政策兜底,实现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脱贫。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通过土地托管、扶持资金折股量化、农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人口分享更多资产收益。

经济社会亟待发展

支持贫困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策略是: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持续加大对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投入力度,增强造血能力,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贫困地区,公路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水利设施薄弱且老化严重,电力和通讯设施落后,主干道网络尚未形成,成为影响脱贫致富的重大障碍。因此,要在加强公共服务、改善贫困地区“软环境”的同时,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保护环境、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区域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体规划、重点倾斜,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村的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基础设施体系,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硬环境”,逐步做到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位”,为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大力推M城乡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共建共享,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基础设施建设,力求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十三五”期间,应根据贫困地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地解决贫困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

构建贫困地区外通内联的交通运输通道。全国建设15.2万公里通建制村沥青(水泥)路。

加强贫困地区水利建设。水利工程(水库加固、堤坝建设、江河流域治理)已纳入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但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还需要引起关注和尽快落实。

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加大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力度。

保证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的贫困村,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加速农产品电商示范基地建设。此外,加大以工代赈投入力度,支持贫困地区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要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

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放在优先位置,全面完成危房改造,切实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逐步以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置换等政策手段,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关注和切入贫困地区居住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

改善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农村书屋、乡村医生、义务诊治、免费体检等形式组织实施。

集中实施一批文化惠民扶贫项目,推动贫困地区县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达到国家标准。革命老区突出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民族地区突出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体育竞技项目开发;边疆地区突出异域风情文化旅游、体育运动项目开发。

支撑体系必须完善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支撑。

一方面,要强化和依托政策保障措施。

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可借用的金融投资工具有: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融资租赁、国债贷款、众筹、股票上市等。可运用的基金有: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农业发展基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养老产业基金、旅游产业基金等。

盘活土地资源。优先保证扶贫开发用地需要,专项安排贫困县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加大贫困地区土地整治支持力度,允许贫困县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对在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的方式进行补偿;完善资源开发收益分享机制,使贫困地区更多地分享开发收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科技教育扶贫力度。这要大力实施贫困地区人才支持计划和本土人才培养计划。人民群众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力量,要充分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断穷根、富长久。

另一方面,要倡导和健全广泛参与机制。

积极倡导并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着力做好东部资金、市场优势与中西部劳动力、原材料资源的对接;做好党政机关干部挂职锻炼与基层组织人才需求的对接;做好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实训实习与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建设的衔接;做好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供给与大型国有企业消费的对接。

篇(5)

“包谷种满坡,到头收一箩;水稻一亩三挑米,好女不嫁螺丝壳。”十多年前,一首流传于螺丝壳山区的歌谣道尽了都匀市毛尖镇坪阳村群众的辛酸。

如今,走进坪阳村,茶山环绕,风光旖旎。依托茶叶种植和茶乡旅游,“中国最美田园”、贵州省“最具经济活力乡村”等响亮名片接踵而至,村民绿了荒山,鼓了腰包,昔日荒凉的螺丝壳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坪阳村是都匀市脱贫攻坚战场的缩影。近年来,都匀市积极创新扶贫体制机制,着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脱壳”、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群众创业就业、财政金融扶贫“六大攻坚”,找准精准脱贫的“突破口”,精准施策,助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转型升级。

“造血”帮扶 增强内生动力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都匀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乡未能实现统筹a均衡发展。

最新调查统计显示,都匀市现有贫困村46个,其中,一类贫困村31个,二类贫困村8个,三类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12292户41068人。要实现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都匀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为打赢这场输不起的精准脱贫攻坚战,都匀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重点难点问题,科学规划,突出产业化扶贫,在产业培育壮大上集中攻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最大限度激发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实现群众有效脱贫。

作为都匀市特色主导品牌产业,茶叶种植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以都匀市“百里毛尖长廊”示范园区为例,该示范区总面积500平方公里,可采茶园面积6万余亩,涵盖毛尖镇、绿茵湖办事处等3个乡镇(办事处)11个村。园区内63.4%的人口从事茶叶生产,共有涉茶农户7567户30254人,茶农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除了茶叶产业,都匀市还大力引导群众发展蔬菜、花卉、精品水果种植等产业,打造地方性特色支柱产业及主打产品。与此同时,延伸产业链,抓好乡村旅游业建设,以特色产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旅游业带动多景点同步发展。

“300元就能在农村租到一块‘QQ农场’了。”2015年7月,小围寨办事处包阳村推出的农耕体验项目备受都匀市民青睐。受网上游戏启迪,包阳村村支“两委”通过向村民流转闲置土地,开发体验型、趣味型、互动型、观光型4类“QQ农场”,让城里人下乡种地,农民摇身变老板当股东。

“既美化了环境,又带富了村民,这样的项目稳赚不赔。”包阳村名天下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蔡思文说。2015年,依托“QQ农场”项目,该村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

围绕产业这一硬支撑、硬抓手,都匀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推行整合资源、连片开发的原则,较好地实现了贫困地区资源、劳动力与市场的对接,贫困户在扶贫产业中收入日益增加,造血功能进一步加强。

夯基固本 做大集体经济

“山上看到都匀城,走到都匀脚杆疼。过去村寨污水横流,环境很差,群众经常把朱紫寨喊成‘猪屎寨’。”小围寨办事处沙井街村村支书罗来成说。让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2013年,都匀市从村庄整治入手,整合各项资金1000万元,将朱紫寨作为都匀“布依第一寨”来打造。

短短两年间,朱紫寨脱胎换骨。如今,走进朱紫寨,通往市区的大道干净整洁,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布依雕花长廊一应俱全,村里处处干净整洁、风景如画。

朱紫寨之变是都匀市建设大美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集中攻坚的成功实践。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着眼公共服务普惠,围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都匀市重资源整合,将党建帮扶与同步小康驻村相结合,实施“第一书记”到位及“空壳村(社区)”清零行动。

“沙寨村辣椒和板栗的种植规模较大,但一直缺乏企业带动,村集体没有钱,什么也做不成。”2015年7月,都匀市政府办督办科科长邹宗海刚到沙寨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就面临着村级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难题。

多方调查后,邹宗海结合村情决定从多途径出发:第一,盘活集体土地存量资源,将闲置土地流转承包,变资源为资产;第二,建立沙寨辣椒合作社,以“村委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三方共赢;第三,后期延长产业链,建立辣椒加工厂和冷库。前两项方案实施后,短短5个月时间,沙寨村村级集体经济突破5万元。今年2月,沙寨村通过公开竞争陈述入围都匀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目前,沙寨村种植辣椒农户达到85%以上,年产辣椒100万斤以上,板栗种植达3000亩,发展势头活跃。

“只有建立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自我发展机制,才能形成较强的经济发展后劲,从而不断满足农村基层建设、服务、管理的需要,带动农户脱贫。”邹宗海表示。

除了夯实基层基础,对群众进行技能培训,推动创业就业也成为都匀市党建扶贫的亮点。今年3月,毛尖镇富溪村第一书记温健通过走访得知,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将在富溪村设出站口,多名群众虽有意开办农家乐,但苦于没有手艺。温健于是向“老东家”都匀市人社局反映,为40名村民争取到了一场为期50天的免费饮食厨艺培训。

“此次培训邀请的老师都是饮食行业内的专家,学员毕业后除了会炒50个拿手菜,还将得到厨师资格证。”温健告诉记者,这次培训将极大地推动富溪村经济增长。

多管齐下 推进立体扶贫

2015年12月,330户来自偏远山区的贫困移民户入驻都匀城区新居。“想不到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够到城里住上新房!”来自都匀市沙包堡办事处斗篷山胡广寨的金大爷感慨地说。

为彻底拔掉“穷根”,针对居住环境差、贫困程度高、发展能力弱的“插花型贫困”地区,都匀市积极探索“产移结合”新途径,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与此同时,注重产业配套的同步推进,在新居环境的规划设计中,确保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

“通过生态移民搬迁,不仅使生态移民户生存地理环境有了变化,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接受和融入了城市生活,发展观念都有了深刻变化。”都匀市移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易地扶贫外,都匀市还协调多方机制,多维度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坚决做到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教育方面,压减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实施职教扶贫“1户1人计划”和“雨露计划”,让贫困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医疗方面,加强村卫生室硬件和村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全面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做好扶贫攻坚医疗救助工作;

金融方面,积极建立财政专项扶贫发展基金,提供精准扶贫“特惠贷”的贷款风险补偿。发挥政策性银行优势,创新扶贫金融产品,为助推都匀市脱贫攻坚注入资金活力。

篇(6)

夯实基础设施,助力脱贫攻坚。按照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扶贫工作精神,我们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的脱贫攻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施策。

贫困乡村多为边远地区,交通条件比较落后,饮水安全问题比较突出,这是制约贫困乡村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道路建设和人畜饮水工程,为脱贫攻坚打牢坚实的基础。新华村那说屯,通往外界只有一条泥泞不堪的土路,村民们出入、物资运送等非常不方便,村民们的最大心愿就是有条好路可通家门口。要致富先修路,我和驻村工作组促成村民们“一事一议”确定环屯路建设, 2个多月后建成了约2公里的环屯道路硬化工程。道路的改善也带动了村民致富的信心树立,他们激动的说,我们以后可以很方便地开着摩托车运输农产品了,下雨天也不用担心小孩上学摔跤了。琴塘屯吉祥生态种养合作社率先完成了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原来因路遥道路不畅,农资进出不便,很多商贩不愿前来,为了助力扶贫产业发展,我们利用扶贫专项资金,2个月时间修建完成了2.6公里的产业路,自此以后,常常可看到一辆辆货车驶入产业园,满载农产品而归;大量收购车辆直接开到田间地头,农民就地销售,切实解决了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损耗大、成本高等问题。全村约35户183人也因此受益,增加了收入。

坚持产业扶贫,增强造血功能。我所在的新华村,全村 14个屯4300多人口,贫困户就有179户926人,贫困发生率为21.27%。村民以种植水稻、玉米,养殖猪、牛为主,特色经济很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很多家庭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为了解决该村的贫困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立足实际,积极探索符合该村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新华村全年日照时间超过7个月,光伏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引进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利用光伏国家补贴政策,光伏扶贫、农光互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近年来,年均发电量近85千瓦,每年为村集体经济获利10万元以上。

建立农村新型服务体系,积极扶持村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规模发展甘蔗、砂糖橘、油茶,茶叶等,村民以土地入股,收取分红;就近就家工作,获取劳动收入。经过帮扶,新华村成立了两家村民合作社,建立了规模种养产业,使农产品产量质量、产出率有较大提高,增加了收入,并带动全村约30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村里贫困户各有各的困难情况,如果“一刀切”、“撒胡椒面”很难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真正做到“一户一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新华村旧敢屯的磨合礼是个精神病患者,每月只领200元低保,还有个11岁的女儿磨小清。由于磨小清在家里出生,没有出生医学证明,一直都是黑户,无法办理低保,在学校也无法申请困难学生补助。要办理户口必须做亲子鉴定,他家如此贫困根本没有能力承担相关费用。为了解决其困难,我们及时为他申请了免费亲子鉴定,解决了磨小清户口问题,办好了低保,他们家庭每个月又多了200多元的低保收入,学校也为磨小清申请困难补助,减轻了他家经济负担。新联屯的贫困户磨礼周,全家7口人,最大的孩子20岁长年瘫痪, 3个小孩读小学,1个是学龄前儿童,全靠靠低保生活。因他和邻居有矛盾,硬化道路修不进他家门口,出入极不方便。为此,我们多次上门反复做工作,调解他和邻里矛盾,依靠后盾单位人社厅的帮扶并动员村里劳动力去铺路,解决了他家门出入难题。与此同时,为了解决他家生活困难,协调村里让他当了新联屯的屯长和保洁员,联系马山县中医院上门为他瘫痪在床的儿子做残疾鉴定,办理了一等残疾证,并签约了医生定期上门做医疗服务。2018年春节前还帮他家申请了扶贫电视。点点滴滴入心用情的帮扶,使磨礼周家生活逐步改善,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改变。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大批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如何解决好这一群体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是扶贫攻坚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也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任务之一。我们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协调发力,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这些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增强脱贫信心。而我也在扶贫实践中,逐渐掌握了因学致贫“雨露计划”“助学贷款”来助力等系列“靶向施治”精准帮扶办法,在务实帮扶付出中与贫困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辛勤付出二年,新华村不负众望, 94户贫困共480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21.27%下降到10.84%,为2018年底新华村整村脱贫摘帽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篇(7)

强化非贫困村双基建设,统筹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集聚交通、水利、供电、美丽乡村建设、移民等项目资金;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某镇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1、重点推进产业扶贫。

把培育和发展产业作为提高脱贫质量的根本出路和稳定脱贫的根本保障。

一是制定产业扶贫2020年实施到户计划和贫困村特色产业,围绕特色种养、光伏、乡村旅游、电商、资产收益扶贫等,精准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致贫原因、产业发展条件和需求,建立健全减贫带贫机制。完善“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激励措施,通过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服务联结、租赁联结等方式,完善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扶贫产业项目长期有效。

二是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建设多个村级特色种养殖基地、确保村村有增收项目。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农业产业到户实施办法,按每户不低于4000元标准,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三是完善光伏电站运营管护机制,全面落实光伏扶贫资产收益分配管理办法。四是鼓励通过“四带一自”模式推动电商扶贫,依托电商,网络等平台,引导重点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等实体,带动贫困户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现已打造白集龙虾和白集稻虾米等特色品牌已在网上大卖。

五是推广资产收益扶贫,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将村集体土地、林地、水面等资源资产、村集体持有的经营性资产,以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等项目所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折股量化。

2、着力推进就业脱贫。

以春季园区用工和扶贫车间行动为契机,组织“就业脱贫、送岗下乡”专场就业招聘活动,继续实行贫困户就业补贴政策,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有劳动能力的零就业贫困户中至少1人实现就业。

建立乡企对接、村企对接机制,增加就业扶贫基地,建设村级扶贫车间、在现有岗位中安排一批扶贫公益性、辅岗位,创建一批精准扶贫爱心企业。完美就业扶贫工厂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企业与贫困户互利共赢。对全年全镇妇女开展家政培训实施定向培训,与大城市家政服务市场直接对接。

3、积极推进智力扶贫。

制定教育扶贫会商制度,全面落实多元化扶持与资助政策,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雨露计划”资助全覆盖。

发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促进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强化法治扶贫,健全贫困村法律服务体系,加大对贫困户的法律服务力度。强化文化扶贫,完善贫困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贫困户树立文明新风,弘扬脱贫致富正能量。

4、持续推进健康脱贫。

坚持健康脱贫“保、治、防、提”的工作路径和目标任务,巩固全省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创建成果,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出台《健康脱贫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着力落实“351”“180”强化大病专项救治质量控制,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15种以上。推进贫困地区免费健康体检。

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全额代缴。推动以救治为主向防治并重转变,加强贫困人口重点疾病防控,全面提高贫困群众健康素养。做实做深做细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切实解决贫困慢性病患者取药报销不便捷问题。

5、有效推进金融扶贫。

坚持扶贫小额信贷贫困户自愿参与原则,坚持户贷户用户还方向,精准用于贫困户发展产业,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加大对已脱贫户的特惠政策宣传,提高其申报小额信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继续实施扶贫小额综合保险,为贫困人口提供风险保障。

6、加强生态扶贫。

持续推进贫困村林业稳绿增效行动。以全县“河长制”“林长制”为政策导向,帮助劳动力较弱或者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人口就近就业。继续选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实行“乡聘、站管、村用”。

稳步推进涉林“三变”改革,探索通过赎买、置换等方式,将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青年林等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禁止采伐的非国有商品林调整为公益林,实现社会得绿、贫困人口得利。将贫困村符合条件的集体所有森林资源,通过多种方式转变为企业、合作社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股权,推动贫困村资产股份化、林地使用权股权化,盘活农村资源,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7、完善保障性扶贫机制。

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因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稳步推进低保提标扩面,落实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建档立卡数据和低保数据定期比对机制,及时更新数据台账。完善养老、社会教助等社会保障制度,统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扶贫开发资源,提高保障能力,落实好农业保险政策,防止贫困农户因灾返贫致贫。

资产收益扶贫措施向贫困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因病致贫返贫家庭倾斜。对符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其个人缴纳部分予以一定代缴额度扶持,通过子女赡养、社会帮扶、法律援助、申请救助等途径,探索适应农村老龄化形势的养老服务方式,发挥老年协会作用,推动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推进农村特困供养人员护理能力建设,提升机构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解决因残致贫,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条件许可下为16岁以上有照顾护理需求的贫困重度残疾人提供照护和托养服务。逐步解决贫困家庭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问题。

8、提升双基建设水平。

加大交通道路建设,增加户户通的覆盖率,真实提升贫困户的出行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保障所有贫困人口都能吃上自来水,真正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以及饮水安全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