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国培历史研修总结

国培历史研修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26 14:37:4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国培历史研修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国培历史研修总结

篇(1)

关键词:2015;国培;总结

伴随着2015年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幸通过计算机网络参加了国培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的专题报告、对现代幼儿教育学的精彩讲解、全新诠释和阐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观,是我从教生涯从传统到现代的一次穿越,如遇高师指点迷津般那样,对从事幼儿教育事业重新进行了一次认识,对自己重新进行了一次定位。国培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教育工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是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的创新,是现代教育学创新结果在幼儿教育实际中的运用和有益探索。且通过建立学习小组,设定学习目的,明确培训目标,分配小组成员任务,密切分工,加强协调沟通,定期不定期召开小组会议,进行研修总结,互相讨论交流,认识了国培研修对于实现幼儿教育从传统教育教学向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转变的重要意义。但同时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压力,不得不以时不我待的历史紧迫感反思自己的从教生涯。

一、适应新常态,必须调整教学观念

从事幼教工作以来,接触的都是传统教育理念,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育教学思想僵化,不了解幼儿所需,只注重灌输知识。通过国培研修远程学习,结合我班实际,使我深刻地意识到作为跨时代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常态。如果不调整教学观念,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个人素养,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难以胜任新常态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为了适应新常态,必须调整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创新型教师、引导型教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现代教育学引入教学中。同时具备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教师为“育人”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学习,而是基于一个教育者的学习。我们最终的追求是育好人,为“育人”而学习是教师的天职,应当不断学习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更好地滋润幼儿渴求知识的心田。

二、适应新常态,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实际,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只有学以致用,并且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把学到的观念和方法落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幼儿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启迪并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提供各种发展的机会,为幼儿服务,营造一个以幼儿为主,民主、宽容的课堂氛围。另外,幼儿教师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对人发展的基本需要,不断加强国培研修,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确立幼儿培养目标,为适应新常态打造新时代所需一流人才奠定基础。作为一名进入新常态下的幼儿教师,吸取国培专家、学者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有益经验,将他们在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独特见解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从如何使幼儿得到全面成长,像浇灌禾苗、修剪树枝、母亲呵护孩子那样,给他们成长所需的营养,使幼儿从启蒙开始就受到良好教育。

三、适应新常态,必须改变教学方法,谋求共同发展

新教育理念提倡培养幼儿的综合性学习,促进幼儿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于幼儿园而言,要完成每一个幼儿从入园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的整个启蒙教育,必须有园领导组织,有效后勤保障,很多教师有效协作配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齐心协力培养幼儿。对于一名幼儿教师而言,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地位,深深地感到教法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异,生源不同,各有千秋,要针对幼儿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总之,国培研修给我们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研讨、促进水平和能力提升的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地向上攀登。通过研修平台,与很多学员的互动研讨交流,他们文笔流畅,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使我深刻反思到自己的学识水平相差甚远和平时教学方法的浅陋,教育观念的传统,感觉自己知识功底、教学方法、思想认识、心理素质等都还有很大的漏洞。我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将学到的新教育理念、新观念以新教学方法教给幼儿,检验研修学习效果。以积极学习的精神,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各类培训之中,在国培研修平台上,向每一学员学习,吸取他们的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篇(2)

做“人中人”匡正传统培养目标

“海南课改模式”解读

“周末流动师资培训学院”的发展效应、成功经验与推广价值

执著办百姓满意的乡村学校——记2011年海南省“十佳校长”、儋州市白马井中学校长郑燕康

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记2011年海南省中学十“佳班”主任郑其鹏

心系特教无怨无悔——记2011年海南省小学“十佳”班主任朱满香

沐春风踏歌行——海南省海口市第十一小学发展侧记

教育失衡让英美头痛

海口市教育均衡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让地域文化走进校本课程

总结经验全面推进校本教研健康发展——海南省2011年初中数学教研组长论坛系列活动

海南乡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分析

学生宿舍消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PC组装与维修》课程内容的改革

浅谈应用最广泛的配位剂(EDTA)

环岛新闻

《生活中的轴对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

《找规律》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育公平是收入分配改革的利器

立足课标突出语篇强调运用——2010年海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0年海南省高考生物试卷评析

凌秀容:爱和责任与我同行

罗丹文: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不变

育人无痕培质有形——海口市第九中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特色

探索农村高中学校发展之路

科学统筹优化资源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花园国里看教育——新加坡学习考察纪实

海南思源实验学校的发展定位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随孩子的兴趣

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

呕心沥血为教育

爱岗敬业乐为人师

《西湖》Flash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关于海口市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状况的调查

历史课的情境艺术

浅谈初中英语写作教学

中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课堂构建

崛起中的三亚市第五中学

光荣榜

网络研修:教师团体专业成长的新举措——2009年暑期海南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特别报道(下)

在实践探索中拓展区域教研

海南职教别样红——访海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李红梅

为了孩子的学位——访海口市琼山区教育局局长洪德全

自强不息润物无声——访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屯昌县屯昌中学校长陈守川

认识高考“状元”引导高考状元

立足双基拓宽视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海南省2009年高考地理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海南省二00九年高考作文评析

海南省2009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

集团合作项目推动创新模式服务企业

着力搭建专业发展平台切实提升青年教师素质

教育事业是我生命的根——记吊罗山下苗族教师曾春杏

用粉笔谱写平凡人生

让主题班会成为自主教育的主渠道

篇(3)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研究;教师培训;转型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01.00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1-0001-09

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首的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给学院的教研与培训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研、教师培训工作要求,实现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是摆在学院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适应时展的步伐,学院抽调专门人员成立了吉林省基础教育网络信息中心,以“研修网”的建设为着眼点,以学院“教研”“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为核心,探索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工作机制,经过近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已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理性思考

教研与培训工作为什么转型?应该如何转型?采用何种方式转型?这三个问题是摆在学院领导班子面前的亟待回答的问题。

教研与培训为什么要转型发展?其转型发展的动因是什么?这一问题是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线教育、在线教研方式的出现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的诉求均给传统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主动变革传统的教研与培训模式,整合全省教师进修院校力量,打造出服务于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生态系统。

(一)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内涵分析

教研与培训工作的转型发展,指教研与培训工作内部结构要素与外部动态环境之间的调整变革。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更新,核心是以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为引领、以研培深度融合为导向,以“互联网+”教研与培训为基本方式,目标是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实现教研与培训的标准化与规范化。本次变革最终指向学院核心工作职能的重建,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并非意味着放弃或弱化原有的工作职能,而是重新整合原有工作职能的内部要素,对传统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使其更加符合信息时展的潮流,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并不仅仅是把原有的业务流程搬到互联网上那么简单,它涉及教研与培训部门的工作思路以及工作方式的全方位变革。学院承担着教研、培训、管理等多项职能,其中教研与培训是学院工作职能的核心所在,也是学院存在的基础。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并不是一味追求教研与培训的信息化,追求形式上的变革,而忽视教研服务质量与教师培训质量,教研与培训工作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将“互联网+”诸要素融入并贯穿于转型发展之中。

(二)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基本思路

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是实现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前提。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战略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互联网+’培训与教研”实现“两转两改”。“两转”,即教研与培训管理由粗放式向标准化转变;教研与培训方式由“集中式”向“混合式”转变。“两改”,即教研服务与教师培训向普惠性改变;教研与培训分工明确向合作、协同改变。之所以提出“两转两改”统领学院工作职能的转型发展,是因为过去教研与培训工作已遭遇瓶颈,教研工作长期以来存在普惠性较差,重教研过程管理、轻教研结果评估的现象;教师培训工作存在重培训结果评估、轻培训过程监管的问题。无论是教研还是培训,粗放式管理普遍存在,合作与协同意识有待于提高。通过“互联网+”传统教研与培训工作,实现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全面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二、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战略规划

互联网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等带来巨大的变化,作为承担全省教师培训与教研工作的成人高校,必须顺势而为,积极拥抱互联网,围绕学院及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核心工作职能,主动整合传统业务,建立贯通“省-市-县-校”的协同工作平台,以突破时空限制,形成传统业务的标准化与信息化,推动教研与培训工作的升级转型,进而打造高效的教研与培训生态系统。因此,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将以教师的需求为核心,以教研、培训工作标准化为基础,以教研与培训业务流程信息化改造为手段,以形成全省教师进修院校工作协同生态系统为目标,重构教研与培训诸要素,审视与改造传统的教研与培训工作模式,实现教研与培训工作的科学化,为全省各级进修院校及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研与培训服务。

(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战略,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针对性

学院将“坚持顶层设计,坚持研培结合”列为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2013年,根据“建立队伍,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的工作思路,学院从教研、教学、培训、研究所、学院信息中心等部门抽调力量,组建吉林省基础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建设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以下简称“研修网”),探索新形势下教研与培训的工作机制;为确保教研与培训业务的信息化改造顺利进行,学院成立了由省网络信息中心、学院信息中心、教研室办公室、教师培训中心等部门组成的联合办公室,合力攻关.梳理与审视传统的教研与培训经验,整体设计教研与培训的业务流程,形成科学合理的、具有吉林省特色的“研修网”建设思路。

(二)围绕学院核心业务,系统规划,提出“三个平台,一个中心”的建设蓝图

经过院务会议讨论,学院将“研修网”建设作为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切入点。围绕教研平台、培训平台、管理平台以及资源中心建设,梳理教研与培训的业务流程,确定教研与培训工作标准,推进教研与培训工作的转型发展。

当前,学院承担的教师培训、学科教研工作正有序开展,并取得初步成效。全省教师培训与教研工作业务流程已经基本完成标准化改造,基本实现了教研与培训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混合式研修氛围正在形成,省、市、县三级教师进修院校教研与培训协同工作的支持服务体系初步建成,各培训机构正按照既定的程序规范执行培训项目。一系列的变革,是学院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发挥学院在教研培训中的传统优势、提升服务全省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真实写照。

(三)开放办网,引进优质资源,转变管理方式,提高教研与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创新体制机制是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的关键,管理制度改革是创新体制机制的保障。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专业的省级教研与培训平台支撑,各类承担不同职能的平台、网站之间相互割裂,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信息使用效率低下。因此,教研与培训转型的落脚点表现为教研、培训及管理平台的一体化建设。学院将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作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不断理顺管理工作体制,盘活机制,按照“纵向联合、横向发展”的方式做好教研平台、培训平台及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管理员队伍,保障教研与培训工作做到上通下达,协同配合。另一方面,与全国各地的优秀互联网企业进行数据对接,为全省教师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目前已与中国教研网、学科网、超星公司等建立了紧密的业务合作关系。

三、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

自1957年学院成立以来,尽管经历了多次变化,但是学院的核心工作始终以服务全省基础教育为办学宗旨,教研工作认真履行研究、指导和服务的工作职能,教师培训工作坚持研培结合的特色和优势。经过几代学院人的努力与探索,在教研和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具有吉林省教育学院特色的教研与培训传统。为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教研与培训工作,学院以“研修网”建设为着眼点,围绕教研平台、培训平台、管理平台及资源中心的建设探索新时期教研与培训工作的特点及规律。

(一)建设专业平台,为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提供平台支持。

1.建设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培训平台,探索“互联网+”教师培训的运行模式

在研修网上线之前,吉林省没有专业的教师培训平台,仅有一些供宣传用的门户网站,网站一般设一个或几个管理员来信息,以宣传或者通知公告为主,网站用户类型单一,交互性较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博客或者论坛,主要用于主题,供老师们交流。由于这些博客或论坛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协调功能,难以开展有组织的大规模教师培训活动,教师的研修往往是自发的、零散的、偶发的。对于一项完整的、有组织的教师培训,应该包括培训前的调研、培训过程的组织与管理、培训结束后的评价与考核,这就需要对教师培训的业务组织流程进行认真梳理,建设多角色协同的教师培训平台。在培训平台中每一角色的人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培训工作。以一项完整的县区教师培训项目为例,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要制定培训计划,分配培训名额;学校执行培训计划,推荐参训教师。县区辅导员建立班级,提供培训课程、发起研修活动,督促学员学习,批改作业,评估培训效果。而这样的教师培训就需要有专业的培训服务平台加以支撑。

(1)搭建“个人中心-教师工作坊-大学区-研修社区”一体化、全系列的教师网络培训服务平台,为教师研修提供专业的平台支撑。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建成了完善的教师培训服务平台。教师培训服务平台主要由个人中心、教师工作坊、大学区和研修社区构成。

①个人中心。全省每位教师及辅导员均有个人中心,教师可以通过个人中心修改密码、修改个人信息、日志、参与活动、关注同伴、完善信息、上传及下载资源、参与培训……辅导员可以通过个人中心管理工作坊、研修班级、批改作业、制作课程……凡是与教师及辅导员相关的业务,均可以通过个人中心完成。

②教师工作坊。教师工作坊是有组织的教师研修团队,主要以活动为主。工作坊的组织者是坊主,协助坊主工作的是坊管理。无论坊主还是坊管理均可以组织活动。工作坊是省、市(州)、县(区)管理员授权给某些用户创建的权限,由具有权限的老师创建的。工作坊既可以支持短期的教师培训项目,也支持教师长期的研修。通俗地说,工作坊就像一个区域内或者跨区域的教研组,坊成员可以就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研讨。

③大学区。大学区一般由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组成。教师上传的研修成果(日志、资源、图片等)可以在大学区中集中展示。区域管理员可以通过培训平台提供的大学区组建工具,完成大学区的组织工作。大学区建立完成后,成员学校老师们的研修成果可以自动汇聚到一起,集中展示。

④研修社区。研修社区主要展示某一时间节点培训平台中发生的事件。如,谁评论了?谁发日志了?谁传资源了?大家在关注哪些话题?提供了哪些培训课程?研修社区是一个综合展示的空间,既有学前的教师,也有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师……大家在一起交流,共同研讨与教学有关的话题。

(2)研制丰富多样的培训管理工具,确保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科学有序运行。

教师培训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从教师培训的流程来看,涉及到培训项目规划、培训项目招标、专家评标、中标公示、培训报名、培训过程管理、培训绩效评估等多个环节;从教师培训涉及的人员来看,不仅需要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配合,还涉及到对承担项目的各培训机构进行管理等工作。为了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科学.高效进行,在培训平台的建设中,对传统的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认真分析与梳理,确定每一个环节的标准化操作程序,针对教师培训的业务流程,研制了多样化的教师培训管理工具,供各级教师培训院校使用。

①项目规划与招标、评标工具。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可以利用该工具规划年度培训项目,投标机构的标书、专家评审以及中标公告均可以通过平成,为培训项目规划、招标及评标工作提供工具支撑。

②培训报名工具。培训报名工作具有培训项目多、数据汇总量大、任务繁重、时间紧等特点,涉及到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和培训机构,是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针对教师培训报名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师培训报名流程进行优化,建立了“省向市(州)下达培训项目及培训名额市(州)向县(区)下达培训项目及名额县(区)向学校下达培训项目及名额学校执行培训项目及名额”业务组织流程以及“学校报名县区审核市州审核省审核平台分发给培训机构”的培训名单上报机制,确保报名工作高效、有序、准确。

③培训过程管理工具。培训项目多、执行培训项目的机构多、培训项目执行时间不同是培训过程管理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为确保承担培训项目的各培训机构能够根据相关要求规范化实施培训,研发了培训过程管理工具。针对培训学习的方式,培训项目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短期集中培训;一类是远程网络培训。不同类型的培训项目,管理流程也存在遇到的差异。对于短期集中培训,设计开发了“向培训机构分发学员名单(如需更换学员,学校可提出申请,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机构上报各种材料及学员成绩省项目办审核培训项目执行机构打印证书”的工作流程;对于远程网络培训,设计开发了“学员统一由研修网跳转至培训平台培训执行机构定期上报成绩培训执行机构上报各种材料及学员成绩学员所在学校对学员学习绩效评估省项目办审核学员自主打印证书”的管理流程。通过培训过程管理工具可以实现对项目培训过程实时监管,确保培训质量。

④培训班级管理工具。一般来说,教师进修院校为了执行培训计划,会设计不同的培训项目。为了便于管理,培训项目的执行往往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实施。辅导员可以利用分班工具对参培教师进行分班操作。为了便于项目管理,每一个培训项目均设定了培训通知、培训简报、培训简报等栏目,供项目执行部门上报过程性材料使用。培训班级中的辅导员可以利用研修活动组织工具设计丰富的研修活动,利用课程制作工具方便的制作各类网络培训课程,利用作业批改工具对培训学员上传的作业进行批改,利用培训绩效评估工具,对每一位参训学员进行评估。

⑤网络培训课程制作工具。网络培训课程是教师培训学习的重要材料,由于网络培训课程的制作往往需要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而成为广大教师制作网络课程的瓶颈问题。为了降低制作网络课程的难度,研发了网络课程制作工具,任何教师或教研员均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向导制作出专业的网络课程。

⑥培训档案管理工具。在传统的教师培训中,对培训档案的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出现“培训专业户”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研发了培训档案管理工具供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使用。培训项目结束后,自动转入培训项目档案进行管理,便于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对参培教师的信息进行查询、汇总及统计。

⑦调查问卷工具。调查问卷是了解参培教师培训需求的重要方法,涉及到问卷的制作与问卷的统计。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均可以利用该工具进行训前需求调研、训后满意度调查,确保培训质量。

(3)建立了“省-市-县-校”四级管理体系,各级管理员协同配合,确保教师培训的各项工作上传下达、高效运转。

培训平台采用四级管理员体系,每一级管理员具有不同的权限。校级管理员负责录入、管理本单位教师研修帐号及密码、完成参培人员报名、督促教师参加学习;县(区)管理员负责管理辖区内学校的单位帐号、向学校下达培训项目及参培人员数、审核学校上报的参培教师名单、督促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市(州)管理员负责辖区内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单位帐号、向县(区)下达培训项目及参培人员数、审核县(区)上报参培教师名单、督促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省级管理员负责录入年度规划的培训项目、向各市(州)下达培训项目及参培教师数、管理市(州)教师进修院校单位帐号、审核各市州上报的参培教师名单、向各培训项目执行机构分发参培教师名单、监管培训项目的运行情况。

2.建设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教研平台,探索“互联网+”教研工作的运行模式

2014年,吉林省教育厅及吉林省财政厅启动实施了吉林省基础教育教研信息化平台试点项目。在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培训平台中已有的“个人中心-教师工作坊-大学区-研修社区”框架以及全省24万教师及3000多名教研员的用户资源,依据教研工作的职能,建设“省-市-县-校”四级教研平台。

(1)对“省-市-县-校”四级教研平台功能进行科学定位,与培训平台深度融合,确保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研培一体化”。

教研平台的建设机制是将学校作为信息的采集与接收;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信息的加工与处理以及区域研修活动协调与组织;市(州)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室)及省教育学院(教研室)负责跨区域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打通由学校到省的研修活动组织通道。在教研平台的设计中,充分发挥我省完善的省、市、县三级进修院校作用,依托培训平台中已有的教师用户体系,构建一个全省性的、相对封闭的大社区,使全省教研员、教师研修使用。这样的设计,既实现了研培深度融合,又把原来的信息孤岛连接成网,促进优质资源的流通,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质资源的效益,促进全省教育的均衡发展。

(2)研制丰富多样的教研工具,为教研工作走向标准化、规范化提供技术支持。

教研工作承担着“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教研员,促进教研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加快教研工作转型。我们依据教研员的工作职能,研制了多样化的教研工具,供各级教师培训院校的教研员使用。

①教研活动组织工具。教研工作的核心是教研活动的组织。利用活动组织工具,教研员可以便捷地组织讨论式或辩论式的教研活动,或者文本类、视频类(录播、直播)教研活动。

②教研档案管理工具。为全省每位教师及教研员建立教研档案是一件非常庞大的工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项工作得以实现。教研平台从培训平台中调取已有的用户数据,为全省教师及教研员建立了完善的教研发展档案,内容涵盖了教师的基础信息,例如姓名、年龄、教龄等,以及教师的职业信息,如工作经历,论文、课题等。教研员通过统计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细致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教研平台提供记录教师在教研平台及培训平台中的各种行为的工具,为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提供数据支持。

③评选活动组织工具。“以评代研,以评促研”是各级教研部门常用的工作方式。传统的评选活动组织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涉及到的环节众多,如发放通知,提交作品、评审作品、公示结果等等。为了减轻教研员的工作量,我们对各种评选活动的过程进行了梳理,结合互联网的特点,研发了评选活动组织工具,确定了作品评选的业务组织流程:“通知发放教师通过个人中心自主上传作品_÷县区教研员审核同行投票专家评审结果评审”。评选工具支持省、市(州)、县(区)不同层级的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使用。评选工具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教研员的工作量,而且保证了评选参与者多元、评选环节透明,客观上保证了评选活动的公平。

④教师信息统计工具。教师信息统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传统的教研工作中,教研员常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发放问卷、回收问卷进行统计,由于受到样本数据量、发放问卷地域的限制,统计得出的结果与实际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制了教师信息统计工具,利用培训平台中已有的教师信息,对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并提供分析结果,为各级教研员全面评估教师队伍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支持。

⑤课堂观察研究工具。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以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由经验教研走向实证教研的重要方法。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专业的课堂观察研究工具,课堂观察多处于质性描述阶段,缺乏必要的统计数据支撑。通过大量的研究,我们构建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模型,研制了课堂观察研究工具,支持对视频片段进行精细化、多维度分析,并形成统计分析数据,为教研员开展精细化课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⑥教研工作记录工具。教研员的工作充满个性化特点,教研员一旦岗位发生变化,会导致原有的教研工作中断。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研制了教研工作记录工具,全面记录教研员对教师评价的各种数据,以数据积累的方式保证教研工作的连续性。

⑦教研课题管理工具。教研课题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课题规划、课题申报、课题评审、课题结题等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提交大量的材料。针对课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研制了教研课题管理工具,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流程,确定了“课题规划教师通过个人中心提交申报材料专家评审课题立项过程材料提交结题材料提交专家评审发放证书”的业务流程。

(二)依托培训平台与教研平台,构建培训与教研新模式,促进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

1.教师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探索。

(1)培训管理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

①优化管理程序,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确保教师培训质量。2014年,我院承担了“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管理工作,在培训管理中,我们依托“研修网”建设了“提升工程监管平台”,采用“把住入口、统一标准、定期上报、多元评价、控制出口”的工作思路对承担该项目的各远程机构进行监管。以10天为一个周期,对各培训机构的培训绩效进行评估,对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培训测评与校本测评有机结合,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培训目标。正是由于严格的过程管理,该项目在2014年教育部匿名评估中,取得了全国第一名的好成绩。2015年,我们依托“研修网”建设了“国培省培监管平台”,将这种精细化培训管理模式推广到省培及国培项目,将教师培训过程管理划分为“项目规划、项目招标、项目评标、项目公示、项目报名、项目实施、绩效评估”7个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业务流程进行标准化改造,采用“厘清职责、分类管理、材料收集、程序约束”的工作思路对承担省培及国培的各培训机构进行管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省项目办通过监管平台对各阶段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估,项目报名采用“分级下达项目及培训指标,基层学校执行项目并上报参培教师名单;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审核培训名单、培训名单分发给培训机构”的工作流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打通基层学校与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通道,采用“基层学校申请、教师进修院校监管、培训机构审核”工作流程进行更换学员操作。为了控制培训节奏,确保各承担项目实施的培训机构能够按照要求实施培训,采用程序控制,即培训机构须达到项目办要求,才能开通打印学员证书的功能。这些精细化的管理措施,确保了2015年国培及省培各培训项目科学、高效、有序进行。

②科学设计评价模型,激发教师参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领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及基层学校的网络研修工作。科学的评价设计,能够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培训的效果。教师培训平台在建设过程中,设计了多种评价模型,激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网络研修当中。积分制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教师分享自己的资源,参与平台提供的课程学习,参与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组织的研修活动;粉丝数量的设计,能有效提高教师研修的质量,及时了解自己受到关注的程度;培训学分制的评价设计,能有效考核教师在参与项目培训中的表现,督促教师参与到项目培训中。“研修脚印”的设计,能够促进教师每天进入研修平台,进行自主研修。为了引领全省的网络研修工作,我们通过教师培训平台对各级教师进修院校辖区内的学校网络研修效果进行动态评估,督促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用好研修网,做好常态化校本研修工作。自“研修网”上线以来,每周均有几万教师同时在线,交流、研讨、分享自己的研修成果,每天都有2000多份资源上传到资源中心当中。

(2)培训方式由集中式培训向混合式培训转变;由“单打独斗式培训”向“协同式培训”转变。

①2014年以来,学院所承担的培训项目充分利用“研修网”培训班级及教师工作坊功能,采用“训前网络预热-训中指导-训后网络跟踪”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将培训向前拓展,向后延伸,确保培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在教师集中培训中采用“线下集中培训-线上互动研讨-线下总结提升”的混合式培训方式,避免了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资源短缺的问题。当前,这种混合式培训模式在全省各级进修院校教师培训中广泛使用。

②以往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的培训都是“单打独斗式”的培训,具体表现为教研部门与培训部门缺乏协同与合作、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之间缺乏协同与合作。“研修网”培训平台建成后,彻底扭转了这种局面,使教研部门与培训部门之间、各级进修院校之间“协同式培训”得以实现。“协同式培训”有三层含义,一是培训业务协同,下级通过培训平台配合上级做好培训的服务工作,如学员选派、绩效评估等工作。也可以根据相关文件有针对性的设置培训项目,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二是培训项目协同,教师培训院校之间可以通过平台相互借鉴,分享经验;三是教研部门与培训部门之间的协同,教研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教师培训解决问题,真正做到研培一体化。当前,已经有多个区县通过研修网培训平台开展全员培训。

(3)建立体制机制,激发各级教师进修院校积极性,促进网络研修由偶发低效向常态高效转变。

当前,全省网络研修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网络环境支持下的校本研修氛围正在形成。教师自主研修、工作坊内研修、大学区研修、培训项目研修等正在进行,每周活跃在教研平台中的教师数量达到60000多人,高峰时达到100000多人。永吉县、辉南县、通化县等多个县区通过培训平台开展全员培训。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均已在培训平台中建立的工作坊开展不同类别的研修活动。长春南关区、长春汽车区、永吉县、桦甸市、公主岭市、梅河口市、抚松县、长岭县、白城洮北区、延边延吉市、长春宽城区、长春朝阳区、吉林磐石市、通化东昌区、白城通榆县、辽源东丰县、白山江源区、长白山管委会等在培训平台中建立了“大学区”实验区虚拟社区,开展常态化的网络研修活动。

2.教学研究工作转型发展的探索

长期以来,教研活动的组织更多是线下集中式的,惠及的群体往往有限。教研平台的建立,这一现象会有所改善,有组织的、大规模、普惠性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成为可能。当前,全省各地教师进修院校在依托教研平台开展混合式教研的研究与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通化县教师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均建立了教师工作坊,全县的学科教师加坊。针对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再如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语文学科以片区为基本单位建立学科工作坊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实现人人有坊,人人参与,增强了教研服务的普惠性。为了扩大教研活动的影响力,教研平台提供了视频直播服务功能,为全省各地教研部门开展大规模教研活动提供技术支持。“活动前预热一教研活动直播一活动后总结”的混合式教研模式正在形成。依托教研平台建设的教研档案管理系统,囊括了全省从学前到高中全部教师业务发展信息,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除此之外,教研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教研工具,如针对学科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的管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与分析模型、教研问答、课题管理等等,这些教研工具的应用,势必会加快教研工作向精细化转变的步伐,使教研工作走向专业化。

(三)依托资源中心,构建资源建设新机制,资源来源由“单一”向“多元”转型。

为了有效支持教师培训以及教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省教师教育教学,我们建设了“吉林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采用多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思路,加快资源建设的步伐。经过近2年的建设,资源中心中已经有超过50万的研修资源,几乎涵盖了从学前到高中所有学科。

1.调动省内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及学校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加快本地资源建设的步伐。在本地资源的建设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采用积分制,鼓励广大教师上传优质资源;二是实行区域资源中心建设,为全省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及学校开通本地资源中心,展示本地资源建设成果;三是加强构建资源建设评估模型,对各地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考核。

2.利用国培及省培经费,引进优质资源,提高本地生成性资源的品质。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培训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我省采用了招标的方式引入全国优秀的培训机构,如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中央电化教育馆、奥鹏远程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等,这些机构具有丰富的远程教育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教师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资源的制作水平,进而提高本地生成性资源的品质。

3.与各培训平台对接,回收教师培训过程中生成性资源,保证资源不流失。“研修网”建设之前,教师在参加各种培训中的生成性资源因培训平台关闭而无法使用和流通。为了避免出现生成性资源流失,研修网与各培训平台对接,将教师的生成性资源回收到资源中心中,供全省教师免费使用。

4.通过开展各种比赛征集优质的资源。2014年、2015年省教育厅分别组织了两次全省微课大赛,极大地激发了老师们应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征集了20000多件作品供全省教师免费使用。

5.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制作的课程资源。舒兰市、通化县、辉南县等县(市)为开展全员培训,制作了大量的课程资源供参训教师学习。

6.与国内成熟的网络内容提供机构展开合作,采用用户对接的方式,供全省教师免费使用。引入超星数字图书馆(内含30000多册图书),为广大教师提供大量的图书资源,供全省教师免费阅读;引入学科网备课资源(内含超过380万套、11000GB的高质量教学资料),供广大教师备课研修使用。与中国教研网深度合作,采用帐号互认,教师无须二次登录,为老师们提供丰富的研修资源。

四、对教研与培训转型发展的思考

(一)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广大基层教师学习方式、培训方式的变革,也涉及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师进修院校观念的变革。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沉淀,传统的教研与培训方式已根深蒂固。对于教师而言,多习惯于面对面的集中式研讨与培训;对于教研员或者教师培训者而言,多擅长于集中式教研与培训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对于教师进修院校而言,多侧重于对集中式教研与培训的次数及质量对教研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估;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估多侧重于纸面材料的总结。这些工作方式与已有的观念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解决问题的工作思路,更多受到经验与观念的制约。因此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首先要做到思想观念的转型。

1.要从教师进修院校生存的高度认识到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性。互联网时代,行政化的地域之间的界限将会被打破,各种网络培训机构不断侵蚀传统的教师培训业务,随着培训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培训师资的市场化,将会出现类似“培训淘宝”的系统提供教师培训的直供业务,“培训淘宝”一旦出现,仅提供师资和培训组织服务的培训机构可能会丧失生存空间。这就要求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以及教师进修院校之间加强业务协同,加快教研与培训转型的步伐,不断提高教研与培训的服务质量。

2.教研员要从职业存在合理性的高度认识到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教研工作定位于“研究、指导、管理、服务”。作为区域内的课程教学领导者,教研员具有“专业话语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教研员的“专业话语权”受到严重的挑战,教师自主成立的“跨地域教研组”、“跨地域工作坊”不断涌现。有所作为的教研员、专家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教研活动,会导致地域内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更加举步维艰。因此,只有积极面对变化,应对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加快教研工作的转型发展,才能适应时展的潮流。

3.教师进修院校要从教研与培训专业化的高度认识到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在很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内,教师进修院校之间工作独立,缺乏合作与协同。教师进修院校设立的部门之间分工明确、责任分明。互联网的本质是“数据的流动”,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都是互联网中的节点,这些节点只有相互联通,“数据的流动”才能得以实现。“数据的流动”实际是工作的协同,这就要求教师进修院校对外加强与院校之间的合作,对内要对原有的分工加以调整,对各种制度加以修改和完善,破除影响数据流动的壁垒,使之更加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加快教研与培训转型的步伐。

4.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促进全省教育发展的高度认识到转型的迫切性。各级进修院校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忠实地执行着教育行政部门赋予的工作职责,在教师培训、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转变传统的工作思路,支持和帮助各级教师进修院校完成转型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区域内的广大教师。

(二)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不仅涉及到工作方式的变革,也涉及到教研与培训部门相关职能要素的统整与重建。在传统培训中,培训者是主角,学员被动学习。随着网络信息的日益丰富,新生代教师基本习惯于通过网络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非新生代员工主动学习的欲望也越来越强。当前,很多教师已进入主动学习阶段,即使是由教师进修院校组织的现场培训,也越来越强调学员在课程前中后的积极参与实践。随着学习方式的转变,培训管理者的工作内容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再只是传统的培训组织工作,而要通过运营高效的学习社区,不断推动教师学习互动、总结分享。学习社区的运营需要良好的课程、有深度的活动设计、及时的反馈及评价,而这些工作就需要各相关业务部门的协同与配合。因此,教研人员不仅要有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学科课程领导力、研修活动的组织能力、培训课程的开发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便做好网络课程的开发、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课程与教研活动的评价等工作。

(三)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离不开教研平台与培训平台的建设,这不仅需要对相关的软件进行更新与完善,还需要相应的硬件加以支撑。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为教研与培训工作转型发展提供保障。

篇(4)

今天,是个美好的日子,

今天,是个难忘的日子,

几多感慨,几多收获;

太多难忘,太多不舍,

在最后相聚的时刻,让我们尽情欢歌,

飞扬的歌声,吟唱/难忘的时光,凝聚/心头不变的情感。

熟悉的旋律,演绎/时代的激越,回荡/情怀不改的真切。

今天,让我们把丰硕的学习成果/作以总结汇报,

今天,要用我们的激情与梦想/谱写离别的乐章,

为我们这三个月的学习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下面我们郑重宣布:

“国培计划2013/置换脱产研修/xx师范学院/小学语文班学习成果汇报会/暨结业典礼”,

现在开始!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参加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他们分别是:

非常高兴,各位领导能在百忙之中参加我们这次典礼,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一、xx做学习汇报

经过近三个月的培训实习,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水平,我们将带着丰硕的学习成果离开周师,回归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晚由我们的主汇报人xx老师,汇报我们的学习成果,交流心得体会,请各位领导老师检阅。

二、xx老示师范说课

通过三个月的学习,全面地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技能,夯实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强化了我们的专业素养。下面有请博学善思、钟情教育的xx老师,以说课的形式展示他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聆听他的精彩演讲!

三、 xx笛子独奏

笛子是我国典型的民族乐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笛声悠扬悦耳,优美动听。下面请欣赏xx的笛子独奏:《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四、 xx女声独唱《潇洒走一回》

“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任由窗外元卷云舒。”淡看风云,平和自适,人生坎坎坷坷而短暂,何不潇潇洒洒走一回?请听xx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曲《潇洒走一回》。

五、 xx老师的魔术表演

今天我们班的书法家、诗人、才子——xx老师给大家来个神奇的魔术表演——《梦想成真》,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六、 xx老师男声独唱《为了谁》

我们都还记得xx老师在粉笔字比赛中挥笔写下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欣赏那俊逸潇洒的小篆令我们赏心悦目,今天让我们聆听一下他那优美的歌声吧,有请xx老师来个男生独唱——《为了谁》。

七、 xx老师女声独唱《等爱的玫瑰》

在儿的世界里,玫瑰,在柔柔的妩媚中,有着矜持的顽强和清雅脱俗,它不为流俗而动,依然保持了固有的原始的简单,一心的坚持,一生的自持,成就了伟大而无私的爱。请听xx老师为大家献上一曲《等爱的玫瑰》。

八、 xx、xx男女生对唱《心雨》

大家有目共睹,无论是听课学习,还是旅游考察,都是我们的摄影师黄哥最辛苦,今天,我们是不是应该把他请到台上来,好好为他录制一个专场。下面有请xx老师上场,他将为我们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心雨》,有xx老师一起对唱。此处有掌声!

九、 xx老师歌曲戏曲连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的这首词《一剪梅》曾打动过无数人的心,一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又曾勾起了多少人的相思之情。而黄梅戏曲,传达着多少人间悲欢,演绎着多少动人传说。下面,我们班的美女xx老师为大家来个《月满西楼》与《黄梅戏》歌曲戏曲连唱。

十、xx老师男声独唱《痴情绝对》

大家都知道“情歌圣手”李圣杰有一个最强有力的代表作《痴心绝对》,每年的情人节都会引起大街小巷的传唱,今天,就让大家聆听我们国培小语班的“情歌圣手”xx老师的声音魅力吧!

十一、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xx老师xx老师等】

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手牵手肩并肩,手舞足蹈喜迎新年的曙光;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迈开你的脚步,释放你的激情,展示你的魅力吧!有请秦绣花老师xx老师带着我们国培班的美女老师们一起表演“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让我们动起来,跳起来,一起嗨起来吧!let’s go!

十三、xx男声独唱《365个祝福》

分别在即,把一串串祝福送给您,像翻开一张张日历;每日每夜如泉水在流淌,祝福您永远快乐无比。请听xx老师为您送上的《365个祝福》

十四、xx、xx、xx男声合唱《朋友》

生命虽只是沧海一栗,但我们却因为他们不枉此生,伤心时一句浅浅的问候,高兴时一记温暖的拳头,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都会在你身边默默地支持你,祝福你,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称呼:朋友。下面请欣赏xx老师和xx老师为我们带来的歌曲《朋友》。请珍惜您最好的朋友,如果此时你的朋友就在你身边,或者你想起了远方的朋友,就一起来唱这首歌吧!

十五、xx男声独唱《祝你一路顺风》

分别在即,谨以此歌送给我们在座的兄弟姐妹,祝你在回家的路上,一路顺风。

十六、播放专题片《相逢是首歌》

“你曾对我说,同行是你和我,心儿是年轻的太阳,真诚也活泼……”下面,请欣赏xx老师精心为我们制作的专题片——《相逢是首歌》。

十七、国培小语班向文学院领导赠送礼物

现在,请我们的班长谈龙海老师和xx老师,代表我们国培小语班向文学院赠送礼物,做为我们与周师情结的永久的纪念。有请李书记和高院长两位领导代表文学院接纳这份礼物,礼轻情意重,这是我们表达对周师文学院的感激与留恋的一份心意。

大家看,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我们班的大书法家、xx省书法协会的会员xx老师挥毫写下的“心师造化”,正所谓“学穷性表,心师造化”,让我们对事物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彻的认识,让我们用心去领会自然的法则吧。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这三个月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关照,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你们!”

【学习成果汇报会结束语】

聚时我心悠悠,别时悠悠我心。十月的秋色,往日的情怀,把我们凝聚,可时空总会让我们分离,多少语重心长的嘱咐,多少开心快乐的回忆,随着歌声,伴着舞步,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将永远记住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我们的学习成果汇报演出已全部结束,接下来是2013国培小语班的结业典礼,首先,有请各位领导到主席台入座。

一、学员代表xx老师发言。

二、xx院长讲话。

三、李书记宣布说课大赛获奖名单,并颁奖合影留念。

四、周院长宣布优秀学员名单,并颁奖合影留念。

篇(5)

近年来,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颁布实施了系列有关加强和改进教师培训的文件政策,其中都关涉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这些文件政策的指导下,各地积极探索并形成了一些富有成效且各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新模式。认识和掌握这些新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指导意义。从理论上看,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结构体系;就实践而言,则有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科学性、对性和有效性。概括起来,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形式及类型上。

一、基于网络信息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基于网络信息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指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师培训中,并通过构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信息网络平台引发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整体性变革。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师培训中具有极大的运用价值与前景。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师培训中,一方面促进了教师培训模式的综合性改革,另一方面也有效解决了培训经费和优质培训资源紧缺的矛盾,并有助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也正是基于对网络教师培训模式重要性的认识,《教育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中提出了“深入推进培训互联网+和有效利用互联网与移动学习等手段”的新要求。从总体上看,开展基于网络信息的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可以极大地扩大教师的培训面,经济有效地培训教师;二是可以使更多的教师享受优质培训资源和先进培训方式,提高了培训的层次和质量;三是可以有效弥补传统面授培训受时空限制所带来的局限性;四是可以有效缩小过去不同地区教师培训中客观存在的“水平差”,特别适合于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教师的培训。当然,有效地开展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也需要一定的条件,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培训平台的建设,优质和适恰培训资源的筛选与聚合,以及培训过程与效果的及时监控反馈。

二、基于分类指导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针对过去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普遍存在的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高和教师认可度较低等问题,分类指导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应运而生。所谓分类指导的教师培训模式,强调的是培训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并充分考虑教师对培训的个性化需求,通过采用差异化的培训内容与方式方法等,来彰显分类指导特征的一种新型师培模式。我们认为,分类指导既是当前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与趋势,又是提高培训实际效果的一个重要措施与必然要求。构建基于分类指导的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有以下实施要点:1. 研究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差异及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是实施分类指导教师培训的基础;2. 采用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法途径,是实施分类指导教师培训的关键;3. 以培训的针对性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是实施分类指导教师培训的目的与归宿。现在,学术界和广大中小学校高度重视分类指导的教师培训模式,并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如有对分类指导的教师培训模式开展了专门的研究,提出“教师的培训要因教师个体需要的不同而异,教师的培训要因教师教龄和职称的不同而异,教师的培训要因教师所教学科和课程的不同而异,教师的培训要因教师所在学校的不同而异和教师的培训要因当前教育中心工作的不同而异”等有价值的观点,并对这种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有益的建构。

三、基于研修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基于研修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主张把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方式,并把研究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各个方面与全过程。研修式教师培训模式的主要依据是,教育教学研究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时代要求。针对过去我国中小学教师主要局限于“知识传授者”的核心职业角色,传授型成为教师群体的一个显著职业行为特征及其所带来的弊端,基于研修的教师培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教师培训中的研究成分与色彩,试图通过研究与培训的有机结合,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着力打造科研型的教师队伍,并以此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科研兴校”和“教师即研究者”等教育发展新路径及教育新理念的牵引下,当前基于研修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我国得以蓬勃开展。当然,在这里所指的基于研修的教师培训模式还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中还有一些具体的范式与类型,如课题研究培训模式、课例研修培训模式、问题研修培训模式、教培研一体化培训模式和科研型教师培训模式等。

四、基于共同体构建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针对传统教师培训中存在的培训主体单一,培训内容和方法脱离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当前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实施基于共同体构建的教师培训模式。这种教师培训模式的要义主要通过加强高等学校、地方教育科研院所和中小学之间的联系,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里的培训共同体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构建高等学校与中小学相结合的培训共同体;二是构建地方教育科研院所与中小学相结合的培训共同体;三是构建高等学校、地方教育科研院所和中小学相结合的培训共同体;四是构建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培训共同体。通过这种培训共同体的构建,主要是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一是通过培训共同体的构建,使高等学校和地方教育科研院所真正了解中小学的实际及其对培训的需求,从而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通过培训共同体的构建,聚合优质培训资源和形成多元培训主体,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三是通过培训共同体的构建,在高等学校、地方教育科研院所和中小学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并达到共同提高和共赢的目的。

五、基于校本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近年来,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也引起了学术界和中小学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并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师培训模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的重要理念和出发点就是培训工作要“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由于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主要是针对本校在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出现的个性化问题,以及本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而进行的,培训的内容都是本校教师身边的问题,他们对这些问题都有直观的感受与体会,并有很强的解决意愿。通过开展校本教师培训模式,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使他们产生较强的获得感。正是因为校本教师培训模式具有上述优势与特点,使它成为受到教普遍欢迎的一种新型培训模式。但在校本教师培训模式中,也存在着加强理论指导和提升培训层次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校本教师培训则很容易陷于一种低层次的循环往复培训中,难以充分发挥培训的指导和提升功能。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注意并在实践中切实加以解决。

六、基于反思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基于反思的教师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反思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及手段,并把基于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反思贯穿于培训工作的各个方面与过程之中。基于反思的教师培训模式,是建立在教育教学反思且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的。当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尽管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但国内外学术界都有这样一个共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他们往往把教师的教学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并认为每个阶段开展的教学反思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与功能。纵观当前国内外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构建,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突出了反思在培训中的地位,并把基于反思的教师培训模式作为教师培训模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形式。

七、基于现场观摩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教师培训主要是一种通识性的培训,偏重于转变教师一般性的教育理念和提升其教育理论知识与学科专业素养的话,那么,基于现场观摩的教师培训模式,则主要指向于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及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培训模式更多体现了实践的价值取向。现场观摩的教师培训模式立足于教学现场,通过培训教师对优秀教师实际教学过程的观察学习,使他们在培训过程中有一个可资学习与借鉴的对象。同时,基于现场观摩的教师培训模式,还具有直观性、互动性、经验性、真实性和比较性等特点,便于培训教师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技能技巧及经验并感悟优秀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与个性。另外,这种培训模式还有利于发现自身教学上存在的差距,并明确改进的方向与目标。在对教师的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中,我们发现选择现场观摩培训模式的教师比例较高,该种方式事实上是最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模式之一。当然,基于现场观摩的教师培训模式,也有一些制约因素,如培训经费短缺、教师时间紧张,以及如何做好观摩中的指导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升等。

八、基于基地建设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篇(6)

一、贯彻落实期初工作计划,使常规管理规范化。

为表彰先进,督促后进,按期完成教学任务,继续发扬优良的教风,保证学校常规工作正常运转,健康发展,我处先后进行了如下事务:

(1)抓实课堂教学。为打造精品课堂,寻找相关科目质量下滑的原因,教导处坚持每周的推门听课常规工作,先后听取了刘艳海、朱宁乐等十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做到与各位老师一起学习、探究最佳的教学模式,争取采取开拓性合作性较强的学习方式,打破教师单边统治课堂局面,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以查督勤,以考促教。为促进教师工作态度的端正,了解教学的过程和进展,我们先后进行了四次备课作业检查。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听课记录、教研活动等工作实行阶段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相关人员教学情况的优缺点及时通报,表扬成效显著的教师,督促拖沓的教师及时整改,保证了本期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在检查中,发现我们绝大部分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备课认真,作业适量,进度正常,辅导学生不计报酬,提优补差废寝忘食,试卷批改孜孜不倦等等现象令人欣慰,这种良好的教风基本上与教育教学成绩成正比。同时我们举行了四次抽测和竞赛:初一新生和新转入学生的入学测试,为分班提供依据;非毕业班数学英语抽测,为督促非毕业班师生搞好教与学,明确缺差提供平台;数学物理竞赛,用竞赛来激发优生的学习激情。定期分年级进行教育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各阶段工作的经验与失误,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与方法,为培优转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夯实了基础,效果比较明显。

(3)重视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严格要求各艺体课、常识课正常正规进行教学,不能上成自习课、坐班课,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组织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检测,训练学生体能,增强阳光体育活动频率,开展全校小型运动会和文化节等活动,大大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艺术科技创新活动,开掘了学生的思维。开好初一新生教育会,就新生入学的学习习惯进行了培训,为学校养成教育的深入研究添加佐料。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师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特色氛围,促进了学风的纯正。

二、发挥教研组作用,抓好教学科研工作。

教导处要求每个教研组能拟好教研工作计划,完成教研任务,组织上好教学各种公开课,开好教研会,开展课题研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做好教研记录和写好教研工作总结,总的来说,本期教研风气相对比较活泼。

1、加强理论学习。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习是成功的保证。为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让所有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我们十分重视和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倡写学后反思,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的心中,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实践。①师德建设与学习。教书育人,师德为本,缺乏良好师德的教师队伍,无从谈好的教学质量。我们坚持贯彻党的师德规章、标准,把师德教育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与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起来,加强学习《职业道德教育读本》,使每位教师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以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道德观做学生和家长及社会满意的好教师。②教师业务理论学习。我们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师业务技能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抓。本期重点学习《有效学业评价》,要求认真研修,确保时间,做好学习笔记,要求学习笔记每人不少于20篇,做好撰写论文准备。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等媒体进行自学,撰写教育博客进行交流。本期虞艳田、张小林、刘以权、刘少文、孙泽良、朱宁乐等老师参加了国家远程培训,积极学习先进理念、努力进行实践,已经圆满结业。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们教师的观念得到更新,知识得到长进,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做到了学以致用。

2、加强教研活动,展现教学风采。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积极开展听课评课研讨活动,让一部分优秀的青年教师充分利用这一平台,积极展示我校课堂教学风采。先后有孙泽良、王锦菊、唐秀珍、吴向华、严雨薇等老师主持了公开课教研活动,为进一步熟悉教育教学业务,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期刘少文老师参加了县化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孙泽良老师主持数学课题组教学研讨会,语文组正积极部署新的课题研究,引导全校教师向教育科研专项发展逐步迈进。通过这些活动,让我们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成长很快,为培养学校教科研骨干做好了铺垫。

3、勤于实践,善于总结。

教导处鼓励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的评比活动。本期我校教师部分作品已经见诸书报刊,数学组的课题研究已经向深入开展。吴校长的论文在宿松与双流县的校园文化论坛中获得一等奖,赢得好评。少数国培教师的研修报告和学习论贴被评为精华。这些成果最终都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师在科研—实践—总结—应用的良性循环中提高了素养和能力,大大浓郁了学校的教研之风。

三、攥紧拳头,抓实毕业班教学工作。

毕业班的质量直接决定学校的发展,能保持学校的良好声誉,本期主要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务:

1、召开毕业班学生会。先后主持了毕业班差生和优生座谈会、培训会,就作业检查情况,月考考试结果,学习和复习的科学方法,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等方面向学生进行通报和传授,既严格要求,又勉励自信,为每一个毕业生做好迎接明年中考的准备夯实了基础。

2、召开毕业班教师会。先后进行了二次,就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复习方法、培优补差、中考考纲内容、中考目标等进行了研讨、分析、交流、要求,为毕业班教学指明了方向。

3、精心组织每一次月考考试。本期为提高质量,摸清情况,进行了四次考试训练,对编排考场座位、监考巡考、阅卷统分、情况分析严格到位。针对每次考试情况,分人分班分学科进行分析,找落后教师谈心,提要求,加大推门听课次数,让先进教师传经送宝。对优秀生极尽鼓励,对差生更是狠做思想工作,鼓励信心。为了迎接体育加试工作,我们组织班主任、体育老师利用早晚课余不遗余力对学生进行训练、测试,为保证中考加试以全优过关做好充分准备。

4、抓好中职春招工作。为了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我们根据上级要求,积极配合相关中职学校进行宣传,做好毕业生分流工作,分配任务,设立奖励措施,为顺利完成春招工作任务保驾护航。

5、兑现相关奖惩制度。结合新时期工作特点,我们严格执行上级要求,不增加学生身心负担,我们要求全体初三教师向课堂要效益,向课后要转差,向中考要目标。我们兑现了2011年中考考绩奖励,将在2011年中考的各项指标基础上要求各科力争全县第一,打破2011年全县第二的局面。

四、值得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我们虽然做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但也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改进。

(1)要加强学术建设,转变观念。

有些教师喜欢吃老本,不学习、不教研、不反思,有得过且过、能混则混的思想,作业备课不检查不准备,拖拉疲沓;要求完成教育博客,缺乏激情,本期只有少数人撰写了暑期学习笔记并上网;教研活动是能拖即拖,不能使用最新教学理念和技能;数学组课题研究严重滞后,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何时结题让人纠结。这些现象的发生反映了我们的工作还没做好,与教师的思想沟通没有到位,没有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以后在这些方面要加强工作,力求做到教态端正,学风纯洁,团结协调,多组织集体学习和培训,打造书香校园、学术论坛,形成激励机制。我们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行动起来,努力学习,转变观念,提高素养,锻造炉火纯青的教育教学技能。。

(2)要保持一颗不断创新的进取心。

篇(7)

一、冷静分析所引发的教育思考

2008年,学校新班子上任以后,首要的任务是开展调研。通过对教师进修学校内部与外部的走访、座谈和查阅档案资料,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经过认真梳理我们认为,给我们工作带来困惑、制约学校发展的大问题不外乎是以下三个问题。

问题一:教师进修学校的内部问题。长期以来,教师进修学校的教研、科研和培训部门几乎都是相对独立的,总体上说是各行其是。长此以往,产生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教研跟着感觉走,科研高高在上头,培训就像大帮哄,实效不强缺真功”。基层学校不欢迎、学校老师不满意。随着这些问题的产生,教师进修学校的作用就会逐渐减弱,以至于有些时候出现了教师进修学校可有可无的局面。

问题二:城乡教育的反差问题。林甸是一个半农半牧的县份,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只争朝夕、奋发图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也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可是由于经济还比较脆弱,发展不可能齐头并进,城乡差距逐渐凸显。城乡教育的差别、城乡教师的差别随之显现,如何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问题三:全县教育的整体问题。长期以来,林甸县一直是国贫县,林甸县的“普六”工作、“普九”工作都是全省最后一个通过验收的县份。这无疑是教育基础薄弱,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相对较低的原因所致。如何使林甸教育摆脱这个困境,走出低谷,缩小与周边县份的差别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大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如何采取对策,是我们必须认真冷静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科学应对所产生的积极变化

针对问题一,我们认真研究了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教科研工作来看,教研活动因学科间、领域间知识、思维、方法存在的差异较大,上级业务部门很难做出整齐划一的硬性规定,因此教研工作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严重。科研工作往往是上面常提、领导常说、下面很少做;从培训工作来看,上级培训部门要求的硬性任务较多,按照国家规定动作三五年来一遍,由于培训部门人力较少,对学科的针对性照顾不够,导致表面文章多、实际效果差。正基于此,我们通过整合学校内部资源,提出了“研(教研、科研)训(师训、干训)一体化,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系列活动”的主张。我们以基层学校为载体,在县第二小学、县第二中学、黎明小学和红旗中学相继开展了“科学利用每一天”、“关注成长 关注成才”、“用心经营,和谐高效”和“强化管理,争先创优”为活动主题的系列活动。每次活动我们都让培训部门牵头,中教、初教、艺体、信息、电教、科研和学会等多个部门科学分工,密切配合。做到活动之初有周密计划,活动之前有科学指导,活动之中有精彩互动,活动之后有认真总结。上述活动内容丰富、参与广泛、交流踊跃,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诠释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林甸县教育局的领导参加了活动,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些活动是教师专业化培训的成功范例。

研培一体应该有两个内涵:一是研培队伍的一体化,二是研培内容的一体化。上面的活动属于前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研究是教师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教师培训也能更好地促进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因此可以说教研既培训,培训为了更好的教研。我们的培训工作还有许多值得一提的内容,但是每项培训内容,我们都不是因培训而培训,而是融入了深化教学研究的内容,可以说达到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可谓既风风火火、又扎扎实实,既有上级的规定动作,又有我们自身的自选动作。

几年来,全县的教师培训工作每年一个重点,一步一个台阶。相继进行了教师通识培训、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提高培训,东北师大教师教育创新林甸实验区校长高级研修班在东北师大隆重开班,创立了小学语文“慧智名师工作室”和初中语文“阳光名师工作室”,实施了“名师打造”工程,举办了“校长论坛”、“名师论坛”和“教师教育创新论坛”。除此之外,我们还上下总动员,实施了“国培”“计划”;稳扎稳打,完成了校本培训;把握入口,进行了新教师岗前培训;针对形势,开展了特岗教师培训;把握机遇,迎来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提高水平,进行了学历提高培训等等。研培一体的培训开阔了校长、教师们的眼界,丰富了专业知识,增强了自身素质,提高了实践能力。

针对问题二,我们分析到,农村学校规模小、师资少,许多地方同一所学校同学科只有一个人,甚至几个学科只有一个人教,缺少研究场所、没有研究氛围。因此,教师的水平提高慢、学生的成绩比较低,城乡的教育质量差距逐渐拉大。怎么办?建立一种机制,把他们绑在一起。于是我们采取了“城乡中小学划片 开展联片教研”的活动方式。我们把城内4所小学分别穿插到农村8个乡镇,分成4个区域进行联片教研活动。全县9所初中,分成3个区域进行联片教研活动。为了能够及时分享优质资源,产生更好的效果,中小学的划片并不固定,隔几个学期就进行一次重新组合。联片教研活动以校际合作、区域联动、优势互补为行动策略,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以有效教学为主题,以高效课堂为突破口,深受基层学校的欢迎和好评。截至目前,中小学共展示教研课402节。联片教研活动的开展,拓展了教研领域,优化了教研力量,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城乡联动――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联片教研方法,促进了学科交流,提高了教学质量,推动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有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也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几年来,由于我们重视科研工作,并为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因此我们县的科研工作势头一直很好。我们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课题的全部研究工作,没有一个课题因故中断,流失率为0。52个各级各类课题均通过审查验收达到百分之百结题。“十二五”开局,我们教科所、教育学会的各级立项课题就多达80几个,我们教师进修学校提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实践研究》课题,这是一个能够统领全局工作的重大课题,并确定了五个一级子课题与七个二级子课题。2011年该课题被确定为大庆市“十二五”期间攻关课题,2012年该课题又被批准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目前,这个课题进展良好,将对我们的研培工作和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工作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针对问题三,我们认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既要练内功,又要借外力。练内功就要肯于专研,同行之间就要多研究、多探讨;借外力就要走出去,请进来。都走出去学习培训不现实,人力不足、时间不够、经济不允许。有没有人在家中不走也能达到与走出去同样效果的办法呢?经过研究,我们选定了突破口――开展网络教研。我们的中小学网络教研工作经历了探索、尝试、实践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总体上突出了六个字:一是高度重视、强化意识,在网络教研认识上突出一个“高”字;二是指导培训、健全制度,在网络教研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三是面向实践、学以致用,在网络教研平台上突出一个“宽”字;四是细心研究、不断深化,在网络教研探索上突出一个“钻”字;五是全力组建、发挥作用,在网络教研团队上突出一个“优”字;六是促进提升、推动发展,在网络教研效果上突出一个“好”字。如今网络教研在林甸教学这片沃土上已遍地开花,全县已有6名教师被评为省级网络教研先进人个, 2所学校被评为省级网络教研先进学校。

对于借外力,我们县还有一个偏得的天赐良机。2008年,林甸县有幸成为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东北师大的宝贵资源可以为我所用,使得我们充分借助外力的思考变成可能。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就会对前面我们产生困惑的三个问题获得不同程度的破解。我们通过“雁过拔毛”即:东北师大来的领导和教师必须留下讲座、“追雁拔毛”即:派领导和教师去东北师大学习和“引雁拔毛”即:请东北师大专家到林甸讲学的方式,不断挖掘东北师大的宝贵资源。《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生活》、《生命教育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像教育家一样思考和实践》、《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等一大批精品讲座为林甸教师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各位专家站在教育的前沿,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生动实例,阐述了一个个经典深奥的道理;用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诠释了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五年的时间,东北师大为林甸县培训教师近万人次,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力度,专题片《直挂云帆济沧海》就是教师教育创新工作的全面展示。

三、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可喜收获

重温我们的研培一体、教师发展轨迹,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迷茫困惑、探索出路为第一阶段;振奋精神、积极行动为第二阶段;初具特色、创新发展为第三阶段。

值得高兴的是,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我们的名师群体逐渐凸显。如:小学英语教研员张迎春老师精心培养的英语名师韩伟,让第一小学成为英语特色学校,让小学英语走出了林甸,成为广西南宁“绿城之秋”的一个知名品牌;小学数学教研员王金玉老师指导的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孙艳艳,被《北师大数学工作室》聘为“新世纪小学数学网络指导教师”,成为四川成都“第十二届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系列研讨会”的一个精品;幼教部王金玉、李娜老师的倾情打造,让旭日幼儿园的教师各个优秀,使旭日幼儿园成为林甸县乡村幼儿园的一座丰碑;师训部王芳老师的指导的第四中学教师孔令琴、实验小学教师谷丽娟,带领着“阳光名师工作室”和“慧智名师工作室”使之成为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研究的高端阵地;五年来,全县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教学方法得到了改革,教学成绩得到了提高。在全省各项教学比赛、教学竞赛活动中,仅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的获奖者就多达38人次,这是历史的突破。目前,全县教师重学术、谋发展的氛围浓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团队正在形成,必将成为林甸教育振兴发展的中流砥柱。

研培一体化活动的开展,彰显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新特色,让培训者培训有了实践的舞台,让教师专业发展有了精品的展示。2009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工作会议在林甸召开,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与东北三省教育厅及实验区的领导参加了会议,林甸的教师教育创新工作经验得以大面积推广;2010年《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第10期发表林甸教育的文章“研训一体 开创教师教育工作新篇章” ;2011年,黑龙江省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联谊会在林甸召开,校长代表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做了题为“科学完善自身功能 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经验介绍。文章被收入《中国名校成功之路》;2012年,承蒙东北师范大学推荐,江西师范大学邀请,校长在江西师范大学做了题为《合作双赢之路》的报告。报告就几年来林甸县与东北师范大学开展“教师教育创新”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积极主动、高度负责、科学规划、整体安排、整合资源、不断创新”的林甸模式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和积极肯定。2013年,大庆市基础教育研培工作在林甸召开现场会,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分别做了题为《创新培训工作,全面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同历网研艰辛,共享成长快乐》的研培工作汇报。校长做了《整合资源 研培一体 开辟教师特色发展之路》的经验介绍。林甸的研培工作经验得到了区域性的推广。2014年,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举办基础教育首届研培文化周活动,九个区县六项比赛,林甸县教师进修学校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