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28 04:20: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参与式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参与式教学

篇(1)

第一、大部分农村学生,不敢在自己长辈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农村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犯错时不是悉心的开导,而是采取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甚至很多家长来学校会吩咐老师,自己的孩子犯错就"狠狠地打,让他多长点记性。"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长辈有一种抵触、害怕的心理。渐渐养成了有话也不对长辈和老师说的习惯。

第二、"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哪位学生发言较积极,就会被其他人认为是在当众出风头。所以,学生们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说话,免得背上"骂名"。

第三、受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学开展的课外活动非常有限,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障碍,参与式教学中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当然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是担心自己说不好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记得有一次在讲授《孔子拜师》时,我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说说"风餐露宿"这个成语的意思,有一个学生说:"就是喝风吃露水。"立即引来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事后那位学生找到我,很委屈的说:"老师,你以后再也别叫我回答问题了,同学们现在都叫我’杨喝风’"。可见,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多大的伤害。

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在讲授《风筝》时,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学生都大声回答:"放过。""你们喜欢放吗?""喜欢!"学生声音更大了。"父母亲愿意你们去放吗?""不愿意。"学生的声音明显小了。那么这节课老师陪你们放风筝好不好?""好!"学生齐声欢呼。

第二、做到民主平等,与学生同喜同乐

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打消怕别人笑话的顾虑,告诉他们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战胜自我的一种表现,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当学生说得不好或说错了,应引导其他人要抱有宽容的态度;当学生说得好,应鼓动其他人一起由衷地为这位学生感到高兴。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第三、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有些学生由于受智力、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重复的知识点经常会忘记,如果教师对此失去了信心,在学生说错话的时候加以批评,会严重挫伤学生"说"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相信学生会改正错误,并把这种态度通过自己的言语、眼神、肢体动作传达给学生,打消学生对教师的种种顾虑。

第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良好的课外活动能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个性。比如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可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激起他们的好胜心。

第五、树立学生正确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明白,在恰当的场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是出风头,而是锻炼思维获取知识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往往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除了在课余时间很用功外,其实上课听讲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也是很能参与到教师的讲课中来的。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地主动地参与。

第六、允许和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努力克服随意盲从的习惯

新课改的实行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被教育成要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甚,学生长期以来已养成了依赖习惯,对很多事都不会想着自己解决,而是老师和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随意盲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每件事上都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鼓励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第七、每位教师都要长期坚持参与式教学

篇(2)

关键词:多媒体;参与式教学;情感;合作;实践

今天,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正逐渐显示出它的优势。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各种教学资源将得以更有效的应用,有利于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放出来,与高度互动又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适应,探索以自我教育为导向,以个性化学习为核心的新的学习模式。

参与式教学是在“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指导下,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其核心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此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阅读教学将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呈现出崭新的模式,围绕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思考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参与式教学有效融合,让学生有可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诱感参与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的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多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学手段单一,时空过分限制。学生在学习中提不起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多媒体通过借助声、光、影、像,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教《钱塘湖春行》时,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西湖的有关录像资料,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西湖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西湖十景及西湖传说也印象深刻,学习立刻变得主动起来。

利用多媒体提供的音像资料营造情境,比照课本上的简单文字,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思考、讨论,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感知与获得。

二、创设意境,以情促想,合作参与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激发学生情感,进行情感体验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语文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技术手段”的角色。《观沧海》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完整的写景诗,也是一首抒情诗,它通过写观沧海所见的壮丽景色,抒发自己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其中有四句诗“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用多媒体出示大海吞吐日月的画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探讨这几句话的内涵。学生们在交流内化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阅读的独特见解。通过合作探究明白了此处诗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海景:绕天运行的太阳和月亮,好像是从大海的胸怀中升起的;夜空中的银河也好像从大海发源,大海吞吐宇宙、包容万物,真是宏伟无比,博大无比。诗人这里采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法,描绘出大海的“精神世界”,使读者通过这虚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海的博大、奇伟,同时也感受到曹操作为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诗人胸怀的博大和奇伟。所以,这样的写景实际是在抒情,即“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了探讨及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深化感悟积累,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

三、明理强化,实践参与

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际参与。”从此言论中可以看出,参与式学习过程在孩子学习当中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就是使教学过程成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尝试与学生角色转换,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由他们来讲课。当然,这种尝试的前提是学生之前受过系统的训练。初一时起,我每天都会在上课前给学生留出3至5分钟的时间做课前练习:小知识的介绍,优秀文章的推荐,一般会与当时学的课程内容有关。如,学习《贾芸谋差》时,学生会介绍《红楼梦》甚至是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为了这几分钟的练习,学生必须事先在网络环境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课件与互联网的链接使得我们的学习资源更加丰富,这就把与教学相关的大量课外知识引入语文课堂。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之余,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拓宽知识面,扩宽视野。逐步的积累与锻炼让学生逐渐有胆识与能力驾驭课堂,讲课前他们会认真备课,收集资料并加以整合,设计环节,制作课件,在参与中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发挥了主动性,使课堂教学面貌一新。

除此之外,我还在平时通过让学生写博客,出试卷,或者为一段音乐配文字,为某段无声电影配台词或解说词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信息手段主动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变被动为主动,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当然这种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

篇(3)

【关键字】参与式教学 数学 应用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而数学有着很强的抽象性,再加上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引导孩子们进入多彩的数学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每一个孩子能够获得开启数学之门的钥匙,是数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参与式教学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到数学问题的产生和处理中,使得抽象的数学变成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活力和兴趣,使孩子们领悟到数学之美,开启智慧之门。

参与式教学有三个步骤,一是结合课程创设情境;二是根据参与情况作好诱导;三是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结合课程创设情境

数的整除是学法的第一道门槛,因此能否学透、学精对于今后的学习至为重要。对于学生最难理解的是,6除以3为什么等于2?10除以2为什么等于5?这些数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我们有了加法、减法和乘法,为什么还要有除法?学法有什么用等。参与式教学就要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融入其中,从而尽快掌握这一有用的知识点。情境创设遵循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总结提炼问题的一般规律;二是寻找孩子们感兴趣的素材;三是拟定参与式的步骤和方式。

首先对数的整除进行分析,6除以3等于2,,8除以4等于2,10除以5等于2,就是说除法就是如何对一个数字进行均分;其次寻找素材,孩子们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不妨就以小朋友们最熟悉的孔融入手,让“孔融”作均分,比如说分梨,看看孔融能不能把把梨子分的均匀;最后确定参与的步骤是首先进行“谁是孔融”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进行“孔融分梨”,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后是“孔融的苦恼”正式引入主题。

根据参与情况作好诱导

根据原定的参与步骤,上课伊始,我就说今天这堂课和孔融有关,有哪位同学认识孔融呢?班级里的孩子几乎全部举手,我随即选了两个学生回答。

学生A:孔融是一个大文学家,妈妈买回来的梨子他把大的给爷爷奶奶,自己吃小的,我小时候妈妈常给我讲孔融让梨的故事。

学生B:他讲的不对,是把梨让给哥哥。不仅仅是让梨,什么好吃的、好玩的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你们答得都很好,不过今天我们不用让梨了,因为梨子有很多,需要分一分,那个小朋友愿意作一个分梨的孔融,把这些梨公平的分给别人呢?”我的话刚完,小朋友们把手都举了起来,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随即选了三个同学上台,拿出12个提前准备的梨子模型放到台子上,要求第一个同学把这些梨子分给2个人,第二个同学分给3个人,第三个同学分给4个人。2分钟后第一个同学完成了,于是我用课件展示出来:12个梨子分给2个人,每个人6个;又过了一会儿,第二个同学完成了,于是我用课件展示出来:12个梨子分给3个人,每个人4个;最后一个同学完成后,相应的课件也展示出来:12个梨子分给4个人,每个人3个。等三个同学都作好了,我把三个大小不一的真梨子拿出来给其中一个同学,同时进行鼓励,“你们完成的都很好,这三个梨子是奖励给你们的,你再来分一下吧”!全班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分梨的同学自己拿了一个最小的,把其中大一点的分给了其他两个同学,“你真棒,今天你不但真的孔融让梨,还作了孔融分梨,你们表现得都很好!”同时课件上出现了3个梨子分给3个人,每个人1个的内容。

三、因势利导解决问题

把课件展示出来后,我问孩子们谁能够把上面这几句话中的规律找出来。同学A说,前三句话都是说把12个梨子分给不同的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而最后一句话说的是3个梨子分给3人,每个人可以得到1个;同学B说,这几句话都是说怎么分梨使得每个人得到的一样多;同学C说,我课前看书了,可以用一个“÷”把多少人分了多少梨表示出来。在我的逐步引导之下,逐渐有同学开始把孔融分梨和课堂内容联系了起来。“同学们讲的很对,我们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把某个数字分成多少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除法”。

“老师,为什么我们要学法呢?直接这样分一下不就可以了”。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个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你的问题提的很好,那么如果有200个梨子分给25个人,你还怎么一个个试着分呢?或者有一卡车的梨子要分给社区的爷爷奶奶,怎么分呢?”我一提问,同学们都疑惑起来,我趁热打铁,“那么同学们,如果你学会了一种方法,不管是12个梨子还是200个梨子,甚至是一卡车梨子,你都能很快的把他们公平的分开,这个方法好不好,要不要学呢?”

“当然要学了”,在同学们兴奋的表情中,我开始讲解除法的由来及规则,同学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记着。

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提了一个问题,0可不可以作除数?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举手,我从举手的同学和没有举手的同学中各选了一个回答,举手的A同学说,我觉得不可以,因为最少要1个人来分,如果是0,就没有人来分东西,那东西给谁呢?没有举手的B同学说,我还没想好怎么回答,觉得怎么答都不对。

篇(4)

阿普是一位标准的傈僳族汉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他通过函授取得了专科文凭。阿普在最贫困的山区从教4年,进行过三级复式教学,担任过班主任、少先队铺导员、完小副校长,现任食宿完小教导主任。

他认为“教师是世上最崇高、最伟大的职业”,所以不管是在什么环境中,他对教学工作都是认认真真的。同时也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经历风风雨雨,现在却感到许多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行不通,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阿普是一位有思想的老师,一直在探索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带着这样的困惑与思考,阿普老师参加了“参与式”教学培训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获得了很多有益的启示,有效促进了他的专业发展。

我对阿普老师的了解是在第一次培训者“说课”的时候,当时他主要是听别的培训者说得多,自己说得少。而第二次培训者“说课”的时候,他不仅能谈自己的设计,还对培训教材的安排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例如,培训教材原来提“帮助学困生”,他建议改为“全纳教育”,并提出了“全纳教育”重在“帮助学困生”的观点,因为这样才符合我们地区的实际。他的培训思想比开始的时候成熟,能联系实际进行培训设计,体现了他从模仿应用到创造性应用的跨越式发展。

阿普老师的培训能力也是很大提高。例如,在一次培训中他临时修改了培训方案。这次培训他是主讲教师,我是他的辅助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前面的培训有许多漏洞,想要全部补上,没有那么多时间,于是他把几部分内容中重要的环节做了调整,使那次培训的效果非常好。参训教师与我们交流时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以后的设计可不可以用三元表来设计教学方案。可以说,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参训教师接受了新的设计方案。从这里可以看出阿普的专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不仅可以完成一般的培训任务,还能解决复杂的问题。

以前的教学,我和别的教师所采取的策略大同小异,主要以教师详细讲解、学生大量训练、死记硬背为主,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怎么样,而更多地关注教师教得怎么样,忽略了教学重点的选择,而是将课本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自从参加了项目培训,每节课前,自己都能依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充分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而不是按个人意愿完成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009年3月,我担任三年级的数学和科学教学工作,这个班的学生人数较少,基础较好,我在这个班全面推行了参与式教学。刚开始,学生不会交流,讨论不起来,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正当我感动困惑时,阿普老师给了我有益的启发。他说,每当自己遇到困惑时,总是反问自己:我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感兴趣吗?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在阿普老师的启发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自己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活动的本质。通过一个多月的不断分析、调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也有了显著提升。2009年阿普老师又先后5次接受了参与式教学技能的培训学习,他对参与式教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一步提高。但由于在外学习的时间过长,他也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于是他想了一个应对策略:把所有的教学点分列成任务单,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任务单上的每项任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学习效率,我的教学内容也得以按时完成。这让他又一次尝到了参与式教学带来的喜悦,教学改革的信心更足了。

对于阿普老师的专业发展,“参与式教学”起了关键的作用。由于他是学校行政领导,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影响其他的教师,由于阿普老师在学校积极倡导按照“参与式教学”校本研修的要求开展教研活动,使他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有声有色,在全校区产生了很大影响。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任务设置;设计;反思

参与式语文教学,更重视的是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语文教学不再枯燥和死板。最重要的是,利用参与式教学的任务设置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在实际做活动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具有集体意识。并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案例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两次对同一个教学内容的任务设置进行比较,从而完善老师关于参与式教学中的任务设置的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手段。

一、授课任务设置分析

本文主要针对《乌鸦喝水》这篇文章进行分析。首先,需要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授课任务设置。通过绘制表格的形式可以了解到任务设置的过程。如表1所示:

二、教学设置任务分析

通过对教学任务设置的分析可以明确教学任务设置的目标和过程。任务设置的目标,第一是让学生认识生字,并且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喜欢和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环境之中,这样可以保证小学语文教学课程顺利的进行。而且需要根据教学难度的不同,划分成为几个级别。比如对生字的偏旁部首,以及韵母和声母的使用等,都是教学设置人物的内容。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认识汉字的能力。比如,认识“渴”,这是故事的起源,就是因为“乌鸦渴了”。而针对“渴”这个字,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想像自己“渴了”以后,会采取的行动,就可以理解乌鸦的行为。而且老师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现任务分层,可以让学生循序渐进的了解任务和完成任务,实现对课文和语文知识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任务设置分析

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设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老师利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还不够清晰和成熟。因此自主认知的能力比较差,所以选择参与式的任务设置办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环境之中。而且在呈现任务的阶段,学生会喜欢参与到任务之中,并且注重掌握相关的知识。并且在完成任务阶段,可以通过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以及对课文的理解等内容进行反馈和分析。

四、教学反思任务设置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采用参与式教学的任务设置方法,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方式,有效的结合在一次,真正的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次,则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设置任务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执行活动中,不断的完善自己设置的人物,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掌握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最后,则是参与式的任务设置,可以让语文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任务设置的完成更加困难。

本文通过对同一个语文教学内容的授课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利用参与式的教学方式,以及任务设置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兴趣,并且可以积极参与到语文课堂之中,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利用参与式的任务设置教学方式,可以帮助老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改进,这样也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互动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参与式任务设置教学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海英,李建军.“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问题透视[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02):133-138.

[2]魏小娜.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技术[J].教师教育学报,2014(06):111-113.

篇(6)

一、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1.课堂教学艺术化。课堂教学艺术归结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程度,体现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思路、素养、个性等综合素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爱不爱听、认真不认真听,就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没有艺术性,给学生有没有造成吸引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参与式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教学侧重于激励、鼓舞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2.教学内容生活化。数学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数学生活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愿意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难学,一方面可以迁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所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某个内容时尽可能贴近生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运用于生活中,觉得很有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其求知欲。

3.教学活动多样化。上好每一节课不仅在于学生的积极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教学活动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如果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设计上一环紧扣一环,那么学生不仅会被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所吸引,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面。

4.师生真情互动化。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交往与沟通永远都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真情互动的舞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数学知识建构的历程也能够在和谐的互动中达成。

5.拓展空间开放化。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课堂上有效实施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尝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6.评价机制全面化。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课堂,主要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表面化,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等;还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不能一味追求课堂设计的效果。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超常的发挥。

二、学生参与的现状与反思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产生了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操作上的形式化。

1.理解的片面性。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参与式学习就是分组讨论”,学生的参与就是讨论。通常的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以4―6人为一组进行分组,而且在分组时强调组内成员在学习能力或学习水平上要异质。我在运用参与式学习方法时,也是这样认为和这样做的。

2.操作的形式化。在概念教学、公式推导、规律发现、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做了一定的知识铺垫、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后,让学生个体或小组进行自主探索活动。是的,我们看到了热烈的气氛,听到了精彩的发言,但却很可能忽视了一些小组中存在着一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是“听众”,他没有发言,更没有代表本小组向全班做汇报、交流。无形中,他的学习机会与权利在热烈的气氛中被剥夺。如此,学生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或困惑,难以形成认识上的冲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产生的弊端。由于对“参与式学习方法”的误解和运用不当,在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还有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甚至没有从参与式学习中受益。在组织小组活动或讨论中,我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学习优势的学生先发言,而处于学习劣势的学生往往保持沉默。这样的局面进一步发展,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存在着潜在的负面影响。

篇(7)

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参与式教学的运用.

一、课前预习,参与自学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很好的途径,而有效地预习应该创设预习作业,让学生围绕作业主动参与,通过翻阅资料、上网、社会调查等多种渠道收集信息,这一过程不仅可让学生学到了相关的知识,也为课堂节省了时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在创设预习作业时,教师要紧扣教材,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应适当地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

例如,“金属材料”的预习作业,本人设计了如下问题:1.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有哪些?你是怎样辨别金属和非金属的?2.结合生活经验,你知道的金属都用在哪些方面,为什么不同的金属有着不同的用途?3.生活中人们用的金属材料都是纯金属吗?试着弯曲铁丝和钢丝,看看谁的硬度大,这说明了什么?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合金?它有哪些优点?4.你能用哪些方法来区分铁粉和木炭粉?如果课的内容较难、较多,还可以采用部分分割,集体汇总的预习设计方案.

又如,学生预习“元素”时普遍感觉困难.主要有元素概念,元素符号及元素周期表,预习时教师可以把作业分割成三部分,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部分,课堂上集体汇总,共同分享知识成果.这样做不仅克服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依赖心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互动,参与探究

1.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学习需要一个好心情”.课堂气氛的融洽和谐,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水平,只有营造一个便于师生交流的课堂氛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与智力因素达到最佳状态,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真正使学生思维灵敏、易发散、观察力敏锐,同时也愿意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与想法.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事先准备了如下几组实验:(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2)纯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3)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4)石灰石与浓盐酸反应;(5)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让五个学生到前面来分别做这五个实验,然后让同学们共同讨论: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哪组实验药品最合适?为什么?在经过讨论和争论之后,同学们得出共同的结论:实验室应用石灰石(或大理石)跟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最合适.从而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也使学生学会了对比实验和优化实验的方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要发现问题的冲动之中,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随时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去讨论、争议解答,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去学、去发现、去探究、去总结,使学生的学习进入“发现问题―参与探究―获取知识”的良性循环轨道.

三、课外延伸,参与巩固

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家庭笔头作业相对少了很多,学生在家有了较多的自主时间,若不加以正确引导,有些学生就会迷恋于网聊及游戏,白白浪费许多时间.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自制家庭实验室,利用家庭生活中现成的器具,把一些诸如瓶、杯、罐、盆、抹布、铁丝、铜丝、纱布、破镜片、旧电池、塑料片、蜡烛头、塑料吸管及注射器等收集起来,结合教学内容自主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就可更好地巩固并深化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酸碱指示剂教师就指示剂,然后通过实验验证自制的指示剂是否能使酸或碱溶液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