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乒乓球教练员专业技术
时间:2022-11-20 01:34: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乒乓球教练员专业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提高全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确立了“加强体教结合,拓展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平台,推动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业余训练发展思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全民健身为平台,营造业余训练氛围
1、通过各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促进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现有注册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围棋、武术、跆拳道、体育舞蹈、长跑等单项体育协会13个和俱乐部10个,在我区的单项体育发展中起着基础推动作用。通过各单项体育协会活动与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结合与延伸,营造业余训练开展氛围,提高业余训练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增加学校对业余体育训练的支持与信心,扩大体教结合的深度。
2、积极倡导学生参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带动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从年初开始,全年举办有乒乓球、羽毛球、足球、棋类等各项全区性体育活动20余项次。特别是在我区的“彩色周末”“全民健身日”等公益展演,都会有如跆拳道、武术、体育舞蹈等学生体育表演。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极大地烘托了赛场气氛,同时也带动了我区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开展。
3、依托区位优势,吸引京津技术人才资金的投入,改善场馆设施的建设,推动学校体育业余训练开展。
我区现有标准体育场地5个、非标准体育场地59个;体育馆4个、综合房5个、轮滑场3个、游泳馆5个、网球场2个(7块)、羽毛球馆9个(场地60片)。去年新增综合馆1个,羽毛球馆1个,改建区体育场内篮球场地5片,增建室外塑胶小篮球场地1个。社会性投资健身俱乐部3个,引资北京宝迪沃健身俱乐部480万元、凯迪沃健身俱乐部600万元在我区建设健身会所。通过依靠政府投入、企业赞助、社会各界支持以及体育场馆设施的商业化运营,我局去年投资200余万元对乒乓球馆、羽毛球馆、武术馆、篮球场、足球场进行了修缮、维护。筹资800万元新建的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二、坚持“体教结合”的原则,以学校为基础,搭建业余训练开展平台
学校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紧扣“选拔苗子,组建队伍,基础训练,积极输送”这一主题,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依托教育部门和传统学校建立单项训练基地,把体育部门管理优势、政策优势与学校的生源优势、师资优势、场地优势有机结合起来,狠抓区少儿业余体校及其业训基地、区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和各学校运动队的建设,为业余训练开展搭建平台。
1、既要以人为本,读训并重,育人成才,全面发展;又要科学施教,科学训练,提高质量,提高效益,提高成才率。逐步完善考评细则,强化督促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氛围。
抓好体校日常业余训练工作,合理安排业余训练时间。平时训练每天晚上2小时,双休日下午3小时,节假日每天上午训练半天,这样就做到了读训兼顾。同时引导学生不上网吧、不去游戏厅,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增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了学生体质。对刻苦训练成绩优秀的学生,采取鼓励表扬、免收训练费等奖励措施,鼓励其积极参加训练。对现有的学员进行登记归档,依据学生家庭住址及户口所在地实施造册。随时记载和掌握学员的训练情况,以利于学员成绩的提高和会员的输送与转接。经综合评定将被挑选学生列为重点后备人才,此后对其进行长期跟踪考察,定期测试,并给予适当照顾,达到保证重点的效果。对现有的乒乓球、足球、篮球、武术、围棋等项目开展梯队训练,科学选才,将为省、市体校各专业队及大学院校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
2、改革体制,搞活机制,坚持走“体教结合”道路,抓好特色体育项目工作。以区少儿体校为基地,走出体校办体校,建立多元结合的“大业训体制”。
利用区少儿体校专业训练优势,深入基层学校,“请进来,走下去”,以免费训练、联合办学等形式,扩大生源队伍。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五点放学后,在区体育场对区新华路小学、二道巷小学和炸子市街小学1-4年级约80余名学生进行集中训练1.5小时,免费开展了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普及推广体育技能。同时还与其他各学校合作,选派教练员,协同各学校体育教师,利用学校大课间,普及业余训练工作。今年重点在我区工业街小学、东升路小学和相国庙小学建设羽毛球、武术、乒乓球、篮球等训练基地。
3、抓好传统项目学校和后备人才基地建设,以完善机制为重点,纵深推进体教结合。一是进一步强化体育和教育部门的会商机制,密切部门联系。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体教结合的激励机制。今年,拟联合出台《区体育后备人才输送奖及突出贡献奖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体育教师培养后备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加强体育和教育部门共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协作机制。设立评定了区级传统项目学校9所,保证寒暑假和平时学生体育训练时间,做好项目普及和提高。今年将设立区少儿体校单项训练基地4所,进行挂牌。
4、开展好青少年体育竞赛,以学校体育为重点,以赛促训,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我区每年组织一次全区中小学生运动会,各学校组织一次校运会。全区性中小学生篮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棋类等比赛活动也竞相举办。并且积极组队参加省、市级各项比赛。去年,区少儿业余体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小足球学员参加了北京“国安杯”校园小足球比赛和秦皇岛全国少儿足球夏令营活动以及市冬季滑雪活动。活动的开展,增长了学员的见识,提高了刻苦训练的自觉性。我区少儿体校足球队、羽毛球队与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北京董炯羽毛球学校共建“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和董炯羽毛球学校分校。我们拟在7月份与北京海淀区体校组织羽毛球夏令营,开展两校交流,促进学员技战术提高。
三、以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全方位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
1、抓管理,健全管理制度。一是制定完善了《区少儿体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教练员教学管理办法》、《教练员教学目标责任制》、《教练员训练补助标准规定》、《竞技体育奖励办法》《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以制度规范训练,以制度促进训练。构建一套稳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使少儿体校走上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二是实行分级管理体系,分类指导。每季度、每半年和年终按统一标准分级进行检查、考核、验收。三是认真作好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和武术等重点项目训练大纲的贯彻实施。
2、以肯干、肯学为基础,建立起以教练员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抓好教练员队伍的建设。规定没有大专学历或市专业队退役以上的条件,不能担任业余训练的教练,在调整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选拔、引进和培养年轻教练,广纳贤才,充实教练员队伍。现有专科以上学历的篮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专职教练员8人。从驻宣高等院校聘请武术、足球等专业教练员10名,解决训练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以专职教练员为主体,兼职教练员为补充的教练员队伍,为开展好业余训练提供了人才支撑。今年暑假期间,将共同组织推进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程。
3、健全业训激励机制,扩大对外交流,积极锤练队伍,加强培训,提高教练员专业技术教学素养。实行教练员竞聘上岗,实行训练补助、奖金与参赛成绩、输送人才等挂钩。每周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支持教练员参加各类培训班,积极为教练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与北京体育大学、省局各管理中心进行对接交流,采取“送出去、请进来”方式,选送教练员跟班、跟队教学培训。请进高校教师和专业队教练,对全区体育教师、教练员进行理论业务培训和现场教学,提高了教学训练水平,同时又促进了业训工作思路的开拓、调整和教学训练方案的优化。我局聘请北京市海淀区体校教练员在双休和节假日不定期地到我区进行教学指导,以提升教练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区级体育工作职能呈弱化趋势,指导性下降。大多数学校对加强青少年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明确,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中无要求,物资上没保障。个别学校因生源原因对上级业余体校选材不予支持,导致体育苗子不能及时得到更好的培养与输送等。二是学校体育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运动项目开展较少,有待开发。我区青少年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武术项目上,排球、羽毛球项目开展学校少,举重、摔跤、柔道、游泳等容易出成绩的项目因受场地器材设备和师资的影响一直未曾开展。有的根本就没有抓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想法,认为学校体育工作就是上体育课、开展课间操即可,亦或怕苦怕累怕出安全事故。三是体育事业经费紧缺。业余体校的人员编制、福利待遇、训练经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距和不足。绝大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场地狭小、器材短缺的现象普遍存在,基本没有可用的经费投入到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业余训练工作上。四是竞技实力不强。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高校乒乓球选项课 特点 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和爱好,并挖掘学生的潜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实际教学环境和授课对象的情况,围绕乒乓球专业性强和运动周期较长的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好、更快并扎实地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乒乓球的竞赛规则,选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下面针对如何提高乒乓球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阐述对乒乓球选项课教学的研究。
一、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特点
(一)乒乓球运动的特点
乒乓球运动是一种技巧性的运动项目,对运动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它不同于技能型和对抗性的运动项目,由于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样,而且动作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特点,对技术动作和控球感觉的要求较高。且因为乒乓球对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其技术动作的定型所需时间和运动训练的周期都相对较长。
(二)乒乓球运动在高校的优势
1.具有将乒乓球的技术掌握扎实,全面提高技术能力,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熟练专项技术相结合的特点。
2.互动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强,且考核方式比较客观。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集中处理学生在技术方面遇到的难题,有利于提高其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及钻研能力等,使其自身的综合水平和乒乓球的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
4.通过对乒乓球各项基本技术的教学,学生所掌握专项技术的熟练程度和控球感觉有了较大进步,整体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三)乒乓球教学探讨
结合教学对象的不同,因材施教,就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前乒乓球教学打法对于非体育专业高校的学生而言,主要分为直板快攻、两面弧旋、快攻结合弧旋、弧旋结合快攻四种打法。
在乒乓球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授课班级学生人数及打法的不同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学效果详细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尤其是对于多次练习仍掌握不了的技术要详细认真记载,最后组织各小组间交叉练习,做到互相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提高。还可以组织班级内的比赛,提升学生的基本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书写分析报告,做好总结评价。
二、实施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一)提高师资力量
乒乓球教学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掌握乒乓球所涉及的所有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还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乒乓球技术。教师应该在精心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将乒乓球的各项技术全面细致地传授给学生,因为授课教师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对于能否顺利实施乒乓球教学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开展乒乓球教学的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不断进修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因素分析和体育竞技精神的培养。
(二)做好课程改革
根据授课对象的身体素质和所掌握的乒乓球技术情,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步骤及教学目标,深化教学课程改革和考核标准。结合学生的基本素质,除了按照传统的闭卷方式考核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单项技术竞赛、升降级擂台赛等多种竞赛方式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实现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乒乓球教学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实践与创造的活动。因为学生上课过程的自我运动和自我管理,教师要认真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公布学生掌握专项技术知识程度的情况,还要通过授课过程和竞赛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以激励先进鼓励后进,避免学生两极分化,旨在促进学员整体技术能力的提高。
(四)健全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
乒乓球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全面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的全面能力就成为教学评价对象,具体包括自评、小组评价、专业教练员或运动员及教师评价四方面。我校乒乓球课采用的是以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评价机制。评价参考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单项和综合技术水平、协调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坚韧力、拼搏精神等,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乒乓球属于技能类运动项目,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调,过多灌输指定技术思想,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因为乒乓球运动不仅是技能、体能项目,更是智能项目的运动,所以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自我感知、自我发挥作用,实现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展多样化的乒乓球比赛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掌握乒乓球的运动规律。
总之,乒乓球选项课教学应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乒乓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乒乓球运动习惯,提高乒乓球教学质量,从而使乒乓球教学过程向着最优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清梅.浅谈乒乓球教学中准备姿势与步法移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应用型 人才 培养方案 构建
一、研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2014年1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建成一批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转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2015年2月西昌学院被批准为四川省第一批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构建,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目标的关键,培养方案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现状分析
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在2008年申办了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主要参照其他院校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结合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师资状况。这势必造成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规格的方向不明确、定位不准确。虽经过重新修订,始终没有脱离体育教育专业的束缚和影响,未突出本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本质区别。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课时数基本相同、专业选修课合班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案,甚至考试内容都是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几乎一样,完全没有区别两个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不同。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扮演一个几不像的角色,学生毕业后,不能满足社会及岗位需求,缺乏就业竞争力。这也是为何我国市场经济越发展,越感觉高校教育问题凸显,人才匮缺的原因。
由于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规格的不明确、课程设置的不科学、教学内容及课时的不合理,严重影响社会体育服务与于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看不到希望,存在很多的不理解、不明白,不知道毕业后自己到底能干什么,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出现历年报考本专业的人数减少现象。
因此,必须重新制定社会体育与服务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
面向地方或区域经济发展服务,重在为地方、企业、社区培养应用性人才。通过前期的考察调研和与企业的研讨,为适应社会及岗位需求,根据国家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师资队伍现状及专业特色,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可以在社会体育范围中的商业健身与休闲、体育旅游、公益性大众健身及其相关领域中,从事健身服务、指导、经营、管理及老年运动与康复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心)、游泳池(馆)、社区养老院或学校,从事俱乐部大众健身指导和游泳教练与救生员、老年健身康复以及中小学体育教师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和管理工作。
(二)突出应用型及实践性
强调以应用理论和实践为基础的教学,保持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推行“注重实践、强化应用”的培养模式,结合教学,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将实习实训时间纳入教学总体安排。采用集体集中实习方式,让学生实训实践真正落到实处。
(三)构建联合办学模式
1.共同调整优化专业结构。针对健身行业及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了解健身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岗位需求,主动适应地区人才需求。在地方、企业、社区专家参与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预测,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2.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市场和企业的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岗位所需具备的专业技术、技能及综合能力。学校与企业或行业专家一起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共同实施教学活动。校企共同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实施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采用所学专业与相同岗位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用人单位岗前培训,直接上岗。
4.共同促进学生就业。将职业规划纳入全程教育和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针对企业及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共同编写就业指导实训教材。在进入企业实习、实训及岗位体验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和企业需求,实习结束后继续签订就业合同,共同寻求和推荐就业岗位。
四、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设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和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等,是通过所学习的课程和内容完成和达到的。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职业核心能力、专业素质拓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几个方面进行。特别注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同时结合市场发展及岗位需求,确定专业方向。
(一)通识教育模块
教育部规定全国高校统一执行。包括了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信息检索、思想及特色理论、应用与写作、中国近代史纲要、军事理论、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基本原理、就业指导,共计11门课程。
(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块
社会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重点必修课程,其中专业主干课程是根据市场发展和岗位需求而设置的。通过学习,完全具备作为健身行业服务与管理、教练员及老年运动与康复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技能,同时具备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素质。课程包括了专业理论、专业术科、专业选修、产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理论:人体解剖、运动生理、教育心理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推拿与按摩、社区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导论、健身概论。术科:篮球、足球、排球、田径、游泳、武术、健身健美操、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体育舞蹈。
专项选修课是就业岗位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学习取得专业教练员资质,从事该专业服务与管理及教练员工作。主要包括:健身俱乐部(中心)服务与管理、健身教练、游泳教练与救生、老年健身康复与管理、小球项目(羽毛球、网球、乒乓球)。
产业实习是进入社会市场及企业岗位的体验式工作,了解并熟悉岗位流程及所需知识、技术、技能,同时检测自身需要完善知识,提升岗位适应能力,产业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5-7月,集中再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则是毕业生结合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选择性的到健身俱乐部岗位进行的适应性实习,为毕业后的工作做好铺垫,安排在第八学期3-6月。毕业论文:在第八学期结束前开始。
(三)专业素质拓展模块
通过选修课形式完成。拓展体育知识,开阔视野,一专多能,多渠道就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课程包括理论和技术部分。理论:教育学、学校体育学、体育测量与评价、社交礼仪、体育产业学、体育市场营销。术科:身体素质及训练方法、体育游戏、中学体育教材教法、中学说课、专业大联赛、团体操组织与编排。
(四)综合素质提升模块
通过综合素质课程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培养复合型专门人才。课程有理论及技术部分。理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营养学、体育经济学、康复心理学。术科:基本体操、散打与拳击、太极拳、定向越野、器械健美、瑜伽、轮滑、门球、民族舞蹈。
五、结束语
西昌学院做为四川省首批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有义务和责任承担起重任。各专业学科需通过不断地摸索、探究和创新,科学合理的构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企业岗位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转型高等学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夏明忠.新建应用型本科办学特征西昌学院第一届教师能力提升培训讲话,2014.04.
论文摘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分层次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
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了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能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将课程划分为五个学习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分层次提出了具体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为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由于学生来源广泛,地域不同,身心发展水平不一,在体育素养上表现了明显的个体差异,面对这个群体,如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公共体育课的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学校公体教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纲要》为精神,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提出了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探讨。
1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基本依据
1.1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含义
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体能、技能以及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有效和最合理的发展,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1.2分层次教学模式的主要依据
1.2.1新体育课程理念的转变新模式的教育观念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新体育课程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和发展。《纲要》第八条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因此,分层次教学模式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
1.2.2从学校生源看学校面向各地招生,地域分布广泛,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体育教学条件差距大,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及体育教学思想也不尽相同,加上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不一致,因而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体育文化素养等也就必然呈现同层次,他们对体育教学的要求,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接受能力,无疑也会表现出不同层次。
1.2.3各专项素质看各专项对学生素质要求各不相同,有没有训练,导致的层次差别更为明显
2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2.1分专项摸底分班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不同专项的选择,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体能技能水平不同分成普通班和提高班。
2.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
2.3建立各专项俱乐部,加强俱乐部管理
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补充,俱乐部管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学生参与组织的主动性活动,把各专项提高班的同学吸收到各俱乐部参与管理组织、服务不同的活动和竞赛。,从而提高他们的辅导能力和管理能力,而有兴趣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锻炼,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情况可作为评定成绩的指标之一。
2.4制订课堂情况登记表和体育俱乐部活动登记表
内容包括学生考勤和学习态度。抓好学生考勤,有利于保证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增强锻炼意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通过课堂情况登记和体育俱乐部活动登记表,可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促进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合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
2.5重视小教员的培养
分层次模式的体育教学,应充分发挥小教员优势作用,提高班的同学由于其运动技术水平较高,专业素质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对有一定能力的同学可以充当小教员角色,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如用各专项的基本动作带准备活动,组织分组练习,指导学生动作等等,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小教员与普通班的同学年龄相仿,易于沟通,打破不同专业,不同系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学生的交际,可以互相促进,互相竞争,培养团结进取的精神,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6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价,是教学质量的反映,每个学生的成绩不应“一考定论”,而应注重整个学习过程,因此,评价体育成绩应从三方面考虑:
2.6.1平时成绩(30 %)平时成绩是由学生的考勤和学习态度组成,根据课堂情况登记表和体育俱乐部登记表来评价学生成绩。
2.6.2期末成绩(30 0,6)按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考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考试内容。
2.6.3身体素质成绩(30%)包括耐力跑,实心球或仰卧起坐任选一项,评价标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
另外10%是对提高班学生和小教员的奖励分,以鼓励学生,使普通班的学生可以积极锻炼,争取进步。
3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验方法和效果
3.1实验对象
选定两个专项乒乓球和健美操(因它们建立了体育俱乐部)随机选定一班为实验班,另一班为对照班(各40)。
3.2实验方法
实验班采用互动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练习为主,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教师教学。专项考试内容包括乒乓球专业技术和健美操专业技术(专项成绩由课题组教师集体评分。
3.3实验结果
3.4实验分析
3.4.1从健美操专项成绩和乒乓球专项成绩分析从表21可以看出,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验班,其专业动作的技评成绩的优秀率为32。5%和37。50,6,优良率为52。5%和50%45%消灭了不及格现象,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班的成绩的优秀率为12R%和15 0,6,优良率为差异是比较明显的。在教学中,分层次教学模式采用互动教学,从学生主体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的个体差,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充分利用提高班同学小教员的作用,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
3.4.2从学生的考勤和学习态度分析学生课堂出勤率差别不大,但从学生课堂登记表可以发现,实验班的同学上课练习积极性,主动性明显高于对照班的同学,表现为多问多练。对照班的同学注重教师的教,根据教学任务完成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学。从表4, 5中可以看出:由于实验班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情况是体育成绩评价的指标之一,既保证了学生在课外练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因此,实验班的同学的专项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学。
十八中是重庆一所老牌重点中学,在它的历史上曾有过令人炫目的辉煌。然而,此时的十八中跌入了发展的低谷,被重庆走在前头的“第一军团”学校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行为懈怠、观念陈旧,发展乏力,如同阴霾一般笼罩着学校,让十八中的教师们打不起精神来。
着眼学校的未来发展,马培高意识到,他不可能在校长这个岗位上安稳地做一个守业者,他必须高高地举起一面教育理想的旗帜,引领十八中快速追赶上去。
在这面旗帜上,他“写上”了:学校要为成就每一位学生的未来服务。
制度先行+“教师第一”
向现实发问:为成就学生的未来服务,关键的第一步该如何走?
面对人心涣散,士气低迷的教师队伍――学生的服务者,新组建的学校领导班子,经过数日深入细致的调研与思考,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大家认为,要使十八中在激烈的竞争中焕发青春,实现第二次创业,再现盛世风采,首先要提振教师精神,走出教师行为懈怠的泥潭,而这非从学校现有的内部机制改起不可。
人的因素是学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服务学生也好,打教育的翻身仗也好,都不能不用教师队伍建设这张“王牌”,学校领导班子紧紧抓住了这个关键。他们一方面提出“追赶、跨越、腾飞”,尽早跻身重庆基础教育“第一军团”的奋进目标,树立教师的雄心壮志,激发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给学校“机体”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以激活人心,增强学校“机体”的运行功能,即打破“铁饭碗”,叫停“大锅饭”。
制度先行
改革就从严格制度开始。以往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做的是表面文章,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涵。比如聘任制,只是走个过场,从来没有一个人因为不适用而落聘;人员结构再不合理,也还是“照单”依旧。分配制度没有区分度,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考核制度缺乏效力,每学期学校都有考核,可是没有与人员的聘任、使用、奖励挂钩。
这种“铁饭碗”、“大锅饭”的制度,如同一潭死水,翻不起浪花。触及不到人的切身利益,走不进教师的内心深处的制度,自然解决不了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根本问题,也无法消除学科教师配置的严重失调状况。
这次学校动了真格的。
――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打破原有年级处室界限,遵循按需设岗、按岗定员定责、双向选择、分层聘任、学校适度调控等原则,实行差额聘任,允许人员流动,进出自由,职务能上能下。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机制;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津贴向教学一线倾斜。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过程考核,健全激励评价制度。
这样一来,平时工作懒散的落了聘;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水平高、贡献大的得到了奖励。一下子,学校的人力资源效应有了惊人的提高,在学校缺编教师100多人的情况下,教育教学工作仍然运行良好。改革见到了成效。
当然改革也有阵痛,校长马培高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坦陈:“有人预言,‘到时哭的哭、闹的闹,拿着刀子冲进你的办公室,看你校长怎么办’。我还真接到过好几个匿名电话。电话里有抱怨的,有威胁的。而遇到最多的还是人情阻力,缓聘或落聘的教师,有的托亲朋好友来求情,有的搬动上级领导来说情,有的是几十年的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
“确实很有压力,甚至担心闹出人命……”一位学校领导这样回忆道。
但是,改革还是坚持下来了,学校用制度这根硬杠杆,撬动了教师队伍不思进取这块拦路石,为学校打开了发展之门。十八中的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只有学校发展了,每个人的前途才会光明。
严格制度,提振了教师的精神面貌,可以作为十八中再次起飞的重要引擎。但制度管理、约束的是一个底线,能够保证教师获得持续不断的工作热情吗?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教师这个知识群体而言,过于严厉的制度管理,有时容易把人管死,让其特有的开放自由、智慧灵性以及由此彰显的文化气息遭到遏制和压抑。因为制度在制定时总是将对象“恶”化的,会带来强制性的不良后果,产生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
如何突破单纯制度管理的局限,使管理与开放达到一种平衡呢?
“教师第一”
十八中的领导者受到企业管理中“员工第一”口号的启发,提出了“教师第一”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
“教师第一”,其核心是尊重教师,这种尊重不能只是外表的,而是发自内心的。
――首先学校领导在制订、执行制度时,抱持的是一种对教师尊重的态度。他们对教师说:“虽然有些老师暂时没有被聘上岗,但他们还是学校的老师,改革的目的不是撵人走,抛弃他们,而是为了促使他们迎头赶上,促进学校的发展。”这是对教师工作权力的尊重。
――十八中的领导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变为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冲在前面的、最后拿奖牌的永远是运动员自己,教练只是督促和指导者。为此,十八中重新构建了学校的管理结构,变“金字塔式”为“扁平式”的管理。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这种管理模式的效率,更看重的是决策权的下移,能够最大面积地赋予管理权限和管理空间。在管理结构上,更好地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让教职员工拥有更充分的自,并对产生的结果负责。这样,一竿子插到底,在教学中教师就能够感受到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持续创造力。这是对教师主体地位的尊重。
――学校还根据教师专业的水平、社会背景、特长、参与决策的能力以及待决策的内容等,设立不同的决策小组,通过决策小组,让教师提出自己对学校发展的意见或建议。吸收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参与决策,教师不再是“被改革者”,而是制度建设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这是对教师话语权的尊重。这样,可以保证使每一个决议从意向到执行都有很高的民意基础。
“教师第一”的管理思想,还要求对教师的身心呵护备至。教师原本就是个高压力、高付出、超负荷的职业,十八中从不倡导教师们疲劳工作,也不赞同“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说法。校领导对教师们说,我们要做一个保持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蓄电池。不光释放,还要有储蓄。
于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健身运动,组建羽毛球、篮球、乒乓球、长跑、太极拳、围棋、健身操等运动协会,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成了十八中体现“教师第一”的一项内容,这种关心,增加了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他们相信,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能把学生放
在第一位,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服务才能落到实处。做一天学生,他们变了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任务型教师”。在这些教师的观念里,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永远是第一位的;在他们眼中,学生不过是教师工作的产品,甚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
不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对待,又怎能真正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呢!
旧的观念一定得转变!
怎么转?搞讲座、观摩名师课堂,还是读书、集体学习,这些手段都用过,每一次思想上的一点点转变、进步,最终都会被来自现实的压力所击退。
转变观念是件难事。学校领导班子一直都在寻找契机。
有一句学生不经意间说出的话,让他们眼前一亮。学生说:“老师根本不理解我们,让他们当一天学生试试!”
是啊,何不让老师们当一天学生试试,看看会发生什么。
来自学生堆里的心灵震撼
经过精心策划,校领导班子设计了一个“十八中教师当一天十八中学生”的活动。参加对象:全校从初一到高二所有的任课教师;时间:两个星期内的一天,从早上第一节课到下午第三节课;地点:一个教师固定在一个班级;任务:听课、做笔记、回答课堂提问、完成课堂作业,外加填写“听课记录单”。
老师们一个一个走进教室,扎进学生堆里当学生。这一做学生,教师们的感受还真非同一般。
外语罗老师上完一节数学课后,心中就有了感慨:如今初中数学比自己上学时难了,解题思路新颖,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遇到听不懂的地方,自己居然也“开小差”了。
当李老师听完一天的课,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掩饰不住的倦容走出教室时,忍不住感叹道:课堂学习是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学生一天要学6~7门课,头脑需要不断地切换,我都有点转不过来了!特别是高中,课堂容量大,稍微一走神,就不知道老师讲到哪儿了。
胡老师的感受有点特别:“还没有到放学时间,坐在教室里的我已经是饥肠辘辘,以前我总是提前吃饭。现在才知道饿着肚子上课是什么滋味。”
“差生的滋味真不好受。”几十年没有再碰过英语了,英语课上,靳老师真正体验到了当差生的感觉,真不好受。
一天身临其境的尝试,使老师们开始换位思考,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一些老师凑在一起,为学生算起账来:
学生每天8节课,还有早、晚自习,一共在校时间约为13小时。各科任教师都怕学生在自己的科目中少花时间,都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平均每门课按半小时来计算,学生每天课外作业总量就是4个小时。除去上课的时间,学生只能抽空完成,比如课间、中午休息、下午放学到晚自习之间。只要稍一放松,作业就可能写到深夜。
许多学校都不许学生将食品带入教室,十八中也不例外。但是一天下来真够难为学生的。你看,学校要求早上7点10分到校,很多孩子6点就要起床,偶尔起晚了,就只好把早点带进教室了;就算是吃过早饭,可上午要到12点才放学,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能量消耗很大,学生很容易饿的。
教师们开始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给问题归因:
“课间‘偷嘴巴’的孩子,是有他们的苦衷的!看来,我们惯常的规定也不一定合理。”
难怪有学生会上课打瞌睡,难怪有学生抄作业,难怪有学生听课质量不高,一年到头我们让孩子“马拉松式”地奔跑,我们给他们的负担过重了!
作为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学生太需要理解了!而曾经是学生的我们,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离学生这么远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变得冷漠、苛刻了?
感同来自身受,通过一天学生学习生活状态的体验,教师受到的震撼不啻一场心灵“地震”,撼动了旧有的观念,唤醒了教师内心的情感,使教师对学生有了一份同情,有了一份理解,更有了“学生立场”。
教师自律倡议书
教师们的心里不平静了。跟班一天做学生,个中滋味,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地在考虑问题时有了一个新的视角――学生视角。他们开始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他们意识到,学生在校园中是弱势的,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帮助。
“十八中教师当一天十八中学生”活动一结束,老师们“一呼百应”地发起了“十八中教师教学自律倡议书”。这份倡议书正是从学生的角度对以往教育教学行为的再审视,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业要精选、有效,一定要考虑学生的负担,不要只强调自己的学科重要,抱怨其他学科的作业多;要舍得花时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中要与学生有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运用多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随后,学校根据教师自律倡议书和来自教师的反思结论,出台了教育教学行为改进措施:
严格控制作业量,坚决把自习课还给学生,加大对教师的监督;取消早自习,减少考试次数;加强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效率;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切实把课外活动时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足够的睡眠和体育锻炼时间;构建丰富多彩的课外及校外活动,给学生了解社会、深入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和空间;不允许把学生成绩上墙,不允许给学生排队,不允许把学生赶到教室后面或者教室外……
平时被教师看起来冷冰冰、硬邦邦的条文,此时在教师眼里有了温度和柔度,他们没有了抵触,愿意把它变成自己的行动。
亲身的体验带来了认识的飞跃,又由观念的转变落实到行动的跟进上。就这样,十八中一步步走向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服务的理想之路。
跳出平庸,走向卓越
士气高了,观念变了,并不等于就有了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让每一位教师发展好,对于教师队伍建设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十八中当然也不例外。
毫无疑问,十八中的教师们绝大多数是合格的,但是怎么才能让他们走向优秀和卓越呢?
克服教师平庸化的有效手段是教研,但马培高看到,以往的教研工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采取“专家讲授――教师聆听”的方式,这样单一的形式,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经历教师的不同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多数教师的眼中,教研是强制性的,教师们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甚至带着抵触的心态来参加。
必须改。
教育理论中的那些教育思想,是不是也适用于对教师的教育?应该是的。一般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那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就应该是教研的主体,一切教研活动必须围绕教师的个人需要这个中心展开。
按这个思路想下去就会发现,所有教师都共同需要的东西,有,但不全是。每个个体的需要千差万别,有的可能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语言感染力,有的可能想搞好自己教学各环节的衔接……这样一想,马培高对教研的内容就心中有数了,继而一
个2:4:4的比例呼之欲出:专家引领占20%,同伴互助占40%,个人反思占40%。
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都是针对个体的学习。那么,同伴间互助什么?个人反思什么?都由教师自己决定,这便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自我学习,也就是以解决教师的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按照这个比例搞教研活动,教师有了动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积累,一套成形的校本教研模式在十八中诞生了。
20%的专家引领,主要采取“听听”和“看看”两种教研形式。“听听”是指听专家讲座,“看看”是指外出学习。这对于教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大有裨益。每年,学校从西南师范大学、重庆教科院等,邀请专家到学校作讲座。学校还外派教师学习,其中有到国外学习的,有参加国家级培训的,还有60位教师被送到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
第一个40%――同伴互助,主要的形式是“评评”、“说说”、“比比”。
“评评”,就是评课。大家共同听一堂课,而后对这堂课以及引发的问题“品头论足”。有老师将这诙谐地比喻为:“广泛地听课是吃大餐,评课是吃小炒。”实践证明,精细的评课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十八中的评课还有一个特色,即视频评课。十八中几乎天天都有各种类型课的品评,比如,骨干教师献课,中青年教师的公开课、研究课,新教师的合格课,还有新课程课、推门课、教学比赛课,等等。如何让这些精心准备的教学案例发挥更大的效用?十八中把它们做成了视频案例,教师们任何时间都可以调出观看。这些案例不仅是课堂的实况录像,而且还是一个个“评评”的研究对象和材料,相关的案例主题、背景知识、讲课人的课后反思、专家意见、先前的一些评课记录也都和视频放在一起,“评评”时都可以调出来进行再品评。视频使教师在各自不同的空闲时间段听同一堂课成为可能,结合了声、像以及学生反馈的视频课,尽可能地保存了课堂上的资源和信息,无疑成了一种最好的品评素材。
老师们说,评课会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教学仪态更加和谐。十八中有近15位老师获得过全国和重庆市的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得益于评课这一教研活动。
“说说”,即对话和交流。学校教研组每月有一次“教研日”活动,是让老师们在教研组活动中,围绕自己的发展、兴趣、困惑、对学校的建议、对当前教育的认识、对学生的看法进行平等的交流。这之中,学校一直都在努力营造一种直率、开朗的校园文化,创设和谐的氛围。教师们慢慢地从开始的“无话说、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到今天的“有话说、想说、敢说、善说”。他们认识到,只要坚持开诚布公、对事不对人,对话和交流就是健康而有益的,就会碰撞出火花,就会形成流动的信息。
2011年暑假,学校搞了一次内部论坛。13个学科的18位教师纷纷登上讲台,演说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他们分别就减轻学生学业负担、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强备课、教学反思等4个话题,展开热烈的研讨,讨论一直延续到论坛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比比”。主要是指组织各类赛课。学校每年有众多的教育教学赛事。如何利用比赛资源为教师成长铺路?每次比赛,学校都组织专业指导和课件辅导,以团队的力量打造参赛选手,提高团队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同时利用这个机会,大量派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外出听赛课。每次听课回来,都必须在教研组或者备课组内总结本次赛课的经验和教训,使每一次赛课都成为教师成长的推动力量。学校自行开发的传统项目“金苹果”教学能手比赛,从教案、说课、上课、论文等几个方面,为教师提供展示和提升自己能力的舞台,成为十八中教师成长的孵化器,一些年轻教师从中脱颖而出。美术的廖鑫老师,进校1年就代表学校参赛,获得重庆市高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第二个40%――个人反思,主要的形式是“想想”、“写写”。
“想想”,即个人思考。教师培训如果离开了教师自身内化的过程,就变得毫无意义。作为一个有过专业训练的成年人群体,教师们都有自觉性和责任感,有反思的能力,为何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总结提升呢?
鉴于此,学校要求教师要经常对具体的教育事件、具体的教育行为、一个阶段的教学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判。学校除了留给个人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外,也十分重视在个人反思基础上的集体反思。教研组的老师们在一起,把自己的思考结果讲出来,针对问题进行切磋,开展讨论,完善个人的思考结果,提升个人的思考能力,让教师们养成思考的习惯。
“写写”,主要是把思考写成案例、心得、论文甚至校本教材。个人化的文字是对思考的最好记录,文字也能使思考的条理更清晰,是思想的最好总结方式,因此,十八中要求教师们要勤动笔。
学校并不要求老师们的文章有多深的理论,有多么系统,只要把自己经历和思考的记录下来即可,因为生动的、鲜活的事例,个人化的独特思考才是教师的宝贵财富。老师们撰写的反思小论文,学校领导班子都会读,其中有成功经验和独到思想的,学校会负责向全校推广;有困惑的,也会号召大家一起探讨;而失败的或错误的,还会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反思,寻求解决的方案或途径。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教师们开始积极思考关于自己职业和工作上的一些经历和困惑,并尝试把它形成文字。目前,学校已编印各类文集12本,有近100篇论文获市区奖,有177篇在国内各大教育报刊。
短短的几年时间,学校培养了2位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4名特级教师,5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园丁教师,3名研究员,1名重庆市杰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5名重庆市骨干教师。有15人次获全国、市赛课一等奖,57人次被评选为江北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导师。学校独立承担的科研课题共8项,有200多人参加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