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3 22:59:1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煤矿毕业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在xxx井技术组实习期间,在安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与帮助下巩固了矿山测量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全站仪在井下的使用;全面复习和亲自实践了测量成果(数据)的整理和计算;熟悉和实践了把测量成果(数据)绘到采掘工程平面图或立面图上;知道在井下是如何放中线、腰线、定方位;检查巷道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阅读熟悉采煤、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阅读收集到矿井地质、生产技术等相关资料。
二、在安全通风管理部期间,大量阅读了煤矿五大灾害的相关知识;了解到煤矿特种作业工种的培训、考试与发证;了解阅读了一些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阅读《xxx煤矿2009年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了解矿山各部室的工作职责;了解矿井的通风情况、反风计划与措施等。
三、在跟领导技术员下井的期间我有了进一步的体验:采煤掘进工作面的灰尘大、噪音大;由于矿山开采年限长,矿山水平多巷道长,走到最低开采水平的工作面差不多要1个多小时比较累;迎头的狭窄施工条件恶劣。从我们走过的巷道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例如在课本上看到的采掘工作面是那么的光滑顺畅那么宽敞清楚,但是现场的情况绝对不是那么的清晰没有空间思维能力的人根本搞不清楚方向……
在xx煤矿各部室领导的在大力支持与帮助指导下,这次毕业实习即将圆满地结束了,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以前在学习中的不足。通过这次毕业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虽然我们即将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可在实习期间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关系、机会、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各种我们在今后经常会遇到的事件,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石。在人身的漫漫长路之中,我要再学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这短短的两个月给予我很好的
启示。
对于我来说:毕业实习是将来工作的一个缩影,我即将离开学校,走向社会,面对工作,面对新的挑战,我希望我能用这么一句话提醒自己:“不说我不会,而是我行,要敢于迎接挑战、抓住每次学习机会!
在这短暂的实习时间里,我受益匪浅。只是没有必要将它一一列出,因为我知道实习期间的收获将在今后工作中有更好的体现。总之要感谢各位领导的培养,我将以更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更扎实牢固的操作技能,更丰富深厚的理论知识,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能力。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关键词:煤矿机械的使用维护与故障处理;精品课程;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22-03
近年来,我国煤矿企业飞速发展,厂矿企业的用人数量大大增加,从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相关院校的发展。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矿山机电专业一直作为学院龙头专业来建设,其建设目标是培养适应矿山安全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毕业生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即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如何培养这种实用型技术人才呢?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对矿山机电专业学生在企业中所从事的岗位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归纳出了学生在企业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在此基础上校企联合开发了《煤矿机械的使用维护与故障处理》校本教材,经过两年的努力,建设成精品课程,大大促进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快速发展。
一、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清晰
1.课程设计的理念
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讲授与实践实训并举、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取、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并举的原则,本课程的设计重点突出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内容包含了矿用采煤、支护、提升、运输、掘进、通风、排水、压风等主要机械设备的修理、安装、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与理论,并适时贯穿煤矿安全规程和安全运行管理常识,完全以矿山机电专业的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满足就业岗位对所需人才能力的要求,进行面向岗位的教学内容设计。充分体现教学内容源于煤矿生产岗位,服务于煤矿生产岗位的办学宗旨;二是教学模式实现大幅度跨越。原来的教学场所主要局限于校内,而《煤矿机械的使用维护与故障处理》课程实践性很强,校内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所以必须向生产一线延伸,实现校内侧重理论与结构、校外侧重现场操作、现场组装和维修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课程设计的思路
为达到高职教育对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培养要求,首先,在本课程的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严格把握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基本标准。在研制前期,充分对学生的基础、起点、培养要求和培养目标等进行调研、分析,经过校内外专家(包括本校任课教师、兄弟院校教学同行、企业相关人士等)进行探讨分析,确定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对本课程的掌握和学习的最低标准或基本标准,然后在本专业实施,对存在的问题或标准的高低等进行修订、改进;其次,大力改善教学环境,建立了多媒体教室,矿山机械实训室、现代化的仿真矿井模拟系统等实践设施进一步完善。再通过课程教学设计、考核方式的调整以及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力求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改革上的成效
《煤矿机械的使用维护与故障处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我院培养的矿山机电专业学生主要面向西北五省的大中型煤炭企业。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行业、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多种教学模式,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培养服务煤炭行业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专家、专业教师、煤炭行业一线专家,采用“头脑风暴”式讨论方法,制订用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课程教学实施的岗位能力标准,把岗位能力标准融入课程中,建立课程标准。
2.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每个教学单元的目标、知识类型和学生状况,可以灵活采用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坚持以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参与工作过程实际现场,培养学生从事矿山机电设备的制造、安装、维护和管理等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3.考核形式多样,凸显综合能力
打破传统的笔试形式,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考核结果为多个项目的综合,如组织技能大赛、课外科技作品比赛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对新产品的开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将制作成果计入考核结果中。
4.形成开放式专业办学指导思想
专业教学必须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服务于煤炭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特别是煤炭行业的复苏,煤炭企业技术人才的缺口很大,有机遇也有挑战。我院始终坚持充分的市场需求分析调研和缜密的专家分析论证,使得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计划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人才培养更侧重于服务于煤炭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而形成了一个灵活、创新、动态而又有弹性的教学系统。
5.构建专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
按照学院PDCA全面质量管理原理,构建了专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评估方式按照教育规律分为四个方面:一是行业专家评估;二是每学期一次的学期教育质量评估;三是每年一次的应届毕业生全学程教育质量评估;四是每2~3年一次的我院往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该评估系统覆盖了教育过程各个环节,较好地保证了人才教育培养质量。
三、师资培养方面
在《煤矿机械的使用维护与故障处理》精品课程建设中,为了达到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采取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利用这个契机,我院加大了师资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双师型”素质教师的培养,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一是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作为龙头专业的矿山机电专业学生人数也持续增加,所以我院及时补充师资力量。几年来,一直坚持“内培外引”政策,一方面从高校引进专业优秀毕业证,另一方面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使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时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是实行新教师“上岗培训”制度。要求每位青年教师进校后都要接受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各种岗前培训活动;做好“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通过教学科研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治学态度严谨的教师全面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水平。
三是在职学历/学位教育。这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学历教师的主要途径。我院出具了相关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目前机电工程系38%的教师已经获得硕士学位,还有30%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四是“双师型”素质教育培养。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在学院政策支持下,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让专业教师到工厂挂职锻炼或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具备技师(高级工)或工程师(助理工程师)资格;另外从企业行业引进高职称技术骨干,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组织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深入一线,学习现场操作技术。近几年,相继去了靖远煤业集团下属的大水头煤矿、王家山煤矿、魏家地煤矿、红会一矿等;华亭煤业集团下属的华亭煤矿、陈家沟煤矿、砚北煤矿等,学习新技术,吸收新信息,坚持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
五是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和研讨会,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认识自我,增进与外界的交流,缩小与同行之间的差距。
六是坚持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老教师和青年教师集体备课,一方面有助于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另一方面研讨一些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上述措施,青年教师进步很快,3年后基本能够独立承担教学工作。
四、社会的认可度
1.人才的素质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我院将培养目标定位在服务厂矿企业“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上,重点加强学生的操作、维护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重视学生自我提升和技能开发,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和谐教育的重点。几年来,坚持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准则,突出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实行“1+x”多证制。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学生感受颇丰,也受到就业单位的好评,单位普遍认为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对于新知识和新设备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较好。
2.“订单式”培养成绩显著
近年来,矿山机电类专业学生与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力投资公司新疆分公司、华亭煤业集团等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调查发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良好,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推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发展,“订单式”人数逐年增加,而且带动了相关专业的“订单式”培养人数,使毕业生的整体就业形势很好,大大提高了学院在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促进了学院的快速发展。
3.大型企业招聘人数有突破
随着本专业学生走向各个工作岗位,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来学院招聘毕业生的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且招聘人数也相应增加。如华亭煤业集团是甘肃省经济效益很好的大型企业,其采煤机械化程度高,特别需要一批集理论和实践能力于一体的技术人才,对所招聘的大学生要求也相对要高,几年来连续从学院招聘。由于所招聘的大学生能很快胜任工作,反响很好,所以2011年的招聘人数是2010年的两倍。如今,2008年、2009年毕业的许多学生均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学院专门邀请他们作为已毕业学生的代表来院作报告,激励在读的学生,效果很好。
五、校外实训基地稳步增加,校企合作稳步发展
由于本课程实践性很强,真正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是课程教学效果有所突破的关键因素,我院在原有实训基地的基础上,不断扩充实训资源,与大型企业行业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校内校外共同育人,互补育人,促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更贴近社会,更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在与企业的长期接触过程中,我们也意识到原有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的不足,所以在学院和企业行业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教师申报了“机电类专业电类课程”“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矿山机械课程教材建设与教学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等教学课题,深入生产一线和企业专家一起确定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综合和序化,校企联合开发校本教材,使教材、教学方法能满足教学要求,并最大限度利用了校外资源,实现校内校外联合、双赢的局面,既推动了学院的发展,又使企业得到了最实用的技术人才。
六、加大实验实训的力度
随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模式的开展,相应的实验实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国家骨干院校的建设过程中,将进一步完善扩充实验实训设备。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以“培养高技能人才、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为主旨,遵从“追踪技术发展、创设真实环境、营造工程氛围、培养职业能力”的建设理念,以“技术的前瞻性、功能的应用性、环境的职业性、管理的开放性”为建设原则。培养学生进行基本的设计、安装、调试等综合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自始至终坚持立足地方、依托行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已与华亭煤电集团砚北煤矿、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靖远煤业集团(大水头煤矿、王家山煤矿、魏家地煤矿)、山丹矿业公司、九条岭煤矿等单位签定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并与新疆金特、新疆天业集团达成了长期的顶岗实习协议。这些校外实训基地拥有先进的设备、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承担教学实习、综合性实训、假期顶岗实践和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工作。实现了校内校外共同育人,互补育人,将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更贴近社会,更受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七、构建了互相学习的好平台
首先,精品课程中所有资源实现了上网,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共同努力,将所有的教学资料得以规范化、条理化。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总结教学中的好方法、好对策,互相沟通,取长补短,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之间参与实践教学,从企业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增进了和企业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发展,构建了互相学习的好平台。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无疑是对教学的推进。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教学的优势之处和不足之处。在发挥优势、弥补不足的过程中,使精品课程实现“精品化”,切实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培养社会需要的、一流的精品人,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一、煤炭资源整合必须坚持政府既定的原则。
小煤矿一般规模小、资源少、生产技术落后,安全投入不足,甚至很大一部分小煤矿资源枯竭,靠采一些国有煤矿的边角煤维持,根本没有兼并重组的价值。但政府之所以推行这次资源整合,最重要的是从安全形势、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小煤矿,是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履行政府优化行业资源配置职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执行者,也是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在兼并重组时,大的原则是坚决执行政府决定,没有商量的余地。必须按照政府要求,不折不扣地进行。要真投入、真管理、真整合,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对小煤矿的绝对管控,最终实现小煤矿的安全生产,完成政府交办的政治任务。
二、煤炭资源整合必须要实事求是。
国有企业落实政府的兼并重组任务,义不容辞,但作为国有企业,不能盲目整合,否则将给国家造成损失。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既要执行政府决定,又要从被兼并对象的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实事求是,更要量力而行。这就要特别注重兼并重组的方式。兼并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一是整体兼并。即由国有企业出资,按照评估值出资购买评估后的本部资产,使被兼并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发生根本的变化。二是增资扩股。即按照被兼并重组企业评估后的资产值,按照控股比例(一般是51%)进行增资,实现国有资本对非国有资本的绝对控制。三是成立新公司。即由兼并重组双方按照约定的股权比例共同出资,成立新企业。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新企业可能通过合资双方约定,将原企业的煤炭资源优化组合,使新企业轻装上阵,提升新企业的资产质量。这三种兼并方式各有优劣。具体来讲,第一种方式,优点是可以实现绝对控制,为兼并重组后企业的运行创造好的环境。缺点是投入较大,如果被兼并重组企业的资产、资源优良程度不佳,兼并后企业发展前景不好,势必造成重大投资失误(当然这是执行政府政策,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替政府分忧)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第二种方式,优点是投入少,风险相对于第一种方式相对较小。缺点是如果被兼并企业资产状况较差,债务较多,不利于企业以后的运营和国有投资收益最大化。第三种方式综合了以上两种方式的优级点,即在不增加投入资金的同时,通过合作协议的约定,将原企业的煤炭资源优化组合,资产所有权界定清楚,实现新企业资产优良化。
三、兼并重组要科学设置新公司的管控模式。
一要控制管理权。按照股权比例,实现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绝对掌控。新企业成立后主要管理人员必须由控股方委派,参股方可适当委派人员参与到经理层中,主要负责外协关系的处理。二要控制住资金。注入资金的使用必须进行约定,防止被兼并企业拿到资金后,只进不能出的状况。因为新企业成立后,首先要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按照国家的行业准入标准进行经营。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企业发展前景不乐观,另一方股东很难追回投资。即使是以新企业的名义进行贷款,但受企业资产状况和国家资金控制的大形势的限制,新企业发展必然举步维艰。三要发挥被兼并企业的优势。
四、要兼顾重点有进有退。
胜利要有进攻,也要有适当的“退”。科学的“退”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兼并重组任务。对等资源储量多、发展前景好的煤矿,要果断的“进”。要在找寻好管控平台后,按照煤炭行业的准入标准和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具体要求,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对小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管理再造。对资源较少或枯竭的矿井,或经营前景较差的企业,要痛下决心,果断退出。否则,不但前期投入不保,而且会再来更大的亏损,更是违背了政府推行小煤矿兼并重组的初衷。
五、政府要积极配合。
一要配合国有煤炭企业推进兼并重组工作。企业之间的合作是平等的。对合作双方有歧义、不愿被兼并的矿井,政府要硬起手腕,从政策上给国有企业创造条件,当好后盾。特别是在关闭资源枯竭矿井时,更要强力配合。决不能出现个别政府官员为小煤矿出面讲情,想方设法为之创造条件,使之脱离兼并重组范围。二要合理补偿。对整合后进行关闭的矿井,要通过政策对兼并主体进行弥补,以弥补国有重点企业的投资损失。对原职工的职工给予合理安置,对原企业遗留问题帮助解决。三要出政策。对兼并重组后至达到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之间这段时间,要在保证矿井安全的前提下,适当给予放宽的环境,防止硬着陆,使兼并重组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
作者简介:
该同志现在是煤电集团公司海石湾煤矿机电队的一名普通电工,他始终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热爱的电工事业中,为海矿的发展倾注了满腔热血。多次被评为海矿“双文明先进”、“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由于工作出色,海矿破例提升他享受副队长级工资待遇。年参加了公司举办的青工技术比武大赛,获得了电工组第一名。同年又被评为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创建安全高效型矿井活动“最佳岗位能手”。年授予集团公司“十佳岗位技术能手”和“甘肃省技术标兵”荣誉称号。同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十大优秀青年”等。
一、工作细致认真,刻苦钻研,敢打硬仗,业务水平突出
该同志对工作能够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煤矿井下的工作环境特别恶劣,工作条件特殊,工作量巨大,要求电工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尤其海石湾煤矿是刚刚建成的新矿井,所有投入使用的机电设备都是新生产的,技术含量较高,对维护电工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很高。他带领机电队全体电工参加了6111、6121、6212、6213等多个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安装,回收,调试等任务,圆满高效的完成各项安装任务,受到了矿领导的高度评价。井下的急、难、险、重、的工作,他经常知难而上,加班延点,有时候一连几天都在矿上,想家人了,就给家里打个电话,天天都是起早贪黑,忘记了照顾父母、孩子,忘记了多陪一会儿妻子。由于他的业务水平突出,所以他不但负责井下的电气设备维修,还担负着海矿上工业广场“五大运转”这个重要机电环节的维修与日常维护工作,经常是井下电器故障刚刚处理完,又跑到山上处理电气故障。而且在其它连队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需要他帮助时,他总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对待,尽其所能去帮助他人,受到了其他连队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二、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自身技术水平
作为一名青年岗位技术能手,光有吃苦精神和十足干劲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干好工作的过硬本领,要向实践学,象他人学习,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面对新型电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技术精密度高的要求。而机电队的电气设备种类最多,技术含量最高,谢勇深深感到他身上担子的沉重。身为一名技校毕业生,文化水平远远适应不了新技术的要求。他坚持学中干、干中学,遇到不懂的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在工作之余该同志阅读了大量的有关与本岗位相关的理论知识。他先后自学了电脑操作、微电子技术、plc编程语言、vb编程语言、cad制图等多种专业知识,而且还报考了大专班。为自己的工作垫定了坚实的基础,决不让自己在技术上落伍。
[关键词]煤矿 职业道德 企业文化 校园活动 生产实践
引言
中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相比大学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中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具有较强职业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技能人才,这一特殊性质就决定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目标要向企业发生倾斜。在这一性质的影响下,企业文化的进入、职业道德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相关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的为学生模拟工作环境,实现“上岗零距离。”
我国职业教育法中明确规定,职业院校应当切实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思想政治层面的教育。培养职业技能,传授职业知识,进行职业指导,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职业教育法中同样得到了强调,是专业技能之外的重要教学目标。在现代化的企业中,员工的基本素质可能对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影响,因而,本文以煤炭绩效的教育现状为出发点,研究了如何与社会经济发展趋势高度同步,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的优秀人才。
1在校园活动中渗透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文化的进步,作为企业人才的培养输送基地,中职校园的整治与建设力度得到了有效强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推动健康文化教育的良好风气在校园环境中逐渐形成。由于相关的组织、社团逐渐壮大,职业生涯协会、学生就业协会、市场调研协会等等学生组织如雨后春笋逐渐萌芽。教育工作者所要做到的就是把我机会,在相关学生组织中选取适当对象,合作开展有助于渗透企业道德与职业文化的校园活动。诸如与职业协会联合组织模拟应聘竞职大赛;组织“人生理想与职业道德”征文竞赛;展开“我为矿山,甘洒热血”主题演讲比赛等具有煤炭背景多样化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参加活动,置身于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交织的环境中,学生能够获得一个有效的自我教育机会,感受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在求职、就职过程中的重要性。
煤炭行业内的成功个体无疑是可以作为典范与榜样,帮助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文化,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在组织校园活动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尽可能聘请具有较高知名度、影响力的学者以及领域内的专家来校进行报告,讲座等等。例如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赵伯碧;中科院院士,煤炭专家宋振骑;重煤集团总经理杨镜璞等煤炭行业内具有突出贡献的个体,都乐于为培养年轻一代煤炭人贡献一份力量。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本集团的全国煤炭劳动模范如:王三泉、朱建华、梁先印成功人士的现身说法,在校园活动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一步步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
2在生产实践中灌输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
在校园活动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将外在的职业道德内化,转变为一种自觉自愿的,下意识的行为。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道德教育才能转化为学生素质的一个要素,进而转化为生产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育工作者应当抓住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实习激活,锻炼在校生、毕业生就业初期的融入能力与衔接能力。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生产实践能为学生内化职业道德提供有效帮助。
生产实践的整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实地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为了让在校生、毕业生能够顺利的融入行业,融入企业,同时最快速度适应自己的工作,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结束时的假期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就进的工矿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个阶段的工作应当以参观学习为主,可以组织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观摩,带领学生观摩掘进生产现场,全程学习下井采煤的过程。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行业,领域;同时也帮助他们熟悉实际生产的工作环境、操作方法、生产流程等工作要点。同时对相关的煤电公司也可以进行适当了解。诸如在国民经济环境下煤矿企业的实际地位、煤矿安全知识、煤矿企业特有的文化等等。
进而,在第二学年的学习和实习穿行,陆续组织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解除半独立的辅技工作或者辅助的生产操作。这样的计划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到企业发展方向与生产质量和员工们对安全规程、职业道德、岗位职责、行业规范、等诸多元素实际上是血肉相连的。同时,学生在生产实习的过程中也对企业特有的文化产生了感性的认识。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毕业生第三学年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阶段是学生们塑造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理想的最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学生锻炼职业技能,以便顺利胜任自己本职工作的第一次机会。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亲身投入实际生产实践,完全独立的解决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为了帮助毕业生切实融入角色,实习过程中应当及时的召开实习生研讨会或者交流会,让每个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的理解,同时,为学生们从心理上接受岗位职责履行、生产操作制度提供轻松的环境。
学校还与煤炭行业各工矿企业用人单位密切联手, 帮助毕业生顺利克服并越过职业生涯初期在生活上、工作上的诸多困难; 同时, 进一步对毕业生提供技术支持和以矿业安全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 最大可能地缩短他们适应职业岗位乃至社会环境的磨合期。通过“校企联动”, 毕业生充分感受到了母校和单位给予的温暖, 有效地扼制了不安心工作而“跳槽”的现象, 实现“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结语
通过文章中的论述与分析,不难发现,校园活动作为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元素,是煤炭企业渗透职业道德与企业文化的理想媒介,而生产实习则是一种更加直接的灌输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的方法。相关院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应当开拓思维,善于创新,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在学生在校期间强调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以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张文清,企业文化渗透进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J],素质教育,2010.7
关键词: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流失;原因;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企业而言,知识和人才是促进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有助于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提高,因此人才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煤炭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然而煤矿企业却面临着严峻考验,市场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向,而影响市场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就是人才。
通过笔者对多个煤矿企业访问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了解到现阶段煤矿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出现流失的问题,而人才是煤矿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就使得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人力资源的短缺使得煤矿企业的发展受到的了限制,同时由于领导阶层对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重视,造成了煤矿企业在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构建得不到创新发展。
1 煤矿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1.1 人力资源流失人群特征
较强的可替代性是煤矿企业基层岗位的主要特征。煤矿企业的基层工作人员的年龄相对较小,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并未能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注入到工作当中,工作热情也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甚至对工作岗位失去了兴趣,就选择了离职去寻求别的工作岗位。笔者对离职的工作人员进行访问,发现他们对煤矿工资的期望普遍较高,然而当在煤矿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真实的工资与自己所理想的存在较大的差距。
笔者通过对流失的工作人员分析并发现其中大多数工作人员并未成家,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更换工作。由于煤矿企业的工作要求相对较低,而应届毕业生并没有丰富的经验去胜任别的工作,这使得应届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选择煤矿工作,等在工作岗位上具有了一定经验后就离职去寻求其他的工作。
1.2 造成流失的企业原因
1.2.1 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
企业领导阶层对企业管理体制并不重视,对企业管理模式不科学,进而造成了工作人员流失的现象。企业管理部门在对不同技能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的时候仍采取统一的管理体制,并未根据员工的工作特点而定制相关的管理体制。在煤矿企业的人力资源方面,其工作重点出现了极大的偏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工作人员技能水平方面,而在实际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其重点放在了工作人员雇佣阶段,与基层工作人员的沟通则很少,对工作人员自身的特点并不了解,从而造成了生产过程中人才浪费的现象。而那些有技能却不能应用的工作人员就会对工作逐渐丧失积极性,导致煤矿企业人力资源流失。
1.2.2 薪资水平的影响
薪资是每一位在煤矿从业人员关心的重点,薪资的合理化分配与否,将影响到工作人员的团结程度与工作积极性。薪资较少也是导致工作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由于煤矿企业同行之间的竞争力相对较大,同时煤矿企业近几年的经济效益较低,这就使得工作人员的薪资较少,甚至出现亏钱工资的现象。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寻找别的稳定工作。同时煤矿工作相对乏味,长期工作以来就会造成工作人员对工作缺乏了兴趣,同时煤矿工作是在矿井中进行的,其中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使得工作人员去考虑别的职业。调查统计表明:31.1%的员工对薪资满意、36.5%的员工对工资勉强满意、32.8%的员工对自己的薪资不满意。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物价的飞速上涨是员工对自己薪资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其中薪资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将会影响薪资水平满意程度的辅助因素之一。加之在国企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导致人才缺少工作活力与激情。
1.2.3 发展前景的影响
作为一名年轻人、尤其是从事煤炭行业的年轻,人人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大学毕业生们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次调查中显示:20.3%的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表示满意、35.1%的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勉强满意、44.6%的人对自己的发展前景不满意。由此可见如何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构想合理的职业规划显得格外重要。
2 人力资源流失的策略
2.1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煤矿企业的领导阶层应当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并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促进企业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提高。在培训内容上可以减少学历学习,而向本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倾斜,尤其应重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特殊人才的培养。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必须有严格的人员选拔制度和培训考核指标,尽量避免走过场和混文凭的现象发生。
2.2 建立并完善相关机制
煤矿企业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了解,并根据其自身特点来安排工作岗位,确保不会造成人才浪费的现象。同时还应定期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进行考核,根据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的表现及贡献度对其采取资金奖励的形式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这些举措都基于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上,同时还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该管理机制。
2.3 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环境
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是煤矿企业必不可缺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只有在良好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快速提高。因此,煤矿企业应当加强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建设,煤矿企业领导阶层应当对基层员工最近工作情况等进行慰问,从而降低了员工产生流动到别的企业中的想法。
3 总结
现阶段煤矿企业中人力资源流失的问题尤为突出,煤矿企业应当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相关制度,使整个企业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从而减少人力资源流失的现象,只有足够的人才才能促进煤矿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助于煤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勇.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流失根源和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文化,2015,(29):152.
[2]刘波伟.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业经济,2011,(3):82-83.
[3]潘桂s.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浅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3-35.
我于2014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同年9月聘任为某矿掘进区见习技术员,2015年9月-2018年7月期间担任掘进301队主管技术员,负责掘进301队规程、措施的编制、审批及贯彻,并全权负责掘进301队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2018年7月-至今担任集贤煤矿生产技术部掘进组现场掘进技术员,负责掘进各队组现场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及技术指导;掘进规程、措施技术指导及审批;局部采区巷道设计;月末掘进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验收工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汇总及编制工作。
担任掘进技术员期间,掘进301队施工的二段东一采区一片下料道110工法,为保证采煤切顶过程和周期来压期间巷道的稳定,采煤在实施顶板预裂切缝前掘进301队在巷道顶板采用锚索挂拔丝网横纵双向加固巷道,并且对巷道前进左侧顶板打设切顶爆破孔。作为掘进技术员的我跟班施工110工法支护及切顶钻孔打设,我在井下现场贯彻施工要求,给点施工,施工过程中此巷道110工法施工难点在于切顶钻孔打设,措施要求切顶眼间距为300mm,孔口距巷道中线向前进左帮侧1850mm,孔深4800mm,切缝炮孔与铅垂线夹角为20度,并且保证切顶钻孔打设成一条直线,施工期间由于采用锚索钻机(MQT-130/3.2)施工直径42mm切顶钻孔,施工切顶钻孔角度不好掌握,施工效率低,由于施工工期紧,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不断和员工交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施工方法,最终采用钎杆对比法,在已经量好的角度打设切顶钻孔,再在将一根钎杆插人钻孔中,利用这根钎杆作为参照物,以此类推,并且每10根检查一下钎杆角度,保证了巷道切顶钻孔施工角度,保证了施工效率,完美的完成了110工法顶板支护及切顶钻孔打设工作,并且得到了单位领导的高度表扬,并在于2019年6月在龙煤双鸭山公司第五届科学技术大会中荣获集贤煤矿坚硬顶板薄煤层切顶技术研究应用科技成果二等奖。
担任生产技术部掘进组现场掘进技术员以来,我不断学习,刻苦努力,并能够出色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现场技术指导管理中,我充分利用自己优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不断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经过我的实干工作精神,曾多次受单位领导的表扬,在此我经常深入井下,为掘进各队组提供现场技术指导,保证了现场安全生产。针对掘进各队组的规程、措施的审批,我都认真负责,以现场实际为标准,保证了技术指导到位。对于掘进各队组安全生产质量标注化工作,我始终严抓,只有质量标准化高了,掘进各队组才能安全、高效生产。对于局部采区设计我多方面考虑,优化设计,尽可能减少队组施工难度,保证了队组生产效率的提升。我参与掘进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汇总及编制工作,从中抓风险,制定管控措施,从源头遏制风险,保证了安全生产。
我很庆幸能够进入集贤煤矿生产技术部掘进组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总之我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己,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地克服困难,从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学习,不断的丰富自我,今后我会更加经常的深入井下,有针对性的学习现场、设计知识,努力提升自己业务能力水平,这样我才能更好的为掘进各队组提供技术指导,才能更好的保证集贤煤矿掘进安全生产,从而为煤炭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