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2 13:52: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舞蹈生实习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专业实习鉴定表自我总结一我第一次真正的踏上社会,开始了两个月的工作实习体验生涯。时间不长,体会甚多。明白了那句读万里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深刻体会,也许在此时此刻的我,真实的将实习当做工作了吧。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一般公司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实习在帮助应届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通过实习,让自己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适应期。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虽然说这只是个销售化妆品的公司,但在这实习期间,我从培训到商品的整理以及到产品的现场营销等,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它将全面检验我各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两个星期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两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
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我们的肩上开始扛着民事责任,凡事得谨慎小心,否则随时可能要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承担严重的后果付出巨大的代价,再也不是一句对不起和一纸道歉书所能解决。
回顾这两个月来,自己的工作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时强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识,提高销售工作的方法技能与业务水平。
首先,在不足点方面,从自身原因总结。我认为自己还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强力说服顾客,打动其购买心理的技巧。
作为一名销售人员,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架起一坐连接我们的商品与顾客的桥梁。为公司创造商业效绩。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怎样用销售的技巧与语言来打动顾客的心,激发起购买欲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销售工作中,我必须努力提高强化说服顾客,打动其购买心理的技巧。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注意自己销售工作中的细节,谨记销售理论中顾客就是上帝这一至理名言。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清晰的语言,细致的推介,体贴的服务去征服和打动消费者的心。让所有来到我们店的顾客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去。树立起我店工作人员的优质精神风貌,更树立起我们优质服务品牌。
再次,要深化自己的工作业务。熟悉每一款化妆品的货号,大小,颜色,价位。做到烂熟于心。学会面对不同的顾客,采用不同的推介技巧。力争让每一位顾客都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更力争增加销售数量,提高销售业绩。
最后,端正好自己心态。其心态的调整使我更加明白,不论做任何事,务必竭尽全力。这种精神的有无,可以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上的成功或失败,而我们的销售工作中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领悟了通过全力工作来免除工作中的辛劳的秘诀,那么他就掌握了达到成功的原理。倘若能处处以主动,努力的精神来工作,那么无论在怎样的销售岗位上都很难有所建树。
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完成全部课程后的最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在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非浅。仅仅的二个月实习,我将受益终生。通过此次实习,不仅培养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操作经验,缩短了抽象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对实际的工作的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实习鉴定表自我总结二在高中时我的学习成绩不好,为了能够上大学,我觉得我舞蹈学的不错,以前也学过,就开始了我的舞蹈专业学习,由于我有良好的舞蹈底子,所以我学习的也是很快,不久后的专业考试中也考的很好,之后我就开始高考并且顺利的考入了大学。
在大学里我学习的是师范类专业,我想毕业后做一名舞蹈老师,很快的,大学已经过去了两年了,我也可以当一名实习老师了。在我找了很多学校后,终于有一家学校开设了舞蹈课程,我也可以给他们去上课,也是对我舞蹈能力的再学习。我将实习期间的工作收获总结如下:
一、舞蹈教学方面的收获
做老师容易,做好老师难,除了备课、上课,其余都是琐屑小事。有人说教师干的是良心活儿,我看有道理,做教师不需太大的办事能力,却是极其精细的话,就像艺术家对于他的作品一样要想自己的作品趋于完美,的确得花一番工夫。
通过实习期间的舞蹈授课,我发现在教授新舞蹈时,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循序渐进地讲解清楚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制定有效的练习步骤。按照由简至繁的教学原则,首先让学生熟悉音乐节奏,随后是动作练习,最后才是情绪表达。在动作练习中,将组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难度较大的单一动作还分解成局部动作(上肢或下肢动作)。如教授第三套健身秧歌第一段《叫技》时,我先让学生熟悉音乐,准确把握节奏,然后将舞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先教下肢脚的动作,后教上肢扇子和手绢的动作,再结合起来学习,并在这两个基础上加以表情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还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运动量和动作幅度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特点,对其进行适度训练。
二、政治理论认识得到提高
为提高全局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局领导组织全局进行时事政治学习,特别是十七大提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使我知道文艺骨干是最积极和最具影响力、凝聚力的组织者和示范者,我们要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加快文化产业建设,创造出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使人们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节日活动收获:
为营造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跟随文化馆工作人员精心组织了文化活动,并有幸成为文化馆辅导小组的一员。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是每年群众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保证活动顺利完成,我们成立了系列活动领导小组。同时,加强辅导部人员力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系列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并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各部室,责任到人。由于组织保障措施得力,系列活动共举办包。
四、丰富了民间艺术知识理论
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除了认真完成局里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额外的学习流传已久的社火活动、二人台等民间艺术。初步了解了民间举行社火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以及形式,简单掌握了二人台的节奏动律、舞蹈动作特点和风格特性,弥补了自己在民间艺术知识方面的不足。
两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两个多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使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辛苦和做一位舞蹈老师的乐趣以及责任,使我的教学经验得到了一个质的飞跃,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它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回顾两个多月的工作,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
1常州工学院和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的现状
(1)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本科课程的构成(以2011级为例)包括有通识课程模块(必修课)、学科及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实践实习)等四个部分构成。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都设置为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和选修课)。目前常州工学院开设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主要有视唱练耳、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器乐、声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儿童舞蹈表演、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素描、色彩、儿童画、手工等。学制4年。要求学前教育师资必须掌握学前教育、音乐、美术、舞蹈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胜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同时具有从事基础艺术教育的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
(2)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丹麦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我国不同,幼儿教师由托幼机构负责管理,在入职前必须接受一定时段的课程培训,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托幼实践能力。入职培训主要由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完成。与我校合作的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就是为丹麦幼儿教师提供入职培训课程的大学之一。入职培训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习两部分。其中理论课程有教育理论和心理学课程(占30%);社会和健康领域学科(20%);文化与活动学科(40%);沟通、组织以及管理方面的学科培训(10%)。其中艺术课程包含在文化与活动学科领域,包括音乐、戏剧等课程。丹麦学前师资培训非常注重职业性技能课程,其中包括音乐、钢琴、美术、舞蹈、折纸、戏剧等艺术课程。学制3年半。
2常州工学院和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设置的比较
(1)从艺术课程设置的结构上,我国的艺术课程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模块和集中实践课程模块两部分,其中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实习。艺术课程占总学时的18.8%,实习占总学时的15.6%。丹麦的艺术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习两部分,其中也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实习。职业技能课程占70%,实习占总课时的23.17%。丹麦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为期41个月的学习中,有38周安排了实习。由此可以看出,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与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课程设置大体相同,都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习三部分组成。不同之处在于:丹麦的实习时间和课时比例明显比我国实习的时间长、比例高。
(2)从开设艺术课程的内容上,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与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课程的门类基本相同,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三大艺术门类,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还开设了戏剧课程。在开设的艺术课程中,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又将艺术课程进行了细致地分类,共分为视唱练耳、钢琴、钢琴即兴伴奏、器乐、声乐、合唱与指挥、形体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儿童舞蹈表演、舞蹈与儿童舞蹈创编、素描、色彩、儿童画、手工14门课程。主要是艺术技能类的课程,艺术理论课程和艺术选修课程相对较少。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只是将课程分为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四大门类,没有再进一步划分,在开设的艺术课程中包括艺术理论课程和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修的如音乐、律动等艺术课程。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课程的门类相对比较具体、细致,但艺术课程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艺术课程内容根据学生的需要,可以随时调整,更加灵活,具有针对性。
(3)从艺术课程培养目标上看,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有明确的目标,即培养全面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师资。因此各门艺术课程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有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任务及课后小结。所有教学过程都严格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执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托幼实践能力。因此,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上,也十分明确,重点放在入职的实践能力上。在课程的设置上也以此为核心。从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两国学前教育艺术课程的目标都十分明确,都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能胜任岗位需求的合格学前教育师资为目标。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与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在艺术课程设置结构、内容和培养目标方面有很多相似处,又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实习课程所占的比重大,艺术课程内容机动、灵活有针对性,更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思考
通过对两所高校艺术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设置和改革,有以下几点思考:
(1)调整艺术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课程设置都非常重视艺术技能的培养,而且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是幼儿园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艺术技能的培养离不开艺术理论的支撑。目前我校学前教育艺术课程设置的结构还不够合理,特别是艺术技能课程与艺术理论课程的比例不均衡。加强艺术技能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能忽视艺术理论课程,没有艺术理论的支撑,学生的艺术技能很难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提高。这也是导致部分学生钢琴考级通过十级,但即兴弹唱的能力、歌曲和舞蹈创编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因此,艺术理论课程与艺术技能课程必须同步进行。同时,加强艺术理论与艺术技能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十分重要。如将音乐基础理论与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相结合,通过音乐理论指导学生即兴编配和弦,组织伴奏音型。还可以运用音乐基础理论指导学生进行歌曲的编创等。通过艺术理论指导和强化艺术技能的学习,进一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其次,进一步加大艺术课程与其他课程间的相互渗透。目前我国幼儿园涉及五大领域的课程,艺术课程都涵盖在艺术领域的课程中。在幼儿园组织艺术教学活动,教师必须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并且能灵活运用。如幼儿园的歌唱教学,教师必须对不同年龄幼儿嗓音的特点,语言能力、领悟能力、心理活动等多方面有所了解,这就需要与学前教育的其他课程紧密联系,如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音乐、学前教育心理学、师幼互动原理与技巧等。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与学前教育其他课程之间相对孤立,缺乏彼此的渗透。一方面要加强艺术技能课与艺术教法课程的结合。另一方面要加强学前教育各类课程间的相互渗透。
(2)整合艺术课程内容,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常州工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和丹麦VIA大学社会教育学院的艺术课程内容都涵盖了音乐、舞蹈、美术,这也是幼儿园艺术教学的主要内容。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艺术课程内容零散,分科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渗透,选修课与必修课分布不均衡,必修课多而选修课少,知识结构不够优化。应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求,对艺术课程进行整合,进一步加强艺术课程之间的联系。在必修课的基础上,拓展选修课,选修必修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向课外拓展,加大实践的力度,课内课外结合。首先,整合艺术理论课程,开设综合性的艺术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艺术审美能力为目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综合性的艺术选修课。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上不要求过难过深,以广博为主。因此在艺术课程的学习上,应注重艺术课程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以实用为宗旨,在难度上适当降低。根据幼儿园艺术教学的实际需求,整合一些艺术理论课程,开设艺术综合选修课。如音乐、美术、舞蹈三门史论课程可以整合为一门艺术概论。将音乐鉴赏、美术鉴赏、舞蹈鉴赏三门鉴赏课程整合为一门艺术鉴赏。通过这些艺术综合选修课,让学生对艺术发展史和优秀的艺术作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拓展。其次,整合艺术技能课程,开设具有个性的艺术必修课,加强艺术课程间的联系。将开设的艺术技能课程进行必要的整合,如乐理、视唱两门课程整合为音乐基础课。手工、民间美术、环境创设可以整合为手工;将键盘和声与钢琴即兴伴奏整合为钢琴即兴伴奏;将儿童舞蹈表演与儿童舞蹈编创整合为儿童舞蹈编创等。通过艺术课程的整合,加强艺术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艺术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结构。还要开设具有个性的,与幼儿园教学有机结合的艺术必修课程。如儿童歌曲创编、儿童歌曲即兴伴奏、儿童画、卡通画、儿童舞蹈编创等,结合幼儿园的教学实际,使艺术课程更具有针对性。最后,重视艺术实践的质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调职业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实践课程由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内实践主要围绕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包括在幼儿园见习、实习和每年一次的技能汇报演出。按照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艺术技能课通常8~10人一起上课,每周两节课。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授课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在课堂参与实践的时间相对较少。应适当控制学生上课的人数,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增加学生的课内实践时间。课外实践应加强引导和指导,在每学期的教育实习和见习期间,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幼儿园的实践教学中。通过艺术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质。此外,在每学年一次的专业技能汇报演出中,要尽可能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所学的艺术技能进行综合展示。不断锻炼和拓展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综合素质。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实习要求,保证实习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课内的知识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真正把课内课外结合起来,使艺术实践落到实处,成为学生入职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途径。
关于舞蹈渊源的追溯,世界各国的舞蹈理论家和艺术史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论述和看法。有的认为舞蹈起源于巫术宗教,因为在原始社会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不理解,从而产生了对图腾、神灵、巫术、魔法的崇拜,形成了对鬼神的宗教信仰。有的认为舞蹈起源于游戏,还有的认为舞蹈起源于对异性的追逐和恋爱,现代派舞蹈家们则认为舞蹈是产生于个人感情的冲动等等。这些有关舞蹈渊源的论述,都可作为一家之言,供我们在观赏舞蹈过程中思考。
我认为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是艺术再现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离开了人类的社会生活,也就没有舞蹈艺术。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有过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舞蹈艺术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时代的印记,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的。舞蹈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迁,发展到今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么当代舞蹈的发展运用到教学中是怎样体现的呢?首先舞蹈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与普通教学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其不同点。舞蹈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或方案,按确定的培养目标,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舞蹈技能、使其达到教育目的的过程。
一、舞蹈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
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向学生传授舞蹈知识,将学生培育成具有舞蹈专业技能和创造力,并具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的舞蹈人才,它从头至尾都表现为教与学的关系。怎样认识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舞蹈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在舞蹈教学中,教与学很容易产生矛盾。因为舞蹈教学不仅要对学生传授各种知识,而且要对学生的体态进行训练。改变正常人的习惯,这是一个十分艰难十分痛苦的过程。学生要消耗大量的体力,要流许多汗水。有些学芭蕾的女孩,练到脚趾经常流血;有些孩子的膝盖在练跪转、滑转等技巧时也会流血,流血后结了疤,再练时要重新破裂,重新流血,皮肉的痛苦加上教师的严格要求,常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此时的学生需要老师给予勇气和信心,更需要有坚强的毅力。这种情况下,舞蹈教师的施教过程,不仅是在传授某种技能,同时也是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的过程。
舞蹈是创造美的艺术,但舞蹈教学是充满了痛苦的。
因此有人常说:“舞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残酷的后面是美。为了美的体现,舞蹈教学必须严格。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教学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不强制,就改变不了正常的体态习性,就达不到超人的柔韧和力量。在这样的训练中,教与学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得好,师生之间不仅能达成谅解,而且能加速训练的进程。因此,舞蹈的教与学这对矛盾又是统一的。 转贴于
二、舞蹈教学的原则
舞蹈教学原则,是指对教师进行舞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既是根据舞蹈教学的基本目的、任务所提出来的,也是从中外古今的舞蹈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大致概括为以下几点。
1.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舞蹈教学是以实践性强为特点的,在舞蹈专业课中发表长篇演讲是不适宜的。但舞蹈教师在课堂上讲话、插话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好的舞蹈教师善于把自己的认识渗透在教学实践中,即寓认识与舞蹈训练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知识。这里所说的认识包括:对身体运动规律的剖析、各种舞蹈常识、情感在舞中宣泄、舞蹈观等等。舞蹈教师应根据认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意识地在舞蹈课中向学生传递各种认识。
2
.启发与强制相统一的原则
舞蹈教学虽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一个有修养的舞蹈教师是善于在舞蹈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所谓启发性原则,是教学过程中,要造成学生自觉学习、积极学习的心态,使学生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要求。这样学生不仅重于学习和掌握舞蹈技能,而且善于思考,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严格训练中,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将严格寓于启发中。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对舞蹈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树立远大而又实际的思想、养成勤奋刻苦的品德等等。
3.课堂与舞台相一致的原则
关键词: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学生;绩效评价机制
1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的意义
舞蹈类课程是高等学校舞蹈专业的核心课程,直接关系到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也关系到舞蹈类专业的自身发展。因此,不断提高舞蹈类课程教学质量,是高校舞蹈专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传统的舞蹈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终结性的评价。这种评价是一次性的,并不是很关注平时学生的表现,或者可以说,这种终结性的评价主要靠的是学生一次考试的成败,而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种考核的模式最大优点在于教师的工作量比较小,操作简便。但是对于新时期的舞蹈课程教学来说,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成绩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开展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学到相应的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具备更好的适应能力等等诸多方面。而正是因为教师的评价机制过于强调单一的考试。因此,很多学生都是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最终的考试上,导致学生普遍不重视学习过程,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构建正确而完善的评价机制,对于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构建学生良好的学习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现状与问题
有关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其实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注意并重视这个问题,但是从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首先,目前很多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在进行学生绩效评价机制构建的时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不够重视。这个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师对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不够重视,也没有能充分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过分强调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1,2]也因此导致教师并不注意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评价,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二,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教师只是关心学生最终考试考得怎么样,至于学生平时上课的时候学习态度如何,则并不看重。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过程的重要性甚至要大过结局的重要性。因为结局只是一瞬间,而过程则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且学生能力的提升大部分是在过程中形成的。而正是由于教师不够重视这个学习过程,导致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放松了对过程的自我约束。第三,总评成绩的构成结构不合理。现在,一般学校都会规定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的构成由几部分构成,但是至于每部分的具体比例,往往也是一概而论。实际上,舞蹈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这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兼顾的课程。但是在目前的舞蹈教学成绩评价中,很多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导致成绩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成绩的公平公正。
3 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思路
3.1 充分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升课堂授课效率
课堂上,学生兴趣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非常有必要将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有学习兴趣,兴趣的浓厚程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制定。第一,课堂上,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肢体动作、眼神等角度观察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对于那些能够积极随着教师讲课思路走,且能积极响应教师授课思路的学生,教师需要在平时成绩评定中给予认可。同时,对于那些对教师讲授内容能积极提出建议或者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教师也应该给予认可,以资鼓励。第二,课堂下,学生能否积极地与任课教师对课堂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沟通,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也需要纳入到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考核当中,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授课效率。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形成量化的操作标准,比如按照上课能否积极响应教师授课思路和课后作业是否有创新思路、课后作业书写的工整程度、内容与教师要求目标的远近划分成“优秀”(加8~10分)、“良好”(加5~7分)、“一般”(加2~4分)、“差”(加1分)4个等次。
3.2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端正的学习态度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和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前提。如果没有一个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即使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那么这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不完整的,而且也不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因此,在成绩评价中加入对学习态度的考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首先,在课堂出勤与课堂表现方面,满勤学生,记60分,以此为基准。请假扣2分,迟到早退扣3分,无故不出勤扣4分;[3,4]不记笔记或笔记数量不足课时一半的同学不加分;整理笔记超过一半但不完全的加3分;能连续按行课顺序记笔记的加5分,笔记完整并能提纲挈领的反映重点,且有后续整理情况的8分。
3.3 合理安排总评成绩的比例构成,健全成绩评价体系
总评成绩的构成,应该是由平时成绩、实习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按权重比构成。目前大部分高校中,总评成绩的构成,也就是对学生绩效评价的机制普遍过于侧重期末成绩,而对实习实践以及平时成绩不够重视。这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了学生对平时表现及实习实践的重视。而实际上,对于舞蹈类课程来说,实习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甚至在某些课程中比理论课还要重要。因此,不断强化对舞蹈类课程总评成绩构成的科学性,健全学生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提高舞蹈类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价值。[5]为此,各高校舞蹈类课程教学中,需要根据课程具体的性质和课程内容,科学合理的安排各项成绩构成的比例。比如salsa舞,目前就已经成为北京体育大学等部分高校舞蹈类专业的课程之一。针对这种舞蹈课程而言,更多的就是强调实习实践和舞蹈动作的提升;而对于一些民族舞蹈来说,除了要掌握技术和动作要领,还要掌握相关的舞蹈起源、文化内涵,这样一来也更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舞蹈的本质。
4 结语
正确评价学生的成绩和学习效果是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非常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对于高校舞蹈类课程来说也不例外。而构建一套科学的学生绩效评价机制,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并不断的结合舞蹈类课程的发展和学生自身条件的发展而完善。最终才能形成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舞蹈类课程学生绩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 李开沛.普通高校舞蹈类专业办学的困惑与对策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2] 黄晶晶.如何在普通高等学校发展舞蹈课程[J].大舞台,2010(3).
[3] 解月光.信息化课堂教学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2009.
关键词:中职学校 幼师专业 舞蹈教学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主要让学生在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培养她们对幼儿舞蹈的组织、创编能力,使她们在将来的幼教工作中能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幼儿情趣、生活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以及创编工作。结合从事十七年的舞蹈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中职幼师舞蹈教学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发兴趣,因材施教,培养能力
中职学校幼师专业学生的主要来源是普通初中毕业生。她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入学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训练,有的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舞蹈活动,严重缺乏对舞蹈的感性认识。且她们年龄都在 15~16岁,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严重不足,由此可见,学生水平的差异势必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阻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信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循序渐进的方法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
1.激发兴趣,掌握基础
舞蹈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舞蹈技能、技巧动作,更是一种民族历史、宗教习惯、风土人情、音乐文学语言、文化习俗的传承。所以在教学当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舞蹈的丰富内涵和动力,感受不同乐曲在不同舞种中所起的不同作用,体味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和浑然一体的艺术魅力,让学生爱上舞蹈,逐渐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
舞蹈基础的学习主要包括理论学习与专业训练两方面。理论学习,即学生对文化知识、音乐基础知识、舞蹈基础知识的学习。各种不同舞种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与之相关的地域民俗民情,这些都是舞蹈创作的素材来源,掌握了它们才能让学生在舞蹈创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专业训练,即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的基础训练。舞蹈基本动作包括手型手位、脚型脚位、身韵练习、民族组合;舞蹈技巧包括软开度、协调和力量训练。通过介绍性的讲解、标准动作的示范、反复性的训练让学生从直观地认识到理解动作的分解和要领,最后再用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以加深印象,提高其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挖掘潜能
因材施教是指针对幼师专业学生们的身体结构、能力、性格、兴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在基础知识教授完成后,笔者会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教学。舞蹈基础好的,可以进行专业的舞蹈训练,以创新为主,从兴趣入手,引导其分析幼儿的特点,进行创编舞蹈;舞蹈基础差的则主要以模仿为主,不要求动作专业,但要有吸引力,并侧重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让其能抓住幼儿心理,运用语言的魅力配合肢体动作,可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培养对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激发创造力
儿童舞蹈的编排能力也是幼师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创造力对中职幼教学生来说,是在社会竞争中生存和立足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到幼师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培养学生编舞能力,笔者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1)模仿。舞蹈动作的创作是从模仿开始的,创作也是在模仿中逐渐改进发展起来的。在这个阶段,笔者会利用这种对自己细心观察到的一切进行模仿的简单方法,引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可以使学生轻松地迈进编舞的大门。
(2)改编。例如把一支经典的舞蹈进行节奏变化,或改变其中部分的动作等。笔者对动作的变化规律分别进行解释和举例示范,在学生模仿之后,再由学生自行选定动作进行练习,然后笔者对他们进行对比点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开拓他们的创作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们编排舞蹈能力的目的。
(3)创编。在课堂上选定一段乐曲进行讲解分析之后,笔者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集体编舞活动,并对各小组的创编作品进行表演展示、互相点评、老师总结。有时笔者也会结合校园内举办的文娱活动和市里的汇演及比赛,要求学生将自编自演的节目进行实践表演。另外再通过学校安排的实习,直接接触幼儿。在这个阶段,学生的编舞能力一般都会有较大的进步,基本上能达到幼儿园的幼儿舞蹈编排工作要求。
培养学生创编舞蹈的能力,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创新思维方法,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和创新精神。笔者会告诉她们不要满足于单纯地模仿舞蹈动作,做一个漂亮的木偶,而是要努力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利用所学的知识完整地用肢体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不要局限于掌握了几种舞蹈步法,而是要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道理。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有较大的增强。
二、观察生活,了解幼儿,提高素养
幼儿舞蹈其实质也是一门艺术,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逐步积累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材料,结合幼儿身体和心理特点,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了解幼儿,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培养爱心
培养爱心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教学中尤为重要。和孩子们顺利沟通是舞蹈教学的基础。
2.了解幼儿身体结构特点
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了解其身体结构是很有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可循序渐进地插入必要的力量练习,柔韧性练习不宜过度,训练要以训练直立、灵活、协调的感觉为主。如果一味地进行训练而忽略其身体,一方面相对死板的基本功操练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乐趣,另一方面孩子自身的肌肉节制能力、平衡能力都较弱,容易在这些操练中受伤。因此,职教幼师学生应增强呵护意识,让孩子享受舞蹈之乐。
3.了解幼儿心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仍然以被动注意为主,只有被动注意对象色彩鲜明、外观生动形象才能引起儿童的注意。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对新鲜事物具有浓厚的好奇心,情绪体验也非常丰富。这些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不同,它更具天真、活泼、纯朴、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训练时可用情节、立意、创意来感染幼儿,训练音乐也要不失童真、童心、童趣,这样才会让孩子们在训练当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我们要让学生们了解掌握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注重舞蹈的教育性,抓住舞蹈形象、突出个性,理解队形与画面设计是舞蹈情节、情绪变化的主要手法。
最后把握实习机会,通过与幼儿直接接触,指导幼师专业学生们运用所学,联系生活与实际,大胆实践,创造机会,培养自信。经过多次的积累,多次的失败与成功,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引领以及自己的感悟下,创作出符合幼儿教学的舞蹈作品。经过反复锻炼,在以后的工作中实践、提升,就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全面提高幼师专业修养。
三、小结
论文摘要:近年来舞蹈专业的办学规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大,各类舞蹈学校也争相扩招,越来越多舞蹈专业的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让舞蹈专业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就业岗位,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闻一多先生说过:“舞蹈是人的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实质、最强烈、最尖锐、最简单而又最充足的表现”。这种表现方式应该说是最美丽和最自然的方式。但从专业的角度来说,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对编导和舞者本身的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对于音乐、舞美、灯光、道具甚至观众的契合度都有较高的要求。这种非常专业而又有限的因素无疑提高了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的难度,如果再一味强调舞蹈专业的这种专业化就业性,这种做法将会严重影响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而保证就业率的根本因素就是就业去向。
一、就业去向分析
从舞蹈的专业特点来说,舞蹈专业学生越早接触专业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越好。因此,在从附中到大学的七至八年甚至更长的可谓十年寒窗中成长起来的专业学生们,都舍不下这份专业,都会选择从事与舞蹈相关的工作。据调查,他们一般有以下几种就业渠道:
1、进入各级专业演出团体
这类学生多数是舞蹈表演专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形象、身材和专业素质都很好,无论身材扮相都让人赏心悦目,因此他们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而且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能进入各省、市、县级歌舞团和较好的艺术团体当演员。
2、进入各级院校
这类学生多数是舞蹈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较前一类学生而言,只能说是形象、身材和专业素质较好,相对前一种学生而言,除专业外,学院侧重培养他们的文化等综合教育素质,毕业后他们一般都会选择教育行业, 进入各省、市、县级院校从事舞蹈教育教学工作。
3、进入各级群众艺术馆
这类学生较以上两种专业学生而言,身体条件和专业素质相对一般,因此他们选择进入各省、市、县级群艺馆从事群众文艺辅导工作,带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普及文艺工作,相对前两类学生要求低些。
4、考研
这类学生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家庭条件较好,毕业后会选择考研或通过其它途径继续深造,另一种是专业技能一般,面对专业好的学生不具备竞争力,因此,他们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从事理论方面的教学和研究,避开热门报冷门来保证自己的就业岗位。
5、临时兼职
这类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自身专业素质和各方面条件一般,通过跑场和带班来保证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这只是一种临时性的谋生手段,它没有长久性和持续性。
6、改行
这类学生属于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都较差的一类,毕业后他们会选择改行,通过各种社会关系改做一些其他行业的工作。
7、自主创业
由于舞蹈专业的局限性,剩余的这类学生无法找到工作,于是便选择自主创业,他们要么办培训班,要么开店等,以保证自己有一定的经济收入。
8、待业闲赋
最后一种情况,这部分学生因形象、专业素质、文化素质都很差,又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只能待业在家无事可做。
二、影响就业去向的因素
就业去向是保证就业率的根本,根据以上就业去向的分析,舞蹈专业学生,大多数选择的职业是专业舞蹈演员和舞蹈教师,但受目前扩招和诸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不均衡因素影响,使得舞蹈专业岗位都处于饱和状态。这种局面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当然, 影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因素, 大致可归纳以下几个方面:
1、内在因素
(1)不同专业的情况不同
比如舞蹈表演专业和舞蹈学专业,如今表演专业的要求不再是单一性的,提倡的是编表合一,即编导和表演合二为一,这种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编导基础和编导技法,同时还要有表演方面应有的素质,舞蹈学专业则主要是侧重于文化素质和舞蹈教育方面,两者的要求不同,培养的人才去向也就不同,在当今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前提下,表演专业的学生自然就比舞蹈学的学生就业率高。
(2)相同专业的情况不同
在相同专业内,外形条件好的学生就业率相对较高, 男生就业率又比女生相对较高。这既反映了目前我国就业情况的普遍性,又体现了舞蹈专业的特殊性。舞蹈专业学生最大的就业途径就是当演员,外形条件好是必备的首要条件,在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必定就会成为行业中抢手的人才。还有舞蹈专业在招生时,报考的男生就比较少,进校后人数自然就少,这就使得舞蹈这一行业内男演员紧缺,也就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男生比女生就业率高这一情况。
2、 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差
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期间只注重编导、舞蹈学、舞蹈表演方面的专业学习,而忽略了其它如文化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学习,这就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在以上几种就业渠道饱和的情况下,学生们对其它专业的就业适应性就显得力不从心,因为目前的用人单位都存在一个普遍问题:那就是注重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高,不能适应当今其他就业岗位的需要,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3、外在因素
对于所有艺术类专业来说,影响学生就业的外在因素不外乎市场需求。
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毕业生就要能够适应这样的要求,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一性很强的人才,无论是高校还是毕业生都应该适应当今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岗位,因此我们在扩招的前提下应该考虑到就业的适应性,权衡好扩招与就业率的比重,谨慎行事,不要盲目。
三、提高就业率的措施
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怎样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更多的学生能找到工作,是我们学校和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以下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1、学校措施
(1)正确对待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
当前对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适应性问题,在一定的程度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其一:重招生而轻就业。尤其是在扩招的前提下, 学校的重点工作都围绕着招生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而学生的就业问题常常是交给就业指导中心负责, 其它部门就很少介入。其二是对就业指导工作实施得不够具体,平时就很少安排一些有关工作,只是到了学生临毕业前才临时抓一抓。其三是把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问题看作只是学生个人的事情, 似乎围绕着就业指导所做的事情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并不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这些观念不转变, 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1]
(2)教学改革应以就业适应为依据
当前高校的教学改革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强调要尽量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 重视基础学科; 二是在教学方式上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 三是十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 强调教学效率的提高。但这样做却忽略了对就业适应性至关重要的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以及更为重要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校应从育人目标上确认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在安排课程和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时, 还应该注意通才与专才的结合, 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结合, 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结合, 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的结合。此外, 在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上也应该充分考虑今后毕业生就业的需要。[2]
(3)教学计划中应该强化社会实践环节
在校期间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 几乎是众多学生的一致意见。为了加强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环节,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 教学计划中应有适当的社会实践课, 并安排一定的学分, 列入对学生的考核指标。第二, 学生工作中应适当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 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第三, 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组织与指导, 争取实习单位的支持, 提高实习的实效性。实习不仅是业务知识与技能的实践与锻炼, 更是工作态度与人际交往能力的见习与锻炼。有些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可以考虑增加实习的次数和时间。[3]
2、自我措施
(1)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自身的优势,舞蹈专业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个人的不同条件、特点和目标,准确自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为自己的艺术之路作好定位与规划。
目前舞蹈专业学生就业需求日益多样化,国内各艺术高校和院系打破以往舞蹈专业“精英”教育的模式,开始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舞蹈教育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学生个人的发展铺设了更多的可选道路。毕竟,“精英”或 “明星演员”只是凤毛麟角,因此,舞蹈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条件、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注重其他科目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修养,在知识积累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尽早明确发展方向,并在教育、编导、理论、策划、管理、传播、文化交流等与舞蹈专业相关的领域做出多方面的选择,为日后的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挖掘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近些年艺术类专业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反馈的信息表明: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普遍参照的选择依据。许多用人单位反应,一些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存在“心浮气躁、恃才傲物、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等现象;有的受自身素质或就业方向的局限,产生改行和放弃的念头;有的因为受不了工作单位的严格管理、善意批评或难以适应理想与现状之间的巨大差距;有的沮丧之余,不能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审视,陷入了频繁“跳槽”却依然没有找到满意工作的尴尬处境,给用人单位与个人都造成了巨大损失。由此可见,舞蹈专业学生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更需要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提高文化素质的整合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舞蹈专业学生只有将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3)培养创造思维适应时代需求
当代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思维,舞蹈专业学生更应顺应这样的时代潮流,充分挖掘个人潜能,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在现实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某些缺乏创造力的同学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脱颖而出。我在一次编导课上发现,只有少数同学会在表达某一情感动作时联想到其他与此相关的动作,并举一反三,归类、总结,附以生动形象的动作描述。这些同学大都具有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和想象的特点。由此不难看出,创造思维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开发人的潜能中培养出来的。舞蹈专业学生只要注重平时生活的点滴积累,积极参加各种创造活动,勇于发现和敢于探索,善于联想和勤于创新,那么在经过多年系统的舞蹈专业化训练后,必然会让自身的各方面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而更有实力去面对当今社会严峻的就业问题。
在当今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就业大环境下,舞蹈专业学生应该扎实走好大学阶段的每一步,为日后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用不断创新的精神去实现人生价值,成为德艺双馨的从业者。
参考文献
[1]赵增福. 高校就业教育简论[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4 (15- 16).s.
实践地点: xxx幼儿园
实践时间: XX.07.10-XX.08.24
实践内容: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必须不断提高我们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以及综合能力。大学是我们迈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在学校中的学习更加专业,全面,细致,更加贴近社会实际。大学也是我们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阶段,实践不仅让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得以利用,而且为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收集的工作经验,奠定坚实的基础。暑假是我们实践学习的重要时间,所以我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实践机会。
影视表演专业涉及的方位很广泛,要求我们声、台、形、表样样都行,化妆、穿衣搭配、形象气质也是我们学习的范围,并且在学习中专业老师不断释放我们的天性,使我们在应聘工作的面试中占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感觉自己对于找工作信息十足。回家之后我很快进入找工作的状态。我的第一个打算是去电台实习,但是感觉对我以后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帮助,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想去婚纱摄影店,但是被他们婉言拒绝了。第一站就没成功,有点小失落,但我没有气馁!第二站,应征小学生暑期舞蹈培训班舞蹈老师,这份工作很顺利的过关了,但我以前有带过舞蹈班,想再尝试一下别的工作,就准备再去找一份工作。第三站,应征话务员,经过面谈,主管对我比较满意,让我准备第二天上班。但是经过家人的商讨,我还是去了暑假培训班。
这个培训班是一个幼儿园临时开的,招了五十多个孩子。因为时间仓促,所以比较简陋。我和一个泰山学院舞蹈专业的一个女生搭班。一开始的几天,我们两个有些吃力——舞蹈班,没有把杆,没有镜子,更不要说电视机、dvd、音响了。不过,我们是绝对不会被难倒的,没有条件,我们就创造条件,没有把杆,我们找凳子,校园里找合适高度的东西当把杆,没有镜子,我们就一遍遍纠正,没有电视音响我就把自己的电脑带去用。并且那些孩子还小,大部分才上一二年级,没有接触过舞蹈。几天过后,我们就摸索出了一个适用于这群孩子的学习模式:学习与游戏相结合,严厉与微笑相结合。小孩子都比较贪玩,如果只让他们单纯的学舞蹈,他们肯定感到枯燥乏味,并且还经常给惹点事,让学习与游戏相结合,是小孩子们都会对舞蹈感兴趣。对小孩子还要有耐心,小孩子都是哄的嘛,但是严厉也是不可少的,要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老师的形象。经过一个半月的学习,我的学生们有了很大的进步,大部分孩子小叉,大叉,下腰,都学会了,并且还学会了好几个舞蹈,有小燕子、绿光、喜洋洋与灰太郎、我是女生、男女孩街舞、童年,我还给他们排了一个小品叫《妙诀》,还有个相声《假如我是爸爸》。在培训班结束的时候,我们还举行了一个盛大的晚会,把一个暑假学到的东西表演给孩子的家长们看。那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有如此精彩的表演,都没有后悔把孩子交给我们。看到最后孩子们的精彩表演,想想,那些苦,那些累,那些委屈,真的值了!
实践总结:
社会实践,对于我来说不是第一次了,但这一次是感触最深的一次,也是学的最多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