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03 15:02: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欣赏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指导学生品读欣赏生命部分(12-17),品味文章精美语句,感受语言美。
2、体会作者构思,发学生联想,感悟生命美。
3、归纳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设想:
通过欣赏,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感悟生命美。引导学生以欣赏者的心态感悟生命、品味生活的细节,延伸文本,寻求材料外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有一样东西,无论你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你是权顷天下还是一介平民,你只能拥有一次。(生命)
生命——每个人都平等的拥有一次,但每个人都可能以不同的姿态面对生命,不同的姿态将决定一个人拥有生命的质量。我们该如何面对生命,让生命变得更为美丽。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作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思考生命的?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2、作者认为应该怎样享受生命、把握生活?你能否理解她的想法?
三、紧扣标题,分步研读
1、结合思考题1,研读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部分(1-11)。
认识死亡――亲历死亡――感悟新生
作者在这几件事中,对生命的思考逐步深入。通过的生命的深入思考,作者才开始了对生命的欣赏,思考生命是欣赏生命的前提。
2、结合思考题2,品析欣赏生命部分(12-17)
①学法指导
这几段文字,文质兼美,如何鉴赏?
归纳:读,读出感情、处理好语速、语调等;品,品味语言美;悟,
联系自我,获得一份属于自己的感悟。
②交流学习
品读13-15段作者对生命中细节的欣赏
学生自由朗读、品味、共同交流。
③朗读体验,教师激励性评价。
四、拓展文本,感悟生命
通过欣赏,我们感受了到了生命之美,生命中这些小细节在作者的笔下是如此的优美,让人怦然心动。这是因为作者以一种欣赏的心态观望生命,所以生命是美丽的,生命本身的存在就是希望,生命中的那些成功与失败、荣誉与耻辱、高尚与卑下,都是一本不同内容的书,活着,就是一首好诗。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片段连在一起的,那些细节,或过后忘记,或永远深刻,或不自觉地重复和些许变化,这些细节常常会温暖着我们的心,比如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片段。那么让我们一种欣赏的心态对待生命,请同学们模仿作者的手法,写一段对生命中小细节的感悟。
学生仿写、共同交流。
六、情感共鸣,教师小结
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分别欣赏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和歌曲独唱《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且随乐跟唱歌曲。
2、通过欣赏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感受新疆风格的音乐。
3、了解感受少数民族音乐,让学生对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有更多了解,对民族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聆听不同版本的音乐,感受歌曲表达的情绪,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长调音乐背景下欣赏草原风光。
师: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之旅,现在我们要准备出发去往第一站,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二、认识蒙古族乐器“马头琴”
1、马头琴的故事
师:一看见内蒙古大草原,我就不禁想起了马头琴悠扬的声音,关于马头琴这件乐器还有一个传说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2、聆听马头琴独奏《嘎达梅林》
说了那么多,我都等不及要听听马头琴的声音了,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感受来自大草原的优美音乐
(说一说音乐表达的情绪)
三、聆听歌曲
1、介绍“嘎达梅林”
这首乐曲叫做《嘎达梅林》,讲述了一个蒙古族民族英雄“嘎达”的故事,“梅林”是他担任的一个职务。嘎达勇于和封建势力做斗争,最后为了民族英勇牺牲。于是人们将这首《嘎达梅林》广为传唱,纪念这位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
2、聆听男低音独唱《嘎达梅林》
我们一起再来完整的听一遍男低音独唱版的《嘎达梅林》
3、师出示乐谱,请生随乐跟唱
4、视唱乐谱
5、请生配合音乐表演舞蹈片段
四、认识新疆
1、请生说一说你知道的新疆
2、聆听女中音独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新疆物产丰富,又是一年大丰收,新疆人都高兴的唱起歌了。
3、简介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4、请生表演新疆舞蹈
5、聆听合唱《打起手鼓唱起歌》
五、拓展认识
学生介绍少数民族音乐
我们班的同学音乐知识可丰富了,今天就有同学要把她喜爱的音乐分享给大家。
关键词:网络时代;备课;惰性;积蓄;参考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04-1刚刚踏上三尺讲台那几年,教辅用书是一穷二白,教具学具更是老太太过生日――要啥没啥!一只粉笔和一本教科书就是教师的全部,而且教科书很薄,课后习题很少。可是当时课程设置不多,应试教育很纯碎(不像现在打着素质教育的幌子搞应试),其中五年级(当时小学是五年制)只上语文、数学、体育、自然,而且还有晚自习,所以时间多,题量少。而学校老教师拥有的一本《无锡教案》,视为珍宝,从不外传――那时,教学成绩是民办教师的生命线,因为它是民师转正的主要指标。看着他们发黄的教案,我们嫉妒的两眼冒火,偶尔趁其抽屉不锁,偷偷拿来看上半夜,第二天早早地放回原处,感觉就像做贼似的。所以每次上课前我们这些初为人师者都要挖空心思备课,精心编写每一道练习题,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常常加班加点,经常秉烛夜读,虽然学校离家很近,但是很少回家,年轻老师大多住校。
最可怕的是迎接教育局视导检查,那时的检查细致入微、客观公正,评课更是实事求是、一针见血、不避锋芒。而教研员有学识、有眼光、有气魄、有份量,学者风范,令人敬仰,虽然评课不留情面,但也让人折服,收获颇多。听课是随机抽取,推门听课,绝不事先安排,择优听取。所以临近检查的那段日子,大家每天提心吊胆,每晚处心积虑,备课更是精雕细琢,不敢丝毫懈怠。哪像现在的视导,蜻蜓点水,走过场;印象主义,名排好;你好他好大家好,教育形势一片好。
记得工作第二年,教研室开展了“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主题研究,我所带的班级被定为实验班。从此更是自我加压,如履薄冰,接受教研室的专家定期听课指导,参与实验教师的交流碰撞。一年下来,教学成绩全镇排名遥遥领先,期间还有两篇论文获奖。现在读来,虽觉稚嫩,但很朴实。正是因为没有网络,缺少“参考”,才逼着自己潜下心来思考、无所顾忌实践。或许遗憾才能成就美好人生,几年的积累,让我从年轻教师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成为年轻的县级学科带头人。
针对上述的情况,我们在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我校平行班多,班级人数都在60人以上,教师工作量重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胆创新,对教案的备写方式进行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深钻精备单元课”的改革,具体做法是:
开学初,每个年级组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本学期本学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对照课标,集体分析教材,确定每个单元的重难点以及阅读与写作训练要点,对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把握的更到位。然后定人员,分配每个教师应备的内容,每人负责一个单元进行备课。要求所备教案要体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要做到“五要”“四结合”。 “五要”即:导语要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教法要创新,体现“三维”目标;学法要有自创性,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课件要直接形象,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作业设计要有实用性、针对性。“四结合”即:精备与略备结合;教法与W法结合;朗读训练与情感体验结合;阅读训练与写作训练结合。要写出既符合学生实际,又能展示个人风格的教案。每份单元教案写好后,由写教案的老师负责打印整理,然后分发到同级每位教师手中。其他的每位教师,针对每个单元填写自己对本教案的研补内容和教学反思。这样对原教案从课前对教案的看法及建议,在课堂教学中对原教案的增补,以及教学后的总结反馈,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段或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讨。这种改变使教学走上了现代化和教研化。经过老师们多年的实践,大家觉得,这种备课方式,既改变了以往教师忙碌誊写优秀教案来应付检查的消极作用,又真正给教师松了绑。
这一改变,让大家感受颇深:
首先,实行新的备课方式后,对照别人的教学设计,结合本班的实际,老师能从不同的教案中看到不同的教法,受到了启迪,激活了思路,激发了钻研教材、挖掘课程资源的积极性;而以往教师各备各的课,有时会出现知识错误和思路狭窄的现象,而这种新的备课方式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取长补短,补充专业知识的不足,寻求自己的最佳教学模式,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次,实施了“资源共享,深钻精备单元课”的备课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保守性,使教师从习惯于孤芳自赏转变为欣赏别人的教学方法,感受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J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热情。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坐在一起,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得与失,在交流讨论中解决了困惑,统一了认识,使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封闭走向了开放。这种备课方式省时高效,将老师从繁忙的誊写中解放了出来,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深钻教材、查阅资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辅导学生学习和课后学生的活动,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再次,这种备课方式,增强了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活动。在教案的运用过程中,其他教师对本教案的意见建议,对教案的增补、反思等,使教学设计进一步得到改进和完善。一份份教案,很好地体现老师在设计上的创新,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如: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同桌互读,互相质疑,专题研究,搜集资料等教学过程中师生都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相互结合,这种方式促进了生生和师生交流,并使所备教案得到充分利用和资源共享。群体研讨的方法,使平时的教学得到了集一反三的效果,也使教师队伍整体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高。
日月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说得好,人生的岁月在不断流逝,让我们感悟岁月,感悟时间的珍贵吧!
一, 让同学们来欣赏这篇文章《感悟岁月》。
二,让同学们欣赏后,发表对文章的评论,然后对照自己有没有对自己的岁月发出珍爱的心。
什么样的脂粉涂在青春不在人得的脸上能遮掩岁月的沧桑?什么样的服饰在老人的身上能够青春飞扬?你这样的想法,不如抓住今天,把时间放在对自己的追悔里……..
在这一片的文章里,浊者为什么说“真实的感受着时间带给的厚重压力?
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不知的情况而浪费一分一秒,从而我们会感到伤心,无奈,因为我们浪费了岁月,对自己的光阴抢走了时间,对自己的岁月而掠杀……..正因为这样,我们会感到厚重压力。
近年来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猛,有人曾风趣地形容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之快就如你刚从商店里抱出最新配置的电脑,你的这台电脑转眼间就落伍了,因为店内新到的电脑就在你前脚踏出商店的大门时悄悄地又升级了。是的,我们常常为花了好大努力刚弄明白这个应用软件是怎么一回事,更新版本的软件就又出来了,杀毒软件的更新速度之快更是以月、周、日进行升级换代。信息技术的这种高速变革和发展是不是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方式带来一点启示呢?就拿教师备课写教案来说,我们通常习惯于在纸上写教案,那么这教案是否也能像电脑软件一样可以经常性的升级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尝试用电脑书写教案和管理教案,感到借用电脑这个现代工具写教案不仅大大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而且教案还能在教学工作中随时及得以升级。
一、实现原教学资源的再利用。
相信多数的美术教师都有同感,由于中学美术每星期就一节美术课,如果学校的规模不大,初中各年段都只有一个教师担纲,每年只要教材不变,授课内容几乎都是一样的,教案年复一年的写着,美术教师多数的时间却消耗在毫无创新的书写上,有时为了应付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还不得不将教案写的八股一些、规范一些。另外,在教案本上写教案,往往一个学期结束了,教案也旧了,来年要上这一堂课,多数教师也不会去翻找旧教案,还得按照书写教案的要求标准再重复劳动,造成原有资源的浪费,而用电脑写教案具有可以随意增添、删除,存贮容量大的特点,它能很好地保留原教案里教学的精华,删除自己认为不太满意的地方,增加更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方式到教案中,特别是美术课需要备一些范图,在电脑上进行绘画和图画资料的插入都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教师的劳动就从过去的反复爬格子,不断的书写转化为以提高教学效果的创造性劳动中来,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设计教案,查找资料上,大大节省抄抄写写无谓的劳动。
著名画家徐悲鸿曾有名语:“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画可采入者融之”。这名话虽谈的是画法,但也同样适合指导教师备课,用电脑管理和书写教案对原教案中佳者守之和对不佳者弃之,未足者增之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互联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 21 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们消除了距离的障碍,十分有效地塑造明日的社会”。不难看出以计算机为主的新技术将改变我们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电脑管理教案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极大的便利。
1、 共享网上信息资源
过去教师书写的教案相对封闭,所开发、应用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往往就是教参之类有限的几本书,虽然也可以去图书馆找资料,但是中学教师繁重的工作量,图书馆资料的难找和不全,倘若不是很重要的课,如公开课、汇报课等,很多教师一般很少去书店、图书馆找资料。而用电脑书写和管理的教案,只要一根电话线,我们就能很快地进入因特网神奇的网络世界。我们可以登陆相关网站看看同行的教案、论文,下载美术教学所需的图片资料并以他人的教学经验启示自己,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在诸多相关信息的不断碰撞中,构架起开放的教学模式。我们还能下载自己所需要的资料,拓宽我们的教学空间,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这对我们现在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提出的打破过去过分强调学科中心原则,提倡知识的综合性、兼容性、应用性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2、网上交流、教研
因美术学科属于小学科,在校美术教师一般仅为一至二名,势单力薄,过去学校搞的是应试教育,对非统考科都比较不重视,将音、体、美小三门简单地划在一起教研,美术教师难以分享群体的智慧,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横向的网上交流形式,可以登陆相关网站共享互联网资源,参加网上论谈,同行之间也能彩互相用电子邮件交流,以此拉近了同行之间的距离,大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局部走向整体,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使教案更趋丰富,充实。
三、实际效益
新学年开始,我再次打开上个学年度的教案,结合新课程培训中所学到的新理论、新的观点,不断地融合到原教案中,有的根据美术课上课所处的授课条件、授课场所的不同,写出了不同版本的教案,如:欣赏课有在普通教室上,也有在多媒体教室上;写生课有在教室写生,也有在校外写生,其课前的准备方法也不尽相同。总之,电脑书写和管理教案,使我的每一劳动都在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的创造性劳动中。
他就爱和孩子在一起
学生是教师这一职业生存的土壤。用颜教师自己的话说,虽然今年他已四十二岁,但就爱和孩子们在一起。其实,孩子们也喜欢与颜老师在一起。每天刚来到学校,他的身边就会很快围满学生,或是几句简单的相互问候,或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问答,内容涉及生活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对于学生的提问,颜教师总是能够耐心地给予解答,尽可能地让每一个提问的学生得到满意的答案;对于颜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也毫不避讳,因为,孩子们早已把他当作了自己的贴心人,他们愿意和颜老师用心来交流。也许正因为如此,颜老师才可以知晓每一个学生的特点甚至一些家事,而学生们也特摸颜老师的脾气,知道怎样做能让他高兴。当然,孩子们更爱上颜老师的课。他们会在上课前早早准备好上课的用品,然后,几个学生跑到办公室请老师上课。下课的时候,学生们很爱“粘着”颜老师不放,问这问那,让颜老师难以脱身。颜老师怕耽误了学生的其他课程,给自己做了规定:上课前一分钟走进教室,下课后一分钟走出教室。即便如此,仍会有几个学生利用老师走出教室前的这极短的时间与老师交流。一个学生说:“老师,你的课讲得太精彩啦!”颜老师淡淡一笑:“孩子,不是老师的课讲得精彩,是你听得太投入啦。”又一个学生问:“老师,只有‘类地行星’上才可能有生命吗?”“‘类地行星’?”颜老师有点惊讶,“这也不一定,你可以自己研究一下嘛!”颜老师瞅了学生一眼,抽身而去,因为虽然他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走,但是“下课后一分钟走出教室”的规矩不能破。
有人对做教师这一职业的人说过,如果学生喜欢上了你,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若真要让学生喜欢上你并不像说说话这样容易。不过,你完全可以借鉴颜老师的做法,那就是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常和孩子们在一起。
他爱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大多数人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为事情越简单越好做。而颜老师却常常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特别是刚参加工作时更是如此。比如说,学校张挂在每个教室里的“时间表”、“课程表”、“值日表”,俗称“三表”。开学前一天,学校安排颜老师设计一下,本来学校领导并没有提出什么要求,按常理,只要能体现“三表”的功能,就算完成任务,可为了让“三表”更加整齐统一,实用美观,颜老师几易其稿,换来的是彻夜未眠;为了使同事的乡公开课能够上得更好,颜老师放弃了午休时间为同事赶画教学挂图——因为画的图更能够满足这节课教学的需要;为了搞好《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施试点工作,他整整花了两个周的时间,精心策划,搞好试点,并写成材料,上报市局;学校成立小文学社、小记者站,领导要他担任这个任务,经过三天的深思熟虑,小广播站有声有色地办了起来。再说有一次开家长会的事。那一年,由于种种原因,颜老师所教的班级一直没有召开家长会,好容易等到放暑假前才有了一次开家长会的机会,按理说,家长会上,总结一下学校和班级一年来的工作,再布置好暑假工作特别是安全方面就可以了吧。可颜老师硬是讲了近两个小时,他除讲了学校统一布置的内容外,还讲了很多其他方面的事情。如,学生上学放学路上安全问题,家长管教孩子问题,学生请假问题,对待特殊学生学期初家长应告知老师的问题,等等很多应该是新老师与家长在学期初见面会上沟通的事情。其实,虽然这一年没有开家长会,但这些工作颜老师已经通过其他形式做过,大可不必在这次会上再次叮嘱。可颜老师就是喜欢这样做。他说,虽然下一学年,我不一定还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但这些话对孩子是有利的,对孩子有利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做呢?再说说颜老师的备课。颜老师备课从来不用他人的现成教案,他除了像教案中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项目“抄一抄”《教参》外,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之类就靠自己分析划算。至于“教学过程”的设计,颜老师更是从来不照搬别人的——在手写教案的年代是这样,在电脑网络普及的现在也是这样。颜老师认为,课堂教学是可以预设的,但更是生成的,现成的教案是死的,仅可以用做参考,不如自己编写的教案好用!以前有位年轻的老师不喜欢“抄”《教参》,就爱“抄”颜老师的教案,她说:“颜老师的教案比那些名师编写的简单得多,却很实用。”
颜老师就是喜欢这样地工作,这些复杂化了的一件件小事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养成了吃苦耐劳的习惯,这也为他以后刻苦扎实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他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