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病理学

病理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8 22:43: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病理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病理学

篇(1)

关键词: 中职病理学 学习困难 教学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受到国家教育改革等多方面的影响,近几年,大部分优质生源就读普通高中,留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相对较差,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医学类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中学阶段所接触的医学相关知识很少,因此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他们来说有很大的难度。病理课程的设置多在一年级下学期,该门课程涉及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有解剖、生理、组织学、生物化学、免疫等,还有与普通课程也息息相关如物理、化学等。由于涉及课程多,增加了学习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弄清学生学习该课程困难的主要原因,寻求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工作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活动。如果只注重教而不重视学,学生不想学,不用心学,则再好的老师,再妙的教学方法,只能是教师唱“独角戏”,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1.1解决思想顾虑,树立良好的就业观,明确学习目的。

受社会观念的影响,中专毕业生就业成了新的难题。他们认为即使学得再好,能力再强,中专文凭还是太低,不能适应目前的社会要求。因此大部分中专生一入学就对自己的前途悲观失望,荒废学业,不求上进,甚至自暴自弃。部分学生认为顺利就业靠的是父母、亲友,学习成绩好坏并无大碍。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当前,虽然有大量的本科生、研究生,但社会还是需要大量的实用型人才,也就是有一定技能的劳动者,而且劳动者的需要量远大于有丰富知识的科研人员。如果现在不认真学习,不掌握好专业知识,没有“一技之长”,即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只能是“滥竽充数”,最终还是会被淘汰。特别是他们大都将成为工作在医疗战线最前沿的护士,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微小的失误都可酿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1]如果在学校中没有学会足够的专业知识,不能熟练地进行操作,不懂得如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治疗,那么他们一旦走向工作岗位,就可能会给社会和患者带来深重的伤害。当他们知道学有所用,学习自然就有信心,就会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学习,明白自己以后将从事什么职业,要掌握哪些技能,这样他们对专业有了新的认识,当然就会从接触专业知识开始认真学习。

1.2摆清基础与临床的关系,上好第一堂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病理的兴趣,教师不仅要在平时教学上花精力,还要在入门教学上下苦功,让学生接受并喜欢这门学科。

笔者曾经在学生中调查过,大约90%的学生都有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如果他们喜欢某学科老师,就很乐意上这门课,听课时特别认真,该课程就学得好。正因为如此,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给学生建立好第一印象,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集团效应或首因效应。因此病理学科的入门教学笔者从不马虎。

第一堂课上绪论时,笔者会生动讲述该学科的产生、发展、影响、应用。如讲述发生发展时指出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现代医学,而且在古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了,像宋慈《洗冤集录》中的法医诊断,还有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狄仁杰断案等情节多从尸体解剖入手,这些都与病理知识有关。现在病理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它为医学诊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当前肿瘤病人越来越多,良恶性肿瘤的确诊对病人及医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这离不开病理知识。每次手术切除的标本都必须送病理诊断才能最终确诊良恶性肿瘤。接着带领学生参观大体标本陈列室。形态各异的标本吸引着学生充满好奇、疑惑及探询的目光。[2]通过一件件他们很熟悉的身边事物,把每位学生都带入境界,使他们不再觉得这门课那么陌生,感到病理是发生在身边随时可以碰到的,在今后的工作甚至日常生活中都会接触到的,无形之中就把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起来,达到了先入为主的效果。

1.3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与他们多沟通。

在学生中建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后,平时还要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学习该课程的具体困难,并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有些老师会有这样的想法:任课老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其他一切应该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实不然,笔者在平时课间或课外时间都会与学生交流一些关于他们对学习、生活、就业、理想等方面的想法和看法,并对他们的一些困惑或误区作出指导和帮助,渐渐地,学生把老师当成了朋友。教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上好每堂课,教好每个学生。学生与老师沟通多了,思想贴近了,上课就能认真听讲。

2.从教师自身入手,变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主导作用。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学方法拘泥不变,就只能成为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非传道授业的老师。因此,病理老师还应依据课程特点在教学方面有所改进,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教学生掌握简单有效的学习方法,课程中重、难、疑点明确直观,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教学中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确定可行的教学方法。因为老生的经验之谈造成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难学学不好,产生畏惧心理,所以上课之前,首先要消除他们的顾虑,教给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告诉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要以重点为主,不要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内容少而精学起来就不难。

每堂课分两部分内容进行讲述,第一部分是教学重点,在课上要特别点出,要求学生在课本上做好记号并且记住。第二部分是难点疑点,多在讲课前提出,启发学生思考。讲课时以重点为中心围绕疑点、难点展开,必要时分组讨论提问,最后老师给予纠正、总结、归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索,改变了以往单向灌输填鸭式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学而不会。

2.2“温故知新”,进行新旧知识联系教学,课堂上运用恰当比喻变抽象为形象。

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加上大部分学生一年级上学期生理、解剖、组胚知识没有学扎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病理学习。

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特别是医学课程,它不是独立学科,每门课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病理生理学就是以生理知识作基础。有些学生学完生理课之后就忘了,这就给病理生理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病理生理课,笔者多采取边复习边讲新课的方式教学。

每堂课结束,布置学生课后复习与下堂课有联系的生理学内容。同时要求学生上课时带上《生理学》课本,当讲到相关的生理知识时,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复习,然后提问。如讲病生缺氧这章时,布置学生课后复习生理学呼吸章节内容,课堂上让他们再看看复习过的内容之后提出问题:呼吸的全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紧接着提问部分学生,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其过程主要为:

复习了呼吸有关内容后,马上转入正题,呼吸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导致机体发生缺氧。第一环节是与外呼吸有关,而外呼吸的结果是使大气中的氧可以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若外呼吸功能障碍则会造成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这种缺氧称为低张性缺氧。外呼吸顺利进行需要“原料”和”机器”,原料主要是空气,机器部分涉及呼吸肌、呼吸道、肺、胸廓等方面。因此低张性缺氧的病因包括两方面:①与“原料”有关多为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造成;②与“机器”故障有关它可导致外呼吸功能障碍,其中通气障碍主要由呼吸道、胸廓、呼吸肌病变引起,换气障碍主要由肺病变引起。第二环节为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此过程可以把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比做一辆辆汽车。他们把氧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所以“汽车”的好坏和路途是否通畅决定了氧能否到达组织细胞。从这两方面着手分为:①血液性缺氧,病因是血红蛋白减少或变性好比“汽车”太少或出故障不能承担有效的运输能力;②循环性缺氧病因为血液循环障碍,可看做道路堵塞不畅,或太狭窄或其他有关路径问题使能通过的“汽车”即血液减少。第三环节与内呼吸有关指的是组织对氧气的摄取和利用。如果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气氧化营养物质,即组织用氧障碍,其结果造成机体能量生成不足,与前两环节因氧摄入不足无法对营养物质进行充分有氧氧化导致能量生成不足,则其最终结果是一致的。这种称为组织性缺氧。凡能造成组织氧化过程障碍的如组织中毒、维生素缺乏、细胞损伤均属此类。

通过复习生理学呼吸的内容,把缺氧各个类型与之对应起来学习,这样学生能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记忆,免去死记硬背。而且复习了生理学已学过的知识,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以往对病理这门课,很多学生反映内容多,繁杂难懂,背了又忘,通过理解记忆,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容易多了。因为课时有限,教师给学生复习旧内容时必须把握好时间,分清主次,以上新课为重点。此外,课程前后内容也可结合复习,如各论讲述肝炎、肺炎、肾小球肾炎时可以在学新课前复论炎症内容,这样前后结合学习,既巩固旧知识,又学到新知识,避免遗忘。

2.3依据病理学学科特点应用形象直观教学手法,配合临床病例讨论教学。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道到知道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首要环节。病理侧重从形态学角度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不仅名称多概念多,而且抽象难懂,采用直观教学可以变抽象为形象。讲课时应用大体标本挂图多媒体动态图形指导学生观察标本、模型、病理切片。[3]讲解各种器官的大体形态改变,及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病变特征,再尽量配合实物标本。如学到肝硬化时把正常和病变的肝脏大体标本同时展示比较教学,讲槟榔肝时拿中药槟榔和槟榔肝标本进行参照教学。各论中各种病变类型的教学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达到直观鲜明的效果。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对一些病变的发展过程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结合,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复杂抽象内容简单化。如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血栓形成过程,以及栓塞中各种栓子的运行途径。[4]动画模拟炎症渗出过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出凝血过程、休克过程机体变化等。特别是病生的教学应用多媒体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病理作为医学基础学科所接触的多是理论知识,非常枯燥无味,造成大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理论课尽可能结合病例,采用病例讨论教学,以临床具体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活跃课堂气氛。

2.4突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观察。[5]实验课除观察大体标本及切片外,尽可能开展培养动手能力方面的实验。如“家兔空气栓塞实验”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每位学生的操作技能,并为以后的药理实验做准备,步骤上增添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项目,要求每位同学先练习静脉注射直到都熟练掌握了,再进行空气注射,最后作解剖。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变化,实验课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结合临床,教师布置课后思考题:静脉输液时大量空气进入人体会导致什么后果?要求他们用所学知识给予解答。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学会动物捉拿法、仪器设备使用法,还学会怎样观察,以及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现象。这为今后的临床课乃至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培养了观察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习兴趣。

3.教学互动。

教与学是互动的,如果只有教而不检测就不知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反思,然后解决问题,追求教学合理性,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教与学都是盲目的,所以课后要及时检测。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检测方法有很多,如阶段考试、课堂提问等。笔者多用课堂提问,这样每次上课既能复习已学内容,为新课讲授做准备,又能知道学生对所学内容哪方面掌握不够,教师及时予以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改进教学,使之逐渐成熟适应学生,便于接受,达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鹏,高娜.浅谈新形势下中等卫生学校专业课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53-54.

[2]王艳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127.

[3]李长富,杨清成,李定昌,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5):41-42.

篇(2)

关键词:病理住院医师;细胞病理学;规范化培训

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细胞学部分,是以组织学为基础,研究组织碎片、细胞群团、单个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以及细胞间比邻关系,并探讨组织来源的一门科学[1]。它是采集人体各部位,特别是管腔器官表面的脱落细胞或用细针直接吸取病变器官及肿物获得的细胞,经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这些细胞的形态,做出诊断的一门临床检验学科,又称为临床细胞学或诊断细胞学。它是根据细胞内异常状况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以及疾病发生过程中细胞的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规律,从而提出诊断和防治疾病的依据。对细胞样本的分析通常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对患者构成潜在危险的细胞,比如非典型增生细胞、癌细胞或感染细胞等各具特点,这些细胞的特征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正确识别,因此,临床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细胞病理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医疗卫生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根本之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医学生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其最终目标是培养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住院医师,丰富拓展专业知识,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专业素质[2]。我院为广西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承担着全省细胞病理医师的培养及进修生、实习生的带教任务。为提高规培生对细胞病理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规培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和习惯,提高规培生的学习效果,探索将个体化的培养方案、多样化的带教方式、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等引入细胞病理学带教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制订个体化培养方案

住院医师规培从实质上来讲,其实是属于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广泛认可的一个培训合格临床医师的模式,对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临床规培生有部分是刚毕业的医学生,有部分是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有的是临床病理专业的规培生,有的是临床各专业轮转到病理科的规培生。大家的水平不同,学习的时间不同,学习的要求不一致,因此,对于每个人的培训内容及时间的安排及带教教师的配备都应有所不同,我们根据每个人的知识基础、规培时间及教学大纲要求等,制订了个体化的培养方案。

1.1问卷调查,量体裁衣

在规培生刚入科时,制订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历、专业、规培时间、是否从事过临床工作、是否从事过细胞病理检查工作、从事该专业年限或年阅片量,等等。通过调查问卷可以详细了解规培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据此制订个体化的培养方案。例如,对于其他专业轮转的规培生,其规培时间只有短短2周,制订的规培方案以能够熟练掌握标本的收集、制片及常用的染色方法,熟悉细胞病理报告的工作流程、报告模式及报告的解读为标准。而对于临床病理专业的规培生,根据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其规培方案则在其他专业轮转规培生的基础上,还要掌握细胞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如染色的原理、液基细胞学的原理及操作等专业技能;完成细胞学检查初筛工作至少2000例;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国内外进展,具备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而对于从事过临床工作,对细胞学有一定阅片基础的规培生,重在讲授最新的脱落细胞学理念、诊断分级系统及专业新进展,以更新其陈旧理念;加强鉴别诊断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其脱落细胞学诊断水平。通过制订个体化培养方案,可使规培生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学习所需知识,更快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2实行导师制,因人施教

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最早在英国牛津和剑桥两所大学开始实行,其强调要依据学生个体化的差异,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并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3]。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这种密切的师生关系,能让教师足够了解其带教规培生的情况,能针对每个规培生的不足及特点给予及时解惑或肯定,规培生也能足够了解教师、信任教师,可以及时请教教师,这样的师生关系可有效提高规培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4]。我科在选拔细胞病理导师时要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能及时准确解答规培生的问题,并有良好的带教技巧,有足够的精力参与教学,中级以上职称且至少从事细胞病理学诊断工作3年以上。

2知识传授阶段化

细胞病理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联系的形态学学科,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肿瘤的初筛、确诊及普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细胞形态学观察,见微知著,对从事细胞学诊断的医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细胞病理学教学中,需要密切联系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等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使规培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用学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5]。细胞病理学教学一直都是难点和重点,所涉及的系统及细胞种类繁多,形态变化大,教师认为难教,规培生也感觉难学。为指导规培生在临床培训的短时间内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尽快掌握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变化特点,对一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做出诊断,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法,对规培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阶段性教学,由简及难、循序渐进,夯实基本技能,提高诊断水平。

2.1细胞病理技术的学习

每个规培生在进行细胞病理学规培时,首先要掌握细胞病理技术,包括标本的收集、制备、固定及染色等,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要掌握瑞氏染色及巴氏染色的原理、操作技能及染色效果的评价。带教教师在规培生入科学习的第一天,应详细讲解细胞病理技术的各项工作,规范讲解技术要领,然后在“放手不放眼”的原则下,让规培生大胆动手操作,直至他们能够独立、规范地处理各种临床标本,并能制备出优良的细胞涂片,此项培训时间为一周。

2.2细胞的阅片诊断

细胞的形态从正常到非典型增生再到恶性病变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变化大,给识别增加了难度。初学者往往无从下手,因此,应给规培生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使其对细胞的认识先从正常的细胞形态着手,认识了正常的细胞形态,再到非典型增生细胞形态,再到恶性肿瘤细胞形态,采用逐级递进的对比学习方式,这不仅让规培生学得轻松,还让规培生对自己更有自信,学习起来更得心应手。学习内容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及时间长短进行了调整,如让规培生先从相对简单也是临床最常用的女性生殖系统脱落细胞学及浆膜腔积液细胞学开始学习,再学习相对较难的针吸细胞学。

3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带教方式

3.1手把手标准示范

细胞病理技术大部分内容是标本的接收、标本的制备及标本的染色等。临床脱落细胞标本多样,各类标本送检的要求,如送检的量、送检时间、送检时的注意事项等都有所不同,再加上标本的处理方式不同,标本的染色方法不同等,使这部分内容较难学。因此,对于新入科的规培生,带教教师会一边耐心讲解(包括一些操作的原理、技巧及注意事项等),一边手把手标准示范,直至规培生能掌握技术要领,才让规培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在旁边“离手不离眼”地监督规培生的操作。这样的带教方式,规培生感觉心里踏实,自信大胆,学习效果更佳。

3.2一对一镜下讲解

对于大部分规培生而言,细胞形态学是枯燥抽象的,即使“熟读万遍书”还是对细胞的形态没有清晰的认识,有雾里看花的感觉。因此,针对细胞的特点,教师运用理论知识及自身经验体会对细胞的形态进行镜下讲解,使这部分内容更生动、具体,也更形象化,帮助规培生对细胞形态的掌握。

3.3多镜头下的病例讨论

运用多镜头显微镜下病例讨论的学习方式,灵活引入案例教学法和PBL教学法。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例如,在学习浆膜腔积液恶性肿瘤细胞学的特点时,课前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病例标本,师生一起多镜头显微镜下共同阅片,让规培生边阅片边说出自己的镜下所见以及诊断意见、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思路及要点等,同时向带教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对规培生正确的地方给予肯定,同时也及时指出错漏或不足之处,并再一次讲解本次内容的相关知识,让规培生加深对本次内容的掌握。通过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规培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规培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益于培养规培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4多媒体理论小讲课

教师每周至少给规培生进行一次多媒体理论小讲课。小讲课的内容可以是规培生此学习阶段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的最新研究进展,抑或是某个典型病例或是有争议的疑难病例的学习。通过针对性的理论小讲课,加强了规培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开阔了规培生的诊断视野及诊断思路,激发了规培生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的求知欲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4阅片能力独立化

具备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是细胞病理学规培生的培养目标,为达到这个培养目标,由带教教师指导规培生掌握阅片的流程、如何书写规范的报告术语及清晰图像采集后,给规培生足够的时间独立完成显微镜下标本的初步判读,每天要求完成20~30个标本的初步诊断,然后带教教师对全部标本复片,对规培生诊断结果进行评价打分,着重指出规培生的进步和不足,并重复学习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这样的培训,不仅能让规培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增强规培生的阅片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更让规培生积累了很多临床诊断经验,是规培生树立信心必不可少的锻炼,为今后独立完成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报告方式规范化

能识别各类细胞的形态并不是细胞病理学规培的最终目标,能识别细胞并能准确出具细胞诊断报告才是。病理诊断报告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对于决定治疗方案,预测患者预后,甚至是保险赔付的依据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笔者认为,病理诊断报告是一种很严肃的医疗文书,应当具有相对统一的报告格式和严格的用词规范。因此,在带教过程中,不仅要教会规培生学会阅片,更要让其学会如何规范书写诊断报告。

6考核体系多元化

根据细胞病理学学科特点,构建了一套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该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阅片考核3个部分。理论考核设置10份考卷(考卷每年更新一次),规培生学习结束之后,由规培生随机抽取一套理论试卷进行考核,总分100分。技能考核主要是考核规培生的标本制备能力:由规培生从接收标本开始,独立完成所有的技能操作(标本的接收登记、编号、离心、制片、染色等),操作完成后,监考教师综合规培生的操作过程(操作规范性、熟练性及流畅性等)及其制备出来的细胞涂片效果(细胞涂片要求:细胞分布均匀无重叠无杂质,细胞着色鲜艳,核浆着色分明)打分,总分100分。阅片考核:准备一套考核专用细胞涂片,有妇科宫颈涂片10张,其他各类临床脱落细胞等10张,这20张涂片中,有正常的阴性涂片,也有各类阳性涂片,要求规培生在2个小时内阅片完毕并出具完整的诊断报告,教师从规培生的诊断结果及其诊断是否规范化进行打分,总分100分。经过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能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规培生的学习效果。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推行,反过来也促使规培生更加注重平时学习,能提高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6]。综上所述,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病理医师队伍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在细胞病理学整个临床带教过程中,通过制订个体化的培养方案、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传授、灵活运用多样化的带教方式和考核方法等,能提高规培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规培生的操作技能及阅片技能,具备进行常规细胞病理学初步诊断的能力,达到细胞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王芳.细胞病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张策,房慧莹,焦明丽.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研究热点与前沿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9(6):54-56.

[3]张东阳,陈涛,姚晓慧.本科院校学业导师制的分析与探讨[J].科教导刊,2020(11):75-76.

[4]徐倩,姜玉琴,余童,等.“全程导师制”在医药类高职院校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15):2149-2152.

[5]李萍,马薇,庞玉艳,等.临床病理专业细胞病理学课程体系构建及改革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6):6-7.

篇(3)

按照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重组学科结构,更新病理学教学内容。对于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把握好“必需”、“够用”的尺度,把知识传授型内容限制在“够用”范围内。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授课涉及教材的各个章节,课时基本平均分配,其结果表面上学生对每一种疾病都有所了解,而实际上对一些重要疾病并没有牢固掌握,所以讲授病理学必须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病理学总论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重点突出病理学各论中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联系比较密切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等,而对与临床联系较少的内分泌系统、某些传染病等章节删繁就简。对于实验教学,巩固学生今后就业中对于实验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尽量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增加能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分析能力的实验内容。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重视基础,强调知识的连续性:病理学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为基础。病理组织都是由正常组织转变而来。有的学生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因而对病理学知识难以深刻认识和理解,渐渐地知难而退,丧失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知识的反复性和连续性,指导学生课前预习,不仅要了解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更要复习与内容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在讲授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组织的正常形态、功能及代谢等情况,必要时在黑板上简单图示,让学生标明相应的结构名称等。比如,下节课要讲“肾小球肾炎”,老师应该指导学生预习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了解尿的生成与排泄过程等等,在掌握了器官组织的正常形态、生理功能、代谢特点后,再将已学知识逐渐导入新学内容,阐明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达到掌握知识、强化记忆的目的。

2形象比喻教学: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主的学科,学生对一些病理形态变化难以得到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因此,可以采取形象比喻方式讲解。比如,讲授肝组织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可以用旧式民舍的屋顶结构(网格状支架与凹状方形瓦片的关系)比喻说明肝小叶网状支架与肝细胞的关系。当肝组织损伤后(如病毒性肝炎),如果肝小叶网状支架完整,再生的肝细胞就会沿网状支架延伸,而达到完全再生(即如用瓦片以网格状支架为基础加盖房屋屋顶的形式)。反之,若网状支架破坏肝细胞则形成结构紊乱的结节状再生,这一形象比喻也可为以后讲解肝炎向肝硬化演变发展过程作铺垫。

3启发式教学方法:改变教学内容的顺序,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授“大叶性肺炎”时,先从该病的临床表现入手,讲解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再讲授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当讲到红色肝样变期病人肺泡腔中出现的大量纤维蛋白和红细胞渗出,导致痰液中含有大量红细胞的分解产物(含铁血黄素)后,学生很快就明白了痰色变成了铁锈色的原因。利用疾病中的这种因果转化规律进行教学,能增强课堂效果,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加深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易于理解和掌握。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能力: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形态变化是认识和分析疾病的重要依据,实验教学是病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验课中要求学生将形象观察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由大体变化联想到它的镜下结构,由微细结构联系大体的病理变化。从病理变化联想到它的病因、结局、功能、代谢变化,会出现哪些临床症状等。比如,对病理组织切片“肝脂肪变性”的观察,当学生观察到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空泡时,老师应启发学生思考大体标本的体积、重量、颜色等的病理变化,由大体病理变化又会引起哪些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果造成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不消除,病变继续发展,将给机体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因此,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可加强形态变化与疾病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改变考试内容,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篇(4)

关键词:病理学;理论课创新;实验课改革;大体标本展示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114-02

一、前言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病因、发展、转归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基础性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1]。病理学授课效果和学生接受情况将对未来学生的医疗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此文将主要讨论病理学教学改革中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二、病理学之理论课创新

一门学科的教学通常是理论指导行为,理论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实现了病理理论课的创新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病理学理论课的改革主要应从采用以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开始[2],既往的病理理论课多是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接受程度等方面,使理论课枯燥、无味、晦涩,授课效果差强人意。如今在病理教研室老师的努力下,下载海量的国内外病理及相关图文资料,结合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病理学理论教学有了实质性的突破,教学内容不再枯燥、难懂,而变得形象、丰满、鲜活,图文并茂,既整合了教学资源,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效率。做到了深入浅出,化繁为简,使既往抽象枯燥的理论课转换为直观、生动的画面。重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2.设置创新的课程安排,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实践课程和整个教学计划相结合,不能将理论知识的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分离,要科学恰当地将实践课程穿插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因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来更好地提升实践能力。也只有将两者的课程设置完全结合起来,才可以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3.病理理论与临床表现的融会贯通,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学科,如果学生只掌握了病理理论知识,但对临床表现缺乏感性认识,就没有体会到病理学的精髓,所以在理论教学课件中增加大量临床病例图像资料及临床病例,使学生在临床特点鲜明、印象深刻的基础上,学会联系、讨论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病理学之实验课改革方向

既往的病理学实验课是通过显微镜及投影仪进行教学的,存在不少弊端,学生和老师互动不好,画面不同步,投影仪成像不清晰,图像质量差,学生接受程度不高。我校于近年建成了第二综合实验大楼,承担学校的数字化教学,病理实验课教学包括在其中,每次同时开放3间实验室进行病理实验课教学,3间实验室可同步或单独教学,每间可容纳50名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每间实验室由一台教师显微镜同步连接50台学生数码显微镜,构成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此系统图文并茂,使抽象的病理阅片变得具体、直接、同步,师生同一视野,成像清晰,既方便了老师讲解,又方便学生理解,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同步互助桥梁,使得教学相促相长,成为有机的整体[3]。既往实验课,师生显微镜各自分离,示教结束后,学生需要独立操作显微镜,老师不能控制学生浏览切片的过程,不知道学生是否找到病变,只能不停巡视,回答学生提问,属于被动教学,如果发现典型病变,需要学生轮流观看,耗时又干扰课堂秩序。如学生遇到相同问题,老师需重复解释。引入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后,师生同步共览一张病理切片,老师在显微镜下阅片、寻找病变的全过程学生可以一览无余,解决了师生在显微图像上不同步的问题,使教学变得简单、直接、容易接受。数码显微镜互动系统的应用,最大程度上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促进师生互动,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互动的学习平台。

四、病理学之教学改革措施

1.病理学之大体标本展示,尸体来源越来越受限制,诊疗水平的提高使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下降,典型标本获取困难,教研室标本更新减少,大体标本陈旧、老化,使得一些标本颜色、性状发生变化,以致学生在大体标本示教时感觉与书本描述差距大,典型病变不明显,影响教学质量。教研室为了弥补大体标本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对陈旧但还可以使用的标本重新维修;制作新的大体标本,补充用于教学,在数码互动系统中,老师储存了大量常见病的大体标本图片,当学生遇见病变不典型的标本时,老师可以迅速、准确调出典型的大体图片及资料,给予指导,弥补大体标本观察不足的缺陷。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尽量做到同时安排相应组织切片的学习,方便学生对病变组织从宏观到微观的一个联系认识过程,将一种疾病的大体标本同组织切片对应出现,使学生可以明白细胞、组织、器官之间的病变关系。同时,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实习课没有但临床上常见的标本和图片。老师在讲解大体标本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复习解剖知识,告诉同学什么是正常的结构,学生才能分清什么是异常的结构,如我们展示一个胃癌(溃疡型)标本,需要复习正常解剖学知识,告诉同学哪里是大弯侧,哪里是小弯侧,哪里是黏膜面,哪里是浆膜面,溃疡长在黏膜面,这时,老师再提示良、恶性溃疡的鉴别点,学生就会做出癌性溃疡的判断。因此老师要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解决问题,避免说教法。

2.病理学之教学模式转变,既往的教学多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没能很好地考虑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将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变的生动、简单、易接受。如何将单调、难以理解的实验课变得有趣、直接、生动。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中运用综合的教学方式,重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运用“案例式”、“导向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性,使学生从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掌握病理学的本质和规律。

3.强化病理学课堂讨论,要对教学内容展开一定的讨论,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与沟通,对于所观察的不同尸体解剖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互相的交流与讨论死者所诱发死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同时按照尸检情况,肉眼查验器官所存在的一些病变情况,然后讨论在显微镜中所发现的微观病理情况。最后,依据自身所具有的相关医学知识,对不同的死者做出相应的死亡诊断。经过老师对于所有的观点加以分析与总结,最后做出科学、准确的诊断结果。

4.注重医德教育,我们还应当关注每位学生置自身的医德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未来从事哪一行业,均须具备职业道德。而作为医生尤是如此。而教师不仅肩负着教授知识的职责,同样更兼负责教育人才的职责。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未来从事的是医生这一特殊行业,其自身的职业道德与其自身的技术能力一样的非常重要。不过,如果单纯采用说教方式,就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因此,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实例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医德和责任的重要性。例如,在前不久我院的病理科门诊就接到了一位来自很远地方的病人亲属,他坐了将近50个小时的汽车,同时携带了病人手术的标本,让我们做下相关的病理检测。不过,其所带来的标本没有采取相应的保存措施,导致其受到了严重的损坏,而不能完成相应的病理检查工作,使该病人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也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通过上述事例,我们能发现以下问题:其一,要是当地制作标本医生不知怎样处理标本,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我们应当进一步的强化病理学的学习;其二,要是当地制作标本的医生知道怎样处理标本,而并没有对病人将具体情况说明,那么可以反映出该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5.病理学之考核模式转变,如果不进行考核,就不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情况,也不可以评估病理学课程教学的作用如何。但是,过于单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又会在很大程度上磨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利于病理学教学的深入开展。因此,在制定考评制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不仅通过考试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还要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过程评价体系,考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使学生对于病理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具有积极性与热情,推动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

五、结语

在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时,往往课堂上所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相对单调。通常采取提问和答疑的方式进行交流,导致互动性明显不足。采用这样的互动方式,让学生即使在学习中发现问题也不会主动和教师沟通。那么,长期下去学生也就无法真正地掌握病理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同时也严重地影响到接下来的知识学习。因此,对于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来说,其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该专业的自身特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置相关课程,同时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与模式,使学生拥有学习的能动性与热情。多关注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在日后从医时更充分的运用。

参考文献:

[1]唐海林,宋颖,罗招阳,等.尸体解剖在病理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1(5):396-398.

篇(5)

关键词:病理学 教学方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213-02

病理学是医学生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在临床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临床上的病理医生也被称为临床医生的医生。明白机体在病理状态下形态结构、功能及代谢等方面的变化,是了解疾病的敲门砖,知道了疾病的特点,才能很好地治病,所以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环节。病理学又是一门形态学科,它有抽象的形态和概念,它分为肉眼形态和镜下图像特点,各种疾病繁杂且相似,很难理清各种疾病的特点,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急于赶进度,学生被动盲目地记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授课形式单调、不能发挥病理教师的优势,教学效果差、师生交流少,而且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综上,病理的教学方法急需改革。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目的是挖掘学生的主动权,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不同的想象力,首先以作业的形式,留给学生一部分学习内容,例如:高血压,这种疾病的临床特点;镜下肾脏小血管壁变化特点等。让不同的学生先讲解,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最后老师精讲,创设有效教学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民主、平等、协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学生主动性会大大削弱,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这样,教师就失去了他应有的职责,教育就失败了。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通过这种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对于病理学的学习,正是适合这种动手、动口、动脑的知识体系,在病理教学的课堂上,让学生回答他们知道的一点一滴所涉疾病的特点,动手画出疾病镜下形态,可以深刻记忆课堂内容。教师可以调节课堂情绪及反应,提高学生的参与率。及时调整讲课方法,补充相关知识,使讲课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在病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多媒体课件应用的优点

1.便于相关基础知识的复习。病理学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相关学科的内容,例: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化学、微免学等,是医学中比较难掌握的学科。所以在进行病理学新课学习之前,教师完全有必要把相关的基础知识再复习一遍,以扫清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增强学生听课的针对性,例如:在讲脑部炎症、脑肿瘤之前,利用多媒体、横向链接脑的组织结构、解剖位置等知识,既形象生动,又省时省力,复习效果也好。

2.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病理学又称之为解剖病理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侧重于从形态上观察和研究疾病。肉眼观察和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观察是病理学传统的、基本的学习方法。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方法是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然后再到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进一步来领会、理解理论知识,但这样做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为了弥补以上的不足,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一方面避免学生因对教师长时间的单纯语言叙述讲课方式造成的疲劳、厌倦感,使学生能在新颖、愉快地接受信息传播中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边观看图像、动画,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有助于降低学习难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增加课堂知识容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节省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粉笔板书、画图的时间,相应增加了教师讲解、举例说明和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从而扩充了课堂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由于多媒体课件的诸多优势,其在病理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不是越多越好,也有其不足之处。

(二)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方式是不能被完全取代的,多媒体课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虽然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到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在演示课件的同时,还应把本节课的标题、重点及难点内容列在黑板上,以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做到听课时心中有数,易做笔记;课后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落实心中有数,同时,授课教师也会不断地充电学习,完善以病理为主线的其它相关知识的填充。也会更加完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做到“教学相长”。在这一方面,也要求学校教学主管部门能给予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三、结论

1.对象。以笔者所在的首都医科大学为例,我校2010年临床医学系1、2班90人为对照组和检验系80人为实验组,两组均为高中毕业生,病理学基础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与教学时数均相同。

2.方法。认真挑选病理学基础中适合PBL教学的肺部上皮来源的肿瘤,肺部神经内分泌来源的肿瘤,肺部间叶来源肿瘤等,教学时数为6学时,具体教法:第一,在课前介绍疾病相关病例及思考题。第二,在课堂上,教师以重点精力进行精讲,并利用多媒体进行病理读片,免疫组化分析,不同疾病来源分析,治疗分析等,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到某个具体病人。第三,临床病例讨论,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晚期肺部肿瘤的脑、骨骼、淋巴结的变化,增加直观效果。第四,统一命题考试,加上读片考试,占总成绩20%。

3.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单元测试成绩分别为(18.59)分和(11.73)分。提示两组成绩有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白雪莲.病理学教学的点滴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宋小平.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3.宋希元,任振峰.病理学教学模式选择及教师角色定位[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3)

4.李峰,李扬等.提高病理生理学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思考[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11)

5.李扬,李峰等.构建病理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2)

6.张琼,王静.医学院校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J].医学教育探索,2006(12)

7.孙洪业.多媒体课件教学刍议[J].卫生职业教育,2005(13)

8.胡利萍.病理教学的比较法[J]华夏医学,2005(2)

9.马桂芳.病理教学中的导入技能反思[J].哈尔滨医药,2006(5)

10.顾霞,黎音,陈晓等.病理解剖学多媒体教学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10)

篇(6)

一、以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及法医对某些案件做鉴定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本着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扎实地学好病理学,否则在以后工作中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或误判案件等严重后果。如一个早期乳腺癌病人,如果采集标本时态度不端正,工作马虎,随意取材,病理报告结果可能出现偏差,医生根据病理报告,在做手术的时候可能采取单纯的肿瘤切除,从而使病人失去良好的治疗时机,结果可能导致肿瘤扩散,人为地过早把病人推向死亡。又如某些法医进行鉴定时若受人之托,违背意愿有意使鉴定结果偏轻,袒护罪犯使之逍遥法外,最终导致受害者蒙受不白之冤。因此,要端正态度,认真取材仔细检查,做出正确的病理报告。正确的病理报告能使病人重生,罪犯伏法。笔者通过这些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学好病理学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二、以丰富的病理学内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情操及高尚的医德医风。

1.注重爱国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病理学总论中讲解我国病理学成就时,笔者着重向学生介绍我国病理工作者修瑞娟在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奋斗、刻苦钻研,在微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成就,为祖国争得荣誉的动人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观念。又如讲解低温、高温等理化因素能导致坏死时,笔者着重穿插讲解了日本帝国主义731部队在我国东北进行各种惨无人道的人体试验,如人体耐低温、耐高温试验等。用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国弱我辱,国强我荣”与“为我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2.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培养与发展。

在目前德育教育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纯粹地向学生传授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趣不浓厚,易出现厌学情绪。病理学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因此教学中可注意使之有机结合,向学生渗透以下观点。

(1)转化的观点

病理学中有许多转化观点的内容,如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例如:外伤大量失血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脑缺血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加重血液循环障碍血压进一步降低,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导致病人死亡,即原始病因作用下的机体发生某些变化可转化为新的病因再引起新的变化,结果再转化成原因。又如疾病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的转化。例如:外伤出血时机体代偿性出现全身小动脉收缩,起了抗损伤作用,但如果血管收缩时间过长,则引起组织缺血缺氧等损伤病变,这时抗损伤作用转化为损伤作用。

(2)运动发展的观点

事物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发展着。在总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这一章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右心功能不全下肢血液回流障碍下肢静脉淤血血流速度变慢血栓形成血栓脱落成为栓子堵塞血管造成栓塞器官或组织血液供应中断梗死。在这一讲述过程中没有穿插任何哲学术语,却无形中向学生阐明事物运动、发展的辩证观点。

(3)矛盾的观点

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之中。病理学中包含许多矛盾,体现矛盾的规律与特性。如讲解炎症时指出任何一种炎症总是同时存在变质、渗出、增生三种基本病变,变质属损伤过程,而渗出和增生则属于抗损伤过程,且存在炎症发展的不同阶段,某一阶段以某种病变为主,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又如讲解病理解剖学总论与各论时指出,病理解剖学的总论讨论各种不同疾病之间的共同性病理过程,而各论则讨论各个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变化的特殊性,体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4)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强的学科。单纯理论讲述比较抽象枯燥,因此教学中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讲授脂肪变性这一内容时,笔者先向学生展示脂肪肝的大体标本,从脂肪肝标本的形态结构及病变特点逐渐延伸讲述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特点,使理论在实例中得到检验与巩固。又如讲解栓塞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病案:女35岁,患风湿性心脏病伴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右心室有赘生物形成)起床下地活动时突感头晕,随即卧床,两天后发现上下肢麻痹。让学生展开讨论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加深对书本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者相辅相成。

3.高尚医德医风的培养。

目前许多医疗单位存在医务人员收受红包的不良行为,因此在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医德教育。一个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医德、健康的心理。如在讲解脱水时,结合某医院护士粗心大意错把20%甘露醇当成10%的葡萄糖给腹泻小儿输入,导致小儿严重脱水,危及生命,后因及时抢救避免一起医疗事故发生的例子,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高渗性脱水的原因,同时渗入了医德医风教育。又如在讲解DIC时,结合某医院产科为抢救一个分娩时出现DIC的产妇,从科室主任、值班医生到值班护士,齐心协力、密切配合、争分夺秒,成功抢救产妇的事例。把理论与实例有力结合起来,既介绍DIC的原因、机理及临床表现等理论内容,又向学生宣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篇(7)

目前,专科层次的《家畜病理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提高《家畜病理学》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职业能力,根据学生就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结合《家畜病理学》的课程特点,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索,收效明显。

关键词

岗位需求;家畜病理学;专科层次;教学改革

现阶段,专科层次的《家畜病理学》课程教学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内容宽泛庞杂,更新缓慢,与畜牧养殖行业的岗位需求脱节。②“填鸭式”的传统授课方法单一、滞后,学生的学习体验差,效率低下。③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纷繁复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普遍感觉《家畜病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学习过程索然无味,兴趣低下。

1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构建

在当前养殖业发展的新形势下,紧扣职业岗位需求,跟踪行业企业发展,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参照动物疫病防控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执业兽医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制定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设计等教学文件,重组了教学内容,在基础病理、系统病理、疾病病理的基本框架下,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盐代谢障碍与酸中毒、损伤与修复、缺氧与疾病、发热和炎症等项目群。基于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控工作过程,以岗位需求为目标,达到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零距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和应用性。

2专兼结合、“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在引进和培养高学历、高学位人才的同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推行专任教师实践锻炼制和兼职教师聘任制,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业务能力扎实、团结协作的“双师”型教学团队[1]。教研室定期安排任课教师到养殖场、畜牧兽医研究所、兽医站检测中心等单位进行实践锻炼。专任教师具有“双师”素质,并具有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既能胜任病理学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兽医临床实践操作。同时聘请行业知名的兽医技术专家作为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将养殖企业的实际工作内容带入课堂,为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提供保障。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根据不同项目和任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炎症”采用现场教学法,“炎症病理变化”、“炎症局部表现”等采用直观教学法,“炎症局部基本病变”等采用微观病变过程再现式教学法,“炎症的生物学意义”等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发病动物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制作成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不断丰富和更新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直观易懂[2]。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开发网络课堂教学平台,丰富教学内容与形式,形成自主、自助、开放的学习和实训环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程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投入,提高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目前有校内实训室3个,可同时容纳100名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积极与养殖企业联系,建立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10个。在适当的时间安排学生到养殖场、兽医站顶岗实习,并聘请这些单位的兽医专家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将真实的工作岗位作为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学过程与工作岗位有机结合,有利于强化技能训练,保障学生和教师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和教学,达到教学与生产的有效衔接。

5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

结合动物养殖特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学校、养殖行业中的感人事迹、创业经历等实例融合到教学环节中进行探讨、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动物,关心畜禽健康,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创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考试模式

以岗位能力测试为中心,将课程的考核分为以下两部分。1)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所有考试的题目均为生产中的具体任务,考试题目围绕完成该项任务来进行。2)临床实践考试,主要内容包括病理标本辨识、动物病理剖检与诊断,占总成绩的30%,以平时考核为主。以岗位能力测试为中心,使考试过程接近兽医临床工作过程,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家畜病理学》课程改革,强化了兽医临床技能的培养,使学生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步发展,提高了学生对兽医临床专业课的学习效果,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就业后能迅速地适应动物疾病诊断和防控工作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作者:刁有江 姜八一 单位: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