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3 16:27: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乡村振兴战略体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3月6日,总书记在北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肯定了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所取得成就,也指出目前面临的困难,确定了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强调了加强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领导。
客观分析脱贫攻坚形势。自2015年以来,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虽然脱贫成就举世瞩目,但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等问题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因此巩固脱贫成果难度较大。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X疫情带来新的挑战,贫困家庭主要收入是靠外出务工,现在外出务工受阻,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扶贫项目停工,疫情严重地区挂职干部和驻村工作队暂时无法到岗,脱贫攻坚工作存在松劲懈怠、精力转移。
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依照总书记分析的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坚决贯彻精准扶贫思想这一理论指南,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方案,确保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防止反弹,对没有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人口要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本县作为没有疫情的地区,应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扶持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或劳动力转移,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解决贫困群众创业或创收,并且保证贫困创业者在疫情期间享受补贴。
关键词:“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对策
1“三区三州”
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建设现状在党和国家坚强领导下,“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教育强国不能只是硬性指标数据的提升,更是要在教育内涵上体现教育的质量高、结构合理。目前,“三区三州”教师队伍硬件层面现代化速度较快,但在软件层面现代化难度较大,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1.1教师队伍建设高度依赖特殊政策支持
“三区三州”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非常有限,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高度依赖中央政府财政支持和优惠政策。据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19来看,“三区三州”地区教育支出90%以来来自中央转移支付,云南省怒江州全州各类学校拖欠教育工程款11.97亿元,其中福贡县拖欠2498元,州县财政存在的财政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和还贷压力问题,为当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1.2教师队伍师德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极大的影响,师德建设是好老师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三区三州”地区出台的多个教育政策文件都强调师德建设的重要性,但却缺乏精细的可操作措施。从福贡县历年的教育建设文件来看,师德建设的措施都是十分模糊的,许多文件只强调师德的重要性和简单地提出加强师德建设,并无具体的师德建设方法,这既不利于当地加强师德建设,也会导致推动师德建设的内源性动力不足,使教师对师德的价值和功能认识不充分。
1.3教师队伍结构失衡
近年来,“三区三州”教师补充力度进一步加大,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然而由于缺乏精确的教师引进机制,“三区三州”教师结构性失衡问题仍然严重。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据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19来看,“三区三州”地区30岁以下教师占比均未超过25%,低于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同类数据43.4%。福贡县无高速、无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自然条件艰苦,难以吸引优秀年轻教师长期从教,目前,福贡县多所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年龄老龄化趋势十分严重,45岁以上教师占比在27.8%左右,未能形成合理的“老中青”教师队伍结构.其次福贡县学科教学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缺编问题也比较严重,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的专任老师数量不足。拉甲木底小学、架科底小学、腊竹底小学分别仅有6名、5名、3名音体美教师,有些小学甚至存在没有音体美专任教师的情况,数语老师几近包揽了所有科目课程。
1.4师资力量分布不合理
“三区三州”地区教师队伍除结构失衡外,还存在突出的师资力量分布不合理问题。一方面,“三区三州”城乡师资力量失衡问题明显。在“三区三州”,补充的优秀教师、教师职称评定、教师培训机会常常向城市学校教师倾斜,相比城市教师,乡村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更加狭隘,师资力量仍是乡村教育短板。另一方面,“三区三州”乡村中小学校与校间师资力量也不合理。以福贡县来看,拉甲木底完小现有学生730人,教师62人;马吉完小现有学生365人,教师30人;亚佐洛完小现有学生467名,教师28人;旺基独完小现有教师242人,教师18人;阿路底完小518人,教师30人。无论从我国师生比标准还是校间师生人数对比来看,福贡县校间师资力量失衡的问题都较为严重。
1.5教师队伍培训质量不高
“三区三州”地区缺乏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缺乏骨干教师队伍及学科带头人,缺少专家引领,教师培训面十分有限。截至2019年,福贡县教育局政府官网公布显示福贡县教职工共1095人,但2020年国家级专项培训时,福贡县仅有150名教师参与,仅占总数的13.6%,在当地开展的“一课一优”活动中,共有693名教师参与,还有36.7%的教师无法参加当地优质的基础教育培训与教育交流活动。在这些培训活动的背后,教师职业培训机会分配失衡、培训内容泛化,无法满足当地教师教育者的角色需求、缺乏完善的培训制度机制、培训手段单一的问题更加严重,深刻制约了当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1.6教师队伍教育理念落后
“三区三州”地区城乡发展不平衡、教师培训机会失衡、社会教育理念淡薄等问题使当地乡村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仍以“升学主义”为主,许多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考虑学生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常以分数作为教学内容衡量的主要标准,不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采用机械的应试化教育手段,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常常是一知半解,使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
2“三区三州”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路径
2.1多方争取,积极筹措项目资金
针对“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中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薄弱的问题,“三区三州”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请示汇报,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教育发展项目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均衡发展公共财政投入体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千方百计加大县级投入,切实落实教育经费,同时,政府应拓宽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多方位寻找、吸引非政府组织等第三方公益组织支持参与当地教育发展建设。
2.2加强师德建设
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从树立教师职业信念入手。师范院校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广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除开设“教师道德修养”“教师伦理学”等专门师德培养系统课程外,还可以将师德楷模请进课堂,借助网络平台力量做好宣传教育,加强职业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当地政府和学校应深入调研,充分挖掘当地特色,制定合理的师德考核目标,明确师德考核具体内容,既要符合国家社会发展要求,又要内容简明,突出重点,使考核标准便于操作。把师德这一理念融入每一个教师心中,同时加大对师德评选结果的宣传,大力宣传当地优秀教师事迹并给予奖励。
2.3优化教师结构
我国要继续完善特岗计划、公费定向培养和免费师范生等政策,有针对性地为“三区三州”培养更多优秀本土教师,鼓励福贡县开展当地专项师范生定向公费培养并扩大规模,特别要加紧薄弱学科教师的培养力度。推进教师编制标准合理化改革,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为年轻教师和稀缺薄弱型教师预留更多编制,严禁占用、挪用、截留编制和有编不补,并逐步实行教师退出机制,让真正乐教、善教的教师得到更好的专业发展和系统内流动。切实加大当地乡村教师的待遇保障力度,统筹乡村教师的住房、医疗等长效保障机制,在制度设计上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此外,当地政府还应关注年轻教师特殊的心理需求,尤其关注年轻教师的感情问题,当地政府要采取多种措施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情感难题,为乡村青年教师营造舒心的从教环境。
2.4合理布局师资分布
要使师资力量分布合理化,就要进一步缩小“三区三州”城乡发展差距。“三区三州”地区要提高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的合理需求,加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为他们配备相应设施,积极统筹乡村教师医疗、子女教育问题,切实提高乡村教师福利待遇,同时,县政府应密切关注乡村学校教师与学生人数比例,合理分配教师,优先补充教师数量不足的乡村学校,建立长期追踪监测机制,有效对不同学校教师需求问题进行针对解决。
2.5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针对当地培训质量不高的问题,要改革“国培”“省培”等各级培训项目,福贡县应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优化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有机融合。扩大培训覆盖面的同时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集中培训,特别要将培训机会向乡村教师倾斜,使当地乡村教师都有获得高质量培训的机会。除了走出去外,还要推进教师发展机构建设改革。当地政府可以建立教师专业培训发展中心,使该中心成为城乡教师和外来支援优秀教师、培训援助机构等与当地教师交流研讨的平台。同时,当地政府要发挥多元主体治理作用,鼓励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教师专业培训中心管理和活动,完善教师专业培训中心长久投入保障机制。
2.6更新教师教育理念
“三区三州”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一定要多方联动,积极沟通,破除“升学主义”影响,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借鉴其他地区优秀经验,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共同愿景,自上而下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展开针对性培训和教学交流活动,让乡村教师体会、领悟多元教育价值观,同时,增强乡村教师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课堂教学适用能力,激励教师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真正的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3结语
“三区三州”是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短板,了解“三区三州”教师队伍建设整体形势,系统把握“三区三州”乡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难题,才能为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布局提供清晰的引导。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区三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定能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延州,吴晶,郅庭瑾,等.国家教师发展报告2019[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宋旭东,宋萑.新时代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开幕式热烈的气氛,有助于形成活动参与者紧张、兴奋、期待、积极、友爱、团结等情绪。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气氛达到推动行为进程和改善行动结果的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活动开幕致辞稿讲话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开幕致辞稿讲话稿范文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上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在这举行第_届…文化长廊艺术节,值此活动隆重开幕之际,我谨代表广东世纪城物业公司对莅临今天开幕现场的___、___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力支持文化长廊建设活动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求美、求乐、求健康、求发展的需求日趋迫切,这为物业小区文化长廊建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相信,今天来自、、、一起在世纪城物业举行的文化长廊艺术节,将有利于倡导文明新风树立,家庭美德;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革除封建陋习、抵制愚昧腐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社会稳定,构建平安和谐小区。小区是我家,共建靠大家,本届文化长廊艺术节的举办,是对我司小区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和检阅,也是对小区文化建设的有力推动。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和来宾们对世纪城物业小区的文化建设发展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听取,与社区一起,共同培育小区的文明之花,努力把我们的小区建设成安全、文明、优美、和谐、欢乐的大家庭。
最后,再一次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衷心感谢各协办单位对本届文化长廊艺术节的大力支持。预祝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在座的各位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活动开幕致辞稿讲话稿范文2尊敬的各位协会领导、各位来宾、戏迷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值此演出活动在聊城市博凯新能源汽车城隆重开幕之际。我谨代表聊城市博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邱兵同志对莅临今天演出现场的所有来欣赏演出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主演单位聊城市京剧协会全体演职员对博凯新能源汽车城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博凯新能源汽车城自去年10月份招商以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市域范围内所有的市级汽车品牌商的绝大部分均已抢先入驻。现在的汽车城汇集了全国各类电动汽车品牌,涵盖了高中 各种档次,足以满足聊城消费者各个层次的不同需求。
今后,博凯新能源汽车城将依托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和积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把博凯新能源汽车城打造成全市首家专业化、一站式、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的交易平台,全省首家新能源汽车营销推广行业的众创空间,为江北水城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预祝演出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和观众朋友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活动开幕致辞稿讲话稿范文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三组、十二组的家人们:
大家好!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在这欢庆中秋、喜迎国庆的美好时刻,特举办“喜迎双节·传承红色精神——如何用战略思想管理经营企业”活动,并以此与各位家人齐聚一堂、同叙乡情、共庆佳节,我谨代表我们这次主办方,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致以最诚挚的节日问候和祝福!
我们来自于历史古城的邵阳,是商会这面旗帜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我们三组、十二组秉承“团结,合作,发展,共赢”的宗旨,以依法依规依德经营、爱国爱党爱家乡、认真落实邵商“四个平台”“五个关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铸就世界“品牌邵商”为奋斗目标,踏踏实实为会员做好服务,帮助会员更好更快发展。
本次活动,特邀红色管理者智慧第一人阮海航老师主讲《神奇的韶山》,中华鱼神第一人陈洪大师现场挥毫泼墨赠宝,隆重举行邵商三组、十二组组委会办事处的揭牌仪式,为各位会员提供更舒适的交流平台。此外,还有长沙邵商执行会长,三组顾问,大汉集团董事长,正和岛湖南区主席付胜龙先生向大家分享大汉集团的红色文化传奇故事。
本次活动能在万达顶级豪华私人会所名仕会成功举办,要感谢名仕会总经理于月涛先生对我们邵商的大力支持,为会员们提供更高端的服务。
这里,还要特别感谢邵商企业家:邵商执行会长,湘窖集团副总裁李践楚先生,十二组组员湖南金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潇先生,三组组员,优伢仕口腔医院陈万红院长,丝域湖南公司总经理艾米女士,长沙真海酒业董事长卿逸华先生,湖南宝焙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丽女士,长沙凯旗会展礼仪公司董事长唐青海先生,长沙腾邦酒类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娟女士,对活动的赞助与支持。
我们商会领导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商会的发展指引着正确的方向;我们会员们积极响应、默默奉献,为商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们全体组员团结一心,肝胆相照,有力地推动了商会的平稳发展。
昨天的成绩造就今天的辉煌,今天的辉煌又是明天新的起点。国民经济在飞速发展、日渐强盛,商会也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品牌邵商,是我们商会全体会员共同的梦想,是引领我们商会携手前行的不竭动力。让我们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以更加勤恳敬业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不断推进商会各项工作再上台阶,再创佳绩。
最后,再一次向大家致以最美好的节日祝愿和亲切的问候,祝福在座的各位、各位的家人!谢谢大家!谢谢!
活动开幕致辞稿讲话稿范文4尊敬的各位领导、先生女士、父老乡亲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满怀喜悦地迎来了自己的节日—--“五一”劳动节。此时此刻,一股幸福感油然而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下利沟全村父老在此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使我热血沸腾,倍感振奋!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下利沟党支部、村委会向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村委工作的全村父老及各级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今时代,是探索的年代、竞争的年代、改革的年代。时代要求人们顽强奋击,勇于创造。我们欣喜地看到下利沟一批又一批有抱负的群众,凝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精神,在社会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为全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小康建设中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有些人是生理上的弱者,但他们是意志的强者,知识的富翁、时代的楷模,顽强拼搏发家致富,理想的明灯在他们头顶高高照耀。有些人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振兴全村、气势磅礴的时代旋律。这些人为下利沟争了气,为下利沟争了光。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村民们传统的优秀品质。
我作为村委会主任,今天,站在这里,浑身都有散不尽的自豪,道不尽的绵绵深情。望着一双双追求幸福的眼睛,看着一双双灵动的双眸,我们下利沟党支部、村委会一帮人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我们时刻想着自己光荣而神圣的使命——带领全村父老在强村富家的道路上走得远些,再远些。为了当好这个村官,我们努力学习,吸取先进理念和方法,洞察社会行情,反复制订推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富民强村方案。
生命因劳苦而芬芳,因奋斗而神采,因忘我而光荣。朋友们,父老乡亲们,生活和道路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展开着,让我们用毅力的大锤敲开生活的铁锁,用意志的犁铧开垦知识的沃土。时代在召唤,人民在期待,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来回答。最后祝愿大家在富民强村精神的感召下,为家乡挥毫蓝图,为改革放声歌唱,为经济的振兴摄下最美的镜头!同时,祝愿下利沟村此次庆五一文艺活动、体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活动开幕致辞稿讲话稿范文5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月的 ,处处涌动着锐意创新、干事创业的热潮。春天的 ,时时播种着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希望。在这阳光明媚,事业繁荣的季节里, 乡党委、政府今天在隆重举行 民间文化艺术年开幕式。在此,我代表、县政府向艺术年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
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深受群众喜好,是大家共同拥有的一笔巨大财富,也是我们文化艺术领域一株璀璨夺目的奇葩。她对打造文化品牌,活跃群众生活,促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们各级强调“文化强市”、“文化强县”战略,有力提升了文化的经济内涵,丰富了百姓文化生活。我们历来高度重视文化艺术工作,像剪纸、皮影等许多文化艺术形式传承至今,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斑马湖农民广场文化活动常演常新,丰富了群众的休闲文化生活;的文化艺术活动可谓亮点纷呈,精彩不断。 乡十分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打造乡民间文化创意街,搭建了展示民间艺术风采的平台;借首次民间文化艺术年活动,以文化搭台,为艺术铺路,助形象提升,促社会和-谐,开创了乡村文化艺术活动的一片崭新天地。
各位领导,同志们,乡民间文化艺术年活动的举办,将架起一座连接艺术与生活的桥梁,让更多的群众亲身体验民间文化的多姿多彩,自觉参与到乡村文化活动的广阔舞台,这对于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民间艺术必将产生重要的作用,也将对全县的乡村文化艺术活动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工业化;优势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原颂猓壕暗抡蛐滦凸ひ祷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优势与特色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12月23日
景德镇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核心城市,以独特的文化、生态、区位、人力资源等优势,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积极策应江西在中部地区的绿色崛起和可持续发展。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景德镇的定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是以江西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国家战略,旨在建设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景德镇是鄱阳湖东岸最大的设区市,是中外著名的瓷都,是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国务院首批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景德镇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核心城市,发展定位为“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
二、景德镇新型工业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优势与特色研究的理论依据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工业化既是一个产业升级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向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社会化、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走有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十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突出“新四化融合”(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强调要经济社会各环节综合配套协调推进工业化进程。
景德镇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就是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工业化一般规律,充分发挥景德镇的后发优势和特色,促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现代生态农业,以科技和体制的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景德镇新型工业化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优势与特色
(一)“瓷都―景德镇”金字招牌名扬天下。中国“CHINA”是瓷器的名,世界知丝和瓷而识中国。宋景德年间(1004~1007年),宋真宗赐年号“景德”给昌南镇,昌南镇从此改名为景德镇。“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自汉唐以来,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有1,700多年。“中国瓷都――景德镇”,这七个字概括了景德镇世界上唯一以单一行业瓷业发展起来的历史特征,灌注了历代瓷业工人的智慧和劳动,承载了景德镇发展千年厚重的陶瓷文化,显示了景德镇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如此的殊荣和厚重的积淀,“中国瓷都―景德镇”是块当之无愧、价值连城的金字招牌,是景德镇宝贵财富、灵魂所在和发展重要资源。
(二)政策机遇优势突出。当前景德镇政策机遇优势突出表现在:(1)中国发展正处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全面进入“新常态”的转型期。“十三五”既着力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同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奠定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坚实基础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更大动力,地方经济的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政策和发展机遇空间;(2)抓住了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尤其是抓住了以“江西速度”获批的“鄱湖”战略的政策机遇。景德镇被定位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核心城市,所辖区列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这说明“鄱湖”战略的优惠政策将覆盖全辖区;(3)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宏观引导下,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内陆地区梯度转移;(4)景德镇先后获批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区)、“世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这都给景德镇陶瓷产业转型,打造绿色瓷都带来政策上很大的支持;(5)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景德镇经济的发展,规划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实施举措,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突出了景德镇发展地域特色,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生态环境优良。近年来,通过治污、造绿、建城、减排,景德镇彻底告别了“草鞋码头”和脏乱差历史。目前,森林覆盖率65.73%;地表水水质总体良好,Ⅰ-Ⅲ类水质断面达标率为97.4%,水质稳定;全年空气质量指数均值为65,评价为良好,优良天数出现频率为90.1%。景德镇连续五年全省城市环境定量考评中排第一位,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多个称号。
(四)自然资源储备相对丰富。景德镇地表和地下资源丰富。有376个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3个,还有规模较大的原始森林,生长有红豆杉等珍稀树木,是江西省重点林区之一。主要矿产有瓷石、高岭土、煤、钨、砂金、铜、萤石、硫磺、石灰石、大理石等。
全市有耕地面积96.8万亩,农、林、牧、渔业生产稳步发展。乐平市荣获“江南菜乡”称号,乐平蔬菜集团是全省10家销售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之一;浮梁县被评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单位,“浮红茶”曾获得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得雨活茶”被选为人民大会堂国宴茶。
(五)工业基础扎实。景德镇,英国李约瑟博士称其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明清时期,它就已经是江南著名的手工业城市,在明代后期景德镇瓷业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状态。解放后,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景德镇市实现了单一陶瓷生产的工业结构向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多元化工业结构的转变。以景德镇国家高新区、陶瓷工业园区和乐平工业园区为载体,逐步形成了陶瓷、航空、汽车、电子、建材、医药、化工等多种行业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现代工业经济体系。景德镇作为老工业城市,工业基础相对夯实,有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城市配套相对完善,商业环境相对浓厚,拥有多行业、技能较高的产业工人、相对眼界更开阔的市民阶层。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这是一个城市推进工业化的有利条件。
(六)人力资源丰富。“匠从八方来,器从天下走”。景德镇的开放包容,吸引了全国各大名窑的能工巧匠,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移民城市。“景根”和“景漂”其实是古老的存在,两者相互融通,共同创造了景德镇灿烂的陶瓷文化。(1)据统计,景德镇有90多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200多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360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00多位副教授职称以上的艺术家,10万陶瓷从业者,其中中外“景漂”有2万人;(2)陶瓷产学研一体化,培育大批新型专业人才。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的陶瓷产业、研发、教育和交流四个基地已粗具雏形。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德镇国际高技术陶瓷论坛、中国陶瓷知识产权信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落户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科技和技术工人;(3)人口资料表明,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景德镇市人口发展处于人口红利期。2008年16岁以上的人口为116.6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74.5%。这一比重预计未来几年还会继续缓慢提高,按测算,景德镇市每年新增劳动力达到2万人左右,而且劳动力成本相对偏低。
(七)区位优势明显。景德镇靠近长江三角洲,是皖浙赣三省交界区域的中心城市,位于“六山”、“两湖”(庐山、黄山、九华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及千岛湖、鄱阳湖)中心区。景德镇市已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铁路方面,皖赣铁路穿境而过,北与津浦、沪宁线相连,南与浙赣、鹰厦、京九线相接,通往全国各地,九景衢铁路在建;公路方面,206国道纵贯南北,杭瑞、景鹰、德昌、景婺黄高速全线通车;航运方面,景德镇机场为全国100个重点支线机场之一,直飞北京、上海、深圳等8条航线;河运方面,昌江水运经鄱阳湖进长江,可通江达海。
(八)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实践证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过程,城市化是由工业化来推进,同时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载体。一般来说,城镇化率每提高一百分点,可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景德镇市2015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164.05万人,城镇人口104.2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53%。全省城镇化率51.62%,高出11.91%,全国城镇化率56.1%,高出7.43%。以山水、园林、生态为特色的宜居城市形象正在显现。这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搭建发展平台,为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创造条件,实现与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
(九)文化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十三五”时期景德镇提出新的城市发展定位,其中之一就是建设“国际旅游名城”。这一目标是建立在独特的陶瓷文化和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上。这座城市,有着“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秀美宜人,有着大街小巷、山野林里散落的众多陶瓷历史文化遗存,以及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新貌,有着悠久历史的茶文化和古戏台文化,有着航空产业带来的直升机通航旅游。对景德镇来说“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文化的原生态、城市的原生态是日益被林立高楼包围的现代人追求的回归状态。2016年,景德镇先后入选中国景区国际影响力20强,荣获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称号。1~9月,该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40.81万人次,同比增长26.16%;旅游总收入287.47亿元,同比增长36.58%。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引领,景德镇必将引爆全域旅游,“旅游+工业”必将有大发展。
(十)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独具特色。景德镇源远流长的陶瓷历史,积淀了千年的陶瓷文化,为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肥沃的土壤。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是景德镇陶瓷产业振兴的两大支柱。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除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景德镇资源枯竭城市总体规划”政策扶持,还获得了国家财政支持8,700余万元。作为特色产业,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已形成陶溪川、三宝瓷谷、景德镇乐天创意集市等示范区,具有景德镇自主技术和本土创意的陶瓷产品,将成为景德镇振兴陶瓷的主力。
“十三五”时期,凭借上述优势和特色,景德镇按照科学规划具体部署,必将能走出独具地域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率先实现在中部绿色崛起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景德镇样本”奠定坚实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石俊.鄱湖起宏图[N].江西日报特刊,2009.12.20.
[2]吴怡玲,丁雪,钟志生.在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N].景德镇日报,2015.12.19.
为尽快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体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决定在新年伊始召开这次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市“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安排和部署“十二五”期间和2012年服务业工作。刚才,先进单位代表做了典型发言,表彰奖励了2011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县(区)政府向市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同时,会议还下发了两个文件,对2012年服务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做出了详细安排和部署,会后,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全市服务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2007年为准备阶段。市委、市政府在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构想,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于2007年年末召开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第三产业工作会议,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标志着全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战略正式确定。2008年为起步阶段。建立了组织机构,理顺了运行机制,编制了发展规划,出台了政策措施,完善了考核体系,标志着全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战略全面组织实施,当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8.7亿元,净增了49.4亿元,增速达到28%。2009年为纵深推进阶段。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组建了行业商会和协会,标志着全市服务业主导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当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8.5亿元,净增了59.8亿元,与2007年比实现了总量翻番,增速达到28.3%。2010年为基础产业布局阶段。在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主体框架、大交通格局、产业集群和政策保障体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当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净增了83.5亿元。2011年为全面转型阶段。推动传统第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在为农服务、为工服务、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经过一年的准备和四年的发展,连续19个季度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超出省给我市下达计划60亿元,在全省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向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战略的确定,得益于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主导行业的快速发展。概括起来看,主要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果:
(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全市服务业2008年突破百亿大关,2009年翻一番,到2010年翻了两番,五年净增了289亿元,总量由全省的6位跃升到第3位。五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高于一产15个百分点,高于二产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1%,比2005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2.2%,调整到2011年的33.6%,在全省位次由末位上升到第6位。服务业以其自身的特点为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正在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拉动的增长模式,形成了三个产业共同拉动的发展格局。
(二)推进了主导行业。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传统行业持续发展,主导行业速度迅猛,新兴行业开始崛起,三者比重已调整到20%、70%和10%。商贸流通业,通过引进大润发、金钻百货等新兴业态、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全市批零、餐饮和服务网点发展到8.9万个,各类商品市场发展到166个,城区商业网点已达到12830个,在全市1218个乡镇和行政村中建成了1363个农家店和5个配送中心,覆盖率达到了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亿元,比2005年净增了224.8亿元。现代物流业,通过整合资源,组建市物流集团总公司、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入东三省物流联盟,全市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已发展到32799辆,是2005年的8倍,总吨位发展到16万吨,是2005年的8倍。五年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1.2亿吨,累计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37.6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10倍和41倍。房地产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棚户区改造、建设政策性保障住房、对沿江两岸进行系列开发和农村泥草房建设四项工程,全市房地产五年完成投资107亿元,累计开发面积达到885万平方米,建成了55个标准示范小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发展到120家。旅游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主线,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全方位立体化推介旅游形象,使我市旅游业由点的支撑正在转向面的提升。五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865.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68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总量的3.3倍和7倍,“查干湖冬捕”成功入选“八景”,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三)增强了发展后劲。五年累计完成投资830亿元,集中建设了750个项目。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33%,平均增长68.9%,增速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35百分点和31.1个百分点。在服务业投资中,有关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等投资大幅增加,交通运输、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达到257.4亿元、197.3亿元、52.5亿元和124.5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76%。金钻百货、大润发超市、体育馆、文化“三馆”、城区第二松花江大桥、郭尔罗斯饭店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的建设,显示出服务业强大的后续发展能力。
(四)壮大了地方财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比重的迅速上升,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财源,成为近年来税收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全市服务业五年累计实现税收33.7亿元,增长31.4%,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38%,比200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地方税收中,服务业税收的贡献率持续上升,2011年服务业税收为11.5亿元,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为50%,特别是房地产、金融、批发和零售业增长最快,占服务业税收比重分别达到50%、9%、5%,显示出服务业强大的税收创造力。
(五)拓宽了就业渠道。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到3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比重为66%,比2005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净增加17万人,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和我市服务业迅速成长为社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广泛领域的就业岗位,成为当前和今后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六)改善了人民生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更新、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使人们从服务业行业中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餐饮、医疗、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等服务支出2200元,占全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37%。服务业发展规模扩大和效益水平提高,给城乡居民创造了更多就业和创收机会,城乡居民从服务业获得的纯收入为2480元,是从工业和建筑业领域获得纯收入的2.4倍。随着我市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居民消费格次逐渐从一般家庭生活消费向休闲、信息、文化教育等高格消费延伸,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据交警部门的统计,全市每天落籍车辆在百台左右。
虽然全市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较高,但制约因素也很多,特别是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直接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是总体水平较低。2011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与总量相近的四平、通化还差11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比重偏低,就业贡献度不高,新增就业渠道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二是城镇化率不高。我市城镇化率目前仅为40.4%,与全省53.3%的平均水平还差12.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2个百分点,与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发达城市比,相差更远。城镇人口不足,严重制约了消费的扩张。
三是竞争能力不足。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尚未形成竞争优势;服务项目匮乏,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带动和辐射功能不强;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
四是体制机制制约。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没有彻底扭转,对服务业发展规律、路径和手段的认识有待深化。改革尚不到位,部分领域长期垄断经营或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一些歧视性和限制性政策依然存在;环境尚不宽松,硬件条件、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消费环境及执法监督尚需优化和规范。
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的总体安排及2012年重点工作
“十二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经济总量要达到3000亿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1.5万美元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率先迈入以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工业化中期时代。我市服务业“十一五”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又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整体形势非常有利:一是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二是宏观政策更加有利,三是支撑条件更加完善。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进一步加重,对市场的开放可能会更加谨慎,对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传统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省内其他市(州)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处于产业链高端的现代服务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市长期形成的偏重型产业结构,对生产需求不足,使“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需要“补课”又需要“赶超”,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富民强市的高度,在认清差距中奋起直追,在把握趋势中奋发有为,在统筹全局中抓住关键,努力实现我市现代服务业新的跨越。
“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总的想法是:要着力打造“物流枢纽之都”,全力构建“商贸集聚之城”,初步形成“北国旅游之乡”,基本建成省西部现代服务业基地。按照这个思路,要形成先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三大板块和沿长哈、环长吉图两条增长带。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11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调整到37%以上,其中,2012年达到4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调整到35.3%,吸纳就业人口超过5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超过70%,其中,2012年吸纳就业人口达到3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67%。五年要完成投资210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32%,其中,2012年达到38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29%。要引进3个以上国内外地区总部分支机构,培育10个企业集团,形成5个知名品牌,进入辅导期和上市公司各1户。
2012年是“十二五”起步开局年,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很重,按照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全市需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0亿元。作为服务业要承担起历史性发展的责任,为全市经济增长再做贡献。关于2012年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建设项目经过反复研究,以正式文件分解到各地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关键是抓好落实,核心是确保4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的完成,目的是实现全市2012年服务业“十二五”发展开门红。
从未来服务业发展看,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研究创立新机制、搭建新平台、建设大项目、打造大企业、培育大品牌,真正发挥出在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重点抓好六项工程:
(一)实施服务业集聚建设工程。推进服务业集聚建设,是国家和省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方向。服务业集聚区既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又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生成新的产业。对此,国家和省高度重视,省里已经研究出台《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全省每年安排5000万元预算资金,用于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首批启动的30个服务业集聚区中,我市东镇和万隆物流列入省里的支持计划。因此,各地、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位和产业优势,抓紧研究确定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既要争取国、省资金的支持,又要在地方政策上给予配套。市里要重点抓好东镇和万隆物流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金钻、东北亚医药物流、油田配套、创艺文化等8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具体流程是:按行业划分确定主管部门,并由主管部门帮助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规划完成后,按照产业定位,由主管部门和园区骨干企业到国内外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主体。对正在建设的服务业集聚园区,享受工业集中区在土地、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优惠政策。
(二)实施服务业空间拓展工程。全市服务业要实现为一产、二产服务全面转型。为一产的服务,主要是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建设以县(区)为单位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2012年延伸到乡镇,力争用2—3年时间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重点抓好乡村网商项目,2012年在主要城镇完成网络布局。同时,建立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村经济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为二产服务,在各类工业集中区内,建设从研发、设计到销售一体化综合平台,为园区工业企业提供信息、研发、贸易摄合等配套服务,重点发展服务外包业。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大庆市与我市是资源同等的资源型城市,已建成国家级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主要是政策引导。我市要围绕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等主导产业,特别是油田配套产业,进行服务外包项目建设,油田每年关联贸易额在70亿元左右,把这个事抓到手,可以推动我市地方为油田配套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服务业招商引资工程。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省西部现代化城市的中心作用,最重要的是必须建成几个标志大项目,而且是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是能够形成区域性集聚中心的。一句话,就是通过项目在形成最终消费地。我市近几年虽然建设了一批项目,但质量不高,而且大部分都是民间资本,说明我们资金不足、力量不够,所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大项目已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要像抓工业项目那样,抓服务业项目的引进。目前,我们面临着国际服务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服务业正在向内地转移的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再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已成为资金集聚的焦点,整体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如何招商引资,要瞄准两个点:一个是瞄准国内大型地区总部争取在松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机构来引进跨区域连锁项目,通过项目向周边辐射,构建区域性核心的总部经济。另一个是瞄准国内、国际知名集团来松投资兴业。我认为引进大型服务业项目,商家看的是市场和政策两个方面,而我们的政策恰恰是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要学会放手养鱼,而不竭泽而渔。因此,我们在引进大型项目上,一定要打破常规,政策要给足、给够,宁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办成几件大事,否则一事无成。
(四)实施服务业品牌带动工程。要着眼于提升全市服务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努力从区域、企业和产品三个层面培育服务业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带动制造业品牌提升,形成产业聚合效应。一是做响名牌地域。对查干湖、乾安泥林、龙华寺、三青山粉条、三井子杂粮杂豆等区位和民俗宗教文化业态比较突出的区域,要继续深入挖掘、整理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等优势资源,明确产业定位目标,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搞好形象策划和整体包装。二是做强名牌企业。围绕制造业产品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带动,重点培育东北亚医药物流、北显、民乐、天天乐等一批产销衔接企业,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引进国际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优化服务链条,引导企业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加强与省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联合协作,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扩大企业知名度。三是做优名牌产品。着眼培育一批名牌服务项目和产品,依托独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传统工艺和“老字号”,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服务业品牌,鼓励优势明显的服务资源和产品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已获得国家地理商标“扶余老醋”、“前郭尔罗斯大米”等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影响力。
(五)实施物流振兴工程。着眼构筑“国内外联通,长吉图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一带两通道”和交通枢纽型、产业基地型与商贸集聚型三类物流集聚区。考虑到我市的区位优势和省西部能源大通道的畅通,2012年要从公、铁、水、空四个方面为建成“物流枢纽之都”构建主体框架。公路要围绕五常至科右中旗、大蒲柴河至科左中旗、嫩江至通辽高速公路,抓紧谋划物流集散中心,市里总的想法是,今后在物流的发展上,要向高速公路靠近和城乡结合部延伸。铁运,结合长白铁路快线建设,在铁西谋划大型铁运集散地。启动内陆港建设,使我市成为无海有港城市。水运,继续扩建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港口的集疏功能,成为连接黑龙江与东北亚地区主要的水上通道。空运,按照机场建设规划,抓紧谋划大型空运货物仓储周转基地。
【关键词】农村金融 泛货币 社区金融 社区银行
一、序言
在中国,农村土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量的95%,人口占近55%,总体人口众多,分布不均,发达程度平均较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但到2011年我国农村年生产总值仅约占GDP的10%,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我国必须把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切实搞好“促进农业发展、维持农村稳定、促使农民增收”三农问题,才能振兴国家经济、尽早建成小康社会。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要彻底搞好农村经济,在现阶段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金融。虽然我国对农村金融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这些改革只是进行在体制和经营管理方面,在农村市场化方面却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随着农业战略结构性调整的推进,又出现了影响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诸多因素。由于中国农村的特殊性,其金融改革仍然必须对现行金融体制的弊端进行深刻认识,从根本上将这一项复杂的农村金融系统工程全面、高效地建设好,最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农村金融新局面。
图1 金色的新农村
二、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状况
(一)农村金融系统方面的现状
总体来看,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矛盾是长期存在的。
尽管在农村金融问题与农村金融体制的关系上,因果关系难于理清,但毕竟是“农村金融问题”存在在先,“金融体制”因“农村金融”的存在而出现,金融体制的缺陷宗是因对“农村金融问题”分析理解得不透、制定的对策有偏差、问题解决得不彻底或不及时,进而或造成次生“农村金融问题”。因此欲彻底解决农村金融体系诸多问题,首先必须理清“农村金融问题”,第二要理清目前农村金融体系所呈现的金融体制及其所制定的对策相对于“农村金融问题”的偏差在那里,第三才是最终求得“农村金融问题”得以全面、高效率的改革、实现良性循环。
1.中国农业银行的商业化发展历程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影响。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在70年代末,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主体,农行通过执行着“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金融事业”任务主导着农村金融体系,农业银行一面办理着农村的金融业务,一面管理着农村信用社,另外还承担了农村大量的政策性任务,总体履行着政策性与经营性双重职能[2],呈现的既是企业又是机关的银行体制;此时的以农业银行为主导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讲,是有着其相对独立性的。
1984年1月,在我国的“中央银行+专业银行”的金融体制基本确立的同时,“企业化改革”摆上了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各专业银行的议程;“七五”期间,政府倡导的“专业银行打破分工界限、进行业务交叉”,使得专业银行的专业性(或曰“专业界线”)开始模糊,国家通过专业银行对各大金融领域的分工式管控逐渐趋淡,多家专业银行的趋同性迅速增大。这虽有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合理需要, 但也孪生了竞争成本和金融风险加大等消极的现象;同时也滋生了农业银行逃离农村的现象、并加速了逃离的速度。
1993年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现有专业银行要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据此,农业银行明确了“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经营原则,构建了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基本框架。但此时,在农村,国家层面上的政策性金融和农村信用合作金融等尚都还基本掌控在农业银行手中。
1995年,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国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初步分离;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也脱离了长达17年之久的行政隶属关系,从而,在农村金融领域中呈现出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齐头并举的新局面。农业银行从此才真正完成了由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转变,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基本消失,重担转而落在了“产权不清、责任不清”的刚刚从农行中分离出来的农村信用社的羸弱的肩膀上,而农行则轻装上阵、放下了它本不该放下的(或说不该放下得那么多的)对农村金融的服务义务,转而“商业”去了。
可见,农业银行从小到大,从身兼数任到逐渐分离、脱钩、再到心无旁骛办商业银行,整个的商业化历程,体现着其政企分离的必要性,但其与其他专业银行业务趋同的同质商业化,却对我国原有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的农村金融体系,形成了严重的破坏――尽管这个“农村金融体系”在体制上、内容上等也故存有须要变革的诸多问题。
2.目前各家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目前农村的金融机构布局,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还有农业保险和邮政储蓄机构网点等。
(二)农村信用社
由于农业银行自1995年完成商业化后,便开始大幅收缩农村基层业务,从而使刚摆脱农业银行管理的农村信用社成为农业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占全部农业贷款的比重由1979年的26%上升为77.7%。但在各大银行纷纷撤出农村以后,当今农村仅靠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实力,为农户提供的贷款非常有限,根本无法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据统计,2006年全国农户贷款面仅为25%,而且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壮大,农业贷款占农村信用社贷款的比重由1990年的46.2%,迅速降低到2000年的34.2%;
另外,当前的农村信用社,在其独立后,便遗留下一个“产权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产权不清”,会导致“政府会对一切不良贷款负最终责任”预期的产生,也会造成“治理结构的残缺”,最终形成当地“谁负责谁说的算”,广大农户的需求自然得不到公平满足。
(三)中国农业银行
由于农业银行大幅收缩农村基层业务;从结构来看,农行的农业贷款占全部农业贷款的比重由1979年的74%下降为2001年的22.3%[3]、2006年的10%。
(四)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专营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随着粮棉购销市场化进程加快,粮棉流通领域政策性经营空间缩小,农业发展银行粮棉收购贷款业务量大幅下降;但实际中,仍存在大量未获满足的实际需求,说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仍有较大的服务空间。
(五)邮政储蓄
利用网点多、深入乡村的特点,邮政储蓄大量吸收农村储蓄并转存人民银行,2006年,邮政储蓄新增存款及其他各类资金2304.48亿元,其中50%以上来源于县及县以下地区;资金运用方面,由于资金全部上收总局,98.27%用于同业存放和证券投资,没有流回农村,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很难回流到农村地区。
(六)农业保险
由于目前中国对农业灾害损失主要依靠国家提供灾害补助的方式进行救助,普遍存在援助力度不足、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所以我国的“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风险管理中并没有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保险作用。
(七)当前农村金融系统存在的共性问题
1.在农村欲获得贷款极难。
2.农村资金严重外流。
农业银行在农村的资金投放呈逐步减少趋势,农村信用社目前实际上也成为农村资金净流出的重要渠道,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很少在农村地区发放贷款。
3.农业货款风险分担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
4.农村的金融服务意识较城市淡薄。
(八)农村金融需方现状及存在的共性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需方有着与城市迥然的特殊性。
首先,农村的各类消费和生活需求的种类和比例与城市大不同。
以我国北方为例,冬春季,需要钱购买农药、种子、化肥,春夏交际,需要钱购买农机、雇工种地,秋冬,收,卖,换成钱,准备过年,准备第二年再生产……尽管它们也有日常的消费,也要购车、医疗、旅游……但他们的各类消费和生活需求的种类和比例与城市大不同,其笔数多、每笔数额相对小的特殊性鲜明。
其次,农村金融市场各种供需矛盾种类繁多且长期存在。
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节气、不同的季节,甚至于丰年还是荒年、收的是玉米还是青稞、养的是海参还是河蟹,上周的价格如何、一个半月后的天气能否影响收入、能否保鲜,张家丰还是李家荒,林林总总,其地域性、时间性、差异性等都十分鲜明,且不尽相同,这时时处处都有的金融需求,自然就依存有金融供需的矛盾,且年年重复,长期存在。
第三,“以物易物(英文barter)”仍大量存在。
以物易物,是有社会契约或明确协议条件下的价值交换模式。具体是用自己已有的物品或服务与别人交换,以从别人处换取自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以物易物”是“使用货币做买卖”贸易模式出现之前已有的一种交易方式。以物换物不同于买卖,并没有使用任何现行金钱作为交易的工具,所以以物易物不一定是一场等价交换,只要双方商洽即可。
“使用货币做买卖”贸易模式,其“卖”,人们可以将货品或服务卖出,换成大家都能接受的一般等价物金钱;“买”,人们也可以用大家都愿意接受的一般等价物金钱,将自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从别人处购回;将这种“买卖”分开来看,与“以物易物”比,似乎很方便、简单又快捷,而“以物易物”似乎是一种效率较低的交易形式。但实际上,一个完整的“买卖”过程中,首先,一个人在其先行的“自己的物品或服务”的“卖”中,未必顺利和成功,个中影响因素极多,如与货品对应的市场状况(包括即时的供求状况、即时的价格)、自己货品的品质、品种、自己的经验等等;其次,在其后行的“自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的“买”,也非“一掷而就”,需要寻找、比较、洽谈、最后下决心,这里还可能因各种原因被骗;第三,这“卖”与“买”之间还有个“中间”过程,要么是“买”的钱不够,要么是未到“买”“自己需要的物品或服务”时候,要么是尚未确定“买”哪家……而“以物易物”,只要双方商洽即可成交,不但中间可省去了诸多的麻烦与成本,而且“易”回的物品或服务只要自己满意、需求,与“买卖”的结果应有“异曲同工”之效。可见,如果将“卖”与“买”两过程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买卖”过程,相比于“以物易物”,后者也还是有其独到优势的。
放眼我国当今农村,还存在并将长期存在着大量的“以物易物”这种既原始又简便有效的交易方式――这也是我国农村经济的一大特点。
第四,小农意识浓厚。
其一,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农意识较强,这直接促成“合同履约”必须是以“我的利益不损”为前提。
其二,在农村,农民们考虑更多的是“这次”或“今年”“我”能赚多少钱,对他的“产品(或服务)的品种是否需求于市场、品质如何”考虑的少一些、滞后一些。
总之,我国农村复员广阔,农业产业不可避免的会面临自然灾害风险和系统性风险大、成本高、资金需求分散、回收慢等不利因素;在相关经营中,农业的资金运动必定呈现长期性、波动性和分散性的特点,所以这一薄弱产业,自然需要健康且成熟稳定的金融支持。
三、形成当今农村金融体系缺陷的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形成当今农村金融体系缺陷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忽视了金融本初的服务属性。
严格讲,我国至今仍属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发展得却很落后。而现代的金融,尤其是商业银行的金融“趋大价值观”和其商业属性,驱使银行尽快远离农村山野,须知那儿也需要金,那也需要融,那也有自己的家人。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二)专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以及之后的“专业银行打破分工界限、进行业务交叉”
在农业银行,相当程度地弱化了中国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属性,驱其转而趋利,尽管当初的“去行政化改革”是正确的,但商业化和专业银行间的趋同变化,直接造成了农业银行快速出逃农村,终使当初尚相对独立、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以农行为主的农村金融体系遭到严重破坏。
(三)贷款利率机制控制得过死
目前试点的贷款利率的边际浮动已达到100%,即将目前的贷款利率上限5.14%上浮到10.3%,但在农村,由于贷款金额小、风险大,相应的贷款成本高等因素,这个浮动范围还不足以使商业性机构获得合理的资产和资本金回报来弥补其成本。
(四)土地不可抵押
在我国,农民手中的土地不可抵押,对商业银行而言,农户贷款自然少了一大安全保障因素。
(五)国家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存在缺陷
目前对农信社采用的是同其他金融机构基本相同的监管模式。迄今为止,尚没有搭建出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系统特殊性的单独一套的特别关于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框架。
图2 建设农村金融新体系
四、当今中国农村金融系统科学发展之我见
笔者认为,既然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中已无有一个可起支撑作用的金融主体,那么与其继续维持它的“支离破碎”,不如“彻底毁掉一个旧世界、重新建立一个新世界”――建立中国农村社区银行。
(一)重新构建新的中国农村金融系统、建设中国农村社区银行必须把握的根本原则
诚然,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以下关于社区银行建设的根本的共性原则都应当把握。
1.社区银行应统一由国家组建、并直接控制、领导和经营,且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社区银行采取的必须是国家垄断独营,排他;
2.社区银行实行三级架构足矣;
3.社区银行在基层得来的业务,经归类后划分给相关业务经营得最好的商业银行或机构(在此环节激发起它们良性的竞争);利益由社区总行代表国家与该商业银行或机构按预先合同约定分得,社区银行内部的利益分配按内部机制约定份额在总行和二级或三级社区银行中间分派,用于激励员工和再发展;
4.无论社区银行建在那里,是城还是乡,是繁华之地还是偏远之域,“大力弘扬金融的本初服务属性、而后,才是效益”的原则必须秉持,不可有折扣;
5.建设之初,应“承认地域存差异、具体建设可有不同”。
6.“泛货币+农村社区银行”会极好地解决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的各种金融市场供需矛盾。
7.目前金融风险高度集中于农村信用社系统的原因分析。在农村,由于金融体系的不健全,风险高度集中于当下支撑着我国农村金融系统的农村信用社系统。
其一,随着农业保险规模的不断萎缩,与信贷相联系的所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风险都集中于银行体系;其二,由于缺乏良好的价格稳定机制(金融期货产品),走向市场化的农业生产的市场风险也有一部分要由银行体系来承担;其三,由于政府不切实际地过分强调金融对农业的支持,农村地区银行体系还要承担一部分政策风险。
而作为农村地区银行体系“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自当首当其冲,多层风险高度集中于其一身。
在解决措施方面,在央行严格的利率管制背景下,一方面,这种风险没有相应的溢价补偿;另一方面,风险和收益的不对称又导致农村地下金融盛行,孕育了更多的、管理部门无法监控的风险。
目前,央行的“利率严格管制”似乎已开始有所松动,余下的便是尽早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以强化农业保险、减少直至放权政府对农村金融的过多且效率不高的干预;同时推出适合农村的具有良好的稳定农产品价格作用的金融期货产品。诚如此,农村的金融改革当有希望。
(二)泛货币
可作为“金融期货产品”的,自然必须是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在农村,可做“金融期货产品”的,首先应当是被农民所认可、又适宜农民进行其农副产品交易的、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的、可作为财富标志物的资源或物品。这样的资源或物品,笔者称之为“泛货币”。
1.泛货币的概念。泛货币,即具有一定的金融属性、可起到财富标志物的功能、能够在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的经济中履行一定程度地货币职能的资源或资产,即称之为“泛货币”。
在农村,泛货币可以作为“适合农村的具有良好的稳定农产品价格作用的金融期货产品”被推出并适时加以利用,通过适宜地参与并强化“以物易物”交易方式,进而强化农产品的价格稳定机制。
2.泛货币化。泛货币化存在一个过程,即在相当一段时间、经过特殊的经济、政治等的变化后,一些非货币物品随之演变、逐渐具有了一定的金融属性、且一定程度地取代了原有的财富标志物,最终在经济活动中呈现了“泛货币化”。
财富标志由两个要素构成,其一,它是财富的最终归属;其二,它和世界公认的有效结算、支付手段直接挂钩[5]。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和黄金挂钩,成为世界性结算货币,并互为财富标志,故美元被称为“美金”、“硬通货”。
本世纪初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等的联动形成了复合的金融体系,对传统金融市场而言,扩大了外延、加深了内涵,形成了粮食、石油、贵金属等初级产品的“金融化”趋势,并且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从“商品”属性向“商品和金融”属性双重、并重的转换,其价格模式在本质上也由较为单纯的“商品贸易”型转变为复合的“贸易―金融”型。
同期格林斯潘的量化宽松,使得全球货币总闸门被打开,美元进入战略性贬值周期,美元作为全球信用基础的根基已经并且仍在严重动摇,美元作为财富标志的权重在迅速下降。而资本总是要依附在财富标志物上的,人们为保证财富不被湮灭,必会寻找新的投资产品。此时,“粮食、石油、贵金属等金融属性的迅速突出”,自然会成为资本大鳄眼中资本逐利的投资品和资本品――粮食作为“白金”和石油作为“黑金”,已经成为货币、黄金和美元之外的新的泛货币化了的价值符号,即粮食、石油、贵金属等成为了财富标志的新目标;而且其价格基本已不是由供求所决定,而是由资本和货币所决定――粮食、石油、贵金属等作为财富标志的新目标,其已经具备较强的货币属性――泛货币成矣。
3.泛货币应具有的特点。首先,泛货币具有时效性。因为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经济、政治背景和时代属性,那么如若产生它的经济、政治背景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则该泛货币应会发生变异或直接被新生的泛货币所取代。
其次,泛货币的法律强制性弱于货币。尽管其具有了相当的货币属性,但严格讲,在未被法律正名前,其依然不是货币。
第三,泛货币的适用范围具有随意性。泛货币的适用范围,小,可以仅限在甲乙双方之间;大,可以与货币一然,其适用范围是在“将该资源或资产视为泛货币”的人之间,即泛货币的被认可有约定性。
第四,泛货币可虚可实,可言可物。
第五,泛货币可固定亦可临时。
第六,一种泛货币可与另一(或几)种泛货币、或和货币复合使用,复合比例可视具体情形定。
第七,泛货币的出现和存在,填补了货币临时性缺省带来的交易空穴,方便了交易。
第八,严格讲,凡是在价值交易过程中能起到(或一定程度起到)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资源或物品都属泛货币,其中自然也包括货币,本文之所以将泛货币区别于货币之外,旨在叙述方便。
4.泛货币在农村“以物易物”交易方式中的使用。在农村,农民将自己的农副产品卖出,何时卖、卖多少、卖个什么价,自家需要什么、什么时候买、买多少;这已买的和未卖的在家里如何储存、能存住否;若用最原始的以物易物的方式,用自家产的东西直接换回自家需的东西,可省去这“物――钱――物”的“一卖+一买”过程多少时间、减少多少损耗、方便多少路程、省下多少钱,等等,应当是农民脑海里主要的思考内容了吧。
泛货币的出现,加之农村社区银行的到来,使得农户们除了钱以外,增加了其他可以或暂时可以作为财富标志的储存媒介。比如瓜农,若自己的西瓜短时间内无法全部卖出去,可以通过社区银行,通过大数据,有针对性的、可以单独、亦可小众、亦可大众,就近换回相对不易腐烂还或可升值的玉米;等等。这种“以物易物”的方式,省去他们“物――钱――物”这种“一卖+一买”过程的时间、减少过程损耗、省下了运费,最终省下的是“心”和“钱”。
可见,泛货币+农村社区银行,会很好地解决上述这些问题,会为具体的农户在增产、增收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对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最终建成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在政府层面,对于农村金融,应当“基于整体加基层、而且要更多地优先考虑基层(包括具体的农户、微经济合作体)、而后是农村区域整体的思路”开展工作,可见在农村,欲彻底解决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矛盾,开展“泛货币+社区金融”服务,势在必行。“泛货币+农村社区银行”会极好地解决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的各种金融市场供需矛盾。
(三)中国农村金融新系统架构设计
在上述“1.2”,已对农村金融需方现状、何为“以物易物”及其与“使用货币做买卖”贸易模式的不同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论述;“3.1”勾勒出了以农村社区银行为主体的新的中国农村金融系统的大的框架,提出了应秉持的原则;“3.2”在提出并解析了“泛货币”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泛货币+农村社区银行’会极好地解决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的各种金融市场供需矛盾”的道理。至此,笔者所设计的中国农村金融新系统的架构已呈现:
1.总体。以社区银行中国农村金融新系统的金融主体,中国农村金融新系统因社区银行的“由国家直接、统一营控”而呈现了排他性。
其他大小金融组织加入中国农村金融新系统的条件是:①经鉴评,得出了“其在新系统中的某一点或某一层面做得会比社区银行好”的结论;②其加入的最终结果,是不扰乱‘整个以社区银行为主体的中国农村金融新系统’的整体完整性和稳定性;③其加入后的存在,有益于整个以社区银行为主体的中国农村金融新系统的长期发展或运行成本的降低;④由社区银行审核、中央政府批准同时保留“随时剔除”的权利。满足上述四项条件方可能被吸纳到新系统中。这样做的原因:要在中国农村金融新系统的横向上消除竞争。
皆言“竞争会带来效益”,笔者认为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通过竞争,有可能使自己增加利润”。参与竞争不是为了让他‘人’增加利润,倒极有可能使对手利润减少、甚至倒闭。为什么竞争,参与竞争的“人”“争”什么?争的是利益,没有哪个竞争者超然地在轻松完成某一个利润指标后,会知足地主动放弃可能会再增加的利润转而增加服务,但政府会;商业“趋利”的价值趋向是无可厚非的,金融的服务秉性是由生俱来的,故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的“服务”唯利是图是正常的。但面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系统的现状,将如“已经出逃出农村的农业银行”这样的商业银行再请回来,搞个“竞争出效益”,结果不是“会更乱”,而是根本不会来、争不成。因为对于“趋大”的、“商业”的、只是拿金融的“服务”唯利是图的、而且已亲身体验过并吃过亏的大银行而言,“此处”是无利可争的。再者,竞争基本是无序的,惟利是图的,竞争只能让现有的农村金融系统更乱。
因此,要在中国建设农村金融新系统,不但首先要在其横向上要消除竞争,更重要的是要由国家直接、统一营控,不允其他;社区银行在基层得来的业务,经归类后划分给相关业务经营得最好的商业银行或机构――将竞争放置在此环节、并受国家监管;农村金融新系统的活性和有机性,通过“社区银行的内部分配机制”来激励员工、实现再发展;
2.具体架构。社区银行通过对农户农副产品的产与销的帮扶和对以农户为主的农村创业的扶持,完成农村社区银行的融投资主业;同时引导、加强可能由“泛货币”参与的“以物易物”交易方式,以部分抵消“使用货币做买卖”交易方式对农副产品本初价值的最终实得率的降低,最终实现农村金融新系统的健康发展及其对农村经济的振兴。
图3中中间的纵向主线部分体现的就是“农村金融新系统的具体架构”。
图3 农村社区金融服务最佳模式设想图
据图3需要说明的是:
①“‘使用货币做买卖’与‘以物易物’相比会使农副产品本初价值的最终实得率降低”的原因:
首先是农副产品的价格受时间、节气、新鲜度等诸多因素制约,总体呈“即时性”;
第二是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低、小农意识强等因素也是影响其农副产品(时间上)及时、(价格上)合理的实现销售的重要因素;
第三在“买”的环节,也会因种种原因而受骗。
总体综合考量,“使用货币做买卖”可能会使农副产品本初价值的最终实得率波动增大,总体会呈降低态势。
②社区银行对农户农副产品产销的帮扶,首先应体现在对农户的了解与知心上。
这是搞好农村金融工作的根本和基础。但为保证基层金融工作的长期稳定性,有必要建立农户金融信用档案。
③关于农户农副产品的需方、生活和再生产的必需品的销方,社区银行应发挥自身的优势,主动出手帮助,以体现社区银行的“服务、服务再服务”,这样,方能培养出社区银行稳定、忠诚的用户群,而后才可得到长久、稳定的回报。
④需要指出的是,社区银行的服务要体现整体的主动性、具体的灵活性、心里的真诚性和措施的实效性,最终实现双方对结果的尽量满意性。
具体如对弱势群体的医疗帮扶、普遍的技术培训、自家及小流域生态的硬软件建设、与农户合资做生意等等。
3.实际形式(硬件)。在农村,可采取“社区金融服务站+综合客服平台组网”形式,以适应农村不同于城市的具体实情。
毋庸多言,农村的社区银行建设与城市的应当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但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庞大的资金或者先进的技术,更关键的是以客户为中心,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现代化的银行呼叫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一流的体验窗口。如,若社区银行配加新一代IPCC方案+人工服务,便可为客户提供诸如咨询、投诉、建议及办理标准化交易等诸多更加便捷、专业的分层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和资金运用效率,也可为金融服务提供新的手段,最终提高农村社区银行系统的业务效能。
图4 农村社区银行综合客服平台组网示意
4.实际内容(软件)。要特别注意强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对农户创业的正向影响。搞好农村社区银行建设与服务,可大力促进农户创业、振兴农村经济。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缺失和融资约束,会限制创业活动。统计表明,农户家庭财富水平对创业选择行为有正向影响,故农户家庭创业融资约束仍普遍存在。
全面搞好农村社区银行服务,即深入搞好农村社区金融资源覆盖,有助于弥补农村金融市场的空白、发挥社区金融的诸多优势,降低信息不对称和缓解社区家庭融资约束;由政府独营的社区银行,可以简单地排挤掉当前普遍具有浓郁高利贷成分的“私人融资”和过于功利的大型商业银行,通过“政府――社区银行”,短程、快捷地将对促进农户创业有更大边际效应的正规融资引到农户,这样,社区金融通过提高社区内农户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家庭融资,进而影响农户创业选择、提高创业成功的概率和效率,而且如果事先有约定,社区银行此时还可分获创业成功的红利。
诚如此,中国农村金融新体系得以成功建立,国家不但搞活了金融、振兴了农村经济,更主要的是,我们一改“一味依靠城镇工业经济搞发展”的模式,广袤的农村大地,更是各种规模不一、内容不一、结构形式不一的多种经济体会蓬勃发展。届时,农民富裕了、经济腾飞了,国家更加强盛了。
五、结论
在政府层面,对于农村金融,应当“基于农村整体加基层农户、而且要更多地优先考虑基层(包括具体的农户、微经济合作体)、而后是农村区域”的整体思路开展工作。具体的,社区银行通过对农户农副产品的产与销的帮扶和对以农户为主的农村创业的扶持,完成农村社区银行的融投资主业;同时引导、加强可能由“泛货币”参与的“以物易物”交易方式,以部分抵消“使用货币做买卖”交易方式对农副产品本初价值的最终实得率的降低,最终实现农村金融新系统的重建与健康发展及其对农村经济的振兴。
参考文献
[1]陈雄兵,杨莹果.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的挑战与前景分析[J].亚太经济2013.1:60.
[2]杨篙,邵斌.回眸与展望:农业银行商业化发展思考[J].贵州农村金融1999.8:29.
[3]费芳,阮垂玲.当前中国农村存在的金融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与财会2007.12:99-100.
[4]刘升旭.论金融的服务属性与社区金融的发展[J].金融经济2015.7.
[5]张茉楠.粮食已成为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N].浙江日报2011.03.11.
围绕“三农”问题
建言献策的调查与研究
言怎么建?芽策怎么献?芽在梨树县政协领导班子看来,在议大事上谏诤言,在谋发展上出实策,是建言献策的宗旨,而调查研究是建言献策的必要前提。
对“三农”问题展开专题调查研究。先后就“农村专业村屯户发展情况”、“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农业星火科技”、“牧业服务体系”、“牧业小区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专项调研10余次,建言几十条。其中牧业小区建设的《报告》,由县政府以文件形式转发全县26个乡镇,作为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意见。
对农民增收问题展开深入调查。调查历时近两个月。调查范围覆盖26个乡镇,近100个村,上、中、下农户800多户,农业人口3000多人。参加调查的政协委员近200人。另有农业、畜牧、林业、农营、特技等10多个部门参与。除了在本县调查研究外,还对辽宁省昌图县、吉林省农安县、德惠市等全国粮食产量前5名的县市,进行对比性的调查与研究,同时还下发了“农民家庭综合情况入户调查表”、“乡镇农民收入综合情况调查表”、“制约促进农民增收因素及建议调查表”,发问卷调查表近千份。
梨树县政协围绕“三农”问题展开如此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基于一个重要的理论常识和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若懂得中国,首先要懂得农民和农业。从世界范围看,只要人类仍以动植物为主要食物,农业提供食物的功能就不会丧失,就绝不能没有农业;从国家范围来看,一国的工业化必须使工业发展与国内外农业取得一种动态的平衡;从发展的角度看,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产值和就业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较高的比重,贫困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对发展中的中国而言,农业及农村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一个复杂的问题是“就农业谈农业,就农村谈农村,就农民谈农民,好多矛盾和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从梨树县农村来看,生产力的发展基本上是3个层次,一是生产力的发展仍然很落后,农民仍然处于贫困状态,尚未脱离贫困的;二是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农民初步解决了温饱,实现小康的;三是生产力发展较快,各方面基础都比较好,加快向农村现代化迈进的。一个农业大县的“三农”问题必然有一个短期、中期、长期分阶段的解决过程,它涉及到农业大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这个全局就是坚持一个“总揽”,统筹抓好“三化”。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按照长远发展思路,抓好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
围绕农民增收
建言献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此,梨树县政协通过调查研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促进农民增收的8条建议。
――思想转变促农民增收。调查中了解到,凡是增收的农户,都是主动走向市场的农户,都是会动脑的农户。让农户普遍增收的办法是以典型引路,带动思想解放。思想解放了,活跃了,路子才能新,点子才能多,脑子才能灵,才能在市场中掌握主动。同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转变职能,让基层干部学会增收本事,帮助农民增收。
――结构调整促农民增收。梨树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猪、牛、蔬菜、种子、瓜果、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杂粮、林业等产品、产业的发展形成规模,最终达到形成“梨树县”名牌产品的目的。
――市场建设促农民增收。农民要进入资金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农产品销售市场。政府的责任就是为农民搭建起生产、销售所需的平台。
――科技进步促农民增收。政府的责任是建设和服务。重点建设科技与经济信息网站,健全县乡村科技服务组织,以网络、电话、电视台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
――组织创新促农民增收。充分发挥县、乡镇两级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的作用,为实现农业生产提供组织保证。
――扩大劳务促增收。为农民劳务提供技能培训,使他们有本领有能力走进劳务市场。转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应成为县域经济突破的一项长久工程。
――加工转化促农民增收。牧业生产的短链运行是农民增收不快的一个重要原因。省内外几个农业大市、县的农民增收都有畜牧业加工项目拉动。牧业大县若实现新突破,除了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扩大良种覆盖率,形成规模,就是尽快建立、发展本地的畜牧加工业。做到产业和企业结合,经济组织与加工业对接,生产基地、小区与公司相互促进。支持民营企业从事畜产品加工业。同时,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从资金、土地等方面为农民提供服务。
――政策机遇促农民增收。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梨树县发展创造了政策机遇,尤其是2005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三农”的“中央1号文件”,突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转化加工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实现县域经济突破。抓好政策落实,会保证农民增收。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
建言献策的基本思路
梨树县政协认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重点仍然是做好农业这篇文章。就梨树县来说,不充分利用丰富的农业资源、农村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第三产业,势必造成农业资源包括农村劳动力资源长期闲置、浪费,农副产品低附加值和卖难问题长期无法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利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不发展农业,在发展工业中不发展旨在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利用的加工业,特别是农副产品加工业、流通业和服务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第三产业,这种县域经济发展找不到准确的定位,与大中城市相比也没有任何的资源优势和竞争优势。