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综合测评

大学生综合测评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8 10:18: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综合测评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综合测评

篇(1)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素质 测评系统

在高校工作中,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通过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活动等各方面的行为进行信息收集,将之分类并分别赋予不同权重,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量化,以此考核学生的素质水平。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所得到的数据,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细化,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有利于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一、研究目的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和实践运行系统。利用信息网络的手段,通过软件系统,实现测评的自动化、科学化。具体而言,研究该系统的目的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现综合素质测评信息的可持续追踪

目前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普遍是每年一次,在每一学年末进行。通过系统对反映大学生该学年的综合素质的数据进行保留,直到毕业当年,该生可查看其大学四年的素质变化的记录。而这份记录可作为大学生找实习岗位时,用人单位通过这份记录了解该名学生之前在校的表现,以及综合素质体现的优势或优点,给予合适的岗位。也可以作为毕业生求职时,用人单位衡量其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的依据。通过这份记录,可避免部分学生大学期间表现好,但临场考试发挥不理想而错失工作机会的情况。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除了通过教师的教学评估得以体现外,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也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如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德、智、体这三方面的权重要均衡。而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任务是偏向于培养艺术类人才的,则其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指标中“体”这方面的权重要扩大一些。但总的来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以学习为主,“智”这一权重要绝对性的比其他方面大一些。但这三方面的权重比例,可以根据学校对学生培养任务的侧重点确定更合理和科学的比例。

(三)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

通过对各班学生综合测评结果进行分析,尤其是专业素质方面的专业课和实践课的结合对提高学生素质的影响的量化,可以衡量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效果,从而使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加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专业相关的实践,达到学以致用,有所创新。

(四)实现学生的自我衡量和示范作用

通过每一学年的综合测评,学生总结过去一学年的在德智体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自我衡量,找出与标准的差距,发现自身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努力。通过综合测评,个别学生在德智体这三方面或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显示出其独有或强大的优势。这些同学将成为其他同学的榜样,起到示范作用。

二、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实行的是学生(德、智、体)综合素质量化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既有理论上需要进一步科学化的问题,又有实践操作上,如系统设置、系统需要人工操作所需要的结合环节等方面缺陷。

(一)测评指标体系不科学

测评指标的权重比例不科学;这表现各个学校难以将自身的培养任务、高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这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设置测评指标体系,造成测评指标权重比例不科学。如有些学校都把“体”这方面的权重设置较低,这造成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忽略自身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其他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强壮的身体,较强的心理素质的保障,其他素质都是天方夜谭。又如有些学校把“智”这方面的“实践类课程的参与”比重设置较低,这会使学生只追求学业上的成绩获取测评分数,而忽略关于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参与或创新。

(二)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

在引入量化的方法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后,不仅提高了测评效率,而且避免了之前测评方法中自评、互评、班团委、辅导员和班主任评定这些主观行为所夹杂着的个人色彩。但由于每位学生的素质是不一样的,学生的能动性也是不同的,而且测评技术上不尽完善,存在局限性,有些量化指标还比较笼统抽象,造成测评结果未能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如思想道德素质这部分如何量化,如何赋值,而专业素质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来测评,实践及创新方面的赋值也较难把控,是否存在滥竽充数、谎报的现象。

系统方面,有些学校的测评系统,在自评部分本应由学生自己评价,但是系统设置为学生本人自评后还要由班委再评,结果由班委定夺。这难免会造成偏差,班委可能会以主观判断、与某位同学的友谊深浅,给予片面、带有个人色彩的分值。

另外,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工作都是在每学年年底进行,对过去一年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这种方法缺乏动态性和主动性。从本质上说,大学生素质是通过心理现象体现的,因此它带有一定的潜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对某个素质在量的积累后发生质变的时刻,采用这种每年年末再进行测评的方式,无法及时反馈。另外,某些素质不一定在大学期间就有明显表现,而需要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情境下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样的评估方法往往预测性不高。

三、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基础。

表1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指标重要性调查统计表

(一)建立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本项目组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遴选了本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08份。要求被调查学生根据自己对各指标重要性的认识和对同级指标重要性进行排序。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强调集体的认同感和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对实践类的课程积极性较高,希望自己在科研成果上有所收获;注重身体素质、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调查情况详见表1。

对各个指标分配的权重不同,直接影响测评结果。目前,国内外学术界普遍采用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层次分析法及频数统计法等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大小。这些方法中,层次分析法在人员评价中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它结合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以严谨的数学理论为基础,保证了定量分析的有效性,所做出的权重计算和评价也更科学和客观。因此,在本文所构建的测评体系中,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在将决策问题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的基础上所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后由他将之引入教育评价领域用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这种方法首先要求把问题层次化,按指标体系各指标间的隶属关系由高到低排成若干层次,建立不同层次间的相互关系;然后对同层次中各指标两两比较,判断相对重要程度,并把比较判断结果按给定的标度量化;最后通过统计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

在对本校学生对所设定的学生综合素质各层级指标重要性的调查基础上,本项目组织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尤其是各班辅导员老师,对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再分析,确认各指标重要性程度的排序,再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关于层次分析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已有很多参考文献,如孙咏梅等(2011)《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赵洁等(2005)《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2]等都详细阐述了此方法,并且借助计算机软件,使繁杂的数学计算过程变得容易操作。本文确定的各素质测评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本文在此不做详细的过程推导,仅以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为例做简单说明。

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标度系统(相同:1,稍微好:3,明显好:5,强烈好:7,极端好:9)和重要性排序情况分析,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过程如下。

表2 Uci目标层Uc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

λmax=2?摇CI=0?摇CR=0

(二)减少测评过程中的不科学、不公平的因素

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很多高校的综合测评是每年年底举行一次,学生多,且每个学生要涉及思想、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实践创新等方面的各指标的评定,信息量大且复杂,会出现为了节省时间,而对谎报或假报的情况没有进行查实就给予评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本系统采用逐月认定的方式,通过系统功能的设置,每月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一次认定,由学生申请,提交系统,进行认定。将繁重的任务分解到每个月,既避免堆积到年底,信息量大,又减轻测评工作压力。

在系统设置上,避免由学生自评的基础上由班委定夺的情况。系统设置时,可以设置自评和班委各占一定比例,且系统最后要由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才能最终将数据提交到系统并进行计算分析。自评所占的比例大些,达到由班委确认各班学生所填项目的真实性和具体性,而非由他们定结果,而系统需要学生管理的老师确认,是确保在自评和班委评定出现冲突和不一致时,由老师确认冲突和不一致的地方,使数据更客观和全面。

四、建立实践运行系统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在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后,如何将这套体系通过软件系统在实践中运行起来,是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关键。

(一)采用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

B/S(浏览器/客户端)架构,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方面被普遍使用,是Web发展后出现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用于在安装了Web浏览器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库软件之后,就可以很方便地对系统中的信息实现操作。用户通过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将用户信息反馈到浏览器上。这种架构,只要有网络,有浏览器的地方,学生就可以登录素质测评系统进行操作。

B/S结构其主要的特点有:简单的维护和升级与较低的开发使用成本,在系统设计开发和实现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具有良好开放性和扩展性,在模块化设计管理方面具有容易实现的特性。本项目采用该架构的模式如图1。

图1 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组织架构

(二)实施方案

服务器:通过VC编程作为一个界面与数据库进行连接。

数据库:采用MSSQL Sever 2015做一个数据库平台,把学生填的数据及系统对其进行计算的结构储存到这里。

操作界面设计:学生输入用户名、密码之后进入素质测评系统的界面,界面现实几大模块,由系统管理模块、测评成绩管理模块、基础管理模块、加减分管理模块及留言管理模块五部分组成。

系统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素质四个方面。依据这四项指标内涵与外延的扩展范围,进一步确定每项一级指标下分属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从而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的指标内容。

黑盒测试:随机抽取学生测试该系统,看功能是否实现、是否有漏洞。

该系统设计了三个角色,分别为“学生”、“教师”、“管理员”。学生登录系统,可查看、修改个人信息,进行各项素质测评的数据输入;教师登录系统,可查看自己所属班级学生的信息,对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修改和分配权限并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操作管理。管理员业务流程图如图2。

图2 管理员业务流程图

五、结语

综合素质测评是高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收集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思想、学习、生活、参与实践活动等方面反映出的素质的表征信息,建立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指标的测评体系,以全面测评大学生素质的一种评估方法。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能使这种评估方法得以成功实现。随着高校任务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更新,大学生综合素质系统研究是一项与时俱进的课题,在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咏梅.基于AHP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价值工程:2011.

[2]赵洁.基于AHP法的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

[3]梁晨.基于Web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

[4]林钦松.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模型构建――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5]丁汉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6]丁旭.基于B/S架构的软件项目实训[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篇(2)

大一,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那时候的我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到害怕,其中夹杂着些许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以下是我对大一的自叙。

大一我参加了很多协会的面试,其中包括学生会。当然,结

果很不理想,在学生会的面试当中我失败了,感到很遗憾。协会当中我虽然也去面试了部门的干事,但是结局都一样。所以最后我只是有两个协会的会员头衔。而由于个人的原因,协会的活动我参加的很少,并没有给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带来太多的色彩。不过我还是去听过一些的讲座和报告,也参加了一些学校和学院举行的活动,如百年校庆开幕式,院运会等。其中感到很遗憾的是我们的军训夭折了,那一两天的军训我觉得我还是有些收获的。

本来我大一的学习目标并不太高,而事实也是这样,我只求不挂科,这不是没有志向,而是个人觉得培养一些个人的兴趣才是大学的的目标,结果大一下学期挂了物理,一科我觉得最不可能挂的科目挂了,心里真的很不舒服,特别郁闷的是兴趣也没有养成多少,人变懒惰了。

而在生活上,有点纠结。毕竟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或多或少有点不适应。有一段时间自己身体很差,胃口特别不好,对学校的饭菜很反感。同时面对新的同学,总还有点不习惯,特别是这里的人很多人说粤语,令我很无奈,不过还是慢慢适应了。

总的来说,我的大一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美好,我也没有像自己当初自我要求的那样表现,整个人浑浑噩噩的,不知道该干什么,也许是习惯了高中的那种高压迫,强制性的学习,对于大学的的宽松突然有了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没有所谓的压力,似乎也没了动力。大一的我很失败,没有取得令我感到自豪的成就,似乎成了过客,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常见问题 完善措施

一、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含义及意义

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大学生在一学年里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指标,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分为几个模块进行评价,每一个模块都占有一部分的权重,然后学校根据综合测评结果排名对大学生进行奖学金的发放,以及评优。虽然大学生的综合测评内容及方法各学校不尽相同,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专业学习成绩水平、科技创新及其他活动能力等。然而大的方向定下来,具体细则如何量化,从定性到定量如何转变,就得靠测评方法来实施了。

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加以引导,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目前状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还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但要使综合测评发挥其功能,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是必不可少。因此,评价方案的公平性和高效性在综测测评中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测评的结果。

二、综合测评体系中几种常见的问题

1.测评科学文化素质部分――应付考试

综合测评时科学文化素质部分占据了测评的一大部分,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测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模块的标准来源于每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排名,仅仅涉及考试的结果,而没有涉及过程。

(1)大学生普遍的学习现象:平时会出现“迟到早退,课堂作业抄袭,上课不认真听课”的上课现象,在临近结课一两个星期里,“进行自我突袭,临时抱佛脚”是大学中一种很普遍的考试方式,同样也能顺利通过考试,并且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考试过后会逐步淡忘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记忆,这种“大学应试模式”的存在,使得部分同学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巩固。

(2)大学期末考试模式:考试重点的明了化,考试试题的简单化及雷同化。考试临近结课时,代课老师会给班上同学“划重点”,许多学生在复习课本时就按照老师点下的重点一对一地复习,仅复习试卷上要出现的内容。这会大大加强学生的依赖心,也会让他们放弃那些不考试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另外考试试卷的试题基础化和雷同化,让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历年考试的真题甚至是题库,而不是去稳固专业书本知识。这两个原因会导致平时不愿意付出的学生去更加不想通过勤奋刻苦完成学业。

2.测评科技创新能力部分―互相挂名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现有的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还存在一定缺陷。科技创新能力测评的标准是竞赛证书的多少及证书的分量。

(1)通过人脉关系为自己增加更多的筹码。因为在大学校园科技竞赛中,很多的竞赛项目都需要以小组的名义报名参加,所以部分同学就会通过自己的关系网在参赛小组的名义上挂上自己的名字,从而可以不参加小组的创新讨论就获得同样的证书。

(2)参赛小组之间的“礼尚往来”。例如两个参赛小组通过协商而互相把对方的名字写到自己小组成员之中,这样只用认真地做一个项目便可以获得两份证书,就会使得测评方案让同学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寻找加分点,而没能参加这一项目的同学将会在测评上落后许多。

3.测评等级证书部分――盲目考证

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国家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就业单位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为了招募到符合他们要求和标准的人才,不得不要求其拥有其要求的等级证书,所以出现了各种等级考试。但并不是所有的等级考试的含金量及其严格程度都是一样的,有的考试培训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报名者发出“只要报了培训班,内部资料,包过”的口号。

这样就让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在测评这一方面时获得充足的优势更是不惜血本,用钱砸出一个个证书,再者有人也会为了那些和自己本专业毫无瓜葛并且意义很小的证书上去花很多时间,他们的原因只是希望在测评时候能够为自己增加更多的筹码。

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综合测评的措施

综合测评是各高校为达到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所普遍使用的一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实践能力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反映,也是大学生各种奖学金、三好学生评比及毕业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关系到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涉及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测评的规则应该尽量地完整化和公平化,努力让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都得到精确而权威的评价。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严格考勤,杜绝迟到早退的现象。

在班级团支部里应该建立好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风建设,带动同学的积极学习的热情,实施“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态度。在学期期末考试时教师应该不点考试重点,不断更新考试题目,并且严格控制考试试卷的流出,让学生在考试这方面失去依靠,而不得不去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

2.对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加分可以实施排名加分制度。

即证书上名字排序按照做项目过程中付出多少进行排名,并且按照排名的顺序对其加分。在参加最后结果答辩时,评委应根据小组长的评估选择性的对小组成员提问,来阻止“没付出而又上名”的现象,对于同一个人的上名次数应该加以限制,从而控制互相挂名的情况。

3.对于不同的等级证书采取不同的加分政策和加分权重。

与专业联系紧密且对以后工作要求严格的证书予以高的权重和高的学分,再者按照发证单位的等级给不同的证书权重进行等级划分,如国家级、省级级、学校级的、学院级,等等。还有对于含金量小且要求很低的证书应该对其学分降低,这样就可以阻碍“多花钱,少努力,轻松拿证”的不好趋势。

4.总结测评经验,完善测评体系。

任何一个测评系统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以有利于改进和发展。因此在实施测评系统的全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总结和提高,以求不断完善测评方案,使其趋近于公平化。这样既使方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又可使方案适应新的情况,始终发挥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四、结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我们应做到严肃、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洪盛志,郭聪,黄爱国,孙明福,范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与高校德育创新[J].世纪桥,2007,(9):129-130.

[2]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4):36-38.

篇(4)

一、在学习方面

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自己。通过大学的学习我的能力明显的得到了提高。懂得了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注重独立思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把在大学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积极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使学习和实践融为一体。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也要进一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更好的适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二、在思想方面

进入大学以后,我认识到仅仅学习好是不够的。要追求上进,思想上的进步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大学三年

三、工作方面

在与同学们相处的三年期间,我积极主动地为同学们服务,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学生干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促进了团队沟通与合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四、生活方面

篇(5)

关键词:综合素质测评;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56-02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在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这一测试,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完善自身。因此,要不断的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应用到高校的管理过程中,并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素质等影响因素,不断地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从根本上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概述

1.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含义。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指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以定性和量化的方式对高校学生的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等综合素质进行测评,测评结束后按照一定的测评标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相应的认知判断。综合素质的测评过程不仅要透明公开化,进行测评的方式也需要多种多样,将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进行准确的测评,在测评过程中,要充分的将高校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引导学生自觉地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纠正。

2.构建与完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必要性。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管理方式,也是国家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已经逐渐成为各个高校的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认知,找出自己不足之处,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提高策略,为学生制定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为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提供了新型的管理方式,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高校不仅能够将学生综合素质的优劣情况进行对比和判断,也能够发现当前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和潜能,从而完善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有目的的教学,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更快的提升。当前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能够准确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认知判断,因此,在国家进行人才选拔时,可以参照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选择高素质的人才。

二、三峡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

1.素质测评方法的定性和定量不够。三峡大学主要通过分项积分和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测评,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在进行分项积分和综合评估时,经常出现学生加分的造假现象,而且学校对加分项目的划分也不是很准确,经常出现加分混乱的情况;同时,结合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主要是通过人的主观意愿进行评价,容易导致测评结果的不科学,教师和同学进行评价是容易受自己情感的影响,导致测评的结果明显不公平。

2.素质测评的目标单一化。对三峡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进行分析后发现,三峡大学进行这一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行综合名次的评定,将学生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从而更好的进行高校的管理。由于该校素质测评目标的单一化,导致对测评结果的利用也不科学,仅仅满足了三峡大学对学生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和各类荣誉的评定等,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存在等问题。

3.素质测评的过程不规范。在三峡大学的素质测评中,存在着测评过程不规范的现象。采用分项积分和综合评估的方法进行,其中有一些学生为了将自己的综合成绩排在前列,做足了表面文章,比如,争当干部为自己进行加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愿意为班级服务,只为给教师留一个好印象等,这一评价过程非常的不规范。同时,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加分时,只要符合加分条件的学生,将证明材料交给班委会,就可以进行加分,很多学生在进行加分时,弄虚作假,导致在进行加分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乱加分的现象,使得最后所测试的认知结果并不准确。

4.测试的评价指标不科学。对三峡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测评的重点依然是智育测评和德育测评,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这一综合素质测评的重点,也决定了所测试出的结果缺乏实用性,难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在三峡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中,智育测评的成绩占到了总测评成绩的55%,德育成绩占到了15%,可见学生综合成绩的高低,主要是由智育成绩所决定的,虽然在这一测评内容中,也是涉及到了学生的其他素质,但仅仅这一部分就占到了综合成绩总数的30%,难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准确的测量。

三、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完善对策

1.改变以智育为主的测评观念,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要不断完善三峡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首先应该形成科学的测评观念,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对素质测评体系的内容比重进行重新的划分与制定,使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体系能够将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反映出来,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学生也能够根据这一结果进行自我反思。同时,也要改变三峡大学对测评结果的运用,测评的结果不能仅仅停留在评优和管理的层面上,还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在测评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所出现的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

2.不断丰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由于当前三峡大学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甄别学生的优劣,更好的进行管理。这一评价的目的单一化严重制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发展,因此,在原有综合素质评价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丰富,除了要满足学校对学生的优劣进行甄别和管理之外,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作评价的目标。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中,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情况判断的非常明晰,学生可以依据这一结果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同时,在综合素质评价中,也要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作评价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当前学生存在主要问题,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只有不断的将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进行丰富,才能够使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得到更好的应用。

3.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促进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多元化发展。目前,三峡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这一测评方法具有极强的主观色彩。在进行改进时,应不断的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进行创新,将多元化的测评方法应用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当中,可以通过定性测量法、定量测量法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测评方法来进行。定性测量法是将学生的素质,分为不同的档次进行评价。定量测量法是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测试,但容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时,可以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测评,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比较繁多,因此,在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测评方法时,要结合内容选择适合的测评方法。

4.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透明化。由于三峡大学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没有透明化,导致素质测评过程的不规范,经常出现弄虚作假等现象,从而导致测评的结果不公平。为了保证测评结果的科学化,就需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透明化,学校应该组织一些学生和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过程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在测评过程中出现不公平事件,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要进行及时的公开,接受全体学生的建议和质疑,对于其中有问题的地方要进行审核与调查,保证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四、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校进行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不仅是满足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综合性人才的重要管理方式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要求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三峡大学的综合素质测评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只有不断的改变以智育为主的测评观念,注重各方面素质的共同发展,丰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目标,创新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促进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多元化发展以及将素质测评内容和过程透明化,才能更好的促进三峡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发展。同时,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需要从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素组、专业文化素质以及创新素质等内容入手,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张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优化――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02):21-25.

[2]董斌,张玉.构建带有反馈机制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J].文教资料,2010,(20):220-221.

[3]林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建设的探索――基于嘉应学院“党政班”的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33-136.

篇(6)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思考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高等教育作用与大学学习内化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与质量水平。其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身心素质,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德、智、体、美。所谓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知识、身心健康状况、审美观念和劳动技能水平等诸多方面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高低进行综合评论和判断的一种观念性活动。完善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能够对学生起到评价、反馈、激励、导向等作用。对于高校而言,良好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而且能够推动高校素质教育向前发展,实现教育改革,培养出创新型人才。然而,我国大部分地方医学院校大学生评价体系令人担忧,其不合理的引导已使教育回归传统教育或趋向应试教育。本文将从目前医学院校综合评价体系的现状、问题的成因、解决的策略进行阐述。

一 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式为“学生学年综合素质测评分数=德育得分+智育得分+体育得分+奖励(惩罚)得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遭到质疑,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

1.评价标准不够清晰

在每个新学年开始,各个专业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便陆续开始对过去一年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由于评价标准的不清晰,常常令辅导员陷入尴尬局面。例如,有一项对思想品德的评价项目为: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举止文雅,仪表端正,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者等加0.2学分。我们会发现此评价项目很难界定一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高与低。如果没有清晰的标准,很容易导致学生间功利性的钩心斗角,同时会对评价者的公平性进行质疑。

2.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人的综合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组成的。目前大多数综合素质评价者都将学习成绩的权重设为70%以上。仅仅从专业学习的突出,就评价大学生素质的高低是非常不客观的。众所周知,中国学生不缺乏对智力因素的关注和培养。从小学到大学,我们过多的提高智力素质,非智力素质往往被忽略。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社会,也是一个变化速率日益加快的社会,需要大量的理解能力、处事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非智力因素,当今社会更需要会处理人际关系,人格健全的个性化的复合型人才。

3.重结果考核轻过程考核

评价者往往注重学生的专业课成绩,而对专业课学习过程的兴趣,创新能力不予评价,更何况医学院校的考试信度和效度有待于斟酌。医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理论成绩的高低并不与临床专业素质成正比。平时实习、技能实践的考核尤为重要,而在执行过程中平时成绩考核占总成绩的比重却低于20%。

4.重理论基础考核轻实践技能考核

医学本科大多数为五年制,相比其他学科要多一年的学习时间,由于医学生服务的对象为患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就业和升学的原因,许多学生放弃临床科室的实习而忙于各种考试。比如,在每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前,许多考研的学生放弃临床实习埋头复习应考,以至于用人单位一直在评论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应试教育的指导,只注重理论的考核必然会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着误导作用。

5.缺乏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模型

现有的评价方法不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又找不到科学的评价模型。所以在现实操作当中,评价者强调全面考核学生,但是评价体系对学生具体表现范围的界定缺乏标准,从而令学生干部和辅导员老师头痛。因为现阶段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有所加大,进而导致大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的关注度增高,评价标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自身利益。

6.教育观念改变滞后

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有12年,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经常发生冲突。大学本应该是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场所。然而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已使老师、家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即一位同学是否优秀主要看他学习成绩。故而在综合测评中,专业课成绩给予很高的权重。学生的思维被考试束缚,因为优异的学习成绩是评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基本条件。

学生整天为考试而焦虑,经常忙于各种考试,而实际应用能力却不尽如人意。

7.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考评的难度

大学生扩招增加了各类学校的在校人数,这也给高校教育带来了挑战。大学教学过程中,面对大规模的学生,老师无法对所有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这样就导致学生期末考试成为唯一可量化的评价指标。

8.缺乏配套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必须反映素质教育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宗旨。而目前高校仍然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专业课程掌握程度,始终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禁锢。每学期的期末校园变成学生演习朗诵的场所,到处书声朗朗。大学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基本知识的灌输。学生在奖学金的诱导下,考试目的更趋功利化,期末考试考察的知识更注重记忆,所以期末考试变成记忆能力的较量。考试方式过于单一,考卷参考答案设置过死,这与教育改革德育教育优先的目标背道而驰。对其他素质的评价却缺乏可遵循的规则,缺乏健全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

二 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思考

大学教育是以人文教育为基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德育为灵魂、以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多元化的教育。理想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应面向全体学生,对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具有导向作用;综合测评的效果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心理、情感、道德意志和智力智慧的发展潜质。为此,本文提出对现行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进行修改的几点思考:

1.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教育改革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前提,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大学教学育仍然使用传统填鸭式教学,必将造就一批没有活力、创造力的高分低能大学生。教育改革必须进行教学课程改革,而教学内容、教育方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教师的教育理念必须转变,现代教育更需要注重启发式、探索式、案例式的教学。如果教育得不到改革,仍用传统否认教育模式,即使使用科学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生进行评价,也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考试方式的改革也同等重要,教育者可以改变传统单一考试模式为多元化的考试模式,因为多次考核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

2.实行动态考核与学生自评、他评相结合

综合素质的评价是动态的过程,应该把平时的考核作为重点来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对学生平时的科研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心理素质等进行测评。如果学生参与科研,那么我们可以对学生的情况、获奖情况、参加研讨交流情况进行量化考核。鼓励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体可考察学生的读书笔记,撰写的读后感及以此的情况,参加的音体美比赛结果,大学生宿舍文化交流情况,大学生论坛等大型交流活动的表现。平时的考核需要保密管理,要规范大学生考评资料的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衡量学生的素质,必须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他评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考核。学生参与考核的过程同样也是对学生素质提高的一种锻炼。

3.要将学校测评和社会测评密切联系起来

学生素质的考核目的是激励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快速成长,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现代医疗对新一代的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和管理者应改变传统的观念,不要把那些“叛逆”的学生误认为是差学生,在学校不受老师欢迎而在社会迅速立足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社会应变能力的场所,而不是简单的文化知识灌输的场所。对于学生而言,获取知识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四 结语

完善大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测评出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优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对大学生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实现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如果不会做人总将一事无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开拓能力、有志有为的德才兼备的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应该与社会价值取向一致,应更注重思想道德评价,同时还要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不断探索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测评体系,逐步修正现行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设置,使学生综合素质在评价体系的正确引导下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杨桂兰.浅谈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J].魅力中国,2010(14):196

篇(7)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考核体系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才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速度,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艰巨任务,而目前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却成为恒横在高等教育向前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目标,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考核体系也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前沿性课题,在本研究中就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考核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等内容进行的详尽的阐述。

一、目前我国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研究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的研究也日渐趋于完善,目前主要集中倾向于从数学的角度进行的量化考核,从某种程度来讲,这种考核方式具有层次清晰和可操作性强的优势,但是从对以往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系统分析中,不难发现确实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一)测评体系中内容的设计不够均衡和全面

以往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体系的内容设置中,德智体美各个部分考核

内容所占的比例并不均衡,表现为智力方面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德育,体育方面所占的比重最少,由此不难看出尽管考核体系中分数计算的方法无论如何精确和科学,也依然从根本上偏离了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因此也就必然导致所测评的结果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二)测评方法单一

现行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体系中的测评方法主要运用的是他评以及自评

与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而他评中基本上都是辅导员进行的年终测评,这种测评方法测评主体单一的静态测评方法很难保证最终所获得的测评结果的客观和公正,也只有将学生自身、辅导员、同学、任课教师等多个测评主体纳入其中,同时既要注重结果性评价,又注重过程性评价,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可持续性的,有着多个评价主体参与的科学的评价过程。

(三)测评机制、体制不够健全

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需要有完善的测评机制和体制作为保障,目前我国高校中的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中由于测评内容的分配不均衡而导致了测评结果中尽管某些内容的得分很低但另一部分内容的得分正常而最终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分数,使得测评体系起到了适得其反的效果。另外,在测评过程中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杜绝一切失真现象的发生,以此保证整个测评过程的公平化、公正化和公开化。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考核体系模型的建构

(一)内容的设置、维度的划分

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考核体系的设计中,内容设置的全面性和分数分配和合理性影响着整个考核体系模型建立的成败,因此在模型建构之初借鉴了很多专家的建议和以往相关研究的经验,我将本研究分为德智体以及发展等四个内容板块。

1.德育素质的内容

道德方面的评价主要分为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和遵纪守法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思想素质有包括思想要求、集体荣誉感、参与社会实践、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内容;政治素质包括了爱党、爱家乡、爱学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关心国家大事,参加政治活动等内容;品德素质包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懂礼貌,诚实守信,热爱劳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方面的内容;遵纪守法方面包括积极自觉学习法律法规,能够做到知法懂法,遵法和守法,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

2.智育素质的内容

智育的内容包括竞赛获奖、各类证书、国家专利和等内容。在这四方面的内容中包括了在校学习期间的各类奖项(包括学习竞赛类、艺术类获奖和论文获奖等)、各类证书(包括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国家专利和。

3.体育素质的内容

体育内容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方面内容。身体素质内容包括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状况,而心理素质内容包括抗压能力,与人沟通、交流和合作,人际关系等。

4.发展素质的内容

发展素质是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主要包括观察力、丰富想象力、开拓进取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则主要包括积极参与自主创业、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二)赋分标准

在德智体和发展等四个内容模块中,每个模块的总分是10分,之后将这10分分别平均分给二级维度内容。在二级维度的基础上将三级维度的内容细化为许多具体内容,并且将这些三级维度的内容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不同的等级标准,在不同的等级中有不同的分数,最后得出总分。

(三)考核体系的实施

考核体系的实施是在对其进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又一繁琐的过程,包括测评前人员的培训、测评中的检查监督以及测评后的总结评价等三个主要环节。为了保证测评的客观性,在测评主体的选择上应该尽量保证人员丰富性,也由此有必要进行测评前参与者的培训工作,针对评价的目的、评价体系的内容、方式方法、分数的统计等进行详细说明,保证评价量表的正确使用;测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测评监督检查机制,比如设立专门的监督检查小组、建立相应的奖惩方式等等,以此保证评价过程的真实性;最后,对测评的结果进行认真的总结,不仅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公示,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同时要对整个评价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及时发现问题和差距,做好有针对性的工作,也为以后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积累经验。

三、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考核体系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本评价体系设计完成后进行了实践测评应用,结果发现测评结果与学生的发展实际的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也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不同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以及目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发展状况。从模型的应来看,该模型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全面性。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考核体系模型中涵盖了德育素质、智育素质、体育素质和发展素质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是在传统的德智体三方面评价的基础上增设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而这方面的素质内容正是我们今天大学生素质教育中需要重视和强化的内容,因此说本模型的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其次,科学性。本模型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作为一种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测量工具能够对学生素质进行客观的考核和评价,其评价结果能为之后的教育活动提供教育参考,因此科学性是本模型的设计过程考虑的首要因素。从模型设计之初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确定到设计过程中对内容维度的划分以及不同维度的赋分方式等等都体现着不同内容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严格遵循着学生发展和教育的客观规律。

再者,可操作性。衡量一种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中,简易性是评价可操作性的最重要的内容,本模型中内容的表述中注重了语言的通俗易懂性,对不同内容维度的量化考核过程中统计方法简易,并在内容评价体系中对具体的评价内容进行了细化,由此该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 张媛媛.完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15);141.

[2] 王鹏.季海鹏.王柏娜.基于模糊数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8);173-174.

[3] 刘琦.卓奕源.在新形势下构建大学生三维综合评价体系[J],新西部.2009,(12);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