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2 04:48: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体育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是我校的优势教育资源和立校品牌。多年来,我校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和民族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代表自治区、南宁市参加全国全区的各级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高中课改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如何不断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元素,如何在特色高中建设中更大发挥其带动作用和影响力,正是我们着力思考的重要问题。
2.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享受运动的乐趣,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娱乐体育的内容必将大大加强,将与健身体育一起成为学校体育的支柱。
3.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需要
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韦晓康专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传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创新与人才培养探索》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并指出了其发展的方向,突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教育的重要地位及其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理念以及显著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特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其健身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促进了学生对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的了解以及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
三、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由于学生的性格、性别和自身身体素质差异较大,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组进行教学的效果较好,不同组别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学习。
2.学习和娱乐相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拥有极高的趣味性,通过教学、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参与和竞争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快乐。
3.教学过程由易到难
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基本功的练习,扎实的基本功能够使学生的技术得到快速提高,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板鞋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基本步伐—二人按节奏走—三人按节奏走—多人走—快走—跑—快跑的教学步骤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实施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我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则。例如,在踢毽子、打陀螺教学中,我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方法,然后由学生分散进行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欢快、自由的教学氛围中尽情地学练,既达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身心又得到了发展。
5.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
每项传统体育项目都有一个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注意事项
1.树立体育意识
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民族体育意识,使学生关注体育文化,形成宏观的体育意识。
2.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体系
终身体育是指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其本身所参加的所有的体育锻炼和其所收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称之为终身体育。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质量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应该并且需要进行终身体育,也需要进行合理的体育教育,为其终身体育活动打下一个科学、实用的基础。在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当中,是由3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的,分别是婴幼儿体育阶段、青少年体育阶段和成年人体育阶段。在婴幼儿体育阶段当中,由于是起点,因此是对人的生命活动、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人阶段是指终身体育的扩展期,通常来说是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进行体育;而青少年体育便是整个人的体育体系当中的入门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在为日后成人期打下基础的同时也对当下青少年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起着一种基础性的作用,能够帮助青少年认识到体育教学和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在通过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努力以及全民健身的倡导,我国人们的身体素质同之前相比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儿童和青少年的提高更是尤为显著。而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在加大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中,通过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体育设备、场地,以及提高体育健身活动制度的完善,来帮助学生具有较好的体育技能并且形成好的体育习惯,为日后的生活当中的健身提供基础性帮助。中学体育教育是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关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习惯、体育兴趣,为全民健身打下了基础,为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指导性作用
优质的全民健身活动需要科学的健身理论的指导才能够发挥其作用,理论经过有效的指导转化为实践才能够帮助人们得到益处。中学生在学校期间,不仅需要掌握正确的、具体的健身和体育锻炼方法,并且需要学会如何将方法转为实践,掌握锻炼和健身的技能。在学校里对中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学,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健身中学习并且运用科学方法,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为日后全民健身活动打下基础,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其他学习和生活当中自觉并养成运用科学方法的习惯。在婴幼儿时期,对体育的知识大多来自家庭父母,信息相对不全面且具有一定的误导性,而成年后,体育锻炼的常识和习惯已经形成,难以改变。因此全民健身的指导最重要的阶段是在青少年时期,而中学体育教学对此产生的指导性作用便十分重要。在中学进行体育教学的体育老师都经过十分专业的训练和培训,对理论教学的认知十分全面,对各项体育运动的技能也十分了解且水平较高,在教师的自身能力发挥下,能够帮助中学生对体育训练的知识和技能有个正确的认识和学习。假如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当中使用的方法不科学、不得当,那么,不仅不会产生较好的体育锻炼的效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自身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损伤,因此,体育教师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运用正确的方法是保证体育锻炼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中学体育教学在全民健身活动中便起着指导性作用。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正确方法,使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进行什么样的体育活动以及多大量的体育活动,还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关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个指导性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使得学生喜欢上体育运动,形成体育运动的习惯,为学生能够长久地进行体育锻炼打下基础。这样,学生在了解运动技巧的同时能够有个持续性的爱好。
3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宣传性作用
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将身体健康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在长期日积月累的体育健身活动当中,人们已经将合理的经验逐渐的整理和归纳形成了科学的体育活动理论,全民健身活动需要一个途径来将这些理论和技能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学习并且使用。学生群体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朝气、最为有生命力的群体,这一个群体的学习能力和宣传能力是巨大的,因此,在学生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当中进行全民健身活动的教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同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相比,学校体育教学是一种有意识地进行传播的途径,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教学,能够将体育健身理论宣传到学生当中,体现了中学体育教学对全民健身活动产生的宣传性作用。与其他时期不同,人在青少年阶段可以从多方面了解体育锻炼,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可以在学生青少年时期对全民健身活动起到很好的宣传性作用。在中学时期,学校和体育教师以及在校学生是进行全民健身活动宣传的中坚力量,发挥极其强大的力量,可以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加强身体素质的提高能够为文化、科学等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从这个层面看,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学体育教学当中,运动竞赛、板报宣传、文体活动、体育交流等体育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和成人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对全民健身活动进行宣传。
4结语
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应改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模式,要做到在国家统一大纲的指导下进行多样性的课程设置安排。主要以增强学生体育意识、传授科学训练方法和监督加强实践锻炼等方法来提升中学生的体育综合能力。让学生在科学的体育教学中学习到正确的体育健康知识,培养出积极的体育意识,并形成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习惯。
二、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
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首先要贯彻“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学校的体育教学并不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量化体现,而是应该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从而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也能为未来社会输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然而,传统的体育教育一般都局限于呆板的课堂教学活动,知识陈旧且技能单一。体育运动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不仅有强身健体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缓解疲劳消除压力的重要手段。而现阶段中学体育的课程安排确都是机械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体育运动对学生的本质作用。在中学体育的教学活动中,课程的设置应利用起学生爱“玩”的心理,使用符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模式,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如在技能实践课上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球类、武术和健身操等趣味性的群体游戏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又能使学生掌握一项可以长期参与体育活动的既能。而在教材的选择和体育知识传授的时候,要注意知识内容的时效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同时,在课堂知识传授时,要打破传统教师填鸭式的讲课方式,通过利用多媒体等有效手段,进行科学的、规范的体育知识传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体育竞技项目的赛程录像进行观摩,将理论与知识结合在一起,对于比赛规则和技能技巧同真实画面的结合,使得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有更加深刻和立体的认识。从而培养出学生对于体育健身持久的意识和兴趣。
三、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的改变
在体育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应营造出一种自由、开放的教学氛围,并引导学生又被动进行体育锻炼而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去。丰富的课堂教学方式十分重要。要改变体育课上单一的田径类体育项目教学,而结合舞蹈、瑜伽等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从而使得体育课程更加有趣和活泼。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师可以采用多样花的课堂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根据对体育赛事的讲解与回访组织学生对进行赛程模拟的方法,设置运动对抗组、裁判组和观众组,让学生群体自发地组织一次体育赛事。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将丰富课堂的传授内容,将营养学等内容引入体育教学内容当中去,采用竞答或者心得分享等方法提高学生保持健康的综合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兴趣小组”的模式,以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和心得分享的模式,提升学生的自助学习意识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离开学校后仍能进行体育锻炼和掌握体育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体育活动
这是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中一个较为支柱性的能力,它使得体育课堂室外操作具有了一些特殊性。应该说,这种组织能力超越了教育制度与教学模式的限制,它是中学体育教师必备的一种课堂教学能力。那么,对于中学体育教师来说,他必须能够具备传统的教学能力以外,还应该有所提升,尤其是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来进一步强化自身的课堂组织能力,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新课标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因为新课标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主体地位,成为课堂的主导者与辅助者,如果体育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有限,就有可能让体育课堂显得松散而无纪律性。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原先课堂组织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自己的主导性作用。
2.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学体育教师的表达能力是由语言与肢体共同构成的,它是中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课标的改革要求与教育宗旨,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提倡快乐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理念,要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起终身体育观,培养他们的自主运动意识与能力。从本质上来讲,这就是一种教育理念的传承,而语言又是理念的载体。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应该要能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把新课改的新教育理念正确的体现出来,并使用学生易懂的语言诠释出来,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中学体育课堂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事实上,中学体育课堂并不是人们想象的主要是实践方面的锻炼课程,它也需要理论方面的讲解。那么,中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化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把体育的教学内容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把握动作的要领与注意事项等。因此,我们说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即语言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准确性以及强化性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3.较高的教育创新能力。
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实际上,这也是新课标对于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出的一项全新要求,是时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甚至可以说,创新能力是当前推动中学体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所在。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改变过去那种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使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新观念通过新课堂更好地展现出来。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在对场地和器械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要能够使得中学体育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体育器械和运动场地。这件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凝聚了中学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此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能够把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激发出学生参与到成功体育与快乐体育中去的乐趣。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运用一些自制器材来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内涵,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引导,树立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教材,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从而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让师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多以鼓励作为回报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正确处理好创新精神与德育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而让中学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引导下,获得新生的力量与源泉。
4.灵活的应变能力与其他相关能力。
这一方法在球类基本功教学中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练时间里规范地掌握球类基本功,尤为重要的是在学练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想象与肌肉活动协调配合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地体会到掌握技术动作不仅仅是体力活动,更重要的是大脑的思维、指挥,自信心的树立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常规模式”教学,学生听、观、练虽然具体明确,但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随意性较大,通常是学生拿到了球以后只顾玩乐,对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提出的练习要求,不当一回事,基本上是怎样顺手就怎样练,很难集中注意来体会动作要领,去逐步地掌握规范动作。教师则疲于作单个或小范围的指导,纠正学生动作,既显得被动,又费时费力。由于课堂学练过程中动作的规范化不能严格把关,方法不力,以致大部分学生容易重复错误动作练习,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证。
“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正是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作为榜样参与,诱导学生学练,严格把握教学环节,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多动脑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反复学练动作过程,逐步强化规范动作意识,使学生听、观、想、仿、练融为一体,紧紧相扣。
课堂教学反映出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练动作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练过程生动活跃、紧张有序,由于学练的正误动作能及时反馈,动作细节 要领体会深刻,对正确动作的巩固,形成动力定型具有显著的实效性。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把住了规范动作的学练关,课后学生复习、巩固时就能按照规范动作进行强化练习,进而熟练规范地掌握所学练的球类基本功。
我校是师范学校,注重基本功的规范化练习,掌握科学且具实效的组织教法是中师生能力培养的具体反映。因此,中师篮球及其它球类教学不能是简单的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自行活动,切忌“一个哨子、几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
对中师生来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来到农村小学,在场地、器材不足情况下,运用模仿、徒手练习与实际操作“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定会使小学生沉浸在玩中学、练中玩的境界。运用“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求教师示范正确,?领做示范动作准确优美,具有标准的示范性。讲解动作要领简明扼要,明确重点、难点。例如教授“单手肩上投篮”时要点在投篮手臂的小臂是否与地面接近垂直,否则投篮臂不易固定,动作也就不可能规范。
2.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仿效及徒手学练时要假设情境,强化规范操作意识。
3.组织练习队形变化应尽量少,否则会影响练习密度。例如由实际操作转练徒手学练时,学生在练习地点不动,面转向教师,跟教师口令练习就行了,不需重新组织队形。
4.注意教学对象,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包括新授、复习教材时间比例),密度,合理运用正误对比手段,提示学生明辨自己所学练动作的正确程度。
5.徒手模仿学练时上动的结束和下动的衔接要求学生注意身体相关部位的用力顺序、方向、角度必须合理。
论文关键词:成就动机,归因风格,应对方式,相关性
1.前言
运动员是当前所有职业人群中最容易、最频繁地经受来自于竞争压力的群体之一,成就动机对于运动员竞技心态的保持、竞赛水平的发挥以及竞赛成绩的创造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1]。当前的研究[2]越来越清晰地显示成就动机是先天遗传和后天习得的产物,而且主要依靠后天的激发。既然成就动机比较明显的受到后天的影响,我们就应该在训练中注重对运动员成就动机水平的培养。但是综观当前实践中对运动员的成就动机的训练模式,由于缺少本领域独到的研究成果,教练员们只能是生搬硬套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来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而缺乏具有本领域特色的指导。本研究认为应该积极探寻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水平提高的最佳时机、寻找影响运动员成就动机水平提高的相关人格因素,在训练中抓住这些关键点对运动员适时调控,才会使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成就动机和归因风格、应对方式关系探讨
2.1 竞技中情绪体验是影响成就动机的主要因素
成就动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墨里(Murry)。他是最早系统地提出“成就需要”这个概念的学者。他将成就需要(Need For Achievement,简称N-Ach)界定为“个体为完成困难的工作;为操纵、控制、组织、事物或人;为尽快独立的完成任务;为克服障碍而达到高的标准;为超越自己、为超越且胜过别人;以及为使得个人的才能透过成功的学习而增进自我尊重的一种欲望”。简单地说,墨里认为成就需要就是指个人想尽快的且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好的一种欲望或者倾向。这么做仅仅是想体现自我价值感(perception of self value),仅仅是想展示自己的才能,并使他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并不需要争取地位体育论文,也不重视个人的名利,但当名利能表示事业的成功时,他们也会去追求。
默里认为成就动机是人类28种心理需求(严格区分于饥饿等生理需要)的一种。他对成就需要的上述论述对后人有深刻的影响,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沿用这一定义来描绘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
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阿特金森从数学推导和实验研究两个角度提出的“期望-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在竞争中会产生两种内在倾向,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而成就动机等于追求成功的动机倾向减去避免失败的动机倾向核心期刊目录。麦克里兰进一步认为造成个体在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这两个纬度高低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个体在经历应激事件后的情绪感受所造成的,他在其“情绪激发理论”中指出成就动机是一个人人格中非常稳定的特质,个体记忆中存在成功的愉快体验,当情境能引起这些愉快的体验时,就能激发起个体的成就动机;同样的道理,个体记忆中存在着失败的不良情绪体验,当情境触发了这些不良情绪时,个体的成就动机就会遭到破坏。他的这个理论可以归纳为如图1所示模型[3]:
图1 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形成原因
由该理论可以看到,成功后的体验对成就动机的后天激发起到良性作用,而失败所带来的应激感受则是导致成就动机低下的原因。但一个人在面对应激事件时是选择接受挑战还是选择逃避要经过一个内心比较的过程。由莱文(Lewin)的“合成效价”理论可知,个体在各种可能性的选择目标当中,效价合力是其中主要决定因素。个体在竞争后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或者是失败的痛苦,这些感受都会内化于个体的记忆中,先前的成功具有正效价,潜在的失败具有负效价。在面对未来的任务时,这些以往的经验就会促使他自主进行选择究竟是想接受挑战,努力去获取成功带来的愉悦,还是想避免可能的失败所造成的痛苦情感。比较的结果就会对不同个体的成就动机造成差异。
2.2 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是运动员调节情绪的主要方式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竞争,参与竞争就要经受输赢的洗礼,不同个体在面临胜利或者是失败所引发的不同强度的应激感受是造成成就动机不同的影响因素,那么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面对输赢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呢?贝克(Beck)创建的认知模型提出“黑箱理论”的假设体育论文,他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存在着中介调节因素--认知成分,研究者们受到贝克的启发,纷纷对“黑箱”进行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梁宝勇等通过归纳这些研究成果得到如图2所示模型[4]:
图2 不良情绪发作中各个因素间的复杂关系
在本环状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调节手段、人格特征以及社会支持作为中介因素在应激和不良情绪之间起到调节的作用,它们将促进或者延缓不良情绪的发生。通过实践和理论研究发现,在各种心理调节手段中归因风格与应对方式在其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推论及原因的过程。人类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对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即原因知觉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因,它对情感反应、期望及行为反应有重要影响。
归因风格是指由于人的个体差异而引起的、在经常进行的不同条件下的归因活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个体归因倾向,即归因的个体风格。归因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归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归因倾向性,关于归因风格的研究领域主要局限于教育领域,基于对归因理论不同侧面的考查,学者们也提出不同的理论,由此归纳出相应的不同归因风格类型。
韦纳是归因理论的集大成者,他对原因知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归因理论。他认为成功和失败的结果都会激发人们寻找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尽管人们寻找到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它们都具有三个主要特性:即原因源、稳定性和控制性,且每个纬度与不同的后果相联系。原因源纬度与自我评价、自尊和自豪情感相联系,原因的稳定性纬度与对将来成功的期望相联系,原因的控制性纬度与责任知觉和愤怒、怜悯、感激、内疚等社会情绪相联系。所有这些归因的心理后果都将导致相应的行为后果,决定人们将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应对(Coping)一词由其动词形式“Cope”变化而来。“Cope”原义为:有”能力”或成功地对付环境挑战或处理问题。但心理学家在使用中并未囿于词典的解释,而是不断地根据自己的解释赋予它新的内涵或变化它的外延。对于应对的定义心理学家们做了许多探讨,提出各自侧重点不同的定义,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研究者们才有了基本一致的看法:认为应对是个体为了处理被自己评价为超出自己”能力”资源范围的特定内外环境要求体育论文,而做出的不断变化的认知和行为努力。即应对包括认知评价和应对两个过程。认知评价过程是指对某物的性质加以判断;应对过程是指用行为或认知的方式或方法,努力处理环境和内部的需求及二者之间的冲突。
比林格斯和莫斯(Billing s﹠Moos)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应对方式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积极的认知应对,即指个体以一种有“能力”控制应激的乐观态度来评价应激事件,以便在心理上能更有效地应对应激;第二类,积极的行为应对,即指个体采取明显的行为,以行为解决问题;第三类,回避的应对,即指个体企图回避主动对抗或希望采取间接方式。
2.3 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制约着成就动机的高低
我们将梁宝勇所归纳的这种复杂关系融入到麦克里兰的“情绪激发理论”中,就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模型:
图3 心理调节因素作用示意图
由上图可见,正是这些心理调节手段通过多次的强化作用而最终导致人们的成就动机水平的不同。莫里认为成就动机是人的20种最基本需求之一,“人生而就有比较强的成就动机”[5],但是之所以有些人的成就动机比较低下,就是因为后天在遭遇失败后承受到过于强烈的不良情绪,而且这些不良情绪又没有得到恰当的调节所致。
2.4运动员失败情境下的成就动机培养尤其重要
运动员作为特殊职业者,在经历成功和失败的应激后,会经常性地承受由竞技结果所带来的刺激,已有的研究表明,个体在失败后所遭受的不良情绪应激会远远高于获胜时的情绪感受[6]。因此,我们更应该针对运动员在失败情境下的应激感受进行研究,并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对情绪影响的调节手段上。同时还要考虑到,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除了对个体的情绪会产生调节以外,而且对于其后续从事竞争性活动的信心和意志力都会产生影响核心期刊目录。
麦克里兰和温特(Wente)对人们的成就动机训练结果表明,通过某些途径可人的成就动机以在某些程度上得到改变,后来经过多次的实验研究和跟踪调查得到:“成就动机主要来自于后天教育的结果,其次是先天遗传”的科学论断。而且研究发现成就动机的培养黄金时期在人的少儿时期(八岁左右)。
目前,国内的学者就“情绪是否会影响成就动机水平”方面也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例如黄远翔[7]在对影响高校学生的体育竞赛中成就动机水平的考察中认为,导致高校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成就动机水平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长期的体育运动中不同的情感体验所致体育论文,成就动机高的学生对竞赛成功的向往要高于对可能面临的失败的惧怕,而成就动机低的学生惧怕失败所带来的情绪体验要高于对成功所带来情感体验向往。隋光远[8]在对中学生的成就动机形成机制的研究中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3.结果探讨
基于对已有理论研究结果的分析以及结合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的逻辑推导,本研究特提出以下假设:
3.1不同归因风格和不同成就动机具有相关性。在失败的情境下,成就动机水平高的运动员习惯于采用内控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风格(努力),成就动机水平低的运动员习惯于采用内在的、持久的、整体的归因方式(能力)。
3.2不同应对方式和成就动机具有相关性。在失败的情境下,成就动机水平高的运动员习惯于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成就动机水平低的运动员习惯于采用容忍与失反应。
3.3应对方式和归因风格、成就动机三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相互作用对成就动机产生影响。
总之,竞技体育属于高竞争、高成就和高应激的领域。对于从事任何一项竞技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成就动机是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欲望,它是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和推动力量,具有成就动机是运动动机的升华和运动员自我完善过程的强势映射。
求胜的欲望的高低是决定运动员在竞技中心理品质的主要品质,而成就动机是决定运动员求胜欲望的最为主要的心里特征,运动员人格特征中的归因风格和应对方式在长久的影响成就动机,因此,心理学者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采用实验探讨、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理论基础,从根本上对于运动员的认知习惯进行修正,定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培,漆昌柱.运动员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J].体育高教研究,1998,2.
[2]张爱卿.动机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动机心理学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丁桂莲.当前国内外成就动机研究述论[J].前沿,1996,12.
[4]梁宝勇,等.精神压力、应对与健康[M].2006.
[5]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石林,古丽娜,梁竹苑,王谦,译.压力与健康[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7]黄远翔.高校体育教育中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J].体育科技,2006,5.
[8]隋光远.中学生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J]. 心理学报,2005,1.
【关键词】 少数民族;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调查
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同时又是一个体育大省,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经过了奥运会、全运会的洗礼,使得体育运动深入民心。人们开始从物质生活的追求上升到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人们开始注重身体的锻炼,因此社区体育在全省乃至全国迅猛发展。尽管对社区体育的研究非常多,对少数民族的研究也达到了一定深度,关于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也不在少数,但是对于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这似乎与已深入民心的“和谐社会”理念有些不符,而山东恰恰又包含全部55个少数民族,并且还有17个著名少数民族社区。因此,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现状分析,以引起对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研究的兴趣,使社会各界人士能对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现状有一个更好的了解,并希望有关部门对少数民族社区同胞给予更多的关怀,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点绵薄之力。
一、调查对象
文章以山东省17个少数民族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管理者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分析法。设计问卷《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发放问卷170份,有效回收168份,回收率为98.8%。
三、分析与结果
1、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职务分析
调查显示,普通管理工作者占了大多数,是因为普通工作者与参与者更接近,他们的信息更有利于直接反映出社区的管理情况;同时他们又是各种政策和工作的实施者。社区的专职管理者,他们是社区体育的决策机构,他们的信息和建议以及态度,直接关系到社区体育开展前景;社区指导员的情况和建议更是关系着人们体育锻炼的科学性;社区体育项目的开发人员的素质及建议等直接决定了社区体育所开展的内容。
所以,只有综合各个岗位人员的情况和意见,才能得出山东少数民族社区体育更为真实的现状。
2、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年龄分析
调查显示:管理者的年龄状况同体育参与者大致相同,也是以中老年人为主,60岁以上的有5人,40-59岁的有8人,分别占了29.42%和47.06%,而40岁以下的青年人只有4人,占到25.53%,排在最后。这说明管理者中青年管理者明显不足,亟需注入活力,这也是造成社区体育很难发展的原因。中老年人做事情相对较保守,有利于传统项目的发展,但由于比例不均匀,所以,就导致了社区体育的创新不足,而已有的项目满足不了参与者的需求,这就导致了社区体育很难满足人们的健身需要。因此,少数民族社区应加大青年管理人员的培养,同时又要发挥中老年人的经验优势,使中老年人和青年管理人员数量上达到平衡,思想上达到统一,并利用各自的优势为社区体育服务,以使社区体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3、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学历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社区管理者的文化程度绝大多数为初、高中学历,其中高中学历的占52.94%,初中学历的为29.41%,高中以上学历只有3人占17.65%,而本科以上学历者无一人。虽然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管理者的能力,但是学历可以反映出管理者所受的文化教育,进而从侧面反映出社区的管理现状。从以上可以看出,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还未完全受到重视,而现在的大学生虽然较多,而且就业较难,但仍不愿进入社区工作,为社区服务。对此,社区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管理者的待遇,以便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社区,为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由调查可以看出,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虽未设有专职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但却都有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只有3个社区设有专门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占17.65%,剩下的14个社区均没有专门的社区体育管理机构,这说明了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机构设置明显不足。
然而,有6所社区设有专门的体育管理人员,这说明除了3所设有专职管理机构外,还有3所社区设有专职的体育管理人员。而剩下的11个社区均设有兼职管理人员,这足以说明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管理者并未忽视社区体育的管理。
四、结论及建议
1、结论
目前,山东省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管理力量明显不足,大多数社区无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社区的体育管理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均谈不上专业化,这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社区体育的发展。
2、建议
山东省各少数民族社区应加强社区体育管理机构的建设,这是未来社区体育是否能良好发展的关键;政府部门应当鼓励更多的大学生进入社区,社区体育方面更应该如此,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更可使社区体育得到科学化发展;要对社区内的体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仅要加强体育指导员的培养,还要加强对体育项目开发人员的培养,这样才能形成系统,从而保障社区体育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东.论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模式[J].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获奖论文汇编.
[2] 王凯珍.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A].北京体育大学,2004.
[3] 罗汉礼,彭雄辉.城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体育学刊,2004.1.11-4.
[4] 纪晓岚.论城市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