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海关物流监控科

海关物流监控科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07 15:28: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海关物流监控科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海关物流监控科

篇(1)

一、加强科技基础建设,做好重大工程建设。

(一)部署总署高清视频会议系统

根据总署统一规划,调试开通我关到总署的“高清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单独使用我关到总署的2M专线,采用硬件系统,比较原软件方式的视频会议系统,画面质量、语音效果都有很大改善。全年共召开12次全国性视频会议。为确保全国海关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在国庆期间随时可用,根据科技司要求,安排专人于国庆期间(9月21日至10月10日),对总署视频会议系统开机值班,达到100%出勤率,圆满完成值班任务,受到总署科技司表扬。

同时,做好关区视频会议系统的保障工作。研究新的应用,在监控中心安装实现可视指挥的功能。全年共召开全关区视频会议7次,节省办公经费约112万元(按每次会议16万估算)。

(二)继续进行总关大楼综合布线工作

继续进行去年开始的大楼综合布线系统。一是对弱电井进行了清理改造。清理弱电井内线路,铺设防静电地板,安装接地箱。二是在中心机房迁移网络设备,安装骨干光纤、双绞线配线架。三是完成四层西厅办公区的装修、清理工作。由于大楼已经正常工作,工作时间不能够影响正常办公,而且对卫生、安全有较高的要求,所有工作必须在下班后和节假日进行,加班加点进行施工。截止到11月底,大楼综合布线验收测试工作已经完成。邀请山东省计算机网络质量监督检验站对我关综合布线系统进行抽测,共选取9个楼层的300个信息点和20对光纤。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具备了验收条件。同时,做好大楼礼堂的综合布线和视音频信息点设计工作,确保大楼礼堂满足今后视频会议召开要求。

(三)进行关区网络升级改造

关区骨干网络自2005年“三网改造”完成后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为满足不断增加的网络需求,同时根据关领导的要求,上半年启动了关区广域网网络升级改造工作。经过调研,确定采用MSTP线路和MPLSVPN技术建设关区骨干网络。经过与电信运营商的多次协商,引进多家运营商竞争机制,大幅降低线路租费,为网络升级改造创造了条件。通过引入MPLSVPN技术,能够增强关区网络的安全性,提高网络的可控性,实现业务及管理网传输的负载均衡及互备,实现关区视频监控图像在海关内部网上跨地市传输,提升关区网络平台的综合应用能力,对关区网络建设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为做好此项工作,我科根据处领导要求积极寻求总署支持,向总署科技司提交了技术方案,并顺利地通过了总署组织的专家组评审论证。

为解决网络改造出现的线路租费缺口,统一规范关区二级现场专线费用,与三家电信运营商签订全省线路资费框架性协议,规范收费标准,清除不合理收费。同时根据海关法和总署监管场所管理办法,将一部分专线费用改为企业支付,节省我关线路经费;经过清理,二级现场线路全年费用由原80多万减少到30多万,弥补了全省网络扩容经费需求。

目前该项目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毕,工程已进入实施前的模拟测试阶段。

(四)继续进行关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根据关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统一规划,参与并制定大港、邮办、机场、黄岛海关全年的视频监控建设工作方案。配合港务局实现视频监控光纤入户,实现大港港区内的监控。加强对关区视频监控系统的指导和规划,先后到保税物流园区、日照和东营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

针对宽视界传输方式的缺陷,积极探索视频监控网络传输的新模式。以东营海关为试点,采用“分段”的方式实现视频图像的传输,即:由监管场所至海关采用MSTP局域网方式传输,隶属海关再采用2M互联网接入方式,实现总关对其监控图像的实时查看。这种方式投入及运维成本均很低,且图像效果很好,可在关区内推广使用。此外,在该关还进行了视频图像异地存储的测试,确保保税仓库等无海关人员值守场所的监控图像异地保存在隶属海关,满足了监控要求。

(五)加强对外接入局域网联网建设

管理网对外接入局域网是我关对外接入的网络平台。为加强各直属关对外接入局域网的建设,总署下发了“海关管理网对外接入局域网安全建设指导方案”。我科对该方案进行深入研究,组织专题会与安全科、系统科等相关科室共同讨论,调研在我关的可行性,分析我关现状与总署要求的差距,逐步实现外单位与我关的规范接入。此外,今年在对外接入局域网推广了以下工程项目。

1、做好油气液体化工品物流监控系统的推广工作。

为落实总署党组关于加快物流监控系统建设进度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海关对进出口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等商品的物流监控水平,根据总署要求,先后开通了龙口(龙口滨港液体化工码头有限公司)、日照(日照中石油)油汽液体化工品企业等9家企业与我关的VPN线路连接,实现系统的数据传输。

2、实施“关库联网“工程。

为进一步加强税收入库管理,实现入库税收回执自动核销,实施青岛海关与青岛人民银行联网工程。经过积极与青岛人民银行技术部门沟通,制定符合我关实际的联网方案。

3、实施出口加工区联网工程。

按照加工贸易和保税监管改革指导方案的要求,为实现出口加工区信息化管理,实施了出口加工区联网工程。根据我关网络环境,兼顾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我科制定详细联网方案,协调厂商完成了网络设备安装、联跳测试,实施了青岛海关与出口加工区联网工程。实现省内7个出口加工区通过vpn方式接入我关管理网对外接入局域网。

二、根据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监控。

(一)建设互联网应用监控系统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号)、《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公安部第82号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加强总关办公楼互联网应用管理,规避用户不良行为给单位带来的法律风险,合理利用互联网资源,我科将建设互联网应用监控系统列为我关今年科技项目。经过前期调研和讨论,完成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和技术方案设计,并广泛试用各个厂商的产品。共测试了烽火、网康、深信服和奕驰等公司的产品。经过两个多月的试用,基本确定采用网络督察系统。网络督察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全面,操作灵活,能够满足我关的实际需要。目前该系统已完成测试验收,并投入使用。

(二)管理网服务器安全域划分工作

按照总署的统一部署,根据我关管理网服务器实际情况,规划网络结构,编写青岛海关实施方案、应急预案。协调专业公司对方案进行试验、论证,最终确定安全可靠的整体方案。共对144台管理网服务器详细信息进行了全面调查、测试、统计,做好前期准备。进行服务器迁移工作。共向过渡区迁移服务器103台,然后根据业务需求再迁移到保护区。目前保护区有68台服务器。配置访问控制规则90余条。

(三)部署信息安全管理平台

根据总署统一要求,为加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在管理网和运行网部署信息安全管理平台。我科积极配合系统安装调试,提前在运行网及管理网上安装、调试CA系统,为调试总署推广的安全管理平台做好准备。同时,积极与系统安装人员协调,做好在我关的系统安装工作。

(四)认真做好网络安全检查工作

配合山东省保密委对我关网络进行检查;根据总署统一部署,完成红机网的安全检查和整改工作;完成网络信息安全检查工作。

根据总署要求,做好我关“办公网自测评估整改”工作。编写涉及网络设备、机房、电源等内容的“青岛海关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自测评及整改记录单”,对目前现状进行自查、分析,提出整改意见,进行整改规划,进行设备申请预算。对红机网设备、线路进行排查标识,在总关大楼内完成安装电磁传导干扰器40台。根据总署“分级保护测评申请书审核单”反馈意见重新研究有关网络、电源、设备等整改事宜,根据意见对“青岛海关分级保护测评申请书”12项内容进行修改。

三、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关区网络、机房等系统的建设和运行。

(一)进行关区部分隶属关网络机房安全巡检。

根据处领导的要求,今年我科加强了对隶属关机房、网络设备的运维工作指导检查。9月21日至30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济南、烟台等9个重要业务现场海关进行了网络、机房安全巡检。根据巡检结果,我科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出机房、设备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全关区下发“关于进行网络、机房安全自查整改的通知”,提出具体整改要求,规范关区各隶属关和现场机房和网络设备的运维gognzuo。这项工作是初次尝试,效果明显,今后将继续进行。

(二)加强网络运维制度建设

为规范网络运维工作,我科完成《青岛海关业务运行网、业务管理网维护管理办法》的编写,并向关区下发征求意见。该办法将作为指导今后关区网络运维工作的标准,对规范网络运维工作的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增强网络运维的整体意识,提升关区网络运维工作的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对新建办公点的检查指导

维规范新建办公点的机房、综合布线、网络等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我科参加黄岛保税物流园区、大港海关旅检现场、机场物流园区、日照保税物流园区、潍坊海关驻北港办、潍坊海关驻寿光办的建设和验收工作,并为蓬莱海关及其驻长岛办完成网络升级改造。

(四)制定“关区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管理规定”。

为加强关区视频会议系统地运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参照总署下发的视频会议管理规定,制定了我关“关区视频会议系统运行管理规定”制定工作,拟在2010年下发关区。

(五)积极做好专项经费的申请工作

根据总署文件,统计关区2010年机房装修需求并上报总署。经过精心准备材料,及时与总署科技司沟通,最终确定总关机房等四个机房的装修改造经费。同时上报2006年机房装修工程完成情况和关区2010年专项经费的申请工作。

四、认真作好其他系统建设工作

1、建设五层办公区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根据处务会决定,进行五楼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采用无线技术,联系施工单位到五楼实地查看摄像头、监控主机安装施工位置,确定实施方案。完成四个摄像头更换、调整、测试、验收,目前系统已正式投入运行。

2、完成H986港区联网工程

规划大港港区内的光纤规划。利用港区建设视频监控的时机,完成港务局机房到老海关和H986办公楼的24芯光纤接入。这些光纤除满足港区内视频监控需要外,还能够实现数据传输,解决老海关到H986之间光纤紧张的问题,同时实现了H986的互联网接入。

3、进行机房UPS后备电池的扩容工作

为加强机房运行安全,增加机房电源后备供电时间,进行了UPS后备电池扩容工作。后备时间由45分钟提高到120分钟,大大增加了停电时后备电源的供电时间,使系统管理员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备份和关机,提高了信息系统的安全。

4、完成对我关VPN网关升级。

为解决电信3G无线联网不正常问题,对我关VPN网关进行升级,并更换升级所有用户证书。同时配合系统运行科将武警执勤信息平台从管理网迁移到外联网,实现执勤武警通过互联网vpn访问武警执勤信息平台。

五、明年年工作打算

1、提高关区骨干网络基础保障能力。

继续进行关区广域骨干网的升级扩容工作,建设关区信息高速公路。

2、继续加强关区机房的建设和安全运行。

根据今年国家公布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提出我关区机房建设要求,加强关区网络和机房安全建设。进行总关机房的扩容工作,增加机房UPS供电能力,优化机房散热效果。更新机房监控系统,对机房进行精细化管理。

3、进行管理网对外接入局域网的建设

根据总署指导方案和我关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我关建设方案,清理规范现有系统,满足信息安全要求。

篇(2)

卢岚峰同志自*年从秦皇岛海关学校毕业参加海关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监管一线。现为*海关驻*办事处监管科查验二组组长。在监管科工作的三年里,他怀着对海关事业的忠诚和对查验工作的热爱,无私奉献、开拓进取,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绩,先后查处了全国首宗奥林匹克商标侵权案、诺基亚手机侵权案、索尼收音机侵权案、涉嫌串换进口料件出口成品案、相机器材公司进口料件机身夹带旧电池案、“TITAN”品牌知识产权案和逃避海关检测违规案件等案件,涉案金额达300多万元人民币。先后被海关总署人教司评为*年度全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被*海关评为通关查验监控预警系统先进个人。

一、信念坚定,思想过硬

该同志有着坚定的政治信念,始终在政治、思想、行动上走在青年关员的前列。从学校毕业分配到*一线货运监管现场,他始终坚定地贯彻执行“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海关工作方针,并将此转化为对海关事业的信念,贯彻在具体的岗位工作中。作为青年关员,他注重自身思想的净化和洗礼,经常对照共青团的义务和权利,对照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对每次的政治学习他一次不缺,每次的业务培训,他一次不少,从而为做好一线监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监管现场的3年多来,无论是在枯燥乏味的物流单证现场还是在酷暑寒冬、废气噪音污染较严重的查验一线,他都能认真执行“海关人员六项禁令”,严格执行有关的职责要求,保证不做任何有损于海关形象的事。由于他工作认真,思想过硬,从事监管工作不久就担任了查验组长的重任,并被支部确定为党员发展对象。

二、认真学习,热爱本职

入关以来,他积极参加各项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他通过多种渠道,不断补充新的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同时,注意学习海关业务知识,关心海关业务动态和信息,使自己更全面地了解海关工作,使本职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查验工作是一项最基层的工作,面对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他满腔热情毫无怨言,无论事大事小,事难事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认真严谨的态度,力争做得最好。他经常翻阅《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目录》,浏览法规处网站的“知识产权”栏目,及时掌握备案库中的变动情况,留心收集有关侵权情事的信息、动态,不断积累和丰富商品知识。他结合查验岗位的工作流程,加强责任意识的宣传,联系现场实际查获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例提高科内干部对海关备案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的辨别技能;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请教,共同探讨总结,和同事们一起充分发挥现场查验“见单见货”的监管特点,在实践中逐渐总结摸索出适应*监管业务特点的查获知识产权侵权的“查过去、查归类、量、查货主”的“四查”规律,使海关知识产权备案的保护机制在一线关口得到有效落实。近年来,监管科查获的知识产权案件宗数和案值在全关名列前茅,受到了关职能部门的肯定。

三、勤奋务实,成绩突出

作为监管科风险联络员,他能积极运用风险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切实转变监管理念,以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基础,积极探索创新查验模式的新路子,经常提供有关风险信息和风险重点的建议,三年多来,共有十多条建议被采纳并引起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和*年初,他运用“通关预警查验系统”多次成功布控和查获违规案件,被*海关评为通关查验监控预警系统先进个人。

*年2月4日,他在分析预警系统的有关数据中,判断出某公司有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可能,于是立即组织有关员进行布控,从而查获了*市兴贸贸易有限公司涉嫌侵犯“TITAN”品牌的知识产权案,价值达36万元人民币,成为*海关*年第一季度最大知识产权侵权案,他撰写的信息,引起了兄弟海关和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此之前的*年8月,他通过风险分析并参与查验,一举查获了全国首宗奥林匹克商标侵权案,价值32万元人民币,该案件先后被广东电视台、*电视台、《大公报》、《*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南方日报》、《法制日报》、新华网、新浪网、金羊网、大洋网、深圳热线等多家媒体的相继报道,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也此“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此外,卢岚峰同志还查获有移交价值案件共十宗,涉嫌违规案值达178万元,其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在*年1月查获樱花相机器材公司进口料件机身夹带旧电池案,案值10万元人民币,*年5月查获诺基亚手机侵权案,案值28万元人民币;在04年查获索尼收音机侵权案,案值62万元人民币;在*年6月查获*美业针织厂涉嫌串换进口料件出口成品案,涉及案值达28万多港元。

*年5月,该同志通过*海关的查获情况通报中,运用以往经验,分析出重要风险信息,结合*货运特点,在车场通过巡查式布控,成功地查获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股份公司以伪报车身自重以逃避海关地磅检测的违规案件,违规案值达65万元人民币。

篇(3)

本研究着手于如何发挥洋山保税港区的“保税功能”优势,来提升洋山保税港区的整体优势。首先研究洋山港保税港区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运作情况以及海关的相关监管模式,然后对洋山港区内外各类企业开展调研,通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方式分析在洋山港保税港区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的监管方式,实现洋山港保税港区建成国际中转中心的目标。如何有效地监管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国际中转 洋山保税港区 国际物流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73-04

1、研究背景

1.1 洋山保税港区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在港区的中转与集拼?

国务院十九号文件明确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思路。这一精神对洋山保税港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目前洋山保税港区的现状来看,对功能的挖掘并不是很充分。为了充分发展国际物流,增强洋山保税港区在自由贸易港中的国际竞争力,洋山保税港区需要进一步发展国际中转功能。

洋山保税港区需要突出国际中转的主导功能,而且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仅是发展集装箱港口中转这一层面的国际中转,更重要的是要突出物流增值性较高的更高层面的国际中转,从单纯的运输型中转逐渐转向具有附加价值及集拼拆拼附加价值到高水平加工型中转,以真正带动洋山保税港区的发展,从而促进上海航运中心的建设。

1.2 研究方法

·二手资料分析法

·实地调研和访谈

·案例分析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

·洋山保税港区国际中转集拼、水水集拼业务模式、相应监管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洋山保税港区进一步发展国际中转集拼、水水集拼业务的关键点;

·洋山保税港区未来国际中转集拼的业务模式设计和监管建议。

2、课题研究主要概念——国际中转

2.1 国际中转概念

国际中转是指对进入园区内的国际、国内货物进行分拆、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国际中转功能很好的结合了港口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开展货物进口、出口、中转的集运、多国多地区的快速集拼和国际联合快运等业务,加快了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流动。

2.2 国际中转层次分类

第一层次:运输型中转

运输型中转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船舶挂靠、直接港口码头转运国际中转(国外国外)、

港区拆拼箱后转运国际中转(国外国外)以及“国外国内”、“国内国外”、“国内国内”等中转业务。

第二层次:加工型中转

一方面提高港口吞吐量;另一方面带动本地加工业、企业运营中心的发展。主要表现形式有:

“国外采购区内加工国外配送”式转口贸易、

“国外采购区内加工国内销售”的加工再进口、

“国内采购区内加工国外销售”的加工再出口、

“国内外采购区内外贸易加工国内外配送”的复杂模式。

第三层次:服务型中转

服务型中转主要结合信息、金融、航运、媒体及研发等产业,通过提供国际企业管理渠道、金融、信息、营销等服务而创造高附加值。服务型中转的主要载体是企业营运总部。

目前洋山保税港区的国际中转业务还停留于第一层次。本课题主要探讨这一层次的国际中转业务如何进一步发展。为了便于展开研究,根据中转货物的主要来源,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将分为国内中转集拼(水水中转集拼)和国际中转集拼两类业务研究。

3、国际物流在洋山保税港区中转现状

3.1 中转集拼的业务模式

中转集拼的经营业务模式按货物的主要来源分为国内中转集拼运业务模式和国际中转集拼业务模式。

3.1.1国内集拼运作业务模式——水水中转集拼

由集拼公司集合内地报关出口货物,在当地口岸完成一次集拼货物装箱后,通过沿海、沿江内支线传播运输方式转关运至洋山口岸,通过集卡驳运将货物运至洋山保税港区内拆箱,根据不同的(国外)目的港和客户需求以及洋山港船期情况与通过陆路运输的上海本地货物及上海周边经济腹地转关的出口货物进行第二次分拣、拼箱后运送出境。通过这一过程完成散货的集拼,提升集装箱利用率,压缩货物制造商成本,提高效率。

3.1.2国际中转集拼运作业务模式

国外的货物首次集拼后出口至中国,从洋山口岸短驳至洋山保税港区后,按照不同(国家)目的港和客户以及船期与来自其他国家的转口货物、国内中转集拼的货物、本地货物以及本市周边经济腹地转关的出口货物在洋山保税港区重新组合装箱集拼,最终运送出境。

在此以乔达为例说明。

乔达主要业务是集拼,即国内和国外的货物先运输进入洋山保税港区,在此拼装以后再出口。

· 国内货物进区

· 国外进境货物

·货物在区内集拼后的出区流程

货物在仓库集拼完之后,就分为进口到国内和出口到国外。流程与进口相同,先做商检,再做报关,一般来说需要3~4个工作日。相比而言,新加坡港的所需时间较少,只要一天。因为在新加坡港商检、报关是可以同时进行的,而在国内就必须一步一步完成,且国内关口无电子报关。

篇(4)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借鉴

(一)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美国农产品的生产以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著称,其产地市场集中,农产品物流以大规模直销和配送为主,平均78.5%的农产品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批发商销量仅占20%左右。在利润驱动和竞争压力下,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美国十分重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生产企业,实现了生产者、运营者和销售者的资源与信息共享。以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冷链技术等为支撑,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现代化和专业化,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以蔬菜产业为例,美国的蔬菜物流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蔬菜从田间采摘到进入终端消费者始终处于所需的低温条件,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全方位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且物流环节的损耗率极低。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

(二)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作为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先驱者,日本交通运输设施发达,农产品保鲜、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物流装备和技术先进,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完备,已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为了实现生鲜农产品采后的高效保鲜,提高附加值,日本在全国生鲜农产品主产地建设了高密度、专业化的冷库,采用先进的冷藏、冷冻技术及设备,减少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实现物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目前日本拥有保温冷藏车12万辆,98%的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损耗率为5%,形成全程温度控制的高效冷链流通网络。此外,日本还建立了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送达最终消费者。

以果蔬冷链物流为例,日本从如下几个方面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一是产地加工企业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延长了果蔬的保鲜期;二是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使鲜活果蔬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三是冷藏运输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节能和注重环保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冷藏集装箱与铁路冷藏车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的产、贮、运、销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实现物流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时传递。

(三)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加拿大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高速发展;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规模;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宏观管理保障机制。以蔬菜冷链物流为例,加拿大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蔬菜冷藏运输,目前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蔬菜冷链物流已经取代了产地和市场间的“点对点”运输,使得蔬菜贮存、运输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便于检测和监管。为了更好地保障蔬菜安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建立了6个有关蔬菜等植物性食品质量检验的通用模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与本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网络,使农产品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成本,间接地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产值。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仅为5%,是我国的1/6;物流成本不足30%,是我国的1/2。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障碍分析

(一)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

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冷链物流各环节间缺乏沟通与联合,冷链物流资源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例如:我国目前冷库的建设结构并不合理,存在肉类冷库与果蔬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城市经营性冷库与产地加工型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大中型冷库与批发零售冷库数量比例失调的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上下游之间缺乏组织协调性,处于自发或者无序状态。

(二)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目前针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虽然在农业部、商务部等各部委相关法规中均有体现,但并没有形成体系。这就造成了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阶段。以日本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先后颁布了《物流法》、《物流二法》、《物流效率化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和《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等一系列促进综合性物流发展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全面指导物流业的发展。中国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方面还严重滞后。

(三)缺乏资金投入的支持

这表现在我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尚不能做到采摘后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 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贮藏保鲜加工)来实现的,而我国这一比率仅为30%。美国农产品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之比为3.7:1,而我国仅为0.38:1(见表1),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四)缺少高素质物流人才

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冷链技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需要具备物流技术、供应链流程、信息技术系统及电子商务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国高素质的低温物流管理和物流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供需缺口很大。高素质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抑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导致企业运作起来力不从心。

(五)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

我国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等方面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汤姆逊集团 (Thomson Group)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我国在这些方面则有待进一步发展。

(六)冷链物流的运输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比较而言,美国拥有冷藏车20多万辆,发达国家汽车冷藏运输占整个冷藏运输量的60%-80%;公路运输中,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 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检测与自动温控设备。在我国总运行的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有6900多辆,占比仅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七)冷链物流的库容设施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冷库容积为880万吨,仅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虽然我国冷库总容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冷库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先进的冷库管理理念,技术比较落后,导致利用率不高。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冷库总储量为35.4万吨,人均冷库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万分之五,其中,约七成冷库已有近30年库龄,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由于我国在运输和冷库设施上的落后,使得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费用占到运输产品成本的70%,而根据国际标准,这一指标最高不超过50%。

三、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环境。

硬件方面要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场站、港口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并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职能,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软件方面则是要要从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角度给予大力扶持,尽快建立包括整个物流节点在内的农产品冷链标准,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强对冷链操作标准执行的监督力度。

第二,培养符合冷链物流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管理学、金融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需要对冷链物流发展具备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具体可通过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另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物流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空间。

第三,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从农产品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用户各个环节在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力开发和规划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水平和冷链物流效率。此外,在冷链物流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鼓励 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

篇(5)

一、我国危化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运能不足,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化工产业处于逐步扩张的阶段,但区域发展极不平衡,以石油、天然气等为基础原料的化工产业集群大多都分布在西部,而其输出产品的销售地和下游深加工企业又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带,“产销分离”决定了“危化物流”运输的紧俏。比如,煤化工中的“煤制甲醇”,西北地区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65%,而当前我国甲醇运输以汽运为主,铁路运输、水运其次,在铁路路网地理分布不均衡的背景下,主要干线运输能力已经全面饱和,如京沪、京广、陇海、石太等线绝大部分区段货运能力利用率已达100%,其货运运能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

与铁路运力紧张相比,危化品采取水路运输也面临着可选择性极小的困境,因为我国缺乏具备危化品运输资质的水运企业、水运船舶及其配载的容器短缺,长期以来导致水运效率低下。在铁路运力不足、水运容器短缺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被迫选择了汽运方式,但其运输成本较高,价格是铁路运输的2倍,水运的3倍,这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也存在更多不可预知的风险。

(二)仓储设施缺口巨大

近年来,我国危化品仓储建设虽不断发展,但设施总量仍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仓库严重短缺,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缺口达30%以上。加之仓储设施布局不合理,面向市场交易的仓库不多,公共仓库偏少,因而出现了不少地下仓库,危化品异地存放于“黑仓库”的现象十分普遍,带来了安全隐患。

就现实情况来看,危化品仓库的缺口还在不断增大,其原因包括:一是我国危化品产量不断增加,但同期出口量却有所减少,致使大量产品积压;二是我国部分企业盲目投资,引发结构性产能过剩,造成库满仓平。据我国化工信息部门统计,我国硫酸过剩超过25%,甲醇超过50%,黄磷超过60%,纯碱超过25%,烧碱超过30%,电石超过30%;三是危化品仓库建设标准不规范,城市土地紧缺,危化品仓库建设步履维艰,难有立足之地。

(三)行业标准不统一,监管困难

目前,我国危化品物流市场缺乏行业标准,国内一些化工生产企业过多考虑经济效益,对化工物流安全仅停留在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的最低层面,没有形成通行的行业标准。化工物流行业也未形成通行的自律标准和要求,化工品物流企业良莠不齐,给化工物流安全带来隐患。

在管理上制度缺失、管理缺位,危化品物流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危化品物流行业同时受到公安、交通、质检、环保、卫生以及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各部门虽都制定了推动本行业的有关法规和规定,但对于危化品物流的管理缺乏衔接,加上不同地区的监管力度和管理标准也不一样,其管理的差异性非常大。此外,国际跨国公司的行业标准高于国内标准,使得国内有关部门通过审核和验证的车辆,在跨国企业不予认同,即中国的外企采用欧洲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质量评估标准,至使我国危化品物流管理标准概念模糊。

(四)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有5000多家企业、近10万台车辆、20多万人从事危化品运输业务,每年危化品运量达1亿~2亿吨,但80%以上的公司没有专业的职业培训师和鉴定师,企业的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性,比如学物流专业的不懂危化品运输的特性,学化工专业的又不懂仓储物流的规范,尤其是高级人才极度匮乏。

从全行业来看,危化品仓储业一线保管人员中,有33.57%是农民工,他们在商品养护、科学管理方面缺乏深度认识,只能从事简单的出入库业务及装卸搬运工作。而在一线保管员中,有70%—80%的人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职业技术培训,大多只接受过企业内部简单的职业教育或岗前培训,这也给行业的发展带来弊端。

(五)低价竞争“生态”恶化

由于危化品行业的不断发展,一些不具备资质的公司,甚至做普货的公司,也开始大量涌入危化品物流市场。这些企业往往在设备、技术、管理上不愿意进行更多的投入,有的用普通货车直接运输危化品,更有甚者,在普货中夹带危化品。很多运输企业从自身效益考虑,槽罐混装,各种危化品共用一辆槽罐车,如装了苯酚的车再去装硫酸,除了腐蚀罐体之外,混装还可能产生爆炸。

由于运营成本很低,在市场上可以用很低的运价招揽到客户。而低价竞争,不仅抢夺了正规公司的市场份额,还使整个危化品行业开始偏离合理的价格区间,严重影响了市场的正常秩序,加之相关部门执法不严,使得小部分物流公司可以通过超载、不规范操作等手法进一步压缩成本,确保利润。恶性市场竞争使危化品物流市场大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

二、发达国家危化品物流管理经验

美国:美国非常重视危险化学品物流运输的管理,利用卫星定位系统,针对各类危险品运输车辆提供远程信息服务,以监控其途中状况,而且要求运输过程中随车附带托运单、包装标志、安全标签、应急文档和24h咨询电话号码。应急文档包括以下6个部分:火灾爆炸危险性、货物的健康危害、事态控制建议、火灾处置行动、泄漏处置行动和医疗急救。发货人必须在交付货物时提供应急文档,当出现运输紧急情况时,司机、押运人员或消防人员可以凭借文档信息,了解货物危险性,确定处置方案。当无法获得应急文档的有关资料时,企业的24h专家服务电话就会发挥关键作用,及时为现场提供处置建议。

法国:法国要求所有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的公司必须有1名对《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建议书》精通的专家或顾问,对危险货物的装—运—卸全程进行指导。法国运输部要求危险货物的运输工具每年必须到全国设置的分支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者才发给许可证,且每3年有1次严格的检测,对投用多年的车辆检测尤其苛刻。法国营运检查由交通部门和警察联合进行,对检查有问题的车辆通常处以重额罚款,对一次有多种问题者叠加处罚。法国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占所有运输车辆的6%,在每年发生的200起运输事故中,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占2%,事故率远低于一般运输车辆的水平,管理效果十分明显。

德国:在德国从事危化品运输的司机必须进行基础课程的培训以及相应的考核,通过考试后才可获得营运证,有效期为5年。驾驶槽罐式车辆的司机还要另外经过12小时的培训并通过考试;如果运输易爆物品、一级危险品,则要继续增加8小时的培训并通过考试。这些营运证一般在大城市才能发放,有效期最多为5年。运输危化品的司机必须每5年进行一次30小时的培训。司机在运输危险货物时,必须在集装箱四周张贴危险识别标志和国际通用的危险货物代码。法律规定,司机每行驶2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一天工作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

加拿大:法律明确了危险品运输由运输部统一监管,与危险品相关的各级政府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责非常明确:在渥太华总部设有危险品标准部,负责各项标准的制定推广以及监察员的培训,同时负责政府批准及豁免等工作;在五个地区管理局设有危险品处,由4~5个危险品监察员组成,负责对从业单位进行持续监督检查,同时负责调查、处理各类危险品事件和事故。政府对危险品管理工作投入了大量资金,除用于人员培训以外,特别加大了对监察员开展日常监察工作的资金投入。同时在宣传危险品知识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分别设计制作了各种样式的宣传海报和实用的纪念品,作为监察时送给监察对象工作人员的小礼物。这些做法对于顺利开展危险品航空运输监察工作起到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发展我国危化品物流的几点策略

第一,发展物联网技术,加强监控管理。物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可以将其在化工物流领域广泛的应用。从生产厂家开始,让危化品带着RFID标签出厂,在物流和下游环节发挥作用。在运输时,物联网可以对危化品的运输进行监控,利用RFID技术追踪危化品的基本信息。此外还可将RFID与导航技术相结合,实现对安全事故的主动干预和智能控制,包括司机可在驾驶室内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位置、速度、所装载危险品的压力、温度、是否泄漏等参数,及时获取超速、驾驶超时等报警信号;当司机进入陌生的地段,可通过导航系统的指导进行路径优化。如金洋化工物流有限公司是宁波危化品物流运输的龙头企业,剧运输量占宁波市90%以上,承接了该市危化品运输的主要任务。2011年该公司采用第二代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与车载3G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透明化。

第二,合理布局,建立危化品仓储基地。据中国仓储协会危险品仓储分会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下、储罐容量在10000立方米以下的小型危险品仓库约占总量的45%,多是生产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所以各地区应对危险品仓储企业进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与化工产业、化工园区配套,进行全方位的服务。目前,上海市金山区重点建设的漕泾化工物流园区,已作为上海化学工业区的配套物流仓储区,与上海赛科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巴斯夫、拜耳等公司的相关项目及化工产品交易市场配套,与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项目相衔接,最终成为地处上海西南翼的化工仓储物流基地。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内现有危化品专用化工码头27座,规划将在通江集港区和西坝港区建设17座码头,而且根据进区企业需求,还将建设一般液体、一级危险液体、特殊危险液体贮罐和固体货物堆场。

篇(6)

[关键词] 冷链物流;农产品;水产品

[中图分类号] F32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7)2-35-4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Liu Xiaoli

(Fuzhou University,Fuzhou Fujian,350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onsumers' demand on material life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giving higher requirements and challenges for food and drug safety issues. Based on the five cold chain logistics industri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quatic products, frozen food, dairy products and medicin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 providing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in Fujian Province.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quatic products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及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物质生活需求越来越高,对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尽管我国的物流产业发展较快,但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安全隐患仍非常令人担忧。

2 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是指为根据物品特性,为保持物品的品质而采用的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物流网络[1]。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近几年随着国内需求推动和政策扶持冷链物流得到高速发展,但仍滞后于我国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2]。冷链物流包括了低温加工、低温运输与配送、低温储存、低温销售等环节,适用于初级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肉、水产品和花卉产品)、加工食品(如速冻食品、熟食、冰淇淋和奶制品)以及特殊商品(如药品、化工产品)等。冷链物流对于建立现代食品、药品物流体系,加强公共食品、药品消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 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3.1 福建省冷链物流现状概述

2006年以来,福建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建成了一批现代化冷库,冷链物流新型装备得到推广应用,低温环境下的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设施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2015年全省生鲜食用农产品的综合冷链流通率2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肉类、果蔬、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0%、3%和50%,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为持平、低6个百分点和高20个百分点。据不完全统,至2015年底,福建省冷库总库容达282.88万吨,位居全国前列,人均冷库容量达73.5千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85倍。共有冷藏车辆1 356辆,冷藏集装箱495辆,保温车237辆。至2015年底,全省5 000吨以上库容的企业数达146个,有5家企业获全国冷链物流星级企业称号;其中第三方冷藏仓储企业仓储能力达68.1万吨,占总量的24%,第三方冷藏运输企业37家,拥有冷藏运输车辆632辆,占全省冷藏运输车辆的46.6%[3]。

2016年8月,福建省商务厅牵头制定《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6-2020)》,内容主要涉及食品冷链物流。规划提出了“十三五”福建省冷链物流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了从财政投入、税费减免、公共服务等方面对福建省冷链物流提供保障,切实改善民生,从而促进全省冷链物流产业稳步发展。

3.2 福建省细分冷链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3.2.1 果蔬农产品。福建省是我国农副产品主要产区之一,产量大、品种多。2015年,福建省蔬菜产量1 790.37万吨,产值484.96亿元,较上年增长8.2%;水果产量744.79万吨,产值265.51亿元,较上年增长6.5%。果蔬总产值750.47亿元,占全年农业产值的46.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0.2%,是福建省农业的支柱产业。

然而果蔬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易腐易烂,2015年福建省果蔬类农产品腐损率达25%,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严重影响农产品的新鲜度和营养性,经济损失巨大。福建省果蔬类农产品的冷链则刚起步,冷链流通率较低,仅为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个百分点,与国内其他省市及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此外,省内专门用于果蔬冷链的冷库较少,不到10%,大部分冷库为Q-18℃的低温库,适用于果蔬冷链的高温库(R-2℃)较少,基础设施薄弱。

随着闽台贸易的发展,闽台冷链物流合作不断加强,福建省引进了一些先进的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和预冷技术、光电分等分级技术、信息技术等,并形成了相对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此外,在以福建农林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校为主要科研力量的努力下,福建省果蔬类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涉足各种保鲜技术,如气调保鲜、真空保鲜、臭氧保鲜、辐照保鲜、涂膜保鲜、生物防腐保鲜等等,保鲜对象从柑橘、荔枝、龙眼拓宽到福建省其他常见果蔬(如枇杷、蜜柚等)[4]。

福建省果蔬类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目前有福鼎闽浙边界农贸中心市场、同安闽南果蔬批发市场、福州亚峰蔬菜批发市场、海峡农产品批发市场、厦门中埔水果批发市场、南安的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泉州市华洲水果中心批发市场等。

3.2.2 水产品。福建丰富的资源条件和良好区位优势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2015年全省渔业经济总产值1 082.31亿元,水产品产量高达733.89万吨,位居全国第三,其中海水养殖产量404.13万吨,已经连续多年稳定增长。据福建海关统计,2015年水产品出口量约为81.2万吨,出口额约54.9亿美元。福建马尾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海产品交易市场,已聚集境内外超过1 000家交易商在场内交易,场内交易的水产品种达300余种,年交易量约200万吨,全年交易额超300亿元,约占全国海洋渔业生产总值的9%,规模位居全国第一[5]。水产养殖规模和水产品产量的大幅增长以及水产品贸易蓬勃发展,促使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福建省冷链物流以水产品为主,冷链流通率为5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个百分点,腐损率为10%[3],位居国内前列,但与发达国家(冷链流通率95%以上,流通腐蚀率基本控制在5%以下)相比,差距较大[6]。福建省服务于水产品的冷库容量达184万吨,约占全省冷库总容量的65%,水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的发展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省内已经建成了多种类型和功能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包括具有水产品交易功能的厦门高崎闽台中心渔港农水产品交易中心、泉州华洲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马尾的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以及具有更多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功能的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海峡两岸(东山)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和连江台湾水产品加工基地等。其中,宁德、东山、连江和霞浦四大闽台冷链物流中心已经具有水产品冷链一体化初步功能,基本形成了水产品捕捞预冷保鲜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等功能完备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为闽台冷链物流合作、水产业经贸合作提供基础[7]。

3.2.3 冷冻食品。福建是我国有名的冷冻食品生产大省,目前省内有201家速冻食品加工企业,与北方冷冻食品行业中速冻面米食品,如速冻水饺、速冻汤圆等为主导产品不同的是,福建冷冻食品行业中以生产速冻肉制品的企业所占比重较高,尤其是以火锅料为代表的冷冻鱼糜制品行业,在全国更是首屈一指。目前省内大型冷冻火锅料产品生产的企业有: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海壹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福建馥华食品有限公司、福建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其中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早期代表性的冷冻食品企业。2015年公司年产量超过25万吨、营业收入超过25亿元,逐步成长为国内较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冷冻食品生产企业。

3.2.4 乳制品。据厦门海关统计,2015年福建省共进口乳制品7.61万吨,同比增长31.4%,美国和新西兰是福建乳制品两大进口来源地,2015年分别进口3.4万吨、2.9万吨,合计共占进口总量的82.9%[8]。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乳制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高。乳制品保质期短、生产具有分散性,冷链物流作为乳制品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促进乳制品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目前福建省有福州国健食品有限公司、厦门市乳品公司、福建大乘乳品有限公司、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大型乳制品企业。其中,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是福建省最大的乳制品企业,拥有先进水平的冷链管控流程,在国内业界率先实现全封闭挤奶和牛奶贮藏、运输、销售“冷链”一条龙,确保牛奶始终处于全程2~6℃的冷藏保鲜状态,并在国内率先推出“24小时限时速递”的鲜奶消费服务,使得鲜奶能够安全地流转到消费者的餐桌上。目前,公司的乳制品配送中心初具规模,拥有成品库冷库2个,约860平方米,均为低温冷藏库,冷藏容量250吨,主要配送长富鲜奶系列32品种,产品销售网络已进入全省各县市和省外周边城市,占福建省市场90%。

3.2.5 医药产品。医药产品的生产、储藏和运输对温度(一般要求温度在保持在2~8℃)、湿度、见光度具有特定的要求。如果运输过程中处理不当而使药品质量降低,产生的风险要远大于货物的损失,它将危害到病人的健康安危。近年来,国内频发的药品安全事件暴露了中国医药产业的薄弱现状,医药冷链物流质量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2015年,福建省医药销售额总额约331亿元,公立医疗机构集中采购药品200多亿元。全省共有药品流通企业8 440家,其中药品批发企业272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33家。医药流通市场规模大、需求活跃,医药冷链物流发展空间广阔。据福建省商务厅介绍,2015年福建省冷藏药品的销售超过80亿元,约达到医药销售总额的四分之一,然而,福建省医药冷链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十分缓慢。据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10家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送企业的药品阴凉库(20℃以下)19万平方米,药品冷藏库(2~8℃)1.3万立方米,药品冷冻库(-18℃以下)600立方米,冷藏车50辆,便捷式保温箱450个。福建鹭燕中宏医药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第三方药品物流企业,也只有6辆冷藏车和10个冷库共3000立方米。由于冷链设施不完善,冷链物流装备不足,福建省医药公司运输药品普遍批量小、批次多,难以形成一定的规模开展集运。此外,医药冷链物流设施投入大,运行成本高,为节省开支,部分企业没有完全按照医药冷链物流行业相关标准进行运输,导致了医药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4 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冷链硬件设施制约发展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虽然加快改造和新建一批适应现代物流和消费需求的冷藏仓库和冷藏运输车辆,但福建省冷链设施整体规模不足,冷库的配套技术没有跟上,自动化控制水平普遍较低,布局不合理,整体建设缺乏标准规范,设计水平及施工质量都相对较低。冷库管理缺乏行业规范,市场化程度较低,冷库整体有效利用率低,平均利用率仅为60%左右。专业的冷藏货车由于价格相对较高,企业无能力大批量购买,数量仅为货运汽车0.24%(美国为1%,英国为2.6%,德国达到3%),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大部分来自普通货车的简易改装,制冷技术比较差,难以保证冷链产品的质量。

4.2 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整体比较低

福建省物流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信息平台的建设严重滞后,冷链物流企业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几乎是空白,开放程度很低,尚未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信息网络。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仓储、运输、配送等各个环节仍然以人工为主,无法实现优化调度,合理配置。信息化程度低容易造成信息传递不及时和准确性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冷链物流运输效率,导致冷链产品质量出现问题或者保质期缩短。

4.3 断链环节多

目前,由于福建省冷链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部分货物的运输环节温控手段粗放,冷藏运输及配送过程缺乏监控,配送环节操作不规范,城区配送大部分采用常温而不是冷藏配送,冷藏货物的装卸和进出冷库过程大部分处于断链状态,全程温控系统和质量溯源系统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全省大部分冷链企业都不能保证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地整个流通过程都处于完整的冷链系统中[9]。

4.4 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不完善

我国冷链物流的标准特别是行业标准不够健全规范,缺乏引Я和监管力,一些冷链物流行业出台的标准与企业实际运作脱节。目前,福建省还未形成一套在冷链物流各个流程中都适用的标准化体系,使得冷链行业的准入门槛极低,操作流程与操作资质更是毫无规范性可言,各冷链物流企业缺乏统一性以及协调性。

4.5 冷链物流人才匮乏

目前,大多数冷链物流从业者来自传统的仓储和运输企业的搬运、装卸等岗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数一线操作人员和基层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福建省内针对冷链物流技术和人员的培训很少,中职、高职、本科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也无法与冷链物流产业对接,虽然设置有物流管理、食品工程、制冷技术等相关专业,但是交叉度不够,没有专门的冷链物流专业学科,不能适应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的需求。

4.6 冷链理念薄弱

由于冷链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商品流通环节的各企业及人员对低温物流认识不足,且关于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及供应管理的思想落后于物流发展现状,企业对保证产品鲜度和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新技术的应用意识不强,普遍认为冷链流通成本很高,会使产品价格增加很多,消费者无法接受。冷链理念薄弱一定程度上阻碍福建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

5 结语

随着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颁布和政府对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和关注,福建省冷链物流产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期间,福建省预计投资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共69个,投资额达106.47亿元。在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基础上,要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和软件等基本设施设备的建设,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冷链物流标准,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积极培育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服务档次;此外,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正在兴起,推广物联网技术,加快福建省冷链物流信息化进程,实现冷链物流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GB/T1835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S].2006.

[2] 雷国.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对外经贸,2015(4):59-61.

[3] 福建省商务厅.福建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Z].福建省商务厅,2016.

[4] 福建省制冷学会.福建省食品贮藏保鲜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海峡科学,2016(1):137-145.

[5] 蔡婉坤,叶.福建省海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5):59-61.

[6] 郑晶晶,叶.关于福建省进行“蓝色粮仓”建设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6(36):23-24.

[7] 陈宾.福建省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物流技术,2015(9):48-50.

篇(7)

摘要: 以海关系统的金关工程、深圳市和青岛市的电子监察系统为主要案例,对信息技术手段预防腐败的机理和优势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电子监督创新要在提升科学化水平上下功夫,切忌好大喜功和形式主义;中央政府应及早介入,推动电子监督实践试点的完善,并适时在全国进行推广和普及;深化我国监督体制的改革。

中图分类号: D035. 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12435(2011)06062109

Study of ESupervision Innovation Practice in China

REN Jianm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Beiha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1, China/ AntiCorruption and Governance Research Center,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Key words: corruption prevention; emonitoring; technical prevention; esupervision; anticorruption and governance

Abstract: Probe into the mechanism and advantages of preventing corruption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ases of “Golden Customs Project”, emonitoring systems in Shenzhen and Qingdao, and put forward such suggestions: we should make great efforts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level of e-supervision without showiness and formalis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ught to get involved, make experiments and carry out its popularization; China's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s ought to be deepened.

第6期任建明: 我国电子监督创新实践的研究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9卷近些年来,我国不少地方和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腐败预防创新实践,对于提升治理腐败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使我国在本领域处于国际领先的水平。从中总结出一般经验或理论性见解,为未来的创新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及时深入地进行案例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腐败预防使用比较多的提法或概念有电子监察、信息技术手段预防、机防、技术监督或技术预防等等,也有的称之为“制度+科技”。实质上,这些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或电子等手段,实现对公共权力运行的监督。概括起来,就是权力监督上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电子化。如果类比于电子政府或电子政务的概念,则可以把以上“四化”统一、规范地称之为电子监督。这个提法或概念既简单又准确。用英文来表示,对应于电子政务的e-government,可以把电子监督表示为e-supervision(e-supv.)。

一、我国电子监督创新实践历程及重点案例

或许很多人认为我国的电子监督创新实践始于深圳市2004年年底2005年年初在行政审批领域实施的电子监察,然而作者以为,我国电子监督的历史还应该早上大约10年,即1993年12月启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起步工程――“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当然,起步是一回事,建成并发挥效力是另一回事。以

金关工程为例,就是在1998年严厉打击海关走

收稿日期: 201110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1JDJYLZ03)

作者简介: 任建明(1965) ,男,山西乡宁人,教授,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透明国际中国会员组织副主席,专长领域有:政府管理,廉政建设和公共组织领导。私和腐败之后,才得到大力推广并显示出其预防走私和腐败犯罪的优势的。

从1990年代中期到现在,我国电子监督创新实践走过了15年的历程。这一历程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分水岭是深圳市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的实践。第一个阶段所做的工作以国家组织实施的一系列“金”字头工程为主。俗称“十二金”工程,即针对宏观经济管理、海关、税务、金融、财政、审计、公安、社保等重点系统或领域所开发实施的“金宏”、“金关”、“金税”、“金财”、“金审”、“金盾”、“金保”等一系列国家信息化工程。①实际上,“金”字头工程多于12个。这波信息化工程对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对于权力的监督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阶段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围绕电子监督所实施的各种权力监督创新实践。比较这两个阶段,有两大不同点。第一,是否有权力监督的电子化。在第一个阶段,只有权力设置和权力执行的电子化,而没有权力监督的电子化。而在第二个阶段,权力监督主体正式介入进来,权力监督的电子化成为一项崭新的内容。第二个不同点是行动主体。在第一个阶段,行动主体是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组织实施一系列的“金”字头工程;而在第二个阶段,行动主体则主要是地方政府,而且以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一些地方或地方城市政府先行,如深圳、苏州、杭州、青岛、南通,浙江、四川等,随后在全国多个地方扩展开来。

显然,第二阶段还处于方兴未艾之中,行动主体以地方政府为主。即使地方政府的创新试点已经或即将达到了成熟的程度,也还需要中央政府的介入,使得这项创新实践能够在全国得到普遍推广和实施。因此,前瞻地看,我国电子监督创新实践过程应该被划分为三个或四个阶段。前述第二个阶段可以被称之为地方政府电子监督自发创新试点阶段,这个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创新试点成功。第三个阶段是中央政府介入,利用全国性的政治和行政资源在各级政府推广和实施电子监督,这个阶段也可被称之为普遍推广阶段。第三阶段完成的标志是电子监督在全国达到普及的程度,即凡是有公权力运行的地方,都实行了电子监督。第三阶段完成之时,即进入第四阶段之日,即电子监督成熟阶段。

在现有两个阶段的电子监督创新实践中,本研究选择了三个典型案例,分别是:海关系统的金关工程,深圳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以及青岛市电子监督创新实践项目。

1.海关系统的金关工程

1993年12月,金关工程由国务院提出实施。1996年5月,经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其建设和实施由外经贸部统一组织和负责,国家经贸委等相关部委协同配合,并于1997年2月正式下发文件,批准组建国家金关工程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金关办),领导小组由10个国家部委组成。1998年3月,国务院信息办和国家金关办组织专家组召开会议,通过了对金关工程四套应用系统的论证评审。

金关工程的基本目标是推动海关报关业务的电子化,取代传统的报关方式以防止走私、骗汇、骗税、腐败等犯罪以及通过提高货物通关效率,节省单据传送的时间和成本等来提高海关运行的效率。

金关工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海关内部的通关系统;二是外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具体包括五个应用系统,分别是:配额许可证管理系统,进出口统计系统,出口退税系统,出口收汇和进口付汇核销系统,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口岸电子执法系统是在海关内部网络联通的基础上,由海关总署等10余个部委联合建立。该系统借助国家电信公网,将外经贸、海关、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分别掌握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帐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各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进行跨部门、跨行业的联网数据核查,企业可以上网办理出口退税、报关、进出口结售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多种进出口手续。②

2.深圳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深圳市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于2004年6月规划,2004年11月1日试运行, 2005年1月1日正式运行。该系统经深圳市政府批准,由深

①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2002年8月5日;我国十二金工程,转引自百度文库,。

②金关工程,百度百科:.

[2]闭恩高.电子监察:中国未来廉政建设的新趋势――深圳市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纪实[Z].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案例,CCC-08-88,2009.

[3]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Z].2002-8-5.

[4]张昕楠.金关工程 构筑“电子口岸”[J].软件世界,2006,(8):21.

[5]金关工程[M/OL].( 2011-04-22) [2011-10-08]. http:∥baike.省略/view/1019433.htm.

[6]青岛市纪委监察局课题组.信息网络技术在重要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及反腐倡廉工作中的应用研究报告[R].2010-6.

[7]任建明,杜治洲.腐败与反腐败:理论、模型与方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02-113.

[8]任建明等.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研究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