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6 12:11: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八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篇(1)

2、我国的人口及民族的分布;

3、我国地形的特点,主要山脉及其走向,主要的高原、盆地、平原,地震与火山等;

4、我国天气的表示符号,我国冬夏两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温度带,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我国气候特征和三种灾害性天气。

第一章:疆域与行政区划

主要知识点:

1、我国的半球位置与海陆位置、我国的面积、四至点。

2、我国的四个边缘海、主要岛屿、半岛,领海与内海。

3、陆上邻国(15个)、隔海相望国家(6个)。

4、我国三级行政区

5、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

6、特别行政区。

识图

1、我国疆域示意图,相邻的国家

2、我国省级行政区轮廓图

第二章: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主要知识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占世界的比重。

2、我国的人口线与我国的人口分布。

3、我国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重,国家对城市发展的政策。

4、华侨与外籍华人的概念,“侨乡”。

5、我国的人口政策。

6、我国民族的分布状况与分布特点。

7、我国的民族政策与风俗习惯。

识图

1、我国人口分布图

2、我国民族分布图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主要知识点

1、中国地势的主要特点,三个阶梯的界线及主要地形单元。

2、地势对我国交通、水力等影响。

3、我国地形的主要特点,各类地形的比重。

4、我国的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我国的第一高峰。

5、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的典型特征。

6、我国三大平原的特征和主要丘陵。

7、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

8、我国火山的分布。

识图

1、我国地势阶状分布示意图

2、我国主要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分布示意图。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主要知识点

1、怎样根据卫星云图上的颜色来判断各地的天气。

2、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说明形成原因,00等温线所经过的地区。

3、我国五个温度带的分布与耕作制度。

4、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冬夏季风与降水,我国降水的年、季变化。

5、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6、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7、我国的三个主要灾害性天气及其危害。

识图

篇(2)

    俄国教育学家赞可夫在他的《新教学论》中提出:要把教师教学的重点,从过去单纯研究如何教,而转向研究学习的主体——学生如何学;我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中外教育名家的论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这也和我国倡导的新课程改革精神相吻合:教育要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重教轻学、死记硬背,片面追求分数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农村学校,大多数教师只顾埋头教书,“一言堂”、“满堂灌”而不注意去指导学生如何学,致使课上的越多,学生的学习效率越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低,学生的考试成绩越差,并且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应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现就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谈谈我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教师在教学上,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过去,初中地理是一门“非中考学科”,学校不重视它,老师不愿意认真教它,学生不愿意认真学它。人们一提到“初中地理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一言堂”、“满堂灌”,一提到“考试”,往往就被片面地认为“就那么回事”,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现象,从而忽视了地理学科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忽视了地理学科的应有的地位,对高中地理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初中地理教学应该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把学法指导提到应有的高度。

    2. 初中地理学法指导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协调体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怎样才能使主导与主体统一于教与学的活动中呢?这就需要通过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去完成。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成功的体现就是学法指导,而学法指导的结果,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树立教法服务于学法的观念

    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是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而这些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在研究学法的基础上去研究教法,使教师的“教”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强调教法服务于学法,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它要求教师用“教”的艺术去促进学生“学”的艺术,这是教师主导作用最有力的体现。

    二、地理教学中几种基本学习方法的指导

    1.类比法

    地理概念之间通常有一种比较密切的联系。如:天气与气候,火山、地震、海啸,长江和黄河的治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等。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时,注意分组、结对,并且进行归类对比,就容易搞清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

    2.阅读自学的基本方法

    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练习,都要求学生要进行阅读自学。阅读自学要有目的性、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提示),阅读之后应归纳知识要点,找出难点,提出感到疑惑的问题从而引发思考。阅读自学可以激发求知欲,思维积极活跃,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归纳法

    地理知识既有各自的独立性,又存在着内部联系,如:在讲述地质作用时,注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八年级教材地理下册中,以我国分区地理为主,学生在学习过一段知识之后,应及时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以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为线索,构制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是气候为主,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是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为主,从而区分它们在自然和人文上的明显差异。常见的归纳方法有图示法、提纲法和列表法。图示法一般用于归纳几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提纲法适用于单元总结;列表法则更适应于期中或期末复习。学生掌握并实际应用这些方法就可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增强学习效果。

    4.科学记忆法

    地理概念和用语(术语)等分不清是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方法之一是采取“先强记后巩固”的记忆方法。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学生在记忆时,应该先把知识点强记清楚,课后有时间的时候再把内容多读几遍,这样就有利于对知识点的掌握;

    方法之二是编制记忆口诀。如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用“青川陇,宁内蒙,晋陕河南和山东”或者是长江流经的省级行政区,也可以用“青川藏,滇(渝)鄂湘,赣皖苏,沪海洋”,学生容易记住,并且长时不忘;

    方法之三是联想记忆法,即引导学生把记忆材料与其相互联系的材料结合起来。例如:我国地理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冬季0摄氏度的分界线,也是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的分界线(水的结冰点是0摄氏度),还是我国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我国温度带按照积温划分的);秦岭和淮河,它是我国降水量800毫米分界线,也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还是我国粮食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的种植分界线(水稻是需要大量的水)等等,这样对提高记忆十分有益;

    方法之四是利用绘图,形象记忆法:例我国新疆地区的地形特征“三山夹两盆”,就可以先画个三角形,然后在这个三角形中画上三条山脉和两个盆地,并注上名称,还有我国台湾岛的位置,也可以简单的画个南北向的几何图形,赤道从它的中南部穿过,然后标出岛屿的东南西北方向的地理事物,这样不要求学生画得多好,主要是生动形象,便于记忆。

    5.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小学和初中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良好学习行为习惯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即:预习、上课、复习、作业、总结等。目前许多学生只重视上课和作业而忽视了其它环节,形成不预习就上课、不复习就写作业、做练习的不良习惯,结果是上课听课效果差、练习难以顺利完成,使得学习被动,成绩难以提高。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往往会事半功倍,只有努力培养好的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使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掌握。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法指导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