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质量检测论文

工程质量检测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9 19:10:2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质量检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质量检测论文

篇(1)

施工结束后,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评估施工方的工作质量,同时了解工程的预计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并且对施工适当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补救,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和改进。检测活动的主要根据是堤防工程质量监管部门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在检测当中第一步是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实施检查,并且确定检测结果,检测合格后将检测报告和设计文件以及相关合同送检相关部门进行工程质量等级评定。

2堤防工程存在的问题

2.1勘察布置问题

造成堤防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施工前期的勘查布置过程存在很多漏洞。一般来说地质勘查是要测得相关的数据材料,一般的侧屈方法是钻探、取样和试验等多种方法。地质勘探在整个工程的建筑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关乎整个工程的基础,勘探细致得到的数据信息准确全面,能够得出更为精确的理论基础。但是很多单位把建筑施工作为工作重点,而忽略了建筑初期的勘查工作,这就给施工工程质量不过关埋下了伏笔。所以,对勘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勘查过程不认真仔细,急于追求测绘速度,结果导致了结论失当,为工程建筑埋下安全隐患。

2.2取样和试验问题

在地质勘查工作当中取样和试验是勘查的主体过程,取样是否是目标样品决定了试验是否有意义,试验过程是否符合标准决定了数据的准确性。数据是设计参考的主要依据,所以从根源上说取样和试验决定了设计的合理性。这里涉及到的试验主要有与扰动砂砾相关的一些列试验和与原状土相关的一些试验。传统当中都把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作为整个工程的主体,对两者的重视程度非常高,所以对于初期的准备工作常常承包出去。然而,承包勘查工作的队伍不都是非常专业的,其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这就对勘测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另外,勘测队伍受雇于人,所勘测的数据并非己用,也使得勘查人员在工作当中的操作不完全符合操作规程不顾及地质勘测的相关要求。例如,取样时样品中掺有浮土,对取样封存不及时等等。此外,勘测队伍只负责勘测工作,与工作质量相比工作速度对其收入的影响更大,这也是承包相关勘查工作质量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

3堤防施工质量检测要点和检测评价指标

3.1质量检测要点

3.1.1堤身填筑质量检测要点。地方工程具有和其他建筑工程一样的普遍特点,即施工覆盖的土地面积比较大,施工的工期非常长,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土料的质量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要对其工程中填筑的质量进行检测,主要的检测内容是检测其现场干密度的实际情况,相关检测标准参考水利工程中的对应的检测细则。

3.1.2护坡工程的质量检测要点。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贯入法检测砂浆砌筑强度,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及厚度等。

3.2检测评价指标

对于堤身断面,依据《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堤顶高程的差应>0,堤顶宽≥-5cm,戗台宽差值≥-10cm。

4结束语

篇(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对工程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而进行的活动。工程质量检测就是经过“测、比、判”活动,从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处理,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安排。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的会审,是否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2)原材料、外购材料、半成品及工程实体的质量检验,提供正确的检测数据,做出评价结论,并参与工程质量事件的分析处理。

(3)工程所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检测。技术审定和推广工作。

(4)通过科学检测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并提出改进意见。

2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监督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首要完善检测手段,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是检测工作的基础,离开它就谈不上对工程质量评价和负责,也难以保证所建设的水利工程的正常运用与运行安全。若以检测工作赖以生存的地位来估价,公正性是检测工作的准绳和法规,否则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准确性则是科学性与公正性的先决条件,是检测工作客观评价与社会信誉的前提。促进水利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多创优质工程,采用科学而可靠的检测数据来说话,防止单纯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检测工作也就成为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只有搞好检测工作才可能及时掌握质量的动态和规律,以便控制质量的波动范围来保证质量的稳定。

在水利建设中强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应强化质量管理,其中质量检测工作又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重要职责,它借助于测试手段对材料,构件及单元工程,按规范标准与要求进行检测,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断。因此,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质量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单元工程检验和竣工检验活动严把质量关,具有预防把关和签别双重性质的职能。

3必须着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极为重视关系国计民生。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对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显得尤关重要。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应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重点考虑三个因素。

3.1检测机构合法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前提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受控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定机构授权下行使职能,这类检测机构才具备合法性。目前,中国统一开放的检测市场已开始形成。有必要对检测机构的认可活动加以规范,使其在为社会提供质量检测时必须具有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于1994年10月正式成立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是唯一的权威和法定的实验室认可机构,也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正式成员。它制定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即CNACL201-99,等同于国际公认的ISO/IEC导则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今天已成为检证实验室技术能力,指导实验室规范运行的准则。

3.2检测方法科学有效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

质量检测使用的技术规程规范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按过期的规程规范进行检测的结果是无效的,这一点也应引起足够的注意。例如,从2000年起,各实验室进行土工检测时应依据新的标准,即《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或《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相应的旧规程已失效。

3.3仪器设备符合标准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

质量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校准和检定,并在其划定的有效期内使用,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依据《计量法》而建立的中国量值传递体系,体现了量值的统一和量值的溯源,它是实验室规范的基础,也是导则25的实质所在。其突出特点是,从计量溯源性的角度,保证测试领域的测量结果基本上与计量溯源体系得以衔接。以导则25为准则构成的我国量值传递体系,基本保证了全国量值的统一,满足了质量检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4必须科学实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项科学、严密、重要的工作,必须要有规范的程序和严谨的态度。在质量检测的实践中,应重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密的规章制度、科学认真的态度是搞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保证。工程质量检测项目,需要专业试验室组织优秀检测人员并设专门的质量负责人,才能使质量检测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有力的保证。

(2)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国家标准和部颁规程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检测工作的依据。有了这些规范、规程、标准和文件,才能使检测工作的实施、数据分析和结论有据可依。另外,在检测前或检测过程中,收集被检工程的相关资料对检测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是有用的和必要的。

(3)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检测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验,最好还直接参加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在检测设备上,所有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计量认证,这些先进的仪器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确保检测费用。检测费用的专项列支是检测结果真实性和公正性的有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批复概算并没有该项费用开列,有的不得不挤占其他费用,使这项工作很难开展,即使开展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公正性也很难保证。

(5)认真做好抽检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前的抽检工作十分必要。目前只有堤防工程有明确的要求,而混凝土、土方、石方、金属结构制造、启闭机及机电产品安装等工程并没有抽检的方法、数量、种类的具体要求。

篇(3)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行业进入了飞跃式发展时期,国家一度加强了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建筑工程的材料质量,材料规格,生产标准甚至是价格都有了一定的规定,在短暂的一段时期内,促进了整个建筑资料市场的规范化,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受到世界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大,市场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化,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各大建筑企业为了增强本企业的竞争力,使用各种方法降低成本,此刻,便开始出现了建筑材料的假冒伪劣,由于价格低廉,虽然明知道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但依然有许多追求暴利的企业不断使用各种劣质材料,使得建筑资料市场变得更加混乱,发展到今天,我国的建筑材料市场已经存在着巨大的材料安全隐患,各大部门不断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从建筑材料的本身和管理方面,进行质量检测,并采取各种手段保证质量的可靠性,有力的促进了整个建筑材料市场的规范,但依旧需要诸多改进。

二,我国的建筑材料检测及其管理控制现状

1. 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偏低。

对建筑材料实施质量检测和控制,不仅仅需要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人员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更需要对相关的检测设备进行正确熟练的操作,减少操作失误,严格客观的记录检测数据,这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专业学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国很多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相关建筑材料质量标准认识不清,缺乏一定的工程业务能力,不仅仅在对质量检测设备上操作不熟练,更因为一些人为因素失去了在质量质量检测工作中的责任心和最基本的工作道德,因而,对整个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产生了及其消极的影响,这也是我国建筑材料很多检测标准难以贯彻落实,使得建筑材料检测不规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2. 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质量标准难以规范明确。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材料市场已经具有很大的规模,各种品牌的建筑材料,各种类型的建筑材料层出不穷,由于建筑材料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对整个建筑材料市场的管理比较松垮,同时,由于种类太多,品牌混乱,造成了即使是同样的建筑材料,但在生产中对质量的核定标准也不尽相同,各个建筑材料生产厂家,供应厂家,都有着自己本企业的质量标准,造成了整个市场统一的规范难以贯彻实施,形同虚设,质量检测实施困难。

3. 我国各地的质量检测方法标准各异。

实施科学严谨的监测方法,统一的检测设备,这是保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重要标准,但我国目前的建筑材料检测市场上,每个区域,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质量检测工作程序,有着各自的质量评判标准,而且,每个地方研究使用的质量检测的设备机械和相应的质量检测方法,都有着各自的特点,虽然国家有统一的标准规定,但更多时候,执行的确实各地各区域,小范围的质量检测标准。标准的不统一,对整个质量检测的规范化管理带来了消极影响。

4. 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者缺乏质量判别能力。

国内很多建筑材料的使用者对自己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好坏缺乏一定的专业判别能力,千万种建筑材料日益更新,变化多端,大多数的消费者都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缺乏很清晰的了解和认识,更多的时候是听取材料供应商或者生产商的引导,很容易被误导,当被误导且建筑材料出现了质量问题后,却选择忍气吞声,维权意识较差,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建筑材料市场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5.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方法落后。

虽然我国在建筑材料市场上采取了很多质量管理措施,但从整体而言,对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程度很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虽然有一定程度的采用,但很多区域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6. 建筑材料的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管理不科学。

目前,各种工程建筑的施工单位是建筑材料最大的消费主体,但很多建筑企业在材料采购的标准不够严格,从材料购买,缺乏一定的专业辨别能力。同时,在各种建筑材料进入施工区后,对不同的材料缺乏统一的分类和统一的分区堆放,造成很多材料之间互相侵蚀,材料生锈变质情况严重,严重的造成了建筑材料质量的变化,使得原本合格的材料失去了质量保障。

三.我国实施建材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1.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

建筑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高品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施工的中的失误,更可以延长整个工程项目的使用寿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可以正常发挥出正常功能,有助于保证和维护使用者的合法权利。

2.这是促进我国建材市场规范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发展尚不够成熟,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建筑材料市场上,比如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措施难以得到落实,市场竞争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要促进我国整个经济市场的规范化合理化,必须从各个小市场开始促进规范化,建筑材料市场是我国重要的市场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建材的管理监测,有助于保证整个建材市场的质量,有助于贯彻落实各种质量法规,有助于提高整个市场的规范化。

四,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方案和措施

1.严格材料进入标准。

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产地、外观、性能指标、数量等参数是否与采购合同要求及样品一致。若不一致,应要求退回。而对于一些重要材料,还应该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如商用混凝土就必须在生产现场检查水泥、砂石质量、配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就以建筑材料中钢筋的检测标准和为例,如图可知:

钢筋进入施工单位之前,要对其规格,型号等一系列基本的质量标准作出抽样检测并做好记录,通过图一图二可以分析可以得出,钢筋如果受到冷却发生弯曲,则需要核对相关的参数,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

2.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

材料进场后应该按照检测规范进行见证抽样送检。见证抽样送检应严格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取样必须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督下进行,提供质量检测试样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对其真实性负责,检测报告中应注明见证人单位及姓名。

3.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建筑材料。

进场的建筑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由于大部分建筑材料在受潮之后都会变质,所以还要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如水泥一般存放时间不超过3个月,若存放超过3个月需要取用时必须经过反复检测合格之后才能使用。

五,结束语

质量是一个工程建筑的生命和灵魂,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要不断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和管理,鼓励研发新的质量检测技术和设备,严格执行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化操作,相关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程建筑材料基本常识,更要本着公正,严格的原则,科学客观做好各种检测数据的记录保存,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提高工作的道德水平,严格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并采取合适措施,促进整个质量检测市场的规范化,保证建筑材料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胡春融 浅谈建材质量检测及控制措施分析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19期

[2]杜善伟 韩业强 浅析建筑材料质量检测与控制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8期

[3]郎广 浅谈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及控制 [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2年4期

[4]江陆 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及控制 [期刊论文]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 -2011年1期

[5]刘国强 于桂华 浅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7期

[6]李小光 谈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措施 [期刊论文] 《南北桥》 -2009年9期

篇(4)

【关键词】 建筑工程;建筑材料;材料质量;质量检测;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一个工程建筑项目质量安全的保证,建筑材料检测工作可以说是整个工程管理系统的基础。我们知道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效益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建筑工程的安全则是整个工程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建筑材料的质量与工程质量有直接联系,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具有决定性因素,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建筑材料检测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必要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材料市场逐步发展起来,其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所以在建筑材料市场上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也是层出不穷的,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检测程序也逐渐的趋于完善,所以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因为建筑材料质量而引起的建筑工程事故近几年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一些刚刚建好的建筑因为建筑材料质量问题而直接强迫拆除,所以这样对于建筑行业的建筑材料检测而言还是存在许多挑战的,其检测方法也存在许多的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相信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探索我国建筑行业建筑材料检测质量会大大的提升。

二.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

1.可以优化工程材料的选择

通过试验检测,可在众多同类合格产品中优先选择综合费用低的原材料。可以科学地评定建筑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

2.有利于选择新材料、新工艺 。

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检测,可以鉴别其可行 、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对于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可以优化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方面,多做几个试配方案,以便有选用控制成本主要材料用量比例合的经济方案。通过配合比试验检测可以选择合理经济的材料配合比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4.可评定各种原材料质量好坏

通过必要的试验检测,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从而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这对于合理地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三.影响建筑材料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

1.生产厂家的因素

由于生产厂家追求高额利润而进行的违规生产,是造成了工程材料质量低劣的最直接因素。

2.试验检测程序的因素

(1)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材料质量检测频数测定。产品检测取样的频率在工程材料的质量标准及一些质量验收规范中都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种种原因,监理人员应并没有保证承包商的取样频率合乎规定要求。

(2)不合理的材料取样程序。在工程材料质量检测中,取样材料的没有代表性也是影响取样可信度的一个因素。

(3)不真实准确的材料检测报告数据。

四.科学的建筑材料检测的原则

建筑材料质量好坏是建筑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建筑材料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所以在进行材料检测时坚持合法的检测原则是必须的,在具体的材料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必须坚持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1.检测样品的(抽)采样必须规范合理。

2.样品的检测方法必须正确,误差必须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3.注意检测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因为检测环境中的温度以及湿度都是影响材料检测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4.材料质量检测时注重规范要求,如加荷速度、人员、仪器等要求。

5.检测时试件尺寸以及精度要求等。

五.提高建筑材料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具体措施

1.减少检测误差。检测结果会受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材料的匀质性、设备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其因素差异,都会造成检测出现误差。因此,要严格按规范、标准、规程规定进行检测。

2.对数据处理精确的处理。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进行同组试件测试时得出的数据结果离散 较大。因此,只有对材料的测试结果规定标准的取舍要求才能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必须符合数据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在数据的处理上要认真对待,找出出现不良现象的原因,并及时进行再次测试评定。

3.严守建筑材料三证关,加强对材料的检验是保证材料质量的重要环节。制定和完善各项设计标准和检测标准是检验的重要保障。故用于建筑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必须要符合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或设计要求。

4.实行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的制度的产品,要有许可证编号和安全认证标志,在选购这样的产品前需对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及安全认证标志原件进行检查,当材料到达施工现场时要按照该资料进行检查。

5.在较为重要的设备、仪器验收时也需要甲方去现场检查监督生产过程。因为这项工作是甲方最容易忽视的环节,一定要严守验收环节,才能首要保证工程质量。

6.必要的强制性检测根据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项目检测,以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才能根除工程中的质量通病,防止伪劣材料进人工地。

六.结束语

我们知道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之中,建筑企业都会用到建筑材料进行施工,所以说建筑材料质量检测问题是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中的问题,建筑企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而言,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时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工程竣工验收的必要环节。建筑材料的检测是通过对建筑材料实施抽样检查实现的,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对建筑材料的各种数据和规格进行检测和控制,只有符合规定要求的建筑材料才可以使用,所以这样说来建筑材料的检测质量则是整个材料检测工作的关键,所以在具体的工作中检测人员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建筑材料实施检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完工。在现实的工作中虽然建筑材料的检测工作是十分复杂的,但是只有一个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不断探索的精神,其检测质量一定会大大提高的。

参考文献:

[1]龙涛 关于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措施探讨 [期刊论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21期

[2]蒋杰 邱林锋 关于提高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措施的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期

篇(5)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监管

一、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有章可循地进行质量管理,很好的利用IS09000标准来进行是现代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IS09000标准,它强调要素管理,突出了《质量手册》这纲领性文件和程序文件及业务证书的质量保证体系作用。项目经理要严格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并要建立“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博士论文,房屋建筑。并把功夫下在落实上,追求实际效果。项目经理部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规章制度,旨在严密对人的控制,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对施工材料控制,主要是严格施工原材料、预制构件等质量检查,对施工机具控制,就是正确选择、使用、管理和保养好机械设备,方法控制,是指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等;环境控制,主要是对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的了解和掌握。

1、检测机构

内部管理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如在对样品进行检测的时候,没有措施对这一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在实际活动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又比如,检测人员在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的时候,不能严格依据规范和材料要求对样品数量进行正确抽取;有的施工单位送检的材料样品与实际进场的材料不同,检测报告的结论难以代表实际施工中的材料质量。另外,一些质量检测的相关人员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无法确定样品真实性。有的时候,一些施工单位为了应付,会提前对样品加工,使其满足检测的要求,但是检测人员是无法对样品全程进行跟踪取样的。

2、检测市场不完善

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建设或施工单位不是真正重视质量检测工作,只是想利用检测资料应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质量监督机构的检查或验收。检测行为过度市场化,导致很多检测单位被动接受委托。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能确保检测公正,对检测内容和数据进行随意更改,迎合施工单位的不合理要求。

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标准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使质量检测实现标准化,就要构建标准体系。

1、总体系分析

总体系主要包括四点:一是基础标准,二是服务标准,三是技术标准,四是方法标准:基础标准。主要分为术语标准以及符号标识标准和分类标准等。它的指导意义具有广泛性,能够普遍使用,在一定范围中能够被当作别的标准的基础;技术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建筑工程中的各项技术事项,为了使其实现协调性和统一性,制定了这种标准,它是当前质量检测实现标准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方法标准。主要针对的是检测方法以及监测工具和检测流程,为了保证其协调性和统一性,制定这项标准;服务标准。主要针对的是和服务对象接触的服务活动,因为这项工作是生产性的服务业,因此,要制定服务标准,从而使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2、分体系分析

总体系下还有两个分体系:一是专项检测;二是见证取样检测:专项检测。这一标准分体系还包括四个标准子体系:一是主体结构工程,二是地基基础工程,三是钢结构工程,四是幕墙工程。在现场对主体结构工程进行检测的相关标准主要有砌体强度、钢筋保护层具体厚度、预制构件性能、砂浆、混凝土、后置埋件相关力学性能等检测标准。对地基基础工程进行检测的相关标准主要有桩承载力、桩身完整性、地基承载力、锚杆锁定力等检测标准。对钢结构工程进行检测的相关标准主要有防腐和防火涂装、焊接质量、结构节点、紧固标准件力学性能、变形等检测标准。对幕墙结构进行检测的相关标准主要有水密性、风压变形性、气密性、层间变位性能等检测标准;见证取样检测。这一分体系中的子体系主要有八个:一是钢筋力学性能,二是水泥物理力学性能,三是混凝土和砂浆的强度,四是混凝土掺加剂,五是简易土工试验,六是沥青与其混合料检验,七是砂和石的检验,八是预应力钢绞线以及锚夹具相关检验标准等。

三、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和监管水平的对策

1、提升质量检测的意识

当前,在建筑工程相关监测行业中,质量管理经验比较少,缺少质量体系进行制约,导致检测机构缺少质量意识,质量检测工作往往流于表面,不能体现其严肃性以及权威性和公正性。当前,我国检测行业和其他国家相比要落后得多,为了实现和国际的接轨,要依据国际上的实验室相关管理要求,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其全面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盲目进行模仿,要依据我国的国情,不断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通过实践进行探索,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案制定出来,提升质量意识,这样检测人员就能主动对质量进行控制。

2、规范检测机构行为,建立诚信市场体系

检测结果的科学、真实、可信,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也是评判一个工程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各类检测企业要树立服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局意识,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从事一切检测活动。坚决防止不执行国家规范标准、不按规定程序进行检测试验等现象的发生;坚决遏制从业人员为了人情关系、个人利益私自修改检测、试验数据,从而影响整体报告质量问题的发生;坚决杜绝各个企业为了占领检测市场、维护企业自身利益而出具假数据、假报告。

3、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服务工作水平

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一套操作方便、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事。其次,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考核机制,把生产和经营分开管理,采用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对员工进行考核。对管理人员实行合同管理,把检测合同签约数、工作服务承诺、资金的到帐率、利润率等量化指标纳入合同范围,根据合同的签定及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对检测人员根据报告准确率、检测水平、设备维护、执行检测标准的情况等进行量化考核。把考核结果同效益工资挂钩,做到有奖有罚,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责任性,提升检测水平。第三,严格检测程序管理,在检测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检测和实验,做到环环相扣,不能掐头去尾,特别要加强原始数据管理,防止修改原始数据,影响检测报告的真实性。第四,要树立为业主服务的思想,为业主提供优质、高效、热情、周到的服务。凡是委托进行检测的企业,不论委托项目的大小、收取检测费用的高低,都要一视同仁,对业主提出的相关问题,要高度重视,依法依规解决。

结束语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结果是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依据。应用公平、公正的手段为房屋建筑及市政工程质量提供科学、准确的检测数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市场的监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解建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与监管[J].工程质量,2014,S2:313-314.

[2]周国朝.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技术与监管[J].工程质量,2014,S2:324-325.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质量检测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1、概念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为保障建筑的安全,在建设全过程中对建材、地基等进行测试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包括:

(1)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质量验收随着工程进展按照检验批和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

(2)建筑工程损伤检测:建筑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合格后,在正常使用过程中,通过调查、量测、统计和科学分析找出损伤出现的部位和损伤程度的过程。

2、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除了要进行组织措施以及施工技术方面的改善外,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也是其重要的手段。总体归纳起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工程质量。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通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可以充分的认识到工程质量特征值,强化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从而获得关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

(2)提供工程数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都是有一定的工程数据提示以及标准规范的,通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可以获得建筑工程施工数据,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

(3)做到对于器械、材料的全面检测。器械、材料是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可以进一步提高器械、材料质量,避免出现由于器械、材料质量问题而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3、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3.1过渡时期的检测市场,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部分施工企业没有对质量检测有一个很重视的态度,总想在资料中糊弄过关,而且还照样交付全额检测费用,这种走形式的做法使得检测机构形同虚设,造成了极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且会使建筑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部分检测单位被动的接受了施工单位的委托检测,而在经济关系和检测的公正性上把握不好,急于求利而有失公允,或者随意更改检测内容及数据,以迎合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测需求。

3.2检测市场混乱无序

目前的检测市场十分混乱,由于部分施工单位对质量安全意识的认识停留在资料过关的阶段,并且检测单位目前是被动的接受施工单位的委托,因此在检测和被检测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委托与被委托,同时又是检测和被检测,在经济关系和公正性的看似矛盾的两者,许多检测单位很难把好关。导致检测市场上评价一个检测单位工作质量的标准不是严谨而是能否在必要时的灵活和方便。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培养出依靠信誉品牌立足的检测单位。

3.3质量检测市场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稀缺

检测机构如果真正实现了市场的自由竞争,则实际上应该是专业化人才之间的竞争,检测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强化其核心竞争力的保障,而目前的检测机构从业人员,多是其它建筑专业甚至是不相干专业调度过来的,在实际的操作中肯定会有专业方面的局限性,影响其个人以及整个检测行业的发展。

3.4试验操作不标准、不规范

现在国家对现行规范、规程或标准对材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都具有明确的规定。部分单位根本没有编制好相关的检测方案或检测方案过于简单、如果检测人员未按规范、标准操作,检测成果不够精确。由于检测单位的违规操作,促使存在问题的材料得到合格的结论。

4、做好检测工作的策略

4.1搞好检测人员业务培训

建立严格的检测人员岗位培训体系是提高检测人员素质的重要保证。检测单位根据全年培训计划,有计划地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参培人员可根据总的培训计划提前做好培训内容的准备工作。通过考培分离,提高了授课质量,杜绝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形成了检测人员自学之风,检测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参加培训人员的学历、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4.2建立人员量化考核体系

量化考核是对每个岗位人员工作都有量的规范,按完成量的多少进行奖励分配制度,起到奖勤罚懒,调动工作积极性的作用,是实现按劳分配的重要措施。在当前企业基础工作普遍不太强化的情况下,制定各类人员的量化考核标准。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考核分配制度、办法,并严格考核兑现。按照岗位工作量的多少和好坏,进行奖励分配兑现。量化标准的完善和考核制度的配套使量化考核有了可能,要按职责设置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和工作标准,按一人多处或一岗多人的要求,对每个岗位进行分类。我们把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了分类管理,按资历、学历和职历的综合条件,设立了十个评定等级,分类处置、实施考核。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规程》的相关规定,结合我们开展的市政项目的特色特点,保证了技术人员的梯次结构,优化了人员队伍。强化了廉洁自律、职业操守的诚信教育。结合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开展,采取了检测人员廉洁自律公开承诺、外检工作回访书、定期电话回访等措施,保证了廉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3加强能力验证及比对试验的管理

为提高试验检测工作水平,检查试验检测结果的质量,检测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能力比对,方法与形式多种多样:参加国家认可委员会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或由交通部及各省、区质监管理部门组织的在区域内的试验比对;可自行发起的与两家或更多试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或标准样品进行比对试验,通过比对试验能发现试验室在仪器、人员素质、操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偶然和系统性差错;也可对试验室内部留存的样品进行再检验,可由相同的人或不同的人、相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方法进行,通过对样品再检验出现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通过加强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的管理,对提高试验室的操作能力和对纠正差错有很大的帮助,对保证检测方法的正确及检测结果的质量提供支持。

4.4严格验收工程

完成项目工程能否交付好的产品,关键在于最后验收。

1)工序验收是验收工作的基础

工序验收的过程是:先由操作者自检,再交由班组长检验。要采取必要经济制约手段,完善签字鉴证手续,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确保质量。

2)分项分部工程验收是验收工作的主要组织部分

分项分部验收要做到规范和严细:首先,保证验收工程的全面性,验收项目的品种和数量不得缺少。其次,从保证项目到允许偏差项目,验收都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不得降低等级,严禁弄虚作假。第三,建设(监理)单位现场质量监督员应参加验收并签字鉴证。

3)竣工工程验收是工程交工的前提

工程整体验收应注意三个环节:一是施工单位的自评。二是建设(监理)单位的预验。三是工程主管部门的正式验收。验收不但要现场检测,而且还要进行观感评定;不但要听取汇报,而且要严格审查一整套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验收要明确工程遗留的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确定保修条款,保证交付用户一个满意的产品。

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程序复杂,所以找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管理是非常重要。相对而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土木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探究,对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当下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建筑工程已逐渐成为社会热门行业。我国也在开始不断加大对该行业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逐年扩招。但是,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条件的差异性和地域性,也导致从业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从而也影响着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施工人员管理问题

(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

(二)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工程用料问题

(一)首先,材料采购环节,为了大力节省施工成本,各种质量低劣的工程物料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采购环节暗箱操作严重,抽取提成,拿回扣等情况普遍。其次,材料堆放位置不合理,分类不科学,对各种物料进行存储时候没有严格安排进场时间,在材料管理存储过程中,各种材料发生潮湿,霉变,挥发,磨损情况严重。

(二)首先,土木工程施工材材料质量检测方法落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很多区域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其次,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力度不够,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对质量检测制度贯彻执行不力,检测标准不够严格,抽样不合理,材料质量安全隐患比较多。检测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因为私利而弄虚作假,材料检测的结果缺乏真实性。

3.施工操作问题

首先,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素质偏低,对各种各机械设备的操控不够熟练,手工操作比重比较大,失误比较多,因此,容易发生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的现象。其次,同时,对各种施工标准和施工的规章制度理解不深入,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监督机制。最后,土木工程建设中,各种砂浆,混泥土,石灰浆等配比不合理。比如为额外利益在配置砂浆的时候不按照标准比例,经常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施工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经常会擅自去掉其中几个规格的砂浆,对于搅拌用水缺乏检验检测,忽略了水质对于物料的影响,这样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实施安全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客观要求。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首先,土木工程建设中,缺乏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方式落后,对国家的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同时,管理人员追去经济效益忽视对施工安全的控制,施工人员本身安全意识薄弱。都使得土木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频繁。

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土木工程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为了完善土木工程的管理体制,促进整个行业管理上的成熟,。笔者结合多年的土木工程施工经验,在借鉴他人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

1.加强对人的管理

(一)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

(二)由于土木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2.建立专门的物料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建筑用料的质量和安全

(一)要严格材料进入标准。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产地、外观、性能指标、数量等参数,对于一些重要材料,还应该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如商用混凝土就必须在生产现场检查水泥、砂石质量、配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

(二)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建筑材料。进场的建筑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

3.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实施规范性操作

(一)制定完善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对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操作培训,从理论上深刻明白操控原理,从实践中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务必使所用施工人员都可以严格达到施工标准,操控熟练,能够满足工程技术相关规范,杜绝胡乱施工操作的现象。

(二)从全面控制的角度出发,找出产生误差或者失误的原因,分析制约每道工序质量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减少制约工程质量的因素。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的前后执行顺序,杜绝前后跳跃施工,尤其是时间急促,施工匆忙时期,要尽量减少多种工序的交叉,保证整个施工顺序的合理稳定。

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控制

首先,土木工程要建立健全施工的安全控制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其次,要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实施安全知识培训,更新安全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最后,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将各种安全管理规范和国家的安全法规落实到实处,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安全施工。

四.结束语

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而言,土木工程的管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强管理探究,有助于完善土木工程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红 浅谈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24期

[2]张丽娇 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教育》 -2012年6期

[3]孙善军 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0年24期

[4]陆海尖 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2期

[5] 彭慧军 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33期

[6] 唐晓晗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商品与质量》2011年第S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