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职称论文

计算机职称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1-03 07:38: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职称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职称论文

篇(1)

姓名1

任职单位职衔

E-mail Address

姓名2

任职单位职衔

E-mail Address

摘要

本文举例说明2002年第六届信息管理学术暨警察信息实务研讨会论文集所采用之排版格式。论文必须附有摘要。摘要以500字为限;11pt标楷体,左右对齐,行高为固定行高15pt。

关键词: 决策分析、制程分析、企业改造。

一、格式

文章必须采用A4大小的纸张,内文宽为16公分,高为24.7公分以每栏7.6公分的宽度分为二栏。文章排列必须左右对齐,不可参差不齐。

文章包括图片、表格、参考文献不可超过10页,不加页码。论文格式档可自本研讨会网站下载。

1. 论文题目与作者

论文题目字型为14pt标楷体,且必须置中。作者部分:姓名为12pt标楷体,亦必须置中。所属机关为10pt标楷体;行高为固定行高15pt。

2. 内文

内文字型均采用11pt标楷体。行高为固定行高15pt。

3. 段落标题与子标题

段落标题与子标题须采用粗体。每段标题与子标题前请留一行空白。每一段落首行以1公分缩排开始。

二、图片、表格与方程式

1. 图片

图片可使用一栏或二栏,说明必须置于图片下方。必须置中。

图一: XX图

2. 表格

表格可以使用一栏或二栏,说明必须置于表格上方且置中。

表一: XX表

3. 方程式

方程式应置中,并且于上下各留一行空白。方程式应编号,编号靠右对齐并从1开始。

F(x)=G(x)+5*H(x) (1)

三、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11pt标楷体,左右对齐,行高为固定行高15pt。文献部份请将中文列于前,英文列于后,按姓氏笔画或字母顺序排列。中文参考书之年份可用民国历年或公元历年,以下为期刊、论文集、书籍之编排格式的范例.

1.李有仁、陈鸿基、李嘉宁,「组织特性与营销信息系统的研究:以台湾大型企业为例,中华民国信息管理学报,第三卷,第一期,民国89年,第 1~20页。

2.梁定澎,决策支持系统,台北:松岗计算机图书公司,1991,第1~20页。

篇(2)

MBA毕业论文主要采用对论文进行评审和答辩的两种工作,是对学生所撰写论文的两种不同的考核方法。前者是对MBA论文进行评审,只是对论文进行单向的、书面的、静态的考核。而MBA论文答辩,则是对论文进行双向的、口头的、动态的考核。MBA论文答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审査论文,包括鉴别真伪、考查知识运用能力、深化提髙和增长知识、展现学生自信和口才、评价论文成绩等方面,但MBA毕业论文可能更注重他的实用性,所以以实证研究为主,会比较容易过,但也有一部分MBA却完成不了或完成不好毕业论文。

 

第一,鉴别真伪(或是否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论文)。评价MBA论文首要工作是核查论文的真实性,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只有在辨别庞伪的情况下,才能对MBA论文作出准确、科学的评价。所谓真实性问题,也就是毕业论文是否是学生本人的研究和写作成果,作者有没有抄袭他人的成果或他人代作的行为,这是毕业论文能否顺利通过答辩的一个原则性问题。撰写MBA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但它不像考试、考査那样,在老师严格监视下完成,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完成,难免会有少数不自觉的学生会投机取巧,采取各种手段作弊。也有的是学生并非故意抄袭,往往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文献哪些可以接受,哪些不可以接受的行为而导致。所以,答辩小组或答辩委员会的教师通过论文答辩鉴别MBA论文真实性的能力就更强些,而且在答辩会上还可以通过提问与答辩来暴露作弊者,从而保证MBA毕业论文的整体质丽。

第二,考查MBA知识运用能力。考査知识就是考査论文作者对论文研究对象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考査MBA论文作者对论题进行研究的理论准备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论文也可以看出学生已掌握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但是,撰写毕业论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査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广度,而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生在写论文中所运用的知识有的已确实掌握,能融会贯通地运用;有的可能是一知半解,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还有的可能是从别人的文章中生搬硬套过来,其基本含义都没有搞淸楚。在答辩会上,答辩老师把论文中有阐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等提出来,让作者当场作出回答,从而就可以检查出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越础、创造性见解和充分扎实的理由。

第三,深化提高和增长知识。就是通过答辩对论文是否贴题(题目是否恰当)、布局篇章是否得当、运用材料是否恰到好处、论点是否准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力等。一般说来,从学生所提交的论文中,巳能大致反映出各个学生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认识程度和论证论题的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问题没有充分展开、细说,有的可能是限于全局结构不便展开,有的可能是受篇幅所限不能展开,有的可能是作者认为这个问题不重要或者以为没有必要展开、详细说明的;有的很可能是作者深不下去或者说不淸楚而故意回避了的薄弱环节,有的还可能是作者自己根本就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和答辩就可以进一步弄淸MBA是由于哪种情况而没有展开深人分析的,从而了解学生对自己所写的论文的认识程度、理解深度和当场论证论题的能力。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小组成员也会就论文中的某些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学生又可以从答辩教师中获得新的知识。当然‘如果学生的论文有独创性见解或在答辩中提供最新的新鲜材料,也会使答辩老师得到启迪。

篇(3)

【摘要】“余额宝”作为一种新兴的第三方贷款销售平台,刚刚出现就对我国的金融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日常生活网络化的 21 世纪,投资网络化也将必然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我国金融领域在网络方面的创新,也对法律法规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人应当顺应网络化发展趋势,弥补我国法律在网络投资这一方面的空白,本文仅从经济法简论之。

【关键词】余额宝,证券投资,法律,网络化

2013 年 6 月 13 日,余额宝正式推出“余额宝”这一业务,余额宝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内,既可以随时用于余额宝消费、付款等支出,同时也能够购买货币贷款投资收益,获得增值。余额宝的操作流程并不复杂。用户将自己余额宝中的资金转入余额宝用户,后者中的资金平时用于投资金融产品,而当用户需要用钱时,可直接从余额宝用户提取。

余额宝实际上是将贷款机构的贷款直销系统内置到网站中,用户将资金转入余额宝的过程中,余额宝和贷款机构通过系统的对接将一站式为用户完成贷款开户、贷款购买等过程。而目前仅有天弘贷款“增利宝”一家贷款机构作为余额宝的对接贷款机构。

用户存在余额宝的投资所获取的利益并非是银行利息,而是投资货币贷款的收益,银行利息至少在国内是无风险的,而投资货币贷款尽管投资风险极小,但并不属于无风险投资。贷款机构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旦贷款出现大幅缩水或投资者集中赎回投资的情况,而贷款手中所持流动性资产又不敷支出时,曾在 2006 年就出现过这种现象,这将是对货币市场贷款重要一击。货币市场贷款必将面临严重的被动局面,这种情况在 2006 年就曾出现过。

T + 0 交易适用于用户的不固定性,同时余额宝可以给用户贷款,使用户可以用此笔钱投资、消费,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使用余额宝。以前对于现金的管理一直以传统货币独占鳌头,但是因为传统货币不够方便,在 2012 年,贷款机构就要用投资者拥有或借用的资金来替客户先垫付资金,此时是最早的 T +0 产品的赎回过程。

虽然省略了传统货币带来的不便捷,但如果销售量增加,对于中小型的贷款机构的资金流动量是重大压力,此时需要贷款机构提出高效的营销方式来度过难关,不论是哪里信用体系没有 100%完善的,虽然淘宝推出天猫利用成交数建立信任度,但是对于信用体系依然不是完全靠谱的,信用体系需要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支持。

如此看来,消费者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小额价值、数量较少的商品后由作为第三方的直接余额宝垫付,操作流程简单、方便,快捷。而增利宝则是作为一种货币贷款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直接被消费者购买。

相对于用余额宝购买商品只能在网络上进行的局限性,用户将资金存放于银行零风险,以及购买商品的平台不受约束。由此而来,更多的人信赖有实力的贷款机构名而非排名 50 名左右中小型贷款机构,大型贷款机构介绍的产品也更受欢迎。

证券投资贷款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贷款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贷款托管人托管,由贷款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炒股、债券等金融手段投资。人们平常所说的贷款主要就是指证券投资贷款,它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投资者通过购买贷款的方式来间接投资于证券市场。

证券投资贷款的设立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通过发行贷款股份成立投资贷款机构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机构型贷款; 二是由贷款管理人、贷款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贷款契约设立,我们通常将其称为契约型贷款。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证券投资贷款基本都是契约型贷款。

随着网络在社会应用中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众化的工具,网络也逐渐深入到金融行业中,银行销售的产品也将目光转移到互联网上,其中也包含贷款。银行以往的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储户的存入银行的钱来获得利息差额,像余额宝这样的新式业务渐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老百姓传统的投资、理财理念,虽然现在这种新的网络贷款形式没有像银行的存蓄业务一样被大众完全接受,但是作为网络的金融界势必会对传统的商业银行造成严重冲突,同时网路上的金融行业一定有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必将成为金融 IT 及大数据挖掘机构的新宠儿。

虽然我国在证券方面法律不断加强如《证券法》、《证券投资贷款法》《信托法》等法律法规,但是依然不及贷款业法律。liuxue86.com

证券投资贷款的法律依然不够完善,没有以此为主导的相关法律法规,甚至连较为相配套完善的规范性文件都没有,没有一套完善的证券投资贷款法案,对于在贷款中产生的问题,政府即使参与进去监管,但是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保障,政府也很难有效担任起监管的重任,监管的操作性差,监管力度便跟不上去,国外的证券投资贷款具有延续性,法律法规相对健全,而我国到现在为止,监管贷款行业的机构如中国证券业协会主要要求大家以自律为主,没有行政处罚的权利,一次监管的力度一定会受影响。

目前,我国网络证券投资贷款的法律制度还处于空白状态。我国2012 年新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贷款法》,及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部门规章均未出现与证券投资网络化相关的条文,这也让目前的网络证券投资者的利益存在着一定的风险,缺乏相关保障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投资现状。

这要求有关国家权力机构尽快完善相关法律规章的制订,弥补我国法律在这方面存在的空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尽量规避法律的滞后性。从而,为调控证券投资网络化中出现的各种法律关系提供法律上的支撑。同时,我们也应当完备相关执行、监督体系,确保相关法律得以准确适用、实施。

余额宝的一经投入市场,便以惊人的迅猛速度发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未来网络证券投资贷款将会为我国金融界注入一股新的力量,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我国金融界发展创新的同时,法律应当与时俱进,跟进时代的发展步伐,适应社会的广泛需求。

参考文献:

[1] 欧丽君,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2] 王怡,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大智,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2

篇(4)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2006级财务X班的学生XX,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XXX老师。我的论文题目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虽然做财务分析的人很多,但我仍选择了做财务分析,主要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是为了系统的学习这部分理论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因为之前并没有系统的学过财务分析;另外,在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学会并进行财务分析也已显得非常重要。而我之所以选择以中石化为例,是因为我认为中石油是一个财务体制相对健全的企业,对这样的企业做出的财务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信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充分性。

下面,我将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论文的优缺点以及写作论文的体会四个方面作具体地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我写这篇毕业论文的目的及意义。

繁盛的市场经济推动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利益主体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当今,权益投资者与中介机构、债权人、治理层和管理层、雇员、顾客、政府及相关监管机关、注册会计师等都主要依据有业务往来的企业的详尽的财务报表,判断这些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前景,并据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决策。而财务报告是一种非常专业的信息披露方式,一般的投资者面对深奥的、专业的财务报告有时如坠雾中不知所云,所以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入地、相比较的分析。

由于受财务分析主体利益的制约,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数据有很多,唯有正确使用财务比率才能从中挑选出对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财务报表的分析不仅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理财目标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投资者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

其次,我想谈谈我这篇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本文首先在文章开头简单阐述了对上市公司报表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在目的中,我谈到:不同的财务分析主体进行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在文中,我通过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几句话主要介绍了财务分析对投资者的重要性。

接着我便以2008和2009中国企业500强之首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做出具体的财务分析。在做具体的案例分析之前,我先从宏观方面综述了2008年世界和中国的石化工业状况,并简要介绍了中石化在2008年的经营概况。我之所以要对这部分做介绍,是因为金融危机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 、筹资活动有着不同程度的财务影响。面对金融危机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减少库存 、降低人工成本、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在投资活动中要减少投资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抓住投资机会提高权益性投资;在筹资活动中要提高借款比重、充分利用应付账款。通过对这些宏观背景的介绍,可以得出一些后面对三大报表的分析中具体项目变化的原因。

开展财务分析需要依据一定的财务数据和其他信息,这些数据和信息除了公开披露的财务报表外,还包括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层的解释和讨论、审计师意见、其他公告、社会责任报告、媒体和专家评论,以及监督部门处理公告等。由于分析的主体不同,获得信息的数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搜集可能获得的各种信息,防止片面性。

财务报表是财务分析最直接、最主要的依据。财务报表最主要的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正因为如此,我对中石化07、08年三大报表做出具体分析,对于资产负债表,我选取的是中石化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而不是集团公司的”合并资产负债表”作分析,因为这部分的内容基本一致,除了在股东权益部分分了归属于母公司和少数股东的权益。而其他两张报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我则是分析的集团公司的”合并利润表”和”合并现金流量表”。分析报表后,我还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具体的变动原因,并做出对投资者的建议。在分析原因和得出结论时,我主要结合国内外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公司内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同时,充分利用了财务报表的附注进行分析。

在进行三大报表分析时,我充分利用了财务分析方法中的趋势分析法,也就是:通过对比中石化07、08两期财务报告中的相同指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中石化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趋势。其中,我具体主要运用有两种方式:财务报表的比较和财务报表项目构成的比较。

接着,我对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分析。具体做法是将08年与07年的各个相应指标做出对比,并分析引起指标变动的具体原因。财务指标有很多,因此,在选取指标时,我只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意义和对我分析有利得指标。在进行各项财务指标分析时,我充分利用了财务分析方法中的比率分析法,也就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指标来确定经济活动的变动程序,有构成比率,有效率比率,也有相关比率。

对中石化进行财务分析时,我也选用了一定的评价标准与之对比,以便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价。这其中有历史标准、行业标准、也有经验标准。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论述现行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其产生原因以及相关弥补措施,对于这部分,我主要是通过阅读几本报表分析的电子书对这部分的介绍,综合它们的观点,并结合一定的实际,分析而得出的观点,所以,更偏向于“文献综述”。同时我对财务分析面临的挑战及财务分析的发展方向做了一定的介绍。虽然这部分参考价值并不大,且很多方面已体现出来或已开始改革,但由于并未完全变革,所以,我也就顺便提了一下。

再次,我想谈谈我这篇论文的优缺点。

优点:

1:结构

2:格式

3:分析

4:重点

。。。。。

缺陷:

1.删除、剪切内容不完全:从初稿的56页到最终定稿时的47页,这篇论文在最后阶段进行了大量的“瘦身”,但在瘦身过程中,存在一些删除不完全的内容,比如:第5页的表头。而有些地方应该有的,在截图时又截掉了,比如:第22页合并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负债的部分项目以及第24页股东权益的部分项目。

2.还存在一定的错别字或语句不是很通顺的地方。

3.对某些概念和方法的理解还不是很深刻。比如因素分析法和某些比率计算

4.分析三大报表的具体变动原因还不够透彻、全面,多数地方只做了客观的分析,对投资者的主观建议偏少,对其他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建议也不够突出、具体。

5.计算有部分错误,在计算指标时,出现了一定的错误。例如:第9页净利润的计算,第16页的发展能力指标的部分计算。

6.没有进行综合分析,本来是打算利用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进行综合分析的,但由于在最终定稿时,内容过多,有56页的内容,且由于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图做的不够好,所以在X老师的建议下进行了删除,回避了这部分我认为相对重要的部分。

最后,我想谈谈我写这篇论文的体会与收获。

篇(5)

一、融媒时代的编辑出版人才需求

1、全面的信息整合能力

全面的信息整合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准的信息鉴别、筛选能力。信息爆炸时代,一方面是信息浩如烟海,令人眼花缭乱、难以精准捕捉;另一方面却是虚假信息、低俗信息泛滥,污染了信息生态环境,干扰了受众的有效信息获取。面对这种局面,编辑人员必须既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够快速识别虚假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专业写作毕业论文和教育教育职称论文,欢迎光临DYlw.neT]信息,又要“独具慧眼”,能在信息的海洋中挑选出最有价值、最为受众所需的信息内容。二是高质的信息分析、整合能力。不同媒介来源的信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编辑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要依据自己媒介的需要和特点进行有效地分析与整合,使其有机统一、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适应媒介所需。

2、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

媒介的融合必然带来出版流程各环节具体工作的变革,网络的普及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编辑出版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要求其能够胜任多媒体资料的加工整理、多媒体格式之间的相互转换、多媒体编辑软件的使用等工作。融媒时代的编辑业务操作大多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的,因此,编辑出版人员必须具备此类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检索、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格式转换等。具体来说,相应的排版软件、版面设计软件、基础编程语言、网页制作软件、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网站技术、自运行光盘技术等都是现代编辑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

3、高效的跨媒介传播能力

媒介融合时代,媒介内容产品的输出平台多样,纸媒、电子媒介、网络媒介无所不包;传播方式也五花八门,文字、图像、音视频、多媒体应有尽有。因此,作为编辑人员只熟悉单一的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还要具备良好的跨媒介传播能力,能够针对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选用合适的内容产品,甚至能够熟练掌握不同媒介之间内容和技术层面的相互转化。

媒介融合时代,任何只依靠单一媒介运作的内容产品,其盈利的机会都远远小于能够进行多媒体运作的产品。因此,各文化产品纷纷进军多媒体领域。2008年12月,《非诚勿扰》以传统纸质、互联网、手持阅读器、手机和电影5种方式同步出版和放映,取得了巨大成功。2010年,经由电影《孔子》剧本改编的小说,纸质图书由中华书局首发,数字图书则由中文在线、中国移动阅读基地、汉王公司同步发行,同样受到了广泛欢迎。以上案例说明,融媒时代编辑出版人员的跨媒介策划能力尤为重要,在产品策划之初,就要根据受众需求、媒介特点、传播效果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有效地调整与控制。

4、良好的社交公关能力

媒介融合条件下,出版业与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和深入,任何一个出版项目的成功运作,都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的支持。编辑出版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交公关能力,掌握丰富的内容和人际资源,才能为出版项目的顺利运作创造有益的社会环境,为出版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良好的社交公关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相关的社会资源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广泛的互动。比如合适的作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文化、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找到合适的作者和出版内容资源,顺利进行出版项目的运作。二是能够按照出版要求及时准确地找到最佳的社会合作单位,顺利开展合作,包括印刷单位、物流运输单位、产品承运单位、产品经销商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合适的时间找到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推出最合适的作品,从而取得最好的社会收益。

二、融媒时代我国编辑出版教育面临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明、视野落后

中国编辑学会副会长田胜立在数字化传媒时代编辑出版学学科建设暨专业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题讲话中指出:“目前的编辑出版专业学科定位、专业特点、培养目标都不清晰”。虽然教育部对编辑出版专业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要求,但就目前各高校的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学校资源、办学规模、教育经费以及师资等诸多限制,大部分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仍然定位不够明晰,视野也较为落后。很多高校仍以培养传统的编辑和发行人员为主,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有的高校虽然在自己的培养目标里提出要培养数字出版人才,也开设了一些数字出版类的课程,但由于师资、经费、实验、实习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仍然是有名而无实。可以说,融媒时代,传统的编辑出版学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2012年修订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上在新闻传播一级学科下面增设了两个特色专业: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可以说这两个专业的增设适应了当前的数字环境和媒介融合趋势,是非常必要的。随后,武汉大学等5所高校率先正式开办了数字出版专业并开始招生。依托悠久的办学历史、丰富的办学经验以及雄厚的师资力量等优势,武汉大学数字出版专业的成功开设可以说是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也为其他高校的编辑出版学建设指明了方向。

2、培养模式——重“长”轻“短”、不够灵活

我国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大都实行4年制的专业教育,即从一入学便开设很多编辑出版学的专业课程。从课程设置来看“大”而“全”;从教学效果来看却是“杂”而“不精”。不仅如此,由于专业课程所占的比例太大,导致大部分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自己更为感兴趣的内容。从学制情况来看,我国目前仍以长期教育为主,短期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匮乏。我国的人才培养较为注重系统性与理论性,为学员提供的多是本科、硕士,甚至博 士层面的学历教育,而这些长期教育往往不能更好地满足出版从业人员特别是一些出版界的新人在短期内有针对性的强化学习。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日本的经验。日本出版界的从业人员大多只有短期出版职业培训经历,而非专业科班出身,学习的机构也多为两年制的短期大学甚至数月的短期培训班。短期培训往往针对某一具体主题的知识或技能展开,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此类学校或培训机构开设的课程非常具体、明确,定位于实务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使学员迅速掌握操作技能并上岗展开工作。

3、课程设置——“理”多“术”少、实践不足

与国外相比,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的实践教学仍处在起步阶段。在我国,绝大多数课程都是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完成的,基础理论课程所占的比重过多,而国外则正好相反,如英国的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经常组织各种研讨班和专题讨论会,还经常安排学生实地考察一线如印刷厂、出版社、零售书商等机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理”多“术”少、实践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师资限制。目前绝大多数从事编辑出版教育的教师仍然是来自各大高校的硕、博士毕业生,鲜有真正从事过编辑出版工作的,因此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二是实验条件限制。设施齐全的实验室、种类丰富的专业软件是保证实验类课程顺利开展的基础。而目前各高校由于经费等条件的制约,想开办起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编辑出版实验室还存在一定难度;三是实习条件限制。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身体力行的实习工作,纵观目前各高校的实习情况,绝大多数本科生的实习都集中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时间多为一到两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对出版业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是很难的,因此实习的学生大多只能从事一些稿件修改之类的初级工作,对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是很不利的。除此之外,实习基地建设不足也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4、师资队伍——来源单一、经验欠缺

篇(6)

    一、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 Virtual Reality) 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毕业论文是一门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方法和目标是集成并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类传感器创建一个使参与者处于身临其境的、具有完善的交互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信息环境, 即让用户在人工合成的环境里获得角色的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 是指观察者对虚拟世界的情感反映, 这种感觉能使用户全方位地投入这个虚拟世界, 这是虚拟现实的首要特征。交互性, 是指虚拟现实是一个开放的环境, 能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响应, 并能通过监控装置来影响用户和被用户影响。想象性, 是指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 还是一个应用系统, 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反映设计者的思想。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强调了人在这个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其中,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运用软件编程方法在显示器上显示三维场景, 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设备与虚拟场景交互,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易于推广。

    2.网络虚拟实验室

    所谓网络虚拟实验室, 是指利用区域网或互联网, 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 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 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 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在虚拟实验中, 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 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好像是真正在现实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在虚拟实验中, 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验室, 也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 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物的操作。

    3.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室的创建

    构建专业虚拟实验室, 其实就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系统, 包括硬件、软件及管理三个方面。在硬件上,

    目前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 这些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软件方面, 一个是实验室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 它与网站建设相联系; 另一个是网站的内容( 实验内容) 建设, 这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虚拟实验室应有可以做的实验来支撑, 不然软件平台就是一个空架子, 形同虚设。同时, 该平台上还应有实验管理的支持, 对实验仪器、实验报告、实验指导、实验成绩及网上答疑等进行有效管理, 并对虚拟实验室进行监控,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 1) 实验管理模块, 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硕士论文在学生管理方面, 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 登陆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 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 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 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 进行问题讨论, 进行实验登记, 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 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 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 批改实验报告, 填写评语和成绩, 提交批改结果, 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 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 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 实验次数、实验报告及完成情况) 给出成绩, 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提供查询等。

    ( 2) 仪器展示模块, 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 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 供学生在实验时进行选择。

    ( 3) 实验指导模块, 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 4) 实验报告模块, 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 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 供学生下载, 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 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 由教师进行批阅, 并进行记载。

    ( 5) 实验答疑模块, 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 6) 论坛交流模块,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 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 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 以便整改。

    ( 7) 虚拟实验模块, 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 医学论文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该模块内容根据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 可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建设, 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虚拟实验室中。这种方式比较简单, 容易实现, 见效较快。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软件购置费用,同时也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 有一个磨合期。另一种是因地制宜, 自主开发。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和实验情况,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由任课教师或聘请部分专家组成开发小组, 进行一系列的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研究, 并将研究的成果连接到虚拟实验室中, 逐渐扩充直至完善。这种方式比较灵活,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开发, 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容易接受, 并且经费投入较少。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 系统性不够, 水平有限。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一是引入、购置部分自己不宜开发的实验项目, 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开发一些实验项目, 如非交互性的、演示性的虚拟实验项目等。

    二、加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用户管理, 为每个学生分配账号。对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 使用实验室做虚拟实验等进行登记保存。鼓励学生经常访问虚拟实验室, 在上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做好实验, 努力提高虚拟实验室的人气。

    2.全天候开放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实自己动手组织实验,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动手完成实验, 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 职称论文提交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发展模式转变。

    3.组织专业教师网上指导与答疑, 参与论坛讨论交流, 及时批改实验报告, 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供服务。在虚拟实验室中, 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尽快给出帮助和解答, 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室论坛上发表观点,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使师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有较强的互动性, 教师应充当好学生实验的合作者和知识的建构者的角色。

    4. 对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的表现及实验效果进行

    评价。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的虚拟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网上提问、论坛发帖的情况, 给学生一个成绩和评价, 反馈给学生, 英语论文并与该课程的正常实物实验一起记入实验总分。教师也要在对学生评价的同时, 征求学生对虚拟实验室的意见, 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 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 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 要“虚实”结合, 既相互补充, 又各有侧重, 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 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 1] 王嗣源.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探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5( 4) .

    [ 2] 蒋光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虚拟实验模型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3) .

篇(7)

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不同于现有中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它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技术课程。与基础课程知识点的清晰相比,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的知识点较为繁杂,这导致适用于基础课程的统一试卷的考核方式难以适用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简单照搬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那么考核效果必受影响。为精准掌握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情况,迫切需要提出适用于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就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而言,考核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考核内容是否具备针对性、考核组织是否具备合理性、考核形式是否具备多样性、考核目标是否具备明确性、考核过程是否具备可控性、考核结果是否具备可信性,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积极性。然而从现有研究来看,虽然目前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有很多,但针对考核方式的讨论却很少,仅相关文献中提出了采用面向过程的考核方式来变革传统的统一试卷占主导的考核方式,但就如何进行面向过程的计算机网络考核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南京市中学信息技术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为契机,研究建立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的革新模式,提升南京市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的针对性、系统性、精准性和可信性,并最终帮助学生们构建出较为完善的网络基础知识链。

计算机网络考核革新模式

1.革新思路

中学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改革,不能狭义地理解为考核评分形式的简单转变,而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涉及考核体系、考核内容、考核模式和评价技术四个方面。具体来讲,包括: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以及面向薄弱点定位的多维量化评价技术。基于该思路,可以对学生做出系统性、针对性、及时性和精准性的网络学习考核,以帮助他们尽快构建出完善的计算机网络知识链。

2.革新内容

对计算机网络校本课程考核模式的革新涉及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1)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考核的系统性是评价考核方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考核革新首先要对离散性考核模式进行变革。考核体系是一切考核之源,考核体系不系统,很难想象在该体系内进行的考核具备系统性。从认知规律出发,研究便于系统性考核实施的阶梯式考核体系;依据记忆理论,给出考核系统性改善的考核方式变迁模式。

(2)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考核的针对性是评价考核方式优劣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考核革新必须对考核的偏差性进行变革。考核内容是考核的载体,考核内容的选取不具备针对性,很难想象使用该内容进行的考核具备针对性。研究网络事件现象与网络问题本质之间的映射机制,给出同构本质去冗的考核内容约简规则;在此基础上,研究基于网络问题本质的考核内容提取模式。

(3)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模式。考核的时效性是评价考核方式优劣的又一个重要指标,考核革新必须对以往考核的时滞弊端进行变革(延迟考核对于及时发现学习问题通常是有弊无益)。时效性考核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考核组织模式,以实现传统考核的时序前移。借鉴计算机科学领域并行计算的思想,以业务流程为切入点,研究教学业务与考核业务并行实现的考核组织模式。

(4)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薄弱点定位能力是评价考核优劣的第四个重要指标,考核革新必须对薄弱知识点模糊定位的弊端进行变革。研究知识点、掌握强度和评价分数之间的对应规则,建立精准评价技术;研究考核分数的语义编码方法,构建基于分数的薄弱知识点倒查技术,以及最终成绩聚合的规格化技术。

3.革新方法

针对以上革新内容,制定如下的革新方法。

(1)在面向系统性考核的考核体系规划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将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和艾宾浩斯的“记忆理论”引入到计算机网络考核体系中,以网络知识链构建阶梯为母线,建立基于认知规律和记忆理论的纵向阶梯式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层面和实验考核层面,如图1所示。

(2)在提升考核针对性的考核内容提取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利用特征提取和映射机制将众多网络现象映射为网络问题本质,然后使用约简技术去除重复冗余的网络问题本质,接着对约简后的正交的网络本质问题进行本体论(ontology)组织,最后依据教学进度使用组合计算对考核内容进行组织,如图2所示。

(3)在改善考核时效性的考核组织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将众多的教学内容{TC1,TC2,TC3,…TCm-1,TCm}和众多的考核内容{AC1,AC2,AC3,…ACn-1,ACn}按照认知时序组织成两个独立的任务流,同时依据知识点的不同掌握强度要求,在教学内容任务流中插入不同密度的知识营救点,然后使用基于内容的关联技术将知识营救点与考核内容任务流序列中的对应点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任务关联,最后使用并行计算中的流水线调度技术实现教学业务与考核业务的并行执行,如图3所示。

(4)在面向薄弱点定位的精准评价技术方面,具体的革新方法是对A个知识点进行logA位的正交编码,对B个知识点掌握要求属性进行(0-1)编码,利用索引技术,将知识点作为行坐标,掌握属性作为列坐标,形成考核成绩编码矩阵,以便给成绩赋予定位语义信息;给每个知识点赋予不同的权重,引入平移和加权等规格化计算,以便使聚合后的成绩呈现出正态分布,如图4所示。

实施效果

为响应南京市教育局提出的中学素质教育号召,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在中学部三个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类校本课程,利用课余时间提高学生们的信息技术素 养。计算机网络作为该校一门备受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每年参与人数众多。

在这门课的开设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怪现象,那就是虽然学生上课时热情较高,考核成绩也不错,但面对实际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居然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的现象。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利用本文思路进行了1/2试点(即同一个年级取一半班级使用革新后的考核模式,另一半班级仍使用类似基础课程的考核模式),并对考核结束后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年级各发放问卷200份,其中100份给革新模式后的学生,100份给原模式的学生)。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革新后的考核模式较原有考核模式更能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