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29 11:25: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村级生态文明创建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

篇(1)

金龙乡创建安全文明村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村创建活动,切实推进我村两个文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丰富群众生活,增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现代村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文化阵地的“双建设”,逐步形成整洁、文明、有序,具有良好社会风气、丰富文化生活、优美生态环境的现代农村新格局。

二、工作目标

依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创造条件、梯度推进的工作原则,确定安全文明创建工作目标是:20__年建成县级安全文明林区和乡级安全文明文化村、卫生村、生态村;20__年建成省级安全文明林区和市级安全文明文化村、卫生村、生态村。

三、创建标准

l、综合治理组织落实。村级领导班子团结,有一名副职负责综治工作;村级治保会、调委会、治安联防队、护村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健全,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2、治安防范措施落实。创安纳入村工作规划,人、财、物基本有保障;村治安室、联防站、报警亭相应配套;重点仓库、财会室和村民住宅防盗设施齐全;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刑释解救人员安置帮教,“五种人”监改工作落实;以防激化为重点的各类民间矛盾及时化解,一般矛盾基本不出村。

3、村民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在辖区内赌博、封建迷信有所减少,得到遏制,活动、宗族势力、群体性械斗、闹丧基本消除,村风、民风好转。

4、辖区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村内不发生杀人、抢劫、、纵火等重大暴力案件,无称霸一方的地方邪恶势力,无涉毒犯罪;全村环境整洁,服务网络健全,文化生活丰富,村民对创安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达60%和80%。

四、工作步骤

㈠宣传发动和准备阶段。时间为20__年一季度。主要是组织干部群众学习有关文件,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制订工作方案,成立专班,加快文明创建工作的协调运转。

㈡具体组织和实施阶段。时间为20__年二、三季度。主要是对照年初工作安排和文明创建工作目标的要求,一件一件抓落实,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㈢自检和评比验收阶段。时间为20__年四季度,主要是对照安全文明林区和安全文明村的验收标准,积极开展自检、自纠自查,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同时报请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安全文明林区和安全文明村工作的督查、指导和考核,特成立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乡创建联络员:

(二)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要大张旗鼓地宣传安全文明林区和安全文明村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营造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氛围。村委会和村小学要开设专题专栏,对创建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及时进行宣传,对不良行为予以曝光。

(三)明确任务,各尽其责

1、各村、支两委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计划,落实措施,组织实施。

2、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对全村创建安全文明林区和安全文明村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和指导。

3、村治保会、调委会、治安护林队要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负责创安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的处置。

篇(2)

一、在思想上重视创建,把村庄环境整治和创建工作相结合

通过学习创建标准,我们村里一班人充分认识到,创建省级文明村是一项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发展村级经济,推动全村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村党总支、村委会一班人始终把创建工作放在首位,制定了创建工作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做到各项创建同规划、同实施、同检查、同考核,从而保证了各项措施的落实。

村民既是文明创建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创建工作需要他们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参与、积极配合,大力宣传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理念,正确处理长效管理和集中管理的定位。

二、组织上保证创建,做到领导到位、责任明确,运作规范

切实加强文明创建的组织领导,每月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调整充实村级组织,村创建办的主导、组织和协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及时成立了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创建组织网络。具体负责日常事务,配备了10名专兼职人员。同时建立调整了健康教育、环境食品卫生、法制教育、环境保护、治调组织、公共场所及饮用水卫生、经济建设、社区卫生和资料等9个专业性小组,强化对各项工作的指导和落实力度,村创建办多次召开创建领导小组成员扩大会议,强化标准意识,明确目标任务,并抽调工作骨干充实创建工作班子,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序开展,高效运作。同时按照创建计划要求,建立领导干部分工负责,做到责任到人、考核明确、联绩奖惩。

三、措施上加快创建,做到主动进位,狠抓落实,提升层次

(一)广泛开展创建教育,居民素质日益提高。我们主动建立健全育教网络,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人员。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固定宣传栏和集中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文明教育宣传,广泛普及科学卫生知识。每个村民小组有兼职教员,组织学习、宣传。我村积极开展“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健康知识入户率达90%以上;同时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评“三户”增强村民文明创建意识,全村文明户达80%以上。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容环境更加优美。我们本着“不求最大,但求最优最美”的指导思想,聘请规划设计院编制详细规划,对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公共设施、人文景观进行了统筹安排。加强对村交通秩序和户外广告等村容秩序管理,实行集中整治,无乱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对个别违章建筑坚决给予拆除,保证村庄建设的整齐。强化村庄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提高全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建筑施工管理,定期检查各施工单位,建筑单位全部设立施工围墙(隔离护栏)和安全防护网,所有建材按指定地点堆放,无乱堆现象,坚持做到卫生、文明施工。

(三)围绕工作重点,开展重点整治

1、编制村庄建设规划。按照规划先行、严格审批、建设有序、村容美观的要求,我们委托泰州规划设计院XX分院编制了《XX市XX镇XX村新村建设规划》,该规划根据本村实际情况,遵循生产生活统筹安排,经济与文化并重并举,人与自认趋向和谐,节约与集约相辅相成的原则,实施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形成居住向小高层公寓、工业向园区的显示理念,通过规划控制,逐步衰减村庄原有住宅区组团数量,以提高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方便村民生活。依托现有自然环境和水系,形成由南向北依次为村庄入口、滨河绿地景观点。在小区中设置公共服务中心、农民休闲广场,实施河道桥梁驳岸、绿化建设,以替身村景观形象,此规划已经XX镇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2、清理村庄生产生活垃圾。按照村容整洁、人居舒心、规范管理、长效受益的要求对村庄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本村清理了各种杂物及生活垃圾1700多吨,并投资了24万元,在各条街道放置了120只垃圾箱,新建了10座垃圾池,成立了由13人组成的专职保洁队伍,实施道路保洁及河面打捞漂浮物的长效管理,签订好承包责任制,做到了垃圾集中倾倒及时清运,达到日日清,清运率100%。大力提倡使用太阳能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实现严格的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

3、大力推进改厕。按照文明、卫生、科学的要求,加快户厕改造力度,对露天粪缸进行整治取缔。一是新建了80座卫生户厕,实现粪坑封闭化和三格化无公害处理,改厕率90%以上;二是投资了28万元,新建景观、水冲式无害公测5座,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了卫生环境。

4、整治村庄河沟。按照“三清一建”要求(即清淤泥、浚深河道、疏浚水系、改善水质;清除水面水生植物,清除杂草,改善环境,建立长效管理制度,巩固整治成果),对村庄四周河道全面进行了整治。权年整治疏浚村庄河道8条,土方4000方,并投入资金168万元建设河道驳岸1860米。达到水系畅通,水面清洁,环境优美的要求。全村改水率达100%。

5、加快村庄绿化和田园绿化。按照绿化覆盖率的要求,制订村庄绿化规划方案。一是投入资金36万元,建成生态果园58亩和35亩景观林;二是对村庄主干道两侧,沿河隙地全部实行了绿化,栽有各类树木8000株,建好四角广场,绿化率达25%,圩堤绿化率达100%。

(四)抓好综合治理,坚持群防群治。维护村民利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是首要任务,我们能坚持把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首位,着重加大投资。村成立了五人的辅警队伍,夜间在本村范围内巡逻,对外来人员全部情况量化在册,掌握好资料。村干部轮流值班,对群众来访随时接待,对矛盾纠纷及时解决,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对实在解决不了的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请他们帮助解决,几年来未发生越级上访和恶性事故发生。

四、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意识,不断推进村级各项管理

篇(3)

项目推进落实

完善制度来保障

许多老百姓还记得,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多个建设工地上响起了鞭炮声。*广场改造项目、*别院、*大桥,这些项目的同时开工,宣告了我区全力开展“项目推进落实年”的决心。

项目要推进,征地拆迁、服务协调都是大难题。如何跨越这些障碍?我区通过建立完善各项制度来保障。每个重点推进项目均有一名区级领导联系;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和分析督办制度;巡回服务组定期到现场协调解决难题;各级领导干部和责任单位在项目推进中的表现都列入年度考核;党员干部“三带头”,就是为了征地拆迁早完成;“百名干部进基层”,就是为了重点项目有推进。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宁波中心城北部商贸商务中心建设加快了,世纪大道*段、东外环*段、东外环北延、北外环东延、舟山跨海大桥连接线、绕城高速东段等重大交通线形工程建设相继启动了,北区污水处理厂排海管二期工程、城镇截污排污系统改造一期工程、镇骆路、中大河、西大河等截污工程也在顺利推进……因为项目的推进落实,*的变化日新月异。

主题宣传教育

普学普教出实效

“微型党课”说身边事、道身边理,每一堂课都让居民津津乐道;主题文艺表演精彩纷呈,每一场表演都被老百姓围得水泄不通……自1月中旬启动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之后,我区通过动员部署、营造氛围、创新载体、指导督查、解决问题等环节,使十七大精神在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中“入耳”、“入脑”、“入心”,凝聚了力量,取得了实效。

宣传教育如何掀热潮,关键是群众广泛参与。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中,我区把普学普教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全区干群大讨论、万名市民搞竞赛、千名党员上党课、百场宣讲进基层等系列活动,把宣传教育的触角深入到农村、企业、社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外来务工人员等各种人群,点燃了全区人民的参与热情,让广大群众主动融入到“大宣传”的氛围里。

宣传教育的成效体现在哪里,关键是推动富民强区工作的开展。围绕“高举旗帜推进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实施五大工程”的主题,我区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从一开始就努力做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把活动开展与项目推进落实、村级组织换届、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等重点工作相结合,让广大群众享受十七大精神宣传带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文明创建

彰显“大家”风范

文明,作为城市的无形资产,在城市化进程中,已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说起上半年我区在文明创建方面有什么大动作,*人都会回答: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示范文明城区迎检呗!

为了打造高品位、生态式的文明之城,今年以来我区投入大量资金,全力改造提升城区形象。老城完成70条背街小巷、老小区道路改造和40万平方米的老小区物业改造;城乡接合部拆除违章建筑8500平方米;规范对户外广告、街景立面和店铺篷布的管理;整治改造隧道北路两侧绿地,石塘下村陈家、包家周边,环城北路两侧等卫生死角……

硬件设施提升了,文明软环境也要过得硬。在迎检过程中,我区一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一边推进文化名区建设。以创建“文明之城、爱心之城、礼仪之城”为主题,开展了“十万市民学礼仪”、“爱心储蓄进万家”、“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与文明同行”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落实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九项实事工程,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基本道德规范;“雄镇大舞台”、农村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等有*特色的文化品牌让老百姓倍感自豪。

记得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整个*快速反应,有条不紊地发起了赈灾募捐活动、救灾援助工作,爱心之潮潮涌不断……

这不就是*作为一个文明之城、爱心之城所显示的“大家”风范的真实写照吗!

改善民生

八项行动显真功

民生问题一直被我区摆在突出位置。近几年来,我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了“民心工程”,组织开展了“解四难创四优”、“走进矛盾、破解难题”等活动,积极推进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建设,民生领域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篇(4)

基本做法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实现劳动力转移。“化”农民应立足于“富”农民。只有农民收入增加了,经济地位提高了,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张家港市“化”农民是从兴办工业开始的。在农村兴办工业的过程中,张家港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注重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在耕地适当向种田大户集中、进一步提高机械耕作水平的基础上,实施品牌经营、市场营销和资本运营三大战略,变农产品为工业品,变农民为农业工人,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产量农业向效益农业的转变。全市形成了一批特色龙头企业,打造出一批“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著名商标”。龙头企业拉长了农业产业链,带动种植、养殖业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

改善人居条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自然生态。一是优化镇村布局,引导居民适当集中。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实行新建与改造并举的方针,加快建造居民新型住宅区和撤并自然村庄的规划与建设。凡不承包责任田,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以及在集镇规划区内的村民,逐步引导其住进镇区新建的公寓区。二是加强社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把城市社区建设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农村,集聚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每个镇都建有中心社区,每个行政村都建有村级社区,形成了市、镇、村、企业四级社区一体联动的“1890(一拨就灵)社区服务网”。医疗保健、种养殖培训等十大系列、60多个服务项目,基本满足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三是维护自然生态,美化生活环境。全市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环境设施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80%、60%以上。实施饮用水改造、气化普及、改水改厕等工程,建立起农产品、肉类检测网络,保障城乡居民都能“喝上清洁的水,呼吸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物”。大搞绿化,努力营造良好的绿色居住环境,近两年全市城乡新增绿地超过建县40年来的总和。

普及教育,增强法制意识,提高道德修养。一是着力发展教育事业。张家港市1996年实现了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100%,初升高比例多年来都在95%以上,高等教育正在逐步普及。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着力增强法制意识。从完善基层民主、健全规章制度、吸引群众参与入手,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和自治能力。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开展法制教育,并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到社区管理的各项制度中。同时,广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群众的民主观念和维权意识。三是着力提高道德修养。常年开展“五爱、四有、三德、三礼”教育,围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要求,在农村老年群体中倡导破除迷信、科学健身;在中年群体中倡导爱岗敬业、勤俭持家;在青少年中倡导爱党爱国、奉献进取;在工商界人士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文明经营;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倡导勤政廉政、为民造福的理念。

改变陈规陋习,规范举止行为,丰富文化生活。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一系列创建活动与农家的生活用水、垃圾处理、厕所卫生等生活细节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促进农民文明行为的养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通过“人人动手,洁美家园”、“改陋习,树新风”等活动,整治环境,美化家园,并把是否改变陈规陋习、规范文明行为、追求科学生活方式等与家庭的荣誉和经济利益挂钩,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良性互动。同时,投入数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市博物馆、图书馆、大戏院、广电中心、电影广场等文化

体育设施,每个镇都建立健全了文化服务中心,大大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主要启示

“化”农民应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只有时刻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并加以引导,农民才会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促进派、主力军。张家港市坚持从创新城乡管理体制入手,着力解决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建立了一系列造福农民、保护农民的制度:实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投入方式,形成了较为合理的GDP二次分配机制;建立城乡公平税负制度,取消了农业特产税、农业税,农民每年因此减负数千万元;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突破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了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制度,让农民成为可以自由流动的“社会人”;率先在农村实现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五保合一”。

篇(5)

在全县上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创建,扎实开展“两转三争”大竞赛活动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暨“河长制”工作动员大会,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以最快的速度,推进首批国家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二是以最好的方式,向全县人民表明我们践行“以河为贵”的坚强决心;三是以最强的信号,向全县各级干部传递省市对我们的关心和厚望。今天省水利厅罗小云厅长和宜春市委张鉴武常委百忙之中亲临会议指导,充分体现了省厅和市委市政府对靖安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信任关爱,等下,两位领导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历史告诉我们,河湖两岸一般是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我们亿万斯民的乡愁。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说“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活之需、生态之基”一点也不为过。今年1月,我县被水利部列为全国第一批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县,全省仅2个县,分别为靖安和星子。省水利厅把这么重要的一项任务交给靖安,充分体现了对靖安的信任和关爱,也意味着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交到了我们手中。

首先,我们有责任抓好这件大事。我们的县名叫靖安,我们的责任也在于让绿水青山更净更安。开展创新试点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意义:一是有利于深入推进“以河为贵”发展理念。刚才罗厅长讲到,我们提出“以河为贵”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创建,推行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正好是“瞌睡碰到枕头”。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开展河湖管护体制创新,正是从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出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省委强卫书记和省政府鹿心社省长在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都强调:要全面推行“河长制”,抓好水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践行“以河为贵”理念的重要抓手,作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打造成为靖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二是有利于造福百姓。喝干净水、游清澈河,是靖安广大百姓最基本的环境诉求,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开展创新试点,目的在于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生态利益落实好,这是一项惠民之举,惠及的是民生,顺应的是老百姓的期待。三是有利于促进生态旅游发展。大家都知道,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水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水资源丰富,是发展生态旅游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创新河湖管护体制的目的就是保护好水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通过打造水景观、发展水产业,助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四是有利于保障生态安全。水环境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旨在建立水生态安全的保障机制,治水患、除水害、保水安,形成生产生活的安全屏障,呵护广大群众的健康,保障百姓的安全。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强化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努力创新实干,切实抓好试点工作。

其次,我们有必要抓好这件大事。我县对水环境保护始终高度重视,留住了“一河清水”,但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管护体制不顺。长期以来,河湖管理实行“多龙治水”,各个涉水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对河湖进行管理,没有形成合力,造成了职能上的“部门分割”,制度上“政出多门”。二是河湖治理不到位。河道上乱采乱挖现象还比较严重,破坏了环境,挖坏了河床,压坏了道路;河湖内电鱼、炸鱼、毒鱼的现象还时有发生;面源污染防治难度大,部分河流的水质有下降的风险;少数矿山开采生态修复不够,水土流失严重,等等。三是河道开发管理不到位。随着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涉河建设项目日益增多,水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权限、经济控制手段不足,导致水资源粗放利用现象仍然存在。四是河湖利用规划滞后。河流岸线范围不明,功能界定不清,管理缺乏依据,水体污染防治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倒逼我们必须通过开展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明确管护范围,落实管护主体,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提升我县河湖资源管护的效果。

第三,我们有信心抓好这件大事。生态理念在靖安深入人心,尽管我们以前没有提出生态文明这个概念,但一直走在生态文明的路上,很多做法在全省都是先行的,为创新试点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是在水源涵养方面,通过多年来禁伐天然阔叶林,主动缩减木材砍伐量,加大封山育林力度,我县森林资源的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二是在污水处理方面,先后建成了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率先启动了镇、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了镇、村生活污水处理站28座,改厕1万余户,建设沼气池1.2万余个,基本做到了污水不直接排入河中。三是在垃圾处理方面,我们建立了县城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率先启动实施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对全县垃圾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了垃圾对水源的污染。四是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特别是在省市水利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先后实施了一批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农村安全饮水、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和工作,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水环境的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这次省水利厅把这项试点放在靖安,我想也是因为靖安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有了一定的工作基础,有些成功的经验,这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抓好创新试点工作的必胜信心,我们也决不会辜负省厅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众所周知,水具有流动性、系统性的特点。这也给水质监测、责任界定、责任追究等造成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手段、实干的精神抓好这项工作。我县的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已经通过水利部批复,今天会上还印发了一系列的相关文件,应该说试点工作

有了很好的蓝图和规划,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抓好落实。我们要紧紧围绕“保水质、保安全、促旅游”的总要求,按照“一年起好步、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时间表,确保到2017年顺利完成创新试点工作,努力实现“水中有鱼、岸上有绿、绿中有景、人水相亲”的美好愿景。重点要抓好“三个三”:1、抓住关键点,加快推进“三大创新”。机制创新是试点工作的关键所在。既然我们是全国试点,就要先行先试,以改革的思路和创新的办法抓好试点工作。一是推进管护体制创新。要迅速把管护体制的架构搭建起来,建立“1+2+3+市场”管护模式与“河长制”相结合的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其中“1+2+3”是指:1个管护主体,即靖安县河湖管护委员会;2个职能单元,即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3级管护网络,即乡镇河湖监管站、村级河长和组级巡查员。“市场”是指推行以管养分离为基础的市场化改革。“河长制”是指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制,由我担任总河长、中型水库库长;县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副河长;乡镇长担任本乡镇范围内的河长以及小(一)型、小(二)型水库的库长;村委会主任担任本村范围内的河流河长和山塘水库的库长;聘请巡查员,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合管护,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护网格,形成分段监控、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问责的工作格局,实现“河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二是推进执法机制创新。为切实解决涉水案件“多头执法”的问题,在县河湖管护委员会下设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由县政府办牵头协调,负责全县涉水综合执法调度工作。各相关执法部门和乡镇要服从综合执法协调办的调度安排,按照“严管、勤查、联动、重罚”的要求,及时将污染水环境违法行为制止在萌芽状态,弥补“多头执法”的弊端。各乡镇要组织各村对河段进行定期巡查,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如遇重大违法违规涉水事件发生,由综合执法协调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形成合力,共护生态。三是推进监管方式创新。水质监测是一项技术活,难度大、费用高,要采取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监管效果。在人防方面,实行“巡查+网络监督”的办法,全面建立巡河制度,要求巡查员定期、不定期开展巡查和交叉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同时,建立“易信群”,全县所有“河长”、巡查员均实名加入该群,巡查过程中及时拍照上传,一方面发现问题后可督促下游“河长”、巡查员及早做好防范,另一方面可相互监督是否巡查到位。在技防方面,做到“土洋”结合,既要探索简单实用的土办法,更要灵活运用信息监测技术,如水质监测系统、水质传感器等,定期开展水样检测,明确水质责任,建立切实可行的水体污染溯源追责方法,确保对水质情况了如指掌,及时处置到位。

2、找准结合点,正确处理“三大关系”。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时间长,各项工作需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一是正确处理创新试点与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的关系。河湖管护创新是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的重要内容。上次,罗厅长到靖安调研这项工作时就强调:不能就水抓水,要把河湖管护体制创新上升到生态文明创建的高度来抓,统筹结合,源头治理。要抓住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的契机,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行“树保姆”制度,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和水源涵养能力;继续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全面封堵违法排污口,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要实施好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提升工程,重点抓好河湖漂浮垃圾的清理,努力实现垃圾处理无死角、无空档;要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扶持有机农业发展,推进病虫害绿色控防和使用有机肥,所有水库退出养殖承包,逐步减少污染源。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从源头上保护好“一河清水”,为生态文明创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正确处理长效管理与专项整治的关系。抓好河湖管护体制创新,一方面,我们要着眼长远,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逐步建立起定期巡查、水环境影响评价等长效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水生态安全;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各个时期水生态方面的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整治,迅速改善水生态环境。当前,我县河湖管理方面反映最强烈的违规采砂、电鱼毒鱼等问题,综合执法协调办要高度重视,牵头协调,尽快制订整治方案,组织相关部门联合执法,迅速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有效打击违法违规采砂、非法电鱼捕鱼炸鱼等现象,形成高压态势,保护河湖生态环境健康。三是正确处理管理与养护的关系。管养分离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河湖管理工作由职能部门承担,养护工作要通过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由养护公司承担,实现管养分离。从我县县城环卫市场化改革的效果来看,是非常好的,费用没有增加,但清扫效果显著提高。要尽快研究出台河湖养护技术标准,更多地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会力量承担河道疏浚、水面保洁、岸线绿化、堤防维护等日常管护任务。今年先在北河和仁首小(一)、小(二)型水库开展试点,效果好再逐步推广。

3、打造新亮点,精心抓好“三类项目”。试点工作要以项目作为支撑,要有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通过项目化,促进产业化,将水生态环境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要精心打造一批水利景观项目。要充分激发“水”的灵气,做靓县城“一河两岸”,抓好县城拦河坝和水上公园建设,提升县城的品位;要以5A级景区创建为抓手,加快水上游览道建设,合理布局北潦河两岸休闲、观光、亲水等设施,打造环三爪仑滨水景观长廊;乡村要依托水利项目,因地制宜地建设滨河景堤、休闲公园、健身游步道等景观设施;每个乡镇都要抓住创建5A级景区的契机,把花、树、村、绿道、水景观结合起来,打造一批乡村公园、休闲基地,打造一段河景,建成一批具有浓厚水文化的民宿旅游点。今年重点要集中资金,在县城的南河、宝峰的北河、高湖的小河上打造几处景观亮点。二要加快推进一批水生态产业项目。要发挥河流、水库等水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精品酒店、休闲农庄和房车营地;要引进客商利用靖安优质水源,开发高端饮用水生产项目。对石上水库休闲度假村、罗湾水库文化旅游区、宝峰禅意养生乐园、圆梦园度假区等涉水旅游项目,都要制定具体的推进计划,明确责任

分工,把握时间节点,确保快速有序推进。这些涉水旅游项目,我们既要大力支持,也要严格环境准入,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能因为项目建设而影响水生态安全。三要积极实施一批水利民生项目。要集中时间和力量,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农村安全饮水等重点民生项目,启动鄱阳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仁首水生态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能快则快,力争早实施、早见效。要充分利用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水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这两大平台,积极谋划,争取国家和省里的项目资金支持,让试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建立“河长制”,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也是一项“积德行善”的事业。各乡镇、各部门务必按照统一部署,注重协调配合,抓好推进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是组织保障要到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把创新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河湖管护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县河湖管护工作。各乡镇也要参照县里做法,把责任明确下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制度建立起来,制定“四个一”(一张水系图、一份责任书、一个时间表、一本记录簿),推动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有效联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宣传监督要到位。要充分利用微信、电视、报刊等媒介,开展宣传动员,让全县上下认识到开展创新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县电视台开辟“河长”专栏,滚动播放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曝光违法典型案例,提高群众水环境保护意识。要在县电视台公布所有“河长”名单和联系电话,并在各河段重要位置设立公示牌;聘请老党员担任村级环境监察员和宣传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同到现场督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水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三是经费投入要到位。本次试点实施范围覆盖全县11个乡镇,试点任务重,项目投资大。县财政将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稳定经费来源;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也要保障必要的经费支出,并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试点工作的经费支持,确保有钱办事。

四是考核奖惩要到位。《“河长”责任制考评办法》已经印发给了大家,考核是为了更好地把工作落到实处。各乡镇和部门要将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抓好推进。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一定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求真务实上,不能为了试点而试点,花大价钱、大力气去造不切实际的盆景和亮点,而是要按照试点可推广、经验能复制、经济上可行的要求抓好试点,工作考核评价也要充分体现这一导向。

篇(6)

**乡xx年工作总结和xx年年工作思路

xx年工作总结 1、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推进效益农业发展。

积极探索粮经优质高效轮作模式,提高耕地综合利用率。种植业从单纯追求量的扩张逐步转到以数量为基础、质量为重点上来。引进推广新香优80、两优2163、福优964等杂优组合,全乡水稻优质率达到90%以上。扩种市场需求量大的优质甘薯、马铃薯、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并通过引进试种新名优品种,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改造提升基础产业。进一步了环溪边洋的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突出开发设施栽培等现代化栽培技术和生产模式,积极扩大豆、瓜等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栽培比例。今年,全乡的蔬菜外销量预计达8136吨。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突出道路交通、集镇设施、水利水电等方面的重点工程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成了洋沙溪至长坑道路硬化工程、丘山至路口段路基工程、苋下机耕路等工程。投入资金37万元,完成了**小二型水库和**等地质灾害点的除险加固工作;改善灌溉面积0.13万亩,恢复水毁面积0.2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06万亩;注重水电能源开发,完成了下村水电站的前期工作.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的能力得到增强,农田生态环境进将进一步改善。

3、多渠道增收节支,财政困难状况有所缓解。高度重视骨干财源的培植,加大税收管征力度,加强税法宣传,为财税部门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大力向上争取资金,实现了今年财政“双过半”的目标。按照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专户管理,安排好预算盘子,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努力实现收支平衡。 5、增进精神文明建设实效,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工作。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合理调整和配置现有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局,改造薄弱学校,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加大初卫生保健和合作医疗工作力度,巩固乡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农民健康教育取得实效。抓紧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围绕争创“优质服务”先进乡目标,深化“三为主”的各项要求,切实推进两个转变,提高计生工作水平。今年以来,全乡共落实四术239例,其中二女扎13例,双查率达99%以上,帮扶率98%。积极贯彻实施《福建省乡镇工作纲要》,进一步强化乡服务职能,规范及归并设置乡党政事业机构。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质。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实施“进百乡、入千村、到万户”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活动,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深化创安工作,在19个村开展了创建治安模范村活动,新型防范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严打整治斗争、禁毒、打击“两抢一盗”等专项斗争取得明显成效,保持了社会安定稳定。按照要求,圆满完成村级换届选举工作,确保了基层工作的连贯性。与此同时,我们进一步做好抗灾防汛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桑美”台风之后,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启动灾后自救和重建工作预案,坚持一手抓防台减灾、一手抓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目前,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全乡已修复倒塌房屋8座30间,抢修受损房屋220间,安置受灾群众352人,春节前,将全部搬入新居。水、电、路和通讯设施基本恢复。群众的生产生活恢复正常。

篇(7)

文明农村建设

当前,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不仅需要丰厚的物质生活,而且要求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日益繁荣的农村,不仅村容村貌要逐步改变,而且文明程度要大力提高。市档案局围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的广泛开展,积极抓好相关领域档案建设,为促进农村的文明进步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1.抓好农村社区档案建设。自1995年张家港市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后,近年来又把工作重点放在以解决城乡一体和缩小城乡文明落差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工作上,并把社区概念延伸推广到农村,使农村社区成为城乡文明对接的有效载体。围绕这一工作重点,市档案局及时转换工作思路,在抓好传统的行政村档案建设、城区社区和各镇中心社区档案工作的同时,抓好农村社区档案工作。将反映农村社区宣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便民服务、治安管理、环境卫生、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材料及时归档,并引导使用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对社区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在建好农村社区档案的同时,与民政、卫生等部门配合,引导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每个家庭建立健康档案。2005年5月13日省委书记李源潮一行来到塘桥韩山社区,当他了解到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每个家庭建立健康档案时,很是高兴,说这种做法很好,让百姓享受到了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2.抓好文明创建方面档案。围绕新农村建设,全市镇村开展了各类创建活动。目前张家港全市8个镇、182个行政村已全部创建成国家卫生镇、省级卫生村,是全国首家实现卫生镇村“满堂红”的县市。围绕从国家级卫生镇、省级卫生村的创建,到文明社区、健康社区、绿色生态社区的创建,再到“文明新风户”、“特色家庭”的创建,督促做好相关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实现了通过利用档案中所蕴涵的丰富素材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并以此来凝聚精神资源,整合村民人心的效果,使档案成为村民们自我约束、自我加压、自我完善的动力和约束机制。

3.利用陈列室、举办展览等载体形式,提升村民文明意识。对村级经济实力强的村,引导成立村史陈列室,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举办一些展览,让村民进一步了解村的发展史,为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激励农民自主创业、勤劳致富服务。被誉为“华夏第一钢村”的南丰镇永联村,为了进一步展示永联村的艰苦创业史和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辉煌成就,建立了村史展览馆,并为永联村的“领头羊”――吴栋材书记建立了名人档案,使之成为村民教育基地,激起了村民“热爱永联、建设永联、奉献永联”的热情。

和谐农村建设

要建设和谐张家港,基础在农村。只有建设好农民的家园,发展好农村经济,才能实现全市和谐发展。近年来,市档案局从与农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人手,做好相关文章,为努力创造一个文明祥和、民主和谐与科学发展的农村新环境提供坚实基础。

1.做好农村各项改革中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围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及土地征用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指导做好相关材料的归档工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服务。

2.抓好“富民福民工程”档案,为开创“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贫有所帮”的局面奠定基础。从2003年起,张家港市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全新的纯农民养老保险和“农保”转“城保”办法。围绕这两项政策的执行,督促各镇、村做好农民养老保险和“农保”转“城保”方面档案,为大力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围绕农民医疗问题,及时建立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方面档案;围绕行政村撤组转户和大规模的拆迁工作的展开,抓好农民征地补偿、安置等方面档案,切实维护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实现“拆迁一方、造福一片、稳定一方”提供了保证;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工作,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就业等方面档案;围绕社会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引导各镇、村建立农村低保户、五保对象、下岗失业人员、低保边缘困难人群和高龄老人、残疾人和特殊需求户等社会弱势群体档案,为开展各项救援工作提供及时服务。

3.围绕建设“平安村镇”,做好外来人口管理、、司法调解和综合治理、优扶帮教及城管执法等方面档案。

4.抓好村民关注的重点、热点问题档案。一是规范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农村依法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二是围绕农村两次分配、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农民减负和农村集体财务监督管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做好相关材料的归档工作,为全面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保障农民群众依法行使民利、管理公共事务提供保障。

实力农村建设

经济是中心,实力是地位。只有经济发展了,新农村建设才有稳固的基石。市档案局围绕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建好相关档案,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1.为农村工业化发展服务。各村围绕“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没有经济就没有农村现代化”的理念,走工业化发展道路。近年来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市档案局及时介入,改进工作方式,遵循“效益、适用、自主、灵活和保守企业商业秘密”的原则,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档案服务,使档案成为民营企业谋求发展的资本,并做好了原有镇属、村办企业资产和产权变动过程中档案的处置工作。

2.增加“农”宇头特色服务。一是通过“亲和力”的宣传,提高农民档案意识。近年来,市档案局通过举办各类档案业务宜传、咨询活动、送“档案、科技”下乡和宣传电子文件中心、现行文件查阅中心等方式,提高广大农民档案意识,使他们通过档案了解农业农村政策、掌握致富信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市档案局根据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热点和农民利用档案需求,将现阶段农村政策、农村投资决策、农业技术管理、农业科研成果、良种培植以及农村劳动力状况和市场需求等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为广大农民致富和农村经济服务;三是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及时做好农业科技创新、特色农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规模化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品牌、安全质量监督、病虫防治、农机管理等方面档案建设,为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服务。

魅力农村建设

近年来,张家港市以和谐理念统筹城乡各种资源,不断深化城镇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农民向社区集中、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农田向生产基地集中”,全力开创绿色、生态、和谐、魅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新农村建设,市档案局及时介入,督促做好相关档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变化留下历史记忆。

1。抓好镇村规划建设档案。围绕“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镇村建设,市档案局一方面抓好了镇村总体规划建设和镇村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档案的处置工作;另一方面围绕镇村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的优化,做好农村宅基地归并、农民集中居住建设、农村居民安置房和拆迁房建设等方面档案。

2.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档案。抓住村民关注的“路、电、水、环境、资源”等突出问题,做好了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公用设施建设、河道疏浚、农桥改造、防洪排涝、供水供气、垃圾处理、绿化环保、河道整治与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档案建设,为逐步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