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3 05:33: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本人坚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我毕生的力量。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在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历历在目:
三年来,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摸索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方法,积极思维,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学习成绩优良。
我遵纪守法,尊敬师长,热心助人,与同学相处融洽。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努力为班为校做好事。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遵守社会公德,积极投身实践,关心国家大事。在团组织的领导下,力求更好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性格活泼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高一年担任语文科代表,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参加市演讲比赛获三等奖。主持校知识竞赛,任小广播员。高二以来任班级文娱委员,组织同学参加各种活动,如:课间歌咏,班级联欢会,集体舞赛等。在校文艺汇演中任领唱,参加朗诵、小提琴表演。在校辩论赛在表现较出色,获“最佳辩手”称号。我爱好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力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校运会上,在800米、200米及4×100米接力赛中均获较好名次。
三年的高中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也培养了我各方面的能力,为日后我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也就是吃苦精神不够,具体就体现在学习上“钻劲”不够、“挤劲”不够。当然,在我发现自己的不足后,我会尽力完善自我,培养吃苦精神,从而保证日后的学习成绩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作为跨世纪的一代,我们即将告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入高校去寻找另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在这最后的中学生活里,我将努力完善自我,提高学习成绩,为几年来的中学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也以此为人生篇章中光辉的一页。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2有法律意识,公德意识,本人诚实守信,环境意识,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有爱心、乐于帮助他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维护公德、关心集体。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维护公共设施和公共卫生的情况。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能够为实现集体目标付出努力。品德优良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
品德优秀,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
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正确认识同伴的优缺点,了解同伴的客观评价,能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行为。有科学的保健意识方法,能够尊重同伴观点,理解同伴处境,多交一些知心朋友,融合关系。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尊,自信,自己做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挑战自我,对错误要虚心请教。
有团队精神,善于与人交流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表现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聪明伶俐用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夸张,清纯活泼是我可爱的内在因素。我热爱学习,尊敬师长,劳动积极,对一切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求知欲为我打开了广阔的知识世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相信我会用理想为舵辛勤做桨,划向成功的彼岸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科学的保健意识,身体状况,卫生习惯良好,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
每天坚持锻炼,正确面对挫折坎坷。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一定的运动技能。热爱运动,身体健康,心态积极向上。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3道德与公民
作为一个公民,我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的日子,神州五号发射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让我最难忘,让我最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作为一名团员,我思想进步,有政治抱负。在团组织的领导下,更好地锻炼了自己,而且还在业余党校中顺利结业。作为一名中学生,平时的一言一行我都能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去做,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严格遵守,课余时间外出,能够遵守公共秩序及交通法规,对公共设施能够爱护,外出坐车我会主动给有需要的人让座或帮助他们。在家里,经常帮助家长做家务,比如洗碗筷,擦地,解决一些简单的电脑问题等。在学校,和同学相处能够以诚相待,信守承诺,平时不管学习多忙,只要同学求我帮忙的事,我都会答应他们。
学习与创新
在学习上,我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懂得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来提高学习水平,有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习惯;能够结合所学不同学科的知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技能,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我勤于思考,敢于提出质疑,对知识有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努力追求学习完美。在课余时间里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竞赛,比如:计算机数学比赛,全国生物竞赛,校园辩论赛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还锻炼了自己的意志。
合作与交流
我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珍惜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我能表达个人观点,尊重并理解他人的观点与处境,即使别人的观点不受赞同,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我也会尊重和鼓励他。我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每当我有快乐的事,我都会与朋友一起分享。我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我也会接受同学的批评与建议,和同学一起完成研究性学习作业。和同学一起探讨问题。我热爱生活,我喜欢观察生活,为了发展我的实践能力,我会参加一些活动,不但可以认识一些朋友,还可以开拓视野。
运动与健康
我热爱体育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天早上坚持参加晨练,呼吸早上新鲜的空气。我喜欢在阳光下运动,比如打羽毛球,骑自行车,打太极等。积极体育锻炼不仅强魄了我的身体,还让我在运动中增进了与同学间的友谊。
审美与表现
我对于美的含义有着自己的理解,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懂得美的真正含义,在穿着上,得体大方,也不失为是一个懂得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人。我能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学习之余喜欢听纯音乐和欧美音乐,这不仅没有影响我的学习,而且还使一天紧张的学习得到了放松。我还喜欢摄影,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自己的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中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4在思想方面:我能严格遵守学校纪律,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乐于助人,关心同学,与同学相处融洽。
在社会工作方面:我曾任班长管等职务,长期为同学们服务,参与组织了各项有益活动,培养了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管理和创新能力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
关键词:综合素质;评价;全面;作用;重要性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入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也备受指责,高考制度改革也提上了日程。2006年教育部对全国的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的改革,提出测评展现“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即指在每个学期的期末或每个学年的期末,各地的中等学校组织的一次对全体在校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评价的测评。2008年新疆顺应改革,启动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出对普通高中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为宗旨的评价目标,该目标是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重视质量的分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实现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明确指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当前我校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学科教学中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学科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班主任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促进班级管理
班主任一般都是班级的“老大”,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班级整体向上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是至关重要的,有时班主任也会感情用事,对学生的评价片面不合理。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自由、民主、合作与相互约束的关系。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能有效预防班主任“一言堂”。综合素质评价中采用学生自评(占10%)、学生小组互评(占50%)、教师互评(占40%)的模式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做全面、公正、合理的评价。学生小组互评占比例的一半,我校班主任充分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管理学生,让班干部真正发挥作用。既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又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
二、学科教师利用综合素质评价促进教学管理
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观测点在高中开设的全部课程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每位任课教师都可以根据综合素质评价对每位学生进行监测,可以做到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在评价体系中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参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在管理过程中如实记录平时表现,学生为了获得较好的等级,会在各科教师课堂上积极表现。例如,高中生多数存在偏科现象,选文科的学生在理科课堂(或选理科的学生在文科课堂)上表现出不重视课程的态度。学生上课出勤率低、不认真听课、抄袭作业、不认真完成作业、厌学等现象频发。采用综合素质评价能有效避免这种现象。教师要在课堂上给每位学生建立课堂档案,记录课堂表现,根据实际表现评价学生。
三、评价的重要性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该学生平时在学校的言行举止、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这也是高等院校招生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可忽视。所以“综合素质评价”关系到升学的问题,重要性仅次于考试成绩。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突出评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总之,利用综合素质评价来评定学生的整体表现,能够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在学校期间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全面的评定。但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存在偏差,此评价不能评定学生校外生活方面的表现,因此,学生的档案材料中体现的综合素质不是很完整,还有待在其他方面进行补充。
关键词:能力建设;高考改革;综合素质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阶段社会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转化为人才之间的竞争。人才是当前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促进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因此,为了能够充分选拔优秀人才,我国在现有高考制度上,对高考制度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高考改革方案。本文对浙江高考改革试点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研究意义,主要体现为在研究中,通过分析当前高考制度对高考的重要性,明确高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影响,并从不同方面对能力建设与高考制度关联进行分析,希望为其他地区实施高考改革提供宝贵的建议。
一、高考改革对高考的重要性
(一)实现了对高考招生制度的完善
国家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形势下,逐渐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同时为了能够有效选拔人才,大力加强了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深入实施。根据对当前高考改革的研究发现,浙江省是高考改革的重要试验点,浙江省于2008年实施部分科目一年考两次试,2009年则实行高考分类改革考试,学生通过自主报考的形式实现考试。随着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国家教育部门更加强了对高考的关注,2011年和2013年浙江又在不同程度上对考试的方式进行了改革。高考改革是比较系统的工程,2014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后,浙江教育部门出台了浙江省中学教学指导意见等内容,从根本上实现了对高考招生制度的完善,为浙江省中学遵循高考改革的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保障了高考考试的质量
高考考试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考改革的成功与否。浙江高考改革试点通过对高考改革内容的深入实施后,在浙江高考过程中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浙江省高职学校对学生相关学科技能的组织;扩大招生的范围和招生人数;开展高职院校高考前的提前自主招生考试等。高考改革后,浙江高考改革试点在深入实施过程中,能够通过对高中生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的跟踪和走访,从而对高中生的学科学习情况展开评估,极大程度上保障了高考考试的质量。
二、高考改革下的能力建设与提升分析
(一)提升了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能力
高考改革深化实施下,能够充分提升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能力。浙江省是高考改革试点的重要地区,通过对该地区高考试点改革的研究发现,浙江省在实施高考改革后,该地区的高中学校在对高中生展开教育教学时,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以高中物理为例,在高考改革深入实施后,高中物理教师能够通过对学科指导意见的了解,明确高考中物理考查的相关内容,从而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重要物理知识内容的教学。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学考和选考中都是最高等D级的综合应用要求,因此,物理教师在课堂中,应利用两课时或是三课时对该内容加以讲解,以此提升物理教育教学能力。
(二)提升了高中生对学科的选择能力
受高考改革影响最大的便是高一学生的科目选择,一般情况下,高中生在高二伊始的时候,便会面临文理科的选择。高考改革深入实施后,浙江高考试点地区的高中生可以有权利从七个科目中自主选择三个科目,不一定局限在理科学科或是文科学科上。各高校专业(类)设限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但是考生只要1门选考科目符合高校设限要求即可报考。据统计,考生选考物理即可报考(包括高校设限选考科目为物理或没有设限选考科目)的专业(类),达到全部院校专业的91%。而原高考中,文科考生只可报考约34%的专业(类),理科考生可报考约66%的专业(类)。这意味着,在新高考方案实施之后,考生的专业选择面比现行高考文理分科有了大幅度提高。此种高考改革内容实施后受到了高中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选择面更广了。
(三)提升了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高考改革的深入实施,能够从不同程度上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浙江省高考试点在实施高考改革后,提出了关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建议,参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此种高考改革内容,使高中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上重视了综合素质能力的建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虽然高考改革实施后仍有少数学生对如何提高综合素质能力存在疑问,但高中物理教师的素质教学,能够有效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建立提供建议。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包括力的合成与分解等内容时,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对力的学习真实化,并通过和谐稳定的课堂环境,为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下,国家逐渐加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尤其在科教兴国的战略下,高考制度的深化改革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高考制度的改革主要是为了使高考制度能够更加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全面的优秀人才。就本文对浙江高考改革试点的研究发现,浙江高考改革在不断深化实施中,在一定程度上使浙江招生制度得以完善,并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澄,王后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多维评估方法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3(8):44-49.
一、健康人格对青少年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在生活实践中能够体现个人精神面貌的各种稳定的心理、行为特征的独特结合,是人的精神和心理素质的核心所在。健全的人格应该是高中生生理、心理、智能、性格、思想和道德的健康发展。培育健全人格,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崇高的社会道德感、较强的情感控制力和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等,促进其全面发展。
1.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高中生对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与周围的人和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和评价。高中生具有了健全的人格,就能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全面而客观地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进而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做到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律,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社会的规范与要求。
2.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是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健全的人格,能使高中生有效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情绪,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拼搏奋斗的进取精神,合理地宣泄、转移和排解消极情绪。
3.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本质上说来,社会适应能力就是高中生调整自己与社会关系协调程度的能力。健全的人格能够促使高中生对社会产生较强的责任感,增强自己的历史使命感,更加主动地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努力使自己融入社会。
4.有利于高中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以感情亲疏为特征的心理关系和心理体验。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人取得成功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也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对高中生而言,健全的人格能促进他们与其他社会成员热情相处、真情沟通和良好互动,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尊重,从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学习甚至未来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发展机会和发展资源。
二、思想政治教学与高中生人格教育的关系
1.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应有之义
著名教育家先生认为:“教育是帮助受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政治理论教育,是高中生政治思想、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必修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他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进而实现全面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塑造高中生健全的人格,促进高中生认知、情感、道德、心理、审美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2.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素质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应构建学生的健全人格,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使学生形成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鲜明个性,养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能,适应社会、贡献社会。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1.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学观念
人格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离不开具体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充分发掘教材中与人格教育密切关联的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格教育密切而具体地融合为一体,把思想政治课堂变成人格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建立在深厚的思想基础之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应摸清学生的思想基础,尊重和满足学生个体思想发展的内在需要,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使人格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展人格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导性。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树立“大政治”的观念,突破课本和课堂,优化教学内容,用学生身边的事例、典型的故事,以灵活的形式,把理论说教变成有现实意义的引导。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人格教育中的特殊作用,重视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思想政治教材中涉及的“天下为公”的远大志向、“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诚信为本”的道德原则、“先忧后乐”的高尚境界等人格教育的瑰宝转化为高中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信念。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习惯于“灌输”“说教”“假、大、空”,教师“一言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没有自我空间,自然无从谈起人格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人格教育中发挥特殊作用,就必须改变教师独占课堂的“说教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启发、合作探究等教学法,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科学探究、合作创新,让课堂变成启迪学生智慧、滋养学生心灵、完善学生人格的快乐殿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生物;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个国家的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越来越频繁,对创新型的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都以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为共同目的.高中阶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阶段,本文对高中生物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研究课题,分析在高中生物课堂上实践教学的基本状况,深入的剖析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践行国家教育改革中加强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对学生创新型的培养这一重要举措.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培养创新能力有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面对科技信息化的大变革时代,我们以促进理论化的创新为基础,利用创新促进工业化的结构调整,推动社会变革.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科技化、综合画的发展特点.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民族立身于世界的根本,影响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紧系着民族的衰亡.教育的发展需要创新人的创新能力.社会不断地进步,时代也在改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同样,教育也需要创新型的人才推动才能发展进步.我国的传统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主体性、过于重视教师的传授轻视学生的主动学习方面,这些方面都是阻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因素.“素质教育”的提出取缔了传统的应试教育,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现状
传统的应试教育在我国的时间久远,思想根深蒂固.当前的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阻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受我国高考体制的影响,部分学校在高二的文理分科之后才开始向学生进行生物教学,高中生物作为高考的考试科目之一,应与高中数理化的齐头并驱.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性不强,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薄弱.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使学生忽略了学习高中生物的必要性.课时少,开课晚以致于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而加快教学进度,学生在学习中难以理解生物知识,产生对高中生物厌烦的心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差.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校期间要不断的接收数语外、政史地、物化生等繁杂的教材知识,没有时间去动手操作验证,创新能力没有发挥的空间,形成了时间条件下的思维固化.教学模式单一.在各中学普遍的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物教师一味的讲解教材知识,学生在被动的接收知识,这种被动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思想受到限制,缺乏对生物教材知识充分的理解.
三、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渠道,例如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设备,对生物的细胞结构、运动通过动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直观的动态过程,促进学生的理解.利用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为了能够更好地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借鉴了西方的成功教学经验,寻找到了适合我国实际教学情况的教学模式.例如:探究型学习模式、合作式学习模式、发现式教学模式、概念式教学模式、心理教学模式等.高中生物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恰当合理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这样减少了教师枯燥讲解教材内容的时间,降低了教师讲解的难度,对传统教材知识内容的有效延伸,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生物的实验教学.课堂实验是高中生物的重要环节,意在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知识都是包含在生物的实验中的,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实际的动手操作才能发现生物中的奥妙.所以,教师在生物的实验课堂上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观察,制定个人的观察计划,并详细的记录观察各阶段的变化,总结观察结果.例如在DNA、RNA的细胞分布实验中,让学生辨别甲基绿和吡罗红对DNA和RNA的染色变化情况,通过简单操作实验,使学生熟知实验室的操作技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多元化的生物课堂评价体系.全面科学的评价有助于引导学生改正学习的错误,激励学生.首先,评价的内容要具有综合性;其次,将形成性评价与结束型评价结合,以等级制代替百分之.学生高中生物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教师通过不断地创新新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习和情感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设定情景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教学课堂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将素质教育开展实施发挥最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兴铭.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上,下旬),2014,(24):287-287.
[2]郑飞.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7):183-183.
一、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特点
现在的高中学生,均为9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崇尚民主、平等、自由,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当代高中生由于年龄较小,认识能力有限,对外来文化的良莠分辨不清,价值观念错位,理想信念淡薄,缺乏远大志向。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高中学生,劳动意识缺乏、艰苦奋斗意识消退,进取精神弱化。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远大的追求,缺乏忧患意识和危机感,过分依赖父母或长辈。由于当今社会的复杂、竞争的激烈、学习负担的沉重,高中生们大多数心理压力较大,这样难免会造成精神、心理异常和行为异常现象,如焦虑、压抑、暴躁、孤僻等;由于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递越来越便捷,高中生张扬个性,思维独立,创新能力突出,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太强。现在的高中生独生子女较多,他们在家庭中备受关爱,家庭生活中与他人接触较少,导致这些学生缺乏关爱意识、公德意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交往中常常强调个人的得失,过多地关心个人的价值实现;由于在“温床”中长大的独生子女因缺少“挫折”教育,心理承受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
我校是自治区首批示范高中,百年名校,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经过了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他们在内心里都保持着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到了新的环境,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那么专一地集中在他的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应对策略
(一)以“办学理念”为核心确定育人目标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学生的发展是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通过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引领每一位学生主动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这是学校坚定不移的追求。由此我校构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赢得未来”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心系天下,人格健全,行为高雅,勇担重任”的时代新人的育人目标。
(二)以“校本课程”为根本引领学生发展
我校作为广西高中课程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样本学校,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践行“让每一个学生都赢得未来”的办学理念,在保证高质量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大力开发校本选修课。我们将校本选修整合为四大类:人文素养、科学技术、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学生在每学期的选修课中都要自主地选择一门,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养与能力。
(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锻炼学生能力
一是“感恩教育”系列。学校通过“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责任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清明文明祭祖、教师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宣传活动、“给妈妈的一封信”、“尊老敬老”为主题的社区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端正学生思想行为,让学生潜移默化,并找到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是“发扬传统”系列。学校通过高一新生7天军训、参观校史馆、话剧晚会、五四青年游园活动、英语经典美文背诵大赛、“我的中国梦”歌咏比赛、远足踏青励志活动等进行传统道德教育,强身健体,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思想素质。
三是“科学文明”系列。学校通过“防艾”知识讲座、书法展览、画展、摄影作品展、“变废为宝”环保手工制作展、“绿色家园”主题班级网页制作、十佳宿舍、文明班级评比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文明素养。
(四)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夯实学生未来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但是在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尚不十分清楚,盲点较多,更谈不上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再加之受制于高考升学及高中阶段办学思路的制约与影响,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及其相关研究还难以真正实施,其必然影响学习的进程和效率,并在某种程度将制约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化。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之间某种必然性的联系,更好地指导高中阶段的教与学。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策略,目的在于认识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特征与外部影响因素,争取有效地帮助高中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
二、高中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高中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社会接触面渐广,社会交往更频繁,学习内容比初中生更复杂、更深刻,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促使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加快。其认知结构的核心成分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增强。因此,高中生的学习方式有着与小学生、初中生和大学生学习不同的特点。
1.学习的自主意识增强
自主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自主性要求学生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驱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依赖性减少。相关研究表明:学习的自主意识较强的学生能够相信自己的判断,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不对教师的话言听计从,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以及辅导材料等。
随着高中学生心理的发展和升学压力的增加,学生认识到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密切相关,高中生的学习目的更明确,学习的动机更强烈,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增强,能主动地制订计划,较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持久的学习,并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调控并排除各种干扰。他们常能自觉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地总结学习的经验和教训。
2.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仍以掌握系统的、理性的间接经验为主,但他们也注意向社会学习,开始重视把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知识、能力和个性的协调发展。高中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速度并重,懂得对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力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把对所学知识的吸收理解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由于高中生都具有自己独立认识世界的方式、态度,有着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身心发展水平、智力结构、认知方式,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气质、性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不同,致使他们的学习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不可能都按照相同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但在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积累了相关知识学习的经验,基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学习方式和技巧,建立了一定的学习理论体系,并且趋于完善。
3.学习活动表征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特别强调知识的积累、自身能力的锻炼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对以上几个目标的追求,并且受制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学习环境的局限,很多时候出于个人的利益,他们会表现出利用已有的条件抢占有限的学习资源来强化学习中的优势,再通过学习的优势进一步去占有好的学习资源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竞争。合理的学习竞争是有益的,它能够产生一定的危机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加强自身能力的锻炼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能使学习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竞争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合作的产生。合作性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人所在群体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高中阶段的课程比较繁多,难度增大,任务重,学生经常会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有些问题在短时间内还解决不了,这时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相关研究表明:有86.36%的学生在当同学遇到困难时都会选择“会详细耐心的解答,既帮助同学,也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这说明学生既愿意得到同学的帮助,也愿意帮助同学,能够认识到学习中合作的互惠互利,并没有因为学习中的竞争而相互保守。
4.问题意识增强,批判性思维水平提高
现代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发现问题为起点到解决新问题为终点的过程。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特征不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够或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高中生生活经验增加,科学知识增多,其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也明显增强,对事物了解得更深人。他们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结构,不再对书本上或老师讲授得的知识一味地全盘接受,开始拥有自己的观点并敢于批判和怀疑原有事物或他人观点的不足不妥之处,并能按照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检验假设的完整过程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三、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策略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系统工程,对于高中生学习方式变革策略的讨论,应从理论与实践进行两个层面考虑。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的过程,需要从变革文化观念、学校家庭氛围、教师能力等各个方面做起。
1.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塑造的积极作用
由于文化是长期以来积累在人们内心的基本假设和信仰,因而文化对人们的观念、认识和思维方式等具有弥漫性的影响。这种弥漫性既表现为它对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表现为它对人在所有问题上的观
念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基于思维方式的文化传统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往往更为直接、更为明显、更为久远。
影响高中生的文化因素主要是学校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稳定、具有封闭与保守的特征,并且贬抑变化,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在我国教育中,教师权威化、专制化,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经典等取向与这种文化如出一辙。因此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应该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首先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界新的文化思想和思潮,积极地、批判性地汲取其精华部分,使学校师生在与不同文化的接触中扩大视野,进而以开阔的心胸去理解、选择和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其次是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内的革新和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及其成员要有一种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生活方式的变革,才会有真正的变化产生。
发挥文化因素对学习方式的作用的另一个重要策略是转变教师的观念,而反思是转变观念的最主要方式。一方面是进行课后小结通过集体的力量改进;另一方面是通过查阅资料、进行调查等方式对其背后隐藏的观念进行理性的、深刻的剖析和反思,探索新的观念和相应的教学行为。
2.变革评价制度,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制度是调控学习方式的杠杆,从学习方式的变革来看,变革评价制度主要涉及改革传统的高考体制,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高考是我国传统教育评价的典型代表,也是影响学校教与学改革的最大因素。现行高考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科考试分数的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以纸笔测验作为唯一形式。但新课程所强调的是合作、探究和发现的学习,因此,要“回归”多样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变革考试制度首先应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加强学生对多种多样学习方式的重视,并通过这些方式培养起相应的学习能力。其次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做能否升人大学的一项评分重要因素,促使学生在学习以外的体育活动、文娱活动、科技活动、校内活动、校外活动、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有更全面地发展,帮助学生从“听讲型”的学习方式向“实践型”的学习方式转变。
高考制度的改革还应朝向实行多元、多维评价体制的方向发展,建立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另外,这种完整体系的建立也要求我们不断丰富现有的评价手段,要积极借鉴和运用质性评价,增强对学生评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和发展积极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