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乡村振兴实施意见

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15 01:49: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村振兴实施意见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乡村振兴实施意见

篇(1)

1月11日,2017年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将制定《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中考改革。

据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介绍,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教育强镇1574个、教育强县(市、区)132个、教育强市20个,同比增加92个、14个和8个,覆盖率分别为99%、99%和95%,同比提高4.8个、10.3个和38个百分点。在学前教育上,全省去年毛入园率达100.97%,公益普惠园达73%以上。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则继续保持在95%以上,中职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

记者了解到,省教育厅与9个地市、11所本科院校签订共建协议,省财政未来5年将安排30亿元资金支持省市共建本科高校。2017年,广东要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按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等4种类型分类建设。

广东副省长蓝佛安指出,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等六方面是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如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上,将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师人才工程,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建立聘用优秀人才到乡村小学任教的“绿色通道”,扩大农村紧缺学科教师补充渠道。

会议透露,今年广东将制定《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展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中考改革;研制广东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有序推进高考综合改革。

篇(2)

一、水果强乡: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完成2020年桐庐县蓝莓特色园项目建设计划和实施方案立项批复,确定2020年1550亩新面积发展;完成2017-2019年蓝莓特色园新发展蓝莓种植面积1486亩验收及种苗补助;二是推进基础配套建设。完成2017年-2019年桐庐县蓝莓特色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陇西蓝莓主题精品乐园破塘湾区块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打造精品亮点。完成陇西破塘区块2栋占地5208平方米蓝莓连栋大棚建设及占地10亩火龙果基地建设;四是政策扶持。为振兴蜜梨产业发展,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钟山蜜梨产业发展扶持实施意见(试行),分别开展《钟山乡蜜梨产业振兴大会暨韵达快递助力钟山蜜梨发展签约仪式》和《快递助力蜜梨销售发车仪式》活动,2020年圆通、韵达快递签订蜜梨销售合同7.5万箱。五是完成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创建,9月24日钟山乡以91分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特色水果农业强镇验收,并与10月18日认定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和授予浙江省农业特色强镇牌匾。

二、乡村振兴:

一是美丽乡村工作:完成2019-2020年魏丰市级精品村15项总投资970余万建设,开展2020-2020高峰市级精品村项目立项并完成进度建设45%;完成陇西村人居环境试点项目生活污水、破塘湾溪生态改造、民宿区道路提升、梯田区美丽田园建设,完成才子湖游步道、村容村貌、入村口标识招投标及开工建设。二是民宿产业发展:完成大市长丘田民宿集聚体、双溪口隐陌溪上等4家精品民宿和喜雁普通民宿建设,并且长丘田民宿集聚体例入第三届中国(桐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暨中日民宿与乡创旅居产业大会现场考察点及座谈会。三是化债增收工作:在10月份完成全乡11个村“3020”任务,并且钟山乡化债增收工作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2020年全乡11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95.11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96.56万元,截止9月份负债1195.66万元,从2016至今债务下降65.3%。四是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工作:圆满完成“五带五十八村”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工作,陇西、大市、歌舞、夏塘等四村围绕县级“产业风情带”进行规划并完成县级评审及批复。

三、水利工作:

一是管理工作:1.完成22座水库山塘的汛前、年度检查及日常养护巡查工作;2. 完成乡级防汛防旱领导小组调整及村级指挥机构调整,完成水库三个责任人调整及水库控运计划编制工作;3.完成汛前水利线上各类重要点位检查及防汛抗灾工作;4.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立钟山乡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安装计量设施。二是工程建设工作:1.完成全乡2019年7个水毁工程修复及推进2020年619洪涝灾害水毁水利工程修复工作;2.完成天井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3.完成寺坞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体工程;4. 完成城下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治理河道76.9米;5.完成石坞坑水库安全鉴定工作;6.完成林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7.完成歌舞溪歌舞段河道清淤5700方。

篇(3)

深化林改,做精竹林培育文章

2006年,安吉县完成了山林承包经营的改革任务,20万农户喜获山林权证。在林改的推动下,安吉县委、县政府将做大做强竹产业作为重大战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竹类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等25项振兴竹产业的规划和政策。今天的安吉县,竹园管理比菜园管理还要精细,每支竹子都拥有“身份证”,每片竹林都拥有“户口本”。安吉县在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实施竹林科技园区工程,采取高投入、高科技、集约经营等措施,可使竹林每667平方米(1亩)产值提高到2500元以上。同时安吉县实施了竹子良种工程,建成良种基地600多公顷,可满足安吉县及周边10多个县的竹林新造和改良的需求。

顺应市场,做强竹子加工文章

在林改的推动下,安吉县依靠科技创新,顺应市场做大做强竹加工产业。安吉县通过大力引进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项目,立足高、精、尖产品开发,推进竹加工科技创新、竹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了从原来的卖原竹到吸纳外地竹资源、从竹竿加工到全竹利用、从物理利用到物理生化利用并举的跨越,竹产品也从单一的竹凉席发展到了竹地板、竹家具、竹纤维、竹饮料等7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

挖掘内涵,做深竹子文化经营文章

竹子文化内涵深厚。安吉县围绕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大力传承和弘扬竹文化,做深做活竹文化的经营。安吉的竹叶龙、竹乐和百笋宴等民间艺术多次走出国门、登上国家级艺术殿堂。

安吉依托环境、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竹子第三产业。全力打响“中国大竹海”、“中国美丽乡村”两大品牌。建成亚洲最大的竹博园、县级最好的熊猫馆、整体最美的大竹海、江南唯一的室外滑雪场等。推出“竹乡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农家乐”发展到800余家1万余床位。

现在,安吉县的竹产业真正实现了从卖竹、卖笋到“卖风景”、“卖生态”,从卖资源、卖产品到卖“工艺”、卖“品牌”的华丽蜕变。

篇(4)

一、基本思路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和县乡联动、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以提升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和全面小康为目标,坚持县抓落实、工作到村、帮扶到户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攻坚责任,加大工作推进落实力度,确保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二、 主要目标

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建6家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研发中心、星创天地等科技平台。选派“三区”科技特派员15 名,本地科技特派员 30名以上(其中贫困村继续保持全覆盖)。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训。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 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提升科技在脱贫防贫工作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的支撑能力,确保完成全县科技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 重点任务

(一)重点开展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帮扶

立足于贫困村主导产业需求,发展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计划今年新增选本地科技特派员30名,总数超过200人,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保持贫困村全覆盖。发挥科技特派员在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二)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

加大调研力度,积极摸底培育,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培育库,成熟一个创建一个。在乡镇建设高质量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和科技专家大院,将科技要素送到农村。在开发区,培育和发展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随着工业园区一些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投产,力争今年新增高企11家,3年内即到2022年底,我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

以全县80个贫困村和山库区为重点,围绕茶叶、油茶、中药材、优质粮油等优势特色产业,突出项目带动,实施以优良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示范为主要内容的科技项目。同时,继续推进产学研合作,注重乡土人才的培养,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出一支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障,以产业振兴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提质增效。

(四)实施重点人群帮扶工作

继续保持原有的扶贫政策不变、力度不减,实现已脱贫人口的持续稳定脱贫。要结合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分析掌握帮扶村贫困户、边缘户等重点贫困群众需求,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对本县特色扶贫产业、工厂、车间等进行重点帮扶,采取主动上门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协助产业扶贫。

(五)促进成熟科技成果在我县落地转化

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对接长三角经济带及我省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以提升我县茶叶、油茶、水生蔬菜、中药材等优势特色资源,以及农业智能设备等发展水平为重点,熟化转化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应用前景好、经济生态效益高的农业科技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四、 有关要求

篇(5)

一、规划引领,政府引导。

着眼长远,充分规划。大多数乡镇通过规划引领创建美丽乡村。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张家乡主抓《打造“美丽张家・生态家园”总体规划》,狠抓农村危房改造、整村推进、农村公路三项建设;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晋档升级年、干部作风转变年、计划生育精细化管理年、环境卫生整治四项活动;实现招商引资、土地流转、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四个方面的新突破,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美丽乡镇。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实行“一村一规划,一家一美景”,着力打造特色乡村。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汤沟镇直梗村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规划引领、政府引导、群众主体三方面作用,重点开展环境净化、村庄绿化、房屋美化、夜间亮化、村庄绿化、公共设施配套化六项工作。贵州省贵阳市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美丽乡村”创建,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专项资金,区(市、县)按照1:1配套资金,市直各部委办局、人民团体、新闻单位和市管企业定点结对帮扶示范村。

二、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主导产业,扶持优势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支撑功能,此举足以提升乡村的内在经济实力,壮大集体经济。如走“一村一品”的路子,很多乡村已经起步。浙江省安吉具有的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还有的村发展蚕桑、白茶、高山蔬菜、笋竹、有机绿色农产品、特色畜禽和现代家庭工业等特色产业,全县已呈现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大格局。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湾镇鲁村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和生态资源,围绕农业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三、综合整治土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山西省长治市通过产业园区化支撑“美丽乡村”创建,重点建设了长治县振兴新区现代农业园区、潞城辛安泉新农村连片示范区等11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共涉及138个村、8.6万农业人口和13.32万亩耕地。浙江温州实施农业招商引资“千项百亿”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充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让农田不仅能生产粮食,还能借助生态、农耕文化传承、休闲观光、养生等多种功能发展二产、三产。

四、依托项目带动,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整合支农项目,使各类建设项目和资金优先安排实施“美丽乡村”创建。福建长汀县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着力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现代农林业发展、农村管理创新等工程,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此外,该县还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效作为考核乡镇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建立奖惩制度,每年拿出5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形式,专项用于奖励先进乡镇。贵州省锦屏县在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入,重点扶持。浙江省温州市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上规模、多模式地集聚改造农房,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江苏省金坛市先后投入5亿多元改造县级公路,建设“风情农路”。金坛交通部门对全市乡村公路进行通盘设计,将绿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同时着力体现地域文化,如创建“农家风情路”、“红色文化路”、“水乡生态路”和“茅山旅游路”。

五、建设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有机农业。

开展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环境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手段。山西省长治市通过园林化把生态美丽导入乡村,积极开展自然生态农村园林化实践。江苏省东海县在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基础上,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实施城乡统筹、区域一体的生态建设模式,把今年确立为“项目突破和生态创建年”。东海县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温泉生态旅游业、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向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标准农业、设施农业要效益,为农村生态“减压”。

六、提升农村环境,推行清洁生产。

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乡村品位。如修建垃圾池、垃圾房和垃圾坝;改造重点路段,补植道路两旁的行道树;修建文化广场。辽宁省政府年初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施意见》,村内道路要有硬化,道路两侧要有排水边沟,路边屋旁要有树木、垃圾收集池、保洁员和村规民约;乡(镇)要有垃圾、污水、养殖粪便处理等设施;建立有制度、有队伍、有设施、有经费的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体系,实现常态化管理。广西也是通过“清洁乡村”打造“美丽广西”,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下水道,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大力推广农业清洁生产实用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七、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生产生活质量。

新疆广大农村通过利用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了农村传统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洁、绿色用能方式的变革,以此勾勒“美丽乡村”画卷。新疆各地实践总结出了“十大农村沼气生态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将沼气与畜牧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相结合,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废弃秸秆、生活污水等生产沼气,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农业生产上大量使用沼肥,改善土壤质量,提升农田有机质水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效推进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

八、城乡统筹创建,连片联动推进。

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县、乡或镇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大规模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发展。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就是以乡镇为单位,着力发展整村推进,全面改造提升,并突出示范引领特点,实现县级“美丽乡村”目标。通过“点”上的重点突破,带动“面”上的重点提升,逐步形成有特色、成规模的“美丽乡村”大格局。

九、实施循环经济。推动村美民富。

甘肃省泾川县党原乡高丰村按照“玉米-猪-沼-果”的发展模式鼓起了农民腰包,也美化了村庄环境。此模式实现了“种植玉米不花化肥钱、养猪养牛不垫圈、做饭照明不用柴和电、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产业链上的循环经济已成为泾川农民增收、泾川乡村美丽的主渠道。

十、围绕民族特色,发展乡村旅游。

篇(6)

(2019年*)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牢固树立大粮食安全观,立足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产业链建设的要求,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以保障粮食市场供应、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粮食行业品牌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企业增效。我区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大力推动粮食产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构建强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粮食产业经济布局更加合理,粮食产品结构更加优化,粮食产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一、政策支持有力

我区先后出台《加强粮食行业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关于促进粮食产销合作的指导意见》、《***粮油商标品牌总体规划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我区产业经济发展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予以相关的政策支持,我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稳定向好。

二、产业经济成效

(一)优质粮食工程建设

1、区粮油质量监测站项目

我区投资***万元建设粮油质量监测站,目前项目已经完工通过验收,报省局备案后挂牌成立。项目建成后,质量监测站检验技术、检验手段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具备国家标准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品质测报和监测能力。能够有效协助与支持省、市级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开展相关业务工作,承担下乡、进企业扦样和原始样品转送。具备检验主要粮食质量指标、主要品质指标和主要安全指标快检筛查的能力。

2、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

我区是江苏省第一批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单位,因地制宜地做好规划编制,国有、民营企业,分别在**西北、东南两个交通要地,顺势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目前我区2家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完工,累计投资***万元。产后服务中心建成后能够有效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发展,建立“自主决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自我发展”的社会化服务利益共同体,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服务形式,提高烘干机的使用效率。不断完善从田间到仓库“低成本、不落地、规模化、高效率”的清理、干燥、运输、入库一体化连续作业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3、“**好粮油”示范县建设

*年*月份省财政厅、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下达2018年“优质粮食工程”奖补资金的通知》文件精神,对我区中国好粮油项目进行批复。项目投资**万元,省级补助资金**元。截止目前累计投资**万元。占项目总金额的*%。

我*以“**好粮油”示范县建设为契机,立足本地小麦产业规模优势,通过加强***产业园粮食交易市场功能建设,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初步改变当前我区小麦产业大而不强、经营粗放等现状,初步形成集生产研发、品质监测、品牌营销、现代物流、网上交易等功能更加完善的一体化现代服务体系,推动我区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实现量质齐升。

我区在“**好粮油”示范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统筹谋划,科学编制,近期准备申报“**好粮油”示范县二期工程,拟投资**万元。

4、**省级物流园申报

根据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组织申报2019年度“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的通知》文件精神,**粮食物流产业园集粮油及食品加工、粮食仓储、中转、电子商务等功能,符合国家、省、市粮食物流产业园规划布局,并积极参与我区“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为构建高效、顺畅、节约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夯实粮食安全基础,通过实地考察、资料审核、论证分析,充分发挥粮食物流产业园的区域示范引领作用,积极申报**粮食物流产业园为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

(二)优质产品推介和品牌建设

为推动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粮食企业品牌水平,推进粮食区域品牌建设,更高的发挥品牌引领作业,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我区粮食高质量发展,我区先后组织粮食及农产品企业参加“十五届粮食产销协作福建洽谈会”、“(武汉)优质农产品推介会”、“(上海)蔬菜外延基地合作恳谈暨农产品品牌会”、“2019粮食安全宣传周”等活动,巩固和发展粮食产销关系,促进粮食经贸合作,推广粮食加工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9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其中我区占*家,其中:**500强中第*名,上榜江苏企业中排名第2名,上榜企业第1名;**实业股份有限公司500强中排名*名;江苏**有限公司500强中排名*名。

篇(7)

在第2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庆祝暨表彰大会,纪念教师的节日,对我县近年来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这对于我们牢记教育事业的光辉历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辛勤耕耘在全县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教职员工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意见:一、上下联动,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十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定不移地把“教育兴县”确立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一,不断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格局,全县教育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表现在:

——“两基”目标如期实现,基础教育快速发展。我县“两基”工作于1993年实施,1998年实现了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目标。20__年7月29日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全州“两基”工作现场办公会后,要求我县必须于20__年10月全面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在时间此文来源于是文秘站网: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县委、县人民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我县“两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全面打好“两基”攻坚战。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县“两基”工作于20__年10月如期通过省州验收,20__年12月经国家教育部审核认定,并公布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县,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推动了全县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教育教学规模不断扩大,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县教育工作坚持以扩大教育教学规模为重点,以强化素质教育为根本,全民受教育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县有教师进修学校1所(省定二级进修学校),职业中学1所(省定二级合格职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101所(其中完小41所、村小60所),教学点(一师一校)20个,幼儿园3所。有在校生23586人,其中职高402人,高中669人,初中6465人,职业初中班1042人,小学14314人,在园幼儿676人。有教学班738个,其中职高班5个,普高班15个,初中班128个,小学班544个,职业初中班21个,幼儿班25个(含社会力量办学6个班)。学校总占地面积39.8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全县累计扫除青壮年文盲2.3万人,文盲率下降到1.37。

——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显著提高。按照“稳定、充实、提高”的原则,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全县有教职工1543人(有20人为社会力量办学教职工),其中高中专任教师36人,初中专任教师373人,小学专任教师885人,幼儿专任教师41人。全县小学教师合格率达93.9,初中教师合格率达95.8。初中毛入学率达96.4,小学入学率达99.67,初中巩固率达98.28,小学巩固率达99.21,初中完学率达92.98,小学完学率达76.1。今年高考又创新高,1人获南部六县理科状元,夺取了“红烟奖”。

——科教兴县战略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县有6所学校建成计算机教室;建成教育卫星宽带网站1个,1600多名学生接受了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进一步加强。

我县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各项措施的提出,我县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一是教育负债大,学校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二是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三是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这些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二、坚定信心,努力实现教育发展目标

当前,随着全国全省全州教育形势的发展,我县教育将迎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巩固“两基”、实现“普实”和发展高中教育。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抓好“两基”巩固提高,推进“普实”进程,突破高中教育“瓶颈”制约,加强“职成”教育,努力构建基础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四位一体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加快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根据全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我县教育工作需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发展

树立改革求发展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红河州被列为全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州为契机,坚决贯彻执行《红河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六个配套实施意见,抓好全县农村基础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落实。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重点实施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阶段的办学体制、人事管理、学校内部分配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衔接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

(二)强化措施,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我县虽然如期实现了“两基”攻坚目标,但由于“两基”工作基础差、底子薄,巩固“两基”任务还很艰巨。因此,要认真按照《屏边县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工作措施,扎实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一是要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浓重氛围。二是要认真落实省《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若干意见》,继续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教育指标、学校建设、管理、服务、育人等方面做到软件从优,硬件从实,在水平和质量上精益求精,为后续发展作好充分准备。三是要抓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辍学问题,继续坚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三定三包”责任制度,抓死入学率,控制辍学率。积极争取中央、省、州的支持,做好中小学生“两免费”工作,继续开展好“心系特困学生捐资助学”活动,结合勤工俭学,通过实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对口帮扶等,组织发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开展重教、抓教、兴教、支教宣传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不断加大救助特困学生力度,控辍保学,巩固义务教育成果。三是要做到“两基”工作机构不撤,人员不散,任务明确。要严格按照《云南省“两基”巩固提高复查年审项目及指标要求》,做好档案资料和申报复查材料的充实完善工作。四是要认真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确保学生不因学校乱收费辍学和失学。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普实”进程

普及实验教学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州教育局推行“实验教学普及县”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是“两基”、“两全”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对“普实”工作的领导,把“普实”工作列入党政工作议事日程,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制定了《屏边县“普实”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普实”摸底调查,并完成了四中、徐屏中学、白云中学实验室仪器装备的配置。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中学物理、化学、生物,小学自然实验室、仪器保管室及实验准备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健全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创造条件,使之达到《云南省普通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规范》规定的标准。力争20__年9月底向州教育局申报,完成州级验收,11月完成省级验收,确保如期实现“普实”目标。

(四)扩大办学规模,进一步加快高中教育发展

随着我县“普九”推进和近年来高中班大幅度扩招,我县高中教育特别是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高中教育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已成为制约我县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瓶颈”。因此,要做好我县高中教育发展规划,加快高中布局的调整,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初、高中分设办学,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力争以拓展优质高中为重点,三年内规划新建一所高级中学,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建设,扩大规模,形成标准高、体制新、办学活、质量优的示范高中学校,带动初级中学,辐射全县。

(五)以服务为根本,进一步加强“职成”教育

坚持开门办学和为“三农”服务的方向,继续发展职业教育和以农民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和乡村化技术学校的综合功能,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认真组织开展对内地市县职业学校办学的调查研究,围绕深化教育改革各项要求,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在探索办学新路、招生改革以及建设骨干专业等方面着力研究和探索,推进职成教育发展。20__年下半年,实现职业中学招职高班200人,职初班200人。

(六)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