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2 12:10:1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建筑安全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校,优势,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参与方式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安全生产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关注的重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近年来,国家倡导建立“和谐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生产的投入,安全状况有所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据《全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显示,“2007年全国建筑安全生产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但形势不容乐观,全年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事故死亡人数仍在千人以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必须狠抓综合治理,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安全知识普及,特别要抓好特殊工种和农民工的安全培训”。构建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以下简称“安全机制”)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历史任务,绝不是只听取汇报、检查资料流于形式就能完成的。为推进安全机制建立,促进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有效进行,笔者认为可让高校参与进来。
1.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意义
1.1对整个行业而言
我国建筑业行业协会数量少、实力弱,而建筑企业众多,单纯依靠行业协会推进安全机制构建实属不易。高校作为专业性教育机构,拥有先进的设备、完备的科研场所和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的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单纯依靠建筑行业协会的不足,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压力。论文大全。
1.2对建筑企业而言
近年来,我国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愈来愈高,对安全事故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也愈来愈重。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受到非常严厉的处罚。此外,安全业绩差的企业在其他项目投标中也很难中标。高校与建筑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建筑企业提高安全业绩,获得丰厚效益。论文大全。
1.3对高校自身而言
一是充分利用了自身资源。高校的办学投入很大,面向社会各界开展合作交流、培训等正是充分利用了自身师资、科研场所、丰富经验等有利条件和资源,提高了高校的经济贡献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二是拓展了办学空间。校企合作、安全教育培训、安全资格认证等方式,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为高校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来源。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既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又增强了自身实力,宣传了高校品牌。
2.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认同。但高校如何有效的参与到安全机制构建中去,尚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和实际经验。本文借鉴了国外高校的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的参与方式。据对美国MIT的68位从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个人拥有专利的学者的调查发现,咨询、科技出版物、毕业生及合作研究是最重要的知识转移途径,如图1。
考虑到国内高校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在安全机制构建中必须要做到有针对性,大体可归结为当好“三库”。
2.1当好“人才库”
培养专业人才、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是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的立足之本。高校学生是未来建筑管理人才的主体,如果他们缺乏安全意识,势必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又何谈安全机制构建。
建筑安全事关生命安危,安全教育必须注重实际效果。教育方式需多样化,除开设建筑安全理论课程以外,还应设置实地讲解以及事故案例分析等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设安全技能教育课程,包括相关作业技能,掌握作业安全装置设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通过灵活多变的安全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认知,使学生产生思想共鸣,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
2.2当好“科技库”
当好安全机制构建的“科技库”是高校的发展之石。高校在在立足“人才库”的基础之上,可以协助政府部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督机制,完善事故记录、检查、申报制度,根据出现的安全问题,制定实时有效的政策。同时,为了建立由市场经济主导建筑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高校应当大力协助建筑业行业协会发展,帮助建立自运行机制,形成由同行评议、同行监督的良性循环,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是建筑安全生产的核心,如何促使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是高校发挥优势的重点。一是开展安全培训,高校针对企业需求为企业培养安全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资源,形成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为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开展安全生产理论知识教育、以及安全生产技术知识教育等培训,还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资格认证。需要指出的是,安全培训应该突出全员参与,既包括实地操作的技术工人,也包括施工管理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决定着安全费用的投入,只有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最根本的安全生产。二是加强同企业的开展安全技术理论研发。“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原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才能使企业安全生产永葆生机。高校可与建筑企业联合成立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开展建筑安全生产研究,推动安全机制构建。三是注重技术转移,促进研究成果产业化。借助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建立安全技术转移中心与科技孵化器,通过技术转移中心,进一步发挥高校学科综合的优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进行系统集成,孵化出具有市场前景的成果,为建筑企业提供实用的安全技术。
2.3当好“思想库”
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知识扎实,高校之间交流合作也比较密切,容易形成高学历、高能力优势联盟。鉴于此,高校可以当好建筑行业的“思想库”,承接建筑企业的安全咨询,帮助查明安全隐患,消灭安全事故,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形成安全文化。论文大全。此外,高校应当作为沟通纽带,定期组织建筑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与高校坐堂会诊安全机制构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3.加强支持,保障高校参与顺利进行
3.1政府大力支持与政策导向
高校参与安全机制构建,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安全机制构建得到了极大重视,相关部门已把安全生产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科技部也颁布了《关于发挥高等学校科技创新作用的若干意见》,明确了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对进一步发挥高校作用作出了指导性要求。在这样大好背景下,就需要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制定有利于高校参与的政策,促进高校投入到安全机制构建中来。
3.2当好高校与建筑企业沟通的桥梁
高校在参与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建筑企业产生矛盾,如双方目标不一致:企业追求短期利益,高校更注重学术成果等。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来解决这些矛盾。政府作为高校和建筑企业的监管方,应该充分认识到高校对地方经济所起的作用,协调好双方的关系,力争实现政府、高校和建筑企业的“三赢”局面。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 管理
近期全国各地各类安全事故发生频繁,而特大安全事故是连续发生,血的教训给我们一次又一次敲响安全警钟!建筑施工中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全部事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次于矿山。如果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不好、衔接不当,发生安全事故是必然的。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是个危险性大、突发性强、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生产过程,保证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显得由为重要。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1、建筑单位安全管理问题
将建筑工程的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发包给不够资质或能力的单位甚至非法的个体承包商。由于这种层层的分包,导致施工管理不严格、安全培训不到位和安全投入不足或基本没有。同时它还使利润降低,而包工头为了追求最大利润,会减少他的一切不必要的金额开支,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不断出现。
2、勘察、设计、工程监理等单位主要的安全问题
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要求进行勘察或设计,或改变勘察设计文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使勘察设计成果存在缺陷,不能保证建筑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工程监理单位未对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措施或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进行认真的审查,在施工工程中也没有对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措施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理,发现事故隐患时,也未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整改和消除;检测单位出示虚假报告。
3、施工单位的安全问题
随着国家基建投资的不断加大,建筑企业准入政策的调整,使得施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施工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最近几年,个体建筑业迅猛发展,施工企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安全活动中处于的主体和核心的地位,建筑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施工单位的身上。
二、建筑安全管理改善措施
1、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应与建筑施工安全设计同时编制
一般情况下,当建筑工程图纸和城镇规划图确定后,施工单位就开始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但设计中往往对安全施工很少提到或一笔而过,使建筑施工事故隐患从一开始就被埋下。随着施工进度的进行,事故隐患便逐渐暴露出来,此时再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就很难或者需要更多的投入。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曾遇到这样的例子。如同时安装两台塔式起重机,在组织施工设施时只考虑进料口吊装方便而未考虑两台塔吊间距,待塔吊基础打好安装塔吊大臂时才发现两台塔吊间距不够;又如输电线路采用地埋方式进行,一般情况在城镇规划图确定后,电工根据工程用电设备需要和工程要求进行铺设,如果不能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衔接好,就会出现各自为政,有的线路会垫压在重型设备下,甚至有的被压在吊车铁轨下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编制建筑组织设计时未把安全管理设计编进去,使生产与安全脱节。
因此在编制建筑施工组织设计时,做好安全管理策划工作是关键,要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尤其要有懂安全、管安全的人员参加。一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目标,对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责任人;二要根据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分别编写基础项目管理论文、主体、装饰施工阶段详细的安全管理技术保证措施;三是要编制项目在整个施工周期中安全专项资金费用投入和分配计划表,确保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人、财、物的及时投入。这是项目安全管理策划工作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满足,现场安全管理就无从谈起。
2、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
责任制是项目安全生产管理核心和中心环节,简单而言安全生产责任制就是对各职能部门、各级负责人以及各类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对各级各类人员及部门在安全工作中的责、权、利必须明确界定,必须根据项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制订、并逐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并按要求追究相关责任。项目部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以便项目在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理有据,“以章办事”,避免出现“个人意志化”管理。
3、建立完善的职工安全操作规程
根据建筑施工事故统计分析,有一半以上的事故原因是“三违”造成的,尤其是职工违章作业冒险蛮干在其中比重最大。尽管大部分职工在长期的建筑施工操作中,安全经验已经较丰富,企业各类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也日趋完善化,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应用,一些旧的安全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要,这就要求对其重新制订或加以完善,使每个职工的施工过程都在法定的程序下进行。如何执行和监督职工正确运用安全操作规程,我们提倡从领导做起,按章行事,避免违章指挥,坚持长期有效、持之以恒地对职工遵章守纪情况实施监督。对违章人员的处罚既要适当,又要使职工本人或其他人员受到教育,做到对每个职工都一视同仁。这样才能树立安全检查人员的权威性,切实把职工安全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制度贯彻执行下去。
4、加强教育培训,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
施工现场作业工人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很多都是“昨天在家种地,今天建筑施工工地干活”的农民工,他们安全意识差,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确保安全,培训须在先,要坚持上岗先培训,未经考试合格不得上岗的原则。尤其是农民工,更要上好安全培训这一课。因此对新工人进场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坚决杜绝“假、大、空”等条款式内容。有些施工项目负责人思想上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往往心存侥幸,得过且过,认为事事“杯弓蛇影”大可不必,施工时认为安全就那么一回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农民工的流动性实在太大,有时一个工人同时在几个施工工地流动作业,没有相对的稳定,造成了管理上的困难,对新工人进场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极为不利。所以本人认为现阶段大力开展现场安全技术交底和班组安全活动是减少“三违”现象的最有效手段。安全技术交底应与班组安全活动相结合,严格按照班组活动制度坚持班前教育,保证天天讲安全,时时刻刻有安全,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安全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消除职工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按章办事,一丝不苟,才能时时、处处、事事保证安全,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使现场的作业人员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和“我要安全”的思想转变。
5、开展安全检查工作,灵活运用规范标准,发现隐患
立即整改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工作现场,不论项目部对安全多重视,管理制度多严格,安全教育多完善,在日常的施工作业当中依然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及发生“三违”现象,所以安全检查在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相关人员必须每天对现场进行细致的检查,检查尺度要“严”和“准”,发现隐患后应立即“按规定”要求提出整改,整改要求应根据有关规范标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商定。同时要对整改负责人进行必要的讲解,避免出现整改后仍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情况出现。
6、定期做好现场安全考核
工作施工项目部要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考评小组,针对现场层层签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书》定期对现场管理人员项目管理论文进行考评,考评内容为管理人员岗位责任的完成情况及安全目标的落实情况,考评成绩可以与物质奖励挂钩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班组也可进行相应的考核活动,考核内容要尽可能量化,能如实地反映被考核班组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能力,表现好的要进行奖励,反之进行处罚。目的在于对班组管理人员进行激励和约束,增强其安全管理班组作业人员的意识,最终提高班组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作业班组整体安全意识,减少“三违”现象发生。
7、落实安全资金投入
加大安全管理投入,更新安全设施,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应是预防建筑施工事故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措施。近些年来,为预防建筑施工工地触电事故,采用的三相五线制及安装漏电保护装置,都起到积极作用淘汰有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采用自升式吊车、铁木跳板,对于预防起重事故和高处坠落事故起到了一定作用。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用机械化或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不断改善职工作业环境条件,使建筑施工作业事故从根本上降下来。
论文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常见问题以及管理措施。只有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激励等管理手段,以人为本,以责任制度为约束,加强安全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才能做到安全和文明的施工生产。
建筑施工企业是以生产建筑产品、提供劳务服务为主的生产经营企业,其生产一般都具有周期长、露天作业、高空作业等特点,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控的影响因素,这一切都为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生产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施工生产的进度控制与成本控制,是企业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大局,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家庭的幸福。因此,建筑企业必须抓好施工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
1 工程项目安全生产常见问题
1.1 建筑市场不规范
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无证和越级施工,挂靠、层层转包等问题屡禁不止;一些施工单位靠低价中标,揽到工程任务后便以剋扣安全投入、削减安全设施等方式来赚取利润;有的建设单位将工程肢解后分包给多个施工企业承建,在安全生产等问题上互相推诿,致使安全生产制度难以施行。
1.2 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差
只重效益,不重安全。在市场经济意识的作用下,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企业缺少进行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和技术力量,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施工生产中缺少基本的安全设施。建筑行业内流行的一种说法“:安全问题,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正是这一现状的真实反映。施工企业在管理水平、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欠缺,是引发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建筑工人安全素质低
在我国,建筑生产仍旧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而在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大量劳动力,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较贫困的山区、农村。这些建筑工人,文化素质低、安全意识淡薄,把进场前的安全教育仅仅看作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因而,在施工生产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诸如: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随意出入安全防护区,甚至是无证操作、跨专业操作等一些违规现象,给施工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1.4 缺乏安全救援措施
由于缺乏安全知识和意识,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加以识别并及时进行处理;对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不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使小事故变成大事故。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生产现场,均无临时医务室,项目部办公室内也没有悬挂紧急救援的呼叫电话,在出现异常现象或发生事故后,不能及时请求救援,使本来可以防止的事故和人员伤亡,变成现实。
2 加强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2.1 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制度
根据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确定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以及专项治理目标,制定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生产目标和责任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与此同时,建立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建筑安全隐患、险情及事故社会举报制度,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确保全市建设工程质量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2.2 责任到位,狠抓落实
在日常安全监督管理中,一方面我们根据安全生产目标考核规定,把安全监督申报与建筑施工许可证的颁发紧密地联系起来,对未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未建立现场安全保证体系、未根据现场特点制定有效安全防护措施、未对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行承诺的施工企业,不予办理安全监督。对已办理安全监督的建设项目,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采取定期(每季度、半年检、年检)以及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检查,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使企业做到领导到位、意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努力降低工伤事故率。
2.3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建筑施人员安全防护能力
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宣传车、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并在报纸、电视开辟安全生产专栏,宣传安全生产法法律法规。通过强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在全面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抓事故单位、安全检查不合格单位、安全管理薄弱单位有关责任人和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建筑业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规定要求,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传输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增强职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2.4 开展创建文明工地活动,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现象
及时发现创文明工地的典型,认真总结经验,并经常组织各企业到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参观交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使全市建筑工地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轨道。彻底改变施工现场“脏、乱、差”的现象
2.5 建立安全防护临时设施费用专款专用制度
必须建立为安全生产提供费用的保障机制,在工程施工招投标时,安全费用不得进入竞价,不得压缩。在施工中,监理、建设等单位及有关建筑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加强监管,做到安全费用及时到位,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2.6 改进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一是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办理安监手续时,为该工地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安全监督交底、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与防护措施的实施。对该工地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的评定,则由站领导带队进行动态跟踪抽查。这种一人定点服务,集体动态打分评定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指导培养了企业、项目部的安全员,又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廉洁执法。
2.7 加强后期安全监督管理
工程建设进入后期,项目管理人员、作业工人思想的放松,分包施工队伍的进入,预留洞口和临边的防护、脚手架拉结点被拆除,脚手片被抽掉等等,人的不安全思想和物的不安全因素的重合,事故发生几率自然就高了。有些拟创省、市文明标化的工地,在初期管理严格,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水平较高,但到了后期,特别是检查验收以后,疏于管理,同样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要经常回过头去看看,对建筑施工安全实行前、中、后期全程监督管理。
3 加大安全生产的行政处罚力度
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为契机,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针对各个时期安全生产整治重点,制定专项整治任务目标,适时地提出整治工作要求。如在防止“五大伤害”事故为重点的专项整治工作中,以安全防护产品、设施的整治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推广先进、科学、符合国标、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设施取得了很好效果。根据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重点,在组织开展日常安全巡检的基础上不定期地对专项整治薄弱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和跟踪督查,并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即检查与自查、检查与专项整治、检查与整改、检查与追究相结合,切实消除事故隐患。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我们对无视生产工人安全、安全管理混乱、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现场存在严重隐患的企业加大惩戒力度,依法对它们进行行政处罚,真正做到事故原因不清楚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没有制定防范措施不放过。敢碰硬。真正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
参考文献:
[1]方雄.浅谈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j].. 科技资讯, 2007,(13) .
[2]周永青等.建筑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 2007,(28) .
【abstract】for construct saf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not only want to carry on building safety to manage a control from the macro view, construct a business enterprise oneself also want to carry on building from the tiny view a safety to manage a control.And want with nation of management to guide the safe management of building business enterprise, take the build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business enterprise as to concretely carry out a method.To synthesize to make use of nation and business enterprise to manage and control together in order to attain 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efficiently of purpose.
【关键词】建筑工程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Keywor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afe management, problem, counterplan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城市建设规模急剧增大。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在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工程项目的“四大控制” (进度、质量、成本、安全)必须经过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才能得到保证。但企业历来以质量为生命,殊不知,在项目施工的管理过程中,安全却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角色,安全工作虽然不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然而安全事故的结果却严重于任何一个其他要素。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市场管理不完善,对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
当前,在建筑业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普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管理的经费。一些公司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给有关的专业施工队伍,甚至有一些建筑企业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低价格,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被忽略,在中标后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资料等。因此就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2 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
建设一线人员90%以上是农民工,放下锄头拿砖刀,使这些农民工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事故伤亡者也多属于此类。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该培训的人员没有得到培训,特别是新工人大多没有受到过安全教育,班前活动没有进行;二是“三类人”特种作业人员、岗位技能工种、企业三级教育流于形式,培训效果不明显。对策就是严格教育培训。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三是对于新录用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准上岗,具体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培训学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和文明施工要求;工程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这样的教育及培训要坚持不懈、切实可行地深入到第一线每一个施工作业人员,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关心安全的良好氛围。
1.3 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这些企业普遍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不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而使管理薄弱化,对文明工地标准敷衍、应付,特别是对转包工程,建设单位的指定分包商存在着只收管理费而疏于管理的现象,项目部安全员形同虚设.不能起到制止违章、消除隐患的作用。这必然会造成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隐患多多。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对不达标的企业采取停工、罚款、暂扣安全生产许可证等行政处罚措施加以解决,并依法进行责任追究。
1.4 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
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据统计,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深基坑坍塌、触电、机械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总数的80%以上。一些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更没有对多发性事故开展专项治理,致使其造成的事故有增无减。比如:一些深基坑工程,建设单位不另支付措施费.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施工单位宁愿不进行支护,形成重大安全隐患。这就要求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地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有效地控制,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充分认识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性,重点做好防护,加强巡查和监控,把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
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要做好施工安全生产工作,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就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施工单位应设置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员,形成与施工范围相适应的完整的安全组织保证体系。全面建立健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组织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等,明确责任,层层建制,级级落实,保证施工安全生产的有效实施。
2.2 安全教育培训
2.2.1 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
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有效地防止在施工活动中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失误;安全教育培训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必须适时,内容要合适,有针对性,并形成制度。
对施工单位工作人员定期培训
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等所有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用法。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坚持持证上岗,尽快提高各级安全管理人员队伍的技术素质。
2.2.3 对进场作业人员的培训
进场前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级的“三级”安全教育。针对因季节、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生产环境、作业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因环境变化而引起的人为失误,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
2.2.4 对机器操作人员的培训
垂直运输机械作业人员、安装拆卸工、爆破作业人员、起重信号工、登高架设作业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2.2.5 采用安全技术
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前制订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教育。并严格按照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通过安全培训提高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增强自我防护的能力,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规范建筑业分包完善安全法
2.3.1 加强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
所有建设工程严格执行资质标准。不准超越资质等级范围承揽工程。严禁业主方肢解分包。严禁多次转包,加强总承包商对分包的管理,杜绝违法分包。
2.3.2 加强安全法建设,建立安全费用的编制和审批制度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有相适应的资金投入。这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所有企业都必须做到“为了确保安全,该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在确保安全方面保证必要的投入,使安全生产有可靠的基础。
2.3.3 严格准入请出制度
对没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年检不合格的施工企业禁止参与工程招标、投标,对两年内仍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请出建筑行业,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2.4 加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控制和降低事故危害后果
“预防为主”是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的原则。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和灾害的损火,应该居安思危,常备不懈,才能在事故和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反应迅速、措施正确。总之,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要及时查出隐患,认真进行整改,制定安全防范措施,防止出现新的事故隐患;要加强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应急救援体系:全面推行现代施工管理,就是针对人们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发挥人们的智慧,通过人们的努力,进行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器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建筑业的施工特点,在旅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较多,因此建筑企业重视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因素有很多,因此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制订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狠抓落实,培养全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大安全投入,这样才能提高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党宏斌.浅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努力方向[J].建筑安全:2007(04).
[2]邓龙海.浅谈建筑施工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7(07).
[3]曾笳.建设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需关注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5).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相关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通常,在建筑工程中,日常的安全管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以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安全生产,但是,工程建设项目本身的复杂性,以及项目施工人员素质的高低,造成了项目内部的安全管理形势仍不乐观,一些员工的不安全行为以及施工现场的不安全隐患不时会出现,这固然与个人和环境有密切关系,但也和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有一定的关系,这为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潜在的威胁。
一、建筑工程安全问题管理现状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隐患多
首先是建筑单位,他们是建设项目的投资方,通常只关心成本和效益,忽略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的影响。或者有些单位认为安全管理与自身无关,缺乏安全管理的意识,使建筑工程出现安全隐患。其次是施工单位,他们通常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重视效益,忽略生产过程。导致生产安全体系的建立遇到难题,有关安全管理的制度不能落到实处,安全隐患处处可见。最后是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作为业主的代表,看重的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对项目安全监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不依法实施对建筑施工的安全检查。设计单位往往注重建筑的造型和创新,没有充分考虑施工的操作是否安全合理,对施工安全的重点环节和部位在设计中未明确说明,缺少对施工安全的指导性。
2、安全管理考核机制不健全
在建设工程项目,有关安全管理的考核机制执行不力,很多时候成了走过场,没有落实到实处,具体表现在对发生安全事故或违法操作行为的人员的处罚力度较小,而且根本没有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机制,这实际上为该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一种歪风,让大多数的施工人员,甚至是作为安全监管的安全员都出现了推诿扯皮,忽视安全的心态,不但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让人员缺乏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
3、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
现在城市建设工程中,一线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农民工。而且文化程度都普遍较低,自我保护意思和法律意识都是相当的薄弱,经常进行一些违章操作。从相关的伤亡事故数据的统计来看,建筑业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伤亡者也基本是这样由农民工构成一线操作人员。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建筑企业没有做好或者没做对新工人安全教育培训。第二是对一些特种作业人员和技能工种的教育流于形式,使培训的效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4、缺乏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
第一,我国在建筑安全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比较弱,在解决建筑安全生产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方面的研究也比较落后。安全科技成果很难被广泛的推广并应用到建筑工程当中,相应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等同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能同步;第二,很多施工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比较固化,不愿意采用一些新的安全生产技术,从经济效益方面讲,更不愿意加大投资,所以,建筑施工中严重缺乏比较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
5、政府监管存在一定盲区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要还是靠人的因素。施工人员安全操作水平和意识直接关系到建筑安全。建筑行业一些重大事故涉及更多的都是参与到施工项目的工程管理、操作人员,而在实际施工操作中,忽视安全规范操作和和违法违规操作也会引起安全事故。现存的建筑行业门类较多,监管职责庞大,造成了建筑工程安全的职责权属的差异,权责分明、规范统一的政府监管体系还未形成。
二、加强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对策
1、完善监管机构设置
施工单位内部应该要设立单独的质量、安全检查管理机构以及相关部门,按照行业内的操作规范制定相应的标准,加大对施工单位内部的质量、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及自身素质要求,加大施工安全经费投入,加强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监管,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例会,总结不足,加强对分包单位劳务队安全事故的管理,搞好施工中安全事故的预防,规范施工操作行为,不冒险作业,减少违章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的保障施工安全管理的工作能够在尽然有序的条件下进行,在施工现场设置专职安全员的岗位,并经常派有经验和技术的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2、明确事故的发生部位和形式
其实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主要集中于五个方面:垂直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这类事故的发生频率很高,后果也很严重,表现为高空重物打击和高空作业人员坠落。坍塌造成的伤亡事故,这类事故后果很严重,通常会造成多人的伤亡,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工程的支撑系统、地下土方工程等的坍塌。倒塌伤亡事故主要是起重机倒塌和拆除工程时发生倒塌。这就要求监理人员在设备进场时必须严格把关,不留隐患。中毒事故表现为食物中毒和煤气中毒等,这种事故也很容易造成群体的伤害,必须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及时检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电击造成的伤亡事故,这类事故导致的伤亡较少,主要是作业区的施工动用电和高压电网造成的。
3、规范建筑业分包完善安全法
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应的总包、分包的资质认证和管理法。杜绝超资质等级范围承包、肢解分包和多次转包这种现象的发生。再就是完善安全法的建设,使其编制和审批制度合理且严谨。在安全管理资金这方面,也绝不可以割舍,该花多少就要花多少。因为资金问题可以说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在资金等条件都充足的情况下,我们还要建立一个严格的准入请出制度。对一些没有生产许可证或许可证不合格的企业要禁止他们参与工程的建设,必要时还要利用法律的手段将其踢出建筑行业,要从源头上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加强技术工艺因素控制
(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进行专项安全施工方案设计、采用成熟的施工工艺标准和安全技术标准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包括内容有:临时用电安全方案、基坑护坡支护安全方案、脚手架搭拆安全方案、模板支撑体系安全设计方案、高处作业临边洞口安全防护方案、建筑构配件吊装安全方案。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使岗位安全化、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所涉及的危险因素和技术工艺特征,编制科学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或岗前的技术交底,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5、建立施工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为提高抵御建筑施工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映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要建立安全事故救援预案体系。选派骨干力量设置通讯组、抢救组、交通治安组、救治组、物资供应组、善后处理组,备齐救援物资,如车辆、担架、氧气袋、止血带等,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分工迅速有效地组织抢险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快速前进,全国各地几乎顷刻间变出了许多“大工地”,这既带来了建筑市场的繁荣,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也给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动手、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只有这样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才会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毕淑杰;现代建筑工程的安全工作探讨[J];中国对外贸易;2011(4)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创新型实验室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8.087
Abstract Innovativ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its own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and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and laboratory, this paper from the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major carriers (real laboratory, laboratory culture and teachers and two internal driving force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a hand on how to build the strong character of safety engineering laboratory has explored and thought.
Key words safety project; innovative laboratory; talent cultivation
0 引言
“十三五”规划建议和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两个一流建设”作出顶层设计,国家对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培养高度重视。实验室在高校与学科建设中有着重要地位,它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是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地,同时也是实践践行的主要平台。笔者通过对国内著名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调研,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特色和实验室发展现状,对创新型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展开探索和思考。
1 安全工程创新实验室建设必要性
1.1 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的需要
安全工程本身是一个多大跨度学科交叉的工程性综合性学科,知识体系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等领域,同时它也是一个起步较晚的新兴学科。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以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为主要培养方向,①②而核安全和建筑安全更是一个注重实践,直接涉及大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专业。这势必要求安全工程专业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很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构建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成为当务之急。
1.2 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社会、企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高校实验室的地位由传统纯知识传授转变为对知识创新,成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平台。重基础、重实践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现今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在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安全工程实验室自身发展的需要
安全工程系有环境风洞实验室、核与辐射安全实验室、建筑安全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达1200余万元,实验室基本能满足常规性的本科实验教学,但实验室在综合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建设上仍存在着不足。实验室存在着实验室功能部分重复、仪器设备先进性不够、仪器设备效益低等问题,通过创新安全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实现实验室的合理规划和实验室的先进性建设。加强学生创新培养和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效益。鼓励教师科研反哺实验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最终实现实验室产―学―研的一体化建设,将实验室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2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环节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涵有五大环节:实验室实体建设、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和创新团队建设。实验室实体(即实验室场地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室文化(即实验室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和教师队伍是实验室的三大主要载体(如图1),这三者直接决定着实验室的性质、特点和水平。实验教学和创新团队是实验建设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实验教学和创新团队活动的开展势必需要实验场地、仪器设备、制度、精神文化和实验教师等条件的支撑,同时实验教学的提高和创新团队的发展也会促进它们的发展。这五者间的良性互动为创新型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核心动力。
3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三大载体建设
3.1 实验室实体建设
实验室实体主要包括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它是实验室最为具体的载体,是实验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条件。③
通过合理规划建设具有鲜明专业方向特色的创新型实验室,集中有限资源确保在优势专业方向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南华大学安全专业围绕核与建筑专业特色设,建立了核与辐射安全、建筑安全、电气安全、起重与机械安全、安全人机和安全检测与职业卫生等实验室。推进跨学科综合先进实验室建设,联合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和土木工程建立了环境风洞实验室,在学科碰撞交融中获得了新的研究视角。
高新仪器设备比重和完备的仪器设备台套数是创新实验教学和创新科研活动能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也是衡量室实验室先进程度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自制教学仪器设备,实现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将科研与创新精神带进实验课堂。土水特征参数测定及污染物迁移模拟实验台、细颗粒物净化性能测试平台和张力试验台等一系列教师自制仪器设备的使用,在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2 实验室文化建设
实验室文化建设包括实验室制度文化建设和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的保障,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建设的灵魂所在。
(1)实验室制度建设。完备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有序开展的保证,明确实验教师职责,落实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开放、借用制度,建立了《实验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仪器设备借用制度》等制度文件,精密、大型仪器实施专人负责制度,并及时在南华大学精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登记共享。
(2)务实、创新的实验室精神文化建设。实验室精神文化代表着实验室愿景、目标和共同价值观,合理的实验室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成熟的标志。务实、创新是安全工作人员所必需的内在品质,以“务实、创新”为实验室文化核心,通过实验课、课外实验、创新比赛等实验实践不断践行实验室文化,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的同时让实验室精神得以传承和延续。
3.3 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室教师队伍是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改革的主要承担人,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双师型的实验教师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实验室的关键所在。
(1)高素质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实验教师在高校大多被定位为教辅人员,主要从事实验室、设备及运维等管理工作,对教研的要求不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通过不同途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组织实验教师去211、985高校考察学习先进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经验,派遣实验室教师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掌握前沿知识,鼓励攻读更高学位充实提高自己。
(2)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现实验教师年龄结构呈现中年教师断层;在学历结构呈现学历层次偏低,最高学历为硕士;在职称结构呈现结构不合理,中初级职称所占比例偏低;学识结构呈现失衡,实验教师均主要从事与采矿和环境有关的研究方向。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应注重实验教师的老中青搭配,加强中年教师的培养,根据科学选拔优秀硕士充实实验教学队伍,采取相关政策引进优秀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
(3)“双师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实验教师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并具有1年以上的工程实践经历。创新性安全工程实验室是为企业、社会培养急需且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建筑安全或核安全专业知识,较高的实验实践能力,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与社会需求、市场期待有效的链接。实验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这要求实验教师善教的同时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4 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建设与发展驱动力建设
4.1 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1)加强特色专业实验教学建设。安全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多的新兴专业,具有宽口径、轻专业的特点,通过多方调研结合南华大学办学特色,兼顾市场需求,确定了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两个培养方向。围绕这两个方向建立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共开设课程实验21门,共计144个学时,包括9门学科基础课和10门专业课。
(2)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学科发展需要结合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教学,增加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的比重,引入自主实验。通过多层次的实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对复杂安全工程问题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自主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核与辐射安全”、“核通风与空气净化”、“建筑安全工程”、“起重与机械安全技术”等8门课程开设有业综合、设计性实验9个,“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进行了自主性实验探索。
(3)将科研引入本科教学。通过将科研直接引入本科实验教学课堂和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实现科研反哺教学。教师通过对自有科研课题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科研的过程及当前领域的前沿知识,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2 师生共建科研创新团队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再以科研项目、科研竞赛、科技创新申报为突破点,建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科研创新团队。充分发挥我院在核安全和建筑安全上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团队的动态稳定性建设。学生面临着毕业问题,团队新老成员的交替是团队的一种常态,而科研项目具有工作量大、周期长等特点,维持团队动态稳定性是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团队每年定期招募新成员,根据新人特点安排老成员进行指导,使其能迅速融入科研团队。
(2)教师的科研带动创新团队的发展。教师根据自身研究方向与科研项目积极展开座谈和讲座,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团队,要求学生参与自身课题研究或自主开展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完成科研论文的撰写及发表。
5 结束语
一流实验室是建设一流专业学科的必要条件,创新型安全工程实验室是建设一流安全工程专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南华大学安全工程实验室通过完善实验室制度、加大资金投入购置先进仪器设备、建设建筑与核特色安全专业、构建多层次实验教学体系等途径在实验室软、硬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注释
① 叶勇军,李向阳,蒋复量,王淑云.核安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14:52-54.
关键词:塔吊,安全监控,管理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地不断加快,各地高大建筑兴建速度也不断提升,作为主要担负垂直输送任务的塔吊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使用,塔吊具有覆盖面广、起升高度大、效率比较高等优势,但同时,因为其自身重心高的原因也给施工带来了较大危险,每年各地由于塔吊引起的建筑事故频繁发生,这不仅造成了人民财产的损失,严重时还会导致群死群伤等重特大事故。因此,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塔吊的安装、使用和拆卸等环节的安全监控,对于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减少建筑工程的事故隐患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综合分析多年来塔吊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塔吊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省经费,图省事,对塔吊的质量把关不严,维护保养不及时,给施工带来了重大安全隐患。二是塔吊的操作、管理和指挥等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操作过程中经常有违章违规现象发生,管理人员责任不明确,不能做到令行禁止等。三是行业监督力度不够,监管单位管理不严,经常性监督工作不到位。免费论文。针对以上塔吊安全管理存在的安全隐患,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塔吊的安全监控管理。
一、选用塔吊要严把质量监控关
从源头上分析,塔吊的生产企业首先应对生产塔吊的原材料索取详细的材质证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配套件与各部件必须符合塔吊整体设计的技术要求,并能做到对质量的全权负责。除此之外,生产厂家还应向购买单位出具有关技术文件。生产厂家如需为用户免费安装,还应有相应的拆装专业承包资质。
施工单位在选用塔吊时,要优先选择那些参数符合标准的自升塔吊。在塔吊的全部参数中,主参数是最重要的,它包括幅度、起升高度和最大幅度起重量。但是,在主参数确定后,还应根据建筑要求确定使用哪种形式的塔吊,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塔吊可分为内爬式和附着式,又可分为俯仰变幅动臂式和小车变幅水平臂架式,究竟选择哪种形式应根据该建筑的自身要求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实力而定。实践表明,1台40·tm级的内爬塔吊具有和1台80·tm级的附着式塔吊几乎一样的功能。如果使用附着式塔吊,不但要配用较多塔身标准节,另外还需必需数量的附着杆和锚固件,从经济效益的长远角度考虑,为节省资金,建议施工单位选用内爬式塔吊。
施工单位在选好塔吊后,应将塔吊的相关资质证件,包括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设备使用说明书、拆装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等报给塔吊检测中心,经检测合格后,才能得到安全使用证。在塔吊安装完毕后必须同项目经理进行交接并作相应记录,在完成塔吊的购买后,必须及时将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按要求整理归档,严格按照一台塔吊建立一档台帐的要求,把好质量监控这一关。
二、对塔吊拆装应实行重点监控
历年来因塔吊拆装不当引发的事故十分频繁,这个阶段也是事故的高发阶段,必须提高警惕,实行重点监控。按照拆装顺序的先后,安装前对相关机械设备进行登记和备案是首先要做好的工作,建设行政部门对进场施工的单位要进行相关资格审查,尤其是塔吊基础,必须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经验表明,基础是塔吊稳定的根本,基础不牢,将影响到整个塔吊的稳固。有些单位为了加快工程施工进度,盲目抢工期,在浇固混凝土时忽视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地基不牢,有些单位是没有认真考虑地基的地耐力,还有在地基附近挖沟或有积水,造成地基移位或沉降,类似这样的现象,都会为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其次,安装时要编制安装项目方案,针对可能引起安全事故的技术措施进行严格监控,比如对塔机的一些吊钩吊具、金属结构、联结螺栓等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需要维修和报废的部件,预先处理。
塔吊在安装完毕后,进入使用阶段。这个阶段的监控重点应首先放在管理制度的完善上。使用过程中应有完整的检修并对检修结果进行记录,相关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这里要重点强调一下对塔吊司机的管理,因为塔吊的使用是由塔吊司机直接完成的。司机一旦上岗,整个操作过程的安全就全部系于司机一身。这就要求司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条件,不能有恐高症等疾病,这需要有医院的体检证明来把关。此外,司机还有相关技术培训考核等上岗证件,对塔吊的机械构造和工作原理了然于胸。在上塔吊进行操作前,必须经过项目部安全监控人员的安全技术交底,接受后,应签署自己的姓名。塔吊开始使用后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检查维护不能流于形式,必须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 检修和保养,发现隐患要立即排除,并进行记录登记,如果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排除,要暂停使用,等专业人员解决问题后,方能继续使用。
塔机的拆除也应遵循安全流程,首先是编制拆除方案,根据方案进行作业,参与拆除人员也应具备相关资格证书,进行拆卸时必须系安全带。对于塔吊使用年限虽然各地区没有统一标准,但对那些年久失修的塔吊必须进行严格鉴定,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必须淘汰。近年来,有些生产厂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对搭吊的高度或起重臂随便加长,给施工的安全管理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免费论文。对于这种现象,必须严格监控,力争杜绝此类现象,把事故消灭在未发之时。
三、加大行业监控管理力度
塔吊的安全管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还应该不断加强第三方,也就是各级安全监督机构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控管理力度。免费论文。在有些监管部门中,相关检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检查监督存在“走过场”现象,对于一些安全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为了大家面子上好看或者碍于被检企业的“热情款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这些都是行业监管不力的表现。为此,应对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把安全工作放到首位,只有严格检查,才是对生产企业真正负责的表现。
在检查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把经常性检查和不定时检查结合起来,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技术指标和塔吊使用安全性能的,应责令其立即停止使用,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如果整改后仍不符合要求,则坚决撤出施工现场。企业管理部门有使用塔吊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验。不具备检验资质的,要委托有合法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验。受委托方对检验结果负全责,一旦发生事故,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对重大责任事故的处理,除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外,必须严格追究第一责任人责任。
小结
一台塔吊从设计制造到出厂,从安装、使用到报废是要经历一个比较漫长时间过程的,在此期间,塔吊从时间和空间上都会有很大跨越,要确保塔吊能够始终安全地工作,需要我们在各个环节都要做好安全监控管理工作,只要能够按照上述要求严格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才能保障施工单位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杨晓群·从塔吊的生命周期看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控制[J]·建筑安全,2010(3)
[2]戚本志焦春奇戚莹·塔吊远程安全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价值工程,2006(4)
[3]裴韩聪·浅谈塔吊事故频发的原因[J]·广东科技,2009,6(214)
[4]闻杰·加强塔吊管理扼制事故发生[J]·民营科技,2010(1)
[5]刘智胜尹海波·浅谈塔吊的使用与安全管理[J]·建筑工程,2007(3)
[6]丘文熙·韩国塔吊的现状及安全对策[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