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6 18:58: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音乐鉴赏教学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响来表现作曲家的艺术构思,塑造艺术形象,从而使欣赏者产生联想的。在鉴赏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乐曲强、弱、快、慢以及音乐的喜、怒、哀、乐,并能够想象出音乐表现的情景。若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就更能够正确的体会与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意境。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我首先向学生讲述了这个几乎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中的凄美爱情故事,并充分运用大量的图片资料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好奇,之后欣赏了大型交响乐现场演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c小提琴优美的声音时而深情,时而欢快,时而激烈,时而如泣如诉,引人入胜。我在教学中又加入了动画《梁山伯与祝英台》、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的影片片段,学生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有的随着音乐小声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轻声吹着口哨随着音乐走,有的同学做拉提琴状……充分了解了作品表达的内容后,通过对直观的音乐形象的感受再引导到对乐曲的感受上,能带给学生各种不同的感受,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想象,同时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由于每个人的着眼点与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区别,联想出的内容也不会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种再创造,对音乐的感受就会千变万化。这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正确鼓励和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来进行创造,利用直观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鉴赏中的灵感思维是丰富的,有时通过聆听音乐还会萌发和获得超越音乐范畴的灵感,给审美主体带来顿悟。
二、采取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艺术的直观感知与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创设一种为教学需求服务、为学生审美服务的生动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鉴赏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了古诗《春江花月夜》的配乐诗朗诵。大屏幕上出现的是中国古典的山水画面,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种如诗如画的优美意境。之后再让学生仔细聆听乐曲,仔细感悟音乐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乐的内涵。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感到亲切、轻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变静态的音乐吸收活动为情感动态的音乐表现行为,有利于他们更好地感知、理解音乐,从而实现音乐教学的情境审美化。
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运用配器手法描绘地中海岸的自然风光的。在欣赏之前我做了个尝试,选择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号演奏的音乐片段让学生听辨乐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最后小组讨论汇报:小号——金黄色——嘹亮又有贵族气质或英雄形象:双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绅士形象:长笛——淡兰色轻柔透明的:单簧管——清澈轻盈。从而知道不同乐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乐形象。既从理性方面认识了乐器,又从感性方面丰富了对音乐形象的想象。
三、结合艺术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创设和开辟适合于教学内容的参与途径,设计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参与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同时又把教学目标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启发和帮助学生顺利打开求知的通道,为学生的实践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产生实践参与的冲动,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在声乐作品的鉴赏教学中,应重视对作品的演唱实践。声乐作品的表现是通过词曲作者谱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创造的过程。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歌唱是一种创造,因为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练习中,要达到声部的和谐、统一是不容易的。学生往往为不受对方的干扰要大声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声音不统一,声部不和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给他创设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真正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声音的和谐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鉴赏中,选取学生最熟悉的《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乐章实践演唱,并根据学生情况分声部练习,待两个声部基本唱会后,选个别音乐基础好的学生担任领唱或学唱第三个声部,使学生陶醉在自己营造的艺术氛围里,他们的心在他们自己创造的美中滋养、散步、飞扬。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这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进入了创造性的精神状态,对作品的整体理解更加深刻,同时进一步的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学生的音乐鉴赏活动是积极参与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学生以积极参与的机会,给学生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造的空间。这样的师生互动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提高了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真正听懂了音乐后,他们会自觉地在音乐中展开自由的、充分的、丰富的、美妙的联想画面,从而真正使音乐鉴赏活动成为创造性思维运动的过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学习、理解过程,也是一个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知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依靠学生主动的听、主动的想象来实现。让学生在鉴赏中多听、多想、多思维、多创造,引导他们准确的体验音乐情感。
四、通过即兴创编和表演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音乐鉴赏中,可以让学生采用节奏、律动、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自填歌词、创编故事、自勾画面、自编律动等丰富多采的创造实践,引导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创造性尝试。即兴创作和表演是音乐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废。即兴创作和表演的好处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设计的乐谱和事先的排练,减少技术负担:其次即兴活动比较能够灵活自如、自由地表达情感:再者即兴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敏捷的思维、快速反应的能力。由于即兴活动属于即时临场发挥,因此即兴创作的成果显得粗糙。但正是这种不成熟的创造,蕴含着丰富的创造精神。音乐训练可赋予我们一种积极想象与创造的方式,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所以课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即兴创作与表演能力是创造性教学的新举措。例如在《影视音乐》的鉴赏中,我给学生准备了几部影视中的场景:1、激烈的战斗场面,2、和谐温馨的生活场面。3、幽默滑稽的动画场面,4、热烈欢腾的节日场面。让学生从提供的十个音乐片段中为他们选择合适的音乐。学生们努力用音乐来烘托情绪,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每个场景会因学生的想象、联想和个性化认知的不同,对艺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产生多种结果,为学生今后的创造发展奠定基础。
尝试音乐创作是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过程和手段。即兴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为熟悉的歌词新编节奏和旋律,音乐常识的选择、连线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降低了创作的难度,也提高了音乐鉴赏课的时效。在教学中以此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浸透创作音乐的意识,进而更深刻地理解和体验音乐的创作特点,享受创作的过程,品尝成功的甜蜜。在为熟悉的旋律填新词的练习中,有的学生为《茉莉花》填新词,有的为《明天会更好》填新词,有的为《吉祥三宝》填新词,还有的为《北风吹》、《台》、《东方红》、《欢乐颂》、《心愿》、《隐形的翅膀》、《栀子花开》……太多了!学生在临时的“音乐会”上演唱自己的作品,并简单讲述创作过程。演唱结束后教师简单点评。他们专注的表情,热烈的掌声,以及各具特色的演唱情景相信一定会深深地扎根在同学们的记忆土壤里并且会生根发芽。
五、运用学科整合的优势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音乐是心灵的语言,它虽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它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音乐与科学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一个是浪漫的形象思维,一个是严谨的逻辑思维,但它们的思维过程是相通的,全都离不开想象。音乐的想象能使科学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学家得以发挥聪明才智,把幻想变成现实。着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酷爱音乐并受到了启发,发表了着名的相对论,创造出世界的奇迹。
音乐是一门艺术,也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科整合这一特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欣赏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时,学生刚开始不知道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并表现出不喜欢听古曲的意向。通过我用媒体的渲染,用“垓下之战”的历史故事来导入,并结合古诗《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引导学生对琵琶音色的认识。学生马上来了兴趣,并在聆听音乐后,感受到一面琵琶竟能表现出这样一个雄壮的战斗故事,就自然地把音乐中的强、弱、快、慢联想成了战斗、埋伏、追击、战败等相关的音乐形象,战场在音乐中得到了再现,再细听后就更能想像出那激烈悲壮的战斗场面了。
音乐与美术也是相关学科。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能看到“画外之景”,同样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也能听到“弦外之音”。即从画中听到音乐,从曲中看到画面。如歌曲《弯弯的月亮》“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是那弯弯的小船……”就刻画了一个美丽夜景的画面。这种视觉与感觉的联想,能够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领悟音乐作品。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从学生自身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促使学生将各科知识综合起来理解,运用学科多元化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综合能力。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 审美教育
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要重要得多,节奏与乐调有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他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因而美化。”由此可见,音乐鉴赏教学对审美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
我国新修订的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大纲中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以“把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音乐课程的最基本的理念,“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 、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这些音乐教育的新理念给新世纪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既符合音乐艺术的主要特征,也适应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审美体验是音乐鉴赏课程价值的最主要体现。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课的这一价值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这与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驰的。
音乐虽然不能像其他艺术那样给人以具体美的感受,但它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在美的享受中获得一种崇高的情感体验。这就是音乐的美感教育所激发起来的,虽然是无形却渗透进人的灵魂的那种火花。所以笔者认为音乐鉴赏教学是贯彻审美教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发挥并利用音乐艺术的多方面功能,积极作用于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领域,能有效地提高审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音乐美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为音乐语言是经过不同的声音巧妙地结合而成的,它包括旋律、节奏、音色等要素。它既没有小说或戏剧的故事情节,也不具备绘画和雕塑的视觉效果,音乐只有经过演唱(奏)者的再创作才能为人们的听觉所感知,比起其他艺术形式有它的局限性,但却能表达线条、色彩和语言所无法表现的东西。正如德国诗人海涅所说:“语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乐的开始。”这无疑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与语言虽然都是艺术,但是音乐这种非语义的艺术,是语言永远都无法取代的。正如哲学家尼采所说:“语言作为现象的器官和符号,绝对不能把音乐的至深内容加以披露。当它试图模仿音乐时,它同音乐只能有一种外表的接触,我们仍然不能借任何抒情的口才而向音乐的至深的内容靠近一步。”
音乐美的完整性是包含在乐曲进行的整个过程之中,乐曲的进行有开端、发展、和结局等。如我国民族古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意邃深远、由十个乐段组成的乐曲。有序曲、有展示、有尾声,欣赏它犹如观看一幅淡墨山水长卷,其微妙的情绪色彩和深藏的意境因素贯穿在旋律进行之中,随时间的流动展示给听众,具有时间的连贯性。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作为情感的艺术,它无须语言描绘,就会引人步入诗的意境;无须借助色彩涂抹就能引起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感情共鸣;无须物质造型却能感触到音响体系所构成的宏大建筑。如聆听《江河水》,你就会感到凄楚、悲愤的情感;《春节序曲》则表现了愉悦欢快的喜庆氛围。
《荀子·乐论》中曾说:“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就是说音乐对人的教化是迅速而深刻的,它是靠对人的陶冶而不是靠外在的规范和限制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在音乐教学中,感受和欣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聆听各种优秀音乐作品,可以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丰富情感,增强审美能力,提高人文素养。音乐是文明的音响,是情感的世界,是智慧的结晶,极其丰富和神奇。可见,音乐鉴赏教学对审美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审美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实现,首先要具备感受音乐的耳朵。音乐,特别是纯音乐——器乐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语言是难以解释的,往往“只可意会”,因此理解音乐还必须用音乐本身的手段来达到。中学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能动作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特别是节奏感、音乐感、音高感、和谐感、对比感、层次感等。让学生在学习鉴赏音乐的时候,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竖琴表现的流水之音等,让学生在情思飘缈、联想浮翩中获得审美能力的提高。
其次,美的旋律可以美化生活,陶冶心灵,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道德力量。一个美好心灵的培养和形成,虽然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但音乐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欣赏《命运交响曲》,应使学生感受到“扼住命运的喉咙”的斗争精神,去探求人生的哲理和意义;听赏《梅花三弄》让学生体会梅花傲雪、不屈不挠的高尚品格。学生在歌唱、演奏和欣赏的同时,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感的起伏和共鸣,从而升华了精神、陶冶了性情。
音乐犹如“内在的海洋”,虽无汹涌的波涛,却能浸透人的灵魂。但并不是所有的欣赏者都能领略、体验到音乐的美感,并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它需要正确的审美观、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应是美的教育者、传播者,把充满美感与积极向上精神的音乐传送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之中。
参考文献:
[1]陈曼君,吴跃跃.中等学校音乐教学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2).
[2]王次炤.音乐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4]袁江.走进音乐的殿堂,倾听心灵的歌声.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6).
关键词: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分析
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是将音乐作为审美对象,将音乐审美者看作是审美主体。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能使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更加透彻,并通过这种方式的采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准。
一、采用正确方法进行教学导入
音乐乐感、音乐鉴赏教学对学生投入度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教学导入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随着网络技术、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在音乐方面、美术方面显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而音乐理论教学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在这个背景条件之下,也就出现了学生对音乐学习非常感兴趣却不喜欢上音乐课这一现象。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在音乐学习积极主动方面远不如小学生。这就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进行合理的教学导入能够使得学生迅速地进入到音乐情境当中。
例如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故事、成语典故。故事通常都具有一定曲折性,故事情节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音乐故事情境当中,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成语典故中包含了许多传说,能够为学生传递做人处事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中采用对比教学方法
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对比教学方法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也就是说在同一标准规定之下,对事物进行区分。此教学方法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音乐方面表达能力。因为不同音乐形式在演奏方面、技巧方面、创作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因而教师可以针对同一音乐作品中的不同演绎方式开展对比教学。特别是经典作品,后人通常运用了不同乐器进行了改编、演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作品前后特点从多方位作深入地分析比较。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可适当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比较。主题不同作品在演奏时都有较大区别,而本质都是相同的。
例如《春江花月夜》《野蜂飞舞》两部音乐作品有着各自的特征,特别是在主题表达方面、情感演绎方面、演奏方式方面截然不同,然而,从本质上看,两部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情绪的表达。站在教师角度来说,需要引导学生认真思考演绎效果。
三、强调学生乐理基础的培养
对音乐主题进行深化,能够使学生在音乐主旋律方面做到充分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熟悉基本音乐词汇,把握好整体音乐脉络。例如在音乐曲目欣赏之前,组织学生对主体旋律进行哼唱,从而形成一种音乐感知。在欣赏音乐过程当中,在乐曲伴奏之下,深入地理解主人公内心情感及曲调呈现的意境。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使学生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在这个基础之上对音乐的内涵能做到准确把握。除此之外,在对音乐有了深入理解之后,对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
四、教学过程需要关注学生内心情感
初中阶段学生生活简单、具有一定规律,对人生百态并没有真切地体会。而音乐教学能够使得学生深入到实际生活、了解人生,对未来生活有着美好的憧憬、向往,同时也具有一定思想准备去面对日后的考验。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灵交流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音乐学习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欣赏音乐美的过程当中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聆听是最为基础的一个学习阶段,主要是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而音乐欣赏属于音乐教学高级阶段,是学习者的情感体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采用,使得学生对音乐作品内涵有深刻的体会,同时容易与创作者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差异性这一特点,进而运用不同方法开展教学,如可以组织学生上台演唱、表演等。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表现能力、表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类活动中,学生的音乐素养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音乐活动阶段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树立起团队协作的思想观念,促使学生融入到音乐情境中,从而更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乐在不断发展,与之对应的音乐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更新。培养初中阶段学生的音乐乐感、音乐鉴赏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耐心、细致,而音乐鉴赏能力在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属于更高要求标准,因而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亚敏.论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J].旅游纵览,2013(4).
关键词: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 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 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一)合理导入教学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二)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音乐乐感 音乐鉴赏 教学导入 对比教学
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是我国美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本文从培养初中生音乐乐感以音乐鉴赏能力的教学原则出发,探讨了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系统的整体进步。
一、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原则
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语言类学科相比,音乐学科更重视学生的个人兴趣。同时,它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实践以及长久的训练。首先,音乐学科通过更加直白且明确的方法表达个人情感。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乐曲目所提供的场景之中,真实感受其所表达的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音乐的魅力。这种方式只是学生个人的感官感受,非专业音乐欣赏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乐教学则是通过理论教授学生怎样更好的体会音乐的美妙,以及怎样从一个专业的角度评价不同音乐。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是学生的相关实践。音乐教学的实践性极强,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更深刻的体会相关情感。学生通过自主创作以及练习相关音乐技巧,从而可以更好的体会乐曲炫技之处。
二、培养学生乐感以及音乐鉴赏力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导入教学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个人的投入度有着一定的要求,这就更突出了音乐教学中教学导入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更加注重张扬个性,对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兴趣更大,然而理论教学毕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现了众多学生对音乐非常感兴趣却不愿意上音乐课的现象。初中学生由于学业的压力等原因,在音乐课上的积极性远不及小学生来得浓厚。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注重运用有吸引力的手段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的上音乐课,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导入教学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传统的教学导入方式,例如讲故事以及成语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吸引力。学生可以跟随音乐故事的情节,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从而更好地对相关音乐更加感兴趣。而成语典故则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关传说等,更是传达了先人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向学生讲述成语故事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有着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时,很多成语故事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听的,教师讲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还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导入引领学生更好地进入音乐课堂。初中生毕竟具有一半儿童爱玩的天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视之如猛虎,而应该正视它。只有这样才可以看到其本质,并进行合理利用。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小游戏培养学WWW.LWLM.COM整理生的乐感,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加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同时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利用当前的先进技术进行导入教学。
2.运用对比教学
对比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所谓对比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两件事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区分。这种方法很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达个人见解的能力。音乐的对比教学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法教授学生从各种对比因素分析音乐。不同音乐在音乐家的创作、演奏以及相关技巧方面也存在极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运用音乐对比教学法帮助学生全面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首先,可以将同一音乐作品的不同演绎形式进行对比。尤其是经典作品常常会被后人进行改编或者运用不同的乐器予以演绎。然而,为什么要这样改编,改编之后的作品与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点与不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种角度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不同主题不同类型的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与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来是极为不一样的,但是其实质却有着本质的相同。而这些需要学生经过实际对比、思考才会真正总结出来的。《野蜂飞舞》与《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同。它们的主题、传达的情感已经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着极大的区别,然而就本质而言,它们都传达了作者内在的情绪。说到底,这两部作品在抒发作者情感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这种效果是怎样渲染出来的,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学生这种对比性思维模式则需要教师的引导。
3.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乐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资源进行音乐教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培养音乐乐感以及相关音乐鉴赏能力。互联网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实现了世界资源的共享。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师对这些资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创作型改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利用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必然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师进行教学前,应该教会学生演唱相关作品,只有熟悉了相关旋律之后,教师才可以更好的带领学生领会其中的乐感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鉴赏。学生通过亲生感受可以从感性上体会相关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题。随后,教师则通过理论知识加以分析,使学生从理性上更深刻的认识相关音乐主题。
三、总结
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音乐的教学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初中生的音乐乐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而是需要教师耐心培养。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鉴赏音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下功夫,科学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音乐学习。只有这样学生的综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南国.初中生音乐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王俊刚.音乐感受力以及鉴赏力的培养[J].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教学计划
学科:
年级:
教师:
学校:音乐 高二 陈明明 龙口二中
上学期教与学情况分析:
上学年音乐鉴赏课遵循“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感受了音乐的美,从探讨音乐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到培养音乐的耳朵,增强了学生的鉴赏兴趣,感受了音乐不一样的美。
给学生美的享受,也为以后的音乐鉴赏活动做了铺垫,以致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要求:
根据新课程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本学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并鉴赏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外国的民间音乐以及具有时代性的音乐,让学生丰富音乐视野,提高审美能力,使学生树立多元化文化价值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 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 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 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 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 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 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 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教学内容要求
5、 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 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1.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感受和鉴赏音乐的习惯 从开学初,每一堂音乐课都要注意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这是一种文化教养的重要表现。在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教学过程中,我告诉学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文化素养不同,对音乐的理解也会不尽相同,一首乐曲带给人们的想象不会是单一的,应该是多姿多彩的;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敞开心扉,用自己的心独立的感受音乐带来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从而真正感受与理解音乐的内涵。
2. 注意提高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兴趣 音乐的感受与鉴赏强调主体情感体验的心理过程,而影响体验的快慢与深浅度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加强音乐欣赏课的情境创设,良好的情境创设,会使音乐课充满精彩、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参与欲望,引起学生兴趣和心理满足以及情感的共鸣,大大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创设一个环境,把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主充分表现出来,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多样性,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例如,上《渔舟唱晚》时,先播放这首音乐给学生欣赏,然后要求同学们各抒己见,发挥创造力描述乐曲情境。有的同学说它的意境非常优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又像一首清新的散文诗。有的同学说让他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勃的《藤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宾”,音乐与诗的意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3. 感受与鉴赏教学要采用多种形式
(1)欣赏唱片、录影带:我们可以通过录音、录像资料将国内或国际著名的演奏家、歌唱家、演奏团体介绍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见闻,扩大学生欣赏的领域。
(2)示范欣赏:通常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范唱或范奏表演。因为教师的艺术修养与人格,将直接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如果要进行范唱或范奏,一定要在课前演练熟悉,才能在课堂上达到较好的效果。
4. 感受与鉴赏教学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主 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都不可能离开音乐、音响和人的听觉,倾听音乐是音乐欣赏的主要方式。音乐欣赏固然需要某些“非音乐”的因素的辅助,如:欣赏音乐有时需要用语言文字、图像画面等加以引导,但是这些辅助仅仅是一种媒介,而音乐感受与鉴赏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还是“倾听音乐”。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们鉴赏的音乐必须是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在进行欣赏教学时还要注意,欣赏教学的中心点是“听”,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不要因为采用了多种多样的“辅助形式”而忽视了“倾听”这个主要的环节。
5. 教师在感受和鉴赏过程中注意引导
(1)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感受与鉴赏教学要使学生将生活经验与音乐作品的表现手段联系起来,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启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可以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联想,也可以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还可以是由音响感知与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同时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例如,我在教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听过全曲,我启发大家:“轻轻的长笛声像是告诉大家春天到了,我看到了碧绿的小苗慢慢地破土而出,青山碧水作幕,芦林茅屋为景,一切美好的情缘都融入在这优美浪漫的旋律中。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像,写出你对乐曲的感想。”同学们在课堂上用文字描述出许多精彩的画面:“柳树在轻轻地摇曳,好象美丽的女孩在梳理她那漂亮的长发。清澈的河水慢慢的流淌着……”“在碧蓝的天空中,有一对天鹅在自由飞翔,下面是青草和小河,花草在向它们招手,小河在向它们微笑。天鹅把一切哀伤都抛在蓝天中,朝着它们的理想飞翔。”有一位同学干脆画了一幅彩色的图画。还有的同学把乐曲描述成蓝天白天下牧羊人在放牧,青山碧水间男耕女织,一幅桃花源般的景色。同学们在乐曲声中,用自己的情感编织出绚丽的画卷,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
(2)引导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重点。在感受和鉴赏中,不能让学生茫然地听,教学过程中应提示重点,教师备课时要准确确定适合学生程度的重点,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重点,如主要是感受与鉴赏乐器还是主题或是曲式结构等等。
(3)引导学生做出身体反应。音乐的要素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是节奏,身体的反应是把握节奏最确实的方法。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手拍节奏或用笔指挥节拍以及演奏打击乐器等身体参与形式来把握节奏。例如,在学生感受和鉴赏《中国人民进行曲》时,我让学生踏着步伐演唱歌曲,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进行曲是以行进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以及体会到我人民勇往直前的气势和威武雄壮的军威。
6. 把握好感受与鉴赏音乐的时间 有的音乐很长,这时我们就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用多种方法激发兴趣,养成听音乐要整体感受与鉴赏的良好习惯。
另外,感受与鉴赏领域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选择优秀的教材。教材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物质条件,优秀的教材包括课本、音响、音像、录音带、光盘、辅助材料等。
(2)以欣赏为主,以讨论讲解为辅。要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在感受与鉴赏领域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听,老师少讲、精讲,在学生欣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想、想象、讨论、评价。
(3)引导学生养成收集、掌握必要相关材料和学会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如:在感受鉴赏音乐风格与流派时,学生是否有收集相关材料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中来。如:唱奏音乐主题,用律动、绘画(线条)、表演等等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