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3 19:47: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语文现代化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G623.2
现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的出现,一方面加速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在一点点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思维习惯,而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则对现代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既包括“教”的方面,也包括“学”的方面,相应地现代信息技术对“教”与“学”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二者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对学生“学”的方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学生提出了:“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借住工具书、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论著作者情况、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等的能力要求;对教师“教”的方面则提出了:“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的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运用,使语文教学面临着一个现代化的问题,然而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层面的认识,恰如储宏启先生指出的:“现代化是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文化传统和地域限制的,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追求。”“教育现代化是指与教育形态的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 于是,这便引发了我们对语文现代化的一些思考。
一、语文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语文教育现代化,是当前语文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全面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关键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要现代化。同时,语文教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研究现状,解放思想,确立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够指导自身运作的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审视语文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语文现代化的严重障碍就在于语文教学观念的陈旧和落后,缺乏现代化的思维和开放的意识,主要表现在:第一,就语文论语文,局限于“小语文教育”的天地,视野狭窄;第二,教学内容僵化,缺乏时代活水;第三,教师脱离实际,照本宣科,教师“包打天下”、“独脚戏连台”,不让学生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自获成功的喜悦;第四,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的机械理解和机械动作,更多自动流水线式的重复训练和题海战术。如此观念的偏差、陈旧,必然导致改革的严重滞后。因此,语文的现代化首先来自观念的更新,必须树立现代的思维,就是对语文教育进行立体的、动态的、系统的思维,更好地认识语文教学的多结构、多维度、多层次和多变量,研究和构建现代化的语文教学思想,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二、语文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教材是教育思想的集中表现。现行的语文教材,是经千锤百炼,不断完善的,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但从面向现代化的高度审视,它的不足就显而易见了。综观教材的构成,多注意过去而少瞻未来,缺乏挑战性、创造性、前瞻性的内容,缺少时代气息;忽视学生的认识发展阶段性的特点,缺少生理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技术的综合考虑,与学生实际相去甚远;单一的文选式结构,各种文体交错穿插,教师难以使之构成一个整体;依据现行教材难以培养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因此,要敢于打破现行的教材体系,另辟新路,大胆试验:一是适当更新选文内容,适当增加当代文和时文的比例,使教材保持相当数量反映当代生活的名家名篇,而对那些理论性强、实用意义不大、纯粹只适合背诵和考试的内容,要压缩削减,充实和加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知识技能部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公式化、简单化、标签化的方法,从当代的视角出发以当代的价值标准去审视一切语文现象以及由语言营造而成的艺术世界,并用现代的话语作出新的阐释,适当将当今学术界、文艺界的新思潮、新成果引进课堂,在写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从火热的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吸取营养;二是大胆改革旧的教材体系,突破传统的以课文为主的文选式单一结构,形成有序的复合结构,加大容量,贴近现实,构建现代化的语文教材新体系。
三、语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随着语文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系统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需深化,使之有利于整个语文教学的现代化。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就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优化和教学手段选择的最优化。
现代化的核心在于人的现代化,即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在于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传道”的角色很大的程度上转变为组织角色、指导角色,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应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为标准进行优化选择,目前具有一定影响的自学指导法、情景教学法、示范导引法、发表(习作)激励法、启发联想法等都体现素质教育对主体性的弘扬,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努力做到科学选用、巧妙组合、刻意出新,最终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法体系,达到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教学境界。而就教学手段而言,大力推广运用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化电教手段,同时应视教材、对象、目标的不同,恰当地选择电教媒体的类型和组合方式,恰当确定各种电教媒体呈现的时机,把课堂搞得更活,提高课程传递的效益,这都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方向。
总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应用于语文教学之中,可以起到形象化教学和简化教学环节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的是,现代CAI技术同时也是一柄“双刃剑”。因为不论多媒体技术或是网络技术,始终都只不过是工具,这些仅是应用于教学的手段,只发挥技术辅助作用,而教学效果的如何,关键还在于我们怎么去组织教学,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故而,我们不可“为用而用”,那些不切合实际的使用,不但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反而会违背教学规律,从而造成负面影响,所以应坚决避免!信息技术之于教学已不可避免,我们能做就是勇敢面对,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思考,寻找解决的方案,为在信息社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张承明主编:《语文教学论》,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3]谢尔:《语文教学现代化之思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7月
[4]曹建华:《浅谈语文教育现代化》,《语文教学研究》,2007年3月
[5]魏本亚:《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哲学思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9月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9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第13页;
【关键词】多媒体 网络通讯技术 语文教学
一、增强课堂教学效益,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突破了语文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突破了语文老师在口语表达上的局限,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高质高效的科学途径。这一切有利于发挥学生感觉器官对文字信息的接收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研究表明,在学生接收的语文信息总量中,视听结合有利于学生获取94%的语文信息。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有效性
图象语言与文字相结合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动机,从而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强化教材内容的真情实感,使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化疑难为浅易,能深化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因此,电化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对语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形成深刻的印象。实验表明,视听结合记忆,三天后还能记住75%的语文知识。
三、扩大语文知识视野,发展学生语文智能
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加大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丰富了语文教学内容,拓宽了教学效果的反馈的渠道,为更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目的明确,科学使用。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二)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件,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事半功倍,甚至出现了负效应。比如,在运用幻灯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把片子设计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样,有些学生就会被有趣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喧宾夺主”,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三)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科学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栩栩如生,有的甚至比教师准备的投影片更形象、丰富。若教学时,一开始就展示投影片,则会禁锢学生头脑,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人如是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由于各个人的理解、想象、知识面的不同,再加上性别、性情、处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事物必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
(四)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多媒体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教育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和其他种种原因,部分教师不可避免地进入电教误区,下面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教训,谈几点认识,以便和同仁们共同探讨。
一、淡化形式,讲究实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形式,是为轻松而又快捷达到教学目的服务的,有些教师为了突出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根本不顾及教学目的、内容、对象和效果,一味地追求教学的形式,哗众取宠,忽视了对传统教学媒体的充分利用,甚至鄙弃传统媒体,完全抛弃了黑板、粉笔,刻意追求新奇特,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时尚的展示。自以为有了比较精美的课件,就可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于是只管坐在操作平台前手持鼠标,口若悬河,一人霸占课堂,根本没有注重学生的反馈,剥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穿新鞋走老路,再次回到“填鸭式”“满堂灌”的旧模式上,一节课就像是一个专题讲座,曲高和寡,知音稀少。结果,事半功倍,甚至出现了负效应。比如,在运用幻灯进行教学时,有些教师把片子设计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这样,有些学生就会被有趣的画面所吸引,而忘记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喧宾夺主”,学生只看热闹,不看门道。
因此,教师在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时要按照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首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和媒体运用;其次,要考虑到教学设计的需要与否,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最后,选择一些既符合本课内容又具有趣味性的素材来制作,帮助学生消化传统教学难以讲透或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达到释疑解难的目的。
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主导下的现代技术手段巧妙灵活地运用到更加广泛的学生主体参与过程中,教师切勿脱离学生单纯地操纵机器,坐讲课堂,而应当在语言和行动上都融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指导学习、活跃气氛、激发思维、培养感悟,切勿把课堂讲授变成学术报告,深奥难懂,而应当充分照顾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科学处理好媒体素材、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关键。教师切勿充当“解说员”,大搞“一言谈”,而应当对教学过程和媒体进行设计,使媒体为学生的思维服务,让学生自行解读媒体内容,把课堂变成“群言谈”,这样才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原则,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多媒体作用,启迪学生思维,突破学生思维难点的关键之处。即该用则用;在使用中起不到实效,对教学毫无优化之处的,坚决不用。
二、精心设计,适时播放
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机,不仅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感知机会,而且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及各种能力,使其发挥最佳效果。
例如,科学的运用投影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把枯燥无味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课文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大脑中已栩栩如生,有的甚至比教师准备的投影片更形象、丰富。若教学时,一开始就展示投影片,则会禁锢学生头脑,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人如是说:“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会有一百个不同的林黛玉”。由于各个人的理解、想象、知识面的不同,再加上性别、性情、处境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事物必定有不同的认识。因此,教学中有些课应先让学生充分品味、想象,当同学们从作品中发现并进入一定情景,感情达到,内心迫切需要验证时,教师再把投影展示出来进行对照。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想象力不丰富的学生得到补充;另一方面,还使另一部分同学获得成功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满足。
三、敢于取舍,灵活运用
电教媒体形式多样,在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对待,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自身优势,选择恰当媒体,力求机动、灵活的运用,善于做到三大舍弃:
首先,不要过分热衷于先进的媒体。在课堂上运用电教媒体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展示媒体本身。在先进的电教媒体也是为课堂服务的。最先进的媒体不一定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课堂用录音机会比幻灯机效果更佳,有的课堂用一种媒体会比用几种媒体更强。因此,在使用媒体时千万不能牵强附会。
关键词:激活了课堂 开启了思维 拓展信息空间 拓宽课堂容量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高科技产品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成为大势所趋,且逐步成为了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可谓是教学领域的一大变革。我们的课堂一改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有声读物、动画视频、各种资料通过课件走向我们的课堂,使学生的阅读对象从单纯的文字、图片变得丰富多彩,使我们的课堂如虎添翼。新时期,新要求,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现代化教育手段激活了我们的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上,我们往往更注重教师的“教”,而把学生当成了“配角”和“听众”,忽视了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得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灵活性均有所下降,就像有幅漫画里所画的那样“经过我们的教育孩子们都成了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人”。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要靠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发展起来的。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指出了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如:我在教授《黔之驴》一课,把一段动画视频插入了课件。在放动画时我先这样问七年级学生们:“同学们,你们爱看动画片吗?”“爱!”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就被激发起来了。动画上:蠢笨的驴子只会“一鸣”、“一踢”,而足智多谋的老虎则由“试探”到“断其喉,尽其肉”,都那么真切地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并且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后面的教学及课文的背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现代化教育手段开启了学生的思维,为孩子们插上想象翅膀
思维是智力结构的核心,它表现为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规律过程中的概括、判断和推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会营造出一种愉悦、民主、平等、竞争的学习气氛。如:我在讲授教鲁迅先生的《雪》,学生由于受地域的限制,不能理解南方的雪是怎样的特点。我在课件中分别选择了南方的雪与北方雪的图片,学生一看就明白,增进了对文本的理解,有的同学还在议论着自己喜欢哪个地方的雪……这样,利用电教手段在教学中展示出一幅幅美的画面,给学生营造出一块想象的空间,让其想象飞起来。
三、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展学生的信息空间,促进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由于年代久远,时空限制等,使得学生学习课文时,很难把握住作品的意境。利用多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的背景资料,使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经验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帮助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我在讲授弗兰西斯培根《论美》就充分地利用了电教手段。《论美》一课本是篇议论文,学生往往对此类的课文不感兴趣。我在课前配上优美的萨克斯曲,播放了一组图片:幽静的林间小路、美丽的荷塘、夕阳下的湖面、闻名于世的迎客松、美国白宫、中国四大美女、断臂的维纳斯、民族英雄岳飞……让学生先感受了不同形式的美,而后在通过课文的讲解使同学们认识到真正的美是内在美。在拓展部分我选择了当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四位给大家介绍,在课件上我插入了英雄的照片,并辅导文字介绍,同学通过教师动情的讲述,看着英雄的照片,如同与他们面对面的作了交流,此时学生才真正读懂了英国哲学家培根的深意。
四、现代化教育手段拓宽了课堂的容量,煅练了学生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如,观看电视名牌节目,拓展学习领域。如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东方时空、新闻调查、焦点访谈、新闻周刊、世界周刊,还有每年举行的“动中国人物评选”等。这些栏目内容涉及文学、艺术、科学、时政等。学生喜欢观看,并能从中吸收营养,潜移默化地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提升科学艺术素养,还能养成学生关心现实,关注生活的习惯,能使学生不出校门而知天下事。
当然,制作得再好的课件也不能代替课文讲解,设计得再完美的课件也能应付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倘若课件成为“书本和黑板”的简单搬家,教师成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只关注屏幕、鼠标、键盘,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就成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交流。这样“变质”的语文课堂又有何效率可言呢?。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能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的、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电教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电教手段,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相对于传统语文教育的“开放性语文教学”,以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它扩展了语文教学的外延,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是21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最佳选择。因此,实施开放性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立足整体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各科教学必须受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即在学科教育目标上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必须从教“语”教“文”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从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特点出发,以教育方针为依据,以21世纪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包括理想、道德、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教材外的语文知识等)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加以考虑,立足于整体设计,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⑤要倡导家庭文化活动,鼓励家庭文化建设,用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风和家庭教育熏陶孩子,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
老旧式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资源限制和教学条件限制,教师发挥程度被严重遏制,与此同时,教学质量提升也受到消极影响,现代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小学教育工作指明了道路,教师应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之后在此基础上赋予教学主动性和教学针对性。需知,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和现代信息手段整合仍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是有待日渐完善和整改。
一、现存问题分析
部分教师在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创新和整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得以更新和调整,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措施更新的整个阶段,教学理念转变和教学思想转变程度依旧不深。应该了解到,新课程教学改革步伐日渐加深,其提倡在教学中合理融入探究性教学要素以及相应的合作学习要素等,旨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从而更好更优的去提升学生学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从实际角度进行分析的话可以看出,教学手段更新并不意味着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的双向提高,教学手段应用阶段,学生能力仍旧没有发挥空间和余地,尚未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筛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若想真正彰显其效能,就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活学活用。教师本体需要进行不同信息整改,做好教学合理设计工作,最为常见的就是哪个教学环节上筛选哪个现代化教学手段,核心问题便是具体方法的有力实施。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问题所在,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彰显教学效能。但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还不是很熟练,使得现代化教学手段作用并未有效彰显出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
(一)情景创建
情景教学方案主要指的是新型教学方案,情景教学核心主要是借助创设真实情景,之后在此基础上使得学生进入情景当中得到真实的思考和体验,在提高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循序促进学生心理能力提升和智力提升。情境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行情景创设,通过情景真实性提升和情景生动性提升,由点及面的将学生引入情景之中,最终获取深刻体验。
老旧式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学资源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仅通过场景描述来向学生传递知识,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脑海中无法呈现具体场景和客观场景,不利于优良教学氛围创建,学生也不能够获得优良的学习体验。以《孔明借箭》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融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真实情境创建来强化学生群体体验感觉,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气候状况,基于此,对孔明借箭成功事件原委予以研究。
(二)延伸教W
新课程标准要求下达之后,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不能将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放在首位之上,若想深度丰富和强化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首要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老旧式小学语文教学阶段,部分教师已经逐步开展了延伸模式教学,但因为受到教学资源限制和教学条件限制,延伸教学局限对学生掌握课文信息方面有着一定阻碍。
《看月食》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了解月食的概念,其实并不是天狗吃月亮,一般情况下教师为简单介绍,讲解月食含义,但是此种教学方案只是浅层次的教学,学生此时会对相关课外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进行演示,学生会了解月食原委,熟知其变换的整个过程,教师要起到辅助引导效能,借助信息收集工作和信息整理功能等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具体操作中,要将月食演变动态图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出来,学生可在拓展学习中将各个图片进行对比,从而加深的月食知识的理解程度,避免盲目性学习现象出现。
(三)思维创新
现代化教学内容展示过程中,需要具备生动特点、直观特点和想象特点以及丰富性特点等,这类要素是当前现代化教学的主要优势。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应用现代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如此,在配上背景音乐和趣味环境背景时,会使得学生学习环境变得愈加生动有趣。
和谐越快的教学环境创设十分重要,语文课程知识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等均会被一一解决,学生记忆掌握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内容,之前老旧式干瘪的讲解,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导之下,会将复杂知识简单化,现代化教学会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极高的兴趣,从而会爱上语文这门学科。
结束语
归结来讲,原有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和学校教学要求,合理有效的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双向提升,激发班内学生群体潜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陆岚(1986-),女,籍贯:湖南邵阳县,民族:汉,职称:小学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的六个向度[J].李明高.教学与管理.2017(02)
[2]试析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游丽丽.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相关建议[J].栾华.中国校外教育.2017(02)
[4]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马艳萍.教育现代化.2017(03)
[5]小学语文主体性教学策略探析[J].徐立红.赤子(上中旬).2016(22)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认识本身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我在教《黄河颂》一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鼓励学生搜集关于黄河的资料,以便在上多媒体课时交流。这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们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学这篇课文,尽情地展示搜集来的资料,学生在交流中受到教育,产生民族自豪感,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在上《背影》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地映入,然后是精心设计的导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以写的成千上万,就像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唯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生命的历程。”这样的导语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思维、兴趣集中到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扩大课堂知识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地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中。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在教《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时,我意识到学生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与其把课文解说得苍白乏味,还不如让学生独自去品味,去领悟。于是,我刚开始上课就用录音机把声情并茂的朗读放给全班学生听。当朗读结束后,我发现许多学生眼中噙着泪水,久久地沉浸于文中的情景中,这时对课文再过多的分析则是多余的,重要的是让学生释放出他们听后的感悟。
(三)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降低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知识的抽象、零碎是造成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障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载负的信息量大,语言简洁、鲜明、形象的特点,而具有概括性、生动性和真实性,从而可以将学生原来难以想象的知识变得真实形象,易于记忆。视听并行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佳途径。
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是一首对陕北人民生命与活力的颂歌,那鼓声动人心魄,令人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但要理解它,想象它都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描写表演场面中有一句“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中“流苏”是怎样理解呢?如用语言来解说必定是苍白无力的,因而教这一课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其浑厚雄壮、刚健激昂的气势,然后提问:“观看影片后,你联想到什么?还有什么事物也同样具有安塞腰鼓那样粗犷豪放、势不可当的特质?”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进一步感受安塞腰鼓那威武奔放的生命律动。
(四)加强情境教学,培养高尚情操
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人文教育落实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就是指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在青少年时期一定要注意培养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种教育是以往任何时期的教育所无法补偿的。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现代化手段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使学生在对英雄志士的尊敬崇拜中内心受到震撼,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以升华。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的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的乐曲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的图片是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如一位教师在教《我的空中楼阁》时,请美术教师画了大量的意在表现“空中楼阁”独特创意的图片,但图片的表现力并不能与作者的文字所能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象空间相比。这种强扭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要研究最好的教学方案,使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进行中学语文教学,就要深入地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情况,结合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出最好的教学方案。但有些教师在注重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强大信息功能的同时,却无意中把教学过程程式化了。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教师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这种固定程序教学,无法发展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强大信息攻势下,学生过多地被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课件诱导,少有兴趣、少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不能用心体悟文章的语言文字,留在学生库存里的只是被教师“咀嚼过的面包”。因此,就必须使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这就需要认清:
1.现代化教学手段其实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因而,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不能盲目利用。
2.现代化教学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因此,课前既要进行教学手段的思考,更要进行教育目的性的思考。
3.不可盲目地依赖现代化手段,而摒弃传统教学手段。要合理地使用教学手段,使两者相结合,这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选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佳结合点,是提高教学实效的关键。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要与听、说、读、写语言训练有机结合,成为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现代化教学手段要贯彻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而不只是纯粹刺激学生的感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允许学生主动地提出与问题有关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事先要充分准备,使用时干脆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