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6 09:09: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关心下一代先进事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作为关工委的领导,彭鹏同志高度重视对学生和青年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形势与政策和革命传统教育.
对待工作,他乐在其中,不辞劳苦,甚至有时带病坚持工作.在关工委工作以来,彭鹏同志给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作专题报告近百场,听众多达三万八千余人次.每次报告前,他都认真查找资料,撰写讲稿,报告内容注意贴近时展、贴近现实生活、贴近青年学生的心,真正实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彭鹏的报告在学生听众中反应热烈.报告会后,学生们在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里这样评价道:“听了这场报告,深深地被震撼”、“打动了我的内心”、“一堂精彩的人生课”.
在工作中,彭鹏同志注意团结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处处以身作则,在广大师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大家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由于工作出众,彭鹏同志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各级组织高度评价和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奖励:安徽省关工委先后两次授予他全省关工委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教育部关工委授予他全国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先后两次授予他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刊物《东方火炬》、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刊物《关心下一代》,分别以《踏破青山人未老》、《把全部心血溶入关心下一代事业》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
着眼学习宣讲,落实“三个坚持”
一是坚持多形式学习。采取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局务会、干部职工学习会、培训会、老同志座谈会、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学习会等多种形式,集中学习《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宣传提纲》,深刻领会正能量活动的精神实质。二是坚持多层次宣讲。按照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的要求,市、县离退休干部工作局分别组建宣讲组到各地各单位进行宣讲,并向未宣讲到的离退休干部印送《宣传提纲》,确保不漏一人。三是坚持长期性推进。将开展增添正能量活动精神的学习贯彻纳入离退休干部工作局的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培训计划,纳入各级老年大学的教学计划,纳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以离退休干部为主的社会组织的重点学习内容,将开展正能量活动过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充实到教学、培训、学习中。
立足遵义实际,建好“三个平台”
一是建好“名城讲堂”,传播遵义好声音。组织长期研究遵义历史文化的老同志,定期开办讲座,讲好遵义故事、传播遵义好声音,引导更多老同志展示阳光心态、争做模范老人。二是建好“快乐看台”,展示遵义好形象。通过形象展示、实景展示等形式,组织老同志参观、考察、体验,多角度了解遵义的人文风情,体验美好生活。三是开好“幸福话吧”,畅谈遵义大变化。以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设立谈心室、聊天室,组织老同志以座谈访谈、撰写征文感言等形式,为老同志开设交流沟通平台的“幸福话吧”,引导老同志感恩幸福生活。
依托组织资源,培育“三个载体”
一是依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增添正能量的“主阵地”。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规范组织设置,创新组织活动,打造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的“精神乐园”。找准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切入点,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凝聚力,带动广大老同志积极投身正能量活动。二是依托各级关工委组织,打造关心下一代的“助推器”。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引导老同志积极投身关心、帮助、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三是依托各类老年社团组织,打造增添正能量的“放大器”。加强对老年社团的组织引导和服务管理工作,引导老年社团中的老同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释放正能量。
坚持榜样示范,抓好“三项活动”
一是开展寻找“最美老干部”活动。老干部工作部门联合市县两级新闻媒体,以评选活动为抓手,寻找遵义最美老干部,树立老干部的先进典型,让老同志学有榜样、比有标杆。二是开展先进事迹报告活动。在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优秀关工委组织、先进老干部等组织和个人中,优选一批组建巡回报告团,每年开展一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激励更多老同志参与正能量活动。三是开展先进经验交流活动。建立工作和学习交流机制,每年举行一次全市增添正能量活动工作交流会,提炼总结、学习交流、推广运用好做法、好经验,推动各地各单位取长补短、相互借鉴。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0—0020—01
思想道德教育与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缺一不可的重要内容; 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及安全教育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就此作简要探讨。
一、学生不良行为成因分析
农村中小学生的不道德行为和不安全因素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男生打架斗殴、抽烟酗酒、践踏庄稼、小偷小摸等,因玩火、戏水、滑雪溜冰造成伤残者更是屡见不鲜。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对思想道德、安全教育重视不够。有些学校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教师只管校内,不管校外;家长只顾打工挣钱,不顾子女教育,甚至毫无道德和安全意识。
2.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够。部分学校对学生不能坚持经常性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条文只是挂在墙上。学生对此不屑一顾,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更为淡薄。
3.教育管理有漏洞。有些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做了不道德的事,有安全隐患,家长不知晓,知情学生不敢报告,导致学校对这类事件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4.学困生的思想转化不到位。学困生在学校普遍觉得自卑,加之学校各方面的压力,使他们心理受到压抑,产生逆反心理,成为不良行为和不安全因素的直接策划者或参与者,最后发展到辍学。
5.录像、网络等媒体里的不健康内容对农村学生的身心有不同程度的危害和影响。
二、道德安全教育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思想道德是“成人”的基础,也是“成才”的基础。安全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基础,安全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学校要在重视养成教育的同时,更要加强安全教育。
2.充分利用道德和安全教育资源。加强团队组织,以团队会、班会、思想品德课为主要阵地,对学生开展以思想道德与安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宣传学习思想道德方面和安全方面的知识,组织预防安全事故的演练活动。让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安全教育,使之形成一个浓厚的关心下一代的社会氛围。另外,老师应认真上好思想品德和安全知识课,不能流于形式。
3.建立路长负责制。放学后以自然村为一路,再按住宅区域分成小组,选出路长和小组长,负责该路的学生行为和安全。如有越轨行为者路长随时向学校报告。
4.成立校内外综合教育管理领导小组。由乡政府、学区出面组织村干部、村委会成员、本自然村退休教师、学生家长代表、负责该路的在校教师、路长组成校内外管理组,管理该自然村的学生的行为和安全。特别是要重视节假日的管理。如有见义勇为等好人好事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村委会可在喇叭上表扬或批评,开学后在学校进行通报。
5.留守学生的管理。对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在亲戚家的学生,学校要主动关心,使之不能脱离管理圈。如我们学校在春节前,组织部分留守学生及其亲属通过视频与未回家过春节的父母交流活动,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这既是一次师生家长之间别开生面的交流活动,又是学校对留守学生及家长的一次人文关怀。
6.学困生的管理。对此类学生老师要本着“不成才,便成人”的观念对待他们,在学习上不要过分苛求,要配备思想道德好,学习好的学生结对帮助。学困生往往爱劳动、爱体育、爱文娱活动,学校要尽量满足这方面的要求,提供机会让他们觉得学校生活快乐有意义。
7.建立“文明卡”登记制度。学生“文明卡”人手一册,把学生的好人好事、见义勇为的事迹,排除安全隐患的行为、做法都记在“文明卡”上。
8.创建新闻报道组。学校要组织团队小记者,对先进事迹典型人物要在黑板报、校报、校园广播等地方及时表扬。
9.对在综合管理中有突出成绩的个人和集体,学校每学期要表彰奖励一次。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1-0088-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家庭教育不再只是私人的事情,更是整个社会共同关心的事情。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帮助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家庭教育是时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一、社会支持的概念界定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人类的生存是在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的关系中发展的。相互支持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社会支持才作为专业术语被提出来。对社会支持这一概念的界定在学界至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不同的学科都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所采用的概念是社会学上正式的定义,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社会网络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无偿帮助的行为的总和。
社会支持所涉及的范围既包括物质上的援助,也包括精神上、心理上的援助。支持的来源可以是家庭的支持、朋友的支持、政府的支持、社会团体的支持等。进入21世纪,社会支持这个概念被广泛地运动到实际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弱势群体的帮助不仅仅是某方面的单向关心和帮助,而应该是一种社会行为,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
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顾名思义指的是社会为了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保护和帮助儿童为目的的,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知识(包括教养方式、教育观念等)的活动。因此,“一切为了孩子”是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二、社会支持农村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并开始研究。家庭教育也逐渐从过去的“私人”的事情、“内部”的事情而转变为被社会关注。的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把握着教育的方向,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有选择权和决定权,因此,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特点。家长的教育能力、文化素养、教养方式都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实际效果,要想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作用,社会有责任对家长给予科学的帮助和有效的指导。
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近年来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领域也越来越科学、细致地对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进行梳理和论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足够的能力可以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不再只是个人的事情,而是社会共同的事情。教育孩子已经不只是家长或者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村家庭教育在培养人才中的作用,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团结起来,形成教育合力。
(二)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家长的需要
1.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淡薄,需要社会支持。在对农村家庭教育观念一项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淡薄。当问及“您认为家庭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什么?”时,64%的家长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场所,家长的作用就是给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让孩子接孩子好的学校教育,在家庭的教育并不重要。当问及“你认为家长在孩子一生中的作用?”时,58%的家长认为,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提供吃、穿、用、资金等帮助,等长到了就不需要家长了,家长也管不了孩子那么多了。
调查中还发现,对于孩子的成长,62.3%的家长是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是否优秀。而对于孩子的情感、社会性的发展的发展关注较少,他们认为情感、社会性以后长大就学会了,没有必要专门学习。
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投资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家长愿意为孩子买学校规定买的书籍,如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等。极少数家长会选择其他的书籍,他们认为买那些“乱七八糟”的书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
可见,在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是一种普遍现象,需要得到各方的支持和帮助。
2.农村家长教育方式简单,需要社会支持。在调查中,当问及“当孩子犯错时,你会怎么做?”,62.3%的家长选择严厉批评,只有5%的家长选择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明白。除此之外,当问及“还有什么别的办法时?”,家长普遍茫然。可见,在农村家长的理念中,教育孩子的方式非常简单,而且常常以严厉的方式解决问题,常常忽视孩子的心理感受,也不去了解孩子心理的真实愿意。
当问及“您现在的教育方式是从哪里学来的?”绝大多数家长谈到是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来的,只有大约5%的家长谈到了从电视、网络、朋友那里学来的。可见,家庭教育的方式在农村家长的观念中依然是自己家里的事情,当遇到实际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向社会求助的意识。
当问及“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影响孩子的?”,56.4%的家长选择了言传身教,认为必须要让孩子“听话”,家长才有威信;23.4%的家长选择了以身作则,15%的家长选择了赏识教育。当我们和这些家长进行进一步访谈时,结果是令人吃惊的,家长选择了“言传身教”的比例很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并非如此。一位家长说:“家长可以犯错,孩子不行,因为孩子还没有长大,要从小树立好习惯,所以,对孩子要严格。”
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影响孩子的。家长的表情动作、言谈举止、学识、态度等都会给孩子留下终身的影响。可是农村家庭教育的教养方式却实在令人担忧,亟需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
3.农村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不和谐,需要社会支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是非常少的。当问及“您与孩子聊天时会聊些什么内容?”时,68.5%的家长认为聊天最多的内容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只有13%的家长会主动问及孩子的情感、心理方面的想法。进行深度访谈时,我们走访了几个家庭,发现家长们普遍比较困惑的问题是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聊天。除了学习成绩之外,不知道聊什么好。因此,家长并不知道孩子内心的想法。
由此可见,教育孩子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细心,仔细观察孩子平时的一举一动,来了解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家长要根据自己子女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才能让孩子们从心理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在农村家庭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留守儿童”,他们通常是被爷爷奶奶或者亲戚来监护的。孩子的父母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常常用金钱补偿的方式弥补作为父母的愧疚。这部分家庭家长和子女的沟通问题更为严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农村留守儿童要想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必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才能真正实现。
(三)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借鉴别国的经验
社会支持家庭教育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在世界各国都有探索和尝试。例如英国在中小学设立了家政科,专门为家长排忧解难。美国在职业学校内设置了家政师范,前苏联建立了专门的家长大学,为广大家长传授育儿知识。这些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开拓家长的视野,学习更科学的方法。国外关于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尝试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这些方法在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在我国也应当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帮助农村家庭教育,这不仅是家庭也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三、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一)加强政府支持,改善农村家庭教育状况
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有关家庭教育的立法。法律是国家干预和管理的手段,加强家庭教育立法就是为了从法律上确保家庭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别是针对农村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加以保障。例如根据我国就近入学的原则,儿童上学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否则就需要交昂贵的费用。我们呼吁政府要更多地关注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取消择校费等非户口所在地学校的赞助费,让孩子公平地选择学校。
其次,要成立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机构。由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组建领导小组,吸纳广播电视台、科技局等有关人员成立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协调和保障培训机构的工作。
建立培训机构首先必须建立一支专门专业的教师队伍。政府部门可以调动全市、县、村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成立专门的科研组,针对当地的实际问题,运用专业的知识进行解答。教师队伍应当定期进修,或者政府部门要定期请专家学者到当地讲学,以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教师在上岗前要培训,实现“持证”上岗。这样才能确保留守家庭教育支持体系的有效性,才能对各地家庭教育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二)调动学校力量,提升农村家长的素养
学校是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监护人学习育儿知识的主要途径。为了帮助农村家庭教育健康成长,学校应该发挥自己独特的价值。学校应当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教师积极的情绪接纳留守儿童,给孩子们创造宽松温暖的环境,使学校可以成为孩子喜爱的地方,老师成为孩子心灵的伙伴。此外,学校还应当建立定期家访制度,经常与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状况。只要家校合作起来,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发挥社会团体和民间力量,建立农村家庭教育的有力保障
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还可以发挥各种社会团体,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会慈善机构、各种宗教团体、社区服务、社团;还有一些民间力量,如各种类型的基金等都是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的力量。这部分力量可以弥补政府和学校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支持方面的空白,特别是一些社会服务与保障机构,能有效地调动公民参与,促进社会资源的整合。
另外,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可以利用电脑、电视、网络、手机等对家庭教育提供宣传:包括家庭教育知识如育儿观念、教育方法、疑难解答等;可以提供专门的咨询服务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地点、收费等;可以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法令;媒体可以通过表彰优秀案例、先进事迹等与家长进行经验交流。总而言之,媒体的参与将更加有助于推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助于营造学习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郑益乐.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学理论,2011(9):53-54.
〔2〕殷世东,朱明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学刊,2006(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