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09:40:2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交通银行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关键词:资本充足率,银行价值,灰关联分析
一、引言
商业银行的资本是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够永久性使用的资金。拥有充足的资本不仅是商业银行安全经营、稳定发展的前提,而且是银行股东、金融监管当局、社会公众对银行的基本要求。鉴于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性监管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金融危机之后,资本监管也在不断改进。尤其是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于2010年9月12日达成的《巴塞尔协议Ⅲ》充分显示来了对银行的资本充足、资本风险管理以及抗周期风险能力的重视,这对于我国的银行监管也有一定的启示。我国的银行充足性监管是否有效,是否应该增加监管指标,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指标?本文对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与银行价值的关联性进行的分析有助于完善我国的银行监管政策,提高监管水平。
在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有效性方面,国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直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并且大多集中在资本充足性如何影响银行的风险取向问题方面。Koehn和Santomero(1980)通过分析资本充足性监管与资产组合的关系,发现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会增加银行破产的概率,即资本充足性监管是无效的。但是Milne和Whalley(2001)认为,资本充足性监管可以约束银行行为,降低银行倒闭的概率,从而资本充足性监管是有效的。国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我们资本充足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邵晓蕾(2006),顾晓敏、于夏(2010),并且对于资本充足性监管的有效性研究多是基于回归分析法,如贺潇颍(2006),罗瑶(2010),顾晓敏、于夏(2010),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胡颖荻、章宁宁(2006)。
本文试图分别研究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与银行价值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为我国的资本监管提出建议。与已有的研究相比,本文避免了回归分析法需要大量统计数据、数据具有良好的分布规律的缺点,利用灰色理论中的用于多因素时间序列动态分析的灰关联分析法。
二、资本充足性、杠杆率与银行价值的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1、银行资本充足性的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银行资本充足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本数量的充足性,即银行资本数量必须超过金融管理当局所规定的能够保障正常营业并足以维持充分信誉的最低限度;二是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即银行现有资本或新增资本的构成,应该符合银行总体经营目标或需增资本的具体目的。
鉴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对资本充足率的计算给出了明确的公式,并且资本充足率既能反映资本数量的充足性,也能反映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反映银行面临的风险,本文选取资本充足率作为衡量资本充足性的指标。
考虑到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6-2009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用于分析。
2、杠杆率的指标及数据来源
杠杆率为核心资本与表内表外总资产的比率。巴塞尔银行管理委员会在汲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在完善新资本协议时,提出以杠杆率作为监管指标,并设置3%为下限。
本文选取2006-2009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交通银行的杠杆率用于分析。
3、商业银行价值的指标及数据来源
商业银行价值是指银行的综合价值,包括盈利性、流动性、风险程度及清偿能力等方面。商业银行价值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基于经济增加值的评价、财务会计指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等)和托宾Q值。
本文采用托宾Q值,即Q=银行市场价值/银行资产重置资本,选取2006-2009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交通银行的数据用于分析。
三、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与银行价值的灰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由中国学者邓聚龙先生最早提出的,是现代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经济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灰关联分析是依据发展趋势做分析,因此对样本的多少没有过分要求,也不需要数据具有典型的分布规律。
1、确定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运用灰关联分析时,首先要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一般情况下,因变量构成参考数列,自变量构成比较数列。
参考数列可以表示为:;比较数列可以表示为:其中k为序列长度,m为比较序列的个数。
本文中,比较数列X代表杠杆率;X代表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价值用参考数列Y表示。.
2、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因为原始数据中各变量具有不同的量纲,如果不消除量纲对各序列的影响就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所以必须消除量纲对各序列的影响。常用方法有均值化法、初值化法等。本文采用初值化法,即初值化后
3、逐个计算每个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差值
即并从中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4、计算关联系数
为分辨系数,其值介于0-1之间,一般取0为0.5,因为0.5具有较好的普适性,本文也取0.5.
表1: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杠杆款率与银行价值的关联系数
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X与Y
X与Y
X与Y
X与Y
X与Y
X与Y
X与Y
X与Y
2006
1
1
1
1
2007
0.27
0.44
0.35
0.38
1
1
1
1
2008
0.41
0.48
0.57
0.80
0.33
0.33
0.55
0.33
2009
0.27
0.33
0.33
0.47
0.71
0.45
【关键词】个人客户 选择银行 群体差异
一、引言
2006年12月11日我国遵守入世承诺,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大量外资银行的涌入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加剧。2009年4月,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调整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准入政策,城市商业银行及其分支行迅速发展遍布全国各地。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银行垄断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我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外,自2011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及我国银行零售业务迅速发展,个人理财、个人信贷等业务大幅度增加,居民银行客户作为零售业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必然受到银行的重视。银行之间对优质客户资源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银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优势,就必须要维持已有的客户并吸引新客户,所以要更深入地了解客户需求。银行在自身业务推广方面也要更加注重以客户为发展导向,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二、银行个人客户群体偏好差异研究
为了解不同群体对不同银行的偏好差异,本文采用问卷收集数据,使用当面调查和电子问卷发email 两种方式,随机抽取贵阳市商业银行的个人客户进行调查。印制问卷200份,回收188份,电子问卷80份全部收回。本次调研的时长达6个月,有效问卷260份,本次问卷回收率与问卷有效率均达到90%以上。在本次调研中,男女客户信息的基本描述统计为:男性135次有效选择,占51.92%,女性125次有效选择,占48.08%,男女比例为约为108:100,这个数字与我国城市居民男女人口比例较接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将银行消费群体分为八个消费群体,分别是男、女24岁及以下,男、女25-40岁,男、女41-60岁,男、女61岁及以上。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按照消费群体选择某家银行的频次,运用坐标画出二维图并结合向量分析思路和向量的夹角余弦定理方法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的消费者进行比较研究。
(一)不同群体对不同银行的偏好
从上图2-1不同群体对不同银行的偏好可以看出,24岁及以下的客户比较喜欢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则是25岁~40岁居民客户的偏好;61岁及以上男女居民比较喜欢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商业银行,下同);
(二)偏好排序向量分析
1.对不同银行偏好排序(以贵阳银行为例)。从中心向任意一个银行做向量(以贵阳银行为例),然后让所有的人往这条向量及延长线上作垂线,由此得到该银行在被这类人群选择上的偏好排名,垂点越靠近向量正向的表示那类人群选择该银行的可能性越大。如下图2-2所示。
根据垂点靠近向量正向的次序,各个群体对贵阳银行的偏好次序,排名第一的是:男25~40岁的群体,其次是:女25~40岁的群体,之后依次为:女41~60岁,女61岁,男女24岁及以下,男女61岁以上,男41~60岁。依此方法可以分析出不同消费群体对其他银行的偏好排序。
2.不同群体对银行的偏好排序(以女61岁及以上为例)。从原点向任一类人群做向量(以女61岁及以上为例),然后让所有的银行往这条向量及延长线上作垂线,得到该群体对11个银行的偏好排名,垂点越靠近向量正向的表示该类群体越喜欢这个银行,选择那个银行的概率越大。
根据垂点越靠近向量正向的表示该类群体选择那个银行的可能性越大的原理,从上图2-3不同群体对银行的偏好排序可以看出,61岁及以上的女性客户对各大银行偏好的排序依次是: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贵州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贵阳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依此方法可以分析出其他消费群体对银行的偏好排序。
(三)不同银行之间的相似情况
通过向量的夹角余弦定理看不同银行或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似情况。如下图2-4所示,可以看出,当我们从原点向任意两个相同类别的点做向量时,夹角是锐角的话说明两个银行具有相似性,锐角越小越具有相似性,比如中国民生银行与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与贵州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是相似品牌,相互之间的竞争性很强,并且两者之间具有可替代性,如果某次消费者选择农村信用社不成功,那么他下次选择中国农业银行的可能性较大。
(四)产品定位及竞争品牌(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
我们可以在图上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定位点,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圆心,以它的利益群体为半径画圆(如图2-5所示),可以得到@样的结论:越先被圈进来的人群就是越喜欢这个银行的群体,对于这些群体要取能够占有这一市场的营销方式抢占市场;越先被圈进来的品牌越可能是竞争品牌,那么就要注意把握与该银行的竞争策略。
从上图2-5产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中国农业银行为圆心,先后被圈进的群体依次为女41~60岁,男、女24岁及以下,女25~40岁,女61岁及以上,男25~40岁,男61岁及以上,男41~60岁。同时可以看出中国农业银行的竞争品牌依次为:农村信用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等。依此方法可以分析出其他银行的产品定位和竞争品牌。
三、对商业银行的建议
本文利用问卷调查得出不同消费群体选择银行的偏好差异,可以为银行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各银行(特别是贵阳地区的银行)应根据不同消费群体选择银行的偏好差异对自身业务和相应的营销策略加以完善,进一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地方性银行如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在吸引年轻消费者上有一定优势,但是吸引中老年消费群体有一定欠缺,因此,地方性银行如贵州银行和贵阳银行在保持该优势的同时,应加强研究学习农村信用社的某些特色,因为农信社在吸引中老年消费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以便吸引更多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此外,根据研究结果,25岁及以下的年轻消费者(贵阳地区)比较喜欢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这可能与贵阳地区建行和工行垄断各高校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其他商业银行需要拥有更多的年轻客户就应尽早进入各高校及中学。
对8类群体的银行偏好进行排序时可用看到(以贵阳银行为例),各个群体对贵阳银行的偏好次序,排名第一的是:男25~40岁的群体,其次是:女25~40岁群体,之后依次为:女41~60岁,女61岁,男女24岁以下,男女61岁以上,男41~60岁。因此,对于贵阳银行而言,在制定营销策略的时候应先充分考25~40岁的男性消费群体的特征,其次是25~40岁及以上群体女性消费者,之后再考虑女41~60、女61岁、男女24岁以下、男女61岁以上、男41~60岁群体特征,相关营销计划应该区分好重点对象及其吸引客户的难易程度。
从品牌角度看存在品牌识别度不高的情况,根据贵阳地区个人消费者调查数据,在被调查对象的反应情况显示的具有相似特征的银行应该尽可能提供不同于相似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提升自身的可识别度。
从产品定位(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中看,根据最先被圈进的消费群体和银行机构,中国农业银行贵阳地区的分支行在考虑吸引客户群体的时候,应该先后考虑的次序依次为:女41~60岁,男、女24岁及以下,女25~40岁,女61岁及以上,男25~40岁,男61岁及以上的消费群体的特征,做到先后有序有效的吸引客户群体;而中国农业银行贵阳地区分支行的竞争品牌依次为:农村信用社、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其在考虑超越竞争对手时要充分分析各竞争对手的特征,特别是越靠前的竞争对手的产品服务方面的特征,相比之后尽量提升自身的差异化服务和金融产品。
参考文献
[1]Rita Martenson.Consumer Choice Criteria in Retail Bank Sele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Bank Marketing.2013,3(2):64-74.
[2]郝渊晓.商业银行营销管理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9.
[3]马智利,吴颖等.消费者行为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4]宋伟.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营销策略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2013.
[5]张猛.在校大学生银行选择行榈挠跋煲蛩匮芯[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6]张雪玲.银行客户选择与市场行为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4.
简介
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李光斗出身于市场营销第一线,参与并策动了中国VCD和乳业营销大战,被评为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风云人物,并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EMBA品牌学特聘教授。李光斗自1990年开始从事市场营销和品牌策划工作,先后担任伊利集团、蒙牛乳业、广日电梯、民生药业、古越龙山、招商银行、交通银行、长虹、德尔惠、喜临门集团等全国数十家著名企业的常年品牌战略和营销广告顾问,亲历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品牌发展的历程,具有丰富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荣获中国策划业杰出功勋奖。
E-Mail:lgd88@vip.省略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但网络时代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给人芬芳的同时,也深深的刺伤着我们。我们要警惕网络时代的温柔陷阱……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自然界,人类的最大优势是什么?智慧、思考。
智慧和思考能力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和思考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提升着人类的生活水平。科技的进步反过来也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曾有过这样的预测,随着科技和文明的高度发达,一切由机器来做,人体的四肢将褪化,只剩下一个占体重80%的大脑和一些附属器官。对此,人们并不害怕,只要有智慧和思考能力在,人们就能搞定一切。但是,如果人们的智慧和思考能力也退化呢?这将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然而,现实是,这种事情正在发生,人们已进入了一个不爱思考、放弃使用大脑的低智商社会。比如,在日本,电视节目里说到“纳豆对减肥有帮助”,人们就会不假思索的立刻购买,第二天日本超市里的纳豆就会被抢购一空。在中国,一听到大蒜好,立刻万人空巷,致使大蒜价格疯涨,比肉还贵。也许这是媒体恶意炒作误导了大众,但在根本上,是由于人们不进行思考、缺乏主见造成的。
是什么让人类进入了低智商社会?互联网就是罪魁祸首之一。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正面临下降的风险。特别是网络搜索引擎更是让人们把思考能力束之高阁,“有问题找百度”已成了众多网民遇到问题时的第一反应。以前需要辛苦半年准备的毕业论文,现在只需在网上复制粘贴就行,更有甚者,有很多人对自己的论文写的是什么都不知道。悲哀的现实。机器在进化,人脑却在退化。以前生活困苦,需要智慧来寻求解脱之道;现今生活优越,有没有智慧与知识不重要,会享受才是重点。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创办于1989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竞赛旨在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该竞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宗旨,自创办以来,已分别在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连续举办了13届。已形成校级、省级、全国的三级赛事,参赛同学首先参加校内及省内的作品选拔赛,优秀作品报送全国组委会参赛。
竞赛章程规定,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挑战杯”一座。
大赛影响
2013年10月13日至17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在苏州大学举行。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并列以总分480分获得本届“挑战杯”。决赛期间,内地及港澳地区450余所高校的4000余名师生代表参赛参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新闻媒体代表和当地中小学生观摩了作品展。近百家企业与所关注的参赛作品作者进行了投资意向洽谈,有的还现场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书。
品牌具有鲜明的外在形象和深刻的内涵。成功的银行品牌,是银行战略决策能力、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企业文化等诸方面内容和特质的结晶,是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外在表现。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日趋深入和金融开放的日益扩大,重视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创立和发展高品质的品牌资产,是时代的呼唤,是竞争的要求,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要成功实施品牌战略,必须借助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契机,使品牌建设与银行的整体定位、整体战略相结合,从根基上提升银行的品牌价值。
第一,要明确企业定位,累积品牌优质内涵。能否建立银行的强势品牌,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银行国际化品牌的塑造,要依靠持续的、有历史传承的产品和服务积累、经验积累、能力积累、社会资源的积累;要通过综合比较,实现差异化定位,改变长期以来同质化特点明显的问题;要处理好利润最大化和信誉最大化之间的关系,实现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完美结合。
第二,要学习国际经验,提升品牌建设水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造国际化品牌,就是要参照国际标准,按照国际先进银行的通行做法,引进现代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形成后发优势;培养、巩固和提高商业银行参与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
第三,提升人力资源水平,夯实品牌建设智力基础。品牌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银行要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的服务技能、业务素质和创新意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系统和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开发方案,为品牌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第四,加强战略管理,增强品牌战略执行力。好的品牌战略,不只是符合银行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目标,更重要的是必须能渗透到银行经营的各个层面,内化到银行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要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推动,打造个性鲜明、联想丰富、高价值感、高美誉度与忠诚度的强势品牌。因此,必须重视战略管理对品牌建设的关键作用,加强品牌战略与经营管理的联结度,强化品牌战略执行力,整合银行内部资源。
二、坚持金融产品营销与服务的不断创新
银行要发展,必须不断创新,努力追求和发展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营销与服务。
(一)金融企业营销定位多层次化、特色化、创新化
1.多层次定位。目前,各家银行片面追求高档次,统一向“高品位”看齐,把市场目标集中定位在大企业和高端客户。然而,纵观我国目前现状,大型企业和高消费者仍只是少数,而金融企业的自身特点要求客户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持久强劲的存储力。商业银行应主要把市场目标定位在广大中小企业和消费群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工薪层和中等收入者,同时,集中优势资金兼顾大企业和高端客户,实行多层次定位。
2.营销特色化。银行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按照客户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在为客户提供全部金融产品和服务中,应突出自己在业务经营上的特色,从而有别于竞争对手,确定自己在市场上的最佳位置。
3.要注意创新。以动态营销取代静态营销,现代金融企业必须抛弃过去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静态营销思想,要驾驭未来,必须以变应变,随时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变化情况,调整其经营内容和服务项目。其次,以市场开发取代占有。随着金融竞争和市场细分的加剧,银行必须采取创造市场的策略,推出新举措,创造新思想。在市场定位上作调整战略调整,以期形成各自特定的客户群体和服务范围。再次,以关系建立取代产品推广。广大客户认购金融产品的决策,更多的是建立在知识、信息、信任、关系、他人赞扬等基础上。
(二)注重服务增值,开展“特色”、“名牌”、“创新”服务于文化特色之中
客户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决定不求大而全,求精尖,求规模优势,应成为服务战略上的选择。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银行效益的高低,更多的取决于服务水平的高低。那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服务的本质在于具有文化特色。现代营销需要使买卖关系淡化为文化展示与交流,从而拉近客户与银行的关系。无论是“名牌”、“特色”还是“创新”服务,都是经营多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有鲜明个性的服务“精品”,它以一种文化形态渗透在企业经济活动之中,体现在银行与客户接触的各种层面上,并赋予银行名称以特有的内涵,使其信誉倍增,极富魅力,对客户有较大的吸引力,银行也能够取得可观的效益。因此,了解银行营销面对的文化环境,了解目标客户的文化背景,消除文化障碍,争取客户的文化认同,是商业银行营销的重要任务之一。
2.服务的根本在于革新银行的服务理念。就服务本质来讲,客户从银行服务中得到结果只是一种满足感,一种方便感,一种被尊重感,一种精神愉悦感。这种感觉和感受的形成,不仅来源于服务设施、服务环境,而且更来源于服务者本身,来源于服务者所提供的超常的高于一般标准的服务。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服务者是否具有丰富的金融商品知识,娴熟的服务技能,更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而独特的服务理念,这是形成“精品服务”的关键所在。银行要注重服务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现代金融企业营销意识,自觉掌握金融商品有关知识和接待技巧,从而最大限度地取得营销交易成功。
三、坚持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由于金融营销自身的一些特点,因此,应采用符合其特点的多样化营销手段。这些营销手段主要有:
第一,开展知识营销。随着高新技术手段在金融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客户也越来越感到迷茫而不知如何使用这些产品。因此商业银行在努力开发出知识含量高的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必须引导客户进行使用。通过知识营销,使客户了解并懂得如何使用金融产品以及使用所带来的便利。
第二,加强网络营销。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企业的传统业务方式提出了挑战。尤其在银行业,与传统银行相比,网络银行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为方便和快捷的服务。它打破了时空界限,24小时服务,而且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必须加强网络营销来建立自己的品牌以获取更多的客户。
参考文献
[1]万后芬《金融营销学》,中国金融出版社
[2][美]RogerA.Kerin;StevenW.Hartley;WilliamRudeliusMarketing《TheCorewithOnlineLearningCenterPremiumContentCard》,清华大学出版社
[3]交通银行董事长蒋超良,《塑国际化品牌创一流竞争力》,载《中国金融》
论文摘要:自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呈单边升值的趋势,截至目前已升值10%。基于此,对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存在的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面临贬值,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加大,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加大等一些汇率风险进行了探讨。
从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l美元兑8.1l元人民币。截至2007年l1月2日,l美元对人民币7.4624元,人民币呈单边升值的趋势(见下图)。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中,如何应对升值风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升值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面临贬值风险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境外股票市场,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比如建行、中行、工行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市筹资以外汇计价部分资本金,由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募集的外汇资金相对于人民币贬值,此为第一类风险;二是由境外战略投资者认购的一部分股权形成的外汇资本金,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在股改上市之前均引进了国外战略投资者,国外战略投资者参股时大部分股份都以美元计算的,如中国建设银行引进美洲银行25亿美元、新加坡淡马锡公司l4.66亿美元,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过程中,特别是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较大,这些外汇资本金会相对贬值,此为第二类风险;三是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资本金。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变动,此为第三类风险。
二、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将会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外汇资产的头寸匹配和不同币种搭配,从而直接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随着我国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对外汇资金需求不断上升,然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并没有显著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在过去两年中,国内银行体系的外币业务贷存比一度高达90%12)上,反映出银行外汇资金供应相当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外汇信贷业务的需要,多家银行向主管部门申请了以人民币资金购买外汇,并向客户发放外汇贷款。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外汇资金来源问题,但是也造成了银行外汇资产与人民币负债之间的币种不匹配。当人民币出现升值时,必然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汇率损失。
三、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
由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问不断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结售汇等中问业务的汇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按照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天的波动幅度在千分之三以内。①目前,国内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照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市场中平盘。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就要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
四、人民币汇改后,汇率波动幅度扩大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新的安排后,意味着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过去扩大,变动频率加快,如上图所示,人民币在汇改之后,一直处于单边上升通道。因此会导致国内企业的外汇风险上升,会增加银行受损的可能性。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汇率水平的调整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敞口头寸,也会通过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出口类企业),而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带来影响。汇率波动的频率提高后,银行客户面临的外汇风险会增加,直接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会因汇率波动而导致盈亏起伏,这也就影响到银行盈利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国有商业银行过去长期在固定的汇率环境下经营,外汇风险意识普遍比较淡薄,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有待建立,外汇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相关的外汇风险管理的制度、技术、人员、体系等尚未经历过弹性汇率的检验。同时,外汇风险的政策和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目前,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离专业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很多出台制度和政策还只是停留在纸上,但在实际中实施不力,甚至根本无人执行。如交行在业绩公告中就表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措施公布实施后,由于缺乏市场化的避险工具,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所采取的措施有限,汇率风险将对本集团盈利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论文摘要]近来美国次贷危机时全球金融市场产生的冲击,越来越受到各国人士的关注。欧美央行纷纷注资救市,其严重后果不仅要求我们积极应对此次危机,更要求我们反思并从中得到启示。
今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破产拉开了本次次贷危机的序幕。本次次贷危机引起了相关国的高度重视,波及面之广令人担忧,一些国家纷纷向金融系统注资:自8月9日以来至21日,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更是频频注资,其中欧洲央行总计注资2889.4亿美元,美国共注资1012.5亿美元。而澳大利亚、日本等国也纷纷注资金融系统。波及面如此之广泛,此次次贷危机的浮现所产生的负面冲击是巨大的:先是美国股市的下挫,引起周边股市的暴跌,中国上证指数也在8月16号和17号出现连续下挫。虽然全球股市有所回暖,但此次危机并不会就此成为过去。我们不能不对此次次贷危机所产生的影响给与足够的重视,从中吸取教训。
次贷危机及其产生的影响
此次次贷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了的损失,要使我们不重蹈美国的复辙,我们必须了解次贷危机及其产生的后果。这掸我们才能有的放矢,为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何谓次贷危机。所谓次贷危机即次级贷款抵押市场危机是由于美国给那些信用低的客户以住房贷款,由于住房贷款有住房作为抵押,所以一直以来没有被金融机构重视到其隐含的风险。
其次,此次次贷危机缘于美国楼市的高增长及后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时期,各方资金纷纷流入楼市,而信贷机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其中的风险,为低信用的购房者放出大量的次级抵押贷款。以至今日房地产市场回暖,所抵押的房产其价值根本无法抵债,便产生大量的呆坏账,此时这些风险仅仅集中于本国的银行业。而一些国际投资基金或金融机构对其次级抵押贷款的投资或买断,将使风险扩散到全球整个金融市场。这也许就是本次危机对全球股市所产生的冲击的一个原因。
再次,此次次贷危机为美国金融机构带来大量的呆坏账,这将直接导致其流动性的严重缺失。流动性的缺失又将对本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冲击。
第四,由于次贷危机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巨大损失,欧美各国相关金融机构纷纷裁员以降低成本,这将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加,虽然数字不时很大,但足以说明此次危机带来的影响之巨大、牵扯面之广。
第五,本次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据美国金融统计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六家银行在此次危机中的直接损失大约49亿元人民币。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往来密切,经花旗银行测算,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将放缓1.3%。虽然此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直接损失并不大,但当美国经济受挫,也将使得中国经济面临较大损失。
次贷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此次次贷危机所产生的影响与潜在的影响使得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要做的不是危机爆发后才对银行进行救助,而应该事前做好准备以防止危机的产生。
第一,美国次贷危机直接起源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降温。美国成熟房地产市场都会引发次贷危机,何况我国的新兴市场。目前我国房地产投机行为尤为严重,使得楼市不断飙升,房地产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泡沫。泡沫的产生缘至于投机者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制,现有的规制对他们投机带来的成本远远小于其将获得的利益。长此以往,也许数年后等到泡沫破灭的时候,受害的讲是广大有房贷的市民。由于我国抗危机的经济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危机的爆发不论在我国经济上还是在社会稳定上所产生的影响程度都将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我们不论是出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是出于防止类似危机在我国爆发的目的,我们都应该防止房地产市场巨大泡沫的产生。
第二,由于我国贷款主要来自商业银行,我们应加强商业银行对住房贷款申请者信用和还贷能力的审核。建立信用评审机制并非一朝一夕的问题,在我国个人消费信用评价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个人信用的数据储备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信贷机构应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贷款者的还贷能力的审核。而在现阶段,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占有很大比例,银行业也必然想从中分享利益。这就需要尽量避免商业银行或信贷机构因为利益的驱使而放松借款者的资格标准,或对其有可能虚假的信息不进行必要的审核。甚至有职员为了业绩的提高,帮助那些条件不合格的申请者伪造信息或想办法规避银行现行的规制。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对职员职业操守的培养,从前台开始培养风险的防范意识。与此同时,我国应该建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给商业银行评价消费者信用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
第二,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银行的本质是风险经营,要减少危机对银行本身的冲击就必然要求银行有抵御风险的能力。而有效的金融创新已被证明不仅能为银行带来直接的收益,也能为银行化解风险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工具。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还不成熟,放贷风险基本集中于银行本身,银行应该积极开拓新的金融产品以到达转嫁风险的目的。
第四,完善监管体系。银行经营应保持其安全性、流动性,之后才是盈利性。由于银行本身资产结构的高负债比例,容易使股东或管理者从事高风险业务。为了,保障广大债权所有者的利益,必须对银行进行有效的监管,使其从事业务体现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外部监管应该与银行内部监管部门同心协力,对商业银行进行有效监管。外部监管体系的完善,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和监管机构的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应该对银行的高风险业务经营进行有效的约束,而监管机构应该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银行的违法违规行为给予应有的惩罚。外部监管应该引导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从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内部监管部门应对本行的资产和业务进行客观的风险评估,从根本上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五,培养住房贷款居民的风险意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居民对自己以后的还贷能力没有进行有效的估计,为以后的无力偿债埋下了隐患。在这方面就要求银行职员应该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其中的风险,帮助其分析各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