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4 05:46: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微课程远程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微课程;理论基础;教学效果;学习者中心
微课程是以“微”概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或教学资源。具有微小、灵活、自由、高效、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微课程的用途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常规课程教学,也可以用于远程教育中,供学生或教师自主学习和发展所用。其主要特点是无论是时间,还是规模都是微型的。同时,微课程可以灵活用于多种学习情境中,在短时间内将知识传输出去,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一、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与微课程存在内在联系。微课程产生之初被应用于传统教育中,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等理念的推广,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凸显出来。从实际应用上看,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远程教育主张开展打破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活动,强调教学资源的重要地位。随着远程教育学习资源和内容的不断丰富,微课程逐渐被人们接受,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远程教育与微课程能够相互促进。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终身学习理念的要求和引导下,人们的学习需求不断增加。远程教育为人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将闲散时间聚集起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这种移动学习与微型学习的方式逐渐被人们接受。远程教育中应用微课程,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移动学习和微型学习的需求,另一方面,微课程的不断完善反过来有利于推动远程教育的发展和完善。2012年,国家开放大学推出的“5分钟课程”项目,实际上就是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当前,已经建设4000多个5分钟课程,内容涉及经济学、茶文化、摄影、文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微课程的开发范围逐渐扩大,其中高质量课程对学习者的教学作用会更加明显。但微课程作为一种新鲜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微课程如何能与远程教育更好地融合,为学习者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找出解决策略。
二、远程教育微课程建设的困境
(一)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微课程作为崭新的教学形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诸多争议和认识上的误区。关于微课程的教育、学习理念等仍没有统一的说法,微课程的发展出现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现象。虽然微课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且推广速度也较为迅速,但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微课程的持续发展。当前学术界对于微课程理论的研究,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和说法。有学者认为,微课程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理论,也有学者认为细化理论和掌握学习理论是微课程的基础。不论何种观点,微课程建设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作为指导。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微课程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需要发挥系统理论的导向作用。
(二)微课程开发与学习者需求联系不紧密
远程教育微课程虽然已经涉及很广的领域和范围,但总体上看微课程建设仍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其一,总体上看,微课程数量少,且覆盖率低。远程教育的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学习群体,学习者们的需求有所不同,对远程教育提供的教学资源要求更为严格。微课程由于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加大了设计和开发的难度,学习资源的设置必须具有代表性且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从当前的学习需求与微课程开发的数量上看,仍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远程教育通过网络媒介向学习者传递教学资源,受到网络等客观原因和一些主观原因的限制,没有实现全面覆盖。为扩大受益范围,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满足更多学习者的需求。其二,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缺少针对性。远程教育的对象有特殊性,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理解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部分差异明显。微课程的设计应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基础,针对不同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开发个性化的教学课程。
(三)缺少高质量课程,影响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有许多,但要真正发挥作用,能够对学习者提供帮助的是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有学者对远程教育中微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4.48%的学生对微课程持肯定积极态度,教师队伍对微课程教学形式也具有相当高的热情,并表示微课程的教学形式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业余时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微课程虽然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形式受到大家的欢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带来一定影响,但教学效果的提高离不开微课程内容的高质量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如果微课程的内容与学生学习内容关系不大,甚至不相符合,那么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产生负面影响。
(四)教学重心偏移,形式大于内容
目前,微课程的设计和制定更加注重各种新技术的制作,而忽略了如何通过微课程内容来提高教学效果。当今流行的各种微课程比赛铺天盖地,但缺少务实精神。微课大赛有一定的好处,可以通过比赛提高微课教师授课水平,促进各微课程制作者之间经验的交流,同时也是对微课程的推广和宣传。但另一方面,过分注重比赛,会使参赛人员为获得比赛胜利投入超高成本。即使是花费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制定出来的微课程,如果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也是一种浪费。微课程的设计应坚持务实精神,通过这种教学形式让学习者真正享受到实惠。
三、完善微课程设计的对策
(一)加强理论研究
人们关注远程教育的同时,微课程的设计与理念还需要学术界有识之士的钻研和探讨。建立一整套的、系统的理论,并将其作为指导微课程建设实践的理论基础。这需要学术界关注微课程的学者们的共同努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有———统一微课程的概念界定,确定微课程的理论基础,明确微课程与移动学习、远程学习、终身学习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情况,微课程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等。改变当前微课程发展中遇到的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现象,为实现微课程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使微课程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二)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无论是远程教育还是微课程,都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微课程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充分学习者需求的特殊性,包括学习者的背景、环境、任务等内容。在了解学习者的需求之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课程,为学习者创造舒适、满意的学习体验。微课程本身是一种学习资源和教学活动,建设过程中要坚持自下而上的需求驱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是微课程设计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举例来说,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对不同学科各知识点的个性学习、按照自身兴趣爱好的选择学习、有查缺补漏式学习、也有巩固提高式的学习。对于不同学科内容和兴趣爱好需求的满足,需要微课程扩大设计领域和覆盖范围,争取涵盖各学科和领域,以满足更多学习者;对于查缺补漏学习需求,需要微课程在设计之初就要了解学习者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在哪,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对于巩固提高式需求,则需要加大课程讲解内容的难度,帮助学习者巩固提升。
(三)设计高质量微课程,提高教学效果
所谓高质量的微课程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精深、易理解、针对性强,整体性强;二是从教师的角度讲,需要较高的讲课水平和学历背景。(1)提高课程质量,注重课程呈现形式的完善。微课程能够帮助学习者实现碎片化学习,微课程虽然在规模和时间上“微小”,但内容上仍要保持连贯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微课程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各微小的课程单元组合在一起,使课程设置更具系统性。考虑到开发成本也要考虑课程设置的适用性,在保证有针对性的前提下尽量扩大适用范围。(2)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教师作为微课程的设计者,不仅要关注学习者需求、课程内容、呈现形式,还要以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方式将课程内容讲解出来。因此,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非常重要。教师的权威性与授课水平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知名度,发挥名师效应。除了以上两点以外,还要注意微课程课件的设计水平、内容的难易程度、师生的互动等指标。为提高教学效果,微课程实施的评价也非常重要,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总结经验和教训,自我完善。
(四)时刻关注教学目标,避免形式主义
微课程的设计不应只关注形式上的创新,内容上的完善与学习效果有更为直接的联系。微课程与微视频有本质的区别,微课程更加注重课程的设置和较强问题意识,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包含整个教学过程(目标设定、策略选择、实施过程、评价完善)的实现。具体做法有:其一,尽量减少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素材,一课只讲一个知识点。这是因为,微课程本身就对时间有着严格的限制,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是每一位设计者重点考虑的内容。其二,丰富展现形式,增强趣味性。相对于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更喜欢新颖有趣的教学设计。不断丰富微课程内容的展现形式,视频制作要简洁干净,做到既能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又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丛健娇.远程教育中微课程教学效果研究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
[2]杨世鉴.远程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与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3).
关键词:国家开放大学;微课程网络教学;优势和策略
微课程主要以视频形式出现,加上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专家点评等支持服务。微课程内容精炼简洁、时间短等特点迎合了开放大学学员的学习需求。开放大学的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半工半读或者全职工作,学习时间少,学习内容目的性强,微课程的短小和针对性强符合了他们的学习特点。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系统为微课程的网络教学提供了基础平台,文中结合远程教育学员学习特点分析了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1微课程教学在国家开放大学的优势
1.1微课程短小精炼,适合在职人员学习
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又要上班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还需要应付社交等一些琐事,他们用来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微课程一般都是针对某个教学问题讲解,时间也在5到10分钟之内,学习者通过电脑、手机等可以随时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种优势解决了开放大学学员工作和学习时间上的矛盾。
1.2远程学员目的性强,适合内容集中的微课程
远程教育学员学习有很强的目的性,多数都是为了掌握知识通过考试好拿到文凭,有些是学习充电弥补知识技能上的不足。微课程时间段,讲授的知识内容非常集中,教学内容针对性非常强,教学目的比较具体,这些都满足了远程学员的学习要求[1]。学员带着目的性浏览微课程,观看5分钟的教学视频学习到自己想了解的内容。不需要从庞大的网络课件中寻找自己想学的知识点。所以,远程学员利用微课程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1.3微课程形式简洁,符合远程学员认知特点
微课程多是短小的视频,多是知识内容加配音的形式,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讲解某个知识点,知识内容可视化形象化,形式简洁不繁琐。微课程上面有教师的讲解,根据学员认知规律教师选择一定的授课技巧,可以满足远程学员快速学习掌握知识的需要。远程学员通过视频和讲解展示,直观的了解想学的知识点,可以快速掌握知识。。
2国家开放大学微课程教学设计
2.1微课程教学设计要以远程学员特点为导向
在设计微课程网络教学的时候要以开放大学学员特点为导向。开放大学学员基本都是成年人,他们或者半工半读,或者全职工作。在微课程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成年人学习特点,了解这些学员学习情境的需求,结合微课程设计要素制定合适的课程目标,设计好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2]。教师既是微课程设计者,也是学员的引导者帮助者,为他们解决学习时间少的困难,研究成人学习所需要的课程标准,开发适合远程学员应用的微课程教学课件。
2.2注重微课程网络教学的交互性
所有学习资源被开发和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微课程不单单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内在价值的体现,这种内在价值是微课程网络教学的交互式设计实现的。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学习活动设计和组织设施,微课程和面授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别,网络课程设计通过交互性体现,开发网络微课程时需要依照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员的不同特点,可以分成三种交互特点:学员和教学内容交互、学员与教师的交互、学员之间的交互,综合设计这些类型的交互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3]。
2.3微课程设计要注重支持服务环节
国家开放大学实行远程教育,教和学的环节是分离的,学员的支持和服务环节相对较弱。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微课程设计时要加强对学员支持和服务环节的设计,注重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学习效果的评价、时间空间的利用等,以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开发设计微课程时不但要有教学视频,同时要有配套的教学设计,为学员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能够为学员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也是微课程和其他单纯教学视频的最大区别[4]。要确保学习的效果离不开必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按照不同教学过程可以把支持服务分成三种:课前支持、课中支持、课后支持。课前支持服务包括背景知识、教学内容、学习路径以及课程说明等;课中支持服务包括及时的教学交互,难点剖析、概念总结、学习引导等;课后支持服务包括知识归纳、教学评价、专家点评等。学习支持服务和辅助资源可以加深学员的印象,让学习过程更加顺利有趣,帮助学员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2.4微课程设计要结合移动产品
现阶段我国微课程网络教学实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多数微课程应用在电脑终端商,移动设备无法兼容,不具备通用性。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员学习场所不固定,具有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所以微课程设计应该考虑其便捷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将微课程应用到手机等移动设备中去,使教学资源和手机等设备结合起来,创建有网络就能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日新月异,各种移动设备更新换代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其有了固定的习惯和使用感知[5]。微课程设计时可以参考移动产品的设计思路,让远程教育学员使用时顺手舒服,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接受。
3结束语
微课程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依托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模式展现给学习者,是远程教育的良好资源。随时随食学习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国家开放大学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功能,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面对新兴的教学模式不盲目不排斥,研究分析微课程在一线教学的应用情况,提升远程教育水平,促进我国开放大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天香.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2]裴华艳,罗忠宁.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6-11.
[3]丛健娇.远程教育视角下微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8):67-68.
[4]杨世鉴.远程教育中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与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5):46-49.
[关键词]远程教育模式;脱贫攻坚战;MOOC;微课;应用
2016年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了《中国扶贫开发报告2016》。报告指出,参照2010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扶贫标准,自1978年至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由7.7亿减少至0.5575亿,总量减少约7.14亿。同期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到5.7%,降低了91.8个百分点,中国为全球贫困事业的推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脱贫攻坚战推进过程中还遇到不少困难和挑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贫困户文化素质总体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产业脱贫发展缺乏支撑。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纵深发展,基于网络、面向大众的在线课程呈井喷式发展,涌现出了MOOC、微课等新的远程教育模式。这些新的远程教育模式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由于参与方式更多维,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因而可以有效地面向所有人提供随时随地的学习培训。如何依托新技术新教育模式的优势,补齐脱贫攻坚战中贫困户方面的短板,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脱贫攻坚战中遇到的问题
(一)贫困户在精神层面“缺动力”
在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大多数贫困问题,从表征上看,是物资匮乏型的“物质贫困”,但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究其根源是“人穷志短”的“精神贫困”在作祟:贫困户进取意识不强、自我发展意愿不明,内生脱贫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愿脱贫”,一些贫困户把现在正享受的扶贫政策当成一种理所当然政策利待遇。因而,尽管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脱贫,但主观上仍不愿意失去享受扶贫政策的权利,不愿脱贫。二是“不敢脱贫”,一些贫困户由于地处偏远,受教育程度不高,对于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等不明了,担心没有了扶贫政策的支持,仅凭一已之力,就算侥幸脱贫,返贫的机率还是很高。三是“不能脱贫”,一些贫困户主观上有脱贫的意愿,特别是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再继续受穷吃苦,只是囿于资金和生产技术匮乏,没有寻求到脱贫的切入点和突破点而举足不前,脱不了贫。
(二)贫困户在智力层面“缺支持”
贫困户之所以没有能力摆脱贫困,除了精神层面的动力不够外,还有智力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对于非在校贫困户,表现为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从而导致缺少脱贫致富的理念与办法。比如,对于自家养的鸡,在大部分贫困户眼里,只是一只逢年过节或是平常改善营养的食物,而不是通过一定的包装与宣传,通过增加农副产品的产业链和附加其上的价值,转身变成特色农副产品、绿色农产副品、无公害农副产品,来获得更高的收入进而脱贫。甚至,守着金山银山、青山绿水而难揭开锅的贫困户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对于在校的贫困学生,一些因为家庭困难,尽管心里依依不舍,也不得不中断学业离开学校,到社会上去谋生。还有一些贫困学生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侵蚀、冲击,动摇了通过读书改变贫困落后现象、改变命运的决心和信心。
(三)贫困户在产业层面“缺路子”
在现实中,大部分的贫困地区集穷、老、少、山、石、库于一体,这些贫困地区不仅道路、水利灌溉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都相对比较落后薄弱,一些地方的田地还零星分布于石山当中,土地贫瘠,种植成本高,产出低。生活在这些地区的贫困户,还面临着发展资金匮乏、信息不畅、抵制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差、适应市场波动能力近乎为零等先天不足,难有“路子”依靠自身力量去发展现代化农业,有效参与工业的各个过程。
二、远程教育模式应用于脱贫攻坚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方面,远程教育模式在软硬件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大规模在线教育为特征的第四代远程教育模式在近几年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第四代远程教育模式既保留了以往三代不受时间与地地域限制,有效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延伸的网络办学体系和大容量资源的优势,还以更经济实惠的方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答疑的翻转课堂,做到了随时随地随处学,增添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更迅捷、更方便。另一方面,贫困户教育培训的特点与远程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对接。与传统教育比较,远程教育的教学可以冲破时空限制,通过微视频,增强课程对贫困户的吸引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同时,突破传统教育的局陷,针对贫困户的学习时间零碎化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的真实需求开展教育培训,提高贫困户在精神层面、智力层面、产业发展层面的供给水平,推进脱贫攻坚战攻坚拔寨阶段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三、远程教育模式应用于脱贫攻坚战的可行性
(一)理论上的可行性
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可以借助教师与同伴的帮助,在一定的环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工具来获取。由此可以推断出,如果贫困户作为学习者,也可以在教师、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同伴的帮助下提升各项技能。即可以利用新的MOOC、微课技术,先由教师团队根据各级扶贫平台收集到的大数据,梳理出贫困户的需求情况,然后以贫困户的需求为导向,制作有针对性的学习微视频、课件、动画,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帮助贫困户获得更多更高质量的知识。课中或课后,贫困户也可以在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把在实践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向同伴或教师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生存生产技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远程教育模式运用于脱贫攻坚战具有理论基础支撑。
(二)软硬件方面的可行性
首先,第四代远程教育兴起于2012年,经过近5年的不断创新发展,教师团队可以利用手机、直播室、录课室等制作微视频、课件,为实施远程教育运用于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其次,移动4G网络、无线网络的大范围覆盖,为贫困户在他人帮助下,实现随时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支持。远程教育可以有条件提供在线的涵盖农业常识、农业种养新态势、农业发展、就业创业职能技能等翻转在线课程,供贫困户自主学习。再次,可以有效反馈贫困户的学习情况。基于信息技术的MOOC、微课等远程教育平台已经可以实现记录和存储数据,教师团队可以根据这些大数据分析贫困户的学习特点、发现新的学习需求,进而提供更适合、更个性化的课程内容。最后,课程众包交互学习方式可以帮助贫困户有效学习。在学习方式上,MOOC、微课以众包交互为特点,在这些学习平台,既有大量的教师团队,也有其他的学习者,利用好这些团队和学习者的集体智慧和有机互动,可以共同探讨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远程教育模式应用于脱贫攻坚战的路径
(一)在贫困户精神层面的应用
扶贫先扶志,帮困先疗心,如果不注重贫困户精神层面上的改变,贫困户自身主观上仍认为脱贫是政府和帮扶干部的份内事,行动上仍不作为,政策再好,资金再多,外力再强,可持续脱贫也终将是一句空话。可以通过远程教育,把其他贫困户创业增收的先进事迹、实现就业创业、古往今来通过自身不断奋斗获得成功的经典故事、优秀人力资源激励的案例以视频短片的方式来引导贫困户,让他们意识到,有了外力的帮助,还要自身的努力才能摆脱贫困、战胜贫困,帮助贫困户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树立起“懒惰可耻”和“我要脱贫”的志气,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解决好贫困户“不愿脱贫”“不想脱贫”的问题。
(二)在贫困户智力层面的应用
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给钱给物,虽能解一餐之饥,治一时之困,终归不能从根本上拔掉穷根。越是在攻坚阶段,就越是要充分发挥“智力”的关键作用,让贫困户有一技之长。一是远程教育平台可以提供更个性化的学习。依托MOOC、微课等网络平台,为贫困户可以借力教师团队、海量学习资源、多元的教学学习方法,学习到更适合自身需求的实用技能技巧提供现实可能性。二是远程教育平台可以提供效果更高的学习。课堂教学中插入MOOC、微课教学视频,或是在这些视频当中穿行相互交流讨论、游戏、现实操作等互动环节,一方面吸引了贫困学员的注意力,让他们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习的效果。另一方面,贫困学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次观看,在反复观看中,理解所学知识,或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三是远程教育平台可以提供优质学习资源。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的优势,打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为贫困孩子提供优质学习视频,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三)在贫困户产业层面的应用
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践证明,产业是贫困户发展的根基,是脱贫攻坚战的主要依托,没有产业支撑的脱贫攻坚战,都会成为无源之水,难以确保脱贫效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远程教育模式在贫困户产业层面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为创新产生式、混合式教学策略,以推进贫困学员学习效果的提升。就是要围绕产业发展所亟需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种养殖技术、就业创业技巧等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借助远程教育信息化技术,按类收集、存储,运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归纳这些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分析这些共性表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明确基于实际需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采用产生式教学策略,引导贫困学员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采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部分情景再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移动APP推送、产业发展能手在技术技能、经验经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现场视频传帮带的学习培训方式,帮助贫困学员加快成长的速度,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找到产业发展的路子,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参考文献]
[1]陈肖庚,王顶明.MOOC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
[2]莫光辉.大数据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应用及实践创新[J].求是,2016(10).
[3]夏冬梅,程千.远程教育中新型产业工人的学习特点与教学策略探究[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4).
[4]杨颖,殷明,席晓.“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助力精准扶贫快速落地[J].通信世界,2016(04).
相对于校园教育而言,远程教育对教学质量的控制比较松懈,学生的学习的环境和氛围远远没有校园浓烈。其次,第一代远程教育(成人高等函授教育)和第二代远程教育(电大远程教育)的远程支持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课程体系与自身的建设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另外,远程教育的考核体系比较模糊,教学管理系统漏洞较多,学生容易作弊,比如课件播放时长与学分挂钩,学生是否在学习教师并不知道,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机会微乎其微,这并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由于远程教育网络教学资源的重复性建设严重,资源建设也不够标准和规范,教学的质量上不去,因此给大众一个教学质量差、管理不严,只是混文凭的不良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远程教育长久发展下去,就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打造高素质的精英教师队伍,开拓丰富教育资源,科学规范教育管理制度,突破远程教育的难点。
二、如何完善远程教育系统的教学
远程教育作为一个完整的网上教学平台,应包括多媒体教学、考试与测评、课件开发、师生交流教学资源管理等系统功能。具体来说,这一网上教学平台应包括网上备课、网上辅导、网上自学、网上测试、教学管理、教学讨论和答疑等多种教学和管理功能,还能在校园网上实时互动的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方便。
(1)设计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目前,网络上常用的网上课程开发系统并不能满足教育领域的特殊需求,并且这种网上课程开发系统对用户的限制十分多,因此,远程教育设计一个网上课程开发系统十分必要。设计网上课程开发系统不仅可以降低软件使用难度、缩短教师设计课程和网上备课的时间,还能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直接套用网上的模板,对教师完成网上课程内容设计提供方便,设计网上课程开发系统是远程教育的大势所趋。
(2)网上教学支持系统。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设计应包括课件学习、在线测试、作业布置与批改、实践实训安排、网上交互、期末考试等环节。首先,网络开放远程教育学校和机构要加大网络教学环境建设的力度,如建立多个独立的IP地址,实现教学平台24小时为学生提供数字图书、教学视频、网上交互等支持服务功能。另外,学校应增加学生与教师视频交流,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和困惑。最后,远程教育应通过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规范成人教育的秩序,严格控制学生入校和毕业资格,强化学生学籍管理来解决自身管理的诸多缺陷,从而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学内容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落后呆板的教学内容不仅让人提不起兴趣,还与时代的发展脱轨。远程教育系统教学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资源,建立以各种多媒体教学素材和网络课程为知识仓库,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课程。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盲目追求高新媒体的运用,而要抓住成人学生的特点,设计出适合成人学生知识结构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立足于高质量、灵活自由的教学模式,整合网络教育资源实现一体化教学。
三、结语
Key words: network environment;interactive distance education;support services of teaching;case exploratio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5-0220-03
0 引言
高校特别是职业高校,一直以来都强调学生动手能力,但由于传统的桌面教学模式下管理运维压力大,对每一台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很麻烦,并且出现问题时解决时间较长。因此,满足日常满负荷的教学需要、部署灵活,定制用户个性化桌面,提升用户体验,减轻运维压力,降低管理成本是职业高校互动式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将成为教学改革重点关注的方面。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使得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远程开放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它不仅推动了教育理论的发展,更促进了教育技术的前进,同时也促使构建完善的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工程,其中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是远程开放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建立和维持一个高效能、全方位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是有效地开发、管理和执行各项远程教育项目的重要保证,也是确保远程开放教育质量的基础,是远程开放教育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之一。本文以《3Ds Max建模基础》课程为例,对远程教育中互动式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法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旨在改进传统桌面教学的缺陷,提高课堂效率。
1 远程教育系统概述
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现代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一样始终存在着“教与学”这对矛盾,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学”转变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不受限制自主地选择合适自己的教学媒体模式和学习方式,即不受时空限制地自主学习。但学习者的这种学习不可能凭空孤立地进行的,学习所需的资源、动力和方法等仍需依赖于“教”,但“教”是必须围绕着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这一核心,“教”更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导航,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
根据美国远程教育专家穆尔的交互理论,要处理好远程教育自主学习和质量保证的矛盾,就是在建立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是远程学习者与教学机构的联系枢纽,那么在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服务的同时适当融入控制因素,既保证了教育培养目标,又利于学习者自主的发挥,促成学习者个体完善的发展。因此,对教学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有较高的要求,一般来说应具有以下原则:完善的服务性,及时的反馈性,灵活的开放性。
■
2 互动式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模式服务现状
远程教育已经渗透到了我国很多的领域,其提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即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指引下,通过网络平台上所具有的网上资源以及教辅资料,在联系自身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身的自学机制,并对课程中所要求的各类操作与知识进行学习与掌握。在对象方面,远程教育主要面对的是成人学生,这部分人往往都已经远离校园,进入到了工作岗位,地点分散、时间不固定,且在原有水平方面也具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远程教育方式的应用,能够较好地使其根据自身水平以及需求完成对知识的学习。但是,在现今我国大部分远程教育中,其在具体教学方面还具有着较为边缘化的特征,即仅仅将相关知识材料提供给学生,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辅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沟通、交流,在缺少激励与教学监督的情况下对自身也缺少有效的约束,对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学习质量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3 网络引导和多媒体辅助下的优势
在远程教育中,网络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并在网络为主导的基础上通过多种类型媒体的应用作为资源支持。而在学习环境方面,其以学习者为主体,以信息传输网络为基础、以完备的教学平台作枢纽,辅以设计优良的学习单元序列,以及完善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都具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而在支持方面,也需要能够走出以往较为边缘化的特征,而是需要更加强调对于学生远程知识学习与实践的个性化支持,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在相关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能够以更有组织、系统化地对课程知识进行掌握,还需要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实践与提升,进而使自身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协同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为了能够达成该种效果,就更需要师生双方在远程教育平台中开展更为积极的活动,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学生提供更为积极的学习与交互环境。
4 信息交互提供互动教学服务
互动可以说是现今远程教学的重要核心,在现今的远程学习模式中,网络平台具有教育音频、视频、文字类型以及CAI课件等类型的教学资料,而在这部分教学资源的提供途径上,则具有着课程论坛、微博、短信、电话以及教学平台等。通过这部分信息交互方式的运用,则能够以网络为媒介使相关知识信息以非常多样化的特征被应用到教学支持服务模式之中。其中,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清晰的资源;博客与论坛能够以帖子或者日志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发表。但是,当学生面对上述途径时,就往往面对着一个取舍的问题,为了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对远程教育平台进行建设时就需要对上述途径的特点与优势进行积极的整合,在汇集多种优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特点、教材重点对信息交互模式进行制定,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5 以某课程为例探索该方式的优势和质量提升
为了能够对上述整合平台、实现教学互动目标进行更好的说明与实现,在此,我们以《3Ds Max建模基础》这门课程为例,对远程教育中互动式教学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对于3Ds Max来说,其是现今非常流行,且功能非常丰富的一类软件,同动画类、渲染类与设计类软件具有着密切的关系,且由于涉及到很多门专业课程而具有着较强的操作性以及复杂性。对于该软件特征,我们在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筛选的基础上对远程教学模式与平台的建设进行制定(系统架构详见图2)。
5.1 教学设计
联系本软件非常复杂、广泛功能的存在,我们在强调实用性的基础上对该软件所具有的功能与内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优化:首先,在内容选择时要尽可能讲解应用频率高的命令参数;其次,要选择同学生联系更为密切的内容,如室内设计建模渲染、数字媒体动画制作等;最后,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操作讲解时也需要做好案例的提供,并保证所选择的案例能够充分符合课程教学内容,保证少而精。
5.2 教学途径
教学途径是远程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教学途径方面,我们在对现有教学方式特点进行充分联系、考虑的情况下制定了以下互动方式:第一,为了能够保证远程教学结构以及资源的丰富性以及完整性,在我们对网络平台进行建立时,则可以将教学视频、文字教材、目标要求、屏幕录像以及PPT等都包含在该平台中,并保证学生在对平台接触较短时间就能够对该门课程所具有的内容进行了解;第二,可以通过博客与课程论坛的建立对教学资源的操作技巧、拓展知识以及技术动态进行及时的更新与介绍,而在对学生提供资源的同时,也可以通过部分教学方法的使教师也能够参与到其中,并在不断学习、沟通、总结的基础上获得教学水平的提升;第三,微博与微信是现今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对此,可以在朋友圈与微博中设置“每日知识更新”模块,定期对一些小贴士以及知识点进行,在使学生在日常提升知识的同时使其能够更好地跟进教学进度;第四,通过QQ群的应用同学生进行互动式的教学辅导,如果人数较多,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发起语音会话,以此起到直接交流、知识讲授的效果。对于操作存在困难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远程操作的方式起到“手把手”的教学效果;第五,在课程教学完毕、对作业进行安排以及其他重要信息的时,则需要在上述教学平台都进行体现的同时再以手机群发的方式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以此避免出现遗漏现象。
5.3 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此,我们在对上述多种信息工具进行有效应用的基础上也需要对学生掌握技能这个教学目标对教学方式进行制定:首先,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对相关课程的音频文件、文字教材、操作录像以及教学文件等进行传递,保证上传的资源能够更好地符合本堂课程教学要求。而在这部分资源提供的基础上,教师也需要通过同学生在线沟通、群聊以及QQ对话方式的应用对学生进行讲解,以此保证学生在对课件看、对教师讲解听的情况下获得面对面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教师在布置作业任务之后则可以通过QQ远程监控该方式的应用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实时的观察,看其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或者可以改进的方面并及时指正。而在教师开展在线辅导时,则可以通过QQ群的应用向全体学生发出提问,并对学生进行辅导,以此使原有远程教育以“一对一”教学情况有效的转变为“一对多”。
5.4 教学单元设计
对于单个教学单元,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设计与教学:第一,在课程开始之前,需要通过实际案例的应用将本堂课程内容进行导入,以此使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就能够具有较好的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打开提前准备好的课件,在课件的基础上为学生演示软件相关参数、命令的设置以及应用方式,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对该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进行掌握;第三,在对操作要点讲解完毕之后,则可以通过小型实例的应用对命令使用方式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以此使学生能够对上述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较好的消化;第四,对本操作的典型实例向学生进行全过程的操作演示,并在操作的过程中对重点环节做好强调,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操作要点;第五,在教师内容讲解、案例演示完毕之后,则可以给出几个实例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并在学生思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与启发,使其能够领会操作方向与要点;第六,教师对本单元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并对作业进行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进行更进一步的进阶自主性学习;第七,在教学期末,需要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同其专业知识相关的作品,以此对其软件的学习水平以及制作水平进行体现。该步骤可以说是远程教育中体现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关键部分,具体可以按照下述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将往届学生作品与较为经典的作品到网络平台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与点评,并对本次任务进行布置;其次,教师可以在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的基础上使其能够针对本任务进行初步的设计,并对草图做好准备,通过网络软件的应用开展互动性的小组讨论,并对自身的设计进行不断的优化;再次,在学生对作品进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做好学生知识的辅导以及进度的检查工作,并在发现问题时为学生提供修改意见;最后,当学生完成作品后,则可以通过QQ或者邮箱等方式对作品进行提交,以便教师统一对作品进行评阅与总结。
5.5 实施效果
在《3Ds Max建模基础》这门课程中引入互动式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后,学生听课积极性大大提高,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充分,课堂作品完成率提高了43%,并且每个班级师生互动率都能达到95%以上(以师生人数比例计算),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
(一)4G技术及其特征
4G技术,即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是一个通用的名称,它融合了3G通信技术的诸多优点,是在传统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对3G与WLAN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在无电缆直接的情况下建立起超高速信息公路,实现图、文、声、像的高品质传输,为用户的多媒体业务和可视化通信提供可能。4G网络的下行速率高达100Mbps,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这种速率几乎能满足所有用户对无线服务的要求,同时,4G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二)4G关键技术
4G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SA(Smart Antennas,智能天线)技术、无线链路增强技术、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IPv6技术以及SDR(Software DefinedRadio,软件无线电)技术等。其中,OFDM技术是4G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它是一种多载波调制,具有频谱利用率高、适合高速数据传输、抗衰落和抗码间干扰(ISI)能力强等优点;SA技术采用了空时多址(SDMA)技术,能够利用信号差异区分信号,动态改变信号的覆盖区域,SA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及数字波束调节等功能,可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MIM0技术是指在基站和移动终端设有多个天线,能提供很高的频谱利用率,改善无线信道的性能,提高无线系统的容量及覆盖范围;SDR技术在尽可能靠近天线的地方使用宽带A/D(模拟/数字)和D/A(数字/模拟)变换器,以便将接收到的信号尽可能早地转换,使得系统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4G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条件与优势分析
(一)应用条件分析
1.硬件条件。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网络带宽不断增加,网络性能和网络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无线上网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而且性价比不断提高。目前,能够支持无线上网的高档智能手机、笔记本、Tablet PC、POS机甚至包括车载电脑等设备在市场上随处可见,对于普通学习者,拥有一部高性能的学习终端不再是梦想。除此以外,各类学校都基本建成自己的校园网,并设置现代远程教育中心。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教育社区、教育博客、BBS、E-LEARNING、M-LEARN-ING甚至微信、微博等平台,获取已共享在网上的各类学习资源,这样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教育在线的概念。这些都为4G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奠定了物质条件。反过来,这些硬件条件也加速了现代远程教育前进的步伐。
2.软件条件。
网络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传统教学资源的信息表现形式较单一,主要是以文字或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而网络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则多种多样,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软件或数据库等多种形式的存在。随着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工作的不断推进,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各类专业教辅和学习资料应有尽有,可以满足各类学习者不同的需求。另外,为了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教育部在全国高等学校(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中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倡导改革教学方法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鼓励开发、使用优秀教材,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资源更好地为实际教学系统服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建设最终将会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各高等院校为了把握机遇,逐步建立完善各类教育资源数据库、试题库,并将众多资源融入整体的教育云(包括CCAI和CCBE)平台之中,从而实现资源融合与共享。这些为现代远程教育提供充足的软件支持。
(二)4G技术应用在远程教育中的优势
第一,由于4G的数据传输率很高,学习者通过移动网络很容易获取所需信息,这些信息不再是单纯的文字声音,而是包含图文声像等多媒体资源,不仅灵活便捷,而且自由高效,使学习者体验到不亚于有线连接的学习品质;第二,学习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讨论区或BBS等平台发表文章,利用超文本的链接方式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第三,成人教育学习者由于工作繁忙,需要根据个人工作、生活的需要或习惯,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而基于4G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非常灵活,学习者可以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支持下通过视频直播和视频点播方式来解决工学矛盾;第四,基于4G的现代远程教育模式可以通过教育平台,将分布在各地的学习者集中到一个类似传统班级的“虚拟班”,学习者通过视频实现面对面的交流,而且使管理工作更简单。
三、4G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模式
基于4G技术的远程教育是学习者利用智能学习终端设备,通过4G网络连接到教育应用服务平台,访问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和学习资源库而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服务器和学习服务器存放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各种课件和流媒体资源)并与INTER-NET相连,学习者通过SMS(Short MessagingService)或在线信息浏览的方式再通过智能学习终端可以很容易获取相应的资源。当然,学习者也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服务程序可以把教室的上课现场信息和课件转化成符合INTERNET或无线教育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进行实时传输,学生则利用移动学习终端进行实时学习并能与教师进行实时交互。
四、结语
【关键词】微信;社区;老年教育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市作为人口大市,老年人口多,老龄化形势严峻。2013年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144.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14.06%。在全市老年人中,市区老人人数达到13万人,各县老年人达到131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分布、收入水平都将发生深刻变化,“421型”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多,使得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学习热情也在不断地递增。目前保定老年教育主要依托市、县(区)老年大学、老年电视大学及老年学校,这些教育机构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已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要。当前将老年大学、社区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有益结合将是一种重要的老年教育创新途径之一。
一、微信用于社区老年远程教育的可行性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对于社区老年教育来说,微信所具有的功能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这也将成为数字化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微信具有用户粘性的特征
微信是依托智能手机及移动通信网的普及而产生的,主要在智能手机的平台上运行,其手机适用版本也不断更新,现已包括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iphone、android、windowsphone等平台。据了解,随着中低端智能手机价格的不断下降,以及退休老人对于子女淘汰的“二手智能手机”的再使用率提高,老人对于使用智能手机的热情不断增加,他们借助微信实现与子女、朋友的视频、语音通话,进而了解新闻、增进见识。该优势有利于突破信息传播路径的局限,为社区老人教育信息服务营造了切实可行的技术环境。
(二)微信操作运营简便利于信息传播
微信技术平台需求低、接近零成本,能及时获取信息。不同于社区老人教育信息资源网站建设,微信是由独立的网络运营服务商提供的独立运行网络平台,这对使用微信的用户网络技术要求非常低:对老人来说,可以不必掌握复杂难懂的技术和操作,直接使用微信提供的信息平台即可获取所需信息,省去了到其他地方查找学习的时间;对社区老人教育机构来说,即便是在缺少网站专业人员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微信来给老人提供信息服务,使得信息的更为及时。
二、基于微信公共平台的社区老年远程教育的原则
(一)方便快捷,生动活泼
既要尊重老人的心理、生理特征,又要了解老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对于老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困难情况,坚持易学易懂的原则,建议家庭和社区建立WIFI热点,在微信开通老人教育微信公共平台,利用平台的多媒体特征,加大视频、音乐、动画等内容,减少文字内容,教会老人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可登陆社区微信公共平台进行学习、交流。
(二)交互直观、成效明显
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变,老人社会的形成,使得很多老人处于空巢状态,老年人交际有限,借助现代网络的老年远程教育,如采用即时聊天工具、在线学习等交流方式,可以有效加强教育方式的交互性。老年人通过微信公共平台这一简便易懂的网络平台,可以轻松了解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的课程信息,大大增强了学习成效,实现了“人人、时时、处处”的社区教育学习理念。
三、微信用于社区老年远程教育的服务实践
(一)提供及时丰富的教程
利用微信传播社区老人教育信息服务,除了提供信息推送服务、社区老人关注信息外,还可以发掘利用老人的行为习惯、特点,结合该机构的实际工作,并运用各种分析技术手段,给用户的个人资料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主要是建立在其传播形式灵活多样的条件上,除了提供常用服务超链接地址外,还可以为关注者推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的老人关注信息,从而促使更多的用户关注该订阅号。此外,社区老人教育信息通过微信的形式在用户和用户之间、社区之间流动,让老人信息在微信平台更广泛地循环式的得到和分享。
(二)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微信公共平台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提供了“关键词回复”和“人工回复”两种交互方式。关键字自动回复功能,指为了让微信用户更轻松获取所需要的老人服务信息内容,只需在文字编辑处发送需要信息内容的编号,即可迅速获取相应信息。也可以在文字编辑处发送想咨询的问题请求在线咨询。社区可以把统计回答频率较高的问题,并设立自动回复功能,如通过文字、语音的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需求迫切的查询结果,使用户更加及时获取档案信息。
【参考文献】
[1]贾春春.顺应老年教育需求致力老年远程教育[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5).
[2]许明、陈曦.社区远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研究[J],河北金融,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