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6 05:28: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直销调查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广州某跨国公司外企白领陈小姐,4月的一个周末,终于手头攒够了买今年第一笔银行理财的本金,尽管小区附近的建行网点休息,但她却一口气开通了十几家银行的账户。这是个笑话吗?当然不是,其实早在3年前直销银行就已经能帮你实现了。还可以肯定的是,无须再跑到银行营业网点拿号、排队。
据《投资与理财》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北京银行尝鲜无物理网点的直销银行开始,截至目前,全国共有52家银行推出了直销银行,如工商银行的“工银直销银行”、兴业银行的“兴业银行直销银行”、平安银行的“橙子银行”等。
与创新性和便捷性相对的是,直销银行的推广不尽人意。银率网近日调查报告显示,六成受访者表示不了解直销银行,仅有12.71%的受访者使用过直销银行。
开了户高息理财就有戏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陈小姐也时常感慨,“如今四大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跌,但是部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收益率还是挺高的”,但苦于广州尚没有这些银行的营业网点,根本办不成卡。
事实确实如此,4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就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看,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要高于国有大行。城商行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16%,股份制银行为4.09%,国有大行为3.78%。
那么,如果能在直销银行开户虚拟银行卡,是不是就能畅通无阻将高息理财产品一网打尽呢?
据《投资与理财》杂志记者统计,从纳入统计的52家直销银行平台可以看出,四大行中只有工商银行推出了直销银行平台,多数是地方性商业银行,包括上海银行的“上行快线”、宁波银行直销银行、重庆银行直销银行、南京银行的“你好银行”、江苏银行直销银行、广东南粤银行的“南粤e+”、攀枝花市商业银行的“芒果银行”、兰州银行的“百合银行”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直销银行上线的银行理财在灵活性方面也具优势,以兴业银行直销银行4月6日在售的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为例,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3.40%,起购金额5万元,特别是在工作日均可申购、赎回。
虚拟卡高风险P2P敢买吗
陈小姐注册的十几家直销银行平台中,既可以看到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民生银行等推出的银行理财、保险理财、基金代销、黄金等传统理财产品,还可以买到宁波银行直销银行推出的P2P产品,收益可以高达8%以上。
事实上,降息通道背景下,银行存款利息持续下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降至1.5%。而相对来看,P2P和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仍然较高。
据悉,在民生直销银行等平台上,投资者可使用注册生成的虚拟账号进行存款,且存款利率普遍较基准有所上浮,同时,提前支取还执行利息损失最小化原则。此外,不少平台还上线了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甚至P2P等产品。
以宁波银行为例,平台主要是以“优选投资”P2P类产品为主,与其说是直销银行,更像一个网贷平台。目前该平台推出的P2P产品,起投金额1000元/份。据银率网统计,4月6日,该平台P2P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达5.19%,成交量2391万元,总投资人数1080人。
可以看出,宁波银行在售的P2P产品收益高、期限短,对投资人来说颇具吸引力。同时,资金保障方面,由人保财险对本金及收益予以承保。
但要提醒投资者,P2P的投资风险普遍高于银行物理网点销售的理财产品,宁波银行直销平台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对于P2P产品均没有风险提示和风险评估,投资者在购买时还要注意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
利息高贷款不如找网银
“注册直销银行后,发现打理闲钱确实有了更多选择,但是在贷款服务上还比较缺乏。”陈小姐感慨道。
零壹研究最新的报告显示,在采样的45家直销银行中,只有21家提供贷款服务,9家提供汇款服务。其中,贷款服务多针对个人,部分银行仍依赖于线下网点人员进行材料审核、面签,线上化、智能化程度有限。
而就在去年5月,腾讯旗下微众银行的首款产品――微粒贷姗姗来迟,个人通过微信钱包贷款总额度在500元~20万元之间,单笔最高可借4万元。
网友 @圆寂-再生缘- 感慨道:“微信微粒贷,打开额度19000元,日利息0.05%,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填写确认,一分钟不到电话反馈,放下电话三分钟不到到账,秒杀所有银行小额贷款机构。”
而市民姜玺也是一位微粒贷客户,最近他抱怨称:“去年11月新家装修需要买家具,但当时手头流动资金紧,就在微众银行借了3万元信用贷款,期限5个月,总利息1377元。但后来我发现,从工行网上银行借同金额、同期限的信用贷款,总利息只需491.15元,年化利率是6.525%。”
过于依赖高层斡旋
时间回到6年前,那时的雅芳眉飞色舞,气势如虹。
2003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接见了首次访京的美国雅芳董事会主席兼首席行政长官钟彬娴,5天后,《粤港信息时报》发表了《雅芳CEO钟彬娴首访北京,吴仪一语定心》一文,吴仪一句“现在雅芳遵守中国的法律,将来一定不会让你们吃亏”以及直销牌照首发雅芳的暗示,让雅芳上下群情激昂,热血沸腾,钟彬娴甚至在返程的飞机上怀疑“每年开店500家的速度是不是慢了”。
一直以来,雅芳一直以钟彬娴为其王牌而引以为傲。钟彬娴是唯一一位曾连续三年被美国权威杂志《财富》评选为“全美50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而且还是惟一一位华裔女性。
作为晚清第一家李鸿章家族的后人,在美国长大的钟彬娴由于华裔血统和显赫的家世背景,无形中拉近了她与中国市场的距离,比起其他外资直销公司,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市场孕育,雅芳都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2003年10月,2004年6月,2005年4月,钟彬娴都出现在北京,为雅芳(中国)奔走谋划。
但外资企业,尤其是屡屡涉及传销非议的直销公司,其在中国的长期发展,本土化是必然。雅芳的发展不能全凭钟彬娴女士的高度威望,把首脑公关仅仅押宝在钟彬娴一人身上。
哈尔滨涉及传销及退货事件爆发后,地方工商局在接到举报后迅速立案调查,说明雅芳没有和地方政府建立正常的沟通,连工商部门都不知道雅芳在当地的经营情况。因为如果雅芳定期打书面报告,工商部门也会先将举报情况和报告进行核查,而不是先立案。
与雅芳打过交道的人,或许会对雅芳的组织管理有所抱怨,觉得它们内部分工太细,细到外人无所适从。其实它们不是分工细,而是一种体制惯性下有心无力地漠视态度,是对旧模式的习惯性迷恋,雅芳在中国过于依赖钟彬娴与中国高层的“亲情会晤”了。
直销、专卖难平衡
遭遇“退货门”和“涉嫌传销”事件并非偶然,这或许反映出雅芳在营销渠道上的混乱、管理的薄弱和传销式企业文化的僵硬。雅芳中国在转型时所遭遇的问题,至今也没能解决。
11年前,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全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的雅芳中国彻底转型,改为单层次的直销模式,亦因此成为中国首家获得直销试点的企业。
但是单层次的直销模式对原有渠道经销商的利益构成了威胁,由于直销员具有更多的价格优势,在2005年就曾发生经销商齐聚广州要求退货的事件,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雅芳在中国搞着搞着又搞回传销了,这是企业文化使然,多年的习惯难以改掉,思维方式也没有本土化,这是多年来深陷传销文化的恶果。
雅芳涉嫌传销,问题无非以下方面:
其一,打“擦边球”思想作怪。“雅芳”以前与传销有过一段姻缘,自然知道这中间利有多厚,在经不住诱惑时,打打政策法规“擦边球”也是难免的。
其二,内部管理出问题。雅芳不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反传销法规,即使是打“擦边球”,也要事先安抚好经销商,退货事件说明,雅芳不仅是营销方法有问题,内部管理也有问题。
其三,分支机构瞒上欺下。问题只在哈尔滨发生,有可能是那里的分支机构瞒着总公司涉足灰色地带,触了法律的红线,这更暴露内部管理之薄弱。如果是雅芳公司的营销政策导致这两个事件的发生,那问题就严重了。
进入中国十多年,雅芳经营方式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阵痛。
1998年,国家禁止传销,雅芳开始投入大量资源向完全依靠店铺批发零售的传统商业方式转变,对于拥有100多年直销经验的雅芳而言,一切从零开始。此后,雅芳在中国保持近40%的年增长速度,2004年收入为20亿元,来自专卖店的收入约占70%,雅芳更像一家传统型化妆品公司。
2005年,受累于店铺销售方式,雅芳业绩大幅下滑。雅芳在全国开设了6000多家专卖店,但数百平方米的专卖店辐射范围不可能承载太多业务员,加上消费者较少直销店购买的消费习惯,雅芳单店营利能力有限。
而从2003-2005年在中国做直销的企业都以几何级数增长,唯独先进者雅芳落后了。在直销行业,90%的公司采用多层次直销方式,门店更多提供进货和管理,这种发展“人”的方式,增速显然更快。
2005年,凭借单层次直销模式,雅芳成为中国首家商务部和工商总局批准的直销试点企业,在外资直销企业中,雅芳被允许在中国最大范围内开展直销经营活动。
但向直销转向的雅芳不可能放弃原来庞大的专卖店系统,而专卖店经销商和直销员存在竞争,雅芳的直销员虽然挂靠店铺,指定由专卖店进货,但直销员不可能只在店铺内销售,这又导致抢客源问题的出现。雅芳一直在两者之间苦苦寻找平衡点而不得。
在渠道拓展上,雅芳的解决方式一直存在问题。3年前雅芳涉足电子商务,但面临原来的销售渠道和电子网络渠道冲突,引起当时雅芳直销员反对。
转型直销后,雅芳大量聘用直销员,又引起了专卖店经销商要求雅芳正视他们的利益的矛盾。
雅芳在中国不断进行战略尝试,但每一次改变都会带来矛盾和问题。直至今天,雅芳仍以一种近似模糊的状态徘徊在直销和传销之间,由于这种状况迟迟未能改变,雅芳失陷,只是早晚的事。
一、反垄断法在电子商务领域适用的基础
(一)反垄断法在电子商务领域适用的理论基础
任何法律制度所追求的基本价值无非是正义、效率、自由和秩序。反垄断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内容,除了具有上述法律的基本价值以外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反垄断法所追求的价值是统治阶级通过反垄断法调整社会关系所意图达到的理想目标。以美国的《谢尔曼法》为例,起初其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提高消费者福利,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内外经济状况的变化和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下,才把经济效率作为其首要的价值目标,也就是保护竞争者的平等地位和经济利益。当前,我国正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的法律主要是要保障交易自由和安全、防止垄断、鼓励竞争、维护公平的交易环境。电子商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来说,是新兴的市场经济构成部分,同样需要这样的法律来进行规制。与此同时,由于电子商务自身的技术化特征以及其开放性、全球性特征,对维护其公平自由的竞争环境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来看,电子商务市场近年来也成为其调整和人们研究的重点。一般的竞争规则并没有因为电子商务特有的技术性特征而发生改变,相反的,超强的技术性反而会促进掌握关键技术的企业在相关领域迅速占领庞大的市场份额。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企业一旦获得一定的市场力,就会滥用市场支配力而获得可观的垄断利润。因此,电子商务领域没有借口逃脱反垄断法的规制,并且为了适应其技术性特征,反垄断审查技术标准要更加的科学和明确。
(二)反垄断法在电子商务领域适用的现实需要
国外以微软案为例,无论这场反垄断案的结局是否公平与完美,都可以反映出电子商务领域确实需要反垄断。再放眼国内,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近年来的蓬勃发展,一些电子商务领域的巨头也被推上了反垄断的风口浪尖。在“奇虎360起诉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一案中, 由于腾讯公司在“3Q大战”期间滥用其即时通讯工具QQ的市场支配地位、强制用户卸载已安装的360软件,奇虎360公司针对该行为提起反垄断诉讼,并索赔1.5亿元。再有,在淘宝商城出台2012年的招商新办法和价格调整公告后,遭到中小卖家的抵制,许多专家也表示淘宝商城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建议中小卖家提出反垄断诉讼,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反垄断法的滞后性暴露无遗,也可以看出电子商务领域对反垄断调查、规制的呼吁。
二、电子商务领域垄断地位的认定
在反垄断的执法和司法过程中,对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体现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特点。
(一)电子商务领域垄断地位的定量分析
以我国为例,《反垄断法》第19条的立法表明,按所占市场份额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既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其中的任何一家企业,除非这些企业能够证明相互之间存在实质性竞争,否则将被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单从法条来看垄断定性很是容易,但是想要获得电子商务领域相关市场份额的经济数据是有很大难度的,特别是对于相对实力较弱的原告方。例如在百度案中,原告历经千辛万苦证明百度公司在相关市场的支配性地位但以失败告终。在一、二审期间原告提交大量证据,其中包括百度网站相关文章、eryi.org网站相关文章、“CNNIC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广告主与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国证券报》相关文章、“2008年搜索引擎用户调查报告”、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网站“2009年搜索引擎用户调查报告”等证据。但是法院最终认为,涉及市场份额这类专业性事实的证明问题,还是应当有相关的经济数据作基础,因此没有采纳前述证据。最终原告因为不能证明百度公司占据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支配地位而败诉。
所以,在定量分析方面,要加强相关数据监控,建立主流数据库,由专业机构或行业协会定期或按照企业的申请出具权威性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报告,以便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电子商务领域垄断地位的定性分析
许多国家(地区)的反垄断法或判例都将反映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各种因素确立为认定企业市场支配地位的标准之一。美国某法院在1953年的“US. v. United Shoe Machinery Co案”中认为,企业占有75?的市场占有率虽然对认定其是否具有垄断力是重要的,但市场占有率本身对案件的结果并不具有决定性意义,除了市场占有率外,法院还要考察其他因素,包括企业制定价格的行为、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企业的研究优势、企业产品的货色品种等,也就是说,市场占有率不再是认定企业具有垄断力的唯一依据。德国《反对限制竞争法》第19条也有类似规定。
在众多因素中,其他经营者进入壁垒应该特别注意考察,因为有时它是决定市场支配地位的最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领域。进入壁垒,是指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能力,除了考虑其市场占有率外,还要看其是否会排除或限制竞争。如果一个企业虽然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但其他经营者很容易进入该相关市场,就说明该企业不会排除或限制竞争,即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在WorldCom/MCI合并案中,欧盟委员会认为,因特网产业从表面上看是低进入障碍的,但实际上它的基本市场结构是有等级之分,或者说是呈金字塔状的,不同的等级具有不同的特点。就较低等级的产业而言,供应商普遍较多且几乎不存在进入障碍;在金字塔顶部的产业则集中度很高。
金字塔顶部产业进入的障碍多种多样,通常包括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网络或者其他基础设施的控制、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客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进入市场的资金或技术、信息方面的障碍等。在奇虎诉腾讯一案中,奇虎认为腾讯即时通讯产品具有垄断地位,并同时指出腾讯公司目前拥有产品相关专利超过2000项,并通过专利的排他性极大地限制了同类经营者的发展和其他经营者进入该领域。可见,进入互联网领域金字塔顶部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相反的,在电子商务较低等级的产业,进入难度则相对较低。自从2010年1月份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上线以来,中国团购网络市场开始火爆,短短6个月已经发展到近一千家团购网站。当然,其中不乏倒闭和根本没有开团的网站,不过网络团购的势头不可阻挡。经过2年多的发展,团购行业市场份额的集中化已经越来越明显,团购行业的洗牌已经开始,但是依然还没有哪家网站是处于市场支配地位的。综上,在电子商务领域,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要先看该企业是处于相对较高级的产业还是较低等级的产业,然后再进行市场进入难度的分析。
客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也是进入障碍之一。在特定相关市场,如果消费者特别依赖某种产品,其他产品可能就难以进入该市场,相反其他产品进入该市场就相对容易。因为电子商务业务创新快,消费人群低龄化等特点,消费者对特定产品并没有特别强烈的依赖性。根据正望咨询2010年5月12日的网上购物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网购经验的增长,消费者会逐渐从淘宝网向其他网站溢出。网购经验1年之内的消费者,淘宝单一用户(只在淘宝网上有过购物的消费者)的消费者占到了55.6%,而网购经验6年及以上的消费者中淘宝单一用户仅有三成。网购经验1年之内的消费者中淘宝与其他网站的复合用户(同时在淘宝和其他网站上有过网购经历的消费者)占比不足三成,而网购经验6年及以上的消费者中占比超过六成。由此可见,仅仅因为淘宝网所占市场份额较大就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欠妥当。
三、我国反垄断法在电子商务领域的适用建议
电子商务领域垄断地位的认定包括宏观结构中垄断认定和微观结构的垄断认定。电子商务市场宏观结构中垄断地位的认定,在我国国情下也应该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定量分析方面,我国应加强电子商务市场的相关数据监控,由专业机构定期出具权威性的调查报告,以便在实践中引用。在定性分析方面,面对具体的案件法院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从每一个角度都加以分析,在众多因素中,其他经营者的进入壁垒不仅易于判断而且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电子商务虽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并不能说电子商务市场的进入壁垒问题就不存在。实践中,应从国家法律规定的条件、网络或者其他基础设施的控制、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客户对产品的依赖程度、进入市场的资金或技术、信息方面的障碍等方面仔细分析。
立新世纪、莱科萨斯、永久、日晖、长青、克丽缇娜、优莎纳等一大批海外直销企业,已经在为进入中国直销市场,做着各种各样的准备。 而相对的内地本土直销企业,也在四处现身,如雨后春笋。知情人士透露,“保守估计全国有近2,000家这样的企业……”
无利不起早,在这场剑拔弩张的暗战里,处处透露着一个信息:中国直销市场,潜力巨大!
2003年,安利(中国)在中国内地的销售额突破100亿元,2004年,更达160亿之巨……
中国直销市场究竟有多大?
众所周知,直销企业的产品一般是:美容护肤品、保健品、家居日用品三大类。我们先来看看这三大类产品在中国的市场情况:
从美容护肤品市场推算
中国化妆品市场在80年代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消费者仅仅进行简单的皮肤护理。自从1990年开始,中国的化妆品消费市场迈入了一个快速扩张的时期,消费者对于化妆品消费的种类和档次的认识都有了明显提高,由此便表现为自90年代初开始的年均35%的快速增长……
1982年,中国的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只有2亿元,2001年这个数字变为了400亿;2002年中国化妆品销售增长速度为14%~15%,实际销售总额大约为450~460亿;2003年中国化妆品行业全年销售总额达760亿;最新数据表示,200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增长速度将为12%,达到近850亿元的销售额。经济学家预测,2004年至2007年,中国化妆品销售额年平均增长将达到10%左右。
若继续以此速度增长,2010年,中国化妆品年销售总额当达1,500亿左右。
另有一组数据,据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会长骆燮龙介绍,截至2003年底,全国有美容院154万家,2002年全国美容服务性总收入为1,687亿元。预计到2010年,全国美容服务性总收入将突破3,000亿元。
其实,自90年代以来,化妆品消费市场的增长主要是靠人均化妆品消费额的提高来推动的。从1980年平均每人化妆品年消费额的0.2元,增长到1989年的2元,再到1998年的16元,2003年的22元。我们能看出这个市场的发展速度,但2003年的人均22元,与目前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额的400美元,差距还近150倍。
中国美容护肤品的市场容量可想而知……
另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154万家美容店的就业人员达1,120万人,其中来自农村的20~30岁的就业人员比例达80%。趋势分析表明,全行业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已稳定在100万人以上。 有专家预测,如果加上美容产品和设施的生产企业,以及美容业的上、下游产业和边缘产业,整个“美容经济”的产值和就业数量将远远高于目前的调查数据……
从保健品市场推算
中国的保健品市场,曾经百花齐放、各领、势头迅猛过。据统计,1986年全国保健品生产企业销售额为20亿元,到2000年销售额则高达500亿元,保健品企业也由最初的100余家发展到辉煌时候的3,000余家。
或许是这种势头冲昏了一些企业的头脑,自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便连续出现负面事件,这些事件在媒体的连续报道下,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入“信任危机”。保健品迅速从巅峰跌落到谷低,2001年、2002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持续下降。据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公布的数据,2002年的中国保健食品企业的总销售收入为193.08亿,这个数字较2000年的水平大约下降了60%。
中国保健品市场进入了寒冬……
如果没有SARS,那个寒冬会不会回暖,谁也不知道。
从2003年年初的“非典”事件之后,国民对自身的健康已经看得非常重要了。有句老话说:“健康是‘1’,房子、车子、票子都是‘0’,‘1’不存在,所有后面的‘0’都没有意义。”是然,在经过了一场生命反思之后,健康,走在了国民思维的前方……
从2003年3月开始,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2003年4~5月份,被人称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蜜月期。2003年1~5月,营养、保健食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8.8%。
一时间“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成了热门话题。
首当其冲的是“维生素补充”。
据了解,维生素类产品是美国销售量最大的保健品,在美国1998年维生素补充剂的市场已高达8.88亿美元。根据统计,美国的维生素市场,每十年会成长30%。1999年世界维生素市场总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资料统计,2001年全球药品、保健食品、饲料与化妆品等行业所消耗的各种维生素总价值已超过50亿美元。虽然世界维生素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55%,但全球各种复合维生素的需求增长率却高达8%~10%。
在国外营养补充剂要占到非处方药市场的25%,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这个数字仅为4%,据统计,2002年的维生素销售额仅在10亿元左右。但中国维生素产品的销量却正以每年25%~30%的速度快速增长着,加上这场“SARS”之后,中国的维生素市场将是多少?
据报道,2003年1月到9月,仅21金维他销售额就达3.1亿元,2003年其年销售额突破4个亿……
“SARS”显露了中国保健市场的潜力。
2003年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解除对北京的旅行警告并将北京从疫区名单中删除。28日,安利全球董事会主席史提夫·温安洛就飞抵广州,和中国签订了1.2亿美元的增资计划。
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的解释是:“从SARS事件可以看出中国巨大的营养保健市场,以后安利的产品首先要满足中国的需要,但也不排除作为亚洲的生产基地”。
来自央视市场研究公司的广告监测数据表明,2003年上半年,益补类药品电视广告投放量增长率达到44%,证明各种益补类药品和保健食品还是最诱人的领域……
尽管保健品行业的回暖是受“SARS”的影响,但增长已是事实。2003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接近到300多亿元,预计2004年销售额可达500亿元。
前文所述,仅仅是针对“SARS”所凸现出来的市场,而其他保健市场,我们也不能忽视。
2003年2月15日,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的“世界睡眠日”调查显示,中国有45%的人存在睡眠障碍。根据中国睡眠协会等权威部门的资料显示,未来几年内,保健睡眠市场将突破200亿元。
北京零点公司2002年春节针对保健品市场的调查显示,中国女性购买保健品的比例达62%,其中美容、减肥、维生素产品为主要购买对象。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也显示,在保健品消费市场,女性群体占到消费总人数的51%,她们为健康、美丽而购买各种保健品。按正常的男女比例105∶107,中国13亿人口,有6.56亿女性,如果零点公司调查数据属实,也就意味着中国有4.1亿女性会购买保健品。夸克(中国)顾问市场研究公司2000年的调查数据表明,城市居民保健品购买者一年的平均花费是538元,我们姑且取掉“2/3的非城市居民”,这就相当于有736亿元的市场……
据有关专家称,目前,中国的肥胖者已经远远超过了7,000万,超重者则超过2亿,预计减肥品消费额为60~100亿。 还有报道表明,中国现有8,000万左右的高血脂患者,其保健市场潜力大约在100亿元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在上海地区仅35~55岁女性的补钙产品消费量就有近3亿元……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成熟,维生素大战的战火还将继续延续。 保健食品,无疑是全球性的朝阳行业。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对保健品的消费逐年攀升,预计到2005年销量将超过600亿美元,2010年会接近1,000亿美元。据权威部门预测,2010年,中国保健食品消费额将达到1,000亿元,而另有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保健食品消费额将达到1,200亿元…… 笔者认为,还不止这个数。
从家居用品市场推算
洗涤用品,这种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产品,已伴随着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悄然形成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市场,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计石祥介绍,目前发达国家的洗涤用品人均年消费量已超过18千克,而中国只有2.5千克;仅按世界平均消费水平计算,中国每年的洗涤用品消费量就应在2,000多万吨左右,可形成上千亿元的市场需求。
目前中国洗涤剂品种有洗衣粉、餐洗剂、香波、柔软剂、卫生间及厨房用清洗剂、工业用清洗剂等等。
另有数据显示,2003年洗涤用品类商品销售额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9.8%。
也有权威观察者认为,中国人口众多,是全球未来增长潜力与规模最大的日化市场。2005年至2008年间,中国洗涤用品(含皂类、洗衣粉、洗涤剂)市场将达到320亿元左右的规模。
从中国直销历史推算
1990年11月14日,雅芳在广州成立了中美合资广州雅芳有限公司。从那时候开始,沿海各大城市,进口的、自办的、合作的直销公司便蜂拥而起……
安利1993年进入,1995年1月工厂正式投入使用;1993年,仙妮蕾德在中国的广州设立了有限公司并建造厂房,1995年又在中国天津设立了有限公司并建造厂房;1995年,玫琳凯进入中国,同年4月,投资2,000万美元,在中国杭州成立玫琳凯化妆品生产厂,这也是玫琳凯在其海外的第一家工厂,1996年3月,玫琳凯中国分公司在上海正式开业;1996年特百惠进入中国,将总部和工厂均设在广州;1997年7月华良公司以“消费联盟”名义,进入中国……
1993年,几乎所有省会城市、沿海大中城市都有直销公司活动。据估计,当时有直销公司近200家,从事直销活动的人员不少于100万。而到1997年……
1997年,雅芳的营业额为7亿元人民币,安利的营业额为15亿元,仙妮蕾德的营业额为20亿元……
而在1997年,中国内地至少有合法多层次直销公司41家……
可以预见,1997年时,中国直销业市场的容量至少在100亿元以上。
如果以1997年为基数,按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8%计算,2003年中国直销转型企业的营业额当为147亿元。但就记者所知,仅某六家直销转型经营企业的营业额总额就超过了170亿元,还不说藏着掖着的。所以,2004年中国直销市场的容量一定高过如前方式所计算出来的159亿元。
记者估计,2003年中国的直销市场实际营业额应有200多亿元人民币,2004年,这个数字当在400亿~500亿元,而到2010年,中国直销的市场估计当有1,000亿元人民币……
这是从中国直销的历史来算的。
从安利们的业绩成长推算
安利2003年的表现,让更多营销研究专家开始瞩目。这源于安利2003年的销售业绩——100亿元人民币。
其实,在中国的保健品行业中,洋保健品表现好的并不多,安利因此显得非常突出。在中国的市场上,安利可说是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不是传统的批发零售方式,以前是直销企业,中国自1998年“一刀切”至今,内地不容许以直销的方式经营……
但自1998年后,安利的销售业绩,却是逐年增长,而且增长幅度之大,令业界瞩目。1998年,安利因受“一刀切”困扰,业绩只有3.2亿元,1999年成长为18亿元,2000年为24亿元,2001年为40亿元,2002年为60亿元,2003年为100亿元,2004年为160亿元,六年时间,安利在中国的营业额增长了49倍……
而安利,仅仅是个代表。
2002年,天狮内地市场的营业额是3亿元人民币,2003年为8亿元多,2004年是16亿元;
如新2003年进入,其营业额为3亿元,2004年达9亿元;
其他如雅芳、玫琳凯、仙妮蕾德也都有不俗的增长……
有传言,国内某家直销转型公司2003年销售额为108亿元,这个企业不是安利。记者在得到此消息后,曾多方验证,但行内人士表示,“这涉及到企业商业机密,企业是不会对外说的。”此消息是真是假,记者还在调查中。
为作此文,记者也查询了“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销售额,持有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权益的CentralNew的一份报表显示,2003年前10个月,“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销售额为9.4816亿元,分销成本为4.0018亿元,盈利0.4094亿元;2002年销售额为8.4048亿元,分销成本为4.7206亿元,年度亏损1.0596亿元;2001年销售额为6.5967亿元,分销成本为2.5444亿元,年度盈利0.5221亿元。
与“脑白金”、“黄金搭档”的宣传攻势相比,安利无可比拟,但在销售业绩和业绩的成长速度上,“脑白金”、“黄金搭档”与安利无可比拟。
安利们成长的奥秘在哪里?
单就是中国市场经济成熟了?单就是中国经济增长了? 一个共同点:曾经是直销企业,而且,转型之后以“店铺+推销员”或类似的方式经营,而这个模式的核心实质,还是直销……
安利们和“脑白金”们,是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也间接的代表着两种销售模式的能量。
这或许也是史玉柱1995年1月16日,在广州直销协会成立大会上表示将采用直销模式的原因之一。
虽然史玉柱最终没有选择直销,但中国直销市场依旧按着某个特定的轨迹发展成熟着。
如果2003年中国的直销市场有200亿的话,按目前的发展速度,那到2010年,中国直销市场将有3,000~5,000亿人民币的容量。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个理论上的理想数字。
从世界直销市场推算
根据一次美国直销行业调查报告显示,l988年美国直销业的总营业额是97亿美元,1990年则已高达119亿美元。另据史达福和华尔街报刊指出,1990年在美国就有50%~65%的商品及服务是通过这种倍增市场的方式销售的。美国的研究协会公司(Association Research Inc.)在1993年所进行的直销业成长与展望调查报告指出,美国国内的消费者有92%的人曾向直销公司购买过产品,每年都向直销公司购物者高达57%。
2002年,美国直销业的总营业额是287亿美元,还创造了1,300多万个就业机会。美国直销商人数占总人口的4.6%,营业额占美国国民总收入的0.31%。
据日本直销协会估计,80年代,日本直销业的销售为120亿美元,有100多万从业人口。到1993年,日本直销营业额294亿美元,1995年,为304亿美元,2000年为284.25亿美元,2001年为228亿,2002年为245亿。2002年,日本从事直销的人员有2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1.57%,其中,单人平均产值为1.225万美元。
2002年,美国及日本分别以287亿美元及245亿美元分占前两名,两者营业比例合计占全球市场的62%。
如果以这两个国家作为参考,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这两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都为3万多美元,而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仅为940美元。
我们来看看收入水平跟我们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菲律宾,菲律宾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1,020美元,2002年,菲律宾直销业的总营业额为2.38亿美元,直销商人数为200万,占总人口的6.89%;印度尼西亚,2001年,印尼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为680美元,2002年,印尼直销营业额为5.22亿美元,直销商人数为476.5万,占总人口的2.23%。
如果,未来从事直销的中国人口占总人口的3%,那有3,900万人。
我们再来看看内地转型企业销售员的能量,2004年,安利营业额为160亿人民币。按其对外公开的2004年18万销售人员来计算,平均每人每年销售88,888.88人民币。如新的每个SR每月的销售业绩最少必须是8,500元人民币。
考虑到这些数字里的水分,以及公司进入后本土化的进程,我们保守估计,按单人平均产值1,000元/年计算,3,900万直销商,则中国有3,900亿人民币的直销市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直销在全球其他国家国民总收入的比例来看。下表是2001年世界各国的一个数据表格:
由以上数据比例规律,我们假定中国内地市场,直销所占比例为0.25%,2001年,中国国民总收入为13,110亿美元,由此推算出的数字为:32.7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2亿。当然,这个结论有个假设的前提:2001年的中国直销市场已经成熟……
但现在,中国政府已经确定开放直销市场了。
结语
中国直销市场到底有多大?
调查了这么多,笔者也不敢妄自结论:500亿?1,000亿?4,000亿?
行文到这一步,即使推测出一个精确数字,也并不能代表什么,因为那仅仅是个符号而已,重要的是,业内人员的意识和胆识……
对于未来,我们总是不能确定,也正是因为这不确定,生活才是那般迷人。
所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对于机会,上苍是公平的,但真正的成功者,不在于发现机会,而在于抓住机会。
所以,成功不因别人,而在自己。
职务:原SAP中国研究院总裁
领域:软件
事件:离职
SAP中国研究院总裁芮祥麟近日正式离职,消息一出震惊业界。这位技术型管理者在SAP度过了整整20年的职业生涯,最终黯然离场。
3月22日,有消息称芮祥麟已于近日离职。德国SAP集团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因涉嫌违法公司内部规定”开除了中国业务的5名高管。另外四人分别是SAP全球高级副总裁周越亭、SAP中国研究院副总裁王华、SAP全球高级副总裁罗伯特 维曼、SAP按需随选解决方案及云服务全球副总裁王天扬。
与此前SAP中国区销售部门高管频繁更迭不同的是,这次离职的数位高管在SAP都有十年以上的任职经历,并且隶属于向来变动较少的SAP中国研究院。SAP中国此前也经历过数次高管变动,但大多是由于业绩问题。而这一次,却与销售业绩无关。
据德国《金融时报》报道,SAP中国的这五名高管被开除的原因是违反公司内部规定,而所谓的“内部规定”,是指这些高管可能存在改变业务流程、泄露商业机密、涉嫌商业贿赂、受贿和进行灰色交易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另有传言称审查过程中发现涉事高管把SAP总部的开发项目外包给相关人员,并从中获利。
近年来,外企高管触礁事件屡有发生。此前雅芳为了获取直销牌照,被爆出存在送礼行贿等违规行为。受“行贿门”事件影响,雅芳副董事长、中国区总裁等多位高管相继离职。
据调查报告指出,最近十年,跨国企业在华行贿事件一直呈上升态势,而中国十年内至少调查了50万起腐败案件,其中64%都与国际贸易及外商有关。
芮祥麟于1992年加入位于德国沃尔多夫的SAP,担任高级平台软件工程师。那时的SAP还是一家只有600多人的发展中企业,在SAP创始人之一普拉特纳的电话催促下,一直犹豫再三的芮祥麟终于下定决心加入。1993年,他作为SAP总部派出的“6粒种子”之一,被派往硅谷建立美国研究院,直接支援美国客户。
1995年,SAP在北京正式成立SAP中国公司,芮祥麟成为了SAP中国的第一位员工。除了销售之外的所有团队,从咨询、培训、客户支持再到产品研发,都是由他一手建立。八年后,芮祥麟创立SAP中国研究院,并且将其由十几人组成的小研究院发展为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SAP全球第四大研究院。在创立SAP中国研究院之前,芮祥麟曾担任SAP大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咨询业务,为超过500家公司实施SAP项目。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时光如水,光阴似箭,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__年即将过去,通过上级领导的帮助指导,加之与部门同志注重合作,注重协调,在汗水和智慧的投入中,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有了新的进步。看到公司取得的成绩和自身的进步,我内心感到非常欣慰和骄傲。我想一个集体一个人只有经过不断努力,不断学习,才能克服自身的弊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一步一步迈向成功。
我在营销部主要的任务是协助__工作。具体负责经营内勤工作。一年来,由于有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帮助,有全部同事的大力支持,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努力,工作上取得了实效。在工作中我能够忠实履行职责,不断自查、反省自己,不断开拓进取,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实践中。总的感到,自己能够胜任本职工作,还是称职的。现将二OO五年的主要工作情况述职如下,请领导和同事们审查:
1、了解、收集、整理__信息,以调查报告和表格的形式向总经理汇报。
2、随时掌握__购、销、存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地汇总提供公司__经营状况。
3、协助经理对本部门人员、工作任务的安排、检查、督促与管理。
4、积极策划、参与公司营销方案的制订和实施。
5、负责本部门所有文字资料、购销合同、协议的拟订以及各种资料的档案管理。
6、办理全年大小春__收购物资、器材的准备和供应,收购费用、仓容安排、__转运等事项。
7、[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搞好县内大春__的供应开票工作。在今年的大春__品牌杂、品种特别多的情况下,做到品种主次安排恰当、数量计划准确,达到公司满意、直销员满意。在开票前,我作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参与优惠政策的拟订、熟悉公司所有主推品种的特征特性、突出特点,了解掌握前几年各办事处直销员的销售业绩、排名以及对销售品种的喜好等情况。既要准确执行好公司的主推品种安排、照顾好直销员情绪,又要帮助直销员根据交款额选择恰当的品种数量,还要兼顾平衡同一办事处直销员之间的品种不至于有大的冲突,并使每个直销员都能至少有一个专销品种,最终达到了皆大欢喜的效果,圆满完成了公司交代的任务。
8、负责营销部企划工作,做好了对外宣传、包装计划,包装物设计、印制、购进工作。设计制作了包括____等宣传画,独立完成了包括全年16期专栏节目和全年的大小春电视广告的撰稿、创意设计、资料准备、电视制作人员的协调等工作。印制了大量宣传资料。设计并参与了公司的几次大型促销活动。达到了树立公司形象、宣传公司品牌的目的。
9、搞好县内__直销工作的管理、协调。
10、办理县外__的发运安排和一切手续。
11、负责部门内日常事务,做好来人、来函、来电的接洽处理工作。打电话、接电话、寄信在营销部是个最不起眼的基础工作,好像不值一提,以前的总结我们也从未提过这项工作。但电话又是我们在家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是与客户交流、沟通、敲定生意最便捷的方式,因此也是我们营销部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平时的接电话次数从没有统计过,但我能够清楚的记得是,首先,在今年的__销售前期的十天里,我寄出了__销售价格209封信,给确定的豌豆客户打出电话162个,在销售旺季的六七月份给客户接电话、打电话的次数每天不会少于20个,电话虽多,但取得了实效,极大地促进了销售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公司来年的__销售、市场推广打下基础。
12、负责部门内证照的送审等工作。做好了一年一度的营业执照年审,办理了营业执照、__公司营业执照注销、公司商标的变更、转让等事项。并在办理过程中详尽了解优惠政策,想尽千方百计为公司节约费用、减少麻烦。还有知名商标材料的申报,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的材料申报工作,诚信企业的评选材料准备等。
13、密切客户关系,经常对新老顾客进行礼节性的拜访和联系,凡节日以及有关客户的纪念性活动,都以公司名义向客户发贺信、贺年卡或打电话。
14、完成__公司销售任务。在今年复杂的市场情况下,面临市场假货泛滥,低价冲击、曾经是内部人员的围追堵截等问题和困难。在巩固老客户,吸纳新客户方面,公司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保证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在巩固中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我注意研究市场动向,及时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不断改进、更新服务手段来巩固公司老客户群体,增加新客户,稳定__销量。截止目前,与上年同期数字相比,取得了销量上升14%的好成绩,同时,相比前两年每年还要派出人员专项催收平均40万元的欠款,今年到目前为止,欠款20余万元基本到位。此外,通过多种形式的促销,我们的换代产品____的销售前景也是一 片光明。
此外,我还参加了公司安排的其他工作,对待每样工作,我都尽心尽力,全力以赴。面对统一抽调的工作,也不会认为是在为哪个部门、哪个人帮忙,而是公司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就要做到全力以赴。如参加__收购工作,在收购工作中,我无论作哪样工种,我都坚持__质量第一,服务态度第一,目的只有一个,为公司收进最多最好的__,完成公司的既定目标。在领导安排的今年的收款工作中,我积极找寻各直销点的突破口,勤打电话、勤联系,帮助直销员分析形势,确定品种,受到了直销员的信任和支持,最终我负责的片区收款额占到了全公司收款总额的40%。
一年来,我经常把自己放在公司建设的总体框架中来反思自己,审视自己,看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幅度,能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能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能不能适应完成正常工作的需要。以前,我总是要求公司安排我们学习的机会,但现在,我认识到其实学习的方法很多,可以向书本学,也可以向竞争对手学;可以参加各种业余培训班学,也可以在与客户交流中学……只要用心,总是能找到可以学习的目标和方法的。
回顾一年来,我为了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上让领导放心,下让客户满意,我系统的学习了“市场营销学”“客户关系学”“客户心理学”“销售渠道管理”等学习书目,全面提高自己,力争在语言表达的能力上有突破,在协调关系的能力上有突破,在组织管理的能力上有突破,在完成工作的标准上有突破。我除了掌握基本的各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了解信息收集与整理、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外,还有意识地学习了市场调查与预测、商务礼仪以及商务写作、营销方案和营销计划的制定等较为专业的知识,以适应目前实际工作中对营销知识体系的要求。我深深懂得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才能从容面对客户,促进产品与客户的沟通,促进客户对产品的认知,使客户从内心感到你对他是有用的,是能够给他提供利益的,是值得长期交往的。通过学习我感到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头脑,既学到了知识,更看到了差距。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素质,增强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
古人讲,“业精于勤荒于嬉,形成于思毁于惰”。提高完善自我离不开勤,工作出成绩也离不开勤,作为一个部门的副职,完成本职工作更是要勤字当先,做到眼勤、腿勤、手勤、嘴勤,对待工作要有废寝忘食的精神,当天的事当天办,保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我非常推崇前足球教练米卢的这句话——“态度决定一切”。营销是一个务实的职业,只有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的工作精神,才能取得良好的业绩。同时,营销又是一个最容易衡量工作成效的职业,是一个以结果论英雄的职业,在这个方面来不得半点虚假。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对照职责,认为自己还是称职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对工作的预见性比较欠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好营销管理的预防性工作,我也认识到必须通过调研才能发现问题的苗头,发现问题的规律,发现可能发生的问题。一个成天坐在办公室里的营销管理人员是很难做好预防管理工作的,只有深入一线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才能提前发现问题。
其次,作为营销部的内勤人员,对仓库的管理不是很到位,不能及时掌握库存__的变化,有时__出了库才有保管通知我,而不是我通知保管出货。在下年我首要的任务就是主动协助领导对公司业务流程管理,即公司业务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加以完善,进一步明确仓库、配送部、直销点,以及与各部门之间的衔接办法,加强业务人员的管理,避免人为漏洞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不好的影响。
第三,在春节前后,下乡搞几次大型的促销宣传活动,以带动各乡镇直销点的__销售,让他们感受到在背后有公司的强力支持。
第四,新年到了,准备策划搞一次与直销员的新春联谊会,以增进直销员对公司的感情、培养直销员对公司的归属感。
关键词: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再造
近几年internet技术在中国日益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报告显示,到2005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突破1亿人,上网计算机达到4560万台[1].与此同时各行业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应用也发展起来,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应用以其全时空、低成本、交易简便、沟通双向等诸多优势取得了较快增长。据美国行业协会分析,有未来10年内,超过三成的商业保险险种和近四成的个人险种将在互联网上在线交易。目前国内许多保险公司应用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产品宣传、业务培训、资料收集等工作,也有一些保险公司实现了一些在线业务运行,但与国外保险公司相比差距还很大。
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中国保险企业要想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除了建设好适合于电子商务环境的硬件和软件外,企业必须对原有流程进行再造,以适合电子商务的环境要求。事实上,由于保险产品具有同质性,保险公司之间的差别主要来自于各自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由此成为建立保险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国外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来看,流程再造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成功的流程再造,就没有完整的电子商务,企业也很难从电子商务的应用中获益。因此,进行电子商务下的流程再造研究对于保险企业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中迅速成长、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有着深远的意义。
1 现有保险业务流程分析
保险公司的业务流程很多,最主要的就是保单销售流程和理赔流程。由于实际中的流程十分复杂,作者在保留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对现有流程进行了必要的删节和简化。
(1)现有保单销售流程
保单流程的主要分为承接新单、核保、新单生成三个阶段。首先,业务员或客户到契约部受理点交单,契约部接单员根据交单条件进行接单初审、新单登记,完成对重要信息的第一次录入。然后由复核人员对新单进行复核,并对投保件作出风险评估,同时作出各种核保处理。最后,对于核保通过的投保件,电脑将自动向财务发出对帐的请求。只要财务的实收暂收费大于或等于业务应收费,该投保件即可在电脑上实现登录、打印,经过配页,再次复核、装订、送达客户,随即完成保单销售。
(2)现有理赔流程
理赔流程分为客户报案、保险公司调查、立案、定损、赔付结案、保户领取赔款几个阶段。保户须在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某种报案方式通知保险公司理赔部门,同时应尽快准备相关文件。保险公司接到报案后,派调查员调查,判定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是否受损,判定保险损失是否在可赔付范围之内,如可赔付,核实其他事故诊断、证明等,进行立案。然后由定损员定损,录入调查报告等材料,进行保险赔付额的计算和必要的审核处理,打印赔款通知单给保户。最后保户拿赔款单到财务取款[2].
2 现有流程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寿保险公司都采取通过人展业的方式,上述保单销售流程和理赔流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仔细分析之后,就会发现其中的主要问题。
(1)效率低
下一张保单从填写投保单到正式签订,需要经过人、契约部、财务部三个部门,而核保过程又须经契约部中多人操作,造成流程被分割成过多的活动,而大量时间消耗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连接和数据的传递上。从销售到核保,流程执行时间最多为15天,最少7天。
(2)成本高
保单销售及核保流程的高成本主要是因为臃肿的组织结构和大量的数据单证。此外,保单销售往往采用先销售后核保的方式。而这种先销售后核保的方式意味某些不可保风险只有在核保时才被发现。由于保险公司主动撤单必须将保费悉数退还, 已经发生的成本就只能由保险公司自行承担。
(3)忽视顾客满意度
由于流程效率低下,周期长,顾客必须长时间等待。而先销售后核保的方式使顾客有时须增加保费或干脆被拒保,造成顾客心理上的不适。
整个销售保单流程虽然在目前通过人展业阶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面对电子商务的挑战,该流程就难以发挥电子商务的各种优势。因此,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有必要加以重新设计。
3 保险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
在总结国外一些保险公司借助于企业再造理论思想进行的一些保险业务流程改造实践的基础上,国内保险公司保险业务流程再造基本原则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集成活动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可以将原模式中被分割的许多活动合并在一起,把相关工作人员尽可能减到最少。这种跨功能的活动集成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
(2)推行同步工程
同步工程结合了连续流程和平行流程优点,将所有活动分成若干活动组,组内活动连续执行,各个组同时、互动地进行,能够大大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实现同步工程的关键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确保信息集成和开发小组的相互协调。将同步进行的工作联系起来,而不是仅仅联系产出。
(3)用it协调分散与集中、集权与分权的矛盾
集权的优势在于规模效益,而缺点是缺乏灵活性。分权,即将人、设备、资金等资源分散开来,能够满足更大范围的服务,但却随之带来冗员,官僚主义和丧失规模效益的后果。有了信息技术,尤其是数据库,以及远程通信网络和标准处理系统,企业完全可以在保持灵活服务的同时,获得规模效益。
(4)保持与外界唯一的联系点
电子商务要求流程和顾客之间只有一个联系点。当流程比较复杂或过于分散时,往往不可能由一个人包办,为减少交接传递信息,提高速度和准确性,企业可将人员组成工作团队。但必须有一名人员负责和顾客的联系,解决顾客问题[3].
4 电子商务环境下保险业务流程的再设计
保险企业在进行流程再设计时,其设计思想必须适应保险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特点,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同阶段,它对保险企业流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其次,从险种的角度分析,适合网上销售的险种应该是那些核保简单、手续简便的险种。而那些需要搜集大量的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的险种则不适宜进行网上销售[4].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保险企业面临两种形式的流程再造:一是以实现网上保单直销为目标的流程再造,一是以提高顾客满意度为目标的流程再造。但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流程再造,保单销售流程和理赔流程总是与顾客利益关系最密切的流程。因此,在现阶段企业应选择这两大流程进行改造。而保单销售流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分两种,即网络直销形式和非网络直销形式的保单销售流程。
4.1 网络直销形式的保单销售流程
该流程是以核保系统为基础,基本步骤为:客户访问保险公司的网页,选择意外险,填写电子投保单并发送给保险电子商务服务器;服务器运行核保系统进行核保,如发现风险不可保,通知客户拒保,如是可保风险,则计算保费并通知客户;客户若决定投保,在实现网上支付后,核保系统生成正式电子保单,通过网络传递给客户。由于该流程涉及网上支付,而网上支付方式多种多样,步骤繁琐一些。
4.2 非网络直销形式的保单销售新流程
大多数保险险种无法通过网络进行直接销售。但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重新设计改造这些险种的销售流程,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在重新设计时,可以考虑删除人、服务中心等环节,将一张保单从销售到核保的全部活动由一名员工完成,该员工在流程中称为客户代表,他也是流程与客户的唯一联络点。
以寿险保单为例,其电子商务销售保单流程的基本步骤是:客户向保险公司发送电子邮件,提出投保申请,或在网页上填写电子表格,传递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信息系统检查数据是否齐全,若数据完备,存储到内部的数据库中,并通知客户代表;客户代表判断核保是否需要额外信息(如财务状况、健康状况、业余爱好等),如果额外信息能通过网络获得,客户代表发电子邮件要求客户提供;如果核保需要体检报告,通知公司外勤人员陪同客户体检;在获得额外信息后,评估风险的可保性;如属可保风险,计算保费,通知客户;客户若同意投保,客户代表制定正式保单,在网上支付生效后,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给客户[5].
4.3 理赔新流程
网络的出现给理赔带来了一场革命。首先,应用先进的数码技术,公司的查勘人员不再采用传统的胶片照相机,而是用新型的数码照相或摄像器材, 使影像可以立即显现在电脑上,并能够通过网络传递。而扫描仪的推广使理赔人员可以方便地将各种纸面材料转换为电子文档。这样,案件的表现形式就不再是一堆纸张和照片组成的卷宗,而是存在于电脑和网络上的电子文档。这使得各个岗位对案件的审理不再以传统的纸制案卷为媒介,而是通过网络对这些电子文档进行高速的传阅和处理,从而大大提升了案件的办理速度,并使办公成本得到大幅度缩减。同时,高度透明化的新工作模式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够通过网络迅速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案卷处理信息和图片,使质量管理水平有了一个飞跃。
典型的网上理赔工作流程如下:投保人出险报案后,保险公司查勘员用数码相机拍下现场情况或相关资料,同时用扫描仪将纸面材料扫描;然后上网打开系统,填写有关信息并上传照片;坐在保险公司定损中心的资深定损人员看图片定损(如有疑问可随时决定赴现场定损);之后,核赔、缮制、财务等环节即可马上开始作业,没有任何时间差。任何需要上一级核赔人员复审的案子也可实时送达,不论该高级核赔人在何处。同时,全国范围的代查勘也都可以方便地实现[6].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滚滚而来的电子商务浪潮更是以巨大的力量改变着当今的人类社会。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反映了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特点。中国保险企业只有积极主动地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及时革新现有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运行方式,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统计报告[eb/ol].nic.net.cn/uploadfiles/pdf/2005/7/20/210342.pdf,2005-07-23.
[2]魏华林,林宝清。保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3-220.
[3]姚国章。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0-226.
[4]施建祥。基于业务流程变革的保险再造[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