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5 09:08: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三化学教学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
一、学案的概念
学案在具体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系统的方式,将所涉及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等方面,有效转化为所对应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综合性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化教学过程。学案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针对教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以优化学习为核心所进行的一种特殊性、目的性的教学活动,学案设计有效体现出该学科的基本特征,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与原则。
1.学习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复习课主要的目的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为最终目标,高三化学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探究人类学习基本机制的心理学为核心理论,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者的基本特征、个性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掌握,将学习理论作为高三化学复习课中学案设计的理论基础。
2.教学理论方面
从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视角进行分析,教学理论主要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文艺进行有效解决与处理。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化学科学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学案设计主要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解决方式的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过程中,为了制定出科学科学的教学策略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要求学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教学的基本规律进行严格性的遵守与应用。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需要以教学理论为该学科的理论支撑。
3.系统理论方面
高三化学是由系统论性的观点与方法进行学案设计的。其中,系统方法主要是对所构成的诸要系统要素进行综合性分析与梳理,促使相关的要素在设计过程中,按照科学性的结构进行组织,最终有效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理论知识。
三、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三化学复习课学案设计的主要策略
1.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课中,以问题学习为核心的学案设计,主要目的是将学习看做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学习的起点是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复习的内容围绕真实具体的问题进行教学内容的开展。高三化学复习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针对考试大纲以及高考的基本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具体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与理解,学科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形成解决问题的专业性技能。
2.以问题为核心的学案设计的基本流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是以具体问题为出发点,教师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整个学案进行全面设计。例如,通过真实的新闻事件、现实现象等环节,有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在学案设计的环节中,需要引出与复习内容相关知识的原理,对于学生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具有促进作用。
(2)分析问题,形成假设环节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设计需要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系统性分析,在学案设计的过程中对具体的问题形成假设。教师在该环节中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正确指引学生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正确进行假设。在该阶段中,学生的知识处理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3)设计科学的计划进行假设的验证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学案设计中,对于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进行假设,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假设验证,为了有效假设能顺利进行与实现,所设计的学案要求科学合理,与学科的基本特征、规律相吻合,科学的计划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关键环节,也是对假设进行具体化和程序化的重要方面。
(4)针对学案设计与实施得出结论,并对其进行综合性反思
教学反思是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关键环节。教学反思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对问题解决过程环节进行综合性反思;二是对具体的实施结果进行反思,即结论反思。其中,第一个层面主要是针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基本内容,学生需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对这些环节的有效性进行分析与反思;第二个层面需要分析化学复习课的结论与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反思,促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化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获取、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方式与技巧,通过反思促使学生在化学复习中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强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宏佳.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5.
高三化学基组 杨志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1607、1608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复习有良好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学期,为此我一学期对高三化学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现对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高三复习过程总结
1、抓好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抓好“双基”落实,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主要以《必修1》、《必修2》、《化学反应原理》基本教材为线索,《优化设计》(一轮)为教辅,进行系统的复习。选修内容侧重点的复习是通过征求学生的意见而确定的,百分之九十多的学生选择了《物质结构》,所以在《有机化学》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少一点。对考纲规定的考点,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
2、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这阶段我们用《优化设计》(二轮)做复习资料,以能力带双基,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在知识上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增加学生的灵活度。并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和性质、实验六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针对高考重点、热点,针对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习,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3、4、5月份,以综合训练和查漏补缺为主要形式。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反思,可以深化对知识和问题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延伸;反思可以形成思维链,促进对知识和问题的探究,寻找解题的方法和策略。而且要引导学生严格纠错,以达到规范、正确解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学生的适应性得以加强,这样,学生无论知识性失误还是心理性失误都会大大减小。
二、反思
1.由于高三才接手,原来教学进度慢,高三还要上新课,上课、复习的时间匆忙,造成教学进度的掌握均存在一定的缺憾。导致学生基础知识遗忘率高,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也累。
2.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的缺乏。新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很高,尤其高三还有大型探究实验,由于学校实验条件和课时还达不到新课程改革要求。尽管我想尽办法,动足脑筋,但还是遗憾多多。很多的实验仪器都是学生在考卷上而不是在实验室认识的,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只能在脑海里演绎它的过程。
张平众 杨旺
按照我校校长室及教务处的安排,我校化学教研室成立了由我和杨旺老师及全体化学老师参与组成的督导团,对高三化学教学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督导学习。
本次督导主要从试卷讲评课及一轮复习课、学生学习常规检查上开展的。现将督导情况向各位领导及同仁进行汇报。
一、课堂教学
(一)课型模式
1、高考一轮复习课课型模式
课标展示 → 自主梳理 → 策略点拨(构建体系、突破难点) → 迁移拓展 → 整理完善 → 例题展示(教师点拨、方法小结) → 练习尝试(独自思考、交流展示) → 总结反思
2、讲评课课型模式
试卷分析、成绩分析 → 明确重点讲评题目 → 自主矫正、小组交流(查看讲义、相互讨论,教师参与、个别指导) → 教师点拨 (重点题目:典错展示、问题分解、层层递进、方法总结)→ 变式训练、多样矫正 → 整理消化
(二)亮点
1、课堂上能紧扣新课标,紧扣高考题型,紧扣学情考情组织教学,对学生疑点困惑点着力突破,杜军主任的《反应热 盖斯定律》一轮复习课中各种题型的典例解析及变式训练涉及层次分明,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2、两位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能够充分二次备课,严格执行学科组提出的课型模式,并有个性化创新。赵庆老师的月考试卷讲评课,能提前准备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相关知识点复习,及离子方程式过量问题的相关变式。
(三)建议
1、讲评课需注重过程分析。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展现思维过程,学生是怎么思考的?学生为什么要这样思考?针对学生思维缺陷,切实讲清错因。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与反思的余地,时间长短可根据学情而定。争取使所有学生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简单题不丢分,中档题多得分,难题争取得分”。
2、一轮复习课中要给学生一个“悟”的时间与空间,做到“讲—练—悟”有机结合,效果会更好。解题技巧的归纳整理可以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可以适当简化。
二、学生学习常规
(一)亮点
1、学案、试卷及练习整理有序,一轮复习资料、错题本记录完整,有三色笔痕迹,有补充记录易错易混点、解题过程、解题技巧等,书写较认真。
2、教师对学生的学案、试卷、练习及一轮复习资料、错题本均有批阅,并有相应评语进行提醒督促鼓励。
(二)建议
1、可以要求学生进一步做好错题集整理,将错题分类:
第一类问题:粗心遗憾之错。比如“审题错误”“计算错误”“表达错误”等。
第二类问题:似是而非之错。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得不够自如;回答不严密、不完整。
第三类问题:确实不会之错。知识点不理解,解题方法或解题技巧没掌握。
每一次考试后,都要求学生及时对错题做出深入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成果总结,从而不断地消除疑点、盲点、失分点。
2、每次试卷的答题卡争取做到二次批改,重点临界生面批,引导学生反思错在哪里?错的原因?补救措施?有何启发?
总之,一轮复习应结合新课标,根据教材或资料,全面地梳理化学基础知识,使之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突出主干,重抓基础,强化规范。学生出现的错题要认真矫正,每次考试争取都有提高,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相信我们高三化学最终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 化学 教师: 赵庆 班级: 高三(7)班
学科
化学
上课内容
月考试卷
课型
讲评课
模式
试卷分析、成绩分析 → 明确重点讲评题目 → 自主矫正、小组交流(查看讲义、相互讨论,教师参与、个别指导) → 教师点拨 (重点题目:典错展示、问题分解、层层递进、方法总结)→ 变式训练、多样矫正 → 整理消化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试卷分析、成绩分析
1
已落实
2
明确重点讲评题目
2
已落实
3
自主矫正、小组交流
3
已落实
4
教师点拨
4
已落实
5
变式训练、多样矫正
5
已落实
6
整理消化
6
已落实
7
8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规范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坐姿端正、状态良好
6
大声答情况
有待改进
检查人: 张平众、杨旺 2020年 10月20日
2020—2021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专项调研督导检查表
学科: 化学 教师: 杜军 班级: 高三(6)班
学科
化学
上课内容
反应热 盖斯定律
课型
复习课
模式
课标展示 → 自主梳理 → 策略点拨(构建体系、突破难点) → 迁移拓展 → 整理完善 → 例题展示(教师点拨、方法小结) → 练习尝试(独自思考、交流展示) → 总结反思
教案(教学环节设计)
课堂(教学环节落实)
1
课标展示
1
已落实
2
自主梳理
2
已落实
3
策略点拨
3
已落实
4
迁移拓展
4
已落实
5
整理完善
5
已落实
6
例题展示
6
已落实
7
练习尝试
7
已落实
8
总结反思
8
已落实
学习常规
1
草稿本规范使用
2
错题集规范整理
规范
3
长尾夹规范使用
规范
4
学案、资料使用效率
效率高
5
听课坐姿、听课状态
坐姿端正、状态良好
6
大声答情况
有待改进
关键词:翻转课堂;化学复习;盐类水解;有效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6-0025-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一、问题背景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复习内容包括必修和选修内容,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现象,基于这种现状,我们更需要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指导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众多教师熟知并运用于教学实践。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并结合教材自主学习,课堂上师生或生生之间交流讨论、提问质疑,达到解惑提升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不是简单地将知识前移到课外,而是对传统课堂提出了挑战。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把知识的传递过程放在了课外,更注重知识的内化吸收,借助师生的课堂互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在经过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后,笔者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一系列教学尝试,对翻转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教师需要精心制作导学案、准备微课视频、调查学习反馈单,有时还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准备实验器材等,预设学生的问题,以指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要广泛查阅资料,以自身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跨学科储备应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并且一定要留有备用方案以应对课堂上的“意外”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讲台上的木偶,是学生知识的交流者而不是知识的代言人。课后,教师要适时地布置巩固任务,形式不拘一格但效果要恰到好处。下面就以高三复习课“盐类水解”为例,谈谈笔者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理解与实施。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1. 理论依据与设计思想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超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本节 “盐类水解”的设计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所学有意义的知识主动建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化学科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更加深刻地了解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化学科学素养,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依据课标对“盐类水解”的学习要求,采用自主先学同伴互学实验助学展示共学的教学流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探索。
2. 教材分析与学情调查
“盐类水解”是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第三节的内容,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课标要求,一是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二是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三是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盐类水解”既是对前一节“溶液酸碱性”的进一步探究,又为后一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奠定了平衡研究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为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不仅要深入研究教材,还要结合高三复习教学的实际,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进行复习内容的有机整合。本节课着重从盐类水解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盐类水解的重要作用。
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知道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初步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判断主要因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认识盐类水解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本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合作互动和实验探究能力。需要突破的瓶颈是:盐的水解程度存在差异性的原因,不同因素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盐类水解在实际应用中的利与弊等等,而这些正是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的最近发展区的超越。
3. 教学目标确定
(1) 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理解盐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会判断不同因素对水解平衡的影响,归纳盐类水解的规律。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盐溶液水解程度的比较学会设计实验、控制变量以改进实验等。
(3) 结合盐类水解的应用举例,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4. 主要环节与设计意图
主要环节1 微课视频 自主学习
课前学生对与盐类水解有关的三段微视频(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进行自主学习,并填写微课学习反馈单(表1)。教师通过微课学习反馈单的调查,了解学生已知的、未知的、想知的等,据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复习课的特点在于学生并不缺乏知识,而是不能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合理地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提高化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上述三段微课视频,不是简单的知识回顾。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对盐类水解的理解与思考,因此在制作视频时,教师要留有恰当的提问、适当的质疑时间并进行简短的总结。利用视频可以重复观看的特点,插入实验片段,帮助学生加深对盐类水解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主要环节2 情境创设 提出问题
播放一段约为22秒的新闻视频:高速公路上一轿车发生自燃,由于车上没有配备灭火器,车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将自己四十多万元的奥迪车烧成了空壳。
设计意图:有关汽车配备灭火器的安全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泡沫灭火器的兴趣的探究欲望。
主要环节3 问题讨论 设计实验
由泡沫灭火器的原理为切入口,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教师结合课前学生填写的微课学习反馈单,提出反馈单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个问题:① 比较0.1mol/L CH3COONa、NaHCO3、NaClO三种溶液的水解程度,② 怎样证明Na2CO3溶液呈碱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通过这两个共性问题的探讨,进一步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想到方案,分别测定三种溶液的pH比较溶液的碱性强弱。但是有学生发现,当溶液pH比较接近时,pH试纸就不能区分了。怎么办?改用比较精确的pH计。
设计意图:测定不同盐溶液pH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越弱越水解”的理解,同时又获得了pH计操作的机会,巩固了实验操作技能。
第二个问题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加Ca(OH)2溶液,有的认为可以加Ca(OH)2固体更好,有的认为加CaCl2固体,还有的认为加稀HCl等等,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设计意图:Na2CO3溶液呈碱性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但是怎样证明该溶液的碱性是由CO32-水解引起的,并不是很多学生会思考的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这个结论。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这个问题,进而学会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改变Na2CO3溶液的碱性强弱,有效突破了盐类水解理解的难点。
主要环节4 实验探究 交流再探
按照学生提出的几种主要方案,分组进行实验。为了节约时间,每组同学选择方案中一种进行实验,然后汇报实验结果。过程中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组进行拍照,照片投放于大屏幕进行展示。
此时趁热打铁继续追问:向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aCl2使红色褪去,试从平衡移动角度分析运用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再问:若要使得含有酚酞的Na2CO3溶液的红色加深,有哪些方法?红色变浅,又有哪些方法?利用提供的试剂,学生可以想到很多方案,甚至超出了提供试剂的范围,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最后由学生归纳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并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以及实践探究,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盐类水解平衡的移动,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主要环节5 学以致用 回归生活
为了使学生在盐类水解的原理和生活之间架起“应用”的桥梁,请学生对照表格(表2)中盐类水解的应用,联系实际举例说明。与课的开始相呼应,复习了盐类水解,根据其原理自制简易泡沫灭火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学生满心期待自制简易泡沫灭火器的成功,但与预期的结果并不相同,鼓励学生应进一步查阅资料探究。
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盐类水解”的思维导图(图1),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同时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设计意图:与惯常的成功方式不同,有意创设一个与预期结果不同的实验现象,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原理与实际应用之间还需要继续地探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究。通过资料查阅,向学生介绍实际泡沫灭火器中还添加了发泡剂从而增加发泡效果,也是对学生视野的拓展。
三、实践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结束后,笔者对学生作了访谈。多数学生表示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认可,他们认为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后,在课堂上对原来学习中的困惑进行重点突破,深入交流与探讨,加深了对盐类水解的认识,同时也获得了研究平衡问题的一般方法,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历。回顾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 高三化学复习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微课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在翻转课堂里,学生课前通过微课的帮助自主先学,把先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放到课堂上交流探究,从而提高了复习教学的实效,所以微课的质量对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制作微课视频不能仅靠个人力量闭门造车,而应该发挥团队的智慧,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的加入,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形成微课视频资源。
(2) 高三化学复习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要根据复习内容的差异性实施教学。本节“盐类水解”属于化学原理复习,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学生由现象向理论升华,运用化学原理对现象解释,控制变量使盐类的水解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进行。在元素化合物复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微课视频中介绍的归纳提炼的方法,对不同类元素的物质形成转化关系图,实现元素化合物知识由“繁”到“简”的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教学,有助于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自己掌控学习进程,增加了课堂上的互动性。学生是主动研究者,教师变成了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活”起来,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偏差;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B
一、高三化学复习中出现的“偏差”
1.机械式记忆,缺乏深层了解
高三的时候各科学习已经基本结束,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复习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加牢固地记住基础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很多公式、定理等,将复习简单地和记忆画上等号,对如何理解知识、消化以及应用知识则不够重视。对于复习来说,记忆不是主要方法,也不能完全达成复习的目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培养思维能力,多给学生机会主动进行思考和应用,而不是单纯的注入式复习。
2.过于重视练习,对内在知识结构的整合不足
在我国,一提到高三复习,很容易就会想到无穷无尽的题海战术,教师希望能通过这种大量的试题练习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解答问题的熟练度。但是化学和英语、语文不同,在做题过程中是不会有语感形成的,化学更看重的是学生到底有没有掌握解题方法,通过解题的过程能不能形成一个正确而完善的知识结构。一味地联系而不去构架知识结构,这样的复习虽然短时间内有一定效果,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3.复习内容和选材不真实,偏离实际
某校一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铝的冶炼的时候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工业上用铝土矿(Al2O3为主,含有少量SiO2以及Fe2O3)来提取氧化铝作为冶炼铝的原料,然后给出了工艺流程图,要求学生写出其中一些原料的名称以及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但是实际上工业生产中对铝土矿进行溶解使用的是NaOH溶液,而不是硫酸,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使用NaOH溶液进行溶解时,只需要对NaOH与Al2O3之间的反应进行考虑即可,因为Al2O3相比起原子晶体的SiO2来说与NaOH溶液之间会更快地产生反应,所以在工业生产的时间之内SiO2和NaOH之间的反应不需要进行考虑。而这个题目中先要使用硫酸溶解铝土矿将SiO2滤去,然后为了滤去Fe(OH)3,还要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不仅步骤繁琐,而且设备会受到酸的腐蚀,硫酸与Al2O3之间的反应速率也较慢。因此,工业中是不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生产的,这是一种纯理论的、不真实的做法。因此高三一线教师在选择复习题目的时候一定要从实践性方面来考虑,做到学与用相结合。
二、防止复习出现偏差的具体措施
1.构建知识结构体系
针对学生机械式背诵化学式、题型等问题,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有效构建起一个知识结构体系,在构建过程中不断归纳和总结学过的知识。在开始复习之前,教师可以准备好复习提纲,并提供课堂例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之前就主动开始自我复习,找出其中的问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问。
2.将练习题分类
复习中使用到的大量练习题可以对其进行分类,分为基础复习题、理解应用题和综合提高题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问题相互配合并且以科学的比例进行搭配。在这种层级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有一定了解,从而对复习的时间以及侧重点进行安排。
3.找出复习的重点
高三复习时候很容易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教师复印大量的资料发给学生,这些资料都是各种知识的大综合,不仅没有形成知识体系,而且贪大求全问题严重,将各种不同的知识块堆积在一起。这种复习方法不仅不能起到培养能力的作用,反而会因为数量太多造成学生吃不消,自然也就考不出好成绩。教师在高三复习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自己在头脑中有对知识点的总结和构架,结合适当的教学辅助有效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盲目地大综合只会使学生心中的知识点更加混乱。
参考文献:
[1]张陵陵.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化学复习偏差现象的解决策略与反思[J].新课程(中旬),2013, (12):160-161.
关键词:新课程;新理念;新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1-0136-01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适应学生的需要和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为我们的基础教育服务。笔者在本文中就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化学复习谈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以期得到众多的教育界同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一、转变教育观念,关爱每一位学生
古有言“亲其师,信其道”,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谁爱学生,谁就赢得了学生,学生就会学好他所教的学科,一个班六七十人成绩上总有优生与后进生,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承认每个学生都是惟一的,每个学生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相同的加速度、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一条路径达到相同的终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需求、不同的求知愿望,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笔者对不同学生的作业、测试的要求有所不同,允许学生作业中留有空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从不同角度,而且运用不同层次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而不游离在外。对每个学生的发言,都给予正面的鼓励,即使是错误答案,让学生把意见表达出来,提倡学生用科学的态度进行争论,不要忽视和那些特殊的学生。
二、转变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留下了较大的活动空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特长,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课堂活动的设计者,上努力营造一个宽舒、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将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发挥。在复习实验时,我们要学生通过自己的预复习后做到:这个实验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若将这套装置重新组装、程(顺)序重新安排还可以做哪些实验?这个实验你能得出哪些结论?例如:在复习氨气喷泉实验时,除了让学生清楚引发喷泉的原理和操作外,引导学生探究:(1)如果把NH3换成CO2能引发喷泉吗?如果不能,应怎样处理?(2)如果去掉胶头滴管,如何引发喷泉?(3)还可以设计哪些装置?(4)请你举例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喷泉现象,并说出其原理。
在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时,让学生根据弱电解质的实质,自行设计一些实验来证明CH3COOH是弱酸。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让学生提出多种方案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稀溴水和稀碘水……。课堂上,笔者经常性地采取这样的研讨和练习,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自我修正、完善、判断、评价。学生只有在讨论中才能呈现观点、相互启发,思路才会有多样性,才有利于比较,学生也有了相互参照、相互学习的机会。由于这些探究性活动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也正是由于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前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化多少时间合适,而且即使有一个大致的设计,到了实际上课时比讲解式教学也还是多了不少出乎意料的变化,还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当然这需要教师有更多的宽容和应变能力。
三、注重教学环节创新,体现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采取学案导学,正是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相适应的好的教学方法。学案是导学的载体,学案的编写是学案导学教学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案的编写就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进行设计,减少教的成份,同时要以提高兴趣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并进”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案包括复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内容、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每一个学案都写上考试大纲要求,知识内容要紧扣复习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整个高中课本内容增减、合并、重组,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更要注意问题情景的创设,给学生留有创造性学习的空间。为反馈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求学生课后对学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在课后完成并上交,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案进行认真的批阅,对其中存在的个别问题则由个别辅导解决。对共性的问题则在下一课集体讲解或引导学生讨论,真正做到一步一个脚印,收到实效。
关键词:科学素养
利用好试题 走出课堂 实验操作
为了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2008年化学科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化学高考试题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新课标指出科学素养落实到化学课程,一般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STSE(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三个维度来具体描述。既注意科学的核心概念与化学知识体系的关系,又有意识地在化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体现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1]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中学教材的内容基本授完,教师利用现成的教材内容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学科学素养有所弱化,如何通过高三化学复习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利用好试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高三化学的复习中,大部分的时间是用来进行习题的训练与评讲,教师要利用好习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在试题的评讲中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高三化学的复习过程中,大考、小考比较多,学生学习压力大,教师在讲评试题时应以关心、激励、委婉提出等人性化的语言贯穿始终。我经常在办公室听到有的教师说:“真是猪脑袋,这道题不知做多少遍了,还做错……”,我真担心有的教师因学生考差,情绪失控中,在教室说出这些话,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的题目学生做过,还是不会,我们应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补救的工作。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颔,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们在试题的评讲过程中,应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尽量找出每一个学生答题的优点,在试卷中写激励的批语,在试卷的评讲过程中做适当的表扬。委婉提出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如:“如果能够这样答,效果会更好”。在试题的评讲过程中,注意要放下教师的“权威”和“架子”,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也让每个学生都有暴露思维过程的机会,各抒己见,让他们在交流讨论中发现问题,在关心下增强信心,激发兴趣,消除其压抑感,在表扬声中获得愉悦。此外,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不能因为学生提出一些显浅、错误或怪诞的问题而感到惊讶或可笑。对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满腔热情,不能“泼冷水”,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有重要的意义。
2、习题的设计上关注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体现学科的发展性和时代性。
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要精选习题。习题在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最重要的并不是掌握很多的事实性知识,而是能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科学观念。而这些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对核心知识的正确理解。众多事实表明:许多学生会做一个概念的相关试题,但其在进行概念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迷惑,并没有转变,易造成知识世界和观念世界的分离。[2]我们在试题的练习与讲评中应担负着这一功能。有的习题的设计上应联系生活、社会、科学技术、化工生产。以习题为载体,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的社会效果,关心当代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关心如何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等。通过习题的讲练,培养学生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知道如何获取信息,并且在需要时能进行科学的决策。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关心自然、社会、科技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了解化学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使他们逐步形成对社会、对自然的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利用典型题来以“点”带“面”,提高学生的归结小结能力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提高有利于掌握知识。新教材知识内容编排体系、逻辑结构、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具有系统性,这要求我们师生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所学过的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好中学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归纳、小结等自学能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应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习题作为“点”来给学生训练。通过典型题的训练和评讲,让学生联想、回归到课本的有关知识点,使知识前后连贯,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落实双基的目的。例如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选择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来加以训练,通过该题的训练让学生联想回忆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单位、影响因素、与化学平衡的关系以及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反应速率来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有何关系等[3];可通过典型的无机推断题来让学生联想、回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并构建学科知识点网络,在习题的训练中加强知识的记忆、联系及理解。
4、以主干知识为载体,设计典型的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
高三是学生能力提高最大的阶段。在新课标形势下,高考试题从能力立意向三维目标的转化,就要求考生应通过自己读书、质疑、探究、思考来获得知识,解决问题,逐渐形成自学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不断的提高化学学科的科学素养。思维能力是中学化学能力培养的核心,它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有紧实的联系。思维能力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所以在习题的设计及选择上,应以主干知识为载体,注重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习题的训练,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化学问题实验探究能力。
二、高三复习手段应多样化,避免单纯的习题讲练
在高三的化学复习中,由于高中的教材内容已基本授完,许多教师对化学的复习只是单纯的习题讲练,反复做题、讲题使高三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变成只会做题的“机器”,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相吻合,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三化学复习不能只是单纯的习题讲练,应有灵活多变的复习方式。
1、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不单是靠几道化学题“练”出来的,高三学生有时要走出课堂。
在高三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试题涉及到环保问题时,有些学生答题时总是考虑不到,虽然学生在平常做过一定量有关环保方面的题目。为什么这样呢?我认为,学生觉得注意环保问题是对的,但绝大多数学生对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认识不到深刻,对注意污染,保护环境只是保留于字面认识上,没有把这种认识落实到自己实际行动,自觉关心环境、保护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象自己知道随地丢果皮是不对,但剥了香蕉皮顺手丢在地上,被旁人提醒才知道一样。所以我觉得,在高三的复习中,有时要走出课堂,多些创造机会给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会日常生活上一些化学问题,可能会比单纯做题、讲题效果更好。如果学校附近有企业或工厂,学校可以与他们联系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参观学习;可带学生去参观参观污水处理厂;到洗涤厂参观洗衣粉、肥皂的生产工艺。通过参观,学生感性地认识到了生活、生产中的化学。通过对工业流程的参观,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课堂上所讲解的化学理论知识。这也是种复习方式,说一定会有更好的效果。
2、实验不能只是“纸上谈兵”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特点,高考加大了化学实验的考查力度。但实验试题的得分仍然较低,这暴露出一部分考生对实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出现这样现象,我认为跟高三学生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是分不开的。在许多学校,高三学生没有实验课,在没有现成的实验内容的情况下,大部分教师又怕麻烦,没有创造机会给学生动手做实验,只让学生“背”实验、“记”实验学,这是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及提高的。其实,高三学生更具备有完整的中学知识,有更强的分析问题及探究问题的能力,我们应给学生更多设计实验来探究问题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应用实验方法来探究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让每个学生在实验室里真正落实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的原理、装置、现象和实验的手法,认真演练练习册中的实验习题,让学生知识与技能同时落实。
在新课程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目标,科学素养是学生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才能使高考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