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04 14:25:4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独坐敬亭山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1)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教师主导作用 创新意识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发生了相应变化,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但在操作层面上,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忽视训练,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比较普遍,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的以问代练,满堂问,学生用不需要动脑筋的回答问题代替读书。有的只顾执行不切实际的教案,不管学生是否在听,在想。有的单纯注重思想内容的架空分析,与语言文字脱节,从表面看学生的活动不少,实际上不是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而是简单地重复课文内容。

要克服阅读教学的种种弊端,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可以在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一、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书让学生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主张多读,更主张“熟读”与“精读”相结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说,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想作者之所想,与作者在思想上沟通,在情感上共鸣。

例如我在教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时,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再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接着再读诗文,学生可以自己带着感情读,读中感悟诗人“孤云独去闲”的孤独之感。课堂上,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穿插其中,让课堂不仅书声琅琅,而且诗意盎然。

(二)问题让学生提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专家们纷纷提出:“给学生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把握;给学生一个权力,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主人,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引导,做服务的工作,其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探究学习,真正做到:书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重点、难点、疑点让学生议。例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大家预习了课文,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把提问的次数控制在6次,谁想问,请举手!

生:为什么说地球可爱,又容易破碎呢?地球那么结实,怎么会破碎?

师:问得好,答案百分百就在书中。(板书:破碎)

生:人类无穷无尽的破坏,那地球还能活多久?

师:这是一个大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这个问题同样与前一个问题有联系。

生:地球的矿产资源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师:一个相当不错的问题。可惜书上没有答案,放到课外去研究吧。

生:那些人凭什么破坏地球?地球是大家的。

师:好一个义正言词的“凭什么”,好一个充满愤慨的“凭什么”!……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会产生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引导学生产生悬念,激发学习兴趣的动机。因此,教师要珍惜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的问题得到解决,千万不能挫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二、重点突出,精心设计,扎实训练。

方法是达到目的、走向成功的道路、桥梁。要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一方面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另一方面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训练的方式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应随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应用,但应以重点有没有突出,难点有没有突破作为出发点。

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时,重点应是让学生体会工作是如此劳苦、生活却是如此简朴。依据教材特点,可以采用品词析句的方法,抓住一些重点句子展开设计,让学生通过对句子的反复朗读、议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又如《草原》一文的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草原的辽阔,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把学生带进“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草原。再通过资料短片,了解在蒙汉两族人民中广为传唱的一些感人故事。有了这些铺垫,课文的重难点就随之迎刃而解。

三、见解让学生讲,疑点、难点让学生议,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对于课文里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必然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持欢迎态度,对他们这种克服从众心理、敢于发表创见的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并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使提出的问题妥善解决,使不同的意见得以发表,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例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当读到“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句话时,我问:“面对眼前的这一奇迹,你们想说什么!”学生提出:“盲女孩真的能抓住一只睁着眼睛的蝴蝶吗?有可能吗?”我灵活地采取反问法,把问题反推给学生:“对啊,你们说可能吗?”学生有的说,蝴蝶是被盲女孩的热爱生命感动了,不走了,甘愿被她捧在手心;有的说,盲女孩有灵性,能与动物对话;还有的说,盲女孩安静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她有一扇心窗,她能用心感受春天,感受生命……经过反复争论,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尽管盲童安静双目失明,但是我们相信她一定看到了。因为她不是用眼睛,而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伴随学生自己的质疑、解疑,学生的心灵与人格悄无声息地得到熏陶。

阅读是一种综合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的施教主体性,在于根据自己对文本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解读文本,有效地组织语文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体地位的始终是学生。所以,书让学生读,见解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难点、疑点让学生议,这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策略。这样的阅读教学策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张扬,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